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1623A - 一种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11623A CN109411623A CN201811160948.8A CN201811160948A CN109411623A CN 109411623 A CN109411623 A CN 109411623A CN 201811160948 A CN201811160948 A CN 201811160948A CN 109411623 A CN109411623 A CN 1094116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inorganic layer
- area
- display panel
- encapsu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封装薄膜,封装薄膜包括封装区和封装保证区,封装保证区自封装区外延且围绕封装区;其中,在封装保证区,封装薄膜包括依序形成在基板上的第一无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第一无机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第二无机层填充凹槽。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加大在封装保证区的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结合力得到提高,进而使得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封装薄膜不易剥离,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移动设备、可穿戴显示产品等方面需求的快速增长,柔性显示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可实现柔性显示的显示技术中,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因其具有响应速度快、视角宽、重量轻、低功耗、亮度高等优异性能,被认为是柔性显示技术中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
在柔性显示面板中,OLED发光层中的OLED本身对水汽、氧气非常敏感,接触到水汽、氧气的OLED其工作稳定性变差而且寿命降低。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封装结构阻止水汽、氧气浸入,进而延长OLED的使用寿命。
柔性显示面板具有可弯曲可弯折的功能,当柔性显示面板被多次弯折时,柔性显示面板中的封装薄膜容易剥离,从而导致封装薄膜对水汽或氧气的阻挡作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提高显示面板中两层无机层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动态耐弯折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封装薄膜,封装薄膜包括封装区和封装保证区,封装保证区自封装区外延且围绕封装区;其中,在封装保证区,封装薄膜包括依序形成在基板上的第一无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第一无机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第二无机层填充凹槽。
其中,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堤坝,至少一个堤坝沿封装区边缘设置且围绕封装区延伸;凹槽位于至少一个堤坝远离封装区一侧。
其中,凹槽围绕至少一个堤坝呈环形设置。
其中,凹槽为多个,多个凹槽呈阵列排布,多个凹槽垂直于或平行于所述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
其中,凹槽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多个第一凹槽垂直于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凹槽平行于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结构。
其中,凹槽为多个,多个凹槽呈阵列排布,每一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垂直于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第二凹槽平行于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交叉形成十字结构。
其中,封装保证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围绕封装区设置,第二区域围绕第一区域设置;其中,第一区域中的凹槽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区域中的凹槽的分布密度。
其中,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无机层的厚度或凹槽贯穿第一无机层。
其中,凹槽贯穿第一无机层且部分嵌入基板内,且第二无机层填充进凹槽的部分接触基板。
其中,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锥形、梯形和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封装保证区设置第一无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其中,第一无机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第二无机层填充凹槽。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加大在封装保证区的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结合力得到提高,进而使得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封装薄膜不易剥离,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本发明能够减缓显示面板弯折时在封装保证区的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产生的应力,进一步使得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封装薄膜不易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封装保证区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中AA处的封装薄膜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封装薄膜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封装薄膜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中AA处的封装薄膜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封装薄膜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是图7所示封装薄膜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中AA处的装薄膜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基准。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可用于多种显示方式,例如OLED显示、量子点显示,Micro-LED等。这里以OLED显示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为可弯折的显示面板,这里以柔性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和封装薄膜12。
封装薄膜12包括封装区A1和封装保证区B1,其中,封装保证区B1自封装区A1外延且围绕封装区A1。
在封装区A1,封装薄膜12包括依序形成的第一无机层121、有机层122和第二无机层123,用于封装形成在基板11上的有机发光层(未图示)。在封装保证区B1,封装薄膜12包括依序形成在基板11上的第一无机层121和第二无机层123,用于避免外界水汽、氧气从显示面板的边缘入侵而出现封装区A1的有机发光层接触到水汽、氧气使得工作稳定性变差的问题。
也就是说,封装薄膜12中的第一无机层121和第二无机层123同时设置在封装区A1和封装保证区B1,整体覆盖基板11;而封装薄膜12中的有机层122仅仅设置在封装区A1,部分覆盖基板11。
在封装保证区B1,第一无机层121远离基板1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211,第二无机层123填充凹槽1211,其中,凹槽121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凹槽1211的存在增加了封装保证区B1中的第一无机层121和第二无机层123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无机层121和第二无机层123之间的结合力得到提高,进而使得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在封装保证区B1中的封装薄膜12不易剥离,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凹槽1211的存在能够减缓显示面板弯折时在封装保证区B1的第一无机层121和第二无机层123之间产生的应力,进一步使得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封装薄膜12不易剥离。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200包括基板21、封装薄膜22和至少一个堤坝23。
封装薄膜22包括封装区A2和封装保证区B2,其中,封装保证区B2自封装区A2外延且围绕封装区A2。
在封装区A2,封装薄膜22包括依序形成的第一无机层221、有机层222和第二无机层223,用于封装形成在基板21上的有机发光层(未图示)。在封装保证区B2,封装薄膜22包括依序形成在基板21上的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也就是说,封装薄膜22中的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同时设置在封装区A2和封装保证区B2,整体覆盖基板21;而封装薄膜22中的有机层222仅仅设置在封装区A2,部分覆盖基板2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的材料相同。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的材料不同。例如,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有机层222的材料可以为环氧系和丙烯酸系中的一种。
至少一个堤坝23沿封装区A2边缘设置且围绕封装区A2延伸,其中,至少一个堤坝23包括围绕封装区A2设置的第一堤坝231和第二堤坝232,第一堤坝231和第二堤坝232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堤坝231靠近有机发光层设置,第二堤坝232远离有机发光层设置,第一堤坝231的高度低于第二堤坝232的高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至少一个堤坝23包括第一堤坝231和第二堤坝232仅为举例,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第一堤坝231和第二堤坝232设置在封装保证区B2且位于基板21和封装薄膜2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堤坝231和第二堤坝232设置在基板21上且位于封装保证区B2,仅仅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覆盖在第一堤坝231和第二堤坝232上。
在第二堤坝232的外侧,第一无机层221远离基板2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211,第二无机层223填充凹槽2211。其中,凹槽221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其中,凹槽2211可以平行于或垂直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可以是一个凹槽2211围绕堤坝23呈环形设置,可以是多个凹槽2211沿垂直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间隔排布且围绕堤坝23呈环形设置,可以是一个凹槽2211沿垂直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设置,可以是多个凹槽2211沿平行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间隔排布且沿垂直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设置,可以是多个凹槽2211呈阵列排布且多个凹槽2211呈条状设置,可以是多个凹槽2211呈阵列排布且多个凹槽呈十字架状设置,也可以是多个凹槽2211相互交叉呈网格设置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211的深度小于第一无机层221的深度。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凹槽2211可以贯穿第一无机层221,也就是说,凹槽2211的深度等于第一无机层221的深度。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凹槽2211还可以贯穿第一无机层221且部分嵌入基板21内,第二无机层223填充进凹槽2211的部分接触基板21,也就是说,凹槽2211的深度大于第一无机层221的深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封装保证区B2,随着凹槽2211的深度的增加,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之间的结合力随之增大,进而使得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封装薄膜更加不易剥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第一无机层221进行图案化来实现多个凹槽2211。这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在第一无层221上通过沉积、曝光、显影形成图案化的光刻胶层,以光刻胶为遮蔽层对第一无机层221进行干法蚀刻以形成多个凹槽2211。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可以利用具有若干通孔的掩膜板形成具有多个凹槽2211的第一无机层221。这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将具有若干通孔的掩模板置于基板21上;然后使用该掩模板在基板21的表面上进行沉积。在基板21上,对应于掩模板的通孔的区域中,会沉积较多的无机材料,而对应于掩模板的非通孔的区域中,会沉积较少或不沉积无机材料,由此形成具有多个凹槽2211的第一无机层221。在一个实施例中,沉积无机材料的工艺可以为化学气相沉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211的宽度介于4~6微米。优选地,凹槽2211的宽度为5微米。相邻凹槽2211之间的距离介于4~6微米之间。优选地,相邻凹槽2211之间的距离为5微米。发明人发现,使用这种凹槽2211能够更好地避免设置在封装保证区B2中的封装薄膜22的剥离,进而提高显示面板动态弯折时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21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形、矩形、锥形、梯形和三角形中的一种。在封装保证区B2,当凹槽2211的形状为半圆形时,半圆形的凹槽2211具有弧形的侧边,与其它形状的凹槽2211相比,在显示面板动态弯折时,这种弧形的侧边能够更好地避免封装薄膜的剥离,进而提高显示面板动态弯折时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211仅仅包括一种形状。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凹槽2211也可以包括多种形状。例如,封装保证区B2中围绕封装区A2的第一区域中的凹槽2211为矩形,围绕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中的凹槽2211的形状为半圆形,也就是说,远离封装区A2的凹槽2211为半圆形,靠近封装区A2的凹槽2211为矩形时。由于远离封装区A2的第二区域的凹槽2211为半圆形,其弧形的侧边使得第二区域具有更好地抗弯折的效果,从而可以解决显示面板的边框外侧也即第二区域在弯折时更容易开裂而导致封装薄膜失效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211可以均匀分布。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凹槽2211也可以包括非均匀分布。例如,封装保证区B2中围绕封装区A2的第一区域中的凹槽2211的分布密度小于围绕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中的凹槽2211的分布密度时,也即当远离封装区A2的凹槽2211的分布密度大,靠近封装区A2的凹槽2211的分布密度小时,远离封装区A2的凹槽2211的分布密度例如可以比靠近封装区A2的分布密度多10%左右。由于远离封装A2的第二区域的凹槽2211的分布密度大,使得第二区域具有更好地抗弯折的效果,从而可以解决显示面板的边框外侧也即第二区域在弯折时更容易开裂而导致封装薄膜失效的问题。
图4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中AA处的封装薄膜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封装薄膜22包括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其中,第一无机层221远离基板的一侧上开设有凹槽22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凹槽2211包括多个第一凹槽C1和多个第二凹槽C2,多个第一凹槽C1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第二凹槽C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凹槽C1和第二凹槽C2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结构。其中,第一方向x为垂直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y为平行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在替代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凹槽2211为多个,多个凹槽2211呈阵列分布,每一凹槽2211包括第一凹槽C1和第二凹槽C2;第一凹槽C1垂直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延伸,第二凹槽C2平行于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第一凹槽C1和第二凹槽C2相互交叉形成十字结构。
发明人发现,一方面,多个第一凹槽C1和多个第二凹槽C2相互交叉增加了封装保证区B2中的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封装保证区B2中的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之间的结合力,当显示面板弯折时更利于对作用于封装保证区B2中的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的结合面的应力进行吸收,更好地避免设置在封装保证区B2中的封装薄膜的剥离;另一方面,多个第一凹槽C1和多个第二凹槽C2相互交叉增加了封装保证区B2中的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的接触面积,进而延长了外界水汽、氧气从显示面板边缘入侵到有机发光层的路径,增强了外界水汽、氧气接触有机发光层的难度,保证了有机发光层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凹槽C2围绕堤坝23呈环形设置,也即第二凹槽C2形成一个封闭的“圈”。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二凹槽C2也可以围绕堤坝23呈间断设置,例如可以在堤坝23的某一侧外没有设置第二凹槽C2。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凹槽C1和第二凹槽C2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结构且第二凹槽C2呈间断设置时,第一凹槽C1的长度小于第二凹槽C2的长度。具体来说,第一凹槽C1的长度介于40~60微米之间,优选地,第一凹槽C1的长度为50微米。第二凹槽C2的长度介于90~110微米之间,优选地,第二凹槽C2的长度为100微米。发明人发现,使用这种长度的第一凹槽C1和第二凹槽C2能够更好地避免设置在封装保证区B2中的封装薄膜的剥离,进而提高显示面板动态弯折时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C1和第二凹槽C2的宽度相同。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凹槽C1的宽度和第二凹槽C2的宽度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当第一凹槽C1的宽度大于第二凹槽C2的宽度时,可以更好地对沿垂直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弯折显示面板时在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的结合面产生的应力进行吸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槽C1沿平行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等间距排布,多个第二凹槽C2沿垂直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等间距排布,相邻第一凹槽C1和相邻第二凹槽C2的间距相同。在替代实施例中,相邻第一凹槽C1和相邻第二凹槽C2的间距不相同。例如,当相邻第一凹槽C1的间距小于相邻第二凹槽C2的间距时,可以更好地对沿垂直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弯折显示面板时在第一无机层221和第二无机层223的结合面产生的应力进行吸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C1和第二凹槽C2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相同。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C1和第二凹槽C2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凹槽C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半圆形,第二凹槽C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C1和第二凹槽C2的深度相同。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C1和第二凹槽C2的深度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凹槽C1的深度大于第二凹槽C2的深度。
图7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中AA处的封装薄膜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凹槽2211仅仅包括第一凹槽C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多个第一凹槽C1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第一凹槽C1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方向x为垂直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y为平行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在替代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凹槽C1呈条状设置,多个第一凹槽C1呈阵列分布,多个第一凹槽C1沿第一方向x延伸。
图10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中AA处的封装薄膜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0所示,图10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凹槽2211仅仅包括第二凹槽C2。
其中,多个第二凹槽C2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方向y为平行于堤坝23延伸的方向。
其中,第三实施例的封装薄膜的俯视图与图8、图9类似,为简约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封装保证区设置第一无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其中,第一无机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槽,第二无机层填充多个凹槽。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加大在封装保证区的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结合力得到提高,进而使得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封装薄膜不易剥离,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本发明能够减缓显示面板弯折时在封装保证区的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产生的应力,进一步使得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封装薄膜不易剥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封装薄膜,所述封装薄膜包括封装区和封装保证区,所述封装保证区自所述封装区外延且围绕所述封装区;
其中,在所述封装保证区,所述封装薄膜包括依序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无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无机层填充所述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堤坝,所述至少一个堤坝沿所述封装区边缘设置且围绕所述封装区延伸;
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堤坝远离所述封装区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围绕所述至少一个堤坝呈环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呈阵列排布,多个所述凹槽垂直于或平行于所述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
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垂直于所述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凹槽平行于所述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和所述多个第二凹槽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呈阵列排布,每一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垂直于所述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平行于所述堤坝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交叉形成十字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保证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围绕所述封装区设置,所述第二区域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凹槽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凹槽的分布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厚度或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一无机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一无机层且部分嵌入所述基板内,所述第二无机层填充进所述凹槽的部分接触所述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半圆形、矩形、锥形、梯形和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60948.8A CN109411623A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一种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60948.8A CN109411623A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一种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11623A true CN109411623A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65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60948.8A Pending CN109411623A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一种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11623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89247A (zh) * | 2019-07-09 | 2019-09-27 | 深圳市大联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纳米碳新型散热片 |
CN110690233A (zh) * | 2019-10-31 | 2020-01-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可折叠显示装置 |
WO2020199306A1 (zh) * | 2019-03-29 | 2020-10-0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
CN112435581A (zh) * | 2020-11-30 | 2021-03-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结构、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CN113594384A (zh) * | 2021-06-30 | 2021-11-0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切割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0762A (zh) * | 2011-01-21 | 2012-07-25 |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的薄膜封装方法 |
CN105206763A (zh) * | 2015-10-21 | 2015-12-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374947A (zh) * | 2015-11-25 | 2016-03-02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5985076U (zh) * | 2016-08-30 | 2017-02-2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薄膜封装结构 |
CN106653818A (zh) * | 2017-01-23 | 2017-05-10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CN106997930A (zh) * | 2017-03-03 | 2017-08-01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598287A (zh) * | 2018-06-29 | 2018-09-2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
-
2018
- 2018-09-30 CN CN201811160948.8A patent/CN10941162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0762A (zh) * | 2011-01-21 | 2012-07-25 |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的薄膜封装方法 |
CN105206763A (zh) * | 2015-10-21 | 2015-12-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374947A (zh) * | 2015-11-25 | 2016-03-02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5985076U (zh) * | 2016-08-30 | 2017-02-2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薄膜封装结构 |
CN106653818A (zh) * | 2017-01-23 | 2017-05-10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CN106997930A (zh) * | 2017-03-03 | 2017-08-01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598287A (zh) * | 2018-06-29 | 2018-09-2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99306A1 (zh) * | 2019-03-29 | 2020-10-0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
CN110289247A (zh) * | 2019-07-09 | 2019-09-27 | 深圳市大联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纳米碳新型散热片 |
CN110690233A (zh) * | 2019-10-31 | 2020-01-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10690233B (zh) * | 2019-10-31 | 2022-06-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12435581A (zh) * | 2020-11-30 | 2021-03-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结构、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CN113594384A (zh) * | 2021-06-30 | 2021-11-0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切割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594384B (zh) * | 2021-06-30 | 2024-04-1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切割面板和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1162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CN104733507B (zh) | 柔性显示装置和柔性显示装置的封装方法 | |
CN209328948U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TWI443784B (zh) | 環境敏感電子元件之封裝體及其封裝方法 | |
KR102245486B1 (ko) | 박막 패키징 구조체, 박막 패키징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CN10665381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
EP3154088B1 (en) |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
CN206685390U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 |
CN104538558B (zh) | 一种oled器件及其方法 | |
CN106847855B (zh)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 | |
CN110943108B (zh) | 一种折叠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0196656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860411A (zh) |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 |
CN109616580A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5261712A (zh) | 一种柔性oled显示面板 | |
CN106816551A (zh) | Oled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8172604A (zh) | 一种oled封装结构、封装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9461824A (zh)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 |
CN105810710A (zh) | 一种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807494A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16026225A1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方法 | |
CN109671866B (zh) | 显示模组挡墙结构 | |
CN206650079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518150A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9546002A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