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8408B - 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18408B CN101818408B CN2010101492274A CN201010149227A CN101818408B CN 101818408 B CN101818408 B CN 101818408B CN 2010101492274 A CN2010101492274 A CN 2010101492274A CN 201010149227 A CN201010149227 A CN 201010149227A CN 101818408 B CN101818408 B CN 1018184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fiber
- line
- warp
- lashing wire
- fiber war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捆绑线(3)的整经和上轴,玻璃纤维纬纱(2)的铺纱,碳纤维经纱(1)经过展纤、整经和上轴后与玻璃纤维纬纱(2)一起用捆绑线(3)进行编织,然后再对编织后的布进行切割、收卷和包装。本发明所生产的织物纤维无弯曲,稳定性好,性能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向布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作为原料的单向布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碳纤维单向布一般是以机织(平、斜纹)工艺生产,机织工艺生产的碳纤维单向布0°方向碳纤维有屈曲,织物稳定性差,纤维易起毛,纤维性能损失大,后道加工性差,制件的性能也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织物纤维无弯曲,稳定性好,性能佳的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的生产工艺。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捆绑线的整经和上轴,玻璃纤维纬纱的铺纱,碳纤维经纱经过展纤、整经和上轴后与玻璃纤维纬纱一起用捆绑线进行编织,然后再对编织后的布进行切割、收卷和包装,
在所述编织过程中,捆绑线按下列规律运动:
a、第1个横列,捆绑线在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的同时,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一个针距L2,所述针距L2小于或者大于碳纤维经纱的宽度,再穿过碳纤维经纱成圈;
b、第2个横列,捆绑线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再穿过碳纤维经纱成圈;
c、第3个横列,捆绑线再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然后再穿过碳纤维经纱成圈;
d、第4个横列,捆绑线在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的同时,向右或者向左移动一个针距L2,再穿过碳纤维经纱成圈;
e、第5个横列,捆绑线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再穿过碳纤维经纱成圈;
f、第6个横列,捆绑线再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然后再穿过碳纤维经纱成圈;以下横列捆绑线按上述规律循环运动。
所述展纤步骤是通过加热辊加热展纤。
所述每一步骤前都经过检验步骤。
在所述编织前先进行平车步骤。
由于碳纤维经纱经过展纤、整经和上轴后与玻璃纤维纬纱一起用捆绑线进行编织,这样就扩展了碳纤维原材料,碳纤维可以均匀无间隙的放卷,织物纤维无弯曲,稳定性好,性能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碳纤维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捆绑线3的整经和上轴,玻璃纤维纬纱2的铺纱,碳纤维经纱1经过展纤、整经和上轴后与玻璃纤维纬纱2一起用捆绑线3进行编织,然后再对编织后的布进行切割、收卷和包装。
如图2所示,在所述编织过程中,捆绑线3按下列规律运动:
a、第1个横列,捆绑线3在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的同时,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一个针距L2,所述针距L2小于碳纤维经纱1的宽度,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
b、第2个横列,捆绑线3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
c、第3个横列,捆绑线3再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然后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
d、第4个横列,捆绑线3在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的同时,向右或者向左移动一个针距L2,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
e、第5个横列,捆绑线3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
f、第6个横列,捆绑线3再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然后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以下横列捆绑线3按上述规律循环运动。
所述展纤步骤是通过加热辊加热展纤。
所述每一步骤前都经过检验步骤。
在所述编织前先进行平车步骤。
实施例2:
生产C-L200碳纤维经编织物的生产工艺。
一、原材料准备
原材料选用涤纶低弹丝(聚酯纤维)做为捆绑线3,碳纤维作为经纱1、玻璃纤维细纱2作为纬纱。
涤纶低弹丝(聚酯纤维)规格为3.3特克斯和碳纤维规格为12K、纬纱规格为68特克斯。
二、整经
将合格的涤纶低弹丝进行整经,穿纱顺序为张力盘、瓷眼、张力瓷栓、传动臂瓷圈、托纱棒瓷眼、断纱自停、接触片眼、集丝板瓷眼、分纱针、张力罗拉、毛仪、分纱针、贮纱分纱针、加油器、人字筘分纱针、盘头卷绕成125头份数和30000米长的盘头,经检验合格后进入经编织造工序。
将合格的碳纤维3进行整经,穿纱顺序为导纱辊、纱线定位器、各道导纱辊、加热展纤装置、机械展纤装置、8.4毫米间距的分纱针、卷绕盘头,盘头卷成18个头份,纱线宽度为12毫米,1000米长的碳纤维盘头,经检验合格后进入经编织造工序。
三、经编织造
a、经编织造工序首先是捆绑线3上轴、分纱、穿纱,捆绑线3上轴同时上经纱盘头,纬纱筒管,经纱盘头固定在支架上,经纱盘头分成两排,同一排经纱盘头间的距离为8厘米等距离排列,前后排经纱盘头距离为20厘米,排列好后,经纱经过两道过渡辊引到编织区域;纬纱穿纱经过各道瓷眼、张力片、过渡辊、恒张力控制装置、铺纬小车、分纱瓷眼、分纱针板、纬纱耙,全部穿好后平车。平好车后经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步开车,进行织造;
b、织造是采用10/10/10//12/12/12//,3行程的横移凸轮;
为解决经纱可编织性问题,在整经时再用加热展纤和机械展纤相结合的方式,是原本只有6毫米宽的碳纤维纱线通过上述方式展成12毫米宽的碳纤维,这样不仅避免在编织过程中经纱间隙的产生,最重要的是,通过展纤,碳纤维纱线变得很薄,更利于树脂的浸透,而且从材料角度来说就不存在原料K数大小的概念,直接用大丝束纤维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单向织物从理论上来讲是不需要纬纱的,但是不论经编还是机织方式,没有纬纱是不能使纱线变成织物的,所以一定有纬纱的存在,但是纬纱用量越少越好。采用特殊的穿纱方法,使纬纱用量控制在每平方米2克以内,这样既不影响织物性能又能达到可编织的程度。
以上工作完成后进行质检,检验合格后正常开车织造。
四、成品入库
织造生产好的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入成品库。
实施例3:
生产C-L400碳纤维经编织物的生产工艺。
一、原材料准备
原材料选用涤纶低弹丝(聚酯纤维)做为捆绑线3,碳纤维作为经纱、玻璃纤维细纱作为纬纱。
涤纶低弹丝(聚酯纤维)规格为3.3特克斯和碳纤维规格为24K、纬纱规格为68特克斯。
二、整经
捆绑线3整经与实施例1相同。
将合格的碳纤维进行整经,穿纱顺序为导纱辊、纱线定位器、各道导纱辊、加热展纤装置、机械展纤装置、8.4毫米间距的分纱针、卷绕盘头,盘头卷成18个头份,纱线宽度为24毫米,800米长的碳纤维盘头,经检验合格后进入经编织造工序。
本实施例的以下工序与实施例2相同。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涤纶编织线根据具体门幅设置整经头份,经过整经、上轴、穿纱;碳纤维根据所需织物克重,经过展纤,卷绕等工序做成碳纤维整经盘头,碳纤维盘头根据门幅,前后、左右排列在编织机后面,由于经过了展纤工艺,碳纤维可以均匀无间隙的放卷,玻璃纤维用作纬纱,根据克重要求,均匀排列在90°方向,然后平车,由于后道使用时,织物不是单层使用,而是许多层,根据设计角度排列的,所以此时要求织物层与层之间除了碳纤维,其他材料越少越好,普通捆绑组织为经平(10/12//)或变化经平(10/01/12/21//),经平与变化经平组织生产的织物,编织线多数浮于织物表面,这样大大降低了织物层与层之间的性能,根据这一缺陷,采用了新的捆绑组织,即(10/10/10/12/12/12//)组织,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捆绑线3在织物表面的出现,以达到增强织物层间结合力的目的,但是又不影响织物的稳定性;纬纱,选用增强型玻璃纤维,均匀排列,每平方米克重在2±0.2g/m2,这样既不影响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又能起到稳定织物和90°方向增强的作用。平好车后,经检验合格,根据预先设计好的0°碳纤维经纱铺层,90°玻璃纤维铺层和新的捆绑方式进行编织,编织好后经牵拉辊作用力向后牵拉,并进行切割,切割可以根据需要切成5厘米~127厘米不等的各类门幅;把已经编织、切割好的织物进行收卷,采用边缘卷曲模式,使得收卷的织的织物更密实,没有移位现象,把收卷好的织物按照规定米长进行包装,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Claims (4)
1.一种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捆绑线(3)的整经和上轴,玻璃纤维纬纱(2)的铺纱,其特征在于:碳纤维经纱(1)经过展纤、整经和上轴后与玻璃纤维纬纱(2)一起用捆绑线(3)进行编织,然后再对编织后的布进行切割、收卷和包装,在纬纱(2)和碳纤维经纱(1)预铺好后通过捆绑线(3)按以下规律进行捆绑:
a、第1个横列,捆绑线(3)在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的同时,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一个针距L2,所述针距L2小于或者大于碳纤维经纱(1)的宽度,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
b、第2个横列,捆绑线(3)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
c、第3个横列,捆绑线(3)再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然后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
d、第4个横列,捆绑线(3)在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的同时,向右或者向左移动一个针距L2,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
e、第5个横列,捆绑线(3)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
f、第6个横列,捆绑线(3)再经向运动一个横列L1,然后再穿过碳纤维经纱(1)成圈;以下横列捆绑线(3)按上述规律循环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纤步骤是通过加热辊加热展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步骤前都经过检验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织前先进行平车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492274A CN101818408B (zh) | 2010-04-19 | 2010-04-19 | 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492274A CN101818408B (zh) | 2010-04-19 | 2010-04-19 | 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18408A CN101818408A (zh) | 2010-09-01 |
CN101818408B true CN101818408B (zh) | 2012-06-27 |
Family
ID=4265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492274A Active CN101818408B (zh) | 2010-04-19 | 2010-04-19 | 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184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56481B (zh) * | 2012-07-27 | 2014-09-17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 | 风机叶片用碳纤维大梁的制作方法 |
CN105506817A (zh) * | 2015-11-25 | 2016-04-20 | 海宁安捷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碳纤维生态草生产工艺 |
CN111634301B (zh) * | 2020-04-17 | 2021-12-28 | 来安县亨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隔音降噪地铁车辆用地板布制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07794A (en) * | 1994-11-10 | 1998-09-15 | Milliken Research Corporation | Reinforced knitted fabric structure useful in seating applications |
CN101205658A (zh) * | 2007-12-18 | 2008-06-25 |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经编面料 |
CN100548662C (zh) * | 2008-01-30 | 2009-10-14 |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 纤维层状物复合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
CN101476205B (zh) * | 2009-01-20 | 2012-03-07 |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 |
CN101476206A (zh) * | 2009-01-20 | 2009-07-08 |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经编多轴向增强复合材料的编织工艺 |
CN101519827B (zh) * | 2009-04-03 | 2011-06-22 | 江南大学 | 一种三维增强经编间隔针织物的生产方法 |
-
2010
- 2010-04-19 CN CN2010101492274A patent/CN10181840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18408A (zh) | 2010-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Gandhi | Woven textiles: Principle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 |
CN101476205B (zh) | 多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 | |
Gong et al. | Fabric structures: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 |
CN202072866U (zh) | 一种四面弹牛仔面料结构 | |
CN110042568B (zh) | 一种大丝束碳纤维集纱展纱装置 | |
Banerjee | Principles of fabric formation | |
CN107956037A (zh) | 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织物成型方法以及经编机 | |
Shaker et al. | Fabric manufacturing | |
CN104047103A (zh) | 一种针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 |
CN113564798B (zh) | 一种带花梳三明治贾卡花边提花工艺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818408B (zh) | 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 | |
CN101984174B (zh) | 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 | |
CN210481672U (zh) | 一种tpu包芯段染纱贾卡网布 | |
CN201592537U (zh) | 一种风力叶片用高强多轴向缝编毡 | |
CN102560867A (zh) | 经编单轴向增强复合材料织物的生产方法 | |
CN203864121U (zh) | 一种四层结构的复合针织花边面料 | |
CN105442171B (zh) | 普通大圆机编织架空添纱结构的方法和专用脱圈机构 | |
CN103993415B (zh) |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 |
CN202099478U (zh) | 一种竹炭纤维织带 | |
CN212404414U (zh) | 大开度、高回复经编面料 | |
CN202099475U (zh) | 一种环保织带 | |
CN211771873U (zh) | 一种e28贾卡双针床经编网布 | |
CN210287721U (zh) | 一种大丝束碳纤维集纱展纱装置 | |
EP3728715B1 (en) | Obtaining warp knit fabrics from cotton yarn with warp knitting machines and warp knit fabric obtained | |
CN204281998U (zh) | 一种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经编面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