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密码成了我们天天要面对的,邮箱要密码,网站要密码,查话费要密码,网上购物也要密码,形形色色的密码令我们的大脑膨胀,大多数人,可能所有的网站,邮箱都是用相同的密码,一但被泄露,所有的密码都被泄露,即使想修改密码,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如果每个邮箱,网站都采用不同的密码,试问谁的脑子,能记住如此多的密码。
随着密码泄露事件的频发,一套安全且方便的密码使用方法渐渐成为大家迫切的需求。如果多个网站使用相同密码很容易被一锅端起,要是都用不同的复杂密码又难以记忆。因此我们需要一套关于密码管理和密码保护的整体解决方案来帮助我们解决密码的安全问题
目前针对密码保护和管理,大多采用纯软件的模式,采用软件记录用户的各种用户名、密码的方式。这种方式给用户提供了方便,可以帮助用户记录和管理密码。但是这种方式有个缺点,用户至少需要记忆至少一个密码,一旦这个密码忘记了,可能相关的信息都取不回来了。还有一个缺点是跨平台性比较差,此类软件,大多是本地操作的,一般可以通过导出导入等方式,在其他电脑或终端上使用,但是使用过程较复杂,方便性不足。因此需要一套,根本不需要记忆任何密码,又可实现简便的跨平台,多地点操作的密码管理和保护方案。
国内专利:200920089497公开了一种脱机指纹密码管理器,该专利通过指纹替代密码,但是仅仅是通过指纹认证替代密码认证的过程,只是输出认证的结果信息用于判断,无法兼容各种互联网及本地应用,必须使用在支持该装置的系统之上。无法做到密码管理,而且局限性大。
国内专利:200720190468.7公开了一种具有密码管理功能的电子签名工具,它通过在内部设置的安全数据存储单元和数据管理单元,存储及管理输入的与登录账号或密码的相关数据,并可以通过与该电子签名工具连接的计算机或电子签名工具的输出装置直接获取所述账号或密码数据,该专利,该专利无法实现跨平台、跨设备、跨系统无缝同步共享使用密码数据,该专利的电子签名工具丢失后,无法找回密码数据,该设备本身的安全措施也未阐述清楚,如该设备本身无任何数据保护措施,别人获取后有可能利用该设备登陆相关账号,如该设备本身有密码保护机制,则用户还是得记录至少一个密码,同样存在遗忘和泄露的风险。
总结来说,仅靠现有的密码管理和保护方法无法满足用户对密码使用安全,使用便捷性,易用性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适应当今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用户名密码保护和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要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密码保护和管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密码保护和管理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1)、用户第一次使用密保终端时,先进行身份认证,即用户本人生物特征的登记;
(2)、用户连接密保终端,进行身份比对认证;认证通过后,读取密保密码数据并与云数据同步;
(3)、检测用户的应用,检测用户名及密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用户名及密码自动使用;
(4)、如果用户的应用中不存在户名及密码,则检测是否进行用户注册,如果选择用户注册,则存储用户名及密码;如果不注册,则手动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再存储用户名及密码。
作为优选,在步骤(1)中具体步骤如下:连接及安装密保终端;用户进行初次身份认证;、登记并验生物特征;同步用户身份信息;登记成功。
作为优选,密保与远端的云服务器同步备份的步骤如下:用户连接密保终端,进行身份比对认证;认证通过后,对比本地与云端密码数据;检测共有信息并上传本地更新;上传下载本地与云端的差异密码数据;同步成功。
作为优选,密保丢失后还原密保的具体步骤如下:用户连接新的密保终端,进行身份比对认证;认证通过后,下载用户名、密码及帐户信息,同步更新帐户;帐户还原成功。
作为优选,密保终端内置安全存储,硬件存储用户名及密码信息,在脱离互联网时,系统无法与云服务器同步,将本地密码数据从密保终端中导入,检测到用户使用对应应用时,调用本地密码数据进行相关操作。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互联网时代密码的安全问题,利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云计算技术、互联网编程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将互联网密码的保护推向超便捷时代,大脑无需记录任何密码,仅仅凭借自身生物特征,即可管理和应用各种密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用户在互联网时代对密码安全的保护和记忆管理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针对现有密码保护和管理的缺陷,本发明通过独有的密保终端,利用人体唯一的生物特征,替代基本密码,从而实现不记忆任何的密码信息,即可管理所有的用户和密码信息,同时采用最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实现身份信息和密码信息的无缝同步,实现用户在不同电脑使用时的密码使用和管理问题,并且实现了密保终端丢失后信息通过生物特征认证后的同步还原问题。彻底解决用户的密码记忆和管理方面,结合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诉求。
基于云安全的密码保护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密保终端:
生物特征识别功能:采用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密保终端,通过生物特征识别用户,告别市面上类似产品或软件仍然通过密码登陆管理的现状,真正做到傻瓜化,用户连一个基本密码都不用记忆,直接通过包括指纹在内的本人生物特征即可管理和使用密保。
密保支持生物特征本地比对认证和远程比对认证的功能。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密保本身具备存储功能,内部可存储上千个用户名密码,本地使用时可实现脱网操作,应用相关本地密码。同时可通过配套软件与密保云服务进行同步、还原等操作。
密保同时支持多种通讯接口,包括USB、串口、蓝牙、wifi、TCP/IP、SDIO、音频脉冲等接口,可直接连接桌面电脑、平板电脑、手持设备、手机等终端,使用wifi等无线连接时,更可同时接驳多个终端同时共享使用。
密保应用软件:如图2所示,
密保系统配套的应用软件,主要有密码管理、云管理、身份管理:
密码应用:包括密码管理、密码使用、密码提取、密码存储等功能
云应用:包括密码备份、密码同步等功能
身份应用:包括用户身份备份、用户身份挂失、用户身份还原托功能
密保云服务:
强大的密保云服务器,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存储用户的身份及密码信息,便于用户的使用和系统实现,可实现无缝跨平台的密码应用。
密保系统整体使用示意图:如图3所示,
密保通过自动检测用户的操作,自动输入各种已经存储的密码,如遇没有储存用户名及密码的网站或应用,可采取手工注册和系统自动注册的方法,自动注册时,网站随机产生32位随机密码并保存,用户无需关心实际密码,如用户已经拥有用户名及密码,可手工输入并选择是否保存。具体流程示例如图4下:
(1)、用户第一次使用密保终端时,先进行身份认证,即用户本人生物特征的登记;
(2)、用户连接密保终端,进行身份比对认证;认证通过后,读取密保密码数据并与云数据同步;
(3)、检测用户的应用,检测用户名及密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用户名及密码自动使用;
(4)、如果用户的应用中不存在户名及密码,则检测是否进行用户注册,如果选择用户注册,则存储用户名及密码;如果不注册,则手动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再存储用户名及密码。
初次使用密保系统流程:如图5所示,
用户第一次使用该系统时,首先要进行身份认证,即本人生物特征的登记,我们推荐拥有成熟应用的指纹作为生物特征的依据,同时支持瞳孔、声音、面部、习惯等其他生物特征的接入。具体的登记流程如下图所示:连接及安装密保终端;用户进行初次身份认证;、登记并验生物特征;同步用户身份信息;登记成功。
密保同步备份流程:如图6所示。
用户连接密保终端,进行身份比对认证;认证通过后,对比本地与云端密码数据;检测共有信息并上传本地更新;上传下载本地与云端的差异密码数据;同步成功。
密保通过可与远端的云服务器同步备份,结合密保终端,无论在工作电脑,还是自己的个人电脑,还是手持终端,还是其他的什么地方,都可以同步最新数据,可谓是带着密码走天下,根本上解决了密码的转移问题。
同步系统内置国际标准加解密算法,支持DES/3DES、AES、RSA、ECC等国际标准算法,HASH算法,利用这些算法可实现密码数据的加密存储,加密云传输。
密保丢失后还原密保流程:
如果您不幸丢失了密保,您也不用担心,没有您的生物特征,别人无法使用密保终端,无法获取里面的密码。同时,可以通过购买或申请新的密保终端设备,然后通过自身的生物特征,找回云服务中的密码数据局身份数据。采用远端生物特征认证的方式,通过生物特征认证身份,再将原有信息同步至新的密保终端,从而做到密码数据及身份信息永不丢失。
具体取回的流程如图7所示:用户连接新的密保终端,进行身份比对认证;认证通过后,下载用户名、密码及帐户信息,同步更新帐户;帐户还原成功。
脱机使用密保流程:
脱机使用时(即脱离互联网时),系统无法与云服务器同步,此时数据本地密码数据从密保终端硬件中导入,检测到用户使用对应应用时,调用本地密码数据进行相关操作。
具体使用流程如图8所示:密保终端内置安全存储,硬件存储用户名及密码信息,在脱离互联网时,系统无法与云服务器同步,将本地密码数据从密保终端中导入,检测到用户使用对应应用时,调用本地密码数据进行相关操作。
术语解释: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整个运行方式很像电网。
数据安全:这里指的是数据本身的安全,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如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双向强身份认证等。
生物认证:又称生物识别,是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常用的生物特征包括脸像、虹膜、指纹、掌纹、声音、笔迹等,许多国家将其作为重大基础战略技术加以研究。美国通过立法明确要求在国家安全领域采用这一技术。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日前也要求其所属188个成员国和地区从2004年底开始将生物特征加入个人护照中,以确认身份。
密码:在中文里是“口令”(password)的通称。登录网站、电子邮箱和银行取款时输入的“密码”其实严格来讲应该仅被称作“口令”,因为它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加密代码”,但是也可以称为秘密的号码。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