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8578B - 电连接器的壳体的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的壳体的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68578B CN102468578B CN201010551952.4A CN201010551952A CN102468578B CN 102468578 B CN102468578 B CN 102468578B CN 201010551952 A CN201010551952 A CN 201010551952A CN 102468578 B CN102468578 B CN 1024685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nding domain
- calmodulin binding
- housing
- sub
- domain c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插座电连接器接收沿插入方向插入的相应的插头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多个用于容纳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空腔,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一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一结合区域;将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分成包括2行、N列的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在所述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选取任意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M为小于N的整数;将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向内突出并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同时使得其余的(2*N-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第一通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通过插接方式电连接的插座电连接器和插头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这种电连接器的壳体的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通过插接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为了防止二者之间的正确结合,通常在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上设置相互匹配的防误插接装置(又称“防呆结构”)。图1a和1b示出了一种设有防误插接装置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100和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200,其中在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100上,在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200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二接线端子的插槽201。
在实际应用中,首先把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相应突起101和插槽201上,然后把插头电连接器插入到插座电连接器中,并使得相应的突起101和插槽201上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为确保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之间的正确插接,在壳体100的内壁上选择一个特定的第一区域,并在该第一区域上形成从壳体100的内壁向内垂直延伸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02;同时,在壳体200的外壁上选择一个与壳体100的第一区域相对应的第二区域,并在该第二区域上形成从壳体200的外壁向外垂直延伸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02。其中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02为突起结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为与所述突起结构相匹配的凹槽结构,这样,当将插头电连接器插入到插座电连接器中的过程中,如果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02与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02正确对齐,则可以将插头电连接器顺利地插入到插座电连接器中;如果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02与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02没有正确对齐,则不能够将插头电连接器插入到插座电连接器中,从而确保了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的正确结合。
但是,在上述传统的防误插接装置中,凹槽和突起的形状单一,仍然存在机械形状上匹配、但电功能上不匹配的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误差接的可能性。另外,如果在包括多个插座电连接器和插头电连接器的系列产品中设计不同形状的防误插接装置,无规律可寻,系列产品的扩展性较差,而且电连接器壳体的制作过程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或者其它方面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头和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的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采用类似编码的方式设计防误插接装置形状,使得防误插接装置的形状有规律可循,增加了电连接器产品可拓展性。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插座电连接器接收沿插入方向插入的相应的插头电连接器,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一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一结合区域;将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分成包括2行、N列的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在所述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选取任意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M为小于N的整数;将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向内突出并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同时使得其余的(2*N-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第一通道。
在上述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中,所述第一子结合区域呈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立方体形状。
在上述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中,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结合区域都由直接连接区域和间接连接区域组成,其中所述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一体成型,而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至少一个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者另外一个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一体成型。
在上述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中,所述长方形的每个边的边长都大于1.5毫米。
在上述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中,N等于3,M等于2。
在上述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中,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为第一结合区域中的(1,2)、(1,3)、(1,4)、(1,6)、(2,3)、(2,5)、(3,4)、(3,6)、(4,5)、(4,6)或(5,6)第一子结合区域。
在上述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中,N等于4,M等于2或3。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设计成与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相匹配,以将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沿所述插入方向插入到插座电连接器,所述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二结合区域;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中形成第二通道和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突起的形状相匹配,第二突起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形状相匹配。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沿插入方向插入到相应的插座电连接器中,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一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一结合区域;将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分成包括2行、N列的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在所述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选取任意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M为小于N的整数;将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向外突出并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同时使得其余的(2*N-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第一通道。
在上述用于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中,所述第一子结合区域呈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立方体形状。
在上述用于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中,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结合区域都由直接连接区域和间接连接区域组成,其中所述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一体成型,而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至少一个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者另外一个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一体成型。
在上述用于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中,所述长方形的每个边的边长都大于1.5毫米。
根据本发明更进一步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设计成与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相匹配,以将所述插座电连接器沿所述插入方向容纳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内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二结合区域;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中形成第二通道和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突起的形状相匹配,第二突起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形状相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插座电连接器的内壁上、以及插头电连接器的外壁上的很小的结合区域内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成面积更小的子结合区域,并在这些在子结合区域中分别形成多种防误插接装置,这些防误插接装置的形状遵循一定的规律,从而可以拓展出多种形状相似的系列电连接器。具有不同电功能的电连接器的防误插接装置具有不同的形状,但电功能相匹配的插座电连接器和插头电连接器的防误插接装置的现状彼此匹配,这样就能够避免电功能不匹配的插座电连接器和插头电连接器误插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a和1b是分别显示传统的设有误插接装置的插座电连接器和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壳体的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3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3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3c是显示图3a中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3d是显示图3b中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4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4c是显示图4a中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4d是显示图4b中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5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5c是显示图5a中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5d是显示图5b中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6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利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6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6c是显示图6a中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6d是显示图6b中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7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7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7c是显示图7a中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7d是显示图7b中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8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8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8c是显示图8a中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8d是显示图8b中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9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9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9c是显示图9a中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9d是显示图9b中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0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种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10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10c是显示图10a中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0d是显示图10b中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11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种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11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11c是显示图11a中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1d是显示图11b中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发明,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发明,同时获得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参见图3a和3b,其中图3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1的示意图;图3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2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壳体2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的主体21,在主体21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二接线端子的插槽24。相应地,壳体1包括多个用于容纳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2的空腔11,例如,图3a所示的壳体1可以容纳3个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2。在其中一个空腔11中,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一接线端子的突起14。在实际应用中,首先把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相应突起14和插槽24上,然后把插头电连接器插入到插座电连接器中,并使得相应的突起14和插槽24上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从而实现一个插座电连接器与多个插头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第一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一个第一区域12,在第一区域12中设有与第一壳体1的内壁的一部分形成为一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13。图3c是显示图3a中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13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的实线部分表示从第一壳体1的内壁一体突出并沿第一壳体1的深度方向(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1131,而虚线部分表示第一通道1132。相应地,在第二壳体2的外壁上设有一个第二区域22,在第二区域22中设有与第二壳体2的外壁的一部分形成为一体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13。图3d是显示图3b中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13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的实线部分表示从第二壳体2的外壁一体突出并沿第二壳体2的高度方向(与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突起2132,而虚线部分表示第二通道2131。第二通道2131的形状与第一突起1131的形状相匹配,第二突起2132的形状与第一通道1131的形状相匹配。
当将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2插入到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1中的过程中,如果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13与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13正确对齐,则可以将第二壳体2顺利地插入到第一壳体1中;如果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13与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13没有正确对齐,则不能够将第二壳体2插入到第一壳体1中,从而确保了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的正确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1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插座电连接器接收沿插入方向插入的相应的插头电连接器,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第一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一结合区域12;将第一结合区域12分成包括2行、N列的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在所述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选取任意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M为小于N的整数;将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向内突出并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同时使得其余的(2*N-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第一通道。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N等于3,M等于2。进一步地,第一子结合区域呈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立方体形状。这样,如图2a所示,在平面视图中,第一结合区域12具有6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并且这些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一个2*3的阵列结构。长方形的每个边的边长都大于1.5毫米,这样可确保所形成的第一突起1131具有预定的强度。
进一步地,当M等于2时,用于形成第一突起1131的2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结合区域都由直接连接区域和间接连接区域组成,其中所述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壁一体成型,而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至少一个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者另外一个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一体成型。也就是说,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第一壳体1的内壁直接连接,而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至少一个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直接连接、或者与另外一个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直接连接。按照这种规则,每个用于形成第一突起1131的第一子结合区域都具有至少一个侧面不会悬空,从而使得该第一子结合区域具有预定的强度。因此,参见图2a,在具有2*3阵列结构的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假设将这些第一子结合区域分别命名为1号、2号......6号第一子结合区域,用于形成第一突起的2(M=2)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为第一结合区域中的(1,2)、(1,3)、(1,4)、(1,6)、(2,3)、(2,5)、(3,4)、(3,6)、(4,5)、(4,6)或(5,6)第一子结合区域,但不能是(1,5)、(2,4)、(3,5)或(2,6)第一子结合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2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设计成与采用上述第一防误差接装置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相匹配,以将插头电连接器沿插入方向插入到插座电连接器,所述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第二壳体2的外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第二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二结合区域22;在第二结合区域22中形成第二通道和第二突起,其中第二通道的形状与第一突起的形状相匹配,第二突起的形状与第一通道的形状相匹配。
在利用上述设计方法设计了第一防误插接装置之后,可采用传统的模制方法制成第一壳体1,只是需要在模具上形成与第一突起和第一通道相对应的结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第一突起与第一壳体1的内壁采用相同的塑胶材料(例如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一体形成。下面描述根据上述设计方法所设计的第一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以及分别包括这种第一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
如上所述,在图3a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壳体1的第一结合区域12中设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形成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13;如图3c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13包括在第一结合区域12的(1,3)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突起1131以及在其余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一通道1132。另一方面,在图3b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2的第二结合区域22中设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形成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13;如图3d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13包括在第二结合区域22的(1,3)第二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二通道2131以及在其余第二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二突起2132。
图4a-4d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及第一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下面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23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23,并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如图4c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23包括在第一结合区域12的(1,4)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突起1231以及在其余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一通道1232。二另一方面,如图4d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23包括在第二结合区域22的(1,4)第二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二通道2231以及在其余第二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二突起2232。
图5a-5d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及第一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下面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33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33,并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如图5c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33包括在第一结合区域12的(1,6)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突起1331以及在其余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一通道1332。另一方面,如图5d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33包括在第二结合区域22的(1,6)第二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二通道2331以及在其余第二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二突起2332。
图6a-6d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及第一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下面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43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43,并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如图6c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43包括在第一结合区域12的(2,3)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突起1431以及在其余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一通道1432。另一方面,如图6d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43包括在第二结合区域22的(2,3)第二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二通道2431以及在其余第二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二突起2432。
图7a-7d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及第一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下面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53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53,并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如图7c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53包括在第一结合区域12的(3,4)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突起1531以及在其余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一通道1532。另一方面,如图7d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53包括在第二结合区域22的(3,4)第二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二通道2531以及在其余第二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二突起2532。
图8a-8d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及第一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下面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63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63,并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如图8c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43包括在第一结合区域12的(3,6)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突起1631以及在其余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一通道1632。另一方面,如图8d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63包括在第二结合区域22的(3,6)第二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二通道2631以及在其余第二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二突起2632。
图9a-9d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及第一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下面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73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73,并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如图9c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73包括在第一结合区域12的(4,5)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突起1731以及在其余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一通道1732。另一方面,如图9d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73包括在第二结合区域22的(4,5)第二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二通道2731以及在其余第二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二突起2732。
图10a-10d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及第一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下面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83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83,并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如图10c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83包括在第一结合区域12的(4,6)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突起1831以及在其余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一通道1832。另一方面,如图10d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83包括在第二结合区域22的(4,6)第二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二通道2831以及在其余第二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二突起2832。
图11a-11d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及第一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下面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93和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93,并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如图11c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一防误插接装置193包括在第一结合区域12的(5,6)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突起1931以及在其余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一通道1932。另一方面,如图11d的截面示意图所示,第二防误插接装置293包括在第二结合区域22的(5,6)第二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二通道2931以及在其余第二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的第二突起2932。
上面描述了N等于3、M等于2的实施例,即第一结合区域12包括2*3个第一子结合区域,而且在2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第一突起。如图2b所示,在另一可替换的实施例中,N等于4,M等于2或3,即第一结合区域12包括2*4个第一子结合区域,而且在2个或者3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形成第一突起。
虽然上面描述了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在操作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1的内壁上的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在插头电连接器的壳体的外壁上选择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以形成第一突起,并在插座电连接器上选择相应的M个第二子结合区域以形成与第一突起匹配的第一通道。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1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沿插入方向插入到相应的插座电连接器中,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第一壳体1的外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一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一结合区域;将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分成包括2行、N列的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在所述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选取任意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M为小于N的整数;将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向外突出并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同时使得其余的(2*N-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第一通道。进一步地,第一子结合区域呈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立方体形状,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结合区域都由直接连接区域和间接连接区域组成,其中所述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一体成型,而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至少一个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者另外一个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一体成型。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设计成与上述设计方法设计的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相匹配,以将所述插座电连接器沿所述插入方向容纳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内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二结合区域;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中形成第二通道和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突起的形状相匹配,第二突起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形状相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中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在插座电连接器的内壁上、以及插头电连接器的外壁上的很小的结合区域内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成面积更小的子结合区域,并在这些在子结合区域中分别形成多种防误插接装置,这些防误插接装置的形状遵循一定的规律,从而可以拓展出多种形状相似的系列电连接器,与传统的具有无规则图形的防误插接装置相比,本发明的防误插接装置更加容易设计和控制。具有不同电功能的电连接器的防误插接装置具有不同的形状,但电功能相匹配的插座电连接器和插头电连接器的防误插接装置的现状彼此匹配,这样就能够避免电功能不匹配的插座电连接器和插头电连接器误插接在一起。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发明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插座电连接器接收沿插入方向插入的相应的插头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多个用于容纳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空腔,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取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一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一结合区域;
将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分成包括2行、N列的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在所述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选取任意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M为大于1且小于N的整数,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包括直接连接区域和间接连接区域,所述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一体成型,而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至少一个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者另外一个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一体成型,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子结合区域设置在所述直接连接区域;以及
将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向内连续突出并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同时使得其余的(2*N-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第一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子结合区域呈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立方体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长方形的每个边的边长都大于1.5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其中,N等于3,M等于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为第一结合区域中的(1,2)、(1,3)、(1,4)、(1,6)、(2,3)、(2,5)、(3,4)、(3,6)、(4,5)、(4,6)或(5,6)第一子结合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其中,N等于4,M等于2或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一体成型。
8.一种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设计成与采用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相匹配,以将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沿所述插入方向插入到插座电连接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将插入到第一壳体的空腔中的外壁,所述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取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二结合区域;以及
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中形成第二通道和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突起的形状相匹配,第二突起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形状相匹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一体成型。
10.一种用于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沿插入方向插入到相应的插座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将插入到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空腔中的外壁,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取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一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一结合区域;
将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分成包括2行、N列的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在所述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选取任意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M为大于1且小于N的整数,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包括直接连接区域和间接连接区域,所述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一体成型,而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至少一个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者另外一个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一体成型,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子结合区域设置在所述直接连接区域;以及
将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向外连续突出并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同时使得其余的(2*N-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第一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子结合区域呈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立方体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长方形的每个边的边长都大于1.5毫米。
13.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设计成与采用权利要求10-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第一防误插接装置相匹配,以将所述插座电连接器沿所述插入方向容纳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多个用于容纳插头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空腔,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取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内壁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所述第二防误差接装置的第二结合区域;以及
在所述第二结合区域中形成第二通道和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突起的形状相匹配,第二突起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形状相匹配。
14.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用于接收沿插入方向插入的相应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结合区域;
第一防误插接装置;所述第一防误插接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包括2行、N列的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所述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包括任意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M为大于1且小于N的整数,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包括直接连接区域和间接连接区域,所述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一体成型,而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至少一个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者另外一个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一体成型,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子结合区域设置在所述直接连接区域;
所述第一防误差接装置包括在M个所述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并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向内连续突出延伸的第一突起,和在2*N-M个所述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通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中,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为第一结合区域中的(1,2)、(1,3)、(1,4)、(1,6)、(2,3)、(2,5)、(3,4)、(3,6)、(4,5)、(4,6)或(5,6)第一子结合区域。
16.一种插头电连接器,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沿插入方向插入到相应的插座电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外设有第一结合区域;
第一防误插接装置;所述第一防误插接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结合区域包括2行、N列的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所述2*N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包括任意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其中M为大于1且小于N的整数,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包括直接连接区域和间接连接区域,所述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一体成型,而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至少一个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者另外一个间接连接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面一体成型,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子结合区域设置在所述直接连接区域;
所述第一防误差接装置包括在M个所述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并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向外连续突出延伸的第一突起,和在2*N-M个所述第一子结合区域形成的第一通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中,所述M个第一子结合区域中为第一结合区域中的(1,2)、(1,3)、(1,4)、(1,6)、(2,3)、(2,5)、(3,4)、(3,6)、(4,5)、(4,6)或(5,6)第一子结合区域。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51952.4A CN102468578B (zh) | 2010-11-16 | 2010-11-16 | 电连接器的壳体的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 |
JP2011249851A JP5976299B2 (ja) | 2010-11-16 | 2011-11-15 | 電気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のためのコード化構造の形成方法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51952.4A CN102468578B (zh) | 2010-11-16 | 2010-11-16 | 电连接器的壳体的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68578A CN102468578A (zh) | 2012-05-23 |
CN102468578B true CN102468578B (zh) | 2016-03-16 |
Family
ID=4607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5195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8578B (zh) | 2010-11-16 | 2010-11-16 | 电连接器的壳体的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76299B2 (zh) |
CN (1) | CN1024685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13270B (zh) * | 2019-10-28 | 2020-12-11 |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及與其配合使用之機台 |
Citation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76565A (en) * | 1981-02-17 | 1983-03-15 | Amp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keying means |
US4564252A (en) * | 1983-10-07 | 1986-01-14 | Nissan Motor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US4580868A (en) * | 1984-03-05 | 1986-04-08 | Amp Incorporated | Key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
CN1046817A (zh) * | 1989-04-14 | 1990-11-07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具有编码装置的接插组件 |
US5108311A (en) * | 1990-09-27 | 1992-04-28 | Hosiden Corporation | Socket |
US5151048A (en) * | 1990-07-27 | 1992-09-29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Failsafe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295846A (en) * | 1992-01-10 | 1994-03-22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Plug-in connector assembly |
CN1084322A (zh) * | 1992-08-26 | 1994-03-23 | 赖希勒及迪-马沙里有限公司 | 信号电流系统、特别是电信和数据通信用的插头接插件的积木式多触点插头和/或插座 |
US5496190A (en) * | 1993-09-10 | 1996-03-05 | Connecteurs Cinch | Electrical connector casings |
EP0573396B1 (de) * | 1992-06-02 | 1996-03-27 | Fridolin Alois Frech | Steckverbindersystem |
CN1233864A (zh) * | 1998-04-28 | 1999-11-0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阳插接件和阴插接件对及配合插接件套件 |
CN1238064A (zh) * | 1996-11-22 | 1999-12-08 | 西门子公司 | 插接座位编码装置 |
CN2397633Y (zh) * | 1998-05-08 | 2000-09-2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防止错误对接的连接器总成的配置 |
CN1279523A (zh) * | 1999-07-06 | 2001-01-10 | 维哥经营公司mbh | 电接插件 |
CN2475184Y (zh) * | 2000-09-19 | 2002-01-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CN2501209Y (zh) * | 2000-12-27 | 2002-07-1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具有防误插装置的电连接器组合 |
CN1421760A (zh) * | 2001-11-30 | 2003-06-04 | 株式会社东芝 | 连接件单元及相关的电子装置系统、电子装置以及主装置 |
CN1423375A (zh) * | 2001-12-06 | 2003-06-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系统的配置方法 |
CN101247009A (zh) * | 2007-02-15 | 2008-08-20 | 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用于插接连接器的编码装置 |
CN201117969Y (zh) * | 2007-11-06 | 2008-09-17 | 成都瑞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误插电连接器 |
CN101459298A (zh) * | 2007-12-10 | 2009-06-1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一种连接器以及该连接器的装配方法 |
CN101510645A (zh) * | 2008-02-14 | 2009-08-19 |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带有编码器的插塞连接装置和用于将编码器安装在插塞连接装置上的方法 |
CN201498775U (zh) * | 2009-03-31 | 2010-06-02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错插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
CN101728718A (zh) * | 2008-10-30 | 2010-06-09 | 伦伯格连接器有限公司 | 插塞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42973A (ja) * | 2000-06-30 | 2002-02-08 |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コネクタの符号キー構造、該キー構造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該キー構造に用いる符号キー形成素子、及び符号キー形成部材 |
JP3925165B2 (ja) * | 2001-11-16 | 2007-06-0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7029286B2 (en) * | 2003-02-07 | 2006-04-18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Plastic housings for jack assemblies |
JP4093570B2 (ja) * | 2003-06-23 | 2008-06-0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290600B2 (ja) * | 2004-04-27 | 2009-07-08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雌型コネクタ |
-
2010
- 2010-11-16 CN CN201010551952.4A patent/CN1024685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11-15 JP JP2011249851A patent/JP597629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76565A (en) * | 1981-02-17 | 1983-03-15 | Amp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keying means |
US4564252A (en) * | 1983-10-07 | 1986-01-14 | Nissan Motor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US4580868A (en) * | 1984-03-05 | 1986-04-08 | Amp Incorporated | Key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
CN1046817A (zh) * | 1989-04-14 | 1990-11-07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具有编码装置的接插组件 |
US5151048A (en) * | 1990-07-27 | 1992-09-29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Failsafe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108311A (en) * | 1990-09-27 | 1992-04-28 | Hosiden Corporation | Socket |
US5295846A (en) * | 1992-01-10 | 1994-03-22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Plug-in connector assembly |
EP0573396B1 (de) * | 1992-06-02 | 1996-03-27 | Fridolin Alois Frech | Steckverbindersystem |
CN1084322A (zh) * | 1992-08-26 | 1994-03-23 | 赖希勒及迪-马沙里有限公司 | 信号电流系统、特别是电信和数据通信用的插头接插件的积木式多触点插头和/或插座 |
US5496190A (en) * | 1993-09-10 | 1996-03-05 | Connecteurs Cinch | Electrical connector casings |
CN1238064A (zh) * | 1996-11-22 | 1999-12-08 | 西门子公司 | 插接座位编码装置 |
CN1233864A (zh) * | 1998-04-28 | 1999-11-0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阳插接件和阴插接件对及配合插接件套件 |
CN2397633Y (zh) * | 1998-05-08 | 2000-09-2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防止错误对接的连接器总成的配置 |
CN1279523A (zh) * | 1999-07-06 | 2001-01-10 | 维哥经营公司mbh | 电接插件 |
CN2475184Y (zh) * | 2000-09-19 | 2002-01-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CN2501209Y (zh) * | 2000-12-27 | 2002-07-1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具有防误插装置的电连接器组合 |
CN1421760A (zh) * | 2001-11-30 | 2003-06-04 | 株式会社东芝 | 连接件单元及相关的电子装置系统、电子装置以及主装置 |
CN1423375A (zh) * | 2001-12-06 | 2003-06-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系统的配置方法 |
CN101247009A (zh) * | 2007-02-15 | 2008-08-20 | 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用于插接连接器的编码装置 |
CN201117969Y (zh) * | 2007-11-06 | 2008-09-17 | 成都瑞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误插电连接器 |
CN101459298A (zh) * | 2007-12-10 | 2009-06-1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一种连接器以及该连接器的装配方法 |
CN101510645A (zh) * | 2008-02-14 | 2009-08-19 |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带有编码器的插塞连接装置和用于将编码器安装在插塞连接装置上的方法 |
CN101728718A (zh) * | 2008-10-30 | 2010-06-09 | 伦伯格连接器有限公司 | 插塞连接器 |
CN201498775U (zh) * | 2009-03-31 | 2010-06-02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错插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976299B2 (ja) | 2016-08-23 |
CN102468578A (zh) | 2012-05-23 |
JP2012124156A (ja) | 2012-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29359B (zh) | 用于差分数据传输的插接连接器 | |
US8992262B2 (en) | Cross talk reduction for a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2971918B (zh) | 连接器 | |
CN203942065U (zh) | 母型端子和电连接器 | |
CN104067455B (zh) |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2585882U (zh) | 具有对准导引特征的电连接器壳体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 |
JP2014513391A (ja) | ばね部材による先行して行われる接地接続 | |
CN206340697U (zh) | Usb连接装置 | |
CN103094754A (zh) | 同轴连接器插头 | |
CN105449444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577394A (zh) | 同轴连接器装置 | |
CN105284014A (zh) | 包括多个插接连接器的系统和多插接连接器 | |
CN107017496A (zh) | 一种用于电连接系统的内曲面插簧端子 | |
CN103367957B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CN105490090A (zh)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 |
US900495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4733978B (zh)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US9972921B2 (en) | Connector with sub-housing and uniting portion | |
CN102468578B (zh) | 电连接器的壳体的防误插接装置的设计方法 | |
CN105789957B (zh) | 双面两用正反插连接头 | |
US7749023B2 (en) |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secondary lock for a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ion | |
JP6695220B2 (ja) | コネクタ | |
CN216289114U (zh) | 一种折弯卡钩16p连接器 | |
CN104348037A (zh) | 用于连接插座的接触组件 | |
CN102832472B (zh)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