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9790995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0995A
CN109790995A CN201780060689.9A CN201780060689A CN109790995A CN 109790995 A CN109790995 A CN 109790995A CN 201780060689 A CN201780060689 A CN 201780060689A CN 109790995 A CN109790995 A CN 109790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expansion valve
indoor
in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06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0995B (zh
Inventor
山田拓郎
中川裕介
本田雅裕
岡祐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90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0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0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0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9Dispositions with two or more expansion means arranged in series, i.e. multi-stage expansion, on a refrigerant line leading to the sam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1)具有与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液体侧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与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气体侧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此外,在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19)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小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包括下述构件的空调装置: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压缩机、彼此并联的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与各室内热交换器的液体侧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使封入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以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制热运转。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压缩机、彼此并联的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与各室内热交换器的液体侧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使封入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以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室内膨胀阀(以下称为“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制热运转。此外,作为上述空调装置,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310962号公报)所示,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中同时存在有进行制热运转的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不进行制热运转的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制冷剂向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堆积,有时将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控制成微开,从而使少量的制冷剂流动至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此外,有时不将液体侧室内膨胀阀控制成微开,而是设置旁通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节流机构(由毛细管以及止回阀构成),从而在关闭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状态下使少量的制冷剂经由节流机构流动至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微开控制以及旁通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节流机构的结构中,虽然能够抑制制冷剂向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堆积,但是,由于高压的制冷剂流动至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因此,制冷剂会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散热,由此形成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当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中同时存在有进行制热运转的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不进行制热运转的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当通过使制冷剂流动至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来抑制制冷剂的堆积时,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
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和控制部。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压缩机、彼此并联的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与各室内热交换器的液体侧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控制部进行使封入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以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制热运转。此外,此处,制冷剂回路还具有与各室内热交换器的气体侧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而且,在室内热交换器之中同时存在有进行制热运转的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不进行制热运转的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控制部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小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此处,“不进行制热运转”是指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单元的运转停止的状态或者处于热关闭(Thermooff)状态的状态,“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是指处于上述“不进行制热运转”的状态的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
根据现有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微开控制以及旁通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节流机构的结构,若使少量的制冷剂流动至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那么,由于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处制冷剂未减压并且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处制冷剂大幅减压,因此,与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相同的是,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也流动有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此外,由于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相比,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处于非常高的温度,因此,上述情况构成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产生散热损失的原因。
因此,此处,如上所述,在各室内热交换器的气体侧设置气体侧室内膨胀阀并且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小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若进行如上所述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控制,那么,由于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相比,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处制冷剂大幅减压,因此,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流动有压力低于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少量的制冷剂。由此,此处,能够使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降低而接近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
这样,此处,在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当通过使少量的制冷剂流动至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来抑制制冷剂的堆积时,通过设置气体侧室内膨胀阀并且以使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小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
在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对与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其开度成为完全打开。
此处,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不同的是,如上所述,由于对与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其开度成为完全打开,因此,能够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就这样流入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
由此,此处,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能够进行与室内热交换器全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以及未设置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现有的结构相同的制热运转。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三观点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其开度成为微开。此处,“微开”是指在将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完全打开表示为100%的情况下大约15%以下的开度。
此处,如上所述,由于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其开度成为微开,因此,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处将少量的制冷剂大幅减压,从而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流动有压力充分低于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少量的制冷剂。
由此,此处,能够使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一步接近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从而能够充分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
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四观点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其开度成为完全打开。
此处,如上所述,由于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其开度成为完全打开,因此,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流动有与在对应于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中减压后的制冷剂具有相同压力的制冷剂。
由此,此处,能够使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一步接近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从而能够充分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
在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中,在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回路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还具有室外膨胀阀,控制部控制室外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下。
为了可靠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只要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下即可。另一方面,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受到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影响而变动。因此,例如,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等效饱和温度远高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存在下述情况:即使进行上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和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控制,也无法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下。
因此,此处,在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上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和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控制,并且该控制部还控制室外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下。
由此,此处,能够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下,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
在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中,在第六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回路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还具有室外膨胀阀,控制部控制室外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上。
为了可靠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只要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下即可。然而,若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远低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那么,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将会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冷却,从而有可能产生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冷风感。此外,为了抑制如上所述那样的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冷风感的产生,较为理想的是,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上。另一方面,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受到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影响而变动。因此,例如,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等效饱和温度远低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存在下述情况:即使进行上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和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控制,也无法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上。
因此,此处,在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上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和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控制,并且该控制部还控制室外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上。
由此,此处,能够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上,从而能够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并且能够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冷风感。另外,为了可靠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引起的散热损失以及冷风感这两者,较为理想的是,控制室外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成为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相同的温度。
在第一观点至第六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七观点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进行使封入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以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制冷循环,并且上述控制部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来控制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
在进行外部气体温度较低且负载较小的条件的制冷运转(低外部气体低负载制冷运转)时,有可能由于压缩机的高低压力差过小而无法继续进行制冷运转。
因此,此处,如上所述,在制冷运转时,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来控制气体侧室内控制阀的开度。
由此,此处,即使在低外部气体低负载制冷运转这样压缩机的高低压力差容易变得较小的运转条件下,也能够确保压缩机的高低压力差,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制冷运转。
在第一观点至第七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八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各室内热交换器设置于室内单元,各室内单元设置有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此外,此处,在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控制部控制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和气体侧室内膨胀阀以使它们的开度成为完全关闭。在此,作为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可以是对泄漏的制冷剂进行直接检测的制冷剂传感器,此外,还可以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与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的关系等来推定有无制冷剂的泄漏以及泄漏量。
此处,如上所述,在进一步设置有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并且该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由于设置成关闭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因此,能够防止制冷剂从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侧流入室内热交换器,从而能够抑制室内中的制冷剂的浓度上升。
在第八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九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在控制部控制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以使上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上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成为完全关闭之前,上述控制部使压缩机停止。
此处,如上所述,在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由于在控制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以使上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上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成为完全关闭之前使压缩机停止,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的压力过度上升。
在第八观点或第九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十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回路具有压力调节阀,上述压力调节阀以旁通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或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方式设置,并且上述压力调节阀在室内热交换器之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至规定的压力时打开。
若在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将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设为完全关闭,那么,未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室内热交换器可能成为液体受封状态,从而使得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过度上升。
因此,此处,如上所述,以旁通于气体侧室内膨胀阀或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方式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至规定的压力时打开的压力调节阀。此外,作为设置压力调节阀的替代,也可采用具有防止液体受封功能的膨胀阀以作为气体侧室内膨胀阀或液体侧室内膨胀阀。
由此,此处,能够避免使未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室内热交换器成为液体受封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图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在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循环的压力-焓线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全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4是图示了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全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循环的压力-焓线图。
图5是表示在进行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一、二的空调装置1中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6是图示了在进行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一的空调装置1中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的压力-焓线图。
图7是图示了在进行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二的空调装置1中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循环的压力-焓线图。
图8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变形例三的空调装置在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循环的压力-焓线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变形例四的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变形例四的空调装置中产生制冷剂泄漏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五的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变形例六的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在不脱离发明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1)结构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示意结构图。空调装置1是通过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来进行建筑物等的室内的制冷和制热的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具有:室外单元2;多个(此处为两个)室内单元3a、3b,上述室内单元3a、3b彼此并列地连接;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上述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将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3a、3b连接;控制部19,上述控制部19控制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3a、3b的构成设备。此外,空调装置1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0通过将室外单元2与多个室内单元3a、3b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连接而构成。在制冷剂回路10填充有R32等制冷剂。
(制冷剂连通管)
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主要具有从室外单元2延伸的合流管部以及在室内单元3a、3b的跟前分岔成多个(此处为两个)的分岔管部5a、5b。此外,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主要具有从室外单元2延伸的合流管部以及在室内单元3a、3b的跟前分岔成多个(此处为两个)的分岔管部6a、6b。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外。如上所述,室外单元2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而与室内单元3a、3b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外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
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压缩机21和室外热交换器23。此外,室外单元2具有用于切换散热运转状态与蒸发运转状态的切换机构22,在上述散热运转状态下,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在上述蒸发运转状态下,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切换机构22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通过吸入制冷剂管31连接。在吸入制冷剂管31设置有对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进行暂时积存的储罐29。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切换机构22通过排出制冷剂管32连接。切换机构22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端通过第一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3连接。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通过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连接。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的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连接的连接部设置有液体侧截止阀27。切换机构22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通过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5连接。在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5的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连接的连接部设置有气体侧截止阀28。液体侧截止阀27和气体侧截止阀28是手动进行开闭的阀。
压缩机21是用于压缩制冷剂的设备,例如,使用旋转式或涡旋式等容积式的压缩元件(未图示)通过压缩机用马达21a驱动而旋转的密闭式结构的压缩机。
切换机构22是能够以下述方式切换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设备:在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情况下(以下,称为“室外散热状态”),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参照图1的切换机构22的实线),在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以下,称为“室外蒸发状态”),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参照图1的切换机构22的虚线),上述切换机构22例如由四通换向阀构成。
室外热交换器23是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或者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在此,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风扇24,该室外风扇24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至室外单元2内,并在使该室外空气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将其排出到外部。也就是说,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风扇24,该室外风扇24是将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却源或加热源的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23的风扇。在此,室外风扇24通过室外风扇用马达24a驱动。
此外,此处,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设有室外膨胀阀25。室外膨胀阀25是在制热运转时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电动膨胀阀,并且设置于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靠近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的部分。
此外,在此,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连接有制冷剂返回管41,并且设置有制冷剂冷却器45。制冷剂返回管41是使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岔并送往至压缩机21的制冷剂管。制冷剂冷却器45是通过在制冷剂返回管41中流动的制冷剂对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在此,室外膨胀阀25设置于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比制冷剂冷却器45靠室外热交换器23侧的部分。
制冷剂返回管41是将从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分岔的制冷剂送至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管。此外,制冷剂返回管41主要具有制冷剂返回入口管42和制冷剂返回出口管43。制冷剂返回入口管42是使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与液体侧截止阀27之间的部分(此处是室外膨胀阀25与制冷剂冷却器45之间的部分)分岔并且送至制冷剂冷却器45的制冷剂返回管41侧的入口的制冷剂管。在制冷剂返回入口管42设有制冷剂返回膨胀阀44,该制冷剂返回膨胀阀44对在制冷剂返回管41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且对在制冷剂冷却器45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此处,制冷剂返回膨胀阀44由电动膨胀阀构成。制冷剂返回出口管43是将制冷剂从制冷剂冷却器45的制冷剂返回管41侧的出口送至吸入制冷剂管31的制冷剂管。而且,制冷剂返回管41的制冷剂返回出口管43与吸入制冷剂管31中的储罐29的入口侧的部分连接。此外,制冷剂冷却器45通过在制冷剂返回管41中流动的制冷剂对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
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设有排出压力传感器36、排出温度传感器37以及吸入压力传感器39,其中,上述排出压力传感器36对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排出压力Pd)进行检测,上述排出温度传感器37对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排出温度Td)进行检测,上述吸入压力传感器39对吸入至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压力(吸入压力Ps)进行检测。此外,在室外单元2设有室外热交液体侧传感器38和液体管温度传感器49,其中,上述室外热交液体侧传感器38对室外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ol(室外热交出口温度Tol)进行检测,上述液体管温度传感器49对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5中的、制冷剂冷却器45与液体侧截止阀27之间的部分中的制冷剂的温度(液体管温度Tlp)进行检测。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3a、3b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内。如上所述,室内单元3a、3b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与室外单元2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内单元3a、3b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室内单元3a和室内单元3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仅对室内单元3a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室内单元3b的结构,分别标注“b”以代替表示室内单元3a的各部分的标注“a”,并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室内单元3a主要具有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和室内热交换器52a。此外,室内单元3a具有: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该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将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端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连接;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该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将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气体侧端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连接。
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是与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对应地设置的电动膨胀阀,并且设置于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
室内热交换器52a是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以冷却室内空气或者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以加热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器。在此,室内单元3a具有室内风扇55a,该室内风扇55a起到下述作用:将室内空气吸入至室内单元3a内,并使上述室内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作为供给空气供给至室内。也就是说,室内单元3a具有室内风扇55a,该室内风扇55a是将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加热源或冷却源的室内空气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52a的风扇。室内风扇55a通过室内风扇用马达56a驱动。
此外,在空调装置1中,在仅着眼于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情况下,进行制冷运转,在制冷运转中,使封入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以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室内热交换器52a、52b、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压缩机21的顺序循环。此外,在空调装置1中,在仅着眼于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情况下,进行制热运转,在制热运转中,使封入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以压缩机21、室内热交换器52a、52b、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室外热交换器23的顺序循环。另外,在此,在制冷运转时,切换机构22切换至室外散热状态,在制热运转时,切换机构22切换至室外蒸发状态。
此外,此处,还设置有与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气体侧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是设置于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的电动膨胀阀。
在室内单元3a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内单元3a设置有:室内热交液体侧传感器57a,该室内热交液体侧传感器57a对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1进行检测;室内热交气体侧传感器58a,该室内热交气体侧传感器58a对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气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g进行检测;室内空气传感器59a,该室内空气传感器59a对吸入至室内单元3a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Tra进行检测。
(控制部)
控制部19通过能够通信地连接设置于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3a、3b等的控制基板等(未图示)而构成。另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控制部19图示于远离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3a、3b的位置。控制部19基于上述各种传感器36、37、38、39、49、57a、57b、58a、58b、59a、59b的检测信号等对空调装置1(此处是室外单元2以及室内单元3a、3b)的各种构成设备21、22、24、25、44、51a、51b、55a、55b、61a、61b进行控制、即进行空调装置1整体的运转控制。
(2)空调装置的动作和特征
接着,使用图1至图6对空调装置1的动作和特征进行说明。
在空调装置1中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另外,通过控制空调装置1的构成设备的控制部19进行下述说明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
(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时,例如当室内单元3a、3b全部进行制冷运转(也就是说,室内热交换器52a、52b全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运转)时,切换机构22切换至室外散热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2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从而驱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4以及室内风扇55a、55b。
这样,从压缩机21排出后的高压的制冷剂经由切换机构22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参照图1、图2的点B)。被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由室外风扇2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从而冷凝(参照图1、图2的点C)。上述制冷剂经由室外膨胀阀25、制冷剂冷却器45以及液体侧截止阀27从室外单元2流出(参照图1、图2的点E)。
从室外单元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分岔并被送至室内单元3a、3b(参照图1、图2的点F)。送至室内单元3a、3b的制冷剂通过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减压至低压,然后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52a、52b(参照图1、图2的点G)。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与由室内风扇55a、55b从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加热,从而蒸发(参照图1、图2的点H)。上述制冷剂经由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从室内单元3a、3b流出(参照图1、图2的点I)。另一方面,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冷却后的室内空气被送至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冷。
从室内单元3a、3b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合流并被送至室外单元2(参照图1、图2的点J)。送至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8、切换机构22以及储罐29被吸入压缩机21(参照图1、图2的点A)。
在上述制冷运转时,控制部19通过制冷剂返回管41以及制冷剂冷却器45将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冷却并送往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具体而言,控制部19通过控制制冷剂返回膨胀阀44的开度来调节在制冷剂返回管4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此外,此处,控制部19通过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将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送至室内单元3a、3b的制冷剂减压至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具体而言,控制部19对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气体侧端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成为目标过热度SHrt。控制部19通过从室内热交气体侧温度Trg减去室内热交液体侧温度Trl而得到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气体侧端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此外,在过热度SHr大于目标过热度SHrt的情况下,控制部19进行增大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的控制,在过热度SHr小于目标过热度SHrt的情况下,控制部19进行减小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的控制。此外,此处,控制部19进行将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的开度固定为完全打开状态的控制,从而不对从室内热交换器52a、52b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此外,此处,控制部19进行将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固定为完全打开状态的控制,从而不对从室外热交换器23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制热运转)
-室内单元全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
在室内单元3a、3b全部进行制热运转(即,室内热交换器52a、52b全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运转)时,切换机构22切换成室外蒸发状态(图3的切换机构22的虚线所示的状态),从而驱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4以及室内风扇55a、55b。
这样,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经由切换机构22以及气体侧截止阀28从室外单元2流出(参照图3、图4的点J)。
从室外单元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分岔并被送至室内单元3a、3b(参照图3、图4的点I)。送至室内单元3a、3b的制冷剂经由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52a、52b(参照图3、图4的点H)。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高压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与由室内风扇55a、55b从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冷却,从而冷凝(参照图3、图4的点G)。上述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51a、51b减压,然后从室内单元3a、3b流出(参照图3、图4的点F)。另一方面,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加热后的室内空气被送至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热。
从室内单元3a、3b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合流并被送往室外单元2(参照图3、图4的点E)。送至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7以及制冷剂冷却器45被送往室外膨胀阀25(参照图3、图4的点D)。送至室外膨胀阀25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25减压至低压后被送往室外热交换器23(参照图3、图4的点C)。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通过与由室外风扇2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得到加热,从而蒸发(参照图3、图4的点A)。上述制冷剂经由切换机构22以及储罐29被吸入压缩机21。
在上述室内单元3a、3b全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19对通过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散热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具体而言,控制部19对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成为目标过冷却度SCrt。具体而言,控制部19能够从室内热交液体侧温度Trl获得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通过从将排出压力Pd换算成饱和温度而得到的制冷剂的温度Trc减去室内热交液体侧温度Trl,控制部19获得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此外,在过冷却度SCr小于目标过冷却度SCrt的情况下,控制部19进行减小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的控制,在过冷却度SCr大于目标过冷却度SCrt的情况下,控制部19进行增大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的开度的控制。此外,此处,控制部19进行将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的开度固定为完全打开状态的控制,从而不对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制冷剂进行减压。此外,此处,控制部19通过室外膨胀阀25将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设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并且送往室外热交换器23。具体而言,控制部19通过控制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来调节送往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的减压的程度。此外,此处,控制部19将制冷剂返回膨胀阀44的开度设为完全关闭状态,从而使制冷剂不流动至制冷剂返回管41。
-存在不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单元的情况-
在制热运转中,存在下述情况: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同时存在有进行制热运转的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以及不进行制热运转的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此处,“不进行制热运转”是指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单元的运转停止的状态或者处于热关闭的状态,“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是指处于上述“不进行制热运转”的状态的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
在如上所述那样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制冷剂向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堆积的情况。与此相对的是,目前,将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控制成微开以使少量的制冷剂流动至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设置旁通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节流机构(由毛细管以及止回阀构成),使得在关闭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状态下,少量的制冷剂经由节流机构流动至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
然而,根据现有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微开控制以及旁通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节流机构的结构,若少量的制冷剂流动至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例如,设为室内热交换器52b),那么,由于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上游侧处制冷剂未被减压并且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下游侧处制冷剂大幅减压(参照图4的点G、点F),因此,与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例如,设为室内热交换器52a)相同的是,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也流动有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参照图4的点G)。此外,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例如,设为室内温度Tra)相比,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处于非常高的温度,因此,上述情况构成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产生散热损失的原因。
因此,此处,如上所述那样,在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气体侧设置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此外,在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52a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情况下,如图5和图6所示,控制部8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和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进行控制,以使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的开度小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的开度。
具体而言,此处,控制部19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进行控制以使开度成为微开。此处,“微开”是指在将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的完全打开表示为100%的情况下大约15%以下的开度。此外,此处,控制部19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进行控制以使开度成为完全打开。
若进行如上所述那样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和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的控制,那么,由于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下游侧相比,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上游测处制冷剂大幅减压(参照图6的点I、点H’),因此,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流动有压力低于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少量的制冷剂(参照图5的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所示的箭头以及图6的点H’、点G’)。由此,此处,能够使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降低而接近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此处为室内温度Tra),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散热损失。另外,也能够通过将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设为完全关闭来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散热损失。不过,在上述情况下,由于可能在连接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气态制冷剂管(此处为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以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的分岔管部6b)堆积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因此不是优选的。
这样,此处,在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52a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情况下,当通过使少量的制冷剂流动至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来抑制制冷剂的堆积时,通过设置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并且以使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的开度小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的开度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散热损失。
特别地,此处,如上所述,由于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进行控制以使开度成为微开,因此,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上游侧处将少量的制冷剂大幅减压,从而使得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流动有压力充分低于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少量的制冷剂(参照图6的点H’、G’)。此外,此处,如上所述,由于对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进行控制以使开度成为完全打开,因此,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流动有与在对应于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中减压后的制冷剂具有相同压力的制冷剂(参照图6的点F、点F’)。
由此,此处,能够使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一步接近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从而能够充分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散热损失。
另外,此处,如上所述,通过将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设为完全打开并且将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设为微开,使得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的开度小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的开度,但也可以是其它的开度的组合。
此外,在如上所述那样进行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和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的控制时,与室内单元3a、3b全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参照图3和图4)相同的是,也对与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52a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52a进行控制以使开度成为完全打开。此外,对于与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52a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2a而言,与室内单元3a、3b全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参照图3和图4)相同的是,也对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成为目标过冷却度SCrt。
因此,此处,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不同的是,能够使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就这样流入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52a(参照图6的点I、点H)。由此,此处,能够进行与室内热交换器52a、52b全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以及未设置气体侧室内膨胀阀51的现有的结构相同的制热运转。
(3)变形例一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存在不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的控制(参照图5和图6)中,为了可靠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散热损失,只要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此处是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l以及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气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g)设置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以下即可。
另一方面,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温度Trl、Trg受到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与室外热交换器52b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参照图6的点H’、G’)的影响而变动。因此,例如,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与室外热交换器52b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等效饱和温度远高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的情况下,存在下述情况:即使进行上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的开度控制,也无法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以下。
因此,此处,如图6所示,在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52a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情况下,控制部19在进行上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和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的开度控制的同时还控制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成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以下。具体而言,控制部19控制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的制冷剂的温度Trg为室内温度Tra以下。另外,此处,虽然使用温度Trg以作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但也可使用温度Trl。
由此,此处,能够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以下,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散热损失。
(4)变形例二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存在不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的控制(参照图5和图6)中,为了可靠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散热损失,只要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以下即可。
然而,若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远低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那么,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将会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此处为室内空气)冷却,从而有可能产生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冷风感。此外,为了抑制如上所述那样的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产生的冷风感,较为理想的是,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以上。
另一方面,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温度Trl、Trg受到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与室外热交换器52b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参照图6的点H’、点G’)的影响而变动。因此,例如,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与室外热交换器52b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等效饱和温度远低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的情况下,存在下述情况:即使进行上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的开度控制,也无法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以上。
因此,此处,如图7所示,在同时存在有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52a和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情况下,控制部19在进行上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b和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b的开度控制的同时还控制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成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以上。具体而言,控制部19控制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的制冷剂的温度Trg为室内温度Tra以上。另外,此处,虽然使用温度Trg以作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但也可使用温度Trl。
由此,此处,能够将在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设为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以上,从而能够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散热损失,并且能够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冷风感。另外,为了可靠地抑制由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引起的散热损失以及冷风感这两者,较为理想的是,控制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成为与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的环境温度Tra相同的温度。具体而言,控制部19控制室外膨胀阀25的开度以使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52b中的制冷剂的温度Trg或Trl成为室内温度Tra。
(5)变形例三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一、二的空调装置1(参照图1)中,存在有在外部气体温度较低且负载较小的条件下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以下称为“低外部气体低负载制冷运转”)。
在如上所述的低外部气体低负载制冷运转时,有可能由于压缩机21的高低压力差过小而无法继续进行制冷运转。
因此,此处,在制冷运转时,控制部19根据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re来控制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的开度。具体而言,控制部19对压缩机21的高低压力差ΔP是否小于规定值ΔPm进行判定。此处,高低压力差ΔP通过从排出压力Pd减去吸入压力Ps而得到。此外,在控制部19判定为压缩机21的高低压力差ΔP低于规定值ΔPm的情况下,接着,控制部19控制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的开度以使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re成为目标蒸发温度Tret。此处,作为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re,使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l。根据上述控制,如图8所示,能够通过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中的制冷剂的减压(参照图8的点H、点I)来降低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Ps(参照图8的点A、点J),从而确保压缩机21的高低压力差ΔP。
这样,此处,即使在低外部气体低负载制冷运转这样压缩机21的高低压力差ΔP容易变得较小的运转条件下,也能够确保压缩机21的高低压力差ΔP,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制冷运转。
(6)变形例四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一~三的空调装置1(参照图1)中,通过关闭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能够防止制冷剂从制冷剂连通管5、6侧流入室内单元3a、3b。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室内单元3a、3b预先设置有作为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的制冷剂传感器94a、94b,如图10所示,在制冷剂泄漏传感器94a、94b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步骤ST1),控制部19关闭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步骤ST4)。此处,在步骤ST4中,较为理想的是同时关闭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但在依次关闭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优先防止液态制冷剂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侧流入室内单元3a、3b而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开始进行关闭。此外,作为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可以是如上所述那样的、直接检测泄漏的制冷剂的制冷剂传感器94a、94b,此外,也可根据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室内热交温度Trl、Trg等)与室内热交换器52a、52b的环境温度(室内温度Tra等)的关系等来推定有无制冷剂的泄漏以及泄漏量。此外,制冷剂传感器94a、94b的设置位置不限定于室内单元3a、3b,也可设置于用于操作室内单元3a、3b的遥控器或空调室内等。
由此,此处,在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由于设置成关闭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因此,能够防止制冷剂从制冷剂连通管5、6侧流入室内单元3a、3b,从而能够抑制室内的制冷剂的浓度上升。
此外,当在步骤ST1中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时,可以发出警报(步骤ST2)。
此外,在关闭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之前,可以通过停止压缩机21(步骤ST3)来抑制制冷剂的压力过度上升。
(7)变形例五
在上述变形例4的空调装置1(参照图9)中,若在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94a、94b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将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设为完全关闭,那么,未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室内热交换器可能成为液体受封状态,从而使得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过度上升。
因此,此处,如图11所示,以旁通于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的方式设置当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至规定的压力时打开的压力调节阀62a、62b。因此,此处,在由于将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设为完全关闭而使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至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压力调节阀62a、62b打开,从而能够将制冷剂释放至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侧,由此,能够避免未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室内热交换器成为液体受封状态这一情况。
另外,压力调节阀62a、62b也可设置成旁通于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而非气体室内侧室内膨胀阀61a、61b,此外,作为设置压力调节阀62a、62b的替代,还可采用具有防止液体受封功能的膨胀阀以作为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
(8)变形例六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一~五的空调装置(参照图1、图9、图11)中,虽然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设置于室内单元3a、3b,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将具有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以及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的外装膨胀阀单元4a、4b设置于制冷剂连通管5的分岔管部5a、5b、6a、6b。
(9)其它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一~六的空调装置(参照图1、图9、图11)中,虽然在室外单元2设置有制冷剂返回管41以及制冷剂冷却器45,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不设置制冷剂返回管41以及制冷剂冷却器45,还可进一步具有制冷剂返回管41以及制冷剂冷却器45以外的其它结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包括下述构件的空调装置: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压缩机、彼此并联的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与各室内热交换器的液体侧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使封入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以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液体侧室内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制热运转。
符号说明
1 空调装置;
3a、3b 室内单元;
10 制冷剂回路;
19 控制部;
21 压缩机;
23 室外热交换器;
25 室外膨胀阀;
51a、51b 液体侧室内膨胀阀;
52a、52b 室内热交换器;
61a、61b 气体室内膨胀阀;
62a、62b 压力调节阀;
94a、94b 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310962号公报。

Claims (10)

1.一种空调装置(1),包括:
制冷剂回路(10),所述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压缩机(21)、彼此并联的多个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与各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液体侧对应的液体侧室内膨胀阀(51a、51b)、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而构成;以及
控制部(19),所述控制部进行使封入所述制冷剂回路之内的制冷剂以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制热运转,
所述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具有与各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气体侧对应的气体侧室内膨胀阀(61a、61b),
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中同时存在有进行所述制热运转的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和不进行所述制热运转的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与所述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所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小于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与所述制热运转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所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其开度成为完全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与所述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所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其开度成为微开。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与所述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其开度成为完全打开。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在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还具有室外膨胀阀(25),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室外膨胀阀的开度,以使所述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之中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为所述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下。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在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还具有室外膨胀阀(25),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室外膨胀阀的开度,以使所述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之中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为所述制热停止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以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使封入所述制冷剂回路之内的所述制冷剂以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制冷运转,并且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中的所述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来控制所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的开度。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设置于室内单元(3a、3b),
所述空调装置还设置有对所述制冷剂的泄漏进行检测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94a、94b),
在所述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所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以使它们的开度成为完全关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所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以使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以及所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成为完全关闭之前,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压缩机停止。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力调节阀(62a、62b),所述压力调节阀以旁通各所述气体侧室内膨胀阀或各所述液体侧室内膨胀阀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压力调节阀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中的所述制冷剂的压力上升至规定的压力时打开。
CN201780060689.9A 2016-09-30 2017-09-29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9790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2560 2016-09-30
JP2016192560 2016-09-30
PCT/JP2017/035687 WO2018062547A1 (ja) 2016-09-30 2017-09-29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0995A true CN109790995A (zh) 2019-05-21
CN109790995B CN109790995B (zh) 2020-04-10

Family

ID=61759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0689.9A Active CN109790995B (zh) 2016-09-30 2017-09-29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6090B2 (zh)
EP (1) EP3521721B1 (zh)
JP (1) JP6540904B2 (zh)
CN (1) CN109790995B (zh)
ES (1) ES2813198T3 (zh)
WO (1) WO201806254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8698A (zh) * 2022-03-28 2022-07-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精准控制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WO2023174395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冷媒泄露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空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0117A (zh) * 2017-08-22 2018-0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79719B (zh) * 2018-06-01 2020-05-22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小温差送风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EP3816542A1 (en) 2019-10-29 2021-05-05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nt system
WO2021181640A1 (ja) * 2020-03-12 2021-09-1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2438931B1 (ko) * 2020-12-11 2022-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9755A (ja) * 1990-11-02 1992-06-17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H0886527A (ja) * 1994-09-16 1996-04-02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0942792A (ja) * 1995-07-31 1997-02-14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マルチシステム
CN101384866A (zh) * 2006-02-20 2009-03-1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和热源单元
CN104246388A (zh) * 2012-04-16 2014-12-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4382A (en) * 1983-10-11 1985-01-22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hen to initiate an increase in compressor capacity
JPS62102046A (ja) * 1985-10-28 1987-05-12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US4771610A (en) * 1986-06-06 1988-09-2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ultiroom air conditioner
GB2213248B (en) * 1987-12-21 1991-11-27 Sanyo Electric Co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723953B2 (ja) * 1989-02-27 1998-03-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装置
JPH06103130B2 (ja) * 1990-03-30 1994-12-14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JP2983269B2 (ja) * 1990-09-14 1999-11-29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JPH07310962A (ja) 1994-05-17 1995-11-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マルチタイプ空気調和機
KR100640858B1 (ko) * 2004-12-14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125116B2 (ja) * 2007-01-26 2013-01-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10078191A (ja) * 2008-09-24 2010-04-08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
KR101910658B1 (ko) * 2011-07-18 2018-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JP5594267B2 (ja) * 2011-09-12 2014-09-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2863152B1 (en) * 2012-05-30 2020-09-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6064412B2 (ja) * 2012-07-30 2017-01-2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KR102146371B1 (ko) * 2013-09-25 2020-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9755A (ja) * 1990-11-02 1992-06-17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H0886527A (ja) * 1994-09-16 1996-04-02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0942792A (ja) * 1995-07-31 1997-02-14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マルチシステム
CN101384866A (zh) * 2006-02-20 2009-03-1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和热源单元
CN104246388A (zh) * 2012-04-16 2014-12-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4395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冷媒泄露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空调
CN114688698A (zh) * 2022-03-28 2022-07-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精准控制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4688698B (zh) * 2022-03-28 2024-06-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精准控制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813198T3 (es) 2021-03-22
EP3521721A1 (en) 2019-08-07
BR112019005821A8 (pt) 2023-03-28
US20190249912A1 (en) 2019-08-15
EP3521721B1 (en) 2020-06-24
BR112019005821A2 (pt) 2019-06-25
US10976090B2 (en) 2021-04-13
JPWO2018062547A1 (ja) 2019-06-24
JP6540904B2 (ja) 2019-07-10
EP3521721A4 (en) 2019-08-21
WO2018062547A1 (ja) 2018-04-05
CN109790995B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0995A (zh) 空调装置
JP4753719B2 (ja) 冷凍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09804209A (zh) 空调装置
JP5145674B2 (ja) 冷凍装置
US8205464B2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US8171747B2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AU2016279490B2 (en) Air conditioner
US20200284484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5908183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064435A5 (zh)
CN109791007A (zh) 空调装置
US20230204259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JP6576603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41893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8173196A5 (zh)
WO2013014145A1 (en) A heat pump system for a laundry dryer
US20220268498A1 (en) Intermediate unit for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216481291U (zh) 空调器
KR101173736B1 (ko) 냉장 및 냉동 복합 공조시스템
US10408513B2 (en) Oil line control system
JP2013053849A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CN113432172A (zh) 热泵机组室内单元和热泵机组
KR102261131B1 (ko) 제상과 바닥 및 공간의 냉,난방기능을 갖는 히트펌프 공기조화기
KR101211739B1 (ko) 히트펌프 급탕장치
JP2007218529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