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866434B -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6434B
CN101866434B CN201010151250.7A CN201010151250A CN101866434B CN 101866434 B CN101866434 B CN 101866434B CN 201010151250 A CN201010151250 A CN 201010151250A CN 101866434 B CN101866434 B CN 1018664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system
order
data
card
meta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12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6434A (zh
Inventor
杉山宽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66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6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6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64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7/00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 G07F7/08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 G07F7/10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together with a coded signal, e.g. in the form of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like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or biometric data
    • G07F7/1008Active credit-cards provided with means to personalise their use, e.g. with PIN-introduction/comparison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54Card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55Personalisation of cards for use
    • G06Q20/3552Downloading or loading of personalisation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55Personalisation of cards for use
    • G06Q20/3558Preliminary personalisation for transfer to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发送单元,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发送到该第二操作系统;提取单元,通过分析从发送单元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写入单元,写入由提取单元提取出的数据,作为构成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更具体而言涉及适合用于写入多个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发布了一种具有能够通过包括IC(集成电路)而以非接触方式通信的非接触式模块的卡。这种卡例如被称为“非接触式IC卡”之类的,并且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与其他设备通信。非接触式IC卡用于已在例如交通票证、电子货币、ID卡、门禁系统等等中采用的非接触式通信,并且非接触式IC卡的用途很广泛。
对应于这各种用途,这种非接触式IC卡被配置为具有适合每种用途的OS(操作系统)(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2007-87120是现有技术的示例)。
发明内容
通常,非接触式IC卡中的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是利用由芯片厂商在制造IC卡时在制造IC卡的工厂中专门配备的接口来写入的。由芯片厂商配备的用于写入元数据的接口一般没有被保持安全。然而,文件系统元数据在其一部分中包括诸如密钥值之类的安全性信息。因此,用于写入文件系统元数据的环境最好是能够维持安全性的场所。
然而,有许多芯片厂商不具有其自己的制造设备,而是将制造委托给其他公司(无生产线制造商(fabless manufacturer))。对于该无生产线制造商,就成本等等而言是不容易找到能够维持安全性的场所的。
希望利用IC卡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写入IC卡中。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发送装置,用于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发送到该第二操作系统;提取装置,用于通过分析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写入装置,用于写入由所述提取装置提取出的数据,作为构成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该信息处理装置可构成IC芯片、IC卡或移动电话。
所述发送装置可被设置在HAL(Hardware Abstract Layer,硬件抽象层)中。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在具有发送装置、提取装置和写入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发送装置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发送到该第二操作系统;所述提取装置通过分析所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所述写入装置写入所提取的数据,作为构成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使得计算机在具有发送装置、提取装置和写入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处理的程序,所述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发送装置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发送到该第二操作系统;所述提取装置通过分析所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所述写入装置写入所提取的数据,作为构成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中,当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该命令被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以供分析,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被提取,并且所提取的数据被写入作为构成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提供装置,用于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提供给发送装置;发送装置,用于把从所述提供装置提供来的命令发送到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提取装置,用于通过分析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写入装置,用于写入由所述提取装置提取出的数据,作为构成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该信息处理装置可构成IC芯片、IC卡或移动电话。
所述提供装置可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中。
所述发送装置可被设置在HAL(硬件抽象层)中。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在具有提供装置、发送装置、提取装置和写入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装置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提供给发送装置;发送装置把所提供的命令发送到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提取装置通过分析所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写入装置写入所提取的数据,作为构成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使得计算机在具有提供装置、发送装置、提取装置和写入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中执行处理的程序,所述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装置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提供给发送装置;发送装置把所提供的命令发送到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提取装置通过分析所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写入装置写入所提取的数据,作为构成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中,当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该命令被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以供分析,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被提取,并且所提取的数据被写入作为构成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把关于IC卡的操作系统的预定数据写入IC卡中。另外,可以在维持安全性的同时执行写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图;
图2是示出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的示图;
图4是示出信息处理系统的另一种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IC卡的配置的示图;
图6是示出IC卡的配置的示图;
图7是示出IC卡的配置的示图;
图8是示出命令调度器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命令的示图;
图10是示出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元数据写入模块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元数据的示图;
图13是示出发布一事件的示图;
图14是示出IC卡的另一种配置的示图;
图15是示出IC卡的另一种配置的示图;
图16是示出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through applet)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并且
图17是示出记录介质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系统的配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的示图。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10具有事件服务器11、事件处理单元12、通信处理单元13、第一通信路径14、IC卡15以及第二通信路径16。事件服务器11包括事件处理单元12和通信处理单元13。
事件服务器11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与IC卡15通信。IC卡15经由第二通信路径16与服务器(未示出)等等通信。第一和第二通信路径分别是在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执行通信时使用的通信路径。例如,当IC卡15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执行通信时,通信是利用第一通信路径14执行的。此外,例如,当IC卡15在基于第二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执行通信时,通信是利用第二通信路径16执行的。
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相互不同。如下所述,IC卡15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两者,或者可包括第二操作系统。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包括一个或两个操作系统的配置。换言之,本发明可应用到包括多个操作系统的IC卡。
第一操作系统例如是Java Card OS等等。作为卡应用的Java Card OS可向其自身中安装附加功能。此外,这里在整个说明书中将第一操作系统描述为例如Java Card OS;然而,它可以是例如读取器的MULTOS OS或Native OS以及Java Card OS。
第二操作系统例如是Felica OS等等。Felica(商标)OS被用于被用作电子货币的卡,并且该卡取代信用卡或预付卡并用于商业交易中。FelicaOS以后可在预定的区域中写入表示电子货币的数值,并且以后可定义用作电子货币的区域的范围。
事件服务器11的事件处理单元12生成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所生成的命令被提供到通信处理单元13。通信处理单元13把提供来的命令转换成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处置的命令(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分析的命令)。从事件处理单元12提供来的命令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被发送到IC卡15,第一通信路径14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通信处理单元13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接收来自IC卡15的数据(例如,下文中描述的命令答复)。
将参考图2中的流程图来描述此系统(主要是事件服务器11)执行的处理。此外,将详细描述IC卡15的配置或操作。首先,进一步描述系统的操作。
在步骤S11,事件服务器11的事件处理单元12生成指向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在下文中描述的所生成命令是例如包括被第二操作系统用于事件处理的数据的命令等等。所生成的命令被提供到通信处理单元13。
在步骤S12,通信处理单元13把提供来的命令转换成第一操作系统的命令。在步骤S13,通信处理单元13把经转换的命令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发送到IC卡15。这样,事件服务器11把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转换成第一操作系统能够处置的命令,并且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第一通信路径14将其发送到IC卡15。
IC卡15通过执行下文中描述的处理来处理所接收的命令,并且发送包括处理结果的命令答复。该发送也是利用第一通信路径14执行的。在步骤S14,事件服务器11的通信处理单元13接收来自IC卡15的命令答复。通信处理单元13从接收到的命令答复中提取出预定的数据,并且把所提取的数据提供给事件处理单元12,作为与步骤S11至S13处的处理相应的IC卡15的处理结果。如果在数据中发生差错,则执行诸如数据重发之类的处理。
[信息处理系统的另一种配置]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图3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30具有事件服务器11、事件处理单元12、通信处理单元13、第一通信路径14、IC卡15、第二通信路径16以及NFC-RW 31。与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10的元件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标号,并且对其的描述将被适当地省略。
图3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30具有向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10添加了NFC-RW 31的配置。NFC-RW 31被设置在事件服务器11和第一通信路径14之间。NFC代表近场通信,RW代表读取器/写入器。NFC是能够处理非接触式接近无线通信中的多种通信格式的通信协议。例如,根据使用该NFC的非接触式接近无线通信,读取器和写入器可与对应于相互不同的通信格式的多个非接触式IC卡15执行非接触式接近无线通信。
参考图4中的流程图描述信息处理系统30的操作。步骤S31和S32处的处理与图2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1和S12处的处理相同,其中,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被生成并转换成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处置的命令。在步骤S33,通信处理单元13把事件处理单元12生成的命令发送到NFC-RW 31。通信处理单元13和NFC-RW 31以有线或无线方式相互连接。另外,通信处理单元13和NFC-RW 31可经由预定的网络相互连接。
在步骤S34,NFC-RW 31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向IC卡15发送提供来的命令。该通信是以非接触方式执行的。在步骤S35,通信处理单元13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和NFC-RW 31接收来自IC卡15的命令答复。
这样,事件服务器11把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转换成具有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处置的格式的数据,并且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第一通信路径14把该命令发送到IC卡15。接下来,将描述接收该命令的IC卡15。
[IC卡的配置和操作]
图5是示出IC卡15的配置的示图。图5所示的IC卡15具有HAL(硬件抽象层)101、命令调度器102、第一操作系统111、小应用程序112、小应用程序113、防火墙121、第二操作系统131、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元数据写入模块133、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以及第二文件模块136。
HAL 101被配置为具有命令调度器102。该命令调度器102通过参考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发送来的命令中包含的预定数据,将该命令提供(发送)到第一操作系统111或第二操作系统131。尤其,命令调度器102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111的控制下通信的第一通信路径14接收针对第二操作系统131的命令,并且把接收到的命令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
HAL 101具有隐藏不同硬件之间的差异的功能。例如,即使当使用不同硬件时,操作系统也可经由同一接口访问这些不同硬件中的每一个。对具有这种功能的HAL 101使用能够在不改变操作系统的安装的情况下改变硬件和HAL,因此操作系统能够使用相同功能。
在此实施例中,HAL 101的使用使得,即使当在例如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发送和接收数据时改变算法时,也可以使用命令调度器102,从而虽然命令调度器102是任意类型的接口,但数据可以利用相同算法来发送和接收。也就是说,不论命令调度器102的类型如何,通过采用HAL 101,都可以应用以下描述的事件算法。
第一操作系统111包括小应用程序112和小应用程序113。如上所述,第一操作系统111例如是Java Card OS,并且小应用程序112和小应用程序113是Java Card OS所运行的程序。第一操作系统111和第二操作系统131被配置为不能访问彼此。为了不能访问彼此,在第一操作系统111和第二操作系统131之间设置防火墙121。
第二操作系统131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元数据写入模块133、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以及第二文件模块136。
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分析从命令调度器102提供来的命令并且从中提取针对第二操作系统131的预定数据。提供给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的命令被转换成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虽然它是针对第二操作系统131的命令。此外,提供给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的命令是通过使用第一操作系统111的与加密通信有关的功能,在维持安全性的状态中进行通信的命令。
因此,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被包括在第二操作系统131中;然而,它具有分析针对第一操作系统111的命令的功能,或者对已被应用了第一操作系统111的加密功能的命令进行解密的功能。
来自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的数据被提供到元数据写入模块133。元数据写入模块133把来自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的数据写入在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中。换言之,作为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的分析结果,所提取的数据是构成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数据。元数据写入模块133写入该数据。
图5所示的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框被标记以虚线。这表明,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仅在元数据写入模块133把元数据写入在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之后才工作。此外,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和第二文件模块136也仅在元数据被写入在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之后才工作,从而它们的框在图5中也被标记以虚线。
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获得和分析经由第二通信路径16提供的针对第二操作系统131的命令。分析结果被提供给第二文件模块136。第二文件模块136基于来自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的分析结果来执行处理。
例如,可以在第二操作系统131中包括附加服务,如图6所示。在元数据被写入在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中之后,服务137或服务138被添加,从而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和第二文件模块136分别工作。
如果第二操作系统131被假定为Felica(商标)OS(用于一种用作电子货币的卡),则该卡取代信用卡或预付卡并被用于商业交替中。服务137或服务138是用于提供信用卡服务或预付卡服务的。第二文件模块136基于来自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的数据来控制服务137或服务138。
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元数据写入模块133、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和第二文件模块136例如被存储在诸如ROM(只读存储器)等等之类的只读存储器中。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服务137和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例如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等等中。
下面将描述用于写入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处理。用于写入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处理由第二操作系统131执行,因此第一操作系统111可不包括在IC卡15中。也就是说,IC卡15可具有图7所示的配置。
图7所示的IC卡15具有这样的配置,即从图5所示的IC卡15中去除了第一操作系统111和防火墙121。即使这种配置也可以执行下面描述的用于写入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图5或图7中所示的IC卡15执行的处理。首先,将参考图8中的流程图来描述命令调度器102执行的处理。
在步骤S101,命令调度器102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接收命令。在步骤S102,命令调度器102参考记录在所接收的命令中的预定区域中的数据(标识符等等)来确定发送目的地。在步骤S103,该命令被设定为要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这个处理流程是当在步骤S102参考的数据表示指向第二操作系统131的命令时执行的。
这里,将描述在这个处理流程中亦即当命令调度器102把所接收的命令设定为要被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时的所接收的命令。这个处理流程中的所接收的命令是被称为选择(Select)命令的命令。选择命令被用于选择文件等等。
图9所示的命令161具有CLA区域171、INS区域172、P1区域173、P2区域174、LC区域175、DATA区域176以及LE区域177。指令类被写入在CLA区域171中,指令码被写入在INS区域172中,指令参数1被写入在P1区域173中,并且指令参数2被写入在P2区域174。命令161中的DATA区域176的字节数目被写入在LC区域175中,命令数据被写入在DATA区域176中,并且对命令的响应的数据字段中预期的最大字节数目被写入在LE区域177中。
如果命令161是选择命令,则作为表明此命令是选择命令的标识符的“A4”被写入在INS区域172中。当“A4”被写入在命令161的INS区域172中时,命令调度器102识别出选择命令。接下来,参考DATA区域176。在DATA区域176中,写入“AID”。该“AID”代表关联标识符(Association Identifier),并且是表示目的地的操作系统的信息。例如,AID如下给出。AID=“A0 00 00 03 17 01 XX XX XX XX”。这里,“XX XX XX XX”表示未定义的。
当AID=“A0 00 00 03 17 01 XX XX XX XX”时,目的地的操作系统被假定为第二操作系统131。当“A4”被写入在所接收的命令161的INS区域172中并且AID=“A0 00 00 03 17 0 1XX XX XX XX”被写入在DATA区域176时,命令调度器102在步骤S102把目的地设定到第二操作系统131,并且把从这个时间起接收到的命令设定为要被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这个设定被维持,直到从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获得命令答复为止。
虽然省略了详细描述,但是当除“A4”以外的代码被写入在命令161的INS区域172中或者除AID以外的数据被写入在其DATA区域176中时,对应于该代码或数据的处理被执行。
命令调度器102接收选择命令,然后有可能它会频繁地接收命令。命令调度器102接收选择命令,并且把从那时起接收到的命令设定为要被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从而从那时起接收到的命令被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在像这样发送的命令中,构成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数据被写入在DATA区域176中(将参考图12和13来详细描述),但这没有示出。
再次参考图8中的流程图,在步骤S104,命令调度器102把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接收的命令161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第二操作系统131利用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接收来自命令调度器102的命令。然后,下文中描述的处理在第二操作系统131中被执行,并且表示处理结果的命令答复被从第二操作系统131输出到命令调度器102。
命令调度器102在步骤S105获得命令答复。所获得的命令答复已被转换成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命令调度器102在步骤S106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把所获得的命令答复发送到事件服务器11。至于在获得命令答复时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接收的命令,取消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的设定。
这样,命令调度器102接收来自事件服务器11的命令,并且通过参考该命令中包含的信息来把所获得的命令设定为要被发送到第一操作系统111或第二操作系统131。该设定由命令调度器102执行,从而即使在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接收具有由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的命令时,该命令也能被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这使得能够在第二操作系统131中执行以下处理。
将参考图10中的流程图来描述第二操作系统131的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执行的处理。
在步骤S131,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从命令调度器102获得命令。此处理是在命令调度器102执行步骤S104中的处理(图8)时执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在步骤S132分析所获得的命令。在步骤S133,它通过使用分析结果,从命令161中提取数据。所提取的数据是要作为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写入的数据,并且在下文中参考图12或图13来描述。所提取的数据被提供给元数据写入模块133。
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被包括在第二操作系统131中;然而,它具有分析针对第一操作系统111的命令以提取针对第二操作系统131的数据的功能。从而,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可以处理从命令调度器102提供来的、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的命令。
诸如命令的获得、数据的提取和发送之类的这些处理可被重复若干次。如果数据被发送若干次,则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在步骤S134获得来自元数据写入模块133的命令答复。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在步骤S135把所接收的命令答复转换成具有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的命令答复。
在步骤S136,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把转换成针对第一操作系统111的命令答复的命令答复提供给命令调度器102。对应于此处理,命令调度器102执行步骤S105中的处理(图8)。
这样,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从具有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的命令中提取针对第二操作系统131的数据。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还把针对第二操作系统131的数据转换成具有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的命令。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执行这些处理,从而第二操作系统131能够处理具有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的命令。
然后,将参考图11中的流程图来描述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提供来的数据或者向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提供命令答复的元数据写入模块133进行的处理。
在步骤S161,元数据写入模块133从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获得数据。此处理是在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执行步骤S133中的处理(图10)时执行的。在步骤S162,元数据写入模块133把所获得的数据作为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写入。例如,该数据被顺序写入到在存储器中确保的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区域181(图13)中。
在步骤S163,判定数据的写入是否完成。当写入被正常写入作为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时或者当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差错时,元数据写入模块133判定数据的写入完成。在步骤S163,处理返回到步骤S161,直到判定数据写入完成为止,从而从该处起的处理被重复,以连续执行数据的写入。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3,如果判定数据的写入完成,则执行步骤S164中的处理。在步骤S164,元数据写入模块133生成用于输出到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的命令答复。此时,当写入正常完成时,生成表明写入正常完成的命令答复,而当写入由于任何差错的发生而完成时,生成表明发生差错的命令答复。
作为在步骤S134中的处理(图10),从元数据写入模块133输出的命令答复被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接收。
以这种方式,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被写入,从而IC卡15处于开始第二操作系统131中的处理的状态中。如上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被写入,从而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或第二文件模块136可以工作。此外,服务137或服务138被登记,以便在登记后可用,从而IC卡15处于提供服务的状态中。
将进一步描述此处理写入的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图12是示出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配置与服务137(138)的服务数据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包括用于标识第二操作系统131的第二操作系统标识号、用于经由第二通信路径16(图6)与其他设备通信的第二操作系统用认证密钥、以及表示文件大小的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大小。此外,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包括作为构成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数据的地址信息的第二操作系统存储器管理位图,以及作为用于管理例如在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上运行的服务137或服务138(图6)的表的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表。
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表包括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记录#1、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记录#2、…以及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记录#n,它们是用于管理服务的记录。这些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记录的数目与服务相同。
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记录中的每一个对应于表示写入服务的地址的数据。当有可能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1、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2、…以及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n被记录为服务数据时,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记录之中的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记录#1是表示写入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1的地址的数据。此外,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记录#2是表示写入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2的地址的数据,并且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记录#n是表示写入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n的地址的数据。
例如,如果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1是服务137,则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记录#1是表示写入服务137的地址的数据。
由于图11所示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由元数据写入模块进行的处理),包括在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中的第二操作系统标识号、第二操作系统用认证密钥、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大小、第二操作系统存储器管理位图以及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表被写入在被准备来作为写入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区域的区域(图13所示的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区域181)中。
此外,在图10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33,由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从命令161中提取出并被发送到元数据写入模块133的数据对应于此数据,并且该数据通过元数据写入模块133的处理被写入在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区域181中。
将参考图13来进一步描述这一点。IC卡15设有其中写入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区域181以及其中预先写入服务137或服务138的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区域182(它们已经作为保留区域被确保)。
上述步骤S181中的处理,即该处理被元数据写入模块133执行,并且当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被这样发布时,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被写入在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区域181中。该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包括第二操作系统标识号、第二操作系统用认证密钥、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大小、第二操作系统存储器管理位图和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表,如图12所示。
以这种方式,当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被发布给IC卡15并且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被写入在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区域181中时,服务数据处于能够被写入的状态中。在该状态中,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区域182仍是未使用的区域。
在步骤S182,当向IC卡15发布服务时,向IC卡15登记所发布的服务。例如,当发布服务137并且对应于服务137的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是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1时,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1被写入在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区域182中。
该写入可以以与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写入相同的方式,通过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和命令调度器102提供给第二操作系统131来执行。或者,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已经被写入,并且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或第二文件模块136已经工作,从而该写入可通过经由第二通信路径16接收来执行。
当第二操作系统服务数据#1被写入(登记)时,已被写入在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区域181中的第二操作系统存储器管理位图和第二操作系统服务管理表分别被更新,以便对应于所登记的服务。
以这种方式,对于其中未写入文件元数据的IC卡15,文件元数据被写入在其中,从而可以将IC卡15置于可用状态中。此外,如上所述,在元数据被发布后,在像与服务登记有关的事件这样的事件的发布之中,存在一些步骤。关于元数据的发布的处理可以如上述那样执行。
换言之,以下示例示出了两个事件,例如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发布和服务137的发布。此外,例如,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发布可以分若干次而不是一次执行。例如,可以对构成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的每条数据执行该事件,即,第一次发布第二操作系统标识号,并且第二次发布第二操作系统用认证密钥。
除了元数据之外的事件(例如,服务)也可如上述那样执行。换言之,可以通过使用具有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的命令,来发布针对第二操作系统131的任意条数据。
[IC卡的另一种配置和操作]
图14是示出IC卡15的另一种配置的示图。图14所示的IC卡200包括HAL 101、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应用程序接口)201、第一操作系统111、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小应用程序112、小应用程序113、防火墙121、第二操作系统131、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元数据写入模块133、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以及第二文件模块136。
在图14所示的IC卡200中,与图5所示的IC卡15的元件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标号,并且对其的描述将被适当地省略。图14所示的IC卡200具有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而不是图5所示的IC卡15的命令调度器102。此外,第一操作系统111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
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将命令从第一操作系统111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或从第二操作系统131发送到第一操作系统111。
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把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接收的命令发送到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或者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把来自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的命令发送到其他元件。最主要地,当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111的控制下通信的第一通信路径14接收第二操作系统131的命令时,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把所接收的命令提供给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
另外,以与图5所示的IC卡15相同的方式,在图14所示的IC卡200中,当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被写入时,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或第二文件模块136处于工作状态中。然后,例如,可以将服务137或服务138添加到第二操作系统131,如图15所示。
接下来,将参考图16来描述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进行的处理。
在步骤S201,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接收命令。此时接收的命令是图9所示的命令161。在步骤S202,参考被记录在所接收的命令中的预定区域中的数据以设定发送目的地。在步骤S203,该命令被设定为要被发送到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这个处理流程是当在步骤S202中参考的数据表示指向第二操作系统131的命令时进行的。
在步骤S204,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把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接收的命令161发送到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把所发送的命令161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131。命令161被第二操作系统131的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接收。然后,数据被第二操作系统131写入作为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表示写入结果的命令答复经由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被输出到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
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在步骤S205获得命令答复。所获得的命令答复被转换成具有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的命令以便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发送。因此,在步骤S206,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把所获得的命令答复发送到发行服务器11。
这样,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通过参考来自发行服务器11的命令中的信息来把该命令设定为要被发送到第一操作系统111或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该设定由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执行,从而即使当具有能够被第一操作系统111处置的格式的命令经由第一通信路径14被接收到时,该命令也能够被发送到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这使得能够在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或第二操作系统131中执行以下处理。
当命令被从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小应用程序202发送来时,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 201把所发送的命令重发到第二操作系统131。此外,当命令被从第二操作系统131发送来时,第一操作系统命令直通API201把所发送的命令重发到第一操作系统111。
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基于图10所示的流程图执行处理。换言之,该处理是以与上述IC卡15的第一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2进行的处理相同的方式执行的。对其的描述已进行过,从而将被省略。
元数据写入模块133执行基于图11所示流程图的处理。换言之,处理以与上述IC卡15的元数据写入模块133相同的方式被执行。对其的描述已进行过,从而将被省略。
以这种方式,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被写入,从而IC卡200处于开始在第二操作系统131中的处理的状态中。如上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文件元数据134被写入,从而第二操作系统命令分析模块135或第二文件模块136可工作。此外,服务137或服务138被登记,以便在登记之后可用,从而IC卡200处于提供服务的状态中。
以这种方式,对于其中未写入文件元数据的IC卡200,文件元数据被写入到其中,从而可以将IC卡置于可用状态中。
这样,对于其中未写入文件元数据的IC卡15或IC卡200,文件元数据被写入到其中,从而可以在维持安全性的同时将文件元数据写入其中。从而,不必为了写入文件元数据而在工厂中确保维持安全性的场所,从而可以降低在维持安全性的场所中涉及的成本。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例示了IC卡15或IC卡200,但是IC芯片、IC卡或移动电话也是可能的,如果它们具有IC卡15或IC卡200的功能的话。
[记录介质]
上述一系列处理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来执行。当该系列处理通过软件来执行时,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被安装在计算机中。这里,计算机可以是包括专用硬件的计算机,或者例如能够通过安装各种程序来执行各种功能的通用个人计算机。
图17是示出能够通过程序来执行上述一系列处理的计算机硬件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在该计算机中,CPU(中央处理单元)301、ROM(只读存储器)302和RAM(随机访问存储器)303经由总线304相互连接。输入/输出接口305也连接到总线304。输入单元306、输出单元307、存储单元308、通信单元309和驱动器310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305。
输入单元306包括键盘、鼠标、麦克风等等。输出单元307包括显示器、扬声器等等。存储单元308包括硬盘、非接触式IC卡-非易失性存储器等等。通信单元109包括网络接口等等。驱动器310驱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等之类的可移除介质311。
在具有上述功能的计算机中,CPU 301例如把存储在存储单元308中的程序经由输入/输出接口305和总线304加载到RAM 303中以供执行,从而执行上述一系列处理。
被计算机(CPU 301)执行的程序可通过被记录在作为封装介质等等的可移除介质311中来提供。此外,程序可以经由诸如局域网、因特网或数字卫星广播之类的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来提供。
在计算机中,可通过将可移除介质311在驱动器310中来经由输入/输出接口305将程序安装在存储单元308。此外,程序可由通信单元309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接收,并随后被安装在存储单元308中。程序可被预先安装在ROM 302或存储单元308中。
被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可以是根据本说明书中描述的顺序按时序执行处理的程序,或者是并行地或者在被调用时等等执行处理的程序。
在本说明书中,系统指的是由多个装置构成的整个装置。
本申请包含与2009年4月1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9-097581和2010年2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0-027460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这里通过引用将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处于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即可。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发送装置,被配置为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发送到该第二操作系统;
提取装置,被配置为通过分析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
写入装置,被配置为写入由所述提取装置提取出的数据,作为构成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构成IC芯片、IC卡或移动电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发送装置被设置在硬件抽象层中。
5.一种在具有发送装置、提取装置和写入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发送装置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发送到该第二操作系统;
所述提取装置通过分析所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
所述写入装置写入所提取的数据,作为构成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6.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提供装置,被配置为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提供给发送装置;
发送装置,被配置为把从所述提供装置提供来的命令发送到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提取装置,被配置为通过分析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
写入装置,被配置为写入由所述提取装置提取出的数据,作为构成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构成IC芯片、IC卡或移动电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提供装置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发送装置被设置在硬件抽象层中。
10.一种在具有提供装置、发送装置、提取装置和写入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提供装置在经由在基于第一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信的通信路径接收到针对第二操作系统的命令时把该命令提供给发送装置;
所述发送装置把所提供的命令发送到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所述提取装置通过分析所发送的命令,来提取针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以及
所述写入装置写入所提取的数据,作为构成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数据。
CN201010151250.7A 2009-04-14 2010-04-07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64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97581 2009-04-14
JP2009-097581 2009-04-14
JP2010027460A JP5549854B2 (ja) 2009-04-14 2010-02-10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0-027460 2010-0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6434A CN101866434A (zh) 2010-10-20
CN101866434B true CN101866434B (zh) 2013-04-03

Family

ID=42537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125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6434B (zh) 2009-04-14 2010-04-07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37687B2 (zh)
EP (1) EP2242030A3 (zh)
JP (1) JP5549854B2 (zh)
CN (1) CN1018664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3445B2 (ja) * 2011-09-30 2015-11-17 株式会社東芝 Icカー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5910297B2 (ja) 2012-01-17 2016-04-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icチップ、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6515850B2 (ja) * 2012-01-17 2019-05-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icチップ、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8959533B2 (en) * 2012-10-10 2015-02-1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ommunicating between a first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a second operating environment in an operating system
WO2015037187A1 (ja) * 2013-09-11 2015-03-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デバイス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6402484B2 (ja) * 2014-05-08 2018-10-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4536823B (zh) * 2015-01-16 2018-08-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快捷操作方法、快捷操作装置和终端
JP6876235B2 (ja) * 2016-09-27 2021-05-2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11403155B2 (en) * 2020-03-17 2022-08-02 Google Llc Integration of vehicle manufacturer user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utomotive operating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9043A (zh) * 2004-09-03 2007-10-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体终端装置和非接触式卡功能管理系统及非接触式卡功能取得系统
CN101097606A (zh) * 2006-06-29 2008-01-02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操作系统和方法
CN101211423A (zh) * 2006-12-26 2008-07-02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Cpu与逻辑加密双用智能卡及其数据同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0052A (en) * 1982-10-14 1985-07-16 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data processing unit shar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systems
JP2941361B2 (ja) * 1990-06-07 1999-08-25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
US20030110344A1 (en) * 1996-09-18 2003-06-12 Andre Szczepanek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AU7182701A (en) * 2000-07-06 2002-01-21 David Paul Felsher Information record infrastructure, system and method
JP4309068B2 (ja) * 2001-01-11 2009-08-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カードデータ処理装置
US20020104017A1 (en) * 2001-01-30 2002-08-01 Rares Stefan Firewall system for protecting network elements connected to a public network
JP3636989B2 (ja) * 2001-03-02 2005-04-06 株式会社ジェーシービー データ処理装置、集積回路、icカード、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用プログラム
DE10147922A1 (de) * 2001-09-28 2003-04-30 Siemens Dematic Ag Bestückkopf zum Halten von Bauteilen
US6994263B2 (en) * 2002-06-28 2006-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C card
KR100560768B1 (ko) * 2003-09-05 2006-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인터페이스 집적회로 카드
TWI240531B (en) * 2003-12-24 2005-09-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Multitasking system level system for Hw/Sw co-verification
JP4590201B2 (ja) * 2004-04-01 2010-12-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データキャリア及びデータキャリアのプログラム
TWI258671B (en) * 2004-04-16 2006-07-21 Intervideo Digital Technology System for automatic downloading for data update in computer system with two ope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70124796A1 (en) * 2004-11-25 2007-05-31 Erland Wittkotter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client-sided requesting and receiving of information
EP1686468A1 (en) * 2005-01-26 2006-08-02 Intervideo Inc Computer architecture with multiple operating systems using a common disc partition
JP4577776B2 (ja) * 2005-05-25 2010-11-10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非接触icチップおよび携帯端末
JP2007087120A (ja) * 2005-09-22 2007-04-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複数のosを実装したicカード、および、発行委任方法
JP2007220086A (ja) * 2006-01-17 2007-08-30 Ntt Docomo Inc 入出力制御装置、入出力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入出力制御方法
JP4224080B2 (ja) * 2006-06-05 2009-02-12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端末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8185872B2 (en) * 2006-11-27 2012-05-22 Red Hat, Inc. Cross-platform software package generation
JP2008152411A (ja) * 2006-12-15 2008-07-03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218572B2 (en) * 2006-12-22 2012-07-1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Network element connection management within a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US8312476B2 (en) * 2007-09-05 2012-11-13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information of dual operating systems
JP2009097581A (ja) 2007-10-15 2009-05-07 Toyota Motor Corp シフト装置
JP5249660B2 (ja) 2008-07-22 2013-07-3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ガラスペースト組成物、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8271996B1 (en) * 2008-09-29 2012-09-18 Emc Corporation Event queues
US20100124227A1 (en) * 2008-11-19 2010-05-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onically routing data
US20100165215A1 (en) * 2008-12-31 2010-07-01 Youngtack Shim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9043A (zh) * 2004-09-03 2007-10-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体终端装置和非接触式卡功能管理系统及非接触式卡功能取得系统
CN101097606A (zh) * 2006-06-29 2008-01-02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操作系统和方法
CN101211423A (zh) * 2006-12-26 2008-07-02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Cpu与逻辑加密双用智能卡及其数据同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67248A (ja) 2010-11-25
US9037687B2 (en) 2015-05-19
CN101866434A (zh) 2010-10-20
EP2242030A2 (en) 2010-10-20
US20100262672A1 (en) 2010-10-14
EP2242030A3 (en) 2011-08-17
JP5549854B2 (ja)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6434B (zh)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US1111979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C chi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1099042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EP2421216A1 (en) Enhanc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mart car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470049A (zh) 具有多个安全元件的nfc设备
CN101765830A (zh) 使用便携电子设备处理来自物理信道的应用命令的方法及对应设备和系统
US2014008184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EP2453391A1 (en) IC car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n IC card
US9978056B2 (en) Smart card having multiple payment instruments
CN101896916A (zh) 在安全环境和非安全环境之间的交互
EP2620897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isplay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CN105068910A (zh) 一种智能卡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US7942325B2 (en) Optimized smart card driver performance
EP231248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EP2793201A1 (en) Safety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based on extended parameter set
JP6403122B2 (ja) 通信デバイス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996333B (zh) 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系统
CN107515790A (zh) 电子设备的系统
CN116170794B (zh) 一种用于智能卡在线空发系统及其方法
WO2023214925A1 (en) Card holder data extraction
US20100200650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mifare memory
RU2673394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ки приложения на защищенный элемент
JP5218978B2 (ja) 設置情報登録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