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4618B - 具有安全装置的电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安全装置的电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64618B CN102264618B CN2009801524764A CN200980152476A CN102264618B CN 102264618 B CN102264618 B CN 102264618B CN 2009801524764 A CN2009801524764 A CN 2009801524764A CN 200980152476 A CN200980152476 A CN 200980152476A CN 102264618 B CN102264618 B CN 1022646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
- door
- lift car
- evaluation unit
- shaft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4 evalu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2—Operation of door or gate conta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33—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a single shaft and multiple c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B13/16—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 B66B13/165—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electrical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设备(10),具有至少两个电梯轿厢(12、14),所述电梯轿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16、18)并且设置用于相互独立地在共同的竖井(20)中行驶,所述电梯设备还具有多个竖井门(22)以及具有安全装置(24),所述安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门打开传感器(25、26)、至少一个评价单元(28)和至少一个在门打开传感器(25、26)与评价单元(28)之间的数据导线(30),其中,所述评价单元(28)设置用于在至少一个评价过程中评价门打开传感器(25、26)的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安全装置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EP1618059B1已经公开了一种具有竖井的电梯设备,两个相叠设置的电梯轿厢可在竖井中向上和向下行驶,其中,竖井具有多个竖井门并且电梯轿厢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
为了避免潜在的危险的工作情况,电梯设备具有所谓的包括安全回路的安全装置,借助于该安全装置通过传感器监控与安全关系重大的部件,比如竖井门、电梯轿厢门、竖井提升终点开关、缓冲器和速度缆绳,这些部件分别与一个开关耦接。设置在安全回路中的开关串联地布置,其中,闭合的开关显示电梯设备的部件的安全状态。某个开关断开表明安全回路中断,由此中断至少电梯驱动装置。
电梯竖井的每个电梯轿厢具有独立的安全回路,其监控电梯轿厢的各行驶区域,从而一个安全回路在定义的情况下的断开不会对另一个电梯轿厢的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保留了电梯设备的一部分运输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特别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设备,借助于其可以在同时确保电梯设备的运输能力的前提下实现较小的安装耗费和灵活的匹配性。
建议的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两个电梯轿厢,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且设置用于相互独立地在共同的竖井中行驶,电梯设备还具有多个竖井门和一个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门打开传感器、至少一个评价单元和至少一个在门打开传感器与评价单元之间的数据导线,其中,评价单元设置用于在至少一个评价过程中评价门打开传感器的信号。
在该关系中“门打开传感器”应特别理解为测量值传感器,其设置用于探测门打开和/或关闭的状态。在有利的设计中门打开传感器可以通过电开关构成。
在该关系中“评价单元”应特别理解为一种单元,其具有计算单元、存储单元和特别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运行程序并且特别设计用于接收外部传感器的电特征值且特别进行数字转换以及操作外部的执行器以控制和/或调节。
借助于这种电梯设备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元件的计算机辅助的逻辑连接代替安全装置的元件的导线连接,由此可以在安装时在同时确保电梯设备的运输能力的情况下实现巨大的节省。元件的计算机辅助的逻辑连接可灵活地以及快速地与不同的应用条件以及与新的和/或改变的安全条件、特别是与检验和维修情况相匹配。此外,可以有利地避免门传感器桥接。
建议门打开传感器由竖井门打开传感器构成。竖井门打开传感器的导线连接占据在安全装置的安装费用上的可观的一部分费用,该安装费用可通过该建议大大减少。
此外建议门打开传感器由电梯轿厢门打开传感器构成。通过纳入电梯轿厢门打开传感器可以以非常灵活的方式构建安全元件的计算机辅助的逻辑连接并且可以匹配安全方案。
此外还建议,数据导线由总线构成,门打开传感器通过至少一个总线节点与总线连接。在该关系中总线应特别理解为特殊的导线,其有针对性地设置用于实现多于两个的平行地连接在导线上的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且其特别是表示系统总线的一部分。
在该关系中“系统总线”应特别理解为一种数据导线且优选一组数据导线,其设置用于在评价单元和安全装置的其它元件之间对数据进行定址、传递以及传输控制信号。系统总线特别是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信号总线。此外在该关系中“总线节点”应特别理解为一种接口,其设置用于将门打开传感器的至少一个电特征值以与总线兼容的形式提供给总线,其中总线节点可由与门打开传感器分离的单元构成或也可至少部分地集成在门打开传感器中。通过相应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减少安装费用且可以简单地实现灵活的信息交换。特别有利的是评价单元设置用于借助于系统总线周期地收集安全装置的所有门打开传感器的数据。
此外建议电梯设备包括制动单元和设置在制动单元与评价单元之间的控制导线。特别是评价单元可以借助于控制导线并且基于收集的数据和保存在运行程序中的运算法则执行制动元件的激活和/或禁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中建议制动单元和评价单元之间的控制导线由作为系统总线的一部分的信号总线构成。由此特别是可以减少制动单元和评价单元之间的信号导线的安装费用,因为制动单元的连接仅须实施为直至下一个系统总线接口。
此外还建议电梯设备具有电梯轿厢位置单元,其设置用于探测竖井内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的绝对位置。特别是可以通过提供绝对的电梯轿厢位置到评价单元上开辟用于安全监控的新的选项。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中电梯设备具有评价单元,该评价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具有存储在其中的学习程序用于采集数据记录。有利的是数据记录至少部分地包括竖井内的至少一个竖井门的绝对位置。特别有利的是现有的竖井门的绝对位置借助于学习程序在实施电梯轿厢的学习行驶时存储到评价单元的数据记录中。可替换的是可以考虑由操作人员手动输入数据和/或由第三单元转移到评价单元上。
此外建议评价单元设置用于监控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速度和/或两个电梯轿厢的至少一个相对间距,由此可以有利地将其它的边界条件一同纳入监控中。有利的是评价单元可以设计和编程用于借助于实时功能以及参照电梯轿厢在不同时间点的绝对位置监控其瞬时行驶速度和/或两个电梯轿厢的相对间距,且在超过确定的极限值的情况下激活预设的措施,比如分级制动过程。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有利地是评价单元在每个周期性的数据收集之后且典型的是多次地在一秒内根据电梯轿厢的位置、速度和行驶方向向竖井门授予打开许可。
此外建议如果电梯轿厢位于竖井门附近区域中并且低于针对电梯轿厢的最大速度的极限值,则评价单元独立地监控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之后授予竖井门打开许可,由此有利地确保了在到达目的地楼层时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安全地打开。
在该关系中针对竖井门的“打开许可”特别理解为竖井门能够在不违反监控规则的情况下打开。在该关系中“监控规则”应特别理解为至少门打开传感器的信号和针对竖井门的打开许可的逻辑连接,该逻辑连接可以有利地保存在评价单元的程序中。特别是监控规则也可以包括其它与安全关系重大的部件、比如电梯轿厢门打开传感器的信号。在该关系中“监控”应特别理解为对监控规则的评价。评价单元可以根据评价过程的结果实施可执行的程序部分,其有利地保存在评价单元的程序中。特别是这些程序部分可以涉及制动单元的激活和/或禁用。在该关系中电梯轿厢的“独立监控”应特别理解为通过仅涉及该电梯轿厢的评价单元的监控,其中,在监控规则中为了监控电梯轿厢也可以输入关于其它电梯轿厢的信息。
在该关系中竖井门的“附近区域”应特别理解为在竖井门上方或下方小于0.7m的区域且有利的是小于0.5m的区域。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中评价单元设置用于在至少一个评价过程中在出现违反监控规则的情况下通过执行至少一个有利地保存在评价单元的程序中的可执行的程序部分中断至少一个电梯轿厢的行驶且特别是将至少一个监控规则适用的电梯轿厢的驱动装置停机。
此外还建议,如果在该竖井门和该电梯轿厢之间还具有另一个电梯轿厢,则评价单元为了独立监控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向至少一个竖井门授予打开许可。
特别是可以由此有利地实现,如果竖井门错误地以不许可的方式被打开,与竖井门相距较远的电梯轿厢的行驶可以继续进行,由此可以提高电梯设备的可使用性。
在另一种设计中,如果竖井门位于可由其中一个电梯轿厢通行的行驶区域以外,为了独立地监控该电梯轿厢可以向该竖井门授予打开许可。这里也可以有利地实现,如果位于电梯轿厢的行驶区域以外的竖井门以不许可的方式打开,该电梯轿厢可以继续其行驶,由此可以提高电梯设备中的电梯轿厢的可使用性。
此外还建议,评价单元设置用于在对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进行至少一个独立监控的情况下向至少一个竖井门授予打开许可,前提是该电梯轿厢在远离该竖井门的方向上行驶。由此防止了竖井门在不许可地打开的情况下的穿行,能够放弃行驶的中断,由此能够改善电梯设备中的电梯轿厢的可使用性。
建议评价单元设置用于在对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进行至少一个独立监控时向竖井门授予打开许可,前提是该竖井门位于去往目的地楼层的电梯轿厢的计划的当前的行驶路径以外。在该关系中电梯轿厢的“计划的当前的”行驶路径应理解为从当前的位置到下一个需求的、位于当前的行驶方向上的目的地楼层的行驶路径。由此防止了竖井门在相应的情况下的穿行,能够放弃行驶的中断,由此能够改善电梯设备中的电梯轿厢的可使用性。
原则上可以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定义其它的情况,其中评价单元向竖井门授予打开许可,从而在评价行驶运行期间竖井门打开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行驶。这样评价单元可以进行编程,在竖井门不许可地打开的情况下防止驶入其附近区域或防止穿行。
以所述的方式也可以将其它的与安全关系重大的元件,比如竖井端部开关和缓冲器开关,集成到建议的安全装置中且逻辑连接以用于监控。特别有利的是通过借助于总线节点集成到系统总线上。但原则上也可以通过额外的、与系统总线分离的导线实现冗余的监控。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中安全装置也设置用于监控常见的有线安全回路。在该关系中“常见的有线安全回路”应特别理解为根据EP1618059B1的电连接回路,其中,通过传感器监控与安全关系重大的部件、比如电梯轿厢门、竖井端部开关、缓冲器或速度缆绳,这些部件分别与电开关耦接,这些开关串联到电连接回路中。特别是安全装置可以以这种方式有利地集成到已有的电梯设备中并且避免了所有与安全关系重大的部件的完全的重新安装,不必舍弃与安全关系重大的部件的计算机辅助的逻辑连接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其它优点从下面的附图描述中给出。在附图中展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包含了大量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也可以单独看待这些特征并且可以有益地概括成其它的组合。其中:
图1为电梯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2为电梯设备在典型的运行状态中的安全技术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展示了电梯设备10的侧视图,该电梯设备具有被驱动的驱动轮42和两个电梯轿厢12和14,其分别具有一个电梯轿厢门16和18并且相叠地利用多个承载缆绳分别与一个对重连接,电梯轿厢设置在共同的竖井20中且可相互独立地行驶。为了清晰起见未示出承载缆绳和对重。代表其它的与安全关系重大的可能集成到安全装置中的部件,示出了缓冲器52。电梯设备10包括多个竖井门22和安全装置24,该安全装置具有多个门打开传感器25、26,具体地说,由竖井门打开传感器构成的门打开传感器25和由电梯轿厢门打开传感器构成的门打开传感器26,安全装置还具有评价单元28和被设计成系统总线32内的数据总线形式的数据导线30,其中,系统总线32将门打开传感器25、26与评价单元28连接起来。评价单元28包括计算单元48和存储单元50并且设置用于周期性地实施评价过程且特别是评价门打开传感器25、26的信号。门打开传感器25、26借助于总线节点34耦接到系统总线32上。
沿竖井20的总长度设置具有代码标志图案的板条作为电梯轿厢位置单元40的固定部件用于确定电梯轿厢12和14的绝对位置。安装在电梯轿厢12和14上的且与系统总线32耦接的电梯轿厢位置单元40的移动部件在电梯轿厢12和14行驶期间读取代码标志图案。所述类型的位置测量系统在WO2003/011733A1中公开。
评价单元28设置用于评价电梯轿厢位置单元40的数据并且监控两个电梯轿厢12和14的相对距离。此外设计有实时功能的评价单元28从电梯轿厢位置单元40的数据中确定在运行中的电梯轿厢12和14的绝对速度并且在周期性的评价过程中监控预设的速度限制的保持情况。
评价单元28通过以系统总线32内的控制总线形式设计的控制导线38与咬合在电梯设备10的驱动轮42上的制动单元36连接。
图1展示了在将之前安装好的、常见的包括竖井门开关、轿厢门开关和制动控制开关的有线安全回路更换成所述的与系统总线32连接的部件之后的电梯设备。评价单元28还与电梯设备的其它还存在的部件、即与用于电梯轿厢12、14的缓冲器52的缓冲器开关54以及速度限制器缆绳56的速度限制器缆绳开关58电连接,以在常见的有线安全回路60中进行监控。
图2针对带有所示的楼层F0至F12的电梯设备10的典型的运行情况,描述了在通过评价单元28的评价过程结束时竖井门22的安全技术状况。所示的针对第一电梯轿厢12的行驶区域44和针对第二电梯轿厢14的行驶区域46通过未详细示出的设备控制装置确定。第一电梯轿厢12在瞬时情况下位于楼层F2和楼层F3之间,F4为计划的当前的目的地。第二电梯轿厢14位于楼层F7且当前计划的目的地楼层为F10。
由评价单元28在该情况下针对竖井门22授予的打开许可在图2中通过相应的标记示出。此外在楼层F0-F12中标出的圆形表示该楼层F0-F12的竖井门22的评价单元28在最后实施的评价过程结束时为了独立监控第一电梯轿厢12授予打开许可。对于第二电梯轿厢14通过在各楼层F0-F12中标出的三角形标记。
为了独立监控第一电梯轿厢12,评价单元28向楼层F9至F12的竖井门22分别授予打开许可,这是因为楼层F9至F12位于可由第一电梯轿厢12通行的行驶区域44以外。
评价单元28为了独立监控第二电梯轿厢14向楼层F0至F6的竖井门22分别授予打开许可,这是因为楼层F0至F6位于可由第二电梯轿厢14通行的行驶区域46以外。
为了独立监控第一电梯轿厢12,评价单元28不向楼层F2和F3的竖井门22授予打开许可,因为电梯轿厢12虽然瞬时逗留在楼层F2和F3的竖井门22的附近区域,但其位于行驶中且超过了针对电梯轿厢12的最大速度的极限值。
为了独立监控第二电梯轿厢14,评价单元28向楼层F7的竖井门22授予打开许可,因为第二电梯轿厢14逗留在楼层F7的竖井门22的附近区域并且低于针对电梯轿厢12的最大速度的极限值。
评价单元28为了独立监控第一电梯轿厢12向楼层F8的竖井门22授予打开许可,因为第二电梯轿厢14位于楼层F8的竖井门22和第一电梯轿厢12之间。
评价单元28为了独立监控第一电梯轿厢12向楼层F0和F1的竖井门22分别授予打开许可,因为电梯轿厢12在远离楼层F0和F1的竖井门22的方向上行驶。
为了独立监控第一电梯轿厢12,评价单元28向楼层F5至F8的竖井门22分别授予打开许可,因为楼层F5至F8的竖井门22位于第一电梯轿厢12去往其目的地楼层F4的计划的当前的行驶路径以外。
为了独立监控第二电梯轿厢14,评价单元28向楼层F11和F12的竖井门22分别授予打开许可,因为楼层F11和F12的竖井门22位于第二电梯轿厢14去往其目的地楼层F10的计划的当前的行驶路径以外。
借助于用于电梯设备10的竖井门22的瞬时授予的打开许可的标记可明确识别在针对竖井门22的不许可的打开的情况下的运输能力方面的优点。
Claims (14)
1.一种电梯设备(10),具有至少两个电梯轿厢(12、14),所述电梯轿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16、18)并且设置用于相互独立地在共同的竖井(20)中行驶,所述电梯设备还具有多个竖井门(22)以及具有安全装置(24),所述安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门打开传感器(25、26)、至少一个评价单元(28)和至少一个在门打开传感器(25、26)与评价单元(28)之间的数据导线(30),其中,所述评价单元(28)设置用于在至少一个评价过程中评价门打开传感器(25、26)的信号,所述评价单元(28)设置用于根据电梯轿厢(12、14)的位置、速度和/或行驶方向授予竖井门(22)打开许可作为评价过程的结果,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单元(28)设置用于在对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2)进行至少一个监控的情况下向竖井门(22)授予打开许可,前提是竖井门(22)位于电梯轿厢(12、14)去往目的地楼层(F0-F12)的计划的当前行驶路径以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评价单元(28)设置用于在竖井门(22)不许可地打开的情况下防止电梯轿厢(12、14)驶入竖井门(22)的附近区域或驶过竖井门(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门打开传感器(25)由竖井门打开传感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数据导线(30)由总线构成,门打开传感器(25、26)通过至少一个总线节点(34)与总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设置有制动单元(36)以及制动单元(36)与评价单元(28)之间的控制导线(38),所述控制导线由系统总线(32)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设置有电梯轿厢位置单元(40),其设置用于探测竖井(20)内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2、14)的绝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评价单元(28)设置用于监控两个电梯轿厢(12、14)之间的至少一个相对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评价单元(28)设置用于为了监控电梯轿厢(12、14)中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向竖井门(22)授予打开许可,前提是电梯轿厢(12、14)位于竖井门(22)的附近区域且低于针对电梯轿厢(12、14)的最大速度的极限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评价单元(28)设置用于为了监控电梯轿厢(12、14)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向至少一个竖井门(22)授予打开许可,前提是至少一个其它的电梯轿厢(14、12)位于竖井门(22)与电梯轿厢(12、1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评价单元设置用于在对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2)进行至少一个监控的情况下向至少一个竖井门(22)授予打开许可,前提是电梯轿厢(12)在驶离竖井门(22)的方向上行驶。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安全装置(24)设置用于监控常见的有线安全回路(60)。
12.一种用于监控电梯设备(10)的方法,所述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两个电梯轿厢(12、14),所述电梯轿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门(16、18)并且设置用于相互独立地在共同的竖井(20)中行驶,所述电梯设备还具有多个竖井门(22),其中,利用安全装置(24)的评价单元(28)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至少一个由数据导线(30)传递的门打开传感器(25、26)的信号,通过评价单元(28)根据电梯轿厢的位置、速度和/或行驶方向授予竖井门(22)打开许可作为评价过程的结果,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单元设置用于在对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2)进行至少一个监控的情况下向竖井门(22)授予打开许可,前提是竖井门(22)位于电梯轿厢(12、14)去往目的地楼层(F0-F12)的计划的当前行驶路径以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评价单元(28)在竖井门(22)不许可地打开的情况下防止电梯轿厢(12、14)驶入竖井门(22)的附近区域或驶过竖井门(22)。
14.一种电梯设备(10)的安全装置(24),所述电梯设备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8172951 | 2008-12-26 | ||
EP08172951.9 | 2008-12-26 | ||
PCT/EP2009/067474 WO2010072658A1 (de) | 2008-12-26 | 2009-12-18 |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sicherheitseinricht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64618A CN102264618A (zh) | 2011-11-30 |
CN102264618B true CN102264618B (zh) | 2013-12-25 |
Family
ID=40548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524764A Active CN102264618B (zh) | 2008-12-26 | 2009-12-18 | 具有安全装置的电梯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63910B2 (zh) |
EP (1) | EP2370333B1 (zh) |
CN (1) | CN102264618B (zh) |
BR (1) | BRPI0923698B1 (zh) |
IL (1) | IL213600A (zh) |
WO (1) | WO201007265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37347A1 (de) * | 2009-08-14 | 2011-02-17 | K.A. Schmersal Holding Gmbh & Co. Kg | Elektronisches Sicherheitssystem für einen Aufzug |
EP2765108A1 (en) * | 2013-02-06 | 2014-08-13 | Kone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roviding well access in an elevator |
EP2886501A1 (de) * | 2013-12-18 | 2015-06-24 | Inventio AG | Aufzug mit einem Absolutpositionierungssystem für eine Doppeldeckerkabine |
FI125875B (fi) * | 2014-08-22 | 2016-03-15 | Kone Corp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hissin ovien sulkemiseksi |
MY185020A (en) * | 2014-12-10 | 2021-04-30 | Inventio Ag | Elevator system comprising with a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with a master/slave hierarchy |
CA2969292A1 (en) * | 2014-12-18 | 2016-06-23 | Inventio Ag |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ctronic safety system with temporary subscribers |
CN109071164B (zh) * | 2016-05-04 | 2020-06-09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和多个具有优化的故障识别方法的现场设备的人员运送设备 |
EP3366626B1 (en) * | 2017-02-22 | 2021-01-0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an elevator system |
CN108534670B (zh) * | 2018-03-09 | 2020-07-07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带特殊保护段的轿厢绝对位置的检测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EP4126733A1 (de) * | 2020-03-31 | 2023-02-08 | Inventio Ag | Sicherheits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icherheitsüberwachen einer aufzuganlag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973920A (en) * | 1931-03-25 | 1934-09-18 | Jacob D Wilson | Elevator system |
CN1543425A (zh) * | 2001-09-18 | 2004-11-03 | �����ذ¹ɷݹ�˾ | 监视系统 |
CN1642841A (zh) * | 2002-03-27 | 2005-07-20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的竖井监视系统 |
CN1771180A (zh) * | 2003-04-30 | 2006-05-10 |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升降机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机装置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29168B2 (ja) * | 1993-04-22 | 2000-04-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マルチカー方式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制御装置 |
JP4629200B2 (ja) * | 2000-09-05 | 2011-02-09 |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階間停止時の適切階自動走行運転方法 |
JP2002255460A (ja) * | 2000-12-28 | 2002-09-11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運行制御方法および運行制御装置 |
TW575518B (en) | 2001-07-31 | 2004-02-11 | Inventio Ag | Lift installation with a measu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bsolute cage position |
JP4131456B2 (ja) * | 2001-11-26 | 2008-08-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
US7353914B2 (en) * | 2003-10-20 | 2008-04-08 | Inventio Ag | Safety system for an elevator |
DE202004009022U1 (de) * | 2004-06-07 | 2004-09-09 | Müller, Wolfgang T. | Aufzugsschacht für selbstfahrende Kabinen |
EP1785384B1 (en) * | 2004-08-31 | 2014-04-1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Controller of one-shaft multi-car system elevator |
EP1970342A1 (de) * | 2007-03-15 | 2008-09-17 | Inventio Ag | Anzeigevorrichtung und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für ein Aufzugsystem |
ES2499340T3 (es) * | 2007-08-07 | 2014-09-29 |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 Sistema de elevador |
ES2393133T3 (es) * | 2007-12-05 | 2012-12-18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strategia de control para el funcionamiento de dos cabinas de ascensor en un único hueco |
EP2070860A1 (de) * | 2007-12-11 | 2009-06-17 | Inventio Ag | Aufzugssystem mit vertikal und horizontal verfahrbaren Aufzugkabinen |
EP2072445A1 (de) * | 2007-12-21 | 2009-06-24 | Inventio Ag |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n Aufzug mit zwei Aufzugskabinen und einem Gegengewicht |
-
2009
- 2009-12-18 BR BRPI0923698A patent/BRPI0923698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12-18 EP EP09793528.2A patent/EP2370333B1/de active Active
- 2009-12-18 US US13/142,332 patent/US8863910B2/en active Active
- 2009-12-18 CN CN2009801524764A patent/CN102264618B/zh active Active
- 2009-12-18 WO PCT/EP2009/067474 patent/WO2010072658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
- 2011-06-16 IL IL213600A patent/IL213600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973920A (en) * | 1931-03-25 | 1934-09-18 | Jacob D Wilson | Elevator system |
CN1543425A (zh) * | 2001-09-18 | 2004-11-03 | �����ذ¹ɷݹ�˾ | 监视系统 |
CN1642841A (zh) * | 2002-03-27 | 2005-07-20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的竖井监视系统 |
CN1771180A (zh) * | 2003-04-30 | 2006-05-10 |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升降机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机装置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0923698A2 (pt) | 2016-01-19 |
IL213600A0 (en) | 2011-07-31 |
EP2370333A1 (de) | 2011-10-05 |
IL213600A (en) | 2015-04-30 |
BRPI0923698B1 (pt) | 2020-01-14 |
WO2010072658A1 (de) | 2010-07-01 |
US20110272218A1 (en) | 2011-11-10 |
EP2370333B1 (de) | 2013-08-28 |
US8863910B2 (en) | 2014-10-21 |
CN102264618A (zh) | 2011-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4618B (zh) | 具有安全装置的电梯设备 | |
CN100579884C (zh) | 升降设备 | |
JP6120977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RU2325315C2 (ru) |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ифт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имеющей несколько кабин в одной шахте | |
JP5380407B2 (ja) | 安全エレベータ | |
CN102405185B (zh) | 运送设备安全控制 | |
US10421642B2 (en) | Elevator component separation assurance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
JP5876881B2 (ja) | エレベータ安全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05480259B (zh) | 一种全自动驾驶列车的驾驶方法和系统 | |
EP2099706B1 (en) | Elevator safety device | |
US20170217457A1 (en) | Rail vehicle | |
WO2011148411A1 (ja) | 電子安全エレベータ | |
CN104860148B (zh) | 电梯系统 | |
CN107000985A (zh) | 包括多个电梯轿厢和分布式安全系统的电梯系统 | |
CN104355216B (zh) | 扶梯控制系统 | |
KR101029516B1 (ko) | 궤도차량 위치 검지 시스템 | |
US2018001741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predicting faults in sensors of locomotives | |
CN104816992B (zh) |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任投票机制的电梯停靠检测方法 | |
CN110040585A (zh) | 绝对值传感器控制系统 | |
KR101339351B1 (ko) | 열차위치 보조 검지 장치를 활용한 열차 제어 시스템 및 열차의 방호 방법 | |
Lott et al. | Safe Operations at Roadway Junctions-Design Principles from Automated Guideway Transit | |
CN206563900U (zh) | 一种基于三层逻辑联锁的动车登顶作业安全卡控系统 | |
CN106068216A (zh) | 用于控制与cbtc系统连接的轨道车辆的方法和具有至少一个轨道车辆的cbtc系统 | |
JP2013159413A (ja)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
Valiyev et al. | Improved Method and Algorithm of Railway Crossing Automatic Signaling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8 Address after: No. 555 Xingshun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Swiss Helge Sitwell Patentee before: Inventio 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