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2014099A -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4099A
CN102014099A CN2009102277997A CN200910227799A CN102014099A CN 102014099 A CN102014099 A CN 102014099A CN 2009102277997 A CN2009102277997 A CN 2009102277997A CN 200910227799 A CN200910227799 A CN 200910227799A CN 102014099 A CN102014099 A CN 102014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thogonal sequence
dedicated pilot
frequency domain
subcarrier
domain granula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77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4099B (zh
Inventor
徐婧
缪德山
孙韶辉
丁昱
肖国军
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277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409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01747 priority patent/WO2011050589A1/zh
Priority to KR1020127014365A priority patent/KR101425946B1/ko
Priority to EP10825953.2A priority patent/EP2498409B1/en
Priority to JP2012537282A priority patent/JP5584305B2/ja
Priority to US13/504,955 priority patent/US917251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014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4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4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4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04J13/0048Wals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从而解决walsh码导致的OFDM符号功率不同的问题。发送方法为: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码分复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其中,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Description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3GPP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系统,LTE-Advanced系统是LTE系统的升级)系统中,将会采用高阶MIMO技术和多小区协同传输技术等新技术提高系统性能。
针对这些新的技术特征,LTE-A系统采用专用导频解调数据,并且各个流之间的导频保持正交。对于流数为1和2的传输方案,两个流的导频采用CDM的正交方式,如图1所示;对于流数为3和4的传输方案,4个流的导频采用FDM和CDM混合的方式;对于流数为5,6,7和8的传输方案,8个流的导频采用FDM和CDM混合的方式。由此可见,所有的传输方案,导频都包含了CDM的正交方式。但由于CDM模式的导频采用walsh码或归一化的walsh码,这样会导致导频所在的相邻两个OFDM符号上的功率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OFDM符号上的功率不同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导频的发送方法,包括:
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
其中,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导频的发送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在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导频的接收方法,包括:
按照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接收专用导频,且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的接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接收专用导频、规则以及获得的正交序列集合;
按照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接收专用导频,且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的传输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其中,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终端,用于按照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或正交序列集合的配置信息接收专用导频,且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的频域颗粒度,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其中,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从而解决walsh码导致的OFDM符号功率不同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所示为LTE-A下行专用导频结构示意图;图3b为秩数(Rank)2情况下基于PRB的翻转的示意图;图4a为rank3-rank4的导频结构;图4b为rank3-rank4基于子载波的序列选择方案示意图;图4c为rank3-rank4基于子载波组时序列选择方案示意图;图4d为rank3-rank4基于PRB的序列选择方案示意图;图4e为rank3-rank4且layer1,2和layer3,4采用不同的序列映射规则的示意图。
图5a为基于子载波rank5-rank8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图5b为基于子载波组PRBrank5-rank8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图5c为基于PRB的rank5-rank8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
图6a为rank5-rank8基于子载波的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图6b为基于子载波组的rank5-rank8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图6c所示为基于PRB的rank5-rank8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
图7a为为仅PRB内的序列选择(或翻转);图7b用户调度资源块内的序列选择(或翻转);图7c为系统带宽上的序列选择(或翻转);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walsh码导致的OFDM符号功率不同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其中,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导频的发送方法,包括:
步骤101: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映射专用导频,其中,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步骤102:将映射后的专用导频发送出去。
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子载波组或资源块PRB。
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内采用一个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组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组中,每个子载波组内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组间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资源块PRB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按照设置的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包括:
根据系统带宽起始PRB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根据用户调度的起始PRB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资源块的调度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
将含有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的专用导频发送给终端,所述专用导频用于提供给该终端进行信道估计。
当包括一个以上端口组时,且每个端口组对应一个以上子载波,每个端口组在同一子载波内采用CDM方式传输专用导频,不同的端口组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或规则相同,或不同。针对系统传输的不同Rank数时,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不同的端口组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时,在同一端口组内传输专用导频的相邻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但不同端口组的起始子载波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不同。比如:当系统传输的rank数为3或4时,传输的数据层1和层3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层4的正交序列是层2正交序列的相反数。
步骤102之前,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含有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的专用导频发送给终端,所述专用导频用于提供给该终端进行信道估计。而且,可以通过广播消息或DCI消息将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发送给终端。通过广播消息或DCI消息将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发送给终端,当然,也可以不发送正交序列集合,可以预先在终端侧配置保存即可。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下行导频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或正交序列集合的配置信息;
起始PRB资源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可以是预先配置在终端侧的,也可以是定期接收网络侧的配置信息更新的。
所述专用导频中的正交序列集合可以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含有正交序列的广播信息或DCI消息获得,或,所述专用导频中的正交序列集合可以预先保存在终端侧,或,所述专用导频中的正交序列集合可以终端根据预先保存的规则生成。
步骤202:按照获得的起始PRB资源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以及获得的正交序列集合接收专用导频,且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对图1所示的发送方法相对应,这里所述频域颗粒度也可以为:子载波、子载波组或资源块PRB。具体采用何种粒度,可以根据系统预先设定,也可以根据资源状况调整。
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内采用一个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组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组中,每个子载波组内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组间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资源块PRB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ank1-rank2配置下,基于子载波和基于子载波组的方案是相同。
图3a所示为LTE-A下行专用导频结构示意图。在OFDM符号5和6,以及12和13中的第2、第7和第12子载波中的传输专用导频,其中每个OFDM符号中的子载波通过CDM方式传输0和1专用导频端口的专用导频符号。本实施例是以图3a所示为例,并不限定该图示方案的发送方式。
图3b为Rank2情况下基于PRB的翻转的示意图。在该图示方案中,横向表示时间,纵向表示频率,在图示所示的帧结构中,包括两个PRB,阴影区域表示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区域,正交序列翻转(选择)可以基于PRB进行,即频域上相邻PRB的正交序列不同,PRB内的正交序列相同。如图3所示,方向朝左的箭头表示在PRB2中,相应发送专用导频的区域采用的序列[11;1-1](序列并不限于此,仅仅是一个例子,后续描述类似);方向超右的箭头表示在PRB1中,采用的序列为[11;-11]。
可以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正交序列的索引:Code index=PRB_index mod 2
下面以Rank3-rank4的导频结构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4a所示,rank3-rank4的导频结构是在rank1-rank2的基础上通过频分(FDM)的方式增加所支持的端口数,如图4所示,23对应端口7,8;01,对应端口9,10,通过频分(FDM)的方式区分。端口7和8,9和10之间通过CDM方式区分。也就是,在OFDM符号5、6,12和13中,第1、2、6、7以及11和12子载波中传输专用导频,其中,第1、6和11子载波采用CDM方式传输7和8专用导频端口的专用导频符号,第2、7和12采用CDM方式传输9和10专用导频端口的专用导频符号。
基于rank3-rank4专用导频的结构特点,正交序列组翻转(选择)包括三种基本方式:基于子载波,基于子载波组,基于PRB。其中,每种方式下包含两种实现方法:所有端口采用统一的频率颗粒度和规则设置正交序列;不同端口或不同端口组采用不同的频率颗粒度和规则设置正交序列。
(1)基于子载波:该方案的特点是相邻子载波的正交序列组不同。
图4b为rank3-rank4基于子载波的序列选择方案示意图。如图4b所示,其中,方向超左的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71
所在区域的正交序列为Code index0:[11][1-1],方向超右的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72
所在区域的正交序列为Code index1:[11][-11]。可以利用如下公式之一计算正交序列的索引。
Code index=[6×PRB_index+intrasubcarrier_index]mod 2;
Code index=intrasubcarrier_index mod 2;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73
(2)基于子载波组:该方案的特点是先将PRB内相邻的子载波化分组,一个PRB内共有3组,组内对应两个子载波;序列翻转(选择)基于子载波进行翻转,即组内子载波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组,相邻组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组,图4c为rank3-rank4基于子载波组时序列选择方案示意图。如图4c所示,其中,方向朝左的箭头,即: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74
所在区域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index0:[11][1-1],方向朝右的箭头即: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75
Code index1:[11][-11]。可以利用如下公式之一计算正交序列的索引。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82
(3)基于PRB:该方案的特点是相邻PRB上的正交序列组不同。图4d为rank3-rank4基于PRB的序列选择方案示意图,如图4d所示,该方案中所示为两个PRB,其中,方向朝左的箭头,即: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83
表示在PRB2中发送专用导频的区域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0:[11][1-1],方向朝右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84
表示在PRB1中发送专用导频区域的正交序列即:Code index1:[11][-11]。可以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正交序列的索引。
Code index=PRB_index mod 2
(4)1,2流和3,4流采用不同的规则:该方案的特点是1,2流和3,4流序列映射的频域颗粒度相同,但不同的端口组的起始子载波对应的正交序列集合不同,这里,起始子载波为一个端口组对应的子载波中频率最小的子载波。图4e为rank3-rank4且1,2流和3,4流采用不同的序列映射规则的示意图,如图4e所示,其中,方向超左的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85
所在区域的正交序列为Code index0:[11][1-1],方向超右的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86
所在区域的正交序列为Code index1:[11][-11]。
下面以Rank5-rank8的导频结构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Rank5-rank8情况下,正交序列的长度为2时,方案同rank3-rank4,只是每个序列对应的端口不同。
正交序列的长度为4时,根据使用的序列组分为两类:1序列二选一(仅仅是序列的翻转)2序列四选一。
一、序列二选一具体包括三种方式:基于子载波,基于子载波组,基于PRB。
图5b所示为基于子载波rank5-rank8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
参见图5a所示,基于子载波的方式中,方向朝左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87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为Code index0:[1 1 1 1][1 1-1-1][1-1-1 1][1-1 1-1];方向朝右的箭头正交序列Code index1:[1 1 1 1][-1-1 1 1][1-1-1 1][-1 1-1 1];
可以利用如下公式之一计算正交序列的索引:
Code index=[6×PRB_index+intrasubcarrier_index]mod 2
Code index=intrasubcarrier_index mod 2
(2)图5b所示为基于子载波组PRBrank5-rank8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方向朝左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92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0:[1 1 11][1 1-1-1][1-1-1 1][1-1 1-1];向朝右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93
正交序列Code index1:[1111][-1-1 1 1][1-1-1 1][-1 1-1 1]。
可以利用如下公式之一计算正交序列的索引: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94
(3)参见图5c所示,基于PRB的rank5-rank8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中,方向朝左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96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0:[1 1][1-1];方向朝右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97
正交序列Code index1:[1 1][-1 1]
可以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正交序列的索引:
Code index=PRB_index mod 2
二、序列四选一具体包括三种方式:基于子载波,基于子载波组,基于PRB。
(1)基于子载波:
图6a为rank5-rank8基于子载波的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参见图6a所示,标识为a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98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0:[11 1 1][1 1-1-1][1-1-1 1][1-1 1-1];标识为b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099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1:[1 1 1 1][-1-1 1 1][1-1-1 1][-1 1-1 1];标识为c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101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2:[1 1 1 1][-1-1 1 1][-1 11-1][1-1 1-1];标识为d的箭头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index3:[1 1 1 1][1 1-1-1][-1 1 1-1][-1 1-1 1]。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104
(2)基于子载波组:
图6b为基于子载波组的rank5-rank8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参见图6b所示,标识为a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105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0:[1 1 1 1][1 1-1-1][1-1-1 1][1-1 1-1];标识为b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106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1:[1 1 1 1][-1-1 1 1][1-1-1 1][-11-1 1];标识为c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107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2:[1 1 1 1][-1-1 1 1][-1 11-1][1-1 1-1];标识为d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108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index3:[1 1 1 1][1 1-1-1][-1 1 1-1][-1 1-1 1]。
(3)基于PRB:
图6c所示为基于PRB的rank5-rank8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选择方案,参见图6c所示,标识为a的箭头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0:[1 1 1 1][1 1-1-1][1-1-1 1][1-1 1-1];标识为b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1010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1:[1 1 1 1][-1-1 1 1][1-1-1 1][-1 1-1 1];标识为c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1011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 index2:[1 1 1 1][-1-1 1 1][-1 11-1][1-1 1-1];标识为d的箭头
Figure G2009102277997D001012
所在区域发送专用导频的正交序列Codeindex3:[1 1 1 1][1 1-1-1][-1 1 1-1][-1 1-1 1]。
可以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正交序列的索引:
Code index=PRB_index mod 4
上述实施例某小区某时刻正交序列的翻转(或选择)问题,但从时间上看,正交序列的翻转(或选择)可以是固定的,或是随时隙(或子帧)是变化的。考虑到小区间干扰随机化,不同小区的正交序列的翻转(或选择)可以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并且,具体的rank或导频结构的不同,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
下面举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方式。
实施例以rank=4,且序列选择颗粒度为子载波组作为了例子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下面的实现方式适用于任何序列选择颗粒度和任何传输流数(即rank配置)。
实施例1:
图7a为仅PRB内的序列选择或翻转。参见图7a所示,仅PRB内的序列选择(或翻转)。PRB内不同子载波组采用不同的序列(或序列进行翻转),不同的PRB采用相同的序列(或无序列翻转),如图7a所示。PRB内所采用的序列可以通过信令通过用户,或标准定义(即默认值)。用户根据默认或信令通知的导频序列,进行信道估计。
实施例2:
图7b为用户调度PRB内的序列选择(或翻转)示意图。图7b所示,用户调度PRB内的序列选择(或翻转)用户调度资源块内的相邻PRB采用不同的序列(或进行序列翻转),如图7所示。用户起始PRB所采用的序列,可以是通过标准定义,或广播信令通知,或DCI信令配置;基站根据用户起始PRB内采用的序列和翻转规则(序列选择规则),为用户配置正交导频序列。用户根据默认或信令通知的导频序列,进行信道估计。
实施例3:
图7c为系统带宽内的序列选择(或翻转)。参见图7c所示,整个系统带宽上相邻PRB采用不同的序列(或进行序列翻转),如图8所示。带宽起始PRB所采用的序列,可以是通过标准定义,或广播信令通知,或DCI信令配置。基站根据带宽起始PRB所采用的序列和PRB索引值,为用户配置正交导频序列。用户根据发送端所采用的导频序列,进行信道估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的传输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其中,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终端,用于按照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或正交序列集合的配置信息接收专用导频,且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参见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的发送装置,相当于上述体统中的基站,包括:
配置单元81,用于在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第一发送单元82,用于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
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子载波组或资源块PRB。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内采用一个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组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组中,每个子载波组内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组间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资源块PRB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根据系统带宽起始子载波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系统带宽起始子载波组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组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系统带宽起始PRB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资源块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用户调度的起始子载波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的调度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用户调度的起始子载波组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组的调度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用户调度的起始PRB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资源块的调度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含有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的专用导频发送给终端,所述专用导频用于提供给该终端进行信道估计。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广播消息或DCI消息将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发送给终端。
参见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的接收装置,相当于系统中的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91,用于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或正交序列集合的配置信息;
接收单元92,用于接收单元,用于按照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或正交序列集合的配置信息接收专用导频,且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子载波组或资源块PRB。
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内采用一个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组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组中,每个子载波组内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组间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资源块PRB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含有正交序列的广播信息或DCI消息获得所述专用导频中的正交序列集合,或通过预先保存的专用导频正交序列信息中获得所述专用导频中的正交序列集合,或,根据预先保存的规则生成所述专用导频中的正交序列集合。
当包括一个以上端口组时,且每个端口组对应一个以上子载波,每个端口组在同一子载波内采用CDM方式传输专用导频,针对不同的端口组的频域颗粒度和/或设置相同,或不同。
当不同的端口组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时,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在同一端口组内传输专用导频的相邻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但不同端口组的起始子载波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不同。
当系统传输的rank数为3或4时,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对传输的数据层1和层3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针对层4采用的正交序列为层2正交序列的相反数。
所述配置单元,针对系统传输的不同Rank数时,采用频域颗粒度和规则相同的,或不同。
本发明提出了导频正交序例的三种颗粒度配置,便于各种Rank扩展和实现;并给出了导频正交序列选择(或翻转)的三种实现方法。上述实施例详细给出了rank3-rank8序列翻转(或选择)的方法,以及Rank2基于PRB翻转(或选择)的方案,降低序列映射的复杂度。正交序列的翻转(或选择)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隙(或子帧)变化。不同小区的正交序列的翻转(或选择)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序列翻转(或选择)的方法解决了rank3-rank8正交序列导致的功率不一致的问题,并且实现简单。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7)

1.一种下行导频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
其中,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子载波组或资源块PR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包括一个以上端口组时,且每个端口组对应一个以上子载波,每个端口组在同一子载波内采用CDM方式传输专用导频,不同的端口组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相同,或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不同的端口组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时,在同一端口组内传输专用导频的相邻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但不同端口组的起始子载波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系统传输的秩数为3或4时,传输的数据层1和层3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层4的正交序列是层2正交序列的相反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系统传输的不同秩数时,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是相同的,或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内采用一个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组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组中,每个子载波组内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组间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资源块PRB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设置的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包括:
根据系统带宽起始子载波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系统带宽起始子载波组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组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系统带宽起始PRB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资源块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用户调度的起始子载波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的调度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用户调度的起始子载波组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组的调度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用户调度的起始PRB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资源块的调度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码分复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含有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的专用导频发送给终端,所述专用导频用于提供给该终端进行信道估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的专用导频发送给终端,包括:
通过广播消息或DCI消息将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发送给终端。
13.一种下行导频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在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子载波组或资源块PRB。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内采用一个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组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子载波组中,每个子载波组内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相邻子载波组间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当所述频域颗粒度为资源块PRB时,在每个资源块内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用于根据系统带宽起始子载波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系统带宽起始子载波组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组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系统带宽起始PRB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资源块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用户调度的起始子载波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的调度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用户调度的起始子载波组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子载波组的调度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或
根据用户调度的起始PRB所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和资源块的调度序号,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含有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的专用导频发送给终端,所述专用导频用于提供给该终端进行信道估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广播消息或DCI消息将配置的正交序列集合发送给终端。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包括一个以上端口组时,且每个端口组对应一个以上子载波,每个端口组在同一子载波内采用CDM方式传输专用导频,针对不同的端口组的频域颗粒度和设置相同,或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不同的端口组对应的频域颗粒度为子载波时,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在同一端口组内传输专用导频的相邻子载波采用不同的正交序列集合,但不同端口组的起始子载波采用的正交序列集合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系统传输的秩数为3或4时,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对传输的数据层1和层3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针对层4采用的正交序列为层2正交序列的相反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针对系统传输的不同秩数时,采用频域颗粒度和规则相同的,或不同。
25.一种下行导频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接收专用导频,且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26.一种下行导频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或正交序列集合的配置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按照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或正交序列集合的配置信息接收专用导频,且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27.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用于采用码分复用CDM方式,或采用CDM和频分复用FDM混合的方式传输专用导频,其中,用于传输专用导频的资源上,按照设置的频域颗粒度和规则,为所述专用导频配置正交序列集合,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终端,用于按照获得的起始PRB正交序列配置信息、频域颗粒度信息以及规则或正交序列集合的配置信息接收专用导频,且每个频域颗粒度内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正交序列集合。
CN2009102277997A 2009-11-02 2009-12-31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2014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77997A CN102014099B (zh) 2009-11-02 2009-12-31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0/001747 WO2011050589A1 (zh) 2009-11-02 2010-11-01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0127014365A KR101425946B1 (ko) 2009-11-02 2010-11-01 다운링크 파일럿의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EP10825953.2A EP2498409B1 (en) 2009-11-02 2010-11-01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ownlink pilot transmission
JP2012537282A JP5584305B2 (ja) 2009-11-02 2010-11-01 ダウンリンクパイロットの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13/504,955 US9172516B2 (en) 2009-11-02 2010-11-01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pilo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7048 2009-11-02
CN200910237048.3 2009-11-02
CN2009102277997A CN102014099B (zh) 2009-11-02 2009-12-31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4099A true CN102014099A (zh) 2011-04-13
CN102014099B CN102014099B (zh) 2013-04-24

Family

ID=43844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77997A Active CN102014099B (zh) 2009-11-02 2009-12-31 一种下行导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72516B2 (zh)
EP (1) EP2498409B1 (zh)
JP (1) JP5584305B2 (zh)
KR (1) KR101425946B1 (zh)
CN (1) CN102014099B (zh)
WO (1) WO20110505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46409B1 (ko) * 2010-01-08 2014-01-02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코드 생성 장치, 기준 신호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3209048B (zh) * 2012-01-13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专用导频的解码方法和用户设备
JP5786769B2 (ja) * 2012-03-14 2015-09-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名寄支援プログラム、名寄支援方法および名寄支援装置
CN107371250B (zh) * 2016-05-13 2023-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指令的发送方法及装置、指令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1092837A (zh) * 2018-10-24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配置、参数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9433B2 (en) * 2006-03-07 2010-06-0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CDM OFDMA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101064546A (zh) 2006-04-28 2007-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复用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1202611A (zh) * 2006-12-11 2008-06-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支持灵活的时域资源分配的ofdma下行导频结构的发送方法
US8358669B2 (en) * 2007-05-01 2013-0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iphering sequence number for an adjacent layer protocol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s
KR101410120B1 (ko) * 2007-08-21 2014-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응답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EP2220784B1 (en) * 2007-12-03 2011-05-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 spatially precoding
CN101610607B (zh) * 2008-06-20 2012-08-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以及基站和移动终端
CN101373999B (zh) * 2008-08-12 2013-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下行协作多点传输的导频传输方法
US20100061360A1 (en) * 2008-09-10 2010-03-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 structures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beamforming
US8315225B2 (en) * 2008-09-22 2012-11-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spects to support LTE-A downlink hi-order MIMO
KR101632208B1 (ko) * 2008-11-07 2016-06-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KR101619446B1 (ko) * 2008-12-02 2016-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mimo시스템에 있어서 rs 전송 방법
KR20100089758A (ko) * 2009-02-04 2010-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8369885B2 (en) * 2009-04-14 2013-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42515B2 (en) * 2009-09-07 2014-09-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79901B1 (en) * 2009-09-16 2017-05-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EP2485416A4 (en) * 2009-10-02 2017-04-05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US8750257B2 (en) * 2009-10-12 2014-06-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antenna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84305B2 (ja) 2014-09-03
EP2498409B1 (en) 2014-04-30
WO2011050589A1 (zh) 2011-05-05
KR101425946B1 (ko) 2014-07-31
EP2498409A4 (en) 2013-07-17
JP2013509835A (ja) 2013-03-14
KR20120085886A (ko) 2012-08-01
US20120281688A1 (en) 2012-11-08
EP2498409A1 (en) 2012-09-12
CN102014099B (zh) 2013-04-24
US9172516B2 (en) 2015-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3078B (zh) 基站、发送方法及通信系统
KR101364951B1 (ko) 포지셔닝 기준 신호의 송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833818B (z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映射方法及收发装置
CN101816158B (zh) 在使用正交频分复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控制信道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95690B (zh) 用于异构通信系统之间的业务互配的系统和方法
JP5859136B2 (ja) 制御情報の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144424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CN101989871B (zh)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09479B (zh) 用于在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基本资源网格类型信息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7294674B (zh) 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788926B (zh) 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4982001B (zh) 参考符号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96387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0067625A1 (ja) 下りリンク参照信号の伝送方法、基地局、ユーザ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4009832A (zh)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特征的装置和方法
CN105119651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CN104618084A (zh) 在通信系统中配置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33863A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80462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信道状态信息-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9565414B (zh) 用于处理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584697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方法和基站
WO2013020491A1 (zh) 一种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1617559A (zh)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01150554B (zh)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数据发射方法
CN10265240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收发信号的转发器设备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5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5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