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8383B -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18383B CN108418383B CN201810097897.2A CN201810097897A CN108418383B CN 108418383 B CN108418383 B CN 108418383B CN 201810097897 A CN201810097897 A CN 201810097897A CN 108418383 B CN108418383 B CN 1084183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manent magnet
- power receiving
- driving
- self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5/00—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35/02—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moving magnets and stationary coil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34—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5/00—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35/04—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moving coil systems and stationary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发电开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装置中运动模块可相对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运动模块设有动力接收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动力接收部的第一侧;初始状态下,第一驱动部与动力接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驱动部设置在与动力接收部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推杆与第二驱动部抵接,第一驱动件在工作时,推杆先将第二驱动件推开间隙距离,第一驱动部再与动力接收部接触,并带动运动模块相对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本发明提出一种带驱动间隙的驱动结构,给运动模块的动力接收部腾出自由运动的空间,使运动模块在工作时的运动速度更快,最终带来了发电量的提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发电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环保概念的普及,少用电池和采用无电池的技术解决方案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以遥控领域为例,采用自发电的遥控触发端,并结合由外围供电的响应端,形成了一套无需电池供电的解决方案。
由此,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研发也被业内越来越重视,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的自发电开关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因为其要求的开关做工幅度较小,并且体积较小,因此受到了各大自发电器件开发商的青睐。
图3是现有技术中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应用实例,其中的动力接收部由刚性材料制成,且始终与弹簧接触。当自发电开关装置的驱动键被按压时,由于驱动键、自发电开关装置中的动力接收部以及所述弹簧始终处于接触状态,动力接收部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弹簧的反作用力,从而影响了自发电开关装置中的动力接收部的运动速度,最终影响了自发电量的大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发电量的自发电开关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包括:
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具有运动模块和静止模块,所述运动模块可相对所述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所述运动模块设有动力接收部,所述动力接收部用于接收外部驱动力;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推杆,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动力接收部的第一侧;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驱动部抵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在工作时,所述推杆先将所述第二驱动件推开所述间隙距离,所述第一驱动部再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接触,并带动所述运动模块相对所述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部为弹簧或者弹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推杆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通过第二驱动部与所述推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间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动力接收部的行程距离。
优选的,所述间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部为扭簧,所述推杆抵接在扭簧的中部区域。
优选的,所述动力接受部由刚性材料所制成。
优选的,所述运动模块上设有永磁组件,所述静止模块上设有线圈;或者,所述运动模块上设有线圈,所述静止模块上设有永磁组件。
优选的,所述永磁组件包括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同极相对固定设置;所述永磁组件与所述线圈耦合,所述永磁组件与所述线圈之间可相对运动。
优选的,所述永磁组件贯穿所述线圈的卷绕区域。
优选的,装置还包括软磁体,所述线圈套设在软磁体上。
优选的,所述软磁体为U形结构,所述软磁体的U形两臂构成所述永磁组件的可移动区域。
优选的,装置还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板,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与所述线圈的输出端电联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一种带驱动间隙的驱动结构,能够依托于第一驱动部和推杆,以及第二驱动部形成的间隙,使得所述第一驱动部在受外力按压工作时,能够先推开第二驱动部,从而给运动模块的动力接收部腾出自由运动的空间,使运动模块在工作时的运动速度加快,进而提高了自发电装置中线圈内磁感线变化的速度,最终带来了发电量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图1所示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AA’方向上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初始状态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另一状态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中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扭簧的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初始状态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扭簧的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另一状态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初始状态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中磁力线分布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所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永磁组件结构所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改进的永磁组件的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初始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改进的永磁组件的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改进的永磁组件的另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初始状态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符号“/”表示同时具有两种功能的含义。而对于符号“A和/或B”则表明由该符号连接的前后对象之间的组合包括“A”、“B”、“A和B”三种情况。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电磁感应定律最基本的公式是e=-n(dΦ)/(dt),其中,n为线圈匝数,ΔΦ为磁通量变化量,Δt为发生变化所用时间,e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从公式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如果要提高感应电动势(即感应电量),可以从提高磁通量的变化量以及减少磁通量变化量所用的时间两方面进行考虑,因此,以下实施例及其他可变换的实施例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考虑。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所述自发电开关装置适用于各种自发电应用场景,例如自发电门铃开关、自发电报警器开关、自发电点灯开关等等,如图4所示,所述自发电开关装置包括:
发电组件1,所述发电组件具有运动模块11和静止模块12,所述运动模块11可相对所述静止模块12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所述运动模块11设有动力接收部111,所述动力接收部111用于接收外部驱动力。
在本实施例以及下述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技术方案所涉及结构所能带来的显著效果,优选的,所述动力接收部111由刚性材料所制成,其在接收动力时不会发生形变或者进行运动能量的储蓄。当然,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诸多可实现方案中的一种,所述动力接收部111也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21和推杆22,所述第一驱动部21设置在所述动力接收部111的第一侧(以图4为例,所述第一侧即为动力接收部111的上侧);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部21与所述动力接收部111之间设置有间隙。以图4为例,所述间隙即图中第一驱动部21下表面到所述动力接收部11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间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动力接收部111的行程距离。这是考虑到,在动力接收部111被第一驱动部21驱动移动过程中,其自身受到的永磁吸附力产生作用,可能会发生加速脱离第一驱动部21抵达运动目的侧的情况,因此,作出限定间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动力接收部111的行程距离,可以进一步保证运动接收部11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不会发生与第二驱动部31的接触,即保证了其不受第二驱动部31的外力影响。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第一驱动部21对动力接收部111的有效做功,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间隙的距离还要小于第二驱动部31有效行程距离与动力接收部111行程距离之差,这里说的有效距离,是指例如所述第二驱动部31本身就是弹簧时,有效距离便代表其弹簧的有效形变距离。当然实际处理过程中两个距离限定条件,以间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动力接收部111的行程距离为优先实现。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部31,所述第二驱动部31设置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111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以图4为例,所述第二侧即为动力接收部111的下侧),所述推杆22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1抵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在工作时,所述推杆22先将所述第二驱动件推开所述间隙距离,所述第一驱动部21再与所述动力接收部111接触,并带动所述运动模块11相对所述静止模块12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带驱动间隙的驱动结构,能够依托于第一驱动部和推杆,以及第二驱动部形成的间隙,使得所述第一驱动部在受外力按压工作时,能够先推开第二驱动部(例如:图4所示的弹簧),从而给运动模块的动力接收部腾出自由运动的空间,使运动模块在工作时的运动速度更快,进一步提高了自发电装置中线圈内磁感线变化的速度,最终带来了发电量的提升。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存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31具体为弹簧或者弹片。如图4所示,即为一种采用弹簧作为第二驱动部31的实现方案示意图。所述采用弹簧或者弹片作为第二驱动部31的实现方式特别适合于自发电开关装置需要复位的应用场景。如图5所示,为第一驱动部21带动所述运动模块11的动力接收部111完成一次按压动作后的效果示意图,从图5中不难发现,为了强化所述弹簧(即第二驱动部31)对推杆22的作用力效果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弹簧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推杆22的直径,并且,给所述推杆22和所述弹簧设置运动槽位32,如图6所示为局部区域结构放大图,所述运动槽位32用于限定所述弹簧不会发生向两侧凸起的形变,并且可以优化所述推杆22的运动方向。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存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31具体为扭簧时,推杆抵接在扭簧的中部区域。如图7所示,即为一种采用扭簧作为第二驱动部31的实现方案示意图。所述采用扭簧作为第二驱动部31的实现方式特别适合于自发电开关装置需要复位的应用场景。如图8所示,为第一驱动部21按压所述扭簧的回力臂脱离开与所述动力接收部111的接触,并预留出所述动力接收部111的运动空间的效果示意图,从图8中不难发现,扭簧的回力臂的运动轨迹和动力接收部111的运动轨迹构成一个“八”字型,因此,在采用扭簧作为第二驱动部31时,可以通过调整其回力臂与动力接收部111的重合距离L,从而可以保证在无需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间隙限定情况下,保证所述动力接收部11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不会与所述扭簧接触(即回力臂,图7中所示的扭簧中与所述动力接收部111接触的横杆)。
上述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第二驱动部31具体为弹簧或者弹片的实现方式,然而,在具体实现中还存在一种可作为其替代方案的技术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1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驱动部31设置在所述推杆22的末端。此时,为了进一步使所述一体成型的驱动结构同样也适用于开关状态复位需求的应用场合,结合本实现方式还可以在所述一体成型结构外配置一复位弹簧33或弹片,如图9所示,即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复位弹簧33,所述复位弹簧33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1连接,当所述驱动力被撤掉后,所述复位弹簧33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部31并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回复原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所述运动模块11和静止模块12也同样给予了两种可选的配置方式,具体包括:
方式一、所述运动模块11上设有永磁组件,所述静止模块12上设有线圈;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如图4-图9的自发电装置均是采用方式一来实现的。
方式二、所述运动模块11上设有线圈,所述静止模块12上设有永磁组件。本发明也将通过后续的实施例3进行相应结构的阐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所述自发电开关到具体应用场景中时,通常结构上还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板,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与所述线圈的输出端电连接,以接收该线圈感应所产生的电压,进而对外发射信号。有关信号处理电路板与线圈具体的工作细节,现有技术中已有诸多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1通过设置在第一驱动部21与第二驱动部31之间的间隙,提升了第一驱动部21在接触到动力接收部111时的初始速度,进一步表现为提高运动模块11相对于静止模块12的运动速度,从而最终提高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发电量。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改进思路,可以在实施例1所述的技术方案技术上,进一步提高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发电量,在具体的改进结构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永磁组件具体表现为如图10所示的永磁组件6,所述永磁组件6包括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同极相对固定设置;所述永磁组件与所述线圈耦合,所述永磁组件与所述线圈之间可相对运动。
其中,在具体应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时,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可以采用环形结构、条形结构、柱形结构等等,但是,通过实际测试,环形结构的永磁体能够带来其相对固定设置间距最优,且固定相对更为简便和稳定。具体在后续实施例中展开阐述。
在上述针对永磁组件提出的改进方案中,通过一对同极相对固定设置的环形永磁铁,以及与所述环形永磁铁耦接的线圈,通过所述线圈和所述环形永磁铁相对位置的变化,提高线圈感应时的磁通量变化率,进而提高自发电开关的发电功率,保证远距离响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永磁组件6与所述线圈4耦合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种:
耦合方式一:
直接将所述永磁组件6穿插在所述线圈4的卷绕区域中,如图10所示即为所述耦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线圈4可以预先卷绕在一模具41中,所述模具41设置有用于贯穿所述永磁组件6的通孔,使得所述永磁组件6能够被设置在所述模具41通孔中,并且能够沿所述通孔中轴线平行方向上实现来回运动。
耦合方式二:
将所述永磁组件6贯穿在所述线圈4的卷绕区域中,并且,在所述线圈4的卷绕区域中增设一由磁性材料制作而成的U形限位槽5,所述U形限位槽5贯穿于所述线圈4的卷绕区域中,如图12所示,相比较耦合方式一而言,耦合方式二能够进一步通过永磁组件6运动过程中与所述U形限位槽5的接触,提高线圈4中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从而提高发电功率。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1中所提出的永磁组件6和线圈4之间的耦合方式一,进一步针对实施例1中所涉及的所述永磁组件6在相对于所述线圈4发生位置变化,以及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同极相对固定设置,如何结合实施例1中所阐述的通过相关包含间隙的结构进一步提高发电量,给予一可行的实现方案阐述。如图10和图11所述,永磁组件6除包括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以外,还包括永磁体固定件63,所述永磁体固定件63用于完成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同极相对固定设置,具体的:
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同极相对设置;所述永磁体固定件63的连杆631穿过所述第一永磁体61的中空区域和第二永磁体62的中空区域,所述永磁体固定件63的托板632设置在所述连杆631两端,使得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实现同极相对固定。
其中,所述连杆631和托板632之间优选的是采用螺丝固定,即连杆631的两端设置有螺孔,而托板632对应所述螺孔位置设置有通孔,并通过螺丝完成两者的固定;并且,其中还可以采用一侧托板632与连杆631一体成型/预先焊接好的方式,而提供另一侧托板与连杆631之间的螺丝固定,从而进一步简化安装。除了可以采用螺丝固定以外,还可以采用Ω卡扣固定的方式,但是相对而言固定效果还是螺丝固定更优。
所述线圈4嵌套在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的连接处,并在线圈4与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连接处相对位置的变化时,由所述线圈4产生感应电压。
在具体实现中,为了保证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之间的耦合紧密度,以及考虑需要产生较大发电量情景下,所采用的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自身的磁力强度需要选择较大,此时,优选的是在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同极相向拼接地方增设一垫片64(如图11所示),所述垫片64可以是塑料材料制作的,还可以是陶瓷、二氧化硅等无机材料制作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一对同相设置的环形永磁铁,以及相对于所述环形永磁铁连接处环绕设置的线圈,通过所述线圈和所述环形永磁铁连接处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产生高强度的切割磁感线,从而提高了自发电量。
参考图13所示的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同极相对设置后的磁感线的示意图(其中,以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同S极相对设置为例),并通过图14和图15所示的自发电开关装置的运动状态进行效果的阐述。其中,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的连接位置相对于线圈4的移动方式至少存在以下几种:
移动方式一、从中间移动到左侧,例如从图11状态变化为图14状态;
移动方式二、从中间移动到右侧,例如从图11状态变化为图15状态;
其中,移动方式一和移动方式二可以组合起来实现,即可提供一种对应所述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开关操作动作,即往返拨动能够带动所述线圈4或者永磁组件6往返运动的拨片/按钮。
移动方式三、从左侧移动到右侧,例如从图14状态变化为图15状态;
移动方式四、从右侧移动到左侧,例如从图15状态变化为图14状态。
其中,上述各移动方式存在一个共同的特性,即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的连接处在线圈4覆盖宽度区域内有一定的位移。通过图13可以看出,在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的连接处磁感线的方向是发生180°旋转的,因此,相比较现有技术中仅仅通过单一永磁铁在线圈中的运动所产生的相对于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进一步将磁通量的变化量提高,从而有效的改善现有技术中自发电量不充足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1中阐述了自发电开关装置的核心要件的结构和相应的实现原理,所述实施例1在具体应用环境下通常需要设置限位槽,因此,结合本发明实施例1,存在一种可行的扩展方案,如图11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U形限位槽5,具体的:
所述由第一永磁体61、第二永磁体62和永磁体固定件63构成的第一组件设置在所述U形限位槽5的槽位中,所述U形限位槽5的两臂构成所述第一组件的可移动区域。
基于上述提供了U形限位槽5的应用场景,在本发明实施例还存在一种优化的实现方式,即所述U形限位槽5为磁性材料制作而成。以图10所示的布局结构,再参考图14和图15所示的自发电开关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U形限位槽5为磁性材料制作而成,在拨动或者按动操作动作下,可带动所述永磁组件6加速完成初始位置到目的位置的切换(例如:初始位置如图11所示,而目的位置如图14或者图15所示),从而进一步提高单位时间内所述线圈4中磁通量的变化量,相比较不采用磁性材料制作的U形限位槽5能够产生更大的自发电量。以图13所示的永磁组件6极性结构为例,则所述U形限位槽5应该制作成凹槽内侧为S极,凹槽外侧为N极的磁性结构。并且,在本实现方案中,所述U形限位槽5具体可以采用软磁体材料制作,从而可以减小U形限位槽5和永磁组件6在接触时产生的噪音。在实际应用中,单纯的采用软磁体材料制作U形限位槽5可能无法保证刚性的限位需求,此时,还可以采用内层为软磁体材料,外层为钢料的双层结构的U形限位槽5来保证所述刚性的限位要求。
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永磁组件及其相关限位槽结构应用到如实施例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中,其结构剖视图如图16所示,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图16中所示的第一驱动部21和推杆22)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1一体成型,形成一凹槽拨片结构。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驱动部21与动力接收部111之间设置有的间隙,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表现为图16中的第一驱动部21与托板632之间设置有间隙,即实施例1中的动力接收部111的功能实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表现为由所述托板632实现,并且,相比较图4所示的所述动力接收部111为单一部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托板632则是成对设置在所述永磁组件6的两侧。如图17所示,为在外力推动下由所述第一驱动部21带动左侧托板632,完成永磁组件6水平向右滑动的效果示意图。相比较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不仅能够获得实施例1中提高第一驱动部21与所述托板632接触时的初始速度,从而提高永磁组件6在线圈4中移动速度,最终带来发电量提高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永磁组件6自身的同极相对设置的磁感线特性提高线圈4中磁通量的变化量。还有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所述永磁组件6被推向右侧时候,所述间隙变发生了位置的转移,永磁组件6在收到弹簧的作用力下,由图17回复到图16的过程中,由于图17中第二驱动部31与右侧托板632中存在间隙,会提高第二驱动部31在接触到右侧托板632的初始速率,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回复过程中永磁组件6相对于线圈4的移动速度,从而提高最终的发电量,该效果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也存在。另外,基于图16和图17所示的工作方式的结构阐述基础上,可以将相应结构适用于本发明所提出的其它几种移动方式结构中,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1中所提出的永磁组件6和线圈4之间的耦合方式二,进一步针对实施例1中所涉及的所述永磁组件6在相对于所述线圈4发生位置变化,以及所述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同极相对固定设置,给予一可行的实现方案阐述。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述线圈4被设置在具有两通孔的模具41的外圈上,其中,模具41的第一通孔411用于穿过所述第一组件中的第一永磁体61和第二永磁体62;模具41的第二通孔412用于穿过所述U形限位槽5的底板。其中,所述模具41与永磁组件6和U形限位槽5的安装,可以采用模具41自身为切割所述第一通孔411和第二通孔412的上下两节组合式的结构(如图12所示),并在完成所示模具41与永磁组件6和U形限位槽5的嵌套结构后,再在所示模具41的外环设置线圈4。
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相比较实施例2(如图10所示)的位置结构的区别点在于:将所述U形限位槽5和永磁组件6都嵌套到所述线圈4所构成的环形结构内部,因此,永磁组件6在被拨动并产生相对线圈4的位移,尤其是在永磁组件6的一端与U形限位槽5的一边侧壁接触时,永磁组件6将改变所示U形限位槽5所具有的磁力线密度,进一步提高线圈4内部磁通量的变化强度,从而增强自发电量。进一步考虑到永磁组件6和U形限位槽5之间还隔着托板632,因此,为了提高永磁组件6在抵达目的位置时(如图14或者图15所示,即托板632与U形限位槽5的内壁发生接触)对U形限位槽5的磁力线密度影响的大小,优选的是所述托板632采用可磁化的金属材料制作。然而,若从减少开关操作所带来的噪音考虑,则所述托板632还可采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制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带动所述永磁组件6运动的实现方案,除了可以采用实施例2中如图16所示的拨动永磁组件6实现永磁组件6和线圈4之间的相互运动外(即相对于实施例1中的运动模块11可相对所述静止模块12运动),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通过拨动线圈4来实现永磁组件6和线圈4之间的相互运动,如图18所示,此时永磁组件6的托板632不再需要如图16所示的延展出来,而仅需要做的与永磁组件外径向匹配即可。在如图18所示的驱动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图16中所示的第一驱动部21和推杆22)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1优选的还是一体成型,形成一凹槽拨片结构;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一弹簧33并与壳体相连,形成对所述第二驱动部31的回力。此时,相比较实施例2中以托板632作为实施例1中所提出的111的具体表现方式不同,在本实现方案中则是以线圈4的左右两侧壁来作为实施例1中动力接收部111的具体表现,如图18所示。相比较实施例2中所采用的通过拨动永磁组件6来实现永磁组件6与线圈4的相对运动的方式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通过拨动线圈4来实现永磁组件6与线圈4的相对运动,能够进一步有效利用同极相对设置永磁组件6自身的长度资源,从而能够在保证产出电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器件的体积。
需要指出的是,图16和图18仅仅给出了多种可实现的开关拨片(即由第一驱动部21、推杆22和第二驱动部31构成的组合结构的简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被称为凹槽拨片)与永磁组件6完成耦合的方式中的两种,基于一共同的发明构思,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适用的相关扩展实现方案和优选的实现方案,在无需创造性劳动下经过适当推导便可应用于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技术内容所获得的新的改进方案也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具有运动模块和静止模块,所述运动模块能够相对所述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所述运动模块设有动力接收部,所述动力接收部用于接收外部驱动力;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推杆,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动力接收部的第一侧;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驱动部抵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在工作时,所述推杆先将所述第二驱动件推开所述间隙距离,所述第一驱动部再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接触,并带动所述运动模块相对所述静止模块运动以产生感应电压;
其中,所述间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动力接收部的行程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为弹簧或者弹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为扭簧,所述推杆抵接在扭簧的中部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受部由刚性材料所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模块上设有永磁组件,所述静止模块上设有线圈;或者,所述运动模块上设有线圈,所述静止模块上设有永磁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组件包括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同极相对固定设置;所述永磁组件与所述线圈耦合,所述永磁组件与所述线圈之间能够相对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97897.2A CN108418383B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97897.2A CN108418383B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18383A CN108418383A (zh) | 2018-08-17 |
CN108418383B true CN108418383B (zh) | 2020-06-23 |
Family
ID=63127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97897.2A Active CN108418383B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183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03505B (zh) * | 2019-03-01 | 2023-09-01 | 温州金宏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发射器 |
CN110417227B (zh) * | 2019-09-01 | 2024-06-25 | 李小能 | 一种拨动发电模块 |
CN110570643A (zh) * | 2019-09-10 | 2019-12-13 |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 一种热水器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热水器 |
WO2021051823A1 (zh) * | 2019-09-17 | 2021-03-25 |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自发电模块及无线控制开关 |
CN110957886A (zh) * | 2020-01-02 | 2020-04-03 | 李宇轩 | 一种按钮式磁生电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69269A (zh) * | 2007-05-09 | 2010-03-10 |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 振荡型电磁发电机和制造振荡型电磁发电机的方法 |
CN204559359U (zh) * | 2015-04-30 | 2015-08-12 | 刘远芳 | 垂直运动的发电装置和电子产品 |
CN206099708U (zh) * | 2016-06-23 | 2017-04-12 | 江苏博悦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 开关发电装置 |
CN206135679U (zh) * | 2016-09-12 | 2017-04-26 | 佛山市顺德区海得曼电器有限公司 | 微小发电装置 |
-
2018
- 2018-01-31 CN CN201810097897.2A patent/CN1084183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69269A (zh) * | 2007-05-09 | 2010-03-10 |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 振荡型电磁发电机和制造振荡型电磁发电机的方法 |
CN204559359U (zh) * | 2015-04-30 | 2015-08-12 | 刘远芳 | 垂直运动的发电装置和电子产品 |
CN206099708U (zh) * | 2016-06-23 | 2017-04-12 | 江苏博悦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 开关发电装置 |
CN206135679U (zh) * | 2016-09-12 | 2017-04-26 | 佛山市顺德区海得曼电器有限公司 | 微小发电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18383A (zh) | 2018-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18383B (zh) |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 |
US9484796B2 (en) | Induction genera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nduction generator | |
JP6326123B2 (ja) |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 |
US9815085B2 (en) | Haptic actuator | |
CN100501885C (zh) | 使用永磁铁的操动机构 | |
US9985509B2 (en) | Induction generator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electric current using an induction generator | |
CN111262413B (zh) |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 |
KR100320217B1 (ko) | 리니어 모터의 고정자 떨림 방지구조 | |
US11245320B2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CN110828226A (zh) | 电磁斥力装置及快速开关 | |
CN108134502B (zh) |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 |
CN108054898B (zh) |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 |
CN108551249B (zh) | 动能转换电能的转换结构和无线电子产品 | |
US20210265902A1 (en) | Linear motor with flange magnetic yoke nested in coil | |
CN207010519U (zh) | 微型磁感应发电装置 | |
CN108306476B (zh) | 一种发电装置和自发电开关装置 | |
CN109842262A (zh) | 一种具有柱形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 | |
CN201153066Y (zh) | 扁平直动式磁保持磁路系统 | |
CN210669836U (zh) | 一种线圈内嵌套铁芯的线性振动马达 | |
CN111953169A (zh) | 一种直流往复电机 | |
WO2021035825A1 (zh) | 一种线圈内嵌套法兰磁轭的垂直线性马达 | |
CN209516892U (zh) | 一种具有柱形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 | |
CN221669711U (zh) | 一种高功率动能磁电转化装置 | |
CN220291853U (zh) | 超薄高效线性马达 | |
CN110994938B (zh) | 一种双频振动马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