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4961C - 一种网际协议服务质量的信令交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际协议服务质量的信令交互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14961C CN100514961C CNB2004100704006A CN200410070400A CN100514961C CN 100514961 C CN100514961 C CN 100514961C CN B2004100704006 A CNB2004100704006 A CN B2004100704006A CN 200410070400 A CN200410070400 A CN 200410070400A CN 100514961 C CN100514961 C CN 10051496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source end
- control layer
- indication
- bearer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7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7 signaling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41—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of a service
- H04L41/5054—Automatic deployment of services triggered by the service manager, e.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by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at intermediate nodes, e.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3—Distribu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bandwidth brokers
- H04L47/785—Distribu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bandwidth brokers among multiple network domains, e.g. multilateral agre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际协议服务质量的信令交互方法,该方法首先在CA收到源端用户UA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由CA向承载控制层发送服务质量QoS资源请求;承载控制层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资源,并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边缘路由器ER进行流映射;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该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通过承载控制层将执行结果发送给CA。本发明为确定用户业务流的承载路径提供了安全可靠的IP QoS信令流程,方便了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网络对承载路径的分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令交互技术,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网际协议服务质量(IP QoS)的信令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Internet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大,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争相涌现,各种先进的多媒体系统层出不穷,这导致Internet网络需要经常发送突发性高的文件传输协议(FTP)或含有图像文件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多媒体业务。对于网络中的实时业务来说,由于其对网络的传输时延、延时抖动等特性较为敏感,因此网络在发送FTP或HTTP等业务时,对实时业务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多媒体业务还占去了大量的网络带宽,使现有网络中需要保证带宽的关键业务很难被可靠地传输。
针对上述问题,业界提出了各种服务质量(QoS)技术,比如,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就建立了很多的服务模型和机制以满足网络的需求。在这些QoS技术中,业界比较认可的是IETF提出的在网络的接入和边缘使用综合业务模型(Int-Serv)、在网络的核心使用区分业务模型(Diff-Serv)的技术方案。由于该方案中的Diff-Serv仅设定了优先登记保障QoS,因此使用该方案的网络虽然具有线路利用率高的特点,但是整个网络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果很难保证。
为解决这个问题,业界提出了为Diff-Serv引入一个独立的承载控制层的方案,即在原有Diff-Serv的基础上提出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Diff-Serv模型,并建立一套专门的Diff-Serv QoS信令机制。比如,为推动Diff-Serv的应用,在IETF和一些厂商及研究机构共同推动的QBone试验网上,使用带宽代理器(BB,Bandwidth Broker)模型来实现网络资源和拓扑管理。还有,其他一些厂商提出了类似的QoS服务器/资源管理器技术来管理拓扑资源和协调各个Diff-Serv区域的QoS能力。所有这些方案都是为Diff-Serv网络专门建立一个资源管理层,以管理网络的拓扑资源。
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Diff-Serv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该模型中设置的承载控制层由多个承载网资源管理器(CM)组成,CM可以是带宽代理器(BB,Bandwidth Broker),也可以是QoS服务器或其他网络设备。承载控制层在处理用户的业务带宽申请时,需要确定用户业务流的路径,之后由CM通知边缘路由器(ER)按照指定的路径建立LSP,之后在该LSP上进行业务流的转发。
目前,比较常见的、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Diff-Serv模型如图2及图3所示。
对于图2来说,Internet2专门为各个Diff-Serv管理域定义了相应的BB,由BB负责处理来自用户主机、业务服务器或网络维护人员的带宽申请请求,BB根据当前网络的资源预留状况、配置的策略以及用户签订的业务SLA,确定是否允许用户的带宽请求。
对于这种方案来说,BB直接管理区域内所有路由器的资源和配置信息,存在拓扑和管理过于复杂的问题。并且业界用于实现资源请求的SIBBS只用于BB之间,而SIBBS是一种基于TCP的简单请求应答协议,这就导致了BB之间没有资源同步机制。另外,SIBBS直接发送资源请求,没有会话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也没有用于维护管理的报文交互机制。基于这些原因,目前的信令流程很不清晰,没有指明相关功能实体的配合关系,也没有说明在进行资源预留,也即确定承载路径时所采用的方式。
对于图3来说,其中的QoS服务器为关键部件,还有与该QoS服务器相配套的策略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及网管监控服务器。策略服务器根据QoS服务器和管理接口等策略配置信息,设置相关路由器的参数和配置;目录服务器是一个统一和集中的数据库,保存网络设备配置信息、用户信息和QoS信息;网管监控服务器负责收集承载网络中各个路由器和链路的拥塞状态等信息,供QoS服务器为业务申请选路时参考;QoS服务器负责根据承载网络的拓扑和资源状况,为业务QoS请求分配满足要求的承载路径,需要在QoS服务器上预先设置承载网络的拓扑和带宽状况,配置好选路规则。当业务服务器向QoS服务器发出带宽请求后,QoS服务器记录该呼叫的资源请求,并根据其QoS要求、承载网络的当前拓扑和当前资源状况,为业务请求分配满足要求的承载路径,之后将分配的结果反馈给业务服务器。
图3所示的方案中,QoS服务器所管理的仍然是较为复杂的承载网络,路由器数量很多,在信令流程上仍然没有阐明资源预留所采用的方式。
综上所述,在确定用户业务流的路径时,业务控制层与资源管理器之间、以及各个资源管理器之间都要进行IP QoS的信令交互,以确定各个管理域内的资源是否满足会话的需要,并根据运营商的要求确定资源预留的方式。由此可见,IP QoS信令流程是保证承载网络QoS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IP QoS信令流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P QoS的信令交互方法,使得基于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Diff-Serv模型的网络可以按照该信令交互方案来确定用户业务流的承载路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网际协议服务质量的信令交互方法,适用于包括独立承载控制层的网络,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业务服务器CA在收到源端用户UA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向承载控制层发送服务质量QoS资源请求;
b.承载控制层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资源,并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边缘路由器ER进行流映射;
c.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该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通过承载控制层将执行结果发送给CA。
所述QoS资源请求为单向资源请求;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为用户业务流分配资源为:由源端承载网资源管理器CM发起,在承载控制层中分配上行资源。
所述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为: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承载控制层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步骤c中,所述ER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为:源端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述上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所述QoS资源请求可以进一步包括:门控指示;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在对ER进行流映射之前,进一步包括: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上行资源分配的结果信息发送给CA,CA在确定该上行资源分配成功后,向源端CM发送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
所述承载控制层对ER进行流映射为:源端CM在收到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后,将所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步骤c中,所述ER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为:源端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述上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所述QoS资源请求可以进一步包括:门控指示;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为: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承载控制层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
步骤c中,所述CA在收到执行结果后,进一步包括:若执行结果携带的信息为成功信息,则向源端CM发送启动业务流激活的指示,源端CM根据该指示下发门控指示到源端ER,源端ER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所述QoS资源请求为双向资源请求;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资源为:由源端CM发起,在承载控制层中分配上行资源,之后由目的端CM发起,在承载控制层中分配下行资源。
所述QoS资源请求为双向资源请求;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资源为:由源端CM发起,在承载控制层中同时分配上行资源和下行资源。
所述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包括:
承载控制层中的目的端CM将所分配的下行资源发送给目的端ER,并向目的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所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步骤c中,所述ER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该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包括:
目的端ER根据所述下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源端ER根据所述上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所述QoS资源请求可以进一步包括:门控指示;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之前,进一步包括: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资源分配的结果信息发送给CA,CA在确定上行资源与下行资源均分配成功后,向源端CM发送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
所述承载控制层对ER进行流映射包括:
源端CM在收到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后,将所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源端CM并通过承载控制层将收到的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发送给目的端CM,由目的端CM向目的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步骤c中,所述ER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包括:
源端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述上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目的端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述下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所述QoS资源请求可以进一步包括:门控指示;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包括:
承载控制层中的目的端CM将所分配的下行资源发送给目的端ER,并向目的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所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
步骤c中,所述CA在收到执行结果后,进一步包括:若执行结果携带的信息为成功信息,则向源端CM发送启动业务流激活的指示,源端CM根据该指示下发门控指示到源端ER,源端ER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源端CM将该门控指示通过承载控制层发送到目的端ER,目的端ER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所述步骤c中,所述ER通过承载控制层将执行结果发送给CA为:源端ER通过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收到的执行结果发送给CA。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用户业务流通过承载网络传输后,CA向承载控制层发起关闭门控的指示,承载控制层将该指示下发给ER,ER根据该指示不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CA向承载控制层发起打开门控的指示,承载控制层将该指示下发给ER,ER根据该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本发明通过CA在收到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请求承载控制层分配资源,承载控制层在分配资源后,根据该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以由ER为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从而提供了针对业务流的IP QoS信令流程,大大方便了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网络对承载路径的分配。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单阶段和两阶段的IP QoS信令流程,由于单阶段不经过CA的指示,即向ER发送流映射,并打开门控,而两阶段则使得承载控制层的资源分配结束后,必须在收到CA发送来的指示后,才能将门控指示发送给ER。因此,可以在传输用户业务流之前,需要进行其他信息交互,或者是运营商不需要严格确定计费点的情况下,使用单阶段的IP QoS信令流程;当然,如果运营商内部或运营商之间需要进行严格的计费区分,或者运营商有其他特别的要求,则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两阶段信令流程。也就是说,本发明方案使得网络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案,因此适应性更强。
另外,本发明方案所提供的信令流程使得业务流通过承载网络传输,而信息流则通过承载控制层传输,保证了信令传输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有独立承载控制层的Diff-Serv模型示意图;
图2为独立承载控制层基于BB的Diff-Serv模型示意图;
图3为独立承载控制层基于QoS服务器的Diff-Serv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方案中单向流的IP QoS信令流程单阶段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方案中单向流的IP QoS信令流程两阶段中,资源保持在CM上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方案中单向流的IP QoS信令流程两阶段中,资源保持在ER上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方案中双向流的IP QoS信令流程单阶段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方案中双向流的IP QoS信令流程两阶段中,资源保持在CM上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方案中双向流的IP QoS信令流程两阶段中,资源保持在ER上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业务服务器(CA),也即会话/业务控制功能实体(SeCFE/SvCFE)在收到用户要求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向承载控制层发送QoS资源请求;承载控制层根据收到的QoS资源请求对该用户业务流分配资源;边缘路由器(ER),也即交换功能实体(SFE)根据承载控制层所分配的资源进行流映射,指定业务流的承载路径,并将执行结果信息发送给CA。
由于在分配资源时,系统可能只需要分配单向流,也可能需要分配双向流,其中,单向流用于传输源端用户的业务流,双向流则用于传输源端用户以及目的端用户的业务流,因此,本发明针对这两种情况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流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这两种处理流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对单向流的情况进行说明。
单向流的IP QoS信令流程中,可以进行单阶段处理,也可以进行两阶段处理。具体来说,单阶段处理是指承载控制层在资源分配结束后,不经过CA的指示,即向ER发送流映射,并打开门控;两阶段处理则是指承载控制层在资源分配结束后,必须在收到CA发送来的指示后,才将门控指示发送到ER。
首先结合图4所示流程,对单向流的IP QoS信令流程单阶段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该工作过程对应以下步骤:
步骤401、CA在收到源端用户(UA)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向源端CM发送包括流QoS参数及目的端UA信息的QoS资源请求。
步骤402、源端CM在收到CA发送来的QoS资源请求后,判断该资源请求的目的地是否在本管理域,如果不是,则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之后向中间CM,也即中间承载控制功能实体(Intermediate BCFE)转发QoS资源请求;否则,在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后,进入步骤406。
步骤403、中间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之后向目的端CM,也即目的端承载控制功能实体(Destination BCFE)转发QoS资源请求。
步骤404、目的端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并将该上行资源返回到中间CM。
步骤405、中间CM将目的端CM发送来的上行资源与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上行资源返回到源端CM。
步骤406、源端CM根据将中间CM发送来的上行资源与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并向源端ER,也即源端交换功能实体(Source SFE)发送该上行资源以及流映射命令和门控指示。
步骤407、源端ER根据源端CM发送来的流映射命令以及上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源端CM发送来的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之后将执行结果返回到源端CM。
步骤408、源端CM在收到源端ER发送来的执行结果后,将该执行结果发送给CA。
如果源端CM根据执行结果确定承载路径指定成功,则该CM发送给CA的执行结果中包含成功信息;如果源端CM根据执行结果确定承载路径指定失败,则该执行结果中包含失败信息。
上述即为单向流IP QoS信令流程单阶段的处理过程,下面再对单向流的IP QoS信令流程两阶段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两阶段信令流程中,在向源端ER发送门控指示之前,可以将所分配的资源保持在源端CM上,也可以保持在源端ER上。下面首先根据图5,对IP QoS信令流程两阶段中,将资源保持在CM上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其实现过程对应以下步骤:
步骤501、CA在收到源端UA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向源端CM发送包括流QoS参数、门控指示和目的端UA信息的QoS资源请求。
步骤502、源端CM在收到CA发送来的QoS资源请求后,判断该资源请求的目的地是否在本管理域,如果不是,则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之后向中间CM转发QoS资源请求;否则,在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后,进入步骤506。
步骤503、中间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之后向目的端CM转发QoS资源请求。
步骤504、目的端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并将该上行资源返回到中间CM。
步骤505、中间CM对目的端CM发送来的上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上行资源返回到源端CM。
步骤506、源端CM对中间CM发送来的上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之后向CA返回合并后的上行资源。
该资源分配结果携带的可能是成功信息,也可能是失败信息。
步骤507、如果收到的资源分配结果所携带的信息为成功信息,则CA向源端CM发送指示以启动承载资源预留;如果该信息为失败信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
步骤508、源端CM根据收到的指示以及步骤506中收到的上行资源对源端ER进行流映射,并将门控指示发送给源端ER。
步骤509、源端ER执行源端CM发送来的流映射命令,指定用户业务流的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该用户业务流通过本ER,之后将执行结果返回到源端CM。
步骤510、源端CM在收到源端ER发送来的执行结果后,向CA发送该执行结果。
上述过程与图4所示的单阶段工作过程相比,增加了源端CM在资源分配完成后,向CA返回上行资源的分配结果信息的过程,如果资源分配失败,则CA就不需要执行后续过程了;如果资源分配成功,则CA再向源端CM发送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由于该处理过程由CA根据需要控制业务流通过ER,这样就可以精确地控制计费点,并能保持承载和控制的同步。
如图6所示,单向流IP QoS信令流程两阶段中,将资源保持在ER上的工作过程对应以下步骤:
步骤601、CA在收到源端UA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向源端CM发送包含流QoS参数、门控指示以及目的端UA信息的QoS资源请求。
步骤602、源端CM在收到CA发送来的QoS资源请求后,判断该资源请求的目的地是否在本管理域,如果不是,则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之后向中间CM转发QoS资源请求;否则,在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后,进入步骤606。
步骤603、中间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之后向目的端CM转发QoS资源请求。
步骤604、目的端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资源,并将所分配的上行资源返回到中间CM。
步骤605、中间CM对目的端CM发送来的上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上行资源返回到源端CM。
步骤606、源端CM对中间CM发送来的上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将合并后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
步骤607、源端ER执行源端CM发送来的流映射命令,根据所分配的上行资源指定用户业务流的承载路径,之后将执行结果返回到源端CM。
步骤608、源端CM在收到源端ER发送来的执行结果后,向CA发送该执行结果。
步骤609、如果收到的执行结果所携带的信息为成功信息,则CA向源端CM发送指示,以启动业务流激活过程;如果该信息为失败信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
步骤610、源端CM在收到该指示后,下发打开门控命令到源端ER,以允许业务流通过该源端ER。
以上所述均为分配单向流的情况。对于分配双向流的情况来说,由于双向流可以根据运营商的要求或其他情况分成上行和下行两个单向流,也即分开分配资源。对其中的每个单向流来说,都可以采用上述单向流的实现流程,上行单向流具体由源端CM发起资源分配,下行单向流则由目的端CM发起资源分配,也就是说,目的端CM在收到源端CM发送来的QoS资源请求后,发起资源分配,之后再将资源分配结果返回给源端CM。源端CM在确定上下行资源都分配成功后,向CA返回分配成功信息。
在分配双向流时,还可以将上行和下行统一分配,也就是说,每个CM同时分配上行资源和下行资源。下面首先对上行和下行捆绑统一分配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对于上行和下行捆绑统一分配的情况来说,也有单阶段和两阶段之分,两阶段的实现过程中同样存在资源保持在CM和ER上这两个情况,因此下面对这两种处理过程分别进行说明。
图7所示为IP QoS信令流程双向流的单阶段工作过程,对应以下步骤:
步骤701、CA在收到源端UA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向源端CM发送包括流QoS参数及目的端UA信息的QoS资源请求。
该QoS资源请求还应为双向资源请求。
步骤702、源端CM在收到CA发送来的QoS资源请求后,判断该资源请求的目的地是否在本管理域,如果不是,则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资源,所分配的本域资源包括针对上行流的上行资源,以及针对下行流的下行资源,之后向中间CM转发QoS资源请求,同时将本CM所分配的下行资源发送给中间CM;否则,在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上行及下行资源后,进入步骤706。
步骤703、中间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及下行资源,根据源端CM发送来的下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下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之后向目的端CM转发QoS资源请求,并将合并后的下行资源发送给目的端CM。
步骤704、目的端CM在收到该双向的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及下行资源,并根据中间CM发送来的下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下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之后根据处理后的下行资源向目的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同时将处理后的下行资源发送给目的端ER。
在单阶段的处理过程中,在发送流映射的同时即发送门控指示。
步骤705、目的端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承载路径,并允许该用户业务流通过本ER,之后将执行结果返回到目的端CM。
步骤706、如果目的端CM即为源端CM,则直接进入步骤708;否则,目的端CM在收到执行结果后,将本CM的上行资源返回到中间CM。
步骤707、中间CM对收到的上行资源与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资源分配结果发送到源端CM。
步骤708、源端CM同样对收到的上行资源与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如果所分配的上行资源成功,则将该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步骤709、源端ER执行流映射命令,根据上行资源指定用户业务流的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该用户业务流通过本ER,之后将执行结果返回到源端CM。
步骤710、源端CM在收到源端ER返回的执行结果后,向CA发送执行结果。
上述为双向流的IP QoS信令流程单阶段的处理过程。对于双向流的IPQoS信令流程两阶段来说,分配的资源可能会保持在CM上,也可能保持在ER上,前一种方式所对应的流程如图8所示,后一种方式所对应的流程如图9所示。下面对这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将资源控制在CM上的处理过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801、CA在收到源端UA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向源端CM发送包括流QoS参数、门控指示及目的端UA信息的QoS资源请求。
该QoS资源请求应为双向的资源请求。
步骤802、源端CM在收到CA发送来的QoS资源请求后,判断该资源请求的目的地是否在本管理域,如果是,则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及下行资源,之后向中间CM转发QoS资源请求,同时将本CM所分配的下行资源发送给中间CM;否则,在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及下行资源后,进入步骤806。
步骤803、中间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及下行资源,根据源端CM发送来的下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下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之后向目的端CM转发QoS资源请求,并将合并后的下行资源发送给目的端CM。
步骤804、目的端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及下行资源,并根据中间CM发送来的下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下行资源进行合并,之后将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到中间CM。
步骤805、中间CM对目的端CM发送来的上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上行资源返回到源端CM。
步骤806、源端CM将对中间CM发送来的上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并将上行及下行资源的分配结果返回到CA。
步骤807、如果资源分配结果包含成功信息,则CA向源端CM发送启动承载资源预留过程的指示,源端CM在收到该指示后,同时启动步骤808和步骤810。
步骤808、源端CM根据CA的指示以及之前确定的上行资源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之后进入步骤809。
步骤809、源端ER执行流映射命令,根据承载控制层所分配的上行资源为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允许该用户业务流通过本ER,之后将执行结果信息发送给源端CM,然后进入步骤816。
步骤810~811、源端CM通过中间CM将收到的指示发送到目的端CM。
实际上,源端CM可以不通过中间CM,而是直接将收到的指示发送给目的端CM。
步骤812、目的端CM根据之前分配的下行资源向目的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步骤813、目的端ER执行流映射命令,根据该下行资源指定业务流的承载路径,并允许用户业务流通过本ER,之后返回执行结果到目的端CM。
步骤814~815、目的端CM将执行结果通过中间CM发送到源端CM。
同样,目的端CM可以不通过中间CM,而是直接将执行结果发送到源端CM。
步骤816、源端CM将执行结果发送到CA。
图9所示为将资源保持在ER上的处理过程,该过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901、CA在收到源端UA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向源端CM发送包括流QoS参数、门控指示及目的端UA信息的QoS资源请求。
该QoS资源请求应为双向的资源请求。
步骤902、源端CM在收到CA发送来的QoS资源请求后,判断该资源请求的目的地是否在本管理域,如果是,则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上行及下行资源,之后向中间CM转发QoS资源请求;否则,在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及下行资源后,进入步骤906。
步骤903、中间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及下行资源,根据源端CM发送来的下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下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之后向目的端CM转发QoS资源请求,并将合并后的下行资源发送给目的端CM。
步骤904、目的端CM在收到该QoS资源请求后,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本域的上行及下行资源,并根据中间CM发送来的下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下行资源进行合并,之后根据合并后的下行资源向目的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
步骤905、目的端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该下行资源指定用户业务流的承载路径,并将执行结果返回到目的端CM。
步骤906、目的端CM在收到执行结果后,将之前分配的上行资源返回到中间CM。
步骤907、中间CM对收到的上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上行资源发送到源端CM。
步骤908、源端CM同样对收到的上行资源以及自身分配的上行资源进行合并处理,如果上行资源分配成功,则根据该上行资源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
步骤909、源端ER执行流映射命令,并根据该上行资源指定用户业务流的承载路径,之后将执行结果返回到源端CM。
步骤910、源端CM在收到源端ER的执行结果后,向CA返回执行结果信息。
步骤911、如果执行信息包含成功信息,则CA向源端CM指示启动业务流激活过程,以同时启动步骤912和913;如果分配结果信息包含失败信息,则结束本处理流程。
步骤912、源端CM向源端ER发送打开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
至此,用户业务流可以通过源端ER进入预先分配的承载资源。
步骤913~914、源端CM通过中间CM向目的端CM发送门控指示。
当然,源端CM也可以不通过中间CM,而是直接将门控指示转发到目的端CM。
步骤915、目的端CM则向目的端ER发送门控指示,允许用户业务流通过。
通过上述流程,用户业务流即可实现双向流通。
对于承载控制层分开分配上行资源和下行资源的情况来说,在分配完资源后的具体处理过程与上述上下行捆绑统一分配情况下的处理过程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任一过程指定承载路径后,用户业务流即可经过承载网络,也即,用户之间的会话可以建立。但在会话建立之后,CA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向承载控制层发起关闭或打开门控的指示,比如,CA需要结束该业务流的传输,则发送关闭门控的指示,在关闭业务流后,如果需要保持或者说是恢复该业务,则CA再次发送打开门控的指示。CM则将该指示下发到ER,ER执行该指示,以不允许或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具体来说,如果是业务流是单向流,则CA向源端CM下发指示,由源端CM将该指示下发到源端ER,源端ER则根据该指示不允许或允许该业务流通过该ER。
如果业务流是双向流,则CA向源端CM下发指示后,源端CM不但要将该指示下发到源端ER,并且还要将该指示通过承载控制层发送给目的端CM,目的端CM再将该指示下发到目的端ER。当然,源端和目的端ER则根据该指示不允许或允许该业务流通过该ER。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方案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网际协议服务质量的信令交互方法,适用于包括独立承载控制层的网络,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业务服务器CA在收到源端用户UA传输业务流的请求后,向承载控制层发送服务质量QoS资源请求;
b.承载控制层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资源,并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边缘路由器ER进行流映射;
c.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该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通过承载控制层将执行结果发送给C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资源请求为单向资源请求;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为用户业务流分配资源为:由源端承载网资源管理器CM发起,在承载控制层中分配上行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为: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承载控制层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步骤c中,所述ER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为:源端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述上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资源请求进一步包括:门控指示;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在对ER进行流映射之前,进一步包括: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上行资源分配的结果信息发送给CA,CA在确定该上行资源分配成功后,向源端CM发送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
所述承载控制层对ER进行流映射为:源端CM在收到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后,将所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步骤c中,所述ER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为:源端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述上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资源请求进一步包括:门控指示;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为: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承载控制层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
步骤c中,所述CA在收到执行结果后,进一步包括:若执行结果携带的信息为成功信息,则向源端CM发送启动业务流激活的指示,源端CM根据该指示下发门控指示到源端ER,源端ER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资源请求为双向资源请求;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资源为:由源端承载网资源管理器CM发起,在承载控制层中分配上行资源,之后由目的端CM发起,在承载控制层中分配下行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资源请求为双向资源请求;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为该用户业务流分配资源为:由源端承载网资源管理器CM发起,在承载控制层中同时分配上行资源和下行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包括:
承载控制层中的目的端CM将所分配的下行资源发送给目的端ER,并向目的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所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步骤c中,所述ER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该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包括:
目的端ER根据所述下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源端ER根据所述上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资源请求进一步包括:门控指示;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之前,进一步包括: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资源分配的结果信息发送给CA,CA在确定上行资源与下行资源均分配成功后,向源端CM发送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
所述承载控制层对ER进行流映射包括:
源端CM在收到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后,将所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源端CM并通过承载控制层将收到的启动承载资源预留的指示发送给目的端CM,由目的端CM向目的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及门控指示;
步骤c中,所述ER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为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包括:
源端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述上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目的端ER在收到流映射命令后,根据所述下行资源为该用户业务流指定承载路径,并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资源请求进一步包括:门控指示;
步骤b中,所述承载控制层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对ER进行流映射包括:
承载控制层中的目的端CM将所分配的下行资源发送给目的端ER,并向目的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
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所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给源端ER,并向源端ER发送流映射命令;
步骤c中,所述CA在收到执行结果后,进一步包括:若执行结果携带的信息为成功信息,则向源端CM发送启动业务流激活的指示,源端CM根据该指示下发门控指示到源端ER,源端ER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源端CM将该门控指示通过承载控制层发送到目的端ER,目的端ER根据门控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ER通过承载控制层将执行结果发送给CA为:源端ER通过承载控制层中的源端CM将收到的执行结果发送给CA。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用户业务流通过承载网络传输后,CA向承载控制层发起关闭门控的指示,承载控制层将该指示下发给ER,ER根据该指示不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CA向承载控制层发起打开门控的指示,承载控制层将该指示下发给ER,ER根据该指示允许业务流通过本ER。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704006A CN100514961C (zh) | 2004-08-02 | 2004-08-02 | 一种网际协议服务质量的信令交互方法 |
PCT/CN2005/001177 WO2006012794A1 (fr) | 2004-08-02 | 2005-08-02 | Procede de signalisation d'interaction pour assurer la qualite de service de protocole internet |
JP2007524159A JP4701246B2 (ja) | 2004-08-02 | 2005-08-02 |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のサービス品質を保証するシグナリングエクスチェンジ方法 |
EP05771384A EP1760935B1 (en) | 2004-08-02 | 2005-08-02 | A METHOD FOR SIGNALING INTERACTION OF ENSURING THE INTERNET PROTOCOL (IP) QUALITY OF SERVICE (QoS) |
DE602005024135T DE602005024135D1 (de) | 2004-08-02 | 2005-08-02 | Verfahren zum signalaustausch zur sicherstellung der internetprotokoll dienstqualität |
AT05771384T ATE484900T1 (de) | 2004-08-02 | 2005-08-02 | Verfahren zum signalaustausch zur sicherstellung der internetprotokoll dienstqualität |
US11/652,101 US7751349B2 (en) | 2004-08-02 | 2007-01-11 | Signalling exchange method for guaranteeing internet protocol quality of ser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704006A CN100514961C (zh) | 2004-08-02 | 2004-08-02 | 一种网际协议服务质量的信令交互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35092A CN1735092A (zh) | 2006-02-15 |
CN100514961C true CN100514961C (zh) | 2009-07-15 |
Family
ID=35786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7040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961C (zh) | 2004-08-02 | 2004-08-02 | 一种网际协议服务质量的信令交互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51349B2 (zh) |
EP (1) | EP1760935B1 (zh) |
JP (1) | JP4701246B2 (zh) |
CN (1) | CN100514961C (zh) |
AT (1) | ATE484900T1 (zh) |
DE (1) | DE602005024135D1 (zh) |
WO (1) | WO200601279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84177B1 (ko) * | 2005-11-22 | 2007-02-2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인터넷 서비스망에서의 종단간 CAC를 통한 QoS보장 방법 및 장치 |
FI20051320A0 (fi) | 2005-12-22 | 2005-12-22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pakettivirtojen kohdentamiseksi siirtoteille viestintäjärjestelmässä |
CN101047950B (zh) * | 2006-03-27 | 2010-05-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3gpp演进网络中配置默认承载的方法 |
US8849297B2 (en) * | 2006-07-14 | 2014-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ll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2546370B (zh) * | 2010-12-20 | 2015-07-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流修改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20150271541A1 (en) | 2014-03-19 | 2015-09-24 |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cording a media stream |
US10375452B2 (en) | 2015-04-14 | 2019-08-06 |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humbnail gener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0563A (en) * | 1993-10-12 | 1995-08-08 | At&T Corp. | Service circuit allocation in large networks |
US6631435B1 (en) * | 1996-02-02 | 2003-10-07 | Sony Corporation |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for data transfer and bus management over a bus structure |
US7376710B1 (en) * | 1999-10-29 | 2008-05-20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stored audio data over a network |
JP2001156838A (ja) * | 1999-11-25 | 2001-06-08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通信リソース予約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通信リソース予約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EP1119120A3 (en) | 1999-12-27 | 2006-03-29 | Alcatel Canad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on of multimedia data |
US7180889B1 (en) * | 1999-12-30 | 2007-02-20 | At&T Corp. | Personal control of address assignment and greeting options for multiple BRG ports |
US7068624B1 (en) * | 2000-02-25 | 2006-06-2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Wireless router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traffic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4536990B2 (ja) * | 2000-05-22 | 2010-09-01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影響ポリシー |
EP1206067A1 (en) * | 2000-11-06 | 2002-05-15 |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a Delaware corporatio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measurement |
JP3578209B2 (ja) * | 2000-11-20 | 2004-10-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QoSサーバ及びリソース割当て制御方法 |
JP2002314587A (ja) * | 2001-04-17 | 2002-10-25 | Hitachi Ltd | ルート設定方法、ルート設定サービス方法、ネットワーク経路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支援システム |
JP2002374286A (ja) * | 2001-06-13 | 2002-12-26 | Hitachi Ltd | 通信品質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品質制御方法 |
US20030093526A1 (en) * | 2001-11-13 | 2003-05-1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quality of service signaling for wireless mac layer |
CN1173500C (zh) * | 2001-12-05 | 2004-10-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高速下行数据包接入系统对不同服务质量业务的支持方法 |
GB2386282A (en) | 2002-03-05 | 2003-09-10 | Pa Consulting Services | Allocating shared resources in a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7068600B2 (en) * | 2002-04-29 | 2006-06-27 | Harris Corporation | Traffic policing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
US7206324B2 (en) * | 2002-05-03 | 2007-04-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QoS translator |
EP1365545A1 (en) * | 2002-05-24 | 2003-11-26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delling elastic network traffic |
-
2004
- 2004-08-02 CN CNB2004100704006A patent/CN10051496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8-02 DE DE602005024135T patent/DE602005024135D1/de active Active
- 2005-08-02 JP JP2007524159A patent/JP4701246B2/ja active Active
- 2005-08-02 WO PCT/CN2005/001177 patent/WO200601279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8-02 EP EP05771384A patent/EP176093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08-02 AT AT05771384T patent/ATE484900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
- 2007-01-11 US US11/652,101 patent/US7751349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2005024135D1 (de) | 2010-11-25 |
JP4701246B2 (ja) | 2011-06-15 |
EP1760935A1 (en) | 2007-03-07 |
WO2006012794A1 (fr) | 2006-02-09 |
EP1760935B1 (en) | 2010-10-13 |
US7751349B2 (en) | 2010-07-06 |
JP2008508820A (ja) | 2008-03-21 |
US20070147389A1 (en) | 2007-06-28 |
ATE484900T1 (de) | 2010-10-15 |
EP1760935A4 (en) | 2010-05-05 |
CN1735092A (zh) | 2006-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718006B1 (en) | A resource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 in ngn and method thereof | |
US20070147243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guaranteeing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 |
CN1581791B (zh) | 在通信网络中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质量的方法 | |
EP1860825B1 (en) |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aminatly ensuring the network service quality | |
US7633958B2 (en) | Method of resource reservation across a plurality of domains | |
CN100514961C (zh) | 一种网际协议服务质量的信令交互方法 | |
CN100505639C (zh) | 多业务流资源申请的处理方法 | |
CN100387023C (zh) | 流状态建立的方法 | |
CN101557303A (zh) | 路径建立请求方法、路径建立方法与系统 | |
US20050152353A1 (en) | Quality of service request correlation | |
EP1821455B1 (en) | A method for forwarding the traffic flow in the bearer network | |
CN1805364B (zh) | 一种实现承载网资源分配的方法 | |
CN100456731C (zh) | 不同承载层网络互通中保证业务QoS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0450049C (zh) | 一种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 | |
CN100396050C (zh) | 一种跨独立运营网络的路由选路方法 | |
CN101232441B (zh) |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 |
CN100466613C (zh)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 | |
Matsumoto et al. | Network middleware design for bridging legacy infrastructures and NGN | |
Matsumoto et al. | BPEL Driven Policy Management of Virtualized Network Resources for IMS Environments | |
Dhesikan | H. 323/RSVP Synchronization for Video over IP | |
Wessing et al. | Application requested switched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for heterogeneous multi-domain networks. | |
CN101356784A (zh) | 对分组交换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之间的用于连接的可用带宽进行管理的方法、网络代理以及带宽代理 | |
CN101252457A (zh) | 在通信网络中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质量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