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1070B - 具有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起动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起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51070B CN101251070B CN200710165982XA CN200710165982A CN101251070B CN 101251070 B CN101251070 B CN 101251070B CN 200710165982X A CN200710165982X A CN 200710165982XA CN 200710165982 A CN200710165982 A CN 200710165982A CN 101251070 B CN101251070 B CN 1012510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tray
- torque
- push pedal
- starter motor
- lam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1),包括用于吸收超过预定级别的转矩的装置(4)。在这种装置中,使用了由固定盘(49)与可转动盘(50)组成的叠层体。叠层体内的摩擦力由沿叠层方向挤压叠层体的弹簧构件(52)预设。为了避免挤压力集中至施加弹簧力的位置,在弹簧构件(52)与叠层体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51a)。为了使可转动盘(50)的内齿轮部(26)具有适当的表面硬度并且使接触固定盘的部分具有抗磨损性,可转动盘(50)经受软氮化处理。因此,保证在叠层体中具有稳定的摩擦力,并且实现了长寿命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该起动机具有过量扭矩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JP-A-2005-113816中公开了一种用在起动机中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示例。该装置的相关部分示于附图15与16中。固定盘120与可转动盘110交替叠层而形成叠层体。该叠层体容纳在圆筒形壳体100中,并由盘簧130沿叠层方向推压,从而控制固定盘120与可转动盘110之间的摩擦力。容纳在圆筒形壳体100内的叠层体与盘弹簧130一起由设置在叠层体一端处的螺母140沿叠层方向推压。
与起动机中使用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的行星齿轮接合的内齿轮150与可转动盘110一体形成。当超过预定级别的转矩施加到可转动盘110时,可转动盘110克服可转动盘110与固定盘120之间的摩擦而相对于固定盘120转动。从而过量扭矩由该装置吸收。
在上述装置中,盘簧130的推力如图15中箭头X所示地集中至固定盘120与可转动盘110的外周。因而,固定盘120的外周部与可转动盘110的外周部互相紧密接触,如图16所示。这会导致固定盘120与可转动盘110之间卡住,从而使得叠层体中的滑动扭矩不稳定,导致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寿命较短。
常规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可转动盘110的内齿轮部150必须具有与行星齿轮的硬度相当的硬度,而与固定盘120接触的部分必须具有与由例如磷青铜之类材料制成的固定盘120的硬度相当的硬度。当对由诸如碳钢之类材料制成的可转动盘进行热处理时,其表面硬度变得高于HV-700,该硬度对于接触部来说太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做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改良起动机,其中包括固定盘与可转动盘的叠层体由弹簧构件均匀地推压,可转动盘与固定盘之间的滑动扭矩得以稳定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包括:电动机,其用于产生转矩;输出轴,其具有用于与发动机的环形齿轮接合的小齿轮;行星齿轮减速装置,其用于传递速度降低后的电动机转矩;过量扭矩吸收装置,其用于吸收在小齿轮与环形齿轮接合并且开始起动操作时产生的过量扭矩;以及其它相关部件。
过量扭矩吸收装置包括固定盘以及与固定盘交替叠层的可转动盘,从而形成叠层体。所述叠层体容纳在具有圆形后端部的圆筒形壳体内。固定盘与可转动盘是环形的。固定盘固定地保持在圆筒形壳体内,而可转动盘在壳体内设置为当超过预定摩擦力的扭矩施加于叠层体上时可转动盘能够相对于固定盘转动。
叠层体内的摩擦力通过沿叠层方向推压叠层体的盘簧施加,并且摩擦力的量通过紧固圆筒形壳体前端处的螺钉预设。盘簧的推力在特定位置处--例如在固定盘的外周处或者在外周内侧一定距离的部分处--施加到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叠层体的前端处。如果推力集中至该特定位置,则叠层体不能均匀受压。为了避免推力的集中,在推板和设置在叠层体一端处的固定盘之间形成一定间隙。该间隙形成在施加推力的位置处。因此,推力均匀地施加于叠层体上,从而在叠层体内实现稳定的摩擦力。
可转动盘与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的内齿轮一体形成。与所述行星齿轮接合的内齿轮必须具有与行星齿轮的硬度相当的硬度,同时接触固定盘的部分必须具有很好的抗磨性。为了使可转动盘具有这些特性,其经受软氮化处理。此外,在圆筒形壳体内在可转动盘的外周部处形成受限的润滑脂空间以使润滑脂保持得更久。
根据本发明,设定在过量扭矩吸收装置中的摩擦力得以稳定并且设备的寿命得以延长。通过对下文结合附图所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与特征将会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过量扭矩吸收装置与其周围其它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具有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起动机的截面图;
图4A是示出过量扭矩吸收装置中使用的固定盘的俯视图;
图4B是示出过量扭矩吸收装置中使用的可转动盘的俯视图;
图5是从起动机后侧观察的、示出容纳有可转动盘与固定盘的叠层体的圆筒形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是从起动机的前侧观察的、示出圆筒形壳体的俯视图,其中可转动盘与固定盘的叠层体由螺母保持;
图7是示出推板上形成的间隙的尺寸相对于其直径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固定盘的一部分以及接触可转动盘的区域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半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通过冲压形成的推板的部分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通过软氮化工艺在可转动盘的表面上形成的氮化铁化合物层与渗氮层的部分截面图;
图15是示出在起动机中使用的一半常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截面图;并且
图16是示出常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中的固定盘以及接触可转动盘的区域的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3,示出了安装有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的起动机1的整体结构。起动机1包括:产生转矩的电动机2;用于减小电动机2的转速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用于吸收起动操作中的过量扭矩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经由离合器5连接至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的输出轴6;支撑在输出轴6上的小齿轮7;以及形成用于接通电动机2的电路的电磁开关9。
电动机2为已知的直流电动机,包括形成磁路的磁轭10、设置在磁轭10中的励磁线圈11、具有整流子12的电枢13、以可滑动方式接触整流子12的电刷14、以及其它部件。可以使用永磁体代替励磁线圈11。电枢13包括连接至电枢轴15的电枢铁芯16以及绕电枢铁芯16缠绕的电枢线圈17,电枢线圈17连接至形成整流子12的部分。电枢轴15在后侧由端部框架19中固定的轴承18以可转动方式支撑,并且在前侧由固定在中央板21中的轴承20以可转动方式支撑。起动机的前侧与后侧由图3和其它视图中的箭头标出。
中央板21设置在电枢13与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之间,以便防止包括电刷粉末的异物颗粒进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内。中央板21的外周夹置在中央壳体22与磁轭10之间。中央壳体22设置在封盖起动机1前侧的前壳23与磁轭10之间,并封盖离合器5与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的外侧。前壳23、中央壳体22、磁轭10以及端部框架19通过多个贯穿螺栓24连接在一起。
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与电枢轴15同轴设置。如图2所示,装置3包括在延伸穿过中央板21的位置处形成于电枢轴15上的恒星齿轮25、形成为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一部分的内齿轮26以及与恒星齿轮25和内齿轮26二者接合的行星齿轮27。内齿轮26通常受约束,行星齿轮27绕恒星齿轮25运转。行星齿轮27绕恒星齿轮25的轨道运动经由离合器5传递给输出轴6。行星齿轮27由固定到单向离合器5的离合器外套29上的销27a经由诸如滚针轴承之类的相应轴承以可转动方式支撑。
单向离合器5将电动机2的转矩传递给输出轴6,同时防止扭矩从输出轴6传递给电动机2。单向离合器5包括:根据行星齿轮27的轨道转动而转动的离合器外套29;经由轴承30以可转动方式支撑于中央壳体22中的内管31;以及设置在内管31与离合器外套29之间以连接或断开离合器外套29与内管31之间的扭矩传递的滚子32。
如图3所示,输出轴6的前端部由前壳23经由轴承33以可转动和可滑动的方式支撑,输出轴6的后端部花键联接至单向离合器5的内管31的内孔。小齿轮7联接至输出轴6的前端能够沿轴向移动,并由小齿轮弹簧(pinion spring)35沿向前的方向偏置以抵靠止动器36。小齿轮7与发动机的环形齿轮34接合,并当输出轴6以下述方式向前移位时将电动机2的转矩传递给发动机。在图3中,输出轴6的中心线以及电磁开关9的中心线上方的部分示出小齿轮7不与环形齿轮34接合的非接合状态,而这些中心线下方的部分示出小齿轮7与环形齿轮34接合的接合状态。
电磁开关9包括由车载电池供电激励的电磁线圈37以及在电磁线圈37的内孔中沿轴向以可滑动方式运动的柱塞38。当柱塞38通过电磁线圈37的激励移入后侧时,用于向电动机2提供电流的主开关闭合。当电磁线圈37断电时,柱塞38通过复位弹簧39的偏置力返回至其初始位置,主开关断开。
主开关包括连接至各个外端子40、41的一对固定触点42以及连接至柱塞38的可移动触点43。当可移动触点43接触该对固定触点42时,主开关闭合。当可移动触点43与该对触点42分离时,主开关断开。外端子40、41固定至电磁开关9的树脂封盖9a。外端子40为通过电池缆线连接至车载电池的正极端子的B端子,外端子41为通过电动机端子44连接至电动机2的M端子。电动机端子44由夹置在磁轭10与端部框架19之间的护环45保持,电动机端子44的一端连接至电动机2的励磁线圈11。
拨杆8由支点8a以可枢转方式支撑。拨杆8的一端连接至电磁开关9的移位棒46,其另一端联结至输出轴6。移位棒46与驱动弹簧47一起组装至柱塞38,柱塞38的运动经由驱动弹簧47传递至移位棒46。输出轴6根据移位棒46的向后运动而向前移动。
现在参照图1说明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包括圆筒形壳体48、固定盘49、可转动盘50、推板51、垫圈54以及盘簧52。具有从圆筒形部分弯曲的圆形后端48a的圆筒形壳体48插入中央壳体22的内孔(参见图2)并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固定至中央壳体22。圆形后端48a的内径制造成不与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的行星齿轮27干涉。防止固定盘49转动的凹陷部48b形成于圆筒形壳体48的内周上(参见图5)。阴螺纹48c形成于圆筒形壳体48的前端处。
如图1所示,固定盘49与可转动盘50交替地叠层,并且固定盘49设置在两个轴向端,形成叠层体。叠层体容纳在圆筒形壳体48内。固定盘49由诸如磷青铜之类的材料制成,并通过冲压形成为如图4A所示地环状。在固定盘49的两个表面上形成有浅凹49a。突出部49b形成于固定盘49的外周上,以便突出部49b与圆筒形壳体48的凹陷部48b接合,从而防止固定盘49在圆筒形壳体48内转动(参见图5)。固定盘49的内径制造为不与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的行星齿轮27干涉。
如图4B所示,可转动盘50由诸如钢板之类的金属板通过冲压形成环状而制成。可转动盘50的表面上形成有浅凹50a。可转动盘50的外径制造为稍微小于圆筒形壳体48的内径。可转动盘50设置在圆筒形壳体48内,以能够相对于固定盘49转动。内齿轮26形成于每个可转动盘50的内周上,即内齿轮26与可转动盘49一体地形成。与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的行星齿轮27接合的内齿轮由叠层的多个内齿轮26形成。固定盘49的表面与可转动盘50的表面涂有润滑脂。固定盘49以及可转动盘50的叠层体如图5与6所示地设置在圆筒形壳体48内。
如图1所示,推板51形成为与固定盘49的形状类似的环形,并且设置在叠层体的前端。两个环形的盘簧52设置在圆筒形壳体48内,以沿叠层体的轴向推压推板51。可转动盘50与固定盘49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将螺母53紧固至形成于圆筒形壳体48前端处的阴螺纹48c而得以正确调节。在这个特定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其间设置有垫圈54的两个盘簧52。然而,也能够使用单个盘簧52。
现在详细说明在叠层体中产生摩擦力的、盘簧52的推力。如图1所示,盘簧52的推力施加于推板51的外周部上。在推板51上形成有间隙51a,从而盘簧52的推力不会集中至前固定盘49A(设置在叠层体前端处的固定盘49称为前固定盘49A)的外周。通过如图1所示地在推板51的表面上制造台阶而形成间隙51a。以这种方式,推力在间隙51a内侧的部分处施加于前固定盘49A,避免了推力集中至前固定盘49A的外周。
在圆筒形壳体48的圆形后端部48a的内表面上,如图1所示地制造有形成间隙48d的台阶。间隙48d用于避免推力集中至后固定盘49B(设置在叠层体后端处的固定盘49称为后固定盘49B)的外周。换句话说,推力在间隙48d内侧的位置处施加于后固定盘49B。由盘簧52产生的推力在图1中以箭头“a”所示地施加于前固定盘49A,以箭头“b”所示地施加于后固定盘49B。
间隙51a相对于固定盘49与可转动盘50之间的摩擦区域的尺寸示于图7中。也就是说,间隙51a沿径向的长度I制造为在摩擦区域的径向长度L的1/3到2/3的范围内。即,I=(1/3到2/3)L,这里,L=1/2(D-d),D为固定盘49的外径,d为固定盘49的内径。最优选地,I制造为L的一半。
下面简要说明起动机1的操作。当接通起动机开关时,电磁开关9中的电磁线圈37通电,柱塞38被吸引至电磁线圈37。柱塞38的运动经由拨杆8传递至输出轴6。螺旋联结至内管31的输出轴6在转动的同时向前移动。联结至输出轴6的小齿轮7抵接环形齿轮34的轴向表面,并停在那里,同时小齿轮弹簧35受压。接着,柱塞38进一步向后移动,同时压缩驱动弹簧47,主开关闭合以给电动机2提供电力。
当闭合主开关时,电动机2开始转动。电动机2的转矩经由单向离合器5传递至输出轴6,同时转速由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减小。小齿轮7被强制性地转动至有可能与环形齿轮34接合的位置,并且小齿轮7与环形齿轮34接合。环形齿轮34由小齿轮7的转矩转动,从而起动发动机。
在小齿轮7与环形齿轮34接合并开始发动机的起动操作的时刻,过量扭矩(冲击扭矩)通过小齿轮7、输出轴6、内管31、滚子32、离合器外套29以及行星齿轮27施加于内齿轮26上。如果冲击扭矩超过固定盘49与可转动盘50之间的预定摩擦扭矩,则固定盘49与可转动盘50之间出现滑动。换句话说,可转动盘50克服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中的预设摩擦力转动,因此,吸收了过量扭矩。
在发动机起动后,通过切断起动机的开关而使电磁线圈37断电。柱塞38通过复位弹簧39的回弹力返回到其初始位置。终止了电动机2的电力供应,通过使拨杆8返回至其初始位置而使输出轴6返回其初始位置。
下面概括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获得的优点。由于推板51上形成有间隙51a,所以盘簧52的推力在图1中以箭头“a”所示的位置处施加于前固定盘49A上。类似地,由于圆筒形壳体48的圆形后端部48a上形成有间隙48d,所以反力在以箭头“b”所示的位置处施加于后固定盘49B上。这意味着叠层体在其外周处不受压,而是在固定盘49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中部受压。
因此,避免了推力集中至叠层体的外周,并且如图8所示,在固定盘49与可转动盘之间的接触区域上施加有基本均匀的推力。因而,能够在叠层体中获得稳定的摩擦力。从而防止在固定盘49与可转动盘50之间卡住,并且延长了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寿命。此外,本发明的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可应用于需要高扭矩的柴油发动机的起动机。
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圆筒形壳体48的圆形后端部上的间隙48d改型为锥形形式。其它结构及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功能相同。推板51可以被改型为图10中示出的形式。在图10中示出的推板中,用于形成间隙51a的台阶通过冲压形成。
图11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后固定盘49B与圆筒形壳体48的圆形后端部48a之间设置了另一个推板55。推板55的外径制造为小于固定盘49的外径,从而形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间隙48d对应的间隙55a。在推板55的外周形成有与圆筒形壳体48的凹陷48b接合的突出部55b。突出部55b防止推板55沿径向转动与移动。第三实施方式的其它功能及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功能及结构相同。
图12中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盘簧52的推力在内部位置处而不是在外周位置处施加于推板51上。推板51的间隙51a形成于施加推力的位置处。以这种方式,避免了推力的集中,并且使叠层体基本均匀地受压。叠层体后端处的间隙48d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形成。
图13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盘簧52的推力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施加于推板51的内部位置上。间隙51a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形成于施加推力的位置处。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附加地使用第二推板55,其具有在内部位置处形成的间隙55a。避免了推力集中至施加推力的内部位置处,并且使叠层体均匀受压,从而在叠层体内产生稳定的摩擦力。第二推板55的外周上形成有与圆筒形壳体48的凹陷部48b接合的突出部55b以防止第二推板55的转动与径向运动。
用于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的润滑脂容纳于如图2所示的润滑脂空间55中。润滑脂空间55是由可转动盘50的外周、凹陷部48b的内周以及设置在叠层体两端处的固定盘49限定的空间。例如,润滑脂可以是锂型润滑脂,其含有作为增稠剂而添加至基础润滑油的锂皂,并进一步含有诸如二硫化钼之类的固体添加剂以及极压添加剂。由于润滑脂空间55为受限空间,所以润滑脂能够长时间保持,而不易流出。
相同的润滑脂可以用于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与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二者。如果用于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的润滑脂与用于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的润滑脂类型不同,则最优选地使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中使用的润滑脂量小于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中使用的润滑脂量的一半。这是因为当另一种润滑脂以超过锂型润滑脂量的50%混合时,含有上述添加剂的锂型润滑脂的摩擦系数会发生变化。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中的预设摩擦扭矩根据润滑脂摩擦系数的变化而变化。
可转动盘50由低碳钢或者中碳钢制成,并且实施软渗氮处理以在其上形成氮化铁化合物层(A)与渗氮层(B),如图14所示。氮化铁化合物层(A)为10-30μm厚,并具有HV 500-650的硬度。层(A)的厚度与硬度可以通过改变实施软氮化处理的时长进行调节。在层(A)下形成渗氮层(B)。包括形成内齿轮26的部分在内的可转动盘50的整个表面进行软氮化处理。还可以遮盖形成内齿轮26的表面仅对与固定盘49接触的表面实施软氮化。
由于氮化铁化合物层(A)具有HV 500-650的硬度以及10-30μm的厚度,该硬度能够与接合内齿轮26的行星齿轮27的硬度相比拟,因而抑制了内齿轮26的磨损。由于氮化铁化合物层(A)具有极佳的润滑性能,所以抑制了与可转动盘50接触的固定盘49的磨损。这意味着进行了软氮化处理的可转动盘50满足可转动盘50与内齿轮26两者所需要的性能。此外,氮化铁化合物层(A)的摩擦系数低且稳定,所以能够在叠层体中获得稳定的摩擦扭矩。
虽然已经参照前述的优选实施方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形式及细节的改变。
Claims (22)
1.一种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1),所述起动机包括:
电动机(2),其输出转矩;
输出轴(6),其具有用于与发动机的环形齿轮(34)接合的小齿轮(7);
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其用于将所述电动机的转矩传递至所述输出轴,同时减小所述电动机的转速;和
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其具有:可转动盘(50),其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的内齿轮(26)一体形成;固定盘(49),其与所述可转动盘交替地叠层从而形成包括前固定盘(49A)与后固定盘(49B)的叠层体,所述前固定盘(49A)定位在所述叠层体的前端处,所述后固定盘(49B)定位在所述叠层体的后端处,所述叠层体容纳在具有圆形后端部(48a)的圆筒形壳体(48)内;推板(51),其接触所述前固定盘;以及弹簧构件(52),其推压所述推板从而沿叠层方向挤压所述叠层体,所述弹簧构件在所述推板的外周处推压所述推板;其中:
在所述前固定盘与所述推板(51)之间形成有间隙(51a),其具有从所述前固定盘(49A)的外周测量的预定径向长度,从而避免所述弹簧构件的推力集中至所述前固定盘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
所述后固定盘(49B)接触所述圆筒形壳体(48)的圆形后端部(48a);并且
在所述圆形后端部(48a)与所述后固定盘(49B)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48d),其具有从所述后固定盘(49B)的外周测量的预定径向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
所述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固定盘(49B)与所述圆筒形壳体(48)的圆形后端部(48a)之间的第二推板(55);并且
在所述圆形后端部(48a)与所述后固定盘(49B)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55a),其具有从所述后固定盘的外周测量的预定径向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所述固定盘(49)为环形;并且所述间隙(51a)的径向长度I设置为在L的1/3至2/3的范围内,其中L=1/2(D-d),D为所述固定盘的外径,d为所述固定盘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所述固定盘(49)为环形;并且所述第二间隙(48d)的径向长度I设置为在L的1/3至2/3的范围内,其中L=1/2(D-d),D为所述固定盘的外径,d为所述固定盘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所述间隙(51a)通过冲压形成在所述推板(5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所述可转动盘(50)的表面经受软氮化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所述可转动盘(50)的表面硬度为HV500到HV6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通过软氮化形成的氮化铁化合物层(A)的厚度为10-3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所述可转动盘(50)由低碳钢或中碳钢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在所述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与所述过量扭矩吸收装置中各自使用不同类型的润滑脂;并且所述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中使用的润滑脂量小于所述过量扭矩吸收装置中使用的润滑脂量的50%。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
所述固定盘具有与所述圆筒形壳体(48)的凹陷部(48b)接合的突出部(49b),防止所述固定盘在所述圆筒形壳体中转动;
所述前固定盘(49A)和所述后固定盘(49B)设置在所述叠层体的轴向端;并且
用于在其内容纳润滑脂的润滑脂空间(55)由所述圆筒形壳体的所述凹陷部(48b)的内周、所述可转动盘(50)的外周以及设置在所述叠层体的轴向端处的所述前固定盘(49A)和所述后固定盘(49B)限定。
13.一种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1),所述起动机包括:
电动机(2),其输出转矩;
输出轴(6),其具有用于与发动机的环形齿轮(34)接合的小齿轮(7);
行星齿轮减速装置(3),其用于将所述电动机的转矩传递至所述输出轴,同时减小所述电动机的转速;和
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其具有:可转动盘(50),其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的内齿轮(26)一体形成;固定盘(49),其与所述可转动盘交替地叠层从而形成包括前固定盘(49A)与后固定盘(49B)的叠层体,所述前固定盘(49A)定位在所述叠层体的前端处,所述后固定盘(49B)定位在所述叠层体的后端处,所述叠层体容纳在具有圆形后端部(48a)的圆筒形壳体(48)内;推板(51),其接触所述前固定盘(49A);以及弹簧构件(52),其推压所述推板从而沿叠层方向挤压所述叠层体,所述弹簧构件(52)在与所述推板的外周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处推压所述推板,其中:
在所述前固定盘(49A)与所述推板(51)之间在与所述弹簧构件推压所述推板的位置相应的区域内形成有具有预定径向长度的间隙(51a),从而避免所述弹簧构件的推力集中至所述弹簧构件推压所述推板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
所述过量扭矩吸收装置(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固定盘(49B)与所述圆筒形壳体(48)的圆形后端部(48a)之间的第二推板(55);并且
在所述后固定盘与所述第二推板之间在与所述第二推板的外周隔开一定距离的区域内形成有第二间隙(55a)。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所述固定盘(49)为环形;并且所述间隙(51a)的径向长度I设置为在L的1/3至2/3的范围内,其中L=1/2(D-d),D为所述固定盘的外径,d为所述固定盘的内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所述间隙(51a)通过冲压形成在所述推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1),其中所述可转动盘(50)的表面经受软氮化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所述可转动盘(50)的表面硬度为HV500到HV65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通过软氮化形成的氮化铁化合物层(A)的厚度为10-30μm。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所述可转动盘(50)由低碳钢或中碳钢制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在所述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与所述过量扭矩吸收装置中各自使用不同类型的润滑脂;并且所述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中使用的润滑脂量小于所述过量扭矩吸收装置中使用的润滑脂量的50%。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其中:
所述固定盘具有与所述圆筒形壳体(48)的凹陷部(48b)接合的突出部(49b),防止所述固定盘在所述圆筒形壳体中转动;
所述前固定盘(49A)和所述后固定盘(49B)设置在所述叠层体的轴向端;并且
用于在其内容纳润滑脂的润滑脂空间(55)由所述圆筒形壳体的所述凹陷部(48b)的内周、所述可转动盘(50)的外周以及设置在所述叠层体的轴向端处的所述前固定盘(49A)和所述后固定盘(49B)限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39849 | 2007-02-20 | ||
JP2007-039849 | 2007-02-20 | ||
JP2007039849A JP4561758B2 (ja) | 2007-02-20 | 2007-02-20 | スタータ |
JP2007061937 | 2007-03-12 | ||
JP2007-061937 | 2007-03-12 | ||
JP2007061937A JP4544254B2 (ja) | 2007-03-12 | 2007-03-12 | スター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51070A CN101251070A (zh) | 2008-08-27 |
CN101251070B true CN101251070B (zh) | 2010-06-02 |
Family
ID=39780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6598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1070B (zh) | 2007-02-20 | 2007-11-14 | 具有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起动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561758B2 (zh) |
CN (1) | CN10125107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88183A (zh) * | 2010-12-28 | 2012-07-18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76868B2 (ja) | 2008-10-24 | 2013-04-0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スタータ |
CN112780471A (zh) * | 2019-11-08 | 2021-05-11 | Seg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83152A (en) * | 1987-05-21 | 1989-11-28 | Societe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 Starter drive assemblie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of the type having an overrunning clutch |
US5471890A (en) * | 1994-09-19 | 1995-12-05 | Nippondenso Co., Ltd. | Starter |
EP0763656B1 (en) * | 1995-09-18 | 1999-05-06 | Denso Corporation | Starter with clutch roller limiting structure |
CN1274044A (zh) * | 1999-05-12 | 2000-11-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起动电动机 |
CN1340134A (zh) * | 1999-12-30 | 2002-03-13 | 瓦莱奥电机设备公司 | 配有减震及扭矩限制装置的起动器 |
JP2005113816A (ja) * | 2003-10-08 | 2005-04-28 | Denso Corp | スター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45438A (ja) * | 1987-11-30 | 1989-06-07 | Taiho Kogyo Co Ltd | 湿式クラッチ装置 |
JP3124433B2 (ja) * | 1994-04-28 | 2001-01-15 | アイシン化工株式会社 | 摩擦部材の製造方法 |
JPH09144790A (ja) * | 1995-11-24 | 1997-06-03 | Aisin Chem Co Ltd | 湿式摩擦係合装置 |
-
2007
- 2007-02-20 JP JP2007039849A patent/JP456175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14 CN CN200710165982XA patent/CN10125107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83152A (en) * | 1987-05-21 | 1989-11-28 | Societe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 Starter drive assemblie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of the type having an overrunning clutch |
US5471890A (en) * | 1994-09-19 | 1995-12-05 | Nippondenso Co., Ltd. | Starter |
EP0763656B1 (en) * | 1995-09-18 | 1999-05-06 | Denso Corporation | Starter with clutch roller limiting structure |
CN1274044A (zh) * | 1999-05-12 | 2000-11-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起动电动机 |
CN1340134A (zh) * | 1999-12-30 | 2002-03-13 | 瓦莱奥电机设备公司 | 配有减震及扭矩限制装置的起动器 |
JP2005113816A (ja) * | 2003-10-08 | 2005-04-28 | Denso Corp | スタータ |
CN1616816A (zh) * | 2003-10-08 | 2005-05-18 | 株式会社电装 | 具有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起动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88183A (zh) * | 2010-12-28 | 2012-07-18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561758B2 (ja) | 2010-10-13 |
CN101251070A (zh) | 2008-08-27 |
JP2008202507A (ja) | 2008-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51668B2 (en) | Starter having excessive-torque-absorbing device | |
US20040180746A1 (en) | Engine starter with impact absorber | |
CN103133209B (zh) | 起动装置 | |
CN101251070B (zh) | 具有过量扭矩吸收装置的起动机 | |
US20050115339A1 (en) | Starter | |
JPWO2006043580A1 (ja) | アイドルギヤ付始動電動機 | |
KR20150008411A (ko) | 병진 운동 방향으로 고정된 프리휠을 구비한 스타터 모터 | |
US20060130600A1 (en) | Structure of engine starter equipped with planetary gear speed reducer | |
KR100904018B1 (ko) | 과도 토크 흡수장치를 구비한 스타터 | |
US20150300310A1 (en) | Friction starter drive unit for meshing with a starter ring gear of a heat engine, and corresponding heat engine starter | |
DE102019103421B4 (de) | Anlasser | |
CN102667137A (zh) | 噪声优化的起动装置 | |
CN114514385B (zh) | 主动式双电离合器模块 | |
JP2013139764A (ja) | スタータ | |
US8567364B2 (en) | Starter equipped with planetary speed reducer and shock absorber | |
JP4544254B2 (ja) | スタータ | |
JP4450216B2 (ja) | スタータ | |
JP5472367B2 (ja) |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 |
JPS6344944B2 (zh) | ||
JP2013130077A (ja) | スタータ | |
JP4227109B2 (ja) | 中間歯車付始動電動機 | |
JP6027379B2 (ja) | スタータ | |
KR101390623B1 (ko) | 스타터 | |
JP2008286017A (ja) | 中間歯車付スタータ | |
JP2013139762A (ja) | スター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2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