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8520359A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20359A
CN108520359A CN201810321895.7A CN201810321895A CN108520359A CN 108520359 A CN108520359 A CN 108520359A CN 201810321895 A CN201810321895 A CN 201810321895A CN 108520359 A CN108520359 A CN 108520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k point
risk
point
rail transit
city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18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艳辉
李曼
崔逸如
李阳
杜宇朝
郝伯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3218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203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20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03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2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pair or maintenanc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需求、组分结构和系统内风险传播演化特征确定风险点以及相关关系的定义、类别和特征,构建风险点集及其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作业特点和需求确定辨识和挖掘风险点及其相关关系所使用的基础资料的类型、规格和内容;根据运营经验和风险点集框架在基础资料中提取风险点、风险点其属性及风险点相关关系以获得完整的风险网络模型描述。本发明不仅综合考虑了系统运营中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和特征,也考虑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方面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系统安全理论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Description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影响要素及特征分析方面,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多年来城市交通各类事故(火灾、爆炸、脱轨、停电、撞车坠落、坊塌、踩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PHA、安全检查表、故障类型诊断和影响分析、事故树、指数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等)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找出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影响要素。也有学者采用复杂网络建模理论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建模,比如构建地铁网络的拓扑网络模型、运营风险网络模型等,并研究了网络的相关特性如无标度特性、小世界特性,但对风险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仅停留在较为简化和模糊定性层面上,没有提出合适的量化指标,也没有进一步结合城轨系统运营特性的进一步分析对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分类分析。
轨道交通系统非常庞大,子系统众多,相互关系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多样化的风险挑战,因此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分析系统结构,把握城轨车辆、客流、关键设备、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平台的相关关系已经逐渐成为城轨系统安全研究的新热点。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具有无法依据实际运营特点,刻画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风险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和风险演化规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需求和系统内风险传播演化特征,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风险点和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的定义、类别和特征;
步骤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分结构和所述风险点及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的定义、类别和特征,构建风险点集框架和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
步骤3、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作业特点和需求,确定辨识和挖掘风险点、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所使用的基础资料的类型、规格和内容;
步骤4、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经验和风险点集框架、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在所述基础资料中提取风险点、风险点的属性及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获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需求和系统内风险传播演化特征,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具有风险属性,且在运营和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或传播风险的组分节点,称为风险点;
所述风险点的种类包括:物理结构类风险点、外部环境类风险点、人因类风险点和管理培训类风险点;
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包括:
①风险点间耦合和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机械作用关系电气作用关系和信息作用关系
②风险点潜在相关关系:指两个风险点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反映在风险演化和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可由数据或经验提取的逻辑关系;
③风险点隐藏相关关系:指由于现阶段研究的局限性暂时未明确的、可待扩展的风险点间相关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S21、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为人机环管四个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组分结构;
S2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需求确定风险点提取的粒度;
S23、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点集框架和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
所述风险点集S框架如下:
S={S1,S2,S3,S4}
其中S1、S2、S3、S4分别为人、机、环、管子系统安全风险点子集,为属于k子系统的i号风险点,的表达与参数介绍如下:
p表示风险点的类别,取值范围有物理结构类风险点、外部环境类风险点、人因类风险点、管理培训类风险点;
ai(t)表示风险点的活跃度:是描述风险点状态的一个度量,表示该风险点某个时刻的状态值,0≤ai(t)≤1;
表示风险点的阈值:指风险点会造成事故的一个活跃度的临界值,当时,认为风险点不被触发,当时,认为风险点会被触发;
ri1,ri2,…,rij表示风险点i的j个属性,指的是每个风险点固有的隐患性质。
所述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如下:
其中lij表示风险点i与风险点j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k表示相关关系的类型,其中为机械作用关系,为电气作用关系,为信息作用关系,为潜在相关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作业特点和需求,确定辨识和挖掘风险点、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所使用的基础资料的类型、规格和内容,所述基础资料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检资料,具体包括:
①故障记录,以报表形式记录包括故障位置、故障时间、故障内容、维修情况在内的故障情况;
②定期检查记录,以检查表形式对照各级检查所要求的检查内容对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并记录检查情况;
③事故/事件处理报告,以报告形式对事故/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情况和处理措施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
④各类安全管理手册,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记录安全管理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S41、对照从系统组分结构抽象出的风险点集框架,从各类基础资料中对应到风险点,并根据基础资料对风险点的记录,获取初始的风险点相关信息,该初始的风险点相关信息包括风险点属性信息、风险点监控指标信息和风险点安全阈值信息;
S42、将不同基础资料总结出的同一风险点的各个属性进行融合和梳理,整理出若干相互独立的该风险点的属性及其阈值,计算出风险点活跃度指标和风险点状态等级,根据风险点的属性及其阈值、风险点活跃度指标和风险点状态等级构建风险点集S;
S43、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分关系和各风险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机械作用关系矩阵、电气作用关系矩阵、信息作用关系矩阵、潜在相关关系矩阵,根据所述机械作用关系矩阵、电气作用关系矩阵、信息作用关系矩阵、潜在相关关系矩阵构建相关关系集L;
S44、综合风险点集S和相关关系集L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N=<S,L>。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既往的网络模型无法依据实际运营特点,提供了一种完整和体系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构建方法。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得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不仅综合考虑了系统运营中安全管理是实际需求和特征,也考虑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方面的研究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充分尊重了大型复杂机电系统内部组分间固有的的复杂耦合关系和系统运营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相关关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重点优化了网络模型中相关关系集的表达和构建方法,提供了一种完整和体系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步骤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需求和系统内风险传播演化特征等实际依据,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风险点和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的定义、类别和特征;
步骤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系统组分结构构建风险点集,及其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
步骤3、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作业特点和需求确定辨识和挖掘风险点及其相关关系所使用的基础资料的类型、规格和内容;
步骤4、根据运营经验和风险点集框架在基础资料中提取风险点、风险点其属性及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以获得完整的风险网络模型描述。
所述步骤1具体为: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及其内部风险传播演化有以下特征:
①系统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各组分间作用关系复杂;
②系统呈现典型的涌现性和非可加性;
③风险的传播和演化与系统内部环境(相关组分的状态)关系密切。
因此对于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分析必须建立在将系统视为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对系统内部的风险点及其相关关系进行描述和分析。
因此给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风险点定义如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具有风险属性,且在运营和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或传播风险的组分节点,称为风险点,一个风险点可以有若干种风险属性。并将系统风险点分为以下四类:
①物理结构类风险点:主要指车辆等复杂机电系统、桥隧基础设施等子系统所包含的部件、设备或单元等可以独立承担相应功能,并能够产生或传播风险的组分节点。此类风险点属性描述的是该节点能够产生或传播的各种风险以及风险的当前状态。
②外部环境类风险点:指包含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各种外部环境中能够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产生影响的,能够产生或传播风险的物质或因素、因子。此类风险点属性描述的是该因素当前状态值。
③人因类风险点:与人有关、由人主导和改变的能够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产生影响,产生或传播风险的主观或客观因素。此类风险点属性描述的是该因素当前状态值。
④管理培训类风险点:系统运营过程中,各类能够对运营安全性产生影响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培训制度本身,或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此类风险点属性描述的是该因素能够产生或传播的各种风险以及风险的当前状态。
风险点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①风险点间耦合和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机械作用关系电气作用关系和信息作用关系
②风险点潜在相关关系:指两个风险点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反映在风险演化和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可由数据或经验提取的逻辑关系;
③风险点隐藏相关关系:指由于现阶段研究的局限性暂时未明确的、可待扩展的风险点间相关关系。
所述步骤2具体为:
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组分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经验,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为人机环管四个子系统,各子系统组分结构如下:
①“人”子系统:包括管理及技术人员、运营组织人员、设备维修人员、乘客、应急人员和施工人员。
②“机”子系统:包括设施、设备和维检装备三大部分;其中设施包括土建设施(桥梁、隧道、路基及涵洞、车站、车辆段)、线路(轨道、接触轨系统、轨道附属设备);设备包括列车(车体、转向架、制动及风源、电气系统、车钩及管通道、安全服务设施)、信号系统、供电系统、AFC系统、通信系统(通信线路、传输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PIS系统、广播系统、时钟系统、电源与接地系统、通信集中告警系统、车门监视系统、隧道洞口报警系统、无障碍可视对讲系统、关门提示铃系统)、管理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机电系统设备;维检装备包括土建设施维检装备、线路维检装备、车辆维检装备、信号系统维检装备、供电系统维检装备、AFC系统维检装备和通信系统维检装备。
③“环”子系统:包括运营环境、生产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保护区环境。
④“管”子系统:包括标准和规章制度、维修管理、运营管理、应急管理和人员培训管理。
不同层级的安全管理需求对应着不同的风险点粒度,比如对系统宏观层面的管理只需控制系统和子系统级别风险点即可,对于系统微观层面的管理需要控制具体到部件的各风险点。在本专利中以系统日常维检和事故报告中记录的故障单元粒度和管理经验、管理需求为参考选取风险点。
构建风险点集S框架如下:
S={S1,S2,S3,S4}
其中S1、S2、S3、S4分别为人、机、环、管子系统安全风险点子集,为属于k子系统的i号风险点,其详细表达与参数介绍如下:
p表示风险点的类别,取值范围有物理结构类风险点、外部环境类风险点、人因类风险点、管理培训类风险点;
ai(t)表示风险点的活跃度:是描述风险点状态的一个度量,表示该风险点某个时刻的状态值,0≤ai(t)≤1;
表示风险点的阈值:指风险点会造成事故的一个活跃度的临界值,当时,认为风险点不被触发,当时,认为风险点会被触发;
ri1,ri2,...,rij表示风险点的j个属性,指的是每个风险点固有的隐患性质。
构建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集如下:
其中lij表示风险点i与风险点j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k表示相关关系的类型,其中为机械作用关系,为电气作用关系,为信息作用关系,为潜在相关关系。
所述步骤3具体为:
收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检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可以用来构建风险网络的资料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故障记录,以报表形式记录包括故障位置、故障时间、故障内容、维修情况等在内的故障情况。
②定期检查记录,以检查表形式对照各级检查所要求的检查内容对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并记录检查情况。
③事故/事件处理报告,以报告形式对事故/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情况和处理措施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
④各类安全管理手册,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记录安全管理标准。
所述步骤4具体为:
①对照从系统组分结构抽象出的风险点集框架,从各类资料中对应到风险点,并根据资料对风险点的记录,获取初始的风险点相关信息比如:风险点属性信息、风险点监控指标信息、风险点安全阈值信息。
②将不同资料总结出的同一风险点的各个属性进行融合和梳理:将初始风险点属性信息进行分类、去冗余处理得到风险点属性信息;将风险点监控指标信息进行融合和参数标定得到风险点活跃度指标计算方法;将风险点安全阈值信息对照活跃度指标计算方法得到风险点状态等级和阈值划分标准,完善和填充风险点集S。
③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分关系和由事故/事件记录分析得出各风险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包括:静态的连接、耦合和作用关系,动态的风险传播逻辑关系,并建立机械作用关系矩阵、电气作用关系矩阵、信息作用关系矩阵、潜在相关关系矩阵来记录相关关系的情况(包括存在性、方向性),完善和填充相关关系集L。
④综合风险点集和相关关系集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N=<S,L>。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示意图。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以转向架为例,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构建方法,包括确定风险点以及相关关系的定义、类别和特征、构建风险点集及其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与安全管理基础资料、系统风险网络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图2所示的城市轨道交通的组分结构,并对系统组分结构进行分层梳理,以转向架为例,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分结构中,转向架属于子系统“机”的一部分,从层级关系来看系统到风险点的关系如下:
一级子系统是“机”;
二级子系统是“设备”;
三级子系统是“列车”;
四级子系统是“转向架”,根据安全管理的需求和管理经验,在转向架系统中有单独监测条件的、维检过程中会作为维修/更换单元存在的、粒度符合安全管理需求和经验部件可被选取成为风险点,可能成为风险点的部件包括:轮对、构架、轴箱装置、一系悬挂装置、二系悬挂装置、构架牵引装置、齿轮箱和联轴节、转向架制动装置、速度监测装置、排障器、减振器、接地装置、动车牵引电机等。
(2)从故障记录、定期检查记录、事故/事件处理报告和各类安全管理手册中选取与转向架相关的资料,例如:
①日常检修和监测对于轮对隐患和故障主要有以下关注点:轮径差超标、踏面损伤剥离、轮缘超限等。
②日常检修和监测对于转向架制动装置隐患和故障主要有以下关注点:闸瓦脱落、闸瓦磨耗超限等。
③转向架系统是列车的关键子系统之一,因此与转向架故障直接相关的事件记录较为罕见,收集到一条与转向架相关的记录:线路范围内的异物侵限和锈水存积造成高压接地事故,安装在转向架构架侧面的受流器安装座已经造成了烧蚀。
(3)从以上资料可以得到以下关于风险网络的信息:
①风险点轮对可描述为:
②风险点转向架制动装置可描述为:
③与风险点构架相关的风险点有列车上电气系统中属于牵引子系统的受流器风险点,因为受流器是安装在转向架构架上的,二者的关系是机械作用关系。
(4)整合所有资料后可得到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风险网络模型,部分如图3所示。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风险网络模型,不仅综合考虑了系统运营中安全管理是实际需求和特征,也考虑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方面的研究现状,充分尊重了大型复杂机电系统内部组分间固有的的复杂耦合关系和系统运营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相关关系。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风险网络模型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系统安全理论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具体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方面:可以根据本网络模型来指导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以达到阻止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和影响程度的加深的目的。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评估方面:可以基于本网络模型开展系统安全性评估工作。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风险传播与演化理论研究方面:可以根据本网络模型中相关关系的存在情况来研究风险传播和演化路径,比如考虑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的风险点潜在相关关系可以完成对传统级联故障规律的补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既往的网络模型无法依据实际运营特点,详细刻画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内部风险点相关关系和风险演化规律的问题,重点优化了网络模型中相关关系集的表达和构建方法,提供了一种完整和体系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风险网络构建方法。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得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风险网络模型,不仅综合考虑了系统运营中安全管理是实际需求和特征,也考虑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方面的研究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充分尊重了大型复杂机电系统内部组分间固有的复杂耦合关系和系统运营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相关关系。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风险网络模型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系统安全理论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具体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方面:可以根据本网络模型来指导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以达到阻止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和影响程度的加深的目的。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评估方面:可以基于本网络模型开展系统安全性评估工作。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风险传播与演化理论研究方面:可以根据本网络模型中相关关系的存在情况来研究风险传播和演化路径,比如考虑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的风险点潜在相关关系可以完成对传统级联故障规律的补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设备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需求和系统内风险传播演化特征,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风险点和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的定义、类别和特征;
步骤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分结构和所述风险点及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的定义、类别和特征,构建风险点集框架和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
步骤3、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作业特点和需求,确定辨识和挖掘风险点、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所使用的基础资料的类型、规格和内容;
步骤4、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经验和风险点集框架、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在所述基础资料中提取风险点、风险点的属性及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获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需求和系统内风险传播演化特征,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具有风险属性,且在运营和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或传播风险的组分节点,称为风险点;
所述风险点的种类包括:物理结构类风险点、外部环境类风险点、人因类风险点和管理培训类风险点;
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包括:
①风险点间耦合和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机械作用关系电气作用关系和信息作用关系
②风险点潜在相关关系:指两个风险点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反映在风险演化和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可由数据或经验提取的逻辑关系;
③风险点隐藏相关关系:指由于现阶段研究的局限性暂时未明确的、可待扩展的风险点间相关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S21、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为人机环管四个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组分结构;
S2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需求确定风险点提取的粒度;
S23、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点集框架和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
所述风险点集S框架如下:
S={S1,S2,S3,S4}
其中S1、S2、S3、S4分别为人、机、环、管子系统安全风险点子集,为属于k子系统的i号风险点,的表达与参数介绍如下:
p表示风险点的类别,取值范围有物理结构类风险点、外部环境类风险点、人因类风险点、管理培训类风险点;
ai(t)表示风险点的活跃度:是描述风险点状态的一个度量,表示该风险点某个时刻的状态值,0≤ai(t)≤1;
表示风险点的阈值:指风险点会造成事故的一个活跃度的临界值,当时,认为风险点不被触发,当时,认为风险点会被触发;
ri1,ri2,...,rij表示风险点i的j个属性,指的是每个风险点固有的隐患性质。
所述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集框架如下:
其中lij表示风险点i与风险点j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k表示相关关系的类型,其中为机械作用关系,为电气作用关系,为信息作用关系,为潜在相关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作业特点和需求,确定辨识和挖掘风险点、风险点相关作用关系所使用的基础资料的类型、规格和内容,所述基础资料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检资料,具体包括:
①故障记录,以报表形式记录包括故障位置、故障时间、故障内容、维修情况在内的故障情况;
②定期检查记录,以检查表形式对照各级检查所要求的检查内容对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并记录检查情况;
③事故/事件处理报告,以报告形式对事故/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情况和处理措施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
④各类安全管理手册,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记录安全管理标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S41、对照从系统组分结构抽象出的风险点集框架,从各类基础资料中对应到风险点,并根据基础资料对风险点的记录,获取初始的风险点相关信息,该初始的风险点相关信息包括风险点属性信息、风险点监控指标信息和风险点安全阈值信息;
S42、将不同基础资料总结出的同一风险点的各个属性进行融合和梳理,整理出若干相互独立的该风险点的属性及其阈值,计算出风险点活跃度指标和风险点状态等级,根据风险点的属性及其阈值、风险点活跃度指标和风险点状态等级构建风险点集S;
S43、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分关系和各风险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机械作用关系矩阵、电气作用关系矩阵、信息作用关系矩阵、潜在相关关系矩阵,根据所述机械作用关系矩阵、电气作用关系矩阵、信息作用关系矩阵、潜在相关关系矩阵构建相关关系集L;
S44、综合风险点集S和相关关系集L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N=<S,L>。
CN201810321895.7A 2018-04-11 2018-04-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 Pending CN1085203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895.7A CN108520359A (zh) 2018-04-11 2018-04-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895.7A CN108520359A (zh) 2018-04-11 2018-04-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0359A true CN108520359A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32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1895.7A Pending CN108520359A (zh) 2018-04-11 2018-04-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20359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9941A (zh) * 2019-04-01 2019-07-26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分层递阶循环控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风险管控方法
CN110400065A (zh) * 2019-07-12 2019-11-01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传染病模型的轨道交通系统风险链群构建方法
CN110458406A (zh) * 2019-07-12 2019-11-15 北京交通大学 面向全局安全的轨道交通系统潜在风险链群构建方法
CN110807580A (zh) * 2019-10-25 2020-02-18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复杂网络的超高层施工机械关键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CN111401712A (zh) * 2020-03-09 2020-07-10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12925258A (zh) * 2021-01-25 2021-06-08 南京柏王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智能管理系统
CN115081918A (zh) * 2022-07-07 2022-09-20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数据驱动的轨道交通风险点预测方法及系统
DE102021209540A1 (de) 2021-08-31 2023-03-02 Siemens Mobility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anagement von Risiken eines technischen Systems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9941A (zh) * 2019-04-01 2019-07-26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分层递阶循环控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风险管控方法
CN110400065A (zh) * 2019-07-12 2019-11-01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传染病模型的轨道交通系统风险链群构建方法
CN110458406A (zh) * 2019-07-12 2019-11-15 北京交通大学 面向全局安全的轨道交通系统潜在风险链群构建方法
CN110400065B (zh) * 2019-07-12 2021-10-22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传染病模型的轨道交通系统风险链群构建方法
CN110458406B (zh) * 2019-07-12 2022-04-22 北京交通大学 面向全局安全的轨道交通系统潜在风险链群构建方法
CN110807580A (zh) * 2019-10-25 2020-02-18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复杂网络的超高层施工机械关键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CN110807580B (zh) * 2019-10-25 2022-03-04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复杂网络的超高层施工机械关键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CN111401712A (zh) * 2020-03-09 2020-07-10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12925258A (zh) * 2021-01-25 2021-06-08 南京柏王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监控智能管理系统
DE102021209540A1 (de) 2021-08-31 2023-03-02 Siemens Mobility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anagement von Risiken eines technischen Systems
CN115081918A (zh) * 2022-07-07 2022-09-20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数据驱动的轨道交通风险点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5081918B (zh) * 2022-07-07 2023-05-23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数据驱动的轨道交通风险点预测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20359A (zh)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
Deng et al. A research on subway physical vulnerability based on network theory and FMECA
CN106448150A (zh) 全过程重点车辆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06202886A (zh) 基于模糊粗糙集与决策树的轨道电路红光带故障定位方法
CN107085759A (zh) 用于陆上交通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系统
KR102580834B1 (ko) 철도시설 회생전력을 활용한 수소 설비 사고 시나리오 도출 및 위험성 평가 플랫폼
CN105676842A (zh) 一种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CN109670673A (zh) 露天矿生产管控系统
CN114021384B (zh)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道路噪声可视化评价方法
CN106251240A (zh) 基于大数据的输电网络预警方法
CN115577939A (zh) 基于水安全的城市防汛调度指挥系统
CN116307728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地铁线路运行风险管理系统
CN111401712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系统及方法
Marović et al. Development of ANN model for wind speed prediction as a support for early warning system
Wan et al. Causation of metro operation accidents in China: calculation of network node importance based on DEMATEL and ISM
CN110728612B (zh) 一种轨道交通应急仿真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3869589A (zh)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输电线路事故预测方法及巡检系统
KR20170010930A (ko) Cctv를 활용한 스마트 안전 도우미 서비스 방법
Chen et al. Risk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Underground Utility Tunnels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 A Case Study in Beijing, China
Liu et al. Assessing Risk of Metro Microenvironmental Health Vulnerability From the Coupling Perspective: A Case of Nanjing, China
CN113537757B (zh)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不确定风险的分析方法
KR20230149892A (ko) 교통안전 감독 및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Elviani et al. Safe and Secure Railway S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CN116596461B (zh) 一种轨道交通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系统及方法
Ding et al. Research on multi factor coupling accident triggering mechanism and accident risk control of gas pipeline leak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