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843081B - 两个独立电话系统的适应 - Google Patents

两个独立电话系统的适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3081B
CN101843081B CN2008801145532A CN200880114553A CN101843081B CN 101843081 B CN101843081 B CN 101843081B CN 2008801145532 A CN2008801145532 A CN 2008801145532A CN 200880114553 A CN200880114553 A CN 200880114553A CN 101843081 B CN101843081 B CN 101843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estination
pbx
called party
tele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45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3081A (zh
Inventor
M·D·塞卡莱
B·K·梅达
L·沈
V·艾戴尔曼
R·P·贝内特
P·D·蒂德维尔
R·拉玛纳坦
G·S·帕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Micro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Microsof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3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3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3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3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1Details of network access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04M3/42263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where the same subscriber uses different terminals, i.e. nomadis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14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 H04M3/4234Remote access to features of PBX or home telephone systems-teleworking in a PB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6Arrangements for calling a number of substations in a predetermined sequence until an answer is obtained
    • H04M3/465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ly calling a number of substations until an answer is obtain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1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the purpose or context of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1091Fixed mobile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Abstract

通过使用来自两系统的对称分叉来集成独立电话系统。任一系统接收的呼叫被分叉到另一系统。因此,呼叫可由这些系统中的一个使用其外部接口来接收,并被呈现给两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允许每一系统充分利用内部呼叫控制高级特征来增强总体用户体验。在两系统之间使用插入在呼叫请求内部的参数以放置呼叫在集成系统之间的无限循环。

Description

两个独立电话系统的适应
背景
在电信中,电话是对于尤其是通过彼此连接电话机来提供跨距离的话音通信的装备的一般使用的称呼。电话机最初直接成对地连接在一起。每一用户使得分开的电话机通过线缆连接到他们想要到达的各个位置。随着电话交换机的发明,每一电话机可以连接到其他本地电话机和甚至远距离电话机。
在现代系统中,在电话机的用户想要进行电话呼叫时,交换机处的装备将同一线路中心的电话线彼此连接,或将电话线连接到干线来连接到远方交换机。各交换机一起形成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数字电话技术将数字技术用于电话服务和系统的供应中。几乎所有电话呼叫都以这一方式提供,但有时该术语限于最后一英里是数字式的或数字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在电话机内部发生的情况。
IP电话技术是使用互连网所普及的TCP/IP协议来传输数字化话音数据的现代形式的电话技术。计算机电话技术集成(“CTI”)使计算机能够知道并控制诸如使用电话簿服务和呼叫者标识来拨打和接收话音、传真、以及数据呼叫等电话功能。电话软件与计算机系统的集成是自动化办公的进化中的主要发展。随着各种类型的电话系统的涌现,两个独立系统并存于一个位置并不常见。
想要充分利用来自具有针对外部呼叫者透明的单个地址的两个独立系统的电话特征的用户需要这两个系统的紧密集成。在一些情况下,用户可将来自一个系统的设备(如蜂窝电话)与来自另一个系统的装备(如专用小交换机(“PBX”))相关联,并充分利用该装备的所有特征但可能不能同时充分利用第一系统(例如,蜂窝网络)的特征。
概述
提供本概述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该概述并非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各实施例针对使用来自两个独立电话系统的对称分叉来允许这两个系统的松散耦合集成。每一系统可以接收呼叫并“分叉”到另一系统,从而允许任一系统通过它们的外部接口接受呼叫并将该呼叫呈现给任一系统上的任何设备,从而增强总体用户体验。
通过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并查阅相关联的附图,这些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理解,前述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均仅是说明性的,且不限制所要求保护的各方面。
附图简述
图1是示出示例集成电话系统体系结构的示图;
图2示出另一示例集成电话系统;
图3是示出根据源于统一通信系统客户机的呼叫的各实施例的、集成电话系统中的动作的动作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由统一通信系统客户机接听的呼叫的各实施例的、集成电话系统中的动作的动作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由统一通信系统客户机和由PBX电话接听的入站呼叫的各实施例的、集成电话系统中的动作的动作流程图;
图6示出可实现各实施例的联网环境;
图7是可实现各实施例的示例计算操作环境的框图;以及
图8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促进集成电话系统中的呼叫的一般过程的逻辑流程图。
详细描述
如以上简要讨论的,通过使用来自两系统的对称分叉来实现独立电话系统的松散耦合集成。任一系统接收的呼叫可被分叉到另一系统。因此,呼叫可由这些系统中的一个使用其外部接口来接收,并被呈现给两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另外,每一系统可充分利用提供更好的总体用户体验的内部呼叫控制高级特征。使用两并排系统的能力防止了不一致的用户体验。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考了构成了详细描述的一部分并作为说明示出了各具体实施例或示例的附图。可组合这些方面,可利用其他方面,并且可以做出结构上的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以下详细描述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方案来定义。
虽然在结合在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执行的程序模块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各方面也可以结合其他程序模块实现。
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组件、数据结构和其他类型的结构。此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各实施例可以用其他计算机系统配置来实施,包括手持式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或可编程消费者电子产品、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等等。各实施例还能在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现。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中。
各实施例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过程(方法)、计算系统、或者如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等制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计算机系统可读并编码了用于执行计算机过程的指令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还可以是计算系统可读并编码了用于执行计算机过程的指令的计算机程序的载体上的传播信号。
参考图1,示出了示例集成电话系统体系结构的示图100。两个独立系统(UC 102和PBX 118)的具有平滑用户体验的集成通过使用双分叉来完成。在双分叉模型中,电话呼叫可由该呼叫所源自的系统(UC或PBX)锚定并路由。例如,来自UC系统102的呼叫被UC服务器108分叉到PBX系统118,来自PBX/PSTN的呼叫被PBX118分叉到UC服务器108。
在图1中,终端设备104和106是UC系统102的客户机设备,它们可以执行诸如话音通信、视频通信等通信应用。除其高级功能之外,终端设备还可通过外部连接(如通过PBX 118和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20)来便于传统电话呼叫。终端设备可包括任何类型的智能电话、蜂窝电话、计算机应用、以及具有附加功能的高级电话设备(例如电话106)。
UC服务器108提供注册、在场、以及路由功能。在场功能使该系统能够基于默认和/或用户设置的策略来将对一用户的呼叫路由到分配给该用户的客户机设备中的任一个。例如,如果用户不能通过常规电话被找到,则该呼叫可被转发到用户的蜂窝电话,并且如果没有接听则可以利用多个语音邮件选项。因为终端设备可以处理附加通信模式,所以UC服务器108被配置成通过访问服务器110提供对这些附加通信模式(例如即时消息通信、视频通信等)的访问。访问服务器110位于周边网络中并且以附加通信模式之一允许与其他用户通过网络116的连接。
音频/视频(A/V)会议服务器114经由通过内部或外部网络便于音频和/或视频会议能力来提供这些能力。中介服务器112对自和至PBX118的信令和媒体进行中介。中介服务器112还担当会话发起协议(SIP)用户代理(例如,企业对企业用户代理“B2BUA”)。PBX 118包括PBX控制器和相关联的传统电话服务。PBX 118便于通过PSTN 120接收和发起呼叫,PSTN 120通常是由多个提供者所管理的网络的组合。
在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中,用户能够在两通信系统中共享同一身份。该共享身份的地址在入站和出站呼叫中使用。因此,两个电话系统的存在对与该集成电话系统的用户进行交互的其他用户而言是透明的。共享身份不必限于电话号码。取决于集成网络,该身份可以采取任何形式,如电话号码、SIP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或任何其他标识符。此外,共享身份可以是不止一种格式。例如,其可包括电话号码和SIP URI(使用别名)。电话号码在本文通篇作为针对包括PSTN兼容网络的集成网络的示例来使用,但各实施例不限于任何特定类型的共享身份的电话号码。
图2示出另一示例集成电话系统。示例集成系统200包括遵循会话发起协议(SIP)的用于支持双分叉模型的PBX系统228。
会话发起协议(SIP)是用于创建、修改和终止与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的应用层控制(信令)协议。该协议还可用于创建包括因特网电话呼叫、多媒体分发和多媒体会议的双方、多方或多播会话。SIP被设计成与底层传输层无关。
SIP客户机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来连接到SIP服务器和其他SIP端点。SIP主要用于建立和拆卸话音或视频呼叫。然而,它可以在需要会话发起的任何应用中使用。这些应用包括事件订阅和通知、终端移动性等。话音和/或视频通信通常通过分开的会话协议(通常是实时协议(“RTP”))来完成。
SIP旨在为基于IP的通信提供信令和呼叫建立协议,这些通信可以支持PSTN中存在的呼叫处理功能和特征的超集。然而,SIP本身不定义这些特征。相反,其集中于呼叫建立和信令。SIP还被设计成允许在被称为代理服务器和用户代理的网络元件中构建这些特征。这些是准许熟悉的电话类操作的特征:拨号、使电话响铃、听到回铃音或忙音信号。
启用SIP的电话网络还可以实现更高级呼叫处理特征中的多个特征。SIP是允许对等连接的客户机/服务器协议,因为每一侧都可以同时担当客户机和服务器。如此,其要求智能分布于网络边缘的、嵌入在端点(终端设备以硬件或软件来构建)中的相对简单的核心网络。与在网络中实现形成对比,SIP特征在通信端点中(即在网络的边缘)实现。尽管使用SIP特征描述了示例系统,但存在许多其他网络电话(VoIP)协议并且可以使用此处描述的原理来用这些协议中的任一种来实现各实施例。
图2的示例系统200包括利用两个不同的PBX系统的两个UC系统。第一UC系统包括由UC服务器208管理的UC终端设备204。UC服务器208可通过连接到基本网关222的中介服务器212或通过也可便于中介服务器功能的高级网关224来连接到时分多路复用(“TDM”)PBX 226。高级网关224可通过一个PBX电话连接到TDM PBX 226,而中介服务器212(及基本网关222)连接到TDM PBX 226的控制器。TDM PBX 226提供到PSTN 220的连接。
另一系统也包括由UC服务器208中的另一个管理的UC终端设备204(取决于网络配置和类型,UC终端设备可以相同或不同)。UC服务器208与SIP PBX 228通过中介服务器212进行通信。第二网络被配置成提供基于SIP和/或RTP的通信。如果使用SIP,则通信通过中介服务器212和UC服务器208来在终端设备204与SIP PBX 228控制器之间流动,如具有附图标记232的箭头所示。另一方面,如果使用RTP来进行通信,则各PBX电话中的任一个可以与中介服务器212进行通信,中介服务器212可通过RTP来直接与终端设备204之一进行通信,如具有附图标记234的箭头所示。各PBX之间的通信通过PSTN 220来促进。
虽然用诸如中介服务器、A/V服务器等具体组件描述了图1和图2中的示例系统,但各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组件或系统配置并且能够用采用更少或更多组件的其他系统配置来实现。取决于组件能力和系统配置,系统的使用同时双分叉来允许两个独立电话系统的集成的功能也可以不同地分布在系统的各组件之间。
该双分叉模型基于两个独立系统,例如UC和PBX。对于被提供双分叉的用户,PBX和UC系统使用同一电话号码。并非所有用户都必须被提供双分叉特征。因此,一些用户可以具有在系统之一中而不在另一系统中的号码。最终结果是用户可以使用来自两个系统的设备作为一个设备集合。每一系统可以将呼叫分叉到另一系统中的地址。在缺少循环检测机制的情况下,可能在两系统之间造成呼叫的无限循环。根据各实施例的集成系统可以实现多种方法来防止这种无限循环。
根据一个实施例,UC服务器可以不将从PBX系统接收到的呼叫分叉到该PBX系统。根据另一实施例,在UC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上执行的UC应用可以拒绝来自PBX系统的可疑循环呼叫并向UC服务器返回警告响应,UC服务器转而向该PBX系统提供警告响应。根据又一实施例,UC服务器可以将SIP首部(例如,在后续附图中示出的“呼叫源(call_source)首部”)插入到用于建立被分叉到PBX的呼叫的每一INVITE(邀请)消息中。SIP首部可以通知PBX其应当抑制将该呼叫分叉回UC服务器。
UC服务器或PBX可以在不通知另一系统的情况下转发或重定向传入呼叫。结果,一个系统可能继续使用原始目的地地址来警告电话。为减轻这一可能的挑战,UC服务器和PBX可以在本地地转发或转向了呼叫的任何时候都向另一系统返回警告响应。如果UC服务器或PBX添加了更多的目的地地址,则其可以不返回警告响应。接收警告响应的系统可以停止警告其本地电话并且只保持被分叉到另一系统的呼叫分支(leg)有效。
图3是示出根据源于统一通信系统客户机的呼叫的各实施例的、集成电话系统中的动作的动作流程图。
统一通信(UC)应用352是管理通过诸如结合图1和图2描述的那些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的通信的通信应用。该应用可以在终端设备的本地执行或以分布式方式在终端设备(UC客户机)和服务器(UC服务器354)上执行。如上所述,UC服务器354提供注册、在场、以及路由功能。中介服务器356对PBX 358与UC系统之间的信令和媒体进行中介。最后,PBX358向UC系统提供到PSTN的接口,并且自己本身作为单独的电话网络。
根据第一场景342,从UC终端设备之一使用从UC应用352发送到UC服务器354的INVITE消息来进行呼叫请求。该INVITE消息可包括始发用户和目的地用户的名称以及该始发用户的优选身份。这些名称是UC系统所分配的用户标识符并且可以是数字或字母数字。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优选身份是数字标识符并可以是始发用户的PSTN电话号码。
UC服务器354将该消息转发给中介服务器356。UC服务器354可以便于高级功能,如根据最小成本路由逻辑来将该INVITE消息路由到中介服务器356。中介服务器356通过发送该INVITE消息来向PBX 358发起对话。消息中的“From(自)”标识符可以用从始发用户的所声称的身份导出的电话号码来替换。PBX 358通过警告外部电话来将呼叫路由到目的地。PBX可以基于PBX策略或拨打计划来改变目的地地址。
根据第二场景344,通过UC应用程序352发起与以上描述的呼叫相似的呼叫。与第一场景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呼叫是至UC用户的。因此,UC服务器354在接收到INVITE消息后执行反向号码查找(RNL)并确定目的地用户是否是被提供双分叉的UC用户。UC服务器354将该INVITE消息连同目的地用户的被提供的PBX地址(ToPBX)一起路由到中介服务器356。中介服务器356向PBX 358发起新对话以用从INVITE消息中的所声称的身份中导出的电话号码来替换“From”标识符。PBX 358将该呼叫路由到目的地用户的一个或多个PBX电话。UC服务器354在通过目的地用户的PBX电话促使该连接之后取消UCN呼叫。
图4是示出根据由统一通信系统客户机接听的呼叫的各实施例的、集成电话系统中的动作的动作流程图。
根据场景446,通过UC应用452发起与以上描述的呼叫相似的呼叫。UC服务器454在接收到INVITE消息后执行反向号码查找(RNL)并确定目的地用户是否是被提供了双分叉的UC用户。UC服务器454将该INVITE消息路由到目的地用户的所有注册客户机(如“To”首部所标识的)。UC服务器454还将该INVITE消息与用户的PBX地址和呼叫源首部一起路由到中介服务器456。呼叫源首部提供该INVITE消息是源于UC服务器还是源于PBX的信息。如上所述,该首部可被用来放置循环。例如,呼叫源首部的一个值可以通知PBX该呼叫是从UC服务器分叉的,并且另一个值可以由中介服务器插入到来自PBX的入站呼叫中。如果目的地用户未被提供双分叉或目的地地址在呼叫被转发时改变,则该首部可以由UC服务器剥除。
中介服务器456用从所声称的身份导出的电话号码来替换“From”首部,并将该消息路由到PBX 458。PBX 458响应于接收到的INVITE来警告PBX电话。然而,同时,UC应用452通知UC服务器454确认始发用户与目的地用户之间的UC呼叫的建立。作为响应,UC服务器454向中介服务器456提供取消消息,该取消消息被转发到PBX 458,PBX 458取消对PBX电话的呼叫。当在本地接听呼叫时,UC服务器和PBX可以使用SIPCANCEL(取消)消息来取消分叉到与本地设备并行的另一系统的呼叫。结果,接收CANCEL消息的系统或客户机可能将该呼叫看作未接呼叫。因此,UC服务器(以及PBX(在它能够的情况下))可以连同CANCEL消息一起发送原因码。
根据另一实施例,中介服务器456可以将出站呼叫路由到目的地用户的PBX电话。虽然PBX中可能具有如下规则:到目的地用户的电话的每一传入呼叫都被分叉到她的UC SIP标识符(与她的注册客户机相关联),但因为PBX支持呼叫源首部所以它可以不分叉该呼叫。
图5是示出根据由统一通信系统客户机和由PBX电话接听的入站呼叫的各实施例的、集成电话系统中的动作的动作流程图。
根据第一场景548,PBX 558接收自PSTN(或自PBX扩展)至UC用户的电话号码之一的呼叫,该一个电话号码被提供了双分叉。PBX 558用包括该用户的电话号码的INVITE消息警告中介服务器556。PBX 558同时可以警告该用户的PBX电话中的一个或多个。中介服务器556插入呼叫源首部并将INVITE消息发送到UC服务器554。UC服务器554将该号码规范化(例如基于电话-上下文属性)。UC服务器554还可以执行反向号码查找来确定该用户并将该用户的标识符(名称)插入到该INVITE消息。UC服务器554随后将该INVITE消息路由到为该用户向UC系统注册的客户机。在呼叫被客户机之一确认时,确认消息被转发到PBX 558,PBX 558将该呼叫连接到作出响应的客户机并且取消对该用户的PBX电话的呼叫。
根据第二场景549,如上所述,PSTN或PBX扩展呼叫到达。服务器与PBX控制器之间的初始消息交换类似于第一场景中的动作。然而,与第一场景不同,在这一情况下,被呼叫的用户用其PBX电话之一进行响应。作为响应,PBX 558在建立了与该PBX电话的电话呼叫后向中介服务器556发送取消消息,该取消消息被一路转发给UC 552。因此,该呼叫通过PBX系统而非UC系统来得到促进。
在图3-5中描述的集成电话系统的操作和方法以及组件是出于说明性目的的示例。可以使用此处描述的原理用更多或更少组件和其他方案来实现采用同时双分叉的集成电话系统。
图6是可以实现各实施例的示例联网环境。诸如先前描述的系统等集成电话系统可以在本地实现或以分布式方式在多个物理和虚拟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实现。这样的系统通常可涉及至少两个不同的网络,如PSTN 670和UCN 660。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采用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进行通信的若干节点的非群集系统或群集系统中实现。
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客户机、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以及通信介质的任何拓扑结构。该系统还可以具有静态或动态拓扑结构。术语“客户机”可以表示客户机应用或客户机设备。尽管采用双分叉的集成电话系统可涉及更多组件,但结合该附图讨论典型的和相关组件。
集成电话系统内的系统之一可以是基于诸如PBX 672等PBX系统的PSTN,PBX 672本身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和若干电话设备。PBX系统可与诸如采用双分叉以用于平滑用户体验的统一通信系统等更高级数字电话系统并行存在。中介服务器664可以在这两系统之间提供信令和媒体交换。UC系统还可包括用于注册、路由、以及其他功能的UC服务器(未示出)。与系统配置相关联的数据(例如用户名、电话号码、呼叫策略、配置、记录等)可以存储在诸如数据存储668等一个或多个数据存储中,数据存储668可由该系统的服务器和/或客户机直接访问或可通过数据库服务器666来管理。UC系统的主干由可以采用诸如SIP、RTP等多种协议的UC网络(UCN)660提供。客户机设备(例如661-663)向UCN用户端点提供平台。用户可以使用客户机设备或在客户机设备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客户机应用来访问该通信系统。
UCN 660可以包括诸如企业网络等安全网络、诸如无线开放网络等非安全网络、或因特网。UCN 660提供此处描述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作为示例而非限制,UCN 660可包括有线介质,诸如有线网络或直接线连接,以及无线介质,诸如声学、射频、红外线和其他无线介质。
可以利用计算设备、应用、数据源、数据分布系统的许多其他配置来实现具有双分叉的集成电话系统。此外,图6中所讨论的联网环境仅用于说明目的。各实施例不限于示例应用、模块、或过程。
图7及相关联的讨论旨在提供对适于在其中实现各实施例的计算环境的简要概括描述。参考图7,示出了诸如计算设备700等示例计算操作环境的框图。在一基本配置中,计算设备700可以是执行与另一通信系统并行存在的通信应用(诸如与PBX系统相集成的UC应用)的服务器。计算设备700通常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702和系统存储器704。计算设备700还可包括协作执行程序的多个处理单元。取决于计算设备的确切配置和类型,系统存储器704可以是易失性的(诸如RAM)、非易失性的(诸如ROM、闪存等)或是两者的某种组合。系统存储器704通常包括适于控制计算设备的操作的操作系统705,诸如来自华盛顿州雷德蒙市的微软公司的
Figure GPA00001127546400101
操作系统。系统存储器704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应用,诸如程序模块706、UC应用722、UCN模块724、PBX模块726、以及控制模块728。
UC应用722可以是独立的应用或通过计算设备700提供高级通信服务的主机服务应用的集成模块。如上所述,UCN模块724向集成电话系统的UC系统分支的终端设备提供信号路由、注册、以及通信促进服务。PBX模块726被配置成促进与PBX系统的通信并可以是独立模块或UC应用722的一部分。控制模块728可以提供与UC系统的高级功能相关联的服务,如与其他形式的通信相关联的那些服务(视频、即时消息通信等)。该基本配置在图7中由虚线708内的组件示出。
计算设备700可具有附加特征或功能。例如,计算设备700还可包括附加数据存储设备(可移动和/或不可移动),诸如例如磁盘、光盘或磁带。这些附加存储在图7中由可移动存储709和不可移动存储710示出。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系统存储器704、可移动存储709和不可移动存储710都是计算机存储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能用于存储所需信息且可以由计算设备700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任何这样的计算机存储介质都可以是设备700的一部分。计算设备700还可具有诸如键盘、鼠标、笔、话音输入设备、触摸输入设备等输入设备712。还可包括诸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714。这些设备在本领域中公知且无需在此处详细讨论。
计算设备700还可以包含允许该设备诸如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例如在内联网或互联网中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计算设备718通信的通信连接716。如上所述,其他计算设备718可包括UC网络的客户机设备。通信连接716是通信介质的一个示例。通信介质通常由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等已调制数据信号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来体现,并包括任何信息传递介质。术语“已调制数据信号”指的是其一个或多个特征以在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被设定或更改的信号。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通信介质包括有线介质,诸如有线网络或直接线连接,以及无线介质,诸如声学、RF、红外线和其他无线介质。
所要求保护的主题还包括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任何数量的方式,包括本文中所描述的结构来实现。一种此类方式是通过本文中描述的类型的设备的机器操作。
另一可任选方式是结合一个或多个人类操作者执行该方法的各个操作中的某一些来执行该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操作。这些人类操作者无需彼此同在一处,而是其每一个可以仅与执行程序的一部分的机器同在一处。
图8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便于集成电话系统中的呼叫的一般过程800的逻辑流程图。
过程800在操作802开始,在这里接收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可以从集成电话系统之一的用户之一来接收或从外部呼叫者接收。该请求可以去往集成电话系统之一的用户或去往外部地址。集成网络可包括不同的特征和高级服务。因此,取决于始发和目的地以及到达的网络,接收到的呼叫请求可被不同地处理。处理从操作802前进至操作804。
在操作804,处理接收到的呼叫请求。处理可包括解除(dissolve)电话号码以确定内部用户的地址,从用户名或呼叫源首部确定始发内部用户的电话号码,确定该呼叫是否是内部呼叫(从集成网络的一个用户到另一个用户),确定向始发用户或目的地用户注册的可用客户机等。处理从操作806继续至操作808。
在操作808,采用双分叉将经处理的呼叫请求转发给一个或多个目的地。例如,如果呼叫是入站呼叫并且目的地用户在这两个系统上具有多个客户机,则该呼叫可被转发到这两个系统上的各客户机,并且警告一旦为该呼叫选择了一个系统(通常通过用户指示)则转发到另一系统上的呼叫要被取消。可以对源于集成系统内并且去往该同一系统的用户的呼叫使用类似的方法。在根据各实施例的集成电话系统中,用户可以具有选择该集成通信网络的任一系统上的客户机的选择。处理从操作806前进至操作808。
在操作808,在目的地用户的客户机之一(或由外部被呼叫方)作出响应之后通过集成电话系统中可用的多个路径之一建立呼叫。一旦建立了呼叫,则可以取消其他路径(即,为同一用户注册的被警报该呼叫的其他客户机)以防止错误的未接听呼叫通知或无限循环。在操作808之后,处理移动至调用过程以进行进一步动作。
包括在过程800内的各操作仅出于说明目的。采用双分叉来集成两个电话学系统可以通过使用此处所描述的原理通过具有更少或更多步骤的相似过程、以及按不同的操作次序来实现。
以上说明书、示例和数据提供了对各实施例组成的制造和使用的全面描述。尽管用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专用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可以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主题不必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动作。相反,上述具体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和各实施例的示例形式而公开的。

Claims (20)

1.一种至少部分地在计算设备中执行的用以通过双分叉来促进集成电话系统(100、200)中的通信的方法(800),所述集成电话系统(100、200)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外部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集成电话系统(100、200)中的用户接收电话呼叫请求(802),其中向所述用户提供了双分叉;
确定源标识符、目的地地址、以及所述用户的优选身份;
如果所述目的地地址在所述集成电话系统(100、200)的外部,则:
在用从所述优选身份导出的外部身份替换所述源标识符并用目的地电话号码替换所述目的地地址后将所述请求路由到所述第二系统,其中所述外部身份以对所述目的地电话号码处的被呼叫方透明的方式来标识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任一个上的所述用户;以及
在与处于所述目的地电话号码的所述被呼叫方建立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之一中的、为所述作出请求的用户注册的终端设备来促进通信;
如果所述目的地地址在所述集成电话系统的内部,则:
通过基于所述目的地地址执行反向号码查找来确定所述被呼叫方;
确定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所述被呼叫方的可用终端设备;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之一中的、所述被呼叫方的所述可用终端设备来促进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8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外部呼叫者接收去往被分配给所述集成电话系统(100、200)的用户之一的外部身份的入站呼叫,其中向所述用户提供了双分叉;
基于所述被呼叫的外部身份来确定所述被呼叫用户的标识符,其中对所述被呼叫用户而言所述外部身份在这两个系统上是相同的;
使用所述标识符来基于所述入站呼叫将呼叫请求路由到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为所述被呼叫用户注册的可用终端设备(806);
在通过一个可用终端设备与所述被呼叫用户建立连接之后,促进与所述外部呼叫者的通信并取消对为所述被呼叫用户注册的其他终端设备的呼叫请求(80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身份是电话号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物理通信设备、在物理设备上执行的通信应用、以及话音邮件应用;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默认策略和用户设置策略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可用终端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使用以下动作之一来在所述集成电话系统(100、200)内防止呼叫的无限循环:
不将从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一接收到的呼叫路由到同一系统;
拒绝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目的地系统中的可疑循环呼叫并向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始发系统返回警告响应;以及
在所述目的地系统中将参数插入呼叫请求以通知所述始发系统抑制将呼叫路由回所述目的地系统。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入站呼叫是在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一中被转发或被重定向,则向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另一个返回警告响应以使该另一个系统停止警告该另一个系统中的本地终端设备。
7.一种用于通过双分叉来与另一电话系统集成操作的电话系统,所述系统(100、200)包括:
用于向用户注册终端设备、实施在场策略、以及路由呼叫的通信服务器(108、208);
用于促进已注册用户的电话呼叫和其他通信操作的多个终端设备(204);
用于在所述电话系统与所述另一电话系统之间对信令和通信进行中介的中介服务器(112、212);以及
在所述通信服务器(108)和所述多个终端设备(204)中的至少一个中执行的通信应用(722),所述通信应用(722)被配置成:
响应于来自用户的电话呼叫请求,确定源标识符、目的地地址、以及所述用户的优选身份;
如果所述目的地地址在所述电话系统的外部,则:
在用从所述优选身份导出的电话号码替换所述源标识符并用目的地电话号码替换所述目的地地址后将所述请求路由到所述中介服务器(112、212)以供进一步路由到所述另一电话系统,其中所导出的电话号码以对所述目的地电话号码处的被呼叫方透明的方式来标识所述用户,而不管该用户正在呼叫哪一系统;以及
如果所述目的地电话号码作出响应,则确定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之一被用来促进所述电话呼叫;以及
向所述另一电话系统提供所述电话呼叫正通过所述电话系统的所述多个终端设备(204)之一而被促进的确认消息;以及
如果所述目的地地址在所述电话系统与所述另一电话系统的集成系统(100、200)的内部,则:
通过基于所述目的地地址执行反向号码查找来确定目的地用户;
确定所述电话系统和所述另一电话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所述目的地用户的可用终端设备;以及
通过电话系统和所述另一电话系统之一中的、所述目的地用户的所述可用终端设备来促进通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应用(722)还被配置成:
基于来自外部呼叫者的去往被分配给所述电话系统的用户之一的电话号码的入站呼叫来接收呼叫请求(802);
基于被呼叫电话号码来确定所述被呼叫用户的标识符(804);
确定为所述被呼叫用户注册的可用终端设备(804);
将所述呼叫请求路由到所述可用终端设备(806),其中所述被分配的电话号码标识所述用户而不管所述可用终端设备属于哪一系统;以及
在与所述被呼叫用户建立连接后,促进与所述外部呼叫者的通信并向所述另一电话系统提供用于取消对所述另一电话系统中的为所述被呼叫用户注册的其他终端设备的呼叫请求的确认响应(808)。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被配置成促进通过外围网络(116)与其他用户进行即时消息通信和视频通信中的至少一个的访问服务器(110);以及
被配置成提供与其他用户的音频会议和视频会议中的至少一个的音频/视频服务器(114)。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电话系统是时分多路复用TDM专用小交换机PBX系统(226),并且所述另一电话系统还包括以下之一:
用于结合所述中介服务器(212)来协调与所述TDM PBX系统(226)的信令的中介的基本网关(222);以及
具有用于代替所述中介服务器(212)来协调与所述TDM PBX(226)系统的信令的中介的中介功能的高级网关(224)。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电话系统是会话发起协议SIP PBX系统(228),并且所述中介服务器还被配置成使用SIP来与所述SIP PBX系统(228)和所述通信服务器(108、208)进行通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介服务器(212)还被配置成使用实时协议RTP来与所述SIP PBX系统(228)和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介服务器(212)还被配置成担当SIP用户代理。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服务器(108、208)还被配置成根据最小成本路由逻辑来对呼叫进行路由。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被配置成存储与来自以下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信息的数据存储(668):用户标识符、用户电话号码、呼叫路由策略、系统配置、在场策略、以及呼叫记录。
16.一种用于通过双分叉来促进集成电话系统(100、200)中的通信的方法,所述集成电话系统(100、200)包括统一通信UC系统(102)和专用小交换机PBX(118)系统,所述PBX系统连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20、220、670),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UC系统(102)的用户接收到出站电话呼叫请求(802):
确定源标识符、目的地地址、以及所述用户的优选身份(804);
在用从所述优选身份导出的电话号码替换所述源标识符并用目的地电话号码替换所述目的地地址后将所述请求路由到所述PBX系统(118)(806),其中所导出的电话号码以对PBX(118)和UC(102)系统两者中的所述目的地电话号码处的被呼叫方透明的方式标识所述用户;以及
在为所述用户注册的终端设备与所述目的地电话号码之间建立连接后,通知所述PBX系统以防止回叫循环;
响应于从所述UC系统(102)的用户接收到对所述集成电话系统(100、200)的另一用户的电话呼叫请求(802):
通过基于所述目的地地址执行反向号码查找来确定目的地用户(804);
确定所述UC系统(102)和所述PBX系统(118)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所述目的地用户的可用终端设备(807);以及
通过所述目的地用户的所述可用终端设备来促进通信;以及
响应于从所述PBX系统(118)接收到对所述UC系统(102)的用户的入站电话呼叫请求(802):
基于被呼叫电话号码来确定被呼叫用户的标识符(804);
使用所述标识符将所述入站电话呼叫请求路由到所述UC系统(102)中的为所述被呼叫用户注册的可用终端设备(204);
在通过一个可用终端设备与所述被呼叫用户建立连接之后,促进通信并通知所述PBX系统(118)取消对为所述被呼叫用户注册的PBX电话的呼叫请求(808)。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站电话呼叫请求、所述对所述集成电话系统的另一用户的电话呼叫请求、所述入站电话呼叫请求是使用SIP协议来路由的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包括所述源标识符和所述目的地地址的邀请消息来在所述UC系统(102)和所述PBX系统(118)之间路由这些请求。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UC系统(102)内重定向所述入站电话呼叫来向所述PBX系统(118)提供警告消息,以使所述PBX系统(118)停止警告与该被呼叫用户相关联的任何电话。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电话上下文属性插入所述入站电话呼叫的邀请消息;以及
在确定所述被呼叫用户的标识符之前,基于所述电话上下文属性来规范化从所述PBX系统(118)接收到的所述被呼叫电话号码。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选择与所述被呼叫用户相关联的PBX电话来连接所述入站电话呼叫,则取消对与所述UC系统(102)中的所述被呼叫用户相关联的终端设备的警告。
CN2008801145532A 2007-11-05 2008-11-04 两个独立电话系统的适应 Active CN101843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934,967 2007-11-05
US11/934,967 US7995737B2 (en) 2007-11-05 2007-11-05 Accommodation of two independent telephony systems
PCT/US2008/082346 WO2009061727A2 (en) 2007-11-05 2008-11-04 Accommodation of two independent telephony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3081A CN101843081A (zh) 2010-09-22
CN101843081B true CN101843081B (zh) 2013-03-13

Family

ID=4058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5532A Active CN101843081B (zh) 2007-11-05 2008-11-04 两个独立电话系统的适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995737B2 (zh)
EP (1) EP2210404A4 (zh)
JP (1) JP2011504008A (zh)
KR (1) KR101470683B1 (zh)
CN (1) CN101843081B (zh)
BR (1) BRPI0818786A2 (zh)
RU (1) RU2010117688A (zh)
WO (1) WO200906172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5737B2 (en) 2007-11-05 2011-08-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Accommodation of two independent telephony systems
US8570884B2 (en) * 2008-11-03 2013-10-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ustomer premise public branch exchange service feature processing
US20110044319A1 (en) * 2009-08-20 2011-02-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Early media and forking in 3pcc
JP2012120000A (ja) * 2010-12-01 2012-06-21 Funai Electric Co Ltd 構内電話交換機および電話システム
US8917720B2 (en) * 2011-01-31 2014-12-23 Avay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conventional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o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based services environment
US8817777B2 (en) * 2011-08-10 2014-08-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Hybrid unified communications deployment between cloud and on-premise
US20130219070A1 (en) * 2012-02-16 2013-08-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solving device specific identifiers to a user identifier to initiate a dialog establishment with devices of a user
US8724779B2 (en) * 2012-03-20 2014-05-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ersisting customer identity validation during agent-to-agent transfers in call center transactions
US10306000B1 (en) * 2014-03-31 2019-05-28 Ribbon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Compan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ggregating and/or distribut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US10237212B2 (en) * 2016-07-18 2019-03-19 T-Mobile Usa, Inc. RCS origination forking
US10708441B1 (en) * 2019-01-29 2020-07-07 Fuze, Inc. Direct inward dialing pool lease for originating and terminating services in a unifie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7414A (en) * 1994-05-04 1996-03-05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Telephone system processing of designated caller ID private calls
WO2001086382A2 (en) * 2000-05-09 2001-11-15 Nissi Medi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ll processing utilizing a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1339B1 (en) 1995-11-15 2001-10-09 Data Rac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remote user with a virtual presence to an office
ES2701982T3 (es) 2000-08-11 2019-02-26 Univ Columbia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de mensajería unificada en telefonía por inter/intranet
US6993360B2 (en) 2000-12-05 2006-01-31 Onrelay Inc. Mobile branch exchange
US6823197B1 (en) 2001-03-13 2004-11-23 At&T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obility to enhanced call service features at remote locations
US7002912B2 (en) 2001-09-06 2006-02-21 Alcatel Architecture for transporting PBX signaling codes via SIP
KR20030063064A (ko) 2002-01-22 2003-07-28 (주)보익스 Ip-pbx를 이용해 내선용 단말기로 cti 서비스를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040008837A1 (en) 2002-07-12 2004-01-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ombining multimedia services with traditional telephony services in a public branch exchange
US20040240653A1 (en) * 2003-02-05 2004-12-02 Artoun Ramia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567549B2 (en) 2003-04-30 2009-07-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 adapter
WO2005026892A2 (en) 2003-09-05 2005-03-2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ternet telephony through hosts
US7804949B2 (en) 2003-12-31 2010-09-28 Alcatel Lucent Client-based integration of PBX and messaging systems
US7406330B2 (en) 2004-07-29 2008-07-29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ending IP PBX services to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07016351A2 (en) * 2005-07-28 2007-02-08 Grape Technology Group, Inc. Enhanced directory assistance system with enum based features
KR20070040493A (ko) 2005-10-12 2007-04-17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키폰 시스템에서 이종망간 연동 방법
US8023479B2 (en) 2006-03-02 2011-09-20 Tango Networks, Inc. Mobile application gateway for connecting devices on a cellular network with individual enterprise and data networks
US7995737B2 (en) 2007-11-05 2011-08-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Accommodation of two independent telephony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7414A (en) * 1994-05-04 1996-03-05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Telephone system processing of designated caller ID private calls
WO2001086382A2 (en) * 2000-05-09 2001-11-15 Nissi Medi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ll processing utilizing a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95737B2 (en) 2011-08-09
KR101470683B1 (ko) 2014-12-09
EP2210404A4 (en) 2012-08-22
EP2210404A2 (en) 2010-07-28
WO2009061727A3 (en) 2009-06-25
BRPI0818786A2 (pt) 2015-04-22
CN101843081A (zh) 2010-09-22
JP2011504008A (ja) 2011-01-27
WO2009061727A2 (en) 2009-05-14
KR20100074237A (ko) 2010-07-01
US20090116634A1 (en) 2009-05-07
RU2010117688A (ru) 201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3081B (zh) 两个独立电话系统的适应
US9706029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ll processing
US8744060B2 (en)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cancelling of forked call requests
CA2657655C (en) Client controlled dynamic call forwarding
US851502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ersonalized reverse 911 service
US8351913B2 (en) Merging call notifications in cross ringing systems
CN101635772B (zh) 一种呼叫信息管理的方法及其系统
US9614905B2 (en) Determination of persona information availability and delivery on peer-to-peer networks
JP535176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間の呼に識別データをリンク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6000686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device call handling
CN104158989A (zh) 一种固定电话漫游系统和方法
EP241072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forwarding
KR102118951B1 (ko) 통화중 녹음 방법 및 그 통신시스템
CN103905671A (zh) Voip系统紧急呼叫业务的实现方法
CA2710199C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with a packet-based application server
KR20050090819A (ko) 비상계획에 따른 응급전화 전달장치 및 방법
JP6891771B2 (ja) 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電話制御装置
CN103095936A (zh) 坐席呼叫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呼叫系统
JP5850454B2 (ja) 電話通信制御装置
EP2353285B1 (en) Method to manage group calls
JP6232872B2 (ja) 交換機、交換機の制御方法及び交換機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5185997A (ja) デジタル電話交換システム、デジタル電話交換方法、デジタル電話交換機および電話交換プログラム
CN116962364A (zh) 多媒体会议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GB2440377A (en) Peer to peer (P2P) signalling in a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6067102A (ja) 転送機能を有する電話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CROSOFT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4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4

Address after: Washington State

Patentee after: Micro soft technique license Co., Ltd

Address before: Washington State

Patentee before: Microsoft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