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7559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67559B CN108667559B CN201710209278.3A CN201710209278A CN108667559B CN 108667559 B CN108667559 B CN 108667559B CN 201710209278 A CN201710209278 A CN 201710209278A CN 108667559 B CN108667559 B CN 1086675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block
- access network
- coded data
- coded
- co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06010000210 abor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2370 Secondary transmi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42—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块;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生成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分流处理,所述分流处理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另一部分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缩短双连接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时延,提升UE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版本12(3GPP R12)中引入了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场景,也就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同时与两个基站(evolvedNodeB,eNB)进行数据传输。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同时与宏基站(Macro eNodeB,MeNB)和微基站(Small eNodeB,SeNB)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
此时,UE需要分别接入MeNB和SeNB。对控制面(Control Plane,CP)来说, UE只需要与MeNB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对用户面(User Plane,UP)来说,采纳了3C作为用户面数据传输的分流方案。DC 3C分流方案如图2所示,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通过S1接口将用户面数据传输给MeNB,MeNB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e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 层通过Xn接口将一部分该用户面数据分流到SeNB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也就是,该用户面数据分流成两部分,分别通过MeNB和SeNB发送给UE。
此外,由于MeNB和UE之间的接入链路,与SeNB和UE之间的接入链路的信号质量不同,故该用户面数据达到UE的时延也不同。因此,会出现先发送的数据还没有到达,但后发送的数据已经到达。为了保证UE按序接收,UE的PDCP层需要开启重排序功能,将不同链路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排序,然后按序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
然而,当MeNB和UE之间的接入链路,与SeNB和UE之间的接入链路的信号质量相差很大时,导致UE重排序的等待时延较长;同时,信道质量差会导致数据丢失,MeNB和SeNB需要重传数据,也会导致UE需要额外的等待时延。这两种情况,都会增加了该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时延,降低了UE的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该方法能够缩短双连接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时延,提升终端设备的吞吐量。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块;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生成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分流处理,所述分流处理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另一部分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分流处理,所述分流处理具体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除发送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一部分之外、剩余的第一编码数据块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编码包括喷泉码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所述网络编码,生成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所述网络编码,生成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所述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在无线链路控制层与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生成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K;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此时,若对接收的所有数据包都进行网络编码,会导致第一接入网设备较长的等待编码时延,同时也增加了终端设备的译码时间,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编码的效率降低。此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对进行网络编码的数据的数据量进行控制,可以提高网络编码的效率,继而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消息后,或者,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多个第二编码数据块,并缓存所述多个第二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包括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所述第一缓存区用于缓存第一编码数据块,所述第二缓存区用于缓存第二编码数据块。此时,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全程有编码数据块传输,避免了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空闲,缩短了传输时延,提升了传输的效率,继而增加了终端设备的吞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止发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开始发送第二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已正确译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所述网络编码,生成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并增加第一序列号,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具有相同的第一序列号。此时,序列号便于区分第一编码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反馈信息后,或者,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时,获取第二数据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增加第二序列号,得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并发送所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具有相同的第二序列号。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包括第三缓存区和第四缓存区,所述第三缓存区缓存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所述第四缓存区缓存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块。此时,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全程有编码数据块传输,避免了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空闲,缩短了传输时延,提升了传输的效率,继而增加了终端设备的吞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反馈消息;响应于所述第四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止发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或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块;所述第四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第三编码数据块已正确译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编码以非应答模式的方式在无线链路控制层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一个反馈消息,以便于第二接入网设备对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和第三编码数据块的处理。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或者第三编码数据块进行缓存,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或者第三编码数据块发送给终端设备。该反馈消息可以携带在控制面的消息中发送,也可以携带在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第三编码数据块的发送过程中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行传输时,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五编码数据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七编码数据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以得到第一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或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增加第一序列号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消息;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并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块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反馈消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五编码数据块;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七编码数据块;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以得到第一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或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增加第一序列号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反馈消息;或者当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并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块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反馈消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喷泉码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块;对该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生成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将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分流,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另一部分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该网络编码,生成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所述网络编码,生成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在无线链路控制层与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发送了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消息时,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块;终端设备对该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多个第二编码数据块。终端设备将该第一编码数据块缓存在第一缓存区,将第二编码数据块缓存在第二缓存区。此时,终端设备在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进行网络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反馈消息;终端设备中止发送该第一编码数据块,开始发送第二编码数据块。此时,终端设备清除第一缓存区中缓存的第一编码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对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并增加第一序列号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终端设备发送了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反馈消息时,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块;终端设备对该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且增加第二序列号得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终端设备将该第一编码数据块缓存在第三缓存区,将第三编码数据块缓存在第四缓存区。此时,终端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进行网络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反馈消息;终端设备中止发送该第一编码数据块或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块。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收发器用于支持该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具有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支持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接入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用于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用于接入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指令,当所述程序被计算机所执行时,该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设计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指令,当所述程序被计算机所执行时,该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设计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缩短双连接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时延,提升终端设备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双连接场景下的通信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双连接场景下用户面数据分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场景下用户面数据分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CRC层的编码流程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DCRC层的编码流程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DCRC层的编码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DCP层的编码流程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PDCP层的编码流程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PDCP层的编码流程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指出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此外,本文中的“第一”、“第二”也旨在叙述时对技术名词作区分,便于读者理解,不应理解对技术名词的限定,也不应理解为对顺序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也可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车载电脑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为方便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统一用终端设备来描述。
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或中继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Macro eNode B,MeNB),微基站(Small eNode B,SeNB),中继站,接入点(Access Node,AN)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 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第三代3G网络中,称为节点B(Node B),在新空口(New Radio,NR)网络中,称为gNB等等。为方便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接入网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接入网设备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e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将用户面数据进行网络编码后分流发送;也可以在接入网设备现有的PDCP层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之间增加双连接无速率编码(Dual-Connectivity Rateless Coding,DCRC)层,利用DCRC层对用户面数据进行网络编码后得到多个编码数据块,对该多个编码数据块中至少一个编码数据块分流发送,将该至少一个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通过其他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将该至少一个编码数据块的另一部分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对数据进行网络编码后,终端设备接收进行网络编码后的数据,终端设备的PDCP层不需要开启重排序功能,就可以直接对进行网络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译码,进而减少了终端设备重排序的等待时延,缩短了双连接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时延,提升终端设备的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编码包括物理网络编码(Physical network coding,Physical NC)、异或(exclusive OR,XOR)以及随机线性网络编码(Random Linear NetworkCoding, RLNC)以及喷泉码编码等。其中,物理网络编码是利用映射和信号处理来达到异或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编码以喷泉码编码为例进行说明,但对于网络编码的类型不作限定。
以下行数据传输为例,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场景下用户面数据分流示意图,在接入网设备(图中示出的MeNB)中增加了DCRC层。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RRC消息,或者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的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或者在数据传输时通过MAC 层头字段中预留1bit字段来指示UE收到的数据是否进行网络编码,以使终端设备能够获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网络编码后的数据在RLC层采用非应答模式UM的方式进行传输。UM模式,即非应答模式,提供单向的数据传输业务。UM模式主要用于时延敏感和容忍差错的实时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如何对进行网络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分流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说明。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401-S404。
S401,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块。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对待网络编码的数据大小进行限制,用于提高网络编码的效率。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将所述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块不进行网络编码。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K。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按照顺序确定在先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块;如定义的K值为100bit,收到三个数据包,第一个数据包大小为50bit,第二个数据包大小为40bit,第三个数据包大小为 40bit;则第一数据块仅由第一个数据包和第二个数据包组成,而第三个数据包会跟后续收到的数据包一起组成第二数据块。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DCRC层进行所述网络编码,所述DCRC层在 PDCP层与RLC层之间。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消息,或者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块。
紧接着,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多个第二编码数据块,并将部分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块提前发送到第二接入网设备,将另一部分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块送入第二缓冲区进行缓存。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DCRC层包括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所述第一缓存区用于缓存第一编码数据块,所述第二缓存区用于缓存第二编码数据块。
在DCRC层中,第一缓存区为主缓存区(Primary Transmission Buffer,PTB),用于缓存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得到的第一编码数据块;第二缓存区为辅存区(Secondary Transmission Buffer,STB),用于缓存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得到的第二编码数据块。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收到第一反馈消息时,或发送了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后,才开始获取第二数据块;对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将网络编码后的部分编码数据块分流到第二接入网设备上进行存储。并且,第一接入网设备还需要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一个反馈消息,以便于该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块进行缓存,该反馈信息可以携带在控制面的消息中发送,例如:RRC信令,或者MAC CE,也可以携带在第二编码数据块的发送过程中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馈消息是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获取第二数据块,并对第二数据块进行提前进行网络编码。第一反馈消息包括多种表现形式,例如:第一反馈消息为一个indication指示,值为1时,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开始获取第二数据块,并对第二数据块进行提前预编码;又例如:终端设备还差3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就可以正确译码出第一数据块,终端设备反馈3;又例如:终端设备反馈接收了几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UE正确接收的个数,可以推出大概还差几个编码数据块就可以正确译码,此时第一接入网设备会提前获取第二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提前预编码。本发明实施例对与反馈消息的表现形式不作限定。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后,可以认为终端设备能够完成大部分的译码;例如:认为已经完成80%的译码,还差接收几个编码数据块就可以成功译码。
与此同时,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一部分第一编码数据块,同时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一部分经过网络编码得到的第二编码数据块。第二接入网设备将该第二编码数据块缓存在STB中,当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反馈消息时,停止发送第一编码数据块,开始发送第二编码数据块。即避免了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空闲。
此外,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反馈消息后,中止发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并清除所述第一缓存区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开始发送第二编码数据块。
故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由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X2接口的时延,导致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收到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新的编码数据块之前,没有编码数据块可以传输的问题;进而避免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空口处于空闲状态,同时避免造成空口资源的浪费。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PDCP层进行所述网络编码。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增加第一序列号(即:PDCP层序列号),生成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具有相同的PDCP层序列号。
此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反馈信息,或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时,获取第二数据块。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且增加第二序列号(即:PDCP层序列号),得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具有相同的PDCP层序列号。
在PDCP层中,PTB缓存第一编码数据块,即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并且增加第一序列号的编码数据块;STB缓存第三编码数据块,即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且增加第二序列号的编码数据块。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三反馈消息,或发送了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时,开始获取下一个数据块,即第二数据块。第一接入网设备对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得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将该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中至少一个第三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而将该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中至少一个第三编码数据块的另一部分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并且,第一接入网设备还需要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一个反馈信息,以便于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三编码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该反馈信息可以携带在控制面的消息中发送,例如:RRC信令,或者MAC CE,也可以携带在第三编码数据块的发送过程中发送。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后,可以认为终端设备能够完成大部分的译码,例如:认为已经完成80%的译码,还差接收几个编码数据块就可以成功译码。
与此同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编码数据块给终端设备的同时,还会将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三编码数据块发送给该终端设备。
此外,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反馈消息。所述第四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第三编码数据块译码,并已经得到第一数据块或第二数据块。此时,响应于所述第四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止发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第三编码数据块。
故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X2接口的时延,导致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收到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新的编码数据块之前,没有编码数据块可以传输的问题;避免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空口处于空闲状态,进而避免造成空口资源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PDCP层进行网络编码时,可以考虑第一编码数据块与第三编码数据块同时传输的情况,即通过对该第一编码数据块与该第三编码数据块增加不同的PDCP层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以使终端设备能够区分开该第一编码数据块和该第三编码数据块,进而分别进行译码。同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在PDCP层也可以考虑采用该第一编码数据块与该第三编码数据块按序传输的情况,即:只有该第一编码数据块被接收端正确译码后,发送端才会开始发送该第三编码数据块。同理,第一接入网设备在DCRC层进行网络编码时,可以考虑采用第一编码数据块与第二编码数据块同时传输,也可以考虑采用第一编码数据块与第二编码数据块按序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S402,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
以喷泉码编码原理为例进行说明,喷泉码将要传输的第一数据块作为一个对象(Object),将其分为Z≥1个小数据块(Block),每个小数据块分为K个大小为T 字节的原始分组(Source symbol)。基于K个原始分组,接入网设备的喷泉码编码器可以生产任意数量的编码分组,其中,上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指的就是这里的编码分组。终端设备只要收到其中任意K(1+ε)个编码分组,其中ε为任意非负常数。即可通过译码以高概率成功恢复全部原始分组。因此,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对接收到的任意K (1+ε)个编码分组进行译码,得到全部原始分组,进而得到第一数据块。而终端设备的PDCP层不需要开启重排序功能,即不需要接收有序的数据序列,只要收到足够数量的编码分组就能够译码得到第一数据块;同时不需要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反馈和重传,缩短了双连接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时延,提升终端设备的吞吐量。其中,Z、K为正整数。
S403,第一接入网设备将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分流,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一部分第一编码数据块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另一部分第一编码数据块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该步骤中,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转发给所述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一部分第一编码数据块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除发送给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一部分之外、剩余的第一编码数据块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分多次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一部分第一编码数据块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其中每次发送的第一数据编码块的数量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分多次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另一部分第一编码数据块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每次发送的第一数据编码块的数量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确,每个编码数据块均是一个整体,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的表述,并非将一个编码数据块拆成多个部分,而是将至少一个编码数据块在数量上分为多个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是在双连接DC场景下,对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包的总数据量大小进行判决是否需要进行网络编码,如果需要,将需要进行网络编码的数据包确定为第一数据块,并对该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生成的编码数据块,按顺序获取前面10个编码数据块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获取第11-13个编码数据块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若第一接入网设备没有收到终端设备的确认(Acknowledge,ACK)反馈,则该第一接入网设备继续将第14-24 个编码数据块通过该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将第25-27个数据块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直到该第一接入网设备收到终端设备反馈的ACK为止。该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反馈的ACK,即终端设备已经成功译码得到该数据包。
S404,终端设备对收到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
在该步骤中,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步骤S403中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所述一部分第一编码数据块;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步骤S403中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所述另一部分第一编码数据块。为了简化并区分从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后续将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的第一编码数据块称为至少一个第五编码数据块,将终端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的第一编码数据块称为至少一个第七编码数据块;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以得到第一数据块。
此时,第五编码数据块和第七编码数据块由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或第五编码数据和第七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增加第一序列号得到。也就是说,该第五编码数据块和第七编码数据块只能是其中一种情况。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设备的DCRC层接收进行网络编码后的编码数据,该DCRC 层在PDCP层与RLC层之间。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第七编码数据块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反馈消息,以便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多个第六编码数据块,并将生成的部分第六编码数据块发送到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缓存。
此外,当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块,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反馈消息,以便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止发送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开始发送所述第六编码数据块。同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反馈消息,以便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止发送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开始发送所述第六编码数据块。
在另一个例子中,终端设备的PDCP层接收进行网络编码后的编码数据。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反馈消息,以便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且增加第二序列号得到多个第八编码数据块。
此外,当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或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块或第二数据块,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四反馈消息,以便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止发送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或所述第八编码数据块。同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四反馈消息,以便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止发送第七编码数据块。
同理,在上行数据传输中,终端设备可以从待发送的上行的数据中获取第一数据块;对该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生成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将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分流,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另一部分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设备在DCRC层进行网络编码。终端设备发送了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消息时,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块。此时,终端设备对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进而得到多个第二编码数据块,并进行缓存。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反馈消息时,终端设备中止发送该第一编码数据块,开始发送第二编码数据块。
在另一个例子中,终端设备在PDCP层进行网络编码。终端设备对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且增加第一序列号得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终端设备发送了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反馈消息时,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块。此时,终端设备对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且增加第二序列号得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反馈消息时,所述第四反馈消息表示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第三编码数据块译码,并已经得到第一数据块或第二数据块。此时,所述终端设备中止发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第三编码数据块。
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尽事宜,可参照上述如图4以及文字部分的网络编码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现以图5a-5c为例,第一接入网设备以宏基站为例,第二接入网设备以微基站为例,对在DCRC层进行网络编码进行说明。图5a-5c中白色框用来表示第一编码数据块,即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得到的编码数据块;黑色框用来表示第二编码数据块,即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得到的编码数据块。
宏基站和/或微基站的DCRC层有PTB缓存区和STB缓存区。PTB缓存区缓存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得到的编码数据块,即当前传输的编码数据块;STB缓存区缓存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得到的编码数据块,即下一次传输的编码数据块。
如图5a,宏基站从将要发送的数据中获取第一数据块,并对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并对该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分流。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通过微基站发送给终端设备;该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另一部分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
如图5b,宏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消息,或者宏基站发送了预定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此时,宏基站开始获取第二数据块,并对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宏基站将一部分第二编码数据块发送给微基站,一部分缓存在宏基站的STB缓存区。微基站将接收到的第二编码数据块缓存在STB缓存区。即:宏基站和微基站将第二编码数据块,缓存在各自的STB缓存区中,不发送给终端设备。
如图5c,宏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反馈消息后,中止第一编码数据块的发送,并清除PTB缓存区缓存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微基站接收到第二反馈消息后,也中止第一编码数据块的发送,并清除PTB缓存区缓存的第一编码数据块。
与此同时,宏基站和微基站发送第二编码数据块。
上述过程中,微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全程都有编码数据块进行传输,避免了微基站中止发送第一编码数据块后,等待一段时间,接收到宏基站发送的第二编码数据块后,才开始发送第二编码数据块。也就是,避免了微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链路的空闲,缩短了传输时延,进而提高了传输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后,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译码,故向宏基站发送第一反馈消息;当终端设备完全译码出第一数据块时,分别向宏基站和微基站发送第二反馈消息。例如:将第一数据块分为10个原始分组,喷泉码编码器生成了任意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对终端设备而言,只要接收到任意13 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就能够以很大概率恢复出原始分组,进而得到第一数据块。此时,当终端设备接收到10个编码数据块时,向宏基站发送第一反馈消息。终端设备接收到任意13个编码数据块,即通过译码成功恢复出全部原始分组,进而得到第一数据块。此时,终端设备分别向宏基站和微基站发送第二反馈消息。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译码过程,不进行说明,也不作限定。
现以图6a-6c为例,第一接入网设备以宏基站为例,第二接入网设备以微基站为例,对在PDCP层进行网络编码进行说明。图6a-6c中白色框用来表示第一编码数据块,即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得到的编码数据块;黑色框用来表示第三编码数据块,即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得到的编码数据块。
如图6a所示,宏基站或微基站的PDCP层都有PTB缓存区和STB缓存区,PTB 缓存区缓存第一编码数据块,即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且增加PDCP层序列号的编码数据块;STB缓存区缓存第三编码数据块,即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且增加PDCP层序列号的编码数据块。
宏基站从将要发送的数据中获取第一数据块,并对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添加第一序列号,得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并对该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分流。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通过微基站发送给终端设备;该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另一部分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
微基站接收到该一部分第一编码数据块后,将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发送给终端设备。
如图6b所示,宏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反馈消息,或宏基站发送了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此时,宏基站获取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添加第二序列号,得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具有相同的PDCP 序列号。当发送了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时,第一接入网设备会减少第一编码数据块发送的个数,并开始发送第三编码数据块给终端设备。
如图6c所示,当宏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反馈消息时,宏基站中止发送上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并清除PTB缓存区缓存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同时,微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四反馈消息,微基站也中止发送上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并清除 PTB缓存区缓存的第一编码数据块。此时,宏基站和微基站还在传输第三编码数据块。
在一个例子中,宏基站和微基站也可以分别中止发送第三编码数据块,分别清除STB缓存区缓存的第三编码数据块。此时,宏基站和微基站分别还在传输第一编码数据块。
在上述过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预定第一数量的第一编码数据块后,故向宏基站发送第三反馈消息;当终端设备完全译码出第一数据块时,向宏基站和微基站发送第四反馈消息。
此时,宏基站对第四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同时宏基站也可以通过微基站发送第三编码数据块和第四编码数据块给终端设备。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与微基站之间的链路空闲,缩短了传输时延,进而提高了传输的效率。
此外,宏基站在发送第一编码数据块给终端设备的同时,也发送第三编码数据块给终端设备。故,需要对第一数据块和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后,添加不同的序列号,以区分第一编码数据块和第三编码数据块。终端设备译码得到第一数据块或第二数据块时,根据序列号,向宏基站或微基站发送第四反馈消息。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等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7a 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服务网关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接入网设备700包括:处理单元702和通信单元703。处理单元702用于对接入网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702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图4中的过程S401,S402,S403,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703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4中示出的终端设备等之间的通信。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701,用于存储接入网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7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7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701 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7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7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7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图7b 所示的接入网设备。
参阅图7b 所示,该接入网设备710包括:处理器712、通信接口713、存储器711。可选的,接入网设备710还可以包括总线714。其中,通信接口713、处理器712以及存储器711可以通过总线714相互连接;总线71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71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b 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8a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单元802和通信单元803。处理单元802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8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4 中的过程S4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803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4中示出的接入网设备等之间的通信。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801,用于存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8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 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8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8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8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803为收发器,存储单元8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图8b所示的终端设备。
图8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所述终端设备810包括发射器811,接收器812和处理器813。其中,处理器 813也可以为控制器,图8b中表示为“控制器/处理器813”。可选的,所述终端810 还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处理器815,其中,调制解调处理器815可以包括编码器816、调制器817、解码器818和解调器819。
在一个示例中,发射器811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器 812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在调制解调处理器815中,编码器816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调制器817进一步处理(例如,符号映射和调制)编码后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提供输出采样。解调器819处理(例如,解调)该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解码器818处理(例如,解交织和解码)该符号估计并提供发送给终端设备810的已解码的数据和信令消息。编码器 816、调制器817、解调器819和解码器818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815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 来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810不包括调制解调处理器815时,调制解调处理器815的上述功能也可以由处理器813完成。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81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14,存储器814用于存储用于终端设备81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用于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终端设备所设计的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用于接入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接入网设备所设计的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指令,当所述程序被计算机所执行时,该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指令,当所述程序被计算机所执行时,该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缩短双连接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时延,题述终端设备的吞吐量,进而提高传输效率。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 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终端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块;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或在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生成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在无线链路控制层与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之间;所述生成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K;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
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分流处理,所述分流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另一部分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编码包括喷泉码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消息后,或者,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后;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块;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多个第二编码数据块,并缓存所述多个第二编码数据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反馈消息;
响应于所述第二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止发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开始发送第二编码数据块;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已正确译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所述网络编码,生成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增加第一序列号,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具有相同的第一序列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反馈信息后,或者,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了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后: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块;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增加第二序列号,得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具有相同的第二序列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反馈消息;
响应于所述第四反馈消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止发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或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块;
所述第四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第三编码数据块已正确译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编码以非应答模式的方式在无线链路控制层进行传输。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五编码数据块;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或在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对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生成的,所述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在无线链路控制层与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之间;所述进行网络编码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K;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七编码数据块;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以得到第一数据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反馈消息;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并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块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反馈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或
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增加第一序列号得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编码包括喷泉码编码。
1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第一数据块;
所述处理单元,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或在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生成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在无线链路控制层与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之间;所述生成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K;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
所述通信单元,对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进行分流处理,所述分流处理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一部分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数据块的另一部分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编码包括喷泉码编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消息,或者当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后,所述处理单元获取第二数据块;
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多个第二编码数据块,并缓存所述多个第二编码数据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反馈消息;
所述处理单元,响应于所述第二反馈消息,中止发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开始发送第二编码数据块;所述第二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已正确译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所述网络编码,生成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增加第一序列号,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块具有相同的第一序列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反馈信息后,或者,当所述通信单元发送了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后,所述处理单元获取第二数据块;
所述处理单元,将所述第二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增加第二序列号,得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
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编码数据块具有相同的第二序列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反馈消息;
所述处理单元,响应于所述第四反馈消息,中止发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第三编码数据块;所述第四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块或第三编码数据块已正确译码。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编码以非应答模式的方式在无线链路控制层进行传输。
2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五编码数据块;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或在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对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生成的,所述双连接无速率编码层在无线链路控制层与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之间;所述进行网络编码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K;或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量大于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K,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块,并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
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七编码数据块;
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以得到第一数据块。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时,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反馈消息;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或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进行译码,并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块时,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反馈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所述七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得到;或
所述第五编码数据块和所述第七编码数据块由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网络编码,并增加第一序列号得到。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编码包括喷泉码编码。
25.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09278.3A CN108667559B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EP18778236.2A EP3576329B1 (en) | 2017-03-31 | 2018-03-26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PCT/CN2018/080506 WO2018177253A1 (zh) | 2017-03-31 | 2018-03-26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KR1020197026449A KR20190111130A (ko) | 2017-03-31 | 2018-03-26 |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US16/586,234 US11240812B2 (en) | 2017-03-31 | 2019-09-27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09278.3A CN108667559B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67559A CN108667559A (zh) | 2018-10-16 |
CN108667559B true CN108667559B (zh) | 2020-12-15 |
Family
ID=6367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09278.3A Active CN108667559B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40812B2 (zh) |
EP (1) | EP3576329B1 (zh) |
KR (1) | KR20190111130A (zh) |
CN (1) | CN108667559B (zh) |
WO (1) | WO20181772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67559B (zh) * | 2017-03-31 | 202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US11916673B2 (en) | 2019-04-12 | 2024-02-27 | Apple Inc. | Network coding at the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layer to increase communication reliability |
US10873986B1 (en) * | 2019-06-04 | 2020-12-22 | Sprint Spectrum L.P. | Use of buffer occupancy as a basis to control configuration of dual-connectivity service |
CN110881202B (zh) * | 2019-11-27 | 2021-07-13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部分数据重叠的双连接喷泉码传输方法 |
CN113595678B (zh) * | 2020-04-30 | 2022-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编码方法和装置 |
GB2595638B (en) * | 2020-05-20 | 2023-07-26 | Canon Kk | Method for PDCP network coding in 5G-Ran or 4G E-Utran |
US20230198664A1 (en) * | 2020-05-27 | 2023-06-22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
WO2021253423A1 (en) * | 2020-06-19 | 2021-1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ink adaptation for cross-layer rateless transmission |
CN113973341A (zh) * | 2020-07-22 | 2022-0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2056807A1 (en) * | 2020-09-18 | 2022-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teless coding over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layer |
US20240048287A1 (en) * | 2021-02-10 | 2024-02-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mprovement in network cod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
CN114340037B (zh) * | 2021-12-15 | 2022-08-19 | 广州欧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oRaWAN设备间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US20230254500A1 (en) * | 2022-02-07 | 2023-08-10 | Nvidia Corporation | Smart packet pacing for video frame streaming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8352A (zh) * | 2011-10-13 | 2014-06-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数据通信系统中的编码装置及编码方法 |
CN104753627A (zh) * | 2013-12-26 | 2015-07-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路径传输方法、系统及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2717A (zh) * | 2012-02-20 | 2012-07-11 | 南京中通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多径路由可靠传输方法 |
US9386585B2 (en) * | 2013-07-15 | 2016-07-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data scrambling procedure |
KR102235671B1 (ko) * | 2013-11-19 | 2021-04-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5814921B (zh) * | 2013-12-26 | 2019-06-21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基站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
WO2015106444A1 (zh) | 2014-01-17 | 2015-07-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传输设备 |
US20150208404A1 (en) * | 2014-01-23 | 2015-07-23 | Humax Holding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ority data transmission on lte dual connectivity |
CN103840917B (zh) * | 2014-03-28 | 2017-04-26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多路并行传输方案 |
US9923665B2 (en) * | 2014-06-06 | 2018-03-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
US10735170B2 (en) * | 2014-08-06 | 2020-08-04 | Lg Electronics Inc. | ACK/NACK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
WO2016045810A1 (en) * | 2014-09-26 | 2016-03-3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Lower and upper bounds for flow-control data requests between network nodes |
WO2016105570A1 (en) * | 2014-12-23 | 2016-06-3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Latency reduction in lte systems |
US20160219458A1 (en) * | 2015-01-26 | 2016-07-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control switching |
US10841203B2 (en) * | 2015-12-11 | 2020-11-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routes for a single IP connection |
US10367530B2 (en) * | 2016-01-14 | 2019-07-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nifi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providing a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for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 codewords |
WO2017193305A1 (zh) * | 2016-05-11 | 2017-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10142074B2 (en) * | 2016-11-03 | 2018-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mon uplink burst |
US10856280B2 (en) * | 2017-03-15 | 2020-12-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for network coordination |
CN108667559B (zh) * | 2017-03-31 | 202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2017
- 2017-03-31 CN CN201710209278.3A patent/CN108667559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26 KR KR1020197026449A patent/KR20190111130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18-03-26 WO PCT/CN2018/080506 patent/WO2018177253A1/zh unknown
- 2018-03-26 EP EP18778236.2A patent/EP3576329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9-27 US US16/586,234 patent/US1124081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8352A (zh) * | 2011-10-13 | 2014-06-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数据通信系统中的编码装置及编码方法 |
CN104753627A (zh) * | 2013-12-26 | 2015-07-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路径传输方法、系统及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Impacts of Splitting a Single EPS Bearer between Two (or more) eNBs;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81bis,R2-131401》;20130406;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67559A (zh) | 2018-10-16 |
US20200029334A1 (en) | 2020-01-23 |
EP3576329B1 (en) | 2022-06-22 |
EP3576329A1 (en) | 2019-12-04 |
KR20190111130A (ko) | 2019-10-01 |
US11240812B2 (en) | 2022-02-01 |
EP3576329A4 (en) | 2020-03-04 |
WO2018177253A1 (zh) | 2018-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6755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US10389485B2 (en) | Channel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JP6571871B2 (ja) | 予測的確認応答フィードバックメカニズム | |
EP3570618A1 (en) | Radio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 |
US10834635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17107904A1 (zh) | 基于harq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18082485A1 (zh) | 数据处理的方法、基站与终端 | |
EP285305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of an uplink transmission collision with an ack/nack signal | |
WO2018152714A1 (zh) | 用于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230075613A1 (en) | Terminal device | |
US20220416934A1 (en)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19056369A1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WO2018059466A1 (zh) |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 |
JP2020501401A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 |
WO2020192772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688807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JP2018534816A (ja) | フィードバック送信のタイミング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KR101595575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1405661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05814800B (zh) | 消息解码以及相应的消息编码 | |
KR101657312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9565368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O2017101069A1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7426060A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