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4134A -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64134A CN102264134A CN2011101376371A CN201110137637A CN102264134A CN 102264134 A CN102264134 A CN 102264134A CN 2011101376371 A CN2011101376371 A CN 2011101376371A CN 201110137637 A CN201110137637 A CN 201110137637A CN 102264134 A CN102264134 A CN 1022641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interval
- grouping
- packet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线基站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上述无线基站具有: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其在针对无线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分组中,至少判断无线分组是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或重发分组中的哪一个;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其控制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使得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于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分散;重发间隔控制部,其控制各个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以及无线资源分配部,其根据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和各个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Description
本申请基于2010年5月28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2010-123078并要求其优先权,并以引证的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以预定周期对无线通信终端分配无线资源的无线基站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采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接入)作为下行链路的调制方式,采用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作为上行链路的调制方式。另外,在LTE中,采用根据每一个子帧的瞬时接收质量来动态地分配时间方向以及频率方向的无线资源的动态调度(dynamic scheduling),从而实现了高速分组通信(例如,3GPP,TS36.213)。
另一方面,在动态调度中,需要按照每一个子帧,发送用于接收质量的反馈及所分配的无线资源的通知等的控制信息。因此,如VoIP(Voice over IP:IP语音)那样,当在周期地产生净荷(pay-load)大小较小的分组数据的分组通信中采用动态调度时,控制开销相对增加,传送效率降低。因此,提出了以恒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频率方向的无线资源的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例如,3GPP,R1-060099)。
图1是示出采用持续调度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例的图。如图1所示,在持续调度中,以恒定时间间隔T0对无线通信终端固定地分配1个或在频率方向上连续的多个资源块(图1中为在频率方向上连续的2个资源块)。在持续调度中,不需要像动态调度那样按照每一个子帧都发送控制信息,因此能够大幅降低控制开销。
这里,资源块是频率方向上的无线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1个资源块在频率方向上具有180kHz的带宽BW(12子载波),在时间方向上具有0.5ms的时间长度T1。另外,子帧是时间方向上的无线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1个子帧在时间方向上具有是1个资源块的2倍的1ms的时间长度T2。在时间方向上按照每一个子帧进行调度,在频率方向上以1个资源块为单位进行调度。
另外,作为改善位于小区端的情况等接收质量差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质量的方法,子帧绑定(SFB:Sub-Frame Bundling)已得到标准化(例如,3GPP,TS36.321)。在子帧绑定中,使通常以1个子帧发送的1分组数据分散到连续的多个子帧中进行发送,因此能够提高接收质量。
还研究了对应用上述子帧绑定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上述持续调度的方案。图2是示出采用了针对应用子帧绑定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持续调度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例的图。如图2所示,以恒定时间间隔T0对应用子帧绑定的无线通信终端固定地分配在时间方向上连续的多个子帧(图2中为在时间方向上连续的4个子帧)。此外,如图3所示,通过在子帧之间进行跳频而得到频率分集增益,因此能够提高接收质量。
在子帧绑定中,还能够按照每一个子帧在频率方向上分配成多个资源块,在每隔恒定时间间隔的发送时,还能够进行基于跳频模式的针对资源块的分配。
此外,持续调度是对现有的语音通话质量(例如信息速率为12.2kbps的AMR的语音通话)有效的调度,不过还认识到,持续调度对于在使用了信息速率更高的CODEC的高质量VoIP、TV电话、影像中继中使用的频带保障型的无线传送服务等也是有效的。为了应用于这些无线传送服务,需要用比现有的语音通话中的信息速率更高的信息速率进行发送。
为了用高信息速率进行传送,可使用以下方法来实现:通过使用高速率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来提高信息速率的方法;在频率方向上对用户分配更多无线资源的方法;以及在时间方向上对用户分配更多无线资源的方法。在上行链路中,由于无线通信终端的发送功率的制约,针对小区端等的用户在时间方向上分配更多无线资源的方法比较有效。
这样,正在研究针对VoIP那样的实时业务应用持续调度。在像LTE上行链路那样,应用了按照恒定时间间隔(具体而言,8ms的整数倍)的定时进行重发分组的发送的Synchronous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的情况下,例如在应用了持续调度和子帧绑定的基础上,在时间方向上分配更多无线资源,由此来实现信息速率高的实时业务的发送。
但是,在通过上述手段实现信息速率的高速率化的情况下,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于该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可能发生竞争。在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发生竞争的情况下,同一用户不能同时发送初次发送分组和重发分组,在无线系统中接收质量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如下的无线基站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即使在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资源块的分配模式在时间方向上连续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发生竞争的情况。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其在向无线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分组中,至少无线分组判定是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或重发分组中的哪一个;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其在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中,控制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使得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于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分散;重发间隔控制部,其在重发分组的发送分配中,控制各个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以及无线资源分配部,其根据由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决定的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以及由重发间隔控制部决定的各个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本发明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向无线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分组中,至少判断无线分组是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或重发分组中的哪一个;在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和重发分组的发送分配中,控制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和各个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使得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于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分散;以及根据所述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和各个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的资源块的分配例的图。
图2是示出采用了针对应用子帧绑定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持续调度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例的图。
图3是示出基于进行跳频的子帧绑定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例的图。
图4是示出应用持续调度和子帧绑定时的分配方法的图。
图5是示出高质量CODEC应用例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高质量CODEC应用例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未应用子帧绑定时的发送定时的竞争例的图。
图8是示出应用/未应用子帧绑定时的分配方法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框图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中的第1控制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中的第2控制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中的第3控制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框图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中的第4控制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中的第5控制例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框图的一例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中的第6控制例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中的第7控制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资源块的分配模式在时间方向上连续时、即应用持续调度和子帧绑定(SFB)时的分配方法。
图4示出了应用Synchronous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的情况,其中,在Synchronous HARQ中,在时间方向上以20ms间隔发送按4个子帧连续发送的子帧绑定的无线分组(这里,设为VoIP分组的例子),按恒定时间间隔(具体而言,8ms的整数倍)的定时进行重发分组的发送。
在应用了子帧绑定和Synchronous HARQ的情况下,直到在接收侧(基站)接收到最后的子帧后,进行错误检测,因此一股而言,与未应用子帧绑定的情况相比,在发送ACK/NACK的定时中将产生延迟。这里,示出了根据ACK/NACK的延迟而以16ms间隔进行基于Synchronous HARQ的重发的例子。在图4中,在第5(×4)次发送(第4次重发分组发送)的定时以前,能够在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的重发分组不发生竞争的情况下进行发送,但是在第6次发送的定时,其他的初次发送分组(VoIP#4)与重发分组(VoIP#0)发生竞争。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采用了通过以10ms间隔发送无线分组(这里,设为VoIP分组的例子)从而使得信息速率高的CODEC的情况下,在第3(×4)次发送(第2次重发分组发送)的定时,在30ms后发送的初次发送分组(VoIP#3)与重发分组(VoIP#0)发生竞争。此时,重发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减少,接收质量(例如,分组丢失率和吞吐量)劣化。
在采用了以16ms间隔进行重发分组的发送的Synchronous HARQ的情况下,当应用了子帧绑定时,作为在3(×4)次发送(2次重发分组发送)的定时不与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定时发生竞争的VoIP分组的发送间隔的一例,考虑12ms间隔(参照图6)。
然而,在应用了以12ms间隔进行发送的持续调度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信息速率高的CODEC,使得应用了子帧绑定的用户的特性劣化变小,但是在未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也同样以12ms间隔发送了无线分组的情况下,在第4次发送(第3次重发)中,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与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定时发生竞争,与以10ms间隔进行发送的情况相比,接收质量劣化(参照图7)。其中,图7的上方为将持续调度发送间隔设为12ms时的例子,图7的下方为将持续调度发送间隔设为10ms时的例子。
因此,本发明人发现了以下情况:在应用了持续调度和子帧绑定的情况下,当如以往方式那样在初次发送的无线分组中固定地使用持续调度的发送间隔进行发送时,有可能频繁发生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的竞争。此外,本发明人发现了以下情况:在应用了持续调度和子帧绑定的情况下,在将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与未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的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设定为相同时,有可能频繁发生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的竞争(参照图8)。
因此,本发明人得到以下构思而实现了本申请发明:即使在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资源块的分配模式在时间方向上连续的情况下,也在同一用户和/或不同用户之间,控制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定时和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由此能够抑制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发生竞争。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
<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概略结构>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无线通信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无线基站10;以及在无线基站10所形成的小区15内与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这里为无线通信终端20a以及20b)。
无线基站10采用以预定时间间隔进行资源分配的调度方法(例如持续调度),针对无线通信终端20a以及20b,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或半固定)地分配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资源块(无线资源)。无线基站10能够使用由上行链路UL以及下行链路DL各自分配的资源块,与无线通信终端20a以及20b之间收发VoIP数据等周期性地产生的分组数据。
此外,无线基站10能够将针对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分配时的、时间方向以及频率方向的资源块的分配模式,设为对于每个无线通信终端不同的模式。例如,能够针对某个用户(例如无线通信终端20a),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行频率方向上连续的2个资源块、时间方向上1个子帧的分配,针对另一用户(例如无线通信终端20b),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进行频率方向上1个资源块、时间方向上连续的4个子帧的分配。
此外,在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仅图示了2个无线通信终端20a以及20b,不过,无线基站也可以与3个以上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另外,无线基站10还可以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采用了动态调度的通信。
<无线基站的第1结构>
接着,参照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进行具体说明。无线基站10是在物理上具有天线、调制解调器、CPU、存储器等的装置。
如图10所示,无线基站10具有: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102、重发间隔控制部103和无线资源分配部104。并且,在进行上行链路控制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包含控制信号生成发送部105的结构。
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具有对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分组的种类进行判定的功能。作为待发送的候选无线分组,包括:对用户发送的数据的第1次发送的初次发送分组;以及在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后重新发送的重发分组。
在初次发送分组中,包括:应用以预定间隔固定地分配无线分组的调度(持续调度)的初次发送分组;以及应用动态调度的初次发送分组。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只要具有如下功能即可:在向无线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分组中,至少判断无线分组是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或重发分组中的哪一个,而在图10中,示出了判定无线分组是重发分组、应用持续调度的初次发送分组、应用动态调度的初次发送分组中的哪一个的情况。
如果由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判定的无线分组是应用持续调度的用户的初次发送分组,则将与持续调度的发送间隔相关的信息即无线分组发送间隔控制信息、和持续调度的控制所需的持续调度控制信息(例如与各用户的发送定时相关的信息、与各用户的发送RB索引以及发送RB数量相关的信息等)输入到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102。
在由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判定的无线分组是动态调度中的初次发送分组的情况下,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输出在进行应用于基站装置10的动态调度时所需的控制信息即动态调度控制信息(例如SINR等接收质量信息、瞬时吞吐量信息、平均吞吐量信息、可发送数据量等),并输入到无线资源分配部104。
在由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判定的发送分组是重发分组的情况下,从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输出在应用Synchronous HARQ的情况下进行重发控制所需的参数即重发控制信息(例如与上次分配时的发送定时和发送RB相关的信息、上次分配时的调制方式、编码率的信息等),并输入到重发间隔控制部103。
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102在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中,控制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以减少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于该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的竞争次数,即,使得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分散开,作为发送间隔信息输出到无线资源分配部104。
此外,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102可使用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质量、所发送的无线分组的数据速率以及无线分组编号中的至少一项,控制同一用户和/或不同用户之间的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另外,这些信息包含在从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接收到的无线分组发送间隔控制信息中。
重发间隔控制部103决定与初次发送分组对应的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作为发送间隔信息输出到无线资源分配部104。
由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102、重发间隔控制部103输出的发送间隔信息被输入到无线资源分配部104。此外,从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输出的持续调度控制信息、动态调度控制信息、重发控制信息也被输入到无线资源分配部104。
无线资源分配部104利用由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102、重发间隔控制部103输出的发送间隔信息来决定无线资源的分配。并且,由无线资源分配部104输出无线资源分配结果。在上行链路中需要将上行链路的分配信息通知给无线通信终端(在半持续调度中,仅为第1次的发送分组),因此,由无线基站中的控制信号生成发送部105生成控制信号,并将其通知给无线通信终端。在下行链路中,不需向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知,而是在无线基站侧根据无线资源分配结果进行分配。这里,在控制信号中,可以包含各用户开始了持续调度的分配时的、分配最开头的无线分组的资源块的索引。
接着,针对如上述图10那样构成的无线基站中的控制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示出分配连续的4个子帧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连续分配的子帧数量可以使用任意数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重发分组,假定为应用按恒定时间间隔的定时进行重发分组的发送的Synchronous HARQ,示出了未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以8ms间隔进行重发、应用了子帧绑定的用户以16ms间隔进行重发的例子,不过,可以将重发分组发送间隔设为任意间隔。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代表如下情况:在将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的发送次数表示为n次的情况下,考虑在子帧绑定中连续地发送的子帧数量,从而是在合计4×n个子帧中进行发送。
<无线基站中的第1控制例>
图11示出了无线基站10中的控制例的一例(第1控制例)。在图11所示的第1控制例中,在无线分组的分配中,使用表示无线分组的发送顺序的无线分组编号,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间隔设定为交替不同。这里,示出以下情况的例子:在无线分组编号是偶数的情况下,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设定为8ms间隔,在无线分组编号是奇数的情况下,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设定为12ms间隔(在20ms期间为2次)。
在无线分组每隔10ms进行分配的上述图5中,对于任意一个无线分组而言,第3次发送(第2次重发)的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从初次发送起32~36ms后)均与其他无线分组编号的初次发送分组(30~34ms后)产生竞争。
另一方面,通过如图11所示那样进行设定,从而在无线分组编号是奇数的情况下,与图5所示的方式同样,在第3次发送(第2次重发)的定时,与30ms后发送的其他无线分组编号的初次发送分组产生竞争,但是在无线分组编号是偶数(包含0)的情况下,即使在第3次发送(第2次重发)的定时,也能够在不与初次发送分组发生竞争的情况下进行发送,与图5所示的方式相比,能够增加发送次数。
这样,在无线分组的分配中,通过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间隔设定为按无线分组编号交替不同,从而与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间隔设定为恒定的方式相比,能够增加平均能够发送的次数,从而改善接收质量。
在上述图11中,示出了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间隔设定为交替不同的情况,不过,显然不限于设定为在无线分组编号中按偶数和奇数的2的倍数交替不同的情况,也可以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间隔设定为按3以上的倍数而彼此不同。
<无线基站中的第2控制例>
图12示出了与上述第1控制例不同的控制例(第2控制例)。在第2控制例中,根据无线分组的数据速率在用户(无线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无线分组发送间隔控制。
在图12中,示出了以下情况:根据无线分组的数据速率进行无线分组发送间隔控制,由此,使得信息速率高的用户(无线通信终端)以10ms间隔发送初次发送分组、信息速率低(例如1/2的速率)的用户以20ms间隔发送初次发送分组。由此,能够在信息速率不同的不同用户之间实现同等的接收质量。这里,所谓信息速率,可以包含VoIP中的codec的速率、由MCS决定的发送分组大小。
此外,也可以针对信息速率不同的每个用户应用上述第1控制例。例如,对于以10ms间隔(在20ms期间为2次)进行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的信息速率高的用户,可如上述图11所示,在无线分组编号是偶数的情况下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设定为8ms间隔、在无线分组编号是奇数的情况下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设定为12ms间隔(在20ms期间为2次)。而对于以20ms间隔进行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的信息速率低的用户,例如可如上述图4所示,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间隔设定为恒定。由此,通过针对每个用户设定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由此,对于各个用户,能够减少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发生竞争的情况,改善接收质量。
<无线基站中的第3控制例>
在图13中示出了与上述控制例不同的控制例(第3控制例)。在图13所示的第3控制例中,在无线分组的分配中,对于应用了子帧绑定的用户与未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彼此,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间隔设定为不同。
在图13中,对于应用了子帧绑定的用户,以12ms间隔发送初次发送分组(参照图6),对于未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以10ms间隔发送初次发送分组(参照图7)。这里,对于应用了子帧绑定的用户,在第3次发送(第2次重发)以前,发送定时不会与初次发送分组发生竞争,而对于未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在5次发送(4次重发)以前,能够避免发送定时与初次发送分组发生竞争,因此能够提高无线分组的接收质量。
应用/未应用子帧绑定的判定例如可根据SINR、传播损失等接收质量来决定。
如上述图8所示,在针对应用了持续调度的用户与未应用持续调度的用户都以恒定的发送间隔(例如20ms间隔)发送初次发送分组的情况下,很难针对双方的用户,减少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发生竞争的情况、且很难提高接收质量。此外,在将应用了子帧绑定的用户与未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的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设定为相同的情况下,存在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的竞争频繁发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通过针对应用了子帧绑定的用户与未应用子帧绑定的用户彼此,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间隔设定为不同,能够针对双方的用户,减少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发生竞争的情况,从而改善接收质量。
另外,也可以针对每个用户应用上述第1控制例。例如,在根据接收质量针对应用了子帧绑定的用户,以10ms间隔(在20ms期间为2次)发送初次发送分组的情况下,可如上述图11所示,在无线分组编号是偶数的情况下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设定为8ms间隔、在无线分组编号是奇数的情况下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设定为12ms间隔(在20ms期间为2次)。
<无线基站的第2结构>
接着,针对具有与上述图10所示的无线基站10不同结构的无线基站进行说明。
图14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与图10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相比,不同点为追加了最大发送次数设定部106。在最大发送次数设定部106中,分别输入从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102输出的发送间隔信息、从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输出的无线分组发送间隔控制信息以及持续调度控制信息。
在最大发送次数设定部106中,利用所输入的信息而输出最大发送次数上限值信息。最大发送次数上限值信息是在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的其他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不发生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发送的各个重发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此外,所输出的最大发送次数上限值信息被输入到无线资源分配部104。在无线资源分配部104中,能够根据最大发送次数上限值信息,决定无线资源的分配。
<无线基站中的第4控制例>
在图15中,针对如上述图14那样构成的无线基站中的控制例(第4控制例)进行说明。
在图15所示的第4控制例中,在无线分组的分配中,在初次发送分组(VoIP#4)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的其他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VoIP#1)的发送定时发生竞争的情况下,无线资源分配部104优先分配初次发送分组(VoIP#4)。在图15中,示出了在无线分组的分配中,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间隔交替设定为8ms间隔、12ms间隔的情况,但不限于此。
在上述图5中,无线分组每隔10ms进行分配,对于任意一个VoIP分组而言,在第3次发送(第2次重发)的定时(从初次发送起32~36ms后),与初次发送分组(30~34ms后)产生竞争。另一方面,在上述图11所示的第1控制例中,在表示无线分组的发送顺序的无线分组编号是偶数(包含0)的情况下,即使在第3次发送(第2次重发)的定时,也能够在不与初次发送分组发生竞争的情况下进行发送,与图5所示的现有方式相比,能够增加发送次数。此外,在无线分组编号是奇数的情况下,与图5所示的现有方式同样,在第3次发送(第2次重发)的定时,与30ms后发送的初次发送分组产生竞争。
因此,如图15所示,通过限制重发分组(VoIP#1)的发送次数,能够避免初次发送分组(VoIP#4)与重发分组发生竞争的情况,必然能够成功发送初次发送分组。
另外,通过决定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和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能够唯一地确定用户内的初次发送分组与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发生竞争以前的发送次数,因此,通过由无线资源分配部104限制重发分组的发送次数,能够避免与初次发送分组发生竞争。
如上述图14所示,通过设置最大发送次数设定部106,能够控制所述各个重发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使得初次发送分组与其他的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不发生竞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不发生竞争的情况下能够发送的最大发送次数称作最大发送次数上限值。
<无线基站中的第5控制例>
在图16中示出了与上述控制例不同的控制例(第5控制例)。在图16所示的第5控制例中,在无线分组的分配中,以使重发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上限值的最小值变大的方式控制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设定重发分组的发送次数。
例如,在20ms间隔中发送2次(在20个子帧中的合计8个子帧内进行发送)应用了子帧绑定的无线分组的情况下,考虑图16所示的、交替重复8ms间隔、12ms间隔的发送方法(发送模式1)、或者交替重复4ms间隔、16ms间隔的发送方法(发送模式2)。此时,各个无线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由上述第4控制例所示的方法来决定。
这里,在考虑VoIP那样的实时应用程序的情况下,需要在允许延迟时间内使错误率成为一定程度以下,因此,通过将发送次数设定为使得重发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的最小值变大,由此能够改善特性。在图16中的发送模式1中,最大发送次数分别为2次、3次,与此相对,在发送模式2中,存在最大发送次数为1次的分组。
因此,相对于发送模式2的最大发送次数为1次,在发送模式1中能够使最大发送次数成为2次以上,因此优选选择发送模式1。此时,由输入了多个发送间隔信息和最大发送次数上限值信息的组合的无线资源分配部104选择发送模式。
这样,在无线分组的分配中,以使重发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上限值的最小值变大的方式控制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由此能够改善特性。
<无线基站的第3结构>
接着,针对具有与上述图10、14所示的无线基站10不同结构的无线基站进行说明。
图17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与图14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相比,不同点为追加了MCS决定部(调制编码方案决定部)107。在MCS决定部107中,输入从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101输出的持续调度控制信息和从最大发送次数设定部106输出的最大发送次数上限值信息,并利用所输入的信息来决定调制方式和编码率。作为具体例,接收质量由最大发送次数决定,因此,能够根据用户之间的最大发送次数,控制为使得分组丢失率均匀。
此外,还可以使用持续调度控制信息,进行与分配给每一个子帧的资源块数对应的MCS选择。这里,在假定了VoIP业务的情况下,一股而言,语音是在有声区间与无声区间这两个状态之间进行状态转变。因此,考虑接收质量的变动,从而能够按照每个有声区间动态地控制MCS选择基准、语音速率(语音CODEC)。即使在动态地控制MCS选择基准和语音速率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应用本实施方式。
<无线基站中的第6控制例>
在图18中,针对如上述图17那样构成的无线基站中的控制例(第6控制例)进行说明。
在图18所示的第6控制例中,在无线分组的分配中,根据由最大发送次数设定部106决定的各个重发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控制各个重发分组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使得在最大发送次数不同的重发分组之间接收质量之差变小。
在图18中,示出了在无线分组的分配中,将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间隔交替设定为8ms间隔、12ms间隔的例子。此时,在图18中的无线分组编号为偶数的情况下,能够进行3次发送,在无线分组编号为奇数的情况下,能够进行2次发送,在使用同一MCS的情况下接收质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在任意一个发送定时均成为大致同等的接收质量的方式来决定MCS。
作为具体例,对于偶数编号的无线分组,使用QPSK、R=1/2进行发送,对于奇数编号的无线分组,使用QPSK、R=1/3进行发送。这样根据各个重发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来控制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由此能够实现接收质量的均匀化。
<无线基站中的第7控制例>
在图19中示出了与上述控制例不同的控制例(第7控制例)。在上述图18中的第6控制例中,采用了仅考虑最大重发次数的最大重发次数决定方法,但是在图19所示的第7控制例中,采用还考虑了接收质量(例如接收功率、接收SINR等)的最大重发次数决定方法。作为决定接收质量的方法,还可以使用按照每个所述有声区间测定接收质量的结果,作为接收质量信息。通过确定还考虑了接收质量的最大重发次数,能够有效实现接收质量的均匀化,能够同时提高吞吐量。
[其它实施方式]
已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显然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本发明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性说明为目的的,不具有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的含义。
Claims (12)
1.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基站具有:
无线分组类别判定部,其在向无线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分组中,至少判定无线分组是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或重发分组中的哪一个;
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其在以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中,控制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使得所述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于所述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分散;
重发间隔控制部,其在所述重发分组的发送分配中,控制各个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以及
无线资源分配部,其根据由所述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决定的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以及由所述重发间隔控制部决定的各个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质量、所发送的所述无线分组的数据速率和所述无线分组编号中的至少一项,控制所述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质量包含关于是否是在预定数量的连续的多个子帧中分配无线分组的用户的信息,
所述无线分组的数据速率包含关于在实时业务中按照固定周期请求的数据速率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基站还具有控制信号生成发送部,该控制信号生成发送部生成从所述无线资源分配部输出的信息作为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信号通知给所述无线通信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在针对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所述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中,设定不同的发送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次发送间隔控制部在针对不同的无线通信终端彼此的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分配中,设定不同的发送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于所述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发生竞争的情况下,所述无线资源分配部优先分配所述初次发送分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基站还具有最大发送次数设定部,该最大发送次数设定部控制所述重发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使得所述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于所述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的发送定时不发生竞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资源分配部以使所述重发分组的发送次数最大的方式,决定所述初次发送分组和所述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基站还具有调制编码方案决定部,该调制编码方案决定部根据由所述最大发送次数设定部决定的各个重发分组的最大发送次数,控制所述各个重发分组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使得在所述最大发送次数不同的重发分组之间接收质量之差变小。
11.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向无线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分组中,至少判断无线分组是以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或重发分组中的哪一个;
在以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固定地分配的初次发送分组和所述重发分组的发送分配中,控制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和各个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使得所述初次发送分组与无线分组编号不同于所述初次发送分组的重发分组分散;以及
根据所述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和所述各个重发分组的发送间隔,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质量、所发送的所述无线分组的数据速率和所述无线分组编号中的至少一项来控制各个初次发送分组的发送间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23078 | 2010-05-28 | ||
JP2010123078A JP5054804B2 (ja) | 2010-05-28 | 2010-05-28 |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64134A true CN102264134A (zh) | 2011-11-30 |
Family
ID=44483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376371A Pending CN102264134A (zh) | 2010-05-28 | 2011-05-25 |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292916A1 (zh) |
EP (1) | EP2391045B1 (zh) |
JP (1) | JP5054804B2 (zh) |
CN (1) | CN102264134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4174A (zh) * | 2012-09-07 | 2015-05-06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基于中继终端提供自动重发请求差错控制的方法、相关终端和arq控制中心 |
CN104854942A (zh) * | 2012-12-19 | 2015-08-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5122830A (zh) * | 2013-02-21 | 2015-12-02 | 奥提欧斯塔网络公司 | 基于基站中的应用检测调度数据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
CN105843593A (zh) * | 2015-01-13 | 2016-08-10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实现数据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682263A (zh) * | 2017-09-22 | 2018-02-09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混合交换网络中基于业务持续时间的调度方法 |
CN107787566A (zh) * | 2015-03-31 | 2018-03-09 | 苹果公司 | 帧传输方案修改 |
WO2018171501A1 (zh) * | 2017-03-20 | 2018-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087312A (zh) * | 2014-09-25 | 2019-08-0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和资源选择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48632B2 (en) | 2008-10-20 | 2014-09-30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division number determination method |
JP5890673B2 (ja) * | 2011-12-07 | 2016-03-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
WO2013122163A1 (ja) * | 2012-02-14 | 2013-08-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5905575B2 (ja) * | 2012-06-06 | 2016-04-2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
US9635644B2 (en) * | 2012-08-10 | 2017-04-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coverage enhancement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7371A (zh) * | 2002-03-22 | 2004-10-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站装置及分组传输方法 |
US20080165731A1 (en) * | 1997-07-30 | 2008-07-10 | Samuel Zellner |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Data Services Using Idle Cell Resources |
CN101657017A (zh) * | 2008-09-22 | 2010-0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
US20100128687A1 (en) * | 2008-11-19 | 2010-05-27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and MU-MIMO in Uplink Vo-IP for OFDMA/SCFDMA Networ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52295B2 (en) * | 2006-02-03 | 2013-05-28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persistent uplink and down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
JP4799202B2 (ja) * | 2006-02-08 | 2011-10-2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 |
JP5231550B2 (ja) * | 2007-08-13 | 2013-07-10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VoIPパケットを伝送する方法 |
KR20100102686A (ko) * | 2007-12-29 | 2010-09-24 | 알까뗄 루슨트 | 시간 및 주파수 자원들에서의 통계적 멀티플렉싱을 기반으로 한 반-영구적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US8595579B2 (en) * | 2008-06-16 | 2013-11-26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DL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HARQ process allo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of |
US8160014B2 (en) * | 2008-09-19 | 2012-04-17 | Nokia Corporation | Configuration of multi-periodicity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645764B (zh) * | 2008-09-28 | 2012-11-0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用户上行数据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
US9007992B2 (en) * | 2008-11-18 | 2015-04-14 | Nokia Corporation | Relay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10123078A (ja) | 2008-11-21 | 2010-06-03 | Toshiba Storage Device Corp | アクセス制御装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装置 |
JP5195925B2 (ja) * | 2009-01-15 | 2013-05-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 |
-
2010
- 2010-05-28 JP JP2010123078A patent/JP505480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5-25 CN CN2011101376371A patent/CN102264134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5-25 US US13/115,214 patent/US2011029291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5-26 EP EP11167714A patent/EP239104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65731A1 (en) * | 1997-07-30 | 2008-07-10 | Samuel Zellner |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Data Services Using Idle Cell Resources |
CN1537371A (zh) * | 2002-03-22 | 2004-10-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站装置及分组传输方法 |
CN101657017A (zh) * | 2008-09-22 | 2010-0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
US20100128687A1 (en) * | 2008-11-19 | 2010-05-27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and MU-MIMO in Uplink Vo-IP for OFDMA/SCFDMA Networks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4174A (zh) * | 2012-09-07 | 2015-05-06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基于中继终端提供自动重发请求差错控制的方法、相关终端和arq控制中心 |
CN104854942B (zh) * | 2012-12-19 | 2018-11-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4854942A (zh) * | 2012-12-19 | 2015-08-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US11765700B2 (en) | 2012-12-19 | 2023-09-19 | Fujitsu Limited | Wireless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related to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in a communication period |
CN105122830A (zh) * | 2013-02-21 | 2015-12-02 | 奥提欧斯塔网络公司 | 基于基站中的应用检测调度数据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
CN110087312B (zh) * | 2014-09-25 | 2023-10-2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CN110087312A (zh) * | 2014-09-25 | 2019-08-0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和资源选择方法 |
CN105843593A (zh) * | 2015-01-13 | 2016-08-10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实现数据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
US10917852B2 (en) | 2015-03-31 | 2021-02-09 | Apple Inc. | Frame transmission scheme modification |
US10412679B2 (en) | 2015-03-31 | 2019-09-10 | Apple Inc. | Frame transmission scheme modification |
CN107787566B (zh) * | 2015-03-31 | 2021-07-02 | 苹果公司 | 一种帧传输方案修改的方法、移动设备及可读介质 |
CN107787566A (zh) * | 2015-03-31 | 2018-03-09 | 苹果公司 | 帧传输方案修改 |
CN108633084A (zh) * | 2017-03-20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171501A1 (zh) * | 2017-03-20 | 2018-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682263B (zh) * | 2017-09-22 | 2019-10-18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混合交换网络中基于业务持续时间的调度方法 |
CN107682263A (zh) * | 2017-09-22 | 2018-02-09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混合交换网络中基于业务持续时间的调度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054804B2 (ja) | 2012-10-24 |
EP2391045B1 (en) | 2012-11-07 |
JP2011250296A (ja) | 2011-12-08 |
US20110292916A1 (en) | 2011-12-01 |
EP2391045A1 (en) | 2011-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4134A (zh) |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 |
CN101507344B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 |
CN101480098B (zh) | 基于可变传输时间间隔长度控制的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基站装置 | |
JP4966409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1765988B (zh)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
JP4413869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
KR101412051B1 (ko) | Tdd시스템 백홀링크 통신 방법, 기기 및 시스템 | |
KR100924683B1 (ko)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 공간 다중화 기법을 위한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 |
GB2405289A (en) | Method for HSDPA data communocation | |
CN102131297A (zh) | 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 |
EP2080307B1 (en) |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in the multi-carriers system | |
CN101272388A (zh) | 调度上行链路中服务数据的方法、基站、用户终端和网络 | |
CN101729122B (zh) | 一种分布式中继系统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 | |
CN101345906B (zh) | 高速分组接入系统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4349475B (zh) | 一种tdd-fdd跨载波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610138B (zh) | 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
JP2005517370A6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5684503A (zh) |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Ericsson |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scheduling for fading channels | |
CN105814830A (zh) | 在OFDMA通信系统中对捆绑的VoIP分组的资源分配 | |
JP5576433B2 (ja) |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 |
CN101238682B (zh) | 一种用于分配通信资源的方法以及传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480348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节点 | |
CN101527929A (zh) |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 |
JP5011546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