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3694B - 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控制站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控制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23694B CN101023694B CN2005800313467A CN200580031346A CN101023694B CN 101023694 B CN101023694 B CN 101023694B CN 2005800313467 A CN2005800313467 A CN 2005800313467A CN 200580031346 A CN200580031346 A CN 200580031346A CN 101023694 B CN101023694 B CN 1010236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frequency band
- enhanced
- noise
- allocated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14 paroxys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上行线路增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将线路交换用信道中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容量最大化,作为使用可利用的无线资源的尽力而为型服务提供数据通信。本发明具有: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测定给定频带内的增强式噪声增量的工序;测定给定频带内的总干扰噪声增量的工序;以及,对应于来自移动站UE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根据增强式噪声增量与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给定频带内设定新信道的工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通信容量、通信品质)的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特别是,本发明是一种能够适用于作为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W-CDMA”方式或“CDMA2000”方式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在从移动站UE到对基站Node-B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根据基站Node-B的无线资源、上行通信中的干扰量、移动站UE的发送功率、移动站UE的发送处理性能、以及上层的应用程序所需要的传送速度等,决定个别信道的传送速度,通过层3(Radio Resource Control Layer)的消息,向移动站UE以及基站Node-B分别通知所决定的个别信道的传送速度。
这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是存在于基站Node-B的上层,对基站Node-B与移动站UE进行控制的装置。
一般来说,数据通信与声音通话或TV通话相比,通信量经常突发性地产生,从而希望将原来的数据通信中所使用的信道的传送速度变更为高速。
但是,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如图1所示,通常对很多基站Node-B一并进行控制,因此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处理负荷或处理延迟等原因,存在很难进行高速(例如1~100ms程度的)信道的传送速度的变更控制。
另外,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即使能够进行高速信道的传送速度的变更控制,也存在装置的安装成本或网络的应用成本大幅增高这一问题。
因此,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通常是进行数百ms~数s量级的信道传送速度的变更控制。
因此,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如图2(a)所示,进行突发性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如图2(b)所示,允许低速、高延迟、低传送效率并进行发送,或如图2(c)所示,确保高速通信用无线资源,允许浪费空闲时间的无线带域资源或基站中的硬件资源来发送数据。
并且图2中,纵轴的无线资源表示上述无线带域资源以及硬件资源双方。
因此,作为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之国际标准化团体的“3GPP”与“3GPP2”,为了有效利用无线资源,而讨论了基站与移动器之间的层1以及MAC子层(层2)中的高速无线资源控制方法。以下将相关讨论或所讨论的功能总称为“上行线路增强”。
上行线路增强中,通过由基站Node-B在低级层(层1以及层2)中,将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信道的传送速度控制为高速,能够提高单元的吞吐量。
具体的说,如图3所示,基站Node-B测量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信道的噪声增量(noise rise),并逐次控制该信道的传送速度,使得该信道的噪声增量收敛于接近最大允许噪声增量的水平。
这里,噪声增量是给定频率内的给定频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率内的噪声功率(热噪声功率或来自移动通信系统外的噪声功率)之比(来自本底噪声(noise floor)的接收信号电平)。
另外,本说明书中,将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信道称作“增强式信道(enhancement channel)”(例如将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个别信道称作“增强式个别信道”),将不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信道称作“非增强式信道”。
另外,增强式信道可以与线路交换用信道、个别物理控制信道(DPCCH)、下行线路控制用上行控制信道等以前的信道混合使用。
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是采用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中,除了基站Node-B的硬件资源以外,还使用噪声增量进行呼叫受理控制处理。
另外,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行方向的通信中,处理基站Node-B的硬件资源之外,还使用基站Node-B的总发送功率进行呼叫受理控制处理。
也即,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中,在基站Node-B的硬件资源,与无线带域资源的容量相比充足的情况下,通过噪声增量来进行呼叫受理控制处理(也即,对是否设置了新信道进行判断)。(非专利文献1)“W-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KeijiTachikawa、Jon Wiley & Sons发行。
但是,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使用上行线路增强的情况下,由于以总是让噪声增量达到最大允许噪声增量的方式,来控制上行方向通信中所使用的信道的传送速度,因此存在高精度的呼叫受理控制处理十分困难这一问题。
另外,增强式信道是尽力而为型数据通信中所使用的信道,尽管通常与声音或实时的动画图像等线路交换通信相比优先级较低,但因增强式信道将噪声增量占有从而产生导致线路交换呼叫无法受理(也即线路交换用信道未设定)的状态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上行线路增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将线路交换用信道(线路交换呼叫)中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容量最大化,作为使用可利用的无线资源的尽力而为型服务来提供数据通信的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包括:测定增强式噪声增量的工序,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测定总干扰噪声增量的工序,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根据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根据上述增强式噪声增量与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在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上述增强式噪声增量所得到的值,低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上述给定阈值,根据上述新信道的种类而使用不同的值。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包括:测定非增强式噪声增量的工序,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以外的信道即非增强式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测定总干扰噪声增量的工序,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根据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根据上述非增强式噪声增量与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2特征中,在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上述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所得到的值,高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本发明的第3特征,是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具备:测定增强式噪声增量的增强式噪声增量测定部,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测定总干扰噪声增量的总干扰噪声增量测定部,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
本发明的第3特征中,具有通知部,其对每个频带,将上述增强式噪声增量以及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通知给无线网络控制器。
本发明的第4特征,是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具备:测定非增强式噪声增量的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测定部,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以外的信道即非增强式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测定总干扰噪声增量的总干扰噪声增量测定部,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
本发明的第4特征中,具有通知部,其对每个频带,将上述非增强式噪声增量以及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通知给无线网络控制器。
本发明的第5特征,是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具有:从上述基站接收增强式噪声增量的增强式噪声增量接收部,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从上述基站接收总干扰噪声增量的总干扰噪声增量接收部,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判断部,其对应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根据上述增强式噪声增量与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本发明的第5特征中,上述判断部,在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上述增强式噪声增量所得到的值,低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本发明的第5特征中,作为上述给定阈值,根据上述新信道的种类而使用不同的值。
本发明的第6特征,是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具有:从上述基站接收非增强式噪声增量的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接收部,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以外的信道即非增强式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从上述基站接收总干扰噪声增量的总干扰噪声增量接收部,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判断部,其对应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根据上述非增强式噪声增量与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本发明的第6特征中,上述判断部,在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上述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所得到的值,高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往技术中的相关移动通信系统的全体结构图。
图2(a)至图2(c)为表示在以往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资源的分配状态的图。
图3为表示在以往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信道的传送速度的状态的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全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全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功能方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内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方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功能方框图。
图9(a)至图9(d)为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移动通信系统中,关于是否受理新信道的设定的判断方法的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1动作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2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
图4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全体构成之一例。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由交换机网、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基站Node-B、移动站UE#1至#3构成。另外,各个移动站#1至#3,分别使用个别信道#1至#3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这里,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还考虑到使用高速下行公共频道(3GPP中的HS-DSCH)的情况。该情况下,下行数据主要使用下行公共信道发送。
另外,附带个别信道,是分别分配给使用下行公共信道进行通信的各个移动站UE的双向信道。上行附带个别信道中,除了用户数据以外,还传送导频符号、用于下行附带个别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下行公共信道的调度信息、以及适用调制·编码中所使用的下行品质信息等。另外,下行附带个别信道中,传送用于上行附带个别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等。另外,设图5中通过虚线所表示的下行公共信道中,目前没有被分配信道。
图6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Node-B的概要构成例。
如图6所示,基站Node-B具有HWY接口11、基带信号处理部12、发送接收部13、放大部14、发送接收天线15、以及呼叫控制部16。
HWY接口11,将从位于基站Node-B的上层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所发送的下行数据,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部12。
另外,HWY接口11将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2中实施过给定的处理的上行数据,转发给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基带信号处理部12,对所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实施过信道编码处理或扩散处理等层1(layer 1)处理之后,转发给发送接收部13。
另外,基带信号处理部12,对所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实施过逆扩散处理、RAKE合成处理、纠错解码处理等层1处理之后,转发给HWY接口11。
具体的说,基带信号处理部12,如图7所示,具有:DPCCH RAKE部12a、DPDCH RAKE部12b、E-DPCCH RAKE部12c、E-DPDCH RAKE部12d、HS-DPCCH RAKE部12e、RACH处理部12f、接收功率测定部120、缓冲器121a及123a、再逆扩散部121b及123b、FEC解码部121c及123c、TFCI解码部122a、MAC-e功能部130、以及MAC-hs功能部140。
另外,图7的例子中,只示出了用来对基带信号处理部12中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的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个别物理信道DPCH中,包括个别物理控制信道DPCCH以及个别物理数据信道DPDCH。
这里,个别物理控制信道DPCCH中,被映射有RAKE合成处理或SIR测定处理中所使用的导频符号,以及表示数据的格式图案的TFCI(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增强式个别物理信道E-DPCH中,包含有用于传送数据的增强式个别物理数据信道E-DPDCH、以及用来映射E-DPDCH的发送格式或HARQ信息等的增强式个别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行方向的通信中使用HSDPA的信道中,需要高速个别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另外,高速个别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含有下行品质识别符CQI(CPICH QualityIndicator)以及ACK/NACK。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还使用作为随机访问中所使用的信道即RACH。
下面,简单说明基带信号处理部12对从发送接收部13所发送的上行数据的动作。
第1,由发送接收部13所转发的基带信号,被输入给各个信道的RAKE部12a、12b、12c、12d、12e。
第2,各个RAKE部12a、12b、12c、12d、12e,从所输入的基带信号中抽出相应的信道,并对所抽出的信道,实施使用逆扩散处理以及DPCCH的导频符号的RAKE合成处理。
第3,接收功率测定部120,根据各个逆扩散信号(实施RAKE合成处理前的信号)计算“总干扰噪声增量”以及“增强式噪声增量(enhancednoise rise)”或“非增强式噪声增量”。
“增强式噪声增量”通过E-DPCCH的逆扩散信号以及E-DPDCH的逆扩散信号求出。“非增强式噪声增量”通过上述两个信道以外的信道的逆扩散信号求出。
另外,由于“总干扰噪声增量”=“增强式噪声增量”+“非增强式噪声增量”这一关系成立,因此如果3者中求出了2者,则剩下的1方便能够通过减法求出。
也即,接收功率测定部120,可以构成为测定给定频带内的增强式个别信道(E-DPCCH以及E-DPDCH)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即增强式噪声增量。
另外,接收功率测定部120,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增强式噪声增量,测定给定频带内的增强式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即非增强式噪声增量。
另外,接收功率测定部120,还可以构成为测定给定频带内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图7的例子中为E-DPCCH、E-DPDCH、DPCCH、DPDCH、HS-DPCCH、RACH等)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即总干扰噪声增量。
另外,接收功率测定部120,构成为将对每个频带测定的增强式噪声增量以及总干扰噪声增量,经HWY接口通知给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另外,接收功率测定部120,还可构成为将对每个频带测定的非增强式噪声增量以及总干扰噪声增量,经HWY接口通知给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另外,MAC-e功能构成为实施上述层1处理。
发送接收部13,构成为实施将所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基带信号)变换成无线频带的处理。另外,发送接收部13还可构成为实施将所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变换成基带信号的处理。
放大部14,构成为对从发送接收部13所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放大,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5进行发送。另外,放大部14对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5所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放大,并转发给发送接收部13。
呼叫控制部16,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之间进行呼叫控制信号的发送接收,并进行基站Node-B中的各个功能部的状态管理和基于层3的硬件资源分配等处理。
图8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概要构成。
如图8所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具有:交换机IF部21、LLC层处理部22、媒体信号处理部23、MAC层处理部24、基站IF部25、以及呼叫控制部26。
下面,简单说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对从交换机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动作。
第1,交换机接口部(交换机IF部)21,将从交换机发送的下行数据转发给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层处理部22。不过,声音数据与实时图像数据被经由媒体信号处理部23转发给LLC层处理部22。
第2,LLC层处理部22,对所转发的下行数据,实施顺序编号等的头部(header)或尾部(trailer)的合成等的LLC副层处理。
第3,LLC层处理部122,将实施过LLC副层处理的下行数据,转发给MAC层处理部24。
第4,MAC层处理部24,对所转发的下行数据,实施优先控制和头部添加等MAC层处理,之后经基站IF部25转发给基站Node-B。
接下来,简单说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对从基站Node-B发送的上行数据的动作。
第1,基站IF部25,将基站Node-B所发送的上行数据,转发给MAC层处理部24。
第2,MAC层处理部24,对所转发的上行数据,实施MAC层处理。
第3,MAC层处理部24,将实施过MAC层处理的上行数据,转发给LLC层处理部22。
第4,LLC层处理部22,对所转发的上行数据实施LLC层处理,之后经交换机IF部21转发给交换机。
另外,呼叫控制部26,构成为进行呼叫受理控制处理,和使用层3信令的信道的设定以及开放处理等。
也即,呼叫控制部26,根据来自移动站UE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根据由基站Node-B通知的“增强式噪声增量”以及“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给定频带内设定新信道。
具体如图9(a)所示,呼叫控制部26,在从给定频带内的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增强式噪声所得到的值(非增强式噪声增量),低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在给定频带内设定新信道。
另外,如图9(b)所示,呼叫控制部26,在从给定频带内的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增强式噪声所得到的值(非增强式噪声增量),高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在给定频带内不设定新信道。
另外,该给定阈值,可以构成为根据移动站UE所请求设定的新信道的种类,而使用不同的值。
另外,呼叫控制部26可构成为对应于来自移动站UE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根据由基站Node-B所通知的“增强式噪声增量”以及“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给定频带内设定新信道。
具体如图9(c)所示,呼叫控制部26,可在从给定频带内的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非增强式噪声所得到的值(增强式噪声增量),高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在给定频带内设定新信道。
另外,如图9(d)所示,呼叫控制部26,可在从给定频带内的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非增强式噪声所得到的值(增强式噪声增量),低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在给定频带内不设定新信道。
另外,该给定阈值,可构成为根据移动站UE所请求设定的新信道的种类,而使用不同的值。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对照图10,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产生了新呼叫的情况(也即由移动站UE请求了新信道的设定的情况)下,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呼叫控制部26的第1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步骤S1001中产生新呼叫。
步骤S1002中,呼叫控制部26确认新呼叫(也即新信道)的种类。也即,呼叫控制部26识别出该新呼叫是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呼叫(增强式信道),还是不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呼叫(非增强式信道)。
在为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呼叫(增强式信道)的情况下,步骤S1003中,呼叫控制部26将第1给定阈值THe与非增强式噪声增量进行比较。
呼叫控制部26,在非增强式噪声增量高于第1给定阈值THe的情况下,步骤S1005中,拒绝该给定频带内的该新呼叫的连接(也即不在该给定频带内设定该新信道)。
另外,呼叫控制部26,在非增强式噪声增量为第1给定阈值THe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004中,开始该给定频带内的该新呼叫的连接(也即在该给定频带内设定该新信道)。
另外,在不为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呼叫(非增强式信道)的情况下,步骤S1006中,呼叫控制部26将第2给定阈值THne与非增强式噪声增量进行比较。
呼叫控制部26,在非增强式噪声增量高于第2给定阈值THne的情况下,步骤S1008中,拒绝该给定频带内的该新呼叫的连接(也即不在该给定频带内设定该新信道)。
另外,呼叫控制部26在非增强式噪声增量为第2给定阈值THne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007中,开始该给定频带内的该新呼叫的连接(也即在该给定频带内设定该新信道)。
另外,对照图11,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产生了新呼叫的情况(也即由移动站UE请求了新信道的设定的情况)下,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呼叫控制部26的第2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步骤S2001中产生新呼叫。
步骤S2002中,呼叫控制部26确认新呼叫(也即新信道)的种类。也即,呼叫控制部26识别出该新呼叫是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呼叫(增强式信道),还是不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呼叫(非增强式信道)。
在为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呼叫(增强式信道)的情况下,步骤S2003中,呼叫控制部26将第1给定阈值THe1与增强式噪声增量进行比较。
呼叫控制部26在增强式噪声增量低于第1给定阈值THe1的情况下,步骤S2005中,拒绝该给定频带内的该新呼叫的连接(也即不在该给定频带内设定该新信道)。
另外,呼叫控制部26在增强式噪声增量为第1给定阈值THe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04中,开始该给定频带内的该新呼叫的连接(也即在该给定频带内设定该新信道)。
另外,在不为适用上行线路增强的呼叫(非增强式信道)的情况下,步骤S2006中,呼叫控制部26将第2给定阈值THe2与增强式噪声增量进行比较。
呼叫控制部26在增强式噪声增量低于第2给定阈值THe2的情况下,步骤S2008中,拒绝该给定频带内的该新呼叫的连接(也即不在该给定频带内设定该新信道)。
另外,呼叫控制部26在增强式噪声增量为第2给定阈值THe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07中,开始该给定频带内的该新呼叫的连接(也即在该给定频带内设定该新信道)。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作用·效果)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掌握无线资源中的“增强式信道(增强式个别信道E-DPCH)”以及“非增强式信道”的占有比率,从而能够进行与优先级相符的适当呼叫受理控制处理。
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防止线路交换用信道的过剩设定,以及与其相伴的无线通信品质的恶化。
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通过在增强式信道和非增强式信道对呼叫受理控制处理中所使用的给定阈值进行变更,能够进行基于信道种类的优先控制(也即灵活的呼叫受理控制),从而能够构建高性能的网络。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使用上行线路增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掌握增强式信道的噪声增量(增强式信道噪声增量)以及非增强式信道的噪声增量(非增强式信道噪声增量),并通过对应于优先级适当进行呼叫受理控制处理,在不会因上行线路增强所引起的噪声增量的上升而导致拒绝线路交换呼叫的前提下,使得线路交换用信道(线路交换呼叫)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容量最大化,作为使用可利用的无线资源的尽力而为型(best-effort)服务提供数据通信的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本申请中所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装置,能够在不脱离通过权利要求范围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要点与范围的情况下,作为修正以及变更形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记载仅仅作为例示说明,并没有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的意思。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使用上行线路增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将线路交换用信道(线路交换呼叫)中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容量最大化,作为使用可利用的无线资源的尽力而为性服务提供数据通信的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laims (12)
1.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其特征包括:
在上述基站的接收功率测定部中,测定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中的干扰功率的步骤;
测定增强式噪声增量的步骤,增强式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
在上述基站的接收功率测定部中,测定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的步骤;
测定总干扰噪声增量的步骤,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
对应于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基于上述增强式噪声增量与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上述增强式噪声增量所得到的值低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给定阈值,根据上述新信道的种类而使用不同的值。
4.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其特征包括:
测定非增强式噪声增量的步骤,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以外的信道即非增强式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
测定总干扰噪声增量的步骤,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
对应于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基于上述非增强式噪声增量与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上述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所得到的值高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6.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移动通信系统,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其特征具备:
测定增强式噪声增量的增强式噪声增量测定部,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
测定总干扰噪声增量的总干扰噪声增量测定部,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
通知部,其对每个频带将上述增强式噪声增量以及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通知给无线网络控制器。
7.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移动通信系统,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其特征具备:
测定非增强式噪声增量的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测定部,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以外的信道即非增强式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
测定总干扰噪声增量的总干扰噪声增量测定部,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
通知部,其对每个频带将上述非增强式噪声增量以及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通知给无线网络控制器。
8.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该移动通信系统,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其特征具有:
从上述基站接收增强式噪声增量的增强式噪声增量接收部,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
从上述基站接收总干扰噪声增量的总干扰噪声增量接收部,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
判断部,其对应于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基于上述增强式噪声增量与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在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上述增强式噪声增量所得到的值低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给定阈值,根据上述新信道的种类而使用不同的值。
1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该移动通信系统,对从移动站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通信,使用在层1与层2中传送速度受控制的增强式个别信道,其特征具有:
从上述基站接收非增强式噪声增量的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接收部,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是给定频带内的上述增强式个别信道以外的信道即非增强式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该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
从上述基站接收总干扰噪声增量的总干扰噪声增量接收部,总干扰噪声增量,是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上行方向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有信道中的干扰功率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噪声功率之比;以及,
判断部,其对应于来自上述移动站的新信道的设定请求,基于上述非增强式噪声增量与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判断是否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在从上述给定频带内的上述总干扰噪声增量减去上述非增强式噪声增量所得到的值高于给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在上述给定频带内设定上述新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72414/2004 | 2004-09-17 | ||
JP2004272414 | 2004-09-17 | ||
PCT/JP2005/017190 WO2006030914A1 (ja) | 2004-09-17 | 2005-09-16 | 移動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05672XA Division CN101945442A (zh) | 2004-09-17 | 2005-09-16 |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23694A CN101023694A (zh) | 2007-08-22 |
CN101023694B true CN101023694B (zh) | 2011-03-23 |
Family
ID=360601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05672XA Pending CN101945442A (zh) | 2004-09-17 | 2005-09-16 |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CN2005800313467A Active CN101023694B (zh) | 2004-09-17 | 2005-09-16 | 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控制站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05672XA Pending CN101945442A (zh) | 2004-09-17 | 2005-09-16 |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11908B2 (zh) |
EP (1) | EP1804534B1 (zh) |
JP (1) | JP4588031B2 (zh) |
KR (1) | KR101021162B1 (zh) |
CN (2) | CN101945442A (zh) |
WO (1) | WO20060309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13502B2 (ja) * | 2006-08-16 | 2012-04-1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制御局 |
JP2008118459A (ja) * | 2006-11-06 | 2008-05-22 | Nec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これらにおける上り信号受信方法 |
CN100488311C (zh) * | 2007-02-13 | 2009-05-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负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
KR20090118072A (ko) * | 2007-03-01 | 2009-11-17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 기지국장치 및 통신제어방법 |
MX2009009279A (es) * | 2007-03-01 | 2009-09-10 | Ntt Docomo Inc | Aparato de estacion base y metod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on. |
JP5059848B2 (ja) * | 2007-03-01 | 2012-10-3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
AU2008222128A1 (en) * | 2007-03-01 | 2008-09-12 | Ntt Docomo, Inc. |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WO2008108224A1 (ja) | 2007-03-01 | 2008-09-12 | Ntt Docomo, Inc.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CN102573086A (zh) | 2007-03-01 | 2012-07-1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
JP5186481B2 (ja) | 2007-03-01 | 2013-04-1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8599742B2 (en) * | 2008-04-09 | 2013-12-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for uplink TDM in a wireless system |
CN114788244A (zh) * | 2019-12-16 | 2022-07-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资源管理装置、控制电路、存储介质和资源管理方法 |
US11375580B1 (en) * | 2020-09-23 | 2022-06-28 |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 Managing secondary node and channel assignment based on wireless device characteristics |
US11063629B1 (en) * | 2020-10-14 | 2021-07-13 | Nvidia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terference from a wired communications channel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6432A (zh) * | 2001-01-16 | 2002-08-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基地台装置 |
CN1402569A (zh) * | 2001-08-28 | 2003-03-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通信信道设置方法,通信控制器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
CN1440609A (zh) * | 2000-07-06 | 2003-09-03 | 诺基亚有限公司 | Ism和不需执照的频带的自适应传输信道分配方法和系统 |
CN1527504A (zh) * | 2003-02-15 | 2004-09-08 | ���ǵ�����ʽ���� |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度装置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86988A (en) * | 1996-10-23 | 1999-03-23 | Arraycomm, Inc. | Channel assignment an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6850500B2 (en) * | 2001-05-15 | 2005-02-0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 estimation |
US6983153B2 (en) | 2001-06-07 | 2006-0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961616B2 (en) * | 2001-06-07 | 2011-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842618B2 (en) * | 2002-03-14 | 2005-01-1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call admission control in the uplink for third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KR100876812B1 (ko) * | 2002-11-05 | 2009-0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비동기 방식의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목표잡음 증가 대 열 잡음 비 할당을 위한 스케줄링 장치 및방법 |
US7095725B2 (en) * | 2002-12-19 | 2006-08-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on a reverse link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437912B1 (en) | 2003-01-04 | 2010-09-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ata rate of user equipment supporting EUDCH service |
US7013143B2 (en) * | 2003-04-30 | 2006-03-14 | Motorola, Inc. | HARQ ACK/NAK coding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during soft handoff |
EP1611702B1 (en) * | 2003-08-19 | 2012-03-28 | LG Electronics, Inc. | Node b scheduling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509012A2 (en) * | 2003-08-20 | 2005-02-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packet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678182B1 (ko) * | 2003-08-20 | 2007-02-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비동기 광대역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
KR100689543B1 (ko) * | 2003-08-26 | 2007-03-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패킷 전송을 위한 스케쥴링 요청 방법 및 장치 |
US8243633B2 (en) * | 2004-03-16 | 2012-08-14 | Nokia Corporation |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application protocol over lub/lur |
US20050249148A1 (en) * | 2004-05-07 | 2005-11-10 | Nokia Corporation |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for uplink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E-DCH) |
WO2005115025A2 (en) * | 2004-05-07 | 2005-12-0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ells with enhanced uplink services |
-
2005
- 2005-09-16 JP JP2006535235A patent/JP4588031B2/ja active Active
- 2005-09-16 CN CN201010505672XA patent/CN101945442A/zh active Pending
- 2005-09-16 CN CN2005800313467A patent/CN101023694B/zh active Active
- 2005-09-16 KR KR1020077008750A patent/KR10102116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09-16 WO PCT/JP2005/017190 patent/WO20060309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9-16 US US11/662,998 patent/US8611908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9-16 EP EP05783158.8A patent/EP180453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40609A (zh) * | 2000-07-06 | 2003-09-03 | 诺基亚有限公司 | Ism和不需执照的频带的自适应传输信道分配方法和系统 |
CN1366432A (zh) * | 2001-01-16 | 2002-08-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呼叫接受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基地台装置 |
CN1402569A (zh) * | 2001-08-28 | 2003-03-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通信信道设置方法,通信控制器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
CN1527504A (zh) * | 2003-02-15 | 2004-09-08 | ���ǵ�����ʽ���� |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度装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70051366A (ko) | 2007-05-17 |
US8611908B2 (en) | 2013-12-17 |
WO2006030914A1 (ja) | 2006-03-23 |
JPWO2006030914A1 (ja) | 2008-05-15 |
JP4588031B2 (ja) | 2010-11-24 |
EP1804534B1 (en) | 2014-04-23 |
KR101021162B1 (ko) | 2011-03-15 |
CN101023694A (zh) | 2007-08-22 |
EP1804534A1 (en) | 2007-07-04 |
US20070293257A1 (en) | 2007-12-20 |
CN101945442A (zh) | 2011-01-12 |
EP1804534A4 (en) | 2008-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60885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
US8422435B2 (en) | Enhancing coverage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channel | |
RU2335863C2 (ru) |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коростью передачи,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и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 |
US20080220792A1 (en) | Method for Efficient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 |
CN1825782B (zh) | 无线电资源控制方法、无线基站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 |
CN101023694B (zh) | 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控制站 | |
US7899459B2 (en) | Call admission control device an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method | |
JP2010518685A (ja) | 高速パケットアクセスについての輻輳/負荷の標識 | |
CN101854674A (zh) |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 |
CN101103643B (zh) |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无线基站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 |
CN101103649B (zh) |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 |
JP4921475B2 (ja) | スループット最適化キャリア割り当て | |
CN101099408B (zh) |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及无线网络控制站 | |
CN101103594B (zh) |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 |
RU2502190C2 (ru) |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коростью передачи,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и радиосетевой контроллер | |
US8185126B2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ntrol station | |
CN101027931B (zh) | 用于控制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准入的方法和系统、及其相关网络 | |
US20050113105A1 (en) | Method and a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a connection | |
US20080132266A1 (en) | Maximum Allowable Transmission Rate Deciding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