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9676A - 用于机动车辆的雨刷器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的雨刷器子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09676A CN108909676A CN201810288180.6A CN201810288180A CN108909676A CN 108909676 A CN108909676 A CN 108909676A CN 201810288180 A CN201810288180 A CN 201810288180A CN 108909676 A CN108909676 A CN 1089096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n brush
- car body
- wind
- component
- body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060 Gray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1481 Pathologic Constri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050 silico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62 sten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04 sten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488—Wiper arrangement for crash protection or impact absor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6—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 B60S1/16—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 B60S1/18—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 B60S1/185—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with means for stopping or setting the wipers at their limit of mov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43—Attachment of the wiper assembly to the vehicle
- B60S1/0441—Attachment of the wiper assembly to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attachment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1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leaning tool
- B08B1/16—Rigid blades, e.g. scrapers; Flexible blades, e.g. wipers
- B08B1/165—Scra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413—Modular wiper assembly
- B60S1/0419—Modular wiper assembly the support structure being integrally mold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43—Attachment of the wiper assembly to the vehicle
- B60S1/0433—Attachement of a wiper modular assembly to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43—Attachment of the wiper assembly to the vehicle
- B60S1/0441—Attachment of the wiper assembly to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attachment means
- B60S1/0444—Attachment of the wiper assembly to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attachment means comprising vibration or noise absorb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20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nections not cover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B2200/63—Frangible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雨刷器子组件,该雨刷器子组件具有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该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通过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部连接装置连接至第一车身部件,并且通过后部连接装置连接至第二车身部件。为了优化雨刷器子组件的碰撞行为,该前部连接件被设置为被配置用于当沿纵向方向作用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和第一车身部件之间的阈值力被超过时屈服,使得第一车身部件能够相对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向后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雨刷器子组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雨刷器子组件。
背景技术
现代机动车辆的挡风玻璃雨刷器总体上是电驱动的。相应的马达通常被固定至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也可以具有用于雨刷臂的枢轴的轴承和用于将力从马达传递至枢轴的机械元件的轴承。在适用的情况下,保持元件可以包含彼此连接的多个部件,其自身固定至机动车辆的车身。在这种情况下,已知不同的连接构思。其中之一提供的保持元件沿行驶方向在前部被固定至用于在减震腿穹顶之间加强的车颈进气室(cowl plenum)的横向支柱,以及在后部被固定至使发动机舱相对于乘客舱终止的前围板。前围板通常在其上端处被焊接至前围板上面板或者在适用的情况下侧向地焊接至A柱。
在前端碰撞的情况下,车颈进气室可能沿行驶方向变形并且被压缩,这通常导致上述保持元件与上述发动机一起被推到前围板上并且前围板潜在地变得变形至乘客舱内。这部分地是由于保持元件引起车颈进气室的加强并且因此抑制对能量吸收很重要的其变形。在这种情况下,这也可能导致前围板和前围板上面板之间的焊接连接以及在适用的情况下其他焊接连接的撕裂。所有这些都是不理想的。
专利号为US 6,899,370 B2的美国专利公开了通过使用弹性固定元件将雨刷器装置固定在车辆车身上。固定元件位于雨刷器装置或车辆车身的接收开口中,其中贯通开口位于其他部件的轴颈上。固定元件被预张紧,由此在固定元件与相邻部件的外周表面之间产生限定的摩擦力。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通过克服该限定的摩擦力,雨刷器装置与车辆车身之间的连接可以被释放,由此它们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变得彼此分离。
专利号为US 7,805,799 B2的美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雨刷器系统的保持元件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雨刷器系统的枢轴装置通过保持元件组件被连接至车辆部件。橡胶圈密封套被可释放地连接至保持元件组件并且被设置用于使其与车辆部件之间的振动减幅。管套和车柱部件一起被设置在橡胶圈密封套内部,其中以凸缘状方式与车柱部件邻接的平台被设置在橡胶圈密封套的下侧处,并且与保持元件组件形成强制锁定连接。凸缘螺钉通过车辆部件拧入车柱部件。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平台上形成折弯线,在该折弯线上,平台在垂直力分量的作用下系统地弯曲,从而能够释放保持元件装置。因此,在行人碰撞的情况下,枢轴装置和雨刷臂的一部分可以向下移置。
JP 2005/335572 A公开了一种挡风玻璃雨刷器装置,其具有用于雨刷臂的可转动轴的两个回转轴承,其中回转轴承被安装在两个管状臂部分的端侧。这些臂部分彼此可枢转地连接,但是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通过固定元件被固定。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固定元件可能会断裂,由此臂部分由于相对于彼此的弹性作用而向后枢转进入车辆车身。
专利号为US 8,819,888 B2的美国专利和专利号为US 7,956,502 B2的美国专利各自提出了挡风玻璃雨刷器装置,其中对于每个雨刷器,设置有与连接部分以一体式方式构造的枢转轴保持元件。连接部分被设置用于连接至车辆车身并且具有容纳橡胶元件的凹槽。通过橡胶元件的贯通开口引导螺钉,通过该螺钉将连接部分固定至车辆车身。
考虑到现有技术,在前端碰撞的情况下,就安全性而言,雨刷器装置与机动车辆的车身的连接仍留有改进空间。期望优化雨刷器子组件的碰撞行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雨刷器子组件。该雨刷器子组件包括通过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部连接装置连接至第一车身部件并且通过后部连接装置连接至第二车身部件的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前部连接装置被配置用于当沿纵向方向作用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和第一车身部件之间的阈值力被超过时屈服,使得第一车身部件能够相对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向后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雨刷器子组件。该车辆雨刷器子组件包括通过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连接装置连接至车身部件的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该前部连接装置被配置用于当沿纵向方向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和车身部件之间作用有力时屈服,使得车身部件可以相对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向后移动。
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和领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具有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雨刷器子组件的机动车辆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雨刷器子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详细图;
图3是图1的雨刷器子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4是图1的雨刷器子组件的第一截面图;
图5是图1的雨刷器子组件的第二截面图;和
图6A-6C是图1的雨刷器子组件的详细图,其中不同的元件已被移除。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总是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它们总体上也仅被描述一次。
图1是具有雨刷器子组件1的机动车辆(例如乘用车辆)的一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了具有固定至其的车颈进气室的横向支柱4的减震器穹顶8。沿限定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的X轴线,在后部还示出了使发动机舱相对于乘客舱终止的前围板(dash panel)6。在其上侧处,前围板6被焊接至前围板上面板7。此外,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可以被看到并且通过前部连接装置3被连接至横向支柱4并且通过后部连接装置5被连接至前围板6。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的下侧处,挡风玻璃雨刷器马达10与其连接。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上还支撑有各种可移动的元件,例如,挡风玻璃雨刷器的枢轴11。
以下参考图2-6C来说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和前部连接装置3的更精确的结构。
如图2的放大图中可以看出,可以包含例如灰口铸铁的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可以具有板状或平面部分2.1,该板状或平面部分2.1在边缘侧并入外周凸缘2.3内。在平面部分2.1内的前部连接装置3的区域中,形成贯通开口12,保持装置13被引导通过该贯通开口12。由于保持装置13,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和横向支柱4之间形成强制锁定连接(positive-locking connection)。尤其如图5的截面图中可以看出,保持装置13具有螺钉14、板元件15(在图2中已经省略)、变形元件16和焊接螺母17。除了由橡胶制成的变形元件16之外,所提及的元件14、15、17包含钢。当螺钉14的头部14.1被设置在板元件15的上侧处时,螺钉14的轴部分14.2被引导穿过板元件15、变形元件16并且穿过横向支柱4的贯通开口18并且拧紧至焊接螺母17。变形元件16由此被固定至横向支柱4。贯通开口18也可以被构造为孔。
保持装置13的结构也在图6A-6C中清楚示出,其中图6A示出了完整的保持装置13,而在图6B中,螺钉14和板元件15已经被移除,使得可以看到变形元件16。在图6C中,变形元件16也已被移除,使得可以看到贯通开口18。
如图5中还可以看出,总体上圆柱形-对称的变形元件16具有上部部分16.1、中心部分16.2和下部部分16.3。上部部分16.1和下部部分16.3具有比中心部分16.2更大的直径,并且在上侧处或下侧处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的平面部分2.1邻接,与贯通开口12的固定区域12.1和狭窄区域12.2相邻。在这种情况下,板元件15用于将由螺钉14施加的夹紧力以均匀的方式分布在上部部分16.1上,由此,在上部部分16.1和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之间产生非强制锁定连接。此外,变形元件16以强制锁定的方式容纳在贯通开口12的上述固定部分12.1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固定区域12.1与尤其在图3中可以看见的狭窄区域12.2邻接而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强制锁定连接,并且在该狭窄区域12.2上,在边缘侧形成两个固定突起2.5。在后部,狭窄区域12.2与释放区域12.3邻接,释放区域12.3被设置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的从前部向后部上升的部分2.2中。
如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释放区域12.3具有比固定区域12.1更大的横向尺寸。该尺寸被选择为如此大以使其至少对应于变形元件16的上部部分16.1的直径。固定区域12.1的内部尺寸大体上对应于变形元件16的中心部分16.2的直径。与此相反,两个固定突起2.5的间距明显更小,因此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在变形元件16和贯通开口12之间沿X轴方向存在强制锁定连接。
在前端碰撞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横向支柱4沿朝向前围板6的方向被向后按压。在这种情况下,沿纵向方向(沿X轴的方向)作用的阈值力F可能被超过,由此撤销上述强制锁定连接。这是由于中心部分16.2被挤压在固定突起2.5之间并且弹性地变形,使得变形元件16最终能够通过狭窄区域12.2移动离开固定区域12.1进入释放区域12.3。在这种情况下,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的位置可以相对于前围板6仅在很小程度上改变,也就是说,虽然横向支柱4朝向前围板6移动,但是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和固定在其上的挡风玻璃雨刷器马达10通常最多被轻微地压入前围板6内。在更强大的压入动作的情况下,将以其他方式存在焊接连接件相对于前围板上面板7变形或撕裂的风险。
为了实现变形元件16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的完全分离,变形元件16随后沿向下的方向通过释放区域12.3移动离开贯通开口12。为此,在凸缘2.3上在下侧处形成倒棱式斜面部分2.4,该倒棱式斜面部分2.4沿纵向方向被设置在横向支柱4的表面上位于相反部分4.1后面。如果横向支柱4向后移动,则相反部分4.1和斜面部分2.4配合,使得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向上改变方向,由此变形元件16向下移动离开贯通开口12。在图4和5中,示出了与横向支柱4有关的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2的相应的移动路径B。
应当注意,以下实施方式中单独提出的特征和方法可以以任何技术上有益的方式相互组合并且提出雨刷器子组件的其他实施例。该实施方式尤其结合附图另外表征并且说明雨刷器子组件。
作为本公开的结果,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雨刷器子组件。机动车辆尤其包括乘用车辆。术语“雨刷器子组件”在这种情况下不旨在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并且旨在仅意指该装置的部件旨在功能上与至少一个机动车辆的挡风玻璃雨刷器相关联。代替“雨刷器子组件”,也可以指“挡风玻璃雨刷器的保持装置”。
雨刷器子组件具有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该雨刷器保持元件通过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部连接装置连接至第一车身部件,并且通过后部连接装置连接至第二车身部件。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造成一个或多个部件。它通常用于可移动地支撑挡风玻璃雨刷器或挡风玻璃雨刷器驱动器的至少一个可移动部件。例如,它可以形成挡风玻璃雨刷器的枢轴的轴承。此外,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通常用于固定挡风玻璃雨刷器马达。该挡风玻璃雨刷器马达例如可以容纳在由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形成的壳体中或容纳在固定至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单独的壳体中。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被设置为形成相对于车辆车身固定的基部,并且挡风玻璃雨刷器马达总体上固定在该基部上,并且挡风玻璃雨刷器机构的可移动部件支撑在该基部上。为了确保必要的机械稳定性,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通常由金属(例如,钢、灰口铸铁或铝)制成。可以至少部分地制造为成某种形状的板状金属部件。
通过至少两个连接装置来实现与车身的固定。前部连接装置将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连接至第一车身部件,以及后部连接装置将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连接至第二车身部件。术语“前部”和“后部”在这种情况下指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X方向),也就是说,前部连接装置沿行驶方向比后部连接装置位于更前方(然而,其中两个连接装置总体上不沿机动车的X轴对齐)。这也导致第一车身部件至少部分地必须比第二车身部件设置在更前方。具体地,第一车身部件可以是车颈进气室的横向支柱或限制金属板。此外,第二车身部件可以具体是前围板。除了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和相应的车身部件之外,连接装置中的每个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附加部件。具体地,至少一个部件可以是插入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和车身部件之间,使得它们彼此不直接接触。
根据本一个实施例,前部连接装置被配置用于当沿纵向方向作用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和第一车身部件之间的阈值力被超过时系统地屈服,使得第一车身部件能够相对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向后移动。所提到的阈值力在这种情况下表示力的阈值,当超过该阈值时使得前部连接装置屈服。当然,这个阈值由于部件容差所以已经不够精确,但是仅仅可以近似地预先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阈值力沿车辆的纵向方向作用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和第一车身部件之间。严格地说,这当然应该被称为一对力,其中力作用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上并且反作用力作用在第一车身元件上。在这种情况下,以使得在机动车辆的正常运行期间不超过阈值力,而是在发生碰撞,尤其是前端碰撞(其中第一车身部件被向后推)的情况下超过阈值力的方式优选地选择阈值力。除了沿纵向方向作用的力之外,根据相应的碰撞类型和方向,力也可以与横向轴线或垂直轴线平行地作用。然而,前部连接装置的系统性屈服不重要或不必要。例如,前部连接装置的系统性屈服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期望的断裂位置来实施。替代地,屈服可以通过连接装置的部件的塑性和/或弹性变形来执行。
如果阈值力被超过,则前部连接装置屈服并且因此以使得第一车身部件可以相对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向后移动的方式释放第一车身部件相对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相对运动。这种情况下的相对运动不必平行于车辆的纵向轴线进行,而是也可以包含在车辆的横向轴线和/或垂直轴线的方向上的分量。然而,相对运动可以包含沿纵向轴线的方向的分量。大体上产生了第一连接装置的系统性分离,其中前部连接装置的部件可以继续保持连接至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或第一车身部件。
由于前部连接装置的系统性屈服,第一车身部件可以向后移动,而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至少在纵向方向上可以大约保持其相对于第二车身部件的位置,并且因此不会(或者只是在较小程度上)向后推向第二车身部件。由此大体上防止第二车身部件的损坏和变形。如果第二车身部件是前围板,则该部件不会变形或仅在很小程度上变形。也可以防止相对于相邻部件(例如,前围板上面板)的焊接连接的撕裂。邻近车辆内部空间的车身部件因此可以大体上保持完好。由于雨刷器子组件,尤其在车辆内部空间的区域中的安全性可以显着提高。
优选地,前部连接装置具有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贯通开口和被引导穿过贯通开口的保持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贯通开口总体上是连续的开口,该开口通常沿机动车辆的垂直轴线(Z轴)的方向延伸穿过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可选地,贯通开口可以在边缘侧横向地相对于其通道方向部分地开口。根据另一实施例,贯通开口在边缘侧封闭。自身可以构造成一件或多件的保持装置通常与第一车身部件分别制造。该保持装置可以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例如,通过强制锁定和/或非强制锁定)连接至第一车身部件,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由于保持装置被引导穿过贯通开口,所以产生了至少部分强制锁定连接。在车辆的正常运行状态下,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通过保持装置固定至第一车身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非强制锁定连接来补充强制锁定连接。
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尤其可以在贯通开口的区域中以平面或薄壁的方式构造,使得沿通道方向的材料厚度明显小于横向地相对于其的材料长度。例如,这可以通过将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构造为成某种形状的板状金属部件来制造,其中,然而,构造为铸造部件的实施例也是可想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贯通开口的长度通常也横向地相对于通道方向,该贯通开口的长度明显大于沿通道方向的长度。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平面部分的边缘侧,可以形成凸缘。
如上所述,系统性屈服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期望的断裂位置来产生。例如,可以设想,这种期望的断裂位置被设置在贯通开口的边缘区域处,或者,然而,可以设想,保持装置具有期望的断裂位置。根据另一实施例,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变形元件,该弹性体变形元件以强制锁定的方式容纳在贯通开口中,其中强制锁定连接可以通过变形元件在阈值力被超过时的变形而撤销。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因此在变形元件和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之间存在强制锁定连接。这种强制锁定连接防止变形元件沿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X方向)在贯通开口内移动。另外,通常也产生沿横向方向(Y方向)和垂直方向(Z方向)的强制锁定连接。变形元件是弹性体状或有弹性的,也就是说,它包含橡胶或另一种弹性体材料,例如,硅树脂。由于当阈值力被超过时发生的变形元件的弹性变形,强制锁定连接被撤销,使得变形元件能够相对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变形元件通常保持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第一车身部件。
变形元件可以具有设置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上方的上部部分,设置在贯通开口中的中心部分,以及设置在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下方的下部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具有比中心部分更大的横截面。它们可以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产生或改善垂直方向上的强制锁定连接。上部部分和/或下部部分可以在贯穿开口的区域中在上侧或下侧处邻接抵靠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由于力的作用,上部部分和/或下部部分可以平行于贯通开口的通道方向相对于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张紧,由此给定的强制锁定连接由非强制锁定连接补充。所提到的所有三个部分都可以具有圆形横截面。
优选地,固定至第一车身部件的固定元件被引导穿过变形元件。该固定元件例如可以是被引导穿过变形元件并且被拧入在第一车身部件的侧面处的内螺纹内的螺钉。当然,该实施例中的变形元件具有连续的开口。根据一个实施例,变形元件可以相对于该开口以圆柱形-对称的方式构造。也可以使用螺钉沿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方向夹紧变形元件的上部部分。为此,螺钉可以被构造为凸缘螺钉,和/或垫圈或另一板状元件可以被插入,以便更好地将螺钉的夹紧力分布在上部部分上。
有益地,贯通开口具有用于变形元件的强制锁定固定的固定区域和沿纵向方向位于其后的释放区域,并且该释放区域自固定区域通过狭窄区域后缩。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贯通开口内的至少三个区域区分开。固定区域以使得变形元件在正常运行状态可以以强制锁定的方式固定在其中的方式来设计尺寸。固定区域与狭窄区域邻接,该狭窄区域的横向尺寸小于固定区域的横向尺寸。狭窄区域也可以至少部分地被认为是固定区域的一部分,这是由于其功能包含防止变形元件的移动。当变形元件以能够穿过狭窄区域的方式变形以便到达第三区域(释放区域)时,这种移动是可能的。相应地,释放区域相对于狭窄区域具有较大的横向尺寸,使得变形元件可以在该位置处比在狭窄区域内更容易地移动。具体地,为了通过狭窄部分所需的弹性变形可能在释放区域中被退回。
尤其在狭窄区域的边缘侧,可以形成两个向内指向的固定突起。这些固定突起构成贯通开口的边缘向内突出的区域。这两个固定突起当然是彼此相对的。固定突起沿车辆的横向轴线彼此间隔开,其中它们还可以沿纵向轴线和/或垂直轴线相对于彼此偏置。在一些情况下,理论上的连接线可以在释放期间垂直于变形元件的所设置的运动方向在两个固定突起之间延伸。也就是说,当所设置的运动方向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时,连接线沿横向方向延伸。通过调整固定突起的间距和形状,尤其可以调整阈值力。
释放区域可以被构造为比固定区域更宽。总体上,释放区域可以具有比固定区域更大的横截面表面积。尤其是释放区域中沿横向方向的最大尺寸可以大于固定区域中的该最大尺寸。另外,释放区域中沿纵向方向的最大尺寸也可以大于固定区域中的该最大尺寸。
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可以在下侧处具有斜面部分,该斜面部分沿向下的方向向后延伸并且沿纵向方向被设置在第一车身部件的相反部分之后。在这种情况下,斜面部分尤其可以相对于水平面以倾斜的方式倾斜。具体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可以具有形成斜面部分的边缘侧凸缘。这种凸缘可以以大体上垂直的方式延伸。斜面部分沿纵向方向被设置在形成第一车身部件的一部分的相反部分之后。具体地,斜面部分可以沿纵向方向与相反部分对齐。如果第一车身部件与相反部分一起沿纵向方向向后移动,则斜面部分与相反部分配合,从而产生垂直力分量。这导致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和第一车身部件相对于彼此的垂直改变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提供的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能够通过斜面部分和相反部分的相互配合,以使得变形元件由释放区域引导离开通道开口的方式相对于第一车身部件向上改变方向。如上所述,斜面部分和相反部分的配合可以导致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垂直改变方向,使得其相对于第一车身部件被提升。通过几何形状的适当调整,这可以用于升高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经由变形元件围绕释放区域的部分,或者用于使后者被向下引导穿过释放区域离开通道开口的部分。因此,变形元件和贯通开口之间的强制锁定连接可以被完全撤销,并且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可以与第一车身部件完全分离。在变形元件具有上部部分,该上部部分具有大于中心部分的横截面的实施例中,释放开口的尺寸对应于上部部分的至少一个尺寸。为了支撑变形元件的引导-离开动作,释放部分可以形成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沿向上方向向后延伸或升起的部分。
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结构进行变化和修改,并且还应当理解,这些构思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涵盖,除非这些权利要求以他们的文字另有明确声明。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雨刷器子组件,包含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通过所述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部连接装置连接至第一车身部件,并且通过后部连接装置连接至第二车身部件,其中所述前部连接装置被配置用于当沿所述纵向方向作用在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和所述第一车身部件之间的阈值力被超过时屈服,使得所述第一车身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向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车身部件是车颈进气室的横向支柱,和/或所述第二车身部件是前围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前部连接装置具有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贯通开口和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被引导穿过所述贯通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变形元件,所述弹性体变形元件以强制锁定的方式容纳在所述贯通开口中,其中所述强制锁定连接能够通过当所述阈值力被超过时所述变形元件的变形来撤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固定至所述第一车身部件的固定元件被引导穿过所述变形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贯通开口具有用于所述变形元件的强制锁定固定的固定区域和沿所述纵向方向位于所述固定区域后方的释放区域,并且所述释放区域自所述固定区域通过狭窄区域后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两个向内指向的固定突起形成在所述狭窄区域的边缘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释放区域被构造为比所述固定区域更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在下侧处具有斜面部分,所述斜面部分沿向下方向向后延伸,并且沿所述纵向方向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身部件的相反部分之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能够通过所述斜面部分和所述相反部分的配合以使得所述变形部分(16)通过所述释放区域引导离开所述贯通开口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部件向上改变方向。
11.一种车辆雨刷器子组件,包含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通过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连接装置连接至车身部件,所述前部连接装置被配置用于当沿所述纵向方向在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和所述车身部件之间作用有力时屈服,使得所述车身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向后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车身部件是车颈进气室的横向支柱,和/或第二车身部件是前围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前部连接装置具有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的贯通开口和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被引导穿过所述贯通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变形元件,所述弹性体变形元件以强制锁定的方式容纳在所述贯通开口中,其中所述强制锁定连接能够通过当所述力超过阈值力时所述变形元件的变形来撤销。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固定至所述车身部件的固定元件被引导穿过所述变形元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贯通开口具有用于所述变形元件的强制锁定固定的固定区域和沿所述纵向方向位于所述固定区域后方的释放区域,并且所述释放区域自所述固定区域通过狭窄区域后缩。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两个向内指向的固定突起形成在所述狭窄区域的边缘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释放区域被构造为比所述固定区域更宽。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在下侧处具有斜面部分,所述斜面部分沿向下方向向后延伸,并且沿所述纵向方向被设置在所述车身部件的相反部分之后。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雨刷器子组件,其中所述挡风玻璃雨刷器保持元件能够通过所述斜面部分和所述相反部分的配合以使得所述变形部分(16)经过所述释放区域引导离开所述贯通开口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车身部件向上改变方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7206133.2A DE102017206133B3 (de) | 2017-04-10 | 2017-04-10 | Wischerbaugrupp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7206133.2 | 2017-04-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09676A true CN108909676A (zh) | 2018-11-30 |
CN108909676B CN108909676B (zh) | 2023-05-12 |
Family
ID=61912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88180.6A Active CN108909676B (zh) | 2017-04-10 | 2018-04-03 | 用于机动车辆的雨刷器子组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81543B2 (zh) |
CN (1) | CN108909676B (zh) |
DE (1) | DE102017206133B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8117748A1 (de) * | 2018-07-23 | 2020-01-23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Befestigungssystem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23412A1 (en) * | 2002-12-30 | 2004-07-01 | Buchanan Harry Charles | Energy absorbing pedestrian safety feature for vehicle wiper pivot apparatus |
JP2004306845A (ja) * | 2003-04-09 | 2004-11-04 | Asmo Co Ltd | ワイパ装置及びワイパ装置用フレーム |
CN1914070A (zh) * | 2004-02-02 | 2007-02-14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特别是用于汽车的刮水装置 |
US20070124887A1 (en) * | 2005-04-04 | 2007-06-07 | Alex Reid | Breakaway mounting bracket assembly for a wiper system |
CN203237214U (zh) * | 2013-01-18 | 2013-10-16 | 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 | 用于雨刮器连杆组件的扣接结构以及雨刮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735818C2 (de) * | 1997-08-18 | 1999-10-21 | Daimler Chrysler Ag |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Scheibenwischer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es |
JP3385196B2 (ja) * | 1997-11-11 | 2003-03-10 | 自動車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ワイパー |
DE10161976A1 (de) | 2001-12-17 | 2003-06-26 | Bosch Gmbh Robert | Befestigung einer Wischeranlage |
JP3610959B2 (ja) | 2002-03-20 | 2005-01-19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
FR2853606B1 (fr) * | 2003-04-11 | 2006-04-21 |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 Procede et agencement pour l'assemblage par succession de deux mouvements selon une direction longitudinale |
JP4199696B2 (ja) | 2004-05-27 | 2008-12-17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ワイパ装置 |
FR2887830B1 (fr) * | 2005-06-29 | 2008-09-26 |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 Fixation d'un mecanisme d'entrainement d'un dispositif d'essuyage sur un element de structure de caisse |
JP4699490B2 (ja) | 2008-03-27 | 2011-06-08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ワイパ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DE102009056237A1 (de) | 2009-11-28 | 2011-06-01 | Volkswagen Ag | Haltestruktur für eine Scheibenwischerachse und Vorderstruktur für ein Fahrzeug |
DE102011121920A1 (de) | 2011-12-22 | 2013-06-27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Haltestruktur für eine Scheibenwischeranlage für ein Fahrzeug |
DE102011121898A1 (de) | 2011-12-22 | 2013-06-2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Verlagerbarer Achskörper für eine Wischerlagervor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
US8819888B2 (en) | 2012-06-22 | 2014-09-02 | Mitsuba Corporation | Wiper apparatus |
-
2017
- 2017-04-10 DE DE102017206133.2A patent/DE102017206133B3/de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09 US US15/892,567 patent/US109815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4-03 CN CN201810288180.6A patent/CN1089096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23412A1 (en) * | 2002-12-30 | 2004-07-01 | Buchanan Harry Charles | Energy absorbing pedestrian safety feature for vehicle wiper pivot apparatus |
JP2004306845A (ja) * | 2003-04-09 | 2004-11-04 | Asmo Co Ltd | ワイパ装置及びワイパ装置用フレーム |
CN1914070A (zh) * | 2004-02-02 | 2007-02-14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特别是用于汽车的刮水装置 |
US20070124887A1 (en) * | 2005-04-04 | 2007-06-07 | Alex Reid | Breakaway mounting bracket assembly for a wiper system |
CN203237214U (zh) * | 2013-01-18 | 2013-10-16 | 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 | 用于雨刮器连杆组件的扣接结构以及雨刮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290629A1 (en) | 2018-10-11 |
CN108909676B (zh) | 2023-05-12 |
US10981543B2 (en) | 2021-04-20 |
DE102017206133B3 (de) | 2018-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52785B2 (en) | Vehicle cowl portion structure | |
EP2351683B1 (en) | High-strength member structure for auto bodies | |
US9381883B2 (en) |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7913790B2 (en) | Structure of instrument panel area of vehicle | |
US9139120B2 (en) | Seat cushion frame for vehicle | |
HUE035481T2 (en) | Collision-absorbing vehicle, collision absorbing system and procedure | |
US20230166597A1 (en) |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
JP2002046649A (ja) | カウルパネル・フロントバルクヘッド構造 | |
CN106364318B (zh) | 具有仪表板的机动车辆 | |
JP2006504563A (ja) | 分離ユニットの形態の乗員室を備えた自動車 | |
JP4547931B2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
CN108909676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雨刷器子组件 | |
CN108016505B (zh) | 车体前部结构 | |
US5927796A (en) | Motor vehicle | |
JP7131400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CN114194113B (zh) | 车辆构造 | |
JP4694824B2 (ja) | 自動車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取付構造 | |
CN111845952B (zh) | 前围上盖板结构 | |
KR20060025145A (ko) | 특히 차량을 위한 앞유리 와이핑 장치 | |
JP4193570B2 (ja) | ワイパモジュール取付部の衝撃吸収構造 | |
JP6710229B2 (ja) | 取付部材 | |
JP2009083688A (ja) |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 |
JPH0781465A (ja) | 自動車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 |
JP5122310B2 (ja) | 車両用フロントバンパ装置 | |
CN1718987A (zh) | 车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