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4714B - 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64714B CN101964714B CN201010522794XA CN201010522794A CN101964714B CN 101964714 B CN101964714 B CN 101964714B CN 201010522794X A CN201010522794X A CN 201010522794XA CN 201010522794 A CN201010522794 A CN 201010522794A CN 101964714 B CN101964714 B CN 1019647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wake
- remote equipment
- feeder line
- electric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230000005059 dormanc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7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86 mem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38—Interface circuits for coupling substations to external telephone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有线方式实现远程唤醒和状态检测的方法和系统,其中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根据控制产生唤醒信号,经过线缆馈送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唤醒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正常工作,向远端设备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唤醒信号是与常态特征不同的指定特性电压,处于断电状态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可以检测出这种特定唤醒信号,并在检测到唤醒信号后唤醒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提供正常电源电压输出。同时唤醒信号发生装置能够根据唤醒信号馈线上的馈线电流判断出远端设备是否已经处于被唤醒的活动状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唤醒能耗低、可以唤醒真正断电休眠的系统、简化了结构、易于实施、便于与远程馈电方式兼容并且耐压工艺要求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控制远端设备功耗的方法和系统,尤其是一种通过线缆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普通固定电话系统具有远程唤醒和状态检测的能力,即局端设备可以通过双绞线远程唤醒终端设备并检测终端状态。
图1显示了一个普通电话系统用户网络接口部分的框图,包括局端接口设备1、电话机2和连接局端接口设备与电话机的双绞线3,其中局端接口设备1又由话音收发模块11、供电和监测模块12、铃流发生器模块13、变压器14和15等组成,电话机由话音处理模块21、稳压电源模块22、振铃模块23、叉簧开关24、整流模块25以及外接于端口E的耳机和外接于端口M的麦克风组成。
根据GB-T 15279规范,在挂机状态下,电话机2的叉簧开关24处于断开的状态,电话机的漏电电流应小于25微安,局端接口设备1输出的馈电电压为直流48伏;在取机状态下,叉簧开关24处于闭合状态,电话机的直流电阻小于350欧姆,正常工作耗电约18-60毫安。供电和监测模块12通过检测馈电电流,判断出电话机已处于取机活动状态后,一方面将该活动状态通过端口W送至局端其他模块进一步处理,另一方面将自身馈电输出电压调整到10伏左右。支持远程计费指示的供电和监测模块12还具有交换馈电电压极性的功能,在建立通话连接以后,可以根据馈电控制端口J的指示,将在双绞线3上输出的馈电电压正负极性对调。
在局端接口设备1中设置有铃流发生器模块13,在电话机2中设有振铃模块23。为了通知电话被叫用户有来话到达,铃流发生器模块13用输入电压VR产生一个约90伏25赫兹的交流电压,通过变压器14和15输出到电话双绞线3,再经过双绞线3施加到电话机2中的振铃模块23,使振铃模块23响铃。铃流发生器模块13以工作1秒停4秒的间歇方式产生铃流电压。在铃流发生器模块13输出铃流电压的1秒钟期间,暂停供电和监测模块12的馈电电压输出和馈电电流检测;在铃流发生器模块13停止输出铃流电压的4秒钟期间,启用供电和监测模块12的馈电电压输出和馈电电流检测。
当电话用户打电话时,人工闭合叉簧开关24,电话机2中更多的电路模块开始工作消耗电流,导致流经电话双绞线3的馈电电流大增,供电和监测模块12通过检测馈电电流,判断出电话机2处于取机活动状态。
模拟电话系统的上述唤醒方法需要单独提供的铃流发生装置,并且存在与摘挂机电流检测系统存在冲突,系统结构相当复杂。而且使用90伏交流铃流的响铃方式耗电大、成本高,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应当予以取消。
信息时代普通电话正逐渐被数字用户线调制解调器所取代。人们希望DSL调制解调器也能够像普通电话那样,可以仅依靠局端远程供电工作;在没有数据需要传输时进入几乎不耗能的休眠状态;在本地有数据需要发送时主动自举进入工作状态,在被其它网络设备呼叫时由局端设备唤醒进入工作状态。
然而普通电话的唤醒和呼叫方式适合于人的操作,不适合DSL调制解调器的工作方式。对于挂接了多个设备的电话线,人可以保证只有唯一设备在线工作,而DSL调制解调器设备无法保证。如果同一条电话线上有两台设备同时主动启动工作,或因为同时收到被叫信号而启动工作,DSL调制解调器通常都不能正常建立连接。
目前公开的其它远程唤醒的技术,均与远程唤醒计算机相关。这些唤醒方法要求计算机安装了可提供额外休眠电源的机箱电源,以及支持远程唤醒的主板和网卡。实际上所有机箱电源、电脑主板和网卡均处于带电工作状态,只是因为关闭了耗能较高的部分功能而使工作电流大幅度下降,并非真正整台电脑都不耗电能的断电状态。
此外智能家庭或办公场所,也存在某些设备需要远程唤醒供电的情况。如用于间歇监控的摄像头、智能照明灯具等。目前这些设备只能人工启动,或者一直开机供电,还不能实现远程唤醒。
本发明拟解决或改善上述公开的某些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概括本发明的目的,在这里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方面、优点和新颖特征。应了解,无需所有这些方面、优点和特征包含在任一特殊的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通过有线电缆互联的设备提供一种远程唤醒和状态检测的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的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了“唤醒信号发生装置”、“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和连接“唤醒信号发生装置”与“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的“唤醒信号馈线”,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包括了“电源模块”、“唤醒信号发生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包括了“唤醒信号检测模块”和“可控电源模块”。
称与不需要唤醒远端设备时所对应的指定特性电压信号为常态信号,称与用以唤醒远端设备时所对应的、与常态信号不同的指定特性电压信号为唤醒信号,称用以标明远端设备已被唤醒处于活动状态时所对应的、与常态信号不同的指定特性电压信号为占用信号。
“唤醒信号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包括唤醒信号在内的不同特性的电压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能够在休眠状态下接收并识别出唤醒信号。
当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时,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根据所述的“唤醒控制端口”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唤醒信号,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送达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正确识别出到达的唤醒信号以后,唤醒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正常工作,产生并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优选地,所述“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所产生的不同特性的电压信号,为指定极性和幅度值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编码,所述与常态时不同的唤醒信号为极性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编码。
优选地,所述“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所产生的不同特性的电压信号,为指定频率、相位和幅度值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所述与常态时不同的唤醒信号为频率或相位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
优选地,所述“唤醒信号发生装置”还检测输出到“唤醒信号馈线”中的电流,并在馈线电流超过规定阈值时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
优选地,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唤醒信号。
当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时,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根据所述的“唤醒控制端口”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有选择性地产生一种特定唤醒信号,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送达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正确识别出到达的所述特定唤醒信号以后,唤醒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正常工作,产生并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优选地,所述的不同特性的电压为指定极性和幅度值的直流电压脉冲编码,或指定的不同频率或频率组合的交流电压脉冲编码,或指定幅度和相位的交流电压脉冲编码,所述的唤醒信号是指定的一组极性或幅度与常态时不同的直流电压脉冲编码,或指定的一组相位或幅度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脉冲编码,或指定的一组不同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从“唤醒馈线端口”检测到来自“唤醒信号馈线”的唤醒信号后,再用5个步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1)“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等待“唤醒信号馈线”上的唤醒信号消失,直到再现常态信号,
(2)“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再继续等待一段随机时间,
(3)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从“唤醒馈线端口”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再次送来常态信号时结束此次唤醒过程,并继续维持在休眠状态,
(4)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唤醒信号馈线”上没有检测到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5)“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输出占用信号。
所述的占用信号是极性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或频率或相位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
优选地,当远端设备准备自举唤醒自己时,“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用3个步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1)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检测到了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再次送来常态信号,然后再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的延迟后,从步骤(1)重新开始自我唤醒过程,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输出占用信号,
所述的占用信号是极性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或频率或相位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
本发明的唤醒断电状态远端设备的远程唤醒系统是,包括了“唤醒信号发生装置”、“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和“唤醒信号馈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唤醒信号馈线”是连接“唤醒信号发生装置”与“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并传递“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所产生的唤醒信号和“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所产生的供电状态信号的导电线缆,
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是用于产生唤醒信号唤醒远端设备并检测远端设备状态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包括了:
用于提供本地输入电源的“输入供电端口”、
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的“唤醒控制端口”、
用于输出远端设备活动状态的“远端状态输出端口”、
用于向远端设备馈送唤醒信号电压的“馈线输出端口”和
利用“输入供电端口”提供的输入电源为其他各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了:
用于在“唤醒控制端口”提供的外部控制信号作用下产生唤醒信号,并通过“馈线输出端口”输出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和
用于检测“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供电状态信号,并将所述的供电状态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输出的“电流检测模块”,
所述的“电流检测模块”串联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经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至所述的“馈线输出端口”之间,
所述唤醒信号是极性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编码,或频率或相位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
所述供电状态信号是馈线电流。
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是可在休眠状态被唤醒而产生本地电源供电输出并反馈供电状态信号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包括了:
用于从“唤醒信号馈线”接收唤醒信号的“唤醒馈线端口”和
用于输出本地模块工作电源的“供电电压输出端口”,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了:
用于检测从“唤醒馈线端口”输入的不同特性的电压信号,判断输入电压信号是否为唤醒信号,并根据检测结果输出唤醒指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
用于根据“唤醒信号检测模块”输出的唤醒指示,从“唤醒馈线端口”输入电压并处理,从“供电电压输出端口”输出本地正常工作电源电压,并通过“唤醒馈线端口”输出供电状态信号的“可控电源模块”。
所述唤醒信号是极性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编码,或频率或相位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
所述供电状态信号是馈线电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唤醒能耗低
采用90伏铃流馈电的传统振铃唤醒方式,振铃期间局端需要提供超过1瓦的铃流功率。这对于端口密度较高的局端设备而言,功耗与散热都是一种挑战,限制了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而采用本发明的远程唤醒方式,所需功率不超过数毫瓦,在不影响原有唤醒能力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局端能耗和热设计难度,符合低碳经济的趋势。
2.降低了耐压工艺要求
本发明完全取消了高达90伏交流电压的铃流发生器模块,整个系统的最高工作电压降低了到正常工作所必须提供的额定直流电压,对系统漏触电安全和耐压工艺要求都大为降低,便于系统向更广阔领域的应用和系统自身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
3.可唤醒真正休眠的系统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通过产生和识别反极性电压信号,实现对远端设备的唤醒。远端设备可以处于完全切断电源的状态:在被唤醒时,只需要对唤醒信号进行整流,就可以获得唤醒供电模块工作所需的电能,也可以依靠唤醒信号电压提供电源功率。避免了目前依靠信令信号实现唤醒的网卡和调制解调器唤醒方法,均需要设备提供一定功率的维持电源的情况。
4.应用范围广,易于实施
本发明所公开的产生和识别反极性电压信号都是简单方法,产生唤醒信号的一种实施方案仅需一个双刀双掷开关即可,识别唤醒信号的一种实施方案也仅需要一支二极管,易于实施。整个唤醒系统仅包括唤醒信号发生装置、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和唤醒信号馈线,不涉及远端设备的特殊应用,几乎任何需要远程唤醒并可以提供有线连接的场合均可以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并不能看作是对其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的使用,将对本发明作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电信局端接口设备和用户电话机实现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示例系统框图。
图3是采用一对双绞线做唤醒信号馈线的示例系统馈线连接示意图。
图4是采用一对双绞线加一根导线做唤醒信号馈线的馈线连接示意图。
图5是采用两对双绞线做唤醒信号馈线的馈线连接示意图。
图6是利用电池供电的电源模块示意图。
图7是利用抽头变压器实现交流输入交流输出的电源模块示意图。
图8是一种产生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唤醒信号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串联直流电流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9是一种交流电流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10是一种利用光耦元件实现的电流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11是一种感知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唤醒信号并产生高电平唤醒指示信号的常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12是一种感知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唤醒信号并产生低电平唤醒指示信号的常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13是一种带有记忆能力的感知反极性直流电压唤醒信号并产生唤醒指示信号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14是一种带有使能控制端稳压电源芯片的可控电源模块示意图。
图15是一种带有可控硅的可控电源模块示意图。
图16是一种带有本地电源输入端口的可控电源模块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示例系统框图。
图18是一种产生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脉冲编码唤醒信号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示意图。
图19是一种能够智能识别反极性直流电压脉冲编码唤醒信号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示例系统图。
图21是一种产生与常态信号幅度不同的电压唤醒信号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示意图。
图22是一种感知与常态信号幅度不同的直流电压唤醒信号并产生唤醒指示信号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23是一种带有记忆功能的感知与常态信号幅度不同的电压唤醒信号并产生唤醒指示信号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示例系统框图。
图25是一种产生与常态信号幅度不同的电压脉冲编码唤醒信号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示意图。
图26是一种能够智能识别与常态信号幅度不同的电压脉冲编码唤醒信号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示例系统框图。
图28是一种产生指定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唤醒信号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示意图。
图29是一种改进的产生指定的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唤醒信号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示意图。
图30是一种能够智能识别不同的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唤醒信号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示例系统框图。
图32是一种产生与常态信号相位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示意图。
图33是一种能够智能识别与常态信号不同相位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为了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简明描述,本文件中未描述实际实现方案的所有特征。应当认识到,在任何实际实现方案的开发过程中,可能还必须做出一些针对特定应用的其它具体决定,以符合与特定系统和业务相关的约束条件。对于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这些可能复杂而耗时的具体决定只是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任务。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一种以反极性直流电压作为唤醒信号的远程唤醒系统和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远程唤醒系统包括:“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和连接“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与“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的“唤醒信号馈线6”。
“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用以产生包括唤醒信号、常态信号和占用信号在内的不同特性的电压信号,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
“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用以在休眠的情况下被远程唤醒而产生本地电源供电输出,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将远端设备供电状态信号反馈给“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
“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还同时通过检测输出到“唤醒信号馈线”中的馈线电流,并在馈线电流超过规定阈值时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的工作状态。
“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设备,也可以是其它设备中的一部分,类似于普通模拟电话局端接口设备中的供电和监测模块12。
“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与“唤醒信号馈线6”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的连接,如图2所示,也可以是通过某种中间装置的耦合连接。如图3、图4、图5中所示,“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分别以不同的方式经过变压器耦合连接到“唤醒信号馈线”。
用于连接“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与“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并传递“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所产生的唤醒信号和“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所产生的供电状态信号的“唤醒信号馈线6”,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导电线缆。
最简单的“唤醒信号馈线6”实现方式是两根平行导线。图3、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唤醒信号馈线6”采用一对双绞线6A、一对双绞线6B1加一根导线6B2,和6C1加6C2两对双绞线的不同实施例。对于低频等效电路而言,由于所述连接方法的耦合变压器对于传输唤醒信号和供电状态信号而言相当于串联电阻,双绞线等效于单根直导线,实施例所给出的唤醒信号馈线实施方案在电路原理上与图2中的两根平行导线是等价的。
“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在休眠状态下不消耗电流,因此“唤醒信号馈线”上没有电流或只存在极小的泄漏电流。而一旦“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被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唤醒信号馈线”中可以承载一个较大的电流,作为供电状态信号指示。当馈线电流小于某个规定阈值时,例如小于2毫安时,可以认为“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而当馈线电流大于某个规定阈值时,例如大于5毫安时,可以认为“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已经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如果规定的判定处于休眠状态和判定处于工作状态的两个阈值不同,那么可能存在重叠或未定义的状态。例如当规定馈线电流小于2毫安为休眠状态,馈线电流大于5毫安为正常工作状态,则馈线电流处于2毫安至5毫安之间时即为未定义状态。通常未定义状态出现于将“唤醒信号馈线”作为总线,挂接了过多设备时的情况。多个设备较小的泄漏电流叠加以后可能会比较大。减少同时挂接工作的设备,或缩减判定休眠和判定工作两种状态而规定的两个阈值的差距,可以减少或消除出现未定义状态的概率。
“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正常工作时为远端设备提供工作电源。输出的电源可以是单一电压的直流电源,也可以是多种电压值的稳压或不稳压的直流电源,甚至可以提供交流电源。图2中给出的供电电压输出端口只是表明输出电源电压的位置,并不是指只能输出一种电源电压。
“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与“唤醒信号馈线6”的连接也可以有多种变形形式,分别如图2所示的直接相连和图3、图4和图5所示的耦合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的唤醒信号是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如果规定在远端设备没有正常工作时唤醒信号馈线上施加了指定极性的直流电压,并称此直流电压为常态信号,那么可以规定唤醒信号是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
为了帮助实施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和“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本实施例中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包括了:输入供电端口VB、唤醒控制端口G、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馈线输出端口61、电源模块41、电流检测模块42和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包括了:唤醒馈线端口62、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可控电源模块51和供电电压输出端口V。
所述的“电源模块41”从输入供电端口VB取得电能,经过变换以后输出给“唤醒信号发生装置”中的其他模块使用。
电源模块41可以输出多种电源电压,并且可以是交流输入交流输出、交流输入直流输出、直流输入交流输出和直流输入直流输出等多种实施方案。所有这些实施方法市场上均有成熟产品可以选用。
例如德州仪器公司的标准隔离型直流到直流变换系列稳压电源就可以用PT4141产生3.3伏电压输出,PT4142产生5伏电压输出,PT4244产生12伏电压输出,PT4564产生15伏电压输出。此外深圳华达艾诺斯电源有限公司、北京惠泽伟业公司、上海意泽电气有限公司等许多公司都提供48伏标准通信电源模块和其他多种型号的直流稳压电源模块。
对于采用稳定的电池供电的系统,电源模块甚至可以是图6所示的简单直导线连接411。对于采用交流输入交流输出的电源模块,则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抽头输出变压器实现,也可以是市售的其他标准交流调压模块或变频调压设备。
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的指示,向“馈线输出端口61”输出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唤醒信号。“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可以用双刀双掷的开关K1或继电器来实现,如图8所示。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1包括了一个双刀双掷的开关K1,它可以是一个继电器的受控开关部分,将输入电压V1控制变换成需要的极性输出。输出端V+和V-不是表示输出电压的极性,而是仅表示在常态信号状态下输出电压的两个不同极性。唤醒信号发生器模块43也可以采用一个全桥驱动电路实现。例如采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LMD18245、荷兰恩智普公司生产的UBA2036、以及Allegro公司生产的A3959等市售成熟芯片,均可以方便地实现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的指示来控制输出不同极性的直流电压唤醒信号,具体电路见相关芯片手册中的推荐参考设计。
定义占用信号是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还需要在收到外部控制信号时产生并输出占用信号。
所述的“电流检测模块42”可以是一个电流表;也可以是如图8中所示的直流电流检测模块421或者如图9中所示的交流电流检测模块422;也可以是如图10所示的电流检测模块423,包括光耦元件4231和4232,Vp接正电源,由电源模块41提供;还可以由市售成熟芯片来实现,如凌力尔特公司的LT2940芯片,具体电路可以参考相关芯片手册中的说明和推荐参考设计。电流检测模块42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设置,例如直流电流检测模块应放置在“电源模块41”与“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之间,交流电流检测模块放在“电源模块41”与“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之间或“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之后。
所述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在感知到唤醒信号时能产生并输出唤醒指示,使“可控电源模块51”能够取得电能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向本地设备输出稳定的电源电压。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可以由如图11所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1实现。当输入常态信号时,由于串联的二极管D1和D2反向截止,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1在输出端无法提供有效的唤醒指示。当输入电压极性反转的唤醒信号时,二极管D1和D2均导通,反极性的唤醒信号电压经过电阻R1和R2分压,然后经过二极管D3输出,可作为控制可控电源模块51的使能信号。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也可以由图12所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2实现。当输入常态信号时,由于二极管D4反向截止,场效应管也截止,电阻R5输出高电平,表示没有唤醒信号到达。当输入唤醒信号时,二极管D4导通,场效应管也导通,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2输出低电平信号,该信号可作为控制可控电源模块51的使能信号。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还可以由图13所示的带记忆能力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3来实现。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3包括了一个常规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31和一个智能处理模块5332。所述的常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31可以是图11所示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1,也可以是图12所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2。智能处理模块5332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可以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智能芯片实现。当常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31检测到唤醒信号并输出指示后,智能处理模块5332可以记忆唤醒信号一段时间,并在记忆有效时间范围内持续输出。
所述的“可控电源模块51”可以是从唤醒信号馈线上取得电能的远程供电可控电源模块,也可以是直接从本地取得电能的本地供电可控电源模块。
对于远程供电可控电源模块而言,可控电源模块51可以是如图14所示的可控电源模块511。优选实施例可控电源模块511包括了输入滤波电路(C1、L1、L2和C2)、集成稳压电路(LM2575HV、L3和D511)和输出滤波电路(C3)三部分电路。所述的可控电源模块511在收到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输出的低电平有效唤醒指示信号时,从唤醒信号馈线上取得电能,经变换后稳压输出,为本地需电设备提供出稳定的直流电压。此时可控电源模块511消耗较大的电流,并将此电流作为供电状态信号通过唤醒馈线端口输出。
优选实施例可控电源模块511中选用了带有使能控制的稳压集成电路芯片LM2575HV。更多更典型的直流稳压电源可能没有使能控制端口。这时可以采用图15所示的可控电源模块512。为了使可控电源模块在收到唤醒指示后能持续地取得电能,在输入端串联了单向可控硅D512。当可控硅的输入端输入正向触发电压时,可控硅导通,稳压电路5121工作,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稳压电路5121可以是任何一种市售的成熟稳压电源模块。
由于唤醒信号馈线上的电压极性有可能翻转,稳压电源模块应该在其输入部分串联一个整流模块,以保证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正常工作所需的输入电源极性。
除了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LM2575HV外,上海爱立信公司生产的PKM5000D、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μA78S40、POWER公司生产的TNY268、安森美公司生产的NCP3063等市售成熟芯片均可用于实现可控电源模块51,具体电路可以参考相关芯片手册中的说明和推荐参考设计。
对于采用本地供电方式的可控电源模块而言,可控电源模块51可以用如图16所示的可控电源模块513来实现。该模块带有本地电源输入端口VL,并从本地电源输入端口VL取得电能。可控电源模块513在收到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的唤醒指示后,从本地电源输入端口VL取得电能,经变换后稳压输出,为本地需电设备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为了向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反馈远端设备工作状态,采用本地供电的可控电源模块513需要增加一个远端设备工作状态信号发生模块5132。优选的远端工作状态信号发生模块是一个继电器,其接法示于图16。图16中的稳压电源模块5131可以是可控电源模块511或可控电源模块512。
当稳压电源模块5131正常工作输出电压时,作为远端设备工作状态信号发生器模块5132的继电器吸合,为“唤醒信号馈线6”提供电流回路,产生用作远端设备供电状态指示的馈线电流。当稳压电源模块处于休眠状态而无电压输出时,继电器控制端的绕阻无电流通过,受控端的开关断开,此时“唤醒信号线6”中无电流。
在初态情况下,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输出常态信号,唤醒信号馈线6中无电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预设阈值,判断出远端设备处于休眠状态,并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输出。
“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可产生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唤醒信号,唤醒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收到唤醒信号时,被即时唤醒。具体可用三个步骤完成。
(1)在需要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工作时,“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唤醒信号,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2)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收到唤醒信号以后,一方面由唤醒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并确认收到的确实是规定的唤醒信号后,使能可控电源模块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将“唤醒信号馈线6”作为可控电源模块的输入电源线取得电能,或直接从本地电源输入端口VL取得电能,经过变换后生成远端设备所需电源电压输出,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第二种情况,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多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收到唤醒信号时,任意一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被唤醒,且不能容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同时工作。
本实施例的第二种情况具体可用如下八个步骤完成。
(1)“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规定阈值和“唤醒信号馈线6”上只有常态信号,确认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都处于休眠状态。
(2)“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唤醒信号。
(3)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唤醒信号,启动进入唤醒的等待常态信号程序,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压信号并等待直到检测到常态信号。
(4)“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在送完唤醒信号以后,重新送出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出现常态信号后,再继续等待一段随机时间。
(5)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再次送来常态信号时结束此次唤醒过程,并继续维持在休眠状态。
(6)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唤醒信号馈线6”上没有检测到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7)“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8)“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当远端设备准备自举唤醒自己时,“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用3个步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1)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再次送来常态信号,然后再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的延迟后,从步骤(1)重新开始自我唤醒过程。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不同极性的直流电压脉冲编码作为唤醒信号的远程唤醒系统和方法。
本实施例中,远程唤醒系统如图17所示,包括:“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A”和连接“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与“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A”的“唤醒信号馈线6”。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包括了:输入供电端口VB、唤醒控制端口G、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馈线输出端口61、电源模块41、电流检测模块42和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A。“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A”包括了:唤醒馈线端口62、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A、可控电源模块51和供电电压输出端口V。
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A”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的指示,向“馈线输出端口61”按给定规则输出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脉冲编码。如果“唤醒控制端口G”送来的指示信号本身就是电压脉冲,那么可以按照唤醒信号是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的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用图8所示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1来实现。如果送来的唤醒指示信号是直流电压,或者是某种数字代码,但是要求输出直流电压脉冲编码,那么可以使用图18所示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2来实现。
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2包括了智能脉冲编码模块4321和全桥驱动电路4322。智能脉冲编码模块4321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系统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智能芯片实现。智能脉冲编码模块4321收到外部控制信号后输出相应的直流电压脉冲控制波形信号,控制全桥驱动电路4322输出反极性直流电压脉冲唤醒信号。全桥驱动电路可能需要两种电源电压:一种是全桥驱动控制电路电压电源V2,另一种是用于输出的被控制电源电压V3。
定义占用信号是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由于持续的反极性直流电压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直流电压脉冲,因此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A还需要在收到特定外部控制信号时产生并输出占用信号。
所述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A”可用如图19所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4实现。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4包括了电压极性检测模块5341和智能处理模块5342。电压极性检测模块5341可以用图11所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1实现,也可以用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2实现。
智能处理模块5342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可以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智能芯片实现。
当收到从电压极性检测模块5341送来的电压极性指示后,智能处理模块5342记忆、比较并判断收到的直流电压脉冲信号是否是规定的电压脉冲编码,并在收到正确的电压脉冲编码时持续输出唤醒指示信号。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4可以有多个唤醒指示信号输出端口,控制多个可控电源模块。
在初态情况下,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输出常态信号,唤醒信号馈线6中无电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预设阈值,判断出远端设备处于休眠状态,并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输出。
“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A”可产生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脉冲编码唤醒信号,唤醒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可分三种情况描述唤醒方法的步骤:
第一种情况,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收到唤醒信号时被即时唤醒。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1)在需要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工作时,“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作为唤醒信号的反极性直流电压脉冲编码,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2)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收到唤醒信号以后,一方面由唤醒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并确认收到的确实是规定的唤醒信号后,使能可控电源模块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将“唤醒信号馈线6”作为可控电源模块的输入电源线取得电能,或直接从本地电源输入端口VL取得电能,经过变换后生成远端设备所需电源电压输出,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第二种情况,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唤醒信号,从而选择和指定特定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被唤醒。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2由于包括了智能脉冲编码模块4321,因此可以根据输入外部控制信号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给定规则的反极性直流电压脉冲编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允许多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并联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并由处于控制中心地位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通过指定不同的唤醒信号而被分别唤醒。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以下3个步骤。
(1)当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时,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根据所述的“唤醒控制端口G”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有选择性地产生一种特定唤醒信号,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所述的特定唤醒信号是所述的几种不同的反极性直流电压脉冲编码之一。
(2)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正确识别出到达的所述特定唤醒信号以后,唤醒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正常工作,产生并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第三种情况,“唤醒信号馈线6”上可能并联着多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但是系统不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同时上电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占用信号和额外的步骤来唤醒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以下八个步骤。
(1)“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规定阈值和“唤醒信号馈线6”上只有常态信号,确认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上的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都处于休眠状态。
(2)“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唤醒信号。
(3)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唤醒信号继续等待,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唤醒信号消失出现常态信号。
(4)“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在送完唤醒信号后,重新送出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出现常态信号后,再继续等待一段随机时间。
(5)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再次送来常态信号时结束此次唤醒过程,并继续维持在休眠状态。
(6)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唤醒信号馈线6”上没有检测到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7)“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8)“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当远端设备准备自举唤醒自己时,“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用三个步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1)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再次送来常态信号,然后再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的延迟后,从步骤(1)重新开始自我唤醒过程。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A”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不同幅度的电压作为唤醒信号的远程唤醒系统和方法。
本实施例中,远程唤醒系统如图20所示,包括:“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B”和连接“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与“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B”的“唤醒信号馈线6”。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包括了:输入供电端口VB、唤醒控制端口G、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馈线输出端口61、电源模块41、电流检测模块42和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B。“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B”包括了:唤醒馈线端口62、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B、可控电源模块51和供电电压输出端口V。
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B”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的指示,向“馈线输出端口61”输出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电压唤醒信号。“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B”可以用双刀双掷开关K1或继电器来实现。如图21所示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3包括了双刀双掷的开关K1,输入电压V4和V5代表两种不同幅度的直流或交流电压,V4代表常态信号电压,V5代表唤醒信号电压。只需要根据外部控制信号的指示简单地切换双刀双掷的开关K1,就可以产生并输出常态信号或唤醒信号。
定义占用信号时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直流或交流电压,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B还需要在收到外部控制信号时产生并输出占用信号。
所述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B”在感知到唤醒信号时能产生并输出唤醒指示,使“可控电源模块51”能够取得电能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向本地设备输出稳定的电源电压。
当所述的唤醒信号是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直流电压时,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B可用如图22所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5来实现。假设常态信号的电压较低,而唤醒信号的电压较高。那么可以合理设计稳压二极管D5和D6的稳压值和限流电阻R6和R7的阻值,使得当唤醒信号出现时比较器模块5351输出高电平,可以用作控制可控电源模块51的使能信号。
当所述的唤醒信号是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交流电压时,可以先对到达的信号进行整流,然后再用图22所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5来检测整流后的信号。当所述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5检测到唤醒信号时,相应地输出唤醒指示信号,作为控制可控电源模块51的使能信号。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还可以由图23所示的带记忆能力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6来实现。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6包括了一个常规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61和一个智能处理模块5362。所述的常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61可以是图22所示检测直流电压幅度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5或检测交流电压幅度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智能处理模块5362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可以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智能芯片实现。当常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61检测到唤醒信号并输出指示后,智能处理模块5362可以记忆唤醒信号一段时间,并在记忆有效时间范围内持续输出。
在初态情况下,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输出常态信号,唤醒信号馈线6中无电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预设阈值,判断出远端设备处于休眠状态,并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输出。
“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B”可产生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电压唤醒信号,唤醒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收到唤醒信号时,被即时唤醒。具体可用三个步骤完成。
(1)在需要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工作时,“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电压唤醒信号,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2)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收到唤醒信号以后,一方面由唤醒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并确认收到的确实是规定的唤醒信号后,使能可控电源模块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将“唤醒信号馈线6”作为可控电源模块的输入电源线取得电能,或直接从本地电源输入端口取得电能,经过变换后生成远端设备所需电源电压输出,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第二种情况,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收到唤醒信号时,任意一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被唤醒,且不能容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同时工作。
本实施例的第二种情况具体可用如下八个步骤完成。
(1)“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规定阈值和“唤醒信号馈线6”上只有常态信号,确认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都处于休眠状态。
(2)“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唤醒信号。
(3)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唤醒信号,启动进入唤醒的等待常态信号程序,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压信号并等待直到检测到常态信号。
(4)“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在送完唤醒信号以后,重新送出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出现常态信号后,再继续等待一段随机时间。
(5)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再次送来常态信号时结束此次唤醒过程,并继续维持在休眠状态。
(6)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唤醒信号馈线6”上没有检测到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7)“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8)“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当远端设备准备自举唤醒自己时,“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用3个步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1)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再次送来常态信号,然后再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的延迟后,从步骤(1)重新开始自我唤醒过程。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B”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不同幅度的电压脉冲编码作为唤醒信号的远程唤醒系统和方法。
本实施例中,远程唤醒系统如图24所示,包括:“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C”和连接“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与“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C”的“唤醒信号馈线6”。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包括了:输入供电端口VB、唤醒控制端口G、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馈线输出端口61、电源模块41、电流检测模块42和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C。“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C”包括了:唤醒馈线端口62、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C、可控电源模块51和供电电压输出端口V。
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C”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的指示,向“馈线输出端口61”按给定规则输出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电压脉冲编码。如果“唤醒控制端口G”送来的指示信号本身就是电压脉冲,那么可以按照唤醒信号是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电压的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用图21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33来实现。如果送来的唤醒指示信号是直流电压,或者是某种数字代码,但是要求输出电压脉冲编码,那么可用图25所示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4来实现。
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4包括了智能脉冲编码模块4341和一个双刀双掷的开关K1,V6代表常态信号电压,V7代表与常态电压幅度值不同的电压。智能脉冲编码模块4341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系统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智能芯片实现。智能脉冲编码模块4341收到外部控制信号后输出相应的直流电压脉冲控制波形信号,控制双刀双掷的开关K1的切换,从而使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4输出指定的电压脉冲编码。
定义占用信号是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电压脉冲。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C还需要在收到特定外部控制信号时产生并输出占用信号。
所述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C”可用如图26所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7实现。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7包括了电压幅度检测模块5371和智能处理模块5372。电压幅度检测模块5371可以用图22所示的检测直流电压幅度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5或检测交流电压幅度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实现。
智能处理模块5372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可以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智能芯片实现。
当收到从电压极性检测模块5371送来的电压幅度指示后,智能处理模块5372记忆、比较并判断收到的一定幅度的电压脉冲信号是否是规定的电压脉冲编码,并在收到正确的电压脉冲编码时持续输出唤醒指示信号。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7可以有多个唤醒指示信号输出端口,控制多个可控电源模块。
在初态情况下,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输出常态信号,唤醒信号馈线6中无电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预设阈值,判断出远端设备处于休眠状态,并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输出。
“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可产生与常态信号幅度不同的电压脉冲编码唤醒信号,唤醒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可分三种情况描述唤醒方法的步骤:
第一种情况,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收到唤醒信号时被即时唤醒。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1)在需要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工作时,“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作为唤醒信号的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电压脉冲编码,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2)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收到唤醒信号以后,一方面由唤醒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并确认收到的确实是规定的唤醒信号后,使能可控电源模块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将“唤醒信号馈线6”作为可控电源模块的输入电源线取得电能,或直接从本地电源输入端口VL取得电能,经过变换后生成远端设备所需电源电压输出,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第二种情况,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唤醒信号,从而选择和指定特定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被唤醒。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4由于包括了智能脉冲编码模块4341,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不同的给定规则的电压脉冲编码,且该电压脉冲编码的幅度值与常态信号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允许多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并联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并由处于控制中心地位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通过指定不同的唤醒信号而被分别唤醒。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以下3个步骤。
(1)当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时,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根据所述的“唤醒控制端口G”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有选择性地产生一种特定唤醒信号,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所述的特定唤醒信号是所述的几种与常态信号幅度值不同的电压脉冲编码之一。
(2)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正确识别出到达的所述特定唤醒信号以后,唤醒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正常工作,产生并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第三种情况,“唤醒信号馈线6”上可能并联着多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但是系统不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同时上电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占用信号和额外的步骤来唤醒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以下八个步骤。
(1)“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规定阈值和“唤醒信号馈线6”上只有常态信号,确认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都处于休眠状态。
(2)“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唤醒信号。
(3)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唤醒信号继续等待,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唤醒信号消失出现常态信号。
(4)“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在送完唤醒信号后,重新送出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出现常态信号后,再继续等待一段随机时间。
(5)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再次送来常态信号时结束此次唤醒过程,并继续维持在休眠状态。
(6)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唤醒信号馈线6”上没有检测到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7)“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8)“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当远端设备准备自举唤醒自己时,“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用三个步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1)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再次送来常态信号,然后再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的延迟后,从步骤(1)重新开始自我唤醒过程。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C”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指定频率或频率范围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作为唤醒信号的远程唤醒系统和方法。
本实施例中,远程唤醒系统如图27所示,包括:“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D”和连接“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与“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D”的“唤醒信号馈线6”。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包括了:输入供电端口VB、唤醒控制端口G、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馈线输出端口61、电源模块41、电流检测模块42和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D。“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D”包括了:唤醒馈线端口62、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D、可控电源模块51和供电电压输出端口V。
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D”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的指示,向“馈线输出端口61”按给定规则输出不同的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唤醒信号。
“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D”可以用如图28所示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5来实现。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5包括智能编码模块4351、一个双刀双掷的开关K1和两个产生不同频率交流电压的交流信号发生器4352和4353。交流信号发生器4352用来产生指定频率的常态信号。智能编码模块4351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系统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智能芯片实现。智能编码模块4351收到外部控制信号后输出相应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控制波形信号,控制双刀双掷的开关K1的切换,从而使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5输出给定规则的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唤醒信号。
优选实施例中常态信号选用了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压,实际上更多时候可能使用直流电压作为常态信号,将指定频率或频率范围的交流电压叠加在直流常态信号上作为唤醒信号。这时可以采用图29所示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6。
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6包括了智能编码模块4361、双刀双掷的开关K1、交流信号发生器4362和耦合变压器4363和4364。V8代表直流常态电压,交流信号发生器4362产生用于唤醒目的的指定频率或频率范围的交流电压信号。智能编码模块4361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系统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智能芯片实现。智能编码模块4361收到外部控制信号后输出相应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控制波形信号,控制双刀双掷的开关K1的切换,就可以将交流信号发生器4362产生的一定频率或频率范围的交流电压信号叠加到常态直流电压信号上输出。
定义占用信号是与常态信号频率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D还需要在收到特定的外部控制信号时产生并输出占用信号。
所述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D”在感知唤醒信号时能产生并输出唤醒指示,使“可控电源模块51”能够取得电能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向本地设备输出稳定的电源电压。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D可用如图30所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8来实现。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8包括了谐振滤波模块5381、检波输出模块5382和智能处理模块5383。谐振滤波模块5351可以是一个电感电容谐振回路,也可以是低通或高通滤波器模块,取决于唤醒信号的频率比常态信号的频率高还是低。检波滤波模块5382也可以有不同于图26的多种选择,如全波整流、半波检波、倍压整流等方式。具体可参考教科书。
智能处理模块5383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可以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智能芯片实现。
当收到从检波输出模块5382送来的电压频率指示后,智能处理模块5383记忆、比较并判断收到的电压信号是否是规定的频率编码组合,并在收到正确的频率编码组合交流电压时持续输出唤醒指示信号。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8可以有多个唤醒指示信号输出端口,控制多个可控电源模块。
在初态情况下,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输出常态信号,唤醒信号馈线6中无电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预设阈值,判断出远端设备处于休眠状态,并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输出。
“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可产生不同的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唤醒信号,唤醒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可分三种情况描述唤醒方法的步骤:
第一种情况,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收到唤醒信号时被即时唤醒。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1)在需要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工作时,“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作为唤醒信号的不同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2)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收到唤醒信号以后,一方面由唤醒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并确认收到的确实是规定的唤醒信号后,使能可控电源模块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将“唤醒信号馈线6”作为可控电源模块的输入电源线取得电能,或直接从本地电源输入端口VL取得电能,经过变换后生成远端设备所需电源电压输出,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第二种情况,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唤醒信号,从而选择和指定特定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被唤醒。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5和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6都包括了智能编码模块,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不同的给定规则的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允许多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并联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并由处于控制中心地位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通过指定不同的唤醒信号而被分别唤醒。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以下3个步骤。
(1)当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时,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根据所述的“唤醒控制端口G”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有选择性地产生一种特定唤醒信号,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所述的特定唤醒信号是所述的几种指定的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唤醒信号之一。
(2)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正确识别出到达的所述特定唤醒信号以后,唤醒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正常工作,产生并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第三种情况,“唤醒信号馈线6”上可能并联着多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但是系统不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同时上电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占用信号和额外的步骤来唤醒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以下八个步骤。
(1)“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规定阈值和“唤醒信号馈线6”上只有常态信号,确认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都处于休眠状态。
(2)“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唤醒信号。
(3)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唤醒信号继续等待,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唤醒信号消失出现常态信号。
(4)“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在送完唤醒信号后,重新送出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出现常态信号后,再继续等待一段随机时间。
(5)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再次送来常态信号时结束此次唤醒过程,并继续维持在休眠状态。
(6)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唤醒信号馈线6”上没有检测到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7)“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8)“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D”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当远端设备准备自举唤醒自己时,“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用三个步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1)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再次送来常态信号,然后再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的延迟后,从步骤(1)重新开始自我唤醒过程。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不同相位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作为唤醒信号的远程唤醒系统和方法。
本实施例中,远程唤醒系统如图31所示,包括:“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E”和连接“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与“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E”的“唤醒信号馈线6”。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包括了:输入供电端口VB、唤醒控制端口G、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馈线输出端口61、电源模块41、电流检测模块42和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E。“远端设备供电装置5E”包括了:唤醒馈线端口62、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E、可控电源模块51和供电电压输出端口V。
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E”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的指示,向“馈线输出端口61”按给定规则输出相位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E可用图32所示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7来实现,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7包括调相模块4371、智能编码模块4372,双刀双掷的开关K1。调相模块4371可以用变容二极管和电感构成单谐振回路简单实现,也可用市售成熟芯片实现。
智能编码模块4372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系统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智能芯片实现。智能编码模块4372收到外部控制信号后输出相应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控制波形信号,控制双刀双掷的开关K1的切换,从而使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7输出相位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唤醒信号。
定义占用信号是与常态信号相位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A还需要在收到特定的外部控制信号时产生并输出占用信号。
所述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E”在感知到唤醒信号时能产生并输出唤醒指示,使“可控电源模块51”能够取得电能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向本地设备输出稳定的电源电压。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E可用如图33所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9来实现。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9包括相位检测模块5391和智能处理模块5392。
智能处理模块5392可以用纯数字逻辑器件来设计、可以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也可以使用诸如51单片机或ARM嵌入式智能芯片实现。
当收到从相位检测模块5391送来的相位指示后,智能处理模块5392记忆、比较并判断收到的交流信号是否是规定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并在收到正确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时持续输出唤醒指示信号。
唤醒信号检测模块539可以有多个唤醒指示信号输出端口,控制多个可控电源模块。
在初态情况下,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输出常态信号,唤醒信号馈线6中无电流,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预设阈值,判断出远端设备处于休眠状态,并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输出。
“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可产生与常态信号相位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唤醒信号,唤醒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可分三种情况描述唤醒方法的步骤:
第一种情况,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收到唤醒信号时被即时唤醒。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1)在需要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工作时,“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根据“唤醒控制端口G”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作为唤醒信号的与常态信号相位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编码,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2)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收到唤醒信号以后,一方面由唤醒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并确认收到的确实是规定的唤醒信号后,使能可控电源模块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将“唤醒信号馈线6”作为可控电源模块的输入电源线取得电能,或直接从本地电源输入端口VL取得电能,经过变换后生成远端设备所需电源电压输出,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第二种情况,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唤醒信号,从而选择和指定特定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被唤醒。唤醒信号发生模块437由于包括了智能编码模块4372,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不同的给定规则的交流电压脉冲编码,且该交流电压脉冲编码信号的相位与常态时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允许多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并联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6”上,并由处于控制中心地位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通过指定不同的唤醒信号而被分别唤醒。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以下3个步骤。
(1)当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时,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根据所述的“唤醒控制端口G”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有选择性地产生一种特定唤醒信号,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6”送达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所述的特定唤醒信号是所述的几种不同相位的交流电压脉冲编码之一。
(2)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正确识别出到达的所述特定唤醒信号以后,唤醒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正常工作,产生并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第三种情况,“唤醒信号馈线6”上可能并联着多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但是系统不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同时上电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占用信号和额外的步骤来唤醒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具体唤醒方法包括以下八个步骤。
(1)“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中的电流小于规定阈值和“唤醒信号馈线6”上只有常态信号,确认连接在唤醒信号馈线上的所有远端设备供电装置都处于休眠状态。
(2)“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唤醒信号。
(3)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检测到“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唤醒信号继续等待,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唤醒信号消失出现常态信号。
(4)“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在送完唤醒信号后,重新送出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出现常态信号后,再继续等待一段随机时间。
(5)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再次送来常态信号时结束此次唤醒过程,并继续维持在休眠状态。
(6)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唤醒信号馈线6”上没有检测到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7)“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通过检测“唤醒信号馈线6”上的电流大于规定的阈值,获知远端设备已被成功唤醒,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S向控制中心输出确认。
(8)“唤醒信号发生装置4E”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当远端设备准备自举唤醒自己时,“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用三个步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1)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62”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6”再次送来常态信号,然后再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的延迟后,从步骤(1)重新开始自我唤醒过程。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6”输出占用信号。
需要指出,根据上述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进行修改和改变。也就是,本说明书中的描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取决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唤醒信号发生装置”通过产生唤醒信号,唤醒经“唤醒信号馈线”连接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根据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包括常态信号和所述唤醒信号在内的不同特性的电压信号,同时监测输出到“唤醒信号馈线”中的馈线电流,并在馈线电流超过规定阈值时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
所述的常态信号是直流电压,所述的唤醒信号是与常态信号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
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休眠状态下,无需消耗唤醒信号馈线上的电流,即能够正确识别出“唤醒信号馈线”上送达的信号属于唤醒信号还是常态信号,并在正确识别出到达的唤醒信号以后,唤醒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正常工作,产生并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2.一种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唤醒信号发生装置”通过产生唤醒信号,唤醒经“唤醒信号馈线”连接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根据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多种不同的唤醒信号,同时监测输出到“唤醒信号馈线”中的馈线电流,并在馈线电流超过规定阈值时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
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休眠状态下,无需消耗唤醒信号馈线上的电流,
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能够在休眠状态下接收并识别出所述的多种不同的唤醒信号之一,
当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时,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根据“唤醒控制端口”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有选择性地产生一种特定唤醒信号,并通过“唤醒信号馈线”送达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正确识别出到达的所述特定唤醒信号以后,唤醒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正常工作,产生并输出远端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从而将远端设备从断电状态唤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唤醒信号是指定的一组极性或幅度与常态时不同的直流电压脉冲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唤醒信号是指定的一组相位或幅度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脉冲编码,或指定的一组不同频率编码组合的交流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根据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包括常态信号、占用信号和所述唤醒信号在内的不同特性的电压信号,
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能够接收并识别出所述的“常态信号”、“占用信号”和“多种不同的唤醒信号之一”,
“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在从“唤醒馈线端口”检测到来自“唤醒信号馈线”的所述特定唤醒信号后,再用5个步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1)“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等待“唤醒信号馈线”上的唤醒信号消失,直到再现常态信号,
(2)“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继续再等待一段随机时间,
(3)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从“唤醒馈线端口”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再次送来常态信号时结束此次唤醒过程,并继续维持在休眠状态,
(4)如果在延迟等待期间“唤醒信号馈线”上没有检测到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5)“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号馈线”输出占用信号,
所述的占用信号是极性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或频率或相位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根据输入的外部控制信号,产生包括常态信号和占用信号在内的不同特性的电压信号,
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能够接收并识别出所述的“常态信号”、“占用信号”,
当远端设备准备自举唤醒自己时,“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用3个步骤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所述“远端设备供电装置”,
(1)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检测到了常态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输出正常电源电压,从而使远端设备从休眠中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如果“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从“唤醒馈线端口”检测到了占用信号,“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就冻结此次唤醒操作,直到“唤醒信号馈线”再次送来常态信号,然后再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的延迟后,从步骤(1)重新开始自我唤醒过程,
(3)“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在判定远端设备已经处于被唤醒状态后,产生并向“唤醒信 号馈线”输出占用信号,
所述的占用信号是极性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脉冲,或频率或相位或幅度值与常态时不同的交流电压或交流电压脉冲。
7.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包括了输入供电端口、唤醒控制端口、远端状态输出端口、馈线输出端口和利用“输入供电端口”提供的输入电源为其他各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是用于产生唤醒信号唤醒远端设备并检测远端设备状态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其还包括了:
用于在“唤醒控制端口”提供的外部控制信号作用下产生唤醒信号,并通过“馈线输出端口”输出的“唤醒信号发生模块”和
用于检测“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供电状态信号,并将所述的供电状态通过“远端状态输出端口”输出的“电流检测模块”,
所述的“电流检测模块”串联于所述的“电源模块”与所述的“馈线输出端口”之间,所述供电状态信号是馈线电流。
8.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包括了:唤醒馈线端口和供电电压输出端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是能够在休眠状态被唤醒而产生本地电源供电输出并反馈供电状态信号的“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其还包括了:
用于检测从“唤醒馈线端口”输入的不同特性的电压信号,判断输入电压信号是否为唤醒本远端设备供电装置的特定电压信号,并根据检测结果输出唤醒指示的“唤醒信号检测模块”,
用于根据“唤醒信号检测模块”输出的唤醒指示,从“唤醒馈线端口”输入电压并处理,从“供电电压输出端口”输出本地正常工作电源电压,并通过“唤醒馈线端口”输出供电状态信号的“可控电源模块”,
所述供电状态信号是馈线电流。
9.一种唤醒断电状态远端设备的远程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了: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产生唤醒信号并检测“远端设备供电装置”供电状态的“唤醒信号发生装置”和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在休眠状态被唤醒而产生本地电源供电输出并反馈供电状态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和
连接“唤醒信号发生装置”与“远端设备供电装置”,并传递“唤醒信号发生装置”所产生的唤醒信号和“远端设备供电装置”所产生的供电状态信号的“唤醒信号馈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22794XA CN101964714B (zh) | 2010-10-28 | 2010-10-28 | 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
US13/882,410 US9058169B2 (en) | 2010-10-28 | 2011-09-08 | Method and system for waking up remote devices |
PCT/CN2011/079460 WO2012055301A1 (zh) | 2010-10-28 | 2011-09-08 | 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22794XA CN101964714B (zh) | 2010-10-28 | 2010-10-28 | 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64714A CN101964714A (zh) | 2011-02-02 |
CN101964714B true CN101964714B (zh) | 2013-01-30 |
Family
ID=43517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2279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4714B (zh) | 2010-10-28 | 2010-10-28 | 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58169B2 (zh) |
CN (1) | CN101964714B (zh) |
WO (1) | WO20120553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4714B (zh) * | 2010-10-28 | 2013-01-30 | 南京大学 | 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514039B (zh) * | 2012-06-25 | 2018-07-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操作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3986588B (zh) * | 2013-02-07 | 2017-05-24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电脑系统及电脑装置的远端遥控方法 |
WO2015101764A1 (en) * | 2013-12-31 | 2015-07-09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supplying power over a telephone line |
CN105653297A (zh) * | 2014-11-11 | 2016-06-08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581051A (zh) * | 2014-12-19 | 2015-04-29 | 镇江丰成民用联网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四线的远程馈电视频监控系统 |
CN104581050A (zh) * | 2014-12-19 | 2015-04-29 | 镇江丰成民用联网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的远程控制视频监控系统 |
JP2016208120A (ja) * | 2015-04-16 | 2016-12-08 |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
CN104993974B (zh) * | 2015-06-30 | 2019-03-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设备工作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及上位机 |
US9946322B2 (en) * | 2016-01-14 | 2018-04-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ake-up detector |
EP3331195A1 (en) * | 2016-12-01 | 2018-06-06 | Iristick nv | Device and method for wake-up signalling |
CN107027163B (zh) * | 2017-06-08 | 2020-07-10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TypeC耳机唤醒手机电路 |
KR102001934B1 (ko) * | 2017-06-20 | 2019-07-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대기 전력 기능을 가지는 전원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
CN107453959B (zh) * | 2017-09-22 | 2021-04-30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卡的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109672950B (zh) * | 2017-10-13 | 2020-07-2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Type-C耳机的省电电路和省电方法 |
KR102711973B1 (ko) * | 2018-11-06 | 2024-10-0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슬레이브 모듈 |
CN109802480B (zh) * | 2019-03-01 | 2021-03-30 | 深圳锐合飞航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进入休眠或出厂模式的装置 |
CN111077974B (zh) * | 2019-11-07 | 2024-02-20 | 江苏理工学院 | 基于差分通信的远程唤醒电源装置 |
DE102020131502A1 (de) * | 2020-11-27 | 2022-06-02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nicht-akustischer Daten zwischen einem Mikrofon und einem Controller |
CN118093034B (zh) * | 2024-04-22 | 2024-07-23 | 联想长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机睡眠模式的唤醒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7889A (zh) * | 1999-08-03 | 2002-09-04 | 布泰克公司 | 串行总线通讯系统 |
CN1599320A (zh) * | 2004-08-09 | 2005-03-23 | 电子科技大学 | 无线网络中实现远程控制休眠和唤醒的装置及方法 |
CN101355256A (zh) * | 2008-06-04 | 2009-01-28 | 李幸 | 智能休眠和唤醒的电源适配器供电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115243A (ko) * | 2005-05-04 | 2006-11-08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캐리어 제조방법 |
EP1857911A1 (en) | 2006-05-17 | 2007-11-21 | Sony Deutschland Gmbh |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ssembly |
CN100454817C (zh) | 2006-07-05 | 2009-01-21 | 刘文斌 | 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远程唤醒方法与装置 |
US20110107116A1 (en) * | 2009-11-04 | 2011-05-05 | Broadcom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Over Ethernet Enabled Network Management |
CN101980472B (zh) * | 2010-10-28 | 2012-12-26 | 南京大学 | 带唤醒功能的远程恒压馈电方法和系统 |
CN101964714B (zh) * | 2010-10-28 | 2013-01-30 | 南京大学 | 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
-
2010
- 2010-10-28 CN CN201010522794XA patent/CN10196471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9-08 WO PCT/CN2011/079460 patent/WO201205530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9-08 US US13/882,410 patent/US905816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7889A (zh) * | 1999-08-03 | 2002-09-04 | 布泰克公司 | 串行总线通讯系统 |
CN1599320A (zh) * | 2004-08-09 | 2005-03-23 | 电子科技大学 | 无线网络中实现远程控制休眠和唤醒的装置及方法 |
CN101355256A (zh) * | 2008-06-04 | 2009-01-28 | 李幸 | 智能休眠和唤醒的电源适配器供电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055301A1 (zh) | 2012-05-03 |
US20130219204A1 (en) | 2013-08-22 |
US9058169B2 (en) | 2015-06-16 |
CN101964714A (zh) | 2011-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64714B (zh) | 唤醒远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980472B (zh) | 带唤醒功能的远程恒压馈电方法和系统 | |
CN100376093C (zh) | 局域网络及切换器、用于切换器的方法、服务节点的方法 | |
CN102918798B (zh) | 级联以太网供电系统 | |
EP1347607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wer supply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N102681649B (zh) | 一种多智能设备延长电池续航能力的装置及方法 | |
CN111463783A (zh) | 一种低压台区配电网拓扑识别及故障定位装置及应用方法 | |
CN100454711C (zh) | 一种电池欠压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 |
CN210608648U (zh) | 一种外置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 |
CN218240706U (zh) | 智能PoE中继器 | |
CN214850615U (zh) | 一种给cpe及小基站供电的装置 | |
CN104581445A (zh) | 一种远程无源通信及控制系统 | |
CN101895640B (zh) | 一种用户接口电路节能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0518678A (zh) | 一种恒流充电的多负载无线充电系统 | |
CN207603672U (zh) | 一种智能网关 | |
CN213693733U (zh) | Pd设备、poe供电系统 | |
CN113541251B (zh) | 一种主从式户用电池管理系统及启动方法 | |
CN213403037U (zh) | 一种带备份通路的物联网智能型远程aau电源控制器 | |
CN218499160U (zh) | 基于poe供电的校园固定无线电话机 | |
CN114069812B (zh) | 一种基于轮询机制的gnss数据传输设备 | |
CN107561451A (zh) | 一种锂电源节能式电量监测提醒装置 | |
CN212573059U (zh) | 一种智能灯光系统 | |
CN107769931A (zh) | 一种路由器供电方法及系统 | |
CN210137338U (zh) | 网络管理系统 | |
CN2738451Y (zh) | 通信网络环境下遥测传感器及设备供电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