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1353A - 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81353A CN108781353A CN201680077204.2A CN201680077204A CN108781353A CN 108781353 A CN108781353 A CN 108781353A CN 201680077204 A CN201680077204 A CN 201680077204A CN 108781353 A CN108781353 A CN 1087813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mmunicated
- ability information
- information
- attribute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或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字段,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技术是指邻近的终端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通过直连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而不需要通过网络设备进行转发。
其中,D2D技术可以与蜂窝系统共享使用授权频带资源的终端直通技术,形成统一的混合蜂窝与D2D网络。
由于D2D通信中,终端之间的通信不经过网络设备的调度,容易造成数据传输的失败,因此,亟需一种通信方法,来提高D2D通信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D2D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或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字段,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包括: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二能
力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从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中,确定所述第二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在当前位置下,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属于同一场所。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多个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多个终端对应的群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终端预存储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台标识符TMSI或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因此,在D2D通信过程中,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根据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可以提高数据通信的成功率,例如,如果属性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最大接收带宽、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或接收天线数量时,可以避免由于发送的数据占据的带宽过宽,数据块过大所造成的第二终端的数据接收失败,例如,如果属性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送天线数量,可以避免第一终端接收数据的失败。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基于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来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可以参考蜂窝网络通信的能力信息,来进行D2D通信,可以在尽量不改变协议的基础上,提高D2D通信的成功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D2D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所述第一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当前位置下,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当前位置下,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从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中,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包括: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二能力信息,确定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
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属于同一场所。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多个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多个终端对应的群标识,向所述多个终端发送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因此,在D2D通信过程中,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根据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可以提高数据通信的成功率,例如,如果属性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最大接收带宽、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或接收天线数量时,可以避免由于发送的数据占据的带宽过宽,数据块过大所造成的第二终端的数据接收失败,例如,如果属性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送天线数量,可以避免第一终端接收数据的失败。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基于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来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可以参考蜂窝网络通信的能力信息,来进行D2D通信,可以在尽量不改变协议的基础上,提高D2D通信的成功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高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场景的示意性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场景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场景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CD(Compact Disk,压缩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盘)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
电话、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处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基站可以是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中的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也可以是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中的NB(NodeB,基站),还可以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的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演进型基站),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0的示意性图。在图1中,UE102、UE103、UE104在基站101的覆盖范围下,UE102、UE103和UE104可以与基站直接通信,UE102、UE103和UE104之间进行D2D通信;UE105和UE106不在基站的覆盖范围下,UE105和UE106之间可以直接进行D2D通信,或者与UE102、UE103和UE104之间进行D2D通信。
D2D技术本身的短距离通信特点和直接通信方式使其具有如下优势:
1.终端近距离直接通信方式可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较低的延迟和较低的功耗;
2.利用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终端以及D2D通信链路的短距离特点,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资源空分复用增益;
3.D2D的直接通信方式能够适应如无线P2P等业务的本地数据共享需求,提供具有灵活适应能力的数据服务;
4.D2D直接通信能够利用网络中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的通信终端以拓展网络的覆盖范围。
在混合蜂窝与D2D网络下,终端可以以两种不同的模式通信。其一,蜂窝通信模式:终端通过基站进行通信;其二,D2D模式:终端使用D2D链路直接通信。在该混合网络中,部分终端仍以蜂窝通信模式通过基站进行信息转发和通信,部分终端则以终端直通模式进行数据的直接传输。
D2D不仅用于公共安全业务,也可以广泛的应用与商用场景中,用以解决覆盖延伸、设备省电等现实问题。例如,通过终端中继技术可以实现覆盖
增强,蜂窝网络覆盖之外的终端可以通过中继实现与网络的数据通信,一定意义上实现了网络覆盖的延伸。另外,采用类似短距通信可以节省终端的发送功率,有利于延长终端的电池寿命。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在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支持机器类通信(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越来越受到重视。在3GPP Release 13立项了针对MTC的物理层增强项目。一台MTC设备(MTC终端)可能具有多种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与机器)通信特性之中的部分特性,如低移动性、传输数据量小、对通信时延不敏感、要求极低功耗等特征。其中,为了降低MTC终端的成本,将新定义一种终端类型,其上行和下行均只支持1.4MHz射频带宽或者更低的系统带宽,例如200KHz。
在D2D的通信过程中,当发送终端不知道接收终端的属性信息时,数据传输可能会超出接收终端的接收限制,例如超出接收带宽,或者最大接收块大小等,导致接收终端不能正确的接收数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2D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210,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或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字段,获取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
220,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该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和第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字段中的至少一种,直接得到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由此第一终端可以直接根据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进行数据的传输。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该第一终端基于该第二能力信息,确定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该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和第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字段,直接得到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第一终端可以基于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来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
例如,第一终端可以直接将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确定为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能力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在与该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第二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物理层和射频的能力信息等。
可选地,可以将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预存在第一终端上。
可选,可以将该多个终端的属性信息预存在第一终端上。第一终端从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多个终端中,确定该第二终端。
例如,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多个终端的属性信息,来确定第二终端。
例如,可以确定在与该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或接收天线数量能够满足数据传输要求的终端作为第二终端。或者,可以确定在与该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和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中的至少一种最大的终端作为第二终端。
可选地,第一终端获取该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根据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在当前位置下,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
也就是说,终端的签约信息中,可以指示该终端能够与哪个位置下的另一终端进行通信,由此第一终端可以确定能够与该终端进行通信的位置是否属于该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如果属于,将该终端确定为第二终端。
可选地,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与该第一终端属于同一场所。例如,该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可选地,上述提到的第二终端可以包括多个终端,则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用来指示该多个终端的标识,例如,可以将该多个终端称为群,则第二
终端的标识,也可以称为群标识。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标识(Identifier,ID)可以至少一个字段可以用来指示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临时移动台标识符(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ty,TMSI)或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
例如,可以指示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或第二能力信息。例如,如下表1所示。
表1
在上述表1中,ID的前六位可以用来表示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例如,000000表示该终端为正常终端,表示该终端不能支持1.4MHz射频带宽或者更低的系统带宽。000001表示该终端与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接收带宽为BWr1,发送带宽为BWt1,接收数据块为TBSr1,发送数据块为TBSt1,属于能够支持1.4MHz射频带宽或者更低的系统带宽。000010表示该终端与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接收带宽为BWr1,发送带宽为BWt2;接收数据块为TBSr1,发送数据块为TBSt2,属于能够支持1.4MHz射频带宽或者更低的系统带宽。111111xxxxxxx表示预留值。其中,BWr1、BWt1等仅仅表示某一值。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300的示意性框图。
在310中,第一终端获取该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
在320中,该第一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
该当前位置下,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
在330中,该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在该当前位置下,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
在340中,从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
在350中,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该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该第一终端基于该第二能力信息,确定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该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终端与该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该第一能力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在与该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第二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物理层和射频的能力信息等。
可选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多个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来确定第二终端。
例如,可以确定在与该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或接收天线数量能够满足数据传输要求的终端作为第二终端。或者,可以确定在与该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和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中的至少一种最大的终端作为第二终端。
可选地,第一终端获取该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根据多个终端的签约信
息,获取在当前位置下,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
可选地,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与该第一终端属于同一场所。例如,该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图4和图5是通信方法200和300可以适用的场景400和500。
在图4所示的通信场景400中,发送终端406和接收终端401、接收终端402、接收终端403、接收终端404和接收终端405属于同一场所,例如,同一办公室,各个接收终端可以为路由器、打印机、扫描仪、相机等办公设备。发送终端406可以从多个接收终端中确定一个接收终端,并根据该接收终端的属性信息,发起与该接收终端的数据通信。
在图5所示的通信场景500中,发送终端505和接收终端501、接收终端502、接收终端503和接收终端504属于同一场所,例如,同一办公室,各个接收终端可以为投影仪、显示器、扫描仪、电脑等办公设备。发送终端505确定接收终端501、接收终端502、接收终端503和接收终端504属于同一个群,则可以获取该群ID,以及群中各个终端的属性信息,综合各个终端的属性信息,来发起与群成员的通信。例如,可以将该各个终端中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的最小值作为此次数据发送的数据块大小。
因此,在D2D通信过程中,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根据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可以提高数据通信的成功率,例如,如果属性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最大接收带宽、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或接收天线数量时,可以避免由于发送的数据占据的带宽过宽,数据块过大所造成的第二终端的数据接收失败,例如,如果属性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送天线数量,可以避免第一终端接收数据的失败。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基于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来确定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可以参考蜂窝网络通信的能力信息,来进行D2D通信,可以在尽量不改变协议的基础上,提高D2D通信的成功率。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6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610和通信单元620。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610,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或根据第二
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字段,获取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通信单元620,用于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与该第二终端进行终端连通D2D通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终端600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该通信单元620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与该第二终端进行D2D通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该通信单元620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二能力信息,确定该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终端600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与该第二终端进行D2D通信。
可选地,该第一能力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在与终端600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如图6所示,该终端600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630和确定单元640;其中,该第二获取单元630,用于在该第一获取单元610获取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之前,根据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能够与终端600通信的终端;该确定单元640,用于从能够与终端600通信的终端中,确定该第二终端。
可选地,该第二获取单元630具体用于:获取终端600的当前位置;根据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在当前位置下,能够与终端600通信的终端。
可选地,终端600能够与终端600通信的终端与属于同一场所。
可选地,该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包括多个终端;该通信单元620具体用于:利用该第二终端对应的群标识,向该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如图6所示,终端600还包括第三获取单元650;其中,该第三获取单元650,用于在该第一获取单元610根据该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之前,获取终端600预存储的该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标识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台标识符TMSI或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应理解,终端600可以对应于图2中所示的第一终端,可以实现该第一终端的相应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终端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700包括:获取单元710,用于获取该终端的当前位置;发送单元720,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当前位置下,能够与该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该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接收单元730,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在该当前位置下,能够与该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该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选择单元740,用于从能够与该终端通信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通信单元750,用于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与该第二终端进行终端连通D2D通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该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该通信单元750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与该第二终端进行D2D通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该通信单元750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二能力信息,确定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该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与该第二终端进行D2D通信。
可选地,该第一能力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在与该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该终端与能够与该终端通信的终端属于同一场所。
可选地,该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包括多个终端;该通信单元750具体用于:利用该多个终端对应的群标识,向该多个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应理解,终端700可以对应于图3中所示的第一终端,可以实现该第一终端的相应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8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终端800包括处理器810和存储器820。存储器820,用于存放程序指令。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20中存放的程序指令,可以方法实施例中图2对
应的第一终端的相应操作。该网络设备800还包括用于对外通信的收发器830,和用于将处理器810、存储器820和收发器830互连的总线系统840。
可选地,处理器810用于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或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字段,获取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通过收发器830与该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该终端800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处理器810用于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利用收发器830与该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处理器810用于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基于该第二能力信息,确定该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该终端800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利用收发器830与该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一能力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在与该终端800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处理器810用于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在获取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之前,根据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能够与该终端800通信的终端;从能够与该终端800通信的终端中,确定该第二终端。
可选地,处理器810用于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获取该终端800的当前位置;根据该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在当前位置下,能够与该终端800通信的终端。
可选地,能够与该终端800通信的终端与该终端800属于同一场所。
可选地,该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包括多个终端;处理器810用于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利用该多个终端对应的群标识,通过收发器830向该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处理器810用于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该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之前,获取该终端800预存储的该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标识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台标识符TMSI或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应理解,终端800可以对应于图2中所示的第一终端,可以实现该第一终端的相应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9所示,该终端900包括处理器910和存储器920。存储器920,用于存放程序指令。处理器910可以调用存储器920中存放的程序指令,可以方法实施例中终端900的相应操作。该终端900还包括用于对外通信的收发器930,和用于将处理器910、存储器920和收发器930互连的总线系统940。
可选地,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获取该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利用收发器930向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当前位置下,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利用收发器93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在该当前位置下,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从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根据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利用收发器930与该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该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
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利用收发器930与该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基于该第二能力信息,确定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为该第二终端与该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该第一能力信息,利用收发器930与该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一能力信息包括该第二终端在与该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
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能够与该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与该第一终端属于同一场所。
可选地,该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包括多个终端;处理器910用于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该第一终端利用该多个终端对应的群标识,利用收发器930向该多个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该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应理解,终端900可以对应于图3中所示的第一终端,可以实现该第一终端的相应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0)
- 一种终端连通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或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字段,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包括: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二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从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中,确定所述第二终端。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在当前位置下,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
-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属于同一场所。
-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多个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多个终端对应的群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终端预存储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台标识符TMSI或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
-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 一种终端连通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所述第一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当前位置下,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当前位置下,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从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中,所述第一终端选择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 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包括: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二能力信息,确定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 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与所述第一终端通信的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属于同一场所。
-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 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多个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多个终端对应的群标识,向所述多个终端发送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或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字段,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通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终端连通D2D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 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D2D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D2D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 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之前,根据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能够与所述终端通信的终端;所述确定单元,用于从能够与所述终端通信的终端中,确定所述第二终端。
-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当前位置;根据多个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在当前位置下,能够与所述终端通信的终端。
-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与所述终端通信的终端与属于同一场所。
-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 根据权利要求2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终端包括多个终端;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群标识,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2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三获取单元;其中,所述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之前,获取所述终端预存储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签约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2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台标识符TMSI或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
- 根据权利要求2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当前位置;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当前位置下,能够与所述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所述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当前位置下,能够与所述终端通信的终端以及能够与所述终端通信的终端的属性信息;选择单元,用于从能够与所述终端通信的终端中,选择第二终端;通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终端连通D2D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D2D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 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能力信息,确定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的能力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D2D通信。
- 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最大接收带宽、最大发送带宽、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块大小、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块大小、发射天线数量和接收天线数量中的至少一种。
- 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与能够与所述终端通信的终端属于同一场所。
-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所为办公室、家庭或学校。
- 根据权利要求33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多个终端;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多个终端对应的群标识,向所述多个终端发送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33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支持的射频带宽小于或等于1.4MHZ。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6/077511 WO2017166021A1 (zh) | 2016-03-28 | 2016-03-28 | 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81353A true CN108781353A (zh) | 2018-11-09 |
Family
ID=5996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77204.2A Pending CN108781353A (zh) | 2016-03-28 | 2016-03-28 | 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66149B2 (zh) |
EP (1) | EP3383124A4 (zh) |
JP (1) | JP6833859B2 (zh) |
KR (1) | KR20180124837A (zh) |
CN (1) | CN108781353A (zh) |
HK (1) | HK1257368A1 (zh) |
TW (1) | TWI718277B (zh) |
WO (1) | WO201716602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58696B (zh) * | 2018-09-27 | 2022-08-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能力与资源分配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控制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06649A1 (en) * | 2008-07-17 | 2010-01-2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cellular system |
WO2013055271A1 (en) * | 2011-10-14 | 2013-04-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3096502A (zh) * | 2011-11-03 | 2013-05-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设备到设备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3701563A (zh) * | 2013-12-12 | 2014-04-02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终端直通通信方法 |
CN104838697A (zh) * | 2012-11-01 | 2015-08-12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对等应用的网络辅助设备到设备发现 |
WO2016018469A1 (en) * | 2014-08-01 | 2016-02-0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Pdcch design for narrowband deployment |
WO2016028204A1 (en) * | 2014-08-18 | 2016-02-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2d operation with adapted recei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41347C (zh) | 2004-04-30 | 2007-10-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出席业务的订阅、取消及状态更新方法 |
US9338820B2 (en) | 2010-01-15 | 2016-05-1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3581890B (zh) | 2012-08-08 | 2017-02-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4854773B (zh) | 2013-01-14 | 2018-05-11 | 英特尔Ip公司 | 无线网络中的能量采集设备 |
CN104105155B (zh) * | 2013-04-01 | 2019-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接收设备发现信息、发送设备发现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US9872227B2 (en) | 2013-04-23 | 2018-01-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in a neighborhood aware network |
KR20160008534A (ko) | 2013-05-12 | 2016-01-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근접 서비스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4186959A1 (zh) | 2013-05-22 | 2014-11-27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用于临近服务的消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系统 |
JP6371391B2 (ja) * | 2013-07-30 | 2018-08-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リピータ機能の有効化要求の方法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
EP3051851B1 (en) | 2013-09-27 | 2019-07-31 | Kyocera Corporation | User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
CN105850218B (zh) | 2014-04-22 | 2019-05-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通信的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211026B (zh) * | 2014-12-22 | 2019-05-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设备直通中继选择的方法、网络控制节点及用户设备 |
US10440629B2 (en) * | 2015-04-08 | 2019-10-08 | Lg Electronics Inc. | Synchronization reference terminal select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method |
US20180295534A1 (en) * | 2015-05-14 | 2018-10-11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ode |
CN106255227A (zh) * | 2015-06-11 | 2016-12-21 | 阿尔卡特朗讯 | 一种用于d2d中继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
WO2017130593A1 (ja) * | 2016-01-25 | 2017-08-0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リレー選択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WO2017166022A1 (zh) * | 2016-03-28 | 2017-10-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2016
- 2016-03-28 CN CN201680077204.2A patent/CN108781353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3-28 EP EP16895802.3A patent/EP338312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3-28 KR KR1020187018822A patent/KR2018012483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6-03-28 US US16/066,275 patent/US11166149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28 WO PCT/CN2016/077511 patent/WO201716602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3-28 JP JP2018536159A patent/JP683385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3-28 TW TW106110250A patent/TWI718277B/zh active
-
2018
- 2018-12-25 HK HK18116576.8A patent/HK1257368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06649A1 (en) * | 2008-07-17 | 2010-01-2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cellular system |
WO2013055271A1 (en) * | 2011-10-14 | 2013-04-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3096502A (zh) * | 2011-11-03 | 2013-05-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设备到设备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838697A (zh) * | 2012-11-01 | 2015-08-12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对等应用的网络辅助设备到设备发现 |
CN103701563A (zh) * | 2013-12-12 | 2014-04-02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终端直通通信方法 |
WO2016018469A1 (en) * | 2014-08-01 | 2016-02-0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Pdcch design for narrowband deployment |
WO2016028204A1 (en) * | 2014-08-18 | 2016-02-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2d operation with adapted receiv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80124837A (ko) | 2018-11-21 |
US20200015068A1 (en) | 2020-01-09 |
TWI718277B (zh) | 2021-02-11 |
JP2019512901A (ja) | 2019-05-16 |
EP3383124A1 (en) | 2018-10-03 |
US11166149B2 (en) | 2021-11-02 |
HK1257368A1 (zh) | 2019-10-18 |
WO2017166021A1 (zh) | 2017-10-05 |
TW201735605A (zh) | 2017-10-01 |
JP6833859B2 (ja) | 2021-02-24 |
EP3383124A4 (en) | 2019-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10697B2 (en) | Core node, base station, radio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selection method, and readable medium | |
CN108702800A (zh) | 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0958628A (zh) |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WO2016109032A1 (en) | Network-initiated discovery and path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multi-hop underlay networks | |
US9820133B2 (en)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D2D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42558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a node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CN107852703B (zh) | 配置信息获取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075905B (zh) | 一种非授权频谱下ack/nack反馈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3661772A (zh) | 边链路传输中用户设备上下文的标识方法及装置 | |
CN107005351B (zh) | 通信控制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方法及程序 | |
US11122494B2 (en) |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 |
EP4140202B1 (en) | Methods and nodes for efficient mac ce design for indicating mapping between pathloss reference and multiple sri | |
CN113316151A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
WO2020089859A1 (en) | Utilizing nr guard band for efficient deployment of lte-m in coexistence with nr | |
CN108605263A (zh) | 基于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和终端 | |
CN108781353A (zh) | 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20240267166A1 (en) | Enhanced spectral shaping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JP2023513648A (ja) |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 |
WO2024119854A1 (en) | Sensing task assignment to ue | |
JP2021022952A (ja) |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 |
CN117413603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736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