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6990A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及方法、重放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及方法、重放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6990A CN101046990A CNA2007101010509A CN200710101050A CN101046990A CN 101046990 A CN101046990 A CN 101046990A CN A2007101010509 A CNA2007101010509 A CN A2007101010509A CN 200710101050 A CN200710101050 A CN 200710101050A CN 101046990 A CN101046990 A CN 1010469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defect management
- recorded
- record
- re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11B7/00375—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on of physical defects, e.g. of recording lay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16—Testing
- G11B2020/1826—Testing wherein a defect list or error map is generated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20/1873—Temporary defect structures for write-once discs, e.g. TDDS, TDMA or TDFL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其上仅可一次记录记录数据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100)具有:数据区(108),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其中;以及共享区(104,105),用于临时将下述撤离数据以及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其中,所述撤离数据是要记录在或已记录在数据区中的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所述缺陷管理信息包括撤离数据的撤离源地址,利用存在于所述共享区中的一个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利用所述共享区中的位于与该一个点不同的点上的另一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国家申请号为200480021041.3之申请(国际申请号PCT/JP2004/010768,国际申请日2004年7月22日,发明名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及方法、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重放装置及方法、用于记录或重放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数据结构”)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装置和方法、用于对记录在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的重放装置和方法、用于记录或重放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数据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可改善将记录数据记录在诸如光盘、磁盘、以及磁光盘这样的高密度记录介质上并读取该记录数据的可靠性的技术,存在缺陷管理。也就是说,如果记录介质上存在划痕或粉尘或者磨损(其被整体称为“缺陷”),那么要记录在或者已记录在该缺陷位置上的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的另一区域(其被称为“备用区”)中。如上所述,通过将由于该缺陷而可能不完全或者不完善记录的或者读取的记录数据撤离到备用区,可改善记录及读取记录数据的可靠性(参考公开号为No.Hei 11-185390的日本专利申请)。
通常,产生了缺陷列表以执行缺陷管理。在缺陷列表上,存在有记录的用于表示缺陷在记录介质上的位置的地址信息以及这样的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用于表示要记录在或者已记录在缺陷位置上的数据要撤离到的备用区中的位置(例如,备用区中的记录位置)。
通常,当对记录介质进行初始化或者格式化时产生缺陷列表。当将记录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时也产生缺陷列表。如果若干次的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和重写时,那么每当记录和重写记录数据时,则产生或者更新缺陷列表。
当将记录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时,参考缺陷列表。这可将记录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远离缺陷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对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时,也参考该缺陷列表。根据该缺陷列表,这可安全的读取记录在正常记录区域中的记录数据以及因为存在缺陷而记录在备用区中的记录数据。
通常将缺陷列表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下述特定区域中,所述特定区域是产生或更新缺陷列表的目标。下一次当对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时或者下一次当对其它记录数据进行重写或进行附加记录时,从记录介质中读取该缺陷列表。此后记录装置在记录操作中或者重放装置在重放操作中参考该缺陷列表。
发明内容
顺便说一下,将缺陷列表记录在记录介质的特定区域中。例如,就利用蓝色激光的可重写光盘而言,将缺陷列表记录在该盘片的导入区或导出区中保留的预定区域中(以下简称为“缺陷管理区”)。此后,还将记录在缺陷最初所处位置上的记录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上的特定区域中。
如上所述,每当记录和重写记录数据时,则更新该缺陷列表。此后,每当通过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和重写来更新缺陷列表时,则将该缺陷列表覆盖到记录介质上的作为记录与重写目标的缺陷管理区中。此外,还将最初记录到缺陷所处位置上的记录数据覆盖到、或附加的记录到、或一次写入到记录介质的特定区域中。
仅在记录介质是可重写型的情况下可实现通过重写来对缺陷列表进行更新。如果记录介质是所谓的诸如一次写入型光盘这样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那么每当对缺陷列表进行更新时,则将更新的缺陷列表附加的记录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新的未记录区域中。
然而就盘片标准而言这种附加记录会引起下述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例如由于缺陷管理区记录容量的限度而很难记录更多的缺陷列表,那么即使备用区中存在空白区,也很难或不可能产生新的缺陷列表。或者,如果由于备用区记录容量的限度而很难将要记录在或已记录在缺陷位置上的更多数据记录到备用区中,那么即使缺陷管理区中存在空白区,也很难记录新的缺陷列表。因此,存在这样的技术问题,即虽然记录介质上存在空白区,但是由于不能执行缺陷管理而不可能将更多数据记录到盘片上。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可有效且最大限度的使用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并且可进行适当的缺陷管理;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装置和方法;用于对记录在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的重放装置和方法;在记录装置或重放装置上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数据结构。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一种其上仅可一次记录记录数据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来实现的,该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具有:数据区,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其中;以及共享区,用于临时将下述撤离数据以及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所述撤离数据是要记录在或已记录在数据区中的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所述缺陷管理信息包括撤离数据的撤离源地址,利用存在于共享区中的一个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利用共享区中的位于与一个点不同点上的另一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可将下述记录数据记录到数据区中,所述记录数据是作为重放或执行目标的数据并且包括诸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文本数据、内容数据、以及计算机程序这样的一系列内容。则,通过将表示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属性和类型的信息、用于记录数据的地址管理的信息、以及用于对驱动装置的记录操作和读取操作进行控制的信息记录到控制信息记录区中,可对记录在数据区中的记录数据进行适当的记录和重放。顺便说一下,根据其内容,不能总是清楚的区分记录数据和控制信息。然而,控制信息主要是直接用于对驱动装置的操作进行控制的信息,而记录数据主要是这样的数据,该数据仅仅是记录和读取目标并且主要用于后端或主机的数据重放处理或程序执行处理。
将数据区的缺陷管理信息暂时记录到共享区中,并且将下述撤离数据记录到共享区中,所述撤离数据是要记录在缺陷原始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或已记录在该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本发明中的″缺陷管理信息″是用于缺陷管理的信息,并且包括撤离源地址和撤离目的地地址,所述撤离源地址是缺陷在数据区中的位置地址,所述撤离目的地地址作为要原始记录或已记录在该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的撤离数据的记录位置地址。缺陷管理如下。如果在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中或上存在诸如划痕、粉尘、以及磨损这样的缺陷,那么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以远离缺陷位置。同时,将撤离数据记录到备用区中。此外,还执行以下操作以作为缺陷管理的一部分:当对记录在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时,识别缺陷位置的操作;以及从备用区中读取撤离数据的处理。
此后,例如,共享区是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直到例如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最终化的区域。因此,例如,直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最终化之前,如果对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进行重放,那么通过从共享区中读取缺陷管理信息来执行缺陷管理。
尤其是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不仅将缺陷管理信息还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共享区中。尤其是,利用共享区中的一个点作为起始点来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并且利用另一点作为起始点来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换句话说,在共享区中,按照伪方式或者虚拟上提供了:用于缺陷管理信息的记录区,该记录区是一个点的邻近区;以及用于撤离数据的记录区,该记录区是另一点的邻近区。实际上,未提供用于缺陷管理信息的记录区以及用于撤离数据的记录区。只要未超过共享区的限度,就可对缺陷管理信息和撤离数据进行记录。换句话说,与下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相比,可更有效的使用共享区,所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中的用于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的区域与用于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其中的区域分离(即具有缺陷管理区和备用区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
更具体的描述,在具有用于记录的两个分离区(例如,用于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的缺陷管理区以及用于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其中的备用区)的一次写入型中,在用于记录的任何一个区的记录容量中不存在更多空白区之后不能执行缺陷管理。换句话说,如果在用于记录的另一区域中存在空白区,那么会引起这样的缺点,即在用于记录的任何一个区中不存在更多空白区的情况下不能将记录数据记录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适当的不具有用于记录的两个分离区,因此不会引起上述缺点。换句话说,在共享区中,分别利用一个点或另一点作为起始点可记录缺陷管理信息和撤离数据这两者,以便不会出现提前在任何一个区中不能执行记录这样的缺点。因此,如果共享区中存在空白区,那么可适当的执行缺陷管理,并且其结果是,可记录更多的记录数据。
顺便说一下,即使在一次写入型具有用于记录的两个区的情况下,可认为通过增加用于记录的每一个区也可避免上述缺点。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每个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不会改变这样的标准限制,因此还存在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即用户数据区)的记录容量降低了这样的反作用。此外,还存在这样的技术问题,即不能适当的应对缺陷管理信息与撤离数据之一具有比另一个更大数据量的情况或类似情况。
另一方面,如本发明所示,通过提供共享区,即使缺陷管理信息大于撤离数据或者相反即使撤离数据大于缺陷管理信息,如果共享区中存在空白区就可执行缺陷管理。换句话说,从更有效且更适当的使用用于记录的两个区(即本发明中的共享区)这个观点来看,可以说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是极其优异的并且具有极大优点。
则,在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中,读取记录在用户数据区中的记录数据,同时通过随后描述的重放装置的操作来读取缺陷管理信息。此后,根据缺陷管理信息,通过对共享区中的撤离数据进行重放,可重放一系列内容。此外,通过甚至在重放期间发现缺陷,也可对记录数据进行适当的重放,同时可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连续更新。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可实现其上执行缺陷管理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尤其是,通过将缺陷管理信息和撤离数据这两者记录到共享区中,可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和重放,同时可执行缺陷管理并有效且最大程度的利用共享区的记录容量。因此,可执行适当的缺陷管理,同时可有效的利用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中存在一个点和另一点,或者存在多个一个点和多个另一点。
在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一个方面中,在所述共享区中,利用一个点作为起始点而连续的记录撤离数据,并且利用另一点作为起始点而连续的记录缺陷管理信息。
根据这个方面,例如,因为连续的记录撤离数据和缺陷管理信息,因此将撤离数据记录在位于一个点周围的区域中。此外,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位于另一点周围的区域中。因此,实质上可区分共享区中的与实体信息对应的撤离数据和与控制信息对应的缺陷管理信息。
在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一个点与所述共享区中的一个端点对应,并且另一点与所述共享区中的与一个端点面对的另一端点对应。
根据这个方面,可清楚的区分共享区中的其内记录缺陷管理信息与撤离数据每一个的区域。例如,在诸如DVD这样的盘片形状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中,一个端点与共享区的外圆周侧对应(更好的是,位于最外圆周上的一点),并且另一端点与共享区的内圆周侧对应(更好的是,位于最内圆周上的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共享区的内圆周侧上,同时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外圆周侧上。
在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将撤离数据和缺陷管理信息的每一个重复多次的记录在共享区中。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在一次记录操作过程中重复多次(例如两次)将具有相同内容的缺陷管理信息以例如冗余排列的缺陷管理信息的方式记录到共享区中,可提高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的可靠性。换句话说,可进一步提高由缺陷管理改善的记录数据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具有多个共享区。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利用多个共享区可适当的执行缺陷管理。此外,如果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是两层盘片,那么在每个层中提供了一个或多个共享区。
此外,例如,如果共享区例如与用户数据区的预定区域单元有关,那么可相对容易且有效的从共享区中读取所需的缺陷管理信息和撤离数据。
在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进一步具有将下述信息记录在其中的控制信息记录区,所述信息用于对数据区中的记录与读取中的至少一个操作进行控制,该控制信息记录区包括将数据区的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的确定的缺陷管理区。
根据这个方面,例如,可保持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与可重写型记录介质之间的兼容性。
例如,确定的缺陷管理区是这样的区域,该区域将记录介质最终化时的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并且由此不再更新缺陷管理信息,并且确定缺陷管理信息的内容。因此,如果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在重放之前最终化了,那么通过从确定的缺陷管理区中读取缺陷管理信息来执行缺陷管理。
此外,确定的缺陷管理区排列在控制信息记录区中。在通常很流行的可重写型的许多信息记录介质中,缺陷管理区排列在控制信息记录区中。此外,甚至在将要开发的可重写型的许多信息记录介质中,期望缺陷管理区排列在控制信息记录区中。因此,在本发明中,可提供与相同标准的可重写型记录介质的兼容性,因为它采用与一般可重写型记录介质相同的结构。其结果是,可适当的在仅仅重放型以及可重写型的各种重放装置上对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进行适当重放。因此,存在很容易普及到大众这样的极其大的优点。
顺便说一下,确定的缺陷管理区比共享区要窄。这是因为仅仅需要对内容确定的至少一个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
随着这,共享区最好是大于确定的缺陷管理区。这可根据缺陷管理信息的更新次数来记录多个缺陷管理信息。在这点上,认为不能将更新的缺陷管理信息重写在相同位置上,因为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是仅执行一次记录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
此外,与上述共享区一样,确定的缺陷管理区不但可位于排列在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内圆周侧上的控制信息记录区中而且还可位于排列在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外圆周侧上的控制信息记录区中。此外,在两层盘片的情况下,每个层中均提供了一个或多个确定的缺陷管理区。
在具有控制信息记录区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一方面中,如上所述,共享区排列在控制信息记录区与数据区之间。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将共享区排列在控制信息记录区之外,无需扩大控制信息记录区即可保留或确保共享区。如上所述,共享区相对很大,因此如果排列在控制信息记录区中,那么将迫使扩大控制信息记录区。然而,通过使共享区排列在控制信息记录区与数据区之间,可提供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共享区,而无需扩大控制信息记录区并且无需将共享区排列在数据区中。由此,存在这样的极其大的优点,即可提供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与一般可重写型记录介质之间的兼容性。
在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缺陷管理信息包括:定义信息,该定义信息表示数据区的位置;以及缺陷列表,该缺陷列表包括缺陷位置信息和备用区位置信息,该缺陷位置信息表示缺陷在数据区中的位置(即撤离源地址,该撤离源地址即就是上述缺陷位置的地址),该备用区位置信息表示备用区的位置以备则地将记录在该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记录在其中(即撤离目的地地址,该撤离目的地地址即就是例如撤离数据的记录位置)。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利用缺陷列表可更适当的执行缺陷管理。换句话说,在随后所述的重放装置的情况下,可更适当的对一系列内容进行重放。
(记录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这样一种记录装置来实现的,该记录装置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仅可记录一次记录数据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该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包括:数据区,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其中;以及共享区,用于临时将下述撤离数据以及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所述撤离数据是要记录在或已记录在数据区中的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所述缺陷管理信息包括撤离数据的撤离源地址,该记录装置具有:第一记录设备,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数据区中;以及第二记录设备,用于将撤离数据和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到共享区中,第二记录设备利用存在于共享区中的一个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第二记录设备利用共享区中的位于与一个点不同点上的另一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通过利用例如包括光学拾取器以及用于对光学拾取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等等的第一和第二记录设备,可将记录数据适当的记录到上述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
具体地说,第一记录设备将记录数据记录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数据区中。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上,产生了包括下述缺陷列表的缺陷管理信息,所述缺陷列表例如表示缺陷在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位置等等。或者,其是通过记录介质或另一通信信道而获得的。此时,将该缺陷管理信息例如存储到包括诸如RAM这样的存储器的存储设备中。第二记录设备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共享区中。存在第二记录设备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到共享区中时的各种可能性;然而,认为可紧接在对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进行初始化或格式化之后、紧接在将一系列记录数据记录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之后等等。此外,第二记录设备将撤离数据记录到备用区中。
尤其在本发明中,第二记录设备将缺陷管理信息和撤离数据均记录到共享区中。因此,可相对容易的将记录数据记录到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包括其各个方面)。此后,如上所述,如果共享区中存在空白区,那么可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可适当的执行缺陷管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可适当的将记录数据记录到本发明的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并且可得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拥有的各种益处。此外,还可得到可改善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处理性能这样的益处。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的记录装置还可采用各个方面以响应本发明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各个方面。
此外,如果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是光学型记录介质,那么最好是光学拾取器作为用于将数据或信息直接记录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设备。如果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具有诸如磁型、磁光型、以及利用介电常数的改变的类型这样的另一类型、那么可使用适合于该类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类型的拾取器、磁头、探针等等。
顺便说一下,构成了第一和第二记录设备的硬件具有用于每个记录设备的多个设置;然而,一个设置通常就可以了。例如,可提供一个光学拾取器和一个控制器,并且根据每个记录设备可提供用于对控制器进行控制的两类软件。
此外,第二记录设备可重复多次的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到共享区中。通过此,可安全的将缺陷管理信息保持在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
此外,进一步提供了区域设置设备以设置共享区的大小并根据设置的共享区的大小来设置数据区的位置。例如,如果将共享区设置为很大或很宽,那么可将更多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到共享区中。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可并行且多次的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以便可记录每个缺陷管理信息,即使更新次数达到许多。通过此,即使记录介质用于频繁出现缺陷这样的很坏环境中,也可保持或提高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和重放的可靠性。此外,可提高对具有相同内容的缺陷管理信息进行重复记录的次数,从而提高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如果将共享区设置为很小或很窄,那么可确保数据区大或宽如此之多,以便可增加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实际记录容量。如果将区域设置设备执行的共享区的范围设置受托于用户,那么根据用户怎样使用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状况可适当的设置共享区。
在本发明记录装置的一个方面中,第二记录设备利用一个点作为起始点而连续的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这一个点与共享区中的的一个端点对应,并且所述第二记录设备利用另一点作为起始点而连续的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这另一点与所述共享区中的与一个端点面对的另一端点对应。
根据这个方面,因为连续的将撤离数据和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共享区中,因此将撤离数据记录到位于一个点周围的区域中。此外,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位于另一点周围的区域中。因此,基本上可区分与实体信息对应的撤离数据和与控制信息对应的缺陷管理信息。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这样一种记录方法来实现的,该记录方法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仅可记录一次记录数据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该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包括:数据区,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其中;以及共享区,用于临时将下述撤离数据以及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所述撤离数据是要记录在或已记录在数据区中的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所述缺陷管理信息包括撤离数据的撤离源地址,该记录方法具有:第一记录处理,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数据区中;以及第二记录处理,用于将撤离数据和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到共享区中,第二记录处理利用存在于共享区中的一个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第二记录处理利用共享区中的位于与一个点不同点上的另一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方法,与本发明的上述记录装置一样,可适当的将记录数据记录到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包括其各个方面)。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的记录方法还采用各个方面以响应本发明上述记录装置(或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各个方面。
(重放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一种用于对记录在本发明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的重放装置来实现的,该重放装置具有:读取设备,用于读取记录在共享区中的缺陷管理信息;以及重放设备,用于根据缺陷管理信息来对记录在数据区中的记录数据或记录在备用区中的撤离数据进行重放。
根据本发明的重放装置,通过利用包括光学拾取器的读取设备、用于对光学拾取器进行记录的控制器等等以及包括下述解码器等等的重放设备,可对记录在本发明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适当的重放,所述解码器用于将图像数据转换成可将该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器上的图像信号。
具体地说,首先,读取设备读取记录在共享区中的缺陷管理信息。此时,例如将缺陷管理信息存储到诸如存储器这样的存储设备中。在记录时,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以远离存在于记录介质的数据区中的缺陷。因此,为了对按照这种方式记录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需要知道在记录时缺陷在数据区中的位置。因此,重放设备根据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缺陷管理信息而获悉缺陷在数据区中的位置,并且可识别出远离该缺陷而记录的记录数据的记录位置,从而对记录在数据区中的记录数据或者记录在备用区中的撤离数据进行重放。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重放装置,可必然并适当的对记录在本发明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同时通过利用记录在共享区中的缺陷管理信息来执行缺陷管理。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的重放装置还可采用各个方面以响应本发明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各个方面。
顺便说一下,在读取缺陷管理信息的过程中,通过搜索其内记录缺陷管理信息的记录区以及其内未记录缺陷管理信息的未记录区的边缘点可读取记录在共享区中的最新缺陷管理信息。换句话说,每当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更新时,对新缺陷管理信息进行不断的、连续的、以及附加的记录。因此,只要对边缘点进行指定以便可指定其内记录最新缺陷管理信息的位置。换句话说,可对其内记录最新缺陷管理信息的位置进行指定,而无需对地址位置等等进行相对复杂的计算(例如通过利用指针等等而从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操作等等)。通过此,可进一步提高与重放操作有关的处理性能(例如加速等等)。
顺便说一下,上述记录装置和重放装置可按照与作为专用装置的硬件成一体这样一种形式来实现,或者可通过将程序加载到计算机中或读取该程序来实现。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一种用于对记录在本发明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的重放方法来实现的,该重放方法具有:读取处理,用于读取记录在共享区中的缺陷管理信息;以及重放处理,用于根据缺陷管理信息来对记录在数据区中的记录数据或记录在备用区中的撤离数据进行重放。
根据本发明的重放方法,与本发明的重放装置一样,可对记录在本发明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包括其各个方面)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适当地重放。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的重放方法还可采用各个方面以响应本发明上述重放装置的各个方面。
(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记录控制以对位于本发明上述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中的计算机进行控制,该程序可使该计算机起第一记录设备和第二记录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运行诸如ROM、CD-ROM、DVD-ROM、硬盘等等这样的作为记录装置固件的用于将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在其上的记录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通过经由通信设备而将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下载到计算机中并使其运行,可相对容易的实现本发明的上述记录装置。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的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还采用与本发明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各个方面相关的各个方面。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重放控制以对位于本发明上述重放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中的计算机进行控制,该程序可使计算机起读取设备和重放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重放控制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运行诸如ROM、CD-ROM、DVD-ROM、硬盘等等这样的用于将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在其上的记录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通过经由通信设备而将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下载到计算机中并使其运行,可相对容易的实现本发明的上述重放装置。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的用于重放控制的计算机程序还采用与本发明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各个方面相关的各个方面。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切实的具体体现为为本发明上述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程序,该程序可使该计算机起第一记录设备和第二记录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用于重放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切实的具体体现为为本发明上述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程序,该程序可使该计算机起读取设备和重放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记录或重放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读取并运行诸如ROM、CD-ROM、DVD-ROM、硬盘等等这样的用于将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在其上的记录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通过经由通信设备而将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下载到计算机中并使其运行,可相对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上述第一记录设备、第二记录设备、读取设备、以及重放设备的至少一部分。更准确地说,计算机程序产品是由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计算机可读命令)构成的以使该计算机起第一记录设备、第二记录设备、读取设备、以及重放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数据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这样一种数据结构来实现的,所述数据结构具有:数据区,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其中;以及共享区,用于临时将下述撤离数据以及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所述撤离数据是要记录在或已记录在数据区中的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所述缺陷管理信息包括撤离数据的撤离源地址,利用存在于共享区中的一个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利用共享区中的位于与一个点不同点上的另一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包括控制信号的数据结构,与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情况类似,通过将缺陷管理信息和撤离数据记录到共享区中,可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和重放,同时可有效且最大程度的利用共享区的记录容量,并且执行缺陷管理。
顺便说一下,包括本发明控制信号的数据结构还可采用与本发明上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各个方面相关的各个方面。
从以下实施例和示例中可显而易见的得知本发明的这些效果及其它优点。
如上面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具有数据区和共享区;并且在共享区中,利用一个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利用另一点作为起始点来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因此,可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和重放,同时可有效且最大程度的使用共享区(或者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并且执行缺陷管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或方法,其分别具有第一记录设备和第二记录设备或者第一记录处理和第二记录处理。因此,可适当的将记录数据记录到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重放装置或方法,其分别具有读取设备和重放设备或者读取处理和重放处理。因此,可适当的从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中读取记录数据并对其进行重放。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的给出了本发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的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缺陷管理信息的内容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的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缺陷列表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的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共享区的记录内容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5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确定的缺陷管理区的记录内容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6给出了作为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和重放装置的实施例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方框图;
图7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盘片驱动器的方框图;
图8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后端的方框图;
图9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初始设置操作的流程图;
图10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记录操作等等的流程图;
图11从概念上给出了在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进行记录操作过程中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状态的示意图;
图12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最终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13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重放操作的流程图;
图14示意性的给出了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应用于一次写入型光盘,并且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和重放装置应用于一次写入型光盘的记录/重放装置。
(记录介质的实施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次写入型光盘的记录结构以及记录在该光盘上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描述。图1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结构。顺便说一下,图1左侧是一次写入型光盘100的内圆周侧,并且右侧是一次写入型光盘100的外圆周侧。
如图1所示,在一次写入型光盘100的记录面上存在有位于内圆周侧上的导入区101、位于导入区101的外圆周侧上的用户数据区108、以及位于用户数据区108的外圆周侧上的导出区103。此外,共享区104位于导入区101与用户数据区108之间。此外,共享区105位于用户数据区108与导出区103之间。
在导入区101和导出区103的每一个中,记录用于控制的控制信息以及用于对光盘100的信息或数据的记录和读取进行管理的管理信息。导入区101具有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导出区103也具有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7。在每个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中,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参见图2)。
将诸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以及内容数据这样的记录数据记录在用户数据区108中。
将缺陷管理信息120临时记录在每个共享区104和105中。顺便说一下,还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每个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中。随后对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以及共享区104和105的不同之处进行讨论。
此外,共享区104和105是用于从用户数据区108的缺陷中撤离出记录数据的备用区(或备择的记录区)。换句话说,如果用户数据区108中存在缺陷,那么要记录在或已记录在该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如必要时以下简称为″撤离数据″)备择的记录到共享区104或105中。
顺便说一下,就共享区104或105而言,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与两个共享区有关的一方面,而是可以提供例如一个共享区或者多个共享区。
接下来,对缺陷管理信息120进行说明。缺陷管理信息120是记录/重放装置200(参考图6)执行缺陷管理使用的信息。当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光盘100上时或者当从光盘100中重放出记录数据时,记录/重放装置200执行缺陷管理。在该实施例中,缺陷管理主要如下。如果光盘100的用户数据区108上存在有诸如划痕、粉尘、或者磨损这样的缺陷时,那么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以远离缺陷的位置。同时,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此外,还执行以下处理以作为缺陷管理的一部分:当对记录在光盘100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时识别缺陷位置的处理;以及从共享区104或105中读取最初记录在或者已记录在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的处理。为了执行这种缺陷管理,记录/重放装置200需要识别缺陷等等在用户数据区108中的存在位置。缺陷管理信息120主要用于记录/重放装置200以识别缺陷的存在位置等等。
图2给出了缺陷管理信息120的内容。如图2所示,缺陷管理信息120包括设置信息121和缺陷列表122。
如图2所示,设置信息121包括:用户数据区108的开始地址;用户数据区108的结束地址;内部共享区104的大小;外部共享区105的大小;以及其它信息。
图3给出了缺陷列表122的内容。如图3所示,在缺陷列表122上,记录用于表示缺陷在用户数据区108中的位置的地址(在以下简称为“缺陷地址”)、用于表示要记录在或已记录在该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在共享区104或105中的记录位置的地址(以下简称为“备用地址”(即,“备用记录地址”));及其它信息。换句话说,缺陷地址表示本发明“撤离源地址”的一个示例,并且备用记录地址表示本发明“撤离目的地地址”的一个示例。如果用户数据区108中存在多个缺陷时,将与这些缺陷对应的多个缺陷地址以及多个备用地址记录在缺陷列表122上。
顺便说一下,不仅对光盘100的用户数据区108而且还对光盘100的整个记录面执行缺陷管理。
接下来,对缺陷管理信息120的记录方面进行讨论。所有的共享区104和105以及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是用于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其中的区域。然而,共享区104和105与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在其位置、大小、以及使用目的方面不同。下面对这两个区域的差异进行讨论。
图4给出了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这样一状态的一个示例。
共享区104和105是这样的区域,即用于临时将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其中,直到光盘100被最终化。缺陷管理信息120是缺陷管理必需的信息。对于各个光盘而言是否存在缺陷以及其位置均有所不同,以便需要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各个光盘上。在该示例中,在最终化之前,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光盘100上的共享区104或105中。
此外,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在该实施例中,从光盘100的内圆周侧起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并且从光盘100的外圆周侧起记录撤离数据。可从光盘100的外圆周侧起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并且可从光盘100的内圆周侧起记录撤离数据。或者,并不局限于此,可从共享区104或105中的预定点起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并且可从与预定点不重叠的另一预定点起记录撤离数据。
此外,在该示例中,如图4所示,最好是重复两次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顺便说一下,因为图4给出了执行两次重复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这样的状态,因此总共示出了四个缺陷管理信息120和两个撤离数据)。通过此,这可安全的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并对其进行安全的重放。即使未记录两次而是例如记录一次或者记录三次或多次,那么也可对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进行适当的记录和重放。
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对缺陷管理信息120更新若干次,直到光盘100最终化。例如,如果在第一记录与第二记录(附加记录)之间灰尘附着于光盘100上,那么当第二记录时检测到缺陷(或灰尘),并且根据此,对缺陷列表122进行更新。如果更新了缺陷列表122,那么将包括已更新缺陷列表122的缺陷管理信息120附加的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此外,还将撤离数据记录到共享区104或105中。因为光盘100是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因此不可能将已更新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现有缺陷管理信息120之上。因此,如图4所示,将更新的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连续的记录在现有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之后。
为了实现对缺陷管理信息120的这种重复及并行记录,共享区104和105大于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
另一方面,图5给出了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或107中这样一状态的一个示例。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是这样的区域,即将光盘100最终化时的缺陷管理信息120确定的记录在其中。换句话说,在最终化之前,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是未记录的。在最终化之后,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中,并且此后继续该记录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最好是重复两次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或107中。通过此,可安全的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并对其进行安全的重放。即使未记录两次而是例如记录一次或者记录三次或多次,那么也可对缺陷管理信息120进行适当的记录和重放。
根据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因为共享区104位于导入区101与用户数据区108之间并且共享区105位于用户数据区108与导出区103之间,因此这可提供一次写入型光盘100与一般可重写型光盘之间的兼容性。这是因为为了实现与可重写型光盘的兼容性,因此必须具有导入区、用户数据区、以及导出区,并且必须保持诸如这些区域的顺序、位置、以及大小(尺寸)这样的基本记录结构。这还因为在光盘100中虽然具有共享区104和105,但是光盘100仍保持了这种基本记录结构。换句话说,如果共享区104处于导入区101中,那么如上所述会引起这样的缺点,即因为共享区104相对很大,因此导入区101的大小要扩大。然而,在该示例中,共享区104位于导入区101之外,则不会造成这种缺点。此外,如果共享区104处于用户数据区108之中,那么会引起这样的缺点,即具有控制信息特性的缺陷管理信息120混杂在下述用户数据区108之中,所述用户数据区是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其中的区域。并且诸如控制信息和记录数据这样的具有不同特性的信息会混杂在用户数据区108之中。在该示例中,因为共享区104位于用户数据区108之外,因此不会出现这种缺点。对于共享区105而言同样如此。
顺便说一下,用户数据区108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共享区104的大小、以及共享区105的大小包含在缺陷管理信息120的设置信息121之中(参考图2)。该设置信息121是由记录/重放装置200来设置的。换句话说,如果用户数据区108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共享区104的大小、以及共享区105的大小被示为设置信息121,那么它们可被允许改变。即使用户数据区108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共享区104的大小、以及共享区105的大小已变化,也可保持与一般可重写型记录介质的兼容性。因此,如果用户数据区108的开始地址向后移动(向外圆周侧),那么可确保或保留导入区101与用户数据区108之间的间隔,并且可使共享区104位于在该间隔中。此外,根据怎样设置用户数据区108的开始地址,可保留相对大的(相对大尺寸)的共享区104。对于共享区105而言同样如此。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由于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分别处于导入区101和导出区103中,因此可提供一次写入型光盘100与一般可重写型光盘之间的兼容性。换句话说,在一般可重写型光盘上,用于记录缺陷管理信息的区域处于其导入区和导出区之中。此后,甚至在光盘100上,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和107位于导入区101和导出区103之中。就此,这两个盘片具有相同的记录结构。因此,可提供一次写入型光盘100与一般可重写型光盘之间的兼容性。
此外,尤其是在该实施例中,不仅提供共享区104或105作为用于临时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其中的区域,共享区104或105还是其内还记录撤离数据的区域。因此,与下述光盘比较,从以下观点来看极其有效利用是可能的,在所述光盘中用于将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的区域与用于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其中的区域分离。
也就是说,在比较的光盘中,例如,在两个区域的任何一个到达记录容量的限度而完成记录的情况下,不再对缺陷管理信息120或撤离数据进行记录。因此,即使在其它区域中存在空间,缺陷管理也是困难的或不可能的,因此不能将更多记录数据记录到光盘上。
然而,根据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记录区不是如比较的光盘那样是分离的,并且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记录在相同记录区中。这不会引起即使仍存在空白区也不能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这样的上述缺点,该缺点是由于在用于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其中的区域或者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其中的区域首先达到记录容量的情况下就完成记录这样的事实引起的。换句话说,利用与上述用于记录的两个区对应的共享区,可最大限度的使用记录容量(特别是共享区的记录容量)。此外,即使在缺陷管理信息120的数据容量大于撤离数据的数据容量的情况下,以及相反,在撤离数据的数据容量大于缺陷管理信息120的数据容量的情况下,或者在类似情况下,如果共享区中存在空白区,那么可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记录,并且这会导致适当的缺陷管理。
此外,借助于设置信息121,可将共享区的记录容量设置为具有预定大小。因此,如果料想到会频繁出现缺陷,那么可预先形成较大记录容量的共享区104或105。或者,如果例如由于光盘100的完善生产技术而料想到不会频繁出现缺陷,那么可预先形成较小记录容量的共享区104或105。通过此,可保留必需的用户数据区108,并且还可根据情况而执行最佳缺陷管理。
顺便说一下,即使在光盘具有三个或多个共享区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如果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混合并连续记录在至少一个共享区中,那么也可得到上述光盘拥有的各种益处。
(记录/重放装置的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6至图8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给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重放装置200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图7给出了该记录/重放装置的盘片驱动器的方框图。图8给出了该记录/重放装置的后端的方框图。该记录/重放装置200具有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光盘100上的功能以及用于对记录在光盘100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的功能。
如图6所示,记录/重放装置200具有盘片驱动器300和后端400。
图7给出了盘片驱动器300的内部结构。该盘片驱动器300是用于将信息记录在光盘100上并且读取记录在光盘100上的信息的装置。
如图7所示,盘片驱动器300具有:主轴电机351;光学拾取器352;射频(RF)放大器353;以及伺服电路354。
该主轴电机351是用于使光盘100旋转的电机。
光学拾取器352通过利用光束来照射记录面而将记录数据等等记录在光盘100的记录面上并且通过接收该光束的反射光来读取记录在记录面上的记录数据等等。光学拾取器352输出与该光束的反射光对应的RF信号。
RF放大器353对光学拾取器352输出的RF信号进行放大并且将其输出到编码器/解码器(CODEC)355。此外,RF放大器353从RF信号中产生了摆频信号WF、轨道误差信号TE、以及聚焦误差信号FE,并将其输出。
伺服电路354是根据轨道误差信号TE、聚焦误差信号FE、及其它伺服控制信号而对光学拾取器352和主轴电机351的驱动进行控制的伺服控制电路。
此外,如图7所示,盘片驱动器300具有:CODEC 355;缓冲器356;接口357;以及光束驱动设备358。
CODEC 355是这样的电路,该电路具有:当读取时对记录数据执行误差校正的功能;以及当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与调制时将误差校正码或标记附加在该记录数据上的功能。具体地说,当读取时,CODEC355对RF放大器353输出的RF信号进行解调与解码、对解码的RF信号执行误差校正、并且此后将其输出到缓冲器356。此外,如果对解码的RF信号进行误差校正的结果是误差校正不可能,或者如果误差校正码的数目超过了某个参考值,那么CODEC 355产生用于表示其的误差校正不可能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到缺陷检测器359。当记录时,CODEC 355将误差校正码附加在缓冲器356输出的记录数据上、对该数据进行解调以具有适合于光盘100光学特性等等的代码、并且此后将解调的记录数据输出到光束驱动设备358。
缓冲器356是用于临时存储记录数据的存储电路。
接口357是用于对盘片驱动器300与后端400之间的输入/输出或记录数据的传送等等进行控制的电路。具体地说,当重放时,接口357响应来自后端400的请求命令,并且将缓冲器356输出的记录数据(例如从光盘100读取的记录数据)输出到后端400。当记录时,接口357接收从后端400输入到盘片驱动器300的记录数据,并且将该数据输出到缓冲器356。接口357响应来自后端400的请求命令并且将保持在用于产生缺陷管理信息的产生器360(DMI产生器360)之中的所有缺陷列表或其一部分输出到后端400。
当记录时,光束驱动设备358产生了与CODEC 355输出的记录数据对应的光束驱动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到光学拾取器352。光学拾取器352根据光束驱动信号来对光束进行调制,并且使其照射在光盘100的记录面上。这可将记录数据等等记录在记录面上。
此外,如图7所示,盘片驱动器300具有:缺陷检测器359;以及DMI产生器360。
缺陷检测器359是用于对光盘100上的缺陷进行检测的电路。缺陷检测器359产生了用于表示是否存在缺陷的缺陷检测信号,并且输出该信号。当读取信息时(当核对或重放时),缺陷检测器359根据对记录数据进行误差校正的结果来对缺陷进行检测。如上所述,如果对解码的RF信号执行误差校正的结果是误差校正不可能,或者如果误差校正码的数目超过了某个参考值,那么CODEC 355产生了用于表示该事实的误差校正不可能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到缺陷检测器359。当接收到该误差校正不可能信号时,缺陷检测器359输出用于表示存在缺陷的缺陷检测信号。
DMI产生器360是用于根据缺陷检测器359输出的缺陷检测信号来产生或更新缺陷管理信息120的电路。将缺陷管理信息120可重写的存储在位于DMI产生器360之中的存储电路中。DMI产生器360响应来自后端400的请求命令并且通过接口357而将该缺陷管理信息120输出到后端400。
此外,如图7所示,盘片驱动器300具有中央处理单元(CPU)361。CPU 361对盘片驱动器300进行整体控制,并且对上述盘片驱动器300中的元件当中的信息交换进行控制。CPU 361还对记录数据和缺陷管理信息120的记录操作和读取操作进行控制。CPU 361还响应从后端400传送的控制命令或请求命令并且控制盘片驱动器300与后端400之间的数据交换。
接下来,图8给出了后端400的内部结构。后端400是这样的装置,该装置对盘片驱动器300从光盘100中读取的记录数据执行重放处理、接收外部提供的记录数据以便将其记录在光盘100上、对该记录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将其传送到盘片驱动器300。
后端400具有:驱动控制器471;视频解码器472;音频解码器473;视频编码器474;音频编码器475;系统控制器476;以及缺陷管理设备477。
驱动控制器471是用于对盘片驱动器300的读取处理和记录处理进行控制的电路。后端400和盘片驱动器300协作并执行从光盘100中读取记录数据并对其进行重放这样的操作以及接收来自外部的记录数据并将其记录在光盘100上这样的操作。驱动控制器471通过对盘片驱动器300的读取处理和记录处理进行控制而实现了后端400与盘片驱动器300的协作。具体地说,驱动控制器471将与读取、记录、输出来自缓冲器356的记录数据、输出来自DMI产生器360的缺陷管理信息120等等有关的请求命令输出到盘片驱动器300。驱动控制器471还对记录数据、缺陷管理信息120、及其它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进行控制。
视频解码器472和音频解码器473是这样的电路,该电路用于对盘片驱动器300从光盘100中读取的且是通过驱动控制器471提供的记录数据进行解码并且将该记录数据转换为显示器、扬声器等等可重放的。
视频编码器474和音频编码器475是这样的电路,该电路用于接收从外部输入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等等以便将其记录在光盘100上、通过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压缩和编码方法等等来对其进行压缩和编码、并且通过驱动控制器471而将其提供给盘片驱动器300。
系统控制器476是这样的电路,当重放时,该电路用于控制驱动控制器471、视频解码器472、音频解码器473、以及缺陷管理设备477,并且与这些设备协作的对记录数据执行重放处理。当记录时,系统控制器476控制驱动控制器471、视频编码器474、音频编码器475、以及缺陷管理设备477,由此与这些设备协作的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当重放和记录时,系统控制器476利用驱动控制器471来控制盘片驱动器300(例如控制各个请求命令的产生和传输,应答信号的接收等等)以便实现盘片驱动器300与后端400的协作。
缺陷管理设备477具有位于其中的存储电路并且具有接收并保持由盘片驱动器300中的DMI产生器360产生的或者更新的全部缺陷管理信息120或其一部分这样的功能。缺陷管理设备477利用系统控制器476来执行缺陷管理。
接下来,对记录/重放装置200的初始设置操作进行说明。图9给出了记录/重放装置200的初始设置操作。记录/重放装置200执行(i)当将光盘100插入或者加载到驱动装置300中时与(ii)当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或者重放时之间的初始设置。初始设置是用于为记录数据的记录或重放作准备的处理,并且该初始设置包括各种处理。下面对各种处理当中的初始化光盘100、产生缺陷管理信息120、将缺陷管理信息120传送到后端400等等进行说明。该处理主要是在驱动单元300的CPU 361的控制之下执行的。
如图9所示,当将光盘100插入或者加载到驱动单元300中时,驱动单元300的CPU 361判断光盘100是否是未记录盘片(即是否是空白盘片)(步骤S11)。
如果光盘100是空白盘片(步骤S11:是),那么CPU 361对光盘100进行初始化(步骤S12)。在该初始化中,DMI产生器360产生了缺陷管理信息120(步骤S13)。具体地说,获得了在初始化过程中设置的用户数据区108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以及共享区104和105的大小,并且产生了设置信息121。此外,还产生了缺陷列表122。此时产生的缺陷列表122仅仅具有外形或框架,而不具有任何内容。也就是说,既未将缺陷地址记录在其中,也未将特定备用地址记录在其中。仅仅记录了头部、标识信息或区别信息等等。将产生的缺陷管理信息120存储并保持在DMI产生器360中。
此后,CPU 361将存储在DMI产生器360中的缺陷管理信息120传送到后端400(步骤S14)。将缺陷管理信息120存储在后端400的缺陷管理设备477中。
此后,CPU 361将存储在DMI产生器360中的缺陷管理信息120重复两次记录在光盘100的共享区104或105中(步骤S15)。
另一方面,如果光盘100不是空白盘片时(步骤S11:否),则CPU361判断光盘100是否已最终化(步骤S16)。最终化是这样的处理,即用于排列(组织)光盘100的记录格式以通过利用用于一般可重写型光盘的重放装置以及用于仅重放类型的一般光盘的重放装置来对光盘100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参考记录在光盘100上的导入区101中的控制信息等等可获知光盘100是否已最终化。
如果光盘100仍未最终化(步骤S16:否),那么CPU 361从光盘100的共享区104或105中读取缺陷管理信息120(步骤S17)。也就是说,如果光盘100不是空白盘片时,那么将过去已产生的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因此在该步骤读取该信息。
如果将多个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那么CPU 361选择并读取它们当中最新的缺陷管理信息120(步骤S18)。换句话说,在最终化之前,每当对缺陷管理信息120进行更新时,则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按照更新顺序而连续排列多个缺陷管理信息120。因此,位于共享区104或105末端的缺陷管理信息是最新的缺陷管理信息。CPU 361选择并读取位于末端的缺陷管理信息。
该实施例采用以下方法以便指定位于末端的缺陷管理信息120。也就是说,将多个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记录到共享区104或105中。此后,分别从内圆周侧或外圆周侧起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或撤离数据,以便在实际上可区分每个数据(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共享区104或105的开始地址至下述区域的末端地址记录该信息,所述区域内记录最后的缺陷管理信息120,并且在末端地址之后未进行记录,并将撤离数据记录在未记录区域之后。CPU 361对光学拾取器352进行控制以从共享区104或105的开始地址起对其进行扫视,从而对成为未记录状态的位置进行检测,并且从该位置起在相反方向上扫视共享区104或105。按照这种方式,指定最后的缺陷管理信息120。根据该方法,无需指针等等即可很简单的指定最后的缺陷管理信息120。
此后,CPU 361将读取的最后缺陷管理信息120存储在DMI产生器360中并且将该信息传送到后端400(步骤S19)。将最后的缺陷管理信息120存储在后端400的缺陷管理设备477中。
另一方面,如果光盘100不是空白盘片但是已最终化时(步骤S16:是),那么CPU 361从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或107中读取缺陷管理信息120(步骤S20),并且将该信息传送到后端400(步骤S21)。将缺陷管理信息120存储在后端400的缺陷管理设备477中。
按照这种方式,产生了缺陷管理信息120,或者缺陷管理信息120是从共享区104或105中有选择的读取的,或者缺陷管理信息120是从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或107中有选择的读取的。此后,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DMI产生器360和后端400的缺陷管理设备477中。通过此,准备了缺陷管理,从而结束初始设置。
接下来,对记录/重放装置200的记录操作进行说明。图10主要给出了记录/重放装置200的记录操作。记录/重放装置200执行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光盘100的用户数据区108中这样的记录操作。记录/重放装置200在记录操作期间还执行核对并且根据该核对结果来更新缺陷列表122。通过盘片驱动器300的CPU 361与后端400的系统控制器476的协作而实现了记录操作。
如图10所示,如果用户输入了用于开始记录的指令(步骤S33:是),那么记录/重放装置200响应此并且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步骤S34)。将记录数据记录在每个预定块中。记录/重放装置200参考存储在后端400的缺陷管理设备477中的缺陷管理信息120并且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同时根据该信息来执行缺陷管理记录。
记录/重放装置200在每次记录一个块时执行核对(步骤S35),并且根据核对结果来更新缺陷管理信息120。要更新的缺陷管理信息120是存储在DMI产生器360中的缺陷管理信息。具体地说,如果由于核对而识别到记录数据未被记录时(步骤S36:是),CPU 361从其外圆周侧起而将没有被记录的记录数据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步骤S37)。此后,CPU 361估计在其上应该记录记录数据的位置上存在缺陷,并且将用于表示该位置的缺陷地址以及相应备用地址记录在缺陷列表122上(步骤S38)。
当就此时记录的一系列块的记录数据而言已结束了上述步骤S34至S38时,CPU 361从光盘100的内圆周侧起而将更新的缺陷管理信息120重复两次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以使位于在步骤S37记录的记录数据(即撤离数据)之后(步骤S41)。因此,如图4所示,在共享区104或105中,从外圆周侧起记录撤离数据,并且从内圆周侧起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
顺便说一下,要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的缺陷管理信息120是存储在DMI产生器360中的缺陷管理信息。此后,完成记录操作。
现在,参考图11,对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光盘100的一方面进行描述。图11从概念上给出了实施例中的在记录/重放装置的记录操作过程中的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1(a)所示,在记录之前的时间点,将预定记录数据记录在其内未记录数据的用户数据区108中。
现在,假定用户数据区108中存在缺陷。换句话说,如图11(b)所示,假定用户数据区108中存在缺陷区108d。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c)所示,例如从外圆周侧起依次将记录到缺陷区108d中的记录数据(即撤离数据)记录到共享区104或105的预定区域中。
顺便说一下,执行这种操作,但并不局限于在记录操作期间,而是如果在对记录在用户数据区中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的期间识别出存在缺陷,那么也执行该操作。
此后,如图11(d)所示,将表示缺陷区108d的地址等等的缺陷管理信息120i记录到共享区104中。例如,继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之中的撤离数据之后,从内圆周侧起依次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i。
此后,继续该操作,从而将期望的记录数据记录到用户数据区108中,如图11(e)所示。
如上所述,通过将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记录到共享区104或105中,即使缺陷管理信息120的数据容量非常大并且撤离数据的记录容量非常大,也可对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进行记录,只要共享区104或105中存在空白区。因此,可有效且最大程度的使用共享区104或105(或者光盘100)的记录容量,从而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
此后,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1(f)所示,在共享区104或105中的从内圆周侧起记录的120占有的区域与从外圆周侧起记录的撤离数据占有的区域彼此相撞的时间点,可判断出共享区104或105中不存在空白区。
顺便说一下,即使分别不是从内圆周侧或外圆周侧起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而是如果将其记录在共享区104或105中的可被区分的区域之中,那么这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此外,在光盘具有多个共享区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至少一个共享区中分别从外圆周侧或内圆周侧起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即使通过此,如上所述也可有效且最大限度的使用共享区的记录容量,从而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
具体地说,对包括至少一个共享区的一个共享区组进行分配以记录缺陷管理信息120,并且对包括至少一个共享区的另一共享区组进行分配以记录撤离数据。则,如果将未包含在这些共享区组之内的一个共享区构造成分别从内圆周侧和外圆周侧起而将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记录在其中,那么可得到上述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拥有的各种益处。如上所述,其内记录并混合有缺陷管理信息和撤离数据的共享区可以是一个共享区或者可以是从多个共享区中选择出来的另一共享区。
此外,如上所述在光盘具有多个共享区的情况下,将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记录到一个共享区中,并且如果在一个共享区的记录容量达到限度而完成了记录,那么可新选择另一共享区,从而将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记录在其中。换句话说,通过在多个共享区中一个接一个的连续完成记录,可使与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的记录操作有关的拾取器的操作量处于控制之下。换句话说,可实现使记录操作加速、降低功耗等等。即使将这些数据任意的记录在多个共享区中的每一个中,也可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可通过有效且最大程度的利用共享区的记录容量而执行缺陷管理。
接下来,对记录/重放装置200的最终化操作进行说明。图12给出了最终化操作。例如,如果用户输入了表示最终化的指令时(图10中的步骤S31:是),记录/重放装置200确认光盘100仍未最终化(步骤S51:否)并且最终化光盘100(步骤S52)。当最终化时,记录/重放装置200重复两次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光盘100上的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或107中(步骤S53)。顺便说一下,要记录在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或107中的缺陷管理信息120是存储在DMI产生器360中的缺陷管理信息。顺便说一下,在该示例中,记录在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或107中的缺陷管理信息120的数目是两个;然而,可以是三个或多个,或者是一个。此后,最终化过程完成。
接下来,对记录/重放装置200的重放操作进行说明。图13给出了记录/重放装置200的重放操作。
如果用户输入了开始记录的指令(步骤S33:是),那么记录/重放装置200确认光盘100不是空白盘片(步骤S71:否),并且对记录在光盘100上的用户数据区108中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步骤S72)。记录/重放装置200对记录数据进行重放,同时根据存储在后端400的缺陷管理设备477中的缺陷管理信息120来执行缺陷管理。
因此,根据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200,在最终化光盘100之前,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光盘100上的共享区104或105中。当最终化光盘100时,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光盘100的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或107中。另一方面,就未最终化的光盘100而言,从光盘100的共享区104或105中读取缺陷管理信息120。就已最终化的光盘100而言,从光盘100的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或107中读取缺陷管理信息120。通过此,就未最终化的光盘100以及已最终化的光盘100而言,可实现对记录数据的记录或者重放,同时执行适当的缺陷管理。
尤其是,通过分别从内圆周侧或外圆周侧起而将缺陷管理信息120和撤离数据记录到共享区104或105中,可最大程度的使用共享区104或105的记录容量,从而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中的记录/重放装置200,在最终化处理过程中将缺陷管理信息120记录在光盘100的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06或107中。因此,可建立一次写入型光盘100与一般可重写光盘之间的兼容性。
顺便说一下,在上述实施例中,给出了将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应用到一层光盘这样一个示例。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该示例并且可将其应用到两层或多层光盘上。图14给出了将本发明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应用到两层光盘上的另一实施例。顺便说一下,该实施例中给出了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记录方向是相同的平行轨道路径;然而,也可采用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记录方向是相反的相反轨道路径。
与光盘100相同,图14中的两层光盘150的第一层(图14的上部)具有:导入区151;用户数据区158;以及导出区153,并且还具有位于导入区151与用户数据区158之间的共享区154以及位于用户数据区158与导出区153之间的共享区155。此外,导入区151和导出区153中分别具有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56和157。与光盘100一样,第二层具有:导入区171;用户数据区178;以及导出区173,并且还具有位于导入区171与用户数据区178之间的共享区174以及位于用户数据区178与导出区173之间的共享区175。此外,在导入区171和导出区173中分别具有确定的缺陷管理区176和177。
顺便说一下,为了对其技术思想进行说明,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具体体现了本发明记录介质、记录装置、以及重放装置的构件等等。各种构件的形状、大小、位置、连接关系等等并不局限于该附图。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光盘100是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来进行讨论的,并且与该光盘100有关的记录器或播放器是作为记录/重放装置的一个示例来进行讨论的。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光盘和其记录器或播放器,而是适合于其它各种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以及支持高密度记录或高传送率的记录器。
在不脱离从权利要求和整个说明书中读取的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如果希望,可使本发明变化。伴随这种变化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记录装置、重放装置、记录方法、重放方法、以及可实现这些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可将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用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用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重放装置和重放方法、用于记录或重放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本发明的数据结构在消费或者工业用途上可应用于可以高密度而记录各种信息的高密度光盘、磁盘、磁光盘等等上,并且其进一步可应用于与光盘有关的记录器和播放器等等上。此外,它们可应用于例如安装在各种计算机设备上的或者与各种计算机设备相连的一次写入型信息记录介质、记录装置、或者重放装置等等上。
Claims (5)
1.一种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其包括多个记录层,
所述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在每个记录层中包括:
数据区,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其中;
控制信息记录区,用于将用于对所述数据区中的记录操作与读取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进行控制的信息记录在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记录区包括用于将所述数据区的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的确定的缺陷管理区;以及
布置在所述控制信息记录区和所述数据区之间的共享区,用于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其中以及临时将所述数据区的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所述撤离数据是要记录在所述数据区中的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
利用存在于所述共享区中的一个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利用所述共享区中的存在于与该一个点不同的点处的另一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
2.一种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包括多个记录层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装置,该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在每个记录层中包括:(i)数据区,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其中;(ii)控制信息记录区,用于将用于对所述数据区中的记录操作与读取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进行控制的信息记录在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记录区包括用于将所述数据区的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的确定的缺陷管理区;以及(iii)布置在所述控制信息记录区和所述数据区之间的共享区,用于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其中以及临时将所述数据区的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所述撤离数据是要记录在所述数据区中的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
所述记录装置包括:
第一记录设备,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所述数据区中;以及
第二记录设备,用于将撤离数据和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到所述共享区中,
所述第二记录设备利用存在于所述共享区中的一个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所述第二记录设备利用所述共享区中的存在于与该一个点不同的点处的另一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
3.一种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包括多个记录层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方法,该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在每个记录层中包括:(i)数据区,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在其中;(ii)控制信息记录区,用于将用于对所述数据区中的记录操作与读取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进行控制的信息记录在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记录区包括用于将所述数据区的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的确定的缺陷管理区;以及(iii)布置在所述控制信息记录区和所述数据区之间的共享区,用于将撤离数据记录在其中以及临时将所述数据区的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所述撤离数据是要记录在所述数据区中的缺陷位置上的记录数据,
所述记录方法包括:
第一记录处理,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所述数据区中;以及
第二记录处理,用于将撤离数据和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到所述共享区中,
所述第二记录处理利用存在于所述共享区中的一个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撤离数据进行记录,所述第二记录处理利用所述共享区中的存在于与该一个点不同的点处的另一预定点作为起始点来对缺陷管理信息进行记录。
4.一种用于对记录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的重放装置,
所述重放装置包括:
读取设备,用于读取记录在所述共享区中的缺陷管理信息;以及
重放设备,用于根据缺陷管理信息来对记录在所述数据区中的记录数据或记录在所述备用区中的撤离数据进行重放。
5.一种用于对记录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的重放方法,
所述重放方法包括:
读取处理,用于读取记录在所述共享区中的缺陷管理信息;以及
重放处理,用于根据读取的缺陷管理信息来对记录在所述数据区中的记录数据或记录在所述备用区中的撤离数据进行重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200303 | 2003-07-23 | ||
JP2003200303 | 2003-07-23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210413A Division CN1826650B (zh) | 2003-07-23 | 2004-07-22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6990A true CN101046990A (zh) | 2007-10-03 |
Family
ID=3407446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010513A Pending CN101046991A (zh) | 2003-07-23 | 2004-07-22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记录和重放装置及方法,计算机程序 |
CNA2007101010509A Pending CN101046990A (zh) | 2003-07-23 | 2004-07-22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及方法、重放装置及方法 |
CN2004800210413A Expired - Lifetime CN1826650B (zh) | 2003-07-23 | 2004-07-22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及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010513A Pending CN101046991A (zh) | 2003-07-23 | 2004-07-22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记录和重放装置及方法,计算机程序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210413A Expired - Lifetime CN1826650B (zh) | 2003-07-23 | 2004-07-22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7869318B2 (zh) |
EP (3) | EP1780717A3 (zh) |
JP (1) | JP3865260B2 (zh) |
KR (1) | KR101010227B1 (zh) |
CN (3) | CN101046991A (zh) |
WO (1) | WO200500865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08658A1 (ja) * | 2003-07-23 | 2005-01-27 | Pioneer Corporation | 追記型記録媒体、追記型記録媒体用の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追記型記録媒体用の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記録又は再生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データ構造 |
EP1780717A3 (en) * | 2003-07-23 | 2007-09-12 | Pioneer Corporation | Write-once-typ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rite-once-type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rite-once-type recording medium, computer program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control, and data structure |
KR20050031683A (ko) * | 2003-09-30 | 2005-04-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한번 기록 디스크 및 그 디스크의 사용 방법 |
CN116661698B (zh) * | 2023-06-16 | 2024-02-13 | 浙江清环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窨井排水监测设备中存储器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24270A (ja) | 1986-11-13 | 1988-05-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イスク制御方法 |
JPH01224979A (ja) * | 1988-03-04 | 1989-09-07 | Fujitsu Ltd | 光ディスクの交代書込み方式 |
JPH0223417A (ja) * | 1988-07-13 | 1990-01-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方式と情報記録媒体 |
JPH05108441A (ja) * | 1991-10-21 | 1993-04-30 | Canon Inc | 情報記録方式 |
JPH09259537A (ja) * | 1996-03-25 | 1997-10-03 | Toshiba Corp | 交替領域を持つ情報記録ディスク |
JPH1166751A (ja) | 1997-08-18 | 1999-03-09 | Ricoh Co Ltd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RU2192673C2 (ru) * | 1998-04-20 | 2002-11-10 |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варианты),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ефектами и способ записи данных в реальном масштабе времени |
KR100601598B1 (ko) * | 1998-06-15 | 2006-07-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록 방지 정보를 저장하는 기록 매체와 기록 방지 방법 |
JP2000003161A (ja) | 1998-06-17 | 2000-01-07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0113640A (ja) * | 1998-09-30 | 2000-04-21 | Sony Corp | テープドライブ装置、記録媒体 |
JP2000195178A (ja) | 1998-10-22 | 2000-07-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媒体、欠陥管理方法および欠陥管理装置 |
KR100667729B1 (ko) * | 1998-11-10 | 2007-0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결함 관리를 위한 여유 공간과 그 관리 정보를 갖는 디스크, 여유 공간 할당 방법과 결함 관리 방법 |
US6615363B1 (en) * | 1999-03-19 | 2003-09-02 | Hitachi Maxell, Ltd. |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on the same |
JP2000357374A (ja) | 1999-06-11 | 2000-12-26 | Hitachi Maxell Ltd |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
US7283727B1 (en) | 1999-07-15 | 2007-10-16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
CN1338102A (zh) * | 1999-09-23 | 2002-02-27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在盘形记录介质上瞬时写入或读出文件的方法 |
US7072256B2 (en) * | 2000-03-08 | 2006-07-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
JP2002312940A (ja) | 2001-04-11 | 2002-10-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
US7123556B2 (en) * | 2002-01-22 | 2006-10-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with spare defect management areas |
KR101121968B1 (ko) * | 2002-01-22 | 2012-03-13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다층 정보 기록 매체, 기록 방법, 및 재생 방법 |
US20040002018A1 (en) * | 2002-03-20 | 2004-01-01 | Kenji Oishi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thereby |
KR20040027259A (ko) * | 2002-09-26 | 2004-04-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1 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의 디펙트 영역 관리방법 |
US7233550B2 (en) * | 2002-09-30 | 2007-06-19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
US7643390B2 (en) * | 2003-02-21 | 2010-01-05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
US7499383B2 (en) * | 2003-02-21 | 2009-03-03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pare area thereof |
SG151112A1 (en) * | 2003-03-08 | 2009-04-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TWI328805B (en) * | 2003-03-13 | 2010-08-11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ive are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
MXPA05012044A (es) * | 2003-05-09 | 2006-02-03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co optico de una sola escritura, metodo y aparato par recuperacion de informacion de administracion de disco del disco optico de una sola escritura. |
WO2005008658A1 (ja) * | 2003-07-23 | 2005-01-27 | Pioneer Corporation | 追記型記録媒体、追記型記録媒体用の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追記型記録媒体用の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記録又は再生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データ構造 |
EP1780717A3 (en) * | 2003-07-23 | 2007-09-12 | Pioneer Corporation | Write-once-typ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rite-once-type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rite-once-type recording medium, computer program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control, and data structure |
JP4882861B2 (ja) * | 2007-05-11 | 2012-02-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再生装置、管理情報取得方法 |
-
2004
- 2004-07-22 EP EP07101991A patent/EP1780717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7-22 US US10/565,076 patent/US786931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7-22 KR KR1020067001581A patent/KR10101022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07-22 CN CNA2007101010513A patent/CN101046991A/zh active Pending
- 2004-07-22 CN CNA2007101010509A patent/CN101046990A/zh active Pending
- 2004-07-22 EP EP07101992A patent/EP1780718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7-22 WO PCT/JP2004/010768 patent/WO200500865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7-22 EP EP04748033A patent/EP164798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7-22 JP JP2005511948A patent/JP386526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7-22 CN CN2004800210413A patent/CN18266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7
- 2007-02-26 US US11/710,547 patent/US2008000561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2-26 US US11/710,465 patent/US765676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80717A2 (en) | 2007-05-02 |
EP1780717A3 (en) | 2007-09-12 |
EP1780718A2 (en) | 2007-05-02 |
EP1647986A4 (en) | 2007-08-22 |
US7869318B2 (en) | 2011-01-11 |
US7656762B2 (en) | 2010-02-02 |
KR101010227B1 (ko) | 2011-01-21 |
US20070041284A1 (en) | 2007-02-22 |
US20080005610A1 (en) | 2008-01-03 |
JP3865260B2 (ja) | 2007-01-10 |
US20070229997A1 (en) | 2007-10-04 |
CN1826650B (zh) | 2012-06-13 |
JPWO2005008657A1 (ja) | 2006-09-07 |
EP1647986A1 (en) | 2006-04-19 |
CN101046991A (zh) | 2007-10-03 |
CN1826650A (zh) | 2006-08-30 |
WO2005008657A1 (ja) | 2005-01-27 |
KR20060058090A (ko) | 2006-05-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36283A (zh) | 信息记录介质、用于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及方法、用于信息记录介质的重放装置及方法、用于控制记录或重放的计算机程序、以及包括控制信号的数据结构 | |
CN1324569C (zh) | 信息记录媒介,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 |
CN1254819C (zh) | 光盘缺陷的管理方法和光盘装置 | |
CN1717735A (zh)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用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以及用于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重放装置及重放方法 | |
CN1110037C (zh) | 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
CN1348184A (zh)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
CN1705996A (zh)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及其方法、以及重放装置及其方法 | |
CN1299267C (zh)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
CN1934648A (zh)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用于该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用于该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重放装置和重放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147834C (zh) | 记录介质、记录/重放方法和记录/重放设备 | |
CN1199171C (zh) | 记录设备和方法 | |
CN101046990A (zh)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及方法、重放装置及方法 | |
CN101047008A (zh)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及方法、重放装置及方法 | |
CN1910692A (zh)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信息重放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771554A (zh) |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 |
CN1873793A (zh)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装置 | |
CN101042915A (zh)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658315A (zh) | 光学记录介质、记录/再现设备、和记录/再现方法 | |
CN1751352A (zh) |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及再现方法 | |
CN1928999A (zh) | 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 | |
CN1957418A (zh) | 一次写入型光盘的数据记录/再现 | |
CN101053022A (zh) |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918656A (zh) | 缺陷管理信息设定方法、记录方法、缺陷管理方法、程序以及记录介质和信息记录装置 | |
CN101036185A (zh) |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