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882982B - 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2982B
CN101882982B CN200910083433.7A CN200910083433A CN101882982B CN 101882982 B CN101882982 B CN 101882982B CN 200910083433 A CN200910083433 A CN 200910083433A CN 101882982 B CN101882982 B CN 101882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control channel
ascending control
n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34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2982A (zh
Inventor
林亚男
沈祖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9100834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2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2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2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2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2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包括: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传输块;中继节点根据传输块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基站反馈的ACK/NACK信息;中继节点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ACK/NACK信息。本发明在目前的LTE-A系统中提供了在中继节点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后,解决中继节点向基站反馈ACK/NACK信息的技术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LTE-A(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系统,LTE-Advanced系统是LTE系统的升级)系统中的中继(Relay)传输方案正在研究和设计过程中,从目前研究和讨论的进展来看,主要设计目标为半双工和带内(In-band)的Relay。所谓半双工,即Relay节点在同一频率上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操作。所谓带内,即eNB(演进基站)与Relay之间的数据传输、eNB与Macro UE(Macro UE,宏UE;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Relay与Relay UE(中继UE)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在中继系统中,由eNB直接服务的UE称为Macro UE,由Relay直接服务的UE称为Relay-UE)。
在中继系统中,帧结构可划分为如下的各个区域:
下行接入区域(TX):eNB和RN(Relay Node,中继节点)分别发送数据给Macro UE和Relay UE;
下行混合区域(RX):eNB发送数据给RN和Macro UE;
上行接入区域(RX):Macro UE和Relay UE分别发送数据给eNB和RN;
上行混合区域(TX):Macro UE和RN发送数据给eNB。
为了使Relay网络能够兼容Rel-8UE(即保持Relay UE和Macro UE有相同的帧结构,只是某些子帧不发送或者接收),采用了MBSFN(MBSFN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的方式实现中继链路的数据传输,该方案如下:
在上行混合区域,即RN向eNB发送数据时,Relay UE静默,即不传输任何上行信号;在下行混合区域,即eNB向RN发送数据时,Relay的帧结构配置为MBSFN子帧,即存在1个或2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用于Relay向其服务的UE发送下行控制信令;此时Relay不能接收来自于基站的信号,在此之后Relay接收基站发来的中继链路数据(这时Relay不向其服务的UE发送数据)。图1为MBSFN子帧用于Relay帧结构的设计示意图;如图所示,图1给出了基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帧结构的Relay传输方案。在下行混合区域中,基站传输给Relay的中继链路数据和控制信令是复用在一起通过MBSFN子帧的数据区域传输的,即图中所示的斜线区域。在上行混合区域中,Relay传输给基站的上行中继链路数据或控制信令在图中所示网格状的区域中传输。图中DwPTS为下行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GP为保护间隔(guard period)和UpPTS为上行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
对UE来说RN是透明的,即UE区分不出其接收到的下行传输是来自基站还是RN,因此RN对UE发送下行数据及控制信令时,要使用与基站相同的结构,如在子帧中的前几个OFDM符号中在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对于下行混合区域,一方面eNB将向RN和Macro UE发送数据,另一方面RN也可以向Relay UE发送下行控制信令。由于Relay为半双工,因此eNB向Relay发送的控制信令及数据与Relay向Relay UE发送的控制信令需要采用时分的方式进行传输,图2为中继链路中下行子帧示意图,如图2所示。eNB在PDCCH上向Macro UE发送控制信令,eNB在R-PDCCH上向RN发送控制信令,eNB在R-PDSCH(relay-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中继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上向RN发送数据。eNB向Relay发送数据包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Relay在接收到这TB以后,对每个TB译码后都会产生一个对应的ACK/NACK
(确认/非确认)反馈信息,用以表示该TB是否正确接收。eNB在收到relay反馈的ACK/NACK后,对relay没有正确收到的TB进行重传。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在目前的LTE-A系统中,在RN接收到NB发送的数据后,没有提供相应的技术方案中来解决RN向NB反馈ACK/NACK。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RN与NB之间的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RN接收NB发送的TB;
RN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
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NB接收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ACK/NACK信息;
NB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
根据识别出的ACK/NACK信息确定需重发的TB。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NB发送的TB;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
反馈模块,用于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ACK/NACK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
重发信息模块,用于根据识别出的ACK/NACK信息确定需重发的TB。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ACK/NACK信息的处理系统,包括:
中继节点,用于接收NB发送的TB,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基站,用于接收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ACK/NACK信息,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根据识别出的ACK/NACK信息确定需重发的TB。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中,RN在接收到NB发送的TB后,RN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然后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由此可见,通过该方案,在目前的LTE-A系统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在RN接收到NB发送的数据后,解决RN向NB反馈ACK/NACK信息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MBSFN子帧用于Relay帧结构的设计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中继链路中下行子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ACK/NACK反馈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聚合后的编号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ACK/NACK信息的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为ACK/NACK反馈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RN接收NB发送的TB;
步骤302、RN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
步骤303、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用于处理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来的ACK/NACK信息。
图4为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处理时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NB接收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ACK/NACK信息;
步骤402、NB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
步骤403、根据识别出的ACK/NACK信息确定需重发的TB。
为便于完整地了解两种技术方案的实施与结合,下面将在说明中同时描述这两种技术方案。
在步骤303的实施中,RN可以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或,RN可以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方式的具体实施进行说明,其中,第一部分是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来发送,第二部分是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信道来发送。
第一部分
这一实施例主要是:RN使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其中,上行信道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通知给RN。
即: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而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是系统预先设置的,在系统配置确定后RN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确定的。
实施中,若基站在一个下行子帧中向RN发送N≥1个TB,则RN将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反馈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
若系统中上下行子帧不对称,即下行子帧数量多于上行子帧数量,则RN将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反馈多个下行子帧中的TB所对应ACK/NACK。
则RN可使用以下方案向基站反馈ACK/NACK:
一、RN将所有TB所对应的ACK/NACK合并;使用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format 1a/1b格式将合并后的信息通过系统配置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给NB。
具体实施中,系统可以给每个RN配置一个上行控制信道,RN将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得到一个/组复合的反馈信息后,使用PUCCH format 1a/1b格式,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进行传输。
其中合并基于码字进行,即对属于同一码字的多个TB进行合并,合并可通过“逻辑加”的方式实现。单码字传输时,合并得到一个复合信息,使用PUCCH format 1a进行传输;两码字传输时,合并得到一组(两个)复合信息,使用PUCCH format 1b进行传输。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复合信息,便可以判断是否要对某个码字的所有TB进行重传。
相应的,则在步骤402中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在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 1a/1b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合并的ACK/NACK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识别合并的ACK/NACK信息,并根据合并的ACK/NACK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所有TB进行重传。
现有系统中,用于传输ACK/NACK反馈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两种格式PUCCH format 1a和PUCCH format 1b。两种格式主要的区别为format 1a只能承载1比特反馈,使用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进行调制,format 1b可以承载2比特反馈,使用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Keying,四相移键控)进行调制。两种格式中,反馈信息经调制得到一个调制符号,对调制符号进一步进行循环移位序列扩频、加扰、正交序列扩频等基带处理后,使用指定的信道进行发送。
二、RN将所有TB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使用PUCCHformat 2格式将联合编码后的信息通过系统配置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给NB;
或,RN将所有TB所对应的ACK/NACK合并,使用PUCCH format 2格式将合并后的信息通过系统配置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给NB。
具体实施中,系统可以给每个RN配置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则:
1、RN将所有TB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使用PUCCHformat 2格式将联合编码后的信息通过系统配置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给NB,具体可以是:
RN将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并使用PUCCHformat 2的格式,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传输。
若UE未接收到某个TB,则将其对应的反馈状态设为NACK。
基站端在完成接收、译码后,便可以能够精确的判断出哪些TB需要进行重传。
相应的,则在步骤402中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使用PUCCH format 2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联合编码的ACK/NACK信息,在译码后识别出多个ACK/NACK信息,并根据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2、RN将所有TB所对应的ACK/NACK合并,使用PUCCH format 2格式将合并后的信息通过系统配置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给NB,可以具体是:
RN可以将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合并基于码字进行(合并方案可以参考上面所述第一方案中的描述),从而得到一个/组复合信息,再使用PUCCH format 2的格式,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传输。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复合信息便可以判断是否要对某个码字的所有TB进行重传。
相应的,则在步骤402中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在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 1a/1b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合并的ACK/NACK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识别合并的ACK/NACK信息,并根据合并的ACK/NACK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所有TB进行重传。
三、下面对系统给每个RN分配M≥1个上行控制信道的实施进行说明。
1、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时,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可以包括:
一个TB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RN根据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N个对应信道中选择出n≥1个传输信道,并确定Q·n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
在Q比特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 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n个信道上传输Q比特待反馈信息。
具体实施中,若M≥N,则一个TB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RN将根据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N个对应信道中选择出n≥1个传输信道,并确定Q·n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Q比特信息经调制后,成为一个调制符号。
然后使用format 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n个信道上传输Q比特反馈信息。
在基站根据接收到的Q·n比特反馈信息,及传输所使用的n个信道编号后,便可以判断出哪个TB需要重传。
相应的,则在步骤402中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通过在选定信道中传输Q·n比特反馈信息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到Q·n比特反馈信息,根据传输所使用的信道编号和Q·n比特反馈信识别多个ACK/NACK信息,并根据多个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2、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时,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可以包括:
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
RN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Q·m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
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 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上传输Q比特待反馈信息。
其中,在将N个TB分成M组时,将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TB或者占用相同频率资源但时域相邻的TB分为一组。
具体实施中,若M<N,则先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进行分组时,可将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TB、占用相同频率资源但时域相邻的TB分为一组。
分组后,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合并方案可以参考上面所述第一方案中的描述),得到一个复合的反馈信息。
RN将根据M个(复合)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Q·m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Q比特信息经调制后,成为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 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上传输Q比特反馈信息。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Q·m比特反馈信息,及传输所使用的m个信道编号,便可以判断出哪组TB需要重传。
相应的,则在步骤402中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通过在选定信道中传输Q·n比特反馈信息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到Q·n比特反馈信息,根据传输所使用的信道编号和Q·n比特反馈信识别多个ACK/NACK信息,并根据多个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四、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1时,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可以包括:
每个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着一个或一组TB,RN使用PUCCH format 1a/1b格式,在系统配置的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或多组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
具体实施中,系统可以给每个RN分配M≥1个上行控制信道,每个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着一个/组TB。
RN可以使用PUCCH format 1a/1b格式,在系统配置的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组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单码字传输时,使用PUCCH format 1a;两码字传输时,使用PUCCH format 1b。
若原ACK/NACK个/组数大于M时,则可先对其中的部分TB进行合并(合并方案可以参考上面所述第一方案中的描述,合并原则可以参见下面第三方案中的描述),使待反馈ACK/NACK个/组数不大于M。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多个/组反馈信息,便可以分别判断出哪些TB需要进行重传。
相应的,则在步骤402中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按多个/组反馈时,基站在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同时传输的多个/组ACK/NACK信息,根据多个/组的反馈信息识别ACK/NACK信息,并根据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第二部分
这一实施例主要是:RN使用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传输ACK/NACK反馈。其中,各RN所使用的上行信道编号,将根据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编号得到。
即: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在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RN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
若基站在一个下行子帧中向RN发送N≥1个TB,则RN将在对应的一个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反馈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
若系统中继链路中的上下行子帧不对称,即下行子帧数量多于上行子帧数量,则RN将在对应的一个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反馈多个下行子帧中的TB所对应ACK/NACK。
实施中,RN可采用以下方式向NB反馈ACK/NACK:一、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是RN与Macro UE共享相同的物理资源区域的上行控制信道;二、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是RN具有专用物理资源区域的上行控制信道。下面进行说明。
一、RN与Macro UE共享相同的物理资源区域。
该方案适用于RN数据进行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与同一下行子帧中传输的Macro UE数据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上行子帧相同的情况。则在RN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时,RN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某一个CCE的编号(n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nAN),并根据计算出的上行控制信道编号确定发送ACK/NACK信息的物理资源位置。
从NB的角度,可以将RN看作一个特殊的Macro UE,其主要差别是对应的下行控制信令在不同的物理资源上传输。将NB发送的所有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统一编号,RN在进行上行ACK/NACK反馈时,使用与Macro UE相同的方法确定其上行控制信道的编号,即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某一个CCE的编号(nCCE)计算上行控制信道编号(nAN),nAN=g(nCCE)+NAN,其中NAN为高层配置参数,表示物理资源区域的起始位置,该函数满足一一对应关系,即不同nCCE映射后会得到不同的nAN,并使用PUCCH format 1/1a/1b的方式进行传输。其中RN和Macro UE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将混合分布在PUCCHformat 1/1a/1b资源区域内。
而RN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n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nAN),可以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1、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可继NB发送给MarcoUE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之后统一编号。
若PDCCH中的CCE按顺序编号为0,1,2,...,n-1,其中n为PDCCH中CCE的数量,R-PDCCH中的CCE按顺序编号为n,n+1,n+2...,n+m-1,其中m为R-PDCCH中CCE的数量,则系统中预留的上行控制信道数量将比无RN时有所增加,为n+m个。
2、RN确定NB通过调度预留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n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nAN)。
NB可通过调度限制PDCCH中m个CCE预留不使用,其中m为R-PDCCH中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进行编号的CCE的数量,并将PDCCH中m个预留CCE的编号分配给R-PDCCH中的CCE使用。
若PDCCH中总CCE数量为n,而R-PDCCH中使用的CCE数量为m,基站可通过调度限制PDCCH中至少预留m个CCE不使用,并将这m个PDCCH中CCE的编号分配给R-PDCCH中的CCE使用,则系统中预留的上行控制信道数量与无RN时相同,为n个,且可令g(nCCE)=f(nCCE)。
3、RN通过PDCCH中广播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n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nAN)。
由于系统中广播控制信道不需要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重传,因此广播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映射得到的上行控制信道总是空闲的,若将PDCCH中广播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令所专用的CCE编号重新分配给R-PDCCH中的CCE编号使用,则系统中预留的上行控制信道数量与无RN时相同,为n个,且可令g(nCCE)=f(nCCE)
下面分别从上行控制信道为一个或者多个来说明发送ACK/NACK的实时方式。
一)、在RN接收NB发送的TB为多个,RN通过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RN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 1a/1b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若NB向RN发送多个TB,且RN只得到一个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则可先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后,再使用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进行传输。
合并可基于码字进行,即对属于同一码字的多个TB进行合并,合并可通过“逻辑加”的方式实现。单码字传输时,合并得到一个复合信息,使用PUCCHformat 1a进行传输;两码字传输时,合并得到一组(两个)复合信息,使用PUCCH format 1b进行传输。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复合信息,便可以判断是否要对某个码字的所有TB进行重传。
相应的,则在步骤402中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在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 1a/1b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合并的ACK/NACK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识别合并的ACK/NACK信息,并根据合并的ACK/NACK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所有TB进行重传。
二)、若NB向RN发送N≥1个TB,且RN将得到M(1≤M≤N)个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则RN可以在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ACK/NACK信息。
则在RN接收NB发送的TB为N,RN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量为M,且1≤M≤N时,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1、RN使用PUCCH format 1a/1b的格式同时通过多个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多个TB对应的ACK/NACK信息。
实施中,同时在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传输ACK/NACK信息。每个上行控制信道上,使用PUCCH format 1a/1b的格式传输对应TB的ACK/NACK。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多个反馈信息,判断是否要对某个TB进行重传。
相应的,则在步骤402中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按多个/组反馈时,基站在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同时传输的多个/组ACK/NACK信息,根据多个/组的反馈信息识别ACK/NACK信息,并根据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2、RN在其中的一个信道上使用PUCCH format 1a/1b的格式传输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
实施中,在其中的一个信道上,使用PUCCH format 1a/1b的格式传输合并的ACK/NACK信息(合并方案可以参考上面方案中的描述)。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复合信息,便可以判断是否要对某个码字的所有TB进行重传。
相应的,则在步骤402中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在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 1a/1b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合并的ACK/NACK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识别合并的ACK/NACK信息,并根据合并的ACK/NACK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所有TB进行重传。
3、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RN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Q·m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上传输Q比特待反馈信息。
实施中,首先将对应同一条下行控制信令的多个TB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RN将根据M个(复合)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出m(M≥m≥1)个传输信道,并确定Q·m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Q比特信息经调制后,成为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 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上传输Q比特反馈信息。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Q·m比特反馈信息,及传输所使用的m个信道编号,可以判断出哪个TB需要重传。
相应的,则在步骤402中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通过在选定信道中传输Q·n比特反馈信息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到Q·n比特反馈信息,根据传输所使用的信道编号和Q·n比特反馈信识别多个ACK/NACK信息,并根据多个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二、RN具有单独的物理资源区域。
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是RN具有专用物理资源区域的上行控制信道。则在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确定发送ACK/NACK信息的物理资源位置为以下方式之一:
1、对NB发送给Macro UE和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进行独立编号,RN根据CCE的编号(n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nAN),并根据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编号确定发送ACK/NACK信息的物理资源位置;
对NB发送给Macro UE和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进行独立编号,PDCCH中的CCE按顺序编号为0,1,2,...,n-1,其中n为PDCCH中CCE的数量,R-PDCCH中的CCE按顺序编号为0,1,2...,m-1,其中m为R-PDCCH中CCE的数量。则系统中除了原有的资源区域(PUCCH format 1/1a/1b区域、PUCCH format 2/2a/2b区域)外,将增加一个RN专用的资源区域,用于承载RN的ACK/NACK反馈。
2、RN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n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nAN),并根据计算出的上行控制信道编号确定发送ACK/NACK信息的物理资源位置。
RN在进行上行反馈时,可以根据R-PDCCH中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某一个CCE的编号nCCE确定上行控制信道编号nAN,即nAN=f′(nCCE)+N′AN,其中N′AN为高层配置参数,表示RN专用的资源区域的起始位置。与上述方案1相比,该方案在实施中RN与Macro UE使用不同的公式计算上行载波编号(MarcoUE使用nAN=f(nCCE)+NAN),因为如果公式是相同的,那就不是独立区域,而是共享的区域。则若RN数据进行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与同一下行子帧中传输的Macro UE数据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上行子帧相同时,f′(nCCE)=f(nCCE)。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还可以按1、增加一种RN专用PUCCH format 1/1a/1b资源区域;或者,按2、增加一种RN专用PUCCH format 2/2a/2b区域。下面进行说明。
1、在使用PUCCH format 1/1a/1b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在上行控制信道的PUCCH format 1/1a/1b格式专用的物理资源位置发送ACK/NACK信息。
即,增加一种RN专用PUCCH format 1/1a/1b资源区域。此时RN和MacroUE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分属两个不同的资源区域内。且可支持RN数据进行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与同一下行子帧中传输的Macro UE数据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上行子帧不同的情况。
2、在使用PUCCH format 2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在上行控制信道的PUCCH format 2/2a/2b格式专用的物理资源位置发送ACK/NACK信息。
增加一种RN专用PUCCH format 2区域。该方案比较适用于一个RN只对应或只使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则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将在同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实施中,在使用PUCCH format 2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可以包括以下方式: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后,使用PUCCH format 2的格式在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传输;或,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2的格式在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传输。下面进行说明。
1)、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后,使用PUCCHformat 2的格式在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传输;
多个ACK/NACK进行联合编码。RN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并使用PUCCH format 2的格式,在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传输。若UE未接收到某个TB,则将其对应的反馈状态设为NACK。基站端完成接收、译码后,能够精确的判断出哪些TB需要进行重传。
2)、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 2的格式在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传输。
多个ACK/NACK进行合并。RN也可以将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合并基于码字进行(参见上述各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得到一个/组复合信息,再使用PUCCH format 2的格式,在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传输。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复合信息,判断是否要对某个码字的所有TB进行重传。
以上两类情况中,在根据R-PDCCH CCE编号计算上行控制信道时,实施例中还给出了两种降低开销的方法,都是针对CCE聚合等级大于1给出的。即:若R-PDCCH中CCE聚合等级大于1,则只对各条下行控制信令中的一个CCE进行编号;或者,若R-PDCCH中CCE聚合等级大于1,则一条下行控制信令中多个CCE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都被同一RN使用。下面进行说明。
1、若R-PDCCH中CCE聚合等级大于1,则只对各条下行控制信令中的一个CCE进行编号;
若R-PDCCH中CCE聚合等级大于1,即一条下行控制信令占用多个CCE,为降低系统中预留上行控制信道的开销,则对RN的CCE可以只对各条下行信令中的一个CCE进行编号,图5为CCE聚合后的编号示意图,图中R-DCI表示RN接收的下行控制信令,则编号可以如图所示。
2、若R-PDCCH中CCE聚合等级大于1,则一条下行控制信令中多个CCE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都被同一RN使用。
若R-PDCCH中CCE聚合等级大于1,则一条下行控制信令中多个CCE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都可以被同一RN使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及基站、ACK/NACK信息的处理系统,由于这些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方法、一种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这些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在赘述。
图6为中继节点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RN中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NB发送的TB;
信息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
反馈模块603,用于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实施中,接收模块601在接收到NB发送的TB后,信息确定模块602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然后反馈模块603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实施中,反馈模块可以包括第一反馈单元和/或第二反馈单元,其中:
第一反馈单元,用于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第二反馈单元,用于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下面对第一反馈单元的实施进行说明。
第一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将所有TB所对应的ACK/NACK合并;使用PUCCH format1a/1b格式将合并后的信息通过系统配置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给NB。
第一反馈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所述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将所有TB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使用PUCCH format 2格式将联合编码后的信息通过系统配置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给NB;或,将所有TB所对应的ACK/NACK合并,使用PUCCHformat 2格式将合并后的信息通过系统配置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给NB。
第一反馈单元也可以进一步用于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时,在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一个TB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RN根据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N个对应信道中选择出n≥1个传输信道,并确定Q·n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 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n个信道上传输Q比特待反馈信息。
第一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时,在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Q·m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上传输Q比特待反馈信息。
实施中,第一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将N个TB分成M组时,将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TB,或占用相同频率资源但时域相邻的TB分为一组。
第一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1时,在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每个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着一个或一组TB,使用PUCCHformat 1a/1b格式,在系统配置的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或多组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
第一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N≥M≥1时,在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先对其中的部分TB进行合并,每个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着一个或一组经合并后的TB,使待反馈ACK/NACK个或组数不大于M,在系统配置的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或多组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
第一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使用系统预先设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并通过高层信令通知RN确定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
下面对第二反馈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
1、第二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使用RN与Macro UE共享相同的物理资源区域的上行控制信道。
第二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在RN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时,RN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并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ACK/NACK信息。
第二反馈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时,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所有CCE之后统一编号,通过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
通过调度预留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部分CCE,并将该部分CCE编号分配给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使用,通过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
通过PDCCH中广播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
实施中,第二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接收NB发送的TB为多个,通过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 1a/1b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第二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接收NB发送的TB为N,RN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量为M,且1≤M≤N时,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使用PUCCH format 1a/1b的格式同时通过多个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多个TB对应的ACK/NACK信息;
或在其中的一个信道上使用PUCCH format 1a/1b的格式传输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
或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Q·m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上传输Q比特待反馈信息。
2、第二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使用具有专用物理资源区域的上行控制信道。
第二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确定发送ACK/NACK信息的物理资源位置为以下方式之一:
对NB发送给Macro UE和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进行独立编号,根据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并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ACK/NACK信息;
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并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编号上发送ACK/NACK信息。
在上面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反馈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使用PUCCHformat 1a/1b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在上行控制信道的PUCCH format 1/1a/1b格式专用的物理资源位置发送ACK/NACK信息;或,在使用PUCCH format 2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在上行控制信道的PUCCH format 2/2a/2b格式专用的物理资源位置发送ACK/NACK信息。
第二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使用PUCCH format 2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包括以下方式:
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后,使用PUCCHformat 2的格式在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传输;
或,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 2的格式在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进行传输。
第二反馈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使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与上行控制信道编号满足nAN=g(nCCE)+NAN关系,该函数满足一一对应关系,其中:NAN为高层配置参数,表示物理资源区域的起始位置,nCCE为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nAN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
在上面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反馈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CCE聚合等级大于1时,只对各条下行控制信令中的一个CCE进行编号;或,在CCE聚合等级大于1时,一条下行控制信令中多个CCE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都被同一RN使用。
图7为基站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基站中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ACK/NACK信息;
识别模块702,用于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
重发信息模块703,用于根据识别出的ACK/NACK信息确定需重发的TB。
实施中,接收模块701接收到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ACK/NACK信息后,识别模块702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然后重发信息模块703根据识别出的ACK/NACK信息确定需重发的TB。
识别模块可以包括:第一识别单元、第二识别单元、第三识别单元、第四识别单元之一或者其组合,其中: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当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在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 1a/1b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合并的ACK/NACK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识别合并的ACK/NACK信息,并根据合并的ACK/NACK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所有TB进行重传;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当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使用PUCCH format 2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联合编码的ACK/NACK信息,在译码后识别出多个ACK/NACK信息,并根据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第三识别单元,用于当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通过在选定信道中传输Q·n比特反馈信息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到Q·n比特反馈信息,根据传输所使用的信道编号和Q·n比特反馈信识别多个ACK/NACK信息,并根据多个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第四识别单元,用于当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按多个/组反馈时,基站在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同时传输的多个/组ACK/NACK信息,根据多个/组的反馈信息识别ACK/NACK信息,并根据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图8为ACK/NACK信息的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系统中可以包括:
中继节点801,用于接收NB发送的TB,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基站802,用于接收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ACK/NACK信息,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根据识别出的ACK/NACK信息确定需重发的TB。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中,RN在接收到NB发送的TB后,RN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然后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由此可见,通过该方案,在目前的LTE-A系统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在RN接收到NB发送的数据后,解决RN向NB反馈ACK/NACK信息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Claims (31)

1.一种确认/非确认ACK/N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中继节点RN接收基站NB发送的传输块TB;
RN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
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其中,所述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
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时,一个TB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RN根据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N个对应信道中选择出n≥1个传输信道,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n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在M<N时,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RN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N个TB分成M组时,
将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TB,或占用相同频率资源但时域相邻的TB分为一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是系统预先设置,在系统配置确定后RN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确定。
4.一种确认/非确认ACK/N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中继节点RN接收基站NB发送的传输块TB;
RN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
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其中,在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所述RN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
在RN接收NB发送的TB为N,RN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量为M,且1≤M≤N时,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RN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是RN与宏UE共享相同的物理资源区域的上行控制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RN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时,确定发送ACK/NACK信息的物理资源位置包括:
RN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并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ACK/NACK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N通过下行控制信今所占用的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所有CCE之后统一编号,RN通过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今所占用的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
NB通过调度预留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部分CCE,并将该部分CCE编号分配给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使用,RN通过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
RN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广播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与上行控制信道编号满足一一对应关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CCE聚合等级大于1,则只对各条下行控制信令中的一个CCE进行编号;
或,若CCE聚合等级大于1,则一条下行控制信令中多个CCE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都被同一RN使用。
10.如权利要求4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RN接收NB发送的TB为多个,RN通过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RN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后,使用PUCCHformat1a/1b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是RN具有专用物理资源区域的上行控制信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确定发送ACK/NACK信息的物理资源位置,包括:
对NB发送给宏UE和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进行独立编号,RN根据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并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ACK/NACK信息。
13.如权利要求4至9或11至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PUCCH format1a/1b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在上行控制信道的PUCCHformat1a/1b格式专用的物理资源位置发送ACK/NACK信息;
或,在使用PUCCH format2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在上行控制信道的PUCCH format2格式专用的物理资源位置发送ACK/NACK信息。
14.一种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基站NB接收中继节点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ACK/NACK信息;
NB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
根据识别出的ACK/NACK信息确定需重发的传输块TB;
其中,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或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
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时,一个TB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RN根据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N个对应信道中选择出n≥1个传输信道,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n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在M<N时,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RN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
在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所述RN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
在RN接收NB发送的TB为N,RN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量为M,且1≤M≤N时,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
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RN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B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包括:
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在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1a/1b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合并的ACK/NACK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识别合并的ACK/NACK信息,并根据合并的ACK/NACK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所有TB进行重传;
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使用PUCCHformat2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联合编码的ACK/NACK信息,在译码后识别出多个ACK/NACK信息,并根据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通过在选定信道中传输Q·m比特反馈信息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到Q·m比特反馈信息,根据传输所使用的信道编号和Q·m比特反馈信息识别多个ACK/NACK信息,并根据多个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当基站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按多个/多组反馈时,基站在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同时传输的多个/多组ACK/NACK信息,根据多个/多组的反馈信息识别ACK/NACK信息,并根据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16.一种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NB发送的传输块TB;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
反馈模块包括第一反馈单元;第一反馈单元,用于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在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
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时,一个TB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根据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N个对应信道中选择出n≥1个传输信道,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n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在M<N时,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在将N个TB分成M组时,将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TB,或占用相同频率资源但时域相邻的TB分为一组。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使用系统预先设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并通过高层信令通知RN确定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
19.一种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NB发送的传输块TB;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
反馈模块包括第二反馈单元;第二反馈单元,用于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在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以及在接收NB发送的TB为N,RN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量为M,且1≤M≤N时,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使用RN与宏UE共享相同的物理资源区域的上行控制信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在RN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时,RN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并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ACK/NACK信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在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时,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所有CCE之后统一编号,RN通过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
NB通过调度预留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部分CCE,并将该部分CCE编号分配给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使用,RN通过NB发送给RN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
通过PDCCH中广播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使通过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CCE的编号与上行控制信道编号满足一一对应关系。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在CCE聚合等级大于1时,只对各条下行控制信令中的一个CCE进行编号;或,在CCE聚合等级大于1时,一条下行控制信令中多个CCE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都被同一RN使用。
25.如权利要求19至24任一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接收NB发送的TB为多个,通过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对多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1a/1b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使用具有专用物理资源区域的上行控制信道。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在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确定发送ACK/NACK信息的物理资源位置,包括:
对NB发送给宏UE和RN的下行控制信今所占用的CCE进行独立编号,根据CCE的编号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编号,并在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ACK/NACK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0至24或26至27任一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进一步用于在使用PUCCH format1a/1b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在上行控制信道的PUCCH format1a/1b格式专用的物理资源位置发送ACK/NACK信息;或,在使用PUCCH format2格式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在上行控制信道的PUCCH format2格式专用的物理资源位置发送ACK/NACK信息。
2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继节点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ACK/NACK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
重发信息模块,用于根据识别出的ACK/NACK信息确定需重发的传输块TB;
其中,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或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
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时,一个TB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RN根据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N个对应信道中选择出n≥1个传输信道,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n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在M<N时,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RN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
在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所述RN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在RN接收NB发送的TB为N,RN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量为M,且1≤M≤N时,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RN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包括:第一识别单元、第二识别单元、第三识别单元、第四识别单元之一或者其组合,其中: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当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在合并后使用PUCCH format1a/1b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合并的ACK/NACK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识别合并的ACK/NACK信息,并根据合并的ACK/NACK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所有TB进行重传;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当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使用PUCCH format2格式反馈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进行联合编码的ACK/NACK信息,在译码后识别出多个ACK/NACK信息,并根据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第三识别单元,用于当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通过在选定信道中传输Q·m比特反馈信息时,基站在一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到Q·m比特反馈信息,根据传输所使用的信道编号和Q·m比特反馈信息识别多个ACK/NACK信息,并根据多个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第四识别单元,用于当确定反馈方式为ACK/NACK信息是按多个/多组反馈时,基站在多个上行控制信道中接收同时传输的多个/多组ACK/NACK信息,根据多个/多组的反馈信息识别ACK/NACK信息,并根据ACK/NACK信息确定哪些TB需要重传。
31.一种ACK/NACK信息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节点RN,用于接收基站NB发送的传输块TB,根据TB的接收正确与否确定需向NB反馈的ACK/NACK信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基站,用于接收RN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ACK/NACK信息,根据反馈方式识别ACK/NACK信息,根据识别出的ACK/NACK信息确定需重发的TB;
其中,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或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
RN通过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
在系统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目为M,TB数目为N,且M≥N时,一个TB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RN根据N个TB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N个对应信道中选择出n≥1个传输信道,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n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在M<N时,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RN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
在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时,所述RN根据N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令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确定所述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以及在RN接收NB发送的TB为N,RN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数量为M,且1≤M≤N时,RN通过动态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向NB发送ACK/NACK信息包括:将N个TB分成M组,每组对应一个上行控制信道,将每组内的多个TB对应的ACK/NACK进行合并;RN根据M个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所组成的状态,从M个对应信道中选择m≥1个,并确定选择出的每个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其中Q为调制阶数;在Q比特待反馈信息调制后获得一个调制符号,使用format1a/1b格式所定义的除调制以外的基带处理方法,分别在选定的m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传输该信道对应的Q比特待反馈信息。
CN200910083433.7A 2009-05-04 2009-05-04 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1882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3433.7A CN101882982B (zh) 2009-05-04 2009-05-04 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3433.7A CN101882982B (zh) 2009-05-04 2009-05-04 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2982A CN101882982A (zh) 2010-11-10
CN101882982B true CN101882982B (zh) 2014-07-23

Family

ID=43054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3433.7A Active CN101882982B (zh) 2009-05-04 2009-05-04 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2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897B (zh) * 2010-11-15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02480343B (zh) * 2010-11-22 2016-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回程链路ack/nack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480347B (zh) * 2010-11-23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子帧配置切换时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2170338B (zh) * 2011-04-29 2013-09-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946640B (zh) * 2011-08-15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516490A (zh) * 2012-06-29 2014-01-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Tdd上下行配置的传输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3595510B (zh) * 2013-12-03 2017-02-15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主机和从机
CN107005368B (zh) 2015-03-31 2020-11-1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enodb
EP3319256B1 (en) 2015-07-27 2020-0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ponse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sending device
CN107027175A (zh) * 2016-01-29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JP7233366B2 (ja) * 2016-11-30 2023-03-06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情報伝送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US20200128530A1 (en) * 2017-02-24 2020-04-2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391373B (zh) * 2017-08-11 2022-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CN110224796B (zh) 2018-03-02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2997568B (zh) * 2018-11-02 2023-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097262A (zh) * 2019-05-05 2022-02-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传输
WO2020252741A1 (zh) 2019-06-20 2020-12-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收状态反馈方法和装置
EP4132151A4 (en) * 2020-03-27 2023-12-06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15378553B (zh) * 2021-05-20 2024-05-1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8302A (zh) * 2001-12-17 2005-11-1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ieee802.11wlan接收机可靠性的时间分集组合
CN101388742A (zh) * 2007-09-14 2009-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4321A1 (en) * 2004-08-31 2006-03-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8302A (zh) * 2001-12-17 2005-11-1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ieee802.11wlan接收机可靠性的时间分集组合
CN101388742A (zh) * 2007-09-14 2009-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2982A (zh)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2982B (zh) 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0999837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dynamic subfr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0140408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副链路发送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082994B2 (en) Method for V2X communication performed by means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CN101741452B (zh) 中继传输方法和网络节点
JP5969005B2 (ja) 同期harq送信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2648598B (zh) 中继回程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
CN108476494B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CN103416011A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灵活时分双工方法及装置
CN103107872B (zh) 增强下行确认/否定确认信号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68709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14185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US879789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backhaul resources
CN10401201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96176A (zh) 用于检测来自转发器的harq/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
CN101345608A (zh) 管理多载波tdd上行的harq进程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31960B (zh) 一种避免上行传输冲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106170A (zh)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1754252A (zh) 多载波升级系统及其反馈ack/nack的方法及设备
CN101309522B (zh) 上行应答消息反馈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3648175A (zh) 多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75432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468945A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771511B (zh) 多载波升级系统中反馈ack/nack的方法及设备
CN101902820A (zh) 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