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2441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2441A CN102472441A CN2010800290131A CN201080029013A CN102472441A CN 102472441 A CN102472441 A CN 102472441A CN 2010800290131 A CN2010800290131 A CN 2010800290131A CN 201080029013 A CN201080029013 A CN 201080029013A CN 102472441 A CN102472441 A CN 1024724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upport portion
- base
- substrate
- light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作为光源的LED(17);安装有LED(17)的LED基板(18);连接器(25),其是安装于LED基板(18)中与LED(17)相同的一侧的安装面(18a)的安装部件;底座用反射片(22),其是配置在LED基板(18)中的LED(17)和连接器(25)的安装面(18a)侧并且使光反射的反射片(21);以及支撑部(26),其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在从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分离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液晶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设置于液晶面板的里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具备:底座,其液晶面板侧的面开口;光源,其被收纳在底座内;反射片,其沿着底座的内面配置,使光向底座的开口部一侧反射;以及光学构件(扩散片等),其配置于底座的开口部,用于使光源产生的光高效地向液晶面板侧放出。在上述背光源装置的构成部件中,有时会使用例如LED作为光源,在这种情况下,将安装有LED的LED基板收纳在底座内。
此外,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有将LED用作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的一个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3174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为了在如上述那样具备LED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现大画面化,有时会采用将多个LED基板串联连接使用的手法。在这种情况下,对各LED基板安装连接器,并且将相邻的LED基板的连接器彼此连接。在此,当在LED基板中将连接器安装于与LED相同的安装面时,可能会产生如下问题。即,连接器与LED基板的安装面之间产生台阶,因此当沿着该安装面配置用于使底座内的光反射的反射片时,反射片容易跨上连接器等而使反射片产生变形。当反射片变形时,会导致反射的光产生不均,其结果是可能会使来自背光源装置的出射光产生亮度不均。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出射光难以产生不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光源基板,其上安装上述光源;安装部件,其安装于上述光源基板中与上述光源相同的一侧的安装面;反射构件,其配置在上述光源基板中的上述光源和上述安装部件的安装面侧,并且使光反射;以及支撑部,其将上述反射构件支撑在从上述光源基板的上述安装面分离的位置。
这样,反射构件配置在光源基板中的光源和安装部件的安装面侧,并且由支撑部支撑在从该安装面分离的位置。安装部件安装于光源基板的安装面,因此在与安装面之间产生了台阶,然而由支撑部将配置在安装面侧的反射构件支撑于从安装面分离的位置,因此反射构件难以产生变形,从而由反射构件反射的光难以产生不均。另外,光源基板是光源和安装部件安装于相同侧的安装面的所谓单面安装型,因此能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等。
另外,为了防止反射构件的变形,也考虑采用例如在反射构件中形成使安装部件通过的孔的手法,但是当采用这种手法时,安装部件通过孔而露出,因此可能会损害光反射率的均匀性。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发明,在反射构件中不形成孔,能防止反射构件的变形,因此能维持光反射率的均匀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构成。
(1)上述支撑部形成为将上述反射构件支撑在从上述安装部件中的与上述光源基板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分离的位置。这样,能利用支撑部将反射构件相对于安装部件保持为非接触状态,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由安装部件导致反射构件产生变形,从而能良好地维持反射构件的平坦性。
(2)上述支撑部形成为将上述反射构件支撑在同上述安装部件中的与上述光源基板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成齐平面的位置。这样,能利用支撑部维持反射构件的平坦性,并且将在光源基板与反射构件之间空出的间隔保留为所需的最小限度。上述间隔越大,光从由反射构件反射到出射为止的光路长度越短,因此即使反射构件产生了微小变形,也有容易产生亮度不均的倾向。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发明,上述间隔为所需的最小限度,因此能充分确保光从由反射构件反射到出射为止的光路长度,即使反射构件产生了一些变形,也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3)具备底座,所述底座具有用于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出射的开口部,并且收纳上述光源基板和上述反射构件。这样,从收纳于底座内的光源基板的光源发出的光直接地或者由反射构件反射等间接地从开口部出射。
(4)上述支撑部一体地设于上述底座。这样,能利用一体地设于底座的支撑部来支撑反射构件。如果将支撑部一体地设于光源基板,由于在光源基板与底座之间会产生的组装误差等,支撑部对反射构件的支撑位置有可能出现偏差,而根据本发明难以产生这种偏差。
(5)上述支撑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底座。这样,与假设使支撑部与底座分体的情况相比,能减少部件个数和组装工时,因此能以低成本设置支撑部。
(6)在上述支撑部中包括基板重叠支撑部,所述基板重叠支撑部配置在俯视时与上述光源基板重叠的位置,在上述光源基板中设有使上述基板重叠支撑部通过的贯通孔。这样,使基板重叠支撑部通过贯通孔,由此能将光源基板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定位。
(7)在上述支撑部中包括基板非重叠支撑部,所述基板非重叠支撑部配置在俯视时与上述光源基板不重叠的位置,至少一对上述基板非重叠支撑部配置在俯视时夹着上述光源基板的位置。这样,利用夹着光源基板配置的至少一对基板非重叠支撑部来支撑反射构件,由此能进一步良好地保持反射构件的平坦性。
(8)多个上述基板非重叠支撑部沿着上述光源基板的外边缘并列配置。这样,能利用沿着光源基板的外边缘并列配置的多个基板非重叠支撑部进一步良好地保持反射构件的平坦性。
(9)上述基板非重叠支撑部为沿着上述光源基板的外边缘延伸的形态。这样,能利用沿着光源基板的外边缘延伸的形态的基板非重叠支撑部来进一步良好地保持反射构件的平坦性。
(10)上述反射构件包括:基板用反射构件,其与上述光源基板中的上述安装面重叠配置;以及底座用反射构件,其沿着上述底座的内面配置,并且配置在比上述基板用反射构件靠上述开口部一侧,上述支撑部形成为将上述底座用反射构件支撑在从上述基板用反射构件中的上述开口部一侧的面分离的位置。这样,与假设将底座用反射构件与基板用反射构件中的开口部一侧的面重叠配置的情况相比,难以由于在安装部件与基板用反射构件之间产生的台阶而导致底座用反射构件发生变形。由此,由底座用反射构件反射再从开口部出射的光难以产生不均。
(11)具备基板保持构件,在所述基板保持构件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而保持上述光源基板。这样,能在基板保持构件与底座之间夹着而保持安装有安装部件的光源基板。由此,能将安装部件相对于反射构件的位置关系保持为适当的状态。
(12)上述支撑部一体地设于上述基板保持构件。这样,能利用一体地设于基板保持构件的支撑部来支撑反射构件。
(13)在上述反射构件中的俯视时与上述光源重叠的位置设有至少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通过的孔部。这样,从光源发出的光能通过孔部出射。能避免配置在光源基板中的光源的安装面侧的反射构件妨碍光的出射。
(14)在上述光源基板中的俯视时与上述光源重叠的位置装配有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并且出射的扩散透镜,上述孔部具有至少能使来自上述扩散透镜的光通过的大小。这样,能利用扩散透镜使来自光源的光扩散并出射,使该光通过孔部出射。由此,进一步适于防止亮度不均。
(15)上述支撑部形成为将上述反射构件支撑在从上述扩散透镜向与上述光源基板的上述安装面相反的一侧分离的位置。这样,能利用支撑部可靠地将反射构件相对于扩散透镜保持为非接触状态,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由扩散透镜导致反射构件发生变形,从而能良好地维持反射构件的平坦性。
(16)上述孔部为能使上述扩散透镜通过的大小,而上述支撑部形成为将上述反射构件支撑在使上述扩散透镜配置在上述孔部内的位置。这样,与假设将反射构件支撑在从扩散透镜分离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使光源基板与反射构件之间空出的间隔变小。上述间隔越大,光从由反射构件反射到出射为止的光路长度越短,因此反射构件仅产生微小的变形,也有容易产生亮度不均的倾向。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发明,能使上述间隔较小,因此能充分确保光从由反射构件反射到出射为止的光路长度,即使反射构件发生了一些变形,也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17)具备保持构件,在所述保持构件与上述支撑部之间夹着而保持上述反射构件。这样,能在保持构件与支撑部之间夹着而保持反射构件。由此,能将反射构件相对于安装部件的位置关系保持为更适当的状态。
(18)在上述支撑部中包括设有装配孔的有孔支撑部,而上述保持构件包括: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与上述有孔支撑部之间夹着上述反射构件;以及固定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有孔支撑部一侧突出,并且通过上述装配孔,卡止于上述装配孔的孔边缘。这样,使通过有孔支撑部的装配孔的固定部卡止于孔边缘,由此能实现保持构件的固定,因此不需要使用粘接剂等其它的固定物,能以低成本并且容易地实现固定。
(19)在上述支撑部中除了包括上述有孔支撑部以外,还包括不具有上述装配孔的无孔支撑部。这样,支撑部中包括不具有装配孔的无孔支撑部,因此对反射构件中的不装配保持构件的区域也能实现支撑。由此,能进一步良好地保持反射构件的平坦性。
(20)配置有多个上述光源基板,上述安装部件包括将相邻的上述光源基板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这样,能防止由连接部件导致反射构件产生变形。
(21)上述光源为LED。这样,能实现高亮度化和低消耗电力化等。
下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记载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种显示装置,在对显示面板提供光的照明装置中,反射构件难以产生变形,由此,出射光难以产生亮度不均,因此能实现显示品质良好的显示。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能举例示出液晶面板。这种显示装置能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而应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特别适用于大型画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出射光难以产生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具备电视接收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具备的底座中的LED基板和各保持构件的配置构成的平面图。
图4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图3的iv-iv线截面图。
图5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图3的v-v线截面图。
图6是示出LED基板和各保持构件的详细配置构成的平面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截面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截面图。
图9是图6的ix-ix线截面图。
图10是LED基板的平面图。
图11是示出在LED基板上装配有基板用反射片和扩散透镜的状态(光源单元)的平面图。
图12是基板保持构件的平面图。
图13是基板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14是片保持构件的平面图。
图15是片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16是示出在底座内配置有光源单元、装配有基板保持构件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是示出在底座内配置有光源单元的、装配基板保持构件和底座用反射片之前的状态的图6的ix-ix线截面图。
图18是示出在底座内配置有光源单元的、装配底座用反射片之前的状态的图6的vii-vii线截面图。
图19是示出在底座内装配有基板保持构件和底座用反射片的、装配片保持构件之前的状态的图6的ix-ix线截面图。
图20是示出在底座内装配有底座用反射片的、装配片保持构件之前的状态的图6的vii-vii线截面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底座用反射片的支撑位置的截面图。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底座用反射片的支撑位置的截面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底座中的第1支撑部的平面图。
图24是图23的xxiv-xxiv线截面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基板保持构件的截面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支撑部的截面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背光源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利用图1至图2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示出了X轴、Y轴和Z轴,各轴方向描绘为在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另外,设图4和图5示出的上侧为表侧,设同图下侧为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构成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夹着该液晶显示装置10而收纳它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调谐器T以及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在整体上成横长的方形(矩形),以纵置状态被收纳。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它们被框状的外框13等保持为一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画面尺寸为42英寸、横纵比为16∶9的情况。
下面依次说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其中,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俯视为矩形,是将一对玻璃基板以隔开规定间隙的状态贴合,并且在两个玻璃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构成的。在一方玻璃基板上设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方玻璃基板上设有以规定排列配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此外,在两个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振板。
接着,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12。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具备:底座14,其为在光出射面侧(液晶面板11侧)具有开口部14b的大致箱型;光学部件15群(扩散板(光扩散部件)15a和配置在扩散板15a与液晶面板11之间的多个光学片15b),其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14b而配置;以及框架16,其沿着底座14的长边配置,将光学部件15群的外边缘部夹持在框架16与底座14之间。而且,如图3至图5所示,在底座14内具备:作为光源的LED17(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安装有LED17的LED基板18;以及扩散透镜19,其装配在LED基板18中与LED17对应的位置。而且,在底座14内还具备:基板保持构件20,其能将LED基板18保持在基板保持构件20与底座14之间;反射片21,其使底座14内的光向光学构件15侧反射;以及片保持构件24,其能保持反射片21中的后述的底座用反射片22。此外,在该背光源装置12中,比LED17靠光学构件15侧为光出射侧。以下,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各构成部件。
如图3至图5所示,底座14由金属制成,包括:与液晶面板11同样成矩形的底板14a;从底板14a的各边的外端立起的侧板14c;以及从各侧板14c的立起端向外伸出的支承板14d,整体上为向表侧开口的浅的大致箱型(大致浅碟状)。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竖直方向)一致。在底座14中的各支承板14d上能从表侧载置框架16和后述的光学构件15。各支承板14d由螺钉固定于框架16。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中,开口设有用于装配基板保持构件20的装配孔14e。多个装配孔14e在底板14a中与基板保持构件20的装配位置对应地分散配置。
如图2所示,光学构件15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为俯视时横长的方形(矩形)。如图4和图5所示,光学构件15的外边缘部载置于支承板14d,由此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14b,并且配置为夹在液晶面板11与LED17之间。光学构件15包括配置在里侧(LED17侧,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扩散板15a和配置在表侧(液晶面板11侧,光出射侧)的光学片15b。扩散板15a是在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大致透明的树脂制的基材内分散设有大量扩散粒子的构成,具有使透射过的光扩散的功能。光学片15b为与扩散板15a相比板厚较薄的片状,2个光学片15b层叠(图7至图9)。光学片15b的具体种类有例如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能从它们中适当选择使用。
如图2所示,框架16为沿着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外周边缘部的框状。在该框架16与各支承板14d之间能夹持光学构件15的外边缘部(图4和图5)。另外,该框架16能从里侧支承液晶面板11的外边缘部,能在框架16与配置在表侧的外框13之间夹持液晶面板11的外边缘部(图4和图5)。
下面说明LED17和安装LED17的LED基板18。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LED17为在固定于LED基板18的基板部上利用树脂材料密封有LED芯片的构成。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为1种,具体地说,使用发出蓝单色光的芯片。另一方面,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配合有将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光变换为白色光的荧光体。由此,该LED17能发出白色光。该LED17是与相对于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发光面17a的所谓顶面发光型。LED17的光轴LA设定为与Z轴方向(与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主板面正交的方向)大致一致。此外,从LED17发出的光以光轴LA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三维地以某种程度辐射状扩散,但是其指向性比冷阴极管等高。也就是说,LED17的发光强度示出了沿着光轴LA的方向急剧变高,随着相对于光轴LA的倾斜角度变大而急剧降低的倾向的角度分布。
如图10所示,LED基板18具有俯视时为矩形状的基材,以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的状态沿着底板14a延伸并被收纳于底座14内(图3)。LED基板18的基材由与底座14相同的铝系材料等金属制成,构成为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形成有包括铜箔等金属膜的配线图案。此外,作为用作LED基板18的基材的材料,也能使用陶瓷等绝缘材料。并且,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在该LED基板18的基材的板面中的朝向表侧的面(开口部14b侧的面,与底座14的底板14a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17。多个LED17沿着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以直线并列配置,并且利用形成于LED基板18的配线图案串联连接。各LED17的排列间距大致固定,即可以说各LED17被等间隔地排列。
另一方面,在LED基板18中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有连接器(安装部件)25。该连接器25是与上述配线图案连接,并且担任对外部的控制电路的连接功能或者相邻的LED基板18间的连接功能的安装部件,不是如LED17、扩散透镜19那样具有光学功能(发光功能、光扩散功能(导光功能))的光学部件。也就是说,连接器25是电连接部件的一种,可以说是非光学部件。并且,该连接器25安装于LED基板18中与LED17相同侧的安装面18a。因此,LED基板18可以说是仅在1个安装面18a安装有LED17和连接器25的所谓单面安装基板。这种单面安装基板与两面安装基板相比,在制造成本方面特别有利。另外,连接器25具有比LED17向表侧突出的高度。
如图3所示,上述构成的LED基板18在底座14内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分别按多个配置,相互以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对齐的状态并列配置。也就是说,LED基板18和安装于此的LED17在底座14内均以X轴方向(底座14和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为行方向,以Y轴方向(底座14和LED基板18的短边方向)为列方向被矩阵状配置。具体地说,LED基板18在底座14内在X轴方向上按3个配置,在Y轴方向上按9个配置,合计27个被并列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长边尺寸和安装的LED17的数量不同的两种LED基板18。具体地说,使用了安装有6个LED17,长边尺寸相对较长的6个安装型的LED基板18;以及安装有5个LED17,长边尺寸相对较短的5个安装型的LED基板18,在底座14的X轴方向的两端位置各配置1个6个安装型的LED基板18,在同方向的中央位置配置1个5个安装型的LED基板18。如上所述,沿着X轴方向排成1行的各LED基板18通过相邻的连接部18a彼此嵌合连接而相互电连接,并且与底座14的X轴方向的两端对应的连接部18a分别与未图示的外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由此,配置于成1行的各LED基板18的各LED17被串联连接,并且能利用1个控制电路来一并控制包含于该1行的多个LED17的点亮、熄灭,从而能实现低成本化。此外,即使是长边尺寸和安装的LED17的数量不同的种类的LED基板18,短边尺寸和LED17的排列间距也大致相同。
这样,通过采用准备多种长边尺寸和安装的LED17的数量不同的LED基板18,适当组合使用不同种类的LED基板18的手法,能得到如下效果。即,在多品种地制造画面尺寸不同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情况下,能按各画面尺寸适当变更是否使用各种类的LED基板18和每种LED基板18的使用个数,从而能容易地对应,与假设按画面尺寸准备具有与底座14的长边尺寸同等的长边尺寸的专用设计的LED基板的情况相比,能大幅度减少所需的LED基板18的种类,从而能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具体地说,除了上述两种LED基板18(5个安装型和6个安装型)以外,还可以增加安装有8个LED17的8个安装型,适当地组合使用这3种LED基板18,由此能容易地以低成本对应画面尺寸为例如26英寸、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46英寸、52英寸、65英寸的各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制造。
扩散透镜19包括大致透明(具有较高的透光性)并且折射率高于空气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碳酸酯、丙烯酸等)。如图7、图8和图11所示,扩散透镜19具有规定的厚度,并且形成为俯视时为大致圆形,分别被装配于LED基板18,从表侧独立地覆盖各LED17,即俯视时与各LED17重叠。并且,该扩散透镜19能使从LED17发出的指向性较强的光扩散并出射。也就是说,从LED17发出的光通过扩散透镜19从而其指向性被缓和,因此即使相邻的LED17间的间隔较大,也难以将其间的区域视觉识别为暗部。由此,能减少LED17的设置个数。另外,扩散透镜19具有在安装于LED基板18的状态下比连接器25向表侧突出的高度。该扩散透镜19配置在俯视时与LED17大致同心的位置。扩散透镜19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尺寸均比LED17大得多。另一方面,扩散透镜19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比LED基板18小,而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比LED基板18大。因此,扩散透镜19的Y轴方向的两个端部比LED基板18在Y轴方向上向外侧各突出规定尺寸。
在该扩散透镜19中,朝向里侧、与LED基板18相对的面为来自LED17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19a,而朝向表侧、与光学构件15相对的面为出射光的光出射面19b。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光入射面19a整体为沿着LED基板18的板面(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的形态,而在俯视时与LED17重叠的区域形成有光入射侧凹部19c从而具有倾斜面。光入射侧凹部19c为大致圆锥状,并且配置在扩散透镜19中的大致同心位置,为向里侧即LED17侧开口的形态。光入射侧凹部19c朝向LED17侧的开口端部的直径尺寸最大,大于LED17的直径尺寸,随着自此向表侧行进而直径尺寸连续地逐渐变小,在表侧的端部为最小。光入射侧凹部19c的截面为大致倒V字型,其周面为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倾斜面以其表侧的端部相对于LED17的光轴LA交叉的方式倾斜。因此,从LED17发出并进入光入射侧凹部19c内的光通过倾斜面入射到扩散透镜19内,但此时按倾斜面相对于光轴LA的倾斜角度的量,向远离中心的方向折射,也就是说广角地折射,入射到扩散透镜19。
在扩散透镜19的光入射面19a中,比光入射侧凹部19c在径方向上靠外的位置设有装配脚部19d,所述装配脚部19d向LED基板18侧突出,并且是将扩散透镜19装配于LED基板18的结构。3个装配脚部19d配置于扩散透镜19中比光入射侧凹部19c接近外周端部的位置,配置在连结各装配部的线俯视时为大致正三角形的位置。各装配脚部19d的顶端部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LED基板18,由此能将扩散透镜19固定为装配于LED基板18的状态。扩散透镜19通过装配脚部19d固定于LED基板18,由此在其光入射面19a与LED基板18之间空出规定的间隙。该间隙中允许来自俯视时比该扩散透镜19靠外侧的空间的光入射。另外,在上述装配状态中,LED17从LED基板18突出的顶端部为进入光入射侧凹部19c内的状态。
扩散透镜19的光出射面19b形成为扁平的大致球面状。由此,能使从扩散透镜19出射的光在与外部的空气层的界面向远离中心的方向折射,即广角地折射并且出射。在该光出射面19b中的俯视时与LED17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光出射侧凹部19e。光出射侧凹部19e为大致研钵状,并且其周面形成向中心为下降坡度的扁平的大致球面状。另外,光出射侧凹部19e的周面的切线相对于LED17的光轴LA所成的角度与光入射侧凹部19c的倾斜面相对于光轴LA所成的角度相比相对较大。光出射面19b中的俯视时与LED17重叠的区域与其它区域相比为来自LED17的光量极多的区域,亮度有局部变高的倾向,在此形成上述光出射侧凹部19e,由此能使来自LED17的光大多广角地折射并且出射,或者使来自LED17的光的一部分向LED基板18侧反射。由此,能抑制光出射面19b中的与LED17重叠的区域的亮度局部变高,适于防止亮度不均。
下面说明反射片21。反射片21包括涵盖大致整个区域地覆盖底座14的内面的大小的底座用反射片22和分别独立地覆盖各LED基板18的大小的基板用反射片23。两个反射片22、23均由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的反射性良好的白色。底座用反射片22与基板用反射片23相比配置在相对表侧(开口部14b侧,与LED基板18侧相反的一侧)。
先说明底座用反射片22。如图3所示,底座用反射片22沿着底座14的内面延伸,其中,设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延伸的中央侧的大部分为主体部22a。在主体部22a贯通形成有能使从配置在底座14内的各扩散透镜19出射的光通过的孔部22b。多个孔部22b并列配置在主体部22a中俯视时与各扩散透镜19重叠的位置,配置成矩阵状。如图6所示,孔部22b俯视时为圆形,其直径尺寸设定为比扩散透镜19大。如图3所示,该底座用反射片22在底座14内覆盖相邻的各扩散透镜19间的区域和外周侧区域,因此能使朝向该各区域的光向光学构件15侧(开口部14b侧)反射。特别是如图7所示,该底座用反射片22也配置在LED基板18中的俯视时与作为非光学部件的连接器25重叠的位置,并且涵盖大致整个区域地从表侧覆盖连接器25,因此避免了连接器25露出到表侧(开口部14b侧)。由此,即使连接器25的表面的光反射率与底座用反射片22的该光反射率不同,底座14内的整体的光反射率也不会发生不均,能维持均匀性。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底座用反射片22中的外周侧部分以覆盖底座14的侧板14c和支承板14d的方式立起,载置于支承板14d的部分为被底座14和光学构件15夹着的状态。另外,将底座用反射片22中的主体部22a与载置于支承板14d的部分相连的部分为倾斜状。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基板用反射片23沿着LED基板18延伸,形成为与LED基板18大体相同的外形,也就是说形成为在俯视时为矩形。如图7和图8所示,基板用反射片23与LED基板18的表侧的面即与LED17的安装面18a重叠地配置,并且配置为从表侧覆盖其大致整个区域。并且,如图7和图8所示,基板用反射片23夹在扩散透镜19与LED基板18之间,与扩散透镜19中的光入射面19b(LED17侧的面)为相对状。因此,基板用反射片23在俯视时配置在形成于配置在表侧的底座用反射片22中的孔部22b内,能使进入孔部22b内的光向扩散透镜19侧反射。
如图11所示,基板用反射片23的长边尺寸与LED基板18大致相同,而短边尺寸比LED基板18大。而且,如图6和图8所示,基板用反射片23的短边尺寸比扩散透镜19和底座用反射片22的孔部22b的直径尺寸大。也就是说,基板用反射片23涵盖与扩散透镜19相对的大致全区域而配置,并且俯视时涵盖孔部22b内的大致全区域(包括俯视时扩散透镜19与孔部22b之间的区域)而配置,并且相对于孔部22b的边缘部俯视重叠。因此,由扩散透镜19反射并返回LED基板18侧的光,或者从俯视时比该扩散透镜19靠外侧的空间朝向孔部22b内的光能几乎无遗漏地利用基板用反射片23再次返回扩散透镜19侧。由此,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亮度的提高。换言之,在使LED17的设置个数减少来谋求低成本化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足够的亮度。
另外,在基板用反射片23中,在俯视时与LED基板18中的各LED17重叠的位置贯通形成有使各LED17通过的LED插通孔23a。另外,在基板用反射片23中,使各扩散透镜19的各装配脚部19d通过的脚部插通孔23b贯通形成在俯视时与其重叠的位置。另外,在基板用反射片23中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贯通形成有使连接器25通过的连接器插通孔23d。根据以上记载,当基板用反射片23与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重叠时,LED18、扩散透镜19的装配脚部19d和连接器25分别进入各孔23a、23b、23d内,由此避免了相互的干扰。
接着说明基板保持构件20和片保持构件24。首先,说明底座14中的各保持构件20、24的配置。如图3所示,各保持构件20、24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面内按多个分别并列配置。详细地说,各保持构件20、24在底板14a中以X轴方向(底座14和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为行方向,以Y轴方向(底座14和LED基板18的短边方向)为列方向按多个分别配置为矩阵状。各保持构件20、24配置在相对于各LED基板18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在相邻的扩散透镜19(LED17)之间的位置。因此,各保持构件20、24与上述扩散透镜19和LED17为同样的排列。各保持构件20、24在LED基板18中相邻的扩散透镜19(LED17)之间的区域分别配置有1个,因此扩散透镜19(LED17)和各保持构件20、24大体在X轴方向上交替并排。具体地说,各保持构件20、24按4个分别装配于各LED基板18。详细地说,在6个安装型的LED基板18中,在相邻的扩散透镜19(LED17)之间的区域中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位置以外配置有各保持构件20、24,而在5个安装型的LED基板18中,在相邻的扩散透镜19(LED17)间的全部区域配置有各保持构件20、24。
如上所述在底座14内矩阵配置的各保持构件20、24中,如图3所示,多个片保持构件24(具体地说合计为14个)间歇地锯齿状配置,在除此以外的位置配置有基板保持构件20。详细地说,在底座14内的X轴方向的中央侧区域(配置有5个安装型的LED基板18的区域),4个片保持构件24配置在各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的靠近中央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俯视时为锯齿状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底座14内的X轴方向的两端侧区域(配置有6个安装型的LED基板18的区域),各5个片保持构件24分别配置在各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的端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俯视时为锯齿状的位置。根据以上记载,多个片保持构件24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面内适度地分散配置。此外,基板保持构件20装配于底座14内的全部的LED基板18,而片保持构件24装配于仅与特定的LED基板18对应的位置。
下面首先说明基板保持构件20的详细构成,片用保持构件24的详细构成在后面重新说明。基板保持构件20由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的反射性良好的白色。基板保持构件20在整体上俯视时为大致圆形。如图9所示,基板保持构件20具备:主体部20a,其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和LED基板18的板面;以及固定部20b,其从主体部20a向里侧即底座14侧突出,被固定于底座14。该基板保持构件20在整体上为以沿着Z轴方向的中心轴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形状。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主体部20a俯视时为大致圆形,并且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形成为大致笔直的板状。如图6所示,其直径尺寸与LED基板18的短边尺寸(Y轴方向的尺寸)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并且,该主体部20a被装配在与LED基板18俯视时重叠的位置,由此能保持将LED基板18夹在其与底座14的底板14a之间的状态。如图9所示,主体部20a以在LED基板18的表侧预先配置基板用反射片23的状态装配,因此能将基板用反射片23和LED基板18一起夹住。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基板保持构件20能将基板用反射片23和LED基板18以相互层叠的状态夹持(保持)在其与底座14之间。在装配状态中,主体部20a的表侧的面配置在比扩散透镜19靠里侧(LED基板18侧)。
另外,如图6所示,主体部20a配置在其中心与LED基板18的短边方向的中央位置一致的位置。因此,主体部20a能将LED基板18在其短边方向涵盖整个长度夹持在主体部20a与底座14之间。该主体部20a的直径尺寸比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扩散透镜19(LED17)间的间隔(排列间距)小。由此,主体部20a配置在LED基板18中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扩散透镜19(LED17)之间的区域,即配置在LED基板18的非发光部,相对于LED17在俯视时不重叠。也就是说,能避免主体部20a妨碍来自LED17的发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所述使用扩散透镜19使得LED17间的间隔足够大,因此利用该空间来配置基板保持构件20,并且利用该基板保持构件20来实现LED基板18的固定。
如图9所示,固定部20b贯通底座14的底板14a中的与基板保持构件20的装配位置对应形成的装配孔14e,并且能卡止于底板14a。以下说明固定部20b的详细结构。如图13所示,固定部20b在主体部20a中配置在中央侧。详细地说,固定部20b配置在与主体部20a大致同心的位置。如图9所示,固定部20b从主体部20a中的里侧的面(与底座14相对的面)向里侧突出,并且在其顶端部凹设有槽部20b3从而具有弹性卡止片20b2。换言之,固定部20b包括从主体部20a向里侧突出的基部20b1以及从基部20b1的突出顶端进一步向里侧突出的弹性卡止片20b2。其中,基部20b1为大致圆柱状,其直径尺寸比底座14的装配孔14e小,为允许向装配孔14e插通的程度。
如图13所示,弹性卡止片20b2由于上述槽部20b3在俯视时为大致十字形而被分成4个。如图9所示,各弹性卡止片20b2形成为单悬臂状,能以从基部20b1突出的基端部为支点在槽部20b3内变窄并发生弹性变形。也就是说,槽部20b3为各弹性卡止片20b2的挠曲空间。弹性卡止片20b2在中途为向外(与槽部20b3相反的一侧)鼓出的形态,该鼓出部分能从里侧卡止于底座14中的装配孔14e的边缘部。由此,能使基板保持构件20对底座14固定为装配状态。此外,装配孔14e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中与各基板保持构件20的装配位置对应地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按多个以矩阵状并列配置。
如图6所示,设有该固定部20b的主体部20a的整个区域与LED基板18在俯视时重叠配置。因此,固定部20b也同样与LED基板18俯视时重叠配置,因此在LED基板18中形成有使固定部20b通过的贯通孔18b。如图10所示,该贯通孔18b配置在LED基板18中的相邻的LED17(扩散透镜19)之间的位置,即配置在与LED17(扩散透镜19)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另外,如图9和图11所示,在被夹在主体部20a与LED基板18之间的基板用反射片23中的与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b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形成有与LED基板18的贯通孔18b连通并且能使固定部20b通过的贯通孔23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用LED18和连接器25安装于相同的安装面18a的单面安装型的LED基板18。然而,当设LED基板18为单面安装型时,可能会产生如下问题。即,连接器25搭载于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上,在连接器25与安装面18a之间产生了台阶,因此如果与重叠于安装面18a的基板用反射片23再重叠地配置底座用反射片22,底座用反射片22跨上连接器25等而容易使底座用反射片22产生变形。当底座用反射片22发生变形时,会导致反射的光产生不均,其结果是来自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有可能产生亮度不均。为了避免这种问题,考虑例如在底座用反射片22中形成使连接器25通过的孔。然而,这样一来,此时连接器25会通过孔露出到光出射侧,因此仅在孔的形成区域光反射率局部降低等,会损害底座14内的光反射率的均匀性,仍然可能使来自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产生亮度不均,或着发生亮度的降低。
因此,如图7~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座14中设有能从里侧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于规定位置的支撑部26。也就是说,能利用支撑部26来限制底座用反射片22相对于LED基板18和基板用反射片23的Z轴方向(与LED基板18和底座用反射片22的板面正交的方向)的位置关系。支撑部26一体地形成于底座14的底板14a,并且从底板14a向表侧突出。并且,支撑部26中的突出端面抵接于底座用反射片22的里侧的面22c(朝向LED基板18侧的面),由此,底座用反射片22的里侧的面22c被支撑在从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和与此重叠的基板用反射片23的表侧的面23e向表侧分离规定间隔的位置。由此,底座用反射片22保持整体的平坦性并且从基板用反射片23的表侧的面23e(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浮起而维持非接触状态,并且与基板用反射片23(LED基板18)之间保留有间隙C。
详细地说,支撑部26是通过对底板14a实施例如深冲加工等而使底板14a部分地向表侧突出而成的。支撑部26从底板14a突出的尺寸为大于LED基板18的厚度尺寸加上扩散透镜19的高度尺寸之和的大小。也就是说,支撑部26的突出端面(对底座用反射片22的支撑面)配置在比配置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的表侧的各部件(LED17、扩散透镜19、基板用保持构件20、基板用反射片23和连接器25)中最向表侧突出的部件即扩散透镜19还向表侧突出的位置。因此,底座用反射片22利用支撑部26配置在相对于配置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的表侧的各部件(LED17、扩散透镜19、基板用保持构件20、基板用反射片23和连接器25)的表侧的面分别隔分离规定的间隙的位置,并且保持非接触状态。因此,可靠地避免了底座用反射片22跨上上述各部件而产生局部变形。另外,也可以说,配置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的表侧的上述各部件全都不向表侧突出地被收纳在底座用反射片22与基板用反射片23之间保留的间隙C中。此外,底座用反射片22比扩散透镜19配置在相对表侧,因此形成于底座用反射片22的孔部22b具有足够的直径尺寸,几乎不遮挡来自配置在比底座用反射片22相对里侧的扩散透镜19的出射光而能使其通过。
支撑部26为直径尺寸从突出基端侧向突出顶端侧逐渐减少的顶端变细状,整体上为大致圆锥台状。由此,容易通过深冲加工使支撑部26成形。支撑部26包括从底板14a立起的周壁26a和配置于周壁26a的立起端的支撑壁26b。周壁26a为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的大致圆筒状。支撑壁26b为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底座用反射片22的板面)大致笔直的大致平板状,保留有对底座用反射片22的支撑面。
多个具有上述构成的支撑部26分散配置在底座14内。并且,与底座14内的设置位置相应地具有两种支撑部26,支撑部26具备:第1支撑部26A,其仅具有对底座用反射片22的支撑功能;以及第2支撑部26B,其除了上述支撑功能以外,还具有将用于保持底座用反射片22的片保持构件24保持为装配状态的功能。此外,以下在对支撑部26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对第1支撑部的附图标记标注记号A,对第2支撑部的附图标记标注记号B,在不区别而通称的情况下,不对附图标记标注记号。
如图3、图6、图8和图16所示,第1支撑部26A配置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中俯视时与LED基板18不重叠的位置。详细地说,第1支撑部26A配置在底板14a中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LED基板18之间的区域,并且沿着Y轴方向即LED基板18的长边侧的外边缘间歇地并列配置有多个。更详细地说,第1支撑部26A在底板14a中在Y轴方向上配置在载置于各LED基板18的各基板用反射片23之间的区域(与基板用反射片23俯视不重叠的区域)。俯视时在各LED基板18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上夹着各LED基板18的位置分别配置有一对第1支撑部26A(除了底座14内位于Y轴方向的两端的LED基板18以外)。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各第1支撑部26A间的间隔(排列间距)与LED基板18中的各LED17(各扩散透镜19)间的间隔大致相同。另外,各第1支撑部26A在X轴方向上的配置与各LED17大致同样地对齐。这样,第1支撑部26A在底板14a的面内与LED17同样配置为矩阵状,多个第1支撑部26A均匀地分散配置,因此能不偏地良好支撑底座用反射片22的主体部22a。由此,能良好地维持底座用反射片22的平坦性。该第1支撑部26A不具有后述的第2支撑部26B那样的装配孔26c,因此不可能进行片保持构件24的装配。如上所述,第1支撑部26A是配置在与LED基板18俯视不重叠的位置的基板非重叠支撑部,并且可以说是不具有装配孔26c的无孔支撑部。
如图7和图9所示,第2支撑部26B配置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中俯视时与LED基板18重叠的位置。详细地说,第2支撑部26B配置在LED基板18中与相邻的扩散透镜19之间的区域(非发光部)俯视重叠的位置。因此,在配置在第2支撑部26B的设置位置的LED基板18和基板用反射片23中分别形成有使第2支撑部26B通过的贯通孔18c、23f。各贯通孔18c、23f俯视时为大致圆形,其直径尺寸比第2支撑部26B的外直径尺寸稍大。第2支撑部26B在Y轴方向上配置在各LED基板18中的短边方向的中央位置,也就是说配置在与LED17(扩散透镜19)大致相同的位置。如上所述,底座用反射片22在俯视时与LED基板18重叠的区域中还由第2支撑部26从里侧支撑,结合由配置在与上述LED基板18不重叠的区域的第1支撑部26A支撑,保持了高平坦性。
如图6和图16所示,该第2支撑部26B在底板14a中的配置与上述片保持构件24相同。也就是说,多个(合计14个)第2支撑部26B以锯齿状间歇地配置在底板14a的面内。并且,在第2支撑部26B中的支撑壁26b中贯通形成有用于装配片保持构件24的装配孔26c,能在与片保持构件24之间夹持(保持)底座用反射片22。如上所述,第2支撑部26B是配置在与LED基板18俯视重叠的位置的基板重叠支撑部,并且可以说是具有装配孔26c的有孔支撑部。
下面详细说明片保持构件24的构成。片保持构件24由聚碳酸酯等的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反射性良好的白色。片保持构件24在整体上俯视时为大致圆形。如图7、图9、图14和图15所示,片保持构件24包括:沿着第2支撑部26B的支撑壁26b的板面的主体部24a;从主体部24a向里侧即向第2支撑部26B侧突出并固定于第2支撑部26B的固定部24b;以及从主体部24a向表侧即向开口部14b侧突出并能支撑扩散板15a的扩散板支撑部24c。其中,主体部24a和固定部24b的详细构成与上述基板保持构件20中的主体部20a和固定部20b大致同样,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固定部24b与固定部20b同样,具备基部24b1、弹性卡止片24b2和槽部24b3,弹性卡止片24b2能弹性地卡止于第2支撑部26B中的装配孔26c的边缘部。另外,在主体部24a与第2支撑部26B之间夹持有底座用反射片22。下面说明扩散板支撑部24c。
扩散板支撑部24c整体上为圆锥状。详细地说,扩散板支撑部24c沿着主体部24a的板面切断后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并且形成为从突出基端侧向突出顶端侧直径尺寸逐渐变小的顶端变细状。扩散板支撑部24c能抵接于光学构件15中配置在最里侧(LED17侧)的扩散板15a,由此能将扩散板15a支撑在规定的位置。也就是说,扩散板支撑部24c能将扩散板15a与LED17在Z轴方向(与扩散板15a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关系限制为固定的状态。扩散板支撑部24c是从片保持构件24中的主体部24a向表侧突出的唯一的部位,因此在进行将片保持构件24对底座14装配的作业时,作业者能将扩散板支撑部24c用作操作部。由此能提高片保持构件24的装卸作业性。
本实施方式是如上的结构,下面说明其作用。分别单独制造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用外框13等将它们相互组装来制造图4和图5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10。其中,详细说明制造背光源装置12时的组装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底座14进行各构成部件的组装之前,先进行将LED17、基板用反射片23和扩散透镜19装配到LED基板18的作业。详细地说,首先,如图10所示,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上将LED17和连接器25安装于规定位置之后,将基板用反射片23盖在表侧。此时,各LED17通过基板用反射片23的各LED插通孔23a,各连接器25通过各连接器插通孔23d,并且LED基板18和基板用反射片23的各贯通孔18b、23c对准。此外,此时,对于与第2支撑部26B对应的LED基板18和基板用反射片23,使各贯通孔18c、23f对准并连通。然后,如图11所示,将扩散透镜19分别覆盖各LED17地装配于LED基板18。此时,扩散透镜19中的各装配脚部19d通过基板用反射片23的脚部插通孔23b,由粘接剂固定于LED基板18。根据以上所述,制造将LED17、基板用反射片23和扩散透镜19一体化于LED基板18而成的所谓光源单元U。
下面说明对底座14组装各构成部件的作业。先使上述光源单元U从底座14的表侧通过开口部14b而收纳于内部,将各光源单元U分别对底板14a配置在规定的装配位置。此时,将各光源单元U相对于底板14a中的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第1支撑部26A群收纳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位置。此外,对于与第2支撑部26B对应的光源单元U,随着收纳而将第2支撑部26B插入贯通孔18c、23f内。在此,第2支撑部26B能抵接于各贯通孔18c、23f的边缘部,由此如图16~图18所示,光源单元U(LED基板18和基板用反射片23)能相对于底座14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二维定位。另外,各光源单元U中的各贯通孔18b、23c与底板14a的装配孔14e对准。在此,在X轴方向上相互相邻的各LED基板18通过将相邻的连接器25彼此嵌合来实现相互的电连接。此外,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LED基板18的连接器25彼此的连接作业并不一定必须在底座14内进行,也可以在底座14外进行。
一旦如上述那样将LED基板18收纳在底座14内,接着进行装配基板保持构件20的作业。从图17所示的状态从底座14的表侧通过开口部14b将基板保持构件20收纳在内部,并且将其固定部20b插入各孔14e、18b、23c内。在插入固定部20b的过程中,各弹性卡止片20b2被各孔14e,18b、23c的边缘部按压而暂时在槽部20b3内变窄地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当插入固定部20b直到各弹性卡止片20b2穿过装配孔14e到达底座14的里侧的深度时,如图19所示,各弹性卡止片20b2发生弹性复原,并且其鼓出部分从里侧卡止于装配孔14e的边缘部。由此,防止基板保持构件20从底座14脱落,固定为装配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基板保持构件20中的主体部20a与底座14的底板14a之间以一并夹持LED基板18和基板用反射片23的状态进行保持。
接着进行将底座用反射片22配置在底座14内的作业。此时,将底座用反射片22中的各孔部22b相对于光源单元U中的各扩散透镜19进行定位,并且将各贯通孔22d相对于各第2支撑部26B的装配孔26c进行定位,并且将底座用反射片22铺设于底座14内。在此,在底座14内第1支撑部26A和第2支撑部26B正在等待支撑,因此如图19和图20所示,各支撑部26A、26B随着铺设而从里侧抵接于底座用反射片22的主体部22a的里侧的面22c。由此,底座用反射片22在底座14内的Z轴方向上被支撑在规定位置。如图3所示,多个支撑部26A、26B遍布底座14的底板14a的面内分散配置,因此底座用反射片22的主体部22a由各支撑部26A、26B在整个区域内不偏地支撑,整体上几乎不挠曲、变形,为保持高平坦性的状态。在该铺设状态下,底座用反射片22被支撑在相对于配置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的表侧的各部件(LED17、扩散透镜19、基板用保持构件20、基板用反射片23和连接器25)进一步向表侧分离的位置,与各部件为非接触、非干扰的状态。如果在将底座用反射片22重叠配置在与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重叠的基板用反射片23的表侧的情况下,底座用反射片22会跨上从该表侧的面23e突出的形态的连接器25,从而有可能在底座用反射片22中产生局部变形。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底座用反射片22被支撑在上述位置,因此预先防止产生由连接器25等导致的局部变形。此时,在各孔部22b内配置各扩散透镜19,并且各贯通孔22d与各装配孔26c对准。
当如上述那样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收纳在底座14内时,继续进行装配片保持构件24的作业。此时,作业者能将片保持构件24中的扩散板支撑部24c用作操作部。从图19和图20所示的状态从底座14的表侧通过开口部14b将片保持构件24收纳于内部,并且将其固定部24b插入各孔22d、26c内。在插入固定部24b的过程中,各弹性卡止片24b2由各孔22d、26c的边缘部按压而暂时在槽部24b3内变窄地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当固定部24b插入直到各弹性卡止片24b2穿过装配孔26c到达第2支撑部26B的里侧的深度为止时,如图7和图9所示,各弹性卡止片24b2弹性复原,并且其鼓出部分从里侧卡止于装配孔26c的边缘部。由此,防止片保持构件24从底座14脱落,将其固定为装配状态。在该状态下,以在片保持构件24的主体部24a与第2支撑部26B的支撑壁26b之间夹着的状态保持底座用反射片22的主体部22a。
然后,对底座14覆盖开口部14b地装配光学构件15。光学构件15的具体装配顺序为先是扩散板15a然后是光学片15b。如图4和图5所示,光学构件15的外周边缘部由底座14的支承板14d支承,并且中央侧部分由各片保持构件24的扩散板支撑部24c支撑。因此当将框架16装配于底座14时,光学构件15的外周边缘部被夹持在框架16与支承板14d之间。由此,完成背光源装置12的制造。在组装制造好的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面板11时,对框架16载置液晶面板11,再在其表侧盖上外框13并且用螺钉固定。由此,液晶面板11被夹持在框架16与外框13之间,并且液晶面板11与背光源装置12一体化,从而完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制造。
在使用如上述那样制造出的液晶显示装置10时,使背光源装置12中具备的各LED17点亮,并且对液晶面板11提供图像信号,由此使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显示规定的图像。为了使各LED17点亮,能利用未图示的控制电路进行电力提供,由此对利用连接器25相互连接的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基板18上的各LED17一并进行驱动控制。如图7和图8所示,从各LED17发出的光首先入射到扩散透镜19的光入射面19a。此时,光的大半入射到光入射面19a中的光入射侧凹部19c中的倾斜面,由此与其倾斜角度相应地被广角折射并且入射到扩散透镜19内。并且,入射的光在扩散透镜19内传播后从光出射面19b出射,该光出射面19b为扁平的大致球面状,因此光在其与外部的空气层的界面进一步被广角地折射并出射。并且,在光出射面19b中的来自LED17的光量最多的区域形成有成大致研钵状的光出射侧凹部19e,并且其周面为扁平的大致球面状,因此在光出射侧凹部19e的周面能使光广角地折射并出射或者向LED基板18侧反射。其中,返回LED基板18侧的光由基板用反射片23向扩散透镜19侧反射并再次入射到扩散透镜19从而被有效利用,因此能得到较高亮度。
从LED17发出的指向性强的光通过扩散透镜19而以广角扩散的状态出射。在来自扩散透镜19的出射光中,存在直接入射到扩散板15a的光以及主要由底座用反射片22反射而间接入射到扩散板15a的光。其中,由底座用反射片22反射后入射到扩散板15a的光中的分布的均匀性依赖于底座用反射片22的平坦性。例如,如果在底座用反射片22产生了局部变形而损害平坦性的状态下,在此反射的光也会产生不均,其结果是入射到扩散板15a的光也会产生不均。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底座用反射片22由遍布底座14内分散配置的各支撑部26A、26B支撑,由此避免对配置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的表侧的各部件(LED17、扩散透镜19、基板用保持构件20、基板用反射片23和连接器25)的干扰,并且保持高平坦性。因此,由底座用反射片22反射的光也难以产生不均,其结果是入射到扩散板15a的光也难以产生不均。根据以上所述,入射到扩散板15a的光的分布保持高的均匀性,因此从背光源装置12以及液晶显示装置10出射的光难以产生亮度不均,从而能得到高的显示质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作为光源的LED17;安装有LED17的LED基板18;连接器25,其是被安装在LED基板18中与LED17相同的一侧的安装面18a的安装部件;底座用反射片22,其是配置在LED基板18中的LED17和连接器25的安装面18a侧并且使光反射的反射片21;以及支撑部26,其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在从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分离的位置。
这样,底座用反射片22配置在LED基板18中的LED17和连接器25的安装面18a侧,并且由支撑部26支撑在从该安装面18a分离的位置。连接器25安装于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因此在与安装面18a之间产生了台阶,然而由支撑部26将配置在安装面18a侧的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在从安装面18a分离的位置,因此底座用反射片22难以产生变形,从而由底座用反射片22反射的光难以产生不均。另外,LED基板18是LED17和连接器25安装于相同侧的安装面18a的所谓单面安装型,因此能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等。
另外,为了防止底座用反射片22的变形,也考虑采用例如在底座用反射片22中形成使连接器25通过的孔的手法,但是当采用这种手法时,连接器25通过孔而露出,因此可能会损害光反射率的均匀性。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底座用反射片22中不形成孔,能防止底座用反射片22的变形,因此能维持光反射率的均匀性。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出射光难以产生不均。
另外,支撑部26形成为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在从连接器25中的与LED基板18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分离的位置。这样,能利用支撑部26将底座用反射片22相对于连接器25保持为非接触状态,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由连接器25导致底座用反射片22产生变形,从而能良好地维持底座用反射片22的平坦性。
另外,具备底座14,所述底座14具有用于使来自LED17的光出射的开口部14b,并且收纳LED基板18和底座用反射片22。这样,从收纳于底座14内的LED基板18的LED17发出的光直接地或者由底座用反射片22反射等而间接地从开口部14b出射。
另外,支撑部26一体地设于底座14。这样,能利用一体地设于底座14的支撑部26来支撑底座用反射片22。如果将支撑部一体地设于LED基板18,由于在LED基板18与底座14之间会产生的组装误差等,支撑部26对底座用反射片22的支撑位置有可能出现偏差,而根据本实施方式难以产生这种偏差。
另外,支撑部26一体形成于底座14。这样,与假设使支撑部独立于底座14的情况相比,能减少部件个数和组装工时,因此能以低成本设置支撑部26。
另外,在支撑部26中包括第2支撑部26B,所述第2支撑部26B是配置在俯视时与LED基板18重叠的位置的基板重叠支撑部,在LED基板18中设有使第2支撑部26B通过的贯通孔18c。这样,使第2支撑部26B通过贯通孔18c,由此能将LED基板18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定位。
另外,在支撑部26中包括第1支撑部26A,所述第1支撑部26A是配置在俯视时与LED基板18不重叠的位置的基板非重叠支撑部,至少一对第1支撑部26A配置在俯视时夹着LED基板18的位置。这样,利用夹着LED基板18配置的至少一对第1支撑部26A来支撑底座用反射片22,由此能进一步良好地保持底座用反射片22的平坦性。
另外,多个第1支撑部26A沿着LED基板18的外边缘并列配置。这样,能利用沿着LED基板18的外边缘并列配置的多个第1支撑部26A进一步良好地保持底座用反射片22的平坦性。
另外,反射片21构成为包括:基板用反射片23,其与LED基板18中的安装面18a重叠配置;以及底座用反射片22,其沿着底座14的内面配置,并且配置在比基板用反射片23靠开口部14b侧,支撑部26形成为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在从基板用反射片23中的开口部14b侧的面23e分离的位置。这样,与假设将底座用反射片与基板用反射片23中的开口部14b侧的面23e重叠配置的情况相比,难以由于在连接器25与基板用反射片23之间产生的台阶而导致底座用反射片22发生变形。由此,由底座用反射片22反射再从开口部14b出射的光难以产生不均。
另外,具备基板保持构件20,在基板保持构件20与底座14之间夹着而保持LED基板18。这样,能在基板保持构件20与底座14之间夹着而保持安装有连接器25的LED基板18。由此,能将连接器25相对于底座用反射片22的位置关系保持为适当的状态。
另外,在底座用反射片22中,在俯视时与LED17重叠的位置设有至少使来自LED17的光通过的孔部22b。这样,从LED17发出的光能通过孔部22b出射。能避免配置在LED基板18中的LED17的安装面18a侧的底座用反射片22妨碍光的出射。
另外,在LED基板18中的俯视时与LED17重叠的位置装配有使来自LED17的光扩散并且出射的扩散透镜19,孔部22b具有至少能使来自扩散透镜19的光通过的大小。这样,能利用扩散透镜19使来自LED17的光扩散并出射,使该光通过孔部22b出射。由此,进一步适于防止亮度不均。
另外,支撑部26形成为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在从扩散透镜19向与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相反的一侧分离的位置。这样,能利用支撑部26可靠地将底座用反射片22相对于扩散透镜19保持为非接触状态,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由扩散透镜19导致底座用反射片22发生变形,从而能良好地维持底座用反射片22的平坦性。
另外,具备片保持构件24,在片保持构件24与支撑部26之间夹着而保持底座用反射片22。这样,能在片保持构件24与支撑部26之间夹着而保持底座用反射片22。由此,能将底座用反射片22相对于连接器25的位置关系保持为更适当的状态。
另外,在支撑部26中包括设有装配孔26c的有孔支撑部即第2支撑部26B,与此相对,片保持构件24包括:主体部24a,在主体部24a与第2支撑部26B之间夹着底座用反射片22;以及固定部24b,其从主体部24a向第2支撑部26B侧突出,并且通过装配孔26c,卡止于其孔边缘。这样,使通过第2支撑部26B的装配孔26c的固定部24b卡止于孔边缘,由此能实现片保持构件24的固定,因此不需要使用粘接剂等其它的固定物,能以低成本并且容易地实现固定。
另外,在支撑部26中除了作为有孔支撑部的第2支撑部26B以外,还包括作为不具有装配孔26c的无孔支撑部的第1支撑部26A。这样,支撑部26中包括不具有装配孔26c的第1支撑部26A,因此对底座用反射片22中的不装配片保持构件24的区域也能实现支撑。由此,能进一步良好地保持底座用反射片22的平坦性。
另外,配置有多个LED基板,将作为相邻的LED基板18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器25用作安装部件。这样,能防止由作为连接部件的连接器25导致底座用反射片22产生变形。
另外,光源是LED17。这样,能实现高亮度化和低消耗电力化等。
以上,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能包括以下变形例。此外,在以下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图示和说明。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用图21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在此示出变更了支撑部26-1对底座用反射片22的支撑位置。
如图21所示,底座用反射片22中的孔部22b形成为俯视时比扩散透镜19大,并且为能使扩散透镜19通过的大小。而且,支撑部26-1从底座14的底板14a突出的尺寸小于LED基板18的厚度尺寸和扩散透镜的高度尺寸之和的大小。因此,当利用支撑部26-1支撑底座用反射片22时,扩散透镜19为进入孔部22b内的状态。此外,支撑部26-1的上述突出尺寸为大于LED基板18的厚度尺寸和连接器25的高度尺寸之和的大小。因此,在利用支撑部26-1支撑底座用反射片22的状态下,底座用反射片22的里侧的面22c保持为从连接器25向表侧分离的位置。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变形例,孔部22b为能使扩散透镜19通过大小,而支撑部26-1形成为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在孔部22b内配置有扩散透镜19的位置。这样,与如上述实施方式1那样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在从扩散透镜19分离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使LED基板18与底座用反射片22之间空出的间隔变小。上述间隔越大,光从由底座用反射片22反射到出射为止的光路长度越短,因此有即使底座用反射片22仅产生微小变形其也容易亮度不均的倾向。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变形例,能使上述间隔变小,因此能充分确保光从由底座用反射片22反射到出射为止的光路长度,即使底座用反射片22产生一些变形,其也难以发生亮度不均。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用图22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在此示出进一步变更支撑部26-2对底座用反射片22的支撑位置。
如图22所示,支撑部26-2从底座14的底板14a突出的尺寸为与LED基板18的厚度尺寸和连接器25的高度尺寸之和大小大致相同的程度。也就是说,支撑部26-2对底座用反射片22的支撑面26d和连接器25的表侧的面25a成齐平面状。因此,在利用支撑部26-2支撑底座用反射片22的状态下,底座用反射片22的里侧的面22c和连接器25的表侧的面25a保持在相互成齐平面状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底座用反射片22也被支撑为保持与实施方式1同样高的平坦性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变形例,支撑部26-2形成为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在同连接器25的与LED基板18侧相反的一侧的面25a成齐平面的位置。这样,能利用支撑部26-2维持底座用反射片22的平坦性,并且能使LED基板18与底座用反射片22之间空出的间隔保留为所需的最小限度。上述间隔越大,光从底座用反射片22反射到出射为止的光路长度越短,因此即使底座用反射片22仅产生微小变形,也有容易发生亮度不均的倾向。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变形例,上述间隔为所需的最小限度,因此能充分确保光从由底座用反射片22反射到出射为止的光路长度,即使底座用反射片22产生了一些变形,其也难以发生亮度不均。
<实施方式2>
利用图23或者图2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变更了第1支撑部126A的结构。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3所示,第1支撑部126A相对于LED基板18在Y轴方向上配置于相邻的位置,并且为沿着X轴方向即沿着LED基板18中的长边侧的边缘部延伸的形态。第1支撑部126A与LED基板18同样俯视时为大致矩形,如图24所示,具备:从底板14a立起的周壁126a;以及与周壁126a的立起端相连的支撑壁126b。周壁126a是将配置在X轴方向的两端的一对短边侧的壁部和配置在Y轴方向的两端的一对长边侧的壁部相互相连而成。支撑壁126b沿着X轴方向为细长的矩形平板状,具有比LED基板18小一圈的程度的大小。支撑壁126b能在其整个区域与底座用反射片22的里侧的面22c进行面接触。也就是说,底座用反射片22在俯视时在Y轴方向上与LED基板18相邻的区域由上述第1支撑部126A以面接状态支撑。由此,能将底座用反射片22的平坦性维持得更高。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基板非重叠支撑部的第1支撑部126A为沿着LED基板18的外边缘延伸的形态。这样,能利用沿着LED基板18的外边缘延伸的形态的第1支撑部126A进一步良好地保持底座用反射片22的平坦性。
<实施方式3>
利用图2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变更了基板保持构件220的结构。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5所示,在基板保持构件220的主体部220a中设有支撑部27,所述支撑部27向表侧突出,并且支撑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部27一体形成于基板保持构件220。支撑部27与片保持构件24中的扩散板支撑部24c同样,整体上为顶端成球形的大致圆锥状。支撑部27形成为具有使其突出顶端部在Z轴方向为与其它的支撑部26大致相同的位置的突出尺寸。并且,支撑部27抵接于底座用反射片22的里侧的面22c,由此能与其它的支撑部26配合将底座用反射片22支撑在Z轴方向上规定的位置。多个该基板保持构件220矩阵状配置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面内(参照图3),因此通过将上述支撑部27设于该基板保持构件220,能更稳定地支撑底座用反射片22,能保证更高的平坦性。并且,在进行将基板保持构件220装配于底座14的作业时,作业者能将支撑部27用作操作部,因此也能实现基板保持构件220的装配作业性的提高。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撑部27一体地设于基板保持构件220。这样,能利用一体地设于基板保持构件220的支撑部27来支撑底座用反射片22。
<实施方式4>
利用图2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使支撑部28为与底座14分立的部件。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6所示,支撑部28是与底座14分立的部件,利用粘接剂等固定物一体地固定于底座14的底板14a。支撑部28整体上为有底的角筒状,其底部为支撑底座用反射片22的支撑壁28a。这样,使支撑部28为与底座14分立的部件,由此能自由选择支撑部28采用的材料和支撑部28的形状等。
<实施方式5>
利用图2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示出省略了扩散透镜19的方式。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扩散透镜19,因此如图27所示,从各LED17发出的光直接到达光学构件15。底座用反射片422中的各孔部422b配置在与各LED17俯视重叠的位置,并且能使来自各LED17的出射光通过。考虑到底座用反射片422与各LED17相比配置在相对表侧,各孔部422b的直径尺寸为几乎不遮挡来自各LED17的出射光的足够的大小。底座用反射片422由支撑部26支撑在比LED17和连接器25向表侧分离的位置,因此LED17不进入孔部422b内。根据本实施方式,省略了扩散透镜19,因此能使形成于底座用反射片422的孔部422b小型化。此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省略扩散透镜19的方案中,也能省略基板用反射片23。
<其它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利用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各支撑部的具体形状能适当变更。例如,也能使支撑部为角锥台状、有底圆筒状等。
(2)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底座内的各支撑部的配置和设置数量能适当变更。特别是,第1支撑部与第2支撑部的设置数量的比率能与设置数量的绝对值和配置一起适当变更。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支撑部设有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这两种的方案,但是仅设有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中的任一方作为支撑部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配置在俯视时与LED基板重叠的位置的第2支撑部(基板重叠支撑部)具有装配孔,并且能装配片保持构件的方案,但是在配置在俯视时与LED基板不重叠的位置的第1支撑部(基板非重叠支撑部)中也设有装配孔,能装配片保持构件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2支撑部的装配孔,将片保持构件仅装配于第1支撑部。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第2支撑部中设有用于装配片保持构件的装配孔的方案,但是如果通过变更片保持构件的装配方法而不需要装配孔,也能省略装配孔。作为具体的片保持构件的装配方法,例如也考虑了从片保持构件省略弹性卡止片,并且利用粘接剂将贯通了底座用反射片的贯通孔的基部固定于第2支撑部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粘接剂以外,也能采用熔敷、焊接等方法。
(6)与上述(5)同样,也能变更基板保持构件对底座的装配方法,随着变更也能从底座省略装配孔。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基板的连接器彼此直接嵌合连接的方案,例如将安装于LED基板的连接器彼此通过线来连接的方案、省略连接器将LED基板彼此直接用线连接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线是对LED基板的安装部件,因此优选支撑部对底座用反射片的支撑位置处于使底座用反射片从线分离的位置,也可以是与线成齐平面状的位置。
(8)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支撑部对底座用反射片的支撑位置能适当变更。例如,将底座用反射片支撑于如下位置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使底座用反射片的里侧的面配置于比连接器的表侧的面靠近LED基板的安装面的位置。此外,在实施方式5中,将底座用反射片支撑在LED进入底座用反射片的孔部内的位置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9)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对LED基板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位置设有1个横长的第1支撑部的方案,但是例如使横长的第1支撑部的长边尺寸变短,并且对1个LED基板配置多个第1支撑部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反之,第1支撑部在X轴方向上涵盖多个LED基板的范围形成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10)由上述实施方式3示出的基板保持构件的支撑部的具体的形状和配置能适当变更。另外,也能同时采用由实施方式1示出的基板保持构件和由实施方式3示出的基板保持构件。
(1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基板用反射片与LED基板的安装面重叠配置的方案,但是也能省略基板用反射片。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LED基板的安装面形成呈光反射性良好的白色或者银色等的光反射层。
(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连接器(上述(7)中为线)作为LED基板中的安装部件,但是具备连接器以外的安装部件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例如,优选使用具备电阻、电容器或者变压器等非光学部件作为安装部件的LED基板。这种非光学部件的表面的光反射率大多比底座用反射片低,因此会犹豫在底座用反射片中设置使非光学部件通过的孔。根据这种状况,在使用具备非光学部件作为安装部件的LED基板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1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支撑部一体地设于底座的方案,或者将支撑部一体地设于基板保持构件的方案,但是也能将支撑部一体地设于LED基板。
(1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多个LED基板在X轴方向上并列并且利用连接器相互连接的方案,但是在X轴方向上仅配置1个LED基板的方案中也能应用本发明。
(1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片保持构件具有扩散板支撑部的方案,但是也能从片保持构件省略扩散板支撑部。反之,也能在基板保持构件上设有扩散板支撑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底座用反射片中设有使扩散板支撑部通过的孔即可。
(1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保持底座用反射片的片保持构件和保持LED基板的基板保持构件单独设置的方案,但是也可以设置具备分别保持LED基板和底座用反射片的功能的所谓混合型的保持构件。
(1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采用插入式的固定部作为各保持构件对底座的装配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滑动式作为装配结构。该滑动式的装配结构是指,使固定部为钩形,将主体部向底座的底板(第2支撑部)压入后,使主体部沿着底板滑动,由此使固定部的钩状部相对于装配孔的边缘部卡止。
(1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底座由金属制成的方案,但是使底座包括合成树脂制等其它的材质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1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各保持构件的表面的颜色为白色的方案,但是各保持构件的表面的颜色也可以是例如乳白色、银色。另外,能通过在保持构件的表面涂敷所希望的颜色的涂料来设定表面的颜色。
(2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LED基板适当地组合使用5个安装型、6个安装型和8个安装型的方案,但是使用安装有5个、6个、8个以外的数量的LED的LED基板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2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内置有发出蓝单色光的LED芯片,利用荧光体发出白色光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但是使用内置发出紫外单色光的LED芯片,利用荧光体发出白色光的类型的LED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2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内置有发出蓝单色光的LED芯片,利用荧光体发出白色光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但是使用内置有分别发出R、G、B单色光的3种LED芯片的类型的LED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除此以外,使用内置有分别发出C(青色)、M(品红)、Y(黄色)单色光的3种LED芯片的类型的LED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2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发出白色光的LED的方案,但是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使用发出红色光的LED、发出蓝色光的LED、发出绿色光的LED。
(2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用LED作为光源的方案,但是使用LED以外的点状光源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25)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示出了使用使来自LED的光扩散的扩散透镜的方案,但是使用扩散透镜以外的光学透镜(例如具有聚光作用的聚光透镜等)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26)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还能适当变更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尺寸和横纵比率等。
(2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液晶面板和底座为使其短边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的方案,但是液晶面板和底座为使其长边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2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是也能应用于采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能应用于进行白黑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2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使用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3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底座,14b:开口部,14e:装配孔,17:LED(光源),18:LED基板(光源基板),18a:安装面,18c:贯通孔,19:扩散透镜,20、220:基板保持构件,22、422:底座用反射片(底座用反射构件),22b、422b:孔部,22c:面(光源基板侧的面),23:基板用反射片(基板用反射构件),23a:LED插通孔(光源插通孔),23e:面(开口部一侧的面),24:片保持构件(保持构件),24a:主体部,24b:固定部,25:连接器(安装部件,连接部件),25a:面(与光源基板侧相反的一侧的面),26、27、28:支撑部,26c:装配孔,26A、126A:第1支撑部(无孔支撑部,基板非重叠支撑部),26B:第2支撑部(有孔支撑部,基板重叠支撑部)
Claims (25)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
光源;
光源基板,其上安装上述光源;
安装部件,其安装于上述光源基板中与上述光源相同的一侧的安装面;
反射构件,其配置在上述光源基板中的上述光源和上述安装部件的安装面侧,并且使光反射;以及
支撑部,其将上述反射构件支撑在从上述光源基板中的上述安装面分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支撑部形成为将上述反射构件支撑在从上述安装部件中的与上述光源基板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分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支撑部形成为将上述反射构件支撑在同上述安装部件中的与上述光源基板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成齐平面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底座,所述底座具有用于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出射的开口部,并且收纳上述光源基板和上述反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支撑部一体地设于上述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支撑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支撑部中包括基板重叠支撑部,所述基板重叠支撑部配置在俯视时与上述光源基板重叠的位置,
在上述光源基板中设有使上述基板重叠支撑部通过的贯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支撑部中包括基板非重叠支撑部,所述基板非重叠支撑部配置在俯视时与上述光源基板不重叠的位置,
至少一对上述基板非重叠支撑部配置在俯视时夹着上述光源基板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
多个上述基板非重叠支撑部沿着上述光源基板的外边缘并列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基板非重叠支撑部为沿着上述光源基板的外边缘延伸的形态。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反射构件包括:基板用反射构件,其与上述光源基板中的上述安装面重叠配置;以及底座用反射构件,其沿着上述底座的内面配置,并且配置在比上述基板用反射构件靠上述开口部一侧,上述支撑部形成为将上述底座用反射构件支撑在从上述基板用反射构件中的上述开口部一侧的面分离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基板保持构件,在所述基板保持构件与上述底座之间夹着而保持上述光源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支撑部一体地设于上述基板保持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反射构件中的俯视时与上述光源重叠的位置设有至少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通过的孔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光源基板中的俯视时与上述光源重叠的位置装配有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并且出射的扩散透镜,上述孔部具有至少能使来自上述扩散透镜的光通过的大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支撑部形成为将上述反射构件支撑在从上述扩散透镜向与上述光源基板的上述安装面相反的一侧分离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孔部为能使上述扩散透镜通过的大小,而上述支撑部形成为将上述反射构件支撑在使上述扩散透镜配置在上述孔部内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保持构件,在所述保持构件与上述支撑部之间夹着而保持上述反射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支撑部中包括设有装配孔的有孔支撑部,
而上述保持构件包括: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与上述有孔支撑部之间夹着上述反射构件;以及固定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有孔支撑部一侧突出,并且通过上述装配孔,卡止于上述装配孔的孔边缘。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支撑部中除了包括上述有孔支撑部以外,还包括不具有上述装配孔的无孔支撑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配置有多个上述光源基板,上述安装部件包括将相邻的上述光源基板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为LED。
23.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面板是在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25.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23或者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58185 | 2009-07-02 | ||
JP2009158185 | 2009-07-02 | ||
PCT/JP2010/058354 WO2011001754A1 (ja) | 2009-07-02 | 2010-05-18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2441A true CN102472441A (zh) | 2012-05-23 |
Family
ID=43410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90131A Pending CN102472441A (zh) | 2009-07-02 | 2010-05-18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94237B2 (zh) |
EP (1) | EP2450619A4 (zh) |
JP (1) | JP4951152B2 (zh) |
KR (1) | KR101312212B1 (zh) |
CN (1) | CN102472441A (zh) |
BR (1) | BRPI1012271A2 (zh) |
RU (1) | RU2502915C2 (zh) |
WO (1) | WO201100175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64422A (zh) * | 2016-06-30 | 2018-01-09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WO2024000501A1 (zh) * | 2022-06-30 | 2024-01-04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灯板及其承载装置以及灯板包装的放置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93076B (zh) * | 2010-06-02 | 2014-11-19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JP2012089341A (ja) * | 2010-10-19 | 2012-05-10 |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2103420A (ja) * | 2010-11-09 | 2012-05-31 |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WO2013021933A1 (ja) * | 2011-08-09 | 2013-02-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US9020641B2 (en) * | 2012-06-07 | 2015-04-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bstacle sensing module and cleaning robot including the same |
KR102131274B1 (ko) * | 2013-06-28 | 2020-07-07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조명 유닛 |
KR102078808B1 (ko) * | 2013-07-11 | 2020-02-2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JP6265055B2 (ja) * | 2014-01-14 | 2018-01-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US10698256B2 (en) * | 2014-11-14 | 2020-06-30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play device |
KR102547734B1 (ko) * | 2016-07-04 | 2023-06-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US10053006B1 (en) * | 2017-01-31 | 2018-08-2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Illuminated assembly |
WO2018147268A1 (ja) * | 2017-02-09 | 2018-08-1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 |
US10761372B2 (en) | 2017-02-09 | 2020-09-0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US10353233B2 (en) * | 2017-03-21 | 2019-07-16 |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KR102417731B1 (ko) * | 2017-12-19 | 2022-07-0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KR102449528B1 (ko) | 2017-12-20 | 2022-09-2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
EP3765896A1 (en) | 2018-03-13 | 2021-01-20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
TWI701486B (zh) * | 2019-08-29 | 2020-08-11 |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組及具有背光模組之顯示裝置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257792A1 (en) * | 2003-06-19 | 2004-12-23 | Au Optronics Corp. | Backlight module |
US20050162868A1 (en) * | 2003-12-30 | 2005-07-28 | Yong-Il Kim | Backlight assembly and flat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US20050281050A1 (en) * | 2004-06-18 | 2005-12-22 | Au Optronics Corp. | Support member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using the same |
WO2006018996A1 (ja) * | 2004-08-18 | 2006-02-23 | Sony Corporation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70070652A1 (en) * | 2004-11-30 | 2007-03-2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amp holding apparatus, backlight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acklight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
CN1952755A (zh) * | 2005-10-21 | 2007-04-2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其灯管夹持装置 |
JP2007317423A (ja) * | 2006-05-24 | 2007-12-06 |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JP2008198398A (ja) * | 2007-02-08 | 2008-08-28 | Sony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CN101319759A (zh) * | 2007-06-06 | 2008-12-10 | 索尼株式会社 | 发光器件、面光源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
JP2008300277A (ja) * | 2007-06-01 | 2008-12-11 | Hitachi Ltd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JP2009076456A (ja) * | 2007-08-31 | 2009-04-09 | Sharp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CN101473170A (zh) * | 2006-06-30 | 2009-07-01 | 夏普株式会社 |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15253A (en) * | 1995-05-30 | 1996-05-07 | Sjobom; Fritz C. | L.E.D. light assembly |
RU2178588C1 (ru) * | 2000-05-03 | 2002-01-20 | Марков Вале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 Световая панель |
RU2202731C2 (ru) * | 2000-12-13 | 2003-04-20 | Ооо Нпц "Оптэл" | Световой прибор на светодиодах |
JP4543813B2 (ja) * | 2004-08-04 | 2010-09-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065655B1 (ko) * | 2004-09-09 | 2011-09-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백 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US7431475B2 (en) * | 2005-07-22 | 2008-10-07 | Sony Corporation | Radiator for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backlight device |
JP4798006B2 (ja) * | 2006-06-30 | 2011-10-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008053176A (ja) | 2006-08-28 | 2008-03-06 | Sharp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277750B1 (ko) * | 2006-10-19 | 2013-06-2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반사 부재,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장치 |
CN101165566A (zh) * | 2006-10-20 | 2008-04-2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模组 |
JP5050498B2 (ja) * | 2006-11-21 | 2012-10-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の製造方法 |
RU63905U1 (ru) * | 2007-01-16 | 2007-06-10 | Илья Борисович Наличаев |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опора |
RU64321U1 (ru) * | 2007-02-14 | 2007-06-27 | 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руглов |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CN101295034A (zh) * | 2007-04-26 | 2008-10-2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
JP4968014B2 (ja) * | 2007-11-22 | 2012-07-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968015B2 (ja) | 2007-11-22 | 2012-07-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2010
- 2010-05-18 KR KR1020117031055A patent/KR10131221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5-18 BR BRPI1012271A patent/BRPI1012271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5-18 CN CN2010800290131A patent/CN102472441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5-18 EP EP10793925.8A patent/EP245061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5-18 JP JP2011520831A patent/JP495115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5-18 RU RU2011152905/07A patent/RU2502915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5-18 US US13/380,970 patent/US8894237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5-18 WO PCT/JP2010/058354 patent/WO20110017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257792A1 (en) * | 2003-06-19 | 2004-12-23 | Au Optronics Corp. | Backlight module |
US20050162868A1 (en) * | 2003-12-30 | 2005-07-28 | Yong-Il Kim | Backlight assembly and flat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US20050281050A1 (en) * | 2004-06-18 | 2005-12-22 | Au Optronics Corp. | Support member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using the same |
WO2006018996A1 (ja) * | 2004-08-18 | 2006-02-23 | Sony Corporation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70070652A1 (en) * | 2004-11-30 | 2007-03-2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amp holding apparatus, backlight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acklight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
CN1952755A (zh) * | 2005-10-21 | 2007-04-2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其灯管夹持装置 |
JP2007317423A (ja) * | 2006-05-24 | 2007-12-06 |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CN101473170A (zh) * | 2006-06-30 | 2009-07-01 | 夏普株式会社 |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JP2008198398A (ja) * | 2007-02-08 | 2008-08-28 | Sony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JP2008300277A (ja) * | 2007-06-01 | 2008-12-11 | Hitachi Ltd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CN101319759A (zh) * | 2007-06-06 | 2008-12-10 | 索尼株式会社 | 发光器件、面光源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
US20080303757A1 (en) * | 2007-06-06 | 2008-12-11 | Sony Corporatio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area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JP2009076456A (ja) * | 2007-08-31 | 2009-04-09 | Sharp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64422A (zh) * | 2016-06-30 | 2018-01-09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CN107564422B (zh) * | 2016-06-30 | 2020-02-07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WO2024000501A1 (zh) * | 2022-06-30 | 2024-01-04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灯板及其承载装置以及灯板包装的放置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951152B2 (ja) | 2012-06-13 |
EP2450619A1 (en) | 2012-05-09 |
US8894237B2 (en) | 2014-11-25 |
JPWO2011001754A1 (ja) | 2012-12-13 |
BRPI1012271A2 (pt) | 2016-04-05 |
EP2450619A4 (en) | 2013-10-30 |
KR20120034083A (ko) | 2012-04-09 |
WO2011001754A1 (ja) | 2011-01-06 |
KR101312212B1 (ko) | 2013-09-27 |
US20120327311A1 (en) | 2012-12-27 |
RU2502915C2 (ru) | 2013-12-27 |
RU2011152905A (ru) | 2013-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72441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2803823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2472451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2459992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EP2520852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 |
CN102472436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2472447A (zh) | 透镜单元、发光模块、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2216672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2803824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US8382359B2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US20120086885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CN102884366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3052840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US8342731B2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EP2133738A1 (en) | Optical member unit, 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display,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US20130050587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US20110205451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US20110187942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US8517592B2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US20110170020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CN102472913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US20110242433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KR20130035120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 |
US20110176064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KR20160012577A (ko) | 발광소자 어레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02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702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