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2401508A -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1508A
CN102401508A CN2011102139744A CN201110213974A CN102401508A CN 102401508 A CN102401508 A CN 102401508A CN 2011102139744 A CN2011102139744 A CN 2011102139744A CN 201110213974 A CN201110213974 A CN 201110213974A CN 102401508 A CN102401508 A CN 102401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entioned
heat exchanger
cold
ho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39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1508B (zh
Inventor
朴熙雄
河三喆
阵深元
郑承铉
朴鲁马
崔桓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01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1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1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1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5/00Othe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 F24D15/04Other 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4/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eat pumps
    • F24H4/02Water heaters
    • F24H4/04Storage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4Out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3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wo thre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回路;第一热交换器,其经由热水供给流路与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使得从制冷循环回路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之后,使其在制冷循环回路中进行冷凝、膨胀及蒸发;制冷剂调节部,其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或者绕过第一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其连接成将经由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引导至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热水供给运转时能够快速提高蓄热槽的温度;同时执行热水供给运转和空调运转时,制冷剂的热量先利用于提高蓄热槽温度之后,再利用于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Description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尤其是涉及在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选择性地利用于热水供给和空气调节中的至少一种,并且,通过蓄热槽选择性地以室内地暖运转模式或热水供给运转模式驱动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热泵是利用制冷剂的发热或冷凝热,将低温热源的热量传递至高温热源或者将高温热源的热量传递至低温热源的制冷制热装置。
热泵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构及蒸发器,最近为了使化石燃料的消耗最小化,处于开发由制冷剂加热水而利用于热水供给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趋势。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由于经过热水供给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均经由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及室内热交换器而进行冷凝、膨胀及蒸发,因而出现热水供给性能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构成为经由热水供给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绕过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一个热交换器,以提高热水供给性能,并且能够通过蓄热槽选择性地以室内地暖模式或热水供给模式运转。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其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及室外热交换器流动,蓄热槽,其用于蓄积与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分支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得到的热量,液压热交换部,其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使由上述压缩机压缩到过饱和区域的制冷剂与第一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由此对上述制冷剂进行第一次冷凝,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使由上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过第一次冷凝的上述制冷剂与第二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由此对上述制冷剂进行第二次冷凝;当以对上述蓄热槽进行蓄热的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第一热流体的热量蓄积到上述蓄热槽,或者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第一热流体的热量及在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同时蓄积到上述蓄热槽。
在这里,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除了蓄积到上述蓄热槽以外,还根据使用人员的选择而利用为室内的地暖单元的地暖用水。
并且,上述第一热流体及上述第二热流体分别沿着贯通上述蓄热槽的第一蓄热流路及第二蓄热流路流动,由此对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进行蓄热。
并且,当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上述第一热流体的热量单独蓄积到上述蓄热水中,或者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单独蓄积到上述蓄热水中,或者上述第一热流体及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同时蓄积到上述蓄热水中。
并且,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是指,在以包括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的其他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经过热交换得到的热量蓄积到上述蓄热槽的蓄热专用热交换器。
并且,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是指,在以地暖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为了实现上述室内的地暖,使上述地暖用水与上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在以包括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的其他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地暖用水的热量蓄积到上述蓄热槽的地暖/蓄热两用热交换器。
并且,上述其他模式运转方式包括: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方式,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方式,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将收容于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利用为热水;上述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仅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或者同时以上述其他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和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
并且,还包括制冷剂调节部,该制冷剂调节部设置在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用于使制冷剂选择性地向上述液压热交换部流动。
并且,上述制冷剂调节部是使制冷剂选择性地向上述制冷循环回路和上述液压热交换部中的至少一个流动的三通阀。
并且,当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地暖模式运转方式及蓄热模式运转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向上述液压热交换部流动。
并且,当以上述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绕过上述液压热交换部。
并且,还包括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该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连接成使经由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引导至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及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使得该制冷剂绕过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一种热交换器。
并且,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中,通过设在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及上述液压热交换部之间的辅助制冷剂调节部,使制冷剂选择性地流动。
并且,当仅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上述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地暖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在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流动。
并且,当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上述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地暖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模式运转方式和上述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模式运转方式同时运转时,上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绕过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
并且,还包括辅助加热器,该辅助加热器对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进行电加热;当仅以对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进行蓄热的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辅助加热器才运行。
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以热水供给模式或者室内地暖模式运转时,能够利用流动在液压热交换部的制冷剂的冷凝热对蓄热槽进行蓄热的优点。
并且,本发明将液压热交换部与室外机单独设置而运行,由此具有能够确保设置室内空间的优点。
并且,本发明在电费低廉的时间段将电能蓄积到蓄热槽之后利用,由此具有减轻消费者的耗电负担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多个特征及优点可通过跟随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下面的附图,将会更好理解,上述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冷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热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地暖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地暖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进行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热运转、地暖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简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回路2;热水供给热交换器4、制冷剂调节部6、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及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
制冷循环回路2包括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6、17及室内热交换器18,用于对室内进行制冷空调或者制热空调。
制冷循环回路2的空调运转方式包括吸入室内的空气而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空调的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方式及吸入室内的空气而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空调的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方式。
制冷循环回路2还包括:储液罐24,其设置在压缩机12的吸入流路22,用于防止液态制冷剂向压缩机12流入;工作油分离器28,其设置在压缩机12的排出流路26,用于分离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和工作油中的工作油,且将其回收到压缩机12。
室外热交换器14是指对制冷剂进行冷凝或者蒸发的装置,可以是对室外空气及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也可以是对冷却水及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
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为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室外风扇30设置在适合将室外空气吹送到室外热交换器14的位置。
室外热交换器14经由热交换器连接管32与室内热交换器18相连接。
膨胀机构16、17设置于热交换器连接管32。
膨胀机构16、17包括:室外膨胀机构16,其与室外热交换器14和室内热交换器18中的室外热交换器14接近设置;室内膨胀机构17,其与室外热交换器14和室内热交换器18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8接近设置。
热交换器连接管32包括:室外热交换器-室外膨胀机构连接管34,其与室外热交换器14及室外膨胀机构16连接;膨胀机构连接管36,其与室外膨胀机构16和室内膨胀机构17连接;室内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管38,其与室内膨胀机构17和室内热交换器18连接。
室内热交换器18用于对室内空气及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对室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室内风扇39设置在适合使室内空气循环到室内热交换器18的位置。
制冷循环回路2可连接为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而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6、17及室内热交换器18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起着蒸发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从而制冷循环回路2构成为冷却室内空气的制冷用空调机。
制冷循环回路2可连接为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而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室内热交换器18、膨胀机构16、17及室外热交换器14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起着冷凝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从而制冷循环回路2构成为加热室内空气的制热用空调机。
制冷循环回路2可构成为当进行制热运转时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6、17及室内热交换器18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当进行制冷运转时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室内热交换器18、膨胀机构16、17及室外热交换器14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的制冷制热两用空调机。
优选地,制冷循环回路2设置为室内热交换器18对室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下面,将制冷循环回路2说明为其构成为可切换制冷/制热运转的制冷制热两用空调机。
制冷循环回路2还包括制冷制热切换阀40,其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6、17及室内热交换器18流动,或者使其依次在压缩机12、室内热交换器18、膨胀机构16、17及室外热交换器14流动。
制冷制热切换阀40经由吸入流路22及压缩机排出流路26与压缩机12相连接,并经由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42与室外热交换器14相连接,还经由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管44与室内热交换器18相连接。
另一方面,制冷循环回路2不使制冷剂由制冷剂调节部6直接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动,而是使其向配置有为了热水供给或室内地暖执行热水供给热交换器的功能的第一热交换器74及执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功能的第二热交换器72的液压(Hydro Kit)热交换部H侧流动之后,通过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或室外热交换器14流动。
在这里,第一热交换器74作为产生用于热水供给的热水的热交换器,执行热水供给热交换器的功能。并且,第二热交换器72作为为了室内的地暖对水管中流动的水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热水的热交换器,执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功能。
第一热交换器74经由液压热交换部流路50与制冷循环回路2相连接,使得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之后在制冷循环回路2中进行冷凝、膨胀、蒸发。
液压热交换部流路50包括:液压热交换部流入流路52,其使制冷循环回路2的制冷剂、尤其是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而排出的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流动;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其使从第一热交换器74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循环回路2、尤其是第二热交换器72而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动。
在这里,作为用于连接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连接管的热水供给流出流路55与第二热交换器72连接的同时,该热水供给流出流路55可作为使第一热交换器74侧的经过热交换之后的制冷剂流出的流出流路,该热水供给流出流路55还可作为用于第二热交换器72侧的热交换的流入流路。
并且,这种液压热交换部H的流入流路52及流出流路54分别连接在压缩机12与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间。
液压热交换部流入流路52的一端与压缩机排出流路26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热交换器74连接。
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的一端与执行热水供给热交换器功能的第一热交换器74连接,其另一端与执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功能的第二热交换器72连接。
当由制冷剂调节部6流入制冷剂时,第一热交换器74是使在压缩机12中加热的制冷剂与利用于热水供给的第一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同时使其冷凝的一种减温器(desuperheater)。在这里,第一热流体可以是普通的水。
并且,第一热交换器74具有使加热的制冷剂经由的制冷剂流路及使利用于热水供给的第一热流体通过的第一热流体流路。
在这里,第一热交换器74可以是将传热部件置于中间而在内、外形成有构成制冷剂流路及第一热流体流路的蓄热水管58的双重管热交换器,也可以是将传热部件置于中间并交替地形成制冷剂流路及蓄热水管58的板型热交换器。
第一热交换器74经由蓄热水管58与包含热水供给时所需的蓄热水(也称为热水)的蓄热槽56相连接,在蓄热水管58设置产生使管内的传热流体流动的流动力的热水供给泵60。在这里,为了方便进行说明,下面,将经由蓄热水管58且流入到蓄热槽56的内部之后流出,重新经由热水供给泵60向第一热交换器74侧循环流动的水流路称作第一蓄热流路。
蓄热槽56与将外部的水作为用于蓄热的蓄热水供给到蓄热槽56的供水部62及使蓄热槽56的水蓄热之后作为用于热水供给的热水流出的出水部64。
蓄热槽56可构成为在第一热交换器74加热之后流入到蓄热槽56的第一热流体通过出水部64直接流出。
并且,蓄热槽56在内部设置与第一蓄热流路58连接的热水供给线圈,使在第一热交换器74中加热的第一热流体经由热水供给线圈的同时对蓄热槽56的内部进行加热,并使流入到供水部62的蓄热水被热水供给线圈加热且通过出水部64流出。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使制冷剂由制冷剂调节部6直接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侧流动,使其利用于对室内进行空调制热,或者,使制冷剂依次流动在作为液压热交换部H的一部分结构的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且对室内地板进行制热,或者使其利用于获得热水供给热水之后重新流动到制冷循环回路2。
并且,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72,其执行由热交换部流路50及热水供给流出流路55连接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功能,使得经由第一热交换器74的制冷剂加热第一热流体之后向液压热交换部流路50流动。
热水供给流出流路55构成为第一热交换器74的制冷剂直接流入到第二热交换器72而贯通,第二热交换器72经由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与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相连接。
第二热交换器72是使在第一热交换器74中经过第一次冷凝的制冷剂与第二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对其进行追加冷凝的冷凝热交换器。在这里,第二热流体如同第一热流体可以是普通的水。
并且,第二热交换器72具有使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的制冷剂经由的制冷剂流路及使利用于地暖或室内空调制热的第二热流体经由的流路。
第二热交换器72可以是将传热部件置于中间而在内、外形成有制冷剂流路及使第二热流体经由的流路的双重管热交换器,也可以是将传热部件置于中间而交替地形成制冷剂流路及使第二热流体经由的流路的板型热交换器。在这里,第二热流体实际上是为了室内的地暖而供给的水,因而将其称作地暖用水来进行说明。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第二热交换器72由设在室内的地板的地暖管80及制热水管82连接,当制热水管82设置于地暖泵84时,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的制冷剂的热可追加利用于室内的地暖。在这里,为了方便进行说明,下面将通过制热水管82经由蓄热槽56的内部且流入到室内地暖管80之后再流出而经由地暖泵84重新循环到第二热交换器72的第二热流体的流路称作为第二蓄热流路。
在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当第二热交换器72设置在外壳内部,而在外壳内部设置将室内空气循环到第二热交换器72的室内风扇时,第二热交换器72、外壳及室内风扇构成为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制热的通风盘管装置(fan coil unit),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的制冷剂的热可追加利用于室内的空调制热。
下面,为了方便进行说明,说明为地暖管80通过制热水管82与第二热交换器72相连接,并且,在制热水管82设置地暖泵84。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构成为使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的制冷剂直接经由第二热交换器72,虽然图中未表示,但能够包括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其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调节,使得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的制冷剂不经由第二热交换器72而是绕过去。
第二热交换器72与热水供给流出流路55直接连接,由此能够将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的制冷剂总是利用于地暖,上述第二热交换器72也可以设置为使用人员等选择性地实施地暖运转。
虽然未图示,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是使用人员等选择地暖的期间使制冷剂经由第二热交换器72的地暖阀。
当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方式包括地暖运转方式时,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对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调节,使得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流动,当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方式不包括地暖运转方式时,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对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调节,使得制冷剂绕过第一热交换器74。
但是,不必硬需要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的结构,当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方式不包括地暖运转方式时,使地暖泵84的运行不顺畅,或者在与蓄热槽56连接的制热水管82上形成不经由蓄热槽56的内部的旁通流路83,并在各个端部具备旁通调节阀81,由此当然可以调节不包括上述地暖运转模式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制冷剂调节部6对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调节,使得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经由或绕过第一热交换器74。
当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方式包括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及地暖模式运转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运转方式时,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流动,当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方式均不包括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及地暖模式运转方式时,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绕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
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
以热水供给模式及空调模式一起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
以热水供给模式及地暖模式一起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
以热水供给模式、地暖模式及空调模式一起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
以地暖模式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使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
以空调模式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绕过第一热交换器74。即,以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绕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以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绕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
制冷剂调节部6可以由设置于制冷循环回路2并可选择制冷剂流出方向的一个三通阀构成。
在制冷剂调节部6为三通阀的情况下,入口部及第一出口部与压缩机流出流路26连接,第二出口部与液压热交换部流入流路52连接。
制冷剂调节部6包括:第一阀,其设置在压缩机流出流路26中的制冷剂调节部6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间,以包括热水供给模式及地暖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运转时关闭,以空调模式运转时开放;第二阀,其设置在液压热交换部流入流路52,以包括热水供给模式及地暖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运转时开放,以空调模式运转时关闭。
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连接为将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引导至室外热交换器14与室内热交换器18之间,使得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绕过室外热交换器14及室内热交换器18中的一种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一端与液压热交换部流路50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在室内膨胀机构17与室外膨胀机构16之间。
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一端与液压热交换部流路50中的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连接,其另一端与膨胀机构连接管36连接,由此使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的制冷剂引导至室内膨胀机构17及室外膨胀机构16之间。
引导至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制冷剂在室内膨胀机构17中膨胀之后从室内热交换器18蒸发而被回收到压缩机12,或者在室外膨胀机构16中膨胀之后从室外热交换器14蒸发而被回收到压缩机12。
即,当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引导至室内膨胀机构17与室外膨胀机构16之间时,在制冷循环回路2不发生冷凝过程,而仅发生膨胀过程及蒸发过程,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传热量增大,热水供给效率及地暖效率上升。
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对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调节,使得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经由或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
即,当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方式包括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及空调模式运转方式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
即,以热水供给模式及空调模式一起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
以热水供给模式、地暖模式及空调模式一起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经过热水供给热交换器74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
以空调模式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向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流动。
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向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流动。
以热水供给模式及地暖模式一起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向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流动。
以地暖模式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向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流动。
如果在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的过程中处于除霜条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此时,制冷循环回路2为了室外热交换器14的除霜,从制热运转方式切换为制冷运转方式,室外热交换器14进行除霜。下面,将对室外热交换器14的除霜详细地进行说明。
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也可以由设置于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并可选择制冷剂流出方向的一个三通阀构成。
在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为三通阀的情况下,入口部及第一出口部与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连接,第二出口部与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连接。
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包括:第一阀,其设置在液压热交换部流路50中的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与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间,以包括热水供给模式及空调模式的模式运转,或者以包括地暖模式及空调模式的模式运转时开放,以包括地暖模式及热水供给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而不包括空调模式的模式运转时关闭;第二阀,其设置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以包括热水供给模式及空调模式的模式运转,或者以包括地暖模式及空调模式的模式运转时关闭,以包括地暖模式及热水供给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而不包括空调模式的模式运转时开放。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其设置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控制制冷剂的流动;液态制冷剂阀90,其设置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与室内膨胀机构17之间,控制制冷剂的流动。
热交换器旁通阀88以热水供给模式及地暖模式一起运转或者以地暖模式或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时开放,以空调模式运转,或者以空调模式及热水供给模式一起运转,或者以空调模式、热水供给模式及地暖模式一起运转时关闭。
液态制冷剂阀90以空调模式运转,或者以空调模式及热水供给模式一起运转,或者以空调模式、热水供给模式及地暖模式一起运转时开放,以热水供给模式及地暖模式一起运转,或者以地暖模式运转或者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时关闭。
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制冷循环回路2能够构成具有室外机O及室内机I的分离型空调机,液压热交换部H能够与室外机O相连接。
压缩机12、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外热交换器14、室外膨胀机构16及室外风扇30设置于室外机O。
室内膨胀机构17、室内热交换器18及室内风扇39设置于室内机I。
第一热交换器74、热水供给泵60、第二热交换器72、地暖泵84、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或旁通流路83中的任一个设置于液压热交换部H。
如上所述,液压热交换部H将以往为了蓄热槽56的蓄热而仅利用第一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的额外的结构改为也利用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的同时蓄热后选择性地执行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或地暖模式运转的结构,由此具有减轻消费者负担的优点。
并且,在一个蓄热槽内构成执行与现有的热水供给槽相同的功能的结构,即使仅通过综合的液压热交换部H也能以蓄热模式、热水供给模式及地暖模式运转,由此具有能够减少设置室内空间的优点。
优选地,制冷剂调节部6、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热交换器旁通阀88及液态制冷剂阀90设置于室外机O。
另一方面,在蓄热槽56还设置对蓄热水进行电加热的辅助加热器100。当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仅以蓄热模式单独运转时,辅助加热器100运行,执行快速对蓄热槽6内部的蓄热水进行蓄热的功能。
图3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空调模式运转中的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时,则如下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绕过第一热交换器74、第二热交换器72及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的同时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动,室外风扇30及室内风扇39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冷模式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水供给泵60及地暖泵84不进行驱动。
当驱动压缩机12时,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调节部6之后绕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而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动,然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凝。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被冷凝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机构16及室内膨胀机构17中的至少一个膨胀机构中膨胀,并在室内热交换器18蒸发。在室内热交换器18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制热切换阀40而被回收到压缩机12。
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外热交换器14、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内热交换器18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
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室外热交换器14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室内热交换器18使制冷剂蒸发,室内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18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却。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时,制冷剂利用于冷却室内空气。
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一起执行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及通过蓄热槽56进行蓄热的蓄热模式运转的优点。
图4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冷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参照图4,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空调模式中的室内空间制冷模式及蓄积到蓄热槽56的蓄热模式一起运转时,则如下运转。
即,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经由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的制冷剂不向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流动,而向压缩机流出流路26侧流动,室外风扇30及室内风扇39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冷模式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水供给泵60驱动,地暖泵84不进行驱动。
当驱动压缩机12时,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调节部6之后经由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并与由热水供给泵60流动的传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凝,然后向切换阀40流动,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再次冷凝。
此时,在蓄热槽56的内部,利用与第一热交换器74进行热交换的传热流体及通过供水部62流入的水,以蓄热模式运转。即,在本发明中,以蓄积到蓄热槽56的蓄热模式运转时,与第一热交换器74进行热交换的热量能够单独蓄积到蓄热槽56,与第一热交换器74进行热交换的热量及与第二热交换器72进行热交换的热量能够一起蓄积到蓄热槽56。如此地,在最大用电时间点,蓄积到蓄热槽56的电能在电费低廉的深夜时间段或超过最大用电时段的时间点执行热水供给运转或室内地暖运转,由此具有能够减少消费者的负担的优点。
另一方面,依次在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中冷凝的制冷剂经由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而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动,然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被冷凝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机构16及室内膨胀机构17中的至少一个膨胀机构中膨胀,并从室内热交换器18蒸发。从室内热交换器18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制热切换阀40而被回收到压缩机12。
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外热交换器14、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内热交换器18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
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第一热交换器74及室外热交换器14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室内热交换器18使制冷剂蒸发,室内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18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却,第一热交换器74加热蓄热槽56的水而进行蓄热。
如上所述,蓄积到蓄热槽56的电能根据使用人员的选择执行热水供给运转。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同时执行室内空间制冷运转及蓄热运转;躲避使用人员的用电负担大的时间段进行蓄热之后,在可减轻消费者负担的时间段(相对来说,电费负担较大的时间段)选择性地使用所蓄积的电能。
图5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空调模式运转中的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时,则如下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绕过第一热交换器74、第二热交换器72及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的同时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动,室外风扇30及室内风扇39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水供给泵60及地暖泵84不进行驱动。
当驱动压缩机12时,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调节部6之后绕过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而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动,然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凝。在室内热交换器18中被冷凝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机构16及室内膨胀机构17中的至少一个膨胀机构中膨胀,并从室外热交换器14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14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制热切换阀40而被回收到压缩机12。
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内热交换器18、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外热交换器14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
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室内热交换器18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蒸发,室内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18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加热。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时,制冷剂利用于加热室内空气。
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一起执行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及通过蓄热槽56进行蓄热的蓄热模式运转的优点。
图6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热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室内空间制热模式及蓄热模式一起运转时,则如下运转。
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及室内风扇39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水供给泵60进行驱动,地暖泵84不进行驱动。
当驱动热水供给泵60时,蓄热槽56的传热流体通过热水管58向第一热交换器74流动,并经由第一热交换器74之后循环到蓄热槽56。
当驱动压缩机12时,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调节部6及液压热交换部流入流路52之后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经由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的同时在压缩机12中加热的制冷剂与第一热流体及第二热流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经过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之后经由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而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动,之后,在室内热交换器18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再次冷凝。在室内热交换器18中被冷凝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机构16及室内膨胀机构17中的至少一种膨胀机构中膨胀,并从室外热交换器14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14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制热切换阀40回收到压缩机12。
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第二热交换器72、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内热交换器18、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外热交换器14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
在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第一热交换器74、第二热交换器72及室内热交换器18对制冷剂进行冷凝的同时执行室内制热模式运转,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蒸发,第一热交换器74加热蓄热槽56的蓄热水的同时执行蓄热模式运转。
即,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如下优点:以室内空间制热模式及蓄热模式一起运转时,制冷剂利用于加热蓄热槽56的蓄热水之后能够利用于加热室内空气。
另一方面,虽然图中未表示,但通过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可预测到仅执行蓄热模式运转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是无需制冷/制热运转的换季期间,并包括无需室内地暖运转的情况,是只需要用于热水供给的蓄热模式运转的情况。
参照附图4及附图6,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蓄热模式运转时,则如下运转。
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而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室外风扇30旋转,而室内风扇39不旋转,热水供给泵60进行驱动,而地暖泵84不进行驱动。
在这里,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第二热交换器72、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内热交换器18、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外热交换器14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但是,此时的制冷剂不是用于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的制冷剂,而是只起着用于与将第一热流体及第二热流体作为介质,以蓄热模式运转时流动在蓄热槽6内的蓄热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的作用。
但是,通过此时的制冷剂温度,使用于热水供给的最大出水温度降低,因而在蓄热槽56还设置以电方式进行加热的辅助加热器100。辅助加热器100虽然提高耗电量,但是在换季期间无需进行制冷/制热的情况下,控制为限时使用,因而减轻使用人员的负担且很有利。
图7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地暖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地暖模式运转时,则如下运转。
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液压热交换部流出流路54的制冷剂经由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旋转,室内风扇39不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开放,液态制冷剂阀90关闭,热水供给泵60不进行驱动,地暖泵84进行驱动。
在驱动地暖泵84时,作为地暖管80的地暖用水的第二热流体通过制热水管82向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并且,经过第二热交换器72之后循环到地暖管80。
此时,在无需室内地暖运转的情况下,应当优选停止地暖泵84的运行,但通过暂时运行地暖泵84,也能进行将从第二热交换器72制冷剂接收的第二热流体的冷凝热蓄积到蓄热槽56的运转。
如图7所示,如果驱动地暖泵84,制热水管82内部的水则会与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经由旁通流路83直接向地暖管80流动。这种情况是执行简单的地暖模式运转的情况,而不是执行蓄热模式运转的情况。
但是,驱动地暖泵84,并使制热水管82内部的第二热流体与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绕过旁通流路83,由此向蓄热槽56内部进行蓄热的运转应该适合作为蓄热模式运转,而不是地暖模式运转。
如上所述,蓄积到蓄热槽56的能量根据使用人员的选择,在多种时间段及多种条件下可执行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或热水供给模式运转等多种运转。
另一方面,在驱动压缩机12时,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调节部6及液压传热部流入流路52之后向第一热交换器74流动,在无需进行热交换的状态下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之后向第二热交换器72流入。流入到第二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经由第二热交换器72,并与第二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凝。然后,在第二热交换器72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经由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而向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流动。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制冷剂经过热交换器旁通阀88之后在室外膨胀机构16中膨胀,然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14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制热切换阀40而被回收到压缩机12。
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第二热交换器72、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膨胀机构16、室外热交换器14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
在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第二热交换器72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蒸发,第二热交换器72对地暖管80的水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如下优点:以地暖模式运转时,制冷剂利用于加热作为地暖管80的地暖用水的第二热流体,相比于制冷剂经由室内热交换器18的情况或驱动热水供给泵60的情况可更加快速提高地暖管80的第二热流体温度。
图8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地暖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地暖模式及热水供给模式一起运转时,则如下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热水供给流出流路54的制冷剂经由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旋转,室内风扇39不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开放,液态制冷剂阀90关闭,热水供给泵60驱动,地暖泵84驱动。
在驱动热水供给泵60时,第一热流体通过热水管58向第一热交换器74流动,并且,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之后循环到蓄热槽56。
在驱动地暖泵84时,地暖管80的第二热流体通过制热水管82向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并且,经过第二热交换器72之后循环到地暖管80。
在驱动压缩机12时,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调节部6及液压传热部流入流路52之后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经由这些热交换器的同时在压缩机12中加热的制冷剂依次与第一热流体及第二热流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经由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而向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流动。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制冷剂经过热交换器旁通阀88之后在室外膨胀机构16中膨胀,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14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制热切换阀40而被回收到压缩机12。
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第二热交换器72、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膨胀机构16、室外热交换器14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
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依次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蒸发,第一热交换器74将第一热流体为介质对蓄热槽56的蓄热水进行加热,第二热交换器72直接对地暖管80的第二热流体进行加热。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如下优点:以地暖模式及热水供给模式一起运转时,制冷剂利用于一起加热蓄热槽56的蓄热水及地暖管80的第二热流体,相比于制冷剂经由室内热交换器18的情况可更加快速提高蓄热水56的蓄热水温度及作为地暖管80的地暖用水的第二热流体的温度。
图9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时,则如下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液压传热部流出流路54的制冷剂经由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旋转,室内风扇39不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开放,液态制冷剂阀90关闭,热水供给泵60进行驱动,地暖泵84不进行驱动。
在驱动热水供给泵60时,第一热流体通过热水管58向第一热交换器74流动,并且经由第一热交换器74之后循环到蓄热槽56。
在驱动压缩机12时,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调节部6及液压传热部流入流路52之后向第一热交换器74流动,经由第一热交换器74的同时在压缩机12中加热的制冷剂与第一热流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第一热交换器74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经由第二热交换器72而向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流动。流动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的制冷剂向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流动,经过热交换器旁通阀88之后在室外膨胀机构16中膨胀。在室外热交换器16中膨胀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经由制冷制热切换阀40而被回收到压缩机12。
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膨胀机构16、室外热交换器14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
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第一热交换器74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蒸发,第一热交换器74将第一热流体为介质对蓄热槽56的蓄热水进行加热。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如下优点: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时,制冷剂利用于将第一热流体作为介质加热蓄热槽56的蓄热水,相比于制冷剂经由室内热交换器18的情况可更加快速提高蓄热水56的蓄热水温度。
图10是表示图9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进行除霜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14执行蒸发器的功能,在室外热交换器14有可能上霜,如果处于需要对室外热交换器14进行除霜的除霜条件,则转换成继续执行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对室外热交换器14进行除霜。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对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使得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将制冷循环回路2从制热模式运转转换为制冷模式运转。
在这里,除霜条件是指满足热水供给模式运转的累计时间为设定时间以上的条件及室外热交换器14的温度为设定时间以上且设定温度以下的条件等的条件。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的过程中,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制冷剂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动,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冷模式驱动,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
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之后经由第一热交换器74的同时冷凝的制冷剂经由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的同时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而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入。经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14流动,并对室外热交换器14进行除霜的同时再次冷凝,之后,经由室外膨胀机构16及室内膨胀机构17中的至少一个膨胀机构的同时膨胀,并且经由室内热交换器18的同时蒸发。从室内热交换器18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制热切换阀40而被回收到压缩机12。
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外热交换器14、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内热交换器18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
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第一热交换器74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室外热交换器14重新对制冷剂进行冷凝的同时除霜,第一热交换器74对蓄热槽56的水进行加热。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时,制冷剂继续加热蓄热槽56的蓄热水的同时对室外热交换器14进行除霜,由此能够更加提高蓄热槽56的蓄热水温度,并且,提高热水供给效率。
图11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热运转、地暖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地暖模式、热水供给模式及室内空间制热模式一起运转时,则如下运转。
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调节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液压传热部流出流路54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旋转,室内风扇39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水供给泵60进行驱动,地暖泵84进行驱动。
在驱动热水供给泵60时,第一热流体通过热水管58向第一热交换器74流动,并且经由第一热交换器74之后循环到蓄热槽56。
在驱动地暖泵84时,地暖管80的第二热流体通过制热水管82向第二热交换器72流动,并且,经由第二热交换器72之后循环到地暖管80。
在驱动压缩机12时,在压缩机1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调节部6及液压传热部流入流路52之后向第一热交换器74流动,经由第一热交换器74的同时在压缩机12中加热的制冷剂与第一热流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第一热交换器74中被冷凝的制冷剂向第二热交换器72流入,经由第二热交换器72的同时与第二热流体进行热交换而再次冷凝。在第二热交换器72中被冷凝的制冷剂通过制热流入流路76向液压传热部流出流路54流出,之后,经由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而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同时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0流动。流动到制冷制热切换阀40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8流动而追加进行冷凝,在室内膨胀机构17及室外膨胀机构16中的至少一个膨胀机构中膨胀,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14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制热切换阀40而被回收到压缩机12。
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74、第二热交换器72、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内热交换器18、室内膨胀机构17、室外膨胀机构16、室外热交换器14及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后回收到压缩机12。
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第一热交换器74、第二热交换器72及室内热交换器18依次对制冷剂进行冷凝,由此进行总共3次冷凝,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蒸发,第一热交换器74将第一热流体为介质对蓄热槽56的蓄热水进行加热,第二热交换器72对地暖管80的第二热流体进行加热。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地暖模式、热水供给模式及室内空间制热模式一起运转时,制冷剂利用于一起加热蓄热槽56的蓄热水、地暖管80的地暖用水及室内的空气,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能够有效地执行热水供给、地暖及室内空间制热。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第一热交换器74最适合作为以包括蓄热模式的其他模式运转时,将经过热交换的热量蓄积到蓄热槽56的蓄热专用热交换器。
并且,第二热交换器72最适合作为以地暖模式运转时,对用于室内地暖的地暖用水及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包括蓄热模式的其他模式运转时,将经过热交换的热量蓄积到蓄热槽56的地暖/蓄热两用热交换器。
终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以蓄热模式运转时,通过贯通蓄热槽56的第一蓄热水流路,使与第一热交换器74进行热交换的热量蓄积到作为热水的蓄热水,或者,通过贯通蓄热槽56的第二蓄热水流路,使与第二热交换器72进行热交换的热量蓄积到作为热水的蓄热水,或者,通过贯通蓄热槽56的第一蓄热水流路及第二蓄热水流路,使依次与第一热交换器74及第二热交换器72进行热交换的热量一起蓄积到作为热水的蓄热水。
上面,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优选一实施例及多种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属于与本发明均等的范围内可实现多种变形或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实质性的权利范围应当根据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而定义。

Claims (16)

1.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制冷循环回路,其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及室外热交换器流动,
蓄热槽,其用于蓄积与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分支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得到的热量,
液压热交换部,其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使由上述压缩机压缩到过饱和区域的制冷剂与第一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由此对上述制冷剂进行第一次冷凝,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使由上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过第一次冷凝的上述制冷剂与第二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由此对上述制冷剂进行第二次冷凝;
当以对上述蓄热槽进行蓄热的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
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第一热流体的热量蓄积到上述蓄热槽,或者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第一热流体的热量及在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同时蓄积到上述蓄热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除了蓄积到上述蓄热槽以外,还根据使用人员的选择而利用为室内的地暖单元的地暖用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热流体及上述第二热流体分别沿着贯通上述蓄热槽的第一蓄热流路及第二蓄热流路流动,由此对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进行蓄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
上述第一热流体的热量单独蓄积到上述蓄热水中,或者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单独蓄积到上述蓄热水中,或者上述第一热流体及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同时蓄积到上述蓄热水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是指,在以包括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的其他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经过热交换得到的热量蓄积到上述蓄热槽的蓄热专用热交换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是指,在以地暖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为了实现上述室内的地暖,使上述地暖用水与上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在以包括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的其他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地暖用水的热量蓄积到上述蓄热槽的地暖/蓄热两用热交换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模式运转方式包括:
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方式,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
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方式,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
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将收容于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利用为热水;
上述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仅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或者同时以上述其他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和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剂调节部,该制冷剂调节部设置在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用于使制冷剂选择性地向上述液压热交换部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冷剂调节部是使制冷剂选择性地向上述制冷循环回路和上述液压热交换部中的至少一个流动的三通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地暖模式运转方式及蓄热模式运转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向上述液压热交换部流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上述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绕过上述液压热交换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该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连接成使经由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引导至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及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使得该制冷剂绕过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一种热交换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中,通过设在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及上述液压热交换部之间的辅助制冷剂调节部,使制冷剂选择性地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仅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上述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地暖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在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流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上述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地暖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模式运转方式和上述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模式运转方式同时运转时,上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绕过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辅助加热器,该辅助加热器对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进行电加热;
当仅以对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进行蓄热的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辅助加热器才运行。
CN201110213974.4A 2010-07-23 2011-07-25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Active CN102401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71550A KR101758179B1 (ko) 2010-07-23 2010-07-23 히트 펌프식 급탕장치
KR10-2010-0071550 2010-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1508A true CN102401508A (zh) 2012-04-04
CN102401508B CN102401508B (zh) 2014-12-17

Family

ID=44651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3974.4A Active CN102401508B (zh) 2010-07-23 2011-07-25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40475B2 (zh)
EP (1) EP2410249B1 (zh)
KR (1) KR101758179B1 (zh)
CN (1) CN10240150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8114A (zh) * 2013-03-13 2018-05-29 瑞美制造公司 采用来自空气调节系统的制冷剂加热水的装置和方法
CN109579177A (zh) * 2017-09-13 2019-04-05 矢崎能源系统公司 空调及热水供给系统
CN110546442A (zh) * 2017-04-19 2019-12-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
CN110579037A (zh) * 2019-09-03 2019-12-1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236638A (zh) * 2018-06-18 2021-01-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蓄热器、蓄热系统及蓄热方法
CN112762639A (zh) * 2021-01-08 2021-05-0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174736A (zh) * 2019-07-24 2022-03-11 株式会社电装 热管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16085B1 (ko) * 2010-08-17 2012-1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펌프
KR101212698B1 (ko) * 2010-11-01 2013-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식 급탕장치
KR101203579B1 (ko) 2010-11-05 2012-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조 겸용 급탕 장치 및 그 운전방법
KR101507454B1 (ko) * 2011-06-23 2015-03-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펌프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052125B1 (en) * 2011-09-08 2015-06-09 Dennis S. Dostal Dual circuit heat pump
US9127851B2 (en) * 2012-06-28 2015-09-08 Yixin Yang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including a heat pump and a heat storage tank
KR101339297B1 (ko) * 2013-04-29 2013-12-12 주식회사 삼영 지열을 이용한 다기능 히트펌프시스템
KR101495074B1 (ko) * 2014-03-06 2015-02-25 디지털에어시스템 주식회사 세척탱크를 구비한 작업공간의 냉난방 시스템
EP2918921B1 (en) * 2014-03-12 2018-02-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Hot water generator
US20150354862A1 (en) * 2014-06-10 2015-12-10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Heat Pump Desuperheater and Charge Robber
US10605494B2 (en) * 2017-01-03 2020-03-31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using waste heat of a transcrit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
EP3376121A1 (en) * 2017-03-17 2018-09-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Heat exchan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t exchange device
NL2018840B1 (nl) * 2017-05-03 2018-11-14 Itho Daalderop Nederland B V Gecombineerd tapwater/klimaat warmtepompsysteem
CN108224840B (zh) * 2018-01-25 2023-08-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8731294A (zh) * 2018-06-06 2018-11-0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及其的控制方法
KR20200114031A (ko) * 2019-03-27 2020-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 장치
DE102019115508A1 (de) * 2019-06-07 2020-12-10 Peter Wolf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Heizungsanlage mit einer Wärmepumpe und Heizungsanlage
JP6978704B2 (ja) * 2020-03-31 2021-1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水加熱システム
US11739952B2 (en) * 2020-07-13 2023-08-29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tegrated space conditioning and water heating/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to
US11781760B2 (en) 2020-09-23 2023-10-10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tegrated space conditioning and water he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to
US11754316B2 (en) 2021-04-26 2023-09-12 Villara Corporation Providing domestic hot water from conventional residential split system heat pump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08674A (ja) * 1988-02-17 1989-08-22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暖冷房機
JP2004218943A (ja) * 2003-01-15 2004-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暖房給湯装置
JP2005249319A (ja) * 2004-03-05 2005-09-15 Fujitsu General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エアコン
CN101000166A (zh) * 2007-01-09 2007-07-18 南京大学 小型多功能太阳能蓄能空调机
CN101226019A (zh) * 2007-01-18 2008-07-23 上海塔格工贸有限公司 多用途热泵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7859A (en) * 1977-04-25 1980-12-09 Goettl Adam 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utilization system
US4378908A (en) * 1979-12-10 1983-04-05 Wood Robert A Reversible solar assisted heat pump
US4414818A (en) * 1981-03-05 1983-11-15 Borg-Warner Ltd.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US4474018A (en) * 1982-05-06 1984-10-02 Arthur D. Little, Inc. Heat pump system for production of domestic hot water
US4522253A (en) * 1983-08-10 1985-06-11 The Bennett Levin Associates, Inc. Water-source heat pump system
US4796437A (en) * 1987-10-23 1989-01-10 James Larry S Multifluid heat pump system
US5177977A (en) * 1989-04-11 1993-01-12 Larsen Theodore E Solar energy collector and reradiation apparatus for localized climate control
JP2597926B2 (ja) * 1990-11-15 1997-04-09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低温度冷水製造蓄熱システム
JP2554208B2 (ja) * 1991-02-18 1996-11-13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JPH06213482A (ja) * 1993-01-12 1994-08-02 Hitachi Ltd 蓄熱装置及び熱供給システム
JP2894421B2 (ja) * 1993-02-22 1999-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及び除霜方法
JP2002048398A (ja) * 2000-07-31 2002-02-15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JP3811682B2 (ja) * 2003-03-14 2006-08-23 日立ホーム・アンド・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暖房機
US7849700B2 (en) * 2004-05-12 2010-12-14 Electro Industries, Inc. Heat pump with forced air heating regulated by withdrawal of heat to a radiant heating system
JP2008185245A (ja) 2007-01-29 2008-08-14 Osaka Gas Co Ltd 圧縮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圧縮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運転方法、及び、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4934009B2 (ja) 2007-11-21 2012-05-16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熱源水供給システム
KR100955235B1 (ko) 2009-11-13 2010-04-30 고제국 히트 펌프를 이용한 발전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08674A (ja) * 1988-02-17 1989-08-22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暖冷房機
JP2004218943A (ja) * 2003-01-15 2004-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暖房給湯装置
JP2005249319A (ja) * 2004-03-05 2005-09-15 Fujitsu General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エアコン
CN101000166A (zh) * 2007-01-09 2007-07-18 南京大学 小型多功能太阳能蓄能空调机
CN101226019A (zh) * 2007-01-18 2008-07-23 上海塔格工贸有限公司 多用途热泵机组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8114A (zh) * 2013-03-13 2018-05-29 瑞美制造公司 采用来自空气调节系统的制冷剂加热水的装置和方法
CN108088114B (zh) * 2013-03-13 2020-08-21 瑞美制造公司 采用来自空气调节系统的制冷剂加热水的装置和方法
CN110546442A (zh) * 2017-04-19 2019-12-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
CN110546442B (zh) * 2017-04-19 2020-09-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
CN109579177A (zh) * 2017-09-13 2019-04-05 矢崎能源系统公司 空调及热水供给系统
CN109579177B (zh) * 2017-09-13 2020-12-08 矢崎能源系统公司 空调及热水供给系统
CN112236638A (zh) * 2018-06-18 2021-01-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蓄热器、蓄热系统及蓄热方法
CN114174736A (zh) * 2019-07-24 2022-03-11 株式会社电装 热管理装置
CN110579037A (zh) * 2019-09-03 2019-12-1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762639A (zh) * 2021-01-08 2021-05-0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762639B (zh) * 2021-01-08 2023-06-1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0249A2 (en) 2012-01-25
KR20120010034A (ko) 2012-02-02
EP2410249A3 (en) 2016-02-10
US20120042678A1 (en) 2012-02-23
EP2410249B1 (en) 2018-05-30
CN102401508B (zh) 2014-12-17
US8640475B2 (en) 2014-02-04
KR101758179B1 (ko) 2017-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1508B (zh)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CN102235776B (zh)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JP5327308B2 (ja) 給湯空調システム
CN102235777B (zh)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CN100427853C (zh) 冷暖气可同时运转的利用地热的冷暖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236024B (zh) 一簇改进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CN102235775B (zh)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CN103900184B (zh) 水冷媒三管制空调系统
CN102753914B (zh) 空气调节装置和空气调节热水供给系统
CN105682955A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CN102401519A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
JP2013083439A (ja) 給湯空調システム
JP2013083439A5 (zh)
CN203024477U (zh)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热水三联供机组
CN106705203B (zh) 一种采用热泵和电热复合的户用热管散热装置
KR101104362B1 (ko) 보일러 병합형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1936613B (zh) 集成式热交换系统
CN104132456A (zh) 一种直热式多相变点复合蓄热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02853601A (zh) 热泵的除霜装置
CN201429275Y (zh) 空气源采暖、空调、热水三用机
KR100877055B1 (ko) 급탕기능을 갖는 하이브리드 히트펌프 시스템
JP5333557B2 (ja) 給湯空調システム
CN106610148A (zh) 全热回收风水双源三联供系统
CN100348906C (zh) 采暖/空调+热水机
KR100983325B1 (ko) 일체형 히트펌프 냉난방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