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1300B - 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61300B CN102461300B CN201080027253.8A CN201080027253A CN102461300B CN 102461300 B CN102461300 B CN 102461300B CN 201080027253 A CN201080027253 A CN 201080027253A CN 102461300 B CN102461300 B CN 1024613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mobile terminal
- information
- base station
- carrier w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8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100033721 Pro-MCH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1018494 Homo sapiens Pro-MCH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800002739 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364 Peperomia pelluci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711 Peperomia pelluci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移动通信系统,个别地使用多个部分载波或者使用将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集合载波,基站与对应于部分载波的移动终端或对应于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特别是在对应于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和基站使用集合载波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按构成集合载波的多个部分载波的每一个,对分割传输信道而生成的多个传输块分别进行发送,将对应于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所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对应的部分载波的物理信息是可识别的方式进行发送。由此,能够对应于集合载波使通信速度提高,高效率地进行通信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多个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实施无线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被称为第3代的通信方式中,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从2001年起在日本开始商业服务。此外,开始了通过在下行链路(个别数据信道、个别控制信道)追加分组传输用的信道(HS-DSCH:
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从而实现使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的进一步的高速化的HSDPA(High Speed Down 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服务。进而,为了使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进一步高速化,针对HSUPA(High Speed Up 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式也开始服务。W-CDMA是通过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组织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而制定的通信方式,在版本8的标准书中进行了归纳。
此外,在3GPP中,作为与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针对在无线区间中包含“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核心网(也单称为网络)的系统整体结构,正在研究被称为“系统框架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AE)的新的通信方式。在LTE中,接入方式、无线的信道结构、协议与现在的W-CDMA(HSDPA/HSUPA)完全不同。例如,接入方式在W-CDMA中使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相对于此,在LTE中,下行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在上行方向使用SC-FDMA(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正交频分多址)。此外,带宽在W-CDMA中是5MHz,相对于此,在LTE中是在1.4/3/5/10/15/20MHz中能够按每个基站进行选择。此外,在LTE中,不像W-CDMA那样包含线路交换,而仅是分组通信方式。
由于LTE使用与W-CDMA的核心网(GPRS)不同的新的核心网来构成通信系统,所以被定义为与W-CDMA网不同的独立的无线接入网。因此,为了与W-CDMA的通信系统进行区别,在LTE的通信系统中,将与移动终端(UE: 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基站(Base
station)称为eNB(E-UTRAN
NodeB),将与多个基站进行控制数据、用户数据的交换的基站控制装置(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称为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化分组核心)(有时也称为aGW:Access Gateway,接入网关)。在该LTE的通信系统中,提供单播(Unicast)服务和E-MBMS服务(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演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E-MBMS服务是广播型多媒体服务,有时也单称为MBMS。对多个移动终端发送新闻、天气预报、移动广播等大容量广播内容。将其也称为1对多(Point to Multipoint)服务。
在3GPP的与LTE系统中的整体的框架(Architecture)相关的现在的决定事项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使用图1针对整体的框架(非专利文献1 第4章)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中,如果对于移动终端101的控制协议(例如RRC(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和用户面(例如PDCP: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集中协议,RLC: 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PHY:
Physical layer,物理层)在基站102终接(terminated)的话,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通过1个或多个基站102构成。
基站102进行从MME103(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通知的寻呼信号(Paging
Signaling,也称为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s))的调度(Scheduling)和发送。基站102通过X2接口而相互连接。此外基站102通过S1接口连接于EPC(Evolved Packet Core,分组核心演进),更明确地是通过S1_MME接口连接于MME103(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通过S1_U接口连接于S-GW104(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MME103进行向多个或单个基站102的寻呼信号的分配。此外,MME103进行待机状态(Idle
state)的移动性控制(Mobility control)。MME103在移动终端是待机状态和活动状态(Active
state)时,进行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名单的管理。S-GW104与1个或多个基站102进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S-GW104在基站间的切换(handover)时,成为本地的移动性的锚定点(Mobility
Anchor Point)。进而存在P-GW(PDN
Gateway),进行每个用户的分组过滤、UE-ID地址的分配等。
移动终端101和基站102之间的控制协议RRC进行广播(Broadcast)、寻呼(paging)、RRC连接管理(RRC connection management)等。
作为RRC中的基站与移动终端的状态,有RRC_Idle、RRC_CONNECTED。
在RRC_IDLE中,进行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网络)选择、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的广播、寻呼(paging)、小区再选择(cell re-selection)、移动性等。
在RRC_CONNECTED中,UE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能够进行与网络的数据的发送接收,此外,进行切换(Handover,HO)、邻接小区(Neighbour cell)的管理等。
在3GPP的与LTE系统中的帧结构相关的现在的决定事项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5章)中。使用图2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2中,1个无线帧(Radio frame)是10ms。无线帧分割为10个相等大小的子帧(Subframe)。子帧分割为2个相等大小的时隙(slot)。在每个无线帧的第1个和第6个子帧中包含下行同步信号(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S)。在同步信号中有第1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P-SS)和第2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SS)。以子帧单位进行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用和MBSFN以外的信道的复用。以下,将MBSFN发送用的子帧称为MBSFN子帧(MBSFN subframe)。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MBSFN子帧的分配时的信令例。图3是表示MBSFN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3中,按MBSFN帧(MBSFN frame)的每一个分配MBSFN子帧。调度MBSFN帧的集合(MBSFN frame
Cluster)。分配MBSFN帧的集合的重复周期(Repetition
Period)。
在3GPP的与LTE系统中的信道结构相关的现在的决定事项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假设在CSG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闭合用户群小区)中也使用与non-CSG小区相同的信道结构。针对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使用(非专利文献1 第5章)图4进行说明。图4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在图4中,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401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BCH传输块(transport block)被映射到40ms间隔中的4个子帧。没有40ms定时的明确的信令。物理控制信道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PCFICH)402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PCFICH针对为了PDCCHs而使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通知。PCFICH按照每个子帧进行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403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PDCCH对资源分配(allocation)、DL-SCH(作为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的1种的下行共享信道)相关的HARQ信息、PCH(作为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的1种的寻呼信道)进行通知。PDCCH对上行调度准许(Uplink
Scheduling Grant)进行输送。PDCCH对作为对上行发送的响应信号的ACK/Nack进行输送。PDDCH也称为L1/L2控制信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404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DL-SCH(下行共享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PCH映射到PDS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PMCH)405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MCH(多播信道)映射到PMC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406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信道。PUCCH对作为对下行发送的响应信号(response signal)的ACK/Nack进行输送。PUCCH对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品质指示符)报告进行输送。CQI是表示接收的数据的品质、或通信路径品质的品质信息。此外,PUCCH对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 SR)进行输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407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信道。UL-SCH(作为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的1种的上行共享信道)映射到PUSCH。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408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PHICH对作为对上行发送的响应的ACK/Nack进行输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409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信道。PRACH对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进行输送。
在下行参照信号(Reference signal)中,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已知的符号插入到每时隙的最初、第3个、最后的OFDM符号。作为移动终端的物理层的测定,是参照符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ymbol received power:RSRP)。
针对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使用(非专利文献1第5章)图5进行说明。图5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图5[A]表示下行传输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间的映射。图5[B]表示上行传输信道和上行物理信道间的映射。针对下行传输信道,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 BCH)对其基站(小区)全体进行广播。BCH被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HCH)。对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 DL-SCH)应用根据HARQ(Hybrid ARQ)的再发送控制。能够向基站(小区)全体进行广播。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准静态的资源分配也称为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为了移动终端的低功耗化而支持移动终端的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不连续接收)。DL-SCH被映射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为了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低功耗,支持移动终端的DRX。请求向基站(小区)全体的广播。向能够动态地在业务中利用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那样的物理资源,或者其它的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那样的物理资源映射。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 MCH)在向基站(小区)全体的广播中使用。支持多小区发送中的MBMS服务(MTCH和MCCH)的SFN合成。支持准静态的资源分配。MCH向PMCH映射。
对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 UL-SCH)应用根据HARQ(Hybrid ARQ)的再发送控制。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UL-SCH向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映射。图5[B]所示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限于控制信息。有冲突的风险。RACH向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映射。针对HARQ进行说明。
HARQ是通过自动再发送(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和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的组合来使传输路径的通信品质提高的技术。具有对通信品质变化的传输路径通过再发送,也有效地发挥纠错功能的优点。特别是在再发送时通过将初次发送的接收结果和再次发送的接收结果进行合成,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品质提高。说明再发送的方法的一例。在接收侧不能正确地对接收数据进行译码的情况下(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错误发生的情况(CRC=NG)),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Nack”。接收了“Nack”的发送侧对数据进行再发送。在接收侧能正确地对接收数据进行译码的情况下(CRC错误没有发生的情况(CRC=OK)),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Ack”。接收了“Ack”的发送侧对下一个数据进行发送。作为HARQ方式的一例,有“Chase合并”(Chase Combing)。Chase合并是在初始发送和再发送中发送相同的数据序列,在再发送中通过进行初始发送的数据序列和再发送的数据序列的合成从而提高增益的方式。这是基于如下考虑,即,在初始发送的数据中即使有错误也包含部分正确的数据,通过对正确的部分的初始发送数据和再发送数据进行合成,从而能够更高精度地发送数据。此外,作为HARQ方式的其它例子有IR(Incremental
Redundancy,递增冗余)。IR是使冗余度增加的方式,是通过在再发送中对奇偶校验位进行发送,与初始发送组合起来增加冗余度,通过纠错功能使品质提高的方式。
针对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使用(非专利文献1第6章)图6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图6[A]表示下行逻辑信道和下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图6[B]表示上行逻辑信道和上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BCCH)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信道。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或下行共享信道(DL-SCH)映射。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 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号的下行信道。PCCH在网络不知道移动终端的小区位置的情况下使用。作为逻辑信道的P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BCH)映射。共享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 CCCH)是用于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CCCH在移动终端与网络之间不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下使用。在下行方向中,C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映射。在上行方向中,C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映射。
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 PCCH)是用于1对多的发送的下行信道。是为了从网络向1个或数个移动终端的MTCH用的MBMS控制信息的发送而使用的信道。MCCH是仅在MBMS接收中的移动终端中使用的信道。M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或者多播信道MCH进行映射。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DCCH)是发送移动终端与网络间的专用控制信息的信道。DCCH在上行中向上行共享信道(UL-SCH)映射,在下行中向下行共享信道(DL-SCH)映射。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DTCH)是用于用户信息的发送的向专用的移动终端的1对1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下行中均存在。DTCH在上行中向上行共享信道(UL-SCH)映射,在下行中向下行共享信道(DL-SCH)映射。多播业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 MTCH)是用于网络向移动终端的业务数据发送的下行信道。MTCH是仅在MBMS接收中的移动终端中使用的信道。MTCH向下行共享信道(DL-SCH)或者多播信道MCH进行映射。
GCI是全球小区标识符(Global Cell Identity)。在LTE和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导入CSG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闭合用户群小区)。针对CSG在以下进行说明(非专利文献4第3.1章)。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是操作者能够特别指定可利用的加入者的小区(特定加入者用小区)。特别指定的加入者被允许接入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一个以上的E-UTRAN小区。将允许特别指定的加入者接入的1个以上的E-UTRAN小区称为“CSG cell(s)”。其中,对PLMN有接入限制。CSG小区是广播固有的CSG标识符(CSG identity: CSG ID,CSG-ID)的PLMN的一部分。预先利用注册、被允许的加入者群的成员使用作为接入许可信息的CSG-ID接入CSG小区。
CSG-ID通过CSG小区或小区而被广播。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CSG-ID。而且,CSG-ID为了使CSG相关的成员的接入变得容易,通过终端(UE)而被使用。在3GPP会议中讨论将通过CSG小区或小区而广播的信息代替CSG-ID而采用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 TAC)。移动终端的位置跟踪以由1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区域为单位来进行。位置跟踪为了即使在没有通行的状态(待机状态)下也能够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进行呼叫(移动终端被呼)。将该用于移动终端的位置跟踪的区域称为跟踪区域。CSG白名单(CSG White List)是记录有加入者所属的CSG小区的全部的CSG ID的、储存在USIM中的名单。移动终端内的白名单通过上级层而被赋予。由此,CSG小区的基站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针对“适合的小区”(Suitable cell)在以下进行说明(非专利文献4
第4.3章)。“适合的小区”(Suitable
cell)是 UE为了接受通常(normal)服务而驻留(Camp ON)的小区。在这样的小区中,(1)小区是被选择的PLMN或注册的PLMN、或“Equivalent PLMN名单”的PLMN的一部分,(2)在通过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提供的最新信息中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a) 该小区不是被禁止(barred)的小区。(b)该小区不是“用于漫游的被禁止的LAs”名单的一部分,至少是1个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该小区需要满足上述(1),(c)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d)该小区关于作为CSG小区而通过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 SI)特别指定的小区,CSG-ID是UE的“CSG白名单”(CSG WhiteList)的一部分(在UE的CSG白名单中包含)。
针对“可接受的小区”(Acceptable cell)在以下进行说明(非专利文献4 第4.3章),这是为了UE接受被限定的服务(紧急通报)而驻留的小区。这样的小区满足以下的全部条件。也就是说,在以下表示E-UTRAN网络中用于开始紧急通报的最小设置条件。(1)该小区不是被禁止的(barred)小区。(2) 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
当在小区驻留(camp on)时,UE完成小区选择/再选择(cell
selection/reselection)处理 ,UE是选择监视系统信息和寻呼信息的小区的状态。
在3GPP中,正在研究被称为Home-NodeB(Nome-NB、HNB)、Home-eNodeB(Home-eNB、HeNB)的基站。HNB/HeNB是UTRAN/E-UTRAN中的、例如面向家庭、法人、商业用的接入服务的基站。在非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向HeNB和HNB接入的3种不同模式。是开放接入模式(Open access mode)和封闭接入模式(Closed access mode)和混合接入模式(Hybrid
access mode)。各个模式具有以下那样的特征。在开放接入模式中,HeNB、HNB作为通常的操作者的正常小区而被操作。在封闭接入模式中,HeNB、HNB作为CSG小区而被操作。这是仅有CSG成员能够接入的CSG小区。在混合接入模式中,是同时允许非CSG成员也接入的CSG小区。混合接入模式的小区换句话说是支持开放接入模式和封闭接入模式的双方的小区。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GPP
TS36.300 V8.6.0 4章、5章、6章;
非专利文献2:3GPP
R1-072963;
非专利文献3:TR
R3.020 V0.6.0;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304 V8.4.0 3.1章、4.3章、5.2.4.2章、5.2.4.3章、5.2.4.6章、7.1章、7.2章;
非专利文献5:3GPP
R2-082899;
非专利文献6:3GPP
S1-083461;
非专利文献7:TR
36.814 V1.0.0 5章;
非专利文献8:3GPP
R1-090860;
非专利文献9:3GPP
TS36.331 V8.5.0 6.2.2章、6.3.2章;
非专利文献10:3GPP
R2-093104;
非专利文献11:3GPP
R2-092180;
非专利文献12:3GPP
R2-093204;
非专利文献13:TS36.321
V8.5.0;
非专利文献14:R2-100812;
非专利文献15:TS36.331 V9.1.0;
非专利文献16:TR36.912 V9.1.0;
非专利文献17:R2-101423;
非专利文献18:R2-10053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考虑在长期演进后续(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系统中,支持比LTE系统的频带宽度大的频带宽度。用于通信速度提高。在现在的3GPP中正在讨论LTE-A系统的频带宽度变为100MHz以下。
各地域的频率利用状况是各种各样的。由此可想到存在不能连续地确保100MHz的频带宽度的地域。此外,在LTE-A系统中考虑LTE对应移动终端的互换工作。伴随于此,在现在的3GPP中考虑将频带(载波)分为被称为分量载波(部分载波)的单位。在现在的3GPP中,计划LTE对应移动终端能够在本分量载波上进行工作。此外,作为LTE-A系统的通信速度提高,考虑通过使用对分量载波进行聚合(集中)而制作的集合载波来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对应于集合载波实现通信速度提高,高效率地进行通信控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个别地使用多个部分载波或者使用将所述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集合载波,对应于上述部分载波的移动终端或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在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和基站使用所述集合载波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按构成所述集合载波的所述多个部分载波的每一个,对分割传输信道而生成的多个传输块进行发送,
将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对应的部分载波的物理信息能够识别的方式进行发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将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对应的部分载波的物理信息能够识别的方式进行发送,因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通信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多播广播单频网路)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71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72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MME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HeNBGW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UE)进行的小区搜索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用于载波聚合的下行层2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用于载波聚合的上行层2结构的图。
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第3解决对策中的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第1具体例的图。
图16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第3解决对策中的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第2具体例的图。
图17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第3解决对策中的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第3具体例的图。
图18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第3解决对策中的分量标识符的编号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3解决对策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第3解决对策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2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公开的用于载波聚合的下行层2结构的图。
图2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公开的用于载波聚合的上行层2结构的图。
图23是说明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中的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的第1具体例的图。
图24是说明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中的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的第2具体例的图。
图25是说明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中的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的第3具体例的图。
图26是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中的在分量调度块中进行的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的概念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解决对策的概念图。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解决对策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31是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对设定的分量载波和相同频率上的测定对象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概念图。
图32是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对设定的分量载波和与设定的分量载波不同频率上的分量载波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概念图。
图33是说明实施方式5中解决的课题的概念图。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解决对策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35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解决对策中的服务基站和周围基站的状况的概念图。
图36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37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的解决对策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38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解决对策中的基站3308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7是表示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全体的结构的框图。当前在3GPP中,正在讨论包含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e-UTRAN的Home-eNodeB(Home-eNB,HeNB),UTRAN的Home-NB(HNB))和non-CSG小区(e-UTRAN的eNodeB(eNB)、UTRAN的NodeB(NB)、GERAN的BSS)的系统的全体的结构,针对e-UTRAN,提出了图7(a)、(b)那样的结构(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3)。针对图7(a)进行说明。移动终端(UE)71与基站72进行发送接收。基站72分类为eNB(non-CSG小区)72-1、和Home-eNB(CSG小区)72-2。
eNB72-1通过S1接口与MME73连接,在eNB和MME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对1个eNB连接多个MME。Home-eNB72-2通过S1接口与MME73连接,在Home-eNB和MME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对1个MME连接多个Home-eNB。
接着,针对图7(b)进行说明。移动终端(UE)71与基站72进行发送接收。基站72分类为eNB(non-CSG小区)72-1、和Home-eNB(CSG小区)72-2。与图7(a)同样地,eNB72-1通过S1接口与MME73连接,在eNB和MME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对1个eNB连接多个MME。另一方面,Home-eNB72-2经由HeNBGW(Home-eNB GateWay)74与MME73连接。Home-eNB72-2与HeNBGW74通过S1接口连接,HeNBGW74和MME73经由S1_flex接口连接。1个或多个Home-eNB72-2与1个HeNBGW74连接,通过S1接口对信息进行通信。HeNBGW74与1个或多个MME73连接,通过S1_flex接口对信息进行通信。
使用图7(b)的结构,在通过将1个HeNBGW74与属于相同的CSG-ID的Home-eNB连接,从MME73对属于相同的CSG-ID的多个Home-eNB72-2发送例如登记信息等的相同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暂时向HeNBGW74发送,从那里向多个Home-eNB72-2发送,从而与对多个Home-eNB72-2分别直接发送相比,能够提高信令效率。另一方面,在各Home-eNB72-2分别与MME73对专用信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虽然经由HeNBGW74,但不在那里对信息进行加工而仅使其通过(透过),由此Home-eNB72-2和MME73就如直接连接那样进行通信。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图7的终端71)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发送处理。首先,将来自协议处理部801的控制数据、来自应用部802的用户数据向发送数据缓冲部803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部803中保存的数据被向编码器部804传递,实施纠错等的编码处理。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部803向调制部805直接输出的数据也可。在编码器部804进行了编码处理的数据在调制部805进行调制处理。调制了的数据在被变换为基带信号之后,向变频部806输出,变换到无线发送频率。之后,从天线807向基站72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此外,移动终端71的接收处理以下述方式执行。来自基站72的无线信号通过天线807接收。接收信号在变频部806从无线接收变频到基带信号,在解调部808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递到译码器部809,进行纠错等的译码处理。在被译码了的数据中,控制数据向协议处理部801传递,用户数据向应用部802传递。移动终端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810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810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801~809)连接。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图7的基站72)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9所示的基站的发送处理。EPC通信部901进行基站72和EPC(MME73,HeNBGW74等)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其它基站通信部902进行与其它的基站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分别与协议处理部903进行信息的交换。来自协议处理部903的控制数据、来自EPC通信部9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902的用户数据以及控制数据向发送数据缓冲部904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部904中保存的数据被向编码器部905传递,实施纠错等的编码处理。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部904向调制部906直接输出的数据也可。编码了的数据在调制部906进行调制处理。调制了的数据在被变换为基带信号之后,向变频部907输出,变换到无线发送频率。之后,通过天线908对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此外,基站72的接收处理以下述方式执行。通过天线908接收来自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的无线信号。接收信号在变频部907从无线接收变频到基带信号,在解调部909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了的数据被传递到译码器部910,进行纠错等的译码处理。在被译码的数据中,控制数据向协议处理部903或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传递,用户数据向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传递。基站72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911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911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901~910)连接。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结构的框图。PDN
GW通信部1001进行MME73与PDN GW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002在MME73和基站72之间进行利用S1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在从PDN GW接收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经由用户面处理部1003向基站通信部1002传递,向1个或多个基站72发送。在从基站72接收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经由用户面处理部1003向PDN GW通信部1001传递,向PDN GW发送。
在从PDN GW接收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传递。在从基站72接收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传递。HeNBGW通信部1004在存在HeNBGW74的情况下设置,根据信息种类,进行利用MME73和HeNBGW74之间的接口(IF)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从HeNBGW通信部1004接收的控制数据从HeNBGW通信部1004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传递。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的处理的结果经由PDN GW通信部1001向PDN GW发送。此外,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处理的结果经由基站通信部1002通过S1接口向1个或多个基站72发送,此外经由HeNBGW通信部1004向1个或多个HeNBGW74发送。
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包含:NAS安全部1005-1、SAE荷载控制部1005-2、空闲状态(Idle State)流动性管理部1005-3等,进行对控制面的全部处理。NAS安全部1005-1提供NAS(Non-Access Stratum)消息的安全等。SAE荷载控制部1005-2进行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的荷载的管理等。空闲状态移动性管理部1005-3进行待机(LTE-IDLE状态,也仅称为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待机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和控制、隶属下的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的跟踪区域(TA)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名单(TA List)管理等。MME通过向属于注册(registered)有UE的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从而着手于寻呼协议。连接于MME的Home-eNB72-2的CSG的管理、CSG-ID的管理、白名单管理在空闲状态流动性管理部1005-3进行也可。在CSG-ID的管理中,管理与CSG-ID对应的移动终端和CSG小区的关系(追加、删除、更新、检索)。例如,是在某个CSG-ID中用户接入注册的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和属于该CSG-ID的CSG小区的关系也可。在白名单管理中,管理移动终端和CSG-ID的关系(追加、删除、更新、检索)。例如,在白名单中,存储某个移动终端进行用户注册了的1个或多个CSG-ID也可。与这些CSG相关的管理在MME73中的其它部分中进行也可,但通过在空闲状态路流动性管理部1005-3中进行,能够高效地进行现在在3GPP会议中讨论的、代替CSG-ID使用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的方法。MME73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006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1006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1001~1005)连接。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HeNBGW的结构的框图。EPC通信部1101在HeNBGW74和MME73之间进行利用S1_flex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102在HeNBGW74和Home-eNB72-2之间进行利用S1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位置处理部1103对经由EPC通信部1001传递的来自MME73的数据中的注册信息等,进行向多个Home-eNB发送的处理。在位置处理部1003中处理了的数据被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102,经由S1接口向1个或多个Home-eNB72-2发送。不需要在位置处理部1003中的处理而仅通过(透过)的数据从EPC通信部1001被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102,经由S1接口向1个或多个Home-eNB72-2发送。HeNBGW74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104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1104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1101~1103)连接。
接着表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般的小区搜索方法的一例。图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终端(UE)进行的小区搜索到待机工作的概略的流程图。当在移动终端开始小区搜索时,在步骤ST1201中使用从周围的基站发送的第1同步信号(P-SS)、第2同步信号(S-SS)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对包括P-SS和S-SS的同步信号(SS),分配与按每个小区分配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标识)是1对1对应的同步码。PCI的数量现在讨论504种,使用该504种的PCI取得同步,并且检测(特别指定)取得了同步的小区的PCI。接着对取得了同步的小区,在步骤ST1202中,检测出从基站按每个小区发送的参照信号RS(Reference Signal),进行接收功率的测定。在参照信号RS中使用与PCI是1对1对应的码,通过以该码取得相关,由此能够与其它小区分离。通过根据在步骤ST1201中特别指定的PCI来导出该小区的RS用的码,从而能够检测RS,测定RS接收功率。接着在步骤ST1203中,从到步骤ST1202为止检测出的1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RS的接收品质最优的小区(例如,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区,也就是最优小区)。接着在步骤ST1204中接收最优小区的PBCH,获得作为广播信息的BCCH。包含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加载到PBCH上的BCCH。作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链路)系统带宽(也称为发送带宽设定(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dl-bandwidth))、发送天线数、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数)等。
接着在步骤ST1205中,基于MIB的小区结构信息接收该小区的DL-SCH,获得广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1。在SIB1中包含与向该小区的接入相关的信息、与小区选择相关的信息、其它的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此外,在SIB1中包含TAC(跟踪区域码)。接着在步骤ST1206中,移动终端对在步骤ST1205中接收的TAC、和移动终端已经保有的TAC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是相同的话,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工作。在比较相异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过该小区向核心网络(Core
Network,EPC)(包含MME等)为了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而请求TA的变更。核心网络基于TAU请求信号和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该移动终端的识别号码(UE-ID等),进行TA的更新。核心网络在TA的更新后,向移动终端发送TAU受理信号。移动终端以该小区的TAC对移动终端保有的TAC(或TAC名单)进行改写(更新)。之后,移动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工作。
研究在LTE、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导入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闭合用户群)小区。如上述那样,仅允许在CSG小区注册了的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进行接入。CSG小区和注册的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构成1个CSG。对这样构成的CSG赋予被称为CSG-ID的固有的识别号码。再有,在1个CSG中有多个CSG小区也可。移动终端对任一个CSG小区注册的话,就能够接入该CSG小区所属的CSG的其它的CSG小区。此外,在LTE中的Home-eNB、在UMTS中的Home-NB有时作为CSG小区而被使用。注册到CSG小区的移动终端具有白名单。具体地白名单存储在SIM/USIM中。在白名单中载有移动终端注册的CSG小区的CSG信息。作为CSG信息,具体考虑CSG-ID、TAI(Tracking Area Identity)、TAC等。如果CSG-ID与TAC对应起来的话,是任一方即可。此外,如果CSG-ID、TAC与GCI(Global Cell
Identity)对应起来的话,是GCI也可。如上所述,不具有白名单(在本发明中,也包含白名单是空(empty)的情况)的移动终端不能接入CSG小区,仅能接入non-CSG小区。另一方面,具有白名单的移动终端能接入注册了的CSG-ID的CSG小区,也能接入non-CSG小区。
在3GPP中,讨论将全部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分割为CSG小区用和non-CSG小区用(称为PCI分割)(非专利文献5)。此外,讨论PCI分割信息以系统信息从基站对隶属下的移动终端进行广播。公开使用了PCI分割的移动终端的基本工作。不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动终端需要使用全部PCI(使用使用全部504个码)进行小区搜索。相对于此,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动终端能够使用该PCI分割信息进行小区搜索。
如在非专利文献7和非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那样,在3GPP中,正在进行作为第10版的“长期演进后续”(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的规格制定。
在LTE-A系统中,考虑支持比LTE系统的频带宽度(transmission bandwidths)大的频带宽度。
因此,考虑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同时接收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
考虑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具有用于同时对多个分量载波上的接收和发送、或仅是接收、或仅是发送进行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能力(capability)。
分量载波的结构按照当前的3GPP(版本8)规格的话,LTE对应的移动终端仅能够在单独的分量载波上进行接收和发送。
LTE对应的移动终端也能够另称为3GPP版本8对应的移动终端。也就是说,认为LTE对应的移动终端在LTE-A系统上能够工作、能够互换。
在非专利文献8中记载有LTE-A系统中的系统信息的广播方法。此外,针对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的、单载波锚定(Single carrier
anchor)和多载波锚定(Multicarrier anchor)进行了公开。
在单载波锚定中,能够进行LTE对应的终端的接收和发送。在单载波锚定中,通知表示多载波锚定的载波。在单载波锚定中,广播当前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
另一方面,在多载波锚定中,也能够进行LTE对应的终端的接收和发送。在多载波锚定中,也广播当前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在多载波锚定中,广播多载波的系统信息。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10中,提出了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是小区也可)中,将在RRC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 state,也仅称为RRC_CONNECTED)中能够进行与UE的数据发送接收的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组,设为候选分量载波组(Candidate Component Carrier Set)。
此外,也提出了将实际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设为调度分量载波(Scheduling
Component Carrier)。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11中,公开了在支持载波聚合的基础上,在实际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每个分量、换句话说每个调度分量中存在1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1个HARQ实体。此外,公开了传输块仅映射到1个分量。
再有,在之后,分量有时表示为分量载波,或表示为CC。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用于载波聚合的层2结构。图13中表示非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下行层2结构,图14中表示非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上行层2结构。
在图13中,1301、1302、1303、1304表示无线承载(Radio Bearer)。1305、1306、1307、1308表示ROHC(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鲁棒性报头压缩)实体。ROHC是进行报头压缩的算法。1309、1310、1311、1312表示安全实体。1313被称为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1314、1315、1316、1317表示进行分割(segment)、再发送处理(ARQ)等的实体。1318表示逻辑信道BCCH的实体。1319表示逻辑信道PCCH的实体。1320被称为RLC层。
1321、1322、1323、1324表示逻辑信道。
1325表示进行调度、优先位次的控制的实体。1326、1327表示进行每个移动终端的分量单位的分割的实体。1328、1329、1330、1331、1332、1333表示HARQ实体。 1334、1335、1336、1337、1338、1339、1340、1341表示传输信道。1342被称为MAC层。
在图14中1401、1402表示无线承载。1403、1404表示ROHC实体。1405、1406表示安全实体。1407被称为PDCP层。
1408、1409表示进行分割、再发送处理等的实体。1410被称为RLC层。
1411、1412表示逻辑信道。
1413表示进行调度、优先位次的控制的实体。1414表示进行分量单位的分割的实体。1415、1416、1417表示HARQ实体。1418、1419、1420表示传输信道。1421被称为MAC层。
针对在实施方式1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各个传输块仅被映射到1个分量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的课题。
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在RLC层中被分割,映射到逻辑信道、例如DCCH或CCCH。在MAC层中多个逻辑信道DCCH、CCCH被复用,映射到传输信道DL-SCH。在被映射到传输信道DL-SCH时,被分为1个或多个传输块(对应于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如果各个传输块被映射到1个分量的话,作为结果,对某个分量的控制信息、例如RRC消息被映射到多个分量,被发送接收。
例如使用下行RRC消息针对接收侧的处理进行说明。
移动终端对1个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进行接收、解调/译码,结果获得传输信道DL-SCH的1个传输块。考虑在发送侧、即基站在映射到传输信道时RRC消息分为多个传输块的情况。移动终端通过对分为映射到1个或多个分量上的传输块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获得1个传输信道。也就是说,RRC消息和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没有1对1的对应。
由此,产生如下课题,即不清楚使用映射到该传输信道的DCCH、或CCCH而通知的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不能进行使用了RRC消息的控制。
此外,在各个传输信道仅被映射到1个分量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的课题。
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在RLC层中被分割,映射到逻辑信道、例如DCCH或CCCH。在MAC层中多个逻辑信道DCCH、CCCH被复用,映射到1个或多个传输信道DL-SCH。如果各个传输信道被映射到1个分量的话,结果作为对某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RRC消息被映射到多个分量,此外,作为对某个分量、例如分量A的控制信息的RRC消息可能以该分量、例如分量A以外的分量被发送。
例如使用下行RRC消息针对接收侧的处理进行说明。
移动终端对1个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进行接收、解调/译码,结果获得1个传输信道DL-SCH,获得使用映射到该传输信道的DCCH、或CCCH通知的RRC消息。可是,RRC消息和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没有1对1的对应。
由此,产生不清楚接收的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课题。
上述课题,是将频带分为某个单位、在LTE-A系统中被称为分量,对这些分量进行聚合(集中)而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特有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
在以下示出第1解决对策。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使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使RRC消息的内容对全部分量是共同的。由此,即使RRC消息和在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没有1对1的对应,也能够判断在接收侧接收的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消息。能够获得在载波聚合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进行使用RRC消息的控制的效果。
在以下示出第2解决对策。
考虑在RRC消息中存在对全部分量是不是共同的、如果采用分量单位的话是有效率的控制信息。
以LTE系统的RRC消息为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参照非专利文献9 第6.3.2章)。
考虑RRC消息的无线资源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等如果按每个分量进行控制的话是有效率的。其原因在于,因为考虑在各分量进行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的数量不同,所以各分量的负载状况不同。
进而作为具体例子,认为按每个分量来控制如下信息的话会更有效率,这些信息是“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对物理层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或“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中包含的PDSCH相关的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dsch-configdedicated”,或在“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中包含的“pdsch-configdedicated”中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功率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eferenceSignalPower”等。其原因在于,由于各分量的载波频率不同,所以认为无线的传播特性也不同。由此为了在各分量使覆盖范围控制为大致相同的范围,考虑需要个别地控制各分量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功率。
此外,考虑与RRC消息的无线链接失败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adio
link failure related action”或与测定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Measurement”等按每个分量来进行控制是有效率的。其原因在于,由于各分量的载波频率不同所以无线的传播特性不同,因此考虑个别地进行控制是有效率的。
因此在使用第1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由于不能以分量单位进行RRC消息的控制,所以产生不能进行与分量的负载对应的控制,或者不能进行与分量的载波频率的无线特性对应的控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第2解决对策中,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设将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1个RRC消息以1个分量进行发送接收,或者将多个RRC消息以1个分量进行发送接收。也就是说,不使RRC消息在多个分量进行分割来发送接收。
此外,将RRC消息映射到的逻辑信道、例如DCCH、CCCH映射到1个传输信道、例如DL-SCH。也就是说,将RRC消息映射到的逻辑信道、例如DCCH、CCCH不分割为多个传输信道、例如DL-SCH。
此外,将RRC消息映射到的逻辑信道、例如DCCH、CCCH加载于1个传输块。也就是说,不将RRC消息分割为多个传输块,而映射到1个传输信道、例如DL-SCH。
此外,将在发送侧发送的RRC消息映射到该RRC消息控制的分量。
此外,在接收侧接收的RRC消息是与接收的分量相关的控制信息。
由此,能够实现如下效果,即在接收侧能够实现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和RRC消息的对应,具体来说能够识别与RRC消息对应起来的分量的物理信息(频率等),在载波聚合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高效率地实现使用了RRC消息的通信控制。
进而,在第2解决对策中,能够进行分量单位的RRC消息的发送接收。由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能进行与分量的负载对应的控制,进行与分量的载波频率的无线特性对应的控制。
在以下示出第3解决对策。
以1个传输块能够发送接收的信息量依赖于无线环境。也就是说,如果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环境良好的话,以1个传输块能够发送接收的信息量变大,如果无线环境差的话,以1个传输块能够发送接收的信息量变小。
由此在使用第2解决对策,不依赖于无线环境而以1个传输块对RRC消息进行发送接收的情况下,产生必须将RRC消息的信息量限制为以1个传输块能够发送接收的最低位的信息量的问题。
由于使用第2解决对策,产生将在当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1个RRC消息来发送接收的控制信息必须以多个RRC消息来进行发送接收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的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第3解决对策中,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在RRC消息中或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element),追加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换句话说,追加识别对应的分量载波的物理信息的信息。
或者,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设置与RRC消息不同的区域,对该不同的区域追加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不同的区域在RLC层中附加或复用也可,在MAC层中附加或复用也可。作为不同的区域的具体例子,有报头、脚注(footer)等。作为报头的具体例子,有对RLC SDU附加的报头(RLC
header)、对MAC SDU附加的报头(MAC
header)、对MAC控制区域(MAC
Control Element)附加的报头(MAC header)等。作为脚注的具体例子,有MAC控制区域等。
由此,能够实现如下效果,即在接收侧能够实现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和RRC消息向的对应,具体来说能够识别与RRC消息对应起来的分量的物理信息,在载波聚合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高效率地实现使用了RRC消息的通信控制。
进而,能够进行分量单位的RRC消息的发送接收。由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能进行与分量的负载对应的控制的,能够进行与分量的载波频率的无线特性对应的控制。
进而,能够获得不需要对RRC消息的信息量设置限制,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在以下示出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具体例子。
作为第1具体例子,有分量载波频率。使用图15进行说明。1501到1507表示在该基站中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f1到f10表示各分量的分量载波频率。在第1具体例子中,作为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图15所示的分量载波频率。作为具体例子,在是对图15的分量1504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载波频率f6的信息。本具体例子因为映射绝对的值,所以具有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变更能够灵活地应对的优点。
在图15中横轴表示频率。在FDD中,DL的频率和UL的频率不同,但为了简单化,在相同轴上记载DL的频率和UL的频率。同样为了简单化,使下行的分量(下行CC、DL CC)和与各DL CC对应的(成为成对频带,pair band)上行的分量(上行CC、UL CC)相同,其均作为分量1501到1507在图中表示。但并不局限于此,下行CC和与其对应的上行CC在频率轴上的配置的顺序不同也可。
再有,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的话,将下行CC和与其对应(是成对频带)的上行CC一起称为CC。
作为第2具体例子,有分量标识符。使用图16进行说明。与图15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说明。1501到1507,以及1601到1603表示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分量。在第2具体例子中,作为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图16(b)所示的分量标识符。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例如作为LTE-A系统将使用的分量(1501到1507以及1601到1603)的物理信息的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对应起来(图16(b))。作为具体例子,在是对图16的分量1504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标识符“CC#6”。在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接收了分量标识符“CC#6”的接收侧中,基于图16(b)的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和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获得“CC#6”表示分量载波频率f6。与第1具体例中对绝对的值进行映射相比较,第2具体例对标识符进行映射。由此第2具体例中,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而追加的信息量、即信息比特数少即可。这具有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图16(b)所示的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作为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由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具体是BCCH(MIB或SIB)进行通知。通过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应关系,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维持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变更能够灵活地应对的优点,并且能够削减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而追加的信息量。
此外,将图16(b)所示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静态地决定也可。由此,不再需要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应表,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再发生伴随无线通信的通信错误。
作为第3具体例子,有分量标识符。使用图17进行说明。因为与图15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所以省略说明。在第3具体例子中,作为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图17(b)所示的分量标识符。使在该基站中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对应起来(图17(b))。作为具体例子,在是对图17的分量1504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标识符“CC#4”。在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接收了分量标识符“CC#4”的接收侧中,基于图17(b)的作为分量的载波频率和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获得“CC#4”表示分量载波频率f6。与第1具体例中对绝对的值进行映射相比较,此外与第2具体例中将对于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取得的分量载波频率的标识符进行映射相比较,第3具体例中将对该基站能够取得的分量载波频率的标识符进行映射。由此第3具体例中,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而追加的信息量、即信息位数少即可。这具有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图17(b)所示的分量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作为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由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具体是BCCH(MIB或SIB)进行通知。通过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应信息(对应表),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维持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变更能够灵活地应对的优点,并且能够削减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而追加的信息量。
在以下示出分量标识符的编号的具体例子。
作为第1具体例子,作为移动通信系统,或作为LTE-A系统,或作为该基站对分量进行连续的编号。作为连续的编号的具体例子,如图18(a)所示,从低频率起升序地或从高频率起降序地进行。
作为第2具体例子,作为移动通信系统,或作为LTE-A系统,或作为该基站,按每个频段对在该频段中包含的分量进行连续的编号。频段由1个以上的分量构成,表示相对于全部分量的部分集合,是物理特性或无线特性共同的分量的集合。在UTRA、LTE、LTE-A等的系统中,以在上行、下行中均在由数个连续的频率构成的频带中工作的方式而设计。将这些各个频带在以下称为频段(frequency
bands)。作为连续的编号的具体例子,如图18(b)所示,按每个频段从低频率起升序地或从高频率起降序地进行。在该情况下,在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中使用上述第2具体例或第3具体例中示出的分量标识符的情况下,通过频段和分量标识符来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
图19表示工作的一例。在以下作为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第3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在步骤ST1901中,基站将在该基站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和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例如图17(b)对隶属下的移动终端进行广播。
在步骤ST1902中,移动终端从基站接收在该基站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和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
在步骤ST1903中,作为分量单位的控制信息即RRC消息中的要素,基站追加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例如,在是对图17(a)的分量1504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标识符“CC#4”。
在步骤ST1904中,基站分割RRC消息(RLC PDU),映射到逻辑信道、例如DCCH。
在步骤ST1905中,基站对1个或多个逻辑信道进行复用,分割为1个或多个传输块(MAC
PDU)。
在步骤ST1906中,基站将分割了的传输块(MAC PDU)映射到1个或多个传输信道DL-SCH中的1个信道。
在步骤ST1907中,基站将各个传输块映射到 1个分量(也称为CC)上的物理信道PDSCH。
在步骤ST1908中,基站向该移动终端发送PDSCH。
在步骤ST1909中,移动终端接收各分量上的PDSCH。
在步骤ST1910中,移动终端进行解调/译码,获得传输信道SL-SCH的1个传输块。
在步骤ST1911中,移动终端通过对映射到传输信道DL-SCH的传输块所被分配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在步骤ST1912中,移动终端获得DCCH。
在步骤ST1913中,移动终端获得映射到DCCH上的RRC消息。
在步骤ST1914中,移动终端获得RRC消息中的分量标识符。例如,获得图17的分量标识符“CC#4”。
在步骤ST1915中,基于在步骤ST1902中接收的在该基站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和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获得该RRC消息控制的分量的分量载波频率。例如,基于通过图17(b)在步骤ST1914中获得的分量标识符“CC#4”,获得对应的分量载波频率“f6”。
在步骤ST1916中,移动终端对在步骤ST1915中获得的分量载波频率执行在步骤ST1913中接收的RRC消息指示的控制。
此外,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在RRC消息中存在分量单位的控制信息和对该基站保有的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的问题。
在将上述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应用于对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例如需追加表示全部分量载波频率的信息。由此,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变为大容量,产生不能谋求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问题。
在以下表示对其的解决对策。
第1解决对策是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在RRC消息中,或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element),在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之外,追加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
或者,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设置与RRC消息不同的区域,在该不同的区域中在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之外,追加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因为不同的区域的具体例子与上述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由此,除了能够判断在接收侧接收的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还能够防止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而追加的信息量增加,并且能够判断接收的RRC消息是对全部分量的信息。
此外在第2解决对策中,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在RRC消息中,或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仅追加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而且,在该RRC消息是对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在该RRC消息中,或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不附加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
由此,如果在接收侧接收的RRC消息中没有附加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话,就能够判断该RRC消息是对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
与第1解决对策相比较,第2解决对策不需要新设置表示RRC消息是对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因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此外,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1中,以下行RRC消息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1同样地也能够应用于上行RRC消息。
对于传输信道DL-SCH,除了以控制信息映射逻辑信道DCCH、CCCH之外,也映射逻辑信道MCCH、逻辑信道BCCH。实施方式1也同样地能应用于MCCH、BCCH。
通过实施方式1,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在RRC消息中或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换句话说,通过能够识别与RRC消息对应的分量的物理信息,在接收侧能够判断使用映射到传输信道的DCCH或者CCCH通知的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
由此作为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高效率地实现使用了RRC消息的通信控制,不需要利用别的消息的控制,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实施方式2
针对在实施方式2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各个传输块仅被映射到1个分量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的课题。
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MAC消息被映射到传输信道、例如DL-SCH。在被映射到传输信道DL-SCH时,被分为1个或多个传输块。如果各个传输块被映射到1个分量的话,作为结果,对某个分量的控制信息、例如MAC消息被映射到多个分量进行发送接收。
例如使用下行MAC消息进行说明。移动终端对1个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进行接收、解调/译码,结果获得传输信道DL-SCH的1个传输块。考虑在发送侧、即基站映射到传输信道时分为多个传输块的情况。移动终端通过对分为映射到1个或多个分量上的传输块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获得1个传输信道。也就是说,MAC消息和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没有1对1的对应。
由此,不清楚映射到该传输信道的MA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产生不能进行使用了MAC消息的控制的课题。
此外,在各个传输信道仅被映射到1个分量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的课题。
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MAC消息被映射到传输信道、例如DL-SCH。如果各个传输信道被映射到1个分量的话,结果,作为对某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被映射到多个分量,此外,作为对某个分量、例如分量A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可能以该分量、例如分量A以外的分量被发送。
例如使用下行进行说明。移动终端对1个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进行接收、解调/译码,结果获得1个传输信道DL-SCH,获得映射到该传输信道的MAC消息。可是,MAC消息和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没有1对1的对应。
由此,产生不清楚接收的MA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课题。
上述课题,是将频带分为某个单位、在LTE-A系统中被称为分量,对这些分量进行聚合(集中)而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特有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解决对策。
在以下示出第1解决对策。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使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MAC消息的内容对全部分量是共同的。由此,即使MAC消息和在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没有1对1的对应,也能够判断在接收侧接收的MA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消息。能够获得在载波聚合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进行使用MAC消息的控制的效果。
在以下示出第2解决对策。
考虑不使MAC消息对全部分量是共同的,存在如果采用分量单位的话变得有效率的控制信息。
以LTE系统的MAC消息为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参照非专利文献13)。
考虑表示MAC消息的信道编码/译码、交织、速率等的组合的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Transport format”“Transport format set”等如果按每个分量来进行控制的话是有效率的。其原因在于,由于各分量的载波频率不同,所以无线的传播特性也不同。由此为了在各分量选择最优的“Transport
format”,考虑在各分量需要选择不同的“Transport format”。
此外,MAC消息的移动终端对基站在移动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和UL-SCH的发送中使用的估计发送功率的差的报告中使用的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ower Headroom reporting”等按每个分量而不同。其原因在于,由于各分量的载波频率不同,所以无线的传播特性也不同。由此能够认为按每个分量在移动终端的UL-SCH的发送中使用的发送功率也不同,因此考虑需要能够在各分量报告不同的“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由此在使用第1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因为不能以分量单位进行MAC消息的控制,所以产生不能进行与分量的载波频率的无线特性对应的控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第2解决对策中,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设将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1个MAC消息以1个分量进行发送接收,或者将多个MAC消息以1个分量进行发送接收。也就是说,不使MAC消息在多个分量进行分割来发送接收。
此外,将RRC消息映射到的传输信道、例如DL-SCH映射到1个传输块。也就是说,MAC消息映射到的传输信道、例如DL-SCH不分割为传输块。
此外,将在发送侧发送的MAC消息映射到该MAC消息控制的分量。
此外,在接收侧接收的MAC消息是与接收的分量相关的控制信息。
由此,能够实现在接收侧进行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与MAC消息的对应。换句话说,能够识别与MAC消息对应的分量的物理信息。由此,能够获得在与载波聚合对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高效率地实现使用了MAC消息的通信控制的效果。
进而,在第2解决对策中,能够进行分量单位的MAC消息的发送接收。由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能进行与分量的载波频率的无线通信对应的控制。
在以下示出第3解决对策。
以1个传输块能够发送接收的信息量依赖于无线环境。也就是说,如果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环境良好的话,以1个传输块能够发送接收的信息量变大,如果无线环境差的话,以1个传输块能够发送接收的信息量变小。
由此在使用第2解决对策,不依赖于无线环境而以1个传输块对MAC消息进行发送接收的情况下,产生必须将MAC消息的信息量限制为以1个传输块能够发送接收的最低位的信息量的问题。
由于使用第2解决对策,产生将在当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1个MAC消息来发送接收的控制信息必须以多个MAC消息来进行发送接收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的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第3解决对策中,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在MAC消息中或作为MAC消息中的要素(element),追加表示该MA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换句话说,追加识别与MAC消息对应的分量的物理信息的信息。
或者,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设置与MAC消息不同的区域,对该不同的区域追加表示该MA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其它的区域在MAC层中附加或复用也可。作为不同的区域的具体例子,有报头、脚注等。作为报头的具体例子,有对MAC
SDU附加的报头(MAC header)、对MAC控制区域(MAC Control Element)附加的报头(MAC
header)等。作为脚注的具体例子,有MAC控制区域等。
由此,能够实现在接收侧进行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与MAC消息的对应。换句话说,能够识别与MAC消息对应的分量的物理信息。由此,能够获得在与载波聚合对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高效率地实现使用了MAC消息的通信控制的效果。
进而,能够进行分量单位的MAC消息的发送接收。由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能进行与分量的载波频率的无线通信对应的控制。
进而,能够获得不需要对MAC消息的信息量设置限制、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具体例子能使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因此省略说明。
分量标识符的编号的具体例子能使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因此省略说明。
图20表示工作的一例。作为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第3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在图20中,因为与图19相同的参照符号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相同参照符号的步骤处的说明。
在步骤ST2001中,作为分量单位的控制信息即MAC消息中的要素,基站追加表示该MA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例如,在是对图17的分量1504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作为MA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标识符“CC#4”。
在步骤ST2002中,基站将MAC消息分割为1个或多个传输块(MAC PDU)。
在步骤ST2003中,移动终端获得映射到DL-SCH上的MAC消息。
在步骤ST2004中,移动终端获得MAC消息中的分量标识符。例如,获得图17的分量标识符“CC#4”。
在步骤ST2005中,移动终端对在步骤ST1915中获得的分量载波频率执行在步骤ST2003中接收的MAC消息指示的控制。
此外,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在MAC消息中存在分量单位的控制信息和对该基站保有的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的课题解决对策能够使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因此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以下行MAC消息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2同样地也能够应用于上行MAC消息。
对于传输信道DL-SCH,除了以控制信息映射逻辑信道DCCH、CCCH之外,也映射逻辑信道MCCH、逻辑信道BCCH。实施方式2也同样地能应用于MCCH、BCCH。
通过实施方式2,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通过在MAC消息中或作为MA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表示该MA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从而在接收侧能够判断使用该传输信道通知的MA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换句话说,通过追加识别与MAC消息对应的分量的物理信息的信息,从而在接收侧能够识别与MAC消息对应的分量的物理信息。
由此作为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高效率地实现使用了MAC消息的通信控制,不需要利用别的消息的控制,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采用如下MAC层结构(structure),即,将插入作为分量单位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的部分、和插入作为对该基站保有的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的部分分离。
在以下示出分离MAC层结构的方法的具体例子。
针对下行MAC层结构在图21中表示,针对上行MAC层结构在图22中表示。在图21中,与图13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说明。在图22中,与图14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说明。
将作为在发送侧的分量单位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插入处所,设为每个移动终端的分量单位的分割后。在图21的2101以及图22的2201中图示作为分量单位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插入处所。此外,将发送的MAC消息以利用该MAC消息控制的分量进行发送的方式对MAC消息进行插入。
将作为在发送侧的对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插入处所,设为每个移动终端的分量单位的分割前。在图21的2102以及图22的2202中图示作为对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插入处所。
将在接收侧能够以1个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接收的MAC消息判断为是分量单位消息。此外,能够判断该分量单位的MAC消息是对接收了该MAC消息的分量的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将在接收侧能够以多个分量上的物理信道PDSCH接收的MAC消息,判断为是作为对全部分量的控制信息的MAC消息。
通过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
在接收侧能够识别与MAC消息对应的分量的物理信息。
由此作为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高效率地实现使用了MAC消息的通信控制,不需要利用别的消息的控制,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此外与实施方式2相比较,不需要追加对与MAC消息对应的分量的物理信息进行识别的信息,因此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实施方式3
针对在实施方式3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解决了不清楚在接收侧接收的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问题。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对于移动终端,根据无线环境的变化,作为具体例子是根据移动终端测定的CQI、测定(Measurement)结果,对1个或多个分量进行调度。由此,对于移动终端,调度的分量随时间变化。
在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中,上位层、作为具体例子是控制RRC消息的层需要把握向移动终端的分量的调度结果。由此,在向移动终端调度的分量载波变化的情况下,在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中,产生控制RRC消息的层不追随分量载波的调度的情况。由此,也产生以RRC消息中的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指定的分量没有被包含在实际向移动终端分配的分量中的情况。
由此,在向移动终端调度的分量变化的情况等下,再次产生不清楚接收的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解决对策。
在以下示出第1解决对策。
进行分量的调度的层,将向移动终端的分量的调度结果对上位层、作为具体例子是插入RRC消息的层进行通知。作为具体例子,作为进行分量的调度的层的MAC层,将向移动终端的分量的调度结果对作为插入RRC消息的层的RRC层进行通知。
假设从基站对移动终端调度的分量的通知中使用RRC消息。与该调度的分量的通知一起,通过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方法,对RRC消息进行通知。调度的分量的通知、和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RRC消息的通知同时进行也可不同时进行也可。
由此,控制RRC消息的层能够总是获知分量载波的调度。也就是能够追随。
由此解决了上述实施方式3的课题。
在以下示出第2解决对策。
在使用第1解决对策的情况下,控制RRC消息的层到把握向移动终端的分量的调度结果之前不能进行调度的分量的通知、以及RRC消息的通知,产生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增大的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第2解决对策中,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在RRC消息中或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element),或者在与RRC消息不同的区域中,例如在报头、脚注中不追加表示该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而追加分量索引(component index)。
分量索引是满足如下条件的标识符。(1)是上位层主要使用的标识符。(2)与分量载波的物理信息(频率等)无关系。(3)是识别分量的信息(不能识别分量载波的物理信息的信息)。
在分量索引中,上位层对MAC层使用相同的分量索引表示是对相同的分量的控制信息,使用不同的分量索引表示是对不同的分量的控制信息。
上位层以分量索引表示是对相同的分量的控制信息,或者是对不同的分量的控制信息。在以下表示上位层通知分量索引的MAC层的具体例子。
(1)进行分量的调度。以下,称为分量调度块。分量的调度基于移动终端测定无线环境、对基站进行报告的CQI、测定报告来进行。
(2)进行每个移动终端的分量单位的分割。例如是图13的1326、1327。
以下,作为MAC层的具体例子,使用“分量调度块”进行说明。
分量调度块进行分量索引与向移动终端调度的分量的对应。将向移动终端调度的分量、在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在数据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分量称为调度分量。
在以下示出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的具体例子。(1)使1种分量索引和1个调度分量对应。(2)使1种分量索引和多个调度分量对应。
在以下示出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的具体例子。
作为第1具体例子,有分量载波频率。使用图23(a)进行说明。2301到2307是在该基站中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f1到f10表示各分量的分量载波频率。在第1具体例子中,作为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使用图23所示的分量载波频率。作为具体例子,在设为对移动终端2308分配的调度分量是分量2302、分量2304的情况下,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是“f2”、“f6”。本具体例子因为使用绝对的值,所以具有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变更能够灵活地应对的优点。
如图23(b)所示,作为表示在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中使用的调度分量的信息使用分量载波频率。
作为第2具体例子,有分量标识符。使用图24(a)进行说明。因为与图23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所以省略说明。2301到2307,以及2401到2403表示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分量。在第2具体例子中,作为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使用图24(b)所示的分量标识符。使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例如作为LTE-A系统使用的分量载波频率(2301到2307以及2401到2403)与分量标识符对应起来(图24(b))。作为具体例子,作为表示图24(a)的调度分量2302的信息,分量标识符“CC#2”对应。作为表示图24(a)的调度分量2304的信息,分量标识符“CC#6”对应。
与第1具体例中是绝对的值相比较,第2具体例中对标识符进行映射。由此第2具体例中,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的信息量、即信息比特数少即可。这具有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图24(b)所示的分量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作为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由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具体是BCCH(MIB或SIB)进行通知。通过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应,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维持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变更能够灵活地应对的优点,并且能够削减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的信息量。
此外,作为移动通信系统静态地决定图24(b)所示的分量的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也可。由此,不再需要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应表,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再发生伴随无线通信的通信错误。
如图24(c)所示,作为表示在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中使用的调度分量的信息使用上述分量标识符。
作为第3具体例子,有分量标识符。使用图25进行说明。因为与图23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所以省略说明。在第3具体例子中,作为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使用图25(b)所示的分量标识符。使在该基站中使用的分量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对应起来(图25(b))。作为具体例子,作为表示图25的调度分量2302的信息,分量标识符“CC#2”对应。作为表示图25的调度分量2304的信息,分量标识符“CC#4”对应。
与第1具体例中对绝对的值进行映射的情况相比较,此外与第2具体例中映射对于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取得的分量载波频率的标识符的情况相比较,第3具体例中映射对于该基站能够取得的分量载波频率的标识符。由此第3具体例中,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的信息量、即信息比特数少即可。这具有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图25(b)所示的分量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作为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由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具体是BCCH(MIB或SIB)进行通知。通过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应,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维持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变更能够灵活地应对的优点,并且能够削减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的信息量。
如图25(c)所示,作为表示在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中使用的调度分量的信息使用上述分量标识符。
此外分量标识符的编号的具体例子能使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因此省略说明。
图26表示在分量调度块中进行的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的概念图。作为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作为一个例子,使用作为上述第3具体例子的分量标识符进行说明。
在(1)-(a)时刻t1分配到移动终端2308的调度分量,是CC#2(2302)、CC#4(2304)。分量调度块使从上位通知的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对应起来。在图26(1)-(b)中表示具体例。在这里,分量调度块使分量索引“CC_I#1”和调度分量CC#2对应起来,使分量索引“CC_I#2”和调度分量CC#4对应起来。
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环境变化,根据移动终端测定的CQI、测定结果,变更调度分量。
在(2)-(a)时刻t2分配到移动终端2301的调度分量,是CC#4(2304)、CC#5(2305)。分量调度块使从上位通知的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对应起来。在图26(2)-(b)中表示具体例。在这里,分量调度块使分量索引“CC_I#1”和调度分量CC#5对应起来,使分量索引“CC_I#2”和调度分量CC#4对应起来。
也就是说分量调度块将与分量索引CC_I#1对应起来的调度分量从CC#2(时刻t1)向CC#5(时刻t2)变更。将分量索引附加到RRC消息中等的上位层不需要获知在物理层中向该移动终端(2308)分配的调度分量被变更的情况。
图27表示工作的一例。作为表示调度分量的信息,作为一个例子,使用作为上述第3具体例子的分量标识符进行说明。在图27中,因为与图19相同的参照符号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相同参照符号的步骤处的说明。
在步骤ST2701中,基站作为分量单位的控制信息即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表示分量索引的信息。例如,以图26(1)为例进行说明,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追加分量索引“CC_I#1”的信息。
在步骤ST2702中,基站判断是否对分量索引的种类进行了追加/删除/更新。或者,判断通过分量索引变更,是否必须再次进行分量索引与调度分量的对应。在对分量索引的种类进行了追加/删除/更新的情况下,向步骤ST2704转移。在没有对分量索引的种类进行追加/删除/更新的情况下,向步骤ST2703转移。
在步骤ST2703中,基站判断是否对调度分量进行了追加/删除/更新。或者,判断通过调度分量变更,是否必须再次进行分量索引与调度分量的对应。在对调度分量的种类进行了追加/删除/更新的情况下,向步骤ST2704转移。在没有对分量索引的种类进行追加/删除/更新的情况下,向步骤ST1904转移。
在步骤ST2704中,基站进行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
在步骤ST2705中,基站将作为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步骤ST2704)的结果的对应表(例如图26(1)-(b))向移动终端通知。在以下示出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
考虑从基站向移动终端以专用(Dedicated)控制信号进行通知。因为考虑无线环境,调度分量按每个移动终端随时可能变更,所以在共同(Common)控制信号、广播信息中向其它的移动终端发送不需要的信息,作为无线资源产生浪费。由此通过以专用通知信号进行通知,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作为专用控制信号,使用与RRC消息相比控制延迟短的通知方法。由此,能够防止作为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中解决的课题的、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增大。
作为专用控制信号的具体例子,考虑使用PDCCH、MAC消息。
在以下示出使用PDCCH的情况下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
(1)根据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PDCCH进行通知。候选分量是能够进行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的分量。与根据该基站保有的全部分量进行通知相比较,具有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通过根据移动终端能够发送接收的分量进行通知,也不会产生移动终端不能接收该通知的问题。此外,由于对于移动终端来说不需要监视在候选分量以外的分量中包含的PDCCH,所以对于移动终端的低功耗化具有效果。
(2)根据在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的PDCCH进行通知。调度分量是进行实际的数据发送接收的分量。与根据该基站保有的全部分量进行通知相比较,具有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与根据候选分量进行通知相比较,具有进一步的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通过根据移动终端实际进行发送接收的分量进行通知,也不会产生移动终端不能接收该通知的问题。此外,由于对于移动终端来说不需要监视在调度分量以外的分量中包含的PDCCH,所以对于移动终端的低功耗化具有效果。
(3)根据在通信中的锚定分量(anchor component)中包含的分量的PDCCH进行通知。锚定分量是通信中的移动终端监视PDCCH的分量、或者执行测定的分量。在该情况下,由于对于移动终端来说不需要监视在锚定分量以外的分量中包含的PDCCH,所以对于移动终端的低功耗化具有效果。
在步骤ST2706中,移动终端从基站接收作为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步骤ST2704)的结果的对应表。
在步骤ST2707中,移动终端获得RRC消息中的分量索引。以图26(1)为例进行说明,作为RRC消息中的要素获得分量索引“CC_I#1”。
在步骤ST2708中,移动终端基于在步骤ST2706中接收的分量索引与调度分量的对应(步骤ST2704)的结果的对应表(例如图26(1)-(b)),获得该RRC消息控制的分量的分量标识符。例如,通过图26(1)-(b),获得与分量索引“CC_I#1”对应的调度分量的分量标识符“CC#2”。
实施方式3能够与实施方式1组合使用。
或者,根据RR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内容,区分使用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还是实施方式3的解决对策也可。
在以下示出区分解决对策的具体例子。
(1)针对需要快速追随调度分量的变更的控制信息,使用能够快速追随分量的调度的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针对不需要快速追随调度分量的变更的控制信息,使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3的第1解决对策。作为具体例子,对于“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使用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对“Radio link failure related action”“Measurement”使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3的第1解决对策也可。
(2)针对与分量的载波频率相关的或与频率特性相关的控制信息,使用上位层、作为具体例是控制RRC消息的层把握向移动终端的分量的调度结果的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3的第1解决对策,针对与分量的载波频率无关的或与频率特性无关的控制信息,使用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也可。
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根据RR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内容采取最适合的RRC消息通知方法。
在实施方式3中,以下行RRC消息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3同样地也能够应用于上行RRC消息。
对于传输信道DL-SCH,除了以控制信息映射逻辑信道DCCH、CCCH之外,也映射逻辑信道MCCH、逻辑信道BCCH。实施方式3也同样地能应用于MCCH、BCCH。
在实施方式3中,以RRC消息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应用于MAC消息。
在应用于MAC消息的情况下,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在MAC消息中或作为MAC消息中的要素(element),或者在与MAC消息不同的区域中,例如在报头、脚注中不追加表示该MA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而追加分量索引即可。详细的说明与RRC消息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
通过本实施方式3,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
上位层不需要把握向移动终端的分量的调度结果。由此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比较,能够快速追随分量的调度,能够获得防止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的效果。也就是说,能够灵活地应对分量的调度。
即使在向移动终端调度的分量可能在短期间中变化的情况下,也解决了不清楚在接收侧接收的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课题。
实施方式4
针对在实施方式4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使用实施方式3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即使在对移动终端的分量载波的调度变更有可能在短期间中发生的情况下,也解决了不清楚接收的RR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课题。可是,如果从发送侧向接收侧的作为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的结果的、对应表的通知没有完成的话,实施方式3不能有效地工作。
由此,到上述对应表的通知完成为止,在从发送侧向接收侧通知了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的情况等下,产生接收的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被识别为对错误的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课题。
如果为了防止该问题,到上述对应表的通知完成为止不通知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的话,产生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增大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解决对策。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将对在某个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事先对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发送。
作为进行实际的数据发送接收的1个或多个分量的调度分量,是从能够与该移动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1个或多个分量的候补集合即候选分量载波组(候补集合)中选择的。选择基于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CQI来进行。
图28表示实施方式4的解决对策的概念图。2801到2807表示在该基站中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下行分量。2808到2812表示在该基站中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上行分量。fD1到fD10表示各下行分量的分量载波频率。fU1到fU9表示各上行分量的分量载波频率。
分量 2801和2808、2802和2809、2803和2810、2804和2811是下行、上行的成对频带。再有2805、2806、2807和2812表示非对称(Asymmetric)的成对频带。
2813表示作为对移动终端进行实际的数据发送接收的分量的调度分量。调度分量2813中包含分量2801、2802、2808、2809。2814表示能够与该移动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候选分量载波组。在候选载波组2814中包含分量2801、2802、2803、2808、2809、2810。
图29表示工作的一例。
在步骤ST2901中,移动终端将与接收品质相关的测定结果或CQI等向基站发送。
在步骤ST2902中,基站从移动终端接收与接收品质相关的测定结果或CQI等。
在步骤ST2903中,基站基于在步骤ST2902中接收的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或CQI,判断是否存在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在存在追加的分量的情况下,向步骤ST2904转移。在不存在追加的分量的情况下,向步骤ST2907转移。或者/并且,在步骤ST2903中,基站判断是否对该移动终端新制作候选分量载波组。在新制作的情况下,向步骤ST2904转移。在不新制作的情况下,向步骤ST2907转移也可。
在步骤ST2904中,基站在必要的情况下,在对候选分量载波组追加的分量中确保该移动终端用的无线资源。作为需要确保的无线资源的具体例子,有调度请求的资源等。
在步骤ST2905中,基站发送与向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相关的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关于对不清楚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课题的解决对策,能够使用实施方式1、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因此省略说明。通知方法能够使用作为实施方式3的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的结果的、对应表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因此省略说明。
或者,考虑也有从基站对移动终端通知向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将向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所相关的控制信息,与RRC消息或MAC消息一起发送。再有,该追加的分量所相关的控制信息和RRC消息或MAC消息的发送同时进行也可不同时进行也可。
在步骤ST2906中,移动终端从基站接收向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所相关的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
在步骤ST2907中,基站基于在步骤ST2902中接收的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或CQI,判断是否变更对该移动终端的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在变更的情况下,向步骤ST2908转移。在不变更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在步骤ST2908中,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在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对变更后的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全部分量所相关的信息进行通知也可,仅对变更前和变更后的差分的分量所相关的信息进行通知也可。在对全部的分量所相关的信息进行通知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对无线通信导致的错误的抵抗变强的效果。此外在仅对变更前和变更后的差分的分量所相关的信息进行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削减通知的信息量,因此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所相关的信息的具体例子,能够使用实施方式1的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分量载波频率”“分量标识符”,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能够使用实施方式3的作为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的结果的、对应表的通知方法,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T2909中,移动终端从基站接收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所相关的信息。
在步骤ST2910中,移动终端关于在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应用在步骤ST2906中接收的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
实施方式4能够与实施方式1、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组合使用。
或者,根据RRC消息中或MA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内容,区分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的解决对策,还是使用实施方式3的解决对策,还是使用实施方式4。
在以下示出区分解决对策的具体例子。
(1)针对需要快速追随调度分量的变更的控制信息,使用能够快速追随分量的调度的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针对不需要快速追随调度分量的变更的控制信息,使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3的第1解决对策。
(2)针对与分量的载波频率相关的或与频率特性相关的控制信息,使用上位层、作为具体例是控制RRC消息的层把握向移动终端的分量的调度结果的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3的第1解决对策,针对与分量的载波频率无关的或与频率特性无关的控制信息,使用实施方式3的第2解决对策或实施方式4也可。
(3)针对不频繁地变更控制内容的控制信息使用实施方式4,针对频繁地变更控制内容的控制信息,使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1也可。
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根据RR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内容采取最适合的RRC消息通知方法。
通过实施方式4,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
通过从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中选择调度分量,事先从发送侧向接收侧通知对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从而在本实施方式4中能够获得可快速地追随分量调度的效果。
不需要在实施方式3中是必要的、从发送侧向接收侧通知作为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的结果的对应表。由此,解决了如下课题,即到上述对应表的通知完成为止,在从发送侧向接收侧通知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的情况等下,接收的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被识别为对错误的分量的控制信息。
此外,因为到上述对应表的通知完成为止,不再需要保留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MAC消息的通知,因此解决了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增大的课题。
在以下示出对在非专利文献9中公开的RRC消息应用实施方式4的情况下的具体效果。
首先,关于对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使用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使用实施方式4,事先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与无线资源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或“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对物理层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或在“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中包含的PDSCH所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dsch-configdedicated”,或在“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中包含的“pdsch-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功率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eferenceSignalPower”等。
使用图28说明的话,事先通知对候选分量载波组2814中包含的下行分量2801、2802、2803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即使在下行调度分量从图28所示的2801、2802变更到2802、2803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也能够事先把握2803的上述控制信息。
由此,通过使用实施方式4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在2803被包含在调度分量中后立刻能够在移动终端使用2803中的、例如PDSCH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dsch-configdedicated”进行控制。
此外,“referenceSignalPower”能够作为下行发送功率控制的基准功率来使用。由此,通过使用实施方式4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在2803被包含在调度分量中后立刻能够使用2803中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功率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eferenceSignalPower”进行下行发送功率控制。
接着,关于对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使用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使用实施方式4,事先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与无线资源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或“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对物理层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或在“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中包含的PUSCH所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usch-configdedicated”,或在“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中包含的“pusch-configdedicated”中包含的与跳跃(hopping)相关的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hoppingMode”“pusch-hopping Offset”等。
使用图28说明的话,事先通知对候选分量载波组2814中包含的上行分量2808、2809、2810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即使在上行调度分量从图28所示的2808、2809变更到2809、2810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也能够事先把握2810的上述控制信息。
由此,通过使用实施方式4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在2810被包含在调度分量中后立刻能够在移动终端使用2810中的与PUSCH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usch-configdedicated”进行控制。
此外,与跳跃相关的控制信息如果在作为发送侧的移动终端和作为接收侧的基站没有共同的识别而发送接收的话,不能正确地接收。此外,跳跃是为了减轻频率衰落的影响而导入的。
由此,通过使用实施方式4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在2810被包含在调度分量中后立刻能够使用2810中的与跳跃相关的控制信息进行跳跃控制。伴随于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在被包含在调度分量中后立刻在2810中能够进行使用跳跃的PUSCH的发送,能够进行抗频率衰落性强的PUSCH的发送。这具有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使用实施方式4,事先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与无线资源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或“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对物理层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或在“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中包含的PUCCH所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ucch-configdedicated”。
使用图28说明的话,事先通知对候选分量载波组2814中包含的上行分量2808、2809、2810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即使在上行调度分量从图28所示的2808、2809变更到2809、2810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也能够事先把握2810的上述控制信息。
由此,通过使用实施方式4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在2810被包含在调度分量中后立刻在2810中能够在移动终端使用2810中的与PUCCH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ucch-configdedicated”进行控制。
使用实施方式4,事先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与无线资源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或“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对物理层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或在“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中包含的调度请求所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schedulingRequestconfig”,或在“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中包含的“Physical config Dedicated”中包含的“schedulingRequestconfig”中包含与调度请求相关的资源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sr-PUCCH-ResourceIndex”。
使用图28说明的话,事先通知对候选分量载波组2814中包含的上行分量2808、2809、2810的上述控制信息。由此,即使在上行调度分量从图28所示的2808、2809变更到2809、2810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也能够事先把握2810的上述控制信息。
此外,调度请求是移动终端对基站进行上行资源分配的请求的信号。在移动终端进行上行资源分配的请求的情况下,在对该移动终端没有进行与调度请求相关的分配的情况下,产生该移动终端使用RACH进行上行资源分配请求的需要。使用RACH的上行资源分配请求与使用调度请求的上行资源分配请求相比较,控制延迟变大。
由此,通过使用实施方式4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在2810被包含在调度分量中后立刻能够在移动终端使用2810中的与调度请求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schedulingRequestconfig”进行控制。伴随于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被包含在调度分量中,移动终端立刻在2803中能够进行使用了调度请求的上行资源分配请求,能够防止控制延迟增加。
在实施方式4中,以下行RRC消息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4同样地也能够应用于下行MAC消息、上行RRC消息、上行MAC消息。
对于传输信道DL-SCH,除了以控制信息映射逻辑信道DCCH、CCCH之外,也映射逻辑信道MCCH、逻辑信道BCCH。实施方式4也同样地能应用于MCCH、BCCH。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
针对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使用实施方式4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存在产生需要在对候选分量载波组追加的分量中确保该移动终端用的无线资源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有在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没有实际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分量中,也确保该移动终端用的无线资源的情况。这产生无线资源的浪费的课题。
此外,产生移动终端保管对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的需要。当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变多时,产生在移动终端较多地确保控制信息的保管区域的需要,产生移动终端的硬件、例如存储器、CPU等变大或移动终端的软件的负载增大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对能够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数量设置上限值。
图30表示工作的一例。与图29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T3001中,基站基于在步骤ST2902中接收的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或CQI,判断是否需要变更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在需要变更的情况下,向步骤ST3002转移。在不需要变更的情况下,向步骤ST2907转移。
候选载波组按上行、下行而分别设置也可。在分别设置的情况下,步骤ST3001的判断也可以按上行、下行而分别进行。或者/并且,在步骤ST3001中,基站判断是否对该移动终端新制作候选分量载波组。在新制作的情况下,向步骤ST3003转移。在不新制作的情况下,向步骤ST2907转移也可。
在步骤ST3002中,基站基于在步骤ST2902中接收的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或CQI,判断是否存在对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在存在追加的分量的情况下,向步骤ST3003转移。在不存在追加的分量的情况下,向步骤ST3006转移。
在步骤ST3003中,基站判断当前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数量,是否是能够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数量的上限值以上。在是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向步骤ST3004转移。在不是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向步骤ST3005转移。
上限值由移动通信系统静态地决定也可,按每个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静态地或准静态地决定也可,根据移动终端的能力来决定也可。在根据移动终端的能力来决定的情况下,从移动终端对基站通知能够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也可,或者移动终端自身根据移动终端的能力来决定上限值,基站对该上限值进行通知也可。在上限值由移动通信系统静态地决定的情况下,以及根据移动终端的能力而决定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设计时能够对硬件、软件设置上限,能够获得可回避移动终端的复杂性的效果。在上限值按每个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而静态地或准静态地决定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与基站的无线资源的负载状况等对应的控制,能够获得可灵活地构筑移动通信系统的效果。作为移动终端的能力的具体例子,有控制信息的保管区域(存储器等)的大小、对应版本号码、对应通信速度等。
在步骤ST3004中,基站基于在步骤ST2902中接收的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或CQI,在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追加新的分量,删除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也就是说,进行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更新。
在步骤ST3005中,基站基于在步骤ST2902中接收的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或CQI,在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进行新的分量的追加。
在步骤ST3006中,基站基于在步骤ST2902中接收的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或CQI,进行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删除。
在步骤ST3007中,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对变更后的候选分量中包含的全部分量所相关的信息进行通知也可,仅对变更前和变更后的差分的分量所相关的信息进行通知也可。在对全部的分量所相关的信息进行通知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对无线通信导致的错误的抵抗变强的效果。此外在仅对变更前和变更后的差分的分量所相关的信息进行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削减通知的信息量,因此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通知方法能够使用实施方式3的作为分量索引和调度分量的对应的结果的、对应表的具体例子。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T3008中,移动终端从基站接收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能够与实施方式1、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组合使用。
或者,根据RRC消息中或MA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内容,区分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的解决对策,还是使用实施方式3的解决对策,还是使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因为区分解决对策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通过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4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
由于决定了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上限数量,所以能够对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没有实际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分量中的该移动终端用的无线资源的确保设置上限值。由此,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此外,由于决定了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上限数量,所以在移动终端中,能够对保管对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保管区域设置上限。由此,在移动终端的设计时能够对硬件、软件设置上限,能够获得可回避移动终端的复杂性的效果。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
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使对在某个移动终端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相对于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为共同的。
工作的一个例子与实施方式4类似。使用图29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步骤ST2904中,基站在对候选分量载波组追加的分量中,确保与该移动终端用的已经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同样的无线资源。作为需要确保的无线资源的具体例子,有调度请求的资源等。
因为控制信息相对于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是共同的,所以不需要步骤ST2905、步骤ST2906。在对该移动终端新制作候选分量载波组的情况下,发送向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追加的分量所相关的控制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是RRC消息或MAC消息。
此外,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能够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组合使用。
工作的一个例子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类似。使用图30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步骤ST2904中,基站在对候选分量载波组追加的分量中,确保与该移动终端用的已经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同样的无线资源。此外,在从候选分量载波组删除的分量中,开放该移动终端用的无线资源。作为需要确保的无线资源的具体例子,有调度请求的资源等。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能够与实施方式1、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组合使用。
或者,根据RRC消息中或MAC消息中的控制信息、或者控制内容,区分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的解决对策,还是使用实施方式3的解决对策,还是使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因为区分解决对策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通过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4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
因为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中,对某个移动终端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的控制信息是共同的,所以能够在移动终端削减保管控制信息的区域。由此,在移动终端的设计时能够削减硬件、软件,能够获得可回避移动终端的复杂性的效果。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
针对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使用实施方式4或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存在产生需要在对候选分量载波组追加的分量中确保该移动终端用的无线资源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有在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没有实际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分量中,也确保该移动终端用的无线资源的情况。这产生无线资源的浪费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的解决对策。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对移动终端进行的无线资源的确保,设为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中的一部分、或1个分量,或者在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的一部分、或1个分量。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作为对移动终端确保的无线资源的具体例子,有调度请求的资源等。
作为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中的一部分、或1个分量,或者在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的一部分、或1个分量的具体例子,有锚定分量等。
换句话说,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将从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调度请求的分量设为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中的一部分、或1个分量,或者在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的一部分、或1个分量。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能够与实施方式1、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4组合使用。
通过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能够削减在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没有实际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分量中的该移动终端用的无线资源的确保。由此,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实施方式5
针对在实施方式5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在LTE-A系统中支持多个分量载波上的接收和发送、或仅接收,或仅发送的载波聚合。
在实现载波聚合的基础上作为在移动终端中需要的测定(Measurement)的具体例子,在3GPP会议上讨论以下情况(非专利文献14)。
为了支持不同的覆盖范围,需要比较在与设定的分量载波相同频率上的测定对象。为了方便,将该测定称为第一测定。第一测定能够为了获知在一个赋予的频率上的移动终端的最优小区而使用。
在图31中表示具体例。考虑在某个移动终端的服务基站3104中,作为在该移动终端设定的分量载波,存在设定分量载波1(设定CC_1)3101、设定分量载波2(设定CC_2)3102、设定分量载波3(设定CC_3)3103。此外,考虑在该移动终端的周围基站3108存在分量载波1(周围基站_CC_1)3105、分量载波2(周围基站_CC_2)3106、分量载波3(周围基站_CC_3)3107的情况。设定CC_1和周围基站_CC_1存在于相同频率层3109(f1)上。设定CC_2和周围基站_CC_2存在于相同频率层3110(f2)上。设定CC_3和周围基站_CC_3存在于相同频率层3111(f3)上。在上述第1测定中,比较在与设定的分量载波相同频率上的测定对象。具体地说明的话,该移动终端执行如下测定,即比较作为设定的分量载波的设定CC_1和在相同的频率f1上存在的周围基站_CC_1。此外,该移动终端执行如下测定,即比较作为设定的分量载波的设定CC_2和在相同的频率f2上存在的周围基站_CC_2。此外,该移动终端执行如下测定,即比较设定的分量载波的设定CC_3和在相同的频率f3上存在的周围基站_CC_3。
此外,为了支持不同基站切换、不同频率切换、不同系统切换,需要比较在与设定的分量载波不同的频率上的分量载波。为了方便,将该测定称为第2测定。在图32中表示具体例。
在图32中表示具体例。考虑在某个移动终端的服务基站3203中,作为在该移动终端设定的分量载波,存在设定分量载波1(设定CC_1)3201、设定分量载波2(设定CC_2)3102的情况。此外,考虑在该移动终端的周围基站3207存在分量载波1(周围基站_CC_1)3204、分量载波2(周围基站_CC_2)3205、分量载波3(周围基站_CC_3)3206的情况。设定CC_1和周围基站_CC_1存在于相同频率层3208(f1)上。设定CC_2和周围基站_CC_2存在于相同频率层3209(f2)上。周围基站_CC_3存在于频率层3210(f3)上。在上述第2测定中,比较在与设定的分量载波不同频率上的测定对象。具体地说明的话,该移动终端执行如下测定,即比较频率f2上设定的分量载波的设定CC_2和在不同频率f3上存在的周围基站_CC_3。
在载波聚合中,在设定了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讨论如何特别指定测定参照分量载波(Measurement
Reference Component Carrier)。作为具体的方法举出以下方法(非专利文献14)。
作为第1方法,测定参照分量载波通过网络来设定。在没有网络的再设定的情况下不变更。该分量载波也被称为第1分量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PCC)。
作为第2方法,通过网络按每个测定标识(Measurement
Identity)进行设定。测定标识的细节在后面叙述。但是,没有针对具体的设定方法的公开。
作为第3方法,采用移动终端中的最佳分量载波。通过移动终端而自动更新,能够没有网络的再设定而进行变更。
在当前的3GPP的规格(非专利文献1)中,针对测定决定以下事项。
网络侧根据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向移动终端指定唯一一个E-UTRA载波频率。此外,存在测定对象的名单。
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过报告设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s)来向移动终端指定成为移动终端发送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的诱因(触发,trigger)的评价基准、报告形式等。在报告形式中包含报告的小区的数量等。此外,存在报告设定的名单。
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过测定标识(Measurement identity),将1个测定对象和1个报告设定联系起来进行指定。此外,存在测定标识的名单。
移动终端向网络侧进行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在测定报告中,包含成为发送测定报告的触发的测定标识、周围小区的PCI、服务基站的测定结果等。
此外,移动终端管理1个测定对象名单、1个报告设定名单、1个测定标识名单。
此外,只要是相同基站的分量载波的话,就支持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对不同的分量数进行载波聚合(非专利文献16)。为了方便,将上述载波聚合称为非对称的载波聚合。
考虑进行非对称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作为例子针对图33的情况进行说明。与图31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说明。
在某个移动终端的服务基站3308中,考虑作为在该移动终端设定的下行分量载波,存在设定下行分量载波1(设定DL_CC_1)3301、设定下行分量载波2(设定DL_CC_2)3302的情况。此外考虑作为在该移动终端设定的上行分量载波存在设定上行分量载波2(设定UL_CC_2)3306的情况。
此外,设定DL_CC_1和周围基站_CC_1存在于相同的频率层3303(f1_DL)上。设定DL_CC_2和周围基站_CC_2存在于相同的频率层3304(f2_DL)上。周围基站_CC_3存在于频率层3305(f3_DL)上。设定UL_CC_2存在于频率层3307(f2_UL)上。
也就是说,该移动终端在接收侧对2个分量载波进行聚合,在发送侧使用1个上行分量载波。由此,在该移动终端执行非对称的载波聚合。
针对在实施方式5中解决的课题使用图33进行说明。
在图33中,研究进行上述第2测定的情况。该移动终端比较在与设定的分量载波不同频率上的测定对象。具体地说明的话,该移动终端执行如下测定,即比较作为设定的下行分量载波的设定DL_CC_1和在不同的频率f2_DL上存在的周围基站_CC_2。为了方便,称为DL_CC_1比较测定。此外,该移动终端执行如下测定,即比较作为设定的下行分量载波的设定DL_CC_2和在不同的频率f3_DL上存在的周围基站_CC_3。为了方便,称为DL_CC_2比较测定。
产生该移动终端向网络侧在1个上行分量载波上(设定UL_CC_2)进行与上述2个测定、DL_CC_1比较测定、DL_CC_2比较测定相关的测定报告的需要。也就是说需要将对作为不同的2个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设定DL_CC_1、设定DL_CC_2的比较结果以1个上行分量载波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进行通知。
由此在执行非对称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即使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进行测定报告,网络侧也不能获知测定参照分量载波。
由此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产生不能适当地进行切换等的移动性管理、分量载波的追加、删除、替换等的分量载波管理等的课题。
针对本课题,在非专利文献14、非专利文献15、非专利文献16中没有启示。
此外,即使在应用非专利文献14的如何特别指定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方法的情况下,也产生上述课题。
此外在LTE系统中,不支持载波聚合。也就是说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一对一的关系。由此,在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进行测定报告的情况下,能够暗示地表示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频率是与进行测定报告的上行载波频率成对的下行载波频率。另一方面,在LET_A系统中支持的非对称的载波聚合中,由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所以不能使用现有的暗示地表示测定参照的方法。
在现在的规格中,移动终端在向网络侧进行的测定报告中,包含成为发送测定报告的触发的测定标识、周围小区的PCI、服务小区的测定结果等。此外,移动终端管理1个测定对象名单、1个报告设定名单、1个测定标识名单。像这样在现在的规格中,在非对称载波聚合中接收测定报告的网络侧没有把握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手段。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5的课题是在LTE系统中不产生,而在支持载波聚合的系统、作为具体例子是LTE-A系统中新产生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解决对策。
移动终端在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中包含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并且,移动终端在测定报告中也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包含成为发送测定报告的触发的测定标识、周围小区的PCI、服务小区的测定结果等。基于该测定报告,网络侧进行移动性管理、分量载波管理等。作为网络侧的实体的具体例子,有基站等。
作为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的具体例子,公开以下5种。
(1)移动终端的接收品质最优的小区(最佳小区)。最优小区也可以根据设定的分量载波来选择。此外最优小区也可以根据调度分量载波来选择。此外最优小区也可以根据候选分量载波组来选择。
(2)移动终端的接收品质最劣的小区(最差小区)。最劣小区也可以根据设定的分量载波来选择。此外最劣小区也可以根据调度分量载波来选择。此外最劣小区也可以根据候选分量载波组来选择。
(3)与测定对象对应的设定分量载波。以测定对象指定的载波频率上的设定分量载波。在非专利文献17中,提出了将该分量载波称为服务小区。或者,也可以采用以测定对象指定的载波频率上的调度分量载波。此外,也可以采用以测定对象指定的载波频率上的候选分量载波。
(4)进行了测定设定的下行分量载波。
(5)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设定的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对测定设定新设置1个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在测定对象内新设置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也可。
作为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的具体例子,公开以下2种。(1)能够使用实施方式1的“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的具体例子。(2)PCI。在非专利文献18中,提出了即使是属于相同的基站的分量载波也分配不同的PCI。
也可以是移动终端按每个测定设定、或每个测定报告触发,对测定报告中包含的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进行变更。该组合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准静态地决定也可,静态地决定也可。
在以下公开2种准静态地决定的情况下的设定方法的具体例子。(1)以广播信息进行通知。(2)以测定设定进行通知。在测定设定中新设置表示测定报告触发和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的组合的信息。在报告设定中新设置按每个测定报告触发表示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的信息也可。
针对非专利文献15中公开的、现有的测定报告触发进行说明。
事件A1表示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变得比阈值好。具体地,在满足以下的数式(A1-1)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A1的状态,在满足以下数式(A1-2)的情况下,变得不是满足事件A1的状态。
数式(A1-1) Ms-Hys>Thresh
从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Ms)(RSRP、RSRQ等)减去滞后值(Hys,hysteresis value)后的值变为比阈值(Thresh)好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A1的状态。
数式(A1-2) Ms+Hys<Thresh
对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Ms)加上滞后值(Hys)后的值变为比阈值(Thresh)差的情况下,变为不是满足事件A1的状态。
事件A2表示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变得比阈值差。具体地,在满足以下的数式(A2-1)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A2的状态,在满足以下数式(A2-2)的情况下,变得不是满足事件A2的状态。
数式(A2-1) Ms+Hys<Thresh
对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Ms)加上滞后值(Hys)后的值变为比阈值(Thresh)差的情况下,变为满足事件A2的状态。
数式(A2-2) Ms-Hys>Thresh
从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Ms)减去滞后值(Hys)后的值变为比阈值(Thresh)好的情况下,变为不是满足事件A2的状态。
事件A3表示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变得比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好。具体地,在满足以下的数式(A3-1)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A3的状态,在满足以下数式(A3-2)的情况下,变得不是满足事件A3的状态。
数式(A3-1) Mn+Ofn+Ocn-Hys>Ms+Ofs+Ocs+Off
在对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Mn)加上周围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围小区固有的偏移值(Ocn)、减去延迟值(Hys)后的值,与对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Ms)加上服务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s)、加上服务小区固有的偏移值(Ocs)、加上本事件的偏移值(Off)之后的值相比变好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A3的状态。
数式(A3-2) Mn+Ofn+Ocn+Hys<Ms+Ofs+Ocs+Off
或者,在对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Mn)加上周围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围小区固有的偏移值(Ocn)、加上延迟值(Hys)后的值,与对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Ms)加上服务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s)、加上服务小区固有的偏移值(Ocs)、加上本事件的偏移值(Off)之后的值相比变差的情况下,成为不是满足事件A3的状态。
事件A4表示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变得比阈值良好。具体地,在满足以下的数式(A4-1)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A4的状态,在满足以下数式(A4-2)的情况下,变得不是满足事件A4的状态。
数式(A4-1) Mn+Ofn+Ocn-Hys>Thresh
在对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Mn)加上周围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围小区固有的偏移值(Ocn)、减去延迟值(Hys)后的值,与阈值(Thresh)相比变好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A4的状态。
数式(A4-2) Mn+Ofn+Ocn+Hys<Thresh
或者,在对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Mn)加上周围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围小区固有的偏移值(Ocn)、加上延迟值(Hys)后的值,与阈值(Thresh)相比变差的情况下,成为不是满足事件A4的状态。
事件A5表示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与阈值1相比变差的情况,并且表示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与阈值2相比变好的情况。具体地,在满足以下的数式(A5-1)并且以下数式(A5-2)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A5的状态,在满足以下的数式(A5-3)或者以下数式(A5-4)的情况下变得不是满足事件A5的状态。
数式(A5-1) Ms+Hys<Thresh1
在对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Ms)加上滞后值(Hys)后的值与阈值1(Thresh1)相比变差的情况下,成为满足数式(A5-1)的状态。
数式(A5-2) Mn+Ofn+Ocn-Hys>Thresh2
在对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Mn)加上周围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围小区固有的偏移值(Ocn)、减去延迟值(Hys)后的值,与阈值2(Thresh2)相比变好的情况下,成为满足数式(A5-2)的状态。
数式(A5-3) Ms-Hys>Thresh1
在从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Ms)减去滞后值(Hys)后的值与阈值1(Thresh1)相比变好的情况下,变为不是满足事件A5的状态。
数式(A5-4) Mn+Ofn+Ocn+Hys<Thresh2
在对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Mn)加上周围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n)、加上周围小区固有的偏移值(Ocn)、加上延迟值(Hys)后的值,与阈值2(Thresh2)相比变差的情况下,成为不是满足事件A5的状态。
事件B1表示不同系统的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与阈值相比变好的情况。作为不同系统考虑UTRA、CDMA2000。具体地,在满足以下的数式(B1-1)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B1的状态,在满足以下数式(B1-2)的情况下成为不是满足事件B1的状态。
数式(B1-1) Mn+Ofn-Hys>Thresh
在对作为不同系统的UTRA或CDMA2000的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Mn)加上周围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n)、减去延迟值(Hys)后的值,与阈值(Thresh)相比变好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B1的状态。
数式(B1-2) Mn+Ofn+Hys>Thresh
在对作为不同系统的UTRA或CDMA2000的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Mn)加上周围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n)、加上延迟值(Hys)后的值,与阈值(Thresh)相比变差的情况下,成为不是满足事件B1的状态。
事件B2表示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与阈值1相比变差的情况,并且表示不同系统的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与阈值2相比变好的情况。作为不同系统考虑UTRA、CDMA2000。具体地,在满足以下的数式(B2-1)并且以下数式(B2-2)的情况下成为满足事件B2的状态,在满足以下的数式(B2-3)或者以下数式(B2-4)的情况下变得不是满足事件B2的状态。
数式(B2-1) Ms+Hys<Thresh1
在对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Ms)加上滞后值(Hys)后的值与阈值1(Thresh1)相比变差的情况下,成为满足数式(B2-1)的状态。
数式(B2-2) Mn+Ofn-Hys>Thresh2
在对作为不同系统的UTRA或CDMA2000的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Mn)加上周围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n)、减去延迟值(Hys)后的值,与阈值2(Thresh2)相比变好的情况下,成为满足数式(B2-2)的状态。
数式(B2-3) Ms-Hys>Thresh1
在从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Ms)减去滞后值(Hys)后的值与阈值1(Thresh1)相比变好的情况下,变为不是满足事件B2的状态。
数式(B2-4) Mn+Ofn+Hys<Thresh2
在对作为不同系统的UTRA或CDMA2000的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Mn)加上周围小区的频率依赖的偏移值(Ofn)、加上延迟值(Hys)后的值,与阈值2(Thresh2)相比变差的情况下,成为不是满足事件B2的状态。
非专利文献14公开的事件A3-bis,表示与服务小区不同频率的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与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相比变好的情况。
在以下表示测定报告触发和移动终端在测定报告中包含的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的组合的具体例子。
(1)针对事件A2,使用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的具体例子(2)。由此网络侧能够把握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在该移动终端的接收品质与阈值相比变差的情况。由此能够进行将该测定参照分量载波从设定的分量载波中删除等的、适当的分量载波管理。或者,能够进行将该测定参照分量载波从调度分量载波中删除等的、适当的分量载波管理。或者,能够进行将该测定参照分量载波从候选分量载波中删除等的、适当的分量载波管理。
(2)针对事件A3,使用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的具体例子(2)。由此网络侧能够根据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在该移动终端的接收品质,把握存在良好的周围小区的情况。由此能够进行将该测定参照分量载波从设定的分量载波中删除、向设定的分量载波追加该周围小区、也就是分量载波的更换等的适当的分量载波管理。或者,能够进行将该测定参照分量载波从调度分量载波中删除、向调度分量载波追加该周围小区、也就是分量载波的更换等的适当的分量载波管理。或者,能够进行将该测定参照分量载波从候选分量载波中删除、向候选分量载波追加该周围小区、也就是分量载波的更换等的适当的分量载波管理。或者,能够进行向该周围小区的切换等的适当的移动性管理。
(3)针对事件A5,使用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的具体例子(2)。具体的说明与上述(2)事件A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4)针对事件B2,使用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的具体例子(2)。具体的说明与上述(2)事件A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5)针对事件A3-bis,使用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的具体例子(2)。具体的说明与上述(2)事件A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34表示工作的一例。在本工作例子中,在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中使用具体例子(5)。此外,在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中使用具体例子(2)。
此外,图35表示服务基站和周围基站的状况。与图33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示出与号码3301的设定DL_CC_1的接收品质相比号码3105的周围基站CC_1的接收品质变好,与号码3302的设定DL_CC_2的接收品质相比号码3107的周围基站CC_3的接收品质变好的情况。
图38示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例如图35的基站3308)的结构例的框图。与图9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说明。下行分量A用控制部3801进行某一个下行分量的控制。在下行分量A用控制部3801中,存在下行分量A用协议处理部903-A、下行分量A用发送数据缓冲部904-A、下行分量A用编码器部905-A、下行分量A用调制部906-A、下行分量A用变频部907-A。或者,设为在下行分量A用控制部3801中,存在下行分量A用协议处理部903-A、下行分量A用变频部907-A也可。或者,设为在下行分量A用控制部3801中,存在下行分量A用协议处理部903-A也可。例如,在变频部907-A中作为下行分量A用的频率而设定了3301设定DL-CC_1(f1_DL)的情况下,下行分量A用控制部3801成为设定DL-CC_1用控制部。
下行分量B用控制部3802进行某一个下行分量的控制。在下行分量B用控制部3802中,存在下行分量B用协议处理部903-B、下行分量B用发送数据缓冲部904-B、下行分量B用编码器部905-B、下行分量B用调制部906-B、下行分量B用变频部907-B。或者,设为在下行分量B用控制部3802中,存在下行分量B用协议处理部903-B、下行分量B用变频部907-B也可。或者,设为在下行分量B用控制部3802中,存在下行分量B用协议处理部903-B也可。例如,在变频部907-B中作为下行分量B用的频率而设定了3302设定DL-CC_2(f2_DL)的情况下,下行分量B用控制部3802成为设定DL-CC_2用控制部。
在本结构例中示出了下行分量用控制部是2个的情况,但也可以有1个、3个以上的情况。
上行分量C用控制部3803进行某一个上行分量的控制。在上行分量C用控制部3803中,存在上行分量C用协议处理部903-C、上行分量C用译码器部910-C、上行分量C用解调部909-C、上行分量C用变频部907-C。或者,设为在上行分量C用控制部3803中,存在上行分量C用协议处理部903-C、上行分量C用变频部907-C也可。或者,设为在上行分量C用控制部3803中,存在上行分量C用协议处理部903-C也可。例如,在变频部907-C中作为上行分量C用的频率而设定了3306设定UL_CC_2(f2_UL)的情况下,上行分量C用控制部3803成为设定UL_CC_2用控制部。
在本结构例中示出了上行分量用控制是1个的情况,但也可以2个以上的情况。
协议处理部3804进行基站整体的协议处理。例如进行如下协议处理,即进行跨越各分量用控制部、或跨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或各分量的调制。
在步骤ST3401中,设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向移动终端通知测定设定。在测定设定中,包含测定对象、报告设定、关联测定对象和报告设定的测定标识。在本工作例中,作为测定对象包含f1_DL,作为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包含设定DL_CC_1(3301)的PCI。作为报告设定,包含事件A3的阈值。作为 测定标识,包含MeasurementID[1]。以MeasurementID[1]将测定对象f1_DL和报告事件A3关联起来。此外该测定设定使用频率层3303(f1_DL)来通知也可。此外该测定设定使用设定下行分量载波1(设定DL_CC_1)3301来通知也可。
在步骤ST3402中,移动终端对来自设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的测定设定进行接收。
在步骤ST3403中,设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向移动终端通知测定设定。在测定设定中,包含测定对象、报告设定、关联测定对象和报告设定的测定标识。在本工作例中,作为测定对象包含f3_DL,作为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包含3302设定DL_CC_2的PCI。作为报告设定,包含事件A3-bis的阈值。作为测定标识,包含MeasurementID[1]。以MeasurementID[1]将测定对象f3_DL和报告事件A3-bis关联起来。此外该测定设定使用频率层3304(f2_DL)来通知也可。此外该测定设定使用设定下行分量载波2(设定DL_CC_2)3302来通知也可。
在步骤ST3404中,移动终端对来自设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的测定设定进行接收。
在步骤ST3405中,移动终端根据在步骤ST3402、步骤ST3404中接收的测定设定进行测定。
在步骤ST3406中,移动终端基于在步骤ST3402、步骤ST3404中接收的测定设定,针对测定报告事件发送判断是否产生了触发。在本工作例中,示出了与设定DL_CC_1(3301)的接收品质相比周围基站_CC_1(3105)的接收品质变好的情况,因此移动终端判断为产生了针对事件A3发送的触发。此外,示出了与设定DL_CC_2(3302)的接收品质相比周围基站_CC_3(3107)的接收品质变好的情况,因此移动终端判断为针对事件A3-bis发送产生了触发。
在步骤ST3407中,移动终端对基站,使用设定UL_CC_2(3306),进行产生了事件A3和事件A3-bis的测定报告。该测定报告通过设定UL_CC_2(3306)用控制部3803,向协议处理部3804通知。在测定报告中包含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具体地,在事件A3的测定报告中包含设定DL_CC_1(3301)的PCI、MeasurementID[1]、周围基站_CC_1(3105)的PCI等。在事件A3-bis的测定报告中包含设定DL_CC_2(3302)的PCI、MeasurementID[1]、周围基站_CC_3(3107)的PCI等。
在步骤ST3408中,协议处理部3804从移动终端接收测定报告。由于在每个测定报告中包含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所以即使在进行非对称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基站也能获知每个测定的测定参照分量载波。
在步骤ST3409中,基站3308(协议处理部3804)基于在步骤ST3408中接收的测定报告,执行切换处理。
通过实施方式5,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使在执行非对称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网络侧也能够把握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由此作为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适当地进行切换等的移动性管理、分量载波的追加、删除、替换等的分量载波管理等。由此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
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
记载与实施方式5不同的部分。关于没有特别记载的部分,与实施方式5同样。
在进行测定报告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使用实施方式1的第3解决对策,对表示包含测定报告的RRC消息是与哪个下行分量载波对应的控制信息的信息进行通知。并且,移动终端在测定报告中也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包含成为发送测定报告的触发的测定标识、周围小区的PCI、服务小区的测定结果等。基于该测定报告,网络侧进行移动性管理、分量载波管理等。作为网络侧的实体的具体例子,有基站等。
移动终端按进行测定设定的每个下行分量载波,管理1个测定对象名单、1个报告设定名单、1个测定标识名单。由此,在移动终端容易按每个下行分量载波进行测定,容易对表示包含测定报告的RRC消息是与哪个下行分量载波对应的控制信息的信息进行附加。此外,移动终端管理多个测定对象名单、多个报告设定名单、多个测定标识名单也可。所述多个可以是设定的分量载波的数量,或调度分量载波的数量,或候选分量载波的数量。
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类别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关于工作的一个例子,也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通过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5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
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
记载与实施方式5不同的部分。关于没有特别记载的部分,与实施方式5同样。
以1个下行分量载波进行测定设定。
对测定设定新设置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也可以存在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名单。在基站内进行各分量的调整的块(具体例子是图38的协议处理部3804)或进行测定设定的1个下行分量载波,通过测定标识而将1个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和1个测定对象和1个报告设定关联起来。基站内的1个块,或1个下行分量载波进行该关联,因此能容易地没有重复地分配测定标识。
移动终端在测定报告中如现有技术那样包含成为发送测定报告的触发的测定标识、周围小区的PCI、服务小区的测定结果等。基于该测定报告,网络侧进行移动性管理、分量载波管理等。作为网络侧的实体的具体例子,有基站等。
移动终端管理1个测定对象名单、1个报告设定名单、1个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名单、1个测定标识名单也可。
移动终端在进行测定报告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与进行测定设定的1个下行分量载波成对的上行分量载波来进行。
在以下示出8种1个下行分量载波的具体例子。(1)通知寻呼消息的载波。(2)通知载波聚合用或LTE-A系统用的广播信息的载波。(3)使用PDCCH向该移动终端通知调度结果的载波。(4)多载波锚定的下行频率载波。(5)PCC。(6)锚定分量载波。(7)特殊小区的下行频率载波。(8)上述(1)到(7)的组合。
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36表示工作的一例。与图34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说明。图35表示服务基站和周围基站的状况。此外示出与设定DL_CC_1(3301)的接收品质相比周围基站CC_1(3105)的接收品质变好,与设定DL_CC_2(3302)的接收品质相比周围基站CC_3(3107)的接收品质变好的情况。将进行基站3308的测定设定的1个下行分量载波设为设定DL_CC_2(3302)。图38示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例如图35的基站3308)的结构例的框图。
在步骤ST3601中,协议处理部3804实施1个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和1个测定对象和1个报告设定的关联。在本工作例中执行以下2个关联。(1)将作为MeasurementID[1]的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测定DL_CC_1(3301)、作为测定对象的f1_DL(3303)、包含事件A3的阈值的报告设定关联起来。(2)将作为MeasurementID[2]的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测定DL_CC_2(3302)、作为测定对象的f3_DL(3305)、包含事件A3-bis的阈值的报告设定关联起来。
在步骤ST3602中,协议处理部3804将在步骤ST3601中实施的关联的结果(以下,称为“全CC测定设定”。)向作为进行测定设定的1个下行分量载波的设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通知。在全CC测定设定中,也可以包含测定对象名单、报告设定名单、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名单、测定标识名单。
在步骤ST3603中,设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接收全CC测定设定。
在步骤ST3604中,设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向移动终端通知在步骤ST3603中接收的全CC测定设定。对在步骤ST3603中接收的全CC测定设定中的、将该移动终端作为对象的测定设定进行通知。
在步骤ST3605中,移动终端对基站3308,使用设定UL_CC_2(3306),进行产生了事件A3和事件A3-bis的测定报告。该测定报告通过设定UL_CC_2(3306)用控制部3803,向协议处理部3804通知。在事件A3的测定报告中包含MeasurementID[1]、周围基站_CC_1(3105)的PCI等。在事件A3-bis的测定报告中包含MeasurementID[2]、周围基站_CC_3(3107)的PCI等。由于不需要在测定报告中包含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所以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关于测定报告能够使用现有的技术,所以能够采用与后方互换性高的移动通信系统。
在步骤ST3606中,协议处理部3804从移动终端接收测定报告。通过测定标识,将1个测定参照分量载波和1个测定对象和1个报告设定关联起来,由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在接收了包含测定标识的测定报告的网络侧能够把握测定参照分量载波。
通过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在实施方式5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
与实施方式5相比较,在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进行测定报告时,不需要追加的信息。由此,与实施方式5相比较,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关于测定报告能够使用现有的技术,所以能够采用与后方互换性高的移动通信系统。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
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的解决对策。
记载与实施方式5不同的部分。关于没有特别记载的部分,与实施方式5同样。
以各下行分量载波进行测定设定。
在具有多个下行分量载波的基站内,以在下行分量载波之间在测定标识中没有重复的方式进行调整。
移动终端在测定报告中如现有技术那样包含成为发送测定报告的触发的测定标识、周围小区的PCI、服务小区的测定结果等。基于该测定报告,网络侧进行移动性管理、分量载波管理等。作为网络侧的实体的具体例子,有基站等。
公开以下9种调整主体的具体例子。(1)通知寻呼消息的载波用控制部。(2)通知载波聚合用或LTE-A系统用的广播信息的载波用控制部。(3)使用PDCCH向该移动终端通知调度结果的载波用控制部。(4)多载波锚定的下行频率载波用控制部。(5)PCC用控制部。(6)锚定分量载波用控制部。(7)特殊小区的下行频率载波用控制部。(8)对在1个基站内存在的下行分量载波之间进行调整的新的块。例如图38的协议处理部3804。(9)上述(1)到(8)的组合。
公开以下3种调整内容的具体例子。(1)在下行分量载波中,在需要新的测定标识的情况下,对调整主体请求测定标识分配。接收了该请求的调整主体以在多个下行分量载波之间不发生重复的方式分配测定标识。调整主体将分配结果向该下行分量载波通知。由于在需要测定标识的情况下进行请求,所以不需要余裕,能够获得测定标识的总数变少的效果。(2)调整主体预先对多个下行分量载波分配能够在该下行分量载波使用的测定标识。由于预先分配,所以能够获得控制延迟少的效果。(3)静态地决定下行分量载波中能够使用的测定标识。
图37表示工作的一例。与图34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因此省略说明。在本工作例中,作为调整主体使用具体例(8)。作为本工作例,将调整主体作为图38的协议处理部3804进行记载。此外作为调整内容使用具体例(1)。此外,图35表示服务基站和周围基站的状况。此外示出与设定DL_CC_1(3301)的接收品质相比周围基站CC_1(3105)的接收品质变好,与设定DL_CC_2(3302)的接收品质相比周围基站CC_3(3107)的接收品质变好的情况。图38示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例如图35的基站3308)的结构例的框图。
在步骤ST3701中,设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向协议处理部3804通知测定标识分配请求。
在步骤ST3702中,协议处理部3804从设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接收测定标识分配请求。
在步骤ST3703中,设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向协议处理部3804通知测定标识分配请求。
在步骤ST3704中,协议处理部3804从设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接收测定标识分配请求。
在步骤ST3705中,协议处理部3804在多个下行分量载波之间,在本工作例中在设定DL_CC_1(3301)和设定DL_CC_2(3302)之间,以不产生测定标识的重复的方式执行调整。例如,作为调整的结果,协议处理部3804对于来自设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的请求分配MeasurementID[1],对于来自设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的请求分配MeasurementID[2]。
在步骤ST3706中,协议处理部3804向进行了测定标识分配请求的各下行分量载波用控制部,进行测定标识的分配。在本工作例中,协议处理部3804向设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通知MeasurementID[1]的分配,向设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通知MeasurementID[2]的分配。
在步骤ST3709中,设定DL_CC_1(3301)用控制部3801向移动终端通知测定设定。在测定设定中,包含测定对象、报告设定、关联测定对象和报告设定的测定标识。在本工作例中,作为报告设定,包含事件A3的阈值。作为测定标识,包含MeasurementID[1]。以MeasurementID[1]将测定对象f1_DL和事件A3的报告设定关联起来。此外该测定设定使用频率层3303(f1_DL)来通知也可。此外该测定设定使用设定下行分量载波1(设定DL_CC_1)3301来通知也可。
在步骤ST3710中,设定DL_CC_2(3302)用控制部3802向移动终端通知测定设定。在测定设定中,包含测定对象、报告设定、关联测定对象和报告设定的测定标识。在本工作例中,作为报告设定,包含事件A3-bis的阈值。作为测定标识,包含MeasurementID[2]。以MeasurementID[2]将测定对象f3_DL和事件A3-bis的报告设定关联起来。此外该测定设定使用频率层3304(f2_DL)来通知也可。此外该测定设定使用设定下行分量载波2(设定DL_CC_2)3302来通知也可。
在步骤ST3711中,移动终端根据在步骤ST3402、步骤ST3404中接收的测定设定进行测定。测定参照分量载波设为进行了测定设定的下行分量载波即可。由于以各下行分量载波进行测定设定,所以能够实施本方法。由于不需要在测定设定中包含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所以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关于测定设定能够使用现有的技术,所以能够采用与后方互换性高的移动通信系统。另一方面,作为测定参照分量载波也能够使用实施方式5的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种类的具体例子。
在步骤ST3712中,移动终端对基站3308,使用设定UL_CC_2(3306),进行产生了事件A3和事件A3-bis的测定报告。该测定报告通过设定UL_CC_2(3306)用控制部3803,向协议处理部3804通知。在事件A3的测定报告中包含MeasurementID[1]、周围基站_CC_1(3105)的PCI等。在事件A3-bis的测定报告中包含MeasurementID[2]、周围基站_CC_3(3107)的PCI等。由于不需要在测定报告中包含测定参照分量载波的信息,所以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关于测定报告能够使用现有的技术,所以能够采用与后方互换性高的移动通信系统。
在步骤ST3713中,协议处理部3804从移动终端接收测定报告。由于在多个下行分量载波之间在测定标识中没有重复,所以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在接收了包含测定标识的测定报告的网络侧能够把握测定参照分量载波。
通过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在实施方式5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
与实施方式5相比较,在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测定设定时,以及在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进行测定报告时,不需要追加的信息。由此,与实施方式5相比较,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由于关于测定报告能够使用现有的技术,所以能够采用与后方互换性高的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11)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移动终端,个别地使用多个部分载波或者使用将所述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集合载波,所述基站与对应于所述部分载波的所述移动终端或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在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使用所述集合载波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按构成所述集合载波的所述多个部分载波的每一个,对分割传输信道而生成的多个传输块分别进行发送,
将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所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对应的部分载波的物理信息是可识别的方式进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是RRC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是MAC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多个传输块中的单一的传输块来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识别对应的部分载波的物理信息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是RRC信息和MAC信息,
在所述RRC信息中包含识别部分载波的部分载波识别信息,
在所述MAC信息中包含将所述部分载波识别信息和所述部分载波的物理信息对应起来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从集中了所述部分载波的候补的候补集合中选择的部分载波来发送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在所述候补集合中包含的部分载波来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在所述候补集合中包含的部分载波的数量设置上限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的内容对于所述候补集合中包含的部分载波是共同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候补集合中包含的一部分的部分载波确保用于发送数据的无线资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36237.4A CN104811291B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7082.6A CN104853439A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7084.5A CN104852791A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7085.XA CN104852792B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46295 | 2009-06-19 | ||
JP2009146295 | 2009-06-19 | ||
JP2010-086195 | 2010-04-02 | ||
JP2010086195 | 2010-04-02 | ||
PCT/JP2010/003969 WO2010146835A1 (ja)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37082.6A Division CN104853439A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7084.5A Division CN104852791A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7085.XA Division CN104852792B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6237.4A Division CN104811291B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61300A CN102461300A (zh) | 2012-05-16 |
CN102461300B true CN102461300B (zh) | 2015-06-03 |
Family
ID=4335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37082.6A Pending CN104853439A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7085.XA Active CN104852792B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7084.5A Pending CN104852791A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08002725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1300B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6237.4A Active CN104811291B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37082.6A Pending CN104853439A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7085.XA Active CN104852792B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510237084.5A Pending CN104852791A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36237.4A Active CN104811291B (zh) | 2009-06-19 | 2010-06-15 | 移动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8908560B2 (zh) |
EP (3) | EP2445290A4 (zh) |
JP (7) | JP5174964B2 (zh) |
KR (1) | KR101413199B1 (zh) |
CN (5) | CN104853439A (zh) |
AU (1) | AU2010261246B2 (zh) |
BR (1) | BRPI1011352B1 (zh) |
RU (3) | RU2520589C2 (zh) |
WO (1) | WO20101468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44956A1 (ja) | 2006-06-16 | 2007-12-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
JP4680300B2 (ja) | 2006-09-26 | 2011-05-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通信方法、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JP5139543B2 (ja) | 2009-02-02 | 2013-0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KR101313357B1 (ko) * | 2009-03-12 | 2013-10-02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요소 반송파 특유의 재구성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JP5079139B2 (ja) | 2009-04-28 | 2012-11-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
CN101932104B (zh) * | 2009-06-18 | 2013-06-05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多载波通信系统下的载波配置方法 |
CN105451295B (zh) | 2009-10-02 | 2019-04-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 |
WO2011039959A1 (ja) | 2009-10-02 | 2011-04-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CN102123479B (zh) | 2010-01-08 | 2015-09-16 | 索尼公司 | 支持载波汇聚的通信系统及其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设备 |
US20120275412A1 (en) * | 2010-01-08 | 2012-11-01 | Tao Yang | Method of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
RU2540280C2 (ru) | 2010-02-15 | 2015-02-10 | Панасоник Интеллекчуал Проперти Корпорэйшн оф Америка |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
JP5249983B2 (ja) * | 2010-04-05 | 2013-07-3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セル選択方法 |
JP4989746B2 (ja) * | 2010-04-30 | 2012-08-0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
CN102238666B (zh) * | 2010-04-30 | 2015-10-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载波切换处理方法及系统 |
EP2583404A1 (en) | 2010-06-18 | 2013-04-24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ntrol channel architecture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distributed over multiple subframes on different carriers |
WO2012086883A1 (ko) * | 2010-12-20 | 2012-06-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캐리어 접합 시스템에서, 컴포넌트 캐리어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US8565685B2 (en) * | 2011-01-28 | 2013-10-22 | Nokia Corporation | Utilization-based threshold for choosing dynamically between eager and lazy scheduling strategies in RF resource allocation |
US9277398B2 (en) * | 2011-08-22 | 2016-03-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signaling |
JP5820885B2 (ja) | 2011-09-29 | 2015-11-2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
US20130343477A9 (en) * | 2011-11-04 | 2013-12-2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PUSCH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High Doppler Frequency |
US8879518B2 (en) | 2012-02-08 | 2014-11-04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timing reference management |
WO2013125919A1 (en) * | 2012-02-24 | 2013-08-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racking area update (tau) by user equipment (ue) in c-ran system |
US9131516B2 (en) | 2012-03-30 | 2015-09-08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prevent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collision |
US20130279383A1 (en) * | 2012-04-20 | 2013-10-24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Manag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Functionality |
WO2014075239A1 (zh) * | 2012-11-14 | 2014-05-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触发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15064906A1 (ko) * | 2013-10-30 | 2015-05-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Tdd 셀과 fdd 셀이 반송파 집성에 포함된 상황에서 harq 동작 |
CN104936244A (zh) * | 2014-03-21 | 2015-09-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多制式协同业务分流网络选择的方法及终端 |
JP6368028B2 (ja) * | 2014-03-28 | 2018-08-01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繰り返し回数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AU2015257148A1 (en) * | 2014-05-09 | 2016-12-01 | Ntt Docomo, Inc. | User equipment apparatus and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
HUE043397T2 (hu) | 2014-08-20 | 2019-08-2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erõforrások összehangolására |
US9462447B2 (en) | 2014-10-31 | 2016-10-04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rom component carriers to a public-safety mobile radio |
US10159110B2 (en) * | 2015-03-27 | 2018-12-1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on a secondary cell |
US10412749B2 (en) * | 2015-05-21 | 2019-09-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cheduling in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
WO2017043475A1 (ja) * | 2015-09-11 | 2017-03-1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MDT(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s)測定に関連する装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WO2017177440A1 (zh) * | 2016-04-15 | 2017-10-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状态指示的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CN107370683B (zh) * | 2016-05-13 | 2020-06-2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
KR102534044B1 (ko) * | 2016-08-12 | 2023-05-1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디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
US20200008197A1 (en) * | 2016-09-28 | 2020-01-02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ogram |
WO2018097680A1 (en) | 2016-11-25 | 2018-05-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broadcast channel for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8401294B (zh) * | 2017-02-04 | 2021-10-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
IT201800000832A1 (it) * | 2018-01-12 | 2019-07-12 | Inst Rundfunktechnik Gmbh | Sender und/oder empfänger zum senden bzw. empfangen von rundfunkinformationssignalen |
US11297610B2 (en) * | 2018-05-08 | 2022-04-05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that indicates a change in system information |
US11317462B2 (en) | 2018-11-05 | 2022-04-26 | Apple Inc.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large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ssages |
US11356906B1 (en) | 2020-10-09 | 2022-06-07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Addition thresholds for wireless access nodes based on frequency channel siz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31378B2 (ja) * | 2001-11-08 | 2006-10-1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プリアンブル送信方法、移動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リアンブル送信プログラム |
US7305056B2 (en) * | 2003-11-18 | 2007-12-04 | 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 | Coherent tracking for FM in-band on-channel receivers |
EP1745611A1 (en) * | 2004-05-05 | 2007-0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delay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683108B1 (en) * | 2004-10-29 | 2018-03-14 | Fujitsu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mode |
US8488688B2 (en) | 2004-10-29 | 2013-07-1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transmitter |
JP2006191533A (ja) * | 2004-12-09 | 2006-07-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通信端末装置、制御局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 |
US7848298B2 (en) * | 2005-03-08 | 2010-1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coupling forward and reverse link assignment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0431374C (zh) * | 2005-06-28 | 2008-11-05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用户终端在多载波小区的工作方法 |
WO2007015304A1 (ja) | 2005-08-04 | 2007-02-08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移動端末 |
US7672250B2 (en) | 2005-11-16 | 2010-03-02 | Via Telecom Co., Ltd. |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ccess terminal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
KR101295938B1 (ko) * | 2006-04-28 | 2013-08-14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기지국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
WO2007144956A1 (ja) | 2006-06-16 | 2007-12-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
CN101098294B (zh) * | 2006-06-26 | 2010-05-1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中载波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US7873710B2 (en) * | 2007-02-06 | 2011-01-18 | 5O9, Inc. | Contextual dat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
KR101206387B1 (ko) | 2007-07-05 | 2012-11-29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이동통신 시스템 |
KR101531503B1 (ko) * | 2007-09-10 | 2015-06-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harq를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
MX2010012317A (es) * | 2008-06-19 | 2010-12-0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signacion de recurso de señalizacion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
US8711811B2 (en) | 2008-06-19 | 2014-04-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dentifying multi-component carrier cells |
US8971354B2 (en) * | 2008-07-08 | 2015-03-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arrier group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arrier group information |
KR101089838B1 (ko) * | 2008-08-13 | 2011-12-05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캐리어 집성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 및 상기 통신 시스템에 속하는 기지국 및 단말 |
EP2345296B1 (en) * | 2008-10-20 | 2017-01-1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1394199B (zh) | 2008-10-30 | 2017-04-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在大带宽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 |
US8514793B2 (en) | 2008-10-31 | 2013-08-2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component carriers |
CN101404526B (zh) | 2008-11-03 | 2013-05-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 |
JP5538802B2 (ja) | 2008-11-04 | 2014-07-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
CN101404539A (zh) * | 2008-11-18 | 2009-04-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时分双工大带宽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
WO2010064521A1 (ja) | 2008-12-04 | 2010-06-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
CN101426225B (zh) * | 2008-12-09 | 2010-09-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上报信道质量指示报告的方法 |
EP2200208A1 (en) * | 2008-12-19 | 2010-06-23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HARQ ACK/NACK for dynamic PDSCH |
ES2738125T3 (es) | 2008-12-23 | 2020-01-20 | Wing Win Consulting Ltd |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móvil que comprende una celda en un modo de acceso híbrido |
CN101442818B (zh) * | 2008-12-31 | 2012-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大带宽系统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指示方法 |
WO2010078962A1 (en) * | 2009-01-07 | 2010-07-1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5139543B2 (ja) | 2009-02-02 | 2013-0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US8842613B2 (en) * | 2009-02-09 | 2014-09-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allocation in multi-carrier enhanced uplink |
EP2528379B1 (en) * | 2009-04-15 | 2016-06-08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handling measurement capability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KR101559801B1 (ko) * | 2009-04-21 | 2015-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반송파집합 방식을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rc 연결 또는 재연결을 수행하는 방법 |
US20100271970A1 (en) * | 2009-04-22 | 2010-10-2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
EP2244515A1 (en) * | 2009-04-23 | 2010-10-2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procedure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uplink transport blocks |
KR101717522B1 (ko) * | 2009-04-27 | 2017-03-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을 모니터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JP5079139B2 (ja) | 2009-04-28 | 2012-11-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
NL1036914C2 (nl) * | 2009-04-29 | 2010-11-01 | Wouter Garot | Verankeringsorgaan. |
US8995358B2 (en) * | 2009-04-30 | 2015-03-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lse detection reduction during multi-carrier operation |
KR101607336B1 (ko) * | 2009-06-07 | 2016-03-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b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1039959A1 (ja) | 2009-10-02 | 2011-04-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CN105451295B (zh) | 2009-10-02 | 2019-04-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 |
JPWO2011052190A1 (ja) | 2009-10-30 | 2013-03-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US20110205976A1 (en) * | 2010-02-19 | 2011-08-2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UE Specific Signaling Carrier Indicator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US9191966B2 (en) * | 2010-03-30 | 2015-11-17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communication mode using a frequency range according to a frame structure |
-
2010
- 2010-06-15 EP EP10789216.8A patent/EP244529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6-15 CN CN201510237082.6A patent/CN104853439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6-15 US US13/378,380 patent/US8908560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6-15 CN CN201510237085.XA patent/CN104852792B/zh active Active
- 2010-06-15 CN CN201510237084.5A patent/CN104852791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6-15 CN CN201080027253.8A patent/CN10246130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6-15 JP JP2011519555A patent/JP5174964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6-15 AU AU2010261246A patent/AU2010261246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0-06-15 EP EP23179103.9A patent/EP4224966A1/en active Pending
- 2010-06-15 EP EP20150796.9A patent/EP366130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6-15 KR KR1020117029355A patent/KR10141319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6-15 CN CN201510236237.4A patent/CN104811291B/zh active Active
- 2010-06-15 WO PCT/JP2010/003969 patent/WO201014683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6-15 BR BRPI1011352-5A patent/BRPI1011352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6-15 RU RU2012101795/07A patent/RU2520589C2/ru active
-
2012
- 2012-12-26 JP JP2012282830A patent/JP5595472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3-26 RU RU2014111726A patent/RU2678692C2/ru active
- 2014-08-04 JP JP2014158588A patent/JP2014207714A/ja active Pending
- 2014-11-03 US US14/531,516 patent/US938657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12-17 JP JP2015245735A patent/JP2016059075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5-25 US US15/164,586 patent/US1200332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4-05 JP JP2017075308A patent/JP645757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2-20 JP JP2018237964A patent/JP68774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17 RU RU2019101192A patent/RU2019101192A/ru unknown
-
2020
- 2020-02-17 JP JP2020024241A patent/JP6980046B2/ja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8-09 US US18/446,938 patent/US20230388059A1/en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Carrier aggregation in active mode;Huawei;《3GPP TSG-RAN WG2 Meeting #66》;20090428;参见第1页至第4页 * |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issues in Carrier Aggregation;Sharp;《3GPP TSG-RAN WG2#66》;20090428;参见第1页至第3页 * |
Control plane aspects of carrier aggregation;Ericsson;《3GPP TSG-RAN WG2 #66》;20090428;全文 * |
Transport block mapping and PDCCH signal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Panasonic;《3GPP TSG-RAN WG1 Meeting #54》;20080812;参见第1页至第3页 *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61300B (zh) | 移动通信系统 | |
US20190297510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AU2022202699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AU2020204193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