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7569A - 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47569A CN108847569A CN201810588270.7A CN201810588270A CN108847569A CN 108847569 A CN108847569 A CN 108847569A CN 201810588270 A CN201810588270 A CN 201810588270A CN 108847569 A CN108847569 A CN 1088475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optical fiber
- fiber
- fibre
- c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5—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optical resonators; Accommodation of active medium therein;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3—Waveguide lasers, i.e. where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waveguide are of the order of the light wavelength
- H01S3/067—Fibre lasers
- H01S3/06754—Fibre amplifiers
- H01S3/06783—Amplifying coupl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45—Removing protective coverings of light guides before coupl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Preparing the ends of light guides for coupling, e.g. cutt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Laser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目的是解决目前信号‑泵浦合束器难以实现超大模场输出的同时保持高光束质量的问题。本发明由信号光纤、信号过渡光纤、泵浦光纤、低折射率玻璃管、输出光纤组成;信号光纤与信号过渡光纤熔接,N根泵浦光纤环绕在信号过渡光纤周围一起穿在低折射率玻璃管中间拉锥形成熔融光纤束,熔融光纤束与输出光纤熔接,且输出光纤也经过拉锥。本发明可减少信号光的通过损耗、保持泵浦光高耦合效率,使得信号光从信号光纤(小模场)到信号过渡光纤(较大模场)再到输出光纤(超大模场)时保持高光束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激光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
技术背景:
与传统激光器相比,光纤激光器具有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好,热管理方便及结构紧凑等优点,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在工业制造、生物医疗、国防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功率成为光纤激光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光纤激光器功率已经完成从毫瓦到万瓦的巨大转变。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大功率光纤激光器都是基于MOPA(Master Oscillator Power-Amplifier,主控振荡器的功率放大器)结构,随着基于MOPA结构的放大器功率的提升,研究人员发现,当光纤激光器功率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其中包括各种非线性效应,例如受激布里渊散射SBS(Stimulated Brillion Scattering)、受激拉曼效应SRS(StimulatedRaman Scattering);为了提升非线性现象出现的阈值,增加光纤的模场面积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案,然而模场面积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光束质量的下降。典型的MOPA结构从输入到输出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种子源,信号-泵浦合束器,增益光纤以及输出端,其中最关键的器件是信号-泵浦合束器,信号-泵浦合束器输出光纤的模场面积大小、制作的方案优劣以及制作工艺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放大器输出激光的光束质量。信号-泵浦合束器接收种子源输出光束的一端为信号-泵浦合束器的输入端,向增益光纤发射光束的一端为信号-泵浦合束器的输出端。
目前信号-泵浦合束器的制作主要是基于侧面泵浦技术和端面泵浦技术来实现。侧面泵浦技术使用泵浦光纤将泵浦光从信号纤的侧面将耦合进信号光纤包层,端面泵浦技术主要指熔融拉锥光纤束技术,其主要是通过熔融拉锥后的方式,使信号臂与泵浦臂合为一束,再与增益光纤熔接;与侧面泵浦技术相比,端面泵浦技术相对成熟,且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封装,因此目前工业用千瓦量级光纤激光器普遍采用端面泵浦合束器。
典型的基于端面泵浦耦合技术制作的信号-泵浦合束器结构如图1(参见Noordegraaf D,Skovgaard P M W,Becker F,et al.All-fiber 7x1signal combiner forincoherent laser beam combining[J].Proceedings of SPIE-The International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2011,7914(6):395-410.即Noordegraaf D,Skovgaard P M W,Becker F等,全光纤7×1信号合束器非相干光束合成,SPIE学报-国际光学工程学会,2011年,第6期第7914卷第395-410页)所示,其中图1(a)是7×1信号合束器(虽然该论文称此合束器为信号合束器,其实它是典型的信号-泵浦合束器,由于论文中叫信号合束器,所以本文也称它为信号合束器)结构示意图,7×1信号合束器由信号光纤1、低折射率玻璃管4、输出光纤5组成,7根信号光纤1穿在低折射率玻璃管4中一起拉锥,拉锥完的光纤束切割(指采用切割刀平行于光纤径向截面切割,一般切割平面与径向截面做不到完全平行,会有一个夹角,光纤的切割平面与径向截面的夹角的度数为切割角度),然后与输出光纤5熔接;图1(b)为7×1信号合束器光纤束横截面图,显示合束器内部光纤排列状况,图1(c)为剥掉涂覆层的输出光纤截面图,由纤芯和包层组成;基于该方案制作的信号-泵浦合束器由于信号光纤1是模场直径(纤芯直径很小)较小的单模光纤,在与低折射率玻璃管4熔融拉锥时,信号光纤1的纤芯被拉小,与输出光纤5纤芯差加大,容易造成信号光纤1与输出光纤5的模场不匹配,导致光束质量恶化;因此如果要保持信号光在信号纤与输出光纤模场匹配、高光束质量输出的话,务必要选择模场直径比较小的双包层光纤作为信号-泵浦合束器的输出光纤,这样大大的限制了信号-泵浦合束器对大功率的承载能力。
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人员对信号-泵浦合束器展开了研究,但是对于输出光纤纤芯在30μm以上的超大模场且能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的研究极少,像ITF、朗光等国内外知名的合束器制作公司均未推出输出纤径30μm以上的产品,因此,研制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尤为重要,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极为关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目前信号-泵浦合束器输出模场直径较小,无信号过渡光纤,难以实现超大模场输出的同时保持高光束质量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在典型的信号-泵浦合束器结构中增加一段模场直径较大的信号过渡光纤,同时将超大模场的输出光纤进行拉锥的制作方案,从而实现信号光从小模场到较大模场再到超大模场光纤通过时依旧能够保持高光束质量传输;制作时通过优化合束器的制作参数,可以提高信号-泵浦合束器的光束质量,减少信号光的通过损耗、保持泵浦光高耦合效率,使得信号光从本发明中信号光纤(小模场)到信号过渡光纤(较大模场)再到输出光纤(超大模场)时能够保持高光束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由信号光纤、信号过渡光纤、泵浦光纤、低折射率玻璃管、输出光纤;其中信号光纤与信号过渡光纤熔接,N根泵浦光纤环绕在信号过渡光纤周围一起穿在低折射率玻璃管中间拉锥形成熔融光纤束,熔融光纤束与输出光纤熔接。信号光纤一端为输入端,输出光纤一端为输出端,N为6或18。为描述方便,本发明各部件靠近输入端的一端为该部件的输入端,靠近输出端的一端为该部件的输出端。
信号光纤为市场上常规的单模或者少模双包层光纤(即小模场光纤),信号光纤由信号光纤纤芯和信号光纤包层组成。信号光纤的纤芯半径R1满足其中NA为信号光纤纤芯的数值孔径,λ为信号光波长。信号光纤的包层与纤芯尺寸对应(即纤芯确定了,包层也就确定了),信号光纤纤芯的数值孔径为0.06,信号光纤包层的数值孔径为0.46;信号光纤的长度为1m左右,信号光纤的输出端使用剥线钳剥离掉长度为2-3cm的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信号光纤包层采用酒精擦拭干净,在距离含涂覆层的信号光纤长L1=2cm的位置利用切割刀将信号光纤切割,切割角度小于0.1度。
信号过渡光纤为市场上常规的少模双包层光纤(即较大模场光纤),信号过渡光纤由信号过渡光纤纤芯和信号过渡光纤包层组成。信号过渡光纤的纤芯半径R3满足5μm≤R3≤30μm,信号过渡光纤的包层直径D3为125μm,信号过渡光纤长度为1m左右,在距离信号过渡光纤输入端3cm处使用剥线钳剥离掉长度为5cm的信号过渡纤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信号光纤包层采用酒精擦拭干净,用拉锥机将信号过渡光纤在裸露包层的地方拉锥,信号过渡光纤锥区长度L2满足L2=2cm,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腰区纤芯半径为R2,R2的大小满足R1≤R2<R3,信号过渡光纤腰区直径D2满足 其中R1为信号光纤纤芯的半径,R3为拉锥前的信号过渡光纤纤芯半径,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在输出端切割点切割,切割角度小于0.1度,切割位置距离含涂覆层的信号光纤的长度L3满足L2≤L3,L3为2~3cm;切割好的信号过渡光纤与信号光纤采用熔接机熔接在一起,熔接损耗小于0.01dB,将熔接好的熔接点用涂覆机涂覆保护,防止熔接点损害污染。
泵浦光纤为市场上常规的大模场光纤,泵浦光纤长度为1m,泵浦光纤由泵浦光纤纤芯与泵浦光纤包层组成;泵浦光纤纤芯的直径为105μm,泵浦光纤包层的直径为125μm,泵浦光纤纤芯的数值孔径为0.15或0.22;泵浦光纤的输出端剥离掉长度为2.5cm的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泵浦光纤包层采用酒精擦拭干净。
低折射率玻璃管为掺氟的低折射率玻璃管,掺氟浓度满足使得低折射率玻璃管的折射率小于1.4,小于泵浦光纤包层的折射率,低折射率玻璃管外直径D’4满足375μm≤D’4≤3000μm,内直径DD’4满足DD’4<D’4且375μm≤DD’4≤2500μm,低折射率玻璃管长度为10cm,采用酒精洗净,酒精挥发干净后拉锥,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满足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长度为2.5cm,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DD4满足N根泵浦光纤和信号过渡光纤组成的光纤束刚好能够穿进去,低折射率玻璃管锥区长度大于2.5cm,N根泵浦光纤与信号过渡光纤穿在已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中,拉锥过程中,低折射率玻璃管外直径D’4变成了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4,低折射率玻璃管内直径DD’4变成了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DD4,光纤束的排列方式为:N根剥离涂覆层的泵浦光纤均匀环绕在信号过渡光纤周围,信号过渡光纤处在光纤束的正中间,形成光纤束,整个光纤束由低折射率玻璃管紧紧束缚住,保证光纤束排列紧密;穿好的光纤束拉锥后变成熔融光纤束,熔融光纤束锥区长度L5满足1cm≤L5≤3cm。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DD5微大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腰区直径D6;用切割刀将熔融光纤束在输入端切割点进行切割,切割角度小于0.1度,切割点距离低折射率玻璃管的输入端长度L4满足5cm≤L4≤6cm。
拉锥过程中,N根泵浦光纤与信号过渡光纤和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一起等比例减小,缩小比例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5为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DD5为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此时,拉锥后的低折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4变为了D5,拉锥后的低折率玻管腰区内直径DD4变为了DD5,DD5微大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腰区直径D6,以保证所有的泵浦光都能注入到输出光纤包层中,熔融光纤束与没有拉锥的光纤束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N根泵浦光纤与信号过渡光纤和低折射率玻璃管一起按缩小比例拉锥,所以拉锥后的熔融光纤束中折射率玻璃管管壁更薄,泵浦光纤包层也更加小;光纤束的排列更加紧密。
输出光纤为市场上常规的超大模场双包层光纤,输出光纤由输出光纤纤芯和输出光纤包层组成。输出光纤纤芯半径R7满足10μm≤R7≤50μm;输出光纤包层直径D7满足250μm≤D7≤800μm,输出光纤纤芯的数值孔径为0.06,输出光纤包层的数值孔径为0.46,输出光纤长度为1.5m左右,在距离输出光纤输入端3cm处使用剥线钳剥离掉长度为5cm的信号过渡纤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信号光纤包层采用酒精擦拭干净,用拉锥机将输出光纤在裸露包层的地方拉锥,输出光纤锥区长度L6满足2cm≤L6≤2.5cm,拉锥后的输出光纤腰区直径D6满足R6为拉锥后的输出光纤腰区纤芯半径,为保证输出的高光束质量得到保持,R6与熔融光纤束中拉锥的信号过渡光纤腰区纤芯半径R5之差δ应该满足5μm≤δ≤30μm;用切割刀将拉锥后的输出光纤在输出端切割点切割,切割角度小于0.1度,输出光纤的输出端切割点距离含涂覆层的输出光纤的长度L7为4~5cm;切割好的输出光纤与切割好的熔融光纤束熔接在一起,保证熔接损耗小于0.01dB,信号光插损≤0.1dB。采用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在典型的信号-泵浦合束器结构中增加了一段模场直径较大的信号过渡光纤,且超大模场的输出光纤进行拉锥并与熔融光纤束熔接,实现了信号光从小模场到较大模场再到超大模场光纤通过时依旧能够保持基模或少模、高光束质量传输;本发明合束器的信号过渡光纤锥区长度L2、腰区直径D2,熔融光纤束锥区长度L5、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5,输出光纤锥区长度L6,输出光纤锥区直径D6等参数的选择和配合,可以提高信号-泵浦合束器的光束质量,减少信号光的插损、保持泵浦光高耦合效率,使得信号光从本发明中信号光纤(小模场)到信号过渡光纤(较大模场)再到输出光纤(超大模场)时能够保持高光束质量。
通过选用波长为1080nm或1064nm输出光纤与信号光纤一致的种子源对将熔接好的合束器信号光的通过率进行测试,选用1018nm或976nm的光纤激光器对泵浦光纤的耦合效率进行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信号光通过率均大于95%,泵浦耦合效率均大于98%,输出光斑为基模或少模,说明信号光从本发明中信号光纤(小模场)到信号过渡光纤(较大模场)再到输出光纤(超大模场)依旧能够保持基模或少模输出,光束质量得到了保持。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Noordegraaf D等人公布的典型7×1信号合束器总体结构图,图1(a)为7×1信号合束器总体结构示意图,图1(b)为7×1信号合束器光纤束径向截面图,图1(c)为剥离涂覆层的输出光纤5的径向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部件(指信号过渡光纤2、低折射率玻璃管4、熔融光纤束、输出光纤5)拉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总体结构图;
图4是图3的A-A方向(即轴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不同位置径向截面图:图5(b)为信号光纤1与信号过渡光纤2熔接点截面左视图(即图3的B-B面左视图),图5(c)为信号光纤1与信号过渡光纤2熔点截面右视图(即图3的B-B截面的右视图),图5(d)为信号过渡光纤2截面图(即图3的C-C截面图),图5(e)为N=6时图3的D-D截面图,图5(f)为N=18时图3的D-D截面图,图5(g)为(6+1)×1合束器熔融光纤束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熔接点截面左视图(即图3的E-E截面左视图),图5(h)为(18+1)×1合束器熔融光纤束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熔接点截面左视图(即图3的E-E截面左视图),图5(i)为熔融光纤束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熔接点截面右视图(即图3的E-E截面右视图),图5(j)为输出光纤5截面图(即图3的F-F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N=6时的光束质量测量结果图。
图7是本发明N=18时的光束质量测量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部件拉锥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信号过渡光纤2、低折射率玻璃管4、熔融光纤束、输出光纤5这些部件都要经过拉锥,为了说明拉锥后的部件的锥区、腰区、切割点,特画此图以说明。其中,61表示部件拉锥前的初始形状,部件直径为D8,62、63为拉锥过程中形成的锥区,62为输入端锥区,63为输出端锥区,L8为拉锥锥区长度,64为拉锥过程形成的腰区,L9为腰区长度,D9为拉锥腰区直径,65为输入端切割点(即输入端锥区与腰区的分界位置),66为输出端切割点(即腰区与输出端锥区的分界位置);部件在拉锥过程中形成输入端锥区62和输出端锥区63,以及一个腰区64;输入端锥区62长度与输出端锥区63长度L8相等,其中锥区长度L8,腰区长度L9,腰区64直径D9,均可以通过拉锥机控制大小和长度;拉锥过程中部件初始直径D8变为腰区直径D9;拉锥后的部件有两个切割点,分别为输入端切割点65和输出端切割点66,在切割点切割后保留包含一个锥区,将含有另一个锥区和腰区的一端舍弃(如在输入端切割点65切割时,只保留输入端锥区62一端,而腰区64及输出端锥区63将作为废料舍弃,如在输出端切割点66切割是指保留输出端锥区63一端,而腰区及输入端锥区62作为废料舍弃),在切割点切割时,部件切割端面的直径为部件拉锥后腰区直径D9。
图3是本发明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总体结构图:图4是图3的A-A方向(即轴向)剖视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由信号光纤1、信号过渡光纤2、泵浦光纤3、低折射率玻璃管4、输出光纤5组成;信号光纤一端为输入端,输出光纤一端为输出端。信号光纤1与信号过渡光纤2熔接,N根泵浦光纤3环绕在信号过渡光纤2周围一起穿在低折射率玻璃管4中间,如图4所示,N根泵浦光纤3和信号过渡光纤2在低折射率玻璃管4内拉锥成一束光纤,形成熔融光纤束,熔融光纤束与输出光纤5熔接。N为6或18。
信号光纤1为市场上常规的单模或者少模双包层光纤,信号光纤1的纤芯11半径R1满足其中NA为信号光纤1纤芯11的数值孔径,λ为信号光在信号光纤1中传输的波长。信号光纤1的包层12与纤芯11尺寸对应(即纤芯11确定了,包层12也就确定了),信号光纤纤芯11的数值孔径为0.06,信号光纤包层12的数值孔径为0.46;信号光纤1的长度为1m左右,信号光纤1的输出端使用剥线钳剥离掉长度为2-3cm的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信号光纤包层12采用酒精擦拭干净,在距离含涂覆层的信号光纤13长L1=2cm的位置(如图3的B-B处)利用切割刀将信号光纤1切割,切割角度小于0.1度。
信号过渡光纤2为市场上常规的少模双包层光纤,信号过渡光纤2的纤芯21半径R3满足5μm≤R3≤30μm;信号过渡光纤2的包层22直径D3为125μm,信号过渡光纤2长度为1m左右,在距离信号过渡光纤2输入端3cm处使用剥线钳剥离掉长度为5cm的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信号过渡光纤包层22采用酒精擦拭干净,用拉锥机将信号过渡光纤2在裸露包层的地方拉锥,信号过渡光纤锥区长度L2满足L2=2cm,信号过渡光纤腰区直径D2满足其中R1为信号光纤1纤芯11的半径,R3为信号过渡光纤纤芯21半径,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2在输出端切割点切割,切割角度小于0.1度,切割位置(如图3的B-B处)距离含涂覆层的信号过渡光纤23的长度L3满足L2≤L3,L3为2~3cm;切割好的信号过渡光纤2与信号光纤1采用熔接机熔接在一起,熔接损耗小于0.01dB,将熔接好的熔接点(即图3的B-B处)用涂覆机涂覆保护,防止熔接点损害污染。
泵浦光纤3为市场上常规的大模场光纤,泵浦光纤3长度为1m,纤芯的直径为105μm,包层的直径为125μm,纤芯的数值孔径为0.15或者0.22;在泵浦光纤3的输出端剥离掉长度为2.5cm的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泵浦光纤包层32采用酒精擦拭干净。
低折射率玻璃管4为掺氟的低折射率玻璃管,掺杂浓度满足使得低折射率玻璃管4的折射率小于1.4,小于泵浦光纤包层32的折射率,低折射率玻璃管4外直径D’4满足375μm≤D’4≤3000μm,内直径DD’4满足DD’4<D’4且375μm≤DD’4≤2500μm,低折射率玻璃管4长度为10cm,采用酒精洗净,酒精挥发干净后拉锥,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满足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长度为2.5cm,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DD4满足N根泵浦光纤3和信号过渡光纤2组成的光纤束刚好能够穿进去,低折射率玻璃管锥区长度大于2.5cm,N根泵浦光纤3与信号过渡光纤2穿在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中;拉锥过程中,低折射率玻璃管4外直径D’4变成了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4,低折射率玻璃管4内直径DD’4变成了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DD4;光纤束的排列方式如图5(e)、图5(f)所示,N根剥掉涂覆层的泵浦光纤3均匀环绕在信号过渡光纤2周围形成光纤束,整个光纤束由低折射率玻璃管4束缚住,保证光纤束排列紧密;穿好的光纤束拉锥后变成熔融光纤束,熔融光纤束锥区长度L5满足1cm≤L5≤3cm。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截面图如图5(g)、图5(h)所示,图5(g)、图5(h)分别是(6+1)×1和(18+1)×1两种型号的熔融光纤束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熔接点截面左视图即图3的E-E截面左视图,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的内直径DD5微大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直径D6;用切割刀将熔融光纤束在输入端切割点(即输入端锥区与熔融光纤束腰区的分界位置)进行切割,切割角度小于0.1度,切割点(如图3的E-E处)距离低折射率玻璃管4的输入端L4满足5cm≤L4≤6cm。
输出光纤5为市场上常规的超大模场双包层光纤,输出光纤5的纤芯51半径R7满足10μm≤R7≤50μm;包层52直径D7满足250μm≤D7≤800μm,纤芯的数值孔径为0.06,包层的数值孔径为0.46,输出光纤5长度为1.5m左右,在距离输出光纤5输入端3cm处使用剥线钳剥离掉长度为5cm的信号过渡纤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信号光纤包层52采用酒精擦拭干净,用拉锥机将输出光纤5在裸露包层的地方拉锥,输出光纤锥区长度L6满足2cm≤L6≤2.5cm,输出光纤腰区直径D6满足用切割刀将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在输出端切割点(即输出端锥区与输出光纤腰区的分界位置)切割,切割角度小于0.1度,输出光纤5的输出端切割点(如图3的E-E处)距离含涂覆层的输出光纤53的长度L7为4~5cm;切割好的输出光纤5与切割好的熔融光纤束熔接在一起,保证熔接损耗小于0.01dB,信号光插损≤0.1dB。
图5是本发明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不同位置径向截面图:图5(b)为信号光纤1与信号过渡光纤2熔接点截面左视图(即图3的B-B面左视图),图5(c)为信号光纤1与信号过渡光纤2熔点截面右视图(即图3的B-B截面的右视图),图5(d)为信号过渡光纤2的C-C截面图(即图3的C-C截面图),图5(e)为保持高光束质量的(6+1)×1信号-泵浦合束器光纤束D-D截面图(即图3的D-D截面图,此时N=6),图5(f)为保持高光束质量的(18+1)×1信号-泵浦合束器光纤束D-D截面图(也是图3的D-D截面图,此时N=18),图5(g)为保持高光束质量的(6+1)×1信号-泵浦合束器中熔融光纤束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熔接点截面左视图(即图3的E-E面左视图,此时N=6),图5(h)为保持高光束质量的(18+1)×1信号-泵浦合束器中熔融光纤束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熔接点截面左视图即(即图3的E-E面左视图,此时N=18),图5(i)为熔融光纤束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熔接点截面右视图(即图3的E-E面右视图),图5(j)为输出光纤5的F-F截面图(即图3的F-F截面图);
图5(b)为信号光纤1与信号过渡光纤2熔接点截面左视图(即图3的B-B面左视图,此截面可以看到,信号光纤1由信号光纤纤芯11、信号光纤包层12组成,信号光纤纤芯11的半径R1满足其中λ为信号光在信号光纤1中传输的波长;D1为信号光纤包层12直径,信号光纤包层12与市面上纤芯11尺寸对应,信号光纤纤芯11的数值孔径为0.06,包层的数值孔径为0.46;
图5(c)为信号光纤1与信号过渡光纤2熔点截面右视图(即图3中B-B截面的右视图),此截面可以看到,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2由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纤芯21以及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包层22组成,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纤芯21的半径为R2;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包层22的直径D2,R2的大小满足R1≤R2<R3,其中R3为信号过渡光纤2纤芯半径。信号光纤1与信号过渡光纤2熔点截面B-B左视图看到的是信号光纤1的截面,右视图看到的是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2的截面,右视图中信号过渡光纤纤芯21的半径R2大于左视图中信号光纤纤芯11的半径R1。
图5(d)为信号过渡光纤2的C-C截面图(即图3的C-C截面图),此截面可以看到信号纤过渡光纤2由信号过渡光纤纤芯21,信号过渡光纤包层22组成,R3为信号过渡光纤纤芯21的半径;D3为信号过渡光纤包层22的直径,信号过渡光纤纤芯半径R3满足5μm≤R3≤30μm。
图5(e)为保持高光束质量的(6+1)×1信号-泵浦合束器光纤束D-D截面图(即图3的D-D截面图,此时N=6),由图可见,6根泵浦光纤3环绕在信号过渡光纤2周围,信号过渡光纤2处在光纤束的正中间,整个光纤束被低折射率玻璃管4紧紧束缚住;泵浦光纤3由泵浦光纤纤芯31与泵浦光纤包层32组成;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外直径,D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内直径;
图5(f)为保持高光束质量的(18+1)×1信号-泵浦合束器光纤束D-D截面图(也是图3的D-D截面图,此时N=18),由图可见,18根泵浦b光纤3环绕在信号过渡光纤2周围,信号过渡光纤2处在光纤束的正中间,整个光纤束被低折射率玻璃管4束缚住;泵浦光纤3由泵浦光纤纤芯31与泵浦光纤包层32组成,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外直径,D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内直径;与图5(e)不同的是(18+1)×1信号-泵浦合束器增加了12根泵浦光纤3,泵浦光纤3环绕在信号过渡光纤2周围两圈。
图5(g)为保持高光束质量的(6+1)×1信号-泵浦合束器中熔融光纤束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熔接点截面左视图(即图3的E-E面左视图,此时N=6),由于熔融光纤束由穿好的光纤束拉锥后形成(即图5(e)截面图拉锥后形成图5(g)截面图),熔融光纤束中信号过渡光纤2由信号过渡光纤纤芯21与信号过渡光纤包层22组成,R5为熔融光纤束中信号过渡纤芯21半径,熔融光纤束中泵浦光纤3由泵浦光纤纤芯31与泵浦光纤包层32组成,拉锥过程中,6根泵浦光纤3与信号过渡光纤2和低折射率玻璃管4一起等比例减小,拉锥过程中,6根泵浦光纤3与信号过渡光纤2和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一起等比例减小,缩小比例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5为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DD5为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此时,拉锥后的低折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4变为了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5,拉锥后的低折率玻管腰区内直径DD4变为了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DD5,DD5微大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腰区直径D6,以保证所有的泵浦光都能注入到输出光纤包层52中,熔融光纤束与没有拉锥的光纤束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6根泵浦光纤3与信号过渡光纤2和低折射率玻璃管4一起按缩小比例拉锥,所以拉锥后的熔融光纤束中折射率玻璃管4管壁更薄,泵浦光纤包层也更加小,光纤束的排列更加紧密。
图5(h)为保持高光束质量的(18+1)×1信号-泵浦合束器中熔融光纤束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熔接点截面左视图即(即图3的E-E面左视图,此时N=18),由于熔融光纤束由穿好的光纤束拉锥后形成(即图5(e)截面拉锥后形成图5(g)),熔融光纤束中信号过渡光纤2由信号过渡光纤纤芯21与信号过渡光纤包层22组成,R5为熔融光纤束中信号过渡纤芯21半径,熔融光纤束中泵浦光纤3由泵浦光纤纤芯31与泵浦光纤包层32组成,拉锥过程中,18根泵浦光纤3与信号过渡光纤2和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一起等比例减小,缩小比例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5为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DD5为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此时,拉锥后的低折率玻璃管腰区外直径D4变为了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外直径D5,拉锥后的低折率玻管腰区内直径DD4变为了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腰区内直径DD5,DD5微大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腰区直径D6,以保证所有的泵浦光都能注入到输出光纤包层52中,熔融光纤束与没有拉锥的光纤束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18根泵浦光纤3与信号过渡光纤2和低折射率玻璃管4一起按缩小比例拉锥,所以拉锥后的熔融光纤束中折射率玻璃管4管壁更薄,泵浦光纤包层也更加小,光纤束的排列更加紧密。
图5(i)为熔融光纤束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熔接点截面右视图(即图3的E-E面右视图),此截面可以看到,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由输出光纤纤芯51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包层52组成,D6为拉锥后的输出光纤腰区外直径,D6满足R6为拉锥后的输出光纤腰区纤芯51半径,为保证输出的高光束质量得到保持,R6与熔融光纤束中信号过渡光纤纤芯21半径R5之差δ应该满足5μm≤δ≤30μm。
图5(j)为输出光纤5的F-F截面图(即图3的F-F截面图);输出光纤5由输出光纤纤芯51以及输出光纤包层52组成,D7为输出光纤包层52直径,D7满足250μm≤D7≤800μm,R7为输出光纤纤芯51的半径,满足10μm≤R7≤50μm。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N=6时)的光束质量测量(采用德国Prames公司,型号LQM-5光束质量分析仪测量)结果图,图中71处显示的是光束质量评价因子M2的数值,数值越小表示光束能量越集中,72表示的高斯光束远场光斑,73表示高斯光束近场光斑,74表示高斯光束束腰位置的光斑,可以反映输出光斑的形态,75表示截取不同光束位置的光斑形态;从图中71可以看出,所测得的M2因子为1.57,说明利用该方案制作的信号-泵浦合束器能量较为集中,从图中74可以看出在高斯光束的束腰位置,信号-泵浦合束器光斑形态为椭圆(如图中75所示),说明该信号-泵浦合束器保持着少模输出,综合而言,利用该方案能够使得信号光从本发明中信号光纤(小模场)到信号过渡光纤(较大模场)再到输出光纤(超大模场)时保持高光束质量。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N=18时)的光束质量测量(采用德国Prames公司,型号LQM-5光束质量分析仪测量)结果图,图中71处显示的是光束质量评价因子M2的数值,数值越小表示光束能量越集中,72表示的高斯光束远场光斑,73表示高斯光束近场光斑,74表示高斯光束束腰位置的光斑,可以反映输出光斑的形态,75表示截取不同光束位置的光斑形态;从图中71可以看出,所测得的M2因子为1.67,说明利用该方案制作的信号-泵浦合束器能量较为集中,从图中74可以看出在高斯光束的束腰位置,信号-泵浦合束器光斑形态为圆形(如图中75所示),说明该信号-泵浦合束器保持着基模少模输出,综合而言,利用该方案能够使得信号光从本发明中信号光纤(小模场)到信号过渡光纤(较大模场)再到输出光纤(超大模场)时保持高光束质量。
Claims (11)
1.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它包括信号光纤(1)、低折射率玻璃管(4)、输出光纤(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信号过渡光纤(2)、N根泵浦光纤(3),信号光纤(1)与信号过渡光纤(2)熔接,N根泵浦光纤(3)环绕在信号过渡光纤(2)周围一起穿在低折射率玻璃管(4)中间拉锥形成熔融光纤束,熔融光纤束与输出光纤(5)熔接;信号光纤(1)一端为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的输入端,输出光纤(5)一端为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的输出端,N为6或18;
信号光纤(1)为单模或者少模双包层光纤,由信号光纤纤芯和信号光纤包层组成;信号光纤(1)的输出端使用剥线钳剥离掉长度为2-3cm的涂覆层,剥掉涂覆层裸露出的信号光纤(1)包层采用酒精擦拭干净,在距离含涂覆层的信号光纤(1)长L1=2cm的位置利用切割刀将信号光纤(1)切割;
信号过渡光纤(2)为少模双包层光纤,由信号过渡光纤纤芯和信号过渡光纤包层组成;在距离信号过渡光纤(2)输入端3cm处使用剥线钳剥离掉长度为5cm的信号过渡纤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信号过渡光纤(2)包层采用酒精擦拭干净,用拉锥机将信号过渡光纤(2)在裸露包层的地方拉锥,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2)在输出端切割点切割,切割位置距离含涂覆层的信号过渡光纤(1)的长度L3满足L2≤L3,L3为2~3cm,L2为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2)锥区长度;切割好的信号过渡光纤(2)与信号光纤(1)采用熔接机熔接在一起,熔接好的熔接点用涂覆机涂覆保护;
泵浦光纤(3)为大模场光纤,由泵浦光纤纤芯与泵浦光纤包层组成;泵浦光纤(3)的输出端剥离掉长度为2.5cm的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泵浦光纤(3)包层采用酒精擦拭干净;
低折射率玻璃管(4)为掺氟的低折射率玻璃管,掺氟浓度满足使得低折射率玻璃管(4)的折射率小于泵浦光纤(3)包层的折射率,低折射率玻璃管(4)采用酒精洗净,酒精挥发干净后拉锥,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内直径DD4满足N根泵浦光纤(3)和信号过渡光纤(2)组成的光纤束刚好能够穿进去,N根泵浦光纤(3)与信号过渡光纤(2)穿在已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中,光纤束的排列方式为:N根剥离涂覆层的泵浦光纤(3)均匀环绕在信号过渡光纤(2)周围,信号过渡光纤(2)处在光纤束的正中间,形成光纤束,整个光纤束由低折射率玻璃管(4)紧紧束缚住;穿好的光纤束拉锥后变成熔融光纤束,用切割刀将熔融光纤束在输入端切割点进行切割,切割点距离低折射率玻璃管的输入端长度L4满足5cm≤L4≤6cm;
输出光纤(5)为超大模场双包层光纤由输出光纤纤芯和输出光纤包层组成;在距离输出光纤(5)输入端3cm处使用剥线钳剥离掉长度为5cm的信号过渡纤涂覆层,剥掉涂覆层后裸露出的信号光纤(1)包层采用酒精擦拭干净,用拉锥机将输出光纤(5)在裸露包层的地方拉锥,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腰区纤芯半径R6与熔融光纤束中拉锥的信号过渡光纤(2)腰区纤芯半径R5之差δ满足5μm≤δ≤30μm;用切割刀将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在输出端切割点切割,输出光纤(5)的输出端切割点距离含涂覆层的输出光纤(5)的长度L7为4~5cm;切割好的输出光纤(5)与切割好的熔融光纤束熔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光纤(1)的纤芯半径R1满足其中NA为信号光纤(1)纤芯的数值孔径,λ为信号光波长;信号光纤(1)的包层与纤芯尺寸对应,信号光纤纤芯的数值孔径为0.06,信号光纤包层的数值孔径为0.46;信号光纤(1)的长度为1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过渡光纤(2)的包层直径D3为125μm,信号过渡光纤(2)长度为1m;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2)锥区长度L2满足L2=2cm,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2)腰区纤芯的半径为R2,R2的大小满足R1≤R2<R3,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2)腰区直径D2满足其中R1为信号光纤(1)纤芯的半径,R3为拉锥前信号过渡光纤(2)纤芯半径,R3满足5μm≤R3≤3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光纤(3)长度为1m,泵浦光纤(3)纤芯的直径为105μm,泵浦光纤(3)包层的直径为125μm,泵浦光纤(3)纤芯的数值孔径为0.15或0.2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率玻璃管(4)的掺氟浓度满足使得低折射率玻璃管(4)的折射率小于1.4,低折射率玻璃管(4)外直径D’4满足375μm≤D’4≤3000μm,内直径DD’4满足DD’4<D’4且375μm≤DD’4≤2500μm,低折射率玻璃管(4)长度为10cm,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满足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长度为2.5cm,低折射率玻璃管(4)锥区长度大于2.5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光纤束锥区长度L5满足1cm≤L5≤3cm,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的腰区内直径DD5微大于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腰区直径D6;拉锥过程中,N根泵浦光纤(3)、信号过渡光纤(2)、低折射率玻璃管(4)一起等比例减小,缩小比例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外直径,D5为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外直径,D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内直径,DD5为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内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光纤(5)纤芯半径R7满足10μm≤R7≤50μm,输出光纤(5)包层直径D7满足250μm≤D7≤800μm,输出光纤(5)纤芯的数值孔径为0.06,输出光纤(5)包层的数值孔径为0.46,输出光纤(5)长度为1.5m,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锥区长度L6满足2cm≤L6≤2.5cm,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腰区直径D6满足D4为拉锥后的低折射率玻璃管(4)腰区外直径,D5为熔融光纤束中低折射率玻璃管的腰区外直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过渡光纤(2)与信号光纤(1)熔接时须保证熔接损耗小于0.01dB。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好的输出光纤(5)与切割好的熔融光纤束熔接时须保证熔接损耗小于0.01dB,信号光插损≤0.1dB。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切割刀将信号光纤(1)、将拉锥后的信号过渡光纤(2)、将熔融光纤束、将拉锥后的输出光纤(5)切割时,切割角度均小于0.1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切割点指拉锥后输入端锥区与腰区的分界位置,所述输出端切割点指拉锥后腰区与输出端锥区的分界位置;所述在输入端切割点切割是指保留输入端锥区一端,而腰区及输出端锥区作为废料舍弃,所述在输出端切割点切割是指保留输出端锥区一端,而腰区及输入端锥区作为废料舍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88270.7A CN108847569B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88270.7A CN108847569B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47569A true CN108847569A (zh) | 2018-11-20 |
CN108847569B CN108847569B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4210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88270.7A Active CN108847569B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47569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6886A (zh) * | 2019-07-01 | 2020-01-03 | 西安中科汇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合束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10707514A (zh) * | 2019-09-18 | 2020-01-17 | 珠海市杰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替代扩束光纤的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252958A (zh) * | 2021-12-31 | 2022-03-29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一种光纤泵浦信号合束器的制作方法 |
CN114690322A (zh) * | 2022-04-06 | 2022-07-01 | 中红外激光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 信号光纤与泵浦光纤异熔点的光纤合束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579722A (zh) * | 2022-11-22 | 2023-01-06 | 深圳市星汉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均匀耦合激光的混合式泵浦激光系统 |
CN117554034A (zh) * | 2024-01-12 | 2024-02-13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分布式侧面泵浦光纤耦合系数测量方法、系统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8523A (ja) * | 2002-12-16 | 2004-07-15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ファイバモジュール |
CN102778729A (zh) * | 2012-07-31 | 2012-11-14 | 清华大学 | 高光束质量信号光光纤合束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02841408A (zh) * | 2011-06-23 | 2012-12-26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基于毛细管的光纤合束器的生产工艺 |
CN105633779A (zh) * | 2016-03-28 | 2016-06-0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用于光纤放大器的光纤端面泵浦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07134710A (zh) * | 2017-06-19 | 2017-09-05 | 中科先为激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端面泵浦耦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
-
2018
- 2018-06-08 CN CN201810588270.7A patent/CN1088475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8523A (ja) * | 2002-12-16 | 2004-07-15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ファイバモジュール |
CN102841408A (zh) * | 2011-06-23 | 2012-12-26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基于毛细管的光纤合束器的生产工艺 |
CN102778729A (zh) * | 2012-07-31 | 2012-11-14 | 清华大学 | 高光束质量信号光光纤合束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05633779A (zh) * | 2016-03-28 | 2016-06-0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用于光纤放大器的光纤端面泵浦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07134710A (zh) * | 2017-06-19 | 2017-09-05 | 中科先为激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端面泵浦耦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6886A (zh) * | 2019-07-01 | 2020-01-03 | 西安中科汇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合束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10707514A (zh) * | 2019-09-18 | 2020-01-17 | 珠海市杰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替代扩束光纤的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252958A (zh) * | 2021-12-31 | 2022-03-29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一种光纤泵浦信号合束器的制作方法 |
CN114690322A (zh) * | 2022-04-06 | 2022-07-01 | 中红外激光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 信号光纤与泵浦光纤异熔点的光纤合束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690322B (zh) * | 2022-04-06 | 2023-04-25 | 中红外激光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 信号光纤与泵浦光纤异熔点的光纤合束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579722A (zh) * | 2022-11-22 | 2023-01-06 | 深圳市星汉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均匀耦合激光的混合式泵浦激光系统 |
CN117554034A (zh) * | 2024-01-12 | 2024-02-13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分布式侧面泵浦光纤耦合系数测量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17554034B (zh) * | 2024-01-12 | 2024-05-28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分布式侧面泵浦光纤耦合系数测量方法、系统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47569B (zh) | 2020-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47569A (zh) | 一种保持高光束质量的信号-泵浦合束器 | |
CN100427979C (zh) | 激光功率集成器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5633778B (zh) | 高阶模滤除光纤端面泵浦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 |
AU2007214209B2 (en) | Multimode fiber outer cladding coupler for multi-clad fibers | |
KR100272325B1 (ko) | 광섬유 증폭기 및 커플러 | |
CN108493750A (zh) | 一种基于套管的光纤端面泵浦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 |
CN101946377B (zh) | 光纤激光器 | |
CN106772803B (zh) | 多模光纤分束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2116902A (zh) | 光纤功率合束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12369A (zh) | 一种光纤合束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66032A (zh) | 信号光合束器及其制作方法 | |
JP6370286B2 (ja) | 高出力ファイバー増幅器及びレーザーに適用するための高効率ポンプ信号コンバイナー | |
CN107134710A (zh) | 端面泵浦耦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67981A (zh) | 基于多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超连续谱光源 | |
CN103901538A (zh) | 一种n×1高功率光纤激光合束器制作方法 | |
CN202995205U (zh) | 基于多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超连续谱光源 | |
CN107935370A (zh) | 一种增益泵浦一体化光纤的制备方法 | |
CN104330848B (zh) | 一种高模场占空比光纤功率合束器 | |
CN106253038A (zh) | 一种中红外波段光纤抽运/信号合束器 | |
CN207069281U (zh) | 端面泵浦耦合器 | |
CN109683240A (zh) | 一种光纤合束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51937A (zh) | 一种高功率多芯光纤激光器 | |
CN203480073U (zh) | 一种光纤合束器 | |
CN206076718U (zh) | 一种中红外波段光纤抽运/信号合束器 | |
CN103698841A (zh) | 一种微结构光纤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