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163257B - 临时块流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临时块流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3257B
CN101163257B CN200610063062A CN200610063062A CN101163257B CN 101163257 B CN101163257 B CN 101163257B CN 200610063062 A CN200610063062 A CN 200610063062A CN 200610063062 A CN200610063062 A CN 200610063062A CN 101163257 B CN101163257 B CN 101163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bf
mode
message
npm
port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63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3257A (zh
Inventor
翁武林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Gw Partnershi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63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63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3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3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3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32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临时块流的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本发明中,网络在建立TBF时,通过在消息中增加RLC非持久模式标识,使得通过建立消息可以明确地告诉移动终端当前为其分配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或通过告知消息通知移动终端其对非持久模式TBF的支持能力,或者采用告知消息和建立消息配合的方式。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终端、基站和系统,使得在分配TBF时,保证移动终端和网络对TBF的描述理解一致。

Description

临时块流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临时块流的建立技术。
背景技术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网络是在现有GSM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提供分组数据交换业务的网络。
GPRS网络协议由传输平面和信令平面组成。传输平面提供用户信息的传输以及相关控制过程,如流控、错误检测、错误纠正和错误恢复等过程的信息传输;信令平面提供对传输平面的控制和支持,完成GPRS网络接入连接的控制、分组数据协议的关联以及附加业务等。
在GPRS的协议栈中,存在两个数据传输的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层协议(Logic Link Control Layer,简称“LLC”)子层和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RadioLink Control Layer,简称“RLC”)子层。
在GPRS中,移动终端和网络之间的RLC连接称为临时块流(TemporaryBlock Flow,简称“TBF”)。TBF用以支持分组数据在PDCH(分组物理信道)上的双向传输。单个TBF总是单向的,它可以分为上行TBF和下行TBF,无论是上行TBF或下行TBF都仅在RLC连接期间存在。
为了保证传输过程中RLC数据的可靠性,RLC子层的TBF会选择一种RLC自动重复请求(RLC ARQ)进行传输。目前RLC子层的TBF支持三种RLC自动重复请求操作模式:RLC确认模式(RLC acknowledged mode)、RLC非确认模式(RLC unacknowledged mode)和RLC非持久模式(RLCnon-persistent mode)。在同一个方向、同一时刻,同一个TBF只能使用一种RLC模式进行数据传输。这三种ARQ的特点为:
1、RLC确认模式通过重发每一个没有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块以保证每个数据块都能够被正确接收,RLC保证将LLC-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简称“PDU”)传输到对等层;
2、RLC非确认模式不进行RLC数据块的重发,RLC不保证将LLC-PDU可靠地传输到对等层;
3、RLC非持久模式使用RLC数据块的非完全重发(non-exhaustiveretransmission),一些没有正确接收的块可能不被重发,RLC部分保证将LLC-PDU可靠地传输到对等层。
为了能够实现会话类业务,支持低时延业务,TBF一般采用RLC非持久模式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在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要向网络发送分组数据,首先要建立上行TBF。典型的RLC非持久模式上行TBF的建立过程如下:
在步骤110中,移动终端向网络发送信道资源请求(PACKETRESOURCE REQUEST),要求建立上行TBF,在该消息中携带无线接入能力(Radio Access Capability)信元,告诉网络移动终端是否支持非持久模式;
接着进入步骤120,网络收到请求后,获得移动终端对非持久模式的支持能力后,为该移动终端分配非持久模式的TBF,向其发送资源分配。
接着进入步骤130,移动终端开始在分配的非持久模式TBF上发送上行数据块。
RLC非持久模式TBF一般在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EDGE,Enhanced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中使用,网络在为移动终端分配TBF的建立消息中对EGPRS TBF进行描述,告诉移动终端是否建立了一个非持久模式TBF。
目前协议中对EGPRS TBF的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RLC模式(RLC_MODE),描述当前TBF所使用的RLC模式,使用1个比特表示;
2、窗口大小(EGPRS Window Size),描述当前TBF的窗口大小,一般使用5个比特表示;
3、临时流标识符(TFI),用来标识该TBF;
4、分组流标识符(PFI),用来标识与TFI相关联的一个分组流上下文(Packet Flow Context);
5、信道资源,描述分配给当前TBF的无线信道资源。
对于支持非持久模式的移动终端和网络,通过TBF描述信息中的RLC_MODE和EGPRS Window Size两个信元进行判断当前TBF的ARQ模式(ARQ判断方法一):
1、RLC_MODE为0,为确认模式;
2、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为全零时,为非确认模式;
3、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不为全零时,为非持久模式。
而对于不支持非持久模式TBF的网络和移动终端,其仅根据RLC_MODE来决定TBF ARQ模式(ARQ判断方法二):
1、RLC_MODE为0,为确认模式;
2、RLC_MODE为1,为非确认模式。
以上所述的方法是在网络为移动终端分配TBF的时候采用的。网络为移动终端分配TBF的场景包括TBF指派过程,切换过程,以及其他分配或重配置TBF的流程。
如图1所示,对于一个不支持非持久模式的小区,分别给两个不同的移动终端指派相同的三个TBF,其中移动终端_1支持NPM(非持久模式,Non-Persistent Mode),移动终端_2不支持NPM。下发的指派内容如图中上方的表格所示,两个移动终端对该消息的理解分别如图中下方表格所示。就TBF_1而言,网络指派的是非确认模式,而支持NPM的移动终端_1则将其误解为非持久模式。
可见,目前的分配方式会使支持NPM的移动终端和不支持NPM的网络之间产生对指派内容的理解不一致,使得移动终端和BSS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从而使后续的操作出现较大的问题,导致链路不正常。如果网络给移动终端_1分配的是一个非确认模式的上行TBF,而移动终端_1认为是一个非持久模式的TBF,就会重发发送窗口内没有收到接收确认的数据块,即标识为(PENDING_ACK)的数据块;对于下行TBF,移动终端_1会按照非持久模式反馈接收窗口内的未正确接收的块。这些异常问题都增加了手机的功耗,影响了GPRS网络的性能。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移动终端不知道网络分配的TBF是否使用了NPM,造成移动终端不知道的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网络没有告知移动终端其对非持久模式TBF的支持情况,以及网络没有明确告知移动终端当前所指派的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TBF.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时块流的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使得在建立TBF时,保证移动终端和网络对TBF的描述理解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临时块流TBF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发送携带RLC非持久模式Non-persistent mode NPM标识描述的TBF消息通知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所述TBF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
移动终端根据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与网络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消息获取单元、判断单元和连接传输单元,所述消息获取单元,用于接收网络发送的携带RLC非持久模式标识描述的TBF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给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消息获取单元发送来的所述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所述连接传输单元,用于根据判断单元的结果,和网络建立TBF连接,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消息发送单元和连接单元,所述消息发送单元,用于移动终端要求建立TBF连接时,发送携带RLC非持久模式标识描述的TBF消息通知移动终端;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当移动终端判断出TBF模式时,建立与移动终端之间的TBF连接。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TBF建立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与移动终端网络连接的基站。该移动终端包括消息获取单元、判断单元和连接传输单元,其中,所述消息获取单元,用于接收网络发送的携带RLC非持久模式标识描述的TBF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给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消息获取单元发送来的所述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所述连接传输单元,用于根据判断单元的结果,和网络建立TBF连接,进行分组数据传输;该基站包括消息发送单元和连接单元,其中,所述消息发送单元,用于移动终端要求建立TBF连接时,发送携带RLC非持久模式标识描述的TBF消息通知移动终端;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当移动终端判断出TBF模式时,建立与移动终端之间的TBF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临时块流的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中,网络通过消息通知移动终端,使得移动终端获知网络为其分配的TBF是否使用了NPM。由于网络通过告知消息通知移动终端其对非持久模式TBF的支持能力,或者在建立TBF时,通过建立消息明确地告诉移动终端当前为其分配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或者采用告知消息和建立消息配合的方式,使得在建立TBF时,保证移动终端和网络对TBF的描述理解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不同支持能力的移动终端对TBF描述的理解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TBF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TBF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TBF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TBF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TBF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TBF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TBF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临时块流建立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网络通过消息通知移动终端,使得移动终端获知网络为其分配的TBF是否使用了NPM。具体可以是,网络通过告知消息通知移动终端其对非持久模式TBF的支持能力,或者在建立TBF时,通过建立消息明确地告诉移动终端当前为其分配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或者采用告知消息和建立消息配合的方式。以此避免由于网络没有告知移动终端其对非持久模式TBF的支持情况,以及网络没有明确告知移动终端当前所建立的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使得在BSS建立TBF时移动终端和BSS对同样的TBF描述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本发明中,网络在为移动终端发送的消息中增加一非持久模式标识(NPM_USED或NPM_SPT)。对引入了非持久模式TBF的网络称为新网络,该网络中使用非持久模式标识。新网络可以支持非持久模式TBF,也可以不支持非持久模式TBF,通过NPM_SPT标识来表示,而具体建立时候的TBF模式指示,通过NPM_USED来标识;没有引入非持久模式TBF(也不使用NPM_USED)的网络,称为现网络。这两种网络统称为网络。本发明中,将支持非持久模式TBF的移动终端称为新移动终端,将不支持非持久模式TBF的移动终端称为现移动终端。
本发明方案总体包括两部分:网络对移动终端进行告知,和移动终端根据网络的告知作出判断。
首先,网络对移动终端的告知方法可如下:
1、新网络通知移动终端其对非持久模式TBF的支持能力
新网络通过告知消息,告知当前小区下的所有移动终端网络对非持久模式TBF的支持情况;在移动终端支持非持久模式TBF情况下,告知消息可以是系统消息或控制信令,在移动终端不支持非持久模式TBF情况下,告知消息可以是系统消息。
在上述的情况中,新网络通过在消息中增加一RLC非持久模式支持标识(NPM_SPT)来显式告知移动终端当前网络是否支持非持久模式TBF,移动终端根据该标识判断网络是否支持NPM TBF。NPM_SPT可以使用多个比特来表示,全零表示不支持,其他表示支持不同类型的非持久模式。也可以使用一个比特来表示,0表示不支持,1表示支持。
2、新网络为移动终端分配TBF的建立消息中提供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TBF的方式,包括指派、重配置和切换情况下网络为移动终端分配TBF的描述。
1)指派、重配置情况下,包括上、下行TBF的指派或重配置消息,如分组上行指派(PACKET UPLINK ASSIGNMENT)消息、多TBF上行指派(MULTIPLE TBF UPLINK ASSIGNMENT)消息、分组下行指派(PACKETDOWNLINK ASSIGNMENT)消息、多TBF下行指派(MULTIPLE TBFDOWNLINK ASSIGNMENT)消息、分组时隙重配置(PACKET TIMESLOTRECONFIGURE)消息、多TBF时隙重配置(MULTIPLE TBF TIMESLOTRECONFIGURE)消息、立即指派(IMMEDIATE ASSIGNMENT)消息、DTM指派命令(DTM ASSIGNMENT COMMAND)消息、分组CS释放指示(PACKET CS RELEASE INDICATION)消息;
2)切换情况下,包括分组切换命令(PS HANDOVER COMMAND)消息、DTM切换命令(DTM HANDOVER COMMAND)消息。
在上述的情况中,新网络通过消息中增加一RLC非持久模式使用标识(NPM_USED),结合现有技术的判断方法,来显式告知移动终端当前指派的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方式进行分配。增加的非持久模式使用标识可以是对单个TBF的描述,也可以是对建立消息内多个或全部TBF的描述。NPM_USED可以使用多个比特来表示,全零表示不支持,其他表示支持不同类型的非持久模式。也可以使用一个比特来表示,0表示不支持,1表示支持。
移动终端对网络的告知作出判断:移动终端需要对网络发送的告知消息进行区分,判断网络是否支持非持久模式TBF,以及网络在为移动终端分配TBF的建立消息中是否指派了非持久模式TBF。具体判断如下:
1)支持非持久模式的移动终端尝试获取告知消息中的非持久模式支持标识,以判断网络是否支持非持久模式TBF。如果是现网络,不带该标识,则不可能获取,认为网络不支持非持久模式TBF;如果获取到NPM_SPT,若NPM_SPT非全零,则认为支持,否则认为不支持。而不支持非持久模式的移动终端不尝试获取该标识。网络不支持NPM TBF时,移动终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的方法具体为:ARQ判断方法二;网络支持NPM TBF时,移动终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的方法具体为:ARQ判断方法一。
2)在移动终端支持非持久模式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尝试获取建立消息中的NPM_USED,以判断网络在为其分配TBF的建立消息中是否指派了非持久模式TBF。如果没有获取(即不使用该标识的现网络),认为不使用非持久模式TBF,按照“ARQ判断方法二”进行区分TBF模式;如果获取到,按照下述“ARQ判断方法三”进行区分TBF模式。而不支持非持久模式的移动终端不尝试获取该标识。
其中,当新网络为移动终端发送分配TBF的建立消息,移动终端通过该建立消息中的NPM_USED标识判断网络是否指派了非持久模式TBF,判断方法为“ARQ判断万法三”:
1、NPM_USED为全零,按照现有技术中“ARQ判断方法二”判断TBF模式;
2、NPM_USED为非全零,为非持久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也可以采用如下判断方法:
若NPM_USED为全零,按照“ARQ判断方法二”判断TBF模式;
若NPM_USED为非全零,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持久模式。
通过上述方法,网络和移动终端就方便、明确地互相了解TBF的描述,避免了发生不同理解的情况。
下面根据发明原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TBF建立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支持NPM的移动终端接入到不支持NPM的网络,以上行TBF建立过程为例,网络通过指派消息明确地告诉移动终端当前为其分配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步骤如图2所示:
201、移动终端向网络发送分组信道资源请求,要求建立上行TBF,在该消息中携带无线接入能力(Radio Access Capability)信元;
该步骤中,因移动终端并不知道网络是否支持NPM TBF,所以移动终端在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无线接入能力信元中,指示支持NPM TBF。
202、网络接收到上行TBF的分组信道资源请求后,根据自身能力,通过指派消息为移动终端指派一个或多个上行TBF;
203、移动终端收到该指派消息后,尝试去获取NPM_USED,如果没有获取到,按照“ARQ判断方法二”进行区分每一个TBF模式,如果获取到,按照“ARQ判断方法三”进行区分每一个TBF模式;
该步骤中,没有获取到NPM_USED的情形,可能是网络是现网络,也可能虽然是新网络,但新网络的指派消息中没有携带NPM_USED。如果获取到,NPM_USED为全零,按照“ARQ判断方法三”进行判断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该步骤也可以采用如下判断方法:如果没有获取到,按照“ARQ判断方法二”判断,若获取到NPM_USED为全零,按照现有技术中“ARQ判断方法二”判断TBF模式;若NPM_USED为非全零,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持久模式。本实施例中,如果获取到,则NPM_USED为全零。
204、移动终端判断指派消息中的所有TBF的模式后,按照各自TBF的模式,根据网络的调度开始在上行TBF分配的分组信道上发送上行数据块。
由于通过上述方法,网络通过指派消息明确地告诉移动终端当前为其分配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避免了网络和移动终端对TBF模式可能出现的误解。
下面对本发明第二实施例TBF建立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支持NPM的移动终端接入到不支持NPM的网络,以切换的情况为例,移动终端和源BSS间已经创建了一个或多个TBF用于数据传输,由于链路质量问题、网络负载平衡等原因需要切换到另外一个BSS(目标BSS)。在切换过程中,网络通过切换命令将目标网络分配的TBF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根据切换命令中的TBF描述信息判断当前为其分配的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步骤如图3所示:
301、在切换准备阶段(Handover Preparation Phase),源BSS发送分组切换要求(PS Handover Required)消息给SGSN,消息中包含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元,该信元不指示移动终端是否支持NPM TBF。SGSN通过分组切换请求(PS Handover Request)消息将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元转发给目标BSS。目标BSS为移动终端分配了一个或多个TBF,通过分组切换请求确认(PS 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通知SGSN,消息中携带NPM_USED为全零;
或者:
在切换准备阶段(Handover Preparation Phase),源BSS发送分组切换要求(PS Handover Required)消息给SGSN,消息中包含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元,该信元中指示移动终端支持NPM TBF。SGSN通过分组切换请求(PS Handover Request)消息将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入能力信元转发给目标BSS。目标BSS由于不支持NPM TBF,忽略移动终端对NPM TBF的支持能力,为移动终端分配了一个或多个TBF,通过分组切换请求确认(PS Handover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通知SGSN,消息中不携带NPM_USED;
302、在切换执行阶段(Handover Execution Phase),SGSN通过分组切换要求确认(PS Handover Required Acknowledge)消息转发目标BSS为移动终端所分配的TBF描述给源BSS;
303、源BSS发送分组切换命令(PS Handover Command)给移动终端,命令该移动终端切换到目标小区,源BSS根据分组切换要求确认消息和移动终端的能力,在分组切换命令中携带或不携带NPM_USED;
304、移动终端收到分组切换命令后,尝试获取NPM_USED,如果获取到NPM_USED,按照“ARQ判断方法三”进行区分每一个TBF模式;如果没有,按照“ARQ判断方法二”进行区分每一个TBF模式;
305、移动终端开始按照各自TBF的模式,在上行TBF分配的分组信道上发送上行数据块,在下行TBF分配的信道上接收下行数据。
下面对本发明第三实施例TBF建立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支持NPM的移动终端接入到不支持NPM的网络,以重配置的过程为例,网络通过重配置消息明确地告诉移动终端当前为其分配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步骤如图4所示:
401、网络对移动终端所分配的TBF进行重配置,通过重配置消息通知移动终端;
该步骤中,对于新网络,重配置消息中可以携带NPM_USED为全零的标识;如果是现网络,则不使用该标识。重配置消息也可以不携带NPM_USED。
402、移动终端收到重配置消息后,尝试去获取NPM_USED并判断TBF模式;
该步骤中,如果没有获取到,按照“ARQ判断方法二”进行判断每一个TBF的模式,如果获取到,按照“ARQ判断方法三”进行判断每一个TBF的模式。
403、移动终端按照各自TBF的模式,开始在上行TBF分配的分组信道上发送上行数据块,在下行TBF分配的信道上接收下行数据。
由于通过上述方法,网络通过重配置消息明确地告诉移动终端当前为其分配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避免了网络和移动终端对TBF模式可能出现的误解。
由于网络在分配TBF的描述中增加了NPM_USED,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移动终端和网络的处理方式进行修改,避免支持或不支持NPM TBF的移动终端对TBF的描述出现处理上的错误。如下两种场景,以实施例作出描述。
实施例四,对不支持NPM的移动终端接入到支持NPM的网络,以上行TBF建立过程为例,步骤如图5所示:
501、移动终端向网络发送分组信道资源请求,要求建立上行TBF,在该消息中携带无线接入能力(Radio Access Capability)信元;
该步骤中,因移动终端不支持NPM,所以移动终端虽然在请求消息中携带了无线接入能力信元,但不指示是否支持NPM TBF,而直接请求建立一个或多个TBF。
502、网络接收到上行TBF的分组信道资源请求后,根据自身能力,通过分组上行指派消息为移动终端指派上行TBF;
503、移动终端收到指派消息后,按照“ARQ判断方法二”进行区分TBF模式;
该步骤中,因移动终端不支持NPM,所以并不尝试去获取指派消息中的NPM_USED,而直接按照“ARQ判断方法二”判断每一个TBF的模式。
504、移动终端根据网络调度开始在上行TBF分配的分组信道上发送上行数据块。
实施例五,对支持NPM的移动终端接入到支持NPM的网络,以上行TBF建立过程为例,步骤如图6所示:
601、移动终端向网络发送分组信道资源请求,要求建立上行TBF,在该消息中携带无线接入能力(Radio Access Capability)信元,该信元指示支持NPM TBF,请求建立一个或多个TBF;
602、网络接收到上行TBF的分组信道资源请求后,根据自身能力及NPM_USED值,为移动终端分配TBF,并通过分组上行指派消息通知移动终端;
该步骤中,移动终端指示支持NPM,则网络可以为移动终端分配NPMTBF,也可以不分配NPM TBF。如果分配了NPM TBF,在指派消息中带有NPM_USED为非全零;如果没有分配,带有NPM_USED为全零,或不携带NPM_USED。
603、移动终端收到指派消息后,尝试去获取NPM_USED;
该步骤中,如果获取到NPM_USED,则按照“ARQ判断方法三”进行区分每一个TBF的模式;如果没有获取到NPM_USED,则按照“ARQ判断方法二”进行区分每一个TBF的模式。
该步骤中,没有获取到NPM_USED的情形,可能是是新网络发送的指派消息中没有携带NPM_USED标识。
604、移动终端根据网络的调度开始在上行TBF分配的分组信道上发送上行数据块。
对以上实施例四和五,同样包括指派、重配置和切换等情况,与实施例一至三的关系类似,此处也不再赘述。
另外,如果是不支持NPM的移动终端接入到不支持NPM的网络,直接按照现有技术中“ARQ判断方法二”进行判断即可。移动终端不尝试获取告知消息中的NPM_SPT,在移动终端向网络发送分组信道资源请求,要求建立上行TBF,不指示是否支持NPM TBF。网络根据分组信道资源请求为移动终端分配一个或多个TBF,通过分组上行建立消息通知移动终端。如果是新网络,告知消息中不携带NPM_SPT标识,在建立消息中不携带NPM_USED标识用于指示是否使用NPM TBF。如果是现网络,则不使用标识。移动终端不尝试获取该标识。移动终端按照“ARQ判断方法二”进行区分建立消息中每一个TBF的模式,然后移动终端根据网络的调度开始在上行TBF分配的分组信道上发送上行数据块。
网络也可以通过告知消息通知移动终端其对非持久模式TBF的支持能力。若移动终端支持NPM TBF,则尝试获取告知消息中的NPM_SPT:NPM_SPT为全零时,网络不支持NPM TBF,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的方法具体为:“ARQ判断方法二”;NPM_SPT为非全零时,网络支持NPMTBF,移动终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的方法具体为:“ARQ判断方法一”。
下面对实施例六进行描述。对于支持NPM的移动终端接入到支持NPM的网络,以上行TBF建立过程为例,步骤如图7所示:
701、新网络发送携带NPM_SPT的系统消息,并且NPM_SPT为非全零;
702、移动终端尝试获取系统消息中的NPM_SPT,获取到NPM_SPT为非全零,则认为网络支持NPM TBF;
703、移动终端向网络发送分组信道资源请求,要求建立上行TBF,在该消息中携带无线接入能力(Radio Access Capability)信元;
该步骤中,因移动终端已经得知网络支持NPM TBF,所以移动终端在无线接入能力信元中指示是否支持NPM TBF。
704、网络接收到上行TBF的分组信道资源请求后,根据自身能力,通过指派消息为移动终端指派一个或多个上行TBF;
705、移动终端收到该指派消息后,由于移动终端已知网络支持NPMTBF,按照“ARQ判断方法一”进行区分每一个TBF模式:当RLC_MODE为0,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为全零时,为非确认模式;当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不为全零时,为非持久模式;
706、移动终端判断指派消息中的所有TBF的模式后,按照各自TBF的模式,根据网络的调度开始在上行TBF分配的分组信道上发送上行数据块。
在该场景下,系统消息携带NPM_SPT的功能,也可以由控制信令来完成。
由于通过上述方法,网络通过系统消息明确地告诉移动终端当前为其分配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避免了网络和移动终端对TBF模式可能出现的误解。
在实际场景中,虽然告知消息携带了NPM_SPT,但是可能由于新接入小区、切换等原因,移动终端并没有能够成功获取该标识,可以通过告知消息和建立消息配合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此情况下,则根据获取的TBF建立消息中是否含有NPM_USED标识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方法具体为:
没有获取到NPM_USED,使用“ARQ判断方法二”;获取到NPM_USED,使用“ARQ判断方法三”。
又可以采用告知消息和建立消息配合方案的另一种,不论是否获取NPM_SPT,都尝试获取建立消息中的NPM_USED,并以NPM_USED为准判断:没有获取到NPM_USED,使用“ARQ判断方法二”;获取到NPM_USED,使用“ARQ判断方法三”。
下面对实施例七进行描述。对于支持NPM的移动终端接入到不支持NPM的网络,以上行TBF建立过程为例,步骤如图8所示:
801、新网络发送携带NPM_SPT的系统消息,并且NPM_SPT为全零;现网络发送不携带NPM_SPT的系统消息;
802、移动终端尝试获取系统消息中的NPM_SPT,如果没有获取或者获取到NPM_SPT为全零,则认为网络不支持NPM TBF;
803、移动终端向网络发送分组信道资源请求,要求建立上行TBF,在该消息中携带无线接入能力(Radio Access Capability)信元;
该步骤中,因移动终端已经得知网络不支持NPM TBF,所以移动终端虽然在请求消息中携带了无线接入能力信元,但信元中不指示是否支持NPMTBF,直接请求建立一个或多个TBF;
804、网络接收到上行TBF的分组信道资源请求后,根据自身能力,通过指派消息为移动终端指派一个或多个上行TBF;
805、移动终端收到该指派消息后,按照“ARQ判断方法二”进行区分每一个TBF模式;
806、移动终端判断指派消息中的所有TBF的模式后,按照各自TBF的模式,根据网络的调度开始在上行TBF分配的分组信道上发送上行数据块。
在该场景下,系统消息携带NPM_SPT的功能,也可以由控制信令来实现。
由于通过上述方法,网络通过告知消息、建立消息明确地告诉移动终端当前为其分配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避免了网络和移动终端对TBF模式可能出现的误解。同样的,此方法也包括指派、切换和重配置的不同情况,也可应用于移动终端和网络对非持久模式不同支持能力的各种场景下,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八的临时块流的建立系统进行描述,如图9所示:
该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与移动终端网络连接的基站。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消息获取单元901、判断单元902和连接传输单元903。基站包括消息发送单元904和连接单元905。
如果移动终端支持NPM TBF:
消息发送单元904发送携带了NPM_USED标识的建立消息给终端,消息获取单元901接收该消息并将其发送给判断单元902,后者接收该消息并获取NPM_USED,作出如下判断:若NPM_USED为全零,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判断方法,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若NPM_USED为非全零,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Size为全零时,为非确认模式;若NPM_USED为非全零,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不为全零时,为非持久模式。
消息发送单元904发送携带了NPM_SPT标识的告知消息给终端,消息获取单元901接收该消息并将其发送给判断单元902,后者接收该消息并获取NPM_SPT,作出如下判断:若NPM_SPT为全零,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判断方法,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若NPM_SPT为非全零,当RLC_MODE为0,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为全零时,为非确认模式;当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不为全零时,为非持久模式。
在上述情况下,判断单元902将判断结果发送给连接传输单元903,后者与网络的连接单元905建立TBF连接,发送分组数据。
如果移动终端不支持NPM TBF,接收消息的过程和判断之后建立连接的过程同上,所不同的是:
若所述消息是建立消息,判断单元902作出如下判断: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若所述消息是告知消息,判断单元902作出如下判断: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该实施例通过网络的消息发送单元904发送携带了非持久模式标识的消息给终端,终端通过获取、判断过程,明确地让移动终端得知当前为其分配TBF是否使用非持久模式,避免了网络和移动终端对TBF模式可能出现的误解。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3)

1.一种临时块流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发送携带RLC非持久模式Non-persistent mode NPM标识描述的TBF消息通知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所述TBF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
移动终端根据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与网络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BF消息是携带NPM使用标识NPM_USED描述的TBF建立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支持NPM TBF。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TBF建立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的方法具体为:获取所述NPM_USED标识,
若NPM_USED为全零,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若NPM_USED为非全零,为非持久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TBF建立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的方法具体为:获取所述NPM_USED标识,
若NPM_USED为全零,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若NPM_USED为非全零,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持久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不支持NPM TBF。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所述TBF建立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具体为:
所述移动终端收到TBF建立消息后,不尝试获取所述NPM_USED标识,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TBF建立消息,可以是TBF指派消息,或TBF重配置消息,或切换命令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发送携带RLC非持久模式支持标识NPM_SPT描述的TBF告知消息通知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所述告知消息,判断网络对TBF模式的支持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支持NPM TBF,则移动终端尝试获取所述告知消息中的NPM_SPT,并判断:
NPM_SPT为全零时,网络不支持NPM TBF;
NPM_SPT为非全零时,网络支持NPM TBF。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网络不支持NPM TBF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所述TBF建立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的方法具体为: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网络支持NPM TBF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所述TBF建立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的方法具体为:当RLC_MODE为0,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为全零时,为非确认模式;当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不为全零时,为非持久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移动终端未能获取所述告知消息中的NPM_SPT,则根据获取的所述TBF建立消息中是否含有NPM_USED标识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方法具体为:
没有获取到NPM_USED,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获取到NPM_USED,若NPM_USED为全零,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若NPM_USED为非全零,为非持久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终端尝试获取建立消息中的NPM_USED,
未获取NPM_USED,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若NPM_USED为全零,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判断方法,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若NPM_USED为非全零,为非持久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告知消息可以是系统消息或控制信令。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TBF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移动终端不支持NPM TBF,则移动终端不尝试获取所述告知消息中的NPM_SPT,移动终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的方法具体为:
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1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息获取单元、判断单元和连接传输单元,
所述消息获取单元,用于接收网络发送的携带RLC非持久模式标识描述的TBF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给判断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消息获取单元发送来的所述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
所述连接传输单元,用于根据判断单元的结果,和网络建立TBF连接,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支持NPM TBF。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消息是建立消息时,获取所述建立消息中的NPM_USED标识,当所述消息是告知消息时,获取所述告知消息中的NPM_SPT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如下规则的判断:
对建立消息,
若NPM_USED为全零,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若NPM_USED为非全零,为非持久模式;
对告知消息,
若NPM_SPT为全零,当RLC_MODE=0时,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1时,为非确认模式;
若NPM_SPT为非全零,当RLC_MODE为0,为确认模式;当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为全零时,为非确认模式;当RLC_MODE为1且EGPRS Window Size不为全零时,为非持久模式。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息发送单元和连接单元,
所述消息发送单元,用于移动终端要求建立TBF连接时,发送携带RLC非持久模式标识描述的TBF消息通知移动终端;
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当移动终端判断出TBF模式时,建立与移动终端之间的TBF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发送单元发送的消息是告知消息或建立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告知消息携带非持久模式支持标识NPM_SPT,建立消息携带非持久模式使用标识NPM_USED 。
23.一种TBF建立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与移动终端网络连接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消息获取单元、判断单元和连接传输单元,其中,所述消息获取单元,用于接收网络发送的携带RLC非持久模式标识描述的TBF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给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消息获取单元发送来的所述消息,判断网络为其建立的TBF模式;所述连接传输单元,用于根据判断单元的结果,和网络建立TBF连接,进行分组数据传输;
所述基站包括消息发送单元和连接单元,其中,所述消息发送单元,用于移动终端要求建立TBF连接时,发送携带RLC非持久模式标识描述的TBF消息通知移动终端;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当移动终端判断出TBF模式时,建立与移动终端之间的TBF连接。
CN200610063062A 2006-10-09 2006-10-09 临时块流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3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3062A CN101163257B (zh) 2006-10-09 2006-10-09 临时块流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3062A CN101163257B (zh) 2006-10-09 2006-10-09 临时块流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3257A CN101163257A (zh) 2008-04-16
CN101163257B true CN101163257B (zh) 2010-05-12

Family

ID=3929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630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3257B (zh) 2006-10-09 2006-10-09 临时块流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63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1548A1 (zh) * 2009-02-11 2010-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单临时块流复用的实现方法、终端
WO2014026340A1 (zh) * 2012-08-15 2014-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上报的处理方法和系统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8838A1 (de) * 2001-09-28 2003-04-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Netzwerk-Performance-Management
CN1429459A (zh) * 2000-05-17 2003-07-09 诺基亚有限公司 将多个数据连接复用到一个临时块流上的方法和装置
CN1470137A (zh) * 2000-10-10 2004-01-21 诺基亚有限公司 与多个上行链路临时块流共享上行状态标志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9459A (zh) * 2000-05-17 2003-07-09 诺基亚有限公司 将多个数据连接复用到一个临时块流上的方法和装置
CN1470137A (zh) * 2000-10-10 2004-01-21 诺基亚有限公司 与多个上行链路临时块流共享上行状态标志的方法和设备
EP1298838A1 (de) * 2001-09-28 2003-04-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Netzwerk-Performance-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3257A (zh) 200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46291B2 (ja) デバイス間通信を実現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およびシステム
EP1867196B1 (en) Point-to-multipoint feedback including indication on availability of cell reselection parameters and reception parameters for neighbouring cell
EP319073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01547477B (zh) 一种多载波/小区系统中的载频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081531B (zh) 载波聚合期间主小区的改变
US202201168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rlc layer status, storage medium and user equipment
US8331320B2 (en) Fast serving cell chang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80627B1 (en)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of mobile station at the base station
JP2017513371A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US20100182952A1 (en) RRC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89639A1 (en) Packet sequence numbering for multi-connectiv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340820B (zh) 以低错误拒斥数据的概率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通信网络
CN104244349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EP2723125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data after handover
CN101483892A (zh) 一种切换命令的发送方法及基站
WO20172208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cket duplication in a multi-connectivity scenario
CN1954532A (zh) 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无线系统、分组控制单元和远端网元
CN101163257B (zh) 临时块流建立方法及其终端、基站和系统
CN104303579A (zh) 一种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及无线通信节点
CN110012546A (zh) 一种协议数据单元pdu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MX2011011810A (es) Metodo para establecer un canal de realimentacion, controlador de red de radio, nodo b y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CN108924965A (zh) 一种非连续传输检测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US873722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apparatus
CN11727905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KR101496891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빙 셀 전환 지연시간 감소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Address before: London, England

Patentee before: GW partnership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7

Address after: London, England

Patentee after: GW partnershi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