CN102639386A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39386A CN102639386A CN2011800018118A CN201180001811A CN102639386A CN 102639386 A CN102639386 A CN 102639386A CN 2011800018118 A CN2011800018118 A CN 2011800018118A CN 201180001811 A CN201180001811 A CN 201180001811A CN 102639386 A CN102639386 A CN 1026393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licing ear
- side splicing
- motor
- electric power
- electrical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62D5/04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including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5/00—Control of mechanical force or stress; Control of mechanical pressure
- G05D15/01—Control of mechanical force or stress; Control of mechanical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9—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4—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 H02K5/143—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for cooperation with commutators
- H02K5/148—Slidably supported brush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在减速变速箱(4)排列设置有电动机(5)和控制单元(19)。在电动机的与控制单元接近的凸缘(5g)的外周设有端子座(5j),以面方向朝向与电动机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方式形成该端子座的端子座面(5j1、5j2),在端子座面上保持有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并且,将设置在控制单元的与电动机接近的位置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配置成与端子座面上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重叠并利用结合部(固定螺钉)进行结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列设置有电动机和驱动控制该电动机的控制单元的机电一体型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公知有机电一体型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中,在减速变速箱安装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转向转矩的信息驱动控制电动机,经由蜗杆减速器构将利用电动机产生的转向辅助力传递到转向系统。此外,根据该专利文献1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连接电动机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和控制单元的控制单元侧连接端子时,在使与控制单元侧连接端子设有间隙地对置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向控制单元侧连接端子侧弹性变形来吸收间隙的同时,将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与基板侧连接端子连接。
并且,作为使用于机电一体型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电动机,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2所示的有刷电动机。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浮动结构的有刷电动机,该电动机具备:筒状的磁轭;磁铁,其对置地配设在磁轭内;轴,其能够自如旋转地配设在磁轭的中心轴线上;电枢,其固定于该轴;换向器,其固定于轴的一端部;电刷,其与该换向器的表面抵接;电刷保持器,其用来保持该电刷;外壳,其安装于磁轭;以及弹性体,其介于电刷保持器与外壳之间,用来使电刷保持器支承于外壳,介于电刷保持器与外壳之间的弹性体将如下所述的路径切断:该路径为电枢旋转时产生的振动从换向器、电刷、电刷保持器以及外壳传递至磁轭的路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4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355919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当将专利文献2中的浮动结构的有刷电动机作为专利文献1中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电动机来使用时,电动机的工作声音有可能会增大。
即,当如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使电动机侧连接端子朝控制单元侧连接端子弹性变形时,浮动着有刷电动机的电刷保持器的弹性体凹陷而成为倾斜的状态,由此,换向器与电刷的接触状态变差,有可能使有刷电动机的工作声音增大。
因此,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现有例中未解决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即使采用浮动结构的有刷电动机,也能够在使电动机工作声音降低的同时连接电动机侧连接端子与控制单元侧连接端子。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备:转向柱,其内部装有转向轴,转向转矩被传递至该转向轴;以及电动机,其经由减速变速箱内的减速机构将转向辅助力传递到转向轴,在减速变速箱排列设置有电动机和驱动控制该电动机的控制单元,在电动机的与控制单元接近的凸缘的外周设有端子座,该端子座的端子座面形成为端子座面的面方向朝向与电动机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在端子座面上保持有电动机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将在控制单元的与电动机接近的位置设置的单元侧连接端子配置成与端子座面上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相互重叠,通过结合部将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结合。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电动机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在与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连接端子连接时不施加与电动机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以外的外力。因此,即使采用浮动结构的有刷电动机,也能够减小用来保持电刷的电刷保持器的倾斜度,从而降低由电刷接触部引起的电动机工作噪音。
此外,由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与单元侧连接端子以重合的方式连接,因而从电动机的凸缘向外侧凸出的量变小,因此,能够实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紧凑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减速变速箱上,电动机和控制单元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排成列地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结合部从转向柱的轴线方向对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进行结合。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结合作业。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形成为在接近控制单元的一侧设有弯曲部。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容易应对由电动机侧连接端子与单元侧连接端子连接后的振动所引起的移位、以及因热而产生的收缩、膨胀。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电动机侧连接端子以随着从弯曲部朝向端子末端而从端子座面离开的方式向上倾斜地形成。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当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连接端子朝端子座的端子座面移动过来时,由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在朝端子座面侧弹性变形的同时对单元侧连接端子施加弹性反作用力,因此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紧密接触性提高。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结合部是固定螺钉,其从与电动机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将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一并螺纹紧固于端子座。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即使利用固定螺钉将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结合,由于对电动机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只施加电动机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的外力,因此即使采用浮动结构的有刷电动机,也能够降低电动机工作噪音。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用来将控制单元固定于减速变速箱的减速变速箱用固定螺钉,该减速变速箱用固定螺钉与螺合于单元侧连接端子的固定螺钉沿相同的方向延伸。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控制单元的组装作业。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所述结合部是钎焊部,其从与所述电动机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将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结合于端子座。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由于能够在焊接工具配置成沿着电动机的轴线延伸的同时进行作业,因此焊接作业性良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重合的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所构成的组以多个组相邻的方式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组之间设有防止钎料飞溅的钎料飞溅防止壁。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进行焊接作业时,不用担心钎料在相邻的由重合的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所构成的组之间进行导通。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控制单元的接近电动机的位置设有用来保持单元侧连接端子的端子保持器,在该端子保持器的朝向电动机侧的位置设有定位用的凹部及凸部中的一方,在电动机的接近端子保持器的端子座设有定位用的凹部及凸部中的另一方,在端子保持器的所述定位用的凹部及凸部中的一方与端子座的定位用的凹部及凸部中的另一方卡合时,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相互重叠。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控制单元与电动机的连接作业。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端子座设有引导壁,该引导壁将单元侧连接端子引导向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上部重叠的方向。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单元侧连接端子相对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重叠动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端子座能够自如装卸地设置有端子盖,该端子盖对连接在一起的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周围进行覆盖。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即使周围产生导电性异物,也不用担心电动机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发生电气短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端子盖以与端子座卡合的方式从离开控制单元的电动机的外周位置滑动移动至覆盖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周围的位置。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够容易地对端子盖进行安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形成这样的结构:将设置在控制单元的与电动机接近的位置的单元侧连接端子配置成与端子座面上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重叠,并对二者进行结合,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在与单元侧连接端子连接时不被施加与电动机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以外的外力。因此,即使采用浮动结构的有刷电动机,也能够减小用来保持电刷的电刷保持器的倾斜度,从而降低由电刷接触部引起的电动机工作噪音。
此外,由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与单元侧连接端子重合地连接,因而从电动机的凸缘向外侧凸出的量变小,能够实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方向示出将本发明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应用于右驾驶盘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3是分开地示出安装于减速变速箱的控制单元和电动机的图。
图4是沿图3中的A-A线的箭头方向视图。
图5是放大示出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连接端子和电动机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安装于减速变速箱的控制单元与电动机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利用端子盖覆盖住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连接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端子盖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卡合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与电动机的连接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从驾驶席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2中的标号1是柱形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减速变速箱4与转向柱3连结,在该转向柱3内以能够自如旋转的方式装有与转向盘(未图示)连结的转向轴2,在该减速变速箱4,配设有轴向为与转向柱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由有刷电动机构成的电动机5和控制单元19。
下部轴61的一端经万向接头60与转向轴2连结,小齿轮轴(未图示)经万向接头62与该下部轴61的另一端连结。
转向柱3及减速变速箱4通过上安装托架6及下安装托架7安装在车体侧。
下安装托架7由安装板部7a和一对支承板部7b形成,该一对支承板部7b从该安装板部7a的下表面向左右方向保持预定间隔地平行地延长。并且,支承板部7b的下端经枢轴7c能够自如转动地与一体形成于减速变速箱4的车辆前方侧的支承部4b(参照图3)连结。此外,在安装板部7a形成有狭缝7d,在该狭缝7d嵌入有脱离用帽(capsule)7e。在该脱离用帽7e形成有螺栓贯通孔7f,通过将从脱离用帽7e的下方贯通螺栓贯通孔7f的固定螺栓(未图示)拧入车体侧部件(未图示),安装板部7a被安装在了车体侧部件。
上安装托架6具备:一对安装板部6a;结合板6a1,其用来对这一对安装板部6a进行结合;一对支承板部6b,其固定在一对安装板部6a的下端并在左右(车宽)方向分开;以及倾斜机构6c,其形成于该一对支承板部6b并用来支承转向柱3。并且,通过使倾斜机构6c的倾斜杆6g转动,来解除转向杆3的支承状态,从而能够以下安装托架7的枢轴7c为中心对转向柱3上下地进行倾斜位置调整。此外,在一对安装板部6a形成有狭缝6d,脱离用帽6e嵌入在该狭缝6d中。在该脱离用帽6e形成有螺栓贯通孔6f,通过将从脱离用帽6e的下方贯通螺栓贯通孔6f的固定螺栓(未图示)拧入车体侧部件(未图示),安装板部6a被安装在了车体侧部件。
如图2所示,转向轴2由上端与转向盘(未图示)连结的输入轴2a、以及覆盖扭力杆2b的输出轴2c构成,该输出轴2c经扭力杆2b与该输入轴2a的下端连结。
减速变速箱4通过对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例如铝、铝合金、镁以及镁合金中的任一种进行例如压铸(die cast)成型而形成。
如图2所示,该减速变速箱4具备:蜗杆收纳部12,其用来收纳与电动机5的输出轴(图4中的轴5c)连接的蜗杆减速器的蜗杆11;蜗轮收纳部14,其在该蜗杆收纳部12的下侧具有与蜗杆收纳部12的中心轴正交的中心轴,用来收纳与蜗杆11啮合的蜗轮13;转矩传感器收纳部16,其一体且同轴地连接在该蜗轮收纳部14的车辆后方侧,用于收纳转矩传感器15;电动机安装部17(参照图1),其形成于蜗杆收纳部12的开放端面,用来安装电动机5;筒状的柱安装部18,其形成于转矩传感器收纳部16的车辆后端;以及控制单元安装部20,其横跨蜗杆收纳部12和蜗轮收纳部14的一部分地形成于与蜗轮收纳部14及转矩传感器收纳部16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内,用来安装控制单元19。并且,转向柱3的车辆前端部以外套的方式与减速变速箱4的柱安装部18连结。
所述转矩传感器15构成为:通过磁对转向轴2的输入轴2a和输出轴2c之间的扭转状态进行检测,利用一对检测线圈15a、15b检测传递到转向轴的转向转矩,在所述一对检测线圈15a、15b的卷线头和卷线尾分别连接有外部连接端子15c~15f,所述外部连接端子15c~15f沿着与转向柱3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平行地向外部凸出,这些外部连接端子15c~15f的凸出部在中央部与转向柱3的中心轴平行地弯折而形成为L字状。
如图2所示,固定在减速变速箱4的控制单元安装部20的控制单元19具备:导热率高的金属制的散热板21;功率基板23;长方形框状的合成树脂制的框架24;控制基板25;以及盖体26。
盖体26覆盖功率基板23、合成树脂制的框架24以及控制基板25,并且通过将四个部位的固定螺钉50(参照图3)从车辆后方侧拧入控制单元安装部20来对盖体26进行固定。
散热板21经散热膏直接固定在控制单元安装部20的平坦安装面上。
功率基板23安装有以下等分立部件(未图示):对电动机5进行驱动控制的由场效应晶体管等功率开关(power switching)元件构成的H桥电路、对该H桥电路的功率开关元件进行驱动的脉宽调制电路等。
合成树脂制的框架24围绕功率基板23。控制基板25安装在合成树脂制的框架24的正面,在控制基板25开设有用来直接贯穿插入转矩传感器15的外部连接端子15c~15f的通孔(未图示),控制基板25安装有微控制单元(MCU)及其周边设备等分立(discrete)的部件25e,该微控制单元根据来自转矩传感器15的转矩检测值或来自未图示的车速传感器的车速检测值,来计算出转向辅助电流指令值,根据该转向辅助电流指令值和输出给电动机5的电动机电流的检测值进行电流反馈控制,计算出给功率基板23的脉宽调制电路的电压指令值,由此对由电动机5产生的转向助力进行控制。
如图3所示,安装在减速变速箱4的控制单元安装部20的控制单元19具备:端子保持器24a,其以朝合成树脂制的框架24的左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以及凹型(雌型)连接器45,其以朝合成树脂制的框架24的右侧凸出的方式形成。
在端子保持器24a,与后述的电动机5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连接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朝图3的左侧大致平行地向凸出,在该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形成有长孔形状的螺纹孔27a1、27b1。
在端子保持器24a的宽度方向侧面形成有与后述的端子盖35卡合的卡合凸起24a2。
凹型连接器45具备:电源连接器45a;以及信号连接器45b,其与用来与车体的各部的控制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等网络连接。功率基板23及控制基板25经连接端子22a而连接。
此外,如图5所示,在端子保持器24a的朝向电动机5的连接方向的端面形成有定位凹部24a1。
如图3及图4所示,电动机5是有刷电动机,其具备:筒状的磁轭5a;多个磁铁5b,其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在磁轭5a的内壁;轴5c,其能够自如旋转地配设在磁轭5a的中心轴线上;电枢5d,其固定于该轴5c;换向器5e,其固定在轴5c的一端部;电刷5f,其与该换向器5e的表面抵接;凸缘部件5g,其与磁轭5a的开口部结合;合成树脂制的电刷保持器5i,其经螺钉5h与凸缘部件5g结合,用来保持电刷5f;端子座5j,其形成于与控制单元19的端子保持器24a接近地对置的凸缘部件5g的外周;以及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其保持在端子座5j,并与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连接。在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形成有正圆形状的螺纹孔。
在电刷保持器5i与凸缘部件5g之间安装有环状的橡胶片32。
此外,如图5所示,在形成于电刷保持器5i的供螺钉5h贯穿插入的螺纹贯通插入孔28中,在与配置在螺钉5h的外周的金属环29之间安装有圆筒状的橡胶支架30。这样,通过橡胶支架30和安装在电刷保持器5i与凸缘部件5g之间的环状的橡胶片32隔断在电刷5f侧产生的振动,从而形成了浮动结构的有刷电动机5。
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是这样的部位:彼此绝缘地配设在电刷保持器5i内,并形成于与多组电刷5f分别连接的一对圆弧状导体(未图示)的一端。
如图3所示,端子座5j是从凸缘部件5g的外周的一部分凸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块体,在该块体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端子座面5j 1、5j2,该两个端子座面5j1、5j2的面方向朝向与电动机5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并且该两个端子座面5j1、5j2在周向分开,如图5所示,前述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配置被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与端子座面5j1、5j2两者所夹,并朝图4所示的电刷保持器5i弯曲成矩形,并嵌入模铸成型于端子座5j。
在端子座面5j1、5j2的周围,仅除了朝向控制单元19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以外,都立起有壁,设置有在控制单元19的连接方向附近的出口的壁形成为引导壁5j3,该引导壁5j3与朝端子座面5j1、5j2移动而来的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接触以将该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引导至端子座面5j1、5j2侧。
在端子座5j形成有向朝向控制单元19的连接方向的方向凸出的定位凸部5j4,如图5所示,在定位凸部5j4嵌入至设置于控制单元19的端子保持器24a的定位凹部24a1中时,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与配置在端子座5j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的上部重叠。
如图5及图6所示,通过将固定螺钉34从与电动机5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拧入端子座5j,重合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被连接起来,重合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b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m被连接起来。
如图6所示,当电动机5的凸缘部件5g与减速变速箱4的电动机安装部17抵接、并且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与电动机5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连接时,控制单元19的端子保持器24a与电动机5的端子座5j对置。
在此,如图6所示,在位于凸缘部件5g的周向侧的端子座5j的侧面形成有卡合槽5j5,该卡合槽5j5沿着电动机5的轴线呈直线状延伸,并与端子盖35的端部卡合。
端子盖35是从下部开口的箱形的部件,其能够覆盖整个端子座5j,如图8所示,在开口部的周缘形成有能够自如滑动地嵌入到端子座5j的卡合槽5j5中的卡合凸部35a。
并且,如图7所示,当使卡合凸部35a卡合在端子座5j的卡合槽5j5中的端子盖35从与控制单元19的端子保持器24a分开的一侧朝端子保持器24a移动时,端子盖35将在端子座5j进行连接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及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覆盖。在此,通过卡合凸部35a的端部与形成于端子保持器24a的宽度方向侧面的卡合凸起24a2的卡合,朝端子保持器24a移动后的端子盖35以还覆盖住端子保持器24a的一部分的状态被安装。
在此,本发明的定位用的凹部与定位凹部24a1对应,本发明的定位用的凸部与定位凸部5j4对应,本发明的减速变速箱用固定螺钉与固定螺钉50对应。
下面,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使车辆的未图示的点火开关为接通状态而从电池向功率基板23及控制基板25供给电力时,通过微控制单元(MCU)执行转向辅助控制处理,并根据转矩传感器15及未图示的车速传感器的检测值算出转向辅助电流指令值。基于该转向辅助电流指令值和利用电动机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电动机电流,执行电流反馈处理,从而算出电压指令值。通过向功率基板23的栅极驱动电路供给该电压指令值来对H桥电路进行控制,电动机驱动电流流经电动机5,从而驱动电动机5向正转或逆转方向产生所需的转向辅助力。
因此,由电动机5产生与转向盘的转向转矩相应的转向辅助力,并通过经蜗杆11及蜗轮13将该转向辅助力传递到转向轴2的输出,从而能够以轻的转向力使转向盘转向。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机电一体型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是浮动结构的有刷电动机5,当外力作用于与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连接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时,为隔断振动而配置的橡胶支架30及橡胶片32发生变形而使电刷保持器5i倾斜,换向器5e与电刷5f的接触状态变差,从而有可能使工作噪音增大。
而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在凸缘部件5g的外周的一部分设置端子座5j,将该端子座5j的保持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的端子座面5j1、5j2设置成使面方向朝向与电动机5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将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重叠地配置于该端子座面5j1、5j2上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并从与电动机5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将固定螺钉34拧入,由此将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与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连接起来。此时,在将从控制单元19延伸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连接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时,即使受到紧固固定螺钉34所产生的轴向的按压力,由于橡胶支架30与螺钉5h垂直地受到载荷,因此电刷保持器5i不发生倾斜。
此外,虽然推力作用于利用固定螺钉34连接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及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但由于减速变速箱4承受该推力,因此能够防止在进行连接作业时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及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发生破损。
由此,在连接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与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时,由于电刷保持器5i不发生倾斜,因此能够降低由于换向器5e与电刷5f的接触状态而引起的电动机5的工作噪音。
此外,由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向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方向弯曲成矩形以容易对端子座面5j1、5j2及电刷保持器5i的移位进行吸收,因此也容易顺应连接后的两端子因振动而产生的移位、以及因热而产生的收缩、膨胀。
此外,由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以及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从与电动机5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利用固定螺钉34进行连接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作业。
此外,固定螺钉34和固定螺钉50设置在转向柱3的轴向从而从车辆后方侧进行固定作业,能够从相同方向对所有的固定螺钉34和固定螺钉50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控制单元19的组装作业。
此外,由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与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与电动机5的轴线方向相互重叠地连接,因而这些电连接部从电动机5的凸缘部件5g向外方凸出的量被设定得小,因此能够促进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的紧凑化。
此外,在安装于减速变速箱4的控制单元19的与电动机5接近的端子保持器24a设有定位凹部24a1,在电动机5的与端子保持器24a接近的端子座5j设有定位凸部5j4,在该定位凸部5j4嵌入于定位凹部24a1中时,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被设定成与端子座5j上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的上部重叠,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控制单元19与电动机5的连接作业。
此外,在电动机5的端子座5j形成有引导壁5j3,该引导壁5j3与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接触并将其引导向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重叠的动作。
此外,在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形成有长孔形状的螺纹孔27a1、27b1,由于以改变固定螺钉34在该螺纹孔27a1、27b1的长轴方向的位置而使固定螺钉34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的正圆形状的螺纹孔对应的方式拧入固定螺钉34,因此能够吸收电动机5及控制单元19在沿着电动机5的轴线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的偏差。
并且,通过将设置在端子盖36的开口周缘的卡合凸部35a与设置在端子座5j的侧面的卡合槽5j5卡合、并朝控制单元19移动端子盖36,能够覆盖彼此连接的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及电动机5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因此即使周围产生了导电性异物,电动机5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也不会发生电气短路,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盖36的安装。
此外,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再者,对与图3及图4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说明。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将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配置成这样:相对于面方向朝向与电动机5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而形成的端子座5j的端子座面5j1,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以预定的角度θ倾斜。
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在与控制单元19接近的一侧的矩形部设有弯曲部5k1,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从该弯曲部5k1朝末端部5k2向上倾斜并形成为容易弯曲。
如上述结构那样,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相对于端子座5j的端子座面5j1倾斜并从与控制单元19接近的一侧朝末端部5k2向上倾斜,当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朝端子座面5j1移动过来时,该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向端子座面5j1侧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对单元侧连接端子27a施加弹性反作用力,并由于利用固定螺钉34被固定,因此与单元侧连接端子27a的紧密性提高。因此,能够提高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与单元侧连接端子27a的电连接状态的可靠性,并且能够防止固定螺钉34发生松弛。
再者,在图9中,对一个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的结构及与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的连接状态进行了说明,而另一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m的结构也是同样的结构。
接下来,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19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
关于本实施方式,单元侧连接端子27a的形成有螺纹孔27a1的末端部相对于埋入于端子保持器24a中的基端侧以预定的角度α向上倾斜并形成为容易弯曲。
当上述结构的向上倾斜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的末端部在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紧贴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钉34被固定时,则在该末端部向离开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的方向作用弹性反作用力,因此能够防止固定螺钉34发生松弛。
再者,在图10中,对一个单元侧连接端子27a的结构进行了说明,而另一单元侧连接端子27b的结构也是同样的结构。
此外,无论采用图9所示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的结构和图10所示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的结构,还是采用图9与图10中的一方的结构,都能够防止固定螺钉34发生松弛。
并且,图11及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在端子座5j的上表面,在将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隔开的位置向上方凸出地形成有钎料飞溅防止壁51a,以将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夹在中间的方式在钎料飞溅防止壁51a的相反侧位置凸出地形成有钎料飞溅防止壁51b,并且以将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m夹在中间的方式在钎料飞溅防止壁51a的相反侧位置凸出地形成有钎料飞溅防止壁51c。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与单元侧连接端子27a通过钎焊连接。
即,以头部52a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的下表面抵接的方式将焊接铆钉52的轴部52b从下侧贯通插入到重合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和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的贯通孔中,利用从与电动机5的轴线垂直的方向配置的焊接工具通过电阻焊接或点焊来连接从单元侧连接端子27a的上表面向上方凸出的轴部52b。再者,虽未图示,但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m与单元侧连接端子27b也以同样的结构通过焊接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与单元侧连接端子27a的焊接部分被钎料飞溅防止壁51a、51b包围,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m与单元侧连接端子27b的焊接部分也被钎料飞溅防止壁51a、51c包围,因此在进行焊接作业时,不用担心钎料将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之间导通,并且也不用担心钎料向其它部位飞溅。
此外,由于相对于重合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单元侧连接端子27b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m,从与电动机5的轴线垂直的方向配置焊接工具来进行钎焊作业,因此不存在干涉焊接工具的部件,能够充分地确保规则空间(rulespace),从而能够提高焊接作业性。
此外,虽然推力作用于被钎焊的单元侧连接端子27a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单元侧连接端子27b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m,但由于减速变速箱4承受该推力,因此能够防止在进行连接作业时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5m及单元侧连接端子27a、27b发生破损。
再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右驾驶盘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在将本发明应用于左驾驶盘的情况下,关于减速变速箱4、电动机5及控制单元19的配置,配置在隔着通过转向柱3的中心轴的垂直面而面对称的右侧即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即使采用浮动结构的有刷电动机,本发明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对降低电动机工作声音的同时连接电动机侧连接端子与控制单元侧连接端子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电动助力转向装置;2:转向轴;2a:输入轴;2b:扭力杆;2c:输出轴;3:转向柱;4:减速变速箱;4b:支承部;5:电动机;5a:磁轭;5b:磁铁;5c:轴;5d:电枢;5e:换向器;5f:电刷;5g:凸缘部件;5h:螺钉;5i:电刷保持器;5j:端子座;5j1、5j2:端子座面;5j3:引导壁;5j4:定位凸部;5j5:卡合槽;5k、5m:电动机侧连接端子;5k1:弯曲部;5k2:末端部;6:上安装托架;7:下安装托架;11:蜗杆;12:蜗杆收纳部;13:蜗轮;14:蜗轮收纳部;15:转矩传感器;15a:检测线圈;15a、15b:检测线圈;15c~15f:外部连接端子;16:转矩传感器收纳部;17:电动机安装部;18:柱安装部;19:控制单元;20:控制单元安装部;21:散热板;22a:连接端子;23:功率基板;24:合成树脂制框架;24a:端子保持器;24a1:定位凹部;24a2:卡合凸起;25:控制基板;25e:分立部件;26:盖体;27a、27b:单元侧连接端子;27a1、27b1:长孔形状的螺纹孔;28:螺纹贯穿插入孔;29:金属环;30:橡胶支架;32:橡胶片;34:固定螺钉;35:端子盖;35a:卡合凸部;45:凹型连接器;45a:电源连接器;45b:信号连接器;50:固定螺钉;51a、51b、51c:钎料飞溅防止壁;52:焊接铆钉;52a:头部;52b:轴部;60:万向接头;61:下部轴;62:万向接头。
Claims (13)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备:
转向柱,其内部装有转向轴,转向转矩被传递至该转向轴;以及
电动机,其经由减速变速箱内的减速机构将转向辅助力传递到所述转向轴,
在所述减速变速箱排列设置有所述电动机和驱动控制该电动机的控制单元,
在所述电动机的与所述控制单元接近的凸缘的外周设有端子座,该端子座的端子座面形成为端子座面的面方向朝向与所述电动机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在所述端子座面上保持有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
将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与所述电动机接近的位置设置的单元侧连接端子配置成与所述端子座面上的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相互重叠,
通过结合部将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减速变速箱上,所述电动机和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排成列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从所述转向柱的轴线方向对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进行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形成为在接近所述控制单元的一侧设有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以随着从所述弯曲部朝向端子末端而从所述端子座面离开的方式向上倾斜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是固定螺钉,其从与电动机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将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一并螺纹紧固于所述端子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用来将所述控制单元固定于所述减速变速箱的减速变速箱用固定螺钉,该减速变速箱用固定螺钉与螺合于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的所述固定螺钉沿相同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是钎焊部,其从与所述电动机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将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结合于所述端子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重合的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所构成的组以多个组相邻的方式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组之间设有防止钎料飞溅的钎料飞溅防止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接近所述电动机的位置设有用来保持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的端子保持器,在该端子保持器的朝向所述电动机侧的位置设有定位用的凹部及凸部中的一方,
在所述电动机的接近所述端子保持器的所述端子座设有所述定位用的凹部及凸部中的另一方,
在所述端子保持器的所述定位用的凹部及凸部中的一方与所述端子座的所述定位用的凹部及凸部中的另一方卡合时,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与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相互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座设有引导壁,该引导壁将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引导向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上部重叠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座能够自如装卸地设置有端子盖,该端子盖对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周围进行覆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盖以与所述端子座卡合的方式从离开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电动机的外周位置滑动移动至覆盖所述单元侧连接端子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端子的周围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69161 | 2010-12-02 | ||
JP2010269161 | 2010-12-02 | ||
PCT/JP2011/005286 WO2012073412A1 (ja) | 2010-12-02 | 2011-09-20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39386A true CN102639386A (zh) | 2012-08-15 |
Family
ID=46171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18118A Pending CN102639386A (zh) | 2010-12-02 | 2011-09-20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59252B2 (zh) |
EP (1) | EP2481654B1 (zh) |
JP (1) | JP5472317B2 (zh) |
CN (1) | CN102639386A (zh) |
WO (1) | WO201207341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94342A (zh) * | 2017-05-30 | 2019-11-22 | 三菱马恒达农机有限公司 | 作业车辆的转向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39238B (zh) | 2013-07-03 | 2018-07-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JP2016019335A (ja) * | 2014-07-07 | 2016-02-01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電動モータとその制御装置との接合構造及び接合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アクチュエータ、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車両 |
KR102048432B1 (ko) | 2015-08-10 | 2019-11-25 | 닛본 세이고 가부시끼가이샤 | 브러시레스 모터 및 그것을 탑재한 전동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 및 차량 |
US11289969B2 (en) * | 2016-08-05 | 2022-03-29 | Nidec Corporation | Motor with terminal holding portion |
CN106314528A (zh) * | 2016-08-24 | 2017-01-11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双出轴电机农机方向盘自动化装置及使用方法 |
CN111542992B (zh) * | 2018-01-04 | 2022-06-14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CN110994875B (zh) * | 2019-12-18 | 2021-09-28 | 湖南锐毅马达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变化控制降低负重传动流畅的马达系统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5237A (en) * | 1993-12-27 | 1995-08-29 | Nsk Ltd.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US6107716A (en) * | 1996-12-19 | 2000-08-22 | Trw Lucas Varity Electric Steering Ltd. | Power-assisted steering assemblies |
US6194849B1 (en) * | 1996-09-13 | 2001-02-27 | Lucas Industrie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Electrical power-assisted steering systems |
JP2004182079A (ja) * | 2002-12-03 | 2004-07-02 | Denso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N101445124A (zh) * | 2007-11-28 | 2009-06-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JP2009184492A (ja) * | 2008-02-06 | 2009-08-20 | Nsk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N101557140A (zh) * | 2008-04-07 | 2009-10-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动力转向用电动机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JP2009280018A (ja) * | 2008-05-20 | 2009-12-03 | Nsk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N101722982A (zh) * | 2008-10-24 | 2010-06-09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JP2010143473A (ja) * | 2008-12-19 | 2010-07-01 | Nsk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59193B2 (ja) | 1999-04-30 | 2004-08-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整流子モータ |
JP5045439B2 (ja) * | 2005-09-01 | 2012-10-10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8102138B2 (en) | 2006-04-11 | 2012-01-24 | Nsk Ltd.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JP5194527B2 (ja) | 2007-04-06 | 2013-05-08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車両 |
-
2011
- 2011-09-20 US US13/265,050 patent/US8659252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20 JP JP2011544314A patent/JP54723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9-20 CN CN2011800018118A patent/CN102639386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9-20 EP EP11770993.1A patent/EP248165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09-20 WO PCT/JP2011/005286 patent/WO201207341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5237A (en) * | 1993-12-27 | 1995-08-29 | Nsk Ltd.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US6194849B1 (en) * | 1996-09-13 | 2001-02-27 | Lucas Industrie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Electrical power-assisted steering systems |
US6107716A (en) * | 1996-12-19 | 2000-08-22 | Trw Lucas Varity Electric Steering Ltd. | Power-assisted steering assemblies |
JP2004182079A (ja) * | 2002-12-03 | 2004-07-02 | Denso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N101445124A (zh) * | 2007-11-28 | 2009-06-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JP2009184492A (ja) * | 2008-02-06 | 2009-08-20 | Nsk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N101557140A (zh) * | 2008-04-07 | 2009-10-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动力转向用电动机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JP2009280018A (ja) * | 2008-05-20 | 2009-12-03 | Nsk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N101722982A (zh) * | 2008-10-24 | 2010-06-09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JP2010143473A (ja) * | 2008-12-19 | 2010-07-01 | Nsk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94342A (zh) * | 2017-05-30 | 2019-11-22 | 三菱马恒达农机有限公司 | 作业车辆的转向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073412A1 (ja) | 2012-06-07 |
JP5472317B2 (ja) | 2014-04-16 |
US20130257337A1 (en) | 2013-10-03 |
EP2481654A1 (en) | 2012-08-01 |
EP2481654B1 (en) | 2016-05-11 |
JPWO2012073412A1 (ja) | 2014-05-19 |
EP2481654A4 (en) | 2014-12-17 |
US8659252B2 (en) | 2014-0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39386A (zh)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
CN101557140B (zh) | 电动动力转向用电动机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
KR101019341B1 (ko) | 전동 파워 스티어링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 |
EP2017160B2 (e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 |
CN101410289B (zh)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
EP2179909B1 (e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 |
JP4479821B2 (ja) | 制御装置一体型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102763309B (zh) | 电动式驱动装置及装设有该装置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 |
CN102666254B (zh)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
CN101445124A (zh)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
EP2982570A1 (en) |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 |
CN102991567A (zh) | 电动动力转向系统 | |
CN101980914A (zh) | 控制装置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
WO2019082522A1 (ja) |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102689647A (zh) | 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具有该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电力转向设备 | |
JP5071728B2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用操舵装置 | |
CN102712339B (zh)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
US20200336040A1 (en) | Rotary actuator | |
JP2008179248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WO2021036311A1 (zh) | 一种改进的电动助力转向驱动模块 | |
JP2008179249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194527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車両 | |
JP5040522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07276742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219980569U (zh) | 电机结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