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9048B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39048B CN108539048B CN201810470019.0A CN201810470019A CN108539048B CN 108539048 B CN108539048 B CN 108539048B CN 201810470019 A CN201810470019 A CN 201810470019A CN 108539048 B CN108539048 B CN 1085390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emitting
- emitting diode
- microcavity
- layer
- organic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若干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中包括若干并置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分别设置有滤光层,滤光层用于滤出m种不同波长的光;至少一种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微腔结构,具有微腔结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与通过滤光层的光线波长λ满足以下关系式:Li=niλi;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均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一步窄化了光谱,进而提高了色域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简称OLED)是主动发光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高对比度、广视角、低功耗、体积更薄等优点,而且可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和卷对卷(roll to roll)工艺制备,易于实现柔性显示,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中受到关注最多的技术之一。
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显示器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提高色域等。所谓色域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的总和。图1是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制定的色坐标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色域面积越大,显示装置的显示色彩越丰富,观看体验越好。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提高三基色色纯度的方式,提高色域面积。具体地:第一、合成窄光谱发光材料,利用窄光谱发光材料提高像素发光色纯度;第二、引入量子点,利用量子点的窄光谱特性提高色纯度。
但是,上述解决方案均具有各自的缺陷,例如,方案一中,有机发光材料设计、合成工作量大、产率低,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研发成本高;方案二中,量子点技术的引入虽然能够提高色域,但其实质上是光致发光,并非电致发光,发光效率较低,另外,该方式还提高了工艺复杂性,且难以实现高密度像素排布。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OLED器件色域不够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若干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中包括若干并置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分别设置有滤光层,各所述滤光层用于滤出m种不同波长的光;
至少一种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微腔结构,具有微腔结构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与通过所述滤光层的光线波长λ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可选地,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
可选地,577nm≥λ2≥492nm,n2≥3。
可选地,770nm≥λ1≥622nm,n1≥2。
可选地,492nm>λ3≥455nm,n3≥2。
可选地,滤出不同波长光的所述滤光层对应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腔长不全相同。
可选地,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电极层、发光层以及半反半透电极层;不同滤光波长的所述滤光层对应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所述反射电极层的厚度不全相同。
可选地,所述反射电极层包括叠置的反射层和阳极层;
不同滤光波长的所述滤光层对应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所述反射层厚度相同,所述阳极层厚度不全相同。
可选地,所述半反半透电极层包括两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层以及设置于两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层之间的所述金属层。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半反半透电极层与所述滤光层之间的光取出层。
可选地,所述光取出层的厚度为45-90nm;所述光取出层的折射率为1.5-2.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光单元中包括若干并置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经设置在出光面上的滤光层过滤后发射出m种波长的单色光,多种单色光混合在一起形成彩色显示。
具有微腔结构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与通过滤光层的光线波长之间满足Li=niλi,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在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中,当腔长与发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实现光谱窄化,即产生微腔效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均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且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一步窄化了光谱,进而提高了色域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m为3,λ1>λ2>λ3,即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滤光层能够滤出三种发光波长的出射光,且该三种波长之间具有单一性,例如λ1为红光波长,λ2为绿光波长,λ3为蓝光波长,通过传统的三基色实现全彩显示。
其中,n2≥n1,n2≥n3,即绿光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大于红光和蓝光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这是由于蓝光器件本身的色坐标与高色域标准的蓝光色坐标较为接近,红光器件可以通过光谱红移来实现色域的扩展,而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的扩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着重将绿光器件的微腔效应增强,以与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高色域相匹配,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高色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577nm≥λ2≥492nm,n2≥3,即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为3阶或更高阶,通过增强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扩展了其色域面积。770nm≥λ1≥622nm,n1≥2,即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为2阶或更高阶,492nm>λ3≥455nm,n3≥2,即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为2阶或更高阶。由此,可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高色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滤出不同波长光的滤光层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腔长不全相同。其中,腔长为调控微腔光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滤光波长的滤光层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腔长不全相同,使得其各自对应的微腔腔长也不全相同,即微腔阶数不全相同,即可根据不同的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的微腔效应的阶数,进而实现最佳的光谱窄化效果以及最佳的色域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电极层、发光层以及半反半透电极层,根据反射电极层的反射特性以及半反半透电极层的透射特性,反射电极层和半反半透电极层之间形成微腔结构。不同滤光波长的滤光层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反射电极层的厚度不全相同,即可通过根据不同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厚度的反射电极层,进而调节出射光在微腔中传播的光程,进而实现不同出射光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不同的微腔强度,保证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整体的高色域和窄光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反射电极层包括叠置的反射层与阳极层,不同滤光波长的滤光层对应的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反射层厚度相同,阳极层厚度不全相同。反射层和阳极层共同组成反射电极层,一方面增加了反射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微腔光程,进而增强了微腔效应;另一方面,单独设置反射层,有助于增强反射电极层的反射效果,进一步增强微腔效应。另外,通过设置不同的阳极层厚度来实现不同的反射电极层厚度,进而实现对不同滤光波长的滤光层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半反半透电极层包括两层金属氧化物层以及设置在两层金属氧化物层之间的金属层。由此,增加了半反半透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光程,进而增强了微腔效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半反半透电极层与滤光层之间的光取出层,光取出层的设置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NTSC色域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1-反射电极层;1101-反射层;1102-阳极层;12-发光层;13-半反半透电极层;1301-金属氧化物层;1302-金属层;14-滤光层;15-光取出层;16-空穴注入层;17-空穴传输层;18-电子阻挡层;19-空穴阻挡层;110-电子传输层;111-电子注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若干发光单元,如图2所示,各发光单元中包括若干并置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出光面上分别设置有滤光层14,各滤光层14共能滤出m种不同波长的光线。其中,滤光层14一般为滤光片,根据所需滤出的光线波长可分为红光滤光片、绿光滤光片和蓝光滤光片等。
至少一种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具有微腔结构,具有微腔结构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微腔光程L与通过滤光层14的光线波长λ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光单元中包括若干并置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发出的光经设置在出光面上的滤光层过滤后发射出m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多种单色光混合在一起形成彩色显示。
具有微腔结构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微腔光程与通过滤光层14的光线波长之间满足Li=niλi,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在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中,当腔长与发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实现光谱窄化,即产生微腔效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仅包括滤出绿光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为微腔结构,其他结构可以不设置微腔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均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且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一步窄化了光谱,进而提高了色域面积。
优选地,ni不全相同,即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微腔效应的阶数即强度不全相同,即可根据不同的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的微腔效应的阶数,进而实现最佳的光谱窄化效果以及最佳的色域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
即,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滤光层能够滤出三种发光波长的出射光,且该三种波长之间具有单一性。例如λ1为红光波长,λ2为绿光波长,λ3为蓝光波长,通过传统的RGB三基色实现全彩显示。其中,在同一像素单元中,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一般为三个,分别对应以上三种波长的出射光;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数量也可以大于或小于三个,且排列组合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以下相关描述以m=3为例。
其中,n2>n1,n2>n3,即绿光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大于红光和蓝光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这是由于蓝光器件本身的色坐标与高色域标准的蓝光色坐标较为接近,红光器件可以通过光谱红移来实现色域的扩展,而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的扩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着重将绿光器件的微腔效应增强,以与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高色域相匹配,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高色域。
例如,可以将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设置为3阶,红光发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蓝光发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均设置为2阶;或者可以将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设置为4阶,红光发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设置为3阶,蓝光发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设置为2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577nm≥λ2≥492nm,n2≥3。即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为3阶或更高阶,通过增强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扩展了其色域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770nm≥λ1≥622nm,n1≥2,即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为2阶或更高阶;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492nm>λ3≥455nm,n3≥2,即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为2阶或更高阶。由此,可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高色域。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滤出不同波长光的滤光层14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微腔腔长不全相同。其中,腔长为调控微腔光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滤光波长的滤光层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腔长不全相同,使得其各自对应的微腔腔长也不全相同,即微腔阶数不全相同,即可根据不同的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的微腔效应的阶数,进而实现最佳的光谱窄化效果以及最佳的色域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电极层11、发光层12以及半反半透电极层13。根据反射电极层的反射特性以及半反半透电极层的透射特性,反射电极层和半反半透电极层之间形成微腔结构。微腔光程L具体是指,发光层发出的光经过第一电极层反射,再经过第二电极层反射,回到起始位置这一过程中传播的路程以及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反射相移所产生的等效路程。其中,传播的路程一般为光所经过的各层的厚度与对应的折射率的乘积之和的两倍。
其中,发光层12一般是由红绿蓝三个发光层组合而成的层叠结构,发光层发出白色光,经设置于其上的滤光层将特定波长的光滤出之后实现彩色发光。
本实施例中,不同滤光波长的滤光层14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反射电极层的11厚度不全相同。即可通过根据不同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厚度的反射电极层,进而调节出射光在微腔中传播的光程,进而实现不同出射光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不同的微腔强度,保证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整体的高色域和窄光谱。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反射电极层11包括叠置的反射层1101和阳极层1102;不同滤光波长的滤光层14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反射层1101厚度相同,阳极层1102厚度不全相同,且阳极层1102靠近发光层12设置。反射层和阳极层共同组成反射电极层,一方面增加了反射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微腔光程,进而增强了微腔效应;另一方面,单独设置反射层,有助于增强反射电极层的反射效果,进一步增强微腔效应。另外,通过设置不同的阳极层厚度来实现不同的反射电极层厚度,进而实现对不同滤光波长的滤光层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的控制。
一般地,将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厚度设置为大于红光和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厚度,通过调节阳极层的厚度实现对应发光波长的微腔腔长的调整。
其中,反射层1101可以为金属材料层,例如金属银层等。阳极层1102可以为高功函数层,例如ITO层。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半反半透电极层13包括两层金属氧化物层1301以及设置于两层金属氧化物层1301之间的金属层1302。由此,增加了半反半透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光程,进而增强了微腔效应。
本实施例中,金属氧化物层1301可以为MoO3或WO3或IZO等;金属层1302可以为Ag或Mg等。半反半透电极层13的具体结构可以为MoO3/Ag/MoO3,或者IZO/Ag/IZO等。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层的数量不仅局限于三个,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两个或四个或五个等。并且,同一个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层的厚度可以设置为不同。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半反半透电极层13与滤光层14之间的光取出层15。光取出层的设置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
本实施例中,光取出层15的厚度优选为45-90nm;光取出层15的折射率为1.5-2.5。光取出层15选自但不限于Alq3、MgO、MoO3等高折射率有机或无机材料,或任意材料的层叠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至少一种发光波长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反射电极层11和半反半透电极层13之间设置有光补偿层,其中,光补偿层为空穴注入层16、空穴传输层17、电子阻挡层18、空穴阻挡层19、电子传输层110以及电子注入层111中的至少一层。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载流子传输效率,进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对应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微腔腔长,即增加了微腔光程,进而提高了微腔阶数,增强了微腔效应,进而实现色谱的窄化和色域面积的扩展。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可通过调节空穴传输层的厚度来进一步调整微腔腔长,这是由于空穴传输层的厚度的大小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学性能影响较小,在调整微腔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电学性能。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本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若干并置的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包括三个并置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分别设置有红光滤光片、绿光滤光片和蓝光滤光片,分别滤出红光、绿光和蓝光,从而可以实现全彩显示。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电极层、发光层和半反半透电极层,其中,反射电极层包括叠置的反射银层和阳极层,阳极层靠近发光层设置。
本实施例中,红光滤光片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1=620nm,n1=2,L1=1240nm;
绿光滤光片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2=520nm,n2=3,L2=1575nm;
蓝光滤光片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3=460nm,n3=2,L3=920nm。
本实施例中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9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3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0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7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实施例中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0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7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其中,HAT-CN为2,3,6,7,10,11-六氰基-1,4,5,8,9,12-六氮杂苯并菲;
NPB为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
MADN为2-甲基-9,10-双(萘-2-基)蒽;
CBP为4,4'-二(9-咔唑)联苯;
Bhpen结构式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
DAS-Ph为4,4'-[1,4-亚苯基二-(1E)-2,1-乙烯二基]二[N,N-二苯基苯胺];
Ir(ppy)3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
Ir(piq)3为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II);
上述材料均为市售。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半反半透电极层包括两层金属氧化物层以及设置于两层金属氧化物层之间的金属层。
本实施例中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9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30nm)/CBP(30nm):Ir(piq)3(0.5%)/MoO3/Ag/MoO3(5nm/5nm/5nm)/Alq3(5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0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70nm)/CBP(30nm):Ir(piq)3(0.5%)/MoO3/Ag/MoO3(5nm/5nm/5nm)/Alq3(50nm);
本实施例中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0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70nm)/CBP(30nm):Ir(piq)3(0.5%)/MoO3/Ag/MoO3(5nm/5nm/5nm)/Alq3(50nm)。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光取出层为NPB层,厚度为90nm。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光取出层为Mo,厚度为45nm。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1=620nm,n1=3,L1=1860;
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2=520nm,n2=4,L2=2080;
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3=460nm,n3=2,L3=920。
本实施例中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
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8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3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7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8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45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23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实施例中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0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70nm)/CBP(30nm):Ir(piq)3(0.5%)/MoO3/Ag/MoO3(5nm/5nm/5nm)/Alq3(50nm)。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1=620nm,n1=4,L1=2480nm;
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2=520nm,n2=5,L2=2600nm;
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3=460nm,n3=4,L3=1840nm。
本实施例中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12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7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1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12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9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29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实施例中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16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22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28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厚度大于红光波长和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厚度,反射银层厚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9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3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2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9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3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实施例中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9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9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3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n1=n2=n3=2。
本对比例中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9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3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对比例中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20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4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1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对比例中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4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0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7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n1=n2=n3=1。
本对比例中红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1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2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对比例中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5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1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本对比例中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50nm)/ITO(10nm)/HAT-CN(5nm)/NPB(30nm)/MADN(30nm):DAS–Ph(5%)/Bhpen(10nm):Li(2%)/HAT-CN(10nm)/NPB(70nm)/CBP(30nm):Ir(ppy)3(10%)/Bhpen(10nm):Li(2%)/HAT-CN(10nm)/NPB(40nm)/CBP(30nm):Ir(piq)3(0.5%)/Mg:Ag(15nm)/Alq3(50nm)。
对上述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根据不同的出射光的属性设置不同的微腔效应的阶数,进而实现最佳的光谱窄化效果以及最佳的色域面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中包括若干并置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出光面上分别设置有滤光层(14),所述滤光层(14)用于滤出m种不同波长的光;
至少一种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具有微腔结构,具有微腔结构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微腔光程L与通过所述滤光层(14)的光线波长λ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i≥2,ni为正整数,至少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i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射电极层(11)、发光层(12)以及半反半透电极层(13);所述反射电极层(11)包括叠置的反射层(1101)和阳极层(1102);不同滤光波长的所述滤光层(14)对应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所述反射层(1101)厚度相同;
绿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厚度设置为大于红光和蓝光波长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厚度,以使得绿光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大于红光和蓝光对应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577nm≥λ2≥492nm,n2≥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770nm≥λ1≥622nm,n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492nm>λ3≥455nm,n3≥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滤出不同波长光的所述滤光层(14)对应的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微腔腔长不全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电极层(13)包括两层金属氧化物层(1301)以及设置于两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层(1301)之间的金属层(130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半反半透电极层(13)与所述滤光层(14)之间的光取出层(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层(15)的厚度为45-90nm;所述光取出层(15)的折射率为1.5-2.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70019.0A CN108539048B (zh) | 2018-05-16 | 2018-05-16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70019.0A CN108539048B (zh) | 2018-05-16 | 2018-05-16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39048A CN108539048A (zh) | 2018-09-14 |
CN108539048B true CN108539048B (zh) | 2021-02-12 |
Family
ID=6347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70019.0A Active CN108539048B (zh) | 2018-05-16 | 2018-05-16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3904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02050A (zh) * | 2019-01-18 | 2019-05-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2088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28979B2 (ja) * | 2003-09-30 | 2010-03-1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有機elパネル |
KR101404546B1 (ko) * | 2007-11-05 | 2014-06-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US9083000B2 (en) * | 2011-04-29 | 2015-07-14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
CN104538430B (zh) * | 2014-12-30 | 2017-10-13 |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534090B (zh) * | 2015-05-21 | 2019-10-18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发光元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
-
2018
- 2018-05-16 CN CN201810470019.0A patent/CN1085390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2088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39048A (zh) | 2018-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64911B (zh) | 一种顶发射式微腔oled显示装置 | |
JP5131717B2 (ja) | 光学共振効果を利用し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 |
KR101056679B1 (ko) |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표시장치 | |
JP5406301B2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
CN208489238U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JP7193346B2 (ja) |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 |
KR20120106573A (ko) | 발광 소자, 조명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 |
US11121344B2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
CN107170786A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 |
CN108511618B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US20100155711A1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8511617B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US8809882B2 (en) | Light emitting element,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8539048B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CN108649132B (zh) |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 |
JP2012230151A (ja) | 電気光学装置 | |
CN114050220A (zh) | 透明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发光显示器件及制备方法 | |
WO2014039615A1 (en) |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 |
JP6868311B2 (ja) |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
US20230363226A1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 |
CN118234330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6133481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7529185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7479590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 |
WO2007032526A1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パネ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4 Address after: 100085 201, Floor 2, Building 7, Yard 1,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500 new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area of Guan County, Langfang, Hebei Patentee befor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