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5322B - 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无线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无线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95322B CN108495322B CN201810230755.9A CN201810230755A CN108495322B CN 108495322 B CN108495322 B CN 108495322B CN 201810230755 A CN201810230755 A CN 201810230755A CN 108495322 B CN108495322 B CN 1084953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haracteristic value
- beam characteristic
- wireless gateway
- gatew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4—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user or terminal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moving direction, sp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无线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确定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并在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第一终端接入网络。能够实现限制终端在指定位置才能够接入网络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无线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作为一种无线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采用,特别是Wi-Fi(Wireless-Fidelity)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Wi-Fi的普及确实为众多的用户提供了方便,但是在用户使用Wi-Fi的过程中,其实也面临着众多的安全问题。目前,Wi-Fi网络在接入网络的认证方面,一般都是采用密码认证的方式,例如常用的有WPE(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有线等效保密)、WPA(Wi-Fi ProtectedAccess,Wi-Fi网络安全接入)、WPA2的方式进行认证。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安全性,或是为了适应于不同安全需求的场景,相关技术中还提出了基于SSID对网络安全等级进行区分来进行网络接入的限制,或者是通过时间划分来进行网络接入的限制。而在无线网络中,如何基于终端位置来实现网络接入的限制,即如何实现使终端在指定位置才能接入网络,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无线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如何实现限制终端在指定位置接入网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应用于无线网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
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
当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启动设定流程的指令;
响应于所述指令,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特征值;
根据所述第二波束特征值确定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启动设定流程的指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用户账号发送的所述指令;
所述响应于所述指令,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特征值,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指令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账号是否具有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
当所述第一用户账号具有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二波束特征值。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范围、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相对角度范围、所述第一终端的信号强度范围、所述无线网关设备的第一波束标识和已记录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标识,以及指定可视状态,所述指定可视状态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在可视范围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包括: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相对距离、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相对角度、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号强度、已记录的所述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以及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第一可视状态,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在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在所述相对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在信号强度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一波束标识相同,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二波束标识相同,且所述第一可视状态为所述指定可视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符合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
当所述第一相对距离不在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相对角度不在所述相对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不在信号强度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一波束标识不同,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二波束标识不同,和所述第一可视状态不是所述指定可视状态中满足至少一者时,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不符合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不满足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时,拒绝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控制装置,应用于无线网关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
第二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所述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
第三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模块、第五模块和第六模块;
所述第四模块,用于在所述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之前,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第五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启动设定流程的指令;
所述第一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指令,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特征值;
所述第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波束特征值确定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七模块;
所述第五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用户账号发送的所述指令;
所述第七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指令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账号是否具有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
所述第一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账号具有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二波束特征值。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范围、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相对角度范围、所述第一终端的信号强度范围、所述无线网关设备的第一波束标识和已记录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标识,以及指定可视状态,所述指定可视状态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在可视范围内。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包括: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相对距离、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相对角度、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号强度、已记录的所述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以及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第一可视状态,所述第二模块,用于:
当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在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在所述相对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在信号强度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一波束标识相同,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二波束标识相同,且所述第一可视状态为所述指定可视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符合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
当所述第一相对距离不在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相对角度不在所述相对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不在信号强度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一波束标识不同,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二波束标识不同,和所述第一可视状态不是所述指定可视状态中满足至少一者时,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不符合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不满足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时,拒绝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线网关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再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并在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限制终端在指定位置才能够接入网络的技术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接入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网络接入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网络接入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网关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控制方法之前,首先对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应用场景可以包括:一个无线网关设备,用于提供无线网络,以及该无线网络的接入管理,该场景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该终端可以通过无线网关设备所提供的无线网络访问互联网,其中该无线网关设备和该终端均可以是具有天线阵列并支持波束成形的设备。其中,上述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便携计算机。无线网关设备可以是无线路由器。下面对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术进行介绍,波束成形技术其实是基于空分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的思想来提高用户的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的技术。因为在无线通信中,当无线信号在空间中向全方向辐射时,在一个方向上只有一小部分信号能量被接收机收到成为有用信号,大部分信号能量并没有被相应的接收机收到,而是辐射到了其它方向的接收机成为了干扰信号。而空分复用的思想是使电磁波按特定方向传播,从而在不同空间方向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全部频谱资源不间断地进行通信。随着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技术日益发展,波束成形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MIMO技术是一种在发射端和/或接收端使用大规模发射天线和/或接收天线阵列,使信号通过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天线阵列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的技术。因此通过上述具有天线阵列的设备,通过控制天线阵列的相关属性参数,即可在发射端和/或接收端设置合适(例如向特定方向辐射,并且波束宽度为指定宽度)的波束,从而获得较佳的通信质量。另一方面,波束成形技术会对无线信号的能量产生聚焦,形成一个指向性波束,通常波束越窄,信号增益越大。但也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在无线网关设备针对某一终端的波束内该终端才能够接收到高质量的无线信号,一旦该终端偏离该波束的方向,反而接收不到高质量的无线信号,同理,终端基于波束成形技术向无线网关设备辐射的波束也是如此。因此,可以利用此性质来实现对终端上网位置的限制。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可以应用于一无线网关设备,该无线网关设备可以为支持波束成形技术的设备,例如无线路由器,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
示例的,以终端为手机为例,由于相关技术中Wi-Fi和当前手机频段的电磁波波长可达十几厘米,因此很难将如此大的天线集成在手机上,因此为了在终端上也能够实现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利用毫米波波段。由于毫米波波段的波长大约是Wi-Fi和手机频段波长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可以把多个毫米波天线构成的天线阵列集成到手机上,从而实现毫米波频段的波束成形。利用基于毫米波的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将无线网关设备侧和终端侧的传输空间划分为多个独立波束,每个独立波束指向一个特定方向,并在该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该宽度可以通过为波束宽度(或称为波瓣宽度)来描述)的辐射范围。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可以为每个独立波束设置一个波束标识,本实施例可以称为“sector ID”。以无线网关设备为支持Wi-Fi的无线路由器为例,当任一手机与该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以请求接入无线网络时,该无线路由器和手机通过波束成形技术能够确定该手机和该无线路由器的相对位置,例如相对距离、相对角度,此外还可以确定手机的信号强度,还可以确定该手机和该无线路由器是否在可视范围内,其中不在可视范围内的情况例如可以是手机和该无线路由器之间存在障碍物,例如墙面,由于遮挡物的存在可以导致该手机和该无线路由器的信号强度产生变化,因此可以确定是否在可视范围内。
步骤102,确定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
基于步骤101中的内容,该预先设置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范围、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相对角度范围、第一终端的信号强度范围、无线网关设备的第一波束标识和已记录的该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标识,以及指定可视状态,指定可视状态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在可视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以该波束特征值条件包括上述全部条件为例。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波束特征值条件可以是由无线网关设备和需要上网的终端通过波束成形技术预先设置好的。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预先为不同的终端设置不同的波束特征值条件,例如,在某实验室中,针对不同的使用者的终端设置不同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可以限制不同的使用者的终端只能在该使用者自己的座位上才可以接入网络。其中,对于任一终端,其对应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可以是在该终端请求接入网络之前,由该终端的使用者在该终端上触发波束特征值条件的设定流程后,由无线网关设备设置并记录在该无线网关设备和终端上的。并且,可选的,也可以为波束特征值条件的设定流程进行权限限制,例如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账号,当在该终端上使用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账号时可以触发该波束特征值条件的设定流程,而使用不具备管理员权限的用户账号则无法触发该波束特征值条件的设定流程。例如,在家庭中,家长的账号为具备管理员权限的用户账号,而孩子的用户账号不具备管理员权限,从而只有家长才可以设置整个家庭中各个终端的上网位置。
相应的,获取的该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第一相对距离、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第一相对角度、第一终端的第一信号强度、已记录的所述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以及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当前的第一可视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以该第一波束特征值包括上述所有项为例。其中,已记录的该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是该第一终端在之前与无线网关设备进行波束特征值条件的设定流程时得到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
从而当该第一终端请求接入网络时,可以通过该第一终端标识来确定相应的波束特征值条件,然后通过将第一波束特征值中的各项与该波束特征值条件中已经记录的各项进行对比,即可确定第一终端当前的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其中,可以通过将第一波束特征值中的每一项与波束特征值条件中所对应的范围(或数值)进行对比,当第一波束特征值中的每一项符合波束特征值条件中的对应条件时,可以确定第一波束特征值符合波束特征值条件。当有至少一项不符合波束特征值条件中的对应条件时,可以确定第一波束特征值不符合该波束特征值条件。
可选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为不同的终端设置相同的波束特征值条件,例如在一个有多个孩子的家庭中,家长可以将每个孩子的终端设置相同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家长可以通过使用管理员账号在家中的同一位置处分别使用不同的终端与无线网关设备触发波束特征值条件的设定流程),从而使所有的孩子都只能在相同的位置(例如都是在书房)接入网络,在此情况下,该多个终端可以共用同一个波束特征值条件,则相应的该波束特征值条件中可以包含已记录的允许接入该无线网关设备的终端波束标识集合,该集合中可以包含多个终端的波束标识(sector ID)。在另一方面,可选的,对于任一终端,以第一终端为例,由于第一终端在不同的场景可能连接过不同的无线网关设备,例如连接过家里的无线路由器、单位的无线路由器、朋友家的无线路由器,因此该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中已记录的该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也可以是一个网关波束标识集合,该网关波束标识集合中,可能存在零个、一个或多个网关波束标识(即该第一终端中记录的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sector ID可能为零,可能为一个也可能为多个)。
步骤103,当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另外,当第一波束特征值不满足该波束特征值条件时,拒绝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由此可见,在确定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波束特征值条件时,才允许该第一终端接入网络,例如,可以实现在实验室的某个指定座位才可以接入网络,或者使孩子的终端在父母指定的区域才可以接入网络,等等。从而基于毫米波的波束成形技术,实现了使终端在特定位置才可以接入网络的效果,以及在特定位置只要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满足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可以在不输入密码的情况下快速接入网络,提高了连网速度和便捷性(当然,也可以考虑结合波束特征值条件和密码来决定是否允许接入网络,以获得更高的安全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波束特征值和波束特征值条件为示例性的,包括但不限于此,在上述各个参数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引入更多的参数来对无线网关设备以及终端之间的波束关系进行更进一步的设置。
因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再确定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并在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第一终端接入网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限制终端在指定位置才能够接入网络的技术效果,并且能够实现无密码接入网路,能够简化终端接入网络的操作。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上述的无线网关设备,如图2所示,该方法在步骤101所述的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4,与第一终端建立连接。
步骤105,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启动设定流程的指令。
步骤106,响应于该指令,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特征值。
步骤107,根据该第二波束特征值确定该波束特征值条件。
即在步骤101之前,无线网关设备的管理员需要预先设置该波束特征值条件。例如,首先,第一终端的使用者可以将该第一终端移动至需要设定的位置,然后将第一终端与该无线网关设备建立连接,并通过波束成形技术获取第一终端的此时的第二波束特征值,该第二波束特征值与上述的第一波束特征值中的内容类型相似,例如可以包含:该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第二相对距离、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第二相对角度、第一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该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以及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当前的第二可视状态。其中,如果该第一终端之前没有与其他无线网关设备进行过波束特征值条件的设置,则该第二波束特征值中没有记录该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然后,以该第二波束特征值为依据,生成该波束特征值条件。示例性的,可以根据该第二相对距离来确定上述的相对距离范围,可以根据该第二相对角度设置上述的相对角度范围,根据该第二信号强度设置上述的信号强度范围,记录该第二波束特征值中的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作为上述的第二波束标识,将该第二可视状态作为上述的指定可视状态。
进一步的,可以对波束特征值条件的设定流程进行权限限制,示例性的,该步骤105可以包括:接收该第一终端通过第一用户账号发送的该指令。
相应的,该步骤106可以包括:在接收到该指令后,确定该第一用户账号是否具有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当该第一用户账号具有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该第二波束特征值;以及,当该第一用户账号不具备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时,忽略该指令。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账号,以用于对波束特征值条件的设定流程进行权限限制,其中管理员权限,可以通过在第一终端上通过登录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账号来实现,从而可以进行步骤104-107所述的流程来进行对该波束特征值条件的配置。
例如第一终端是孩子的终端,孩子的用户账号不具备管理员权限,而家长的用户账号具备管理员权限,从而家长可以通过使用自己的账号在孩子的终端上登录,并与该无线网关设备执行步骤104-107的流程来为孩子的终端设置波束特征值条件,从而来为孩子的终端配置允许的上网位置。
示例性的,该波束特征值条件可以包括:
一、无线网关设备与终端的相对距离范围,通常相对距离范围可以为10cm至10m;
二、无线网关设备与终端的相对角度范围,通常相对角度范围可以取0-359度;
三、终端的信号强度范围,通常可以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在-40dB至-80dB,或一般情况下也可以为-40dB至-60dB;
四、无线网关设备的第一波束标识和已记录的该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标识,示例的,无线网关设备和终端的波束标识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255。
五、指定可视状态,可以包括可视状态或非可视状态,该指定可视状态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无线网关设备与终端在可视范围内。
举例来说,假设在步骤101之前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的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特征值包括: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为5m;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相对角度为65度;第一终端的信号强度为RSSI=-50dB;该第一终端的波束标识为:sector ID=30;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当前为可视状态(即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相互在可视范围内)。其中,如果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在可视范围内,则可以根据波束成形技术确定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如果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不在可视范围内时,也可以通过RSSI以及二者的sector ID来确定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则示例性的,根据上述的第二波束特征值确定的针对该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可以为:(1)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范围为6至7m;(2)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相对角度范围为60-70度;(3)第一终端的信号强度范围可以为-40dB至-60dB;(4)无线网关设备的第一波束标识为:sector ID=7,已记录的该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标识为:sector ID=30;(5)指定可视状态为可视状态,即需要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在可视范围内。而后,在后续获取到该第一终端的该第一波束特征值后,即可根据这里已经确定的针对该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来进行步骤102的判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二波束特征值和波束特征值中的参数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是对本公开各实施例的限制。
可选的,也可以采用另一种实现方式,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在步骤101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8,与第一终端建立连接。
步骤109,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波束特征值条件。
其中,从第一终端接收过来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可以是在第一终端上已经配置好的,例如可以是管理员在第一终端上以管理员权限人工配置(例如管理员直接输入各项波束特征值条件)波束特征值条件中的各项,并发送给无线网关设备,除此之外该波束特征值条件的内容与上述步骤107中所述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内容相同,不再赘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网关设备和终端的波束标识(sector ID)、终端的信号强度等信息通常属于设备的底层信息,因此在采用上述步骤108-109所示实施方式设置波束特征值条件,也可以在第一终端上只对波束特征值条件中的部分信息进行人工配置,例如通过人工输入相对距离、相对角度、指定可视状态,而对于无线网关设备和终端的波束标识(sector ID)、终端的信号强度等信息依然采用步骤104-107所述的流程来确定。
图4是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步骤102所述的确定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1,当该第一相对距离在该相对距离范围内,第一相对角度在该相对角度范围内,该第一信号强度在信号强度范围内,该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与该第一波束标识相同,该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与该第二波束标识相同,且该第一可视状态为该指定可视状态时,确定第一波束特征值符合该波束特征值条件。
示例性的,如步骤101中所述,可以预先为不同的终端设置不同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则不同的终端与对应的波束特征值条件之间可以建立有对应关系,例如通过终端的标识绑定。当第一终端请求接入网络时,可以获取与该第一终端对应的波束特征值条件,然后判断获取的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该波束特征值条件。
步骤1022,当该第一相对距离不在该相对距离范围内,该第一相对角度不在该相对角度范围内,该第一信号强度不在信号强度范围内,该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与该第一波束标识不同,该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与该第二波束标识不同,和该第一可视状态不是该指定可视状态中满足至少一者时,确定该第一波束特征值不符合该波束特征值条件。
以步骤107中的波束特征值条件(1)至(5)为例,假设获取到的该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包括: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为5m;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的相对角度为60度;(3)终端的信号强度为RSSI在-55dB;(4)该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为:sector ID=7,以及该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为:sector ID=30;(5)无线网关设备与第一终端为该可视状态。则通过将上述的第一波束特征值中的(1)至(5)与上述步骤107中的波束特征值条件(1)至(5)进行对比可知,第一波束特征值中的各项均符合波束特征值条件中的要求,因此第一波束特征值符合波束特征值条件,通过检验,因此可以允许该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再确定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并在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第一终端接入网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限制终端在指定位置才能够接入网络的技术效果,并且能够实现无密码接入网路,能够简化终端接入网络的操作。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接入控制装置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500可以包括:
第一模块501,用于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该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
第二模块502,用于确定该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该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
第三模块503,用于当该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该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该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网络接入控制装置的框图,如图6所示,该网络接入控制装置500,还可以包括:第四模块504、第五模块505和第六模块506,其中:
第四模块504,用于在所述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该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之前,与该第一终端建立连接;
第五模块505,用于接收该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启动设定流程的指令;
第一模块501,还用于响应于该指令,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该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特征值;
第六模块506,用于根据该第二波束特征值确定该波束特征值条件。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网络接入控制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网络接入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七模块507;
第五模块505,用于接收该第一终端通过第一用户账号发送的该指令;
第七模块507,用于在接收到该指令后,确定该第一用户账号是否具有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
第一模块501,用于当该第一用户账号具有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该第二波束特征值。
可选的,该波束特征值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者:该无线网关设备与该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范围、该无线网关设备与该第一终端的相对角度范围、该第一终端的信号强度范围、该无线网关设备的第一波束标识和已记录的该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标识,以及指定可视状态,该指定可视状态用于指示是否需要该无线网关设备与该第一终端在可视范围内。
可选的,该第一波束特征值包括:该无线网关设备与该第一终端的第一相对距离、该无线网关设备与该第一终端的第一相对角度、该第一终端的第一信号强度、已记录的该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该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以及该无线网关设备与该第一终端当前的第一可视状态,该第二模块502,用于:
当该第一相对距离在该相对距离范围内,该第一相对角度在该相对角度范围内,该第一信号强度在信号强度范围内,该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与该第一波束标识相同,该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与该第二波束标识相同,且该第一可视状态为该指定可视状态时,确定该第一波束特征值符合该波束特征值条件;
当该第一相对距离不在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内,该第一相对角度不在该相对角度范围内,该第一信号强度不在信号强度范围内,该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与该第一波束标识不同,该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与该第二波束标识不同,和该第一可视状态不是该指定可视状态中满足至少一者时,确定该第一波束特征值不符合该波束特征值条件。
可选的,该第三模块503还可以用于:
当该第一波束特征值不满足该波束特征值条件时,拒绝该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再确定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并在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第一终端接入网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限制终端在指定位置才能够接入网络的技术效果,并且能够实现无密码接入网路,能够简化终端接入网络的操作。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网关设备的框图,该无线网关设备可以是上述的无线网关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的网络接入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该无线网关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该无线网关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803,输入/输出(I/O)接口804,以及通信组件80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801用于控制该无线网关设备8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网络接入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无线网关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无线网关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8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8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2或通过通信组件8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804为处理器8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805用于该无线网关设备8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8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网关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网络接入控制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网络接入控制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无线网关设备800的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网络接入控制方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网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基于毫米波的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
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其中,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包括: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范围、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相对角度范围、所述第一终端的信号强度范围、所述无线网关设备的第一波束标识和已记录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标识,以及指定可视状态,所述指定可视状态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在可视范围内;
当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启动设定流程的指令;
响应于所述指令,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特征值;
根据所述第二波束特征值确定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启动设定流程的指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用户账号发送的所述指令;
所述响应于所述指令,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特征值,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指令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账号是否具有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
当所述第一用户账号具有启动设定流程的权限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二波束特征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包括: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相对距离、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相对角度、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号强度、已记录的所述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以及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第一可视状态,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在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在所述相对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在信号强度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一波束标识相同,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二波束标识相同,且所述第一可视状态为所述指定可视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符合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
当所述第一相对距离不在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相对角度不在所述相对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不在信号强度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关设备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一波束标识不同,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波束标识与所述第二波束标识不同,和所述第一可视状态不是所述指定可视状态中满足至少一者时,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不符合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不满足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时,拒绝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6.一种网络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网关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基于毫米波的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
第二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波束特征值条件;其中,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包括: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相对距离范围、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相对角度范围、所述第一终端的信号强度范围、所述无线网关设备的第一波束标识和已记录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标识,以及指定可视状态,所述指定可视状态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所述无线网关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在可视范围内;
第三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波束特征值满足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时,允许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模块、第五模块和第六模块;
所述第四模块,用于在所述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网络接入请求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波束特征值之前,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第五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启动设定流程的指令;
所述第一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指令,利用波束成形技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波束特征值;
所述第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波束特征值确定所述波束特征值条件。
8.一种无线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30755.9A CN108495322B (zh) | 2018-03-20 | 2018-03-20 | 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无线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30755.9A CN108495322B (zh) | 2018-03-20 | 2018-03-20 | 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无线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95322A CN108495322A (zh) | 2018-09-04 |
CN108495322B true CN108495322B (zh) | 2022-02-25 |
Family
ID=63318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30755.9A Active CN108495322B (zh) | 2018-03-20 | 2018-03-20 | 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无线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953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15152A (zh) * | 2021-08-11 | 2023-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集成接入和回传节点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6856A (zh) * | 2013-01-06 | 2014-07-09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建立无线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接入点 |
CN104159271A (zh) * | 2013-05-15 | 2014-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边界控制方法、接入控制器和系统 |
CN104540185A (zh) * | 2014-12-15 | 2015-04-22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接入网关及接入控制设备 |
CN104902500A (zh) * | 2015-05-21 | 2015-09-09 | 南京创维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设备与无线接入设备的自动连接方法及系统 |
WO2015139771A1 (en) * | 2014-03-21 | 2015-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elivery of data services to a roaming network user |
EP2901574A4 (en) * | 2012-09-28 | 2016-05-11 | Intel Corp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NOMOUS CLUSTER HEAD SELECTION FOR MACHINE COMMUNICATION (MTC) |
CN107484165A (zh) * | 2016-06-08 | 2017-12-15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708117A (zh) * | 2017-10-27 | 2018-02-16 | 张毅昆 | 一种网络接入认证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74013B2 (en) * | 2014-06-16 | 2016-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on point discovery and association in a directional wireless network |
-
2018
- 2018-03-20 CN CN201810230755.9A patent/CN1084953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901574A4 (en) * | 2012-09-28 | 2016-05-11 | Intel Corp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NOMOUS CLUSTER HEAD SELECTION FOR MACHINE COMMUNICATION (MTC) |
CN103916856A (zh) * | 2013-01-06 | 2014-07-09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建立无线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接入点 |
CN104159271A (zh) * | 2013-05-15 | 2014-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边界控制方法、接入控制器和系统 |
WO2015139771A1 (en) * | 2014-03-21 | 2015-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elivery of data services to a roaming network user |
CN104540185A (zh) * | 2014-12-15 | 2015-04-22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接入网关及接入控制设备 |
CN104902500A (zh) * | 2015-05-21 | 2015-09-09 | 南京创维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设备与无线接入设备的自动连接方法及系统 |
CN107484165A (zh) * | 2016-06-08 | 2017-12-15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708117A (zh) * | 2017-10-27 | 2018-02-16 | 张毅昆 | 一种网络接入认证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95322A (zh) | 2018-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072159B1 (ko) | 피어-투-피어 디바이스들에 대한 클라우드 기반 근접성 페어링 및 스위칭 | |
KR101885500B1 (ko) | Wifi 설정 포팅 | |
US9706415B2 (en) | Method for RF management, frequency reuse and increasing overall system capacity using network-device-to-network-device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tandard beamforming techniques | |
CN113785505A (zh) | 在rf暴露要求下增强新无线电中的rach操作 | |
US20200295854A1 (en) | Dynamic antenna selection and beam steering | |
EP3837773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interference in multi trp systems | |
CN105959947A (zh) | 一种安全接入网络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8495322B (zh) | 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无线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247689B (zh) | 终端的通信区域分配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462655B2 (e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digital key for sec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JP7524358B2 (ja) | チャネル情報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
Zhang et al. | Opportunistic Wiretapping/jamming: A new attack model in millimeter-wave wireless networks | |
CN107395260B (zh) | 基于人造噪声的分布式安全波束成型方法及装置 | |
CN113099736A (zh) | 接入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2867100B (zh) | 接入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 |
US11445382B2 (en) | Communication zone allocation method of terminal, device therefor,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
US10206234B2 (en) | D2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 |
Huang et al. | Robust artificial noise‐aided transmit optimisation for MISO wiretap channel with device‐to‐device underlay communication | |
US20230370134A1 (en) | Network-Independent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 |
US20240323231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 |
Yazdani et al. | Communications (AEÜ) | |
WO2024114903A1 (en) | Control unit, entity and method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KR20220112538A (ko) | 네트워크 구성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 |
CN118265070A (zh) | 波束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