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8370B - 平型针织机的织物起口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型针织机的织物起口方法及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70B
CN1018370B CN90100422A CN90100422A CN1018370B CN 1018370 B CN1018370 B CN 1018370B CN 90100422 A CN90100422 A CN 90100422A CN 90100422 A CN90100422 A CN 90100422A CN 1018370 B CN1018370 B CN 1018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omb
opens
yarn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0100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02A (zh
Inventor
岛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02A/zh
Priority to CN 921015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0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70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88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2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 for commencing goods, e.g. with non-run edg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54Thread guides
    • D04B15/56Thread guide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04B15/565Associated thread-clamping or thread-sever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88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 D04B15/90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平型针织机上用于起口织物的方法,该方法能使织物在其整个宽度上以均匀张力进行编织,而不会象先有技术中所发生的在起口横列的起始端附近发生沉降弧的松眼。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双针床的平型针织机的起口装置,它包括一个配置在两针床之间间隙下方的可向上和向下移动的起口梳,该起口梳包括一个梳床和多个安装在该梳床内的起口针,和一个安装在梳床上并用于推动该起口针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平型针织机上将织物起口的方法和装置。
平型针织机的优点是,它可以进行放针和收针操作,从而使织物可以形成所希望的式样。
但是,当成批地以成形方法编织时,针织操作过程在起口阶段存在下述问题。假如进行收放针成形织物的末端横列宽度小于下一段成形织物的起口横列时,例如,那就需要在针织物的未端横列与下一片织物的起口横列之间提供大量的分离横列,这样则这些起口横列要连续地加宽一直到达下一片织物的起口横列为止。否则,下一片织物的起口横列就要遭受部分牵伸而且在针织结构内就得不到纬向均匀度。
因此,为了减少分离横列的数量从而不产生上面所提到的将遇到的问题,即使在进行成批的收放针成形操作时也不会发生,曾经提出许多种起口方法和实现这些方法的起口装置。
例如,日本专利出版物NO.51-2979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告NO.59-21762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其中设有一钩式起口梳103,起口梳有多个起口针(钩针)101,每个钩针的前端具有一个钩102,如图21所示,按这种方法起口针的前端就会通过前,后针床2f,2r之间的间隙向上伸出,而在其中的一个针床上(例如后针床上)的织针R置于其前进位置,然后将一用于第一针织横列的起口纱线105喂至起口针排101上和织针排R上,此后,编针R缩回,同时起口针101的前端下降到低于间隙3的高度,从而使起口纱线105在起口针101与织针R之间形成锯齿形,然后使起口梳逐渐下降而起口纱线105仍保持与起口针101的钩102相连结,由此可以对下一个和随后的横列进行编织。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告NO.45-24306(US-PS    3,376,716)公开了另一种方法,其中设置一双梳式起口梳,该起口梳是由一排梳状眼子针和一排梳状销形针(未示出)组合而成,这样则双梳式起口梳就通过前、后针床之间的间隙向上伸出并被夹持在其闭合位置,而位于其中一个针床上的织针则通过双梳式眼子针排和销形针排之间的间隙处于其前进位置。因此,第一编织横列的起口纱线是以与按照先前工艺提及的方法中所用的方式一样,被喂于双梳式针排与织针排之间,然后这些织针位移至其缩回位置,由此使锯齿形的起口纱线横列就垫到编织针与起口梳之间。然后该起口梳就下降到低于两针之间的间隙的位置上,从而使起口横列的沉降弧就被处于闭合状态的起口梳的眼子针的上端钩住。随后,该起口梳逐渐下降到达能够对下一个和随后的横列进行编织为止。
在使用这种已知装置的这些方法中,只有在一个针床上的编织针被带到其前进位置,而起口针都要通过该间隙向上伸出。在通过该间隙伸出的各起口针之间提供的起口伸出于间隙的起口针之间起口纱线105的沉降弧S和在一个针床上的编织针被起口梳的前端钩住。当该起口梳逐渐下降时,使下一个及随后的横列都可进行针织。这样,这些主要的工艺过程存在下述问题。
a)通常起口纱线105,喂于编织针与起口梳之间,同时还要由合适的夹纱器106夹住,如图22所示。起口纱线105的起头喂入端105a在编织了下面几个或十几个线圈横列之后就会从夹纱器106上松开。因此,在靠近起口纱线105起头喂入端的起口横列线圈(沉降弧)S1,S2……就会如同在针织过程中(图23)一样被起口梳103牵伸着。
b)因此,在起口纱线105的起头端一侧,在连续地到达针线圈N1,N2……过程中形成的纵向线圈同样没有足够的牵拉张力作用在其上,据此,一个新的起口织物片150同样在其整个宽度上不会有均匀的张力。这样往往会导致织物150处(图23)发生扭曲变形。
c)假如沉降弧S1,S2……在起口梳103的拉伸下受到伸长,靠近织物(150)的织边处(图23)的上部150a处没有施加足够的拉伸力,这样往往会在编织的横列中容易发生线圈脱落。
在上述所提及的起口方法和装置中,也已经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中起口纱线必须在以下条件下喂入起口梳上,即起口梳的前端要显著地突出于前、后针床之间的间隙的上方。
d)在该间隙的上方用于喂纱器所需要的空间,部分地被起口梳的前端所堵塞,因此,在该间隙上方的位置上,必需能够移动起口纱线的喂纱器以使其离开起口梳。这样,用于喂入起口的喂纱器就会在数量上和位置上受到限制,因为必须将它们移位到一个高于该间隙的高度上,以便避免与起口梳相互干扰。如果起口纱线的喂纱器与在间隙上方伸出的起口梳发生接触时,有可能会产生使针断针或弯曲的事故。
e)当将起口梳推到高于间隙的高度时,如果在通道上有喂纱器,则起口梳的顶端就容易被喂纱器弄坏。因此,当将起口梳推向该间隙的上方时,必须使所有的喂纱器保持离开起口梳的所在范围。这就意味着必须将每个喂纱器事先就要移动到一个不会被起口梳碰坏的较远的旁边位置上。
f)常规的起口梳带有钩式起口针,必须将这些起口针向上推进到大大超过起口纱线供纱的两针床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因此,这些起口针都是相当长的。如果一段长织物被该起口梳下降时,则与起口针相连接的织物就在织物收针方向上受到相当大的力。因此,对带有长起口针的现有技术的起口梳所存在问题是这些针容易发生弯曲变形。
如果起口针发生变形时,借助机械装置很难使起口梳与线圈脱离。
(g)有钩式起口针的常规起口梳存在的缺点是,它不能利用本身把与上面线圈连接的起口横列线圈脱离开,因此,需要一种装置使起口线圈与其相连接的上端线圈脱离开。但是,这种机构不能直接置于针床的 下面。为了使起口梳的钩与织物脱离开,必须采用一种装置可在起口梳钩上方高度上握持住编织物,即这种装置用于夹住和牵拉织物。因此,对于现有的技术装置,在编织较短的织物时,要使起口梳与织物的下端脱开是不可能的。
(h)在这方面,上述双梳式起口梳具有的缺点是,它有可能通过下降的销式针使与起口梳上端连接的起口线圈横列沉降弧松开,同时通过眼子针的针孔脱圈。这样即使是编织的织片长度较短时也有可能使起口梳由织物的下边缘处脱开。但是,采用这种刚提及的起口装置的困难是,需要对与其相对应的较长的眼子针的弧形前端所形成的孔眼相比具有一定长度的每个销形针前端的插入和退出都要进行精确地控制,这实际上是需要对于承受相对位移的两个梳排的排列要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现有技术中前述问题(a)至(c)的新型的起口方法,该方法能使织物在其整个宽度上以均匀张力下进行编织,而不会如前面所提到的在起口横列的起始端附近发生沉降弧的松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在上述现有技术起口方法和装置中所存在于前述(d)至(h)的所有问题的新型起口方法和一种能方便地实现该方法的新型起口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平型针织机上织物的起口方法,其特征是,当将一起口横列在具有前、后针床的平型针织机上起口时,
(a)具有双针床起口横列的1×3罗纹线圈横列的分离组织结构是这样形成的,即将一个前针体罗纹横列起口纱线和后针体罗纹横列起口纱线垫在前后两针床之间,并在前后针床间隙上方彼此交叉形成锯齿型。
(b)此后,使起口梳的钩针作用于前移和后退冲程横列的起口纱线处于该间隙上方的交叉部分上,以便使双冲程罗纹横列纱线的交叉部分 降低到该间隙下方的高度,和
(c)继后针床罗纹横列的末端,将一个双针床起口横列纱线喂入到织针上,在这些织针上一个双罗纹线圈横列已垫入,并编织成圆筒状织物横列。并随后使编织物以圆筒状线圈接着连续地编织下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双针床的平型针织机的起口装置,它包括一个配置在两针床之间间隙下方的可向上和向下移动的起口梳,该起口梳包括一个梳床和多个安装在该梳床内的起口针,和一个安装在梳床上并用于推动该起口针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起口装置包括:
(a)上述起口针每个针由一个针杆和一个与它相配合并沿针杆长度方向滑动的推片组成,该针杆固定到梳床上,针杆的一部分由梳床向上伸出;
(b)上述推片以一预定的冲程可以相对于针杆和梳床进行上,下运动,该推片在上端部分具有一向前伸出的钩;
(c)上述由梳床向上伸出的针杆部分是由在其上场由一个面朝前的钩状突出部的凹口构成。这样当该推片被推向其升高位置时,推片的上述钩子部分就容纳在突出部凹口中,从而使上述钩子部分相对于编织纱线保持在非工作位置,并当该推片由其升高位置下降时,则推片的钩子部就由突出部凹口退出,并处于相对于编织纱线的工作位置,上述钩状突出部的凹口上部是面朝前向下倾斜的,而其下部是面朝前向上倾斜的;和
(d)上述推片装有推片提升装置,该装置用于推动推片作相对于针杆和梳床的上、下运动,从而使推片的钩子部分由容纳在针杆的上述钩状突出部凹口退出。
与现有技术的起口方法不同,在该方法中,前、后针床的其中一个针床(不是两个)上的编织针首先前移并将起口梳向上推至间隙的上方, 此后将一个横列起口纱线喂至织针和伸出的起口梳处,该单个横列起口纱线被起口梳钩住以便张紧,根据本发明的起口方法是这样的,在前、后针床上的三针间隔配置的编织针都前移至工作位置,并在此状态下,双针床线圈的横列起口纱线垫到两针床上的织针之间,从而使一个前移冲程罗纹横列垫纱于两针床的织针之间并呈锯齿形,并和垫在两针床织针之间并呈锯齿形的回退冲程罗纹线圈横列在该间隙中结合在一起,然后使起口梳作用在织物双线圈横列纱线的交叉部分以便使织物下降。该起口纱线在由前移横列至回退横列的转弯部位和在从回退横列向下一个接连的编织横列转换部位都置于两针床上的织针之间。更具体地说在该回退起口线圈横列的未端之后,要将另一双冲程线圈横列起口纱线喂到两针床上的织针处,这时该起口纱线要与前面的双冲程起口横列相连接以便线圈横列的编织,并从一个与罗纹横列纱线的起始部分相接合的特定针开始。
此后,织物即开始连续地圆筒状线圈横列地编织。因此,按本发明的方法使织片下端起口的每一个起口针所连接的起口横列都具有一个连接起口纱线的织针以外的织针所形成的一个线圈。进一步如上所述,下一个双冲程起口横列(圆筒状横列)将继前面的双针床起口横列(罗纹线圈横列)连续不断地编织下去,然后,其后的针织线圈横列就被成形地进行编织。因此,在一个起口针外面形成的线圈当它的一个起口针下降时,其牵伸力不会大于由其它起口针下降对其它线圈所产生的牵伸力。
根据本发明的起口方法,为了使织物下降应使起口梳由后面作用于织物上,其作用部位处于垫放在前,后针床之间的间隙上的由前面的双冲程起口线圈横列形成的交叉部分上,当起口纱线垫入织针时,该起口梳不需要向上推进超过该间隙,这个间隙用于做起口纱线喂送到织针上的喂纱器通道。
这个意思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位于高于该间隙的任何位置上的 无论那种喂纱器都可以用来喂送起口纱线,而且由位于一个符合要求位置的喂纱器喂入纱线所形成的前一双冲程起口线圈横列(罗纹横列)被该起口梳钩住并下降到低于该间隙的高度上,由此可将织物进行起口。
在本发明的起口装置中,每个起口针包括一个针杆和一个推片,在针杆的上端具有一个面朝前的钩状突出部的凹口,而在推片的上端也具有一个面朝前的钩,此钩可作相对于针杆的滑动。当推片相对于针杆和针床处于较低的位置时,推片的钩子部分就从针杆的钩状突出部的凹口内退出,从而使钩子部分从针杆的前面在低于钩状突出部凹口的位置上向前伸出,并当推片相对于针杆和起口梳向上提升时,则钩子部分就进入钩状突出部的凹口内。在针杆上端的面朝前的钩状突出部的凹口,其上面是朝前的向下倾斜,而其下部朝前向上倾斜,因此,当推片上升或下降时,则钩子部分就由突出部向下退出或向上返回到突出部内。因此,配置有多个这种结构的起口针的起口梳可以借助推片的上升或下降使其通过推片的钩子部分与起口纱线相连接或脱离。
当使起口梳的每个钩子部分与上述这种前移冲程横列起口纱线(罗纹组织横列纱线)和返回冲程横列起口纱线(罗纹组织横列纱线)的交叉部分相啮合时,推片的提升装置被驱动,从而使每个相关的推片提升到高于针杆的高度,与此同时将推片保持在这种状态下,起口梳被提升以便向上推动起口针超过该间隙的高度,随后,起口针的上端借助钩状突出部的凹口朝前向下倾斜的上部表面被导向到达位于双冲程起口线圈横列纱线(罗纹横列纱线)的交叉部分后面的位置,该钩状突起部的凹口就被带至交叉部分上方的高度处。将起口梳向上提升一直到达这样的状态为止,然后再次操动推片提升装置以便使推片下降到针杆和梳床的下方。推片的钩就由钩状突出部的凹口内退出以便露在突出部的下方。这时可以使该钩子与双冲程起口线圈横列纱线在它们的交叉部分相接合。随后,以与常规的起口装置的同样的方式,使起口梳以与织物编织速度 成比例的状态下逐渐下降,这样符合要求的张力即可加到继起口线圈横列之后的编织物上。
当以上述方式使起口梳与已经编织好的织物脱离时,就启动推片提升装置以便将该推片提升到针杆和梳床的上方,由此使该推片的钩子部分进入针杆的钩状突出部的凹口内,从而使织物的起口横列纱线与该钩脱离开。这样与该钩脱离的起口横列纱线就沿着在突出部的下部形成的面朝前向上倾斜的表面向上脱落而不会被突出部抓住。这样,已编织好的织物下端就完全从起口梳上脱离。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起口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垂直截面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一起口梳的正视图;
图3是取自图2的部分Ⅲ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4是沿图2的线Ⅳ-Ⅳ切取的剖视图;
图5是一推片的侧视图;
图6是一针杆的侧视图;
图7是一起口针的侧视图;
图8是该起口针的后视图;
图9是沿图8的线Ⅸ-Ⅸ切取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的线Ⅹ-Ⅹ切取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2的线Ⅺ-Ⅺ切取的剖视图,用以显示推片处于提升状态;
图12是沿图2的线Ⅻ-Ⅻ切取的剖视图,用以显示推片处于下降状态;
图13是图11中部分ⅩⅢ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部分ⅩⅣ的放大图;
图15a至图15c是以举例方式显示按照本发明所形成的起口横列的各个步骤;
图16a至16c显示起口针与起口横列纱线的编织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与起口针相啮合的双罗纹横列起口纱线从上方一定角度上观察的视图;
图18和图19是表示已经过编织的织物借助起口梳进行牵拉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起口装置在其起口梳与织物脱离时的侧视图;
图21至图23是显示现有技术装置:其中图21是一起口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22是表示按照常规的方法所形成的起口横列的一个视图;
而图23是表示按照常规的方法经编织的织物的起始喂入端附近部分的结构图。
按照本发明的起口方法可以通过在现有的起口装置的基础上结合提供一些改进部分来实现,而这些改进部分可以是由熟习本专业技术的人员容易想象到的。但是,采用本发明的起口装置可以使本发明的起口方法更顺利地得以实现。
因此,在以下描述中,将首先阐述本发明的起口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随后将通过举例来解释利用该起口装置进行经编织的织物的起口方面本发明的方法。
参看图1至图14,图中包括描述该实施例的一切方面,起口梳6是设置在平型针织机1上,位于一对V型针床2f、2r之间的间隙3下面,并可进行上,下运动,在起口梳6上具有一梳床5,多个起口针4安置在其上。平型针织机1具有两个侧机架1a,机架上固定有向上伸出的导柱7、7图2),导柱上配合有滑块8并与它进行滑动配合。起口梳6的梳床5其下部固定在滑块8两侧。将一个可上、下运动的传动链条9连接到滑到8上以便驱动起口梳6在所设定的升高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间(图1)进行垂直运动,从而使起口梳6的每个起口针可在一个使它们的上端能向上伸出超出间隙3的(图1)升高位置和一个使它们的上端处于 所设定的下降高度(例如图20所示)之间进行垂直移动。
起口梳6将进行更详细描述,每个起口针4包括一个针杆10和一个推片11,针杆的侧视图中(图6)为平式结构,推片在侧视图(图5)中也是平式结构,推片11与针杆10进行滑动配合以其在针杆的纵向上进行滑动运动(图7至图10)。
在推片11的上部带有朝前的定向钩12而在其下端具有一接合部分13,该部分用于将推片11连接到一推片提升机构上,该机构下面还将进行描述,接合部分13是局部带缺口的。
针杆10具有一垂直伸出沟槽14用于容纳在其纵向进行滑动的推片11,该沟槽是向后开口的,针杆还具有向后伸出的突出部15、16用于通过一个镶板23a,23a将针杆10以垂直方向不可动地固定在梳床5上,该镶板可拆卸地镶插在梳床5内,下面还将进行描述。推片11是这样插放在针杆10的沟槽14内的,即它至少可以相对于针杆10在一预定的动程α内进行垂直滑动。
针杆10在其靠近上端的前面部分上进行局部切开,以便形成一个面朝前的凹槽17,并在凹槽17的上方制成一个用于容纳钩12的面朝前的突出部凹口20。容纳钩12的突出部的凹口20是这样的,即当推片11在垂直方向移动到针杆10内的最上提升位置(见图11和图13)时,推片11的钩部12就容放于其内,而凹槽17是这样的,即当推片11由针杆10内的最高提升位置稍微下降(距离α)时,推片11的钩部12就由钩状突出部的凹口20中退出,以便使其在针杆10的前面呈现一个面朝前突出的形态并露在凹槽17内。
为了使推片11的钩子部分12能够由钩状突出部的凹口20移动到凹槽17内,反之亦然,在制有凹槽17的针杆10前侧上,设有一开孔18,该开孔是通过将垂直沟槽14的底部切开(图13和图14)形成的。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位于推片钩状突出部凹口20前端的沟槽14的底部14a仍保持 未被切开(图13和图14)。因此,本实施例的每个起口针4是这样装配的,即当推片11的钩部12进入推片钩状突出部凹口20时,当其运动由它在凹槽17内的露出位置经过突出部凹口20下面敞口的开孔18之后,钩12的前端就靠在沟槽的底部14a上,从而使推片11的上部稍微向后弯曲,由此使钩12的前端通过推片11上部的弹性变形对着沟槽底部14a贴紧。
钩状突出部凹口20的顶部20b,也就是针杆10的上部是面朝前向下倾斜的,从而使其能够穿过后针床2r与一个起口线圈横列纱线50之间的间隙,该起口线圈横列纱线50垫放在前后针床2f、2r之间的间隙上并双罗纹地交织着。由此可以起口针4的上端向上推进越过起口横列纱线而不钩住纱线50。钩状突出部凹口20的下端20a,下面还将进行描述,是面朝前向上倾斜的以便使其能将起口横列纱线50从起口针上脱离。
在梳床5上安装着许多平行排列的起口针4,每个起口针是由上面所述结构的针杆10和推片11构成,该结构的安装机构下面将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在梳床5的背侧具有许多平行排列的针槽21,针槽21用于固定单个起口针4的针杆10,每个针槽21的结构设计要使其能插放一个对应的起口针4,按这种方式针杆10的上端部分可向上伸出超出梳床5的上边缘,针杆10的其余部分就配装在针槽21内。
在梳床5的背面是由两个沿针槽21横向伸展的燕尾槽22a,22b构成,在每个针杆10的后面(图3),两个镶条23a、23b可取下地配装在燕尾槽22a、22b内,从而使固定在梳板5上的起口针4在它们的针杆10部分配装在针槽21内(图4)。
再就是,在以上述方式配置有多个平行排列的起口针4的梳床5的背面和在多个起口针4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推片提升装置24,该装置能将各个推片11相对于相应的针杆10和梳床5进行上、下运动,由此使推片11的钩子部分12进入到相对应针杆10的钩状突出部凹口20内的状态转为退出,对此下面还将进行描述。
如图2至图4所示,一个提升杆25垂直于纵向排列的针槽21,并可上下移动地配置在针操纵行的下面,它与梳床5的背部相邻接。起针板25具有一个用于与每个推片11的接合部分13相接合的沟槽26,通过这种接合将推片11连接在起针板25上。一对可以上、下运动地支撑着起针板25的支撑板27是通过一个锁紧螺栓28固定在起针板25上的,支撑板27是以可上、下运动地支撑在一对导向槽29内,换向槽是由梳床的背侧上适当地加工出的。换言之,该起针板25是通过一对能沿着梳床5的背面进行上、下运动的支撑板27支撑在梳床5上的。
每个支撑板27具有一向后伸出的三角随动件30。在该对支持板27的后面设有一个带三角槽31的三角座板32,每个三角槽与一个相对应的三角随动件30相啮合,以便推动起针板25上、下运动。
有槽三角座32是可以沿着梳床5背面的导向槽33进行横向滑动地支撑着,该三角随动件30是容纳在三角座板32内的三角槽31内。
在本实施例中的推片升降装置是这样安排的,即当三角座板32在梳床5上以一预定的冲程进行横向往复运动时,起针板25就在一距离α范围内进行垂直运动,随之,连接在起针板25上的每个推片11就以预定的冲程α,相对于各对应的针杆10和梳床5进行垂直运动。
在图3和图4中,标号34是表示一个用于使起针板25保持在导向槽33内的压板,而标号35是表示压板34的锁紧螺栓。
下面将参照图2对一个用于推动三角座32在梳床5上进行横向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进行描述。一个用于容纳凸轮随动件36的带有倒U字形凸轮槽37的臂板38安装在三角座32上。在梳床5上安装有托架39,在托架39上安装有一个带减速齿轮机构的马达41(未示出),该马达具有一输出轴40和一个以42为回转支点的杠杆43。杠杆43的一端具有一细长槽44,杠杆的另一端以可转动地固定在凸轮随动件36上。一个保持与细长槽44相接合的带曲柄销45的曲柄46安装在马达的输出轴40上,曲柄46的 轴销45是通过铰接地支撑在托架39枢轴42上的杠杆43连接在臂板38的凸轮槽37上。
标号47表示一个用于检测曲柄46的每转动半圈的旋转角度的传感器,以便在半圈范围内停止曲柄转动。
按照本实施例的上面所描述结构的推片升降装置的工作过程按以下方式进行。
在该实施例中,当曲柄46是处于图2中所示的旋转角度时,每个起针板25的三角随动件30是处于图中所示的各对应的三角槽31的左端,而起针板25是在其下部位置(图2)。然后,当曲柄46旋转半圈时,连接在它上面的三角座板32就通过杠杆43的推动由其在图2所示的位置向左运动(在前方观察),据此则起针板25就通过一个保持与三角座32的三角槽31相接合的三角随动件30提升到一个预定的升高位置。进而当曲柄46再旋转半圈时,三角座32就以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相应的通过与三角座32的三角槽31相接合的三角随动件30使起针板25下降到上面所述的下降位置。当起针板25被驱动以上述方式上、下运动时,其下端与起针板25相连接的每个推片11就以预定的冲程α相对于针杆10和梳床5进行上、下运动,从而使推片11的钩12由其显露的位置向上运动以便容纳在针杆10的钩状突出部凹口20内(图11),或者由突出部凹口20内向下运动以便到达位于突出部凹口20下方的凹槽17内的显露位置(图12)。
在本实施例的平型针织机中,如图1所示,在针床2f、2r的下方设置有一个主卷取机构48和一个辅助卷取机构49,该机构是用于在一个低于间隙3而又高于下降的起口梳6的水平高度上,当织物沿着连同起口梳6一起下降时来容纳由本发明的起口装置所起口的织物50并用于将安装在起口梳6上的织物50取下来。
该主卷取机构48的结构与通常已知的工艺结构相同,因此,此外对该结构不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对于该机构在此处的作用,只要提到下 述情况就足够了,即主卷取机构48包括一对卷取罗拉51、52,以便当织物50下降到低于卷取罗拉51、52之间的间隙时,罗拉51、52就夹持住在其间的织物50,从而当织物从起口梳6上松开时就可以将装在起口梳6上的织物取下来。
辅助卷取机构49包括一对罗拉53、54,该对罗拉设置于紧靠针床2f、2r的下方并在主卷取机构48的一对罗拉51、52的上方。辅助卷取机构49的一个罗拉54的轴56以水平地支撑在机架1a的一定位置并可进行旋转,而另一罗拉53的轴57以可转动地支撑在越过一对杠杆59每侧的自由端(工作部位),杠杆59可旋转地支撑在罗拉52的轴58上,罗拉52在水平方向以可转动地支撑在机架1a的一定位置上。因此,罗拉53可以朝向或远离罗拉54移动。在杠杆59的另一侧每个自由端(受力点)可转动地支撑在一个凸轮随动件60上,随动件60是与以可转动地支撑在机架1a上的凸轮61相配合工作的,一弹簧62恰当地安装在杠杆59与机架1a之间,而凸轮随动件60的在弹簧62是作用下与凸轮61保持滚动接触。因此,借助凸轮61的转动以改变旋转角度,罗拉53就可以在与罗拉54脱离和接触的位置之间移动(图1和图18至图20)。当该对罗拉53、54相互离开时,起口梳6就可以在罗拉53、54之间上、下运动(图1),而当罗拉53、54经过织物50相互接触时,则织物50就被夹持在罗拉53、54之间(图18至图20)。
此外,为了使织物50借助辅助卷取机构49进行下降,那时罗拉53、54是按箭头方向转动(见图18)而同时织物50被夹持在罗拉53、54之间,一个如下面所述的罗拉转动驱动机构连接在罗拉53、54上。
罗拉54的轴56是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万向机构(未示出)连接到一个反向轴63上,轴63以可转动地支撑在机架1a的一定位置上,而换向轴63与另一罗拉53的轴57是借助一个同步皮带72和一个同步皮带轮相互连接起来的,同步皮带72是由装在各自的轴63,57一侧上的同步皮带轮68、 69进行拖动的,而同步皮带轮71是安装在一个未示出的马达的输出轴70上,该拖动是经过两个以可转动地支撑在杠杆59的一定位置上的浮置皮带轮66、67进行的。
下面将结合一实例对本发明的织物起口方法进行说明,其中该方法是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起口装置实现的。
当采用上面所描述的起口装置时,织物就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起口。
为了对织物进行起口,起口梳6保持在间隙3下面的一个备用位置上(例如在图20所示位置)。
然后将位于后针床2r上的织针R1,每三针间隔排列,前针床2f上的织针F3也具有同样间隔排列,一个针床的工作织针被置于对着另一针床的两相邻织针之间,它们都可被向前推进到一个工作位置,并在前移冲程的起口横列纱线75a呈锯齿形的垫入织针R1、F3处之后,针R1、F3就退回,由此将一个具有1×3分离结构的罗纹横列75a就在间隙3处形成(图15-a)。
然后,织针R1、F3对面的同样三针间隔排列的织针F1、R3前移至工作位置,其上垫有前移冲程罗纹横列纱线75a,在一个回退冲程起口横列纱线75b锯齿形地垫入织针F1、R3之后,织针F1、R3则退回,由此1×3分离结构的罗纹线圈横列75b在间隙3处形成。这样,前移和回退冲程的起口横列纱线75a、75b就垫放在前,后针床2f、2r之间并在其间隙3处相互交织起来(图15-b)。
这种罗纹线圈横列75a,75b一旦在间隙3处形成,起口梳6就向上提升,由此则位于每个起口针4上端的钩状突出部凹口20就通过其顶部的倾斜表面20b的导向穿过纱线75a,75b的交叉部分(图16-2)上升到对应的罗纹横列纱线75a,75b的交叉部分的上方一高度处。
此刻,推片11由于通常处在钩状突出部的凹口内,钩子12处在钩状突出部凹口20内,那时织物50在形成起口阶段时,则从钩子12上脱开。
当推片11以一预定的冲程相对于针杆10和梳床5进行下降时,藏在钩状突出部的凹口20内的推片钩12就从那里退出,以便显露在位于针杆10的前面的凹槽17内(图16-b)。
然后,带着处在凹槽17内的推片钩12的起口梳6下降,由此使推片11的钩12在起口横列纱线75a、75b的交叉部分将它们抓住(图17);并在这种状态下,将起口梳6下降到一个使起口针的上端部(钩状突出部凹口20)与喂纱器通道不相干扰的位置上(图16-c)。
当到达这种状态时,如图15-c所示,用于继上面提到的后冲程起口横列纱线75b之后,双冲程线圈横列起口纱线75c、75d将喂送到前、后针床的R1、R3、F1、F3上,以编织成筒状线圈横列,并由针R1开始,在该针处形成第一冲程的罗纹横列75a的起始部分,由此,继起口横列75c,75d之后的织物即可连续地编织下去。
这样,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就可以将一个织物起好口。在形成起口横列75c、75d和连续形成编织织物50的编织过程中,起口梳6是按照织物50的编织速度按比例地逐渐下降的,由此使织物50的编织操作过程得以成功地实现,与此同时,保持起口横列75c、75d和接连不断地在其上进行编织的织物50都处于所要求的张力条件下(图18和图19)。
本发明的起口装置是这样安置的,在织物50已被编织到一要求的长度后,当每个推片11通过一个推片提升装置24以一预定的冲程α进行相对应的针杆10和梳床5向上提升时,织物50上也已编织了一段长度,此时与各个钩12相啮合的起口横列纱线75a、75b对着突出部凹口20的下端20a落下。这样当钩12容纳在各对应的突出部20内时,纱线就与钩12脱开。由于每个钩状突出部凹口20的下部20a是面朝前向下倾斜的,所以由钩12上脱开的起口横列纱线75a、75b就不会被突出部20抓住。从而织物50的下端与起口梳6脱开(图20)。
当按照本发明的方法采用一种弹性纱线作为起口横列纱线进行实施 时,各个与起口横列纱线75a、75b相接合的起口针4的上端可以非常平稳地下降到一个使纱线不与织针的前移发生干扰的低于间隙3的高度上。此外,在对织物50进行编织操作过程中,一个均匀而适度的弹性拉伸力就施加在织物50的整个宽度上,从而使经编织的织物50可以平稳地下降而不发生任何线圈脱落。
在图18至图20中,图中显示这样一种情况,即当织物50的下端下降到一个低于主卷取机构48的一对罗拉51、52的高度时,起口梳6就与织物50脱开。但是,采用本发明的起口装置,只要简单地将推片11进行相对于对应的针杆10向上提升,从而使各个与起口横列纱线75a、75b相接合的推片11的钩子12进入位于相对应的针杆10上端的钩状突出部的凹口内,并能够使被钩12相接合的织物50的起口横列端部与起口梳6脱开,而不顾起口梳6的上端(钩状突出部的凹口20)和不需将织物50的下端降低到,例如低于辅助卷取机构的一对罗拉53、54的高度上。
这个意思是,无论织物50的起口长度多么短,在哪个部位需要时,起口梳6就可以与织物50脱开。
如在举例中所示的情况下,辅助卷取机构49是设置在紧靠间隙3的下方而高于主卷取机构48的地方,初编织的织物50可以利用起口梳6下降到一个低于辅助卷取机构49的一对罗拉53、54的高度上(图18),由此可以使起口梳6与织物50脱开,而织物50仍保持在罗拉53、54之间,这样织物50就可利用辅助卷取机构49牵拉下降到一个处于主卷取机构48的罗拉51、52的工作范围内的位置上。
由上面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起口方法是这样的,被编织的织物是借助起口梳从处于垫在前、后针床之间间隙罗纹线圈横列纱线交叉点的方向作用于先前形成的织物的双冲程罗纹横列上进行向下牵拉的。因此,根据该起口方法,起口横列是这样形成的,即一个起始的起口纱线线圈是在一个起口针的位置之外形成,由此使被编织织物的下 端可以下降到一个最靠近起口纱线喂入端的部位,而且另一个双冲程起口横列(筒形横列)在由一种起口针外形成的起口线圈之后连续地被编织,从而使随后的织物进行接连不断地编织一直织到筒形横列。因此,该一种起口针外面形成的该线圈,当它被一个起口针带动下降时,它所受到的起口梳的牵伸力不会大于其它线圈被其它起口针带动下降时所受到的牵伸力。因此,一个均匀的拉伸力就施加在与起口梳相接合的织物的整个宽度上。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对织物进行正常地编织而不会发生如同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往往遇到的那种变形,而且也不会像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所遇到的那样的困难,例如在靠近织物边部分发生线圈脱落。
按照本发明的起口方法,为了使织物下降,使起口梳作用于垫放在前,后针床之间的间隙上方织物上先前形成的双冲程起口横列的交叉部位上,当起口纱线喂入织针时,起口梳不需要伸出用作喂纱器通道的间隙上方,因此本发明的方法与各种常规方法相比具有各种优点。也就是在由处在所需位置上由喂纱器喂入的纱线先前所形成双冲程起口横列(罗纹横列)是利用起口梳钩住并下降到一个低于该间隙的高度上,从而可以将织物起好口。当起口梳伸出于间隙的上方时,不需要为了避免如同在常规方法中出现的有可能与起口梳相碰撞的情况那样,将所有的喂纱器保持在起口梳工作范围外面的等候位置上。可以把起口梳的起口针设计得较短,因为它们能够即使在长度较短的情况下也能钩住起口横列纱线;通过这样一种安排方案,能够将起口核与各个线圈平稳地脱圈。
按照上述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并适于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工作,则本发明的起口装置可以顺利地实施本发明的起口方法。
本发明的起口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即通过推动推片使其相对于与其相配合的针杆产生上、下滑动运动,从而使在各个推片上端的钩子部分由相对应的突出部凹口退出和容纳在该突出部凹口内,以便能够促始 起口纱线便于补充和使起口梳与起口横列线圈易于脱开;因此,该起口装置能够使起口梳与织物进行精确地和平滑地接合和相互脱开。此外,该起口装置与现有的各种起口装置相比在结构强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起口装置不需要如同在现有技术装置中所采用的线圈脱圈机构,该机构必须在起口梳上方一定高度作用于织物上。因此,既使在织物长度较短的情况下,起口梳化也可以由织物的下端脱开。

Claims (3)

1、一种在平型针织机上用于起口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起口线圈横列在具有前、后针床的平型针织机上进行起口时,
(a)一种以1×3牵引结构的罗纹线圈横列形式的双冲程起口横列是以下述方式形成起口纱线的,即一前移冲程罗纹线圈横列起口纱线和一回退冲程罗纹线圈横列起口纱线相互交叉地呈锯齿形垫在前、后针床之间并位于两针床之间的间隙的上方,
(b)此后,使起口梳上的针作用于位于上述间隙上方的前移和回退冲程横列起口纱线的交叉部分上,以便使双行罗纹线圈横列纱线的交叉部分下降到低于该间隙的高度,和
(c)继回退冲程罗纹线圈横列的未端之后,一个双冲程起口横列纱线喂送到垫有一个双冲程线圈横列纱线的织针处,由此进行编织并形成筒形横列,并随后接连不断地进行筒形线圈横列的编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平型针织机上用以起口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起口纱线是具有可牵伸特性的纱线。
3、一种在平型针织机上用的装置,它包括一个配置在两针床之间的间隙下面并可以进行上、下运动的起口梳,该起口梳包括一梳床和装在其上的多个起口针,和一个装在梳床上用于推动起口针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为:
(a)上述每个起口针是由一个针杆和与它相配合的推片组成,推片可以在针杆的纵向上滑动,该针杆固定在梳床上,针杆的一部分由针床上向上伸出;
(b)上述推片以预定的冲程作相对于针杆和梳床的上、下运动,该推片的上端具有一个面朝前的钩,而在其下端具有一个使其本身连接到推片升降装置上的接合部分;
(c)该针杆在背面上具有一个向后开口的垂直槽以容纳在其内滑动的推片,并具有一个用于将针杆在垂直方向不可动地固定在梳床上的配合部分,上述推片是以至少可以在相对于针杆在一预定的冲程内能够上、下运动地容纳在上述槽内;
(d)该针杆在其上端的前侧具有一个面朝前的钩状突出部的凹口,这样则当推片被推进到处于针杆内的在其最高提升位置时,上述推片的钩部就容纳在其中,并当推片由上述最高提升位置稍微下降时,推片的钩部就在一个刚刚低于上述突出部的凹口位置上显露在针杆的前方,上述钩状突出部凹口的上部是面朝前向下倾斜的,而其下部是面朝前向上倾斜的;
(e)所述梳床在其背面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针槽以便在其内用以插放上述起口针的针杆,每个上述起口针以其针杆的上端部分由梳床的上边缘伸出,针杆的其余部分配装在相对应的上述针槽内,在梳床的背面具有与上述针槽相交叉的横向伸出燕尾槽位于起口针的后面,上述起口针是通过镶条固定在梳床上的,该镶条以与固定在针槽内的针杆部分可进行相对运动地固定在上述燕尾槽内;
(f)一个在垂直于起口针的方向上伸出,并带有一个用于与上述推片的配合部分相啮合的起针板,该起针板是以可进行上、下运动地支撑在梳床的背面上并位于起口针排的下方,推片的配合部分是与上述针槽相啮合的,用于使起针板发生垂直位移的驱动装置是连接至起针板上的,因此当该起针板在一预定的冲程内进行上、下运动时,推片的钩部就由上述针杆的钩状突出部凹口内退出而进入其相对于起口纱线的工作位置,反之亦然。
CN90100422A 1989-02-08 1990-01-23 平型针织机的织物起口方法及装置 Expired CN1018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2101555 CN1023906C (zh) 1989-02-08 1992-03-07 一种起口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354/89 1989-02-08
JP1030354A JPH02210046A (ja) 1989-02-08 1989-02-08 横編機における編み出し方法と編み出し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2101555 Division CN1023906C (zh) 1989-02-08 1992-03-07 一种起口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02A CN1046002A (zh) 1990-10-10
CN1018370B true CN1018370B (zh) 1992-09-23

Family

ID=12301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0100422A Expired CN1018370B (zh) 1989-02-08 1990-01-23 平型针织机的织物起口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5040384A (zh)
JP (1) JPH02210046A (zh)
KR (1) KR920007985B1 (zh)
CN (1) CN1018370B (zh)
DE (1) DE4003667C2 (zh)
ES (1) ES2020618A6 (zh)
FR (1) FR2646176B1 (zh)
GB (2) GB2228017B (zh)
IT (1) IT1238619B (zh)
TR (1) TR2426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0161A1 (de) * 1990-09-24 1992-03-26 Stoll & Co H Gestrick-abzugsvorrichtung fuer flachstrickmaschinen
DE4212793A1 (de) * 1992-04-16 1993-10-21 Stoll & Co H Warenabzugsvorrichtung für Flachstrickmaschinen
JP2767553B2 (ja) * 1994-07-29 1998-06-18 有謀 官 指圧具
DE4431240A1 (de) * 1994-09-02 1996-03-07 Scheller Gmbh Einrichtung zum Aushängen von Gestrickteilen in Flachstrickmaschinen
KR100521798B1 (ko) * 1996-11-06 2006-01-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횡편기에있어서편지인하장치
JP3377700B2 (ja) * 1996-11-06 2003-02-1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出し装置を備えた横編機
DE19718472A1 (de) * 1997-04-30 1998-11-05 Schieber Universal Maschf Flachstrickmaschine
EP1959041B1 (en) * 2005-11-17 2013-09-04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utting/holding warp of weft knitting machine
CN100408744C (zh) * 2005-11-28 2008-08-06 冯加林 自动起针用的一种钩针
DE102006005384B4 (de) * 2006-02-03 2009-02-05 Groz-Beckert Kg Abzugskamm für Strick- oder Wirkmaschine
CN101113550B (zh) * 2006-07-24 2010-08-18 群升科技有限公司 针织方法
CN101182667B (zh) * 2007-07-25 2010-09-22 孙平范 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EP2072649B1 (de) 2007-12-20 2011-10-19 Groz-Beckert KG Abzugskammteil
WO2009139042A1 (ja) * 2008-05-13 2009-11-19 松谷工業株式会社 横編機における編み出し装置
CN101696529B (zh) * 2009-10-21 2011-12-28 山东众合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高可靠起底板系统及工作方法
JP5695862B2 (ja) * 2010-08-25 2015-04-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出し方法
JP6139500B2 (ja) * 2014-12-25 2017-05-3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出し方法
JP6257569B2 (ja) * 2015-10-15 2018-01-1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出し装置
JP6316327B2 (ja) * 2015-11-12 2018-04-2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および編成方法
JP6214616B2 (ja) * 2015-11-12 2017-10-1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の編出し装置
EP3168351B1 (en) 2015-11-12 2018-06-20 Shima Seiki Mfg., Ltd.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ting method
CN106988007B (zh) * 2017-05-08 2022-05-31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勾纱槽针摆杆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9470A (de) * 1914-10-13 1915-07-01 Thueringsche Maschinen Und Fah Hilfsabzugsvorrichtung für Lambsche Strickmaschin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Ware mit sprungweise sich ändernder Breite
FR1306949A (fr) * 1960-12-12 1962-10-19 Stoll & Co H Attracteur du tricot pour machines à tricoter rectilignes dans lesquelles la largeur du tricot peut être modifiée à volonté
DE1221757B (de) * 1961-05-12 1966-07-28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und Abziehen der Waren an flachen Raenderwirkmaschinen System Cotton
DE1635961B1 (de) * 1961-08-11 1971-03-11 Schieber Universal Maschf Abzugsvorrichtung für Strickmaschinen
GB958075A (en) * 1961-11-15 1964-05-13 Monk Sutton In Ashfield Ltd Sa Improvements in fabric take-up apparatus for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s
CH421365A (fr) * 1964-03-24 1966-09-30 Dubied & Cie Sa E Dispositif attracteur du tricot d'une machine ou d'un métier à tricoter rectilignes
GB1161622A (en) * 1965-10-04 1969-08-13 Dubied & Cie Sa 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Draw-off Devices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s
DE1813052C3 (de) * 1968-12-06 1975-02-13 H. Stoll & Co, 7410 Reutlingen Flach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formgerecht gestrickter Warenteile und plastisch gestrickter Formteile
CH507403A (fr) * 1969-02-07 1971-05-15 Armes De Guerre Fab Nat Dispositif d'accrochage et d'abattage pour machine à tricoter à double fonture
DE1909713A1 (de) * 1969-02-26 1970-09-17 Boehringer Gmbh Geb Warenabzugsvorrichtung fuer eine Flachstrickmaschine
BE745485A (en) * 1970-02-04 1970-08-04 Elite Diamant Veb Electromagnetic jack selection for circ - knitting machines
JPS512979B1 (zh) * 1970-08-24 1976-01-30
DE2426421A1 (de) * 1974-05-31 1975-12-11 Siemens Ag Kontaktanordnung fuer vakuumschalter
DE2427117A1 (de) * 1974-06-05 1976-01-02 Stoll & Co H Warenabzugvorrichtung fuer flachstrickmaschine
DE3267969D1 (en) * 1981-03-27 1986-01-30 Nixdorf Computer Ag Information input and output unit for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JPS58197357A (ja) * 1982-04-15 1983-11-17 株式会社島アイデア・センタ− 横編機の編出し装置
JPS5921762A (ja) * 1982-07-22 1984-02-03 近藤ミシン株式会社 編地を一ガ−メントずつ個別に編み立てる成型横編機
CH659269A5 (de) * 1982-08-04 1987-01-15 Stoll & Co H Warenabzugsvorrichtung einer flachstrickmaschine.
JPS60185851A (ja) * 1984-03-03 1985-09-21 株式会社三星製作所 横メリヤス編機における編出し装置
JPS6375157A (ja) * 1986-09-17 1988-04-05 株式会社平工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編地引き下げ方法
JPH07315705A (ja) * 1994-05-30 1995-12-05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用乗か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9019179A0 (it) 1990-01-29
GB2228017A (en) 1990-08-15
CN1046002A (zh) 1990-10-10
GB2232688A (en) 1990-12-19
FR2646176A1 (fr) 1990-10-26
GB9000710D0 (en) 1990-03-14
GB2232688B (en) 1993-02-10
GB2228017B (en) 1993-02-10
IT9019179A1 (it) 1990-08-09
IT1238619B (it) 1993-08-18
ES2020618A6 (es) 1991-08-16
US5040384A (en) 1991-08-20
JPH02210046A (ja) 1990-08-21
DE4003667C2 (de) 1995-06-14
DE4003667A1 (de) 1990-08-09
FR2646176B1 (fr) 1991-10-25
TR24264A (tr) 1991-07-01
JPH0377298B2 (zh) 1991-12-10
GB9011610D0 (en) 1990-07-11
KR920007985B1 (ko) 1992-09-21
KR900013127A (ko) 199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70B (zh) 平型针织机的织物起口方法及装置
CN1221695C (zh) 缝合短袜袜头的方法和设备
EP1255886B1 (e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knitting
KR101025153B1 (ko) 가동 얀 가이드 부재를 구비하는 횡편기
CN1253600A (zh)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94152B (zh) 一种针织横机
CN1535337A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及横机的喂纱方法
KR960013904B1 (ko) 횡편기에 있어서 실안내방법 및 장치
CN1023906C (zh) 一种起口针
CN1079654C (zh) 针织拉链系带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
CN114908468A (zh) 一种适用于手套罗纹部双向编织的导针三角装置
CN201553875U (zh) 适用于自动编绞机的钩底线机构
KR101065245B1 (ko) 편사의 지지절단 방법 및 장치
CN1079457C (zh) 经编机、特别是钩编织带机
CN1195912C (zh) 在针织机上对线圈进行移圈的方法和装置
CN214830994U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
EP0529968B1 (en) Multib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knitting
US5097684A (en) Apparatus to engage set-up fabric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542187A (zh) 有至少两个针床的横机
CN210368323U (zh) 一种面料起毛机
CN115305627B (zh) 一种毛衫生产工艺
CN214032882U (zh) 一种带自动驱动的纱嘴装置和电脑横机
US3657904A (en) Sliding clasp fastener stringers
CN113699670B (zh) 一种生产超长丝绒毛面料的圆机及方法
CN216786402U (zh) 毛衫编织机辅助罗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henzhen Quancai Trading Co. Ltd Duan Rongfeng Yang Guangze

Document name: Request for invalidation is deemed not to have been made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