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8910B - 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98910B CN109798910B CN201910105515.0A CN201910105515A CN109798910B CN 109798910 B CN109798910 B CN 109798910B CN 201910105515 A CN201910105515 A CN 201910105515A CN 109798910 B CN109798910 B CN 1097989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aggregation
- passing
- distance
- cur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与设备,本发明利用信息化自我纠正手段解决了员工及企业地址采集不准确、效率差的问题;通过可视化直接采集经纬度,避免了地址文字转换为经纬度导致的偏差,从而根本性解决了数据源的准确性;本发明解决了手动规划路线耗时耗力及不准确,且效果很难达到令企业满意的程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与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车联网的发展,定制巴士等共享共建的集约化出行方式越来越成为市场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其具有节能减排、减少道路拥堵,兼顾个人便捷及社会价值的特点。而企业作为色会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员工分散在城市各地,很多地方交通极为不便,没有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工具,为解决员工上下班出行问题,提升员工满意度,越来越多的中大型企业开始与巴士用车服务公司合作开展企业班车业务。如何高效的进行巴士路线规划,以满足分散在各地的员工从家到公司的往返,同时以最经济的方案为企业减少成本,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传统的巴士服务提供商,如锦江,他们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向企业索取员工住址(一般以excle形式提供)和公司地址。
1.将上述地址利用电子地图(如高德地图)或纸质地图进行手动标记,还原地址分布情况。
2.根据经验手动规划路线。
此种解决方式有如下缺点:
1.地址采集不准确,强依赖于员工住址文字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反复往返修正,效率极差。
2.进一步,文字地址转换为标准的经纬度不可避免会存在偏差或错误的情况,从而影响数据源的准确性。
3.手动规划路线耗时耗力,且效果很难达到令企业满意的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包括:
按各个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队列列表;
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所述聚合因子包括聚合距离因子pd和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中,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包括:
步骤S321,选择排在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第一个的点作为当前聚合点,遍历该点与队列列表中其他点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则将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的被遍历点归为当前聚合点的辐射点,进入当前聚合点的聚核辐射圈,同时累计记录所述聚合辐射圈的当前聚合点和辐射点的人数数量;
步骤S322,若所述人数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则当前聚合点被选出,将当前聚合点及其聚核辐射圈内的辐射点从所述队列列表中逐出,将当前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重复步骤S321~步骤S322,直至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点都已经逐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一种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第二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第三装置,用于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第四装置,用于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三装置,包括:
第三一装置,用于按各个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队列列表;
第三二装置,用于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聚合因子包括聚合距离因子pd和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三二装置,包括:
第三二一模块,用于选择排在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第一个的点作为当前聚合点,遍历该点与队列列表中其他点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则将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的被遍历点归为当前聚合点的辐射点,进入当前聚合点的聚核辐射圈,同时累计记录所述聚合辐射圈的当前聚合点和辐射点的人数数量;
第三二二模块,用于若所述人数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则当前聚合点被选出,将当前聚合点及其聚核辐射圈内的辐射点从所述队列列表中逐出,将当前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重复执行第三二一模块~第三二二模块,直至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点都已经逐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一种基于计算的设备,其中,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
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信息化自我纠正手段解决了员工及企业地址采集不准确、效率差的问题;通过可视化直接采集经纬度,避免了地址文字转换为经纬度导致的偏差,从而根本性解决了数据源的准确性;本发明解决了手动规划路线耗时耗力及不准确,且效果很难达到令企业满意的程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员工住址提交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地址搜索及调整页面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求两点间距离的代码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筛选出聚合点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路线规划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例如,如图2所示,企业员工可以通过巴士客户端app搜索自己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步骤S2,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例如,如图3所示,选择“小区名称”后,进入地图搜索页面,企业员工可以结合地图拖拽功能将位置调整到实际准确地址位置,选中准确地址位置后,可以一键提交至服务器;
又如,可在输入框中输入文字地址进行搜索,app集成高德地图api对文字信息进行搜索,列出搜索到的位置列表信息,员工可在地图上进行拖拽,移动到准确地址后,点击“确认”,即可锁定准确住址位置,包括经纬度具体信息;
步骤S3,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步骤S4,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如图1所示,可以基于预设对阀值因子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在此,本发明利用信息化自我纠正手段解决了员工及企业地址采集不准确、效率差的问题;通过可视化直接采集经纬度,避免了地址文字转换为经纬度导致的偏差,从而根本性解决了数据源的准确性;本发明解决了手动规划路线耗时耗力及不准确,且效果很难达到令企业满意的程度的问题。
收集全员工的准确地址位置后,可以开始路线规划,首先将员工地址进行聚合,有效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再次,利用一系列阀值因子根据途经点对路线进行运算规划,完成路线规划后,可以将结果呈现给相关运营人员。
本发明对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3,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包括:
步骤S31,按各个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队列列表;
例如,得到了某家企业的所有员工住址和企业地址经纬度信息。我们将每个员工住址作为一个潜在途经点,企业地址作为目的地点,按照员工住址与企业地址的距离远近进行排序,远的排在最前边;
具体的,两点间距离计算代码可如图4所示;
步骤S32,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本发明对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合因子包括聚合距离因子和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
在此,可以设置一个聚合距离因子,取名pd,单位“米”;同时可以设置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命名dn,单位“个”。
本发明对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32,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包括:
步骤S321,选择排在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第一个的点作为当前聚合点,遍历该点与队列列表中其他点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则将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的被遍历点归为当前聚合点的辐射点,进入当前聚合点的聚核辐射圈,同时累计记录所述聚合辐射圈的当前聚合点和辐射点的人数数量;
步骤S322,若所述人数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则当前聚合点被选出,将当前聚合点及其聚核辐射圈内的辐射点从所述队列列表中逐出,将当前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重复步骤S321~步骤S322,直至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点都已经逐出。
在此,如图5所示,得到住址位置的点的排序顺序的队列列表后,将这个队列列表作为聚合点筛选的队列列表,选择排在队列列表中的第一个的点作为第一个聚合点,遍历该点与队列列表中其他点的距离,若距离小于pd,则将距离小于pd的被遍历点归为第一个聚合点的辐射点,进入聚核辐射圈,同时这个聚合辐射圈的聚合点人数数量+n(n为该点提交人数),最终若聚合点人数数量>=dn,则第一个聚合点被选出,将第一个点和按上述策略被辐射到的点从聚合点筛选列表中逐出。紧接着按上述步骤筛选第二个聚合点,直到选出所有聚合点。这些聚合点可作为企业班车的途经点,由此,途经点提取步骤完成。
本发明对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一实施例中,所述阀值因子包括:
路线直线距离阀值rd;
路线人数阀值rn;
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
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
每条路线最多站点数rsn。
在此,筛选出途经点后,可以开始进行路线规划。这里定义几个阀值因子。路线直线距离阀值rd,单位“米”;路线人数阀值rn,单位“个”;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单位“米”;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单位“米”;每条路线最多站点数rsn,单位“个”,为保证巴士实际行驶效果,避免中途频繁上上下高架,可以只在起点半径rsd与终点半径red内选择上车站点,即途经点。
考虑到行驶时长,可以保证路线直线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考虑到车辆座位数,一条路线的单趟乘坐人数小于人数阀值rn;考虑到停留次数及路线时间,一条路线站点个数要小于站点数量阀值rsn。
本发明对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4,基于预设对阀值因子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包括:
步骤S41,按各个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途经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途经点列表,其中,每个途经点包含两个属性:该途经点的上车人数和该途经点的经纬度,所述上车人数即该途经点的人数数量及其聚合辐射圈内的辐射点的人数数量之和;
步骤S42,将所述途经点列表中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途经点作为首站,将首站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步骤S43,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获取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作为当前途经点,若当前途经点与上一个站点的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当前途经点与所述首站的距离小于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或者当前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小于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且已生成的站点与当前途经点上车人数的累计上车人数之和小于路线人数阀值rn,则将该当前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当前途经点从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步骤S44,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小于所述站点数量阀值rsn,则重复步骤S43;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大于等于站点数量阀值rsn,将已生成的站点汇总为一条巴士路线;
重复步骤S42~步骤S44,直至所述途经点列表中的途经点都已经逐出。
在此,可以对筛选出来的所有路线的途经点按其与终点(企业地址)的距离进行排序,距离远的排在前边,作为所有路线的所有途经点列表。每个途经点包含两个属性:此点的上车人数(该途经点的人数数量及其聚合辐射圈内的辐射点的人数数量之和)、此点的经纬度;
然后,如图6所示,可以开始规划第一条路线。取途经点列表中排在第一个的途经作为第一个站点,即起点站;依次计算该站点与其余已生成的站点的距离,取距离最近的站点进行阀值匹配计算,若满足与上一个站点(第一个起点)距离<rd,同时与首站距离<rsd或者与终点距离<red,同时两个站点人数之和小于rn,即可满足阀值条件,将该点作为此条路线的第二站,在列表中逐出已选定的站点(此种情况为首站)。再将刚刚选定的第二站作为原始点按上述匹配策略与其他站点进行距离排序及遍历匹配,若满足已选站点(此种情况为首站与第二站距离+第二站与该点距离)累计距离之和<rd,同时该点与首站距离<rsd或者与终点距离<red,同时所有站点(首站、第二站、该点)人数之和小于rn,同时站点数量(首站、第二站、该点)之和<rsn,则满足阀值条件,该站点作为第三个站点被选中,选中后将第二个站点从站点列表中逐出。以此类推,将剩余点按上述策略逐一筛选,完成第一条路线的站点筛选及规划。同理,可以进行剩余路线及站点规划。
至此,所有路线规划完成。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阀值因子对应的值,经过多次调整可达到较理想的路线规划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一种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第二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第三装置,用于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第四装置,用于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在此,第四装置,可以用于基于预设对阀值因子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三装置,包括:
第三一装置,用于按各个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队列列表;
第三二装置,用于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聚合因子包括聚合距离因子pd和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三二装置,包括:
第三二一模块,用于选择排在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第一个的点作为当前聚合点,遍历该点与队列列表中其他点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则将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的被遍历点归为当前聚合点的辐射点,进入当前聚合点的聚核辐射圈,同时累计记录所述聚合辐射圈的当前聚合点和辐射点的人数数量;
第三二二模块,用于若所述人数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则当前聚合点被选出,将当前聚合点及其聚核辐射圈内的辐射点从所述队列列表中逐出,将当前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重复执行第三二一模块~第三二二模块,直至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点都已经逐出。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阀值因子包括:
路线直线距离阀值rd;
路线人数阀值rn;
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
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
每条路线最多站点数rsn。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中,所述第四装置,包括:
第四一装置,用于按各个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途经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途经点列表,其中,每个途经点包含两个属性:该途经点的上车人数和该途经点的经纬度,所述上车人数即该途经点的人数数量及其聚合辐射圈内的辐射点的人数数量之和;
第四二装置,用于将所述途经点列表中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途经点作为首站,将首站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第四三装置,用于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获取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作为当前途经点,若当前途经点与上一个站点的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当前途经点与所述首站的距离小于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或者当前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小于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且已生成的站点与当前途经点上车人数的累计上车人数之和小于路线人数阀值rn,则将该当前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当前途经点从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第四四装置,用于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小于所述站点数量阀值rsn,则重复执行第四二装置和第四三装置;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大于等于站点数量阀值rsn,将已生成的站点汇总为一条巴士路线;
重复执行第四二装置~第四四装置,直至所述途经点列表中的途经点都已经逐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一种基于计算的设备,其中,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
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本发明的各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的详细内容,具体可参见各方法实施例的对应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而调用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指令,可能被存储在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和/或通过广播或其他信号承载媒体中的数据流而被传输,和/或被存储在根据所述程序指令运行的计算机设备的工作存储器中。在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4)
1.一种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包括:
按各个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队列列表;
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所述聚合因子包括聚合距离因子pd和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
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包括:
步骤S321,选择排在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第一个的点作为当前聚合点,遍历该点与队列列表中其他点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则将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的被遍历点归为当前聚合点的辐射点,进入当前聚合点的聚核辐射圈,同时累计记录所述聚合辐射圈的当前聚合点和辐射点的人数数量;
步骤S322,若所述人数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则当前聚合点被选出,将当前聚合点及其聚核辐射圈内的辐射点从所述队列列表中逐出,将当前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重复步骤S321~步骤S322,直至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点都已经逐出;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包括:
设置阀值因子,所述阀值因子包括:直线距离阀值rd、人数阀值rn、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和每条路线最多站点数rsn;其中,只在起点半径rsd与终点半径red内选择上车站点,即途经点;考虑到行驶时长,路线直线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考虑到车辆座位数,一条路线的单趟乘坐人数小于人数阀值rn;考虑到停留次数及路线时间,一条路线站点个数小于站点数量阀值rsn;
步骤S41,按各个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途经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途经点列表,其中,每个途经点包含两个属性:该途经点的上车人数和该途经点的经纬度,所述上车人数即该途经点的人数数量及其聚合辐射圈内的辐射点的人数数量之和;
步骤S42,将所述途经点列表中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途经点作为首站,将首站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步骤S43,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获取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作为当前途经点,若当前途经点与上一个站点的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当前途经点与所述首站的距离小于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或者当前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小于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且已生成的站点与当前途经点上车人数的累计上车人数之和小于路线人数阀值rn,则将该当前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当前途经点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步骤S44,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小于所述站点数量阀值rsn,则重复步骤S43;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大于等于站点数量阀值rsn,将已生成的站点汇总为一条巴士路线;
重复步骤S42~步骤S44,直至所述途经点列表中的途经点都已经逐出。
2.一种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第二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第三装置,用于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第四装置,用于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第三一装置,用于按各个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队列列表;
第三二装置,用于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所述聚合因子包括聚合距离因子pd和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
所述第三二装置,包括:
第三二一模块,用于选择排在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第一个的点作为当前聚合点,遍历该点与队列列表中其他点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则将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的被遍历点归为当前聚合点的辐射点,进入当前聚合点的聚核辐射圈,同时累计记录所述聚合辐射圈的当前聚合点和辐射点的人数数量;
第三二二模块,用于若所述人数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则当前聚合点被选出,将当前聚合点及其聚核辐射圈内的辐射点从所述队列列表中逐出,将当前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重复执行第三二一模块~第三二二模块,直至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点都已经逐出;
所述第四装置,包括:
设置装置,用于设置距离阀值rd;人数阀值rn;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每条路线最多站点数rsn;其中,只在起点半径rsd与终点半径red内选择上车站点,即途经点;考虑到行驶时长,路线直线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考虑到车辆座位数,一条路线的单趟乘坐人数小于人数阀值rn;考虑到停留次数及路线时间,一条路线站点个数小于站点数量阀值rsn;
第四一装置,用于按各个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途经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途经点列表,其中,每个途经点包含两个属性:该途经点的上车人数和该途经点的经纬度,所述上车人数即该途经点的人数数量及其聚合辐射圈内的辐射点的人数数量之和;
第四二装置,用于将所述途经点列表中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途经点作为首站,将首站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第四三装置,用于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获取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作为当前途经点,若当前途经点与上一个站点的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当前途经点与所述首站的距离小于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或者当前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小于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且已生成的站点与当前途经点上车人数的累计上车人数之和小于路线人数阀值rn,则将该当前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当前途经点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第四四装置,用于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小于所述站点数量阀值rsn,则重复步骤S43;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大于等于站点数量阀值rsn,将已生成的站点汇总为一条巴士路线;
重复第四二装置~第四四装置,直至所述途经点列表中的途经点都已经逐出。
3.一种基于计算的设备,其中,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包括:
按各个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队列列表;
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所述聚合因子包括聚合距离因子pd和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
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包括:
步骤S321,选择排在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第一个的点作为当前聚合点,遍历该点与队列列表中其他点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则将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的被遍历点归为当前聚合点的辐射点,进入当前聚合点的聚核辐射圈,同时累计记录所述聚合辐射圈的当前聚合点和辐射点的人数数量;
步骤S322,若所述人数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则当前聚合点被选出,将当前聚合点及其聚核辐射圈内的辐射点从所述队列列表中逐出,将当前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重复步骤S321~步骤S322,直至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点都已经逐出;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包括:
设置阀值因子,所述阀值因子包括:直线距离阀值rd、人数阀值rn、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和每条路线最多站点数rsn;其中,只在起点半径rsd与终点半径red内选择上车站点,即途经点;考虑到行驶时长,路线直线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考虑到车辆座位数,一条路线的单趟乘坐人数小于人数阀值rn;考虑到停留次数及路线时间,一条路线站点个数小于站点数量阀值rsn;其中,只在起点半径rsd与终点半径red内选择上车站点,即途经点;考虑到行驶时长,路线直线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考虑到车辆座位数,一条路线的单趟乘坐人数小于人数阀值rn;考虑到停留次数及路线时间,一条路线站点个数小于站点数量阀值rsn;
步骤S41,按各个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途经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途经点列表,其中,每个途经点包含两个属性:该途经点的上车人数和该途经点的经纬度,所述上车人数即该途经点的人数数量及其聚合辐射圈内的辐射点的人数数量之和;
步骤S42,将所述途经点列表中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途经点作为首站,将首站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步骤S43,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获取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作为当前途经点,若当前途经点与上一个站点的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当前途经点与所述首站的距离小于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或者当前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小于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且已生成的站点与当前途经点上车人数的累计上车人数之和小于路线人数阀值rn,则将该当前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当前途经点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步骤S44,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小于所述站点数量阀值rsn,则重复步骤S43;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大于等于站点数量阀值rsn,将已生成的站点汇总为一条巴士路线;
重复步骤S42~步骤S44,直至所述途经点列表中的途经点都已经逐出。
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
获取用户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的住址位置,将所述住址位置在所述地图上进行点标记;
获取所述用户对标记的各个点在所述电子地图上的经纬度修正操作,以获取所述用户的准确住址位置;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
对经纬度修正操作后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包括:
按各个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队列列表;
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所述聚合因子包括聚合距离因子pd和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
基于聚合因子将队列列表中的各个点进行聚合,得到至少一个聚合点,将所述聚合点作为途经点,包括:
步骤S321,选择排在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第一个的点作为当前聚合点,遍历该点与队列列表中其他点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则将距离小于所述聚合距离因子pd的被遍历点归为当前聚合点的辐射点,进入当前聚合点的聚核辐射圈,同时累计记录所述聚合辐射圈的当前聚合点和辐射点的人数数量;
步骤S322,若所述人数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聚合点人数数量因子dn,则当前聚合点被选出,将当前聚合点及其聚核辐射圈内的辐射点从所述队列列表中逐出,将当前聚合点作为途经点;
重复步骤S321~步骤S322,直至所述队列列表中的点都已经逐出;
对所述途经点进行路线规划,包括:
设置阀值因子,所述阀值因子包括:直线距离阀值rd、人数阀值rn、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和每条路线最多站点数rsn;其中,只在起点半径rsd与终点半径red内选择上车站点,即途经点;考虑到行驶时长,路线直线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考虑到车辆座位数,一条路线的单趟乘坐人数小于人数阀值rn;考虑到停留次数及路线时间,一条路线站点个数小于站点数量阀值rsn;
步骤S41,按各个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远近,对各个途经点由远及近进行排序,得到途经点列表,其中,每个途经点包含两个属性:该途经点的上车人数和该途经点的经纬度,所述上车人数即该途经点的人数数量及其聚合辐射圈内的辐射点的人数数量之和;
步骤S42,将所述途经点列表中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途经点作为首站,将首站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步骤S43,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获取排在第一个的途经点作为当前途经点,若当前途经点与上一个站点的距离小于距离阀值rd,同时当前途经点与所述首站的距离小于起点规划圈半径阀值rsd或者当前途经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小于终点规划圈距离阀值red,且已生成的站点与当前途经点上车人数的累计上车人数之和小于路线人数阀值rn,则将该当前途经点从所述途经点列表中逐出,并将该逐出的当前途经点作为当前的上一个站点;
步骤S44,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小于所述站点数量阀值rsn,则重复步骤S43;若已生成的站点的数量大于等于站点数量阀值rsn,将已生成的站点汇总为一条巴士路线;
重复步骤S42~步骤S44,直至所述途经点列表中的途经点都已经逐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05515.0A CN109798910B (zh) | 2019-02-01 | 2019-02-01 | 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与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05515.0A CN109798910B (zh) | 2019-02-01 | 2019-02-01 | 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与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98910A CN109798910A (zh) | 2019-05-24 |
CN109798910B true CN109798910B (zh) | 2023-08-29 |
Family
ID=66561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05515.0A Active CN109798910B (zh) | 2019-02-01 | 2019-02-01 | 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与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98910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229459A (en) * | 2011-01-05 | 2012-07-16 | E Lead Electronic Co Ltd | Navigation method with increased accuracy |
CN102645226A (zh) * | 2011-02-18 | 2012-08-22 | 怡利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更精确的导航方法 |
CN105427003A (zh) * | 2015-12-30 | 2016-03-2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出行需求分析的公交站点部署方法 |
CN106610977A (zh) * | 2015-10-22 | 2017-05-0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聚类方法和装置 |
CN107506864A (zh) * | 2017-08-30 | 2017-12-22 | 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 | 一种客运巴士路线规划方法和装置 |
KR101867753B1 (ko) * | 2017-01-12 | 2018-06-15 | 박종철 | 통학버스 노선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CN109165787A (zh) * | 2018-09-04 | 2019-01-08 | 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 公交路线定制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CN109282826A (zh) * | 2018-07-03 | 2019-01-29 | 四川驹马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点聚合方式进行地图多点路径规划的方法及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17409B2 (en) * | 2009-11-11 | 2013-04-09 | Google Inc. | Transit routing system for public transportation trip planning |
US9031605B2 (en) * | 2010-03-04 | 2015-05-12 | Ipcomm | Mobile femto-cell in a wireless safety network |
US9404760B2 (en) * | 2014-08-04 | 2016-08-02 | Xerox Corporation | Efficient route planning in publ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
-
2019
- 2019-02-01 CN CN201910105515.0A patent/CN1097989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229459A (en) * | 2011-01-05 | 2012-07-16 | E Lead Electronic Co Ltd | Navigation method with increased accuracy |
CN102645226A (zh) * | 2011-02-18 | 2012-08-22 | 怡利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更精确的导航方法 |
CN106610977A (zh) * | 2015-10-22 | 2017-05-0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聚类方法和装置 |
CN105427003A (zh) * | 2015-12-30 | 2016-03-2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出行需求分析的公交站点部署方法 |
KR101867753B1 (ko) * | 2017-01-12 | 2018-06-15 | 박종철 | 통학버스 노선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CN107506864A (zh) * | 2017-08-30 | 2017-12-22 | 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 | 一种客运巴士路线规划方法和装置 |
CN109282826A (zh) * | 2018-07-03 | 2019-01-29 | 四川驹马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点聚合方式进行地图多点路径规划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109165787A (zh) * | 2018-09-04 | 2019-01-08 | 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 公交路线定制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Optimization based planning of Pedibus lines: an arc based approach;Malucelli F等;《 20TH EURO WORKING GROUP ON TRANSPORTATION MEETING, EWGT 2017》;第27卷;760-76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98910A (zh) | 2019-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0709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path optimization | |
US1119484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utomated generation of parking restriction data using machine learning | |
CN106052702B (zh) | 车辆导航方法和装置 | |
EP4220089A1 (en) | Vehicle parking system | |
Zhang et al. | Accuracy evaluation of the Canadian OpenStreetMap road networks | |
CN107014392B (zh) |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设备 | |
US9959339B2 (en) | Journey time estimation | |
US10410280B1 (en) | Auto-categorized mileage tracking | |
US1212372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idesharing pickup wait time prediction | |
WO2020167945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ute computing for destination-oriented navigation | |
CN109708646B (zh) | 一种快递柜寻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16019669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age recording | |
US20150330798A1 (en) | Grid-based arrival time prediction | |
CN109781130B (zh) | 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与设备 | |
US20200284602A1 (en) | Computerized vehicle delivery coordination | |
CN109798910B (zh) | 巴士路线自动规划的方法与设备 | |
CN114742507A (zh) | 车辆货物配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101945310B1 (ko) | 차량운행관리장치 및 차량운행관리방법 | |
Canca et al. | A methodology for schedule‐based paths recommendation in multimod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 |
US20180180431A1 (en) | Determining Commute Tolerance Areas | |
CN107270919B (zh) | 公交路线分级方法、装置以及公交路线导航方法、装置 | |
CN109029476A (zh) | 一种用于确定可达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206753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ffic prediction based on road segment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 |
CN114529348B (zh) | 车辆行驶路径计费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781470B (zh) | 城市道路的运行速度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