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现有土壤埋地换热管技术换热性能更稳定的,占地面积小、施工费用低、施工周期短,并适宜于在城市大中型地源热泵节能工程中施工与使用的,可采用非开挖方式建造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
本发明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采用一种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其特征在于,由一个或以上的经非开挖方式建造在地下的地下储能液库、载热介质、埋地换热管、循环输送管路等组成,地下储能液库内的载热介质中聚集储存有包括地热能在内的自然界冷量或热量,埋地换热管连接于地下储能液库之间或地下储能液库的上、下液层间,循环输送管路的输送管道设置在地下储能液库与地面间的孔道中。所述的载热介质包括液体或液体中含有固态储能物质的液态流体或液体与固体的组合,其中,液体包括水、乳化液、水性溶液或化合物溶液。所述的地下储能液库的砂浆固壁层内表面、或是地下储能液库的埋管或顶管的内管表面上可敷设保护载热介质的隔离保护层,所述的地下储能液库内可设置柔性的薄膜内衬溶液袋。所述的经非开挖方法建造的地下储能液库是经爆炸成形和砂浆固壁法建筑的地下储能液库、或是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或顶管法建筑的地下储能液库,所述的地下储能液库的最佳设置深度是距地表以下第一储水层的深度。所述的埋地换热管是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法在地下直线钻探埋设的可弯管、或半硬管或硬管,或是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法在地下弯曲成型钻探埋设的可弯管或半硬管,所述的埋地换热管的相邻埋设间隔A的范围在1.5到6米。所述的埋地换热管的材质可以采用金属、或是高分子塑料、或是玻璃纤维、或是上述材料的组合所制成,埋地换热管的表面可带有增强换热的翅片或翅纹,所述的翅片间可设置吸水保湿填料。所述的设置在地下储能液库与地面间的孔道中的循环输送管路中还带有输送泵,地下储能液库内载热介质中储存的冷、热量经循环输送管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地面终端使用装置进行循环换热。
本发明之一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地下储能液库与埋地换热管组合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使得地下换热设置深度加大,地下储存的载热介质与地表的温差大、储存的能量也大,与利用江河作为冷热水源的方法相比,避免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热污染与不良影响;又由于采用非开挖方式进行深层施工,埋地换热管连接于地下储能液库之间或地下储能液库的上、下液层间,施工费用与周期减少,与现有U形管土壤埋管技术相比,施工影响面积或占地面积减小,适合在城市大中型地源热泵节能工程中施工与使用,能免除开挖施工对地面结构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还由于循环输送管路的输送管道设置在地下储能液库与地面间的孔道中,避免了类似U形管土壤加热器中受近地表层土壤段大量接触传热的不利影响,系统换热效率与稳定性都得到很大提高。
本发明之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采用非开挖方式建造设置在地下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方法。
本发明之二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采用非开挖方式建造设置在地下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先采用桩孔机械形成地下安装炸药的孔洞,并可再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
(2)后采用爆炸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地下储能液库及经爆炸进行地下储能液库的扩孔,并可再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
(3)再通过爆炸使得炸药外经砂浆包设置的砂浆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固壁层,并可再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
(4)又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方法在地下埋入与一个或以上的地下储能液库间连通的埋地换热管或输送连通管;
(5)地下储能液库经与连通地面的输送连通管路相连接后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
所述的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固壁层的砂浆,除了采用标准的混凝土砂浆外还可以采用固化灰浆、黏土混凝土、水泥膨润土、塑性混凝土、自凝灰浆、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的砂浆。所述的砂浆包是在底端封闭的塑料纤维或玻璃纤维制成的条型管带内灌入了通过爆炸形成固壁层的砂浆。
本发明之二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了桩孔机械并配以采用泵吸排水,使得地下炸药安装孔洞的施工工效大幅度提高,且工艺适用性好,施工适应地区不受限制;又由于采用了爆炸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地下储能液库及经爆炸进行地下储能液库的扩孔并配以采用泵吸排水,使得施工操作简便、工效提高成本降低;还由于采用了通过爆炸使得炸药外经砂浆包设置的砂浆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固壁层,并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方法在地下埋入与一个或以上的地下储能液库间连通的埋地换热管或输送连通管,使得施工工效提高,与利用地下埋设U型管土壤换热器作为冷热源的方法相比,工期缩短和成本降低,可适应各种不同的土壤地质结构与地下水位施工条件及建造各种中小型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之三的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采用非开挖水平导向钻埋管或顶管方式建造设置在地下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方法。
本发明之三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采用非开挖水平导向钻埋管或顶管方式建造设置在地下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先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埋管或顶管方式铺设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并可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
(2)后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方法在地下埋入与一个以上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间连通的埋地换热管或输送连通管,并可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
(3)再作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容腔两端的完全封闭,并可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
(4)采用桩孔机械形成地下安装输液管道的孔洞,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经与连通地面的输液管路相连接后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
本发明之三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了先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埋管或顶管方式铺设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并配以采用泵吸排水,地下结构建造的适应性几乎不受地面建筑与通常地质条件的限制;又由于采用了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方法在地下埋入与一个以上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间连通的埋地换热管或输送连通管,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建造容积可以做的较大,能适应大型建筑的地下空调储能等配套与利用地下空腔大规模储存的应用场合;此外,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最后作容腔两端的完全封闭并配以采用泵吸排水,使得施工适应地区不受限制,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采用桩孔机械形成地下安装输液管道的孔洞,则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经与连通地面的输液管路相连接可使得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既可与地面应用终端相连、又可与地面应用终端相分离设置,配套方式灵活方便。
在达到相同的系统土壤换热能力下,采用本发明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和建造地下储能液库的方法与现有埋设U型管作为地源热泵进行对比,应用在输出功率50KWH以上的大中型工程中相比较有如下有益结果:
可节省地表的占地面积10倍以上;
运行成本降低30%以上;
采用爆炸成形和砂浆固壁方法或是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或顶管方法建筑地下储能液库的施工,比U型管土壤钻孔埋管施工工期可缩短60%以上,施工成本降低30%以上;
地下储能液库经埋地换热管路与地面应用终端装置连通,由于储能容量大,使得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无论与地面应用终端相连或相分离一定距离时,都不受近地表层土壤段大量接触传热损失的不利影响,配套方式适应性强和使用方便;
进行大规模推广复制应用时,系统输出效率稳定,不受地下岩土层含水量高低变化的影响,且可适合于绝大部分地区和水文条件下的施工。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之一:按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实施例之一由一个或以上的经非开挖方式建造在地下的地下储能液库1、埋地换热管2、载热介质3、循环输送管路4、人孔5、孔盖6、保湿渗水管7、储能水箱8、内衬溶液袋13、吸水保湿填料14等组成,其中,地下储能液库1包括分隔板111,循环输送管路4可分为初级循环输送管路和次级循环输送管路,前者中包括除污装置411、温度传感器412、流量调节阀413、流量计414、输送管道415、输送泵416、换热单元417。
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包括一个或以上的地下储能液库,可采用经爆炸成形的地下固壁液库。埋地换热管连接于地下储能液库的上、下液层间或地下储能液库之间是指按图2所示的包括在同一个地下储能液库外的上、下部分间设置了螺旋曲线埋地换热管埋设与连接,或是图1与图3所示的在一个以上的地下储能液库间设置了直线埋地换热管埋设与连接,其中,单个地下储能液库的上下水层间经图2中所示的带孔的分隔板111分隔以减少上下层的换热对流。
埋地换热管设置在地下储能液库的供水与回水管口附近,冷、热液流管是循环输送管路的一部分,载热介质分别经通入地下储能液库底部或顶部的冷、热液流管流入循环输送管路,形成如图1所示的单个初级地热换热的循环输送回路。
初级地热换热循环回路包括:埋地换热管、地下储能液库、载热介质、初级循环输送管路、循环泵、换热单元或其偶合端等,初级地热换热循环回路中还可连接储能水箱8;次级换热循环回路包括:换热单元的另一个偶合端、循环泵、载热介质、次级循环输送管路等,循环换热是通过初级地热换热循环回路中的初级地热换热循环、以及与初级地热换热循环回路相偶合的次级换热循环回路中的循环换热这两个循环实现的,其中,上述两个换热循环回路中的换热单元、循环泵和循环输送管路都可设置在地面或地下。
所述的埋地换热管可采用金属管、或塑料管或是上述材料的组合,其表面可带有翅片或增强换热的翅纹,翅片间可设置吸水保湿填料14,金属管的表面可经金属化学镀或金属表面涂塑等防腐处理,此外,也可采用高分子材料如高压聚乙烯的螺纹管等。
埋地换热管是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方法在地下直线钻探埋设的硬管,或是可经弯曲埋管成型的可弯管或半硬管,所述的埋地换热管是采用非开挖方式如水平钻管方式埋设的,施工中先通过挖掘或爆炸成形的方法形成地下储能液库,然后,利用地下储能液库的空间设置小型非开挖水平导向埋管钻机,完成埋地换热管的非开挖埋管施工,埋地换热管间其相邻间隔A的范围在1.5到6米,最佳的相邻间隔A为3至4米,具体根据土壤组成与地下的湿度控制条件决定,一般地下埋设层的湿度状况下,如选择间隔为3米,可以取得较好的换热效率。
经上述非开挖方法建造在地下的储能液库,其地下储能液库间可经埋地换热管相互连通而组合成的同一个水系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群。地下储能液库的最佳设置深度是距地表G以下第一储水层的深度H左右,以取得岩土换热层较理想的换热湿度,此外,埋地换热管外壁钻地孔洞内可设置吸水保湿填料,当第一储水层较深时,可在埋地换热管换热影响区内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夯压或钻管设置保湿渗水管7,定时从地面灌水用于保持埋地换热管设置深度上换热影响区域的传热湿度,以利于提高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的地热换热效率。
参见图3所示给出了多个地下储能液库、埋地换热管及连接管道之间的的一个平面连接示意图,通常,地下储能液库的供水与回水管口最适合分别设置在其顶端或底端附近,除了在每个地下储能液库的供水与回水管口附近设置埋地换热管外,相邻的地下储能液库之间也可水平设置换热连通埋地换热管,多个地下储能液库可组成地下储能液库的矩阵排列,由于采用了爆炸成形的地下固壁水库,其相互间的换热连通埋地换热管设置施工便可以利用地下储能液库的容积空间,经设置小型的非开挖钻机进行钻进与顶管或拉管实现埋管施工,并且,从地下储能液库引出的换热连通埋地换热管的钻进与埋管可以采用直线管连通、或曲线管如圆弧型或螺旋盘管型(Φ)的曲线连通(参见图2),后者可使得土壤换热器的换热容量大大增加。又参见图3:地下储能液库可先经地面输送管道作串接、并接或者混合连接后再与循环回路相连接。
地热换热循环回路可设置在地下安装室中,以免除建筑占地与地面环境温度等对装置保温的不良影响,有利于通过土壤层等的隔声与隔热保温性能屏蔽循环泵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并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与现有设置在地面的地下水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相比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换热效率损耗。循环泵可以采用潜水泵或抽水泵,当采用潜水泵时,最有利于降低工作噪声和摩擦散热,有利于延长泵的工作寿命与装置的可靠性。
换热单元包括一个或以上的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可包括换热器、散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和热泵,换热单元可以是散热器如采暖用的散热片、或是冷却器如制冷用的风机盘管、或是换热器如板式或板翅式的液-液或液-气换热器,其选用根据载热介质被用作热源或冷源而定。
循环输送管路4的输送管道415设置在地下储能液库与地面间的孔道中,采用直接连接时,地下储能液库内载热介质中储存的冷量或热量经循环输送管路循环输送管路中的输送泵416直接连接于地面终端使用装置如风机盘管进行循环换热,采用间接连接时,地下储能液库内载热介质中储存的冷量或热量经液流输送泵和换热单元如换热器或热泵等后间接连接于地面终端使用装置进行循环换热。
所述的地热换热循环回路可以是开式的的地热换热循环回路,其地热换热循环回路中可带有储存地表能源的储能水箱。参见图1所示,当地下储能液库与循环回路间的初级地热换热循环回路采用开式的地热换热循环回路时,初级的地热换热循环闭式回路中可带有储存地表能源的储能水箱8,地下储能液库中的载热介质经抽水泵储入开式的储能水箱8后,可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进行换热循环、或可通过设置增压泵将载热介质进行回灌。当地下储能液库与循环回路间采用闭式换热回路时,其循环回路中可带有排气阀与储能罐。
载热介质中聚集储存有包括地热能在内的自然界冷量或热量,所述的载热介质是储能载热介质,包括液体或液体中含有固态储能物质的液态流体或液体与固体的组合,其中,液体包括水、乳化液、水性溶液如甲醇水溶液或化合物溶液如水合盐磷酸氢二钠的溶液,固态储能物质包括相变储热微胶囊,固体可为经过表面处理的膨胀石墨相变材料等。循环输送泵可以采用抽水泵,当载热介质为液体或液体中含有固态相变储能材料液态流体时,抽水泵可采用蠕动泵,这样便可不破坏其中的固态相变储能材料。
所述的地热换热循环回路中供作热源或冷源的载热介质可作为终级的热源或冷源、或作为次级的热源或冷源,以此进一步提升为高位的能量源供作终级装置使用。采暖模式下,蒸发器及制冷时冷凝器经换热器切换连接地下储能液库循环换热回路,采暖模式下切换后可经太阳能集热器增温补偿,因此,地热换热循环回路中还可带有加热水箱。地热换热循环回路中供作热源或冷源的液流可作为终级的热源或冷源、或作为次级的热源或冷源。
采暖模式下,其载热介质的换热循环是从地下储能液库上端的上层水层经热液流管或循环管道输向地面G,经地面的换热单元换热后流回相同或不同的地下储能液库下端底部;制冷模式下,其载热介质的换热循环是从地下储能液库下端的下层水层经冷液流管或循环管道输向地面G,经地面的换热单元换出冷量后流回相同或不同的地下储能液库的上部,不断地送出地下的可再生能源。
地下储能液库与地面间保留爆炸成形时设置的送药孔洞,为了便于日后的维修维护进出,可将此孔洞经扩孔设置成直径约660毫米的人孔5,因冷、热液流管设置在该人孔内,地面出口处设有封闭的孔盖6,因此,避免了采用U型管土壤埋地方式中与表层土壤段接触传热的不利影响,可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可采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除了采用经爆炸成形的一个或以上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还用如图4所示的经非开挖水平钻进与顶管方式埋管铺设的、适于建造直径大于600毫米以上的封闭管状容腔式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封闭管状容腔式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的管径增大时还可在地下储能液库上设置直径约660毫米的人孔供作日后的维修维护进出,所述的封闭管状容腔是金属管、或塑料管、或玻璃纤维管、或是上述的组合、或钢筋混凝土预制管,金属管如采用钢管时,其内外表面均可经表面防腐蚀涂层处理,用作地下储能液库时,其埋管孔内还可设置吸水保湿填料以利加强换热。
经非开挖方法建造的地下储能液库是经爆炸成形和砂浆固壁方法建筑的地下储能液库、或是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或顶管方法建筑的地下储能液库(参见图4所示)。地下储能液库的砂浆固壁层内表面、或是地下储能液库的埋管或顶管的内管表面上可敷设保护载热介质的隔离保护层,对砂浆固壁层的表面敷设可保护载热介质或水源等储存物免受砂浆中有害物质逸出的不良影响。可以采用的表面涂覆隔离保护层包括耐油的瓷面聚胺脂漆、耐水的无毒水性丙烯酸漆或防水涂料等等隔离保护层。
为了更好地预防地下储能液库内壁材料中有害物质的逸出和载热介质的泄漏,所述的地下储能液库内可设置柔性的薄膜内衬溶液袋13,如采用橡塑等柔性材料制作的薄膜内衬溶液袋,其尺寸与形状与地下储能液库的内部形状相配,通过人孔进行安放与更换,用以盛放灌入的载热介质。
储入载热介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表资源,譬如利用地面反季节使用的载热介质预先经季节自然环境温度调温后储能输入地下储能液库中,例如,夏季可经电控开关阀K切换后从地下储能液库的底部取水上送供制冷,其开式的地表能源储能水箱7内储备的大量夏季热水可回灌送入地下储能液库的上层水层供作反季节时利用,冬季时相反,可抽取地下储能液库上层的热水供作采暖热源,将其地表能源储能水箱7内储备的大量冬季冰水回灌送入地下储能液库的底层水层供作反季节时利用,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地下储能液库储存冷热资源,还可采用多个地下储能子液库进行冷热分类隔离储存,如此,可最大程度地反季节利用地表季节性天然能源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之二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建造方法如图5至图10所示,包括地下储能液库1、装药孔或人孔5、引爆线9、标准导爆索10、砂浆11、砂浆包12、炸药15、雷管16,其中,地下储能液库1包括地下储能液库的球形空腔结构112或地下储能液库的柱形空腔结构113,采用非开挖方式建造设置在地下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先采用桩孔机械形成地下安装炸药的孔洞1,并可再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用桩孔机械形成地下安装炸药的孔洞时可采用铣抓钻法工艺,即上部风化砂用液压铣削,中部砂卵石用抓斗抓取,下部块球体及基岩用冲击反循环钻进,旋挖(或冲抓)桩孔机械,主要用于打孔,多头钻(亦称为垂直轴型回转式成槽机)和旋挖(或冲抓)桩孔钻机,另加扩孔与设置井台沉井处理。为了便于日后的维修维护进出,可将此孔洞经扩孔设置成直径约660毫米的人孔5。
钻孔中可采用的自凝灰浆是用水泥、膨润土、缓凝剂和水配制而成的一种浆液,在地下连续钻挖过程中,它起固壁泥浆的作用,钻孔完成后,混入地层中土砂颗粒的浆液能自行凝结成防水的低强度的柔性墙体。此外,为提高井台与沉井接头接缝处的防渗能力,采用加设橡胶止水带的工艺。
后采用爆炸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地下储能液库及经爆炸进行地下储能液库的扩孔,并可再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
首先通过爆炸成形初始空腔,所述爆炸成形初始空腔,分为球形空腔112和柱形空腔113两种情况,其中球形空腔由集中装药方式爆炸形成,其炸药的装药量及装药深度分别由下式确定:
式中R——球形空腔半径,单位m:
K——系数,单位m/kg1/3:
Q——装药量,单位kg.
系数k取值范围0.1至0.9,对强度较高的岩石k取小值,对强度较小的岩石和土壤k取大值,Q是炸药TNT的重量,采用其他炸药时可换算成TNT炸药当量,采用能量更高的烈性炸药如乳化炸药时,炸药的装药量可以减少,这对于减小装药孔径尺寸和减少钻孔施工成本都是有利的。
式中W——装药中心到地表的最小距离,单位m:
q1—系数,单位kg/m3:
Q——装药量,单位kg。
系数q1是根据炸药品种,装药密度和土岩介质的性质所确定的常数。根据试验得出,TNT装药密度为1.1g/cm3时,q1=0.01至0.3,对强度低、容重小的土岩q1取小值,对强度高、容重大的土岩q1取大值:
其中柱形空腔由柱形装药方式爆炸形成,其炸药的装药量及装药深度分别由下式确定:
(C)跟据圆柱空腔半径确定装药量
R=kr
式中R——圆柱空腔半径,单位m:
K——系数
r——装药半径,单位m.
系数K根据土岩介质的性质,炸药品种,装药密度所确定的常数;对于TNT炸药装药密度为1.1g/cm3时,K=1.2至40,强度高的岩石K取小值,对强度低的岩石和土壤K取大值。
(D)计算装药深度h=q2H
式中h——装药深度,单位m:
q2——系数
H——钻孔深度,单位m.
系数q2是根据炸药品种、装药密度与钻孔直径确定的常数,由试验得到,对于TNT装药密度为1.1g/cm3时,q2=0.5至0.9。当装药半径较小时q2取大值,当装药半径较大时q2取小值。
(E)计算装药量Q=πr2hρ
式中Q——装药量,单位kg:
r——装药半径,单位m:
h——装药深度,单位m:
ρ——装药密度单位kg/m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述球形初始空腔常需分次扩腔完成;首次用小药量,爆炸后形成小球腔,使其体积大小能装下计算总药量。小球腔体积大小与装药量按公式R=K3Q计算。对粘土来说,通常只需两次爆炸即可完成扩腔任务。对风化岩石,需多次扩腔,用药量逐次增加。
再通过爆炸使得炸药外经砂浆包设置的砂浆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固壁层,并可再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
通过爆炸固化腔壁,所述固化腔壁是在初始空腔形成后,将炸药和水泥砂浆放置在底端经轧结封闭的砂浆包内,连同砂浆包一起放入空腔内,然后再起爆炸药,则炸药爆炸产生冲击波,将砂浆喷射到空腔的腔壁上,使腔壁固化。砂浆包是在底端封闭的塑料纤维或玻璃纤维制成的条型管带内灌入了通过爆炸形成固壁层的砂浆,砂浆中也能够加入钢纤维或尼纶纤维或石棉纤维或碳素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其中所述纤维的掺量占混凝土体积的0.1%至40%。
其中炸药及砂浆的配比及用量分别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A)装药量Q1=K1Q
式中Q1——装药量,单位kg:
Q——形成初始空腔用总炸药量,单位kg:
K1——系数,K1=0.05至0.3。
(B)选择砂浆及确定配比参数及用量
对于混凝土砂浆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
水泥∶砂∶石子(粒径小于20mm)=0.5-2∶1-3∶0-5
球形空腔混凝土砂浆用量V=4πR2δ
式中V——砂浆体积,单位m3
R——球形空腔半径,单位m:
δ——砂浆层厚度,单位m:
柱形空腔混凝土砂浆用量V=2πRh δ
式中V——砂浆体积,单位m3
R——圆柱空腔半径,单位m:
δ——砂浆层厚度,单位m:
h——柱形空腔高度:
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固壁层的砂浆,除了采用标准的混凝土砂浆外还可以采用固化灰浆、黏土混凝土、水泥膨润土、塑性混凝土、自凝灰浆、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的砂浆。
(C)炸药与砂浆的放置方式
球形空腔:炸药置于腔底中部,砂浆覆盖在炸药上面,经雷管的引爆线穿过砂浆层引出,通向起爆点:
圆柱形空腔:将与钻孔深度相同的一根或多根标准导爆索放入相应长度的砂浆包管带里,然后置于孔中,从砂浆包口部向下倒砂浆并使导爆索在孔的中心位置,所述导爆索使用根数的选择标准是:圆柱空腔半径R=0.5至2m时用3至10根,圆柱空腔半径R<0.5m时用1至2根。
地下连续固壁墙体材料可以根据地下水位与地质情况选用塑性或柔性的固壁砂浆,如黏土混凝土、固化灰浆、塑性混凝土和自凝砂浆;也可选用标准混凝土,包括普通与高其标号品种的混凝土,其中,混凝土砂浆包括水泥膨润土砂浆;此外,还也可选用高强(>C50)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的砂浆。聚合物混凝土是以聚丙烯酰铵为主材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得的泥浆无毒,不与地下储能液库中的土砂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采用超薄型(墙厚5~15cm)地下防水固壁技术,主要适用于黏性土,粉土,松散至中密的砂土等地层,处理深度在20m内,固壁墙厚度在15cm内。
通过预置的人孔,可对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球形或柱形等空腔经爆炸砂浆形成的固壁层内壁经固化后可进行消除壁厚不均等的人工整形、修复与清理等,还可经表面涂覆隔离保护层进行封闭处理。
又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方法在地下埋入与一个或以上的地下储能液库间连通的埋地换热管或输送连通管。
埋地换热管或输送连通管是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方法在地下弯曲埋管成型的半硬管或硬管,是经可拆试的坑道式水平导向钻机经设置在成形固壁后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中进行非开挖定向钻探埋管建造而埋设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间可经埋地换热管或输送连通管相互连通而组合成同一个水系的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群。
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的最佳设置深度是距地表G以下第一储水层的深度H左右,以取得岩土换热层较理想的换热湿度,此外,埋地换热管外壁钻地孔洞内可设置吸水保湿填料,以利于提高地热换热的效率。
地下储能液库经与连通地面的输送连通管路相连接后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为了更好地预防地下储能液库内壁材料中有害物质的逸出和储能载热介质等液体的泄漏,爆炸固壁成形的地下储能液库内可设置柔性的薄膜内衬溶液袋,如采用橡塑等柔性材料制作的薄膜内衬溶液袋,其尺寸与形状与地下储能液库的内部形状相配,通过人孔进行安放与更换,用以盛放灌入的储能载热介质。
采用炸药爆炸在地下快速形成空腔并用所选配的砂浆固化腔壁使之成为经久耐用的地下空腔施工中,地下没有作业人员,因此操作十分安全,并可根据地质条件和实际使用需要,建造多个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空腔形成地下空腔群,建造成本低廉、周期短,且可分成一次或多次投资建造,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参见图5,炸药15,放在装药孔的底部的孔腔或小球腔中,雷管16设置在炸药上部,其引爆线9伸至孔外,装药中心到地表G的最小距离为W。
参见图6采用集中装药爆炸形成的球形空腔结构112,其R为球形空腔半径。
参见图7中装药爆炸形成柱形空腔装药结构,h为装药深度,H为钻孔深度。
参见图8,柱形装药爆炸形成柱形空腔结构113,其球R为圆柱空腔的半径。
参见图9,砂浆11放置在球形空腔的底部,炸药埋设在其中,由雷管及引爆线从地面引爆。
参见图10,砂浆包12被吊放在柱形空腔中,砂浆包可采用塑料或玻璃纤维编织的长条型管带,底端轧结封闭,其内装有砂浆,标准导爆索10插入在砂浆内,由雷管及引爆线从地面引爆。
以下为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两个具体工程计算例:
(1)球形空腔算例
当地介质为粘土,要求炸出R=1.2米即体积为7.2立方米的球形空腔,根据介质状况,取系数K=0.4,由式Q=(R/K)
3可算出需用炸药Q为27公斤;取系数q
1=0.03,则由式
可算出放置炸药时其装药中心到地表的最小距离为9.6米。放置27公斤炸药的小球腔或孔腔(通称药室)的半径可根据炸药的体积算得,例如取放药密度为900公斤/立方米,则其小球腔的半径为0.2m;根据式Q=(R/K)
3,取系数K=0.4时,则可算出爆炸形成该小球腔需炸药0.125公斤。由Q
1=K
1Q,取系数,K
1=0.1喷浆固壁用炸药量Q
1为27公斤;由V=4πR
2δ,取喷浆厚度δ=0.02m,则喷浆体积为0.36m
3,即所需水泥砂浆的体积。
(2)柱形空腔算例
当地介质为粘土,要求炸出R=0.7米、h=10m、体积为15立方米的圆柱形空腔。根据粘土状况,取系数K=17.5,由式R=Kr,可算出装药半径r为0.04米,当装药密度为ρ=900kg/m3时,由Q=πr2hρ则需要炸药Q为45公斤;根据装药深度h=q2H,取系数q2=0.8,可算出钻孔深度为12.5米。爆炸后形成15立方米的柱形空腔;由V=2πRδ,取喷浆厚度δ=0.02米,则喷浆体积为0.88m3,可用标准导炸索3根作为喷射固壁炸药量。
采用本发明方法建造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空腔库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同时经配以各种不同的固壁层强度、厚度与隔离保护层处理后,也能适于用作各种中小型规模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地下储水库、地下油库、地下仓库或储存库、弹药库等等,并同样可用于高度污染物质的地下掩埋处理等。
按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三包括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1、埋地换热管2、储能液体介质或所储存的液体3、循环输送管路4、人孔5、孔盖6、保湿渗水管7、内衬溶液袋13、吸水保湿填料14,其中,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1包括地下储能液库的管身与两端的封闭壁114,循环输送管路4包括输送管道415和输送泵416,采用非开挖水平导向钻埋管或顶管方式建造设置在地下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先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埋管或顶管方式铺设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1,并可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
管身114应尽量采用直径大于660毫米的大直径管,管身经非开挖方式采用水平导向钻机进行埋管或顶管铺设。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的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最佳设置深度是距地表G以下第一储水层的深度H左右,以取得岩土换热层较理想的换热湿度,管身的材料可选用金属管、或塑料管、或玻璃纤维管、或是上述的组合,金属管如采用钢管时,其内外表面均可经表面防腐蚀涂层处理,除此之外,还可选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管。
(2)后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方法在地下埋入与一个以上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的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间连通的埋地换热管或输送连通管及保湿渗水管,管上带多个加强换热的泄水孔,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的埋管孔内还可设置吸水保湿填料14,此外,可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
埋地换热管或输送连通管是经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探埋管方法在地下弯曲埋管成型的半硬管或硬管,是经可拆试的坑道式水平导向钻机经设置在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中进行非开挖定向钻探埋管建造而埋设的。此外,埋地换热管的外壁钻地孔洞内也可设置吸水保湿填料,以利于提高地热换热的效率。
(3)再作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容腔两端的完全封闭,并可根据积水情况采用泵吸排水。地下储能液库包括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的管身与两端的封闭壁114,管身由牵引埋入地下后再经循环输送管路4与地面的换热装置或终端装置相连接,最后作管身与两端封闭壁114的封闭。
(4)最后采用桩孔机械形成地下安装输液管道的孔洞5,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经与连通地面的输液管路相连接后形成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最后经与连通地面的输液管路相连接后可置入储能液体介质或所储存的液体。为了便于日后的维修维护进出,可将此孔洞5经扩孔设置成直径约660毫米的人孔。为了更好地预防地下储能液库内壁材料中有害物质的逸出和储能载热介质等液体的泄漏,管道式地下储能液库内可设置柔性的薄膜内衬溶液袋13,如采用橡塑等柔性材料制作的薄膜内衬溶液袋,其尺寸与形状与地下储能液库的内部形状相配,通过人孔进行安放与更换,用以盛放灌入的储能载热介质。
上述非开挖方法建造的多个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经埋地换热管相互连通后可组成同一个水系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储水库群。
采用本发明方法建造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或地下空腔库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同时经配以各种不同埋管材料和强度与隔离保护层处理后,也能适于用作各种中到大型规模的循环地热换热式地下储能液库、地下储水库或建筑地下配套水箱、工农业生产中所需的中低温热能供应如:与农用温室空调供能配套的地下储能液库、地下油库、地下仓库或储存库、弹药库等等,并同样可用于高度污染物质的地下掩埋处理等。以上举例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应用,但本发明的应用决不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