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2749C -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通信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通信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42749C CN100342749C CNB2004100737673A CN200410073767A CN100342749C CN 100342749 C CN100342749 C CN 100342749C CN B2004100737673 A CNB2004100737673 A CN B2004100737673A CN 200410073767 A CN200410073767 A CN 200410073767A CN 100342749 C CN100342749 C CN 10034274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mobile terminal
- terminal apparatus
- channel
- radi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41000264877 Hippospongia commun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102000014150 Interfero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1
- 108010050904 Interfero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1
- 229940079322 interfero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1
- 101100167365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h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80—Rating or billing plans; Tariff determination aspects
- H04M15/8044—Least cost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4—Accounting or bi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n unwanted signal, e.g. interference or idle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15/00—Metering arrangements; Time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Time 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04M2215/20—Technology dependant metering
- H04M2215/2026—Wireless network, e.g. GSM, PCS, TAC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15/00—Metering arrangements; Time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Time 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04M2215/32—Involving wireless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15/00—Metering arrangements; Time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Time 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04M2215/42—Least cost routing, i.e. provision for selecting the lowest cost tari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15/00—Metering arrangements; Time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Time 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04M2215/74—Rating aspects, e.g. rating parameters or tariff determination apects
- H04M2215/745—Least cost routing, e.g. Automatic or manual, call by call or by pre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用于把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装置和第二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该第二基站利用了与第一无线电基站采用的第一频带接近的第二频带,该信道分配方法包括的步骤为:探测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第一无线电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当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探测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当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时,把在第二频带中远离第一频带的频率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Description
本案为申请日为2002年5月24日,申请号为021204241,申请名称为:减少其他采用接近频带的通信系统干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移动终端装置提供通信服务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和信道分配方法以及在该系统中的通信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被称为PHS(个人手机系统)的简化的可携带电话中,与当前数字蜂窝电话系统相比,移动终端装置具有较小输出(10mW),使移动终端装置与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受到限制。另外,在现有PHS中采用的方案可实现数据通信,这比当前数字蜂窝电话系统更快(32KBPS到64KBPS)。
另一方面,已经提出W-CDMA(宽带-码分多址存取),作为实现快速数据通信的方案(如64KBPS到384KBPS)。
该W-CDMA采用2G带宽的无线电信号(上行线:1.92到1.98GHz,下行线:2.11到2.17GHz)。另外,上面提到的PHS采用1.9GHz带宽的无线电信号(12.89365到1.91945GHz)。
但是,这些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接近的频率,于是为了避免在它们之间的干扰,在相应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的频带之间提供了防护频带。在PHS采用的频带的上限频率和W-CDMA采用的频带的下限频率之间提供大约5MHz的防护频带。
另外,相应的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的装置使用了减少在预定频带(信道宽度)外成分的滤波器。以避免在这些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
然而,根据移动终端装置和PHS与W-CDMA等的基站中的位置关系不同,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在预定频带外的成分可在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充分减少,但是不能在另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上充分地减少。
具体地说,W-CDMA的信号带大约为5MHz,于是所谓的虚假充分或噪音在较宽频率区域内产生,并延伸到防护频带之外,于是它们就有可能对PHS一侧产生干扰。
另外,W-CDMA的传输能量比PHS的传输能量相当大,于是就产生这样的情况,在PHS侧的接收器出现所谓的接收器闭塞,降低了接收敏感度。
为了避免对PHS的干扰,可通过改进在W-CDMA一侧滤波器的性能,来抑制在预定频带外的虚假成分或噪音发生。然而,在PHS和W-CDMA之间的传输能量差很大,这样如果使预定频带外成分抑制到在任何条件下不对PHS一侧产生影响的程度时,就要求W-CDMA一侧的滤波器具有特别严格的阻挡特征(在阻挡区衰减率)。实现这种特性的滤波器具有采用了许多元件的复杂结构,而这需要较大能量消耗和尺寸。因此,在移动终端装置中采用这种滤波器特别困难,因为该移动终端装置对小尺寸和低能耗有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有助于减少采用接近频带无线电信号的其他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的信道分配方法、通信控制装置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信道分配方法,用于把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装置和第二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该第二基站利用了与第一无线电基站采用的第一频带接近的第二频带,该信道分配方法包括的步骤为:探测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第一无线电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当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探测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当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时,把在第二频带中远离第一频带的频率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分配方法,用于把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装置和第二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该第二基站利用了与第一无线电基站采用的第一频带接近的第二频带,该信道分配方法包括的步骤为:探测第一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当该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时,把在第二频带中远离第一频带的频率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在移动终端装置和第二无线电基站之间通信采用的信道,第二无线电基站采用与第一无线电基站采用的第一频带接近的第二频带,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探测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第一无线电基站之间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探测单元;当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探测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第二距离的第二距离探测单元;以及当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时,把在第二频带中远离第一频带的频率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通信的信道分配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控制移动终端装置和第二无线电基站之间通信采用的信道,其中第二无线电基站使用了与第一无线电基站采用的第一频带接近的第二频带。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距离探测单元,该单元用于探测第一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信道分配单元,当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时,信道分配单元用于把在第二频带中远离第一频带的信道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分配方法,用于把信道分配给一个移动终端装置和第二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其中第二无线电基站使用了与第一无线电基站采用的第一频带接近的第二频带,该信道分配方法包括的步骤为:在第二无线电基站把来自一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能量控制成恒定值;根据与第二无线电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总数量和除了来自一个移动终端装置以外的信号的总接收能量,获得用于第二无线电基站和一个移动终端装置之间通信的信道分配比;根据分配比,获得作为切换信道标准的信道切换距离;探测第二无线电基站和一个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当距离大于信道切换距离时,把在第二频带中远离第一频带频率的信道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一个移动终端装置和第二无线电基站之间通信采用的信道,其中第二无线电基站使用了与第一无线电基站采用的第一频带接近的第二频带,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接收能量控制单元,该单元用于在第二无线电基站把来自一个移动终端装置信号的接收能量控制成恒定值;分配比计算单元,该单元根据与第二无线电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总数量和除了来自一个移动终端装置以外的信号的总接收能量,获得用于第二无线电基站和一个移动终端装置之间通信的信道分配比;距离计算单元,该单元根据分配比,获得作为切换信道标准的信道切换距离;距离探测单元,该单元探测第二无线电基站和一个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信道分配单元,当距离大于信道切换距离时,该单元把在第二频带中远离第一频带频率的信道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发明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很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无线电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3为用在图1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示例性的信道视图。
图4为用于图1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一个示例性的信道分配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用于图1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另一个示例性的信道分配处理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结构图。
图7为在图6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无线电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8为在图6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采用的示例性的信道视图。
图9为在图6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采用的频道切换距离视图。
图10为在图6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示例性的信道分配处理的流程图。
图11为在图6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采用的示例性的信道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图1到图5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本发明用于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通信控制等,其中该通信系统是在采用接近频率的另一个通信系统存在情况下而工作的。
如图1所示,该无线电通信系统20通过利用频带接近于无线电通信系统10频带的无线电电信号来提供通信服务,其中无线电通信系统10具有用于提供通信服务的一组基站111到11n以及利用该基站111到11n提供的通信服务的移动终端装置12。
无线电通信系统10例如为PHS(个人手机系统),其中采用了1.9GHz频带(1.89365到1.91945GHz),用于在基站111到11n与移动终端装置12之间的通信。另外,该无线电通信系统10利用TDMA(时分多重访问)方案,以实现在一个基站和一组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对于通过这种TDMA方案实现通信的信道,每个信道采用300KHz的频率带。
对于基站111到11n,分配有相应区域(蜂窝)131到13n。另外,每个基站111到11n通过通信线路与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4连接。
通过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4,在对应的蜂窝131到13n之一内,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12,每个基站111到11n提供因特网、有线通信网络、另外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等的接入服务。
另外,无线电通信系统20具有一组用于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站211到21m、用于利用基站211到21m提供的通信服务的移动终端装置22和实现在基站211到21m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无线电通信控制的无线电控制单元24。
无线电通信系统20为W-CDMA(宽带-码分多址存取)方案的手持电话系统,该系统采用了2GHz频带(上行线:1.92到1.98GHz;下行线:2.11到2.17GHz)的无线电信号,用于在基站211到21m与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通信。另外,无线电通信系统20利用了CDMA(码分多址存取)方案,以利用一组信道进行通信,每个信道用5MHz的频带。一组这样的频带提供给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每个服务供应商。
需要注意的是,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移动终端装置12传送输出大约为10Mw,这比无线电通信系统20的移动终端装置22的传送输出比起来特别小。
基站211到21m分配有相应的区域(蜂窝)231到23m。另外,其中每个基站211到21m通过有线或无线电通信线路与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24连接。
通过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24,在对应的蜂窝231到23n之一内,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22,每个基站211到21n提供因特网、有线通信网络、另外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等接入服务。
至少对应于上述基站111到11n的蜂窝131到13n一部分与对应于基站211的蜂窝231重叠。
另外,在图1中,为了简化,只示出了一个移动终端装置12和一个移动终端装置22,但是并不限制移动终端装置12和22的数量,可采用一组移动终端装置12和/或一组移动终端装置22。
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24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其中具有存储器25、基站控制单元26、交换单元27、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以及呼叫处理控制单元29。存储器25用于存储指示每个用户的移动终端装置22位置的信息(位置信息)和如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基站111到11n位置的信息(基站数据);该基站控制单元26用于控制基站111到11n的操作;交换单元27用于控制基站211到21m与网络30或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用于控制(上行线和下行线)在基站211到21m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通信采用的信道;以及呼叫处理控制单元29用于实现移动终端装置22或来自移动终端装置22的呼叫中断控制。
存储器25存储终端位置表25a和基站信息表25b,其中终端位置表25a用于指示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该移动终端装置22采用了无线电通信系统20;基站信息表25b用于指示如无线电通信系统10基站111到11n的使用中位置和信道。需要注意的是,存储器25也存储有指示基站211到21n的位置以及对应于基站111到11n的参数,其中基站111到11n具有与每个基站211到21n的蜂窝231到23n重叠的蜂窝131到13n。
存储在终端位置表25a中的移动终端装置22位置信息是这样的信息,该信息指示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并来源于移动终端装置22。移动终端装置22根据从一组基站211到21n来的无线电电信号的强度获得自身位置以及这些基站211到21n的位置,并把这些信息同分配给移动终端装置22的识别信息(用户ID)一道提供给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24。通过基站控制单元26和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24把提供的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存储到终端位置表25a中。
可选择的是,还可以为移动终端装置22提供被称为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位置探测单元,与上述方式类似地把由该位置探测单元探测到的位置提供给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24中。从移动终端装置22来的指示位置的信息以预定时间间隔提供到24,于是可定期地更新存储在终端位置表25a内的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
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通过网络40与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4连接。另外,该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与接收器50连接,该接收器50用于接收来自组成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基站111到11n的无线电信息。根据从每个基站111到11n接收到的无线电电信号,该接收器50探测蜂窝ID、位置等,并把这些信息提供给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把提供的蜂窝ID、位置等存储到上述基站信息表25b中,作为基站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探测基站111到11n的位置,接收器50可以只探测基站111到11n的蜂窝ID,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可通过网络40从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4获得指示基站111到11n的位置等信息,其中基站111到11n对应于这些蜂窝ID。对于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也可能从无线电通信单元14只获得指示基站111到11n的位置等信息。
如图3所示,在无线电通信系统20中的用于下行线(从基站传输到移动终端装置)的频带从由PHS使用的频带中分离出,但是,用于上行线(从移动终端装置传输到基站)的频带下限频率与PHS采用的频带的上限频率接近。需要注意的是,图3对移动终端装置12和移动终端装置22的传输能量进行比较,在基站111到11n,这两种能量与来自于移动终端装置12和22的信号强度是不同的。
如图3所示,无线电通信系统10设计成能适当选择在上述1.9GHz频带中的信道之一,并用于基站111到11n和移动终端装置12之间的通信。另外,无线电通信系统20设计成可适当地选择在具有5MHz带宽的信道(chA1、chA2、chA3----、chAk-1、chAk)之中的信道,并用作基站211到21n与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通信。
另外,如图3所示,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均不采用的频带(防护频带)设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0和无线电通信系统20采用的频带之间。该防护频带具有5MHZ的带宽。
而且,如上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移动终端装置12传送输出与无线电通信系统20的移动终端装置22传送输出相比很小,于是就有这样的情况,甚至当在无线电通信系统20一侧,上述频带外的成分被削弱到足够程度时,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0一侧也会产生较大噪音。
另外,因为移动终端装置22的传输能量比移动终端装置12的传输能量特别大,于是就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根据条件不同,即在基站111到11n发生所谓的接收器闭塞,降低了接收敏感度。
因此,该无线电通信系统20设计成控制从移动终端装置22到基站21上行线采用的信道,从而减少了对无线电通信系统10一侧的影响。
根据移动终端装置22和每个基站111到11n之间的距离,以及移动终端装置22采用的信道和每个基站111到11n采用的信道之间的频率差,从移动终端装置22来的频带外成分的强度(能量)将随之变化,其中该成分在基站111到11n处观察为是噪音。
更具体地说,当移动终端装置22和每个基站111到11n之间的距离变大时,由于空间传播损耗,在移动终端装置22来的频带外成分的强度降低。另外,当移动终端装置22和基站111到11n采用的信道之间的频率差变大时,在基站111到11n观察为噪音的频带外的成分强度变小。这是由于如较高谐波成分、互调成分等虚假成分产生的强度变小造成的,这些成分是当它们与载波频率远离时,由于无线电通信装置等的放大器非线性产生的。
因此,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器25内的终端位置表25a和基站信息表25b,以及根据单独管理的、用于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频率,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设计成能获得移动终端装置22和每个基站111到11n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基站111到11n与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采用的信道频率差。另外,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判断探测到的距离和频率差是否处于可产生干扰的程度,并根据该判断结果来执行用于从移动终端装置22上行线的信道分配处理。
这时,当基站111到11n位于与基站21x预定距离内时,就有这样的情况,即它能判断干扰是否是通过利用到移动终端装置22的距离而产生的,该距离是假定基站111到11n是处于基站21x的位置而取近似值得到的。
另外,对于每个基站111到11n和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采用的信道频率差,因为无线电通信系统20的信道宽度比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信道宽度特别大,所以就有这样情况,即能判断干扰是否通过仅考虑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产生的,而不考虑每个基站111到11n采用的信道。
通过对判断干扰是否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参数简化,就能减少在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24的信道分配处理的负担。
如图4所示,在该信道分配处理中,在步骤S1,当从涉及基站211的移动终端装置22的呼叫发生时,通过参照在存储器25内的基站信息表25b(步骤S2),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核对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某些基站111到11n是否存在于该基站211的蜂窝231内。当基站111到11n没有一个位于该蜂窝231内时,进入到步骤S3进行处理,其中在上述信道(chA1、chA2------)中的任意信道被分配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于是完成了信道分配处理。
另一方面,当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任何基站111到11n存在于基站211的蜂窝231内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4,其中核对指示对应基站111到11n位置的信息是否记录在基站信息表25b内。当指示基站111到11n位置的信息是记录在基站信息表25b内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7。
当指示对应基站111到11n位置的信息没有记录在基站信息表25b内时,通过网络40,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就从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4中获得指示对应基站111到11n(步骤S5)的信息,并把该信息存储到基站信息表25b中(步骤S6),处理进入到步骤S7。
需要注意的是,在步骤S5,通过网络40,从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4中没有获得指示对应基站111到11n位置的信息,则根据通过接收器50从基站111到11n接收的信号中的蜂窝ID等信息,可获得基站111到11n的位置。另外,这些步骤S4到S6的处理是对于在蜂窝231内的每个基站111到11n来执行的。通过这种办法,在执行步骤S7前识别这样的状态,即在该状态,指示在蜂窝231内的所有基站111到11n位置的信息存储在基站信息表25b中。
在步骤S7,从在基站信息表25b内的基站111到11n的位置以及单独存储的指示基站211位置的信息,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获得了基站211和在蜂窝231内的每一个基站111到11n之间的距离(D11)。接下来,在步骤S8,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对基站211和蜂窝231内的每个基站111到11n之间的距离(D11)与预定距离(dis)进行比较,当基站211和蜂窝231内的基站111到11n之间的所有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dis)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3,其中把任意信道分配给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于是完成了信道分配处理。
另一方面,当基站211和蜂窝231内的基站111到11n任何之一之间的距离(d11)小于预定距离(dis)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9,其中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核对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信息是否存储在终端位置表25a内。当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信息存储在终端位置表25a内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12,反之处理进入到步骤S10。
在后面的情况中,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获得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步骤S10)并把其存储到终端位置表25a内(步骤S11),接着处理进入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计算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22)。
然后,在步骤S13和接着的步骤中,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选择分配到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的信道。
在这里,假定1≤s≤l≤k,d22min≤d22max,其中s和l是任意整数,设置这些数为了通过把无线电通信系统20采用的信道分成三个区域而使设定信道更容易。另外,d22max是在不对那些基站111到11n产生干扰条件下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因为当最接近无线电通信系统10采用的频带信道(上述图3中的ChA1)作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时,到基站211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dis),同时该d22max通过实验获得。
首先,在步骤S13,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判断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22)是否比预定阈值(d22max)要大。
当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22)比预定阈值(d22max)大时,就可认为,与基站211距离(d11)小于预定距离(dis)的那些基站111到11n将不能通过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而接收到干扰。因此,在步骤S14,通过基站控制单元26,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把在信道(chA1到chAs)中的可用的信道分配作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其中的可用的信道接近与无线电通信系统10使用的频带,于是完成了信道分配处理。把被分配的信道通知到基站控制单元26,于是开始了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传输。
另一方面,当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22)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d22max)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就判断在步骤S12获得的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22)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d22min)。
当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22)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d22min)时,如果接近无线电通信系统10使用频带的信道分配作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那么就能认为到基站211的距离(D11)小于预定距离(dis)的那些基站111到11n将接收到干扰。因此,在步骤S16,通过基站控制单元26,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把在信道(chA1到chAk)中的可用的信道分配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其中的可用的信道远离无线电通信系统10使用的频带,于是完成了信道分配处理。把被分配的信道通知到基站控制单元26,于是开始了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传输。
另一方面,当上述步骤S13和步骤S15的条件都不满足时,即当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22)比d22min大而小于或等于d22max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17,其中通过基站控制单元26,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把在信道(chAs+1到chA1-1)中的可用的信道分配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其中该可用的信道为除了在步骤S14和步骤S16分配以外的信道,于是完成了信道分配处理。把被分配的信道通知到基站控制单元26,于是开始了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当上述的d22max和d22min相同时,上述的s和1设定为s=1,于是把用在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的信道分成两个。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步骤S13和步骤S15的条件中任何一个始终是满足的,于是不执行步骤S17的处理。
另外,对于每个移动终端装置22,分别执行上述从图4的步骤S1到步骤S17的信道分配处理。通过这种办法,即使有一组移动终端装置22存在时,也可为上行线设定适当信道。
如上所述,在该无线电通信系统10中,当基站111到11n存在于到基站211的预定距离(D11)时,如果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定距离(d22min)时,那么远离无线电通信系统10采用的频带的信道就分配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
因此,在该无线电通信系统20中,就很容易减少由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基站111到11n产生的干扰。
另外,在该无线电通信系统20中,不需要对滤波器要求有抑制预定频带外成分的严格特性,于是就不需要使移动终端装置22或基站111到11n结构的不必要复杂化。因此,就能使这些装置的尺寸减少,能量消耗降低。还可能避免成本的不必要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描述是指把信道分配到从一个移动终端装置22到一个基站211到21m的上行线,但也有用于这样的情况,即从一个移动终端装置22到一组基站211到21m传输的上行线。在这种情况中,对于每个上行线,将执行上述图4的步骤S1到步骤S17的信道分配处理。
也需注意的是,上面描述是指这样的情况,即当基站111到11n存在于距基站211预定距离(dis)内,根据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控制用于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的分配。通过用这种方式根据基站211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进行处理,与获得每一个基站111到11n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的情况相比,处理负担变小了。
然而,从提高无线电电信号的空间利用率的角度来看,最好是获得每一个基站111到11n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这些距离,控制用于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采用的信道分配。
如图5所示,在该信道分配处理中,当在步骤S21,出现涉及基站211的来自移动终端装置22的呼叫时,通过参照在存储器25内的基站信息表25b,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核对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基站111到11n中某些是否存在于基站211的蜂窝231内(步骤22)。当基站111到11n中没有位于蜂窝231内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23,其中在该步骤把上述信道(chA1、chA2、------)中的任意信道分配作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频率,于是完成了信道分配处理。
另一方面,当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基站111到11n的某些位于蜂窝231内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24,其中在该步骤核对指示对应基站111到11n的位置信息是否记录在基站信息表25b中。当指示这些基站111到11n的位置信息记录在基站信息表25b中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27。
当指示对应基站111到11n的位置信息没有记录在基站信息表25b中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通过网络40从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4获得指示对应基站111到11n位置的信息(步骤S25),并把该信息存储到基站信息表25b中,然后处理进入到步骤S27。
需要注意的是,在步骤S25,不通过网络40从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4获得指示对应基站111到11n位置的信息,可根据通过接收器50接收到的信号中的蜂窝Ids或其他信息获得基站111到11n的位置。另外,对于在蜂窝231内的每个基站111到11n,执行这些步骤S24和S26的处理。在这种方式中,在执行步骤S27前,识别这样的状态,该状态为指示在蜂窝231内所有基站111到11n的位置信息存储在基站信息表25b中,这与在上述图4中示出的信道分配处理中的相似。
在步骤S27,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核对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信息是否存储在终端位置表25a中。当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信息存储在终端位置表25a中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30。
当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信息没有存储在终端位置表25a中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请求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信息(步骤S28),并把回应的位置信息存储到终端位置表25a中(步骤29),然后处理进入到步骤S30。可直接通过基站控制单元26向移动终端装置22提出对移动终端装置22位置信息的请求,或者也通过网络30,向管理服务器等装置提出,其中管理服务器等装置用于管理每个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
在步骤S30,当获得基站111到11n和移动终端装置22的位置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获得每一个基站111到11n与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33)。
在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每一个基站111到11n与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33)后,在步骤S31和接下来的步骤中,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选择分配到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
在这里,假定1≤u≤v≤k和d33min≤d33max,其中u和v是任意整数,这些数是这样设定的,使通过把无线电通信系统20使用的信道分成三个区域,使设置信道更容易。另外,d33max是下面情况下的每一个基站111到11n与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即甚至当最接近无线电通信系统10采用的频带(上述图3中的chA1)作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时,不对基站111到11n产生干扰。通过实验获得该距离d33max。
首先,在步骤S31,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判断在步骤S30获得的基站111到11n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33)是否比预定的阈值(d33max)大。
当基站111到11n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所有距离(D33)比预定的阈值(d33max)大时,就能认为,在基站211的蜂窝231内的所有基站111到11n将不会通过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接收到干扰。因此,在步骤S32,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把在信道(chA1到chAu)中的可用的信道分配作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采用的频带,该信道与无线电通信系统10中采用的频带接近,于是完成了信道分配处理。把分配的信道通知给基站控制单元26,并开始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传输。
另一方面,当某些基站111到11n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D33)小于或等于预定的阈值(d33max)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判断在步骤S30获得的基站111到11n与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某些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d33min)。
当某些基站111到11n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任何距离(D33)小于或等于预定的阈值(d33min)时,同时,如果接近无线电通信系统10采用的频带的信道作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而分配时,就可认为,到移动终端装置22的距离(D33)小于预定距离(d33min)的那个基站111到11n将通过信道从移动终端装置接收到干扰。因此,在步骤S34,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把在信道(chAv到chAk)中的可用的信道分配作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其中该可用的信道远离无线电通信系统10采用的频带,于是完成了信道分配处理。把分配的信道通知给基站控制单元26,并开始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传输。
另一方面,当上述步骤S31和步骤S33的两个条件均不满足时,即基站111到11n与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所有距离大于d33min时,同时基站111到11n与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某些距离(D33)小于或等于d33max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35,在该步骤,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28把这样的可用的信道分配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其中该信道为在除了由上述步骤S32和步骤S34分配的那些以外的信道(chAu+1到chAv-1)中的可用的信道,于是完成了信道分配处理。把分配的信道通知给基站控制单元26,并开始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传输。
另外,对于每个移动终端装置22,分别执行从图5中的从步骤S21到步骤S35的信道分配处理。在这种方式中,当一组移动终端装置22存在时,建立了对于上行线的适当信道。
如上所述,在与上述图4处理中相似的图5信道分配处理中,如果基站111到11n和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某些距离小于或等于预定距离(d33min),那么与无线电通信系统10采用的频带远离的信道被分配为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
因此,在该信道分配处理中,也能很容易地减少由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基站111到11n产生的干扰。
另外,在该信道分配处理中,根据每一个基站111到11n与移动终端装置22之间的距离,可进行从移动终端装置22开始的上行线信道的分配。因此,能实现表明无线电电信号实际利用状态的信道分配,于是能有助于提供无线电电信号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描述是指这样的情况,即无线电通信系统10采用的频带比无线电通信系统20采用的频带低,但是这种关系可颠倒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在上述图4中的步骤S14和步骤S16中要分配的信道切换,同时切换在上述图5中的步骤S32和步骤S34中要分配的信道。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上面描述中,本发明是减少从无线电通信系统20对无线电通信系统10产生干扰的角度上描述的,本发明也可用于这样的情况,即减少由无线电通信系统10对无线电通信系统20产生干扰的情况。
例如,上述图1是指这样的情况,即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基站111到11n的传送输出要特别小于无线电通信系统20的基站211到21m的传送输出,同时蜂窝131到13n包含在蜂窝231内,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即基站211到21m的传送输出小于基站111到11n的传送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蜂窝231到23m要包含在蜂窝131内。
还需注意的是,如高谐波成分、互调成分等的虚假成分也从基站111到11n以及从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移动终端装置12产生,这些成分是由放大器的非线性造成的。
当这些来自无线电通信系统10的虚假成分在无线电通信系统20用作上行线频率的频带内产生时,就对无线电通信系统20产生了干扰。
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0一侧的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4与上述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24的类似,当基站211到21n存在于蜂窝131内时,进行与上述图4或图5中的类似的信道分配处理。
在这种方式中,能很容易地探测到无线电通信系统10对蜂窝131内无线电通信系统20潜在产生的干扰的状态,同时能很容易地减少无线电通信系统10对无线电通信系统20产生的干扰。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信道分配方法,探测第一无线电基站和第二无线电基站之间的距离,当探测到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探测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而当探测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时,远离第一频带的频率信道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在这种方式中,很容易减少由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通信对第一无线电基站产生的干扰。
另外,通过实现这种信道分配,能使放松移动终端装置的滤波器的特性要求。因此,有助于移动终端装置的尺寸减少和能量消耗的降低。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信道分配方法,探测第一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当探测到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时,远离第一频带的频率信道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在这种方式中,很容易减少由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通信对第一无线电基站产生的干扰。
另外,通过实现这种信道分配,能使放松对移动终端装置的滤波器的特性要求。因此,有助于移动终端装置的尺寸减少和能量消耗的降低。
另外,根据第一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还能实现表明无线电电信号实际利用状态的信道分配,于是能有助于提供无线电电信号的空间利用率。
下面参照图6到图14,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在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接近频带的条件下,当第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站覆盖区域含有另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组基站时,其中两个通讯系统使用接近的频带,根据第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和另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控制第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采用的信道频率,于是可减少了对另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同时避免了装置结构的复杂化。
然而,在该信道分配方法中,因为有许多另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站,其中为了信道控制,要计算这些基站的距离,所以在(第)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站蜂窝含有另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的条件下,适当的信道分配变得困难。结果,就有可能对另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产生干扰。第二实施例就是为解决该问题的信道分配方法。
本发明用于在下面条件下工作的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通信控制等,例如,如图6所示,该条件为存在有采用接近频率的另外通信系统。
另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110具有一组用于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站1111到111n和利用该基站1111到111n提供的通信服务的移动终端装置112。
无线电通信系统110例如为PHS(个人手机系统),其中采用了1.9GHz频带(1.89365到1.91945GHz),用于在基站1111到111n与移动终端装置112之间的通信。另外,该110利用TDMA(时分多重访问)方案,以实现在一个基站和一组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对于通过这种TDMA方案实现通信的信道,例如每个信道采用300KHz的频率带。
对于基站1111到111n,分配有相应区域(蜂窝)1131到113n。另外,每个基站1111到111n通过通信线路连接。
在对应的蜂窝1131到113n之一内涉及的移动终端装置112,每个基站1111到111n为因特网、有线通信网络、另外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等提供连接服务。
另外,无线电通信系统120具有一组用于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站1211到121m、用于利用基站1211到121n提供的通信服务的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实现在基站1211到121m和122之间无线电通信控制的无线电控制单元124。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20中,提供有具有不同频率的一组信道,以实现一个基站121和一组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通信,同时采用了刚好在1.9GHz频带之上的2GHz频带信号,用于基站1211到121m与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通信。也能通过把一个频率信道分成上行线和下行线时隙来实现TDD(时分双工)。也能把一个频率信道分成两个以上的时隙,以提供一组逻辑信道,该信道用于利用一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通信。
对于基站1211到121m,分配有相应的区域(蜂窝)1231到123m。另外,通过有线或无线电通信线路,每一个基站1211到121m与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24连接。
通过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24,对于在对应的一个蜂窝1231到123m内的移动终端装置122,每一个基站1211到121m提供因特网、有线通信网络、另外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等的接入服务(在后面简单地称为通信服务)。
在这里,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具有与无线电通信系统120相比较小的传输能量的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系统110的移动终端装置112的传送输出大约为10MW,这比无线电通信系统120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送输出比起来特别小。另外,基站1111到111n的传输能量与基站1211到121m的传输能量相比较小。
因此,对应于基站1111到111n的蜂窝1131到113n小于对应于基站1211到121m的蜂窝1231到123m,并且有一组蜂窝1131到113n布置在蜂窝1231内。
需要注意的是,移动终端装置112和122的数量不限于图6中所示的那些,而可以采用移动终端装置112和122的任意数量,该移动终端装置112和122在分配给基站1111到111n和基站1211到121m中每一个的信道范围内。
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24具有图7示出的结构,具有存储器125、基站控制单元126、交换单元127、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以及呼叫处理控制单元129。存储器125用于存储指示每个用户的移动终端装置122位置的信息(位置信息);该基站控制单元126用于控制基站1211到121m的操作;交换单元127用于控制基站1211到121m与网络或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用于控制在基站1211到121n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通信采用的信道;以及呼叫处理控制单元129用于实现移动终端装置122或来自移动终端装置122的呼叫中断控制。
存储器125存储终端位置表125a和基站信息表,其中终端位置表125a用于指示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位置和当前采用的信道组(chA、chB)等,该移动终端装置122利用了无线电通信系统20;基站信息表用于指示在基站1211到121m使用中的位置和信道。
存储在终端位置表125a中的每个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位置信息表达成X坐标和Y坐标的组合(Xi、Yi(I=1、2、-------X)),其中该坐标组合位于为涉及移动终端装置122而提供通信服务的服务提供区内。根据来自一组基站1211到121m的无线电信号强度和这些基站1211到121m的位置,移动终端装置122获得其自身位置,并把该信息与指定给移动终端装置122的识别信息(用户ID唯一对应于单个移动终端装置122,例如Ui(i=1、2---X))一道提供到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24。通过基站控制单元126和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24把提供的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存储到终端位置表125a中。
可选择的是,还可以为移动终端装置122提供被称为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位置探测单元,与上述方式类似地把由该位置探测单元探测到的位置发送给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124中。从移动终端装置122来的指示位置的信息以预定时间间隔提供到124,于是可定期地更新存储在终端位置表125a内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位置。
下面,在无线电通信中,最好采用必要的最小值的传输能量以避免干扰和混频。另一方面,为了在基站121安全地接收来自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信号,需要使信号-干扰率(SIR)大于预定值。因此,该无线电通信系统120设计成把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值控制在适当值。
根据在接受侧基站观察到的能量和噪音能量不同,SIR是不同的。通过测量除了实际用于通信以外的其他成分能量而获得噪音能量。
另外,根据无线电信号的空间传播损耗不同,在接收侧基站观察到的能量是不同的,于是随着发送基站和接收基站之间距离而变化。当移动终端装置122为发送基站时,基站1211为接收基站时,噪音能量对于两者是相同的,以使基站1211接收到的能量是恒定的,此时当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就需要使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较大,而当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距离较小时,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就小。
因此,在该无线电通信系统120中,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Pi(I=1、2、------、x))控制成从122来的信号的恒定SIR,移动终端装置122与每个基站1211到121m进行通信。当基站1211向122发出控制能量的命令时,进行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控制,根据该命令,移动终端装置122控制传输能量,在这种方式中,当距离D1较大时,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控制成较大,而当距离D1较小时,移动终端装置122的能量控制成较小。
如上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110和120使用接近的频率。另外,如上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112的传送输出比无线电通信系统120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输出小,于是,就有这样的情况,即当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20一侧,在预定频带外的成分衰减到足够程度时,对无线电通信系统110产生有较大的噪音。
另外,因为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比移动终端装置112的传输能量大,所以就有这样的情况,根据条件不同,即在基站1111到111n接收器出现所谓的接收器闭塞,降低了参考敏感度。
更具体地说,根据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与基站1111到111n之间距离的不同,在基站1211附近干扰能是变化的,而是由基站1111到111n接收的,从移动终端装置122来的信号产生的。如上所述,当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距离Di较大时,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控制成较大,而距离Di较小时,能量小。因此,当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距离Di较大时,在基站1211附近的基站1111到111n从移动终端装置122接收的干扰能较大,而当距离Di较小时,能量小。
另外,由从移动终端装置122来的无线电信号产生的干扰能由在基站1211附近的基站1111到111n接收,该干扰能利用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通信所采用信道频率和基站1111到111n采用的信道频率进行修正。当这些频率接近时,干扰能较大,而当这些频率相差较大时,干扰能较小。
如图8所示,无线电通信系统120采用2GHz的频带,该频带刚刚大于由无线电通信系统10采用的频带(1.9GHz频带)。另外,如图8所示,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均不采用的频带(防护频带)设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10和无线电通信系统120采用的频带之间。该防护频带具有5MHZ的带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该频率关系更好理解,图8中示出了在不同数值范围内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10和无线电通信系统120的光谱强度。
当在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采用的频率接近无线电通信系统110所采用的频带时,由在基站1211附近的基站1111到111n接收的干扰能变大。相反,当在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采用的频率远离无线电通信系统110所采用的频带时,由在基站1211附近的基站1111到111n接收的干扰能变小。这是由于如较高谐波成分、互调成分的虚假成分与载波远离时,其强度变低造成的,其中的这些虚假成分是由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放大器非线性产生的。
如上所述,根据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距离不同,由基站1111到111n接收的干扰能也是变化的。因此,无线电通信系统120是这样设计的,当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距离较大时,远离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频带的频率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通信,而当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距离较小时,接近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频带的频率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通信。
可通过判断每个移动终端装置122使用的信道频率、以及通过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控制信道分配来实现对上述信道分配。
为了减少控制负担,也可把无线电通信系统120采用的信道分成一组接近于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的频带和一组远离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的频带,于是就分配了在每组(信道组)内的可用的信道。更具体地说,如上述图8所示,用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20中的P信道被分成接近于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频带的信道组(ChA(chA1、chA2、-------、chAk))和远离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频带的信道组(ChB(chB1、chB2、-------、))。
也是为了减少控制负担,还提供这样的方法,其中测量所有与基站1211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数量(N),其中基站2111与信道分配控制目标移动装置122进行通信,还测量除了从信道分配控制目标移动终端装置122以外的传输信号的信号的干扰能(Ia11),根据该干扰能(Ia11)和上述的数量N,可获得信道组ChA和信道组ChB的信道分配比(α1、α2),如图9所示,根据这些信道分配比,建立了预定阈值(信道切换距离Dre),当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距离Di小于切换距离Dre时,分配信道组ChA中的信道,或者当距离Di小于切换距离Dre时,分配信道组ChB中的信道。
根据图10中的方法程序实现上述信道分配处理,于是当移动终端装置122发生涉及基站1211的呼叫时,从图10中的步骤S101开始进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下面描述中,为了简化的目的,只描述涉及一个基站1211的呼叫的情况,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即当使用了利用一组频率的通信方案时,一个移动终端装置122产生涉及一组基站121的呼叫。
在上述存储器125中的终端位置表125a中,在基站1211到121m的蜂窝1231到123m内的移动终端装置122和每个移动终端装置122采用的信道被分别存储。根据该表,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获得在基站1211的蜂窝1231内移动终端装置122的数量(N)(步骤S101)。
当获得了在蜂窝1231内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数量N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测量信号接收能量的总(干扰能)Ia11,其中的信号是除了产生呼叫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那些以外的信号(步骤S102)。这样测量的干扰能Ia11经过基站控制单元126提供给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
当提供了干扰能Ia11后,根据移动终端装置122的数量N和在上述得到的干扰能Ia11,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获得在该基站1211的信道组ChA和ChB的分配比(α1、α2)(步骤S103)。在这里,α1和α2是正值,其关系为α1+α2=1。
当N和Ia11取具体值时,根据预定的函数可确定这些比率α1和α2,该函数用于使无线电通信系统110和无线电通信系统120的容量达到最优。
该函数通过恰当地设定通信条件,利用计算机模拟可获得该函数。另外,该函数可通过以利用实际的通信来获得的经验公式来建立。
当获得的用于信道组CHA和CHB的分配比α1和α2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确定实现信道切换的距离(信道切换距离)(步骤S104)。
该信道切换距离Dre为满足Dre2∶R2-Dre2=α1∶α2关系的值,其中R为蜂窝123半径,如上述图9中示出的那样。
在上述图9中,在蜂窝1231内,可获得这两个面积,其中到基站1211距离小于或等于信道切换距离Dre的区域面积,以及其中到基站1211距离大于信道切换距离Dre并小于或等于蜂窝半径R的区域面积,这两个面积表示为πDre2和πR2-πDre2。因此,这些区域面积比为Dre2∶R2-Dre2。在信道组CHA和CHB中的信道被分别分配给在这些区域内的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通信,关于在蜂窝1231内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信道分配比变成α1∶α2=Dre2∶R2-Dre2。因此,通过设定满足上述关系的信道切换距离Dre,对于在蜂窝1231内的信道组ChA和ChB的信道分配比可分别为α1和α2。
当获得了该信道切换距离Dre后,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核对出现呼叫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位置信息是否在终端位置表125a中登记(步骤S105),当登记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获得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Di,并把其登记在终端位置表125a中(步骤S108)。
当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位置信息没有在终端位置表125a中登记(步骤S105)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请求获得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位置信息(步骤S106),把获得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位置信息登记在终端位置表125a中,并执行步骤S108的处理。
当获得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Di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把该距离与在上面得到的信道切换距离Dre进行比较(步骤S109)。
当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Di小于或等于信道切换距离Dre时,由于如上所述控制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该传输能量相对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频率接近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的频带的信道,如在信道组CHA中的信道分配到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通信时,在基站1211附近的基站1111到111n处观察到的干扰能将相对较低,由于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信号产生的干扰影响也相对较低。
因此,当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Di小于或等于信道切换距离Dre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把在信道组CHA中的可用的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通信(步骤S110)。
另一方面,当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Di大于信道切换距离Dre时,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相对较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频率接近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的频带的信道,如在信道组CHA中的信道分配到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通信时,在基站1211附近的基站1111到111n处观察到的干扰能将相对较大,由于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信号产生的干扰影响也相对较大。
因此,当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Di大于信道切换距离Dre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把在信道组CHB中的可用的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通信(步骤S111)。
在该无线电通信系统120中,可通过上述实现信道分配,减少对无线电通信系统110产生的干扰的影响。
当移动终端装置122移动时,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Di也变化。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定期地获得了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位置信息,并在终端位置表125a中更新位置信息。可选择的是,在探测到移动终端装置122本身移动时,移动终端装置122把新的位置信息传送到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在接收到该信息后,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对终端位置表125a中的位置信息进行更新。
有这样的情况,由于移动终端装置122的移动,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与信道切换距离Dre之间的关系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用在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通信的信道进行切换。
图11示出了这种信道切换处理的程序,当存储在终端位置表125a中的移动终端装置122随着移动终端装置122移动变化时,从图11中步骤S121开始处理。
首先,从移动终端装置122的更新的新位置信息中,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获得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当前距离Di’(步骤S121)。
接着,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获得在基站1211的蜂窝1231内移动终端装置122的数量N(步骤S122),在基站1211获得干扰能Ia11(步骤S123),从N和Ia11中获得信道组CHA和CHB的分配比α1和α2(步骤S124),并与上述图10的步骤S101到步骤s104类似地获得信道切换距离Dre(步骤S125)。
当得到信道切换距离Dre后,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把上述得到的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Di’与信道切换距离Dre进行比较(步骤S126)。
当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Di’小于或等于信道切换距离Dre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核对当前分配的信道是否在信道组CHB中的信道(步骤S127),如果是在信道组CHB中的信道,那么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控制切换到在信道组CHA中的可用的信道(步骤S128)。如果当前分配的信道是在组件组CHA中的信道,那么信道就保留不改变。在这种方式中,识别在信道组CHA中的信道分配到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通信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的距离Di’大于信道切换距离Dre时,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核对当前分配的信道是否在信道组CHA中的信道(步骤S129),如果是在信道组CHA中的信道,那么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控制切换到在信道组CHB中的可用的信道(步骤S130)。如果当前分配的信道是在组件组CHB中的信道,那么信道就保留就不改变。在这种方式中,识别在信道组CHB中的信道分配到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通信的状态。
当完成了上述处理后,无线电信道控制单元128把在终端位置表125a中的距离Di更新成在上面获得的当前距离Di’。
通过这种切换处理,甚至当移动终端装置122移动时,在移动终端装置122和基站1211之间的信道可适当地保持着。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根据一个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装置152和另一个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装置140的基站141之间距离,可选择在一个通信系统150的信道。
当在一个通信系统150中基站151的蜂窝和在另一个通信系统140的基站141的蜂窝143与图13示出的类似时,或者当蜂窝143和蜂窝153的尺寸与图14中的不同时,该第一实施例在减少由移动终端装置152对基站141产生的干扰是非常有效的。
然而,在上述图6中示出的条件下,其中在另一个通信系统中的蜂窝113比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蜂窝123特别小,同时一些蜂窝113包含在蜂窝123内,就有这样的情况,其中即使在基站121附近的基站1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分离,另一个基站111也存在于移动终端装置122附近。在这种情况中,即使对在基站121附近的基站111不产生干扰,也有可能对移动终端装置122附近的基站111产生干扰。
因此,在该无线电通信系统120中,根据除了在基站1211的信道分配目标移动终端装置122的那些信号以外信号的总接收能量(干扰能Ia11),以及根据在基站1211的蜂窝1231内的移动终端装置122的总数量N,确定出相对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频带的接近信道组CHA和远离信道组CHB的信道分配比α1和α2,其中针对基站1211的蜂窝1231,控制移动终端装置122的传输能量。另外,在该无线电通信系统120中,根据该信道切换距离Dre与基站1211和移动终端装置122之间距离的比较结果,确定出信道组CHA和CHB之一要分配的信道。
通过实现这种信道分配,就能容易地减少对另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110产生的干扰。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描述是指这样的结构,其中无线电通信系统120只通过FDMA使一组信道多路传输,也可通过CDMA使信道多路传输,此时在每个频率信道中的信号被扩展编码。在这种情况中,无线电通信系统120采用的每个信道带宽大约为5MHz,而频率信道分配处理可与上述情况类似进行。
也需注意的是,上面描述是指这样的情况,其中与无线电通信系统110采用的频带相比,无线电通信系统120采用的频带处于较高的频率,但是本发明也可用于这样的情况,即通过根据频率关系适当地改变处理,在使频带中的频率关系相反。
这样,在该第二实施例中,根据实现与第二无线电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数量,以及除了来自移动终端装置以外信号的总接收能量(干扰能),同时把来自移动终端装置而被第二无线电基站接收的信号接收能量控制成恒定值,可获得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通信所采用的信道分配比,根据得到的分配比,获得将成为切换信道标准的信道切换距离,获得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当获得的距离比信道切换距离大时,把远离第一频带的频率信道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如上所述,把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由第二无线电基站接收的信号接收能量控制成恒定值,于是当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信道切换距离时,移动终端装置的传输能量较高,同时对第一无线电基站的干扰能也较大。
因此,如上所述,通过根据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可容易地减少对第一无线电基站产生的干扰。特别地,当第一无线电基站的覆盖区域(蜂窝)比第二无线电基站的蜂窝小时,同时许多第一无线电基站处于第二无线电基站的蜂窝内,对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将取决于移动终端装置的传输能,于是通过如上所述的实现信道分配,可容易地减少干扰。
另外,通过实现这种信道分配,可放松对移动终端装置滤波器要求的特性。因此,有助于使移动终端装置的尺寸减少,消耗的能量降低。
另外,可实现考虑到无线电信号实际利用状态的信道分配,于是能提高无线电信号空间利用率。
还需注意的是,除了那些已经提到的以外,在不脱离本发明新颖和最优的特征,可进行上述实施例的许多改型和变化。因此,所有这些改型和变化均应包括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信道分配方法,用于把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装置和第二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该第二基站利用了与第一无线电基站采用的第一频带接近的第二频带,其中该信道分配方法在一通信控制装置中执行,该通信控制装置与第一无线电基站、第二无线电基站、移动终端装置分离地提供,该信道分配方法包括的步骤为:
基于第一无线电基站的位置信息和通过第二无线电基站得到的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探测第一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
当该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时,把在第二频带中远离第一频带的频率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分配方法,其中当所述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分配步骤把在第二频带中接近第一频带频率的信道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3.一种通信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控制移动终端装置和第二无线电基站之间通信采用的信道,其中第二无线电基站使用了与第一无线电基站采用的第一频带接近的第二频带,该通信控制装置与第一无线电基站、第二无线电基站、移动终端装置分离地提供;该通信控制装置被限定为:
无线信道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无线电基站的位置信息和通过第二无线电基站得到的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探测第一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距离;以及当所述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时,把在第二频带中远离第一频带的信道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当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信道分配单元用于把频率接近第二频带中的第一频带的信道分配给第二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157783 | 2001-05-25 | ||
JP2001157783A JP2002354530A (ja) | 2001-05-25 | 2001-05-25 | 通信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及び通信制御装置 |
JP2001252021A JP3806007B2 (ja) | 2001-08-22 | 2001-08-22 | 通信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1252021 | 2001-08-22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204241A Division CN100463554C (zh) | 2001-05-25 | 2002-05-24 | 减少其他采用接近频带的通信系统干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78525A CN1578525A (zh) | 2005-02-09 |
CN100342749C true CN100342749C (zh) | 2007-10-10 |
Family
ID=2661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204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3554C (zh) | 2001-05-25 | 2002-05-24 | 减少其他采用接近频带的通信系统干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
CNB20041007376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2749C (zh) | 2001-05-25 | 2002-05-24 |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通信控制装置 |
CNB20041007376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2786C (zh) | 2001-05-25 | 2002-05-24 |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通信控制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204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3554C (zh) | 2001-05-25 | 2002-05-24 | 减少其他采用接近频带的通信系统干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7376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2786C (zh) | 2001-05-25 | 2002-05-24 |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通信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961577B2 (zh) |
EP (3) | EP1482756B1 (zh) |
CN (3) | CN100463554C (zh) |
DE (3) | DE60203561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42545B1 (ko) * | 2003-01-31 | 2007-07-25 |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송신 전력 제어를 위한 목표치 제어 방법, 그에 이용되는기지국 제어 장치 및 이동국 |
WO2004077846A2 (en) | 2003-02-24 | 2004-09-10 | Autocell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7869822B2 (en) | 2003-02-24 | 2011-01-11 | Autocell Laboratories, Inc. | Wireless network apparatus and system field of the invention |
US6954643B2 (en) * | 2003-06-25 | 2005-10-11 | Arraycomm Llc | Criteria for base station selection, includ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522753B2 (ja) * | 2004-06-11 | 2010-08-1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周波数選択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制御チャネル設定方法 |
EP1925172B1 (en) * | 2005-08-24 | 2015-02-11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of base station |
KR101199752B1 (ko) * | 2005-09-08 | 2012-11-08 | 더 유니버시티 코트 오브 더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에딘버그 | 복합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통신 방법 |
US8411616B2 (en) | 2005-11-03 | 2013-04-02 | Piccata Fund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 Pre-scan for wireless channel selection |
JP4628943B2 (ja) * | 2005-12-09 | 2011-02-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装置、アドホック通信のチャネル切替え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KR100946903B1 (ko) | 2006-01-04 | 2010-03-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시스템 |
WO2007102114A1 (en) * | 2006-03-06 | 2007-09-13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Using position for node grouping |
US8280387B2 (en) * | 2008-05-22 | 2012-10-02 | Ntt Docomo, Inc. | Femtocell channel assignment and power control for improved femtocell coverage and efficient cell search |
US8447241B2 (en) * | 2008-05-26 | 2013-05-2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US20100069070A1 (en) * | 2008-09-17 | 2010-03-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cation-assisted network entry, scan and handover |
JP5293199B2 (ja) * | 2009-01-08 | 2013-09-1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9025536B2 (en) | 2009-03-26 | 2015-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whitespace communication |
CN102014504B (zh) * | 2009-10-30 | 2014-03-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分层网络中避免信号干扰的方法及基站 |
CN104618915B (zh) * | 2009-11-17 | 2019-05-14 | 索尼公司 | 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的测量装置和方法 |
CN102065544B (zh) | 2009-11-17 | 2015-02-25 | 索尼株式会社 | 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
CN101707779B (zh) * | 2009-11-23 | 2012-05-23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接入网设备及通信系统 |
CN101848545B (zh) * | 2010-04-21 | 2014-03-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中组成载波分配方法和装置 |
US8477642B2 (en) | 2010-04-21 | 2013-07-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ging and distance based spectrum selec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US8792326B2 (en) | 2010-04-26 | 2014-07-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ging and distance based wireless link spectrum selection |
CN102238607A (zh) * | 2010-04-29 | 2011-11-0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基站信号传输系统及方法 |
WO2012030658A2 (en) | 2010-08-30 | 2012-03-08 | Physical Devices Llc | Tunable filter devices and methods |
US9042857B2 (en) | 2010-08-30 | 2015-05-26 | Physical Devices, Llc | Methods, system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wideband frequency and bandwidth tunable filtering |
US8666347B2 (en) * | 2010-10-14 | 2014-03-04 | Physical Devices, Llc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
WO2012109195A2 (en) | 2011-02-07 | 2012-08-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supplementary cells in licensed exempt spectrum |
US8995918B2 (en) | 2011-11-14 | 2015-03-31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itigating transmission interference between digital radio and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10264587B2 (en) | 2012-01-17 | 2019-04-16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Collaborativ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etween physically-proximate narrowband and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
CN104136936A (zh) | 2012-02-28 | 2014-11-05 | 物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减轻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的带内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JP5981172B2 (ja) * | 2012-03-12 | 2016-08-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
US9008020B2 (en) * | 2012-08-31 | 2015-04-14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mplementing multiple air interface technologies |
JP5799053B2 (ja) * | 2013-05-27 | 2015-10-21 |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リングアンプ及びそのスイッチトキャパシタ回路 |
WO2014192305A1 (ja) * | 2013-05-29 | 2014-12-0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20150244431A1 (en) | 2014-02-21 | 2015-08-27 | Physical Devices, Llc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iversity signal enhancement and cosite cancellation |
CN105516957B (zh) * | 2015-11-30 | 2022-04-12 | 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nan网络信道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
DE102016225226B4 (de) * | 2016-12-16 | 2022-03-24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Vorrich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 für ein Mobilgerät zum Reduzieren einer Störung zwischen einem ersten Mobil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einem zweiten Mobilkommunikationssystem |
US11190226B2 (en) * | 2018-01-12 | 2021-11-30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for higher order intermodulation products co-located with lower order intermodulation products |
US10735969B2 (en) | 2018-02-22 | 2020-08-04 | T-Mobile Usa, Inc. | 600 MHz spectrum access systems and methods |
US11206705B2 (en) | 2018-07-23 | 2021-12-21 | At&T Mobility Ii Llc | Flexible carrier downlink and uplink pairing for advanced networks |
US10873951B1 (en) | 2019-06-04 | 2020-12-22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to minimize interference in a converged LMR/LTE communication device |
EP3920422B1 (fr) * | 2020-06-01 | 2022-08-03 | Insight Sip | Système de détection de proximité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44095A1 (en) * | 1991-11-25 | 1993-06-02 | Motorola, Inc. | Reduced interference through frequency partitioning in cellular comunnication systems |
EP0946072A1 (en) * | 1998-03-27 | 1999-09-29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of adjacent frequencies in a cellular system by selection between adjacent carrier frequency and non-adjacent carrier frequency |
EP1006745A1 (en) * | 1998-05-08 | 2000-06-07 |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alloc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29975A (en) * | 1991-09-20 | 1997-05-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prehensive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registration method |
JPH05292010A (ja) * | 1992-04-10 | 1993-11-05 | Fujitsu Ltd | 無線チャネル割当て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616244B2 (ja) * | 1993-05-18 | 1997-06-0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チャネル割当て方法 |
JP3376099B2 (ja) | 1994-06-09 | 2003-02-10 | 株式会社東芝 |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5758090A (en) * | 1995-09-22 | 1998-05-26 | Airnet Communications, Inc. | Frequency reuse planning for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by grouping of available carrier frequencies and power control based on the distance from base station |
US5737704A (en) * | 1996-07-22 | 1998-04-0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for removing inter-cell hard handoffs in a CDMA system |
AU3344297A (en) | 1997-06-24 | 1999-01-04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A method to allocate channels for a fixed radio link operating in an non-coordinated frequency band |
JP3392722B2 (ja) | 1997-07-23 | 2003-03-3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セルラ移動通信における対干渉システム制御方式 |
JP3308868B2 (ja) | 1997-08-12 | 2002-07-2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対干渉時再接続チャネル切り替え方法 |
US6078815A (en) * | 1997-10-23 | 2000-06-20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adio channels |
JP3107048B2 (ja) * | 1998-06-09 | 2000-11-0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cdma通信システムおける周波数割り当て方法 |
US6493539B1 (en) * | 1999-07-28 | 2002-12-10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Providing an accurate timing source for locating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a mobile |
-
2002
- 2002-05-24 CN CNB021204241A patent/CN10046355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4 EP EP04020422A patent/EP148275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4 DE DE60203561T patent/DE60203561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4 EP EP04020426A patent/EP148275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4 CN CNB2004100737673A patent/CN10034274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4 CN CNB2004100737669A patent/CN132278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4 DE DE60222474T patent/DE6022247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4 US US10/153,899 patent/US696157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4 EP EP02011555A patent/EP126122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4 DE DE60223594T patent/DE6022359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2-16 US US11/058,325 patent/US715523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44095A1 (en) * | 1991-11-25 | 1993-06-02 | Motorola, Inc. | Reduced interference through frequency partitioning in cellular comunnication systems |
EP0946072A1 (en) * | 1998-03-27 | 1999-09-29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of adjacent frequencies in a cellular system by selection between adjacent carrier frequency and non-adjacent carrier frequency |
EP1006745A1 (en) * | 1998-05-08 | 2000-06-07 |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alloc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63554C (zh) | 2009-02-18 |
EP1261228A3 (en) | 2003-02-05 |
DE60203561D1 (de) | 2005-05-12 |
EP1261228A2 (en) | 2002-11-27 |
CN1575015A (zh) | 2005-02-02 |
EP1482756B1 (en) | 2007-09-12 |
EP1482757B1 (en) | 2007-11-14 |
US7155233B2 (en) | 2006-12-26 |
DE60222474D1 (de) | 2007-10-25 |
DE60222474T2 (de) | 2008-06-12 |
EP1482757A1 (en) | 2004-12-01 |
US20050148336A1 (en) | 2005-07-07 |
US6961577B2 (en) | 2005-11-01 |
EP1261228B1 (en) | 2005-04-06 |
DE60223594D1 (de) | 2007-12-27 |
EP1482756A1 (en) | 2004-12-01 |
US20020177444A1 (en) | 2002-11-28 |
DE60203561T2 (de) | 2006-03-02 |
CN1322786C (zh) | 2007-06-20 |
CN1388667A (zh) | 2003-01-01 |
DE60223594T2 (de) | 2008-09-18 |
CN1578525A (zh) | 2005-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42749C (zh) |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通信控制装置 | |
CN1107428C (zh) | 移动通信中的呼叫控制方法和其系统 | |
CN1224190C (zh) | 无线电基地台与无线电基地台选定方法及无线电终端 | |
CN1065104C (zh) | 降低扇形区基站平均发送功率的方法 | |
CN1192664C (zh) | 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系统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 |
CN1241339C (zh) | 基地台连接方法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及移动台 | |
CN1305234C (zh) | 多跳式通信系统、无线电控制站、无线电站和多跳式通信方法 | |
CN1535045A (zh) |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 |
CN1574986A (zh) | 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 | |
CN1118205C (zh) | 码分多路存取移动通讯系统和服务区增补方法 | |
CN1674705A (zh) | 信道分配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448039A (zh) |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 |
CN1251968A (zh) | 容纳更多数目的移动台的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 |
CN1254122C (zh) | 蜂窝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925341A (zh) | 多模式移动通讯设备及其配置和操作控制方法 | |
CN1930899A (zh) | 频道分配系统、基站、控制站、不同系统间公共控制装置、频道分配方法及控制方法 | |
CN1805576A (zh) | 移动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435069A (zh) | 具有不同频谱能力的数字基站的切换方法 | |
CN1728857A (zh) | 多模式移动终端和利用该终端的位置信息触发通信业务的方法 | |
CN1599508A (zh) | 移动通信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移动终端 | |
CN1929331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发送器以及接收器 | |
CN1143587C (zh) | 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网络部件及用户终端 | |
CN1126417C (zh) |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它的控制方法 | |
CN1209935C (zh) | 移动通信系统 | |
CN1759629A (zh) | 内容分布系统、网络和信道切换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