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4908B - 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84908B CN108884908B CN201780019190.3A CN201780019190A CN108884908B CN 108884908 B CN108884908 B CN 108884908B CN 201780019190 A CN201780019190 A CN 201780019190A CN 108884908 B CN108884908 B CN 1088849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
- rubber layer
- manufacturing
- formed body
-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2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0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1161 mammalian embryo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90 cal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74 rubber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Chl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l]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1 Cross lin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459 Nitril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57 Non-nutritive feed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90 activ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31 aramid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1 chl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0 chl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431 cross linking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88 foam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948 isocya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513 isocyanat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07 modif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14 plastic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084 poly(chlor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13716 polyethyle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44 reinfor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73 vulcan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11 α-olef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59549 Borneo rubbe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8051 Chimer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93001 Oxytropis bessey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78 Vi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07 poly(ethylene-2,6-na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9/00—Producing belts or bands
- B29D29/10—Driving belts having wedge-shaped cross-section
- B29D29/103—Multi-ribbed driving bel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9/00—Producing belts or bands
- B29D29/10—Driving belts having wedge-shaped cross-sec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04—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 F16G5/0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F16G5/08—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with textile reinforc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连续设置有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的带模具(43)。在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嵌入到带模具(43)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的状态下,使在外周面上连续设置有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的成形体(36)交联而成形出带坯。以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为单位将带坯切成环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切边V带是通过从圆筒状的带胚切割出截面呈梯形的带状体来制造的。此时,由于通过切割来形成带宽度方向两侧的倾斜面,因此从带坯产生大量废橡胶。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制造方法:当从带坯切割出切边V带时,使位于外周侧的两个缘部残留下来且为直角,而通过研磨形成位于内周侧的宽度方向上两侧的倾斜面,以便抑制产生上述废橡胶。专利文献2公开了下述内容:将在制造切边V带时产生的废橡胶作为再生橡胶,再用于制造切边V带。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3401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3471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该切边V带包括位于该切边V带的厚度方向上内周侧的压缩橡胶层,所述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模具,在该带模具上设置有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槽,多个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沿槽宽方向连续而设,在成为所述压缩橡胶层的压缩橡胶层形成部嵌入到所述带模具的与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对应的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中的状态下,对成形体进行加热且将该成形体朝着所述带模具一侧按压而使该成形体交联,来成形出呈筒状的带坯,其中,所述成形体呈筒状,并且各自沿周向延伸的多个突条沿着轴向连续设置在该成形体的外周面上,且该成形体由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是包括所述成形体的多个所述突条中的各个突条而构成的,以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为单位将所述带坯切成环状。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切边V带的立体图。
图2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中使用的压缩橡胶片的立体图。
图3A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中部件准备工序的压缩橡胶片的制作方法的图。
图3B是沿图3A中的IIIB-IIIB剖开的剖视图。
图4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中的成形工序的第一图。
图4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中的成形工序的第二图。
图4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中的成形工序的第三图。
图4D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中的成形工序的第四图。
图5A是交联装置的剖视图。
图5B是交联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中的交联工序的第一图。
图6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中的交联工序的第二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的变形例中的成形工序的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的变形例中的交联工序的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1中的完成工序的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2中的成形工序的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3中的成形工序的图。
图12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3中的交联工序的第一图。
图12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3中的交联工序的第二图。
图1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1-4中的交联工序的图。
图14是利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切边V带的立体图。
图15A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1中部件准备工序的中心橡胶片的制作方法的图。
图15B是沿图15A中的XVB-XVB剖开的剖视图。
图16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1中的成形工序的第一图。
图16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1中的成形工序的第二图。
图16C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1中的成形工序的第三图。
图1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1中的交联工序的图。
图1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2中的交联工序的图。
图19A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3中部件准备工序的压缩橡胶片的制作方法的第一图。
图19B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3中部件准备工序的压缩橡胶片的制作方法的第二图。
图19C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3中部件准备工序的压缩橡胶片的制作方法的第三图。
图20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4中的成形工序的图。
图20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4的变形例中的成形工序的图。
图21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4中的交联工序的第一图。
图21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4中的交联工序的第二图。
图2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2-5中的交联工序的图。
图23A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制造的单面齿型切边V带的立体图。
图23B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制造的双面齿型切边V带的立体图。
图24A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压缩橡胶片的立体图。
图24B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拉伸橡胶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切边V带B。该切边V带B被用作各种设备的动力传递部件。切边V带B的带长例如为500~3000mm,带宽例如为7.5~32mm,带厚例如为5.5~20mm。
第一实施方式的切边V带B包括橡胶制带主体10,该带主体10包括位于厚度方向上的内周侧的压缩橡胶层11和位于厚度方向上的外周侧的黏合橡胶层12。在黏合橡胶层12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埋设有芯线13。芯线13设置成:在黏合橡胶层12内形成带宽方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在黏合橡胶层12的外周侧即带背面上贴有补强布14。切边V带B中,压缩橡胶层11的上部部分、黏合橡胶层12及外周侧的补强布14形成为宽度相等,因此,它们的侧面形成为垂直于带背面。内周侧的压缩橡胶层11的其它部分即压缩橡胶层11的下部的宽度随着接近内周侧而变窄,因此,宽度方向两侧的侧面形成为相对于带背面而言随着接近内周侧而向内倾斜的倾斜面。需要说明的是,切边V带B也可以设置有拉伸橡胶层以取代补强布14,并且由压缩橡胶层、黏合橡胶层和拉伸橡胶层构成橡胶制带主体。
压缩橡胶层11及黏合橡胶层12由利用下述方法制得的橡胶组合物形成,该方法为:在橡胶成分中添加了各种添加剂后进行混炼得到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再对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热和加压后使其交联。压缩橡胶层11及黏合橡胶层12也可以由同一橡胶组合物形成。
作为橡胶成分能够列举出例如乙烯-α-烯烃弹性体(EPDM、EPR)、氯丁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橡胶成分优选使用上述橡胶成分中的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的橡胶成分混合使用。作为添加剂能够列举出例如炭黑等补强剂、填充剂、增塑剂、加工助剂、交联剂、共交联剂、硫化促进剂、硫化活性剂、抗老化剂等。作为添加在形成压缩橡胶层11的橡胶组合物中的添加剂,除此之外还能够列举出例如短纤维、氟树脂粉末、聚乙烯树脂粉末、空心粒子、发泡剂等表面改性剂。
芯线13例如由用聚酯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芳纶纤维、维纶纤维等制成的捻线构成。为了给芯线13赋予与带主体10的黏合橡胶层12相黏合的黏合性,对芯线13实施黏合处理。
补强布14例如由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芳纶纤维、棉等制成的机织布、针织布或无纺布构成。为了给补强布14赋予与带主体10的黏合橡胶层12相黏合的黏合性,对补强布14实施黏合处理。
(制造方法1-1)
参照图2~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边V带B的制造方法1-1进行说明。
制造方法1-1由部件准备工序、成形工序、交联工序和完成工序构成。
<部件准备工序>
在部件准备工序中,制作压缩橡胶片11’、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和补强布14’,其中,该压缩橡胶片11’成为压缩橡胶层11,该黏合橡胶片12’成为黏合橡胶层12。
-压缩橡胶片11’-
利用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等炼胶机对橡胶成分和添加剂进行混炼后,便得到了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然后利用压延成形等使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为较厚的未交联橡胶片11”。然后,由该未交联橡胶片11”制作出压缩橡胶片11’。
图2示出压缩橡胶片11’。
压缩橡胶片11’是如下所述的橡胶片,即: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以互相平行延伸的方式连续设置在该压缩橡胶片11’的一侧的面上,并且,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由各自呈直线状延伸的突条构成。压缩橡胶片11’形成为将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多个压缩橡胶层11集中起来并使这些压缩橡胶层11并排排列后将相邻的压缩橡胶层11的侧边彼此结合起来而成的形状。因此,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具有相同的形状。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形成为其宽度随着接近其顶端侧而变窄,具体而言,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的尺寸可以与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压缩橡胶层11的尺寸相等,但也可以略大于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压缩橡胶层11的尺寸。
通过下述方法能够制作出上述压缩橡胶片11’,该方法为:如图3A及图3B所示,使未交联橡胶片11”通过带压缩橡胶片用模具辊21与平辊22之间,并将带压缩橡胶片用模具辊21的外周面上的梯形槽21a压到未交联橡胶片11”的一侧的面上,从而形成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其中,在带压缩橡胶片用模具辊21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与压缩橡胶片11’的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的形状相对应的、沿周向延伸的梯形槽21a。此时,可以对未交联橡胶片11”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可塑性。此外,压缩橡胶片11’也能够通过冲压成形或后述的挤压成形的方式进行制作。
-黏合橡胶片12’-
利用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等炼胶机对橡胶成分和添加剂进行混炼后,便得到了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第三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然后利用压延成形等使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成形为片状,从而制作出黏合橡胶片12’。
-芯线13’-
对构成芯线13’的捻线实施浸渍在RFL水溶液中后再加热的黏合处理、和/或浸渍在橡胶胶水中后再使其干燥的黏合处理。在进行这些黏合处理之前,也可以进行浸渍在环氧树脂溶液或异氰酸酯树脂溶液中后再加热的基础处理。
-补强布14’-
对构成补强布14’的机织布等实施下述黏合处理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黏合处理。该黏合处理指的是:浸渍在RFL水溶液中后再加热的黏合处理、浸渍在橡胶胶水中后再使其干燥的黏合处理、以及将橡胶胶水涂布到成为带主体10一侧的面上以后再使其干燥的黏合处理。在进行这些黏合处理之前,也可以进行浸渍在环氧树脂溶液或异氰酸酯树脂溶液中后再加热的基础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拉伸橡胶层以取代补强布14的情况下,利用与黏合橡胶片12’相同的方法制作成为拉伸橡胶层的拉伸橡胶片。
<成形工序>
在成形工序中,首先,使圆筒状的成形心轴31以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可旋转地枢轴支承于成形机(未图示)上,如图4A所示,将补强布14’缠绕在成形心轴31上,再将黏合橡胶片12’缠绕在该补强布14’上。选择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对应的成形心轴31。此时,黏合橡胶片12’被层叠在补强布14’上。用超声波切割机或气刀等切割补强布14’和黏合橡胶片12’,然后通过搭接方式进行接合。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规定长度的补强布14’的两端接合起来而形成为筒状,然后将其套在成形心轴31上。此外,也可以制作将补强布14’和黏合橡胶片12’层叠成一体的层叠体后,将该层叠体缠绕在成形心轴31上,或者,也可以将规定长度的该层叠体的两端以黏合橡胶层12位于外侧的方式接合起来而形成为筒状,然后将其套在成形心轴31上。在设置拉伸橡胶层的情况下,则用拉伸橡胶片取代补强布14’进行相同的操作。
接下来,如图4B所示,将芯线13’以螺旋状缠绕在黏合橡胶片12’上,再将黏合橡胶片12’缠绕在该芯线13’上。此时,芯线13’的层层叠在黏合橡胶片12’上,黏合橡胶片12’又层叠在芯线13’的层上。用超声波切割机或气刀等切割黏合橡胶片12’,然后通过搭接方式进行接合。
接下来,如图4C所示,在整个一周上从黏合橡胶片12’的上方用辊32进行按压。此时,橡胶在芯线13’之间流动,芯线13’被埋在一对黏合橡胶片12’之间,由此芯线13’的位置被固定住,从而形成整体实现了一体化的呈筒状的抗拉体38。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将黏合橡胶片12’缠绕在芯线13’的层上时同时进行该操作。
然后,如图4D所示,将压缩橡胶片11’以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位于外侧且沿周向延伸的方式缠绕在抗拉体38的黏合橡胶片12’上,由此构成未交联带坯S’。此时,通过将下述导向件33以其沿轴向延伸并且梳齿33a朝向成形心轴31一侧的方式设置在成形心轴31的外侧,从而使得压缩橡胶片11’以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被引导至一对梳齿33a之间而高精度地沿周向延伸的方式被缠绕并层叠在黏合橡胶片12’上,其中,该导向件33呈梳子形状,且被切成压缩橡胶片11’的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侧的形状。用超声波切割机等切割压缩橡胶片11’,然后通过对接方式进行接合。在该对接接合中,从提高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将压缩橡胶片11’的相对于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彼此对接地接合起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规定长度的压缩橡胶片11’的两端以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位于外侧的方式接合起来而形成为筒状,然后将其套在黏合橡胶片12’上。筒状的成形体36是通过使该压缩橡胶片11’形成为筒状而得到的,在该成形体36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由各自沿着周向延伸的多个突条构成的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而且该成形体36由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
如上所述,在成形心轴31上成形出圆筒状的未交联带坯S’,该未交联带坯S’是从内侧依次层叠补强布14’、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黏合橡胶片12’和压缩橡胶片11’而形成的。而且,该未交联带胚S’包括筒状成形体36。未交联带坯S’中的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的数量例如为20~100个。
<交联工序>
图5A和图5B示出交联工序中使用的交联装置40。
交联装置40包括基座41、立着设置在该基座41上的圆柱状的膨胀鼓42、以及设置在该膨胀鼓42的外侧的圆筒状的圆筒模具43(带模具)。
膨胀鼓42具有形成为空心圆柱状的鼓主体42a和外嵌于该鼓主体42a的外周上的圆筒状的橡胶制膨胀套筒42b。在鼓主体42a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各自与鼓的内部连通的很多通气孔42c。膨胀套筒42b的两端部与鼓主体42a之间分别由固定环44、45密封住。在交联装置40上设置有用于将高压空气引入至鼓主体42a的内部后对其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未图示)。交联装置40构成为:当高压空气由该加压装置引入到鼓主体42a的内部时,高压空气就通过通气孔42c进入鼓主体42a与膨胀套筒42b之间而使膨胀套筒42b朝径向外侧膨胀。
圆筒模具43构成为相对于基座41可以拆卸、安装。安装在基座41上的圆筒模具43与膨胀鼓42彼此之间留出间隔且设置成同心状。在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上沿轴向(槽宽方向)连续设置有各自沿周向延伸的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形成为其宽度随着接近槽底侧而变窄,具体而言,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形成为其截面形状呈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压缩橡胶层11相同的等腰梯形。在交联装置40上设置有圆筒模具43的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均未图示),该交联装置40构成为能够通过上述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控制圆筒模具43的温度。
在交联工序中,从成形心轴31上取下未交联带坯S’,将该未交联带坯S’布置在已从交联装置40的基座41上拆下来的圆筒模具43的内侧。具体而言,将未交联带坯S’以未交联带坯S’的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各自嵌入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的方式,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如下所述,在对包括成形体36的未交联带坯S’进行加热且将该未交联带坯S’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之前,如上所述那样预先将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嵌入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由此橡胶的拉伸变得较小,因而能够制造结构稳定的切边V带B。选择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对应的圆筒模具4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使短纤维、树脂粉末等附着到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和/或未交联带坯S’的外周面上。
接下来,如图6A所示,将已设置了未交联带坯S’的圆筒模具43以覆盖住膨胀鼓42的方式布置并安装在基座41上。因此,此时在成形体36与膨胀鼓42的膨胀套筒42b之间设置有抗拉体38,并且该抗拉体38构成为:在筒状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埋设有芯线13’,该芯线13’形成在轴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此外,在该膨胀套筒42b膨胀前,设置为:在抗拉体38与膨胀套筒42b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成形体36与抗拉体38接触。
然后,如图6B所示,利用加热装置使圆筒模具43的温度上升,并且利用加压装置将高压空气引入膨胀鼓42的鼓主体42a的内部,使膨胀套筒42b朝径向外侧膨胀,并保持该状态规定时间。此时,在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嵌入到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的状态下,未交联带坯S’被圆筒模具43加热,并且膨胀套筒42b接触未交联带坯S’,由此该未交联带坯S’被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也就是说,通过使布置在成形体36的内侧的膨胀套筒42b膨胀来从内侧按压成形体36,从而将成形体36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此外,未交联带坯S’中所包含的压缩橡胶片11’和黏合橡胶片12’的橡胶成分进行交联,使得它们成为一体,由此形成由多个切边V带B的压缩橡胶层11和黏合橡胶层12构成的带主体10的连结体,并且橡胶成分与芯线13’及补强布14’相黏合而实现复合化,最终成形出圆筒状带坯S。加热温度例如为100~180℃,压力例如为0.5~2.0MPa,加工时间例如为10~60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这样的:在成形工序中,如图7所示,将由橡胶制成的成形用套筒37套在成形心轴31上后,在该成形用套筒37上成形未交联带坯S’,在此交联工序中,将未交联带坯S’和成形用套筒37一起从成形心轴31上取下后,如图8所示,将它们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也就是说,也可以将成形用套筒37设置在膨胀鼓42与未交联带坯S’之间。
<完成工序>
在完成工序中,解除由加压装置对鼓主体42a的内部进行的加压,并利用冷却装置冷却圆筒模具43,然后将圆筒模具43从基座41上拆下来,将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成形好的带坯S从该圆筒模具43中取出。
然后,如图9所示,将从圆筒模具43中取出的带坯S以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为单位切成环状,再将表里面翻过来,即可获得第一实施方式的切边V带B。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也可以对切成环状以前的带坯S的外周侧表面、或切成环状以后的切边V带B的压缩橡胶层11侧表面进行如研磨等表面处理。
在上述的切边V带B的制造方法1-1中,未交联带坯S’中包括由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的压缩橡胶片11’形成的筒状的成形体36,在该成形体36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由各自沿着周向延伸的多个突条构成的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此外,各自沿周向延伸的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沿着轴向(槽宽方向)连续设置在筒状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上。根据该制造方法1-1,将包括在未交联的带坯S’内的成形体36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在成为压缩橡胶11的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嵌入到圆筒模具43的与该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的状态下,成形筒状带胚S,然后将该带胚S以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为单位切成环状,从而制造出切边V带B,其中,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由成形体36的多个突条中的每一个突条构成。由此,至少不会为了形成宽度方向上两侧的倾斜面而产生废橡胶,因此能够在切边V带B的整个制造工序中将废橡胶的产生量抑制得较少。
(制造方法1-2)
参照图10对制造方法1-2进行说明。
在制造方法1-2的成形工序中,将压缩橡胶片11’切割成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相应的长度后,用超声波切割机等对压缩橡胶片11’的两端进行切割,然后利用超声波焊接机等,通过对接将该两端以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位于外侧并沿周向延伸的方式接合起来。在该对接接合中,从提高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将压缩橡胶片11’的相对于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彼此对接地接合起来。由此,来制作筒状的成形体36,在该成形体36的外周面上沿着轴向连续设置有由各自沿周向延伸的突条构成的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且该成形体36由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
此外,与制造方法1-1中的图4A~图4C所示的方法相同,将补强布14’、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及黏合橡胶片12’依次层叠在成形心轴31上后,在整个一周上从黏合橡胶片12’的上方用辊32进行按压使之实现一体化,从而制作出筒状的抗拉体38。
在交联工序中,如图10所示,将成形体36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具体而言,将成形体36以成形体36的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各自嵌入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的方式,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如下所述的那样,在对成形体36进行加热且将该成形体36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之前,如上所述的那样预先将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嵌入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由此橡胶的拉伸变得较小,因而能够制造结构稳定的切边V带B。选择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对应的圆筒模具4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使短纤维、树脂粉末等附着到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和/或成形体36的外周面上。
此外,从成形心轴31上将抗拉体38取下后,以与制造方法1-1中的图6A所示的布置方式相同的方式,将该抗拉体38嵌入到设置在圆筒模具43中的成形体36的内侧,并使抗拉体38的外周面与成形体36的内周面接触。
然后,将已设置了上述成形体36及抗拉体38的圆筒模具43以覆盖住膨胀鼓42的方式布置并安装在基座41上。因此,此时在成形体36与膨胀鼓42的膨胀套筒42b之间设置有抗拉体38,并且该抗拉体38构成为:在筒状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埋设有芯线13’,该芯线13’形成在轴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此外,在该膨胀套筒42b膨胀前,在抗拉体38与膨胀套筒42b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成形体36与抗拉体38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压缩橡胶片11’套在抗拉体38上而制作出未交联带坯S’,再将该未交联带坯S’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
此外,也可以将成形体36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另一方面,将抗拉体38布置在膨胀鼓42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在设置于圆筒模具43中的成形体36与设置在膨胀鼓42上的抗拉体38之间存在间隙。然后,当使膨胀鼓42的膨胀套筒42b朝径向外侧膨胀时,抗拉体38就朝着径向外侧膨胀而与成形体36接触,在该状态下,上述成形体36及抗拉体38被圆筒模具43加热,并且被膨胀套筒42b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从而成形出带坯S。也就是说,通过使布置在成形体36的内侧的膨胀套筒42b膨胀来从内侧按压成形体36,从而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成形体36。
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制造方法1-1相同。
(制造方法1-3)
参照图11、图12A及图12B对制造方法1-3进行说明。
在制造方法1-3中,使用了交联装置40,该交联装置40设置成可以相对于基座41拆卸、安装膨胀鼓42,并将该膨胀鼓42用作成形心轴。膨胀鼓42具有形成为空心圆柱状的鼓主体42a和外嵌于该鼓主体42a的外周上的橡胶制膨胀套筒42b,并且结构与制造方法1-1及制造方法1-2中使用的膨胀鼓42的结构基本相同,膨胀套筒42b的两端分别由固定环42d固定在鼓主体42a上并被密封。
在成形工序中,将膨胀鼓42以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可旋转地枢轴支承于成形机(未图示)上,并且如图11所示,与制造方法1-1相同,将补强布14’、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黏合橡胶片12’及压缩橡胶片11’层叠在膨胀鼓42上,从而成形出未交联带坯S’。
在交联工序中,如图12A所示,将已成形出未交联带坯S’的膨胀鼓42从成形机上拆下来,并以立着设置在交联装置40的基座41上的方式安装该膨胀鼓42。
接下来,将圆筒模具43以覆盖住膨胀鼓42的方式布置并安装在基座41上。选择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对应、并且内径比在膨胀鼓42上成形出来的未交联带坯S’的外径大的圆筒模具43。未交联带坯S’的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的顶端被定位在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的开口位置处。因此,此时在成形体36与膨胀鼓42的膨胀套筒42b之间设置有抗拉体38,并且该抗拉体38构成为:在筒状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埋设有芯线13’,该芯线13’形成在轴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此外,在该膨胀套筒42b膨胀前,抗拉体38设置在膨胀套筒42b上,并且成形体36与抗拉体38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使短纤维、树脂粉末等附着到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和/或未交联带坯S’的外周面上。
然后,如图12B所示,利用加热装置使圆筒模具43的温度上升,并且利用加压装置将高压空气引入膨胀鼓42的鼓主体42a的内部,使膨胀套筒42b朝径向外侧膨胀,并保持该状态规定时间。此时,未交联带坯S’被膨胀套筒42b按压而朝径向外侧膨胀,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进入并嵌合到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在该嵌合状态下,未交联带坯S’被圆筒模具43加热,并且被膨胀套筒42b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从而成形出带坯S。也就是说,通过使布置在成形体36的内侧的膨胀套筒42b膨胀来从内侧按压成形体36,从而将成形体36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
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制造方法1-1相同。
(制造方法1-4)
参照图13对制造方法1-4进行说明。
在制造方法1-4的成形工序中,与制造方法1-2相同,制作出筒状成形体36。此外,与制造方法1-3相同,使用了交联装置40,该交联装置40设置成可以相对于基座41拆卸、安装膨胀鼓42,并将膨胀鼓42以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可旋转地枢轴支承于成形机(未图示)上,与制造方法1-2相同,在膨胀鼓42上成形筒状抗拉体38。
在交联工序中,与制造方法1-2相同,如图13所示,将成形体36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具体而言,将成形体36以成形体36的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各自嵌入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的方式,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如下所述的那样,在对成形体36进行加热且将该成形体36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之前,如上所述的那样预先将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嵌入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由此橡胶的拉伸变得较小,因而能够制造结构稳定的切边V带B。选择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对应的圆筒模具4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使短纤维、树脂粉末等附着到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和/或成形体36的外周面上。
此外,将已成形出抗拉体38的膨胀鼓42从成形机上拆下来,并以立着设置在交联装置40的基座41上的方式安装该膨胀鼓42。进而,将已设置了成形体36的圆筒模具43以覆盖住膨胀鼓42的方式布置并安装在基座41上。因此,此时在成形体36与膨胀鼓42的膨胀套筒42b之间设置有抗拉体38,并且该抗拉体38构成为:在筒状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埋设有芯线13’,该芯线13’形成在轴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此外,在膨胀套筒42b膨胀前,在成形体36与抗拉体38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抗拉体38设置在膨胀套筒42b上。
然后,利用加热装置使圆筒模具43的温度上升,并且利用加压装置将高压空气引入膨胀鼓42的鼓主体42a的内部,使膨胀套筒42b朝径向外侧膨胀,并保持该状态规定时间。此时,抗拉体38被膨胀套筒42b按压而朝径向外侧膨胀而与成形体36接触,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嵌入到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在该嵌入状态下,成形体36及抗拉体38被圆筒模具43加热,并且被膨胀套筒42b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从而成形出带坯S。也就是说,通过使布置在成形体36的内侧的膨胀套筒42b膨胀来从内侧按压成形体36,从而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成形体36。
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制造方法1-1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
图14示出利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切边V带B。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名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予以表示。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边V带B中,压缩橡胶层11具有位于表面部的表面橡胶层111和位于内部的中心橡胶层112。
表面橡胶层111及中心橡胶层112由利用下述方法制得的互不相同的橡胶组合物形成,该方法为:在橡胶成分中添加了各种添加剂后进行混炼得到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再对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热和加压后使其交联。
作为橡胶成分能够列举出例如乙烯-α-烯烃弹性体(EPDM、EPR)、氯丁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橡胶成分优选使用上述橡胶成分中的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的橡胶成分混合使用。作为添加剂能够列举出例如炭黑等补强剂、填充剂、增塑剂、加工助剂、交联剂、共交联剂、硫化促进剂、硫化活性剂、抗老化剂等。作为添加在形成表面橡胶层111的橡胶组合物中的添加剂,除此之外还能够列举出例如短纤维、氟树脂粉末、聚乙烯树脂粉末、空心粒子、发泡剂等表面改性剂。
其它结构与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边V带B相同。
(制造方法2-1)
参照图15A、图15B、图16A~图16C以及图17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边V带B的制造方法2-1进行说明。
制造方法2-1由部件准备工序、成形工序、交联工序和完成工序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完成工序与制造方法1-1的完成工序相同。
<部件准备工序>
在部件准备工序中,制作表面橡胶片111’、中心橡胶片112’、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和补强布14’,其中,该表面橡胶片111’成为表面橡胶层111,该中心橡胶片112’成为中心橡胶层112,该黏合橡胶片12’成为黏合橡胶层12。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粘合橡胶片12’、芯线13’和加强布14’的制造方法与制造方法1-1相同。
-表面橡胶片111’-
利用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等炼胶机对橡胶成分和添加剂进行混炼后,便得到了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然后利用压延成形等使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成形为片状,从而制作出表面橡胶片11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预先使短纤维、树脂粉末等附着到上述表面橡胶片111’的成为带表面的那一侧的表面上。
-中心橡胶片112’-
利用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等炼胶机对橡胶成分和添加剂进行混炼后,便得到了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第一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然后利用压延成形等使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为较厚的未交联橡胶片112”。然后,由该未交联橡胶片112”制作出中心橡胶片112’。
中心橡胶片112’是如下所述的橡胶片,即:多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以互相平行延伸的方式连续设置在该中心橡胶片112’的一侧的面上,并且,多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由各自呈直线状延伸的突条构成。多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具有相同的形状。各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形成为其宽度随着接近其顶端侧而变窄,具体而言,各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的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
通过下述方法能够制作出上述中心橡胶片112’,该方法为:如图15A及图15B所示,使未交联橡胶片112”通过带中心橡胶片用模具辊23与平辊24之间,并将带中心橡胶片用模具辊23的外周面上的梯形槽23a压到未交联橡胶片112”的一侧的面上,从而形成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由此制得上述中心橡胶片112’。其中,在带中心橡胶片用模具辊23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与中心橡胶片112’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的形状相对应的、沿周向延伸的梯形槽23a。此时,可以对未交联橡胶片112”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可塑性。此外,中心橡胶片112’也能够通过冲压成形或挤压成形的方式进行制作。
<成形工序>
在成形工序中,首先,与制造方法1-1中的图4A~图4C所示的方法相同,将补强布14’、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及黏合橡胶片12’依次层叠在成形心轴31上后,在整个一周上从黏合橡胶片12’的上方用辊32进行按压使之实现一体化,从而制作出筒状的抗拉体38。
接着,如图16A所示,将中心橡胶片112’以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位于外侧且沿周向延伸的方式缠绕在抗拉体38的黏合橡胶片12’上。此时,通过将下述第一导向件34以其沿轴向延伸并且梳齿34a朝向成形心轴31一侧的方式设置在成形心轴31的外侧,从而使得中心橡胶片112’以各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被引导至一对梳齿34a之间而高精度地沿周向延伸的方式被缠绕并层叠在黏合橡胶片12’上,其中,该第一导向件34呈梳子形状,且被切成中心橡胶片112’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侧的形状。用超声波切割机等切割中心橡胶片112’,然后通过对接方式进行接合。在该对接接合中,从提高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将中心橡胶片112’的相对于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彼此对接地接合起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规定长度的中心橡胶片112’的两端以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位于外侧的方式接合起来而形成为筒状,然后将其套在黏合橡胶片12’上。筒状的成形体36是通过使该中心橡胶片112’形成为筒状而得到的,在该成形体36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由各自沿着周向延伸的多个突条构成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而且该成形体36由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
然后,如图16B所示,将表面橡胶片111’缠绕到中心橡胶片112’上,从而形成未交联带坯S’。此时,通过设置下述第二导向件35以取代第一导向件34,并且该第二导向件35沿轴向延伸且梳齿35a朝向成形心轴31一侧,从而表面橡胶片111’被限制在中心橡胶片112’和第二导向件35之间的间隙中,并以覆盖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的方式缠绕并层叠在中心橡胶片112’上。其中,该第二导向件35呈梳子形状,且被切成在该第二导向件35与中心橡胶片112’之间形成有相当于表面橡胶层111的厚度那样大小的间隙的形状。
在后述交联工序中对包括成形体36的未交联带坯S’进行加热且将该未交联带坯S’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之前,如上所述通过预先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从而能够将表面橡胶片111’的拉伸抑制得较小,由此能够制造出表面橡胶层111的厚度均匀的切边V带B。同样地,从将表面橡胶片111’的拉伸抑制得较小而使表面橡胶层111的厚度形成为均匀厚度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利用第二导向件35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之前,如图16C所示,将表面橡胶片111’加工成波纹状,以使该表面橡胶片111’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成波距与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相等的波浪形后,设置成:该表面橡胶片111’的朝中心橡胶片112’(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一侧凸出的部分位于中心橡胶片112’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之间的槽的位置上,并使表面橡胶片111’嵌入该槽中而具有伸长余量。作为上述加工方法,能够列举出使表面橡胶片111’连续地通过用以使表面橡胶片111’从平坦状形成为波纹状的一对板状或辊状的部件之间的方法。此时,优选加工成波纹之间的波距沿长度方向逐渐变小。
表面橡胶片111’可以紧贴着中心橡胶片112’设置,也可以是并没有紧贴着中心橡胶片112’,而只是沿着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设置。将表面橡胶片111’通过对接接合、搭接接合或留缝隙接合的方式接合起来。需要说明的是,将规定长度的表面橡胶片111’的两端接合起来而形成为筒状,然后将其套在中心橡胶片112’上以后,利用第二导向件35用筒状的表面橡胶片111’在整个一周上覆盖住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从而将表面橡胶片111’层叠在中心橡胶片112’上。
如上所述,在成形心轴31上成形出圆筒状的未交联带坯S’,该未交联带坯S’是从内侧依次层叠补强布14’、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黏合橡胶片12’、中心橡胶片112’和表面橡胶片111’而形成的。而且,未交联带胚S’包括筒状成形体36。此外,在该未交联带坯S’中,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中心橡胶片112’构成压缩橡胶片11’。进而,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被由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以构成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
<交联工序>
在交联工序中,使用与在制造方法1-1中使用的交联装置40相同的交联装置40。
从成形心轴31上取下未交联带坯S’,将该未交联带坯S’布置在已从交联装置40的基座41上拆下来的圆筒模具43的内侧。具体而言,将未交联带坯S’以未交联带坯S’的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被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各自嵌入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的方式,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如下所述,在对包括成形体36的未交联带坯S’进行加热且将该未交联带坯S’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之前,如上所述那样预先将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嵌入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由此橡胶的拉伸变得较小,因而能够制造结构稳定的切边V带B。此时,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成形体36和表面橡胶片111’被布置成:成形体36位于内侧且表面橡胶片111’位于外侧。选择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对应的圆筒模具4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使短纤维、树脂粉末等附着到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和/或未交联带坯S’的外周面上。
接下来,如图17所示,已设置了未交联带坯S’的圆筒模具43以覆盖住膨胀鼓42的方式布置并安装在基座41上。因此,此时在成形体36与膨胀鼓42的膨胀套筒42b之间设置有抗拉体38,并且该抗拉体38构成为:在筒状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埋设有芯线13’,该芯线13’形成在轴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此外,在该膨胀套筒42b膨胀前,在抗拉体38与膨胀套筒42b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成形体36与抗拉体38接触。
然后,利用加热装置使圆筒模具43的温度上升,并且利用加压装置将高压空气引入膨胀鼓42的鼓主体42a的内部,使膨胀套筒42b朝径向外侧膨胀,并保持该状态规定时间。此时,在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嵌入到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的状态下,未交联带坯S’被圆筒模具43加热,并且膨胀套筒42b接触到未交联带坯S’,由此该未交联带坯S’被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也就是说,通过使布置在成形体36的内侧的膨胀套筒42b膨胀来从内侧按压成形体36,从而将成形体36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此外,未交联带坯S’中所包含的表面橡胶片111’、中心橡胶片112’和黏合橡胶片12’的橡胶成分进行交联,使得它们成为一体,由此形成由压缩橡胶层11和黏合橡胶层12构成的带主体10的连结体,并且橡胶成分与芯线13’及补强布14’相黏合而实现复合化,最终成形出圆筒状带坯S,其中,该压缩橡胶层11包含多个切边V带B的表面橡胶层111及中心橡胶层112。
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制造方法1-1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将该制造方法2-1应用到制造方法1-3中,使用与制造方法1-3相同的交联装置40,该交联装置40设置成可以相对于基座41拆卸、安装膨胀鼓42,并将该膨胀鼓42用作成形心轴31,从而制造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边V带B。
(制造方法2-2)
参照图18对制造方法2-2进行说明。
在制造方法2-2的成形工序中,将中心橡胶片112’切割成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相应的长度后,用超声波切割机等对中心橡胶片112’的两端进行切割,然后利用超声波焊接机等,通过对接将该两端以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位于外侧并沿周向延伸的方式接合起来。在该对接接合中,从提高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将中心橡胶片112’的相对于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彼此对接地接合起来。由此,来制作筒状的成形体36,在该成形体36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各自沿周向延伸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且该成形体36由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
然后,以覆盖住成形体36的表面的方式缠绕上表面橡胶片111’,从而将表面橡胶片111’层叠在成形体36上。此时,多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分别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从而构成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如上所述,通过预先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使得表面橡胶片111’的拉伸得到抑制,由此能够制造出表面橡胶层111的厚度均匀的切边V带B。表面橡胶片111’可以紧贴着中心橡胶片112’(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设置成一体,也可以不紧贴着中心橡胶片112’,而只是沿着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设置。将表面橡胶片111’通过对接接合、搭接接合或留缝隙接合的方式接合起来。需要说明的是,将规定长度的表面橡胶片111’的两端接合起来而形成为筒状,然后将其套在成形体36上,之后由筒状的表面橡胶片111’在整个一周上覆盖住成形体36的表面。
此外,与制造方法1-1中的图4A~图4C所示的方法相同,将补强布14’、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及黏合橡胶片12’依次层叠在成形心轴31上后,在整个一周上从黏合橡胶片12’的上方用辊32进行按压使之实现一体化,从而制作出筒状的抗拉体38。
在交联工序中,如图18所示,将已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成形体36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具体而言,将已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成形体36以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分别嵌入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的方式,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其中,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是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分别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而构成的。如下所述的那样,在交联工序中对成形体36进行加热且将该成形体36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之前,如上所述的那样预先将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嵌入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由此橡胶的拉伸变得较小,因而能够制造结构稳定的切边V带B。此时,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成形体36和表面橡胶片111’被布置成:成形体36位于内侧且表面橡胶片111’位于外侧。选择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对应的圆筒模具4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使短纤维、树脂粉末等附着到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和/或覆盖成形体36的表面橡胶片111’的外周面上。
此外,从成形心轴31上将抗拉体38取下后,以与制造方法2-1中的图17所示的布置方式相同的方式,将该抗拉体38嵌入到设置在圆筒模具43中的成形体36的内侧,并使抗拉体38的外周面与成形体36的内周面接触。
然后,将已设置了所述的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成形体36及抗拉体38的圆筒模具43以覆盖住膨胀鼓42的方式布置并安装在基座41上。因此,此时在成形体36与膨胀鼓42的膨胀套筒42b之间设置有抗拉体38,并且该抗拉体38构成为:在筒状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埋设有芯线13’,该芯线13’形成在轴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此外,在该膨胀套筒42b膨胀前,在抗拉体38与膨胀套筒42b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成形体36与抗拉体38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已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成形体36套在抗拉体38上而制作出未交联带坯S’,再将未交联带坯S’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
此外,也可以将已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成形体36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另一方面,将抗拉体38布置在膨胀鼓42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在设置于圆筒模具43中的已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成形体36与设置在膨胀鼓42上的抗拉体38之间存在间隙。然后,当使膨胀鼓42的膨胀套筒42b朝径向外侧膨胀时,抗拉体38就朝着径向外侧膨胀而与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成形体36接触,在该状态下,所述的已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成形体36及抗拉体38被圆筒模具43加热,并且被膨胀套筒42b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从而成形出带坯S。也就是说,通过使布置在成形体36的内侧的膨胀套筒42b膨胀来从内侧按压成形体36,从而将成形体36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
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制造方法2-1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将该制造方法2-2应用到制造方法1-4中,使用与制造方法1-4相同的交联装置40,该交联装置40设置成可以相对于基座41拆卸、安装膨胀鼓42,并将该膨胀鼓42用作成形心轴31,从而制造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边V带B。
(制造方法2-3)
参照图19A~图19C对制造方法2-3进行说明。
在制造方法2-3的成形工序中,预先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中心橡胶片112’,由已被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中心橡胶片112’构成压缩橡胶片11’,并且由已被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构成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在交联工序中对包括成形体36的未交联带坯S’或成形体36进行加热且将该未交联带坯S’或该成形体36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之前,如上所述通过预先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而能够将表面橡胶片111’的拉伸抑制得较小,由此能够制造出表面橡胶层111的厚度均匀的切边V带B。表面橡胶片111’可以紧贴着中心橡胶片112’设置,也可以是并没有紧贴着中心橡胶片112’,而只是沿着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设置。
能够通过下述方法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中心橡胶片112’,该方法为:在带表面橡胶片用模具辊25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与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的形状相对应的、沿周向延伸的梯形突条25a,并且,在贴合辊26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与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的形状相对应的、沿周向延伸的梯形槽26a,如图19A所示,使带表面橡胶片用模具辊25和贴合辊26保持间隔地啮合,并使表面橡胶片111’通过带表面橡胶片用模具辊25与贴合辊26之间,用带表面橡胶片用模具辊25进行模压,使得表面橡胶片111’沿着贴合辊26的表面延伸,然后,如图19B所示,使中心橡胶片112’通过贴合辊26和平辊27之间,使得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嵌入到贴合辊26的梯形槽26a中,来将表面橡胶片111’贴到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上。在此,从提高生产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如图15A及图15B所示的那样,用带中心橡胶片用模具辊23将未交联橡胶片112”压制成中心橡胶片112’,并且如图19A所示,使用带表面橡胶片用模具辊25和贴合辊26让表面橡胶片111’沿贴合辊26延伸,并让中心橡胶片112’和表面橡胶片111’合在一起,如图19B所示将贴合辊26上的表面橡胶片111’贴合在来自带中心橡胶片用模具辊25的中心橡胶片112’上,从而由未交联橡胶片112”和表面橡胶片111’连续地制作压缩橡胶片11’。
在交联工序中对包括成形体36的未交联带坯S’或成形体36进行加热且将该未交联带坯S’或该成形体36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之前,如上所述通过预先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中心橡胶片112’的表面,而且在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中心橡胶片112’(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的表面之前,预先使表面橡胶片111’形成为沿着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1a’的表面延伸的形状,从而能够将表面橡胶片111’的拉伸抑制得较小,由此能够制造出表面橡胶层111的厚度均匀的切边V带B。同样地,从抑制表面橡胶片111’的拉伸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与制造方法2-1的情况相同,在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中心橡胶片112’(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的表面前,将表面橡胶片112’供向带表面橡胶片用模具辊25之前,将表面橡胶片111’加工成波纹状,以使该表面橡胶片111’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成波距与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相等的波浪形,并且如图19C所示,设置成该表面橡胶片111’的朝中心橡胶片112’(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一侧凸出的部分位于带表面橡胶片用模具辊25的梯形突条25a之间的槽的位置上,因此而设置成所述部分位于中心橡胶片112’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之间的槽的位置上,使表面橡胶片111’嵌入该槽中而具有伸长余量。
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利用冲压加工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中心橡胶片112’。
在制造方法2-1中,能够将如上所述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中心橡胶片112’用于:通过将其缠绕在黏合橡胶片12’上来成形未交联带坯S’。在制造方法2-2中,能够将该中心橡胶片112’用于制作用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成形体36。
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制造方法2-1或2-2相同。
(制造方法2-4)
参照图20A和图20B以及图21A和图21B对制造方法2-4进行说明。
在制造方法2-4的成形工序中,与制造方法2-1相同(参照制造方法1-1的图4A~图4C),将补强布14’、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及黏合橡胶片12’依次层叠在成形心轴31上后,在整个一周上从黏合橡胶片12’的上方用辊32进行按压使之实现一体化,再将中心橡胶片112’缠绕在上述黏合橡胶片12’上。
然后,如图20A所示,将表面橡胶片111’缠绕到中心橡胶片112’上。此时,表面橡胶片111’以被中心橡胶片112’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的顶部支承住的方式卷成圆筒状,并层叠在中心橡胶片112’上。将表面橡胶片111’通过对接接合、搭接接合或留缝隙接合的方式接合起来。需要说明的是,从抑制表面橡胶片111’的拉伸,使得表面橡胶片111’的厚度均匀的观点出发,如图20B所示,也可以将表面橡胶片111’的与中心橡胶片112’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之间相对应的部分压入中心橡胶片112’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之间的槽中。从同一观点出发,也可以与制造方法2-1中的图16C所示的方式相同,将表面橡胶片111’加工成波纹状,以使该表面橡胶片111’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成波距与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相等的波浪形,并且使该表面橡胶片111’的朝中心橡胶片112’一侧凸出的部分嵌入中心橡胶片112’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之间的槽中,来设置伸长余量。此外,也可以将规定长度的表面橡胶片111’的两端接合起来而形成为筒状,然后将其套在中心橡胶片112’上。在该情况下,使表面橡胶片111’形成为筒状后再将其套在中心橡胶片112’上的操作是在成形心轴31上进行的,不过也能够在从成形心轴31上取下包含中心橡胶片112’的筒状体后再进行上述操作。
按照上述方法,在成形心轴31上成形出圆筒状的未交联带坯S’,该未交联带坯S’是从内侧依次层叠补强布14’、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黏合橡胶片12’、中心橡胶片112’和表面橡胶片111’而形成的。该未交联带坯S’包括筒状的成形体36,该成形体36是将中心橡胶片112’形成为筒状而得到的,也就是说,在该成形体36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由各自沿着周向延伸的多个突条构成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而且该成形体36由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
在交联工序中,如图21A所示,从成形心轴31上取下未交联带坯S’,将该未交联带坯S’布置在已从交联装置40的基座41上拆下来的圆筒模具43的内侧。具体而言,将未交联带坯S’设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并且设置成:表面橡胶片111’的外周面留出间隔地与圆筒模具43的内侧接触,且中心橡胶片112’的多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分别位于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的开口位置处。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成形体36和表面橡胶片111’被布置成:成形体36位于内侧且表面橡胶片111’位于外侧。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也可以按压表面橡胶片111’使得该表面橡胶片111’的一部分进入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因此,此时在成形体36与膨胀鼓42的膨胀套筒42b之间设置有抗拉体38,并且该抗拉体38构成为:在筒状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埋设有芯线13’,该芯线13’形成在轴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此外,在该膨胀套筒42b膨胀前,设置为:在抗拉体38与膨胀套筒42b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成形体36与抗拉体38接触。选择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对应的圆筒模具4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使短纤维、树脂粉末等附着到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和/或未交联带坯S’的外周面上。
然后,利用加热装置使圆筒模具43的温度上升,并且利用加压装置将高压空气引入膨胀鼓42的鼓主体42a的内部,使膨胀套筒42b朝径向外侧膨胀,并保持该状态规定时间。此时,如图21B所示,未交联带坯S’通过与发生了膨胀的膨胀套筒42b接触而被按向圆筒模具43一侧。也就是说,通过使布置在成形体36的内侧的膨胀套筒42b膨胀来从内侧按压成形体36,从而将成形体36朝着圆筒模具43一侧按压。中心橡胶片112’按压表面橡胶片111’使表面橡胶片111’拉伸,并且中心橡胶片112’被该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从而构成压缩橡胶片11’。此外,中心橡胶片112’的多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分别边按压表面橡胶片111’使其拉伸,边进入到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从而在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内构成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由表面橡胶片112’覆盖住的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能够实现与制造方法2-1中的图17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因此,在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由表面橡胶片111’覆盖住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嵌入到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压缩橡胶层形成部11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的状态下,未交联带坯S’被圆筒模具43加热。由此,未交联带坯S’中所包含的表面橡胶片111’、中心橡胶片112’和黏合橡胶片12’的橡胶成分进行交联,使得它们成为一体,形成由压缩橡胶层11和黏合橡胶层12构成的带主体10的连结体,并且橡胶成分与芯线13’及补强布14’相黏合而实现复合化,最终成形出圆筒状带坯S,其中,该压缩橡胶层11包含多个切边V带B的表面橡胶层111及中心橡胶层112。
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制造方法2-1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将该制造方法2-4应用到制造方法1-3中,使用与制造方法1-3相同的交联装置40,该交联装置40设置成可以相对于基座41拆卸、安装膨胀鼓42,并将该膨胀鼓42用作成形心轴31,从而制造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边V带B。
(制造方法2-5)
参照图22对制造方法2-5进行说明。
在制造方法2-5的成形工序中,通过将规定长度的中心橡胶片112’的两端以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位于外侧的方式接合起来而形成为筒状,从而来制作筒状成形体36,在该成形体36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连续设置各自沿周向延伸的多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而且该成形体36由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用超声波切割机等切割中心橡胶片112’,然后通过对接方式进行接合。在该对接接合中,从提高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将中心橡胶片112’的相对于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彼此对接地接合起来。
然后,将表面橡胶片111’缠绕到成形体36上。此时,表面橡胶片111’以被成形体36的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的顶部支承住的方式卷成圆筒状,并层叠在成形体36上。将表面橡胶片111’通过对接接合、搭接接合或留缝隙接合的方式接合起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规定长度的表面橡胶片111’的两端接合起来而形成为筒状,然后将其套在成形体36上。
此外,与制造方法1中的图4A~图4C所示的方法相同,将补强布14’、黏合橡胶片12’、芯线13’及黏合橡胶片12’依次层叠在成形心轴31上后,在整个一周上,从黏合橡胶片12’的上方用辊32进行按压使之实现一体化,从而制作出筒状的抗拉体38。
在交联工序中,如图22所示,将已套上了表面橡胶片111’的成形体36布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并且该圆筒模具43已被从交联装置40的基座41上拆下来。具体而言,将已套上了表面橡胶片111’的成形体36设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并且设置成:表面橡胶片11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留出间隔地与圆筒模具43的内侧接触,且成形体36的多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分别位于圆筒模具43的与各个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的开口位置处。此时,在圆筒模具43的内侧,成形体36和表面橡胶片111’被布置成:成形体36位于内侧且表面橡胶片111’位于外侧。中心橡胶层形成部112a’也可以按压表面橡胶片111’使得该表面橡胶片111’的一部分进入压缩橡胶层形成槽43a中。选择与所要制造的切边V带B的带长对应的圆筒模具4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使短纤维、树脂粉末等附着到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和/或表面橡胶片111’的外周面上。
此外,从成形心轴31上将抗拉体38取下后,以与制造方法2-4中的图21A所示的布置方式相同的方式,将该抗拉体38嵌入到设置在圆筒模具43中的成形体36的内侧,并使抗拉体38的外周面与成形体36的内周面接触。因此,此时在成形体36与膨胀鼓42的膨胀套筒42b之间设置有抗拉体38,并且该抗拉体38构成为:在筒状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埋设有芯线13’,该芯线13’形成在轴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此外,在该膨胀套筒42b膨胀前,在抗拉体38与膨胀套筒42b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成形体36与抗拉体38接触。
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制造方法2-4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将该制造方法2-5应用到制造方法1-4中,使用与制造方法1-4相同的交联装置40,该交联装置40设置成可以相对于基座41拆卸、安装膨胀鼓42,并将该膨胀鼓42用作成形心轴31,从而制造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边V带B。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示例出具有图1和图14所示的结构的切边V带B,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23A所示的、在压缩层11上形成有下齿15的单齿型切边V带B,或者也可以是如图23B所示的、在压缩橡胶层11上形成有下齿15并且在拉伸橡胶层16上形成有上齿17的双齿型切边V带B。当制造上述的在压缩橡胶层11上形成有下齿15的切边V带B时,使用如图24A所示的形成有下齿形成部15’的压缩橡胶片11’即可,另外,当制造上述的在拉伸橡胶层16上形成有上齿17的切边V带B时,使用如图24B所示的形成有上齿形成部17’的拉伸橡胶片16’即可。能够通过与制造方法1-1、制造方法2-1以及制造方法2-3相同的方法制造上述的形成有下齿形成部15’的压缩橡胶片11’和形成有上齿形成部17’的拉伸橡胶片16’。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用圆筒模具43来使未交联带坯S’进行交联,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两轴之间悬挂未交联带坯,在板状的带模具与平板模具之间对未交联带坯的一部分进行冲压成形,并且一边沿周向依次输送未交联带坯,一边使其进行交联,其中,在所述板状的带模具上沿槽宽方向连续设置有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槽。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在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的技术领域中是很有用的。
-符号说明-
B 切边V带
S 带坯
11 压缩橡胶层
11a’ 压缩橡胶层形成部
111 表面橡胶层
112 中心橡胶层
112a’ 中心橡胶层形成部
36 成形体
38 抗拉体
42b 膨胀套筒
43 圆筒模具(带模具)
43a 压缩橡胶层形成槽
Claims (18)
1.一种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该切边V带包括位于该切边V带的厚度方向上内周侧的压缩橡胶层,该压缩橡胶层具有位于表面部的表面橡胶层和位于内部的中心橡胶层,所述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包括:
成形体制作步骤,制作呈筒状的成形体,在该成形体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各自沿周向延伸的成为所述中心橡胶层的多个突条,而且该成形体由第一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
压缩橡胶层形成部构成步骤,在形成所述突条后,用成为所述表面橡胶层的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覆盖已预先形成好的所述突条,来构成成为所述压缩橡胶层的压缩橡胶层形成部;
带坯成形步骤,使用带模具,当在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构成步骤中构成的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嵌入到所述带模具的与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中的状态下,对在所述成形体制作步骤中制成的所述成形体进行加热且将该成形体朝着所述带模具一侧按压而使该成形体和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一起交联,且使该成形体与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实现一体化来成形出呈筒状的带坯,其中,在所述带模具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多个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沿槽宽方向连续而设;以及
切成环状的步骤,以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为单位将在所述带坯成形步骤中成形好的所述带坯切成环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模具形成为筒状,并且各自沿周向延伸的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槽沿着轴向连续设置在该带模具的内周面上,将所述成形体布置在所述带模具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用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覆盖所述突条之前,将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为该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的截面具有与所述突条相等的波距的波浪形后,设置成: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的朝所述突条一侧凸出的部分位于所述突条之间的槽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用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覆盖所述突条之前,使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为沿所述突条的表面延伸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成形体进行加热且将该成形体朝着所述带模具一侧按压之前,将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嵌入到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布置在所述成形体的内侧的膨胀套筒膨胀来从内侧按压所述成形体,从而将所述成形体朝着所述带模具一侧按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抗拉体设置在所述成形体与所述膨胀套筒之间,该抗拉体构成为:在筒状的第三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埋设有芯线,该芯线形成在轴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膨胀套筒膨胀前,所述抗拉体设置在所述膨胀套筒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膨胀套筒膨胀前,在所述抗拉体与所述膨胀套筒之间存在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膨胀套筒膨胀前,所述成形体和所述抗拉体设置成该成形体与该抗拉体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膨胀套筒膨胀前,在所述成形体与所述抗拉体之间存在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橡胶片制作步骤,制作由所述第一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用于制作所述成形体的橡胶片,多个所述突条以互相平行延伸的方式连续设置在该橡胶片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形体制作步骤后进行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构成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成形体朝着所述带模具一侧按压之前,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与所述带模具的内侧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在所述带模具的轴向上留出间隔地与所述带模具的内侧接触。
16.一种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该切边V带包括位于该切边V带的厚度方向上内周侧的压缩橡胶层,该压缩橡胶层具有位于表面部的表面橡胶层和位于内部的中心橡胶层,所述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包括:
橡胶片制作步骤,制作由第一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橡胶片,各自成为所述中心橡胶层的多个突条以互相平行延伸的方式连续设置在该橡胶片上;
压缩橡胶层形成部构成步骤,用成为所述表面橡胶层的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覆盖在所述橡胶片制作步骤中制成的所述橡胶片的多个所述突条,来构成成为所述压缩橡胶层的压缩橡胶层形成部;
筒状体制作步骤,在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构成步骤中用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覆盖所述橡胶片的多个所述突条而构成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后,制作筒状体,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连续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
带坯成形步骤,使用带模具,在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嵌入到所述带模具的与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对应的压缩橡胶层形成槽中的状态下,对在所述筒状体制作步骤中制成的所述筒状体进行加热且将该筒状体朝着所述带模具一侧按压而使该筒状体交联,来成形出呈筒状的带坯,其中,在所述带模具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多个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槽沿槽宽方向连续而设;以及,
切成环状的步骤,以所述压缩橡胶层形成部为单位将在所述带坯成形步骤中成形好的所述带坯切成环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模具形成为筒状,并且各自沿周向延伸的多个压缩橡胶层形成槽沿着轴向连续设置在该带模具的内周面上,将所述筒状体布置在所述带模具的内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筒状体朝着所述带模具一侧按压之前,所述筒状体与所述带模具的内侧接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59131 | 2016-03-23 | ||
JP2016-059131 | 2016-03-23 | ||
PCT/JP2017/007283 WO2017163763A1 (ja) | 2016-03-23 | 2017-02-27 | ローエッジv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84908A CN108884908A (zh) | 2018-11-23 |
CN108884908B true CN108884908B (zh) | 2019-05-07 |
Family
ID=59901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919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84908B (zh) | 2016-03-23 | 2017-02-27 | 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38042B2 (zh) |
JP (1) | JP6227842B1 (zh) |
CN (1) | CN108884908B (zh) |
WO (1) | WO201716376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23560B2 (ja) * | 2021-01-29 | 2023-08-08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CN115742344A (zh) * | 2022-11-15 | 2023-03-07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逆向工程和3d打印技术的某机型堵盖零件成形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34352A (ja) * | 2002-06-28 | 2004-02-05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動力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2004216857A (ja) * | 2002-11-19 | 2004-08-05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とその方法で得られた伝動ベルト |
CN101939559A (zh) * | 2008-02-13 | 2011-01-05 |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 摩擦传动带 |
CN103596749A (zh) * | 2011-06-17 | 2014-02-19 |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 多楔带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59355A (en) * | 1980-01-11 | 1982-11-16 | The Gates Rubber Company | V-Belt |
JPH0410145U (zh) * | 1990-05-15 | 1992-01-28 | ||
CN1230637C (zh) * | 1999-11-12 | 2005-12-07 | 盖茨公司 | 具有管形的纺织帘布上层的动力传送带 |
JP2002340102A (ja) | 2001-05-22 | 2002-11-27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ローエッジ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て得られるローエッジベルト伝動システム |
US6609990B2 (en) * | 2001-07-18 | 2003-08-26 | The Gates Corporation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and method |
JP2004347108A (ja) | 2003-04-28 | 2004-12-09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ローエッジvベルト |
JP4813098B2 (ja) * | 2004-08-24 | 2011-11-09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動力伝動用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イアスカット装置 |
JP4989556B2 (ja) * | 2008-05-26 | 2012-08-01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 |
WO2011017362A1 (en) * | 2009-08-03 | 2011-02-10 | The Gates Corporation | Method of reinforcing rubber and rubber composition |
CN108778665A (zh) * | 2016-03-07 | 2018-11-09 | 沃尔特·弗兰德有限公司 | 用于生产驱动皮带的方法和驱动皮带 |
-
2017
- 2017-02-27 CN CN201780019190.3A patent/CN10888490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2-27 JP JP2017513817A patent/JP6227842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2-27 WO PCT/JP2017/007283 patent/WO20171637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
- 2018-09-21 US US16/138,717 patent/US1053804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34352A (ja) * | 2002-06-28 | 2004-02-05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動力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2004216857A (ja) * | 2002-11-19 | 2004-08-05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とその方法で得られた伝動ベルト |
CN101939559A (zh) * | 2008-02-13 | 2011-01-05 |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 摩擦传动带 |
CN103596749A (zh) * | 2011-06-17 | 2014-02-19 |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 多楔带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38042B2 (en) | 2020-01-21 |
US20190022963A1 (en) | 2019-01-24 |
JPWO2017163763A1 (ja) | 2018-04-05 |
CN108884908A (zh) | 2018-11-23 |
WO2017163763A1 (ja) | 2017-09-28 |
JP6227842B1 (ja) | 2017-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39841B (zh) | 传动带的制造方法及传动带 | |
CN108884908B (zh) | 切边v带的制造方法 | |
US10343358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belt, and two-layer bonding machine | |
CN108884909B (zh) | 多楔带的制造方法 | |
US10532528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v-ribbed belt | |
US10759093B2 (en) | Transmission belt manufacturing method | |
JP6159907B1 (ja) | 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二層貼合せ機 | |
CN108883590B (zh) | V带的制造方法 | |
CN111788064B (zh) | 传动带的制造方法 | |
TW201925642A (zh) | 帶狀皮帶、無端皮帶及其製造方法 | |
JP2017177585A (ja) | 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
JPS635932A (ja) | ダブルvリブド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02103442A (ja) | ベルト製造用ゴム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