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986228B -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时延补偿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时延补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6228B
CN101986228B CN2010105528735A CN201010552873A CN101986228B CN 101986228 B CN101986228 B CN 101986228B CN 2010105528735 A CN2010105528735 A CN 2010105528735A CN 201010552873 A CN201010552873 A CN 201010552873A CN 101986228 B CN101986228 B CN 1019862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
signal
control
controller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28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6228A (zh
Inventor
杜锋
杜文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5528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86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86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6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6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62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性网络时延的补偿方法,属于网络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它采用真实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网络通路节点,以及内反馈网络通路节点之间的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的补偿模型,免除对节点之间网络数据传输随机性时延的测量、观测、估计或辨识,免除对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采用本方法可降低随机性网络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改善系统控制性能质量。本发明适用于主副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网络仅存在于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中的随机性网络时延的动态补偿与控制。

Description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时延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性网络时延的补偿方法,属于网络控制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控制技术的深刻变革及其相应控制新理论的产生.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被称为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 control systems,NCS).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它已成为当前自动控制和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网络控制系统具有系统连线少、扩展方便、诊断维护简单、灵活性高、可实现资源共享及远程控制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自动化制造工厂、电厂、机器人、航天航空和电气化运输等许多复杂的工业过程中.
网络控制系统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对控制系统进行实时可靠的网络控制,而网络自身特点造成了网络控制系统的复杂性.网络上多用户共享通信线路且流量变化不规则,传输数据流经众多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且路径不是唯一的,数据单元在传输中由于网络阻塞、连接中断等原因会导致时序错乱、数据包丢失.因此,网络控制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必然存在时延、丢包、多包传输和网络调度等问题,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并解决由此产生的网络带宽和实时性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回路的控制系统,分别在网络时延恒定、时变或随机,网络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或大于一个采样周期,单包传输或多包传输,有无数据包丢失等各种条件下,对其进行建模与稳定性分析,但鲜有论文对网络串级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控制回路通过实时网络闭合的串级控制系统称为网络串级控制系统(NCCS),适用于本发明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由于网络串级控制系统是一个多闭环回路的网络控制系统,对网络时延影响的分析与系统性能的研究远比单回路的网络控制系统要复杂得多.内回路网络时延将严重影响内回路网络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也将与外回路网络时延一起对整个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网络时延研究的难点在于:
(1)由于网络时延与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网络负载、网络带宽和数据包大小等因素有关.对大于数个乃至数十个采样周期的网络时延,要建立准确的预测、估计或辨识的数学模型,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2)发生在前一个节点向后一个节点传输网络数据过程中的网络时延,在前一个节点中无论采用何种预测或估计方法,都不可能事先提前知道其后产生的网络时延的准确值.时延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甚至造成系统不稳定,同时也给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带来困难.
(3)要满足网络串级控制系统中,不同分布地点的所有节点时钟信号完全同步是不现实的.
针对网络仅存在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与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外前向网络),以及副变送器节点与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内反馈网络)的如图2所示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其输入R(s)与输出Y1(s)之间的闭环传递函为
Y 1 ( s ) R ( s ) = C 1 ( s ) e - τ 1 s C 2 ( s ) G 2 ( s ) G 1 ( s ) 1 + C 1 ( s ) e - τ 1 s C 2 ( s ) G 2 ( s ) G 1 ( s ) + C 2 ( s ) G 2 ( s ) e - τ 2 s - - - ( 1 )
式中:C1(s)是主控制器,C2(s)是副控制器;G1(s)是主被控对象,G2(s)是副被控对象;τ1表示将网络数据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传输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所产生的随机性网络时延;τ2表示将网络数据从副变送器节点传输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所产生的随机性网络时延.
由于等式(1)所示的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中包含网络时延τ1和τ2的指数项
Figure BSA00000355086300012
Figure BSA00000355086300013
时延的存在将恶化系统的控制性能质量,甚至导致系统失去稳定性,严重时可使系统出现故障.
降低时延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实现将主变送(控制)器节点与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的网络时延τ1的指数项和副变送器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的网络时延τ2的指数项
Figure BSA00000355086300022
从等式(1)的分母中去除,即实现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中不包含所有网络时延的指数项,进而实现对网络时延的补偿.然而,要实现对网络时延的补偿,首先必须知道网络时延的大小.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对网络时延τ1和τ2的测量,来补偿时延τ1和τ2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但是,由于对网络时延τ1和τ2的准确测量需要满足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若采用硬件来实现节点时钟信号完全同步,则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若采用软件校正时钟信号,则由于校正信号在节点间传输时,可能遭遇网络时延的影响,难以实现节点时钟完全同步.若采用对网络时延进行估计、观测、辨识或预测的方法来获得网络时延的大小,则首先必须知道网络时延的准确概率分布,或准确的数学模型,但由于网络时延的大小与具体的网络协议、网络负载大小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等因素有关,对网络时延的估计、观测、辨识或预测都可能存在偏差.
因此,如何免除对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免除对节点之间网络时延的估计、观测、辨识或预测,同时又能获得节点之间准确的时延值,进而实现对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性网络时延的补偿作用,已成为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涉及网络仅存在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与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外前向网络),以及副变送器节点与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内反馈网络)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的随机性网络时延的补偿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
针对网络串级控制系统中,网络时延“测不准”的难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免除对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同时也免除对其节点之间随机性网络时延的测量、估计或辨识的时延补偿方法,实现对网络时延的分段、实时、在线和动态的补偿与控制.
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是:
第一步:采用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的真实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的补偿模型,从而在结构上实现系统不包含其间网络时延的补偿模型.无论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的网络通路有多么复杂和不确定,也无论其间包括有多少个路由器或(和)中间环节,信息流所经历的网络时延就是控制过程中真实的网络时延,信息流传输过程中就已实现了对其时延的补偿功能.
第二步:采用副变送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的真实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的补偿模型,从而在结构上实现系统不包含其间网络时延的补偿模型.无论从副变送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的网络通路有多么复杂和不确定,也无论其间包括有多少个路由器或(和)中间环节,信息流所经历的网络时延就是控制过程中真实的网络时延,信息流传输过程中就已实现了对其时延的补偿功能.
第三步:针对图2所示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实施本发明方法的网络时延补偿结构如图3所示.
在图3中,从系统的输入R(s)与输出Y1(s)之间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Y 1 ( s ) R ( s ) = C 1 ( s ) e - τ 1 s C 2 ( s ) G 2 ( s ) G 1 ( s ) 1 + C 2 ( s ) G 2 m ( s ) 1 + C 1 ( s ) C 2 m ( s ) G 2 m ( s ) G 1 m ( s ) 1 + C 2 m ( s ) G 2 m ( s ) + C 2 ( s ) [ G 2 ( s ) - G 2 m ( s ) ] e - τ 2 s 1 + C 2 ( s ) G 2 m ( s ) + C 1 ( s ) e - τ 1 s C 2 ( s ) G 2 ( s ) [ G 1 ( s ) - G 1 m ( s ) ] 1 + C 2 ( s ) G 2 m ( s ) - - - ( 2 )
当主副被控对象预估模型等于其真实模型,即G1m(s)=G1(s),G2m(s)=G2(s),副控制器满足C2m(s)=C2(s)时,式(2)可化简为
Y 1 ( s ) R ( s ) = C 1 ( s ) e - τ 1 s C 2 ( s ) G 2 ( s ) G 1 ( s ) 1 + C 1 ( s ) C 2 ( s ) G 2 ( s ) G 1 ( s ) + ( s ) G 2 ( s ) - - - ( 3 )
式(3)所示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分母中,不包含网络时延τ1和τ2的指数项
Figure BSA00000355086300032
Figure BSA00000355086300033
即实现了闭环特征方程1+C1(s)C2(s)G2(s)G1(s)+C2(s)G2(s)=0中不包含网络时延的指数项,从而消除了网络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质量,实现了对随机性网络时延的补偿功能.
本发明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适用于网络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网络仅存在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与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外前向网络通路),以及副变送器节点与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内反馈网络通路),网络时延可大于1个乃至数十个采样周期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的随机性网络时延补偿与控制.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主变送(控制)器节点被采样周期h1触发时,将采用方式A进行工作;
2、当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将控制信号u1(s)通过外前向网络通路向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传输时,将采用方式B进行工作;
3、当副变送器节点被采样周期h2触发时,将采用方式C进行工作;
4、当副变送器节点将模型偏差信号w2(s)通过内反馈网络通路向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传输时,将采用方式D进行工作;
5、当执行(副控制)器节点被控制信号u1(s)或(和)模型偏差信号w2(s)触发时,将采用方式E进行工作.
方式A的步骤包括:
A1: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工作于时间驱动方式,其触发采样周期为h1
A2:主变送(控制)器节点被触发后,对主被控对象G1(s)的输出信号Y1(s)和主被控对象的预估模型G1m(s)的输出信号y1m(s)进行采样;
A3:对Y1(s)和y1m(s)实施相减运算,得到模型偏差信号w1(s);
A4:将系统给定信号R(s)与w1(s)和m1(s)实施相减运算,得到外回路系统误差信号e1(s);
A5:对e1(s)实施主控制器C1(s)运算,得到控制信号u1(s);
A6:将u1(s)作为给定信号,作用于副控制器的预估算法C2m(s)与副被控对象的预估模型G2m(s)构成的反馈回路,其输出为ycg2m(s);
A7:将ycg2m(s)作用于G1m(s),其输出为m1(s).
方式B的步骤包括:
B1: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将控制信号u1(s),通过外前向网络通路向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传输.
方式C的步骤包括:
C1:副变送器节点工作于时间驱动方式,其触发采样周期为h2
C2:副变送器节点被触发后,对副被控对象G2(s)的输出信号Y2(s)和副被控对象的预估模型G2m(s)的输出信号y2m(s)进行采样;
C3:对Y2(s)和y2m(s)实施相减运算,得到模型偏差信号w2(s).
方式D的步骤包括:
D1:副变送器节点将模型偏差信号w2(s),通过内反馈网络通路向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传输.
方式E的步骤包括:
E1:执行(副控制)器节点工作于事件驱动方式;
E2:执行(副控制)器节点被控制信号u1(s)或(和)模型偏差信号w2(s)触发;
E3:在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中,将u1(s)减去模型偏差信号w2(s)和预估模型G2m(s)的输出信号yG2m(s),得到内回路系统误差信号e2(s);
E4:对e2(s)实施副控制算法C2(s),得到控制信号u2(s);
E5:将u2(s)作为驱动信号,对副被控对象G2(s)实施控制;从而改变G2(s)的状态,进而改变G1(s)的状态,实现对G1(s)与G2(s)的控制作用;
E6:同时在节点中完成对G2m(s)的预估值y2m(s)的计算.
6、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是由主变送器内嵌主控制器C1(s)所组成,即主变送器和主控制器共用同一个节点,主变送(控制)器节点采用时间驱动触发工作方式(采样周期为h1).
7、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副控制)器节点是由执行器内嵌副控制器C2(s)所组成,即副控制器和执行器共用同一个节点,节点采用事件驱动触发工作方式(触发信号为u1(s)或(和)模型偏差信号w2(s)).
8、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包含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副变送器节点、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主被控对象和副被控对象等单元,各单元依照各自设定的工作方式进行工作.
9、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真实的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外回路前向网络通路的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补偿模型,从而在结构上实现系统不包含其间网络时延的补偿模型.
10、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真实的从副变送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内回路反馈网络通路的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补偿模型,从而在结构上实现系统不包含其间网络时延的补偿模型.
11、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结构上免除对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网络时延的测量、观测、估计或辨识.
12、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结构上免除对副变送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网络时延的测量、观测、估计或辨识.
13、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结构上免除对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副变送器节点和执行(副控制)器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
14、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结构上实现网络时延补偿方法的实施与具体控制策略C1(s)和C2(s)的选择无关.
15、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结构上实现网络时延补偿方法的实施与具体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无关.
16、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副被控对象G1(s)、G2(s)与其预估模型G1m(s)、G2m(s)相等,副控制器C2(s)与其预估模型C2m(s)相等时,可实现对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性网络时延的完全补偿,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质量.
17、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是“软”改变控制系统结构的补偿方法,无需再增加任何硬件设备,利用现有网络串级控制系统智能节点自带的软件资源,就足以实现其补偿功能.
18、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式A适用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周期采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
19、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式B适用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传输网络数据.
20、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式C适用于副变送器节点周期采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
21、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式D适用于副变送器节点传输网络数据.
22、本发明所述的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式E适用于执行(副控制)器节点实施副控制算法,并对副被控对象实施控制作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从结构上免除了对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外回路前向通路),以及副变送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内回路反馈通路)随机性网络时延的测量、观测、估计或辨识,同时还免除了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进而避免了时延估计模型不准确造成的估计误差,避免了对时延辨识所需耗费节点存贮资源的浪费,同时还避免了由于时延造成的“空采样”或“多采样”带来的补偿误差.
2、由于从结构上实现了与具体的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无关,因而既适用于采用有线网络协议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亦适用于无线网络协议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既适用于确定性网络协议,亦适用于非确定性的网络协议.
3、由于从结构上实现了与具体的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无关,因而既适用于基于有线网络协议的异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亦适用于基于无线网络协议的异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同时还适用于异质(如有线与无线混杂)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的时延补偿.
4、由于从结构上实现了与具体的主(副)控制器的控制策略的选择无关,因而既可用于采用常规控制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亦可用于采用智能控制或采用复杂控制策略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
5、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是“软”改变控制系统结构的补偿方法,因而在其实现过程中无需再增加任何硬件设备,利用现有网络串级控制系统智能节点自带的软件资源,就足以实现其补偿功能,因而可节省硬件投资,便于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网络仅存在于前向通路中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图2为网络仅存在于前向通路中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性时延补偿方法结构图
在图1的方框图中,系统由输入信号(R),主变送(控制)器(S1/C1)节点,外前向网络,副变送器(S2)节点,内反馈网络,执行(副控制)器(A/C2)节点,副被控对象(G2)及其输出(Y2),以及主被控对象(G1)及其输出(Y1)所组成.
主变送器中内置主控制器,即主变送器和主控制器共用同一个节点(S1/C1),节点采用时间驱动方式进行工作,触发周期为h1,对主被控对象实施周期采样,并对偏差信号实施C1控制.
副变送器(S2)为一独立节点,采用时间驱动方式进行工作,触发周期为h2,对副被控对象实施周期采样.
执行器内置副控制器,即执行器和副控制器共用同一个节点(A/C2),采用事件驱动方式进行工作,由主变送(控制)器(S1/C1)节点输出信号或(和)副变送器(S2)节点的输出信号通过网络来触发,其节点的输出信号驱动执行机构,从而改变副被控对象(G2)的状态,进而改变主被控对象(G1)的状态.
图1中系统的主变送(控制)器(S1/C1)节点,副变送器(S2)节点以及执行(副控制)器(A/C2)节点都是智能节点,不仅具备存贮运算与通信功能,而且还具备软件组态与控制功能,这些节点包括现已广泛应用的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和集散控制系统(DCS)中常见的智能节点或智能设备等硬件.
在图2的系统中,数据传输中的随机性网络时延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经历着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外前向网络通路)的网络数据传输时延τ1,以及副变送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内回路反馈网络通路)的网络数据传输时延τ2的影响.时延与具体的网络协议、网络负载大小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等因素有关,对于网络时延的测量、或估计、或观测、或辨识已成为实现对其补偿的关键前提条件.然而,通过网络连接的各个节点的分布性使得网络串级控制系统中的各个节点很难满足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同时,由于网络时延的随机性和突发性,要做到每一步都能准确预测是不可能的.
在图3的系统中,不包含从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外回路前向通路)的网络时延预估模型,也不包含从副变送器节点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内回路反馈通路)的网络时延预估模型.免除了对随机性网络时延τ1和τ2的测量、估计、观测或辨识,同时也免除了对(主变送(控制)器、副变送器、执行(副控制)器)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当主副被控对象与其预估模型,以及副控制器及其预估模型相等时,可实现从系统的输入信号R(s)到系统的输出信号Y1(s)的闭环传递函数中,将网络时延τ1和τ2的指数项
Figure BSA00000355086300062
从分母中消除,即实现闭环特征方程中不包含网络时延τ1和τ2的指数项,从而降低了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质量,实现对随机性网络时延的补偿与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3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述:
第一步:工作于时间驱动方式的主变送(控制)器节点对主被控对象G1(s)的输出信号Y1(s)和其预估模型G1m(s)的输出信号y1m(s)进行周期采样(采样周期为h1),并对Y1(s)和y1m(s)实施相减运算,得到模型偏差信号w1(s);主变送(控制)器节点根据系统给定信号R(s),对w1(s)与节点内补偿单元输出信号m1(s)相减,得到误差信号e1(s),对e1(s)实施C1(s)控制,其输出信号为u1(s):一方面,将u1(s)作为本节点内由副控制器的预估模型C2m(s)和副被控对象的预估模型G2m(s)构成的负反馈回路的给定输入信号;另一方面,将u1(s)作为执行(副控制)器节点的给定信号;
第二步:通过外回路前向网络通路将u1(s)传输到执行(副控制)器节点,并触发其节点处于工作状态;
第三步:工作于时间驱动方式的副变送器节点对副被控对象G2(s)的输出信号Y2(s)和其预估模型G2m(s)的输出信号y2m(s)进行周期采样(采样周期为h2),并对Y2(s)和y2m(s)实施相减运算,得到模型偏差信号w2(s);
第四步:通过内回路反馈网络通路将w2(s)传输到副控制器/执行器节点,并触发其节点处于工作状态;
第五步:执行(副控制)器节点中的控制器C2(s)被u1(s)或(和)w2(s)触发后,将信号u1(s)与w2(s)和yG2m(s)相减,得到误差信号e2(s);对e2(s)实施C2(s)控制,其控制输出信号为u2(s):一方面,将u2(s)作为G2m(s)的输入信号;另一方面,将u2(s)驱动执行机构,从而改变副被控对象G2(s)的状态,进而改变主被控对象G1(s)的状态;
第六步:返回第一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时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被采样周期h1触发时,将采用方式A进行工作; 
(2).当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将控制信号u1(s)通过外前向网络通路向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传输时,将采用方式B进行工作; 
(3).当副变送器节点被采样周期h2触发时,将采用方式C进行工作; 
(4).当副变送器节点将模型偏差信号w2(s)通过内反馈网络通路向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传输时,将采用方式D进行工作; 
(5).当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被控制信号u1(s)或/和模型偏差信号w2(s)触发时,将采用方式E进行工作; 
所述方式A的步骤包括: 
A1: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工作于时间驱动方式,其触发采样周期为h1; 
A2: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被触发后,对主被控对象G1(s)的输出信号Y1(s)和主被控对象的预估模型G1m(s)的输出信号y1m(s)进行采样; 
A3:对Y1(s)和y1m(s)实施相减运算,得到模型偏差信号w1(s); 
A4:将系统给定信号R(s)与w1(s)和m1(s)实施相减运算,得到外回路系统误差信号e1(s); 
A5:对e1(s)实施主控制器C1(s)运算,得到控制信号u1(s); 
A6:将u1(s)作为给定信号,作用于副控制器的预估算法C2m(s)与副被控对象的预估模型G2m(s)构成的反馈回路,其输出为ycg2m(s); 
A7:将ycg2m(s)作用于G1m(s),其输出为m1(s); 
所述方式B的步骤包括: 
B1: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将控制信号u1(s),通过外前向网络通路向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传输; 
所述方式C的步骤包括: 
C1:副变送器节点工作于时间驱动方式,其触发采样周期为h2; 
C2:副变送器节点被触发后,对副被控对象G2(s)的输出信号Y2(s)和副被控对象的预估模型G2m(s)的输出信号y2m(s)进行采样; 
C3:对Y2(s)和y2m(s)实施相减运算,得到模型偏差信号w2(s); 
所述方式D的步骤包括: 
D1:副变送器节点将模型偏差信号w2(s),通过内反馈网络通路向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传输; 
所述方式E的步骤包括: 
E1: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工作于事件驱动方式; 
E2: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被控制信号u1(s)或/和模型偏差信号w2(s)触发; 
E3:在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中,将u1(s)减去模型偏差信号w2(s)和预估模型G2m(s)的输出信号yG2m(s),得到内回路系统误差信号e2(s); 
E4:对e2(s)实施副控制算法C2(s),得到控制信号u2(s); 
E5:将u2(s)作为驱动信号,对副被控对象G2(s)实施控制;从而改变G2(s)的状态,进而改变G1(s)的状态,实现对G1(s)与G2(s)的控制作用; 
E6:同时在节点中完成对G2m(s)的预估值y2m(s)的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是由主变送器内嵌主控制器C1(s)所组成,即主变送器和主控制器共用同一个节点,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采用时间驱动触发工作方式,其触发时间为采样周期h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是由执行器内嵌副控制器C2(s)所组成,即副控制器和执行器共用同一个节点,节点采用事件驱动触发工作方式,其触发信号为u1(s)或/和模型偏差 信号w2(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包含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副变送器节点、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主被控对象和副被控对象单元,各单元依照各自设定的工作方式进行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真实的从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到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外回路前向网络通路的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补偿模型,以及用真实的从副变送器节点到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之间内回路反馈网络通路的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代替其间网络时延补偿模型,从而在结构上实现系统不包含网络时延的补偿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结构上免除对从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到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之间,以及副变送器节点到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之间网络时延的测量、观测、估计或辨识;免除对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副变送器节点和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时钟信号同步的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结构上实现网络时延补偿方法的实施与具体控制策略C1(s)和C2(s)的选择无关,与具体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无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副被控对象G1(s)、G2(s)与其预估模型G1m(s)、G2m(s)相等,副控制器C2(s)与其预估模型C2m(s)相等时,可实现对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性网络时延的完全补偿,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是“软件”改变控制系统结构的补偿方法,无需再增加任何硬件设备,利用现有网络串级控制系统智能节点自带的软件资源,就足以实现其补偿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式A适用于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周期采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方式B适用于主变送或控制器节点传输网络数据;方式C适用于副变送器节点周期采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方式D适用于副变送器节点传输网络数据;方式E适用于执行或副控制器节点实施副控制算法,并对副被控对象实施控制作用。
CN2010105528735A 2010-11-18 2010-11-18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时延补偿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6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28735A CN101986228B (zh) 2010-11-18 2010-11-18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时延补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28735A CN101986228B (zh) 2010-11-18 2010-11-18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时延补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6228A CN101986228A (zh) 2011-03-16
CN101986228B true CN101986228B (zh) 2013-09-04

Family

ID=43710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287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6228B (zh) 2010-11-18 2010-11-18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时延补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862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5922A (zh) * 2015-03-21 2015-08-2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化工多变量过程的完全时滞补偿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210B (zh) * 2012-03-31 2016-01-20 同济大学 用于通讯受限网络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6209474B (zh) * 2016-07-27 2019-04-09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预测补偿的网络化控制系统跟踪控制方法
CN106230661B (zh) * 2016-08-01 2019-05-14 北京大学 网络数据延迟控制方法
CN106737661B (zh) * 2016-11-21 2019-03-0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时延力反馈遥控机器人的自调整控制系统
CN107219761A (zh) * 2017-05-26 2017-09-29 海南大学 一种两输入两输出网络解耦控制系统不确知时延补偿方法
CN107463095B (zh) * 2017-07-20 2020-09-1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具有时变采样周期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4501A (zh) * 2005-04-07 2006-1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
CN201532575U (zh) * 2009-11-05 2010-07-21 成都交大光芒实业有限公司 分布式工业监控装置校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4501A (zh) * 2005-04-07 2006-1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
CN201532575U (zh) * 2009-11-05 2010-07-21 成都交大光芒实业有限公司 分布式工业监控装置校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5922A (zh) * 2015-03-21 2015-08-2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化工多变量过程的完全时滞补偿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6228A (zh)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6228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随机时延补偿方法
CN102063105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前向通路非确定性网络时延补偿方法
CN101986229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前向通路时变性网络时延补偿方法
CN102033529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前向通路未知网络时延的补偿方法
CN102004480B (zh) 一种网络串级控制系统未知网络时延的补偿方法
CN102004481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反馈与内回路未知网络时延补偿法
CN106773723A (zh) 一种二输入二输出网络控制系统时延补偿spc和imc方法
CN102033531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时变时延补偿方法
CN101986231B (zh) 一种网络串级控制系统非确定性网络时延的补偿方法
CN102063106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反馈与内回路非确定性网络时延补偿法
CN102064931B (zh) 一种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延补偿方法
CN102082687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未知时延补偿方法
CN102023626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前向与内反馈通路非确定性时延补偿
CN102033530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反馈与内回路随机性网络时延补偿法
CN106802558A (zh) 一种双输入双输出网络解耦控制系统网络时延补偿方法
CN101995870A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前向通路随机性网络时延补偿方法
CN102063107A (zh) 一种网络串级控制系统随机性网络时延的补偿方法
CN102033535B (zh) 变送(控制)器与执行器间带双控功能的时延补偿方法
CN101995871A (zh) 一种变送器与(控制)执行器节点间的网络时延补偿方法
CN101995872B (zh) 一种网络串级控制系统时变性网络时延的补偿方法
CN102033534B (zh) 网络串级控制系统外反馈与内回路时变网络时延补偿法
CN102063104A (zh) 变送器与(控制)执行器间带双调节功能的时延补偿方法
CN101986230A (zh) 一种变送(控制)器与执行器节点间的网络时延补偿方法
CN106802555A (zh) 一种双输入双输出网络控制系统时延补偿方法
CN101995873A (zh) 分层结构中变送器与(控制)执行器间网络时延补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