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
在基站100中,无线接收单元102经由天线101接收从各个终端发送的C-SC-FDMA信号,对该C-SC-FDMA信号实施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并且,无线接收单元102将实施了接收处理的C-SC-FDMA信号输出到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去除单元103。
CP去除单元103去除在从无线接收单元102输入的C-SC-FDMA信号的开头附加的CP。
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104对从CP去除单元103输入的C-SC-FDMA信号进行FFT,变换为频域的C-SC-FDMA信号(副载波分量)。并且,FFT单元104将频域的C-SC-FDMA信号(副载波分量)输出到解映射单元105。另外,FFT单元104将包含导频信号的副载波分量输出到测量单元111。
解映射单元105基于从控制单元113输入的映射信息,从由FFT单元104输入的C-SC-FDMA信号中,提取与各个终端使用的频率资源(副载波或RB)对应的部分的C-SC-FDMA信号。并且,解映射单元105将提取出的C-SC-FDMA信号输出到FDE单元106。
FDE单元106使用基于由未图示的估计单元估计出的、本站与各个终端之间的信道的频率变动的估计值计算出的FDE权重,对从解映射单元105输入的C-SC-FDMA信号进行均衡。并且,FDE单元106将均衡后的信号输出到结合单元107。
结合单元107基于从控制单元113输入的群集数(分割C-SC-FDMA信号得到的多个群集的数量)、每个群集的带宽(以下称作群集大小)以及各群集间的频率间隔(以下称作群集间隔),将构成从FDE单元106输入的C-SC-FDMA信号的多个群集在频域中结合。并且,结合单元107将结合后的C-SC-FDMA信号输出到IDFT单元108。
IDFT单元108通过对从结合单元107输入的C-SC-FDMA信号实施IDFT处理,生成时域的信号。并且,IDFT单元108将生成了的时域的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109。
解调单元109基于从调度器112输入的MCS信息(调制等级),将从IDFT单元108输入的信号解调,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到解码单元110。
解码单元110基于从调度器112输入的MCS信息(编码率)以及编码大小,将从解调单元109输入的信号解码,将解码后的信号作为接收比特序列输出。
另一方面,测量单元111使用从FFT单元104输入的副载波分量中包含的导频信号(从各个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测量各个终端与本站之间的每个频带(副载波)的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生成各个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例如CQI)。并且,测量单元111将各个终端的CQI输出到调度器112。
调度器112中,输入对各个终端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调制等级(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对各个终端的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码块大小)以及后述的终端200的DFT单元210(图2)中使用的DFT大小(DFT点数)。首先,调度器112计算出对各个终端的上行链路频率资源(PUSCH)的分配的优先级。并且,调度器112使用各个终端的优先级以及从测量单元111输入的各个终端的CQI,对各个终端的上行链路频率资源(PUSCH)的分配进行调度。
具体而言,调度器112根据对来自各个终端的信号(C-SC-FDMA信号)设定的MCS集(调制等级以及编码率)、或对来自各个终端的信号(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决定来自各个终端的信号(C-SC-FDMA信号)的群集图案。这里,群集图案用群集数、群集大小或群集间隔表示。即,调度器112具有作为根据MCS集或编码大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数、群集大小或群集间隔)的决定单元的功能。
并且,调度器112将表示各个终端的上行链路频率资源的分配结果(即基于决定的群集间隔的频率资源分配的调度结果)的频率资源信息、以及表示构成各个终端发送的C-SC-FDMA信号的群集的群集数以及群集大小的频谱分割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113以及生成单元114。由此,表示群集数、群集大小或群集间隔的群集图案被通知到各个终端。另外,调度器112将包含表示对各个终端设定了的MCS集(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MCS信息、以及对各个终端设定了的编码大小的控制信息,输出到解调单元109、解码单元110以及生成单元114。
控制单元113基于从调度器112输入的频谱分割信息以及频率资源信息,计算群集数、群集大小以及群集间隔。另外,控制单元113基于计算出的群集数、群集大小以及群集间隔,计算被映射了各个终端的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频率资源。并且,控制单元113将计算出的群集数、群集大小以及群集间隔输入到结合单元107,将表示被映射了各个终端的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频率资源的映射信息输出到解映射单元105。
生成单元114将从调度器112输入的频谱分割信息、频率资源信息以及控制信息变换为例如用于向各个终端通知的二进位的控制比特序列而生成控制信号。并且,生成单元114将生成了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编码单元115。
编码单元115将从生成单元114输入的控制信号编码,将编码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116。
调制单元116将从编码单元115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无线发送单元117。
无线发送单元117对从调制单元116输入的控制信号实施D/A变换、放大以及上变频等发送处理,将实施了发送处理的信号经由天线101向各个终端发送。
接下来,在图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
在终端200中,无线接收单元202经由天线201接收从基站100(图1)发送的控制信号,对该控制信号实施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并且,无线接收单元202将实施了接收处理的控制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203。在该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各个终端发送的信号的分割数(即,群集数)以及群集大小的频谱分割信息、表示分配给各个终端的上行链路频率资源的频率资源信息、以及表示MCS信息及编码大小等的控制信息。
解调单元203将控制信号解调,将解调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解码单元204。
解码单元204将控制信号解码,将解码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提取单元205。
提取单元205提取从解码单元204输入的控制信号中包含的发往本终端的频谱分割信息以及频率资源信息,并将提取出的频谱分割信息以及频率资源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206。另外,提取单元205将从解码单元204输入的控制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表示的发往本终端的MCS信息以及编码大小,输出到编码单元207以及调制单元208。
控制单元206基于从提取单元205输入的频谱分割信息以及频率资源信息,计算分割SC-FDMA信号(即DFT单元210的输出)而生成的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以及群集大小。另外,控制单元206基于频率资源信息和计算出的群集数以及群集大小,计算被映射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频率资源,从而确定构成C-SC-FDMA信号的群集的群集间隔。即,控制单元206计算从基站100通知的群集图案(群集数、群集大小以及群集间隔)。并且,控制单元206将计算出的群集图案输出到设定单元211。具体而言,控制单元206将计算出的群集数以及群集大小输出到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将表示被映射本终端的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频率资源的映射信息(即表示群集间隔的信息)输出到设定单元211的映射单元213。
此外,假设在基站与终端之间预先决定,在将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多个群集时,从频谱的频率低的一方(DFT单元210的输出号码小的一方),或者从频谱的频率高的一方(DFT单元210的输出号码大的一方)开始,依序分割SC-FDMA信号(频谱)。例如,控制单元206从分割生成的多个群集中频率低的群集(DFT单元210的输出号码小的群集)、或者频率高的群集(DFT单元210的输出号码大的群集)开始,依序计算被映射该群集的频率资源。
编码单元207基于从提取单元205输入的MCS信息(编码率)以及编码大小,将发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发送比特序列输出到调制单元208。
调制单元208基于从提取单元205输入的MCS信息(调制等级),对从编码单元207输入的发送比特序列进行调制而生成码元序列,将生成了的码元序列输出到复用单元209。
复用单元209对导频信号以及从调制单元208输入的码元序列进行复用。并且,复用单元209将复用了导频信号的码元序列输出到DFT单元210。例如,作为导频信号,也可以使用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 Correlation,恒定幅度零自相关)序列。另外,在图2中,采用了实施DFT处理前复用导频信号与码元序列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对实施DFT处理后的码元序列复用导频信号的结构。
DFT单元210对从复用单元209输入的时域的码元序列实施DFT处理,生成频域的信号(SC-FDMA信号)。并且,DFT单元210将生成了的SC-FDMA信号(频谱)输出到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
设定单元211包括分割单元212以及映射单元213。设定单元211按照从控制单元206输入的群集图案,将从DFT单元210输入的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多个群集,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从而设定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频域中的配置。并且,设定单元211将生成了的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输出到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214。以下,说明设定单元211的内部结构。
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按照从控制单元206输入的群集信息表示的群集数以及群集大小,将从DFT单元210输入的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多个群集。并且,分割单元212将由生成了的多个群集构成的C-SC-FDMA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213。
设定单元211的映射单元213基于从控制单元206输入的映射信息(表示群集间隔的信息),将从分割单元212输入的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映射到频率资源(副载波或RB)。并且,映射单元213将映射到了频率资源的C-SC-FDMA信号输出到IFFT单元214。
IFFT单元214对从映射单元213输入的映射了C-SC-FDMA信号的多个频带(副载波)进行IFFT,生成时域的C-SC-FDMA信号。这里,IFFT单元214在映射了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多个频带(副载波)以外的频带(副载波)中插入0。并且,IFFT单元214将时域的C-SC-FDMA信号输出到CP插入单元215。
CP插入单元215将与从IFFT单元214输入的C-SC-FDMA信号的尾部相同的信号作为CP附加到C-SC-FDMA信号的开头。
无线发送单元216对C-SC-FDMA信号实施D/A变换、放大以及上变频等发送处理,将实施了发送处理的信号经由天线201向基站100(图1)发送。
接下来,说明基站100的群集图案的决定处理、终端200的群集配置的设定处理(即SC-FDMA信号(频谱)的分割处理以及多个群集的映射处理)的详细情况。
使用户吞吐量为最大的群集图案,对每个传输参数各不相同。作为传输参数的一例,使用图3A以及图3B说明使用了调制等级(QPSK、16QAM、64QAM)的情况。在图3A(SNR(Signal-to-Noise power Ratio,信噪比)高的情况)以及图3B(SNR(Signal-to-Noise power Ratio,信噪比)低的情况)中,表示C-SC-FDMA信号的群集图案(这里是群集数或群集间隔)与用户吞吐量的关系。如图3A及图3B所示,使用户吞吐量为最大的群集图案(这里是群集数或群集间隔),对每个调制等级各不相同。这里,认为使用户吞吐量为最大的群集图案对每个调制等级各不相同,是因对每个调制等级的ISI的抗性(允许ISI)的差异而产生的。即,基站100以及终端200基于考虑了互不相同的每个传输参数的允许ISI的群集图案,通过设定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频域中的配置,能够改善用户吞吐量。此外,在图3A及图3B中,作为一例而说明了调制等级,但对其他传输参数(编码大小及编码率)也是同样的。
因此,基站100的调度器112根据对来自终端200的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传输参数(MCS集或编码大小),决定该C-SC-FDMA信号的群集图案。另外,基站200的设定单元211按照与对本终端发送的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传输参数(MCS集或编码大小)对应的群集图案,设定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频域中的配置。以下,对群集配置的设定方法1-1~1-6进行说明。
<设定方法1-1>
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使用与对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调制方式)对应的群集数(分割数),分割SC-FDMA信号。
调制等级越高,信号点间的欧氏距离越短,越容易受到ISI的影响。即,调制等级越高,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小。由此,优选的是,设定单元211以对本终端发送的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调制等级越高(对ISI的抗性越小),使ISI越小的方式,设定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频域中的配置。
这里,C-SC-FDMA信号的群集的数量(SC-FDMA信号的分割数)越多,多个群集的结合点上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的不连续点的数量越多,所以ISI越大。这样,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越多,ISI越大。换言之,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越少,ISI越小。
因此,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越高,群集数(某个单位带宽的群集数)越少的群集图案,分割信号(SC-FDMA信号)。即,调度器112决定对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越高,表示越少的群集数的群集图案。
此外,在具有相同带宽(某个单位带宽)的SC-FDMA信号中,使分割所得的群集数越少(越多),每个群集的带宽即每个群集的群集大小越宽(越窄)。即,在具有相同带宽的SC-FDMA信号中,使分割SC-FDMA信号所得的群集数少(多),等效于使分割SC-FDMA信号所得的多个群集的每个群集的群集大小展宽(窄小)。因此,设定单元211也可以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越高,群集大小越宽的群集图案,分割信号(SC-FDMA信号)。即,调度器112也可以决定对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越高,表示越宽的群集大小的群集图案。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如图4所示,作为调制方式,说明使用以1码元传输2比特的QPSK(调制等级:低)、以1码元传输4比特的16QAM(调制等级:中),以及以1码元传输6比特的64QAM(调制等级:高)的情况。另外,图5A及图5B中的C-SC-FDMA信号的带宽,即图5A所示的群集#0~#3的群集大小的合计与图5B所示的群集#0,#1的群集大小的合计相同。
基站100的调度器112中,调制等级越高,使群集数越少(使群集大小越宽)。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调度器112对调制等级低的QPSK,使群集数更多(使群集大小更窄)。另外,如图4所示,调度器112对调制等级高的64QAM,使群集数更少(使群集大小更宽)。即,调度器112根据调制等级(低、中、高),决定群集数(多、中、少)或群集大小(窄、中、宽)的群集图案。并且,基站100向终端200通知包含决定了的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的频谱分割信息,以及频率资源信息。
并且,终端200的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按照由调度器112决定了的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将从DFT单元210输入的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多个群集。即,分割单元212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越高,群集数越少(或群集大小越宽)的群集图案,分割SC-FDMA信号。并且,设定单元211的映射单元213基于频率资源信息,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
例如,在调制方式为QPSK(调制等级:低)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调度器112以群集数增多(图5A中为4个群集#0~#3),即每个群集的群集大小变窄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并且,如图5A所示,分割单元212将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群集#0~#3的4个群集,映射单元213将4个群集#0~#3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由此,如图5A所示,生成群集数多(群集大小窄)的C-SC-FDMA信号。
另一方面,在调制方式为64QAM(调制等级:高)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调度器112以群集数减少(图5B中为两个群集#0,#1),即群集大小变宽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并且,如图5B所示,分割单元212将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群集#0以及群集#1的两个群集,映射单元213将群集#0以及群集#1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由此,如图5B所示,生成群集数少(群集大小宽)的C-SC-FDMA信号。
并且,终端200将图5A(调制方式:QPSK的情况)或图5B(调制方式:64QAM的情况)所示的C-SC-FDMA信号向基站100发送,基站100对接收到的C-SC-FDMA信号实施均衡处理,将均衡处理后的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进行结合。由此,在基站100中,得到图6A(调制方式:QPSK的情况)或图6B(调制方式:64QAM的情况)所示的群集结合后的信号。
如图6A所示,在调制等级更低的情况(调制方式:QPSK的情况)下,结合后的信号中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的不连续点数为3个。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在调制等级更高的情况(调制方式:64QAM的情况)下,结合后的信号中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的不连续点数为1个。即,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调制等级越高,结合后的信号中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的不连续点数越少。即,调制等级越高,多个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产生的ISI越小。
这样,在调制等级更高的情况下,即信号点间的欧氏距离更短、对ISI的抗性(允许ISI)更小的情况下,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更少(或使群集大小更宽)。由此,能够使对C-SC-FDMA信号的ISI更小。
另一方面,在调制等级更低的情况下,即信号点间的欧氏距离更长、对ISI的抗性(允许ISI)更大的情况下,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更多(使群集大小更窄)。由此,能够提高由于将更多群集映射到信道变动不同的多个频率资源而产生的频率分集效应。但是,如图6A所示,在调制等级更低的情况下,结合后的信号中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的不连续点数更多(即ISI更大)。但是,调制等级越低,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大,所以ISI对传输特性造成的影响小。
这样,在本设定方法中,终端以与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对应的群集数(或群集大小)分割SC-FDMA信号。由此,调制等级越高(允许ISI越小),终端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越少(使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的数量越少),从而能够降低ISI。另外,调制等级越低(允许ISI越大),终端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更多,从而能够提高频率分集效应。由此,根据本设定方法,能够根据调制等级改善传输特性,因此在任一种调制等级中,都能够维持C-SC-FDMA信号产生的(将SC-FDMA信号群集化产生的)系统吞吐量的改善效果,并且提高各个终端的用户吞吐量。
另外,在本设定方法中,根据调制等级决定群集数(群集大小),从而能够控制ISI。因此,例如在使用自适应调制和信道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hannel Coding:AMC)控制的情况下,基站决定与调制等级对应的群集数(群集大小)以控制ISI,从而能够事先预计瞬间ISI。因此,在基站中,能够选择与考虑了瞬间ISI的影响的瞬间接收质量(例如瞬间SINR)对应的正确的MCS集的可能性高。由此,根据本设定方法,选择正确的MCS集,由此能够降低传输差错产生的重发次数,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吞吐量。
<设定方法1-2>
在设定方法1中,说明了设定单元211以与对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对应的群集数分割SC-FDMA信号的情况,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以与对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调制等级对应的群集间隔,将多个群集映射到频率资源。
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越宽,各群集分别传播的信道间的频率相关性越低。因此,在基站100中,在实施了基于不进行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传播接收到的接收频谱的完全再生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准则等的均衡处理的情况下,构成C-SC-FDMA信号的多个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差(在具有功率差以及振幅差、信道估计误差的情况下为相位差)更大,ISI更大。即,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越宽,ISI越大。换言之,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越窄,ISI越小。
因此,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越高,群集间隔越窄的群集图案,将信号(SC-FDMA信号)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多个频率资源。即,调度器112决定对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越高,表示越窄的群集间隔的群集图案。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假设群集数为2(图8A以及图8B所示的群集#0以及群集#1)。另外,与设定方法1-1同样,如图7所示,作为调制方式,说明使用QPSK(调制等级:低)、16QAM(调制等级:中)、64QAM(调制等级:高)的情况。另外,与设定方法1-1同样,图8A以及图8B中的C-SC-FDMA信号的带宽相同。
基站100的调度器112中,调制等级越高,使群集间隔越窄。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调度器112对调制等级低的QPSK,使群集间隔更宽。另外,如图7所示,调度器112对调制等级高的64QAM,使群集间隔更窄。即,调度器112根据调制等级(低、中、高),决定群集间隔(宽、中、窄)的群集图案。并且,基站100向终端200通知频谱分割信息(例如群集数:两个)以及包含决定了的群集图案(群集间隔)的频率资源信息。
并且,终端200的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根据频谱分割信息(这里是群集数:2),将从DFT单元210输入的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两个群集。另外,设定单元211的映射单元213按照由调度器112决定了的群集图案(群集间隔),将两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即,映射单元213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越高,群集间隔越窄的群集图案,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多个频率资源。
例如,在调制方式为QPSK(调制等级:低)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调度器112以群集间隔变宽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间隔)。并且,如图8A所示,映射单元213将由分割单元212分割SC-FDMA信号(频谱)而生成了的群集#0以及群集#1的两个群集分别映射到隔开了相当于群集图案表示的频率间隔的不连续的频率资源。由此,如图8A所示,生成群集#0与群集#1之间的频率间隔宽的C-SC-FDMA信号。
另一方面,在调制方式为64QAM(调制等级:高)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调度器112以群集间隔变窄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间隔)。并且,如图8B所示,映射单元213将由分割单元212分割SC-FDMA信号(频谱)而生成了的群集#0以及群集#1的两个群集分别映射到隔开了相当于群集图案表示的频率间隔的不连续的频率资源。由此,如图8B所示,生成群集#0与群集#1之间的频率间隔窄的C-SC-FDMA信号。
并且,终端200向基站100发送图8A(调制方式:QPSK的情况)或图8B(调制方式:64QAM的情况)所示的C-SC-FDMA信号。由此,在基站100中,得到如图9A(调制方式:QPSK的情况)或图9B(调制方式:64QAM的情况)所示的群集结合后的信号。
如图8A所示,在调制等级低的情况(调制方式:QPSK的情况)下,群集#0与群集#1的频率间隔宽,群集间的频率相关性低。因此,如图8A所示,在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等效信道增益的差变大。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调制等级更高的情况(调制方式:64QAM的情况)下,群集#0与群集#1的频率间隔窄,群集间的频率相关性高。因此,如图9B所示,在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等效信道增益的差变小。即,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在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调制等级越高,等效信道增益的差越小。由此,调制等级越高,以多个群集的结合点上的不连续性为原因产生的ISI越小。
这样,在调制等级更高的情况下,即对ISI的抗性(允许ISI)更小的情况下,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更窄。由此,与设定方法1-1(使群集数较少的情况)同样,能够使对C-SC-FDMA信号的ISI更小。
另外,在调制等级更低的情况下,即对ISI的抗性(允许ISI)更大的情况下,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更宽。由此,能够提高因将多个群集映射到隔开了更远的频率资源而产生的频率分集效应。但是,在调制等级更低的情况下,使构成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更宽,因此如图9A所示,在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等效信道增益的差更大(即ISI更大)。但是,调制等级越低,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大,因此ISI对传输特性造成的影响小。
这样,在本设定方法中,终端以与MCS集表示的调制等级对应的群集间隔,将多个群集映射到频率资源。由此,调制等级越高(允许ISI越小),终端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越窄(使多个群集间的信道频率相关性越高),从而能够降低ISI。另外,调制等级越低(允许ISI越大),终端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越宽,从而能够提高频率分集效应。由此,根据本设定方法,与设定方法1-1同样,在任一种调制等级中,都能够维持C-SC-FDMA信号产生的(即,将SC-FDMA信号群集化产生的)系统吞吐量的改善效果,并且提高各个终端的用户吞吐量。
另外,在本设定方法中,根据调制等级决定群集间隔,从而能够降低ISI。因此,与设定方法1-1同样,在使用AMC控制的情况下,基站决定与调制等级对应的群集间隔而控制ISI,由此能够事先预计瞬间ISI。因此,在基站中,选择与考虑了瞬间ISI的影响的瞬间接收质量(例如瞬间SINR)对应的正确的MCS集,因此能够降低因传输差错产生的重发次数,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吞吐量。
<设定方法1-3>
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以与对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码块大小)对应的群集数(分割数),分割SC-FDMA信号。
编码大小越大,编码增益(或纠错能力)越高,因此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大。换言之,编码大小越小,编码增益(或纠错能力)越低,因此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小。
另外,假设对信号的编码率以及调制等级一定,则编码大小越小,频域中分配给该信号的带宽越窄,即分配的RB数(分配RB数)越少。
由此,优选的是,设定单元211以对本终端发送的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越小(或分配RB数越少),使ISI越小的方式,设定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频域中的配置。
因此,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越小(分配RB数越少),群集数(某个单位带宽的群集数)越少的群集图案,分割信号(SC-FDMA信号)。即,调度器112决定对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越小,表示越少的群集数的群集图案。此外,与分配方法1-1同样,设定单元211也可以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越小(或分配RB数越少),群集大小越宽的群集图案,分割信号(SC-FDMA信号)。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如图10所示,说明使用编码大小(大、中、小)(或分配RB数(多、中、少))的情况。另外,在图11A以及图11B中,假设对C-SC-FDMA信号设定的MCS集(编码率以及调制等级)一定。
调度器112中,编码大小越小(分配RB数越少),使群集数越少(使群集大小越宽)。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调度器112根据编码大小(大、中、小)(或分配RB数(多、中、少)),决定群集数(多、中、少)(或群集大小(窄、中、宽))的群集图案。并且,基站100向终端200通知包含决定了的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的频谱分割信息、以及频率资源信息。
例如,在编码大小大的情况(分配RB数多的情况)下,与设定方法1-1(图5A)同样,如图11A所示,调度器112以群集数变多(图11A中为6个群集#0~#5),即每个群集的群集大小变窄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另一方面,在编码大小小的情况(分配RB数少的情况)下,与设定方法1-1(图5B)同样,如图11B所示,调度器112以群集数变少(图11B中为两个群集#0,#1),即群集大小变宽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
并且,如图11A或图11B所示,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基于群集图案表示的群集数(或群集大小),将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多个群集。即,分割单元212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越小(分配RB数越少),群集数越少(或群集大小越宽)的群集图案,分割信号。并且,映射单元213基于频率资源信息,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
这样,在编码大小更小的情况(分配RB数更少的情况)下,即对ISI的抗性(允许ISI)更小的情况下,与设定方法1-1同样,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更少(或使群集大小更宽)。由此,基站100的结合后的信号中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的不连续点的数量更少,因此能够使对C-SC-FDMA信号的ISI更小。
另外,在编码大小更大的情况(分配RB数更多的情况)下,即对ISI的抗性(允许ISI)更大的情况下,与设定方法1-1同样,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更多(或使群集大小更窄)。由此,在基站100中,虽然结合后的信号中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的不连续点的数量增加,但进行编码大小大的纠错解码,从而抑制允许ISI的影响,并且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频率分集效应,能够得到更大的编码增益。
这样,根据本设定方法,即使在终端以与编码大小(或分配RB数)对应的群集数(分割数)分割SC-FDMA信号的情况下,也与设定方法1-1同样,在任一种编码大小中,都能够维持C-SC-FDMA产生的(即,将SC-FDMA信号群集化产生的)系统吞吐量的改善效果,并且提高各个终端的用户吞吐量。
<设定方法1-4>
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以与对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分配RB数)对应的群集间隔,将构成C-SC-FDMA信号的多个群集映射到频率资源。
即,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越小(分配RB数越少),群集间隔越窄的群集图案,将信号(SC-FDMA信号)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多个频率资源。即,调度器112决定对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越小(或分配RB数越少),表示越窄的群集间隔的群集图案。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与设定方法1-2同样,假设群集数为2(群集#0以及群集#1)。另外,与设定方法1-3(图10)同样,如图12所示,说明使用编码大小(大、中、小)(或分配RB数(多、中、少))的情况。另外,在图13A以及图13B中,假设对C-SC-FDMA信号设定的MCS集(编码率以及调制等级)一定。
编码大小越小(分配RB数越少),调度器112使群集间隔越窄。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调度器112根据编码大小(大、中、小)(或分配RB数(多、中、少)),决定群集间隔(宽、中、窄)的群集图案。并且,基站100向终端200通知频谱分割信息(例如群集数:两个)以及包含决定了的群集图案(群集间隔)的频率资源信息。
例如,在编码大小大的情况(分配RB数多的情况)下,与设定方法1-2(图8A)同样,如图13A所示,调度器112以群集间隔变宽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间隔)。另一方面,在编码大小小的情况(分配RB数少的情况)下,与设定方法1-2(图8B)同样,如图13B所示,调度器112以群集间隔变窄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间隔)。
并且,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基于频谱分割信息(这里是群集数:2),如图13A或图13B所示,将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群集#0以及群集#1两个群集。另外,如图13A或图13B所示,设定单元211的映射单元213基于群集图案表示的群集间隔,将群集#0以及群集#1的两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即,映射单元213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越小(分配RB数越少),群集间隔越窄的群集图案,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多个频率资源。
这样,在编码大小更小的情况(分配RB数更少的情况)下,即对ISI的抗性(允许ISI)更小的情况下,与设定方法1-2同样,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更窄。由此,群集间(这里是群集#0与群集#1间)的频率相关性变高。由此,在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变得缓慢(即等效信道增益的差变小),因此能够使对C-SC-FDMA信号的ISI更小。
另外,在编码大小更大的情况(分配RB数更多的情况)下,即对ISI的抗性(允许ISI)更大的情况下,与设定方法1-2同样,使构成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更宽。由此,虽然群集间(这里是群集#0与群集#1间)的频率相关性变低(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变得急剧),但进行编码大小大的纠错解码,由此抑制允许ISI的影响,并且在另一方面提高频率分集效应,从而能够得到更大的编码增益。
这样,根据本设定方法,即使在终端以与编码大小(或分配RB数)对应的群集间隔将多个群集映射到频率资源的情况下,也与设定方法1-2同样,在任一种编码大小中,都能够维持C-SC-FDMA产生的(将SC-FDMA信号群集化产生的)系统吞吐量的改善效果,并且提高各个终端的用户吞吐量。
<设定方法1-5>
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以与对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编码率对应的群集数(分割数),分割SC-FDMA信号。
在相同编码大小的数据中,编码率越低,生成数据长度越长的编码数据。即,编码率越低,编码增益(或纠错能力)越高,因此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大。换言之,编码率越高,编码增益(或纠错能力)越低,因此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小。
因此,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按照对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编码率越高,群集数(某个单位带宽的群集数)越少的群集图案,分割信号(SC-FDMA信号)。即,调度器112决定对由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编码率越高,表示越少的群集数的群集图案。此外,设定单元211也可以与分配方法1同样,按照对由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编码率越高,群集大小越宽的群集图案,分割信号(SC-FDMA信号)。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如图14所示,说明使用编码率(低、中、高)的情况。另外,这里,假设编码大小以及调制等级(调制方式)一定。
调度器112中,编码率越高,使群集数越少(使群集大小越宽)。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调度器112根据编码率(低、中、高),决定群集数(多、中、少)(或群集大小(窄、中、宽))的群集图案。并且,基站100向终端200通知包含决定了的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的频谱分割信息、以及频率资源信息。
例如,在编码率低的情况下,调度器112与设定方法1-3(图11A)同样,以群集数变多,即每个群集的群集大小变窄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另一方面,在编码率高的情况下,调度器112与设定方法1-3(图11B)同样,以群集数变少,即群集大小变宽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
并且,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基于群集图案表示的群集数(或群集大小),将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多个群集。即,分割单元212按照对由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编码率越高,群集数越少(或群集大小越宽)的群集图案,分割信号。并且,设定单元211的映射单元213基于频率资源信息,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
这样,编码率越高,即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小,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越少(或使群集大小越宽),由此与设定方法1-1同样,能够使对C-SC-FDMA信号的ISI更小。
另外,编码率越低,即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大,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越多(使群集大小越窄),与设定方法1-1同样,进行编码率低的纠错解码,从而能够抑制允许ISI的影响,并且提高频率分集效应。
这样,根据本设定方法,即使在终端以与编码率对应的群集数(分割数)分割SC-FDMA信号的情况下,也与设定方法1-1同样,对任一种编码率,都能够维持C-SC-FDMA产生的(将SC-FDMA信号群集化产生的)系统吞吐量的改善效果,并且提高各个终端的用户吞吐量。
另外,在本设定方法中,根据编码率决定群集数(大小),从而能够控制ISI。因此,与设定方法1-1同样,在使用AMC控制的情况下,基站决定与编码率对应的群集数(大小)而控制ISI,从而能够事先预计瞬间ISI。因此,在基站中,选择与考虑了瞬间ISI的影响的瞬间接收质量(例如瞬间SINR)对应的正确的MCS集,因此能够降低因传输差错产生的重发次数,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吞吐量。
<设定方法1-6>
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以与对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编码率对应的群集间隔,将构成C-SC-FDMA信号的多个群集映射到频率资源。
即,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按照对由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编码率越高,群集间隔越窄的群集图案,将信号(SC-FDMA信号)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多个频率资源。即,调度器112决定对由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表示的编码率越高,表示越窄的群集间隔的群集图案。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与设定方法1-2同样,假设群集数为2。另外,与设定方法1-5(图14)同样,如图15所示,说明使用编码率(低、中、高)的情况。另外,这里,假设编码大小以及调制等级一定。
调度器112中,编码率越高,使群集间隔越窄。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调度器112根据编码率(低、中、高),决定群集间隔(宽、中、窄)的群集图案。并且,基站100向终端200通知频谱分割信息(例如群集数:两个)以及包含决定了的群集图案(群集间隔)的频率资源信息。
例如,在编码率低的情况下,调度器112与设定方法1-4(图13A)同样,以群集间隔变宽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间隔)。另一方面,在编码率高的情况下,调度器112与设定方法1-4(图13B)同样,以群集间隔变窄的方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间隔)。
并且,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基于频谱分割信息,将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多个群集。另外,设定单元211的映射单元213基于群集图案表示的群集间隔,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即,映射单元213按照对由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了的编码率越高,群集间隔越窄的群集图案,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多个频率资源。
这样,编码率越高,即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小,使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越窄,从而与设定方法1-2同样,能够使对C-SC-FDMA信号的ISI更小。
另外,编码率越低,即对ISI的抗性(允许ISI)越大,使构成C-SC-FDMA信号的群集间隔越宽,从而与设定方法1-2同样,进行编码率低的纠错解码,能够抑制允许ISI的影响,并且提高频率分集效应。
这样,根据本设定方法,即使在终端将多个群集以与编码率对应的群集间隔映射到频率资源的情况下,也与设定方法1-2同样,在任一种编码率中,都能够维持C-SC-FDMA产生的(将SC-FDMA信号群集化产生的)系统吞吐量的改善效果,并且提高各个终端的用户吞吐量。
另外,在本设定方法中,根据编码率决定群集间隔,从而能够控制ISI。因此,与设定方法1-2同样,在使用AMC控制的情况下,基站决定与编码率对应的群集间隔而控制ISI,从而能够事先预计瞬间ISI。因此,在基站中,选择与考虑了瞬间ISI的影响的瞬间接收质量(例如瞬间SINR)对应的正确的MCS集,因此能够降低因传输差错产生的重发次数,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吞吐量。
以上,对群集配置的设定方法1-1~1-6进行了说明。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终端按照与MCS集(调制等级、编码率)或编码大小对应的群集图案,将SC-FDMA信号(频谱)分割为多个群集,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由此,终端能够根据每个传输参数的对ISI的抗性(允许ISI)的不同,设定多个群集的频域中的配置。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SC-FDMA信号分割为多个群集,并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频带的情况下,即,使用C-SC-FDMA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设定互不相同的传输参数的每个终端改善传输特性,因此能够维持系统吞吐量的改善效果,并且提高用户吞吐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也可以为了决定群集图案而设定阈值。由此,基站100能够将对各个终端设定了的传输参数(调制等级、编码率或编码大小)与阈值进行比较,由此决定群集图案。另外,各个终端能够容易地进行SC-FDMA信号(频谱)的分割处理以及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的映射处理。以下,使用图16~图19说明基站100设定阈值而决定群集图案的一例。在图16~图19中,Bi(i=0,1,...)是每个群集的带宽(群集大小),例如表示对以阈值划分的范围的每个传输参数定义的最小带宽(最小群集大小),具有Bi≤Bi+1的关系。另外,B’i(i=0,1,...)表示对以阈值划分的范围的每个传输参数定义的最大群集间隔,具有B’i≥B’i+1的关系。
例如,基站100也可以对调制等级设定阈值,从而决定群集图案。例如,如图16A所示,基站100也可以设定阈值以按某个范围的每个调制等级划分多个调制等级,将对各个终端设定的调制等级(A)与阈值进行比较而决定群集数(X)。具体而言,在图16A中,基站100在调制等级(A)为BPSK~QPSK的情况下,将群集数X决定为4个,在调制等级(A)为8PSK~16QAM的情况下,将群集数X决定为3个,在调制等级(A)为32QAM~64QAM的情况下,将群集数X决定为2个,在调制等级(A)为128QAM~256QAM的情况下,将群集数X决定为1个。即,在图16A中,对于某个范围的调制等级,决定固定的群集数。
另外,如图16B的方法1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对每个调制等级设定阈值,对每个调制等级设定群集数X的上限。例如,如图16B的方法1所示,基站100在调制等级(A)为BPSK的情况下,决定以群集数X=4为上限的任一个群集数,在调制等级(A)为16QAM的情况下,决定以群集数X=2为上限的任一个群集数。对QPSK以及64QAM也相同。由此,各个终端的设定单元211能够以不产生比每个调制等级的允许ISI大的ISI的方式设定群集数。另外,如图16B的方法2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对每个调制等级设定群集数X的下限以及上限。例如,如图16B的方法2所示,基站100在调制等级(A)为BPSK的情况下,决定2≤X≤4的范围中的任一个群集数,在调制等级(A)为16QAM的情况下,决定1≤X≤2的范围中的任一个群集数。由此,各个终端的设定单元211例如如图3A或图3B所示,能够仅设定用户吞吐量为包含最大值的某个值以上的群集数X。另外,基站100对每个调制等级限定群集数X的范围,因此能够削减用于通知群集数X的通知比特数。
另外,如图16C所示,基站100也可以设定阈值以按某个范围的每个调制等级划分多个调制等级,并对各范围的每个调制等级设定群集大小(Y)。在图16C的方法1中,与图16B的方法1相同,基站100决定以对各范围的每个调制等级分别定义的最小群集大小(图16C的方法1所示的B0,B1,B2,B3)为下限的任一个群集大小Y。此外,如图16C的方法1所示,对于作为调制等级最低的范围的BPSK~QPSK(即,允许ISI最大的情况),基站100也可以将群集大小Y决定为任意的值。另外,在图16C的方法2中,与图16B的方法2相同,对各范围的每个调制等级,设定群集大小Y的上限以及下限。
另外,在基站100使用群集数(X)计算群集大小(Y)的情况下,如图16D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对每个调制等级设定阈值,对每个调制等级设定群集数Xa,计算群集大小Y。这里,Xa(a=0,1,2,...,a是对以阈值划分的调制等级的每个范围标注的号码)表示对各范围(a)的每个调制等级设定了的群集数。另外,B表示C-SC-FDMA信号使用的整个带宽(即各个群集大小之和)。具体而言,在图16D中,基站100使用对每个调制等级(a=0,1,2,...)设定了的群集数Xa,计算对该调制等级设定的群集大小Y=B/Xa。
另外,如图16E所示,基站100也可以设定阈值以按某个范围的每个调制等级划分多个调制等级,并对各范围的每个调制等级设定群集间隔(Z)。在图16E中,基站100对各范围的每个调制等级,决定以最大群集间隔(图16E所示的B’0,B’1,B’2,B’3)为上限的群集间隔Z。此外,如图16E所示,对于作为调制等级最低的范围的BPSK~QPSK,基站100可以将群集间隔Z设定为任意的值。
另外,与图16A~图16E相同,基站100也可以对编码大小设定阈值,从而决定群集图案。例如,如图17A所示,基站100也可以设定阈值以按某个范围的每个编码大小划分编码大小,并将对各个终端设定了的编码大小(N)与阈值进行比较以决定群集数(X)。具体而言,在图17A中,基站100在编码大小N为100比特以下的情况下,将群集数X决定为1个,在编码大小N为101比特以上500比特以下的情况下,将群集数X决定为两个。对编码大小N为501比特以上1000比特以下的情况以及编码大小N为1001比特以上的情况也相同。
另外,如图17B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大小设定群集大小(Y)。在图17B的方法1中,与图16C的方法1相同,基站100决定以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大小分别定义了的最小群集大小(图17B的方法1所示的B0,B1,B2,B3)为下限的任一个群集大小Y。此外,在图17B的方法1中,在编码大小N为1001比特以上的情况下,基站100将群集大小Y决定为任意值。另外,如图17B的方法2所示,与图16C的方法2相同,基站100也可以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大小设定群集大小Y的下限以及上限。
另外,在基站100使用群集数(X)计算群集大小(Y)的情况下,与图16D相同,如图17C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大小设定群集数Xn,计算群集大小Y。这里,Xn(n=0,1,2,...,n是对以阈值划分了的编码大小的每个范围标注的号码)表示对各范围(n)的每个编码大小设定了的群集数。具体而言,在图17C中,与图16D相同,使用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大小(n=0,1,2,...)设定了的群集数Xn,计算对该编码大小设定的群集大小Y=B/Xn。此外,如图17C所示,在编码大小N为1001比特以上的范围中,基站100也可以将群集大小Y决定为任意值。
另外,如图17D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大小设定群集间隔(Z)。在图17D中,与图16E相同,基站100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大小,决定以最大群集间隔(图17D所示的B’0,B’1,B’2,B’3)为上限的群集间隔。此外,如图17D所示,在编码大小(N)为1001比特以上的范围中,基站100也可以将群集间隔(Z)设定为任意值。
另外,与图16A~图16E相同,基站100也可以对编码率设定阈值,以决定群集图案。例如,如图18A所示,基站100也可以设定阈值以按某个范围的每个编码率划分编码率,并将对各个终端设定的编码率(R)与阈值进行比较以决定群集数(X)。具体而言,在图18A中,基站100在编码率R为1/3以下的情况下,将群集数X决定为4个,在编码率R大于1/3且为1/2以下的情况下,将群集数X决定为3个。对编码率R大于1/2且为2/3以下的情况以及编码率R大于2/3的情况,也是相同的。
另外,如图18B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率设定群集大小(Y)。在图18B的方法1中,与图16C的方法1相同,基站100决定以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率分别定义了的最小群集大小(图18B的方法1所示的B0,B1,B2,B3)为下限的任一个群集大小Y。此外,在图18B中,在编码率R为1/3以下的情况下,基站100也可以将群集大小Y设定为任意值。另外,在图18B的方法2中,与图16C的方法2相同,对各范围的编码率设定群集大小Y的上限以及下限。
另外,在基站100使用群集数(X)计算群集大小(Y)的情况下,与图16D相同,如图18C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率设定群集数Xr,计算群集大小(Y)。这里,Xr(r=0,1,2,...,r是对以阈值划分了的编码率的每个范围标注的号码)表示对各范围(r)的每个编码率设定了的群集数。具体而言,在图18C中,与图16D相同,使用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率(r=0,1,2,...)设定了的群集数Xr,计算对该编码率设定的群集大小Y=B/Xr。此外,如图18C所示,在编码率R为100比特以下的范围中,基站100也可以将群集大小Y设定为任意值。
另外,如图18D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率设定群集间隔(Z)。在图18D中,与图16E相同,基站100对各范围的每个编码率,决定以最大群集间隔(图18D所示的B’0,B’1,B’2,B’3)为上限的群集间隔(Z)。此外,如图18D所示,在编码率(R)为1/3以下的范围中,基站100也可以将群集间隔(Z)设定为任意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站100分别根据调制等级、编码率或编码大小,决定群集图案(群集数、群集大小或群集间隔)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基站100也可以组合多个传输参数(调制等级、编码率以及编码大小)而决定群集图案。例如,基站100也可以根据调制等级与编码率的组合即MCS集,决定群集图案。例如,在使用同时控制调制等级和编码率的AMC控制的情况下,基站100能够同时控制对因调制等级以及编码率两者而产生的ISI的抗性。例如,如图19A所示,基站100也可以对用调制等级和编码率表示的每个MCS集决定群集数(X),如图19B所示,也可以对每个MCS集决定群集大小(Y),如图19C所示,也可以对每个MCS集决定群集间隔(Z)。
另外,在图16~图19中,说明了不考虑SINR(或平均SNR)决定群集图案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根据SINR(或平均SNR)的变动,变更图16~图19的对应关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在终端200将多个码字(编码单位,codeword:CW)在频域中复用并向基站100发送的情况下,基站100对从终端200发送的每个CW决定群集图案即可。这里,如图20所示,在将CW#1~CW#(M-1)在频域中复用并发送的情况下,终端200使用对每个CW包括的分割单元将CW分割为多个群集,使用映射单元对每个CW的群集进行频率复用。
另外,在多个CW中使用互不相同的传输速率的情况下,终端200也可以对传输速率越高的CW,使群集数越少(使群集大小越宽),或者使群集间隔越窄,从而设定构成CW的多个群集的频域中的配置。传输速率越高,必须使对ISI的抗性越大。由此,对传输速率越高的CW,使群集数越少(使群集大小越宽),或者使群集间隔越窄,从而能够降低ISI,作为结果能够使对ISI的抗性更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与传输速率对应的每个CW的传输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所有CW的传输速率,即每个终端的吞吐量(用户吞吐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站100决定群集图案(群集数、群集大小或群集间隔),向终端200通知群集图案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基站100也可以在每次与终端200通信时向终端200仅通知频率资源信息,终端200根据本终端发送的信号的传输参数决定群集图案(群集数、群集大小或群集间隔)。
另外,例如,基站100也可以向终端200通知表示考虑群集数、群集大小以及群集间隔而分配的频带的频率资源信息。具体而言,基站100(基站100的调度器112)通过进行调度对于在某个频带(副载波)中表示最大SINR的终端200,进行分配频带的分配处理。基站100在不同频带中反复进行上述分配处理,由此进行由多个群集构成的C-SC-FDMA信号的频率资源分配。并且,基站100向终端200通知表示终端200的C-SC-FDMA信号的频率资源分配结果的频率资源信息。基站100对终端200以外的其他终端也进行上述频率资源分配处理。由此,基站100能够对位于本站小区内的所有终端调度频率资源的分配。另外,终端200根据从基站100通知的频率资源信息表示的频带,映射SC-FDMA信号即可。由此,在终端200中,按照与本终端发送的信号的传输参数对应的群集图案,将SC-FDMA信号分割为多个群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因此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作为用于实现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的传输技术之一的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情况。在MIMO传输技术中,在基站以及终端双方处设置多个天线,在相同时间以及相同频率资源上,在无线收发之间的空间中准备多个传输路径(流),通过在空间上复用各个流(使用多个流传输不同的多个数据信号序列),能够增大吞吐量。
在MIMO传输中,表示空间复用数(或由接收侧分离的信号数)的秩(rank)数增加后,空域中能够复用(并行传输)的信号序列(层)增加。即,秩数增加后,在作为接收侧的基站中,必须分离的空域中的层数增加,因此从某个层向其他层的ISI、即层间的ISI变得更大。
另外,在各层传输的信道具有频率选择性的情况下,在C-SC-FDMA中,如实施方式1所述,还产生每个层的ISI。
因此,在具有频率选择性的信道中,秩数增加后,有可能对空域中的信号分离产生影响的层间的ISI更大。由此,优选的是,终端为了减小层间的ISI,随着MIMO传输时的秩数增多,与实施方式1相同,使每层的ISI更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终端按照与MIMO传输时的秩数对应的群集图案,将作为SC-FDMA信号的CW(码字)分割为多个群集,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域。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图2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300的结构。终端300包括使用M个流发送CM(多个群集)的M根天线(天线201-1以及201-M)。
另外,终端300与秩数N对应地包括C-SC-FDMA处理单元301-1~301-N,上述C-SC-FDMA处理单元301-1~301-N包括编码单元207、调制单元208、复用单元209、DFT单元210以及分割单元212。另外,终端300与天线201-1~201-M对应地包括发送处理单元303-1~303-M,上述发送处理单元303-1~303-M包括映射单元213、IFFT单元214、CP插入单元215以及无线发送单元216。由此,终端300包括由N个分割单元212以及M个映射单元213构成的设定单元211。另外,N以及M满足N≤M的关系。
C-SC-FDMA处理单元301-1~301-N对于分别输入的发送比特序列(CW),通过实施与实施方式1的编码单元207~分割单元212同样的处理,生成C-SC-FDMA信号(多个群集)。并且,C-SC-FDMA处理单元301-1~301-2将生成了的C-SC-FDMA信号分别输出到预编码单元302。
预编码单元302中,从控制单元206输入预编码矩阵(Precoding Matrix,或预编码权重)。这里,从基站(未图示)对终端300通知表示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信息。例如,可以在预编码信息中示出表示各预编码矩阵的号码,控制单元206基于预编码信息示出的号码,计算各预编码矩阵。
预编码单元302对于从C-SC-FDMA处理单元301-1~301-N分别输入的C-SC-FDMA信号,分别乘以预编码矩阵。并且,预编码单元302将预编码后的C-SC-FDMA信号分别输出到与每个流对应的发送处理单元303-1~303-M。
发送处理单元303-1~303-M对分别输入的预编码后的C-SC-FDMA信号实施与实施方式1的映射单元213~无线发送单元216相同的处理,将发送处理后的C-SC-FDMA信号经由天线201-1~201-M分别向基站发送。
这里,设定单元211按照从控制单元206输入的群集图案,即与对由本终端发送的信号设定的MCS集、编码大小或MIMO传输时的秩数对应的群集图案,将各层(这里是层#1~层#N)的SC-FDMA信号分割为多个群集,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频率资源。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基站的调度器(未图示)根据对来自各个终端的C-SC-FDMA信号设定了的MCS集(调制等级以及编码率)、编码大小或各个终端的MIMO传输时的秩数,决定来自各个终端的C-SC-FDMA信号的群集图案。并且,基站将决定了的群集图案向各个终端通知。
接着,详细地说明终端300的设定单元211(分割单元212以及映射单元213)的群集配置的设定方法2-1~2-6。
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天线数(流数)为4根,终端300包括天线201-1~201-4。另外,假设终端300同时发送的CW数为两个。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简化说明,例如,如图23A以及图23B所示,在图21所示的终端300的结构单元中,仅示出DFT单元210、设定单元211(分割单元212以及映射单元213)、预编码单元302、IFFT单元214以及天线201。例如,在图23A以及图23B中,终端300分别包括与4根天线数对应的4个映射单元213以及IFFT单元214,分别包括与秩数(例如,在图23A中秩数:2,在图23B中秩数:4)对应的数量的DFT单元210以及分割单元212。这里,如图23B所示,在终端300同时发送的CW数少于秩数,并且CW数也少于流数的情况下,终端300在图21所示的终端300的调制单元208与复用单元209之间包括(秩数/CW数)个S/P(串行并行变换)单元。并且,S/P单元将串行输入的各CW变换为并行,将变换后的CW分别分配到多个层((秩数/CW数)个层),由此将多个CW分别映射到相当于秩数的数的层中。此外,在CW数、秩数以及流数相同的情况下,终端300对于各CW实施DFT处理以及分割处理后,将各CW分别映射到各层即可。
<设定方法2-1>
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按照MIMO传输时的秩数越多,则群集数越少(或群集大小越宽)的群集图案分割SC-FDMA信号。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如图22所示,说明使用秩数(少、中、多)的情况。另外,假设对CW设定的MCS集(编码率以及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大小一定。
在基站的调度器中,秩数越多,使群集数越少(使群集大小越宽)。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基站的调度器根据秩数(少、中、多),决定群集数(多、中、少)(或群集大小(窄、中、宽))的群集图案。
并且,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按照秩数越多,群集数越少(或群集大小越宽)的群集图案分割CW信号。具体而言,在秩数少的情况下(在图23A中,秩数:2),分割单元212以群集数变多(图23A中为4个群集#0~#3),即每个群集的群集大小变窄的方式分割各层(在图23A中层数:2)的CW。另一方面,在秩数多的情况下(在图23B中,秩数:4),分割单元212以群集数变少(图23B中为两个群集#0,#1),即群集大小变宽的方式分割各层(在图23A中层数:4)的CW。
这样,秩数越多,即层间干扰越大,与实施方式1的设定方法1-1相同,在各层中,结合后的信号中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的不连续点的数量更少。即,在各层中,秩数越多,能够使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产生的ISI越小,因此能够减小每层的ISI。即,秩数越多,每层的ISI越小,因此能够减小某个层对其他层产生的ISI(层间的ISI)。
这样,根据本设定方法,通过减小每层的ISI,能够减小互不相同的层间的ISI,因此在作为接收侧的基站中,能够不使空域中的信号分离能力劣化,并且改善各个终端的传输特性。由此,根据本设定方法,在终端使用与MIMO传输时的秩数对应的群集数(分割数)分割SC-FDMA信号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的设定方法1-1同样,对任一个秩数,都能够维持C-SC-FDMA信号产生的系统吞吐量的改善效果,并且提高各个终端的用户吞吐量。
<设定方法2-2>
在本设定方法中,设定单元211按照MIMO传输时的秩数越多,群集间隔越窄的群集图案,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频率资源。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如图24所示,说明使用秩数(少、中、多)的情况。另外,如图25A以及图25B所示,假设C-SC-FDMA信号的群集数为两个。另外,假设对CW设定的MCS集(编码率以及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大小一定。
在基站的调度器中,秩数越多,使群集间隔越窄。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基站根据秩数(少、中、多),决定群集间隔(宽、中、窄)的群集图案。
并且,设定单元211的映射单元213按照秩数越多,群集间隔越窄的群集图案,将构成映射到各层的CW的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多个频率资源。具体而言,在秩数少的情况下(在图25A中,秩数:2),映射单元213以群集间隔变宽的方式将被映射到各层(在图25A中层数:2)的多个群集映射到频率资源。另一方面,在秩数多的情况下(在图25B中,秩数:4),映射单元213以群集间隔变窄的方式将被映射到各层(在图25A中层数:4)的多个群集映射到频率资源。
这样,秩数越多,即层间干扰越大,与实施方式1的设定方法1-2相同,构成在各层中传输的CW的多个群集间的频率相关更高。由此,在各层中,秩数越多,能够使多个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越缓慢(即能够使等效信道增益的差越小),因此能够降低每层的ISI。即,与设定方法2-1相同,秩数越多,每层的ISI越小,因此能够减小某个层对其他层产生的ISI(层间的ISI)。
这样,根据本设定方法,与设定方法2-1相同,在作为接收侧的基站中,能够不使空域中的信号分离能力劣化,并且改善各个终端的传输特性。由此,根据本设定方法,在终端使用与MIMO传输时的秩数对应的群集间隔将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频率资源的情况下,与设定方法2-1同样,对任一个秩数,都能够维持C-SC-FDMA信号产生的系统吞吐量的改善效果,并且提高各个终端的用户吞吐量。
<设定方法2-3>
在本设定方法中,在MIMO传输时,设定单元211对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CW(SC-FDMA信号),使用相同的群集图案(群集数、群集大小或群集间隔)。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假设秩数为2。另外,如图26A所示,在两个CW(CW#1以及CW#2)中,CW#1映射到层#0,CW#2映射到层#1。
基站的调度器分别对映射到终端300中互不相同的层(图26A所示的层#0以及层#1)的CW(图26A所示的CW#1以及CW#2)决定相同的群集图案。
并且,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按照从基站通知的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使用相同的群集数(或相同的群集大小)分割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CW而生成多个群集。例如,如图26B所示,分割单元212将映射到层#0的CW#1以及映射到层#1的CW#2两者分别分割为4个群集#0~#3。
另外,设定单元211的映射单元213按照从基站通知的群集图案(群集间隔),将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CW(由分割单元212分割的多个群集)以相同的群集间隔分别映射到频率资源。例如,如图26B所示,映射单元213将映射到层#0的CW#1的群集#0~#3以及映射到层#1的CW#2的群集#0~#3分别映射到相同群集间隔的相同频率资源。
这样,根据本设定方法,终端300对于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CW(SC-FDMA信号)使用相同的群集图案,由此使频域中的ISI的统计性质在各层之间大致相同。即,在互不相同的层中,产生大致相同的ISI。由此,层间的ISI功率的分散变小,因此,能够抑制例如ISI大的层对ISI小的层造成干扰的层间的ISI的产生。
由此,根据本设定方法,基站在适用了例如层间的接收质量的差越小,空域中的信号分离能力越改善的PIC(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er,并行干扰消除器)等信号分离技术时,能够进一步改善传输特性。而且,根据本设定方法,ISI的统计性质在各层中大致相同,由此,接收质量发生较大劣化的层产生的概率变少。因此,基站能够改善全部层的平均的接收特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CW的差错率(块差错率)特性。
<设定方法2-4>
在本设定方法中,在MIMO传输时,设定单元211对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相同CW内的SC-FDMA信号,使用相同的群集图案(群集数、群集大小或群集间隔)。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假设秩数为4。另外,如图27A所示,在两个CW(CW#1以及CW#2)中,CW#1分别映射到层#0以及层#1两个层,CW#2分别映射到层#2以及层#3两个层。
基站的调度器对于映射到终端300中互不相同的层(图27A所示的层#0~层#3)的相同CW内的SC-FDMA信号,决定相同的群集图案。具体而言,调度器对于分别映射到图27A所示的层#0以及层#1的CW1,决定相同的群集图案,对于分别映射到图27A所示的层#2以及层#3的CW2,决定相同的群集图案。
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按照从基站通知的群集图案(群集数或群集大小),以相同的群集数(或相同的群集大小)分割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相同CW内的SC-FDMA信号。例如,如图27B所示,设定单元211的分割单元212将分别映射到层#0以及层#1的CW#1在各层中分别分割为两个群集(群集#0、群集#1)。同样,如图27B所示,分割单元212将分别映射到层#2以及层#3的CW#2在各层中分别分割为4个群集(群集#0~#3)。
另外,设定单元211的映射单元213按照从基站通知的群集图案(群集间隔),将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相同CW内的SC-FDMA信号以相同的群集间隔分别映射到频率资源。例如,如图27B所示,映射单元213将映射到层#0以及层#1的CW#1的群集#0、#1分别映射到相同群集间隔的相同频率资源。同样,如图27B所示,映射单元213将映射到层#2以及层#3的CW#2的群集#0~#3分别映射到相同群集间隔的相同频率资源。
这样,根据本设定方法,终端300对于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相同CW内的SC-FDMA信号,使用相同的群集图案,由此在相同CW中使频域中的ISI的统计性质在各层之间大致相同。即,在相同CW映射的互不相同的层中,分别产生大致相同的ISI。即,在相同CW映射的互不相同的层中,每个层产生的ISI的大小以及层间的ISI的大小大致相同。由此,在相同CW中,ISI的大小在CW内是均匀的。
由此,根据本设定方法,在相同CW中,能够使层间的接收质量的差小,因此能够改善例如编码中的编码增益,能够改善接收特性。即,根据本设定方法,能够使相同CW内的各比特(或各码元)受到的ISI的分散大致均匀,即能够将CW内的每个比特(或码元)的LLR(Log 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率)的分散抑制得小。由此,能够对每个CW改善接收特性。
<设定方法2-5>
在本设定方法中,在MIMO传输时,设定单元211对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CW(SC-FDMA信号)中传输速率(MCS集)越高的CW(SC-FDMA信号),使群集数越少(或使群集大小越宽)。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终端300通过对每个CW使用不同的MCS集,对各CW实施编码处理以及调制处理,并进行空域中的链路自适应(link adaptation),由此在空域中并行传输传输速率不同的多个CW。另外,例如,如图28所示,说明使用传输速率(MCS集)(低、中、高)的情况。另外,对图29所示的CW#1设定高MCS集(编码率:高,调制等级:高),对CW#2设定低MCS集(编码率:低,调制等级:低)。另外,CW#1映射到层#0,CW#2映射到层#1。
基站的调度器对于终端300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并发送的多个CW中传输速率(MCS集)更高的CW,决定群集数更少(群集大小更宽)的群集图案。具体而言,如图28所示,基站根据MCS集(低、中、高),决定群集数(多、中、少)(或群集大小(窄、中、宽))的群集图案。
并且,设定单元211对于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多个CW中MCS集越高的CW,使群集数越少(使群集大小越宽)。具体而言,如图29所示,设定单元211对于MCS集高的CW#1,使群集数少(在图29中是两个群集#0,#1),即,使每个群集的群集大小宽。另一方面,设定单元211对MCS集低的CW#2,使群集数多(在图29中是4个群集#0~#3),即,使每个群集的群集大小窄。
这样,传输速率(MCS集)越高的CW,即较容易受到ISI的影响的CW(允许ISI更小的CW),与实施方式1的设定方法1-1相同,结合后的信号中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的不连续点的数量更少。由此,传输速率(MCS集)越高的CW,能够使多个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产生的ISI越小。
另外,设定单元211对于传输速率(MCS集)越低的CW,即越难受到ISI的影响的CW(允许ISI更大的CW),使群集数更多(使群集大小更窄)。由此,在基站中,与实施方式1的设定方法1-1相同,虽然结合后的信号中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的不连续点的数量增加,但对ISI的抗性较大,因此能够在允许ISI的范围中提高频率分集效应。
这样,根据本设定方法,根据传输速率(MCS集)互不相同的CW设定群集数(群集大小),因此能够提高每个CW的吞吐量。即,其结果是,能够改善多个CW的全部吞吐量(用户吞吐量)。
<设定方法2-6>
在本设定方法中,在MIMO传输时,设定单元211对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CW(SC-FDMA信号)中传输速率(MCS集)越高的CW(SC-FDMA信号),使群集间隔越窄。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与设定方法2-5相同,终端300进行对每个CW使用不同的MCS集的、空域中的链路自适应(1ink adaptation)。另外,例如,如图30所示,说明使用传输速率(MCS集)(低、中、高)的情况。另外,与设定方法2-5相同,对图31所示的CW#1设定高MCS集(编码率:高,调制等级:高),对CW#2设定低MCS集(编码率:低,调制等级:低)。另外,CW#1映射到层#0,CW#2映射到层#1。
基站的调度器对于终端300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并发送的多个CW中传输速率(MCS集)高的CW,决定群集间隔窄的群集图案。具体而言,如图30所示,基站根据MCS集(低、中、高),决定群集间隔(宽、中、窄)的群集图案。
并且,设定单元211对映射到互不相同的层的多个CW中MCS集越高的CW,使群集间隔越窄。具体而言,如图31所示,设定单元211对于MCS集高的CW#1,使群集间隔窄。另一方面,设定单元211对MCS集低的CW#2,使群集间隔宽。
这样,对于传输速率(MCS集)越高的CW,即越容易受到ISI的影响的CW(允许ISI较小的CW),与实施方式1的设定方法1-2相同,使构成CW的多个群集间的频率相关更高。由此,传输速率(MCS集)越高的CW,能够使多个群集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越缓慢(即能够使等效信道增益的差越小),因此能够减小CW内的ISI。
另外,设定单元211对传输速率(MCS集)越低的CW,即越难受到ISI的影响的CW(允许ISI较大的CW),使群集数间隔越宽。由此,在基站中,与实施方式1的设定方法1-2相同,虽然结合后的信号的结合点(不连续点)上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变动变得急剧(即等效信道增益的差变大),但对ISI的抗性大,因此能够在允许ISI的范围中提高频率分集效应。
这样,根据本设定方法,根据传输速率(MCS集)互不相同的CW设定群集间隔,因此与设定方法2-5相同,能够提高每个CW的吞吐量。即,其结果是,能够改善多个CW的全部吞吐量(用户吞吐量)。
以上,对设定方法2-1~2-6进行了说明。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使用MIMO传输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图16A~图19C)相同,基站也可以为了决定群集图案而设定秩数的阈值。以下,使用图32A~32E说明基站设定阈值而决定群集图案的一例。在图32A~32E中,Bi(i=0,1,...)是每个群集的带宽(群集大小),例如表示对以阈值划分了的每个范围定义了的最小带宽(最小群集大小),具有Bi≤Bi+1的关系。另外,B’i(i=0,1,...)表示对以阈值划分了的每个范围定义了的最大群集间隔,具有B’i≥B’i+1的关系。
例如,如图32A所示,基站可以对每个秩数设定阈值,并将各个终端的秩数(RI)与阈值进行比较而决定群集数(X)。具体而言,基站在秩数RI为1的情况下将群集数X决定为4个,在秩数RI为2的情况下将群集数X决定为3个。对秩数RI为3以及4的情况也相同。即,在图32A中,对于秩数设定固定的群集数。
另外,如图32B的方法1所示,基站也可以对每个秩数设定阈值,对每个秩数设定群集数X的上限。例如,如图32B的方法1所示,基站在秩数RI为1的情况下,决定以群集数X=4为上限的任一个群集数,在秩数RI为2的情况下,决定以群集数X=3为上限的任一个群集数。对秩数3、4的情况也相同。由此,各个终端的设定单元211根据秩数设定群集数,因此能够以来自其他层的ISI不大于允许ISI的方式限制每层的ISI的最大值。由此,基站能够正确地选择各个终端的各层的MCS集。另外,如图32B的方法2所示,基站也可以对每个秩数设定群集数的下限以及上限。例如,如图32B的方法2所示,基站在秩数RI为1的情况下,决定2≤X≤4的范围的任一个群集数,在秩数RI为2的情况下,决定2≤X≤3的范围的任一个群集数。由此,各个终端的设定单元211例如如图3A或图3B所示,能够仅设定用户吞吐量为包含最大值的某个值以上的群集数X。另外,基站能够削减用于通知每层的群集数X的通知比特数。
另外,如图32C所示,基站也可以设定阈值以按一定范围的秩数划分多个秩数,并对各范围的每个秩数设定群集大小(Y)。在图32C的方法1中,与图32B的方法1相同,基站决定以对各范围的每个秩数分别定义了的最小群集大小(图32C的方法1所示的B0,B1,B2,B3)为下限的任一个群集大小Y。此外,如图32C的方法1所示,在作为秩数最低的范围的秩数RI为1~2(即,允许ISI最大的情况)的情况下,基站也可以任意设定群集大小Y。另外,在图32C的方法2中,与图32B的方法2相同,对各范围的秩数,设定群集大小的上限以及下限。
另外,在基站使用群集数(X)计算群集大小(Y)的情况下,如图32D所示,基站也可以对每个秩数设定阈值,对每个秩数设定群集数Xri,计算群集大小Y。这里,Xri(ri=0,1,2,...,ri是对以阈值划分了的秩数的每个范围标注的号码)表示对各范围(ri)的每个秩数设定了的群集数。另外,B表示C-SC-FDMA信号使用的整个带宽(即各个群集大小之和)。具体而言,在图32D中,基站使用对每个秩数(ri=0,1,2,...)设定了的群集数Xri,计算对该秩数设定的群集大小Y=B/Xri。
另外,如图32E所示,基站也可以对每个秩数设定阈值,对每个秩数设定群集间隔(Z)。在图32E中,基站对每个秩数,决定以最大群集间隔(图32E所示的B’0,B’1,B’2,B’3)为上限的群集间隔Z。此外,如图32E所示,在秩数RI为1的情况下,基站也可以将群集间隔Z设定为任意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3B、图25B以及图27A中,说明了终端300将CW通过S/P单元进行了串行并行变换后,通过DFT单元进行DFT处理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在图23B、图25B以及图27A中,终端300也可以将CW通过DFT单元进行DFT处理后,通过S/P单元进行串行并行变换。
另外,本实施方式能够适用于单用户(Single User:SU)-MIMO传输(即,一个基站的多根天线与一个终端的多根天线之间的MIMO传输)以及多用户(Multi User:MU)-MIMO传输(即,一个基站的多根天线与多个终端的多根天线之间的MIMO传输)双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设定方法2-1以及2-2中,说明了根据秩数决定群集图案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根据进行空间复用的CW数决定群集图案。由此,根据CW数,能够控制在互不相同的CW之间的ISI的大小,能够改善每个CW的传输特性。由此,能够选择频率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的MCS集的几率提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吞吐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预编码的MIMO传输,但对不进行预编码(即,将预编码矩阵作为单位矩阵的情况)的MIMO传输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根据MCS集、编码大小或秩数控制群集图案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随着为终端发送的信号分配的频率资源数、资源要素(Resource Element:RE)数、或聚合多个RE的RB数减少,使群集数变少(使群集大小变宽),或者使群集间隔变窄。由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组合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2。
另外,终端有时被称为UE(User Equipment:UE,用户设备),基站有时被称为Node B或BS(Base Station)。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硬件来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各个功能块,典型地被实现为由集成电路构成的LSI(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些既可以分别实行单芯片化,也可以包含其中一部分或者是全部而实行单芯片化。这里称为LSI,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特大LSI。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式不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利用对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进行重构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代替LSI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在2008年11月14日提交的特愿第2008-292653号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设定单元,根据与对所述信号设定了的调制编码方式集、对所述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或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时的秩数对应的群集图案,将所述信号分割为多个群集,将所述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多个频率资源,从而设定所述多个群集的频域中的配置。
根据与对频域的信号设定了的调制编码方式集、对所述信号设定了的编码大小、或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时的秩数对应的群集图案,将所述信号分割为多个群集,将所述多个群集分别映射到不连续的多个频率资源,从而设定所述多个群集的配置,所述频域的信号为对时域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处理而生成的信号。
将根据对来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信号设定的调制编码方式集、对所述信号设定的编码大小、或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时的秩数而决定的所述信号的群集图案,通知给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