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33C - 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 - Google Patents
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433C CN1099433C CN96199307A CN96199307A CN1099433C CN 1099433 C CN1099433 C CN 1099433C CN 96199307 A CN96199307 A CN 96199307A CN 96199307 A CN96199307 A CN 96199307A CN 1099433 C CN1099433 C CN 109943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id
- component
- elastomer
- urea
- polyurethane elasto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6—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6—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 C08G18/7657—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08G18/766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alkylene polyphenyl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089—Reaction retarding ag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9/00—Adhesi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e.g. glue stick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41—Foam properties having specified density
- C08G2110/0066—≥ 150kg/m3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83—Foam properties prepared using water as the sole blowing ag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350/00—Acoustic or vibration damp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态力学性能得到改进的基于主要由4,4’-MDI组成的异氰酸酯组分和其它常用组分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其物理化学结构在凝胶渗透色谱(GPC)中显示了除低分子量主信号以外的信号,该信号包括(表观)摩尔质量大于250,000g/ml时的一个或多个峰,并在溶液中加入氯化锂后变小或消失,凝胶色谱分析溶液是在90℃制备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于含1%二正丁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标准物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弹性体脲含量为14-18wt%。本发明也提供了制备此动态力学性能得到改进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方法,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可用于生产阻尼元件。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基于以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4,4’-MDI)作为异氰酸酯组分并具有改进的静态和动态性能的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也涉及这种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和其在生产阻尼元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应用和力学及化学性能参数综述于Kunstoffhandbuch,Vol.VII,Polyurethanes(塑料手册,第VII卷,聚氨酯)中,1966、1983和1993,作者R.Vieweg和A.Hochtlen或G.Oertel(Carl Hanser出版社,慕尼黑)。在类似用途中与橡胶类型相比,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具有极好的体积压缩性而显著地改进了阻尼性能,这使它们作为振动和冲击阻尼体系的构件是受到欢迎的,特别是在汽车行业中。
上述应用中的微孔聚氨酯的最典型的例子大概要算是平均分子量约2000克/摩尔的萘-1,5-二异氰酸酯(NDI)和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的反应产物,它是作为NCO预聚物与含活化剂的50%脂肪酸磺酸盐水溶液进行反应的。虽然此基础配方在其阻尼特征和其它静、动态性能参数方面的性能至今还不能达到,但文献确实公开了以便宜得多的并且是容易处理的4,4’-MDI作为异氰酸酯组分代替给予优良弹性体性能的NDI的一些努力,也计算了其明显的性能损失。基于NDI和基于4,4’-MDI的一般致密聚氨酯弹性体和特别是微孔配方之间的性能值的特性差异叙述于E.C.Prolingheuer,J.J.Lindsay和H.Kleimann的Journal of Elastomers and Plastics(弹性体和塑料期刊),Vol.21,April 1980中。文中叙述了基于4,4’-MDI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重要缺点是,随着材料的加热增强和动态负荷下固结值(Setzbetrag)的明显增加,阻尼程度明显较高,与NDI相比这导致了更快的材料磨损。
尽管有这些明显的缺点,如上所述,从文献得知已经做了在微孔聚氨酯弹性体中用4,4’-MDI代替NDI作为异氰酸酯组分的试尝。但这些实验都限于使用新的原料组分,特别是分子量相对高的多羟基化合物,用这种方法取得了所制取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某些性能优点。
EP-A-0496204叙述了一种制备多孔聚氨酯弹性体的方法,它使用含数均分子量Mn为150-500克/摩尔的聚氧四亚甲基二醇单元的聚醚碳酸酯二醇作为低聚多羟基化合物。可以设想这样去改进其机械性能,特别是断裂伸长,甚至是在相对低的温度下。根据本发明,按DIN 53572(70℃)法的静态残余压缩变形(已知与动态固结值有关)没有发现有改进。甚至如原始制备方法(参见Kunststoffhandbuch,Vol.VII,Polyurethane,1966,1983和1993)所述,在使用NDI和含水发泡组分时,仅得到了平均静态残余压缩变形。
EP-A-0243832也声称使用4,4’-MDI,特别是与作为发泡剂的水结合使用以制备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它包括这样一个重要的发明构思,即使用短链聚氧四亚甲基二醇和脂肪族二元羧酸的含羟基缩聚物作为低聚多羟基化合物以制取含酯基的多羟基化合物,并能以计量泵计量以制备力学性能和水解性能得到改进的致密或微孔聚氨酯弹性体。但它未指出静态或动态负荷下的永久变形程度,而这是抗震动材料惯用的特征。因此其发明内容与冲击阻尼材料相关的动、静态负荷永久变形之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
另一方面,DE-A-3613961叙述了一种基于4,4’-MDI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由于低聚多羟基化合物(即聚四氢呋喃和ε-己内酯的共聚物)的限定组成,它具有代表着静态强度与动态应力性之间能很好协调的力学性能。尽管是使用了较贵的多羟基化合物原料,就测试值“产物寿命”、抗弯强度(de Matlia法)和永久变形(50%压缩)而言,由此所获得的性能增加是很小的。例如采用本发明时,残余压缩变形的测得值(它直接与在实践中应用的动态固结值有关)对于实际应用其改进是不够的,所用的测试标准“产物寿命’和deMattia法抗弯强度也不足以适合对动态性能的真实评价,因为它们不能(具体地是在部分性能改进的情况下)充分区别基于MDI和NDI的聚氨酯弹性体之间的性能差别。
除了以适当选择低聚多羟基化合物的上述DE-A-3613961中所述的对静态和力学性能及动态寿命的改进外,异氰酸酯组分有一决定性的影响,从已讨论过的NDI实例可以迅速看出,并导致有优良动静态弹性体性能的聚氨酯产物。因此,使用异氰酸酯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TODI)和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PPDI)同样得到了有优良静态性能和长久弹性的微孔和致密聚氨酯弹性体。其原因据认为是脲基或氨基甲酸酯基形成的刚性链段的非常好的结晶性所致,它导致了此链段与由低聚多羟基化合物形成的柔性链段的很好的分离。另一方面,由于比较成角度的三维结构,基于4,4’-MDI的脲基或氨基甲酸酯基的较差的结晶倾向被认为是静态性能和长久弹性显著变坏的主要原因。
在DE-A-195 09 819中,除NCO聚预物外还使用了OH聚预物。本申请发明人做了研究,此变体方法确实有好的脱模能力,即从模中取出时无制件损坏,并有好的技术加工性能,但其残余压缩变形和抗撕裂性是完全不能令人满意的。
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拓以4,4’-MDI为基础作为主要的异氰酸酯组分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而4,4’-MDI远比NDI、TODI和PPDI便宜且易于处理。该聚氨酯弹性体具有明显改进的静态力学性能(特别是残余压缩变形)和动态固结值,不论使用何种类型的低聚多羟基化合物。因此特别适用于机动车辆制造中的冲击震动阻尼体系。
现已发现,此目的的实现是用4,4’-MDI作为主要的异氰酸酯组分以制备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文后称作微孔PU弹性体)。这种弹性体的脲基含量为14-18%,并且以90℃下制备的微孔PU弹性体于含1%的二正丁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的溶液进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分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标准物质),其结构显示,除了弹性体分子链的低分子量主要信号外,还有包括表观摩尔质量大于250000克/摩尔的一个或多个峰的信号,在溶液中加入氯化锂后此信号变小或消失,其中该结构可通过加入基于组分a)、b)、e)和需要时c)的重量计的0.01-5wt%布朗斯台德酸或路易斯酸试剂而产生。
因此本发明涉及以下列组成为基础的微孔PU弹性体:
a)主要以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组成的异氰酸酯组分和
b)数均摩尔质量为1000-5000克/摩尔、官能度为1.7-3(优选2)的至少一种低聚多羟基化合物,
c)需要时的低分子量扩链剂和/或交联剂和
d)发泡剂,以及
e)催化剂和需要时的
f)助剂和/或添加剂,
该弹性体的脲含量为14-18wt%,其定义为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生成的实验式C14H12ON2的脲的百分含量,
和具有的物理化学结构是:
在90℃下制备的这种微孔PU弹性体在含1%二正丁基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的溶液中测得的凝胶渗透色谱(GPC)(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标准物质)显示的信号除低分子量的主要信号外还有包括(表观)摩尔质量大于250,000克/摩尔的一个或多个峰的信号,在溶液中加入氯化锂后信号变小或消失,
和该结构可通过加入基于组分a)、b)、e)和需要时c)的重量计算的0.01-5wt%布朗斯台德酸或路易斯酸试剂而产生。
本发明还涉及制备这种有改进的动态力学性能的微孔PU弹性体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加入了基于组分a)、b)、e)和c)(如使用)重量计算的0.01-5wt%布朗斯台德酸或路易斯酸试剂,并将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在100-120℃加热8-24小时。本发明还涉及用微孔PU弹性体以生产阻尼元件。
使人诧异的是,对基于4,4’-MDI的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结构的微孔PU弹性体的许多变体的研究显示,出现所述GPC峰的结构有最小的微孔PU弹性体(80℃)残余压缩变形。这种在80℃下压缩60%22小时后测定的残余压缩变形与长时间动态负荷后的固结性(对实践要求是重要的)相关之处在于其较低的残余压缩变形也相应于一个所要求的较低的固结值。基于4,4’-MDI并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弹性体可用已知方法来制备,特别是用包括各种基本单元的低聚多羟基化合物,例如含聚酯和/或聚醚基的低聚多羟基化合物。用这种不同的化学单元可以构成的并且是特别基于物理相互作用的本发明的结构能用各种方法进行生产,例如使用包括用适当的热后处理阻滞异氰酸酯加合反应或加入作为本发明结构的成核剂的促进结构形成的物质的适当的反应步骤。这些生成本发明结构的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加强其作用。
用GPC测定本发明结构特征所需的溶液的制备是在90℃下将微孔PU弹性体样品溶于含1%二正丁基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GPC分析是用已知方法将此溶液在含适合孔径的Ultrastyragel的一套柱子上进行的,以确定摩尔质量的PMMA作标准进行校准。
叙述本发明结构特征的峰所用的“表观摩尔质量”一词意即这些典型的大于250,000克/摩尔的高分子量结构主要是全部或部分地得自物理键而不是得自化学键,因为在每升溶液存在0.1mol LiCl(即在DMF/胺混合物中的0.1M LiCl)的情况下它们即消失或变小。GPC分析是在有和无LiCl的DMF/胺溶液中在所述的一组柱子上进行的。检测方法可用测定折光指数或紫外吸收的方法。如果有小量微孔PU弹性体意外不溶,溶解段的色谱图对本发明结构的检测同样是可能无问题的。
除了GPC特征外,本发明的结构最好是另用沸点范围来叙述,它是用加热速率为20℃/分钟从最小低限温度130℃至最小高限温度230℃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的,在测定以前将微孔PU弹性体于100-120℃加热8-24小时。
一般认为,结构是可以用DSC和GPC来描述和表征的。一般也都知道,有相同化学组成的聚合物可产生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对于决定不只是由化学组成影响的性质是重要的。这一类型的新结构被认为是新材料改性,如在已知的教科书中对聚合物的叙述和表征中所指出。例如Martin Hoffmann、Herbert Krhmer和Rainer Kuhn所著“Polymeranalytik(聚合物分析)”一书(Georg Thieme Verlag出版,斯图加特1977)。
当本发明的材料改性(它可用GPC以及可能的在规定条件下的DSC表示特征)在微孔PU弹性体中产生时,这些弹性体意外地具有低的残余压缩变形(在80℃下)和低的动态固结值。
已知聚氨酯弹性体的这种结构和性质之间也有十分普遍的关系以及DSC例如以结构参数叙述了分子有序程度。PU弹性体的这种关系例如由Th.Timm叙述于Kautschuk und Gummi Kunststoff(橡胶和橡胶合成材料)期刊,Year 35,No.7/82中。然而它不能从结构和性质关系的一般知识推论出本发明中要求保护的结构给予了基于4,4’-MDI的微孔PU弹性体所需要的优良性能。用实验容易表明,与本发明有相同化学组成但结构不同的微孔PU弹性体只能得到不希望有的高残余压缩变形和动态固结值。化学组分是不能完全自由选择的,但其最佳脲含量应在微孔PU弹性体中有14-18wt%。在此脲浓度范围,只有产生了本发明的结构,残余压缩变形和动态固结值才能降低。本发明的结构是不能用例如在DE-A-195 09 819中所述的包括NCO和OH的预聚物的弹性体单元产生的。因此,这些弹性体只能给予不能令人满意的高残余压缩变形和低抗撕裂性。
基于4,4’-MDI并具有这种有利于性质的结构的微孔PU弹性体的制备是前所未知的。由GPC表征的本发明的微孔PU弹性体结构是以前未曾被叙述过的。
Kunststoffhandbuch,Vol,VII,Polyurethane 1993中所述的作为改进柔性泡沫体系和致密聚氨酯弹性体的残余压缩变形的重要手段仅仅是创造了附加的化学交联点,例如其方法是在聚氨酯形成原料中有限增加官能度或使用硫、过氧化物和异氰酸酯进行硫化。但在微孔PU弹性体的情况下,这些方法使残余压缩变形和动态固结行为变坏,即增加了残余压缩变形和动态固结行为。
因此为改进残余压缩变形的常规高化学交联在本发明所述的情况中是无用的。本发明的结构降低了残余压缩变形和动态固结值而无较高的化学交联是完全意料不到的。
经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所需的本发明结构可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有限量的反应阻滞物质而产生。
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这些反应阻滞物质可在预聚物制备的开始或制备中进行和/或在发泡过程的开始时进行。
有这种作用的物质是已知的路易斯酸或布朗斯台德酸试剂,它们在聚氨酯化学中使用主要是因工艺方法要求设定反应时间或是要得到贮存时稳定的含异氰酸酯的聚氨酯制备物。这些物质包括例如苯甲酰氯、二甘醇双(氯代甲酸酯)、对甲苯磺酸、正烷基苯磺酸和其乙醇胺盐、乙酰丙酮、乙酰乙酸乙酯和诸如磷酸和氢氯酸之类的无机酸。
其类型和用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
以GPC表示特征并也可能用已述及的方法用DSC表示特征的本发明结构的生产是主要的依据。
现已惊人地发现,这些结构特别容易用潜催化或延迟作用催化体系来生产。这些催化剂只是在混合反应组分后的某段时间后首先阻滞聚氨酯和脲的形成反应才变得有活性。这些催化剂体系可以是例如反应阻滞剂和反应促进剂的混合物或在分子中带有促进或阻滞反应的化学基团的材料。C9-15正烷基苯磺酸的单乙醇胺盐是这种催化剂有用的例子。
反应阻滞物质的用量为0.01-5wt%,优选0.05-2wt%,基于组分a)、b)、e)和(如使用)c)的重量计算。
这样所述的结构就能在闭模中使台式批料或最好是在低压发泡机中制备的反应组分混合物只用简单发泡在微孔PU弹性体中产生。
如果微孔PU弹性体在脱模后立即或最迟2小时后开始加热,对本发明结构的产生是十分有利的。本发明的结构特征也容许以其相对量表示。因此,例如当使用反应阻滞物质或分子基团与脱模后直接进行的即时热后处理相结合,则其在GPC中在250000克/摩尔以上的峰的面积或高度与250 000克/摩尔以下范围PU弹性体主峰的比会增加。此较高的比率指示有较高的本发明结构含量,这是在脱模后2小时以后开始加热不会出现或仅仅是很少出现的。由于在微孔PU弹性体中有较高量的本发明结构,所以减低了残余压缩变形和动态固结值。
它的优点是,此方法反过来并不影响脱模性和规定的循环时间。
现已惊人地发现,在组分a)、d)和(如使用)e)和f)中分散的脲的一定比例(例如作为4,4’-MDI和水的反应产物)促进了本发明结构的形成,脲的含量在此应为0.05-5wt%,优选0.1-1wt%,基于总弹性体量计算。此分散脲的产生最好是在含水交联剂组分中加入适当量的异氰酸酯。
脲百分数的定义是从MDI形成的实验式C14H12ON2的脲的百分含量,以脲形成后的总量为基础计算。自水和异氰酸酯形成脲时放出的CO2化学计量不再包括在总量中,如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微孔PU弹性体的总脲量计算公式所示。
促进本发明结构形成的脲也可用别的方法产生,例如从MDI和诸如4,4’-二苯甲烷二胺之类的胺。
除了作为弹性体回弹行为静态测定的残余压缩变形参数和作为相关参数的以及更好地表征了机动车辆领域中冲击阻尼体系的实际要求的固结值,需要诸如抗张强度、断裂伸长和抗撕裂性之类的进一步的性能来综合表示弹性体的特征。在静态条件下测定的这些性能对在动态应力下评价脱模强度和力学稳定性是特别重要的,又以抗撕裂性具有特别的意义。已知致密聚氨酯抗撕裂值主要决定于配方中各刚性链段含量,即最终决定于其配方的硬度。在微孔聚氨酯的情况下,泡沫体的体积密度是又一重要的影响参数,当与不同体积密度的发泡体比较时必须考虑这一参数。
聚合物结构和孔隙形成基本上是用异氰酸酯和水之间的主反应的微孔PU弹性体具有基于脲结构的刚性链段。增加刚性脲链段的含量(可用增加配方中的异氰酸酯含量或增加低聚多羟基化合物的分子量同时保持异氰酸酯含量不变的方法来完成)导致抗撕裂性和拉伸模量的改进,与致密弹性体相似。但是这种改性方法的效用受到限制,因为一方面在一特定的体积密度下说明材料的参数的压缩强度不希望地增加了;另一方面,伴随着脲的形成而释放的并被用于发泡过程的二氧化碳显著地增加了,因而甚至在压缩强度仍然是可接受的时候脱模体存在膨胀效应,它具有因形成龟裂而产生的机械损伤。
现已惊人地发现,在脲含量为14-18wt%时,本发明的结构对降低残余压缩变形和动态固结是特别有效的,同时还有好的脱模行为。好的脱模行为要求在脱模之时有比较高的强度,因而特别是在结构复杂的脱模部件的情况下微孔PU弹性体是不会有机械损伤出现的。
14-18wt%的脲含量可借助于配方中的水量来促成,相应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给的配方。在促进本发明的结构形成的预发泡前可能加入的或产生的任何脲包括在总脲量中。但与总脲相比,此脲量通常是被忽略不计的。
脲的浓度范围低于14wt%时,用上述方法产生本发明的结构不再可靠和/或它们的降低残余压缩变形和动态固结性的作用受到限制;浓度范围高于18wt%时,这些结构的产生同样可能不再可靠。此外,产生脲的水和异氰酸酯反应同时释放的CO2的膨胀效应是如此之大以致在脱模后的模制件中形成了不希望有的龟裂。
制备本发明的微孔PU弹性体时除已叙述过的原料外,使用了本身已知的原料组分,现叙述如下:
a)按本发明主要包括4,4’-MDI的异氰酸酯组分a)。
然而它可另含进一步的有机和/或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除了4,4’-MDI外,优选使用2,4’-和2,2’-MDI以及有聚苯基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的MDI异构体混合物(粗MDI)和粗MDI与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
也可以使用改性多官能二苯基甲烷二-或多异氰酸酯,即由MDI的化学反应形成的产物。所述及的例子是基于二苯基甲烷结构并含酯、脲、缩二脲、脲基甲酸酯和优选的碳化二亚胺、异氰脲酸酯和/或氨基甲酸酯基的二-和/或多异氰酸酯。
基于二苯基甲烷结构的具体例子是含氨基甲酸酯基和NCO含量为3-33.6wt%、优选4-8wt%的芳族多异氰酸酯、用例如分子量达800的低分子量二元醇、三元醇、氧亚烷基二醇、二氧亚烷基二醇或多氧亚烷基二醇改性的4,4’-MDI,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的二-或聚氧亚烷基二醇的例子是二甘醇、一缩二丙二醇、聚氧亚乙基二醇、聚氧亚丙基二醇和聚氧亚丙基二醇/聚氧亚乙基二醇。有聚酯醇(例如基于2-12个碳原子的二元羧酸和二羟醇的聚酯醇)的NCO含量为3-31wt%、优选4-8wt%的含NCO基的预聚物也是适合的。可以使用的聚酯醇是在多羟基化合物中较为详细叙述的聚酯醇。
类似地,使用酯改性的聚醚或醚改性的聚酯也是可能的。
含碳化二亚胺基和/或异氰酸酯环并且NCO含量为3-33.6wt%的液体多异氰酸酯也是有用的,例如基于4,4’、2,4’-和/或2,2’-MDI和相应的异构体混合物,例如4,4’-和2,4’-MDI的混合物、粗MDI和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与粗MDI的混合物。
使用多异氰酸酯和组分(b)的代表物和(如需要)有异氰酸酯端基的(c)的预聚物代替异氰酸酯或共同以混合物使用同样也是可以的。
所述的二异氰酸酯在需要时可与约15摩尔%(基于二异氰酸酯计算)的较高官能多异氰酸酯一起使用。但较高官能多异氰酸酯的量必须受到这样的限制,即应得到至少仍部分溶于含1%二正丁基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的产物。较大量的较高官能异氰酸酯必须用伴随使用的相对于异氰酸酯平均官能度小于2的化合物和/或平均官能度小于2的异氰酸酯来补偿,这样就可避免产品过度化学交联。
b)适合的低聚多羟基化合物(b),特别是基本上是线形分子链的那些化合物。优选使用聚氧亚烷基二醇(主要是聚氧四亚甲基二醇)、用碳酸酯和酯基改性的聚氧亚烷基二醇(主要是用碳酸酯和酯基改性的聚氧四亚甲基二醇和并且具有数均摩尔质量为1000-5000克/摩尔的聚酯二醇。
聚氧四亚甲基二醇和含碳酸酯和酯基的改性聚氧四亚甲基二醇都可作为单独的组分使用或以混合物形式使用。同样,聚酯多醇也可以单独使用或互相混合使用。
适合的主要是线形聚酯多醇可以例如从2-12个碳原子的二元羧酸和二羟醇来制备。适合的二元羧酸的例子是诸如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之类的脂肪族二元羧酸和诸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之类的芳族二元羧酸。二元羧酸可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制备聚酯多醇时可有利地使用相应的羧酸衍生物,诸如醇基有1-4个碳原子的羧酸酯、羧酸酐和羧酰氯,来代替羧酸。二羟醇的例子是2-16个碳原子的、优选2-6个碳原子的二醇,例如乙二醇、二甘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己二醇、1,10-癸二醇,2,2-二甲丙烷-1,3-二醇、1,3-丙二醇和一缩二丙二醇。二羟醇可单独使用或互相混合使用,取决于性能要求。
碳酸和所述二醇(特别是那些具有4-6个碳原子的,诸如1,4-丁二醇和/或1,6-己二醇)的含羟基聚酯、羟基羧酸(例如ω-羟基己酸)的缩合产物和优选的内酯(例如取代或未取代的ε-己内酯)聚合产物也是适合的。
优选使用的聚酯多醇是乙二醇聚己二酸酯、1,4-丁二醇聚己二酸酯、乙二醇丁二醇聚己二酸酯、1,6-己二醇-新戊二醇聚己二酸酯、1,6-己二醇-1,4-丁二醇聚己二酸酯和聚己内酯。
含酯基的适合的聚氧亚烷基二醇(主要是聚氧四亚甲基二醇)是有机二元羧酸(优选脂族二元羧酸,特别是己二酸)与数均分子量162-600的聚氧亚甲基二醇和脂族或非脂族二醇(特别是1,4-丁二醇)的缩聚物。其它适合的含酯基的聚氧四亚甲基二醇是用ε-己内酯形成的缩聚物。
含碳酸酯基的适合聚氧亚烷基二醇(主要是聚氧四亚甲基二醇)是它们与碳酸烷基酯或芳基酯或光气的缩聚物。
c)在制备本发明的微孔PU弹性体时可以使用低分子量扩链剂和/或交联剂(c)。
适合扩链剂和/或交联剂通常具有的分子量小于500,优选60-400。可以使用的扩链剂和/或交联剂的例子是2-12碳原子、优选2、4或6个碳原子的烷二醇,诸如乙二醇、1,3-丙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烷、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并优选1,4-丁二醇;4-8碳原子的二烷二醇(诸如二甘醇和-缩二丙二醇)和分子量达500的2-4官能的聚氧亚烷基多元醇。其它适合的化合物包括通常具有不大于12碳原子的支化链和/或不饱和烷二醇(诸如1,2-丙二醇、2-甲基丙烷-1,3-二醇、2,2-二甲基丙烷-1,3-二醇、2-丁基-2-乙基丙烷-1,3-二醇、丁-2-烯-1,4-二醇和丁-2-炔-1,4-二醇)、对苯二甲酸与2-4碳原子的二醇的二酯(诸如对苯二甲酸的双(乙二醇)酯或双(1,4-丁二醇)酯、氢醌或间苯二酚的羟烷基醚(诸如1,4-二(β-羟乙基)氢醌或1,3-二(β-羟乙基)间苯二酚)、2-4碳原子的烷醇胺(诸如乙醇胺、2-氨基丙醇和3-氨基-2,2-二甲基丙醇)、N-烷基二烷醇胺(诸如N-甲基二乙醇胺和N-乙基二乙醇胺)。
较高官能的交联剂的例子是三羟基和更高官能的醇,诸如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和三羟基环己烷;以及诸如三乙醇胺之类的三烷醇胺。
已被发现是非常有用的扩链剂并因而优选使用的是分子量最好是122-400的烷基取代的芳族多胺,特别是氨基邻位上至少有一个烷基取代基以空间位阻降低氨基反应性的芳族伯二胺,该胺在室温下是液体并至少部分、但优选完全与分子量相对高的至少二官能的化合物(b)和N-全乙氧基化聚氧亚烷基多胺(c)在加工条件下相混溶。
制备微孔PU弹性体时,有利使用的是在工业上能迅速取得的1,3,5-三乙基-2,4-亚苯基二胺、1-甲基-3,5-二乙基-2,4-亚苯基二胺、1-甲基-3,5-二乙基-2,4-和2,6-亚苯基二胺的混合物(以DETDA而知名)、烷基上有1-4个碳原子的3,3’-二烷基-或3,3’,5,5’-四烷基取代的4,4’-二氨基二苯甲烷、特别是含键合甲基、乙基、异丙基的3,3’,5,5’-四烷基取代的4,4’-二氨基二苯甲烷以及所说的四烷基取代的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与DETDA的混合物。
要达到特定的力学性能,使用烷基取代的芳族多胺与上述低分子量多羟醇(最好是二羟和/或三羟醇或一缩二烷二醇)的混合物是有利的。
低分子量扩链剂和/或交联剂因而特别选自低分子量二官能和/或三官能醇、分子量达500的二官能至四官能的聚氧亚烷基多元醇和烷基取代的芳族二胺或上述至少二种扩链剂和/或交联剂的混合物。
d)按照本发明,使用的发泡剂最好是水,它与异氰酸酯基反应形成二氧化碳。
水的有利用量为0.01-5wt%,优选0.3-3wt%,基于组分(b)-(c)的重量计算。
但是,也可以使用制备聚氨酯中惯用的其它发泡剂。适合的发泡剂之例是在放热加聚反应作用下能蒸发的低沸点液体,适合的是对有机多异氰酸酯呈惰性并且沸点低于100℃的液体。这种优选的液体之例是卤代、最好是氟代烃,诸如二氯甲烷和二氯一氟甲烷;全氟化或部分氟化的烃,诸如三氟甲烷、二氟甲烷、二氟乙烷、四氟乙烷和七氟丙烷;烃,诸如正-、异丁烷、正-、异戊烷和这些烃的工业混合物、丙烷、丙烯、己烷、庚烷、环丁烷、环戊烷和环己烷;二烷基醚,诸如甲醚、乙醚和呋喃;羧酸酯,诸如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酮,诸如丙酮;以及氟化的和/或全氟化的叔烷胺,诸如全氟二甲基异丙胺。这些低沸液体相互之间和/或与其它取代或未取代烃的混合物也是可以使用的。
生产这种微孔弹性体的低沸液体的最有利的用量决定于所要求的密度和伴随使用的水量。一般说来,其量为1-15wt%、优选2-11wt%(基于组分(b)-(c)的重量计算)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e)为加速反应,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了催化剂(e),可以单独加入或以相互间的混合物加入。它们最好是诸如有机酸的锡(II)盐之类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例如二辛酸锡、二月桂酸锡、二乙酸二丁锡和二月桂酸二丁锡;以及叔胺,诸如四甲基乙二胺、N-甲基吗啉、二乙基苄胺、三乙胺、二甲基环己胺、二氮杂二环辛烷、N,N’-二甲基哌嗪、N-甲基-N’-(4-N-二甲氨基丁基)哌嗪、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二胺或类似物。
进一步适合的催化剂是:
脒,诸如2,3-二甲基-3,4,5,6-四氢嘧啶、三(二烷基氨基烷基)-s-六氢三嗪,特别是三(N,N-二甲基氨基丙基)-s-六氢三嗪;氢氧化四烷基铵,诸如氢氧化四甲铵;碱金属氢氧化物,诸如氢氧化钠;和碱金属烷醇盐,诸如甲醇钠和异丙醇钾;以及10-20碳原子和可能有侧羟基的长链脂肪酸碱金属盐。
决定于所要求的反应性而采用活化剂,其量为0.001-0.5wt%,基于预聚物计算。
f)在按本发明的微孔PU弹性体的制备中,除了上述的反应阻滞物外,可以使用进一步的辅助剂和添加剂(f)。
它们包括例如表面活性物质、水解抑制剂、抗氧化剂、孔穴调节剂、阻燃剂和染料。
适合的表面活性物质是有助于原料均化并也可能是适合于调节孔穴结构的化合物。所述及的例子是诸如蓖麻油硫酸或脂肪酸的钠盐和脂肪酸胺盐(例如油酸二乙胺、硬脂酸二乙醇胺、蓖麻醇酸二乙醇胺)、磺酸盐(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或二萘基甲烷二磺酸和蓖麻油酸的碱金属盐或铵盐之类的乳化剂;诸如硅氧烷-氧化烯烃共聚物和其它有机聚硅氧烷、乙氧基化的烷基苯酚、乙氧基化脂肪醇、石蜡烃油、蓖麻油或蓖麻醇酸的酯、土耳其红油和花生油之类的泡沫稳定剂;以及诸如石蜡烃、脂肪醇和二甲基聚硅氧烃之类的孔穴调节剂。表面活性物质的通常用量为0.01-5重量份,基于100重量份的组分(b)-(d)计算。
为本发明目的使用的填料是本身已知的惯用有机或无机填料。具体例子是:诸如硅质矿物之类的无机填料,例如片状硅酸盐(诸如叶蛇纹石、蛇纹石、角闪石、闪石、纤蛇纹石、滑石和沸石);金属氧化物(诸如氧化铝、高岭土、氧化钛和氧化铁);金属盐(诸如白垩、重晶石)和无机颜料(诸如硫化镉、硫化锌)。优选使用的是高岭土(陶土)、硅酸铝和硫酸钡/硅酸铝共沉淀物,以及天然和合成纤维状矿物质(诸如硅灰石或各种长度的玻璃纤维,需要时可以上胶)。适合的有机填料的实例是碳黑、三聚氰胺、松香、环戊二烯基树脂和基于苯乙烯-丙烯腈的接枝聚合物(可用丙烯腈/苯乙烯混合物在聚氧亚烷基多醇中就地聚合而制备,如德国专利DE 11 11 394、12 22 669、(US 3 304 273、3 383 351、3 523 093)、11 52 536(GB 1 040452)和11 52 537(GB 987 618)中所述,需要时可进行胺化),以及聚氧亚烷基多元醇或聚氧亚烷基多胺填料,在此情况中含水聚合物分散体系转变成为聚氧亚烷基多元醇或聚氧亚烷基多胺分散体系。无机或有机填料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
无机和/或有机填料可以掺入反应混合物中,其量例如0.5-35wt%,优选3-20wt%,基于组分(a)-(d)的重量计算。
适合的阻燃剂是例如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2-氯乙酯)、磷酸三(氯丙酯)和磷酸三(2,3,-二溴丙酯)。
除上述卤代磷酸酯外,也可使用无机阻燃剂,诸如水合氧化铝、三氧化锑、氧化砷、多磷酸铵和硫酸钙或三聚氰铵、膨胀石墨或它们的混合物,例如三聚氰胺、膨胀石墨和/或多磷酸铵的混合物,以使模塑制品耐燃。一般,已发现每100重量份组分(b)-(d)使用5-50重量份、优选5-25重量份的所述阻燃剂是有利的。
上述其它惯用辅助剂的详情可见于专门文献中,例如J.H.Saunders和K.C.Frisch专著,“High Polymers(高聚物)”Vol.XVI,Polyurethanes第1和第2部分,Interscience Publisher,1962或1964;或Kunststoff-Handbuch(塑料手册),Polyurethane,Vol,VII,Hanser-Verlag,Munich,Vienna,第1和第2版,1966和1983。
本发明的微孔PU弹性体是用低压技术用一次注入法有利地制备的,或是在开模或优选为闭模中使用反应注射模塑(RIM)技术,特别是在闭模中密实进行反应。反应注射模塑技术叙述于下列文献中:例如H.Piechota和H.Rhr,“Integralschaumstoffe(整体泡沫塑料)”,Carl Hanser Verlag,Munich,Vienna 1975;D.J.Prepelka和J.L.Wharton,Journal of Cellular Plastics(微孔塑料杂志)March/April1975,pp 87-98;U.Knipp,J.of Cellular Plastics,March/April 1973,pp 76-84。
当使用有许多喂料注嘴的混合室时,原料组分可分别喂入并在混合室中强烈混合。使用两组分法被发现是有利的。
按照一特别有利的具体实施方案,首先制备含NCO基的预聚物。为此,将低聚多羟基化合物(b)、需要时与低分子量扩链剂和/或交联剂(c)一起于80-160℃、优选110-150℃下与基本上由4,4’-MDI组成的异氰酸酯组分(a)反应。反应时间应使其达到理论NCO含量。
所用的发泡剂(d)和催化剂(e)以及需要时进一步的辅助剂和/或添加剂(f)通常是混合在交联剂组分中的。
微孔模制品的生产是以NCO/OH比为0.85-1.20仅使用水用作为发泡剂和扩链剂以及催化剂(e)在辅助剂和/或添加剂(f)存在下有利地进行的,是将加热至80-110℃的NCO预聚物与水、催化剂和辅助剂和/或添加剂剧烈混合,并以相应于模制品所要求的密度的量置于一加热的紧闭的模中。模制品进行固化,并在10-40分钟后从模中取出。
导入模中的反应混合物的量通常应使得到的模制品具有250-1400Kg/m3的密度,其中密实模制品的密度优选为1000-1400kg/m3,特别是1000-1200 Kg/m3。优选的微孔模制品密度为300-1000Kg/m3,特别是350-800Kg/m3。在导入模中时,原料组分通常的温度为15-80℃,优选30-65℃。有利的模温为20-110℃,优选35-95℃。生产微孔或多孔模制品的压实度为1.1-8,优选2-6。
与基于NDI的微孔PU弹性体相比,基于MDI的本发明PU弹性体的模内压有相当大的增加(达50%左右)以得到相同的泡沫密度。
为改进按本发明生产的弹性体模制品的脱模,已发现在模的内表面涂以惯用的外用脱模剂是用益的,例如基于蜡或硅油的脱模剂;或特别是含水皂溶液,至少是在生产开始时使用。然而被发现是特别有用并因此优选使用的脱模剂是内用脱模剂,如下列文献中所述,例如EP-A-153 639、EP-A-180 749(AU 85/47 498)、EP-A-173 888(US 4 519 965)、WO 84/03288(EP-A-119 471)和WO 86/01215。模塑时间平均为3-60分钟,决定于模制品的大小和形状。
按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微孔PU弹性体的堆积密度为350-800g/l,它们优选用作机动车辆行业和工业领域中的弹性和阻尼元件。
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含NCO基的预聚物的制备
将100重量份(ppw)平均OH数为56mgKOH/g的已经脱过水的线形聚醚-聚酯多元醇(即平均分子量250g/mol的短链聚四氢呋喃与己二酸的缩聚物)与0.3ppw的三羟甲基丙烷和38ppw的4,4’-MDI在115℃下进行反应,同时连续搅拌,得到NCO含量为5.68%的预聚物。
a)模制品的生产(对照)
在已经加热至90℃的100ppw预聚物中在剧烈搅拌下加入4.2ppw含水量26.7wt%并包括Stabaxol 1(一种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抑制水解的空间位阻碳化二亚胺)和蓖麻油酸和油酸的乙氧基化物的混合物的交联剂组分。
此外,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0.05ppw的Desmorapid PP(Rhein-Chemie公司)以催化发泡反应和0.2ppw的硅油DC 193(AirProducts and Chemicals公司)以改进微孔结构。在总搅拌时间8s(秒)以后,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加热至90℃的可封闭模中固化25分钟。从模中取出微孔模制品后,将模制品进行24小时的中间贮存以保证其尺寸稳定性,因为有膨胀效应,这是必须的,然后将其在110℃进一步热固化16小时。
按此方法生产的微孔PU弹性体没有本发明的结构,因为观察不到250000g/mol以上范围中的GPC信号,并且在DSC中在230℃以上不再熔融。
b)模制品的生产(按本发明方法)
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将100ppw相同的预聚物与4.2ppw实施例1a)中所述的交联剂混合物并加入0.07ppw平均9个乙氧基单元的乙氧基化油酸和烷基为C9H19-C15H31的正构烷基苯磺酸单乙醇胺盐的混合物进行反应。可看到的发泡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以后的步骤类似于实施例1a)。
按实施例1a)和1b)生产的产品的熔融图用Perking-Elmer公司的DSC7在20℃/分钟的加热速率下进行了记录。此外,按DIN标准测定了特征静态性能并记录了凝胶渗透色谱图。为此,在良好的搅拌下将加热的样品溶于90℃的含1%二正丁基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物中。溶解时间为2小时,其浓度为10%。这些10%浓度的溶液不经稀释进行色谱分析。色谱分析用DMF为移动相在一套Ultrastyragel 106、104、103、500、100的柱上进行。除了保留时间为48.2分的主峰外,在39.8分钟时出现一峰。加入0.1M氯化锂(1升总溶液0.1摩尔LiCl)后,39.8分钟的峰完全消失。
按下表中相应于远大于250,000g/mol的摩尔质量于39.8分出现的峰和在LiCl存在(此例每升0.1摩尔)时此峰的消失都是本发明的结构特征。
用限定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样的校准值示于下表中。
保留时间(分钟) | 摩尔质量(g/mol) |
39,68 | 810 000 |
41,25 | 530 000 |
43,45 | 280 000 |
46,24 | 152 000 |
47,96 | 85 100 |
53,32 | 30 500 |
58,47 | 7 100 |
59,81 | 3 500 |
以摩尔质量对保留时间按已知方法作对数图,得到了保留时间为39.68和58.47分钟之间的校准直线。摩尔质量大于810,000g/mol时色谱也显示出信号,根据本发明同样可标明是“大于250,000g/mol”,并且信号在加LiCl后消失,因而指示了本发明的结构,虽然它们位于校淮范围之外,用测定折光指数和/或265nm的紫外吸收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对本发明上下文中的结果无影响。
残余压缩变形测定是用改进的DIN 53 572方法(于80℃,22小时),60%压缩使用高18mm的隔片,试验样品的基底面积为40×40mm、高30±1mm 。
计算方法按下述公式进行: h0=试验样品原高(mm)h1=试验样品变形后高(mm)h2=试验样品释荷后高(mm)
按实施例1a)和1b)所述生产的微孔PU弹性体的脲含量为16.3wt%。
脲含量按下列公式计算,假设形成聚氨酯的反应物已全部转变,CO2已全部释放: mpo=配方中所用的多元醇量mMDI=提供与水进行反应的4,4’-MDI量mMDI=配方中所用的4,4’-MDI量mCO2=化学计量转变形成的CO2量(g)mH2O=所用的水量mCC=所用的扩链剂/交联剂量
在实施例1b)中存在有本发明的结构,其结果是,与有相同化学组成但结构不同的实施例1a)的微孔弹性体相比,其残余压缩变形相当大地下降(见表1)。
实施例2a(按本发明)
预聚物的制备
以类似于实施例1的方法从线形聚醚-聚酯多醇制备含NCO的预聚物。在连续搅拌下将100ppw的多醇与0.3ppw的三羟甲基丙烷和33ppw的4,4’-MDI于120℃下进行反应。反应完全后形成的预聚物的NCO含量为4.78wt%。
模制品的生产
将100ppw预聚物于90℃与2.64ppw的水含量为36.3wt%并包括Stabaxol 1(一种乙氧化的油酸和蓖麻油酸的混合物)、正构烷基磺酸单乙醇胺盐和硫酸化蓖麻油钠盐的交联剂混合物反应,同时剧烈搅拌,并加入0.03ppw的Desmorapid PP和0.2ppw硅油DC 193,然后倾入加热至90℃的模中。在模塑25分钟和中间贮存24小时后,将微孔聚氨酯于110℃加热16小时,然后记录静态力学参数、DSC熔融图和凝胶渗透色谱。
受试产品的计算脲含量为13.4wt%,因此显示出本发明的基本特征,但脲含量多少低于≥14wt%的推荐值。
实施例2b)(按本发明)
预聚物的制备
按实施例2a)所述方法制备NCO预聚物,但以37ppw的异氰酸酯代替33ppw的4,4’-MDI。完全反应后的预聚物的NCO含量为5.65wt%。
模制品的生产
将100ppw温度为90℃的预聚物与用于实施例2a)中的3.1ppw交联剂混合物反应。脱模和进一步的处理与实施例2a)相同。
测定了微孔聚氨酯(其计算脲含量为15.7wt%)的静态力学参数、DSC熔融行为和凝胶渗透色谱图。
与实施例2a)相比,相对于指示约100,000g/mol的实际聚合物链的主要峰,大于250,000g/mol的GPC峰的大小有明显的增加,因此弹性体中的本发明结构的含量有所增加。这也反映出多少有较高的DSC熔融范围和作为结果的附带有其它力学性能改进的较低残余压缩变形。
实施例3a)(按本发明,中间贮存30分钟后加热)
NCO-预聚物的制备
在115℃和强力混合下将100ppw组成相当于实施例1的脱水线形聚醚-聚酯多醇与0.3ppw三羟甲基丙烷和38ppw的4,4’-MDI反应。所得的预聚物的NCO含量测定为5.65wt%。
模制品的生产
将100ppw的预聚物于90℃与3.1ppw的组成相应于实施例2a)的交联剂组分的交联剂并加入0.03ppw Desmorapid PP和0.2ppw硅油DC 193进行反应,然后倾入加热至90℃的紧闭的模中。
经30分钟模塑时间和30分钟中间贮存时间后,将聚氨酯模制品于110℃固化16小时。
将这样得到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进行常用静态参数、DSC熔融曲线和凝胶渗透色谱测定。
实施例3b)(按本发明,中间贮存24小时后加热)
NCO预聚物的制备和模制品生产(包括其后处理和表征鉴定)的进行如实施例3a)所述,但模制品的中间贮存时间为24小时。
实施例4a)和b)
含NCO的预聚物的制备(按本发明)
a)于115℃和强力搅拌下,将100ppw包含等量份的平均分子量为2000g/mol的由单乙二醇和1,4-丁二醇的等摩尔混合物形成的缩聚物的聚酯醇混合物与其中事先已加有15ppm的双(氯甲酸)二甘醇酯的0.3ppw三羟甲基丙烷和35ppw的4,4’-MDI进行反应。反应完全后,NCO的测定含量为5.12wt%。
b)用实施例4a)所述的相同量的原料和相同的工艺条件进行预聚物的合成,但略去加双(氯甲酸)二甘醇酯,测定的预聚物NCO含量为5.26wt%。
用相同的方法生产实施例4a)和4b)的模制品。于90℃将100ppw预聚物分别与2.82ppw(实施例4a))和2.90ppw(实施例4b))的实施例2a)所述的交联剂混合物反应,同时将混合物很好地匀化。相继将反应混合物倾入加热至90℃的模中。在25分钟模塑时间后打开模具,取出微孔聚氨酯模制品;经24小时中间贮存后,在110℃进一步固化16小时。将完全反应后的计算脲含量为14.6wt%的材料进行静态力学参数、动态固结值、GPC行为和DSC熔融特征测试。
实施例4c)(对照)
预聚物按实施例4b)进行合成。
与实施例4a)和4b)对照,模制品的生产是用实施例1a)中所述的交联剂混合物,以100ppw预聚物在90℃与3.94ppw交联剂混合物反应,同时很好地匀化反应混合物。然后倾入加热至90℃的模中。经25分钟的模塑时间后从模中取出弹性体模制品,按4b)所述进一步处理和测试。
实施例5(对照)
NCO预聚物的制备
将组成相应于实施例1的100ppw脱水线形聚醚-聚酯多醇在140℃下与24ppw Desmodur 15(萘二异氰酸酯)反应,同时强力匀化反应混合物。Desmodur15是以固体加入的。完全反应后的预聚物的NCO含量为3.92wt%。
模制品的生产
将加热至90℃的100ppw预聚物与2.9ppw的实施例1a)所述的交联剂混合物并加入0.03ppw Desmorapid和0.2ppw硅油DC 193进行反应。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如以上各实施例倾入加热至90℃的模中,经25分钟模塑时间后,模制品经中间贮存24小时,然后在120℃加热16小时,并测定其力学参数。
实施例6a)-c)(机器测试)
NCO预聚物的制备
于115℃和强力搅拌下将14,000ppw已脱水的聚酯多醇混合物与5320ppw的4,4’-MDI反应。聚酯多醇含有醚基并包括12,838ppw的平均分子量为250g/mol的短链聚四氢呋喃和己二酸的缩聚物和1162ppw相同短链聚四氢呋南、三羟甲基丙烷和己二酸的缩聚物,其中多醇的混合比应选择为使三羟甲基丙烷的含量为3克/1000克总多醇混合物,测得的预聚物NCO含量为5.97wt%。
a)发泡是使用混合器转速为2700rpm、总产率为18.9g/s的低压发泡机。预聚物/交联组分混合比为100∶4.25。
含水量为28.1%的交联剂混合物包括Stabaxol 1(乙氧基化的油酸和蓖麻油酸混合物)、具有C9-15烷基的正烷基磺酸单乙醇胺盐和硫酸化蓖麻油钠盐。在交联剂混合物中加入0.03ppw的Desmorapid PP和0.2ppw的硅油DC 193(基于预聚物组分计算)。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加热至90℃的紧闭的弹性和块料试验模中并在30分钟后开模。在经最多30分钟的中间贮存时间以后,将模制品于110℃加热16小时。
b)除热后处理进行的方法外,生产模制品的预聚物的制备、配方和技术工艺条件完全相应于实施例6a)的步骤。仅有的变更是脱模和加热之间的中间贮存时间增加到24小时。
c)预聚物的配方和制备以及进行热后处理的方法相应于实施例6a)。但交联剂混合物的组成从实施例6a)所给进行了修改,即在剧烈搅拌下在交联剂混合物中加入了0.02ppw的4,4’-MDI(基于100ppw的预聚物计算)。由此在30秒钟内得到了分得很细的脲-交联剂分散体系,贮放至少4小时是稳定的。异氰酸酯完全转变计算的和化学计量反应计算的脲含量约为每4.25ppw交联剂组分0.017ppw。生产模制品的其它步骤(包括后处理)如实施例6a)中所述。
实施例6a)-c)得到的微孔PU弹性体(脲含量为16.3wt%)记录了DSC熔融曲线、凝胶渗透色谱和常用静态参数,并且用液力脉冲发生器(hydropulser)在试验弹性体上进行了恒定能量动态试验。试验弹性体为高100mm、外径50mm、内径100mm的圆筒形,具有三段缩颈。试验弹性体在6KN负荷和1.2Hz频率经1000,000次负荷循环后测定其固结性,以弹性体的最后高度和初始高度之差表示,同时也是周期疲劳试验中压缩变形的量度。测得的回弹愈大,则固结性愈低,并且材料的动态性能愈好。因此在应力调节条件下的试验可真实地预言材料对机动车辆震动阻尼系统的适合性。
实施例7机器测试(对照)
预聚物的制备
于115℃和强力混合物将组成如实施例6a)中所述的14,000ppw已脱水的多醇与4900ppw 4,4’-MDI反应,测得的完全反应后的预聚物NCO含量为5.39wt%。
模制品的生产
发泡方法类似于实施例6a),使用混合器转速为2700rpm、产率为18.9g/s的低压发泡机。
预聚物/交联剂组分混合比调至100∶4.28。交联剂混合物的组成如实施例1a)。在发泡前在交联剂混合物中加入基于预聚物组分计算的0.03ppw Desmorapia PP和0.2ppw硅油DC 193。将反应混合物导入加热至90℃的弹性体模和块料模,并立即将模关紧。经25分钟模塑时间后打开模具。将微孔模制品进行24小时中间贮存,接着在110℃进一步固化16小时。
除进行了DSC和GPC分析的静态参数试验外,也在恒定能量条件下测定了受试弹性体的动态固结性。
现将实施例1-7测定的各参数总结于表1和表2中。
表1
实施例(实验室人工浇注)
物理性能 | 1a(对照) | 1b | 2a | 2b | 3a | 3b | 4a | 4b | 4c(对照) | 5(对照) |
密度(g/cm3) | 0.5 | 0.51 | 0.5 | 0.5 | 0.52 | 0.52 | 0.53 | 0.51 | 0.53 | 0.49 |
拉伸强度(N/mm2)DIN 53 571 | 3.6 | 3.8 | 3.4 | 4 | 4 | 4.2 | 5.4 | 4.7 | 4.9 | 3.4 |
断裂伸长(%)DIN 53 571 | 540 | 500 | 470 | 480 | 405 | 450 | 513 | 513 | 578 | 340 |
抗撕裂强度(N/mm)DIN 53 515 | 16.5 | 17 | 13.7 | 17.3 | 17 | 21.1 | 22.5 | 20.6 | 20 | 13.5 |
残余压缩变形22h,80℃(%) | 70 | 49 | 29 | 25 | 26 | 31 | 18 | 23 | 33 | 19 |
脲含量(wt%) | 16.3 | 16.3 | 13.4 | 15.7 | 16.3 | 16.3 | 14.6 | 14.6 | 14.6 | 9.7 |
DSC熔融范围(℃)加热速率20℃/分钟 | 132-220 | 148-233 | 135-236 | 138-242 | 149-250 | 139-247 | 139-244 | 150-248 | 118-238 | - |
表观摩尔质量>250,000g/mol的GPC信号 | 不存在 | 存在 | 存在 | 存在 | 存在 | 存在 | 存在 | 存在 | 不存在 | 存在 |
加入0.1M LiCl GPC信号消失 | - | 消失 | 消失 | 消失 | 消失 | 消失 | 消失 | 消失 | - | 消失 |
表2
实施例(机器试验)
物理性能 | 6a | 6b | 6c | 7(对照) |
密度(g/cm3) | 0.49 | 0.5 | 0.49 | 0.5 |
拉伸强度(N/mm2)DIN 53 571 | 4.2 | 4.7 | 4.4 | 3.8 |
断裂伸长(%)DIN 53571 | 480 | 520 | 470 | 550 |
抗撕裂强度DIN 53 515(N/mm) | 13.8 | 15 | 13.5 | 14.4 |
残余压缩变形22h,80℃(%) | 15 | 26 | 13 | 29 |
动态固结性(%)100,000次负荷循环(1.2Hz,6KN负荷) | 12.2 | 17.8 | 11.8 | >20 |
PSC熔融范围(℃)加热速率20℃/分 | 143-242 | 149-242 | 146-245 | 113-209 |
表现摩尔质量>250,000g/mol的GPC信号 | 存在 | 存在 | 存在 | 不存在 |
加0.1M LiCl GPC信号消失 | 消失 | 消失 | 消失 | - |
Claims (7)
1.一种基于下列组分的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
a)基本上是由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组成的异氰酸酯组分,和
b)数均摩尔质量为1000-5000g/mol、官能度为1.7-3的至少一种低聚多羟基化合物,有或无
c)分子量低于500的扩链剂和/或交联剂,
d)发泡剂,
e)催化剂和有或无
f)辅助剂和/或添加剂,
该弹性体的脲含量为14-18wt%,其定义为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生成的实验式C14H12ON2的脲的百分含量,且该弹性体的物理化学结构在凝胶渗透色谱中显示了除低分子量主信号外的信号,该信号包括表观摩尔质量大于250,000g/mol时的一个或多个峰并在溶液中加入氯化锂时变小或消失;进行色谱分析的溶液是在90℃下制备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于含1%二正丁基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并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标准物质;
和该结构可通过加入基于组分a)、b)、e)和有或无c)的重量计算的0.01-5wt%布朗斯台德酸或路易斯酸试剂产生。
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闭模中将
a)基本上由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组成的异氰酸酯组分与
b)数均摩尔质量为1000-5000g/mol、官能度为1.7-3的至少一种低聚多羟基化合物,有或无
c)分子量低于500的扩链剂和/或交联剂和
d)发泡剂,以及
e)催化剂和有或无
f)辅助剂和/或添加剂
进行反应,其中加入基于组分a)、b)、e)和有或无c)的重量计算的0.01-5wt%的路易斯酸或布朗斯台德酸试剂,然后将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在100-120℃加热8-24小时。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布朗斯台德酸或路易斯酸试剂的用量为基于组分a)、b)、e)和有或无c)重量计算的0.05-2wt%。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了烷基为C9H19-C15H31的正烷基苯磺酸和单乙醇胺的盐。
5.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组分a)、d)、e)和有或无f)含0.05-5wt%的脲基。
6.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中组分b)的数均摩尔质量为1000-5000g/mol的低聚多羟基化合物具有的官能度为2。
7.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生产阻尼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9548770A DE19548770A1 (de) | 1995-12-23 | 1995-12-23 | Mikrozelluläres, harnstoffgruppenhaltiges Polyurethanelastomer |
DE19548770.2 | 1995-12-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05715A CN1205715A (zh) | 1999-01-20 |
CN1099433C true CN1099433C (zh) | 2003-01-22 |
Family
ID=778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993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433C (zh) | 1995-12-23 | 1996-12-16 | 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 |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037383A (zh) |
EP (1) | EP0868462B1 (zh) |
JP (1) | JP2000502731A (zh) |
KR (1) | KR19990076690A (zh) |
CN (1) | CN1099433C (zh) |
AR (1) | AR005267A1 (zh) |
AT (1) | ATE184034T1 (zh) |
AU (1) | AU710832B2 (zh) |
BR (1) | BR9612273A (zh) |
CA (1) | CA2240464A1 (zh) |
CZ (1) | CZ189298A3 (zh) |
DE (2) | DE19548770A1 (zh) |
EA (1) | EA000737B1 (zh) |
ES (1) | ES2137028T3 (zh) |
MX (1) | MX9805047A (zh) |
PL (1) | PL327325A1 (zh) |
TR (1) | TR199801194T2 (zh) |
WO (1) | WO1997023535A1 (zh) |
ZA (1) | ZA96108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60205A1 (de) * | 1998-12-24 | 2000-06-29 | Basf Ag | Verbundelemente enthaltend (i) thermoplastische Polyurethane und (ii) mikrozellige Polyurethanelastomere |
EP1065237B1 (de) * | 1999-07-02 | 2003-10-29 | Rhein Chemie Rheinau GmbH | Katalysator-System für die NCO/OH-Reaktion (Polyurethanbildung) |
US6386992B1 (en) | 2000-05-04 | 2002-05-14 | Acushnet Company | Golf ball compositions including microcellular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
DE10034563A1 (de) | 2000-07-14 | 2002-01-24 | Basf Ag | Federelement |
DE10035072A1 (de) | 2000-07-17 | 2002-01-31 | Basf Ag | Federauflage |
WO2002081537A1 (de) * | 2001-04-06 | 2002-10-17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Zellige polyisocyanat-polyadditionsprodukte |
DE10124924B4 (de) | 2001-05-21 | 2021-08-26 | Basf Se | Federelement und Automobil enthaltend das Federelement |
DE10137302A1 (de) | 2001-08-01 | 2003-02-13 | Basf Ag | Rundlager |
DE10138130A1 (de) * | 2001-08-09 | 2003-02-20 | Basf Ag | Verbundbauteile mit einer Dekoroberfläch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
DE10225795A1 (de) | 2002-06-10 | 2003-12-18 | Basf Ag | Rundlager |
DE10258972A1 (de) | 2002-12-16 | 2004-06-24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undlagern, insbesondere in Automobilen |
DE10317815A1 (de) * | 2003-04-16 | 2004-11-04 | Basf Ag | Federkonstruktion |
US20040249106A1 (en) * | 2003-06-03 | 2004-12-09 | Gindin Lyubov K. | Modified polyurethanes |
DE10333266A1 (de) | 2003-07-21 | 2005-02-17 | Basf Ag | Dämpferlager |
DE10355111A1 (de) | 2003-11-24 | 2005-06-23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undlagern, insbesondere in Automobilen |
DE102004002369B4 (de) * | 2004-01-15 | 2021-01-14 | Basf Se | Federkonstruktion enthaltend formschlüssig fixiertes Rundlager insbesondere für Automobilfahrwerk |
DE102004020950A1 (de) | 2004-04-28 | 2005-12-01 | Basf Ag | Seilpuffer, insbesondere für Aufzüge |
DE102005008242A1 (de) * | 2005-02-22 | 2006-08-24 | Basf Ag | Zylindrische Formkörper auf der Basis von zelligen Polyurethanelastomeren |
JP2007099854A (ja) * | 2005-10-03 | 2007-04-19 | Yunimatekku Kk | ポリウレタンの製造法 |
DE102007012625B4 (de) | 2006-03-21 | 2022-03-31 | Basf Se | Federkonstruktion |
JP5211452B2 (ja) * | 2006-08-29 | 2013-06-12 | Nok株式会社 | 発泡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の製造方法 |
CN101573393A (zh) | 2006-12-20 | 2009-11-04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各向异性多孔弹性体 |
BRPI0816815A2 (pt) | 2007-09-14 | 2015-03-10 | Basf Se | Elemento de mola, amortecedor, e, veículo ou dispositivo |
CN101328254B (zh) * | 2008-07-29 | 2011-04-06 |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添加低成本聚碳酸酯多元醇的聚酯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及制备方法 |
DE102009005712A1 (de) * | 2009-01-22 | 2010-07-29 |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 Polyurethanvergussmassen |
DE102010001912A1 (de) | 2009-02-24 | 2010-09-02 | Basf Se | Dämpfungselement |
PL2421906T3 (pl) * | 2009-04-21 | 2017-08-31 | Huntsman International Llc | Kompozycja poliizocyjanianowa |
DE102009027789B4 (de) | 2009-07-17 | 2011-09-22 | Basf Se | Dämpfungselement mit Stütztopf |
DE202009018274U1 (de) | 2009-07-17 | 2011-08-26 | Basf Se | Dämpfungselement mit Stütztopf |
WO2011042486A1 (de) | 2009-10-09 | 2011-04-14 | Basf Se | Vorrichtung zur dämpfung und übertragung eines drehmoments |
DE102010028391A1 (de) | 2010-04-29 | 2011-11-03 | Basf Se | Dämpfungselement mit Befestigungsmittel |
US9090006B2 (en) | 2010-04-29 | 2015-07-28 | Basf Se | Damping element with connecting substance |
DE102010039621A1 (de) | 2010-08-20 | 2012-02-23 | Basf Se | Dämpfungselement mit wellenförmigem Stützring |
EP2646706B1 (de) | 2011-01-28 | 2014-05-21 | Basf Se | Dämpferlager mit profiliertem einleger |
CN103608373A (zh) * | 2011-06-22 | 2014-02-26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高温应用的聚氨酯泡沫弹性体 |
DE102012001299A1 (de) | 2012-01-25 | 2013-07-25 | Basf Se | Dämpferlager mit konturierter Innenfläche des Gehäuses |
CN103146181B (zh) * | 2013-03-01 | 2014-08-20 | 四川大学 | 包含纳米填料的高固含宽温域阻尼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
EP2977394A1 (de) | 2014-07-25 | 2016-01-27 | Basf Se | Mikrozelluläres Polyurethan auf der Basis von Polycaprolacton |
CN105732946B (zh) * | 2014-12-10 | 2018-09-25 | 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
EP3350472B1 (de) | 2015-09-15 | 2020-04-22 | Basf Se | Dämpferlager mit gehäuse und deckel |
CN106608960B (zh) * | 2015-10-22 | 2021-01-05 | 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
EP3387286B1 (de) | 2015-12-10 | 2020-01-08 | Basf Se | Federauflage für eine schraubenfed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solcher federauflage |
US10933609B2 (en) * | 2016-03-31 | 2021-03-02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Composite foam |
KR20180136503A (ko) | 2016-04-18 | 2018-12-24 | 바스프 에스이 | 차량 완충기용 스프링 부재, 및 이를 갖는 차량 완충기 및 차량 |
JP2019521290A (ja) | 2016-05-27 | 2019-07-25 |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 車両用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用ばね要素、及び車両用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及び車両用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を備えた車両 |
EP3538580A1 (de) | 2016-11-14 | 2019-09-18 | Basf Se | Polyurethanelastomer mit niedriger dämpfung |
CN109952332A (zh) | 2016-11-14 | 2019-06-28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低阻尼的聚氨酯弹性体 |
US20200086707A1 (en) | 2017-04-06 | 2020-03-19 | Basf Se | Spring support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coil spring of a motor-vehicle spring system, motor-vehicle spring system, and use of a spring support |
KR20190138309A (ko) | 2017-04-10 | 2019-12-12 | 바스프 에스이 | 폴리올 중 자화성 입자의 분산물, 그 제조 및 용도 |
WO2019072757A1 (de) * | 2017-10-10 | 2019-04-18 | Basf Se | Elastische membran |
WO2019110810A1 (en) | 2017-12-07 | 2019-06-13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Flex coupling for a vehicle drive train, vehicle drive train and method of assembly |
WO2019224235A1 (de) | 2018-05-22 | 2019-11-28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Polyurethanelastomer |
WO2019234065A1 (en) | 2018-06-06 | 2019-12-12 | Basf Se |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dispersion of inorganic oxide particles in polyester polyol |
EP3807555B1 (de) | 2018-06-12 | 2022-06-08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Torsionsdämpfer für ein fahrzeug |
WO2019238959A1 (de) | 2018-06-14 | 2019-12-19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Schraubenfeder einer kraftfahrzeugfederung,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sowie kraftfahrzeugfederung |
WO2020002545A1 (de) | 2018-06-27 | 2020-01-02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Reibdämpfer zur dämpfung einer schwenkbewegung zwischen zwei bauteilen eines fahrzeugs, insbesondere einem sitzteil und einer rückenlehne eines fahrzeugs, sowie sitz und fahrzeug mit selbigem |
WO2020053348A1 (de) | 2018-09-14 | 2020-03-19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ormkörpern aus mikrozellulären polyurethanelastomeren |
CN111286000A (zh) * | 2018-12-07 | 2020-06-16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无充气轮胎及其制备方法 |
WO2020161110A1 (de) | 2019-02-05 | 2020-08-13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In-mould coating für zwischensohlen aus cellasto |
CN113423970A (zh) | 2019-02-12 | 2021-09-21 | 巴斯夫聚氨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悬架的减震器布置及其润滑剂的用途 |
EP3969779B1 (en) | 2019-05-13 | 2023-08-02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Spring element, in particular jounce bumper, for a vehicle shock absorber |
CN113748277A (zh) | 2019-05-13 | 2021-12-03 | 巴斯夫聚氨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减震器的弹簧元件、尤其是颠簸缓冲器 |
WO2020245196A1 (en) | 2019-06-03 | 2020-12-10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Spring element, in particular jounce bumper,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
WO2020245217A1 (en) | 2019-06-03 | 2020-12-10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Spring element, in particular jounce bumper,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
EP3789629A1 (de) | 2019-09-03 | 2021-03-10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Dämpferlager für ein fahrzeug |
WO2021043916A1 (de) | 2019-09-03 | 2021-03-11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Dämpferlager für ein fahrzeug |
EP4069992A1 (en) | 2019-12-03 | 2022-10-12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Jounce bumper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jounce bumper |
EP4069991A1 (en) | 2019-12-03 | 2022-10-12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Support ring for a jounce bumper of a suspension system, jounce bumper assembly and use thereof |
WO2021165535A1 (en) | 2020-02-20 | 2021-08-26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Jounce bumper assembly and suspension system |
EP3757145A3 (en) | 2020-10-27 | 2021-05-26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
DE202021103187U1 (de) | 2021-06-14 | 2021-07-20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Stoßdämpfer und Method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EP4170194A1 (en) | 2021-10-21 | 2023-04-26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Damper inlay for a vehicle and a vehicle comprising said damper inlay |
EP4230429A1 (en) | 2022-02-17 | 2023-08-23 | BASF Polyurethanes GmbH | A damper inlay for a vehicle and a vehicle comprising said damper inlay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21870A (en) * | 1981-09-26 | 1983-12-20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based on 4,4'-diisocyanato-1,2-diphenylethane |
US4647596A (en) * | 1985-04-27 | 1987-03-03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US5382646A (en) * | 1992-02-28 | 1995-01-17 | Basf Corporation | Poly(urethane-urea) microcellular elastomer composi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23111A (en) * | 1968-12-02 | 1974-07-09 | Inmont Corp | Polyurethanes |
DE3613650A1 (de) * | 1986-04-23 | 1987-10-29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lastischen, kompakten oder zelligen polyurethan- oder polyurethan-polyharnstoff-formkoerpern |
DE3842220A1 (de) * | 1988-12-15 | 1990-06-28 | Bayer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ffenzelligen, hydrophilen polyurethanschaumstoffen |
DE4102174A1 (de) * | 1991-01-25 | 1992-07-30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zelligen polyurethan-elastomeren unter verwendung von polyethercarbonatdiolen als ausgangskomponente |
CA2143389C (en) * | 1994-03-17 | 1999-05-18 | Tohoru Nagashima | 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1995
- 1995-12-23 DE DE19548770A patent/DE19548770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6
- 1996-12-16 DE DE59602971T patent/DE5960297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2-16 US US09/091,638 patent/US6037383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16 JP JP9523280A patent/JP2000502731A/ja active Pending
- 1996-12-16 AU AU13726/97A patent/AU710832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6-12-16 CA CA002240464A patent/CA224046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6-12-16 EA EA199800485A patent/EA000737B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12-16 CN CN96199307A patent/CN109943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16 TR TR1998/01194T patent/TR199801194T2/xx unknown
- 1996-12-16 KR KR1019980704802A patent/KR1999007669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12-16 ES ES96943968T patent/ES2137028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2-16 BR BR9612273A patent/BR9612273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12-16 CZ CZ981892A patent/CZ189298A3/cs unknown
- 1996-12-16 EP EP96943968A patent/EP0868462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2-16 WO PCT/EP1996/005640 patent/WO1997023535A1/de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12-16 AT AT96943968T patent/ATE18403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12-16 PL PL96327325A patent/PL327325A1/xx unknown
- 1996-12-23 AR ARP960105877A patent/AR005267A1/es unknown
- 1996-12-23 ZA ZA9610843A patent/ZA9610843B/xx unknown
-
1998
- 1998-06-22 MX MX9805047A patent/MX9805047A/es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21870A (en) * | 1981-09-26 | 1983-12-20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based on 4,4'-diisocyanato-1,2-diphenylethane |
US4647596A (en) * | 1985-04-27 | 1987-03-03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US5382646A (en) * | 1992-02-28 | 1995-01-17 | Basf Corporation | Poly(urethane-urea) microcellular elastomer compositio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PL327325A1 (en) | 1998-12-07 |
WO1997023535A1 (de) | 1997-07-03 |
AU710832B2 (en) | 1999-09-30 |
KR19990076690A (ko) | 1999-10-15 |
ZA9610843B (en) | 1998-06-23 |
MX9805047A (es) | 1998-10-31 |
BR9612273A (pt) | 1999-07-13 |
AR005267A1 (es) | 1999-04-28 |
CA2240464A1 (en) | 1997-07-03 |
EP0868462A1 (de) | 1998-10-07 |
EP0868462B1 (de) | 1999-09-01 |
EA000737B1 (ru) | 2000-02-28 |
JP2000502731A (ja) | 2000-03-07 |
EA199800485A1 (ru) | 1998-12-24 |
CZ189298A3 (cs) | 1999-09-15 |
US6037383A (en) | 2000-03-14 |
TR199801194T2 (xx) | 1998-10-21 |
AU1372697A (en) | 1997-07-17 |
ATE184034T1 (de) | 1999-09-15 |
DE59602971D1 (de) | 1999-10-07 |
ES2137028T3 (es) | 1999-12-01 |
DE19548770A1 (de) | 1997-06-26 |
CN1205715A (zh) | 1999-0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433C (zh) | 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 | |
CN1099432C (zh) | 含脲基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 | |
CN1154679C (zh) | 致密或多孔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方法及适合于此目的的异氰酸酯预聚物 | |
CN1241965C (zh) | 多孔聚异氰酸酯聚加合物 | |
CN1261477C (zh) | 软质聚氨酯泡沫体的制造方法 | |
CN1070506C (zh) | 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 | |
CA2259934A1 (en) | Process for preparing compact or 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and isocyanate prepolymers suitable for this purpose | |
CN1274375A (zh) | 具有增进耐挠曲疲劳的新颖聚氨酯泡沫塑料组合物 | |
US6444777B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mpact or 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based on 3,3′ dimethyl diphenyl 4,4′ diisocyanate-containing polyisocyanate mixtures and isocyanate prepolymers suitable therefor | |
CN101668787A (zh) | 软质聚氨酯泡沫用多异氰酸酯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制造软质聚氨酯泡沫的方法 | |
CN1226337C (zh) | 一种含碳化二亚胺的混合物和一种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
CN1173508A (zh) | 有改进的固化性的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
CN100349946C (zh) | 含聚合物改性剂的聚异氰酸酯和聚氨酯及其用途 | |
JP5474627B2 (ja) | ポリウレタン樹脂製造用活性水素成分 | |
JP2011094003A (ja) | ポリウレタン樹脂製造用活性水素成分 | |
CN1090857A (zh) | 制备硬质泡沫体的方法 | |
CN101124257B (zh) | 基于多孔聚氨酯弹性体的圆柱形模制品 | |
CN1771270A (zh) | 生产聚氨酯整体泡沫材料的方法 | |
CN1204346A (zh) | 制备任选含有增强材料、由多异氰酸酯聚合加成产物和内脱模剂的自脱模的致密或多孔模塑 | |
CN85108271A (zh) | 用单叔烷基甲苯二胺作交联剂的聚氯酯的制备方法 | |
CN101798452A (zh) | 超软质聚氨酯的制造方法 | |
JP3509925B2 (ja) | 微細セル構造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 | |
JP2981134B2 (ja) | 微細セル構造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S63306A (ja) | ポリウレタン超軟質エラストマ− | |
CA2239790A1 (en) | 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 containing urea group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