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2536B -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Google Patents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72536B CN108572536B CN201810199017.2A CN201810199017A CN108572536B CN 108572536 B CN108572536 B CN 108572536B CN 201810199017 A CN201810199017 A CN 201810199017A CN 108572536 B CN108572536 B CN 1085725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llet
- impulse
- stop
- escapement
- st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23 electro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79 rub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750 rub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69 artificial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08 deep reactive-ion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7 g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751 gemsto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1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5/00—Escapements
- G04B15/06—Free escapements
- G04B15/08—Lever escapement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5/00—Escapements
- G04B15/14—Component part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struction of the lever or the escape whe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动力的传递效率优异。擒纵机(13)具有:擒纵轮(40),其通过所传递来的动力而进行旋转;以及冲击擒纵叉单元(52)和停止擒纵叉单元(54),它们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而进行转动,停止擒纵叉单元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53)构成,并且具有能够相对于擒纵轮的擒纵齿轮(42)卡合/脱离的停止叉瓦(62、63),冲击擒纵叉单元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51)构成,并且具有能够在停止叉瓦的非卡合时与擒纵齿轮接触的第1冲击叉瓦(60),在摆轮游丝机构上安装有第2冲击叉瓦(61),该第2冲击叉瓦在第1冲击叉瓦的非接触时能够与擒纵齿轮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背景技术
通常,机械式钟表具有擒纵机,该擒纵机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用于往复旋转的动力,并且利用摆轮游丝机构的规律的往复旋转以恒定的振动对轮系进行控制。以往,这种擒纵机反复进行改良等而得到发展,目前已提出了多种类型。
例如,作为高效且耐久性较高的擒纵机的一种,已知有以宝玑设计的自然式擒纵机(natural escapement)为起始的擒纵机。作为该系统的擒纵机,具有如下特征:该擒纵机具有两个擒纵轮,通过从这两个擒纵轮对摆轮游丝机构交替地进行直接的冲击和经由擒纵叉的间接的冲击,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
特别是,该擒纵机与占据了机械式钟表的主流的叉瓦式/杠杆式擒纵机不同,被设计成在冲击时擒纵轮的齿顶的滑动较少。由此,能够抑制擒纵轮的齿顶的磨损,提高耐久性。另外,在对摆轮游丝机构进行直接的冲击的情况下,能够不经由其他钟表部件而从擒纵轮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冲击。由此,实现了高效率化。
另外,当着眼于从擒纵轮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的方式来区分擒纵机时,大致分为直接冲击型和间接冲击型,其中,直接冲击型是从擒纵轮直接地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间接冲击型是经由擒纵叉等其它钟表部件从擒纵轮对摆轮游丝机构间接地传递动力,但除此以外还已知有同时使用直接冲击和间接冲击这两者的擒纵机。
作为同时使用直接冲击和间接冲击这两者的擒纵机,以往广泛地知晓Coaxial擒纵机(同轴擒纵机),该Coaxial擒纵机具有在将两个擒纵齿轮重叠在同轴上的双层构造的擒纵轮。例如,如后述的专利文献1或后述的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公知有以乔治·丹尼尔斯(George Daniels)为代表的擒纵机。
Coaxial擒纵机具有:双层构造的擒纵轮,其将第1擒纵齿轮和直径形成为比第1擒纵齿轮大的第2擒纵齿轮重叠在同轴上;擒纵叉,其设置有第1冲击叉瓦、第1停止叉瓦以及第2停止叉瓦,能够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而进行转动;以及第2冲击叉瓦,其固定于摆轮游丝机构。
第1冲击叉瓦能够随着擒纵叉的转动而与第1擒纵齿轮的齿顶接触。第2冲击叉瓦能够随着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与第2擒纵齿轮的齿顶接触。第1停止叉瓦和第2停止叉瓦能够随着擒纵叉的转动而相对于第2擒纵齿轮的齿顶卡合/脱离。
根据这样构成的Coaxial擒纵机,由于第1停止叉瓦和第2停止叉瓦随着擒纵叉的转动而相对于第2擒纵齿轮交替地卡合/脱离,因此能够控制擒纵轮的旋转。另外,由于第1冲击叉瓦随着擒纵叉的转动而与第1擒纵齿轮的齿顶接触(碰撞),因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的动力经由擒纵叉间接地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补充旋转能量。此外,由于第2冲击叉瓦随着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而与第2擒纵齿轮的齿顶接触(碰撞),因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的动力直接地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补充旋转能量。
因此,能够一边交替地进行间接的动力传递和直接的动力传递,一边将传递至擒纵轮的动力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
此外,在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如下的擒纵机:该擒纵机不利用双层构造的擒纵轮,而是利用单层构造的擒纵轮,同时使用直接冲击和间接冲击这两者。
在该擒纵机中,第1停止叉瓦和第2停止叉瓦能够相对于擒纵齿轮卡合/脱离,此外第1冲击叉瓦和第2冲击叉瓦能够与相同的擒纵齿轮接触。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018796号说明书
非专利文献1:George Daniels、“WATCHMAKING(Updated 2011 Edition)”、PhilipWilson Publishers Ltd.、2011年6月15日、p238-p252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的Coaxial擒纵机中,由于擒纵轮是双层构造,因此擒纵轮整体的惯性变大,容易降低动态效率。另外,需要一边对第1擒纵齿轮和第2擒纵齿轮进行相位对准一边组装擒纵轮,会产生组装公差。作为擒纵机,需要确保即使受到该组装公差的影响也可保持稳定的工作性,因此考虑到组装公差,不得不大范围地确保第1擒纵齿轮和第2擒纵齿轮与各叉瓦之间的间隙关系。因此,其结果是动力的传递效率容易降低。
另外,在利用了单层构造的擒纵轮的情况下,需要使第1停止叉瓦和第2停止叉瓦相对于共同的擒纵齿轮卡合/脱离,并且使第1冲击叉瓦与该擒纵齿轮接触。但是,由于第1停止叉瓦、第2停止叉瓦和第1冲击叉瓦被组装到相同的擒纵叉中,因此为了使各叉瓦正确地相对于擒纵齿轮卡合/脱离或接触,需要使擒纵叉的转动中心与擒纵齿轮的齿顶在擒纵轮的径向上分开一定距离。
但是,例如在着眼于停止作用的情况下,擒纵叉的转动中心越远离擒纵齿轮的齿顶,直到擒纵齿轮的齿顶从停止叉瓦脱离为止,在停止叉瓦上滑动的滑动距离越大。因此,解除擒纵轮的停止所需的能量增大,导致了动力的传递效率降低。
此外,由于第1停止叉瓦、第2停止叉瓦和第1冲击叉瓦被组装到一个共同的擒纵叉中,因此无法使擒纵叉按照冲击和停止各自最合适的工作角进行动作,导致了动力的传递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动力的传递效率优异的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1)本发明的擒纵机具有:擒纵轮,其通过所传递来的动力而旋转;以及冲击擒纵叉单元和停止擒纵叉单元,它们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而进行转动,所述停止擒纵叉单元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并且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擒纵轮的擒纵齿轮卡合/脱离的停止叉瓦,所述冲击擒纵叉单元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并且具有能够在所述停止叉瓦的非卡合时与所述擒纵齿轮接触的第1冲击叉瓦,在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上安装有第2冲击叉瓦,该第2冲击叉瓦能够在所述第1冲击叉瓦的非接触时与所述擒纵齿轮接触。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的冲击擒纵叉单元和停止擒纵叉单元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往复旋转)而分别进行转动。通过使冲击擒纵叉单元进行转动,能够使第1冲击叉瓦与擒纵齿轮接触(碰撞)。由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的动力经由冲击擒纵叉单元间接地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补充旋转能量。另外,由于在摆轮游丝机构上安装有第2冲击叉瓦,因此能够通过使摆轮游丝机构旋转而使第2冲击叉瓦与擒纵齿轮接触(碰撞)。由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的动力经由第2冲击叉瓦直接地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补充旋转能量。此外,通过使停止擒纵叉单元进行转动,使得停止叉瓦与擒纵齿轮卡合而使擒纵轮的旋转停止,或者使得与擒纵齿轮卡合的停止叉瓦从擒纵齿轮脱离而能够进行擒纵轮的停止的解除。
这样,能够一边交替地进行(切换)直接的动力传递和间接的动力传递,一边将传递至擒纵轮的动力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并且能够以与摆轮游丝机构对应的恒定的振动对擒纵轮的旋转进行控制。
特别是与以往的在一个共同的擒纵叉中组装了冲击叉瓦和停止叉瓦的擒纵机不同,冲击擒纵叉单元仅具有冲击叉瓦(第1冲击叉瓦),停止擒纵叉单元仅具有停止叉瓦。因此,能够分别以较少的制约自由地设计配置冲击擒纵叉单元和停止擒纵叉单元相对于擒纵轮的相对位置,能够以冲击和停止各自最合适的布局来配置冲击擒纵叉单元和停止擒纵叉单元。
因此,例如能够考虑到冲击的作用和停止的作用而将构成冲击擒纵叉单元的擒纵叉的工作角和构成停止擒纵叉单元的擒纵叉的工作角分别设定成最合适的角度。由此,能够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能够成为动作误差较少的擒纵机。
此外,能够考虑到冲击的作用和停止的作用而将擒纵轮的旋转中心与构成冲击擒纵叉单元的擒纵叉的转动中心之间的中心间距离以及擒纵轮的旋转中心与构成停止擒纵叉单元的擒纵叉的转动中心之间的中心间距离分别设定成最合适的距离。因此,与以往的在一个共同的擒纵叉中组装了冲击叉瓦和停止叉瓦的擒纵机不同,能够抑制解除擒纵轮的停止所需能量的增大,能够有助于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
(2)可以是:所述冲击擒纵叉单元具有冲击擒纵叉,该冲击擒纵叉具有所述第1冲击叉瓦,所述停止擒纵叉单元具有停止擒纵叉,该停止擒纵叉具有两个所述停止叉瓦,并且与所述冲击擒纵叉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两个所述停止叉瓦随着所述停止擒纵叉的转动而与所述擒纵齿轮交替地卡合/脱离。
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冲击擒纵叉单元由一个擒纵叉(即,冲击擒纵叉)构成,能够使停止擒纵叉单元由一个擒纵叉(即,停止擒纵叉)构成,因此能够简单地构成擒纵机。另外,即使是一个停止擒纵叉,也能够通过停止擒纵叉的转动而使两个停止叉瓦相对于擒纵齿轮交替地卡合/脱离,能够以与摆轮游丝机构对应的恒定的振动对擒纵轮的旋转进行正确的控制。
(3)本发明的钟表用机芯具有:上述的擒纵机;调速器,其具有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以及轮系,其对所述擒纵轮传递动力。
(4)本发明的钟表具有:上述的钟表用机芯;以及指针,其按照被所述擒纵机和所述调速器调速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在该情况下,由于具有动力的传递效率优异且动作误差小的上述擒纵机,因此能够成为时刻误差小的高性能的钟表用机芯和钟表。
根据本发明,能够成为动力的传递效率优异的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外观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机芯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摆轮游丝机构的双圆盘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所示的A-B线的擒纵机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所示的A-C线的擒纵机的剖视图。
图7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4所示的状态起第1停止叉瓦从擒纵齿开始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8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第1停止叉瓦从擒纵齿脱离,然后擒纵齿与第1冲击叉瓦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9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8所示的状态起第1冲击叉瓦从擒纵齿脱离,然后擒纵齿与第2停止叉瓦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10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9所示的状态起通过使冲击擒纵叉与限位销接触而使擒纵齿与第2停止叉瓦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11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0所示的状态起圆盘钉朝向冲击擒纵叉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12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1所示的状态起第2停止叉瓦从擒纵齿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13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2所示的状态起擒纵齿与第2冲击叉瓦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14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3所示的状态起第2冲击叉瓦从擒纵齿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15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4所示的状态起通过使擒纵齿与第1停止叉瓦接触并使冲击擒纵叉与限位销接触而使擒纵齿与第1停止叉瓦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最适合于停止的布局的图,是示出擒纵轮的旋转中心、停止擒纵叉的转动中心以及擒纵轮的后退角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最适合于冲击的布局的图,是示出擒纵轮的擒纵齿与第1冲击叉瓦接触的情况的关系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19是从图18所示的状态转移到擒纵齿与第2停止叉瓦卡合的状态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钟表(机械式钟表);4:指针;10:机芯(钟表用机芯);12:正面侧轮系(轮系);13、110、120:擒纵机;14:调速器;40:擒纵轮;51:冲击擒纵叉(擒纵叉);52:冲击擒纵叉单元;53:停止擒纵叉(擒纵叉);54:停止擒纵叉单元;60:第1冲击叉瓦;61:第2冲击叉瓦;62:第1停止叉瓦(停止叉瓦);63:第2停止叉瓦(停止叉瓦)。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钟表的一例,以机械式钟表为例来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能够识别的大小而根据需要变更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钟表的基本结构)
通常,将包含钟表的驱动部分的机械体称作“机芯”。在该机芯上安装表盘、表针,将装入钟表壳体中而成为完成品的状态称作钟表的“成品”。
将构成钟表基板的底板的两侧中的、存在钟表壳体的玻璃的一侧(即,存在表盘的一侧)称作机芯的“背面侧”。另外,将底板的两侧中的、存在钟表壳体的壳体后盖的一侧(即,与表盘相反的一侧)称作机芯的“正面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表盘朝向壳体后盖的方向定义为上方,将其相反侧定义为下方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的成品在由未图示的壳体后盖和玻璃2构成的钟表壳体内具有:机芯(本发明的钟表用机芯)10;表盘3,其至少具有表示与时间有关的信息的刻度;以及指针4,其包含时针5、分针6和秒针7。
如图2所示,机芯10具有构成基板的底板11。另外,在图2中,为了使附图容易观察而省略了构成机芯10的部件的一部分的图示。
在底板11的正面侧具有:正面侧轮系(本发明的轮系)12;擒纵机13,其控制正面侧轮系12的旋转;以及调速器14,其对擒纵机13进行调速。
正面侧轮系12主要具有条盒轮20、二号轮21、三号轮22以及四号轮23。条盒轮20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条盒支承件之间,在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发条(动力源)。发条通过大钢轮24的旋转而上紧。另外,大钢轮24通过与图1所示的表冠25连结的未图示的柄轴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二号轮21、三号轮22以及四号轮23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当通过上紧的发条的弹性复原力使条盒轮20旋转时,该二号轮21、三号轮22以及四号轮23根据该旋转而依次旋转。
即,二号轮21与条盒轮20啮合,根据条盒轮20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当二号轮21旋转时,未图示的分轮根据该旋转而进行旋转。在分轮上安装有图1所示的分针6,分针6通过分轮的旋转来显示“分钟”。分针6的速度为被擒纵机13和调速器14调速后的旋转速度即1小时旋转1周。
另外,当二号轮21旋转时,未图示的跨轮根据该旋转而进行旋转,进而,未图示的时轮根据跨轮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跨轮和时轮是构成正面侧轮系12的钟表部件。在时轮上安装有图1所示的时针5,时针5通过时轮的旋转来显示“小时”。时针5的速度为被擒纵机13和调速器14调速后的旋转速度例如12小时旋转1周。
三号轮22与二号轮21啮合,根据二号轮2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四号轮23与三号轮22啮合,根据三号轮2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在四号轮23上安装有图1所示的秒针7,秒针7通过四号轮23的旋转来显示“秒”。秒针7的速度为被擒纵机13和调速器14调速后的旋转速度例如1分钟旋转1周。
后述的擒纵轮40经由擒纵小齿轮41与四号轮23啮合。由此,来自收纳于条盒轮20内的发条的动力主要经由二号轮21、三号轮22以及四号轮23传递到擒纵轮40。由此,擒纵轮40绕旋转轴线O2进行旋转。
调速器14主要具有摆轮游丝机构30。
摆轮游丝机构30具有摆轴31、摆轮32以及未图示的游丝,该摆轮游丝机构30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摆轮游丝机构支承件之间。摆轮游丝机构30将游丝作为动力源,绕旋转轴线O1以与条盒轮20的输出扭矩对应的稳定振幅(摆动角)进行往复旋转(正反旋转)。
在摆轴31的轴向的两端形成有渐细的榫。摆轴31借助这些榫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摆轮游丝机构支承件之间。在摆轴31上一体地外嵌固定有摆轮32,并且借助未图示的内桩来固定游丝的内端部。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摆轮32上配置有4个臂部33,该4个臂部33以旋转轴线O1为中心隔开90度的间隔配置,但臂部33的数量、配置和形状不限定于该情况,可以自由地变更。
如图3所示,在摆轴31上外嵌固定有圆环状的双圆盘35。
双圆盘35具有冲击盘36以及比冲击盘36靠下方(底板11侧)的保险盘37。在冲击盘36上例如压入固定有由红宝石等人工宝石形成的圆盘钉38。
圆盘钉38在俯视时形成为半圆形状,形成为从冲击盘36朝向下方延伸。圆盘钉38随摆轮游丝机构30绕旋转轴线O1往复旋转,在该途中与后述的擒纵叉口74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卡合。
保险盘37形成为比冲击盘36的直径小。在保险盘37的、与圆盘钉38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内侧呈曲面状凹陷的月型槽39。月型槽39作为在擒纵叉口74与圆盘钉38卡合时防止后述的叉头钉75与保险盘37接触的退让部而发挥功能。
另外,在图3以外的各附图中,为了使附图容易观察,主要图示了双圆盘35中的保险盘37和圆盘钉38。
(擒纵机的结构)
如图4所示,擒纵机13具有:上述的双圆盘35;擒纵轮40,其通过从发条传递来的动力进行旋转;擒纵叉链50;第1冲击叉瓦(本发明的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本发明的冲击叉瓦)61;以及第1停止叉瓦(本发明的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本发明的停止叉瓦)63。
另外,如上所述,双圆盘35是构成摆轮游丝机构30和调速器14的构成部件,并且是构成擒纵机13的构成部件。
擒纵轮40是具有擒纵小齿轮41和擒纵齿轮42的单层构造,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其中,该擒纵小齿轮41与四号轮23啮合,该擒纵齿轮42具有多个擒纵齿43。另外,在图2以外的各附图中,简化了擒纵小齿轮41的图示。
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齿43的齿数是8齿。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情况,可以适当变更擒纵齿43的齿数。例如也可以是具有6齿、10齿、12齿的擒纵齿43的擒纵齿轮42。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在如图4所示的那样从正面侧观察机芯10的俯视观察下,擒纵轮40通过经由擒纵小齿轮41从四号轮23侧传递来的动力而以旋转轴线O2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另外,在图4中将以旋转轴线O2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方向称作第1旋转方向M1,将其相反方向称作第2旋转方向M2。此外,将擒纵齿43的齿顶随着擒纵轮40的旋转而描绘出的旋转轨迹R简称为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
擒纵齿43的朝向第1旋转方向M1的侧面是与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接触,并且供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卡合的作用面43a。
另外,擒纵轮40例如由金属材料或单晶硅等具有晶体取向的材料等形成。作为擒纵轮40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例如电铸加工、采取了光刻技术之类的光学方法的LIGA工艺、DRIE、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等。
但是,擒纵轮40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可以适当变更。另外,在不给擒纵轮40的性能和刚性等带来影响的范围内,也可以在擒纵轮40上适当设置减重孔或薄壁部以实现轻量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擒纵轮40上形成有多个减重孔。
擒纵叉链50是通过使多个擒纵叉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而构成的,并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移位: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使多个擒纵叉各自转动(摆动)。
具体而言,擒纵叉链50具有:冲击擒纵叉单元52,其具有冲击擒纵叉51;以及停止擒纵叉单元54,其具有停止擒纵叉53。冲击擒纵叉单元52和停止擒纵叉单元54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也就是说,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被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由此,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被连接成呈一列状相连。
另外,冲击擒纵叉单元52和停止擒纵叉单元54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冲击擒纵叉单元52和停止擒纵叉单元54分别由一个擒纵叉构成。
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是能够与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接触,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30的叉瓦。
在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中,第1冲击叉瓦60安装于冲击擒纵叉51,第2冲击叉瓦61安装于双圆盘35,该双圆盘35固定于摆轮游丝机构30。
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是能够相对于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脱离,用于进行擒纵轮40的停止及停止的解除的叉瓦。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都被安装于停止擒纵叉53。
另外,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在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处于非卡合时与擒纵齿轮42接触,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在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未接触时与擒纵齿轮42卡合。该各个叉瓦与圆盘钉38同样,例如由红宝石等人工宝石形成。
对冲击擒纵叉51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4~图6所示,冲击擒纵叉51具有作为转动轴的擒纵叉轴70、擒纵叉体71以及擒纵叉臂72。并且,冲击擒纵叉51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绕转动轴线O3进行转动。
擒纵叉轴70与转动轴线O3同轴配置,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擒纵叉轴70相对于擒纵叉体71的基部例如从下方(底板11侧)压入,并被固定成一体。
擒纵叉体71和擒纵叉臂72例如是通过电铸加工或MEMS技术而一体地形成为板状。这些擒纵叉体71和擒纵叉臂72配置在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与擒纵轮40同样,也可以在擒纵叉体71和擒纵叉臂72上适当地设置减重孔和薄壁部以实现轻量化。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叉体71形成有多个减重孔。
擒纵叉体71形成为从固定有擒纵叉轴70的基部起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即,朝向摆轮游丝机构30侧)延伸。在擒纵叉体71的前端部设置有一对叉头73,该一对叉头73在转动轴线O3的周向上排列配置。叉头73的内侧为擒纵叉口74,该擒纵叉口74朝向摆轴31侧开口,并且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收纳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移动的圆盘钉38。
在擒纵叉体71的前端部安装有叉头钉75。
叉头钉75从下方例如通过压入等方式固定于擒纵叉体71的前端部。叉头钉75在俯视时位于一对叉头73之间(即,位于擒纵叉口74的内侧),并且以比叉头73更向摆轴31侧突出的方式延伸。另外,叉头钉75被固定成位于比圆盘钉38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位于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
在圆盘钉38从擒纵叉口74脱离的状态下,叉头钉75的前端部相对于保险盘37的外周面中的除月型槽39之外的部分在径向上隔开微小的间隙而对置,并且在圆盘钉38与擒纵叉口74卡合的状态下,叉头钉75的前端部收纳于月型槽39内。
另外,在圆盘钉38从擒纵叉口74脱离时,由于叉头钉75的前端部相对于保险盘37的外周面在径向上隔开微小的间隙对置,因此,例如即使在摆轮游丝机构30的自由振动中受到干扰,而该干扰的影响欲导致擒纵叉链50整体的停止被解除,也能够使叉头钉75的前端部与保险盘37的外周面最先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因干扰导致的冲击擒纵叉51的移位,能够防止擒纵叉链50整体的停止被解除。另外,关于擒纵叉链50的停止,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擒纵叉体71的基部以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第1叉瓦保持部76。第1叉瓦保持部76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利用该开口来保持第1冲击叉瓦60。
第1冲击叉瓦60被保持为如下状态:比擒纵叉体71进一步向下方延伸至到达与擒纵齿轮42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程度。因此,第1冲击叉瓦60能够与擒纵齿43接触(碰撞)。此外,第1冲击叉瓦60被保持为比第1叉瓦保持部76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并且,第1冲击叉瓦60的突出部分中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侧面是供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接触的第1冲击面60a。
擒纵叉臂72形成为从擒纵叉体71的基部起朝向第1旋转方向M1侧延伸。在擒纵叉臂72的前端部通过压入等方式固定有朝向下方延伸的卡合销77。卡合销77例如形成为实心的圆柱状,其下端部进入到后述的停止擒纵叉53的卡合叉92的内侧。
这样构成的冲击擒纵叉51根据之前所述的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而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冲击擒纵叉51通过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移动的圆盘钉38而朝向与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绕转动轴线O3进行转动。此时,第1冲击叉瓦60根据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而反复地进入、退出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由此,能够使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第1冲击叉瓦60的第1冲击面60a接触(碰撞)。
对第2冲击叉瓦61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第2冲击叉瓦61安装于双圆盘35中的保险盘37上。具体而言,第2冲击叉瓦61被保险盘37上形成的第2叉瓦保持部80保持。第2叉瓦保持部80形成在图4中与月型槽39相比朝向旋转轴线O1的顺时针方向错开了规定的相位的位置,并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第2冲击叉瓦61利用该开口而被第2叉瓦保持部80保持。
第2冲击叉瓦61被保持为比保险盘37的外周面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2冲击叉瓦61的突出部分中的、朝向旋转轴线O1的顺时针方向侧的侧面是供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接触的第2冲击面61a。
另外,第2冲击叉瓦61与圆盘钉38之间在旋转轴线O1方向上确保了规定的间隙,叉头钉75通过该间隙来接近月型槽39。
另外,第2冲击叉瓦61并不限定于安装在保险盘37上的情况,如果是安装在双圆盘35上,则例如也可以安装于冲击盘36,或者可以安装于摆轮32。第2冲击叉瓦61的安装位置例如可以根据与擒纵齿轮42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变更。总之,只要第2冲击叉瓦61安装于摆轮游丝机构30即可。
如上所述,安装于摆轮游丝机构30的第2冲击叉瓦61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而反复地进入、退出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由此,能够使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第2冲击叉瓦61的第2冲击面61a接触(碰撞)。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方向与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在第1冲击叉瓦60与擒纵齿轮42接触时,第2冲击叉瓦61从擒纵齿轮42脱离,在第1冲击叉瓦60从擒纵齿轮42脱离时,第2冲击叉瓦61与擒纵齿轮42接触。
对停止擒纵叉53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4~图6所示,停止擒纵叉53配置于俯视时比冲击擒纵叉51靠第1旋转方向M1侧的位置,具有作为转动轴的擒纵叉轴90和擒纵叉体91。并且,停止擒纵叉53根据冲击擒纵叉51的旋转而朝向与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绕转动轴线O4进行转动。
擒纵叉轴90与转动轴线O4同轴配置,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擒纵叉轴90相对于擒纵叉体91例如从下方压入,并被固定成一体。
擒纵叉体91例如通过电铸加工或MEMS技术而形成为板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叉体91以沿着擒纵轮40的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擒纵叉体91上形成有多个减重孔。
在擒纵叉体91的中央部分处固定有擒纵叉轴90。另外,擒纵叉体91配置在比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体71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与擒纵轮40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因此,作为冲击擒纵叉51、停止擒纵叉53和擒纵轮40的高度关系,成为如下关系:擒纵轮40和停止擒纵叉53的擒纵叉体91位于最靠近底板11的最下层,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体71位于其上方。
不过,停止擒纵叉53的擒纵叉体91也可以配置在比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体71靠下方并且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只要使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第1冲击叉瓦60同样地比擒纵叉体91进一步朝向下方延伸至到达与擒纵齿轮42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程度即可。
在擒纵叉体91中的、位于第2旋转方向M2侧的周端部91a处形成有两叉状的卡合叉92,该卡合叉92向第2旋转方向M2侧突出并且沿转动轴线O4的周向进行分支。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销77进入到该卡合叉92的内侧。卡合销77的外周面和卡合叉92的内表面以能够相互滑动的方式卡合。由此,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并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
在擒纵叉体91中的、位于擒纵叉轴90与卡合叉92之间的部分中设置有第3叉瓦保持部93,该第3叉瓦保持部93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第3叉瓦保持部93利用该开口来保持第1停止叉瓦62。
第1停止叉瓦62被保持为比第3叉瓦保持部93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1停止叉瓦62所突出的部分中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侧面是供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的第1卡合面62a。另外,第1停止叉瓦62作为所谓的进瓦来发挥功能。
另外,第1停止叉瓦62被安装成在具有规定的夹角的状态下使第1卡合面62a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
在擒纵叉体91中的、位于第1旋转方向M1侧的周端部91b处设置有第4叉瓦保持部94,该第4叉瓦保持部94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第4叉瓦保持部94利用该开口来保持第2停止叉瓦63。
第2停止叉瓦63被保持为比第4叉瓦保持部94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2停止叉瓦63所突出的部分中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侧面是供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的第2卡合面63a。另外,第2停止叉瓦63作为所谓的出瓦来发挥功能。
另外,与第1停止叉瓦62同样,第2停止叉瓦63被安装成在具有规定的夹角的状态下使第2卡合面63a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
如上所述,这样构成的停止擒纵叉53根据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而绕转动轴线O4进行转动,该冲击擒纵叉51则是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进行转动。此时,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根据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而交替地反复地进入、退出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
由此,能够使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第1停止叉瓦62的第1卡合面62a或第2停止叉瓦63的第2卡合面63a卡合。
特别是由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隔着转动轴线O4配置,因此在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轮42卡合时,第2停止叉瓦63从擒纵齿轮42脱离,在第1停止叉瓦62从擒纵齿轮42脱离时,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轮42卡合。
如上所述,擒纵叉链50是通过使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相互连结而构成的,并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移位: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使各擒纵叉51、53各自转动。即,冲击擒纵叉51朝向与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停止擒纵叉53朝向与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分别进行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都相当于位于擒纵叉链50的连结端的擒纵叉。其中,在冲击擒纵叉51上形成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在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轮40的擒纵齿轮42卡合时对冲击擒纵叉51进行定位而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
即,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体71中的、位于与朝向擒纵轮40的外侧面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100通过与比擒纵叉轴70靠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一方的限位销102接触而作为限制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并进行定位的上述限制部来发挥功能。
同样,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臂72中的、位于与朝向擒纵轮40的外侧面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101通过与比擒纵叉轴70靠第1旋转方向M1侧的另一方的限位销103接触而作为限制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并进行定位的上述限制部来发挥功能。
一对限位销102、103例如被固定成从底板11朝向上方突出。
擒纵叉体71的外侧面100在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卡合时与一方的限位销102接触而对冲击擒纵叉51进行定位。并且,擒纵叉臂72的外侧面101在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卡合时与另一方的限位销103接触而对冲击擒纵叉51进行定位。
(擒纵机的动作)
接着,对上述那样构成的擒纵机13的动作进行说明。
另外,在下面说明的动作开始状态下,如图4所示,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第1停止叉瓦62的第1卡合面62a卡合,并且冲击擒纵叉51的外侧面100与一方的限位销102接触而对冲击擒纵叉51进行了定位。由此,擒纵轮40的旋转停止。并且,通过摆轮游丝机构30的自由振动,使得圆盘钉38顺时针移动而进入到擒纵叉口74的内侧。
另外,第1冲击叉瓦60已经进入到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中。但是,在第1冲击叉瓦60的第1冲击面60a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之间确保有间隙,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尚未接触。
从这样的动作开始状态起对与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相伴的擒纵机13的动作按顺序进行说明。
当从图4所示状态起摆轮游丝机构30通过储存于游丝的旋转能量(动力)进一步顺时针旋转时,圆盘钉38与擒纵叉口74的内表面中的、比圆盘钉38靠该圆盘钉38的行进方向侧的叉头73侧的内表面接触而卡合,并且顺时针按压擒纵叉口74。由此,来自游丝的动力经由圆盘钉38传递到冲击擒纵叉51。
另外,在擒纵叉口74与圆盘钉38卡合时,保险盘37与叉头钉75不相互接触,因此能够将来自摆轮游丝机构30的动力高效地传递至冲击擒纵叉51。
由此,如图7所示,以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分别转动的方式使擒纵叉链50整体发生移位。即,冲击擒纵叉51以转动轴线O3为中心逆时针转动,停止擒纵叉53以转动轴线O4为中心顺时针转动。
通过使冲击擒纵叉51进行转动,该冲击擒纵叉51的外侧面100从一方的限位销102离开。并且,通过使停止擒纵叉53进行转动,第1停止叉瓦62以在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上滑动的方式朝向从擒纵齿轮42脱离的方向(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退出的方向)移动。
并且,通过使第1停止叉瓦62移动到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稍微分开的位置,能够使第1停止叉瓦62从擒纵齿43脱离,解除与擒纵齿43的卡合。由此,能够进行擒纵轮40的停止的解除。
另外,如图7所示,在解除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的卡合时,由于第1停止叉瓦62带有夹角,因此擒纵轮40不是在原来的旋转方向即第1旋转方向M1(顺时针)而是在第2旋转方向M2(逆时针)上瞬间后退。在经过了该瞬间的后退之后,擒纵轮40通过经由正面侧轮系12传递来的动力而重新开始在第1旋转方向M1上旋转。
这样,通过使擒纵轮40瞬间后退,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正面侧轮系12的啮合,能够使正面侧轮系12稳定且高可靠性地进行动作。
然后,如图8所示,当后退的擒纵轮40重新开始朝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时,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已经进入到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的第1冲击叉瓦60的第1冲击面60a接触(碰撞)。
由此,能够将擒纵轮40的旋转力传递至冲击擒纵叉51,擒纵叉口74的内表面中的、比圆盘钉38靠与该圆盘钉38的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叉头73侧的内表面与圆盘钉38接触而卡合。因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经由冲击擒纵叉51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30,并且能够使冲击擒纵叉51以跟随圆盘钉38的方式持续转动。
这样,通过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经由冲击擒纵叉51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30,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30补充旋转能量。
如上所述,当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接触时,擒纵齿43以在第1冲击面60a上滑动的方式朝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并且第1冲击叉瓦60随着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逐渐地朝向从擒纵齿轮42脱离的方向(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退出的方向)移动。
并且,通过使第1冲击叉瓦60移动到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稍微分开的位置,结束对上述的摆轮游丝机构30的间接冲击。
另外,在通过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使第1冲击叉瓦60朝向从擒纵齿轮42脱离的方向移动时,第2停止叉瓦63通过停止擒纵叉53的顺时针的转动而进入到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中。
然后,在第1冲击叉瓦60移动到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分开的位置之后,如图9所示,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即刻与进入到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的第2停止叉瓦63的第2卡合面63a接触。
此时,冲击擒纵叉51随着逆时针的转动而朝向另一方的限位销103移动,不过,在该阶段中尚不与另一方的限位销103接触。因此,在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接触的状态下,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分别微细地转动。
然后,如图10所示,当冲击擒纵叉51的外侧面101与另一方的限位销103接触时,冲击擒纵叉51被限制进一步的转动而被定位住。因此,限制了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成为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卡合的状态。由此,擒纵轮40停止旋转,擒纵叉链50处于停止的状态。
然后,圆盘钉38从擒纵叉口74内脱离,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顺时针的旋转而与冲击擒纵叉51分离。此后,摆轮游丝机构30通过惯性继续顺时针旋转,并且其旋转能量被储存到游丝中。并且,当旋转能量完全储存到游丝中时,摆轮游丝机构30停止顺时针的旋转,在一瞬间的静止之后,通过储存于游丝的旋转能量开始逆时针旋转。
由此,如图11所示,圆盘钉38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逆时针的旋转而以朝向冲击擒纵叉51接近的方式开始移动。
然后,如图12所示,当圆盘钉38进入到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口74内时,圆盘钉38与擒纵叉口74的内表面中的、比圆盘钉38靠该圆盘钉的行进方向侧的叉头73侧的内表面接触而卡合,并且逆时针按压擒纵叉口74。由此,来自游丝的动力经由圆盘钉38传递至冲击擒纵叉51。
由此,以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分别转动的方式使擒纵叉链50整体再次移位。即,冲击擒纵叉51以转动轴线O3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停止擒纵叉53以转动轴线O4为中心逆时针转动。
另外,如图12所示,第2冲击叉瓦61在摆轮游丝机构30开始逆时针旋转之后逐渐接近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在圆盘钉38逆时针按压到擒纵叉口74的时刻,进入到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内。
但是,在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43卡合并且冲击擒纵叉51的外侧面101与另一方的限位销103接触的阶段中,在第2冲击叉瓦61的第2冲击面61a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之间确保有间隙。由此,擒纵齿43不与第2冲击叉瓦61接触。
通过使冲击擒纵叉51进行转动,该冲击擒纵叉51的外侧面101从另一方的限位销103离开。另外,通过使停止擒纵叉53进行转动,第2停止叉瓦63以在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上滑动的方式朝向从擒纵齿轮42脱离的方向(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退出的方向)移动。并且,通过使第2停止叉瓦63移动到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稍微分开的位置,使得第2停止叉瓦63从擒纵齿轮42脱离,能够解除与擒纵齿43的卡合。由此,能够进行擒纵轮40的停止的解除。
另外,如图12所示,与第1停止叉瓦62同样,由于第2停止叉瓦63带有夹角,因此擒纵轮40在朝向第2旋转方向M2瞬间后退之后,通过经由正面侧轮系12传递来的动力而重新开始朝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
然后,如图13所示,当后退的擒纵轮40重新开始朝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时,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已经进入到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的第2冲击叉瓦61的第2冲击面61a接触(碰撞)。
由此,能够将擒纵轮40的旋转力经由第2冲击叉瓦61直接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30,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30补充旋转能量。另外,能够使冲击擒纵叉51以跟随圆盘钉38的方式继续转动。
如上所述,当擒纵齿43与第2冲击叉瓦61接触时,擒纵齿43以在第2冲击面61a上滑动的方式朝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并且第2冲击叉瓦61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而逐渐地朝向从擒纵齿轮42脱离的方向(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退出的方向)移动。
然后,如图14所示,通过使第2冲击叉瓦61移动到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稍微分开的位置,结束对上述的摆轮游丝机构30的直接冲击。
另外,在第2冲击叉瓦61通过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朝向从擒纵齿轮42脱离的方向移动时,第1停止叉瓦62通过停止擒纵叉53的逆时针的转动而进入到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中。
并且,在第2冲击叉瓦61移动到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分开的位置之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即刻与已经进入到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中的第1停止叉瓦62的第1卡合面62a接触。此时,冲击擒纵叉51随着顺时针的转动朝向一方的限位销102进行移动,但在该阶段中尚未与一方的限位销102接触。因此,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接触的状态下,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分别微细地转动。
然后,如图15所示,当冲击擒纵叉51的外侧面100与一方的限位销102接触时,冲击擒纵叉51被限制进一步的转动而被定位住。因此,限制了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成为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卡合的状态。由此,擒纵轮40停止旋转,擒纵叉链50处于停止的状态。
此后,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从而使擒纵机13反复进行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卡合/脱离,并且利用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及第2冲击叉瓦61的接触来进行动力向摆轮游丝机构30的传递。特别是能够一边交替地进行(切换)利用了第1冲击叉瓦60的间接动力传递和利用了第2冲击叉瓦61的直接动力传递,一边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30。
因此,能够作为同时使用了直接冲击和间接冲击的所谓的半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13进行动作,能够确保稳定的动作和动力的传递。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与以往的在一个共同的擒纵叉中组装有冲击叉瓦和停止叉瓦的擒纵机不同,冲击擒纵叉51具有第1冲击叉瓦60,停止擒纵叉53具有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
因此,能够分别以较少的制约自由地设计配置冲击擒纵叉单元52(冲击擒纵叉51)相对于擒纵轮40的相对位置和停止擒纵叉单元54(停止擒纵叉53)相对于擒纵轮40的相对位置,能够以冲击和停止各自最合适的布局来配置冲击擒纵叉单元52和停止擒纵叉单元54。
这里,对停止擒纵叉53与擒纵轮40的动作关系进行说明。
图16示出了擒纵轮40的旋转中心(即,旋转轴线O2)、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中心(即,转动轴线O4)以及擒纵轮40的后退角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图16中省略了擒纵轮40的图示,但对擒纵齿43的齿顶所描绘出的旋转轨迹R进行了图示。因此,旋转轨迹R与擒纵齿轮42的外径对应。
此外,在图16中,图示了将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中心配置在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分开距离L1的位置的情况和配置在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分开比距离L1远的距离L2的位置的情况。
在其中的任意情况下,第1停止叉瓦62都是随着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而在卡合位置X1与解除位置X2之间移动,其中,该卡合位置X1是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43卡合的位置,该解除位置X2是第1停止叉瓦62移动到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分开的位置而解除与擒纵齿43的卡合的位置。
另外,连接第1停止叉瓦62的第1卡合面62a和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中心的线段与第1卡合面62a的法线之间的角度是夹角α1。另外,第1停止叉瓦62从卡合位置X1移动到解除位置X2的期间所需的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角度是工作角(或解除角)α2。此外,将与第1停止叉瓦62从卡合位置X1移动至解除位置X2相伴的擒纵轮40的后退角度称作后退角α3。
在按照上述的条件将工作角α2固定为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对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中心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之间的距离会对后退角α3带来怎样的影响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中心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分开距离L2的状态和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中心与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分开距离L1的状态下,使停止擒纵叉53分别按照相同的工作角α2进行转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距离L1时的后退角α3小于距离L2时的后退角α3。即,在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中心靠近旋转轨迹R的情况下,能够使后退角α3更小。
因此,通过使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中心尽可能地接近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能够使擒纵轮40的后退角变小,能够使得解除擒纵轮40的停止所需的能量(即,为了使后退的擒纵轮40回到原来的旋转方向而需要的能量)变小。
另外,在图16中,着眼于第1停止叉瓦62进行了说明,但对于第2停止叉瓦63而言也同样如此。因此,尽可能地使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中心接近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即,擒纵齿轮42的外径)是最适合于停止的布局。
特别是在使擒纵机13动作的前提下,擒纵叉的工作角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在该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停止擒纵叉53上不安装冲击用的叉瓦,仅安装有作为停止用的叉瓦的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因此能够仅着眼于停止作用而将停止擒纵叉53的工作角α2设定成最合适的角度,并且能够将停止擒纵叉53配置成使得停止擒纵叉53的转动中心接近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侧。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得解除擒纵轮40的停止所需的能量变小而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并且能够减小动作误差。
另外,对冲击擒纵叉51和擒纵轮40的动作关系进行说明。
图17是示出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接触时的关系的图。另外,在图17中,对擒纵齿43的齿顶与第1冲击叉瓦60以接近线接触的状态接触的情况进行说明。
工作角α4是从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开始接触起到接触结束为止所需的擒纵轮40的转动角度,该工作角α4例如是由擒纵齿轮42的齿数确定的。并且,工作角α5是从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开始接触起到接触结束为止所需的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角度,该工作角α5是根据擒纵轮40的工作角α4确定的。
在通过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的接触将动力从擒纵轮40高效地传递至第1冲击叉瓦60时,例如与齿部彼此的啮合时的节点同样,优选在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的节点P0处传递动力。
另外,节点P0相当于连结接触点P1和接触点P2的作用线与连结擒纵轮40的旋转中心(即,旋转轴线O2)和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中心(即,转动轴线O3)的中心线的交点,其中,该接触点P1是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开始接触时的接触点,该接触点P2是接触结束时的接触点。
并且,在考虑在节点P0处传递动力的情况下,要确定距离L3与距离L4的比例,其中,该距离L3是擒纵轮40的旋转中心与节点P0之间的距离,该距离L4是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中心与节点P0之间的距离。
在该情况下,擒纵轮40的旋转中心与节点P0之间的距离L3和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中心与节点P0之间的距离L4的比例相对于擒纵轮40的工作角α4和冲击擒纵叉51的工作角α5的比例大致成反比。也就是说,成为基本满足(L3/L4)≈(α5/α4)的关系。
因此,这样的设计是最适合于冲击的布局。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冲击擒纵叉51上不安装停止用的叉瓦,仅安装有作为冲击用的叉瓦的第1冲击叉瓦60。因此,能够仅着眼于冲击的作用而将冲击擒纵叉51的工作角设定成最合适的角度。因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高效且间接地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3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能够实施最适合于冲击和停止的设计,能够成为动力的传递效率优异且动作误差小的擒纵机。
另外,由于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接触,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因此能够使擒纵轮40成为单层构造。因此,能够抑制擒纵轮40的惯性变大,由此也能够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
此外,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或第2停止叉瓦63卡合而使擒纵轮40的旋转停止的情况(即,圆盘钉38从擒纵叉口74脱离而使摆轮游丝机构30自由振动的情况)下,冲击擒纵叉51利用外侧面100、101与一对限位销102、103中的任意限位销接触。由此,能够将位于擒纵叉链50的连结端的冲击擒纵叉51定位住,能够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
因此,例如即使在摆轮游丝机构30自由振动的过程中受到某种干扰,也能够抑制擒纵叉链50的松动或振动。由此,能够使擒纵机13稳定地进行动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是所谓的半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因此能够将摆轮游丝机构30和擒纵轮40配置在相互靠近的位置。因此,例如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应用于陀飞轮的情况下,能够有助于搭载有包含擒纵机13的机构的滑架单元的小型化。因此,能够成为特别适合于陀飞轮的擒纵机1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芯10和钟表1,由于具有动力的传递效率优异且动作误差小的上述擒纵机13,因此成为时刻误差小的高性能的机芯和钟表。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利用一对限位销102、103对冲击擒纵叉51进行了定位,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利用一个限位销对冲击擒纵叉51进行定位。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停止擒纵叉53配置在比冲击擒纵叉51靠下方的位置,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构成为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10在冲击擒纵叉51上形成有供限位销111贯穿插入的定位孔112。
在冲击擒纵叉51上,在擒纵叉体71与第1叉瓦保持部76之间一体地形成有将该擒纵叉体71和第1叉瓦保持部76连结的连结片113。上述定位孔112形成于连结片113。
具体而言,定位孔112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连结片113,并且俯视时形成为沿着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方向(即,绕转动轴线O3环绕的方向)延伸的圆弧状。沿着转动轴线O3的周向的定位孔112的长度(周向长度)与冲击擒纵叉51所转动的转动角度(工作角)对应,其中,该转动角度是冲击擒纵叉51在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卡合的状态和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卡合的状态之间进行转动的角度。
在上述定位孔112内配设有限位销111。限位销111固定于底板11,从下方贯穿插入到定位孔112内。此时,限位销111的外周面与定位孔112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由此,限位销111随着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而在定位孔112内相对地移动。
此时,由于定位孔112的沿着周向的长度与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角度对应,因此如图18所示,在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43卡合的情况下,定位孔112的内周面中的位于第1冲击叉瓦60侧的第1内周面112a与限位销111接触。由此,冲击擒纵叉51被限位销111定位住。
另外,如图19所示,在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43卡合的情况下,定位孔112的内周面中的位于擒纵叉体71侧的第2内周面112b与限位销111接触。由此,冲击擒纵叉51被限位销111定位住。
因此,即使是一个限位销111,也能够对冲击擒纵叉51进行定位。另外,定位孔112中的第1内周面112a和第2内周面112b作为限制部来发挥功能,该限制部通过与限位销111接触来对冲击擒纵叉51进行定位,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被保持为如下状态:比擒纵叉体91进一步朝向下方延伸至到达与擒纵齿轮42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程度。因此,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能够相对于擒纵齿43卡合/脱离。
另外,在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臂72的前端部形成有卡合板115来代替卡合销77,该卡合板115在俯视时形成为圆形状。
卡合板115由一对弹性部116构成。一对弹性部116分别在俯视时形成为半圆形状,如图18和图19所示的箭头那样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被施力。
在卡合板115卡合于卡合叉92的内侧的状态下,停止擒纵叉53的擒纵叉体91相对于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体71和擒纵叉臂7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卡合板115的外周面和卡合叉92的内表面以能够相互滑动的方式卡合。由此,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以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
特别是,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板115和停止擒纵叉53的卡合叉92以一对弹性部116的外周面被按压于卡合叉92的内表面的状态相互连结。
(擒纵机的动作)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10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10也能够交替地反复进行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卡合/脱离,并且能够一边交替地进行利用了第1冲击叉瓦60的间接动力传递和利用了第2冲击叉瓦61的间接动力传递,一边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30。
另外,如图18所示,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卡合时,定位孔112的第1内周面112a与限位销111接触,冲击擒纵叉51被定位住。而如图19所示,在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卡合时,定位孔112的第2内周面112b与限位销111接触,冲击擒纵叉51被定位住。
在任意情况下,冲击擒纵叉51都是相当于擒纵叉链50的连结端的擒纵叉,因此当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或第2停止叉瓦63卡合而使擒纵轮40的旋转停止时,能够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
因此,例如即使在摆轮游丝机构30正在进行自由振动的过程中受到了某种干扰,本实施方式也能够抑制擒纵叉链50的松动或振动。由此,能够使擒纵机110稳定地进行动作。
特别是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只需使用一个限位销111的基础上,还能够在冲击擒纵叉51的平面空间内配置限位销111,因此能够省略或有效利用在第1实施方式中被一对限位销102、103占据的空间。
此外,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板115和停止擒纵叉53的卡合叉92以一对弹性部116的外周面被按压于卡合叉92的内表面的状态相互连结,因此能够抑制在卡合板115与卡合叉92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能够使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以很少发生松动的方式相互连结。
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冲击擒纵叉51与停止擒纵叉53之间产生齿隙,能够使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以良好的反应进行转动。由此,能够使擒纵机110更平滑地动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动作性能。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卡合板115与卡合叉92的卡合,将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3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但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通过齿部彼此的相互啮合而连结。
例如,在图20所示的擒纵机120中,沿着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方向排列的多个齿部121朝向第1旋转方向M1侧形成于冲击擒纵叉51的第1叉瓦保持部76。与此对应地,在停止擒纵叉53的擒纵叉体91的周端部91b形成有与冲击擒纵叉51侧的齿部121啮合的多个齿部122来代替第2实施方式的卡合叉92。由此,冲击擒纵叉51通过齿部121、122彼此的啮合而与停止擒纵叉53连结。
这样构成的擒纵机120也能够实现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例子进行提示,并不是要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各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在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例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内容、实质上相同的内容、等同范围的内容等。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收纳于条盒轮内的发条的动力传递至擒纵轮的结构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但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从设置于条盒轮以外的部分的发条向擒纵轮传递动力。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利用表冠以手动的方式将发条上弦的手动上弦式的机芯,但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是具有旋转锤的自动上弦式的机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冲击叉瓦和停止叉瓦的各叉瓦由红宝石等人工宝石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由其它脆性材料或者铁类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此外,也可以通过DeepRIE等半导体加工技术利用硅等半导体材料将叉瓦与擒纵叉一体形成。总之,只要能够起到作为上述的叉瓦的功能,则可以适当变更材质和形状等。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冲击擒纵叉单元由一个擒纵叉构成,但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在任意一个擒纵叉上安装第1冲击叉瓦。
同样,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停止擒纵叉单元由一个擒纵叉构成,但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在其中的两个擒纵叉上分别安装停止叉瓦。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利用单层构造的擒纵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采用第1擒纵齿轮和第2擒纵齿轮在同轴上重叠的双层构造的擒纵轮,也就是与所谓的Coaxial擒纵机接近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冲击擒纵叉具有第1冲击叉瓦,停止擒纵叉具有第1停止叉瓦和第2停止叉瓦,因此能够相对于双层构造的擒纵轮分别将冲击擒纵叉和停止擒纵叉配置成,使得最大地发挥冲击作用和停止作用。例如,能够构成为安装于冲击擒纵叉的第1冲击叉瓦和安装于摆轮游丝机构的第2冲击叉瓦能够与第1擒纵齿轮的擒纵齿接触,并且能够构成为安装于停止擒纵叉的第1停止叉瓦和第2停止叉瓦能够相对于第2擒纵齿轮的擒纵齿卡合/脱离。
因此,例如能够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但是,在像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采用了单层构造的擒纵轮的情况下,与双层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擒纵轮的惯性变大,容易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
Claims (4)
1.一种擒纵机,其具有:
擒纵轮,其通过所传递来的动力而进行旋转;以及
分体的冲击擒纵叉单元和停止擒纵叉单元,它们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
所述停止擒纵叉单元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并且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擒纵轮的擒纵齿轮卡合/脱离的停止叉瓦,
所述冲击擒纵叉单元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并且具有能够在所述停止叉瓦的非卡合时与所述擒纵齿轮接触的第1冲击叉瓦,
在摆轮游丝机构上安装有第2冲击叉瓦,该第2冲击叉瓦能够在所述第1冲击叉瓦的非接触时与所述擒纵齿轮接触,
所述冲击擒纵叉单元的擒纵叉根据所述摆轮游丝机构的往复旋转而绕位置固定的第一转动轴线进行转动,
所述停止擒纵叉单元的擒纵叉根据所述冲击擒纵叉单元的擒纵叉的旋转而朝向与所述冲击擒纵叉单元的擒纵叉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绕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不同且位置固定的第二转动轴线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擒纵机,其中,
所述冲击擒纵叉单元具有冲击擒纵叉,该冲击擒纵叉具有所述第1冲击叉瓦,
所述停止擒纵叉单元具有停止擒纵叉,该停止擒纵叉具有两个所述停止叉瓦,并且与所述冲击擒纵叉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
两个所述停止叉瓦随着所述停止擒纵叉的转动而相对于所述擒纵齿轮交替地卡合/脱离。
3.一种钟表用机芯,其具有: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擒纵机;
调速器,其具有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以及
轮系,其对所述擒纵轮传递动力。
4.一种钟表,其具有:
权利要求3所述的钟表用机芯;以及
指针,其按照被所述擒纵机和所述调速器调速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47501A JP6901877B2 (ja) | 2017-03-13 | 2017-03-13 | 脱進機、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
JP2017-047501 | 2017-03-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72536A CN108572536A (zh) | 2018-09-25 |
CN108572536B true CN108572536B (zh) | 2021-12-28 |
Family
ID=63489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99017.2A Active CN108572536B (zh) | 2017-03-13 | 2018-03-12 |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01877B2 (zh) |
CN (1) | CN108572536B (zh) |
CH (1) | CH713529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59566A (zh) * | 2019-11-28 | 2021-05-28 | 福州市闽侯夫达工艺品有限公司 | 一种石英钟机芯 |
CH718187A1 (fr) * | 2020-12-17 | 2022-06-30 | Mft Dhorlogerie Audemars Piguet Sa | Tourbillon pour mouvement horloger.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4607A (zh) * | 2003-12-04 | 2005-06-08 | 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钟表的擒纵机构 |
CN101711378A (zh) * | 2007-05-30 | 2010-05-19 | 奥米加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钟表的叉瓦式擒纵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18796B1 (en) * | 1979-04-30 | 1984-11-07 | George Daniels | Watches, clocks and chronometers and escapements therefor |
EP1770452A1 (fr) * | 2005-09-30 | 2007-04-04 | Peter Baumberger | Echappement à detente pour pièce d'horlogerie |
IT1396734B1 (it) * | 2009-11-25 | 2012-12-14 | Ferrara | Scappamento per orologeria ad alto rendimento. |
JP3203513U (ja) * | 2013-03-22 | 2016-04-07 | オメガ・エス アー | 同軸脱進機の一体型アンクル |
JP6344739B2 (ja) * | 2014-09-11 | 2018-06-20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オートカレンダ機構、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
JP6537177B2 (ja) * | 2014-09-12 | 2019-07-03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時計用歯車、アンクル、てんぷ、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機械式時計 |
EP3128379B1 (fr) * | 2015-08-04 | 2019-10-02 |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 Echappement avec roue d'echappement avec rampes de champ et dispositif anti-retour |
-
2017
- 2017-03-13 JP JP2017047501A patent/JP6901877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12 CN CN201810199017.2A patent/CN10857253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12 CH CH00302/18A patent/CH713529B1/fr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4607A (zh) * | 2003-12-04 | 2005-06-08 | 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钟表的擒纵机构 |
CN101711378A (zh) * | 2007-05-30 | 2010-05-19 | 奥米加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钟表的叉瓦式擒纵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51253A (ja) | 2018-09-27 |
CH713529B1 (fr) | 2022-09-30 |
JP6901877B2 (ja) | 2021-07-14 |
CH713529A2 (fr) | 2018-09-14 |
CN108572536A (zh) | 2018-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18595B (zh) |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
US8439556B2 (en) | Synchronous escapement for a timepiece mechanism | |
CN104345627A (zh) |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
US9429914B2 (en) | Mechanism for driving a jumping element | |
CN108572537B (zh) |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
US20120063273A1 (en) | Detent escapement for timepiece and mechanical timepiece | |
CN108572536B (zh) |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
CN106896698B (zh) | 擒纵叉、调速擒纵器、陀飞轮、机芯和钟表 | |
US9164483B2 (en) | Escapement mechanism | |
EP1422579B1 (en) | Self-winding timepiece having train wheel setting apparatus | |
JP2018155620A (ja) | ムーブメン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時計 | |
CN108693760B (zh) | 扭矩产生机构、恒扭矩机构、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
CN110579953B (zh) | 恒扭矩机构、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
CN110308635B (zh) | 复位弹簧、轮系机构、钟表用机芯和机械式钟表 | |
JP6869758B2 (ja) | 脱進機、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 |
JP6004857B2 (ja) | 表示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機械式時計 | |
CN116931409A (zh) | 用于钟表机芯的三维卡罗素 | |
CN111045312B (zh) | 用于表机芯的调节装置 | |
JP6869759B2 (ja) | 脱進機、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 |
JP2018169292A (ja) | 定トルク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 |
KR20210012926A (ko) | 두개의 탄성 스톱 요소들을 포함하는 시측 캐리지-스톱 | |
JP6591883B2 (ja) | 定力ばね調整機構、定力装置、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 |
JP6120322B2 (ja) | 振り座、脱進機、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 |
CN113267984B (zh) | 擒纵调速器、钟表用机芯和钟表 | |
JP2019164115A (ja) | 復帰ばね、輪列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機械式時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1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EIKO CHRONOMET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Instruments In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