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1088A - 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及其可弯折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及其可弯折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81088A CN108281088A CN201810055683.9A CN201810055683A CN108281088A CN 108281088 A CN108281088 A CN 108281088A CN 201810055683 A CN201810055683 A CN 201810055683A CN 108281088 A CN108281088 A CN 1082810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ding
- electrode
- bending region
- radius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459 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indium;tin;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In].[Sn]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412 a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949 im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可弯折产品的弯折区在弯折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弯曲半径,进而导致柔性可弯折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包括:在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设置至少两个电极,各所述电极之间相互平行;对各所述电极施加电压或电流,以调整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可弯折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折半径的方法及其可弯折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和柔性照明技术的发展,新型显示产品层出不穷。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凭借其可弯曲、自发光性、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高反应速率、全彩化及制程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面板和照明厂商和消费者的推崇。
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照明装置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是弯曲半径,在理想状态下,当柔性显示面板或柔性照明装置弯折时,如图1所示,其弯折区往往只有一个弯曲半径即R=r,即弯折区被均匀地弯折,然而,在实际弯折过程中,由于外加应力或者弯折区域内的应力不均匀等原因,则可能导致其弯折区有多个的弯曲半径,如图1所示,即弯折区在不同的弯折位置有不同的弯曲半径:r1,r2和r3。
在上述实际弯折过程中,由于柔性显示面板或柔性照明装置的弯折区在弯折后可能存在多个弯曲半径,这将导致弯折后的显示面板或照明装置与整机的结构不匹配,此外,有些弯曲半径较小的弯曲区域在弯折时则可能因此发生断裂,这些最终都将导致柔性显示面板或柔性照明装置的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可弯折产品的弯折区在弯折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弯曲半径,进而导致柔性可弯折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弯折部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可弯折产品的弯折区在弯折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弯曲半径,进而导致柔性可弯折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包括:
在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设置至少两个电极,各所述电极之间相互平行;
对各所述电极施加电压或电流,以调整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优选地,对各所述电极施加电压,以调整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折半径,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弯折区域中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大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域的电极施加电性相反的电压,以减小所述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若检测到所述弯折区域中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小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施加电性相同且电压的绝对值不同的电压,以增大所述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优选地,对各所述电极施加电流,以调整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折半径,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弯折区域中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大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以减小所述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若检测到所述弯折区域中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小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以增大所述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优选地,在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设置至少两个电极,具体包括: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弯折区域上形成金属膜;
对所述金属膜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弯折区域的两侧,所述弯折区域的两侧以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折中心线成轴对称。
一种可弯折部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弯折区域;
至少两个电极,各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弯折区域中,各所述电极之间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可弯折部件还包括:第二聚酰亚胺层,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覆盖在所述电极上,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中背离所述电极的面平行于所述本体中设置有所述电极的面。
优选地,所述可弯折部件还包括:
功能层,所述功能层覆盖在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上。
优选地,所述功能层为显示面板的功能层或照明装置的功能层。
优选地,所述功能层为显示面板的功能层,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聚酰亚胺层和阻挡层,所述阻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聚酰亚胺层上;
则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阻挡层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电极的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由于能够在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设置至少两个电极,各电极之间相互平行,然后对各电极施加电压或电流,以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这样当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在弯折后出现多个弯曲半径时,便可以通过对位于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弯曲半径不满足预期要求的区域的电极施加电压,来调整这些弯曲半径不满足预期要求的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可弯折产品的弯折区在弯折过程中存在多个弯曲半径,导致柔性可弯折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或柔性照明装置的弯折区弯折后的可能出现的情况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弯折区域设置电极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实际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可弯折产品的弯折区在弯折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弯曲半径,进而导致柔性可弯折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如图2所示,为该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01,在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设置至少两个电极,各电极之间相互平行;
其中,可弯折部件既可以是显示面板的可弯折部件,也可以是柔性OLED照明装置的可弯折部件,为了解决弯折区域在实际弯折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外加应力或者弯折区域内的应力不均匀等原因,而导致弯折后的弯折区域有多个弯曲半径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弯折区域中设置多个电极,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弯折区域设置多个电极(即电极柱体)13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对这些电极施加不同电性的电压来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电极设置在弯折区域的两侧,弯折区域的两侧以弯折区域的弯折中心线成轴对称,如图3所示,这些电极可以对称地设置在弯折区域的两侧,即如图3中所示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电极,也可以在其中一侧设置1个电极,另一侧设置3个电极,只要弯折区域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极即可,这样当对电极施加电压时,便可以调整整个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为了便于调整弯折后的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在弯折区域中设置的电极至少有两个,且这些电极之间是相互平行的。当弯折区域为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时,为了不影响显示面板的电学性能,可以将这些电极设置在阻挡层上,具体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弯折区域上形成金属膜,然后对该金属膜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电极柱体。
步骤102,对各电极施加电压或电流,以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对各电极施加电压或电流,以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对各电极施加电压,以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具体而言,若检测到弯折区域中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大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第一弯折区域的电极施加电性相反的电压,以减小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若检测到弯折区域中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小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施加电性相同且电压的绝对值不同的电压,以增大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其中,预设的弯曲半径可以是根据实际的产品需求预先设定的弯曲半径。
若检测到弯折区域中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大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第一弯折区域的电极施加电性相反的电压,以减小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具体而言,由于施加在位于第一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的电压的电性相反,各电极之间则会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这样便会对弯折区域产生拉应力,从而减小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且电性相反时,电性相反的两个电极之间的压差越大,电极上的电荷聚集越多,电场强度也越大,则产生的拉应力也就越大。例如,以图3所示的弯折区域为例,该弯折区域包括4个电极,为便于描述将这四个电极从左至右分别称为左1电极、左2电极、右2电极和右1电极,将左1电极和左2电极所属的弯折区域称为第一弯折区域,将右2电极和右1电极所属的弯折区域称为第二弯折区域。当检测到图3所示弯折区域在弯折之后,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较大时,则可以对左1电极和左2电极施加电性相反的电压(比如可以对左1电极施加+10v的电压、对左2电极施加-10v的电压),在电性相反的电压的作用下,这两个电极则会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左1电极在左2电极的吸引力的作用下,向右1电极的方向对第二弯折区域产生拉应力,以及左2电极在左1电极的吸引力的作用下,向左1电极的方向对第一弯折区域产生拉应力,第一弯折区域在左1电极和左2电极共同的作用力下,其弯曲半径便可以减小,在这种方式下,便可以逐渐将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调整至预设的弯曲半径。
若检测到弯折区域中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小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施加电性相同且电压的绝对值不同的电压,以增大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具体而言,由于施加在位于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的电压的电性相同,且电压的绝对值不同,位于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之间则会产生相互排斥的作用力,这样便会对弯折区域产生压应力,且电性相同的两个电极的电压的绝对值之间的差值越大,电极上的电荷聚集越多,电场强度也越大,则产生的压应力也就越大。沿用上述图3的例子,当检测到图3所示弯折区域在弯折之后,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较小时,则可以对右2电极和右1电极施加电性相同的电压(比如可以在这两个电极上施加+10v和+15v的电压),在电性相同的电压的作用下,这两个电极则会产生相互排斥的作用力,右2电极在右1电极的排斥力的作用下,向背离右1电极的方向对第一弯折区域产生挤压的作用力,以及右1电极在右2电极的排斥力的作用下,向背离右2电极的方向对第一弯折区域产生挤压的作用力,第一弯折区域在右2电极和右1电极共同的作用力下,其弯曲半径便可以增大,在这种方式下,便可以逐渐将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调整至预设的弯曲半径。
第二种方式,对各电极施加电流,以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折半径,具体而言,若检测到弯折区域中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大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第一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以减小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若检测到弯折区域中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小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以增大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若检测到弯折区域中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大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第一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以减小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具体而言,可以对位于第一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同的正弦交流电,来调整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由于两个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根据安培定律可知,被施加了电流方向相同的螺线圈环绕的电极之间所产生的电磁场的极性则是相反的,进而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这样便会对该弯折区域产生拉应力,从而能够减小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沿用上述图3的例子,当检测到图3所示弯折区域在弯折之后,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较大时,则可以对左1电极和左2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在电流方向相同的正弦交流电的作用下,这两个电极则会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左1电极在左2电极的吸引力的作用下,向左2电极的方向对第二弯折区域产生拉应力,以及左2电极在左1电极的吸引力的作用下,向左1电极的方向对第二弯折区域产生拉应力,第二弯折区域在左1电极和左2电极共同的作用力下,其弯曲半径便可以减小。
若检测到弯折区域中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小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以增大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具体而言,可以对位于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反的正弦交流电,来调整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由于两个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根据安培定律可知,被施加了电流方向相同的螺线圈环绕的电极之间所产生的电磁场的极性则是相同的,进而产生相互排斥的作用力,这样便会对弯折区域产生压应力,从而能够增大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沿用上述图3的例子,当检测到图3所示弯折区域在弯折之后,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较小时,则可以对右2电极和右1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比如可以对右2电极施加+5A的电流,对右1电极施加-5A的电流),在电流方向相反的正弦交流电的作用下,这两个电极则会产生相互排斥的作用力,右2电极在右1电极的排斥力的作用下,向右1电极的方向对第一弯折区域产生拉应力,以及右1电极在右2电极的吸引力的作用下,向右2电极的方向对第二弯折区域产生拉应力,第二弯折区域在右2电极和右1电极共同的作用力下,其弯曲半径便可以减小。
本申请中,由于能够在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设置至少两个电极,各电极(即电极柱体)之间相互平行,然后对各电极施加电压,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这样当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在弯折后出现多个弯折半径时,便可以通过对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的电极施加电压,来调整弯折区域弯折后可能出现的多个弯折半径,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可弯折产品的弯折区在弯折过程中存在多个弯曲半径,导致柔性可弯折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基于与上述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弯折部件,包括:本体,其中本体具有弯折区域;以及至少两个电极,其中各电极设置在弯折区域中,各电极之间相互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调整整个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本申请中提供的可弯折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电极,优选地设置在弯折区域的两侧,该弯折区域的两侧以弯折区域的弯折中心线成轴对称。
在弯折区设置多个电极之后,由于各电极是有一定的厚度的,而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块还需设置在电极之上,因此还需要在这些电极上覆盖一层聚酰亚胺,覆盖的聚酰亚胺的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在几微米至十几微米之间,具体数值大小则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覆盖的聚酰亚胺能够完全覆盖各电极的凸起部分,至为平整的一层,因此可弯折部件还包括第二聚酰亚胺层,该第二聚酰亚胺层覆盖在电极上,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中背离电极的面平行于所述本体中设置有电极的面,且第二聚酰亚胺层的厚度大于电极的厚度。为了能够实现对弯折区域的弯折,电极的厚度至少为10nm。此外,为了便于生产和使用,电极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钼、钛、铝或铜中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对这些电极施加电压,在这些电极上覆盖聚酰亚胺时,还需考虑将这些电极的引脚露出来,以便通过这些引脚对与这些引脚相对应的电极施加电压,从而达到调整弯折区的弯曲半径的目的。
可弯折部件还包括功能层,该功能层覆盖在第二聚酰亚胺层上。该功能层可以为显示面板的功能层(比如OLED和薄膜晶体管以及触摸屏),也可以是照明装置的功能层(比如OLED和薄膜晶体管)。当功能层为显示面板的功能层时,由于本体还包括第一聚酰亚胺层和阻挡层,且阻挡层设置在第一聚酰亚胺层上,为了避免设置的电极可能会影响显示面板的电学性能和显示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方案,各电极可以设置在阻挡层上,然后再在覆盖有聚酰亚胺的电极上覆盖功能层。
下面以显示面板为例,对该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如图2所示,为该方法实施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包括:
第一步,在阻挡层12的弯折区域设置多个电极,多个电极(即电极柱体)之间相互平行;
为便于调整整个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本申请中弯折区域中的至少两个电极,优选地设置在弯折区域的两侧,该弯折区域的两侧以弯折区域的弯折中心线成轴对称。如图4所示,在阻挡层12的弯折区设置多个电极柱体13,其中,阻挡层12为设置在第一聚酰亚胺层11上的一层,用于阻挡水和氧气侵蚀显示器件,在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前提下,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地将电极柱体13设置在阻挡层12上。由于本申请是通过对各电极设置电性不同的电压来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因此设置的电极至少有两个,且各电极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这样便于调节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阻挡层12上形成金属膜,然后对该金属膜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相互平行的电极柱体1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的目的,各电极柱体13的厚度至少为10nm。为了便于生产和推广应用,这些电极柱体13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钼、钛、铝、铜中的一种。此外,各电极柱体13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设置的电极柱体13在施加电压之后能够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即可。
第二步,在电极柱体13上覆盖第二聚酰亚胺层14;
在阻挡层12的弯折区域设置多个电极柱体13之后,由于各电极柱体13是有一定的厚度的,而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块还需设置在电极柱体13之上,因此还需要在这些电极上覆盖聚酰亚胺,即上文所述的第二聚酰亚胺层14,其中,覆盖的聚酰亚胺的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在几微米至十几微米之间,具体数值大小则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覆盖的聚酰亚胺能够完全覆盖各电极柱体13的凸起部分为止,且该第二聚酰亚胺层14与电极相对的一面平行于阻挡层12。此外,为了能够实现对这些电极柱体13施加电压,在这些电极柱体13上覆盖聚酰亚胺时,还需将这些电极柱体13的引脚露出来,以便通过这些引脚对与这些引脚相对应的电极柱体13施加电压,从而达到调整弯折区的弯曲半径的目的。
第三步,在第二聚酰亚胺层14上覆盖显示面板的功能层15。
最后,在第二聚酰亚胺层14上覆盖显示面板的功能层15,这里的显示面板的功能层15则包括OLED器件、薄膜晶体管、偏光片和触摸屏等显示面板的功能模块,这样便制成了柔性的可调节弯曲半径的显示面板。当弯折该显示面板时,若弯折后的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域出现多个弯曲半径,则可以通过电极柱体13的引脚对显示面板中的电极施加电压,调整其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当弯折后的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有多个弯曲半径时,即包括r1、r2和r3这三个弯曲半径,其中r2<r1<r3,假设r1为满足实际需求的弯曲半径,则显然弯曲半径r2较小,则可以对r2位置处的电极施加电性相反的电压,产生压应力,以增大r2位置处的弯曲半径,而对于具有较大弯曲半径r3的位置处,则可以对r3位置处的电极施加电性相同的电压,产生拉应力,以减小r3位置处的弯曲半径,直到调整该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为预设的弯曲半径为止,其中,该预设的弯曲半径可以是根据整机的结构确定的弯曲半径,也可以是预先确定的该显示面板可以实现的弯曲半径。
本申请中,由于能够在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设置至少两个电极,各电极之间相互平行,然后对各电极施加电压,调整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这样当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在弯折后出现多个弯折半径时,便可以通过对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的电极施加电压,来调整弯折区域弯折后可能出现的多个弯折半径,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可弯折产品的弯折区在弯折过程中存在多个弯曲半径,导致柔性可弯折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设置至少两个电极,各所述电极之间相互平行;
对各所述电极施加电压或电流,以调整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各所述电极施加电压,以调整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折半径,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弯折区域中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大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域的电极施加电性相反的电压,以减小所述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若检测到所述弯折区域中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小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施加电性相同且电压的绝对值不同的电压,以增大所述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各所述电极施加电流,以调整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折半径,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弯折区域中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大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以减小所述第一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若检测到所述弯折区域中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小于预设的弯曲半径,则对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区域的电极上环绕的螺线圈施加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以增大所述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曲半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可弯折部件的弯折区域中设置至少两个电极,具体包括: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弯折区域上形成金属膜;
对所述金属膜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弯折区域的两侧,所述弯折区域的两侧以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折中心线成轴对称。
5.一种可弯折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弯折区域;
至少两个电极,各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弯折区域中,各所述电极之间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弯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折部件还包括:第二聚酰亚胺层,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覆盖在所述电极上,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中背离所述电极的面平行于所述本体中设置有所述电极的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弯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折部件还包括:
功能层,所述功能层覆盖在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弯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为显示面板的功能层或照明装置的功能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弯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为显示面板的功能层,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聚酰亚胺层和阻挡层,所述阻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聚酰亚胺层上;
则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阻挡层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弯折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电极的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55683.9A CN108281088A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及其可弯折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55683.9A CN108281088A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及其可弯折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81088A true CN108281088A (zh) | 2018-07-13 |
Family
ID=62804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55683.9A Pending CN108281088A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及其可弯折部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81088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61381A (zh) * | 2018-11-30 | 2019-03-1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CN110580856A (zh) * | 2019-09-24 | 2019-12-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11223405A (zh) * | 2020-01-08 | 2020-06-0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保护方法 |
CN111402736A (zh) * | 2020-03-26 | 2020-07-1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769028A (zh) * | 2020-06-24 | 2020-10-13 | 上海理工大学 | 玻璃底片平面度校正装置及方法 |
CN113793553A (zh) * | 2021-09-08 | 2021-12-14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 |
CN115798333A (zh) * | 2022-12-02 | 2023-03-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屏组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36187A (zh) * | 2015-01-23 | 2015-04-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器 |
KR20150049822A (ko) * | 2013-10-31 | 2015-05-0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곡면 표시장치 및 그를 위한 곡률 조정 장치 |
CN105091833A (zh) * | 2015-08-21 | 2015-11-25 |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屏的弯曲检测方法及弯曲检测装置 |
CN105761616A (zh) * | 2014-12-17 | 2016-07-13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
CN106601132A (zh) * | 2017-01-04 | 2017-04-26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240600A (zh) * | 2017-06-26 | 2017-10-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
2018
- 2018-01-19 CN CN201810055683.9A patent/CN10828108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50049822A (ko) * | 2013-10-31 | 2015-05-0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곡면 표시장치 및 그를 위한 곡률 조정 장치 |
CN105761616A (zh) * | 2014-12-17 | 2016-07-13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
CN104536187A (zh) * | 2015-01-23 | 2015-04-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器 |
CN105091833A (zh) * | 2015-08-21 | 2015-11-25 |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屏的弯曲检测方法及弯曲检测装置 |
CN106601132A (zh) * | 2017-01-04 | 2017-04-26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240600A (zh) * | 2017-06-26 | 2017-10-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61381A (zh) * | 2018-11-30 | 2019-03-1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CN110580856A (zh) * | 2019-09-24 | 2019-12-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11223405A (zh) * | 2020-01-08 | 2020-06-0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保护方法 |
CN111223405B (zh) * | 2020-01-08 | 2022-01-2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保护方法 |
CN111402736A (zh) * | 2020-03-26 | 2020-07-1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402736B (zh) * | 2020-03-26 | 2022-03-0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769028A (zh) * | 2020-06-24 | 2020-10-13 | 上海理工大学 | 玻璃底片平面度校正装置及方法 |
CN111769028B (zh) * | 2020-06-24 | 2023-03-21 | 上海理工大学 | 玻璃底片平面度校正装置及方法 |
CN113793553A (zh) * | 2021-09-08 | 2021-12-14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 |
CN115798333A (zh) * | 2022-12-02 | 2023-03-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屏组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81088A (zh) | 一种调整弯折区域弯曲半径的方法及其可弯折部件 | |
US20230202916A1 (en) | Glass substrate, fabricat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TWI342975B (en) | Polymer stabilized alignment lcd panel | |
US10078246B2 (en) | Display panel | |
CN104793386B (zh) | 触控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080151169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TW457384B (en) | Electrode structure for a wide viewing a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0479340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 |
WO2004019117A2 (en) | High speed and wide viewing a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
TW200809349A (en) | Method for mak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CN107797321A (zh) |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9656064A (zh) |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US10509275B2 (en) | Display panel having stable maintenance ratio with viewing angle changed in different gray levels | |
JP6734950B2 (ja) | ズーム液晶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液晶レンズ構造 | |
CN105842939B (zh) | 用于薄膜晶体管的显示器件及其具有该显示器件的显示装置 | |
TW200817799A (en) | Pixel structur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 |
CN104834132B (zh) | 显示面板、调试画面闪烁的方法及装置、显示装置 | |
WO2021098084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060244889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CN204536698U (zh) | 显示面板 | |
EP3745191B1 (en) | Pixel structur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7170372B (zh) | 曲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9151971B2 (en) |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 |
CN108153010A (zh) | 液晶透镜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7132707B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