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6446A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66446A CN108666446A CN201810470062.7A CN201810470062A CN108666446A CN 108666446 A CN108666446 A CN 108666446A CN 201810470062 A CN201810470062 A CN 201810470062A CN 108666446 A CN108666446 A CN 1086664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emitting diode
- light emitting
- organic light
- organ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装置,该器件包括发光波长为λ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微腔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L=nλ,其中,577nm≥λ≥492nm;n≥3,n为正整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光补偿层以及透明阳极层,透明阳极层靠近发光层设置。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实现3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由此有效窄化了光谱,提高了色域面积。解决了传统的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扩展的技术难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简称OLED)是主动发光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高对比度、广视角、低功耗、体积更薄等优点,而且可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和卷对卷(roll to roll)工艺制备,易于实现柔性显示,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中受到关注最多的技术之一。
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显示器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提高色域等。所谓色域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的总和。图1是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制定的色坐标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色域面积越大,显示装置的显示色彩越丰富,观看体验越好。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提高三基色色纯度的方式,提高色域面积。具体地:第一、合成窄光谱发光材料,利用窄光谱发光材料提高像素发光色纯度;第二、引入量子点,利用量子点的窄光谱特性提高色纯度。
但是,上述解决方案均具有各自的缺陷,例如,方案一中,有机发光材料设计、合成工作量大、产率低,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研发成本高;方案二中,量子点技术的引入虽然能够提高色域,但其实质上是光致发光,并非电致发光,发光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OLED器件色域不够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波长为λ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微腔结构;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
L=nλ
其中,577nm≥λ≥492nm;n≥3,n为正整数;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光补偿层以及透明阳极层,所述透明阳极层靠近所述发光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光补偿层的折射率不小于1.8;所述光补偿层的厚度为100nm-200nm。
可选地,所述光补偿层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透明层。
可选地,各所述透明层的厚度不全相同;各所述透明层的折射率不全相同。
可选地,所述光补偿层包括透明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本体中的透明折射元件。
可选地,所述透明折射元件为多面体。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为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设置有滤光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微腔结构;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至少一种具有微腔结构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光补偿层以及透明阳极层,所述透明阳极层靠近所述发光层设置;
具有微腔结构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与所对应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光补偿层的折射率不小于1.8;所述光补偿层的厚度为100nm-200nm。
可选地,所述光补偿层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透明层;或,
所述光补偿层包括透明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本体中的透明折射元件。
可选地,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微腔结构,在该微腔结构中,当腔长和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实现光谱窄化,即产生微腔效应。并且,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L=nλ;其中,577nm≥λ≥492nm;n≥3,n为正整数。即,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本实施例中,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实现3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由此有效窄化了光谱,提高了色域面积。解决了传统的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扩展的技术难题。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光补偿层以及透明阳极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上述微腔结构,光补偿层和反射层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微腔光程,进而增强微腔效应,窄化光谱,提高色纯度和色域面积;另一方面,反射层的设置还增强了第一电极层对光的反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微腔效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补偿层的折射率不小于1.8,由此保证光补偿层具有高折射率,进而扩大了光在微腔中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增强微腔效应,提高了色域面积。光补偿层的厚度为100nm-200nm时,在增加微腔光程的同时,也能保证有机发光二极管较高的发光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补偿层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透明层,由此,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透明层的个数以及层叠组合顺序,灵活性强。并且,各个透明层的厚度不全相同,折射率也不全相同,不同的层叠组合方式带来的最终的折射率和厚度也是不同的,通过调整若干透明层的层叠组合方式可调整整个光补偿层的折射率和厚度,进而调整微腔光程,从而达到调整微腔效应强度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补偿层可以包括透明本体,以及设置在透明本体中的透明折射元件,该结构的光补偿层相比较于由若干透明层层叠组合而成的光补偿层的结构更加简单,光可从透明本体中通过,并且在光透过之前,经透明本体中的透明折射元件发生折射,增加了光程。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即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实现全彩显示。其中,发光单元为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设置有滤光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即,可以是多种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实现全彩显示;也可以是由多个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经滤光片滤出不同波长的光,混合成全彩显示;还可以是由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共同组成全彩显示。因此适用于不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范围较广。
第一电极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光补偿层以及透明阳极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微腔结构。光补偿层和反射层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微腔光程,进而增强微腔效应,窄化光谱,提高色纯度和色域面积;另一方面,反射层的设置还增强了第一电极层对光的反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微腔效应。
具有微腔结构的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即,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均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且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一步窄化了光谱,进而提高了色域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即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包括三种发光波长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且该三种波长之间具有单一性,例如λ1为红光波长,λ2为绿光波长,λ3为蓝光波长,通过传统的三基色实现全彩显示。其中,n2>n1,n2>n3,即绿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大于红光和蓝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这是由于蓝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本身的色坐标与高色域标准的蓝光色坐标较为接近,红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通过光谱红移来实现色域的扩展,而绿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和蓝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一样实现色域的扩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着重将绿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增强,以与红光和蓝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高色域相匹配,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高色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NTSC色域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有机发光二极管;11-第一电极层;111-反射层;112-光补偿层;1121-透明层;1122-透明本体;1123-透明折射元件;113-透明阳极层;12-发光层;13-第二电极层;14-光取出层;15-载流子功能层;151-空穴注入层;152-空穴传输层;153-电子阻挡层;154-空穴阻挡层;155-电子传输层;156-电子注入层;16-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波长为λ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有机发光二极管1具有微腔结构。其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为发光波长为λ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如图3所示,也可以为出光面设置有滤光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根据需要出射光的波长选择滤光片的种类为红色滤光片或绿光滤光片或蓝光滤光片。
其中,如图2和3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1、发光层12以及第二电极层13。第一电极层一般为反射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一般为半反半透电极层。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为微腔结构,即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微腔结构。在该微腔结构中,当腔长和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实现光谱窄化,即产生微腔效应。
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
L=nλ
其中,577nm≥λ≥492nm;n≥3,n为正整数。
L具体是指,发光层发出的光经过第一电极层反射,再经过第二电极层反射,回到起始位置这一过程中传播的路程以及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反射相移所产生的等效路程。其中,传播的路程一般为光所经过的各层的厚度与对应的折射率的乘积之和的两倍。
即,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本实施例中,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实现3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由此有效窄化了光谱,提高了色域面积。解决了传统的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扩展的技术难题。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1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111、光补偿层112以及透明阳极层113,透明阳极层113靠近发光层12设置。光补偿层和反射层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微腔光程,进而增强微腔效应,窄化光谱,提高色纯度和色域面积;另一方面,反射层的设置还增强了第一电极层对光的反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微腔效应。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光补偿层112的折射率不小于1.8;光补偿层112的厚度为100nm-200nm。由此保证光补偿层具有高折射率,进而扩大了光在微腔中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增强微腔效应,提高了色域面积。光补偿层的厚度为100nm-200nm时,在增加微腔光程的同时,也能保证有机发光二极管较高的发光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光补偿层112选自透明导电氧化物,可选的有ITO、IZO等。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光补偿层112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透明层1121。其中透明层的数量和层叠组合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置,灵活性强。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各透明层1121的厚度不全相同;各透明层1121的折射率不全相同。不同的层叠组合方式带来的最终光补偿层的整体折射率和厚度也是不同的,实际应用时,通过调整若干厚度和折射率各异的透明层的层叠组合方式,可调整整个光补偿层的折射率和厚度,进而调整微腔光程,从而达到调整微腔效应强度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光补偿层112包括透明本体1122,以及设置在透明本体1122中的透明折射元件1123。该结构的光补偿层相比较于由若干透明层层叠组合而成的光补偿层的结构更加简单,光可从透明本体中通过,并且在光透过之前,经透明本体中的透明折射元件发生折射,增加了光程。本实施例中,透明折射元件优选为多面体,由此可增强光的折射效果。
本实施例中,反射层111可以为反射率较高的金属材料层,例如银层等。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二电极层13上还层叠设置有光取出层14。光取出层的设置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提高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本实施例中,光取出层14的厚度优选为50-90nm;光取出层14的折射率大于1.8;光取出层14选自高折射率材料,例如NPB等材料。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3之间的载流子功能层15,其中,载流子功能层15包括空穴注入层151、空穴传输层152、电子阻挡层153、空穴阻挡层154、电子传输层155以及电子注入层156中的至少一种。由此,在实现提高色域面积的同时,提高了载流子的传输效率,进而提高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另外,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一层或两层或更多层,灵活性和选择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可通过调节空穴传输层的厚度来进一步调整微腔腔长,这是由于空穴传输层的厚度的大小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学性能影响较小,在调整微腔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电学性能。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为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或设置有滤光片16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根据需要出射光的波长选择滤光片的种类为红色滤光片或绿光滤光片或蓝光滤光片。
即,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实现全彩显示。如图8所示,发光单元可以是多种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实现全彩显示,如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实现全彩显示;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由多个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经滤光片滤出不同波长的光,如滤出红光、绿光、蓝光后混合成全彩显示;还可以是由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共同组成全彩显示。因此适用于不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范围较广。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具有微腔结构。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中,当腔长与发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实现光谱窄化,即产生微腔效应。
具体地,有机发光二极管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1、发光层12和第二电极层13。其中,第一电极层为反射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为半反半透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微腔结构。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种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中的第一电极层11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111、光补偿层112以及透明阳极层113,透明阳极层113靠近发光层12设置。光补偿层和反射层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微腔光程,进而增强微腔效应,窄化光谱,提高色纯度和色域面积;另一方面,反射层的设置还增强了第一电极层对光的反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微腔效应。
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微腔光程L与所对应发光单元的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即,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均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且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一步窄化了光谱,进而提高了色域面积。
优选地,ni不全相同,即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微腔效应的阶数即强度不全相同,即可根据不同的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的微腔效应的阶数,进而实现最佳的光谱窄化效果以及最佳的色域面积。
优选地,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
即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包括三种发光波长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且该三种波长之间具有单一性,例如λ1为红光波长,λ2为绿光波长,λ3为蓝光波长,通过传统的三基色实现全彩显示。其中,n2>n1,n2>n3,即绿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大于红光和蓝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这是由于蓝光器件本身的色坐标与高色域标准的蓝光色坐标较为接近,红光器件可以通过光谱红移来实现色域的扩展,而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的扩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着重将绿光器件的微腔效应增强,以与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高色域相匹配,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高色域。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光补偿层112的折射率不小于1.8;光补偿层112的厚度为100nm-200nm;光补偿层112选自ITO、IZO等材料。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光补偿层112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透明层1121;或光补偿层112包括透明本体1122,以及设置在透明本体1122中的透明折射元件1123。关于光补偿层,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已经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本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3种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分别是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三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均具有微腔结构。
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其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一电极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光补偿层以及透明阳极层,透明阳极层靠近发光层设置。
本实施例中,光补偿层的折射率为2.1,厚度为142nm,材料为IZO。
并且,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电极层上设置有光取出层,光取出层的折射率为2.0,厚度为60nm,材料为NPB。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1=630nm,n1=2,L1=1260nm;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2=522nm,n2=3,L2=1566nm;
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3=456nm,n3=2,L3=912nm。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20nm)/ITO(10nm)/CuPc(115nm)/TPD(80nm)/CBP:Ir(piq)3(15%)(50nm)/Alq3(35nm)/Mg(1.6nm):Ag(0.4nm)/Ag(20)/NPB(6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20nm)/IZO(142nm)/ITO(10nm)/CuPc(115nm)/TPD(35nm)/TCTA:Ir(ppy)3(10%)(45nm)/Alq3(35nm)/Mg(1.6nm):Ag(0.4nm)/Ag(20)/NPB(60nm);
本实施例中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20nm)/ITO(10nm)/CuPc(80nm)/TPD(35nm)/CBP:FIrpic(8%)(45nm)/Alq3(35nm)/Mg(1.6nm):Ag(0.4nm)/Ag(20)/NPB(60nm)。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光补偿层的折射率为1.9,厚度为150nm,材料为ITO。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光补偿层的折射率为2.0,厚度为150nm,材料为IGZO。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3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1=630nm,n1=3,L1=1890nm;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2=522nm,n2=4,L2=2080nm;
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3=456nm,n3=2,L3=912nm。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20nm)/IZO(100nm)ITO(10nm)/CuPc(115nm)/TPD(80nm)/CBP:Ir(piq)3(15%)(50nm)/Alq3(35nm)Mg(1.6nm):Ag(0.4nm)/Ag(20)/NPB(6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20nm)/IZO(200nm)/ITO(10nm)/CuPc(115nm)/TPD(35nm)/TCTA:Ir(ppy)3(10%)(45nm)/Alq3(35nm)/Mg(1.6nm):Ag(0.4nm)/Ag(20)/NPB(60nm);
本实施例中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20nm)/ITO(10nm)/CuPc(80nm)/TPD(35nm)/CBP:FIrpic(8%)(45nm)/Alq3(35nm)/Mg(1.6nm):Ag(0.4nm)/Ag(20)/NPB(60nm)。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器件结构同
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由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成,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分别设置红光滤光片、绿光滤光片和蓝光滤光片。
本实施例中,发光波长为红光和蓝光所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
Ag(120nm)/ITO(10nm)/HAT-CN(5nm)/NPB(30nm)/MADN(30nm):DAS-
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30nm)/CBP(30nm):Ir(ppy)3(15%):Ir(piq)3(0.5%)/LiF(0.5nm)/Al(150nm);
发光波长为绿光所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层中设置有光补偿层,其折射率、厚度及材料同实施例1。
红光滤光片、绿光滤光片和蓝光滤光片的波长分别为:630nm、522nm和456nm。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器件结构同
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光补偿层包括层叠设置的三层透明层,其中,第一层透明层的材料为IZO,厚度为45nm,折射率为2.1;第二层透明层的材料为ITO,厚度为60nm,折射率为1.9;第三层透明层的材料为IGZO,厚度为40nm,折射率为2.0。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器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第一层透明层的材料为IZO,厚度为50nm,折射率为1.8;第二层透明层的材料为ITO,厚度为40nm,折射率为1.9;第三层透明层的材料为IZO,厚度为60nm,折射率为2.0。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器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红光和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具有微腔结构。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一电极层中不设置光补偿层,此时,n2=2。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光补偿层的折射率为1.7,厚度为90nm,此时,n2=2。
对上述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上述实施例1-5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层中设置有光补偿层,并提升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微腔阶数至3阶或者更高;对比例1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层中不设置光补偿层(即为现有结构),微腔阶数为2阶。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的上述测试数据相比较,可发现,实施例1-5中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色域面积整体上远远大于对比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色域面积。
另外,对比例2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虽然在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也设置有光补偿层,但是光补偿层的折射率为1.7,厚度为90nm,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并未达到三阶。将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测试数据相比较,可发现对比例2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色域面积略高于对比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色域面积,但是仍远小于实施例1-5中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色域面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波长为λ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具有微腔结构;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
L=nλ
其中,577nm≥λ≥492nm;n≥3,n为正整数;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1)、发光层(12)以及第二电极层(13);所述第一电极层(11)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111)、光补偿层(112)以及透明阳极层(113),所述透明阳极层(113)靠近所述发光层(12)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补偿层(112)的折射率不小于1.8;所述光补偿层(112)的厚度为100nm-2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补偿层(112)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透明层(112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透明层(1121)的厚度不全相同;各所述透明层(1121)的折射率不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补偿层(112)包括透明本体(1122),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本体(1122)中的透明折射元件(11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折射元件(1123)为多面体。
7.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为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或设置有滤光片(16)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
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具有微腔结构;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1)、发光层(12)和第二电极层(13);至少一种具有微腔结构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层(11)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层(111)、光补偿层(112)以及透明阳极层(113),所述透明阳极层(113)靠近所述发光层(12)设置;
具有微腔结构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微腔光程L与所对应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补偿层(112)的折射率不小于1.8;所述光补偿层(112)的厚度为100nm-200nm。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补偿层(112)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透明层(1121);和/或,
所述光补偿层(112)包括透明本体(1122),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本体(1122)中的透明折射元件(1123)。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70062.7A CN108666446A (zh) | 2018-05-16 | 2018-05-16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70062.7A CN108666446A (zh) | 2018-05-16 | 2018-05-16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66446A true CN108666446A (zh) | 2018-10-16 |
Family
ID=6377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70062.7A Pending CN108666446A (zh) | 2018-05-16 | 2018-05-16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6644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35884A (zh) * | 2019-04-29 | 2019-10-1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加工方法 |
CN111584597A (zh) * | 2020-05-26 | 2020-08-2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4703A (zh) * | 2003-09-30 | 2005-04-0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
US20090115706A1 (en) * | 2007-11-05 | 2009-05-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00524890C (zh) * | 2005-03-21 | 2009-08-05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平面显示器及可携带式电子装置 |
US20120273822A1 (en) * | 2011-04-29 | 2012-11-0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
CN103000638A (zh) * | 2012-12-12 | 2013-03-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CN104717773A (zh) * | 2015-03-30 | 2015-06-17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四色亚像素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
2018
- 2018-05-16 CN CN201810470062.7A patent/CN10866644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4703A (zh) * | 2003-09-30 | 2005-04-0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
CN100524890C (zh) * | 2005-03-21 | 2009-08-05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平面显示器及可携带式电子装置 |
US20090115706A1 (en) * | 2007-11-05 | 2009-05-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20120273822A1 (en) * | 2011-04-29 | 2012-11-0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
CN103000638A (zh) * | 2012-12-12 | 2013-03-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CN104717773A (zh) * | 2015-03-30 | 2015-06-17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四色亚像素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35884A (zh) * | 2019-04-29 | 2019-10-1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加工方法 |
CN110335884B (zh) * | 2019-04-29 | 2021-09-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加工方法 |
CN111584597A (zh) * | 2020-05-26 | 2020-08-2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584597B (zh) * | 2020-05-26 | 2021-10-1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55709C (zh) | 包括电介质覆盖层的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097455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 |
CN103700776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 |
CN208489238U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TWI699022B (zh) | 發光裝置、顯示設備以及照明設備 | |
CN108022959A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WO2014041743A1 (en) | Display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8033675B2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8029162B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CN106717121B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02195001A (zh) | 发光器件、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CN103579529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 |
CN103022075A (zh) | 显示设备 | |
CN104752623A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
CN102163694A (zh) |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CN102683612A (zh) | 发光器件、照明设备和显示设备 | |
CN102157701A (zh) | 发光器件、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CN105826354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7275501A (zh) | 有机发光结构、显示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 |
CN108666446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CN108511618A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CN108511617B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CN108511628A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CN108666445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CN108666433A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