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8283503A - 一种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3503A
CN108283503A CN201810143732.4A CN201810143732A CN108283503A CN 108283503 A CN108283503 A CN 108283503A CN 201810143732 A CN201810143732 A CN 201810143732A CN 108283503 A CN108283503 A CN 108283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data
projection
angle
sc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37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3503B (zh
Inventor
任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engn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Sheng N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Sheng N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Sheng N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37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35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3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3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3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3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0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021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movement of the focal sp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06T3/4023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based on decimating pixels or lines of pixels; based on inserting pixels or lines of pix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60Rotation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 G06T3/608Rotation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by skew deformation, e.g. two-pass or three-pass rot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包括固定架(1)、旋转架(2)、光源发生装置(3)、信号探测装置(4)以及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所述旋转架可围绕X‑Y平面某固定点旋转,所述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沿Z向固定不动;所述光源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旋转架上,能输出锥形束的扫描光线,并且在相邻采样周期间沿Z向快速切换焦点位置同时光源中心位置沿Z向连续移动;所述信号探测装置安装在所述旋转架上,与所述光源发生装置位置相对,且在旋转过程中与所述光源发生装置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以保证锥形束光源可以被所述信号探测装置面阵接收;所述信号探测装置为适应采集锥形束的面阵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生高分辨率图像的CT机的扫描方式和对应的图像重建方法,以及采用该扫描方式和重建方法的CT机。
背景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也称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 CT机由传统的切片成像方式,即在旋转平面内成像(这里称为X-Y平面),逐步发展为体积成像方式,即旋转轴所在方向(这里称为Z方向)上连续成像。这主要是由体积连续的扫描模式,面阵探测器以及锥束重建方法等技术的成熟带来的。
随着容积(三维)成像方式(MPR,VR等)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使得CT机在注重X-Y平面内空间分辨率提升的同时,也开始注重Z向分辨率的提升,尤其在内耳,心脏造影骨关节等应用场景中,更是要求Z向分辨率能接近或达到X-Y平面内的水平。
提高Z向分辨率,并尽量减少混叠伪影带来的干扰,是当前CT技术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CT机广泛采用第三代架构,即光源位置和探测器在彼此相对的方向进行安装,在旋转过程中的相对位置不变。
为了实现CT机的容积扫描,使Z向分辨率达到或接近于X-Y平面分辨率的目的,探测器需要采用通道方向(X-Y平面)和层方向(Z方向)同时分布的面阵结构。在采集数据时,球管和探测器在平面内高速旋转。
传统的断层扫描方式下球管的焦点在旋转平面(X-Y平面)的圆形轨道上移动,且在旋转过程中与X线球管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采集获得的是基于锥形束圆形轨道的投影数据,重建算法可以使用公知的FDK重建方法进行三维成像。
该技术方案的局限在于,上述采集方式在每个投影角度下,Z方向的采样间隔要大于层方向探测器单元的宽度,远远不能满足采样定理,不仅造成了分辨率的损失,而且使用FDK等三维重建算法重建的图像会产生严重的混叠伪影(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风车状伪影),给医生诊断带来了干扰和不便。这个问题只在焦点轨道所在的平面不存在,在其它Z位置的平面都有可能存在,而且焦点轨道所在的平面成像虽然没有这个问题,但代价是分辨率的损失换来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三维图像在Z方向上空间分辨率分布不均的问题。这些都会限制三维成像在断层扫描模式下的应用。
总之,现有技术尚无较好的方案,能够发挥出系统在Z向的极限分辨能力的同时,又能有效消除混叠伪影,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CT机在容积成像上的临床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以解决现有CT扫描系统混叠伪影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包括固定架1、旋转架 2、光源发生装置3、信号探测装置4以及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所述旋转架2可围绕X-Y平面某固定点旋转;所述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沿Z向固定不动,以满足断层扫描轨迹,X-Y-Z坐标系满足右手系定义;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安装在所述旋转架2上,能输出锥形束的扫描光线,并且在相邻采样周期间沿Z向快速切换焦点位置同时光源中心位置沿Z向连续移动;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安装在所述旋转架2上,与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位置相对,且在旋转过程中与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以保证锥形束光源可以被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面阵接收;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为适应采集锥形束的面阵结构,包括多个感光元件;图像重建计算机6,与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相连,用于接收和处理扫描数据,以实现重建计算;图像显示装置 7,用于显示经过所述重建计算机6处理得到的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为X射线光源,包括高压装置和X线球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如上任一所述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的扫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和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在X-Y面内旋转扫描的同时,所述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在Z方向固定不动,以满足断层扫描轨迹,所述断层扫描时按等角度方式触发采样,投影采样总个数为偶数;
S102:当开始断层扫描时,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焦点在阳极靶面的位置持续快速切换同时光源中心位置沿Z向连续匀速移动,在一个采样周期内沿Z向按照预定轨迹扫描;
S103: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接收按照所述预定轨迹扫描获得的信号,并将得到的数据传输至重建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2中预定轨迹满足:
其中,β是第n次采样时的投影角度,投影角度定义为焦点和旋转中心所在射线路径与Y轴方向所成的角度;
Rf表示原始焦点状态的旋转半径;
Δz为焦点在阳极靶面平移导致的在Z坐标上发生的焦点偏移
为焦点在相邻采样之间切换产生的位置瞬间改变量:
Δβ是当前投影角度相对于起始投影角度所跨越过的角度间隔;
Rfd是焦点到信号探测装置的距离;
B为信号探测装置感光元件在Z方向上的间隔;
ΔR表示焦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化量,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α表示球管的阳极靶面存在的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根据如上任一所述的扫描控制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对扫描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S202:对上述步骤S201预处理后的数据重排;
S203:对上述步骤S202重排后的数据进行滤波及加权;
S204:对上述步骤S203滤波及加权后的数据反投影;
S205:对上述步骤S204反投影后的数据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可用于诊断的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02包括:
S2021:在不同投影角度时,旋转半径和通道角度发生了变化,按产生变化后的值进行重排插值;
S2022:输出的楔形束数据集分为两组,一组楔形束数据由奇数采样的锥形束数据集进行插值产生,另一组楔形束数据由偶数采样的锥形束数据集进行插值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02包括:
β为锥形束P在当前焦点位置的投影角度,即OS线和Y轴所成角度,γ为理想焦点状态下射线路径与中心通道所成的角度,θ为射线路径与Y轴所成角度,即平行束投影角度,t为射线路径到原点O的距离,满足如下几何关系:
θ=β+γ+Δγ (6)
t=(Rf+ΔR)Sin(γ+Δγ) (7)
该扫描模式下采样产生的锥形束投影数据记为P(β,γ,b),b为射线路径到达探测器上的位置;
将采集的原始投影数据的锥形束重排为楔形束数据集:
Pnmod2=1(β,γ,b)→Pnmod2=1(θ,t,b) (9)
Pnmod2=0(β,γ,b)→Pnmod2=0(θ,t,b) (10)
nmod2的表示对n取2的余数,即将采集的锥形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重排,采样是奇数的为一组,采样是偶数的为一组。
进一步的,对上述步骤S202重排后的数据进行滤波及加权,包括:
其中,即通道排列方向上逐层对重排成楔形束的投影数据进行滤波;是对投影数据进行加权;表示对射线进行锥角补偿。
进一步的,对上述步骤S203滤波及加权后的数据反投影,包括:
空间中某一点(x,y,z)的图像由楔形束集合经过反投影获得:
对于角度θ下,穿过点(x,y,z)的射线位置t,b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t=xcosθ+ysinθ (13)
其中,b为投影角度为θ时,楔形束穿过(x,y,z)后达到经过重排后的楔形束的探测器的Z位置相对于探测器中心层的偏移量。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上述描述的CT装置和扫描模式进行数据采集,使得Z方向的每个投影方向上的采样频率增加4倍。采样频率高于还原系统极限分辨率所需的采样频率。因此能发挥出系统极限分辨率的能力,使数据不会发生混叠现象。如果使用的探测器单元在通道方向和层方向的尺寸相近,那么可以获得很好的各向同性分辨率效果,即实现高质量的三维成像。
通过上述描述的CT重建方法,可以保证扫描数据得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三维成像,是确保Z向分辨率获得极限值,以及消除混叠伪影的关键步骤。
总之,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CT机在Z方向采样不足的固有缺陷带来的分辨率和混叠伪影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扫描方式基于断层扫描模式,可以在优于螺旋扫描的剂量效率和重复扫描能力的情况下,使Z向分辨率提升至系统极限水平,并能够消除Z向混叠伪影。
本发明还有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扫描过程中焦点没有集中在球管的阳极靶面上的固定一点,有利于球管的散热和焦点稳定性,进而改善了图像质量的稳定可靠性以及提升了CT机的扫描吞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锥形束几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射线几何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XXX,但这些XXX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XXX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XXX也可以被称为第二XXX,类似地,第二XXX也可以被称为第一XXX。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在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图像的信号提取中,通过引入特征值的计算,将条纹信号图中的信号部分边缘加宽,同时将噪声部分更加凸显,然后通过设置门宽和增加阈值,从而将噪声去除,并将信号边缘完整地保留下来,无论是微弱的信号连接区还是信号中间部位的断裂区,都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同时,条纹回波信号以灰度图的形式呈现,在目标的边缘以及噪声区域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平滑度,在计算特征值时在边缘区域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依据这一点,可以通过引入特征值的计算使目标边缘增强,使噪点和信号的区别更加明显,并能够使信号的边缘扩大,这样在提取信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将噪声更加彻底地去除,同时能够将信号中心和信号的边缘细节部分完好地保留下来,从而实现对回波信号高效完整的提取。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包括固定架1、旋转架2、光源发生装置3、信号探测装置4以及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所述旋转架2可围绕X-Y平面某固定点旋转;所述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沿Z向固定不动,以满足断层扫描轨迹,X-Y-Z坐标系满足右手系定义;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安装在所述旋转架2上,能输出锥形束的扫描光线,并且在相邻采样周期间沿Z向快速切换焦点位置同时光源中心位置沿Z 向连续移动;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安装在所述旋转架2上,与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位置相对,且在旋转过程中与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以保证锥形束光源可以被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面阵接收;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为适应采集锥形束的面阵结构,包括多个沿通道方向和层方向尺寸相同的感光元件;
图像重建计算机6,与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相连,用于接收和处理扫描数据,以实现重建计算;图像显示装置7,用于显示经过所述重建计算机6 处理得到的图像。
特别的,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可以为X射线光源,包括高压装置和X 线球管。CT机固定架采用立式结构,X射线光源可以使用美国dunlee公司 2280或2251型号球管以及spellman公司对应配套的高压,X光发生装置,该球管可以利用电磁场控制阳极上X光焦点的位置,并可以快速切换。以便于实现本发明所描述的扫描控制方法。X线发生装置即高压装置和X线球管,能输出锥形束的X光,并且具备并且在相邻采样周期间沿Z向快速切换焦点位置同时光源中心位置沿Z向连续移动的特性,X线发生装置安装在CT 机的旋转架上,
X线探测装置,为适应采集锥形束的面阵结构,通道方向和层方向的感光元件尺寸相接近或一致,该探测装置安装在CT机的旋转架上,与X线球管位置相对,以保证锥形束光源可以被探测器面阵接收,且在旋转过程中与X线球管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另外,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除了X 光光源,不排除可以使用其他能产生伽马射线,可见光,紫外,红外等光输出的发生装置和对应的数据接收装置(探测器)。
信号探测装置4采用模块组装拼成柱形面阵结构。即如图2所示的结构。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可以为扫描床。旋转一圈采样个数在2000至2400之间,且为偶数,采用等角采样方式。当然除了模块拼接的弧形结构,也可以选用平板探测器等适合锥形束采集的面阵结构。
上述CT机也可以由具备旋转结构和纵向位移功能的C型臂结构的X光扫描装置代替,如牙科口腔诊断广泛使用的锥形束CT机,以及其他可实现断层轨道采集方式的CT装置。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如上任一所述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的扫描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不再赘述。所述扫描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和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在X-Y面内旋转扫描的同时,所述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在Z方向固定不动,以满足断层扫描轨迹,所述断层扫描时按等角度方式触发采样,投影采样总个数为偶数,定义为N,采集的范围可以是不足一圈,正好一圈,也可以超过一圈;
S102:当开始断层扫描时,所述光源发生装置焦点在阳极靶面的位置持续快速切换同时光源中心位置沿Z向连续匀速移动,在一个采样周期内沿Z 向按照预定轨迹扫描。
具体的,Z向表示焦点移动的方向,在第一个采用周期内,焦点从位置 1移动到位置5,此时光源中心位置为A,当焦点从5返回进入第二个采用周期时,焦点为位置2移动到位置6,此时光源中心位置为B,依次类推,焦点在位置1位置5、位置2位置6、位置3位置7、位置4位置8切换,同时,光源中心沿A、B、C、D匀速移动。
S103: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接收按照所述预定轨迹扫描获得的信号,并将得到的数据传输至重建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2中预定轨迹满足:
其中,β是第n次采样时的投影角度,投影角度定义为焦点和旋转中心所在射线路径与Y轴方向所成的角度;
原始焦点状态(焦点未发生位置偏移和改变时,焦点位置为X-Y平面内的圆形轨迹)的旋转半径定义为Rf,这里为简单描述,假设原始焦点状态时焦点所在平面的Z坐标为0。
Δz为焦点在阳极靶面平移导致的在Z坐标上发生的焦点偏移
为焦点在相邻采样之间切换产生的位置瞬间改变量:
Δβ是当前投影角度相对于起始投影角度所跨越过的角度间隔;
Rfd是焦点到信号探测装置的距离;
B为信号探测装置感光元件在Z方向上的间隔;
ΔR表示焦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化量,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α表示球管的阳极靶面存在的角度。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任一所述的扫描控制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的方法,所述CT机采用如实施例1所述的CT 机,扫描方法如实施例2所述,此处不再赘述。而对于扫描控制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对扫描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S202:对上述步骤S201预处理后的数据重排;
S203:对上述步骤S202重排后的数据进行滤波及加权;
S204:对上述步骤S203滤波及加权后的数据反投影;
S205:对上述步骤S204反投影后的数据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可用于诊断的图像。
特别的,所述步骤S202包括:
S2021:在不同投影角度时,旋转半径和通道角度发生了变化,按产生变化后的值进行重排插值;
S2022:输出的楔形束数据集分为两组,一组楔形束数据由奇数采样的锥形束数据集进行插值产生,另一组楔形束数据由偶数采样的锥形束数据集进行插值产生。
特别的,所述步骤S202包括:
旋转平面内的几何关系如图3所示,β为锥形束P在当前焦点位置的投影角度,即OS和Y轴所成角度,即扇形束投影角度,γ为理想焦点状态下射线路径与中心通道(OS)所成的角度,θ为射线路径与Y轴所成角度,即平行束投影角度,t为射线路径到原点O的距离,那么存在如下几何关系:
θ=β+γ+Δγ (6)
t=(Rf+ΔR)sin(γ+Δγ) (7)
该扫描模式下采样产生的锥形束投影数据记为P(β,γ,b),b为射线路径到达探测器上的位置;
将采集的原始投影数据的锥形束重排为楔形束数据集:
Pnmod2=1(β,γ,b)→Pnmod2=1(θ,t,b) (9)
Pnmod2=0(β,γ,b)→Pnmod2=0(θ,t,b) (10)
nmod2的表示对n取2的余数,即将采集的锥形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重排,采样是奇数的为一组,采样是偶数的为一组。
进一步的,对上述步骤S202重排后的数据进行滤波及加权,包括:
其中,即通道排列方向上逐层对重排成楔形束的投影数据进行滤波;h(t)可以使用Shepp-Logan卷积核。是对投影数据进行加权:此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每条参与反投影的射线路径上权重的归一化,同时可以通过对射线锥角的不同采用不同权重,已达到一定程度抑制近似算法带来的锥角伪影问题。此步骤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案。也可以忽略的加权步骤,即认为 是对射线进行锥角补偿,这里可以忽略焦点位置不同对计算差异的影响,即在计算时按焦点位置没有发生偏移进行计算,认为焦点位置没有在Z方向上进行偏移。
进一步的,对上述步骤S203滤波及加权后的数据反投影,包括:
空间中某一点(x,y,z)的图像由楔形束集合经过反投影获得:
对于角度θ下,穿过点(x,y,z)的射线位置t,b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t=xcosθ+ysinθ (13)
其中,b为投影角度为θ时,楔形束穿过(x,y,z)后达到经过重排后的楔形束的探测器的Z位置相对于探测器中心层的偏移量。
当系统的射线锥角角度比较小时,如不大于2°,可以忽略ΔR的影响,即设定ΔR为0,以便于提高计算速度。
对数据的反投影计算过程可以使用英伟达公司的双显卡进行CUDA编程,以实现并行计算,保证执行效率。
本发明通过上述描述的CT装置和扫描模式进行数据采集,使得Z方向的每个投影方向上的采样频率增加4倍。采样频率高于还原系统极限分辨率所需的采样频率。因此能发挥出系统极限分辨率的能力,使数据不会发生混叠现象。如果使用的探测器单元在通道方向和层方向的尺寸相近,那么可以获得很好的各向同性分辨率效果,即实现高质量的三维成像。
通过上述描述的CT重建方法,可以保证扫描数据得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三维成像,是确保Z向分辨率获得极限值,以及消除混叠伪影的关键步骤。
总之,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CT机在Z方向采样不足的固有缺陷带来的分辨率和混叠伪影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扫描方式基于断层扫描模式,可以在优于螺旋扫描的剂量效率和重复扫描能力的情况下,使Z向分辨率提升至系统极限水平,并能够消除Z向混叠伪影。
本发明还有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扫描过程中焦点没有集中在球管的阳极靶面上的固定一点,有利于球管的散热和焦点稳定性,进而改善了图像质量的稳定可靠性以及提升了CT机的扫描吞吐量。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包括固定架(1)、旋转架(2)、光源发生装置(3)、信号探测装置(4)以及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架(2)可围绕X-Y平面某固定点旋转;所述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沿Z向固定不动,以满足断层扫描轨迹,X-Y-Z坐标系满足右手系定义;
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安装在所述旋转架(2)上,能输出锥形束的扫描光线,并且在相邻采样周期间沿Z向快速切换焦点位置同时光源中心位置沿Z向连续移动;
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安装在所述旋转架(2)上,与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位置相对,且在旋转过程中与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以保证锥形束光源可以被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面阵接收;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为适应采集锥形束的面阵结构,包括多个感光元件;
图像重建计算机(6),与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相连,用于接收和处理扫描数据,以实现重建计算;
图像显示装置(7),用于显示经过所述重建计算机(6)处理得到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为X射线光源,包括高压装置和X线球管。
3.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的扫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1: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和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在X-Y面内旋转扫描的同时,所述被扫描目标支撑装置(5)在Z方向固定不动,以满足断层扫描轨迹,所述断层扫描时按等角度方式触发采样,投影采样总个数为偶数;
S102:当开始断层扫描时,所述光源发生装置(3)焦点在阳极靶面的位置持续快速切换同时光源中心位置沿Z向连续匀速移动,在一个采样周期内沿Z向按照预定轨迹扫描;
S103:所述信号探测装置(4)接收按照所述预定轨迹扫描获得的信号,并将得到的数据传输至重建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2中预定轨迹满足:
其中,β是第n次采样时的投影角度,投影角度定义为焦点和旋转中心所在射线路径与Y轴方向所成的角度;
Rf表示原始焦点状态的旋转半径;
Δz为焦点在阳极靶面平移导致的在Z坐标上发生的焦点偏移
为焦点在相邻采样之间切换产生的位置瞬间改变量:
Δβ是当前投影角度相对于起始投影角度所跨越过的角度间隔;
Rfd是焦点到信号探测装置的距离;
B为信号探测装置感光元件在Z方向上的间隔;
ΔR表示焦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化量,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α表示球管的阳极靶面存在的角度。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的扫描控制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201:对扫描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S202:对上述步骤S201预处理后的数据重排;
S203:对上述步骤S202重排后的数据进行滤波及加权;
S204:对上述步骤S203滤波及加权后的数据反投影;
S205:对上述步骤S204反投影后的数据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可用于诊断的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2包括:
S2021:在不同投影角度时,旋转半径和通道角度发生了变化,按产生变化后的值进行重排插值;
S2022:输出的楔形束数据集分为两组,一组楔形束数据由奇数采样的锥形束数据集进行插值产生,另一组楔形束数据由偶数采样的锥形束数据集进行插值产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2包括:
β为锥形束P在当前焦点位置的投影角度,即OS线和Y轴所成角度,γ为理想焦点状态下射线路径与中心通道所成的角度,θ为射线路径与Y轴所成角度,即平行束投影角度,t为射线路径到原点O的距离,满足如下几何关系:
θ=β+γ+Δγ (6)
t=(Rf+ΔR)sin(γ+Δγ) (7)
该扫描模式下采样产生的锥形束投影数据记为P(β,γ,b),b为射线路径到达探测器上的位置;
将采集的原始投影数据的锥形束重排为楔形束数据集:
Pnmod2=1(β,γ,b)→Pnmod2=1(θ,t,b) (9)
Pnmod2=0(β,γ,b)→Pnmod2=0(θ,t,b) (10)
nmod2的表示对n取2的余数,即将采集的锥形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重排,采样是奇数的为一组,采样是偶数的为一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述步骤S202重排后的数据进行滤波及加权,包括:
其中,即通道排列方向上逐层对重排成楔形束的投影数据进行滤波;是对投影数据进行加权;表示对射线进行锥角补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述步骤S203滤波及加权后的数据反投影,包括:
空间中某一点(x,y,z)的图像由楔形束集合经过反投影获得:
对于角度θ下,穿过点(x,y,z)的射线位置t,b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t=x cosθ+y sinθ (13)
其中,b为投影角度为θ时,楔形束穿过(x,y,z)后达到经过重排后的楔形束的探测器的Z位置相对于探测器中心层的偏移量。
CN201810143732.4A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 Active CN108283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3732.4A CN108283503B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3732.4A CN108283503B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3503A true CN108283503A (zh) 2018-07-17
CN108283503B CN108283503B (zh) 2021-08-20

Family

ID=62832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3732.4A Active CN108283503B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8350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6857A (zh) * 2018-08-06 2019-01-18 沈阳晟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滑环式ct机通讯系统及方法
CN110428370A (zh) * 2019-07-01 2019-11-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偏心旋转提高锥形束spect成像分辨率的方法
CN111242913A (zh) * 2020-01-08 2020-06-05 浙江大学 一种获取肋骨展开图像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97386A (zh) * 2020-02-18 2020-06-19 苏州晟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t数据定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78A (zh) * 1994-04-30 1996-07-17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装置
CN1293532A (zh) * 1999-10-13 2001-05-0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带限制装置的x射线仪
CN102456227A (zh) * 2010-10-28 2012-05-16 清华大学 Ct图像重建方法及装置
CN104321805A (zh) * 2012-05-14 2015-01-2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暗场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78A (zh) * 1994-04-30 1996-07-17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装置
CN1293532A (zh) * 1999-10-13 2001-05-0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带限制装置的x射线仪
CN102456227A (zh) * 2010-10-28 2012-05-16 清华大学 Ct图像重建方法及装置
CN104321805A (zh) * 2012-05-14 2015-01-2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暗场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6857A (zh) * 2018-08-06 2019-01-18 沈阳晟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滑环式ct机通讯系统及方法
CN110428370A (zh) * 2019-07-01 2019-11-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偏心旋转提高锥形束spect成像分辨率的方法
CN111242913A (zh) * 2020-01-08 2020-06-05 浙江大学 一种获取肋骨展开图像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42913B (zh) * 2020-01-08 2023-04-11 浙江大学 一种获取肋骨展开图像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97386A (zh) * 2020-02-18 2020-06-19 苏州晟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t数据定位方法
CN111297386B (zh) * 2020-02-18 2024-03-01 苏州晟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t数据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3503B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0863B (zh) 一种焦点切换式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
US8483361B2 (en) Anode target for an x-ray tub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x-ray tube
CN108283503B (zh) 一种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
US9008402B2 (e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JP5376902B2 (ja) 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再構成処理方法
JP5537074B2 (ja) 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及び方法
US20120236987A1 (en) Multiple energy ct scanner
US7864916B2 (en) X-ray computer tomography apparatus
EP103850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rtifact compensation with variable angular sampling
JP3682308B2 (ja) 計算機式断層写真装置及び撮像されるべき物体の像を発生する方法
US2013001680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quiring sparse channel data and for image processing utilizing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JP5641811B2 (ja) 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JP4612294B2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装置、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装置制御方法、及び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プログラム
US6925141B2 (en) Method for imaging in the computer tomography of a periodically moved object to be examined and CT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US7529335B2 (en) Voxel-driven spiral reconstruction for 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Hagen et al. Cycloidal computed tomography
CN108283502B (zh) 一种焦点移动式ct机、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
JP5727277B2 (ja) X線ct装置
CN110428478B (zh) 交替光源扇束x射线ct采样方法及装置
CN110363825A (zh) 一种z向高分辨率的CT扫描方式和图像重建方法
EP1713392B1 (e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with pixel staggering and focal spot modulation
US802371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artifact due to time delay in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in computer tomography
JP2009112815A (ja) 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画像再構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N106097411B (zh) Ct机图像重建方法及高分辨ct扫描机
CN110495901A (zh) 具有成对射线源环的静态实时ct成像系统及成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2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uilding 8, No. 188 Fuchunji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Shengnu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18-1, Jinhui Street, Hunnan New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10000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SHENGNUO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