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64556B - 电梯的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64556B CN109264556B CN201710585529.8A CN201710585529A CN109264556B CN 109264556 B CN109264556 B CN 109264556B CN 201710585529 A CN201710585529 A CN 201710585529A CN 109264556 B CN109264556 B CN 1092645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closing
- car
- car door
- lif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8—Details of seals and joi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06—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 B66B13/08—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guided for horizontal mov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1—Details of door sill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门装置,其能够在轿厢门与门槛部件之间确保充分的气密性。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轿厢门;在出入口的下端向开闭方向引导轿厢门的门槛部件;以及能够在闭塞轿厢门与门槛部件之间的闭塞位置和门槛部件的上端以下的退避位置之间上下移动的闭塞部件,轿厢门具有提升部,该提升部在与闭塞部件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轿厢门向关门方向移动而将该闭塞部件向闭塞位置提升,轿厢门向关门方向移动,由此提升部与位于退避位置的闭塞部件接触,轿厢门移动至全闭位置,由此提升部将闭塞部件提升至闭塞位置,闭塞部件具有能够闭塞轿厢门与门槛部件之间的尺寸,并通过提升部向全闭位置被提升,由此使闭塞部件的上端与轿厢门的下端部密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梯的出入口进行开闭的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电梯的门装置,该电梯的门装置提高了门与在开闭方向引导该门的门槛部件之间的气密性(参照专利文献1)。如图22所示,该门装置具备:开闭出入口的矩形板状的门101;在出入口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开闭方向引导门101的门槛部102;以及对门101和门槛部102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的遮挡部件103。遮挡部件103从门101的下部向下方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由橡胶等具有挠性及弹性的材料形成。该遮挡部件103使下端部103A与门槛部102的上表面接触,并伴随门101的开闭使下端部103A在门槛部102上滑动。通过该门装置100,在门101和门槛部102之间获得气密性,因此,能够防止烟从门101与门槛部102之间侵入,即能够实现遮烟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23222号公报
近年,在轿厢以高速在升降路径内进行升降的超高层建筑等的电梯中,通过提高轿厢的气密性来调整轿厢内的气压,由此防止升降时轿厢内急剧的气压变化。因此,要求具有高气密性的门装置,在所述超高层建筑等的电梯中,可考虑在轿厢中使用上述的门装置100。
但是,在门装置100中,因遮挡部件103具有挠性、且在门101开闭时必须能够相对于门槛部102进行滑动,因此,遮挡部件103的下端部103A没有被牢固地压接在门槛部102上。因此,由于轿厢内的气压调整等而在轿厢的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的气压差导致较大的力施加于遮挡部件103上,由此,有时无法确保遮挡部件103和门槛部102之间的气密性。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门装置,其能够确保轿厢门与门槛部件之间充分的气密性。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门装置,具有:
轿厢门,所述轿厢门对轿厢的出入口进行开闭;
门槛部件,所述门槛部件在所述出入口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开闭方向引导所述轿厢门;以及
闭塞部件,在所述轿厢门的下方,所述闭塞部件能够在对所述轿厢门和所述门槛部件之间进行封闭的闭塞位置与所述门槛部件的上端位置以下的位置即退避位置之间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轿厢门在下端部具有提升部,在所述提升部与所述闭塞部件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该轿厢门向关门方向移动,由此所述提升部将该闭塞部件向所述闭塞位置提升,
所述提升部被配置在以下位置:所述轿厢门从全开位置向关门方向移动从而与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闭塞部件接触,且所述轿厢门移动至全闭位置从而将所述闭塞部件提升至所述闭塞位置,
所述闭塞部件具有能够闭塞所述轿厢门与所述门槛部件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并通过所述提升部被提升至所述全闭位置,由此使所述闭塞部件的上端与所述轿厢门的下端部密接。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利用轿厢门的驱动力将闭塞部件提升至闭塞位置并推压到轿厢门的下端部,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轿厢门与闭塞部件之间的密接状态,由此,能够确保轿厢门和门槛部件之间充分的气密性。即,轿厢门被驱动而从全开位置移动至全闭位置,并被维持在该位置(全闭位置),由此,闭塞部件通过提升部从退避位置被提升至闭塞位置,并维持以充分的力被推压到轿厢门的下端部的密接状态。由此,在轿厢门与门槛部件之间确保了充分的气密性。
优选地,在所述电梯的门装置中,
所述轿厢门配置有一对,这一对轿厢门在水平方向互相分离及接近,由此对所述出入口进行开闭,
分别设在所述一对轿厢门上的所述提升部彼此的所述开闭方向上的间隔随着趋向下方而变窄。
根据该结构,一对轿厢门关门(互相接近),由此闭塞部件被各轿厢门的提升部从开闭方向的两外侧夹持并向上方被提升,因此,即使闭塞部件为在开闭方向上细长的部件,闭塞部件也能够在开闭方向的各位置以充分的力被推压到一对轿厢门的下端部并与其密接。其结果,在一对轿厢门与门槛部件之间能够确保充分的气密性。
另外,所述电梯的门装置还可以具备施力部件,
所述施力部件伴随所述闭塞部件从所述退避位置被提升至所述闭塞位置的弹性变形而产生作用力或作用力增大,在该闭塞部件位于所述闭塞位置时,所述施力部件对该闭塞部件向退避位置施力。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关门时的轿厢门的驱动力使施力部件产生充分的作用力,在开门时即使不利用其他的动力等,通过该施力部件也能够使闭塞部件从闭塞位置可靠地移动至退避位置。即,仅凭借轿厢门从全闭位置向开门方向移动(详细而言,提升部离开闭塞部件),并通过关门时闭塞部件通过提升部被提升至闭塞位置而使施力部件产生的作用力或增大的作用力,就能够使位于闭塞位置的闭塞部件可靠地移动至退避位置。
另外,所述电梯的门装置中,还可以为,
所述轿厢门在所述下端部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在比所述提升部靠开门方向侧的位置向下方延伸,且在与所述闭塞部件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该轿厢门向开门方向移动而将该闭塞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按压,
所述闭塞部件具有:
在所述开闭方向上延伸的主体;
被提升部,所述被提升部从所述主体的上端部向所述轿厢门侧延伸,且在所述开闭方向上与所述提升部对置的端部与该提升部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轿厢门向关门方向移动,由此所述被提升部被提升;以及
被按压部,所述被按压部在所述主体的上端部从相对于所述被提升部向开门方向侧隔开间隔的位置向所述轿厢门侧延伸,且比所述被提升部低,
所述被按压部的关门侧的端部具有随着趋向开门方向而位于上方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利用开门时的轿厢门的驱动力通过按压部对被按压部进行按压,因此,开门时即使不利用其他的动力等,也能够将闭塞部件从闭塞位置向退避位置按压。
另外,所述电梯的门装置中,还可以为,
所述被提升部的所述端部具有在所述闭塞部件位于所述闭塞位置时与所述提升部密接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在闭塞部件位于闭塞位置时,轿厢门的提升部与闭塞部件的被提升部之间也成为密接的状态,因此,轿厢门与门槛部件之间的气密性进一步提高。
发明效果
以上,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轿厢门和门槛部件之间能够确保充分的气密性的电梯的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的电梯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轿厢内的出入口的周边的图。
图3是表示全闭状态下的电梯的门装置的下部的图。
图4是图3中的Ⅳ-Ⅳ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门槛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Ⅵ-Ⅵ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的Ⅶ-Ⅶ位置的剖视图。
图8是图5中的Ⅷ-Ⅷ位置的剖视图。
图9是轿厢门的主视图。
图10是图3中的X-X位置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的抵接部及其周边的图。
图12是表示抵接部在被按压部上通过时的抵接部及其周边的图。
图13是表示纵框和位于全闭位置的轿厢门的开门侧端部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纵框和位于比全闭位置靠开门侧的位置的轿厢门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轿厢门和上框之间的气密结构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轿厢门和上框之间的气密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下部气密部件的主视图。
图18是图17中XⅧ-XⅧ位置的剖视图。
图19是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的门装置的示意图。
图20是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的途中位置时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是轿厢门位于全开位置时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示意图。
图22是以往的电梯的门装置的下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21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装置(以下,也简称作“门装置”。)设于在升降路径内进行升降的轿厢。如图1及图2所示,该门装置设置于电梯乘客要乘降的轿厢主体11,在轿厢10停止在乘降场所9的状态(停靠状态)下,该门装置使对乘降场所9的出入口90进行开闭的乘降场所门91连动从而对轿厢主体11的出入口12进行开闭。在本实施方式的轿厢10中,轿厢主体11的出入口12的周缘部(门槛部件3及框部5)与轿厢门2之间的气密性高。
门装置1具备:对轿厢10(轿厢主体11)的出入口12进行开闭的一对轿厢门2;在出入口12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开闭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引导轿厢门2的门槛部件3;以及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配置于轿厢门2的下方的下部气密部件(闭塞部件)4。在轿厢门2的下方,该下部气密部件4能够在封闭轿厢门2与门槛部件3之间的闭塞位置(参照图11及图19)和门槛部件3的上端位置以下的位置即退避位置(参照图12及图21)之间上下移动。
另外,门装置1具备:与门槛部件3一同划定出入口12的框部5;以及开闭轿厢门2的开闭机构6。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还具备对下部气密部件4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7(参照图4)。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是一对轿厢门2在水平方向上分离及接近从而进行开闭的所谓中分式门装置。
如图3~图8所示,门槛部件3是在开闭方向上延伸的细长部件。该门槛部件3具有:用于引导轿厢门2的引导槽31;以及供下部气密部件4在内侧上下移动的狭缝部32。本实施方式的门槛部件3中,引导槽31配置于乘降场所9侧,狭缝部32配置于轿厢主体11的室内侧。
引导槽31从门槛部件3的上端(上表面)向下方凹陷、且在开闭方向上延伸。该引导槽31的开闭方向上的各位置的宽度(图5中上下方向的尺寸)及深度恒定。
狭缝部32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且在开闭方向上延伸的贯穿部321;和分别从贯穿部321的两端向与该贯穿部321相同的方向(开闭方向)延伸的槽部322。该狭缝部32的开闭方向上的各位置的宽度(图5中上下方向的尺寸)恒定。该狭缝部32的宽度与在其内侧进行上下移动的下部气密部件4的尺寸对应。贯穿部321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比处于全闭位置的一对轿厢门2(参照图19)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大(长)。另外,槽部322是从门槛部件3的上端向下方凹陷的槽,并且从贯穿部321的端部延伸到与全开位置的轿厢门2的开门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该槽部322的深度在开闭方向的各位置处相同。这样,具有贯穿部321和槽部322的狭缝部32平行于引导槽31设置。
框部5划定出入口12的侧端和上端。该框部5具有:在开闭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纵框51;以及在开闭方向上延伸且将一对纵框51的上端彼此连接的上框52。
一对纵框51分别在开门侧的端部具有向开门方向突出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密闭片511(参照图13及图14)。
上框52在乘降场所9侧的端部具有向乘降场所9侧突出且大致在开闭方向上延伸的密闭片521(参照图15及图16)。该密闭片521随着从开闭方向的中央趋向端部而下降。即,密闭片521从开闭方向的中央向端部以向下的斜度延伸。
回到图1,开闭机构6具有:在轿厢主体11的出入口12的上方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门轨道61;在悬吊轿厢门2的状态下能够沿门轨道61移动的门吊架62;以及对门吊架62进行驱动从而对轿厢门2进行开闭的驱动部63。一个门吊架62悬吊一个轿厢门2。即,本实施方式的开闭机构6具有一对门吊架62。
如图9、图11及图12所示,一对轿厢门2分别在下部具有滑动接触面(提升部)213,该滑动接触面213具有越趋向关门方向越位于下方的形状、且在与下部气密部件4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轿厢门2向关门方向(图11及图12中右侧)移动从而使下部气密部件4提升至闭塞位置。具体来说,一对轿厢门2分别具有:板状的门主体20;以及从门主体20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抵接部21。另外,一对轿厢门2分别具有:配置在门主体20的下端部的密封部件22;以及门靴23,门靴23在嵌入门槛部件3的引导槽31的状态下在该引导槽31内滑动。此外,图9~图12中示出了一对轿厢门2中的一侧的轿厢门2。
门主体20为在开闭方向及上下方向上扩展的矩形的板状。门主体20的上端连接于门吊架62,并悬吊于该门吊架62。该门主体20在下端具有从该下端向上方凹陷且在开闭方向上延伸的凹部201(参照图4)。轿厢10的出入方向(水平面上与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图4中左右方向)上的、该凹部201的尺寸比门槛部件3的狭缝部32的宽度大。
抵接部21具有:在关门时与下部气密部件4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件211;以及将滑动接触部件211固定于门主体20的固定部件(按压部)212。抵接部21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从门主体20的下端部延伸到狭缝部32内、且与槽部322的底部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隔的长度尺寸。
固定部件212固定于门主体20的下部(详细而言为开门侧的侧面),并延伸到狭缝部32内。固定部件212中的下端与开门侧的侧端之间的边界部位212A从出入方向观察为呈圆弧状的弯曲面(参照图11及图12)。
滑动接触部件211以至少下部嵌入到狭缝部32内的状态配置于固定部件212的关门侧。滑动接触部件211在关门侧具有关门时供下部气密部件4抵接的滑动接触面213。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接触部件211是下端面211A水平、且从出入方向观察为三角状的部件,滑动接触面213是随着趋向关门方向而下降的倾斜面。该滑动接触部件211的下端面(水平面)211A还兼作抵接部21的下端面。该滑动接触面213配置在如下位置:轿厢门2从全开位置向关门方向移动从而与位于退避位置的下部气密部件4接触,且轿厢门2移动至全闭位置从而使下部气密部件4从退避位置提升至闭塞位置(参照图9、图11及图12)。
密封部件22配置于门主体20的凹部201内。如图4所示,该密封部件22具有沿凹部201的内表面的形状。具体来说,密封部件22具有:在开闭方向上细长的带状部221;以及从带状部221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一对侧壁部222。
如图3、图4及图10所示,门靴23安装于门主体20的下端,并嵌入引导槽31。轿厢门2开闭时该门靴23在引导槽31内沿开闭方向滑动,由此在开闭方向引导门主体20的下端。即,门靴23防止悬吊于门吊架62状态下的门主体20的下端在出入方向上摆动。
另外,如图13~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轿厢门2具有:能够对门主体20和纵框51之间进行密闭的侧部气密部24;和能够对门主体20和上框52之间进行密闭的上部气密部25。
侧部气密部24从门主体20的侧端部中的朝向纵框51侧的面突出。该侧部气密部24具有:从关门方向的端部向开门方向凹陷、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凹部241;以及从凹部241的侧壁的开口侧的端部向凹部24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弹性片242。
在该侧部气密部24中,在轿厢门2处于全闭位置时,纵框51的密闭片511成为插入一对弹性片242之间的状态(参照图13),从而确保轿厢门2的侧部和纵框51之间的气密性。另外,轿厢门2从全闭位置向开门方向移动,由此成为密闭片511从弹性片242之间拔出的状态(参照图14)。
上部气密部25从门主体20的上端部的朝向上框52侧的面突出。该上部气密部25具有:向上框52侧突出、且大致在开闭方向上延伸的上片部251;以及设在上片部251的下表面的密封部件252。上片部251配置于轿厢门2位于全闭位置时在上框52的密闭片521的上侧与该密闭片521平行的位置。密封部件252沿上片部251大致在开闭方向上延伸,在轿厢门2位于全闭位置时,密封部件252对上片部251和上框52的密闭片521之间进行密闭(参照图15及图16)。另外,轿厢门2从全闭位置向开门方向移动,由此密封部件252从上框52的密闭片521分离。
如图3所示,下部气密部件4具有能够闭塞轿厢门2与门槛部件3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并通过抵接部21(详细而言,滑动接触部件211)而被提升至闭塞位置,由此使下部气密部件4的上端与轿厢门2的下端部密接。本实施方式的下部气密部件4向配置于门主体20的凹部201内的密封部件22(详细而言为带状部221)被推压,由此使下部气密部件4的上端与该密封部件22密接(参照图4)。具体来说,还如图17及图18所示,下部气密部件4具有:在开闭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主体41;通过轿厢门2的关门动作而被提升的被提升部42;以及通过轿厢门2的开门动作被按压的被按压部43。本实施方式的下部气密部件4还具有配置有施力部件7的轴部44。
主体41具有:在上下方向及开闭方向上扩展且在开闭方向上细长的带板状的立起部411;从立起部411向水平方向扩展的凸缘部412;以及在包围立起部411的状态下配置于凸缘部412的上表面的密封部件413。
立起部411在门槛部件3的贯穿部321内上下移动。该立起部411的厚度(出入方向的尺寸)比贯穿部321(狭缝部32)的宽度略小,立起部411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比贯穿部321的开闭方向上的尺寸略小。
凸缘部412从立起部411的下端部向水平方向扩展,在立起部411向上方移动时(即,在下部气密部件4移动到闭塞位置时),将密封部件413推压于门槛部件3的下表面侧的贯穿部321的周缘部。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部412将密封部件413经由用于将门槛部件3固定于轿厢主体11的部件35而推压于门槛部件3的下表面侧的贯穿部321的周缘部。
密封部件413被凸缘部412向门槛部件3的贯穿部321的周缘部推压,由此,对下部气密部件4(主体41)和门槛部件3(狭缝部32)之间进行密闭。
被提升部42是从主体41(详细而言为立起部411)的上端部向上方(即,轿厢门2侧)延伸且在开闭方向上与滑动接触部件211(详细而言为滑动接触面213)对置的端部(端面)421与该滑动接触部件211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轿厢门2向关门方向移动而被提升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被提升部42,从出入方向观察,其上端在开闭方向上平坦且随着从下端趋向上端开闭方向上的尺寸变大。即,从出入方向观察,被提升部42呈倒梯形。该被提升部42的上端部的剖面(沿包含出入方向及上下方向的面剖开的剖面)呈朝向上端宽度减小的锥状(参照图18)。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被提升部42在开闭方向上的端部(侧端面)421是随着趋向关门方向而下降的倾斜面。该端部421为在轿厢门2处于全闭位置从而下部气密部件4被提升至闭塞位置时与滑动接触部件211的滑动接触面213密接的形状。该被提升部42的高度为,在下部气密部件4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当轿厢门2向全闭位置移动时,抵接部21的下部(详细而言,该下部的关门侧的端部)与该被提升部42的端部421的上部抵接(参照图12及图20)。
被按压部43在主体41(详细而言为立起部411)的上端部从相对于被提升部42向开门方向侧隔开间隔的位置向上方(轿厢门2侧)延伸。该被按压部43的关门侧的端部(侧端面)431具有随着趋向开门方向而位于上方的形状。例如,具体而言,被按压部43的端部431是随着趋向开门方向而上升的倾斜面。本实施方式的被按压部43设在开闭方向上的被提升部42的两侧。即,下部气密部件4具有一对被按压部43。
该被按压部43与被提升部42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当轿厢门2处于全闭位置时,抵接部21能够位于被按压部43与被提升部42之间(参照图11及图19)。另外,被按压部43比被提升部42低。具体而言,被按压部43的高度为,在下部气密部件4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当轿厢门2在开闭方向上移动时,抵接部21能够通过该被按压部43的上方(参照图12及图20)。
轴部44从主体41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本实施方式的轴部44在开闭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两个。这两个轴部44配置成距主体41的开闭方向的中心的距离相等。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下部气密部件4配置成能够上下移动,使得在下部气密部件4位于退避位置时,被提升部42的上端处于与门槛部件3的上端(上表面)相同的位置或稍低的位置,在下部气密部件4位于闭塞位置时,被提升部42的上端处于与门主体20的下部密接的位置(详细而言,与凹部201内的密封部件22的带状部221密接的位置:参照图4)。
施力部件7由于伴随下部气密部件4从退避位置向闭塞位置被提升的弹性变形而产生作用力或使作用力增大,在下部气密部件4处于闭塞位置时施力部件7对该下部气密部件4向退避位置施力。本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7是所谓的盘簧。该施力部件7配置成使轴部44通过螺旋中心(参照图4)。而且,施力部件7的下端固定于轴部44,施力部件7的上端固定于托架351上,该托架351从固定有门槛部件3的部件35延伸,且轴部44贯穿托架351。该托架351与门槛部件3之间的间隔恒定。
施力部件7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间隔(即,轴部44的固定有施力部件7的下端的部位与托架351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在下部气密部件4处于退避位置时,为施力部件7的自然长度以下。而且,下部气密部件4向闭塞位置移动(被提升),由此施力部件7在上下方向被压缩,由此,产生使下部气密部件4向门槛部件3退回的方向的作用力,或所述作用力增大。
如上构成的门装置1如下进行动作。
还如图19所示,在轿厢门2的全闭状态下,被提升部42被一对抵接部21(滑动接触部件211的滑动接触面213)夹持,因此下部气密部件4位于闭塞位置。此时,由于下部气密部件4(被提升部42)的上端与门主体20的下部密接,因此轿厢门2与门槛部件3之间的气密性得到确保。另外,在轿厢门2处于全闭位置时,施力部件(盘簧)7处于被充分压缩的状态,因此,下部气密部件4成为向下方被施力的状态,但由于被提升部42被一对抵接部21夹持,因此,下部气密部件4无法向下方(退避位置侧)移动。
该状态下,轿厢10停止在乘降场所9(停靠状态)等,由此一对轿厢门2从全闭位置开门。此时,一对抵接部21(详细而言,滑动接触部件211的滑动接触面213)与轿厢门2一起在开闭方向上互相分离,被这一对抵接部21从开闭方向的外侧夹持的被提升部42被放开(参照图20)。伴随着该放开,被施力部件7向下方施力的下部气密部件4向下方(向退避位置)退回。
此时,在由于施力部件7的损伤等导致下部气密部件4没有被按压到退避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轿厢门2向开门方向的移动,抵接部21(固定部件212的边界部位212A)与被按压部43抵接,由此将该被按压部43按压。由此,通过轿厢门2从全闭位置开门,下部气密部件4被可靠地按压至退避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中,由于一对抵接部21分别配置于门主体20的开门侧的端部,因此,在由于开门使一对抵接部21的下端的间隔变得比被提升部42的上端的长度尺寸大的时间点(即,轿厢门2从全闭位置刚开始向开门方向移动),下部气密部件4便退回到退避位置。另外,在下部气密部件4被抵接部21按压的情况下,轿厢门2从全闭位置刚开始向开门方向移动,抵接部21与被按压部43抵接,下部气密部件4也会被按压至退避位置。由此,即使电梯乘客在轿厢门2完全打开前进出轿厢10,下部气密部件4也不会造成妨碍。
另一方面,当一对轿厢门2从全开位置(参照图21)关门时,一对抵接部21(详细而言,滑动接触部件211的滑动接触面213)与轿厢门2一起在开闭方向上互相接近,由此,被提升部42被这一对抵接部21从开闭方向的外侧夹持。此时,由于与被按压部43相比被提升部42较高,因此,一对抵接部21能够经过对应的被按压部43的上方移动到夹持被提升部42的位置(参照图12及图20)。然后,伴随一对抵接部21对被提升部42的夹持,下部气密部件4对抗施力部件7的作用力,从退避位置被提升至闭塞位置。由此,确保了轿厢门2与门槛部件3之间的气密性。此外,下部气密部件4被提升至闭塞位置,由此施力部件7被充分压缩,因此,在下一次开门时,能够以充分的作用力对下部气密部件4向退避位置施力。
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中,由于一对抵接部21分别配置于门主体20的开门侧的端部,因此,在通过关门使一对抵接部21的下端的间隔变窄到被提升部42的上端的长度尺寸的时间点(即,即将成为全闭位置之前:参照图20),被提升部42开始被提升至闭塞位置。由此,即使电梯乘客在轿厢门2开始关门后紧接着出入轿厢10,下部气密部件4也不会造成妨碍。
根据以上的门装置1,能够利用轿厢门2的驱动力将下部气密部件4提升至闭塞位置并推压到轿厢门2的下端部。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轿厢门2与下部气密部件4之间的密接状态,由此,能够确保轿厢门2与门槛部件3之间的充分的气密性。即,轿厢门2被驱动而从全开位置移动至全闭位置,并被维持在该位置(全闭位置),由此,下部气密部件4被滑动接触部件211从退避位置提升至闭塞位置,并维持以充分的力被压接在轿厢门2的下端部的密接状态。由此,在轿厢门2与门槛部件3之间能够确保充分的气密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中,配置有一对轿厢门2,分别设在一对轿厢门2上的滑动接触部件211的滑动接触面213彼此在开闭方向上的间隔随着趋向下方而变窄。因此,通过一对轿厢门2关门(互相接近),由此下部气密部件4被各轿厢门2的滑动接触部件211从开闭方向的两外侧夹持而被向上方提升。由此,即使下部气密部件4是在开闭方向上细长的部件,也能够在开闭方向的各位置以充分的力被推压到一对轿厢门2的下端部并与其密接。其结果,能够在一对轿厢门2与门槛部件3之间确保充分的气密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的施力部件7由于伴随下部气密部件4从退避位置被提升至闭塞位置的弹性变形而产生作用力或作用力增大,由此,在下部气密部件4位于闭塞位置时,对该下部气密部件4向退避位置施力。因此,能够利用关门时的轿厢门2的驱动力使施力部件7产生充分的作用力,开门时即使不利用其他的动力等,也能够使下部气密部件4可靠地从闭塞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即,通过关门时下部气密部件4被滑动接触部件211提升至闭塞位置而使施力部件7产生或增大的作用力,仅凭借轿厢门2从全闭位置向开门方向移动(详细而言,滑动接触部件211离开下部气密部件4),就能够使位于闭塞位置的下部气密部件4可靠地移动至退避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下部气密部件4中,被按压部43设置于主体41的上端部中相对于被提升部42在开门方向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上,并且关门侧的端部431具有随着趋向开门方向而位于上方的形状。因此,利用开门时的轿厢门2的驱动力,通过抵接部21(详细而言,固定部件212的边界部位212A),能够按压被按压部43。由此,开门时,即使不利用其他的动力等,也能够将下部气密部件4从闭塞位置可靠地按压至退避位置。即,即使由于施力部件7的损伤等导致无法通过作用力进行下拉,通过轿厢门2的开门,也能够将下部气密部件4向退避位置按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中,被提升部42的端部421具有在下部气密部件4位于闭塞位置时与滑动接触部件211(详细而言,滑动接触面213)密接的形状。因此,在下部气密部件4位于闭塞位置时,轿厢门2的抵接部21与下部气密部件4之间也成为密接的状态,由此,轿厢门2与门槛部件3之间的气密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门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追加各种变更。例如,能够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追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成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而且,能够删除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
上述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为一对轿厢门2在水平方向互相分离及接近由此进行开闭的所谓中分式的门装置,但不限于该结构。门装置1还可以为所谓旁开式的门装置。若轿厢门2的开闭方向的尺寸小,则即使抵接部21仅设在开闭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也能够使下部气密部件4提升至闭塞位置并以充分的力推压到轿厢门2的下部。
上述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中,配置有对下部气密部件4从闭塞位置向退避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7,但不限于该结构。即,也可以为没有施力部件7的结构。该情况下,由于下部气密部件4具有被按压部43,因此,在开门时下部气密部件4也从闭塞位置被按压至退避位置。另外,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被提升部42从抵接部21的夹持中被放开时,下部气密部件4通过自重向退避位置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中,抵接部21(滑动接触部件211)配置于门主体20的开门侧的端部,但不限于此。抵接部21也可以配置于从门主体20的开门侧的端部向关门侧偏移的位置。通过该结构,至少在比抵接部21靠关门侧的位置上,能够确保轿厢门2和门槛部件3之间的气密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下部气密部件4上设有被按压部43,但不限于该结构。下部气密部件4也可以为不具有被按压部43的结构。即使为该结构,通过配置有施力部件7,下部气密部件4也能够在轿厢门2开门时被可靠地按压至退避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的下部气密部件4的被提升部42和被按压部43在通过抵接部21被提升或被按压时,与该抵接部21滑动接触,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在被提升部42的端部421及被按压部43的关门侧的端部431的至少一方配置辊。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抵接部21对被提升部42进行提升时或对被按压部43进行按压时的阻力。
上述实施方式的门装置1中,在一个部位(抵接部21)的开闭方向的两端配置有与被提升部42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213和与被按压部43滑动接触的边界部位212A,但不限于该结构。配置有滑动接触面213的部位与配置有边界部位212A的部位之间也可以空有间隔。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门装置,2…轿厢门,20…门主体,201…凹部,201A…内表面,21…抵接部,211…滑动接触部件,211A…下端面,212…固定部件,212A…边界部位,213…滑动接触面,22…密封部件,221…带状部,222…侧壁部,23…门靴,24…侧部气密部,241…凹部,242…弹性片,25…上部气密部,251…上片部,252…密封部件,3…门槛部件,31…引导槽,32…狭缝部,321…贯穿部,322…槽部,35…固定有门槛部件的部件,351…托架,4…下部气密部件(闭塞部件),41…主体,411…立起部,412…凸缘部,413…密封部件,42…被提升部,421…端部,43…被按压部,431…端部,44…轴部,5…框部,51…纵框,511…密闭片,52…上框,521…密闭片,6…开闭机构,61…门轨道,62…门吊架,63…驱动部,7…施力部件,9…乘降场所,90…乘降场所的出入口,91…乘降场所门,10…轿厢,11…轿厢主体,12…轿厢主体的出入口
Claims (6)
1.一种电梯的门装置,具有:
轿厢门,所述轿厢门对轿厢的出入口进行开闭;
门槛部件,所述门槛部件在所述出入口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开闭方向引导所述轿厢门;以及
闭塞部件,在所述轿厢门的下方,所述闭塞部件能够在对所述轿厢门和所述门槛部件之间进行封闭的闭塞位置与所述门槛部件的上端位置以下的位置即退避位置之间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轿厢门在下端部具有提升部,在所述提升部与所述闭塞部件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该轿厢门向关门方向移动,由此所述提升部将该闭塞部件向所述闭塞位置提升,
所述提升部配置在以下位置:所述轿厢门从全开位置向关门方向移动从而与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闭塞部件接触,且所述轿厢门移动至全闭位置从而将所述闭塞部件提升至所述闭塞位置,
所述闭塞部件具有能够闭塞所述轿厢门与所述门槛部件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并通过所述提升部被提升至所述闭塞位置,由此使所述闭塞部件的上端与所述轿厢门的下端部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门配置有一对,这一对轿厢门在水平方向互相分离及接近,由此对所述出入口进行开闭,
分别设在所述一对轿厢门上的所述提升部彼此的所述开闭方向上的间隔随着趋向下方而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装置具备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伴随所述闭塞部件从所述退避位置被提升至所述闭塞位置的弹性变形而产生作用力或作用力增大,在该闭塞部件位于所述闭塞位置时,所述施力部件对该闭塞部件向退避位置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装置具备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伴随所述闭塞部件从所述退避位置被提升至所述闭塞位置的弹性变形而产生作用力或作用力增大,在该闭塞部件位于所述闭塞位置时,所述施力部件对该闭塞部件向退避位置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门在所述下端部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在比所述提升部靠开门方向侧的位置向下方延伸,且在与所述闭塞部件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该轿厢门向开门方向移动而将该闭塞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按压,
所述闭塞部件具有:
在所述开闭方向上延伸的主体;
被提升部,所述被提升部从所述主体的上端部向所述轿厢门侧延伸,且在所述开闭方向上与所述提升部对置的端部与该提升部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轿厢门向关门方向移动,由此所述被提升部被提升;以及
被按压部,所述被按压部在所述主体的上端部从相对于所述被提升部向开门方向侧隔开间隔的位置向所述轿厢门侧延伸,且比所述被提升部低,
所述被按压部的关门侧的端部具有随着趋向开门方向而位于上方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提升部的所述端部具有所述闭塞部件位于所述闭塞位置时与所述提升部密接的形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85529.8A CN109264556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电梯的门装置 |
JP2017157132A JP6658698B2 (ja) | 2017-07-18 | 2017-08-16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85529.8A CN109264556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电梯的门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64556A CN109264556A (zh) | 2019-01-25 |
CN109264556B true CN109264556B (zh) | 2021-10-26 |
Family
ID=65147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85529.8A Active CN109264556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电梯的门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58698B2 (zh) |
CN (1) | CN109264556B (zh) |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6491A (ja) * | 1990-05-11 | 1992-01-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高速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
JPH08127485A (ja) * | 1994-11-01 | 1996-05-21 | Otis Elevator Co | 防音型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 |
CN2379587Y (zh) * | 1999-04-16 | 2000-05-24 | 赖宝林 | 防风门跳 |
WO2005009884A1 (en) * | 2003-07-28 | 2005-02-03 | Toshiba Elevator Kabushiki Kaisha | Sealing device for elevator |
KR20050019811A (ko) * | 2003-05-29 | 2005-03-03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의 도어 장치 |
CN1292973C (zh) * | 2002-12-10 | 2007-01-03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对轿厢门与轿厢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的装置 |
CN100344522C (zh) * | 2003-09-15 | 2007-10-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设备的密封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电梯设备 |
CN101549823A (zh) * | 2008-03-31 | 2009-10-0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装置及其出入口装置 |
CN101748963A (zh) * | 2008-12-19 | 2010-06-23 |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全高式地铁屏蔽门立柱及其调整装置 |
CN102811937A (zh) * | 2010-03-31 | 2012-12-0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
JP2013001482A (ja) * | 2011-06-14 | 2013-0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敷居溝閉塞装置 |
CN103270237A (zh) * | 2010-09-07 | 2013-08-28 | Rbp联合有限公司 | 门底自动下拉式密封装置 |
CN204252788U (zh) * | 2014-11-10 | 2015-04-08 | 北京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平滑门密封机构 |
CN204454205U (zh) * | 2014-07-24 | 2015-07-08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及层门装置 |
CN205532132U (zh) * | 2015-09-30 | 2016-08-31 | 江苏肯帝亚森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尘隔音门 |
CN105971479A (zh) * | 2015-03-11 | 2016-09-28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密封组件 |
CN106006327A (zh) * | 2015-03-30 | 2016-10-1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装置 |
CN106088928A (zh) * | 2016-08-24 | 2016-11-09 | 汪安全 | 一种隔声门用升降门槛装置 |
CN205805355U (zh) * | 2016-07-12 | 2016-12-14 | 吴江市汾湖镇瑞港净化设备厂 | 用于净化室的移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68771A (en) * | 1962-03-02 | 1964-09-02 | Woodside Ind Inc | Improved door-actuated threshold seal |
JP4405133B2 (ja) * | 2002-04-12 | 2010-01-27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ドアの吊下支持構造 |
TWI402207B (zh) * | 2008-09-01 | 2013-07-21 | Fujitec Kk | 電梯的安全裝置 |
US8991100B2 (en) * | 2011-08-23 | 2015-03-31 | Endura Products, Inc. | Door entryway system |
SG11201500723RA (en) * | 2012-07-30 | 2015-04-29 | Planet Gdz Ag | Drop-down seal and building part |
JP5802836B2 (ja) * | 2012-08-22 | 2015-11-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JP6002053B2 (ja) * | 2013-02-05 | 2016-10-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JP6242490B2 (ja) * | 2014-07-11 | 2017-1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
-
2017
- 2017-07-18 CN CN201710585529.8A patent/CN109264556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6 JP JP2017157132A patent/JP6658698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6491A (ja) * | 1990-05-11 | 1992-01-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高速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
JPH08127485A (ja) * | 1994-11-01 | 1996-05-21 | Otis Elevator Co | 防音型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 |
CN2379587Y (zh) * | 1999-04-16 | 2000-05-24 | 赖宝林 | 防风门跳 |
CN1292973C (zh) * | 2002-12-10 | 2007-01-03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对轿厢门与轿厢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的装置 |
KR20050019811A (ko) * | 2003-05-29 | 2005-03-03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의 도어 장치 |
WO2005009884A1 (en) * | 2003-07-28 | 2005-02-03 | Toshiba Elevator Kabushiki Kaisha | Sealing device for elevator |
CN1753827A (zh) * | 2003-07-28 | 2006-03-29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用于电梯的密封装置 |
CN100344522C (zh) * | 2003-09-15 | 2007-10-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设备的密封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电梯设备 |
CN101549823A (zh) * | 2008-03-31 | 2009-10-0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装置及其出入口装置 |
CN101748963A (zh) * | 2008-12-19 | 2010-06-23 |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全高式地铁屏蔽门立柱及其调整装置 |
CN102811937A (zh) * | 2010-03-31 | 2012-12-0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
CN103270237A (zh) * | 2010-09-07 | 2013-08-28 | Rbp联合有限公司 | 门底自动下拉式密封装置 |
JP2013001482A (ja) * | 2011-06-14 | 2013-0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敷居溝閉塞装置 |
CN204454205U (zh) * | 2014-07-24 | 2015-07-08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及层门装置 |
CN204252788U (zh) * | 2014-11-10 | 2015-04-08 | 北京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平滑门密封机构 |
CN105971479A (zh) * | 2015-03-11 | 2016-09-28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密封组件 |
CN106006327A (zh) * | 2015-03-30 | 2016-10-1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装置 |
CN205532132U (zh) * | 2015-09-30 | 2016-08-31 | 江苏肯帝亚森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尘隔音门 |
CN205805355U (zh) * | 2016-07-12 | 2016-12-14 | 吴江市汾湖镇瑞港净化设备厂 | 用于净化室的移门 |
CN106088928A (zh) * | 2016-08-24 | 2016-11-09 | 汪安全 | 一种隔声门用升降门槛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上海轨道交通防淹防护密闭隔断门的设计和应用;刘洪波;《应用技术》;20150331(第3期);117-120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58698B2 (ja) | 2020-03-04 |
JP2019018998A (ja) | 2019-02-07 |
CN109264556A (zh) | 2019-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755033B2 (ja) | 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WO2012176297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ドア装置 | |
CN101549823B (zh) | 电梯装置及其出入口装置 | |
TWI275560B (en) | Sealing device for elevator door | |
JP5802836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715828B2 (ja) | エレベータ出入口装置 | |
FI98363C (fi) | Hissikorin kynnysjärjestelmä | |
CN109264556B (zh) | 电梯的门装置 | |
JPWO2013069154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における気密装置及び気密装置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 |
JP6874880B1 (ja) | ドア装置を具えるエレベーター | |
CN108367896B (zh) | 电梯装置 | |
JP5945024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扉装置 | |
JP6306125B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16034873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6068602B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18034927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19220221U (zh) | 升降隔声门及隔声房 | |
JP6341454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気密部材 | |
JP5520085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CN113966309A (zh) | 电梯门 | |
JPS63112389A (ja) | エレベ−タ−の防煙装置 | |
CN114502498B (zh) | 电梯门和电梯门的维护部件 | |
JP4614720B2 (ja) | エレベータ乗場 | |
JP2017019641A (ja) |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 | |
US1315795A (en) | Door fob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