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9706A -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终端收容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终端收容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29706A CN101729706A CN200910172891A CN200910172891A CN101729706A CN 101729706 A CN101729706 A CN 101729706A CN 200910172891 A CN200910172891 A CN 200910172891A CN 200910172891 A CN200910172891 A CN 200910172891A CN 101729706 A CN101729706 A CN 1017297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data
- accommodation apparatus
- terminal accommodation
- subscriber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1150012579 ADSL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2100020775 Adenylosuccinate ly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8700040193 Adenylosuccinate ly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04L12/2879—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type on the uplink side, i.e. towards the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98—Subscriber equip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1—Details of network access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金属线缆用户线路的高速且廉价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终端收容装置。通信系统具有:收容终端装置(3c、3d)的多个终端收容装置(200)、连接在IP网(4)上的通信装置(1)以及用于连接多个终端收容装置(200)和通信装置(1)的数字用户线路(L3)。终端收容装置(200)具有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调制部和用户线路接口。PCM调制部将从终端装置(3c)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变换成PCM数据。用户线路接口将包含PCM数据的数据利用时分帧结构的信号,通过金属线缆用户线路(L3)向通信装置(1)发送。通信装置(1)具备IP变换部(130),该IP变换部将通过金属线缆用户线路(L3)从终端收容装置(200)接收到的数据中的PCM数据变换成IP(Intemet Protocol)包。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2008年10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270935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作为参照援用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容于终端收容装置中的终端装置使用DSL(DigitalSubscriber Line)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终端收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作为因特网访问的主干设施,信息传输线路即用户线路正向企业或店铺及各家庭普及。过去,使用金属线缆用户线路的数字传输使用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络))基本速率接口或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最近,光缆用户线路正在普及,正在进行从金属线缆用户线路向光缆用户线路的转移。但是,在未普及光缆用户线路的地域、光缆用户线路的普及困难的地域或未导入光缆用户线路的集中住宅等中,目前仍把金属线缆用户线路用作信息传输线路。
ADSL作为比ISDN高速的因特网访问的手段而普及。由于ADSL是使用了传输损失大的频带的服务,所以随着终端远离电话局,电信号的劣化增大。因此,存在有只有位于离电话局大约6~7km以内的终端可享受服务的问题。此外,在ADSL中,如其名,上行线路的速度和下行线路的速度不对称。各家庭中的ADSL的主要用途是对因特网的网站的访问,所以通信量多的下行线路设定为高速。因此,ADSL作为提高上行线路的通信速度的手段是不适当的。
这种ADSL的问题可通过使用光缆用户线路来解决。但是,现状是不能使用上述光缆用户线路的用户为了提高上行线路的通信速度而签订了多个ISDN线路。
ADSL采用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通信方式。采用ATM通信方式的ADSL,以变换成IP(Intemet Protoco1)包的数据的收发作为其前提。因此,声音等的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数据也需要变换成IP包。因此,将电话终端装置连接到ADSL的终端收容装置需要将以VoIP(Voice over(画外音)IP)等为代表的、声音信号变换成IP包的功能(VoIP处理部)(参照日本专利公开2006-203876号公报)。
但是,该VoIP处理部的价格比较高。因此,若各终端收容装置搭载IP变换部,则存在作为通信系统整体用于提供服务的成本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金属线缆用户线路的高速且廉价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终端收容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具有:多个终端收容装置,分别收容终端装置;通信装置,连接在IP网上;以及数字用户线路,用于连接终端收容装置和通信装置。终端收容装置具备PCM调制解调器,该PCM调制解调器将来自终端装置的第一声音信号变换成第一PCM数据,并且将来自通信装置的第二PCM数据变换成第二声音信号。通信装置具有多个IP变换单元,各IP变换单元具备VoIP处理部,该VoIP处理部将从终端收容装置接收到的第一PCM数据变换成第一IP包,并且将从IP网接收到的第二IP包变换成第二PCM数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具备:第1接口,通过数字用户线路与用于收容终端装置的终端收容装置连接;第二接口,与IP网连接;以及IP变换部,具备VoIP处理部,该VoIP处理部将从终端收容装置接收到的第一PCM数据变换成第一IP包数据,并且将从IP网接收到的第二IP包数据变换成第二PCM数据。第一接口通过数字用户线路,利用第一时分帧结构的信号,从终端收容装置接收第一PCM数据,并且,利用第二时分帧结构的信号,向终端收容装置发送第二PCM数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终端收容装置,该终端收容装置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具有:终端收容装置,用于收容电话终端装置;通信装置,连接在IP网上,具有VoIP处理部,该VoIP处理部将PCM数据变换成IP包;以及数字用户线路,连接终端收容装置和通信装置。终端收容装置具备:电话接口,从电话终端装置接收声音信号;PCM调制器,将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变换成PCM数据;复用部,将PCM数据插入到时分帧结构的信号的预定的时隙中;及用户线路接口,通过数字用户线路,将时分帧结构的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具有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具备的用户线路接口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具备的线路切换器及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具备的IP变换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具备的包交换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具有的终端收容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终端收容装置具备的时钟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9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数字用户线路上传输的数据的数据结构。
图10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具备的PCM高速通道上传输的数据的数据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基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结构的框图。在通信系统100中,终端收容装置200与通信装置1连接,通信装置1与IP网4及线路交换网5连接。IP网4和线路交换网5通过网关装置2a连接。此外,IP网4通过网关装置2b与因特网6连接,在因特网6上连接有多个服务器装置7。
电话终端装置3c或PC等通信终端装置3d连接在终端收容装置200上。电话终端装置3c或通信终端装置3d通过终端收容装置200及通信装置1,与IP网4或线路交换网5进行通信。电话终端装置3c可与连接在IP网4上的IP电话终端装置3b或连接在线路交换网5上的电话终端装置3a进行通话。并且,通信终端装置3d可连接到因特网6。
利用金属线缆用户线路L3的SHDSL(Single-pair High-speed DigitalSubscriber Line)等xDSL用于通信装置1和终端收容装置200之间的连接。金属线缆用户线路L3被用作数据用户线路L3。该数字用户线路L3连接在通信装置1上。在图1中仅示出1个终端收容装置200,但是在各数字用户线路L3上分别连接终端收容装置200。通过把SHDSL用于连接通信装置1和终端收容装置200的数字用户线路L3,即使通信装置1和终端收容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即数字用户线路L3的长度变长,与应用ADSL的情况相比,也能够以高速的通信速度提供因特网访问的服务。
图2是表示通信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通信装置1具备用户线路接口110、线路切换器120、IP变换部130、包交换器140、控制部150及时钟部160。
通信装置1在内部具备PCM高速通道L31a、PCM高速通道L31b、内部数据LANL32、控制总线170及时钟线路180。此外,线路L1、线缆L2及数字用户线路L3连接在通信装置1上。
数字用户线路L3连接用户线路接口110和终端收容装置200。PCM高速通道L31a连接用户线路接口110和线路切换器120。PCM高速通道L31b连接线路切换器120和IP变换部130。内部数据LANL32连接IP变换部130和包交换器140。另外,线缆L2连接包交换器140和外部的IP网4。线路L1连接时钟部160和线路交换网5。
用户线路接口110将在数字用户线路L3上传输的数据向PCM高速通道L31a上传输,或将在PCM高速通道L31a上传输的数据向数字用户线路L3上传输。数字用户线路L3和PCM高速通道L31a均为时分总线,但是时分的时隙数不同。因此,用户线路接口110对两个时分总线进行接口。用户线路接口110在图2中以1个块表示,但是用户线路接口110由与通信装置1收容的数字用户线路L3的根数相同数量的用户线路接口单元110a、…、110n构成。1根数字用户线路L3和1根PCM高速通道L31a连接在用户线路接口单元110a,用户接口单元110a处理1个数据串。
PCM高速通道L31b的数量少于PCM高速通道L31a的数量,线路切换器120连接所选择的PCM高速通道L31a和所选择的PCM高速通道L31b。由此,线路切换器120连接所选择的用户线路接口单元110和IP变换部130的所选择的IP变换单元。
IP变换部130将从线路切换器120送过来的PCM数据变换成IP包,或将从包交换器140送过来的IP包变换成PCM数据。该IP变换部130在图2中以1个块表示,但是由与PCM高速通道L31b的数量相同数量,即少于通信装置1收容的数字用户线路L3的数量的IP变换单元130a、…、130n构成。1根PCM高速通道L31b和1根内部数据LANL32连接在IP变换单元130a上,IP变换单元130a处理1个数据串的IP变换。
包交换器140利用连接在IP网4上的线缆L2,向IP包的目的地发送在内部数据LANL32上传输的IP包。此外,相反将从外部输入的IP包分配给内部数据LANL32。
用户线路接口110、线路切换器120、IP变换部130、包交换器140、控制部150及时钟部160连接在控制总线170上,并且,通过控制总线170而相互连接。时钟部160通过线路L1与线路交换网5连接,接收从线路交换网5提供的时钟。并且,时钟部160通过时钟线路180,将该时钟供给至用户线路接口110、线路切换器120及IP变换部130。
接着,参照图3至图6,说明通信装置1具备的用户线路接口单元110a、线路切换器120、控制部150、IP变换单元130a、数据开关140的结构。
首先,对用户线路接口110a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构成用户线路接口110的1个单元即用户线路接口单元110a的结构的框图。用户线路接口单元110a至110n具有相同的结构。用户线路接口单元110a具备LINE接口111、PCM高速通道接口112、CPU113、RAM114、ROM115及BUS接口116。
通信装置1收容的多个数据用户线路L3中的1根用户线路L3连接在LINE接口111上,并且时钟部160输出的时钟通过时钟线路180被输入到LINE接口111。并且,LINE接口111与PCM高速通道接口112连接。在PCM高速通道接口112连接与线路切换器120连接的PCM高速通道L31a。此外,CPU113、RAM114、ROM115、BUS接口116、LINE接口111及PCM高速通道接口112连接在数据总线171上,并且,通过数据总线171相互连接。而且,BUS接口116与控制总线170连接,该控制总线170与后述的控制部150具备的BUS接口154连接。
如上所述,用户线路接口110a对数字用户线路L3和PCM高速通道L31a的两个时分总线进行接口。LINE接口111将从时钟部160输入的时钟作为基准,从通过数字用户线路L3送过来的8时隙的时分帧结构的信号的预定的时隙中取出数据,送到PCM高速通道接口112。PCM高速通道接口112向PCM高速通道L31a上的32时隙的时分帧结构的信号的预定的时隙插入所接收到的数据。
此外,与此相反,在PCM高速通道L31a上送过来的32时隙的时分帧结构的信号,被输入到PCM高速通道接口112中。PCM高速通道接口112取出插入到预定的时隙中的数据,送到LINE接口111。LIN接口111将数据插入到8时隙的时分帧结构的信号的预定的时隙,通过数字用户线路L3向终端收容装置200发送数据。这样,用户线路接口110对数字用户线路L3和PCM高速通道L31a进行接口。
接着,说明线路切换器120及控制部150。图4是表示线路切换器120及控制部150的结构的框图。
线路切换器120具备时分交换器121。时分交换器121连接在PCM高速通道L31a及PCM高速通道L31b。
时分交换器121构成为:将从时钟部160通过时钟线路180提供的时钟作为基准,在时分交换器121内连接多个PCM高速通道L31a和多个PCM高速通道L31b,该多个PCM高速通道L31a与用户线路接口110连接,该多个PCM高速通道L31b与IP变换部130连接。由此,在PCM高速通道L31a和PCM高速通道L31b之间形成通信路径。
控制部150具备CPU151、RAM152、ROM153及BUS接口154。CPU151、RAM152、ROM153、BUS接口154、时分交换器121及时钟部160连接在控制总线170上,通过控制总线170相互连接。此外,控制总线170通过BUS接口154,连接在用户线路接口110、IP变换部130及包交换器140上。并且,线路切换器120及时钟部160形成在与控制部150相同的电路板上,所以线路切换器120及时钟部160不通过BUS接口154而直接连接到控制总线170。
接着,说明IP变换部130。图5是表示构成IP变换部130的1个单元即IP变换单元130a的结构的框图。IP变换单元130a至130n具有相同的结构。
IP变换单元130a具备PCM高速通道接口132、VoIP处理部138、包处理部131、复用/分离部139、以太网(注册商标)接口137、CPU133、RAM134、ROM135及BUS接口136。
连接在线路切换器120上的PCM高速通道L31b中的1根PCM高速通道L31b连接到PCM高速通道接口132,并且,时钟通过时钟线路180,从时钟部160输入到PCM高速通道接口132。此外,PCM高速通道接口132与VoIP处理部138及包处理部131连接。VoIP处理部138及包处理部131分别与复用/分离部139连接。此外,复用/分离部139与以太网接口137连接。
CPU133、RAM134、ROM135、BUS接口136、PCM高速通道接口132、包处理部131、VoIP处理部138、复用/分离部139及以太网接口137连接到内部控制总线173上。而且,BUS接口136连接到控制总线170,该控制总线170与控制部150具备的BUS接口154连接。
如上所述,IP变换部130将从线路切换器120送过来的PCM数据变换成IP包,或将从包交换器140送过来的IP包变换成PCM数据。
PCM高速通道接口132在从线路切换器120送来的PCM高速通道L31b上的时分帧结构的信号中,将通过时钟线路180输入的时钟作为基准,取出送来的数据。PCM高速通道接口132将取出的数据中的声音数据送到VoIP处理部138,并且将IP包数据送到包处理部131。电话号码数据、控制数据等数字数据通过用户线路接口110及控制总线170,被输入到包处理部131。包处理部131将数字数据变换成记录有目的地的IP包后,送到复用/分离部139,并且所输入的IP包数据按原样送到复用/分离部139。VoIP处理部138将声音数据(PCM数据)变换成记录有目的地的IP包后,送到复用/分离部139。复用/分离部139将从包处理部131及VoIP处理部138接收到的IP包进行复用,利用LAN的机构送到以太网接口137。此外,以太网接口137通过内部数据LANL32,将复用了的IP包送到包交换器140。
此外,与此相反,通过内部数据LANL32输入到以太网接口137的IP包,在复用/分离部139被分离为声音数据的IP包和数据的IP包。声音数据的IP包输入到VoIP处理部138而变换成声音数据(PCM数据),输入到PCM高速通道接口132。此外,数据的IP包在包处理部131被变换为数据或仍以IP包输出,输入到PCM高速通道接口132。输入到PCM高速通道接口132的数据插入到32时隙的时分帧结构的信号的预定的时隙中,向PCM高速通道L31b输出。
接着,说明包交换器140。图6是表示包交换器140的结构的框图。
包交换器140具备LAN交换器141、CPU142、RAM143、ROM144、及BUS接口145。这些连接在内部控制总线174。多个内部数据LANL32和线缆L2连接到LAN交换器141,该多个内部数据LANL32连接在IP变换单元130a~130n,该LAN交换器141连接在IP网4。
包交换器140通过LAN交换器141选择性地连接线缆L2和内部数据LANL32。由此,利用与通信装置1的外部的IP网4连接的线缆L2,将通过内部数据LANL32传输的IP包发送到IP包的目的地。此外,与此相反,通过LAN交换器141,将通过线缆L2接收到的IP包分配给内部数据LANL32。
通信装置1如上所述构成。在通信装置1中,从收容的多个终端收容装置200送过来的所有PCM数据被集中到IP变换部130,IP变换部130将所有PCM数据变换成IP包。此外,将通过IP网4及线缆L2进入的IP包中的声音数据的IP包集中到IP变换部130,并由IP变换部130变换成PCM数据。因此,与在各终端收容装置200设置了VoIP处理部138的通信系统相比,作为系统整体可以减少进行PCM数据向IP包的变换处理及IP包向PCM数据的变换处理的VoIP处理部138的数量。此外,在各终端收容装置200具备VoIP处理部138的系统中,不使用各终端收容装置200的VoIP处理部138的时间比例高。但是,通过将VoIP处理部138集中设置在通信装置1中,可以提高VoIP处理部138的使用效率。
接着,对终端收容装置200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终端收容装置200的结构的框图。
终端收容装置200具备LINE接口201、时钟部202、复用/分离部203、PCM调制解调器204(在图7中记载为CODEC)、包缓冲器205、电话接口206、以太网接口207、CPU208、RAM209及ROM210。这些与内部控制总线220连接,并通过内部控制总线220而相互连接。
首先,与上行方向的通话、通信关连起来说明终端收容装置200。电话终端装置3c连接在电话接口206。当声音数据从电话终端装置3c输入时,电话接口206将声音数据送到PCM调制解调器204。PCM调制解调器204将通过时钟线路222从时钟部202输入的时钟作为基准,将声音数据调制成PCM数据,将该PCM数据送到复用/分离部203。并且,LINE接口201构成为:在从数字用户线路L3输入的信号中提取位定时成分,并将此作为时钟,通过时钟线路221输入到时钟部202。关于该时钟部202,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通信终端装置3d连接在以太网接口207。当从通信终端装置3d输入IP包数据时,以太网接口207通过内部控制总线220向CPU208发送IP包数据。CPU208通过内部控制总线220,将IP包数据送到包缓冲器205。包缓冲器205若接收IP包数据,则向复用/分离部203发送IP包数据。
复用/分离部203将PCM数据和IP包数据插入到8时隙的时分帧结构的信号的各预定的时隙中来进行复用,将复用了的数据送到LINE接口201。LINE接口201通过时分总线即数字用户线路L3,将被复用的数据发送到通信装置1。
这样,在终端收容装置200中,不必将声音数据变换成IP包,将PCM数据和IP包数据进行复用,并通过数字用户线路L3发送到通信装置1。
接着,与下行方向的通话、通信关连地说明终端收容装置200。对通过数字用户线路L3从通信装置1接收插入有IP包数据及PCM数据的时分帧结构的信号的情况进行说明。复用了IP包数据和PCM数据的数据若输入到LINE接口201,则复用/分离部203从预定的时隙分离IP包数据和PCM数据。被分离的IP包数据送到包缓冲器205。CPU208从包缓冲器205读取IP包数据,通过内部总线220送到以太网接口207。此外,以太网接口207将IP包数据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3d。由此,通信终端装置3d例如能够浏览因特网的网站。此外,复用/分离部203将PCM数据发送到PCM调制解调器204。PCM调制解调器204将PCM数据变换成声音信号,将声音信号输出到电话接口206。电话接口206将声音信号发送到电话终端装置3c。
如上所述,进行上行方向、下行方向的通话、通信,实现使用电话终端装置3c的通话、或使用通信终端装置3d的通信。
图8是表示终端收容装置200具备的时钟部202的结构的框图。
时钟部202通过PLL(Phase-locked loop,相位同步电路)频率合成器生成时钟,通过时钟线路222输出时钟。时钟部202具备电压控制型振荡器231、低通滤波器232、相位检波器233、分频器234a、234b、寄存器235。
从通信装置1送过来的时钟通过LINE接口201及时钟线路221输入到分频器234a。分频器234a将时钟的频率分频为1/N2。相位检波器233输出与从分频器234a输出的信号和从电压控制型振荡器231输出的信号的相位差对应的电压。低通滤波器232从该电压中去除高频成分,并且补偿相位。来自低通滤波器232的输出电压输入到电压控制型振荡器231,电压控制型振荡器231对与该输出电压对应的频率的信号进行振荡。电压控制型振荡器231输出的时钟的频率通过分频器234b(分频比N1)及缓冲器236送到PCM调制解调器204。在此,分频器234a、234b可任意决定对频率进行分频的数(分频数)N1、N2。CPU208决定分频器234a的分频数N2,通过内部控制总线220设定到时钟部202的寄存器235。此外,分频器234b的分频数固定为预先决定的N1。根据所输入的时钟的频率和想要得到的时钟的频率,计算分频器234a、234b的分频数N1、N2。例如,在想要得到64KHz的时钟时,以使得分频后的频率成为64KHz的方式预先计算并设定分频数N(=N1×N2)。
这样,通过设定分频器234a及234b的分频数N1及N2,终端收容装置200能够根据从数字用户线路L3输入的信号的位定时成分中提取出的时钟,得到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
接着,参照图9及图10,对该通信系统100中的数据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图9表示在数字用户线路L3上传输的时分帧信号的数据结构。对将来自终端装置3c的声音信号的PCM数据及来自终端装置3d的IP包数据从终端收容装置200发送到通信装置1的例子进行说明。
300表示由PCM调制解调器204调制声音信号的声音数据(PCM数据)。310表示从包缓冲器205送到复用/分离部203的IP包数据。接收PCM数据及IP包数据的复用/分离部203按照数字用户线路L3上的时分帧结构320,复用PCM数据及IP包数据。时分帧结构320由8个时隙TS0~TS7及表示时分帧的开头的帧同步位F构成。例如,PCM数据使用时隙TS0,IP包数据使用时隙TS1~TS6。复用/分离部203将PCM数据及IP包数据分割为可使用各时隙进行传输的数据大小。复用/分离部203通过将分割的PCM数据及IP包数据分别插入到各时隙中,从而复用PCM数据及包数据。插入PCM数据及IP包数据的时分帧结构320的信号通过数字用户线路L3,从线路接口201发送到通信装置1。
在数字用户线路L3上传输而从通信装置1进入终端收容装置200的信号,呈与图9所示的时分帧结构320相同的帧结构。输入到终端收容装置200的时信号通过复用/分离部203,时隙TS0的数据分离为PCM数据,并且时隙TS1~TS6的数据分离为IP包数据。此外,PCM数据由PCM调制解调器204变换为声音信号。
接着,图10表示在通信装置1具备的PCM高速通道L31a、L31b上传输的信号的时分帧结构。
通过数字用户线路L3由通信装置1的用户线路接口110接收到的信号的时分帧结构320,通过用户线路接口110变换为在PCM高速通道L31a、L31b上传输的图10所示的帧结构330。此外,从IP网4输入的信号在IP变换部130被变换成在该PCM高速通道L31a、L31b上传输的图10所示的时分帧结构330。该帧结构由32个时隙TS0~TS31构成。
LINE接口111以从时钟部160送过来的时钟为基础,取出使用图9所示的时分帧结构320来传输的数据,送到PCM高速通道接口112。PCM高速通道接口112使用PCM高速通道L31a上的时分帧结构330,来传输从LINE接口111送过来的数据。如图10所示,在时分帧结构330中,例如,时隙TS0设为声音数据专用,时隙TS1~TS6设为包数据专用。
接着,对使用图9及图10所示的时分帧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电话终端装置3c向连接在IP网4上的IP电话终端装置3b发送信号的情况。
当电话终端装置3c进行向IP电话终端装置3b发送信号的拨号操作时,终端收容装置200的电话接口206将所发送的信号和发送目的地的电话号码例如变换为LAPD(Link Access Procedure on the D-channel)协议等,输出LAPD协议的信号。基于LAPD协议的信号通过CPU208、内部总线220送到复用/分离部203。复用/分离部203将LAPD协议的信号插入到数字用户线路L3上的时隙TS7,通过线路接口221输出到数字用户线路L3。在图9所示的数据结构310中,时隙TS7使用于发信号。
另外,在通信装置1中,当用户线路接口110接收LAPD协议的信号时,LINE接口111提取时隙TS7上的发信信号。发信信号在CPU113中继,通过数据总线171、BUS接口116、控制用总线170传送到控制部150。在控制部150中,CPU151与本实施例中未图示的电话用户的数据库进行通信,该数据库使IP电话终端装置3b的来电铃鸣叫。若发送目的地的IP电话终端装置3b进行拿起听筒等的来电接受操作,则形成电话终端装置3c和IP电话终端装置3b的通话路径。
接着,对电话终端装置3c和IP电话终端装置3b通话的情况进行说明。
输入到电话终端装置3c的未图示的话筒的声音变换为声音信号。声音信号输入到终端收容装置200,经由电话接口206输入到PCM调制解调器204。PCM调制解调器204将输入的声音信号变换成图9所示的PCM数据300,将变换的PCM数据发送到复用/分离部203。复用/分离部203将PCM数据分割为发送的数据大小(例如8位),插入到图9所示的数字用户线路L3上的数据结构320的时隙TS0,并输出到LINE接口201。由此,LINE接口201以图9所示的数字用户线路L3上的时分帧结构320向通信装置1发送PCM数据。
另外,在通信装置1中,LINE接口111从时分帧信号320的时隙TS0提取PCM数据,将PCM数据送到PCM高速通道接口112。PCM高速通道接口112将提取出的PCM数据插入到图10所示的PCM高速通道L31a上的时分帧信号330的时隙TS0。以后,通过与图4至图7说明的记载同样的处理,与输入到电话终端装置3c的声音对应的PCM数据变换成IP包,被发送到通话对象即IP电话终端装置3b。此外,与此相反,输入到IP电话终端装置3b的声音到达电话终端装置,进行通话。
接着,对通信终端装置3d与接口6进行通信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通信终端装置3d始终与接口6连接时,通信终端装置3d与终端收容装置200的以太网接口207连接。从通信终端装置3d接收到IP包数据的以太网接口207经由CPU208向包缓冲器205发送IP包数据。包缓冲器205向复用/分离部203输入IP包数据。在通信终端装置3d进行通信时,复用/分离部203在图9所示的数字用户线路L3上的时分帧320的时隙TS1~TS6中插入IP包数据,并将时分帧信号320送到LINE接口201。LINE接口201通过数字用户线路L3,将IP包数据以时分帧结构320发送给通信装置1。
另外,在通信装置1中,LINE接口111从数字用户线路L3上的时分帧结构320的时隙TS1~TS6提取IP包数据,并向PCM高速通道接口112发送信号。PCM高速通道接口112将提取出的IP包数据插入到图10所示的PCM高速通道L31a上的时分帧结构330的时隙TS1~TS6。以后,通过与图4至图7的说明的记载同样的处理,能够将输入到通信终端装置3d的IP包数据发送到接口6。此外,与此相反,从接口6发送过来的IP包输入到通信终端装置。由此,通信终端装置3d能够浏览网特网6的网站。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将PCM数据变换为IP包的VoIP处理部138集中在通信装置1。此外,从通信装置1所收容的多个终端收容装置200送过来的所有PCM数据,在IP变换部130具备的VoIP处理部138中被变换成IP包。因此,作为系统整体,能够减少进行变换为IP包的处理的VoIP处理部138的数量,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在多个终端收容装置200的每一个具备VoIP处理部138的情况下,在各终端收容装置200中不使用VoIP处理部的时间的比例高。但是,通过将VoIP处理部138集中设置在通信装置1中,提高VoIP处理部138的使用效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作为系统整体而能够得到可减少IP变换部130的数量、可降低成本的通信系统。此外,根据本发明,作为系统整体而能够得到可降低成本的通信装置1。而且,根据本发明,终端收容装置200不包含VoIP处理部138,所以得到可降低成本的终端收容装置20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考虑上述的本申请的说明书和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和变形方式是很显然的。因此,上述的说明书和实施例仅仅是作为表现本发明的实际范围和宗旨的例子。
Claims (9)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终端收容装置,分别收容终端装置;
通信装置,连接在IP网上;以及
数字用户线路,用于连接上述终端收容装置和上述通信装置,
上述终端收容装置具备脉冲编码调制解调器,该脉冲编码调制解调器将来自上述终端装置的第一声音信号变换成第一脉冲编码调制数据,并且将来自上述通信装置的第二脉冲编码调制数据变换成第二声音信号;并且,
上述通信装置具有多个IP变换单元,各上述IP变换单元具备VoIP处理部,该VoIP处理部将从上述终端收容装置接收到的上述第一脉冲编码调制数据变换成第一IP包,并且将从上述IP网接收到的第二IP包变换成上述第二脉冲编码调制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装置具有的上述VoIP处理部的数量少于上述终端收容装置的数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通信装置还具备:
用户线路接口,连接上述数字用户线路;以及
线路切换器,与上述用户线路接口和上述IP变换单元连接,选择性地形成上述用户线路接口和上述IP变换单元之间的通信路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终端收容装置通过上述数字用户线路,利用第一时分帧结构的信号,向上述通信装置发送上述第一脉冲编码调制数据,并且,
上述通信装置通过上述数字用户线路,利用第二时分帧结构的信号,向上述终端收容装置发送上述第二脉冲编码调制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终端收容装置利用第一时分帧结构的信号,将变换为IP包的数据与上述第一脉冲编码调制数据一起发送到上述数字用户线路。
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接口,通过数字用户线路与用于收容终端装置的终端收容装置连接;
第二接口,与IP网连接;以及
IP变换部,具备VoIP处理部,该VoIP处理部将从上述终端收容装置接收到的第一脉冲编码调制数据变换成第一IP包数据,并且将从上述IP网接收到的第二IP包数据变换成第二脉冲编码调制数据,
上述第一接口通过上述数字用户线路,利用第一时分帧结构的信号,从上述终端收容装置接收上述第一脉冲编码调制数据,并且,利用第二时分帧结构的信号,向上述终端收容装置发送上述第二脉冲编码调制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插入有上述第一脉冲编码调制数据及第三IP包数据的上述第一时分帧结构的信号通过上述数字用户线路,从上述终端收容装置输入到上述第一接口。
8.一种终端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终端收容装置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具有:终端收容装置,用于收容电话终端装置;通信装置,连接在IP网上,具有VoIP处理部,该VoIP处理部将脉冲编码调制数据变换成IP包;以及数字用户线路,连接上述终端收容装置和上述通信装置,
上述终端收容装置具备:
电话接口,从电话终端装置接收声音信号;
脉冲编码调制器,将接收到的上述声音信号变换成脉冲编码调制数据;
复用部,将上述脉冲编码调制数据插入到时分帧结构的信号的预定的时隙中;及
用户线路接口,通过上述数字用户线路,将上述时分帧结构的信号发送给上述通信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终端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从通信终端装置接收IP包数据的数字接口;
上述复用部将上述IP包数据和上述脉冲编码调制数据插入到上述时分帧结构的信号的各预定的时隙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70935 | 2008-10-21 | ||
JP270935/2008 | 2008-10-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29706A true CN101729706A (zh) | 2010-06-09 |
Family
ID=41203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2891A Pending CN101729706A (zh) | 2008-10-21 | 2009-09-10 |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终端收容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02873B2 (zh) |
JP (1) | JP2010124456A (zh) |
CN (1) | CN101729706A (zh) |
GB (1) | GB246458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9552A (zh) * | 2014-04-28 | 2014-07-16 | 广东佳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兼容pcm语音调度和ip语音调度的调度台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93534B2 (ja) | 2010-10-20 | 2012-12-12 |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 下位主装置及び非ip端末収容方法 |
WO2015060820A1 (en) * | 2013-10-22 | 2015-04-3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Hybrid circuit-packet switc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10910A (en) * | 1995-08-17 | 1997-03-11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Access t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in multi-service environment |
JPH09312666A (ja) * | 1996-05-21 | 1997-12-02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パケット通信アダプタ装置 |
JP3967492B2 (ja) * | 1999-06-17 | 2007-08-29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音声端末の収容装置 |
US6512762B1 (en) * | 2000-02-11 | 2003-01-28 | General Bandwidth,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tele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and network equipment |
WO2004114577A2 (en) * | 2003-06-18 | 2004-12-29 | Centillium Communications, Inc. | Event scheduling for multi-port xdsl transceivers |
JP4836221B2 (ja) * | 2003-09-18 | 2011-12-1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Pstn端末収容装置 |
KR100705568B1 (ko) * | 2004-02-09 | 2007-04-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음성/데이터 통합 교환 시스템에서의 에스 아이 피시그널링 처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20060077968A1 (en) * | 2004-09-30 | 2006-04-13 | Westell Technologies, Inc. | In-home 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 telephony distribution |
EP1681898A1 (en) | 2005-01-17 | 2006-07-19 | Alcatel | Method of providing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over a DSL access network |
JP4282613B2 (ja) * | 2005-01-25 | 2009-06-24 | 株式会社東芝 |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 |
JP4444144B2 (ja) * | 2005-03-16 | 2010-03-31 | 株式会社東芝 |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
JP2010124457A (ja) * | 2008-10-21 | 2010-06-03 | Toshiba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
-
2009
- 2009-09-03 JP JP2009204084A patent/JP2010124456A/ja active Pending
- 2009-09-08 US US12/555,335 patent/US810287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9-09 GB GB0915792A patent/GB2464588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9-10 CN CN200910172891A patent/CN10172970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9552A (zh) * | 2014-04-28 | 2014-07-16 | 广东佳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兼容pcm语音调度和ip语音调度的调度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464588B (en) | 2011-04-06 |
GB2464588A (en) | 2010-04-28 |
JP2010124456A (ja) | 2010-06-03 |
US20100098091A1 (en) | 2010-04-22 |
GB0915792D0 (en) | 2009-10-07 |
US8102873B2 (en) | 2012-0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926479A (en) | Multiple protocol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ystem | |
US6731649B1 (en) | TDM over IP (IP 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 | |
EP0968586B1 (en) | Network access in multi-service environment | |
US6075784A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voice and data over a local packet network | |
US6459708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1/E1 telecommunications trunks over IP networks | |
EP0596652B1 (en) | Network for transmitting isochronous-source data with a frame structure | |
US6747995B1 (en) | System for multiple voice lines with data over a single subscriber loop | |
US6128293A (en) | Multiservice access management system | |
US6560225B1 (en) | Enhanced performance VoDSL | |
US20020106017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over a cable protocol | |
EP0722237A1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voice signals in a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 |
CN101729706A (zh) |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终端收容装置 | |
US6490294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isochronous systems over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 |
JPH10107896A (ja) | 高データレート通信をもたらすための多数の低データレート電話線の結合 | |
US20100098052A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 |
Cisco | Configuring MRP and ASI Cards | |
CN1941819B (zh) | 一种话音业务在以太网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
WO2002051198A2 (en) | Method of optimizing equipment utiliz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access network | |
Burd | ISDN Subscriber Loop | |
JP2003188988A (ja) | VoIPにおける音声チャネル多重化伝送システム | |
US20040160949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voice data on ADSL subscriber Board | |
TW466864B (en) | System for multiple voice lines with data over a single subscriber loop | |
KR100221306B1 (ko) | 디지틀 전전자 교환기의 티이1/이1 정합장치 | |
KR100542703B1 (ko) | 다양한 망과의 연동을 통한 통합 서비스 제공이 가능한스위칭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WO1999049630A1 (en) | Real-time audio to data and data to audio converter and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