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8877500A -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7500A
CN108877500A CN201810706166.3A CN201810706166A CN108877500A CN 108877500 A CN108877500 A CN 108877500A CN 201810706166 A CN201810706166 A CN 201810706166A CN 108877500 A CN108877500 A CN 108877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groove
optical cement
display module
fit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61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7500B (zh
Inventor
衡琳
英扬
孙志洋
黄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061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7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7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7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7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7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39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Controll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控制光学胶的量,避免贴合不牢和溢胶。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层叠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出光侧的待贴合件,所述待贴合件包括可视区域和围绕所述可视区域的边框区域,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待贴合件之间的光学胶,所述光学胶用于将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待贴合件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待贴合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可视区域;所述边框区域内设置有第一收胶槽区域,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靠近所述光学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收胶槽,且所述光学胶的边缘在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应用于便携式移动终端,如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子产品屏幕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对显示模组与盖板之间的贴合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采用如下方式贴合:一种是口字胶贴合工艺,具有使用材料少的优点,但是贴合之后使得显示装置的透光率变差。并且只沿着显示模组的边框贴合一周(口字形)的贴合方式也不牢靠。另一种是采用液态光学胶(LOCA)的全贴合工艺,尤其可应用在大尺寸的电子屏幕中。
但是,液态光学胶(LOCA)的流动性强,在贴合工程中,很难把控量,量小则会造成贴合不牢,量大则会造成溢胶的问题。
如何控制液态光学胶的用胶量,是本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用于控制光学胶的量,避免贴合不牢和溢胶。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
层叠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出光侧的待贴合件,所述待贴合件包括可视区域和围绕所述可视区域的边框区域,
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待贴合件之间的光学胶,所述光学胶用于将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待贴合件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待贴合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可视区域;
所述边框区域内设置有第一收胶槽区域,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靠近所述光学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收胶槽,且所述光学胶的边缘在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边缘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1,0≤L1≤0.1mm,且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的外边缘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模组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2,0≤L2≤0.1mm。
可选的,所述第一收胶槽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且所述第一收胶槽的形状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收胶槽的形状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d,其中,30μm≤d≤60μm;
或者,所述第一收胶槽为圆台,且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开口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覆盖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开口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其中,在所述可视区域至所述边框区域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开口的宽度为b,30μm≤b≤60μm,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开口的宽度为c,30μm≤c≤60μm;
在所述显示模组至所述待贴合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收胶槽的深度为a,30μm≤a≤60μm。
可选的,在所述可视区域至所述边框区域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收胶槽的体积逐渐减小。
可选的,在所述可视区域至所述边框区域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收胶槽在垂直于所述待贴合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深度逐渐减小;
或者,在所述可视区域至所述边框区域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收胶槽靠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开口宽度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光学胶的总溢胶量V与所述第一收胶槽的体积V1之间关系如下:
V≤P*V1
其中,总溢胶量V=(W1*L1-W0*L0)*H,
V表示所述光学胶的总溢胶量,P表示所述第一收胶槽的数量,V1表示所述第一收胶槽的体积;W1表示所述光学胶溢胶后的宽度,L1表示所述光学胶溢胶后的长度,W0表示所述光学胶的设计宽度,L0表示所述光学胶的设计长度,H表示所述光学胶的厚度,0.1mm≤H≤0.15mm。
可选的,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包括不同形状的第一收胶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收胶槽随机分布在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制备方法适用于前一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待贴合件,并在所述待贴合件的第一收胶槽区域内制备出第一收胶槽;
利用光学胶将所述待贴合件与显示模组贴合,将覆盖所述待贴合件的可视区域之外的光学胶挤压至所述第一收胶槽内。
可选的,利于湿法刻蚀或者撞点形成所述第一收胶槽。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通过在待贴合件的边框区域靠近光学胶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一收胶槽,一方面在涂覆过程中,使得多余的光学胶被第一收胶槽所收纳,避免了光学胶溢出显示模组对显示装置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光学胶涂覆在整个可视区域内,可保证显示模组与待贴合件之间的牢固性,再另一方面由于待贴合件的厚度较厚,可设置第一收胶槽的面积较广,并且在设置第一收胶槽之后,并不会对待贴合件的强度造成影响。本发明可明显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溢胶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1中AA’位置处的一种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1中AA’位置处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收胶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收胶槽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7中BB’位置处的一种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9中CC’位置处的一种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9中CC’位置处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收胶槽,但这些收胶槽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收胶槽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收胶槽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收胶槽,类似地,第二收胶槽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收胶槽。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
在详细的介绍本方案之前,对本方案的技术脉络进行简单介绍:
显示模组与待贴合件之间通过胶进行粘合,增加二者的相对牢固性。
现有技术中,利用固体胶采用口字型粘合,就是沿着显示模组的四周涂胶,将显示模组与待贴合件粘合。但是上述方式,由于粘合面积小,牢固性较差,并且固体胶的透光率差,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人经过试验,利用光学胶采用口字型粘合,光学胶的透光率相对较高,但是牢固性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进而,发明人将光学胶涂覆在整个显示区域内,牢固性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光学胶的流动性较大,溢胶现象也很严重。
为了解决溢胶的问题,发明人设计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1中AA’位置处的一种剖面图,该显示装置100包括:
显示模组11,层叠设置在显示模组11出光侧的待贴合件13,待贴合件13包括可视区域131和围绕可视区域131的边框区域133。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为顶发光结构,亦可为底发光结构,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特别限定,示例性的,以图1示出的顶发光结构为例介绍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关系。
继续参见图1,设置在显示模组11和待贴合件13之间的光学胶15,光学胶15用于将显示模组11与待贴合件13贴合,光学胶15在待贴合件13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可视区域131。可以理解的是,光学胶15的面积不小于待贴合件13中可视区域131的面积,光学胶15的面积相对较大,利于待贴合件13与显示模组11之间的牢固性,避免光学胶的缺失造成的粘合不牢靠。
其中,继续参见图1和图2,边框区域133内设置有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如图1中两个虚线之间的区域,必然的,光学胶覆盖可视区域131,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可设置在边框区域133靠近可视区域131的一侧,这样可将多余的溢胶填充到该区域内的第一收胶槽135内,起到防止溢胶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收胶槽135的位置如图2所示,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靠近光学胶15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收胶槽135,且光学胶15的边缘在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内。可以理解的是,在远离可视区域131的方向上,光学胶15的外边缘在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内,这样的设计,在涂覆过程中,多余的光学胶15可被第一收胶槽所收纳,不会溢出,避免了对显示装置造成影响,并且保证了待贴合件13与显示模组11之间的牢固性。
本实施例中的光学胶可为液态光学胶(LOCA),液态时,涂覆在待贴合件13的可视区域131中,在其固化之后可将待贴合件13和显示模组11牢固的贴合在一起。在理想状态下,光学胶的边缘与可视区域的边缘齐平,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显示模组与待贴合件的牢固性,另一方面避免光学胶溢胶或者缺胶的情况。事实上,在涂覆光学胶的过程中,由于光学胶的流动性较强,在保证不缺胶的情况下,就会存在溢胶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溢胶的情况,如何设置第一收胶槽,发明人经过了多次反复试验,下面将设置第一收胶槽的技术脉络进行简单概述:
一种是,设置在显示模组靠近待贴合件的一侧表面,显示模组在完成封装之后,对显示模组靠近待贴合件的一侧表面开设第一收胶槽,发明人反复试验之后发现:若保证显示模组的强度,使其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则由于显示模组靠近待贴合件的一侧的表面集成度较高,可设置第一收胶槽的面积和第一收胶槽可设置的深度有限,还是会有溢胶的情况出现;若按照预估的溢胶量来设置第一收胶槽的数量和深度,则会导致显示模组的强度降低,减少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直接报废显示模组,造成经济损失。
另一种是,设置在显示模组靠近待贴合件的一侧表面,在显示模组封装之前对显示模组靠近待贴合件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一收胶槽,发明人反复试验之后发现:这样会影响后续的封装效果,使得封装率下降,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另一种是,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待贴合件中靠近显示模组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一收胶槽,此时,由于待贴合件较厚,并且其上面没有实现触控等功能的部件和电路,因此可设置的面积范围较广,根据溢胶量设置第一收胶槽的深度和数量的限制较小,更重要的是设置第一收胶槽之后并不会对待贴合件的强度造成影响。
综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待贴合件13的边框区域133靠近光学胶15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一收胶槽135,一方面在涂覆过程中,使得多余的光学胶被第一收胶槽135所收纳,避免了光学胶溢出显示模组11对显示装置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光学胶涂覆在整个可视区域131内,可保证显示模组11与待贴合件13之间的牢固性,再另一方面由于待贴合件13的厚度较厚,可设置第一收胶槽135的面积较广,并且在设置第一收胶槽135之后,并不会对待贴合件13的强度造成影响。上述实施方式可明显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溢胶情况。
下面对光学胶的总溢胶量和第一收胶槽的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描述:
光学胶的总溢胶量V与第一收胶槽的体积V1之间关系如下:
V≤P*V1
其中,总溢胶量V=(W1*L1-W0*L0)*H,
V表示光学胶的总溢胶量,P表示第一收胶槽的数量,V1表示第一收胶槽的体积;W1表示光学胶溢胶后的宽度,L1表示光学胶溢胶后的长度,W0表示光学胶的设计宽度,L0表示光学胶的设计长度,H表示光学胶的厚度,0.1mm≤H≤0.15mm。
下面对上述公式进行详细的解释:
W1*L1*H表示预涂的光学胶的量,为预知的定值;光学胶的设计宽度W0可理解为待贴合件的可视区域的宽度,光学胶的设计长度L0可理解为待贴合件的可视区域的长度,W0*L0也就说可视区域的面积也是一预知的定值。
而,光学胶的厚度H与贴合时的按压力度有关系,按压力度大,光学胶的厚度小,总溢胶量V多,反之按压力度小,光学胶的厚度大,总溢胶量V小。根据工艺水平,当将按压力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后,相应的光学胶的厚度H确定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内,示例性的可在0.1mm≤H≤0.15mm之间。此时,当光学胶的厚度H的范围确定之后,可根据光学胶H的最大值计算总溢胶量Vmax,只要保证第一收胶槽区域内的所有第一收胶槽的体积大于Vmax即可保证该显示装置不会出现溢胶的情况。
因此,第一收胶槽的数量P*第一收胶槽的体积V1则表示能够收纳的光学胶的量。总的溢胶量小于或者等于上述值之后,则可表面本实施例可将多余的胶全部收纳起来,避免溢胶的情况出现。
并且,当设备一定时,其按压力度一定时,可通过理论计算调整光学胶的厚度H的范围,从而适应工艺水平,避免了通过多次工艺的方式得到光学胶的厚度H的范围,进而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各个变量均包含工艺误差,每个变量的工艺误差可根据具体的工艺而定,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特别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1中AA’位置处的另一种剖面图,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内边缘在显示模组1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可视区域131的边缘在显示模组1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1,0≤L1≤0.1mm,且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的外边缘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显示模组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2,0≤L2≤0.1mm。
如图3所示,在可视区域131至边框区域133的方向上(如图3箭头所示方向),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的内边缘可理解为,靠近可视区域131的边缘;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的外边缘可理解为远离可视区域131的边缘。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远离可视区域131的方向上,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的最大宽度,为显示模组11的边缘距离可视区域13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可根据具体的产品以及涂胶量,设置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的宽度,将多余的光学胶收纳在第一收胶槽135内,避免了胶的溢出,并且由于待贴合件13的厚度较厚,可设置第一收胶槽135的面积较广,在设置第一收胶槽135之后,并不会对待贴合件13的强度造成影响。也避免了在显示模组11上设置第一收胶槽135而对其强度造成影响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收胶槽135均匀分布在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内,且第一收胶槽135的形状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收胶槽135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内,可使得多余的光学胶15均匀的被第一收胶槽135所收纳,避免收纳不均匀造成的溢胶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收胶槽135的俯视图的形状为矩形,但是本实施中并不对第一收胶槽135的形状进行特别限定。
下面示例性的示出几种第一收胶槽135的具体结构:
第一种,如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收胶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收胶槽135的形状可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d,其中,30μm≤d≤60μm。
第二种,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由于第一收胶槽135为半通孔,其设置在待贴合件13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侧,因此在正俯视图中并不会看到第一收胶槽135,图5为了清楚的其相对位置,将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设置为65%的透明度。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收胶槽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收胶槽135可为圆台,且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侧开口在显示模组11上的正投影覆盖远离显示模组11的一侧开口在显示模组11上的正投影。并且,在可视区域131至边框区域133的方向上,靠近显示模组11的一侧开口的宽度为b,30μm≤b≤60μm,远离显示模组11的一侧开口的宽度为c,30μm≤c≤60μm,必然的,靠近显示模组11一侧的开口的宽度b大于远离显示模组11一侧的开口宽度c,这样才能形成圆台结构,并且靠近光学胶的一侧(靠近显示模组一侧)的开口的宽度较大,利于收纳光学胶,避免溢胶的情况出现。
并且,在显示模组11至待贴合件13的方向上,第一收胶槽135的深度为a,30μm≤a≤60μm。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第一收胶槽135为半通孔,因此,第一收胶槽135的深度a不能够大于待贴合件13的厚度,并且兼顾待贴合件13的牢固性,第一收胶槽135的深度a设置在30μm≤a≤60μm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于工艺水平相匹配的过程中,可适当的调节第一收胶槽135的深度a。当第一收胶槽135的深度a较大时,由于待贴合件13的厚度较厚,并不会对待贴合件13的强度造成影响。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一方面可实现对多余光学胶的收纳,另一方面可延长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了在显示模组11上设置第一收胶槽135而对其强度造成影响的情况出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7中BB’位置处的一种剖面图,在可视区域131至边框区域133的方向上,第一收胶槽135的体积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由于光学胶15涂覆在可视区域131内,远离可视区131的方向上,光学胶15的量也会随之减小,逐渐缩小第一收胶槽135的体积,避免第一收胶槽区域的外边缘聚集较多的光学胶而造成溢胶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待贴合件13需要具备一定的承受力,此时,第一收胶槽135的体积逐渐减小,尽可能的保持待贴合件13原有的重量,保证了待贴合件13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增大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并且,本实施例中,越靠近待贴合件13的外边缘,第一收胶槽135的体积越小,其相应的第一收胶槽135的开口越小,这样可避免在待贴合件13边缘处发生裂纹,进而避免产生应力集中损坏待贴合件13的情况出现。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9中CC’位置处的一种剖面图,在可视区域131至边框区域133的方向上,第一收胶槽135在垂直于待贴合件1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深度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在远离可视区域131的方向上,一方面由于光学胶的量逐渐减小,与之相匹配的,第一收胶槽135的深度逐渐减小,使得第一收胶槽区域的外边缘不聚集光学胶,避免溢胶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尽可能的保持待贴合件13的重量,使其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延长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或者,图1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图9中CC’位置处的另一种剖面图,在可视区域131至边框区域133的方向上,第一收胶槽135靠近显示模组11一侧开口宽度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在远离可视区域131的方向上,一方面由于光学胶的量逐渐减小,与之相匹配的,第一收胶槽135的开口宽度逐渐减小,使得第一收胶槽区域的外边缘不聚集光学胶,避免溢胶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尽可能的保持待贴合件13的重量,使其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延长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1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内包括不同形状的第一收胶槽135。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上述实施方式可知,图4至图11示出了几种第一收胶槽的结构,事实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收胶槽的具体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种,其具体的结构形状可依据具体的产品而定。
进一步的,继续参见图12,第一收胶槽135随机分布在第一收胶槽区域1331内。结合上述实施方式可知,图4~图12所示出的第一收胶槽135均可随机分布在第一收胶区域内,由于光学胶15的分布是随机的,随机分布的第一收胶槽135利于收纳光学胶,避免溢胶的情况出现。并且,由于第一收胶槽135的分布是随机的,可避免在第一收胶槽区域造成应力集中而断裂的情况出现。
如图1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3中以手机为例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但是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其还可包括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Computer)、手机、MP3播放器、MP4播放器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备方法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上,
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待贴合件,并在待贴合件的第一收胶槽区域内制备出第一收胶槽。
利用光学胶将待贴合件与显示模组贴合,将覆盖待贴合件的可视区域之外的光学胶挤压至第一收胶槽内。
本实施例中,将多余的光学胶挤压到第一收胶槽内,即多余的光学胶被第一收胶槽所收纳,避免了光学胶溢出显示模组对显示装置造成影响;并且由于光学胶涂覆在整个可视区域内,可保证显示模组与待贴合件之间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利于湿法刻蚀或者撞点形成所述第一收胶槽。
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制备第一收胶槽的方法,可选的,通过化学刻蚀的方式制备出第一收胶槽;还可通过模板制备出第一收胶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
层叠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出光侧的待贴合件,所述待贴合件包括可视区域和围绕所述可视区域的边框区域,
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待贴合件之间的光学胶,所述光学胶用于将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待贴合件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待贴合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可视区域;
所述边框区域内设置有第一收胶槽区域,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靠近所述光学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收胶槽,且所述光学胶的边缘在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边缘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1,0≤L1≤0.1mm,且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的外边缘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模组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2,0≤L2≤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胶槽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且所述第一收胶槽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胶槽的形状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d,其中,30μm≤d≤60μm;
或者,所述第一收胶槽为圆台,且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开口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覆盖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开口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其中,在所述可视区域至所述边框区域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开口的宽度为b,30μm≤b≤60μm,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开口的宽度为c,30μm≤c≤60μm;
在所述显示模组至所述待贴合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收胶槽的深度为a,30μm≤a≤6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视区域至所述边框区域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收胶槽的体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视区域至所述边框区域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收胶槽在垂直于所述待贴合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深度逐渐减小;
或者,在所述可视区域至所述边框区域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收胶槽靠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开口宽度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的总溢胶量V与所述第一收胶槽的体积V1之间关系如下:
V≤P*V1
其中,总溢胶量V=(W1*L1-W0*L0)*H,
V表示所述光学胶的总溢胶量,P表示所述第一收胶槽的数量,V1表示所述第一收胶槽的体积;W1表示所述光学胶溢胶后的宽度,L1表示所述光学胶溢胶后的长度,W0表示所述光学胶的设计宽度,L0表示所述光学胶的设计长度,H表示所述光学胶的厚度,0.1mm≤H≤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包括不同形状的第一收胶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胶槽随机分布在所述第一收胶槽区域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制备方法适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待贴合件,并在所述待贴合件的第一收胶槽区域内制备出第一收胶槽;
利用光学胶将所述待贴合件与显示模组贴合,将覆盖所述待贴合件的可视区域之外的光学胶挤压至所述第一收胶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于湿法刻蚀或者撞点形成所述第一收胶槽。
CN201810706166.3A 2018-06-29 2018-06-29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877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166.3A CN108877500B (zh) 2018-06-29 2018-06-29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166.3A CN108877500B (zh) 2018-06-29 2018-06-29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7500A true CN108877500A (zh) 2018-11-23
CN108877500B CN108877500B (zh) 2021-05-04

Family

ID=6429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6166.3A Active CN108877500B (zh) 2018-06-29 2018-06-29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750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9687A (zh) * 2019-07-31 2019-10-2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曲面保护盖的贴合结构
CN112689864A (zh) * 2019-08-19 2021-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192414A (zh) * 2021-04-30 2021-07-3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CN113870704A (zh) * 2021-09-27 2021-12-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172632A (zh) * 2022-07-11 2022-10-1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32488A1 (en) * 2012-11-14 2014-05-1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having bent non-display area for reduced bezel width
CN203748139U (zh) * 2013-12-30 2014-07-30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CN204100058U (zh) * 2014-11-20 2015-01-1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44292A (zh) * 2014-11-20 2015-02-1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185260A (zh) * 2015-09-10 2015-12-2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5374291A (zh) * 2015-12-30 2016-03-02 北京维信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终端显示装置
CN205788138U (zh) * 2016-05-20 2016-12-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液态光学胶
CN106764639A (zh) * 2015-11-19 2017-05-31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7240358A (zh) * 2017-04-27 2017-10-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32488A1 (en) * 2012-11-14 2014-05-1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having bent non-display area for reduced bezel width
CN203748139U (zh) * 2013-12-30 2014-07-30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CN204100058U (zh) * 2014-11-20 2015-01-1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44292A (zh) * 2014-11-20 2015-02-1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185260A (zh) * 2015-09-10 2015-12-2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64639A (zh) * 2015-11-19 2017-05-31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5374291A (zh) * 2015-12-30 2016-03-02 北京维信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终端显示装置
CN205788138U (zh) * 2016-05-20 2016-12-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液态光学胶
CN107240358A (zh) * 2017-04-27 2017-10-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终端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9687A (zh) * 2019-07-31 2019-10-2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曲面保护盖的贴合结构
CN110389687B (zh) * 2019-07-31 2022-06-2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曲面保护盖的贴合结构
CN112689864A (zh) * 2019-08-19 2021-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689864B (zh) * 2019-08-19 2022-1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192414A (zh) * 2021-04-30 2021-07-3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粘接膜层、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方法
CN113870704A (zh) * 2021-09-27 2021-12-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870704B (zh) * 2021-09-27 2023-06-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172632A (zh) * 2022-07-11 2022-10-1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7500B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7500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KR102130280B1 (ko) 곡면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570270B2 (en) Backlight unit color compensation techniques
US838821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953116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evice
CN20556048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834113B (zh) 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CN208596504U (zh) 柔性面板和柔性电子装置
CN203585839U (zh)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6449719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06353230U (zh) 背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KR20140092031A (ko) 배터리 팩
CN104865631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3969874B (zh) 液晶面板及制作方法、半透半反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391390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5428932U (zh) 一种母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269356A1 (en) Glass art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14280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CN108761897A (zh) 一种主动式反射显示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211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TW200633120A (en)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7678211A (zh) 背光模块及背光模块的固定元件
CN104456312B (zh) 一种背光源、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7096492U (zh) 一种导光元件
CN105955546A (zh) 一种太阳能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Henglu,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