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0792A -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及加料铲具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及加料铲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30792A CN109030792A CN201810392673.4A CN201810392673A CN109030792A CN 109030792 A CN109030792 A CN 109030792A CN 201810392673 A CN201810392673 A CN 201810392673A CN 109030792 A CN109030792 A CN 1090307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shovel
- volume
- time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31 graphit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38—Concrete; Lime; Mortar; Gypsum; Bricks; Ceramics; Glass
- G01N33/383—Concrete or ce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所述的加料方法包括:采用加料铲具向坍落度筒内分三次加料,第一次加3铲、第二次加2铲;第三次加料时,由于是顶层,已在可视范围内,酌情加料至捣实后有合理的富余,完成加料过程;所述的坍落度筒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所述加料铲具容积为810~950cm3;本发明采用特定的小方铲和特定的加料方法,加料时捣实后第一层高度能控制为100±20mm,第二层高度能控制为200±25mm,第三层高度能控制为306~340mm,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顺利进行,做到比以往更精准更有效。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及加料铲具。
(二)背景技术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常采用坍落度试验法。混凝土坍落度仪由捣棒、(钢制)坍落度筒、测量钢尺及直尺、小方铲、抹刀和底板等组成,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坍落度仪》JG/T 248的规定。其中坍落度筒的几何形状为圆台形,其尺寸为上下口内径分别为100和200mm,高度为300mm。坍落度筒整体铸造加工时,应采用符合GB9439中的球墨铸铁,筒壁厚度不应小于4mm;整体冲压加工时,应采用材料性能不低于45A无缝钢管,筒壁厚度不应小于1.5mm。
坍落度试验法步骤:(1)用湿布擦拭湿润坍落度筒及其他用具,把坍落度筒放在铁板上,用双脚踏紧踏板,使坍落度筒在加料时保持位置固定。(2)用小方铲将混凝土拌和物分三层均匀地加入筒内,使每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即第一层高度控制为100±20mm,第二层高度控制为200±25mm)。每层用捣棒沿螺旋方向在截面上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插捣深度要求为,底层应穿透该层,上层则应插到下层表面以下约10~20mm。在第三层(或顶层)加料时,应将混凝土拌和物加至高出筒口,并使第三层捣实后,应有合理的富余(高度控制约为306~340mm,即高出筒高6~40mm),刮去富余的混凝土拌和物并用抹刀抹平。(3)清除坍落度筒外周围及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将坍落度筒垂直平稳地徐徐提起,轻放于试样旁边。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3~7)s内完成,从开始加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总之,第一层和第二层加料量或高度是有范围要求的,而对于第三层(已在可视的范围内)加料可采用酌情加料,只要插捣完毕后有合理的富余即可。
由上述试验步骤可知,用小方铲将混凝土拌和物分三层均匀地加入筒内,使每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但在实际试验操作时,往往很难达到上述要求。原因是该坍落度筒壁材料是不透明材料,而且在该坍落度筒壁内外均未标上筒的1/3和2/3高度,还有捣实前后的混凝土高度是不一致的。
(三)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及加料铲具,本发明采用特定的小方铲和特定的加料方法,在第一次加料时加到在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处,在第二次加料时加到在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2/3处,在第三次加料时(已在可视范围内,可采用酌情加料)加到在捣实后有合理的富余为止,以方便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顺利进行,做到比以往更精准更有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铲具,所述加料铲具容积为810~950cm3;所述加料铲具的几何形状取决于实用,例如可以为:由一个水平底面和设于所述水平底面上的垂直壁面形成的具有斜敞口的斗形小方铲。
一种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所述的加料方法包括:
采用加料铲具向坍落度筒内分三次加料,第一次加3铲(即可达到第一层的加料要求)、第二次加2铲(即可达到第二层的加料要求);第三次加料时,由于是顶层,已在可视范围内,酌情加料至捣实后有合理的富余(加1~2铲,即可达到第三层的加料要求),完成加料过程;
所述的坍落度筒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其几何形状为圆台形,上、下口内径分别为100mm、200mm,高度为300mm,体积为5498.5cm3;
所述加料铲具容积为810~950cm3;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加料铲具铲满时需要沿铲口刮平。
进一步,所述的加料方法中,采用的加料铲具容积为845~920cm3,第一次加3铲、第二次加2铲、第三次加1~2铲,即可达到第一、二、三层的加料要求,并有合理的富余。
进一步,所述的加料方法中,采用的加料铲具容积为810~840cm3,第一次加3铲、第二次加2铲、第三次加2铲,即可达到第一、二、三层的加料要求,并有合理的富余。
进一步,所述的加料方法中,采用的加料铲具容积为925~950cm3,第一次加3铲、第二次加2铲、第三次加1铲,即可达到第一、二、三层的加料要求,并有合理的富余。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原理分析如下:
坍落度筒的几何形状为圆台形,其尺寸为上下口内径分别为100和200mm,高度为300mm,体积为5498.5cm3。就坍落度筒的高度进行三等分,分成第一、二、三层(或依次为下层、中层、上层),且均为圆台形。第一、二、三层圆台的上下口内径分别为167和200mm、133和167mm以及100和133mm。它们的高度均为100mm。第一、二、三层圆台体积分别为2650.3、1769.9、1078.3cm3,其中第一层与第二层的体积比为1.4974。结合以往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实践经验,并由此确定特定加料方法为在采用一定体积的特定小方铲的条件下,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特定小方铲加料次数为3铲和2铲。特定小方铲的体积范围为810~950cm3。
由表1和2可知,坍落度筒各层圆台体积与小方铲体积之比的变化规律。假设小方铲的体积为883cm3立方厘米,这个小方铲3铲的体积正好等于坍落度筒第一层的体积,也即完成在第一次加料时加到使第一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这个小方铲2铲的体积正好等于坍落度筒第二层的体积,也即完成在第二次加料时加到使第二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2/3左右。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正确加料。在第三层加料时,先加1铲,这个1铲的体积小于坍落度筒第三层的体积,这时已经能看到坍落度筒内的混凝土,因此需要酌情加料,即可满足在第三次加料时加到使第三层捣实后筒满并有富余。
由此可确定特定的小方铲和特定加料方法。当特定小方铲体积为883cm3时,特定加料方法为第一次加料3铲、第二次加料2铲、第三次加料1铲再酌情加料。
表1坍落度筒的几何尺寸和各圆台体积与小方铲体积之比
再由表2可知坍落度筒各层圆台体积与小方铲体积之比的变化规律,假设小方铲的体积为950cm3。在第一次加料时其3铲的体积与坍落度筒第一层的体积之比为1.07,也即完成在第一次加料时加到使下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已达到高度为110mm,其控制高度为100±20mm。在第二次加料时其2铲的体积与坍落度筒第二层的体积之比为1.07,也即完成在第二次加料时加到使第二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2/3左右,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已达到高度为225mm,其控制高度为200±25mm。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正确加料。在第三次加料时其1铲的体积略小于坍落度筒第三层的体积,但累加上第一次和第二次加料的富余,能使第三层捣实后筒满并有富余,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捣实后已达到高度为326mm,即高出筒高26mm。上述6铲的体积与坍落度筒的体积之比为1.04。
由此可确定特定的小方铲和特定加料方法。当特定小方铲体积为950cm3时,特定加料方法为第一次加料3铲、第二次加料2铲、第三次加料1铲。
由此可知,采用上述这种二种特定的小方铲和特定的加料方法,均可使每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可方便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顺利进行,做到比以往更精准更有效。
再由表2可知,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特定加料方法为特定的小方铲3铲和2铲的条件下,特定的小方铲的体积范围为810~950cm3。也即采用上述这种特定的小方铲和特定的加料方法,均可使每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即第一层高度控制为100±20,第二层高度控制为200±25mm)。
表2小方铲体积与多次加料后的捣实加料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特定的小方铲和特定的加料方法,加料时第一层高度(捣实后)能控制为100±20mm,第二层高度能控制为200±25mm,第三层高度能控制约为306~340mm。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顺利进行,做到比以往更精准更有效。
(四)附图说明
图1:坍落度筒和坍落度筒分三层的示意图,其中:1第一层(下层)、2第二层(中层)、3第三层(上层或顶层);
图2:小方铲实物图和示意图;
图3:坍落度筒、加料漏斗、捣棒实物分解图;
图4:坍落度筒、加料漏斗实物组合图。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而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采用特定的小方铲,其体积可在810~840cm3范围内选定。本实施例优选其体积为825cm3。在其体积确定的条件下,小方铲的几何形状取决于实用。本实施例选择其形状为立方体的一半,即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将立方体一分为二,立方体的边长为118.2mm,体积为825cm3。
采用特定的加料方法,每小方铲铲满时需要沿铲口刮平,在第一次加料时其3铲的体积约等于坍落度筒第一层的体积,误差仅为-7%,也即完成在第一次加料时加到使第一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已达到高度为92mm,其控制高度为100±20mm。在第二次加料时其2铲的体积约等于坍落度筒第二层的体积,误差仅为-7%,也即完成在第二次加料时加到使第二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2/3左右,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已达到高度为180mm,其控制高度为200±25mm。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正确加料。在第三次加料时,加2铲(或酌情加料),这7铲的体积与坍落度筒的体积之比为1.05,经计算在第三层捣实后的混凝土已使筒满并有富余,其计算高度已达到30mm。
由表2可知,在小方铲加料体积有偏差的条件下,例如,825±15cm3,其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加料且捣实后高度均在期望的控制高度范围内。
实施例2
采用特定的小方铲,其体积可在845~920cm3范围内选定。本实施例优选其体积为883cm3。在其体积确定的条件下,小方铲的几何形状取决于实用。本实施例选择其形状为立方体的一半,即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将立方体一分为二,立方体的边长为120.9mm,体积为883cm3。
采用特定的加料方法,每小方铲铲满时需要沿铲口刮平,在第一次加料时其3铲的体积约等于坍落度筒第一层的体积,误差为0%,也即完成在第一次加料时加到使第一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已达到高度为100mm,其控制高度为100±20mm。在第二次加料时其2铲的体积约等于坍落度筒第二层的体积,误差为0%,也即完成在第二次加料时加到使第二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2/3左右,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已达到高度为200mm,其控制高度为200±25mm。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正确加料。在第三次加料时,先加1铲,这个1铲的体积小于坍落度筒第三层的体积,这时已经能看到坍落度筒内的混凝土,因此还要酌情加料(约添加半铲料),也即在第三次加料时加到使第三层捣实后筒满并有富余。
由表2可知,在小方铲加料体积有偏差的条件下,例如,883±37cm3,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加料且捣实后高度均在期望的控制高度范围内。
实施例3
采用特定的小方铲,本实施例优选其体积为900cm3。在其体积确定的条件下,小方铲的几何形状取决于实用。本实施例选择其形状为立方体的一半,即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将立方体一分为二,立方体的边长为121.6mm,体积为900cm3。
采用特定的加料方法,每小方铲铲满时需要沿铲口刮平,在第一次加料时其3铲的体积约等于坍落度筒下层的体积,误差为2%,也即完成在第一次加料时加到使下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已达到高度为102mm,其控制高度为100±20mm。在第二次加料时其2铲的体积约等于坍落度筒中层的体积,误差为2%,也即完成在第二次加料时加到使中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2/3左右,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已达到高度为206mm,其控制高度为200±25mm。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正确加料。在第三次加料时,先加1铲,这个1铲的体积小于坍落度筒上层的体积,这时已经能看到坍落度筒内的混凝土,因此只要再酌情加料即可,也即在第三次加料时加到使上层捣实后筒满并有富余。
由表2可知,在小方铲加料体积有偏差的条件下,例如,900±25和900±50cm3,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加料且捣实后高度均在期望的控制高度范围内。
实施例4
采用特定的小方铲,其体积可在925~950cm3范围内选定。本实施例优选其体积为945cm3。在其体积确定的条件下,小方铲的几何形状取决于实用。本实施例选择其形状为立方体的一半,即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将立方体一分为二,立方体的边长为123.6mm,体积为945cm3。
采用特定的加料方法,每小方铲铲满时需要沿铲口刮平,在第一次加料时其3铲的体积约等于坍落度筒下层的体积,误差为7%,也即完成在第一次加料时加到使下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1/3左右,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已达到高度为109mm,其控制高度为100±20mm。在第二次加料时其2铲的体积约等于坍落度筒中层的体积,误差为7%,也即完成在第二次加料时加到使中层捣实后高度约为筒高的2/3左右,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已达到高度为223mm,其控制高度为200±25mm。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正确加料。在第三次加料时其1铲的体积略小于坍落度筒上层的体积,加上第一次和第二次加料的富余,能使上层捣实后筒满并有富余,经计算此时的混凝土面捣实后已达到高度为322mm,即高出筒高22mm。
由表2可知,在小方铲加料体积有偏差的条件下,例如,925~950cm3,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加料且捣实后高度均在期望的控制高度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料方法包括:
采用加料铲具向坍落度筒内分三次加料,第一次加3铲、第二次加2铲;第三次加料时,由于是顶层,已在可视范围内,酌情加料至捣实后有合理的富余,完成加料过程;
所述的坍落度筒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其几何形状为圆台形,上、下口内径分别为100mm、200mm,高度为300mm,体积为5498.5cm3;
所述加料铲具容积为810~950cm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料方法中,采用的加料铲具容积为845~920cm3,第一次加3铲、第二次加2铲、第三次加1~2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料方法中,采用的加料铲具容积为810~840cm3,第一次加3铲、第二次加2铲、第三次加2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料方法中,采用的加料铲具容积为925~950cm3,第一次加3铲、第二次加2铲、第三次加1铲。
5.一种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铲具容积为810~950cm3,所述加料铲具的几何形状取决于实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铲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铲具为:由一个水平底面和设于所述水平底面上的垂直壁面形成的具有斜敞口的斗形小方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92673.4A CN109030792A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及加料铲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92673.4A CN109030792A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及加料铲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30792A true CN109030792A (zh) | 2018-12-18 |
Family
ID=64629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92673.4A Pending CN109030792A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及加料铲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30792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164179U (zh) * | 2013-01-16 | 2013-08-28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便捷式混凝土坍落度仪 |
CN203658356U (zh) * | 2014-01-03 | 2014-06-18 | 长安大学 | 一种便携式坍落度试验装置 |
CN105372411A (zh) * | 2014-08-30 | 2016-03-02 | 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 水泥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插捣深度控制装置 |
CN205594958U (zh) * | 2016-03-14 | 2016-09-21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混凝土坍落度筒 |
CN205643080U (zh) * | 2016-05-12 | 2016-10-12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装置 |
CN107063758A (zh) * | 2017-07-06 | 2017-08-18 | 孔淑娴 | 一种混凝土的取样检测方法及其模具 |
CN107449893A (zh) * | 2017-07-31 | 2017-12-08 | 海南方能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CN206892105U (zh) * | 2017-07-01 | 2018-01-16 | 江苏宏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坍落度的测量装置 |
-
2018
- 2018-04-27 CN CN201810392673.4A patent/CN1090307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164179U (zh) * | 2013-01-16 | 2013-08-28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便捷式混凝土坍落度仪 |
CN203658356U (zh) * | 2014-01-03 | 2014-06-18 | 长安大学 | 一种便携式坍落度试验装置 |
CN105372411A (zh) * | 2014-08-30 | 2016-03-02 | 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 水泥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插捣深度控制装置 |
CN205594958U (zh) * | 2016-03-14 | 2016-09-21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混凝土坍落度筒 |
CN205643080U (zh) * | 2016-05-12 | 2016-10-12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装置 |
CN206892105U (zh) * | 2017-07-01 | 2018-01-16 | 江苏宏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坍落度的测量装置 |
CN107063758A (zh) * | 2017-07-06 | 2017-08-18 | 孔淑娴 | 一种混凝土的取样检测方法及其模具 |
CN107449893A (zh) * | 2017-07-31 | 2017-12-08 | 海南方能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20 April 2009 * |
冷发光 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8 August 2016 * |
吴旭志 等: "混凝土工作性的测试方法", 《装备制造技术》 * |
张静: "尾矿砂配制农村公路混凝土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93373A (zh) | 废旧三氧化二铝-碳化硅-碳质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方法 | |
CN103086638A (zh) | 一种砂浆添加剂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1713229A (zh) | 铜矿尾砂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工艺 | |
US20220259104A1 (en) | Process of preparing a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material | |
CN117865640A (zh) | 一种可融冰除雪的应急修补水泥用磷酸镁凝珠、其制法及修补方法 | |
CN107619231A (zh) | 一种高强度瓷砖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030792A (zh) |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的加料方法及加料铲具 | |
CN104402471B (zh) | 一种低成本铝铬锆捣打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02232B (zh) | 基于骨料等比表面积替代原则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方法 | |
JP2015141146A (ja) | 粉体混合物の均一性判定方法 | |
CN106501054A (zh) | 一种制备人造方岩心的模具及方岩心的制备方法 | |
Ramonu et al. | Compressive strength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design concrete mix ratio; 1: 2: 4 and non-conventional concrete mix ratio; 1: 3: 3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Nigeria | |
JP2016050130A (ja) | 現場打ち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現場打ち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 | |
CN109809746A (zh) | 一种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注浆充填材料的方法 | |
Li et 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fine aggregate's grading on mortar's rheology | |
CN116106172A (zh) | 一种检测机制砂与减水剂相容性的试验方法 | |
CN109180082B (zh) | 一种长效防坍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
JP3815949B2 (ja) | 硬化材添加含水流動性土の硬化材添加量決定方法、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
CN208172000U (zh) | 一种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用的新型坍落度筒 | |
CN207290541U (zh) | 高温耐磨涂料混合搅拌输送系统 | |
CN107599181A (zh) | 高温耐磨涂料混合搅拌输送系统 | |
CN103396073B (zh) | 一种湿排高烧失量粉煤灰的利用方法 | |
CN114371123B (zh) | 一种沥青与酸碱混合骨料界面过渡区的粘结性能测试方法 | |
JPH0358891B2 (zh) | ||
CN109061117B (zh) | 一种能模拟新拌混凝土性质的材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