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9206A - 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79206A CN102379206A CN2010102695346A CN201010269534A CN102379206A CN 102379206 A CN102379206 A CN 102379206A CN 2010102695346 A CN2010102695346 A CN 2010102695346A CN 201010269534 A CN201010269534 A CN 201010269534A CN 102379206 A CN102379206 A CN 1023792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shroom
- purple
- cultivation
- fruiting
- so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紫茸系主产于南方的食用与药用两用型珍稀野生蘑菇,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效功能好,菇体呈紫色而得名。本发明公开了紫茸由野生改家种的制种、栽培方法,该方法技术规范、易于管理、生产成本较低,每平方米可产菇4-5公斤,出菇产量高,质量好,市场需量大,价格高,发展前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尤其是一种紫茸野生改家种的制种和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未公开之前,在食用菌行业中还没有成功的紫茸人工制种和栽培方法。紫茸是主产于南方的食用与药用两用型的珍稀野生蘑菇,民间俗称茄瓜菌、谷壳菌、紫色菌。紫茸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常食有养肝护肝、益气补血,提神健体、增强食欲之功效。紫茸气味香浓,味道鲜美,菇型艳丽,比当地的松乳菇更胜一筹。紫茸生长在春、秋两季,常见于施用农家肥的菜地、果园及土质肥沃的坡地,近年来,由于化肥用量的增加,农家肥用量减少,野生紫茸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已越来越少,加之其味道美,药效好,野生紫茸已成珍品更为稀有。长期以来,人们期待将紫茸野生改家种,但尚没有成功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茸的人工制种、栽培方法,该方法技术规范,易于管理,出菇产量高,质量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紫茸的制种方法,主要由制作母种,制作原种,制作栽培种三个步骤完成的,其制作过程依次是:
(1)制作母种:母种培养基用PDA综合培养基,即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硫酸镁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琼脂20克、水1000mL、PH6-7,按常规法制备,接种后置23-25℃的恒温中培养,菌丝长满斜面后培养5天转接原种。
(2)制作原种:原种培养基即用小麦或稻谷为培养基,小麦或稻谷98%、碳酸钙2%,按常规法制备,接种后置22-28℃温度中培养,菌丝40天左右长满瓶。
(3)制作栽培种:方法与制原种相同,即用小麦或稻谷为培养基,小麦或稻谷98%、碳酸钙2%,按常规法制备,接种后置22-28℃温度中培养,菌丝40天左右长满瓶。
本发明一种紫茸的栽培方法主要由栽培场地、栽培配方、原料处理、播种、覆土、出菇管理、采收、病虫防治等八个步骤完成的,其栽培过程依次是:
(1)栽培场地:菇棚选择水源方便、无病虫污染、土质肥沃、疏松透气的田地、旱地、空地;菇棚保温、保湿,有草帘、遮阴网遮阴;室外菇棚采用阳洼栽培,阳洼深10厘米,宽60-100厘米,长以菇棚长度为限,洼床在进料前挖好,做好灭虫、消毒处理备用。
(2)栽培配方:选用无机合成配方为:稻草或秸杆77%,米糠或麸皮10%,菜饼5%,玉米粉3%,碳酸钙1.5%,石灰2%,过磷酸钙1%,复合肥0.5%;选用有机粪肥配方为:稻草或秸杆42%,动物粪肥30%,谷壳25%,碳酸钙1.5%,石灰1.5%。
(3)原料处理:将配方所需材料称好,秸杆、谷壳先预湿24小时再加入辅料,拌匀后建堆发酵10天,中间翻堆2-3次,翻堆时检查调节料的含水量保持60-65%,PH7-7.5,发酵后进行二次发酵处理。
(4)播种:采用春季、秋季播种,春季在3月中旬前播完种,增温发菌,确保在4-6月出菇;秋季在8月30日前播完种,出菇期在9-11月;播种方法,将经过二次发酵的培养料降温30℃以下时,原地发菌出菇的直接铺料上床,采用层播法,料总厚为18厘米左右,每平方米用种量为1.5-2瓶,当铺厚在8厘米时,均匀撒播一层菌种,占用种量的三分之一,再铺一层料,表面再播菌种,盖膜保湿发菌;异地发菌出菇的采用菌袋或菌砖培养法,将制好的菌袋或菌砖放培养室保持22℃-28℃遮光培养,一般2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后脱袋脱膜,排放出菇场地,覆土出菇;春季菌袋、菌砖可多层叠放,秋季应单层排放以防高温烧菌。
(5)覆土:将覆土材料打碎,进行灭虫、消毒处理,调节含水量60%左右,覆土厚度3-5厘米以保湿养菌。
(6)出菇管理:当菌丝吃透土层,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连续喷水2-3天,每天1-2次;7天后进行出菇管理,重点是控温保湿,出菇期棚内相对湿度为90-95%,光线为70%遮阴30%透光,切忌向幼菇直接喷水。
(7)采收:当菌菇长至边沿将要平展时,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品质下降不耐贮运,紫茸采后保鲜贮存期在10天左右;整床菇采收完毕,停水养菌5-7天后,再进行下一潮菇的出菇管理与采收。
(8)病虫防治:栽培场地选择远离病虫容易感染区,并进行严格的灭虫消毒处理,安装防虫装置,如纱窗、灭虫板、灭虫灯等,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本发明紫茸的生物学特性为:
紫茸,子实体单生,菌盖直径2-5厘米,菌肉薄,菌柄直径1-2厘米,肉质内实,初菇似棒状,菌盖成半球状;菇体颜色因外界条件变化而不同,通常适宜条件下成鲜艳的紫红色,菌柄、菌褶颜色一致,菌盖、菌肉颜色略浅,当气温高,光线强,湿度小时菇体呈白紫色,反之成紫蓝色。
(1)营养:紫茸在所有富含纤维素的农作物秸杆上都能生长,对氮源的要求较高,在栽培时需加入牛、猪、鸡、羊等动物的粪肥及适量的麸皮、玉米粉、豆粕为氮源,同时补充微量的磷酸二氢钾、碳酸钙等无机盐。
(2)温度:紫茸属中温偏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8-32℃,最适温度23-28℃,15℃以下生长缓慢,35℃以上生命力减弱;子实体发育温度10-30℃,最适温度20-25℃,温度低于10℃高于30℃时不发生菇蕾,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温度变化太大,子实体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3)湿度:紫茸属喜湿性菌类,抗旱能力弱。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阶段65%-75%,子实体生长阶段为85%-95%,出菇时,湿度愈大菇的颜色愈深。
(4)光照:菌丝阶段不需要光照,培养室应遮光保持黑暗,出菇时需散射光,光线太强太弱对子实体颜色有影响,出菇时光线为70%遮阴30%透光为好。
(5)空气:菌丝阶段对氧气需求不大,但不能在密闭的环境下培养,随着菌丝的生长需氧量不断增加,出菇期应保持空气新鲜。有助菇体强壮;CO2浓度过高会刺激菇柄生长。
(6)酸碱度:菌丝在PH5-8的培养料中都能生长,PH值高于8低于5时菌丝生长缓慢,菇蕾形成量少,最适PH6-7。
紫茸,营养丰富,药用功效好,系珍稀药食两用食用菌。本发明紫茸制种、栽培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技术规范,易于管理,生产成本较低,出菇产量高,质量好,尤以大规模栽培每平方米可达4-5公斤,市场需量大,发展前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人地处湖南省新宁县,新宁县系山区农业县,气候温和,风景独特,境内崀山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该县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全县发展种植平菇、香菇、双孢菇等食用菌规模大、产量高、效益好。本发明人长期以来致力于食用菌的制种栽培研究开发,自八十年代开始对野生紫茸进行人工育种、驯化栽培的试验研究。1996年试验成功,又经多年努力,终于取得大规模种植高产的成熟经验,出菇产量由原来的每平方米1.3公斤,现提高到每平方米4.7公斤,最高可达5.8公斤,鲜品供不应求。下面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介绍紫茸的高产栽培方法。
(1)栽培场地:菇棚应选择水源方便、附近无病虫害污染、土质肥沃、疏松透气的田地、旱地、空地;菇棚要求保温、保湿,要有草帘、遮阴网作遮阴物;室外菇棚采用阳洼栽培,棚外开低于棚内菇床的排水沟,棚内根据棚的宽度设定两床或三床的阳洼,阳洼深10厘米,宽60-100厘米,长度以菇棚长度为限。挖出的土放在一边做覆土用,洼床在进料前挖好,做好灭虫、消毒处理备用。
(2)栽培配方:无机合成配方为稻草或秸杆77%,米糠或麸皮10%,菜饼5%,玉米粉3%,碳酸钙1.5%,石灰2%,过磷酸钙1%,复合肥0.5%。有机粪肥配方为稻草或秸杆42%,动物粪肥30%,谷壳25%,碳酸钙1.5%,石灰1.5%。
(3)原料处理:将配方中所需材料称好,秸杆、谷壳先预湿24小时再加入辅料,拌匀后建堆发酵10天,中间翻堆2-3次,翻堆时检查调节料的含水量保持60-65%,PH7-7.5,发酵后进行二次发酵处理。
(4)播种:在自然条件下为春季、秋季两个季节,春季在3月中旬前播完种,增温发菌,确保在4-6月出菇;秋季在8月30日前播完种,出菇期在9-11月。播种方法,将经过二次发酵的培养料降温30℃以下时,原地发菌出菇的一区制栽培直接铺料上床,采用层播法,料总厚为18厘米左右,每平方米用种量为1.5-2瓶。当铺厚在8厘米时,均匀撒播一层菌种,占用种量的三分之一,再铺一层料,表面均匀撒播菌种,四周用拇指大小的菌种增加播种量,播后稍压料面达到中间平整,边沿微斜,盖膜保湿发菌。异地发菌出菇的二区制栽培(此模式适合规模标准化种植),将二次发酵冷却的培养料装入菌袋或制成菌砖。用袋装的选用(25-30)厘米×(45-50)厘米的筒膜边装料边播种,二层料三层种(中间两头放种),两头用套环报纸封口。菌砖先做一个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18厘米的木框,在框内垫上一张90厘米×120厘米的薄膜。在底层放一层菌种,装至半框时播一层菌种。装满框表面播一层菌种稍压平用薄膜封好,将框反过来将菌料薄膜倒出便成菌砖。春季制菌砖、菌袋可多层叠放,秋季为防止高温烧菌应单层排放。制好的菌袋菌砖放培养室,保持22℃-28℃遮光培养,菌砖在萌发吃料后用直径0.8厘米的竹棍将菌砖按13厘米×13厘米的孔距打孔,以利菌丝生长需氧要求。菌丝一般在20天左右长满整个料面,长满后培养5天左右待菌砖形成整体后搬出,脱袋脱膜,排放出菇场地,进行覆土出菇
(5)覆土:覆土可选择土质肥沃,结构蔬松,通气性能好的腐殖土,沙壤土,稻田地土、菜园地土、塘泥等。将覆土材料打碎,进行灭虫、消毒处理,调节含水量60%左右,覆土材料最好分出粗细,先覆粗土后覆细土,一次覆好,覆土厚度3-5厘米,覆土后保湿养菌;
(6)出菇管理:当菌丝吃透土层,在土层表面生长白灰色的气生菌丝,当气生菌丝由白色转为淡紫蓝色时,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此时应向覆土喷水,逐渐使气生菌丝倒伏形成菌束,连续喷水2-3天,每天1-2次;使喷水湿透覆土层,7天后进行出菇管理,重点是控温保湿,温度以空间湿度为主,温度保持平稳,不能有太大的变化,但不能向幼菇直接喷水。当菌菇逐渐长大,应根据天气、菇体大小、稀密灵活掌握喷水量。喷水的雾头要细。出菇期,棚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光线为70%遮阴30%透光,即“7阴3阳”为好。
(7)采收:当菌菇长至边沿将要平展时,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时,菇的颜色及品质会大大下降,又不耐贮运。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菌柄,轻轻旋转再慢慢向上拔起,用小刀削去菇脚,轻轻放进容器。采菇时应控制含水量,紫茸采后保鲜贮存期在10天左右。整床菌菇采收完毕,停水养菌5-7天后,再进行下一潮菇的出菇管理与采收。
(8)病虫防治:由于紫茸具有特殊的香气味,加之栽培料及子实体营养十分丰富及易发生虫害,所以栽培场地必须选择远离动物养殖场所及易产生虫类的饲料、粮食仓库及加工场所。栽培场地在生产前严格进行灭虫消毒处理。因紫茸又是偏高温菇类出菇时正是害虫繁殖旺盛期,栽培场地必须安装防虫装置。如纱窗、灭虫板、灭虫灯之类。菇类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所以必须要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Claims (4)
1.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紫茸由野生蘑菇培育而成;紫茸子实体单生,菌盖直径2-5厘米,菌肉薄,菌柄直径1-2厘米,肉质内实,初菇似棒状,菌盖成半球状;菇体颜色因外界条件变化而不同,通常适宜条件下成鲜艳的紫红色,菌柄、菌褶颜色一致,菌盖、菌肉颜色略浅,当气温高,光线强,湿度小时菇体呈白紫色,反之成紫蓝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紫茸的生物学特性为:
(1)营养:紫茸在所有富含纤维素的农作物秸杆上都能生长,对氮源的要求较高,在栽培时需加入牛、猪、鸡、羊等动物的粪肥及适量的麸皮、玉米粉、豆粕为氮源,同时补充微量的磷酸二氢钾、碳酸钙等无机盐;
(2)温度:紫茸属中温偏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8-32℃,最适温度23-28℃,15℃以下生长缓慢,35℃以上生命力减弱;子实体发育温度10-30℃,最适温度20-25℃,温度低于10℃高于30℃时不发生菇蕾,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温度变化太大,子实体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3)湿度:紫茸属喜湿性菌类,抗旱能力弱,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阶段为65%-75%,子实体生长阶段为85%-95%,出菇时,湿度愈大菇的颜色愈深;
(4)光照:菌丝阶段不需要光照,培养室应遮光保持黑暗,出菇时需散射光,光线太强太弱对子实体颜色有影响,出菇时光线为70%遮阴30%透光为好;
(5)空气:菌丝阶段对氧气需求不大,但不能在密闭的环境下培养,随着菌丝的生长需氧量不断增加,出菇期应保持空气新鲜,有助菇体强壮;CO2浓度过高会刺激菇柄生长;
(6)酸碱度:菌丝在PH5-8的培养料中都能生长,PH值高于8低于5时菌丝生长缓慢,菇蕾形成量少,最适PH6-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茸的制种方法是由制作母种、制作原种、制作栽培种三个步骤完成的,制种过程依次是:
(1)制作母种:母种培养基用PDA综合培养基,即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硫酸镁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琼脂20克、水1000mL、PH6-7;按常规法制备。接种后置23-25℃的恒温中培养,菌丝长满斜面后培养5天转接原种;
(2)制作原种:原种培养基即用小麦或稻谷为培养基,小麦或稻谷98%、碳酸钙2%、按常规法制备,接种后置22-28℃温度中培养,菌丝40天左右长满瓶;
(3)制作栽培种:方法与制原种相同,即用小麦或稻谷为培养基,小麦或稻谷98%、碳酸钙2%、按常规法制备,接种后置22-28℃温度中培养,菌丝40天左右长满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茸的栽培方法是由栽培场地、栽培配方、原料处理、播种、覆土、出菇管理、采收、病虫防治等八个步骤完成的,栽培过程依次是:
(1)栽培场地:菇棚选择水源方便、无病虫污染、土质肥沃、疏松透气的田地、旱地、空地;菇棚保温、保湿,有草帘、遮阴网遮阴好;室外菇棚采用阳洼栽培,阳洼深10厘米,宽60-100厘米,长以菇棚长度为限,洼床在进料前挖好,做好灭虫、消毒处理备用;
(2)栽培配方:选用无机合成配方为:稻草或秸杆77%,米糠或麸皮10%,菜饼5%,玉米粉3%,碳酸钙1.5%,石灰2%,过磷酸钙1%,复合肥0.5%;选用有机粪肥配方为:稻草或秸杆42%,动物粪肥30%,谷壳25%,碳酸钙1.5%,石灰1.5%;
(3)原料处理:将配方所需材料称好,秸杆、谷壳先预湿24小时再加入辅料,拌匀后建堆发酵10天,中间翻堆2-3次,翻堆时检查调节料的含水量保持60-65%,PH7-7.5,发酵后进行二次发酵处理;
(4)播种:采用春季、秋季播种,春季在3月中旬前播完种,增温发菌,确保在4-6月出菇;秋季在8月30日前播完种,出菇期在9-11月;播种方法,将经过二次发酵的培养料降温30℃以下时,原地发菌出菇的直接铺料上床,采用层播法,料总厚为18厘米左右,每平方米用种量为1.5-2瓶,当铺厚在8厘米时,均匀撒播一层菌种,占用种量的三分之一,再铺一层料,表面再播菌种,盖膜保湿发菌;异地发菌出菇的采用菌袋或菌砖培养法,将制好的菌袋或菌砖放培养室保持22℃-28℃遮光培养,一般2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后脱袋脱膜,排放出菇场地,覆土出菇;春季菌袋、菌砖可多层叠放,秋季应单层排放以防高温烧菌;
(5)覆土:将覆土材料打碎,进行灭虫、消毒处理,调节含水量60%左右,覆土厚度3-5厘米以保湿养菌;
(6)出菇管理:当菌丝吃透土层,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连续喷水2-3天,每天1-2次;7天后进行出菇管理,重点是控温保湿,出菇期棚内相对湿度为90-95%,光线为70%遮阴30%透光,切忌向幼菇直接喷水;
(7)采收:当菌菇长至边沿将要平展时,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品质下降不耐贮运,紫茸采后保鲜贮存期在10天左右;整床菇采收完毕,停水养菌5-7天后,再进行下一潮菇的出菇管理与采收;
(8)病虫防治:栽培场地选择远离病虫容易感染区,并进行严格的灭虫消毒处理,安装防虫装置,如纱窗、灭虫板、灭虫灯等,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695346A CN102379206A (zh) | 2010-08-28 | 2010-08-28 | 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695346A CN102379206A (zh) | 2010-08-28 | 2010-08-28 | 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79206A true CN102379206A (zh) | 2012-03-21 |
Family
ID=45819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695346A Pending CN102379206A (zh) | 2010-08-28 | 2010-08-28 | 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7920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2455A (zh) * | 2012-06-15 | 2012-10-24 | 江苏绿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温室蘑菇培育方法 |
CN107114117A (zh) * | 2017-04-28 | 2017-09-01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白芦菇的栽培方法 |
CN107663134A (zh) * | 2017-11-23 | 2018-02-06 | 鹿寨县众生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 五指毛桃专用肥 |
CN110679389A (zh) * | 2019-11-18 | 2020-01-14 | 仁怀酱香白酒科研所 | 一种紫丁香蘑种植方法 |
-
2010
- 2010-08-28 CN CN2010102695346A patent/CN102379206A/zh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卢穗万等: "紫草茸名实功效考辨", 《中国中药杂志》 * |
祝之友等: "紫草茸临床性效考释", 《中国中药杂志》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2455A (zh) * | 2012-06-15 | 2012-10-24 | 江苏绿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温室蘑菇培育方法 |
CN107114117A (zh) * | 2017-04-28 | 2017-09-01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白芦菇的栽培方法 |
CN107663134A (zh) * | 2017-11-23 | 2018-02-06 | 鹿寨县众生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 五指毛桃专用肥 |
CN110679389A (zh) * | 2019-11-18 | 2020-01-14 | 仁怀酱香白酒科研所 | 一种紫丁香蘑种植方法 |
CN110679389B (zh) * | 2019-11-18 | 2021-10-26 | 仁怀酱香白酒科研所 | 一种紫丁香蘑种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93590B (zh) |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 |
CN101897273B (zh) | 一种鸡腿菇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 |
CN103190292B (zh) | 粗腿羊肚菌的林下栽培方法 | |
CN102613001B (zh) | 利用修剪的芒果枝叶为主要原料在芒果树底栽培平菇的方法 | |
CN102972209A (zh) |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 |
CN106856978A (zh) | 羊肚菌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3202177A (zh) |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 |
CN103583225A (zh) |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4620814A (zh) | 一种富硒大花生的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7347461A (zh) | 一种竹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 |
CN105104150A (zh) | 一种水果黄瓜基质栽培方法 | |
CN108781968A (zh) | 一种套种茶树和黑木耳的方法 | |
CN111788989A (zh) | 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 |
CN109496686A (zh) | 一种百香果套种食用菌的方法 | |
CN104542143A (zh) | 一种稻鸭菌立体栽培方法 | |
CN106856952A (zh) | 一种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2860218B (zh) | 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 | |
CN113179854A (zh) | 一种盐碱地棚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 |
CN109348991A (zh) | 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3477834A (zh) | 一种迷你小南瓜栽培技术 | |
CN104823708A (zh) | 一种双孢菇反季节栽培工艺 | |
CN102379206A (zh) | 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 | |
CN112772280B (zh) | 一种红托竹荪-羊肚菌-蔬菜轮作栽培方法 | |
CN108718919A (zh) | 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8029453A (zh) | 一种姬松茸培养料及利用其栽培姬松茸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