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07550A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07550A CN108107550A CN201711082176.6A CN201711082176A CN108107550A CN 108107550 A CN108107550 A CN 108107550A CN 201711082176 A CN201711082176 A CN 201711082176A CN 108107550 A CN108107550 A CN 1081075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axis
- object side
- image side
- near z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0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0
- 241000700608 Sagit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FNMKZDDKPDBYJM-UHFFFAOYSA-N 3-(1,3-benzodioxol-5-yl)-7-(3-methylbut-2-enoxy)chromen-4-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OCOC2=CC(C2=COC=3C(C2=O)=CC=C(C=3)OCC=C(C)C)=C1 FNMKZDDKPDBY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物侧、一像侧以及一光轴、六个透镜。其中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并满足以下条件:(G12+T3+G34)/EFL≤4.800。本发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既能增加镜头半视角、同时具备不同环境温度下低焦距偏移量、还能维持镜头适当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追求轻薄短小的脚步也未曾放慢,因此光学镜头等电子产品的关键零组件在规格上也必须持续提升,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光学镜头最重要的特性除了成像质量与体积以外,提升视场角度也日趋重要。随着影像感测技术之进步,光学镜头的应用不只仅限于拍摄影像与录像,还加上环境监视、行车纪录摄影等需求,因此因应行车环境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以及消费者对于成像质量等的要求,在光学镜头设计领域中,除了追求镜头薄型化,同时也必须兼顾镜头成像质量及性能。
此外,电子装置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环境温度的差异可能使得光学透镜系统的后焦距产生变化,进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期望透镜组的后焦距变化量不容易受温度的变化影响。
有鉴上述之问题,镜头除了成像质量良好以外,同时具备不同环境温度下低后焦距变化量(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以及提升视场角度,都是本领域设计的改善重点。然而,光学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微型化的光学镜头,设计过程不仅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量到制作、组装良率等生产面的实际问题。
因此,微型化镜头的技术难度明显高出传统镜头,故如何制作出符合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的光学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长久以来一直是本领域产、官、学界所持续精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既能增加镜头半视角、同时具备不同环境温度下低焦距偏移量、还能维持镜头适当长度的光学成像镜头。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包含物侧、像侧以及光轴,第一透镜为物侧至像侧数来第一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二透镜为物侧至像侧数来第二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三透镜为像侧至物侧数来第四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四透镜为像侧至物侧数来第三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五透镜为像侧至物侧数来第二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六透镜为像侧至物侧数来第一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且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物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像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三透镜的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并满足以下条件:(G12+T3+G34)/EFL≤4.8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三透镜的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且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并满足以下条件:(G12+T3+G34)/EFL≤4.8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三透镜的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并满足以下条件:(G12+T3+G34)/EFL≤4.800。
上述任一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AAG/(G34+G45+T5+G56)≤5.800。
(T2+G34+G45)/EFL≤1.700。
ALT/T6≤4.300。
G12/T1≤2.100。
(T1+T3)/T4≤2.700。
BFL/G23≤1.600。
AAG/T6≤2.500。
T3/EFL≤1.400。
ALT/G23≤4.700。
G12/(T2+G34+G45)≤1.400。
TL/(T4+BFL)≤8.400。
TTL/(T3+G34+G45+T5+G56)≤6.500。
AAG/G23≤2.300。
(G34+G45+T5+G56)/EFL≤2.000。
(T1+G12)/T4≤2.200。
TL/(T2+G34+G45)≤12.100。
BFL/T6≤1.600。
其中G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G23为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34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G45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56为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AAG为G12、G23、G34、G45与G56的总和,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定义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FL定义为光学镜头系统有效焦距,ALT为该光学成像镜头中所有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和,BFL为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
本发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可以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中,例如:行动电话、相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车用摄影装置、虚拟实境追踪器(Virtual Reality(VR)Tracker)等装置中。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判断曲率形状方法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7A是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7B是第一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7C是第一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7D是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9A是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9B是第二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9C是第二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9D是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1A是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1B是第三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1C是第三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1D是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3A是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3B是第四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3C是第四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3D是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五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5A是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5B是第五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5C是第五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5D是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7A是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7B是第六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7C是第六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7D是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9A是第七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9B是第七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9C是第七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9D是第七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八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21A是第八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21B是第八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21C是第八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21D是第八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九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23A是第九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23B是第九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23C是第九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23D是第九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十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25A是第十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25B是第十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25C是第十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25D是第十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十一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27A是第十一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27B是第十一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27C是第十一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27D是第十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十二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29A是第十二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29B是第十二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29C是第十二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29D是第十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30是第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1是第一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32是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3是第二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34是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5是第三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36是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7是第四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38是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9是第五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40是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41是第六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42是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43是第七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44是第八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45是第八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46是第九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47是第九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48是第十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49是第十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50是第十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51是第十一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52是第十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53是第十二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54是实施例1-5之部分重要参数表格图。
图55是实施例1-5之部分重要参数表格图。
图56是实施例6-12之部分重要参数表格图。
图57是实施例6-12之部分重要参数表格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开始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首先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图式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其中,本篇说明书所言之「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之光轴上的屈光率为正(或为负)。该像侧面、物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的范围,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 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ray)Lm,如图1所示,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光线通过光轴上的区域为光轴附近区域A,边缘光线通过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C,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部E(即圆周附近区域C径向上向外的区域),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之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之实施例为求图式简洁均省略了部分的延伸部。更详细的说,判定面形或光轴附近区域、圆周附近区域、或多个区域的范围的方法如下:
请参照图1,其系一透镜径向上的剖视图。以该剖视图观之,在判断前述区域的范围时,定义一中心点为该透镜表面上与光轴的一交点,而一转换点是位于该透镜表面上的一点,且通过该点的一切线与光轴垂直。如果径向上向外有复数个转换点,则依序为第一转换点,第二转换点,而有效半效径上距光轴径向上最远的转换点为第N转换点。中心点和第一转换点之间的范围为光轴附近区域,第N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中间可依各转换点区分不同的区域。此外,有效半径为边缘光线Lm与透镜表面交点到光轴I上的垂直距离。
如图2所示,该区域的形状凹凸系以平行通过该区域的光线(或光线延伸线)与光轴的交点在像侧或物侧来决定(光线焦点判定方式)。举例言之,当光线通过该区域后,光线会朝像侧聚焦,与光轴的焦点会位在像侧,例如图2中R点,则该区域为凸面部。反之,若光线通过该某区域后,光线会发散,其延伸线与光轴的焦点在物侧,例如图2中M点,则该区域为凹面部,所以中心点到第一转换点间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凹面部;由图2可知,该转换点即是凸面部转凹面部的分界点,因此可定义该区域与径向上相邻该区域的内侧的区域,系以该转换点为分界具有不同的面形。另外,若是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指近轴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部;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部,此方法判定出的凹凸和光线焦点判定方式相同。若该透镜表面上无转换点,该光轴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0~50%,圆周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50~100%。
图3范例一的透镜像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仅具有第一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二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像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的面形和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内侧区域不同。即,圆周附近区域和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不同;该圆周附近区域系具有一凸面部。
图4范例二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具有第一及第二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三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物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与第二转换点间的区域(第二区)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第三区)具有一凸面部。
图5范例三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无转换点,此时以有效半径0%~50%为光轴附近区域,50%~100%为圆周附近区域。由于光轴附近区域的R值为正,故此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而圆周附近区域与光轴附近区域间无转换点,故圆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
如图6所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从放置物体(图未示)的物侧2至成像的像侧3,沿着光轴(optical axis)4,至少包含有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滤光片90及成像面(image plane)91。此处定义第一透镜10为物侧2至像侧3数来第一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二透镜20为物侧2至像侧3数来第二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三透镜30为像侧3至物侧2数来第四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四透镜40为像侧3至物侧2数来第三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五透镜50为像侧3至物侧2数来第二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六透镜60为像侧3至物侧2数来第一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般说来,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都可以是由塑料或玻璃材质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三透镜30以塑料材质制成,有助于使光学成像镜头轻量化并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可达成本发明良好功效。
此外,光学成像镜头1还包含光圈(aperture stop)80,而设置于适当之位置。在图6中,光圈80是设置在第三透镜30与第四透镜40之间。当由位于物侧2之待拍摄物(图未示)所发出的光线(图未示)进入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时,即会经由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光圈8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与滤光片90之后,会在像侧3的成像面91上聚焦而形成清晰的影像。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选择性设置的滤光片90还可以是具各种合适功能之滤镜,可滤除特定波长的光线,设于第六透镜60朝向像侧的一面62与成像面91之间。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之各个透镜,都分别具有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与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另外,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之各个透镜,亦都具有光轴附近区域与圆周附近区域。例如,第一透镜10具有物侧面11与像侧面12;第二透镜20具有物侧面21与像侧面22;第三透镜30具有物侧面31与像侧面32;第四透镜40具有物侧面41与像侧面42;第五透镜50具有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第六透镜60具有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各物侧面与像侧面又有光轴附近区域以及圆周附近区域。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之各个透镜,还都分别具有位在光轴4上的中心厚度T。例如,第一透镜10具有第一透镜厚度T1、第二透镜20具有第二透镜厚度T2、第三透镜30具有第三透镜厚度T3、第四透镜40具有第四透镜厚度T4、第五透镜50具有第五透镜厚度T5、第六透镜60具有第六透镜厚度T6。所以,在光轴4上光学成像镜头1中,所有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的中心厚度总和称为ALT。
另外,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在各个透镜之间又分别具有位在光轴4上的距离。例如,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12到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1在光轴4上的距离为G12、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22到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31在光轴4上的距离为G23、第三透镜30的像侧面32到第四透镜40的物侧面41在光轴4上的距离为G34、第四透镜40的像侧面42到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1在光轴4上的距离为G45、第五透镜50的像侧面52到第六透镜60的物侧面61在光轴4上的距离为G56。另外再定义AAG=G12+G23+G34+G45+G56。
另外,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1至成像面91在光轴上的长度为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为EFL,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至成像面91在光轴4上的长度为BFL,TL为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1至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在光轴4上的长度。
另外,再定义:f1为第一透镜10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20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30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40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50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60的焦距;n1为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20的折射率;n3为第三透镜30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40的折射率;n5为第五透镜50的折射率;n6为第六透镜60的折射率;υ1为第一透镜10的阿贝系数(Abbe number),即色散系数;υ2为第二透镜20的阿贝系数;υ3为第三透镜30的阿贝系数;υ4为第四透镜10的阿贝系数;υ5为第五透镜50的阿贝系数;及υ6为第六透镜60的阿贝系数。G6F代表第六透镜60到滤光片90之间在光轴4上的间隙宽度、TF代表滤光片90在光轴4上的厚度、GFP代表滤光片90到成像面91之间在光轴4上的间隙宽度、BFL为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到成像面91在光轴4上的距离、即BFL=G6F+TF+GFP。
实施例1
请参阅图6,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请参考图7A、弧矢(sagittal)方向的像散像差(astigmatic field aberration)请参考图7B、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7C、以及畸变像差(distortion aberration)请参考图7D。所有实施例中各球差图之Y轴代表视场,其最高点均为1.0,实施例中各像散图及畸变图之Y轴代表像高,系统像高为2.084毫米。
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系统1主要由六枚具有屈光率之透镜、滤光片90、光圈80、与成像面91所构成。光圈80是设置在第三透镜30与第四透镜40之间。滤光片90可以防止特定波长的光线投射至成像面而影响成像质量。
第一透镜10的材质为玻璃,并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1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1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6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7。第一透镜之物侧面11及像侧面12均为球面。
第二透镜20材质为塑料,并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2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2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6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7。第二透镜20之物侧面21及像侧面22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0材质为塑料,并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3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4,而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3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6以及在圆周附近的凸面部37。第三透镜30之物侧面31及像侧面32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0材质为塑料,并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4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4,而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4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6以及在圆周附近的凸面部47。第四透镜40之物侧面41及像侧面42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50材质为塑料,并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5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3以及位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5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6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7。另外,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均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0材质为塑料,并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6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6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6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7。另外,第六透镜60的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均为非球面。还有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50与第六透镜60之间利用胶体或膜体填充,但不限于此。滤光片90位于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以及成像面91之间。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从第一透镜10到第六透镜60中,所有物侧面11/21/31/41/51/61与像侧面12/22/32/42/52/62共计十二个曲面。若为非球面,则此等非球面系经由下列公式所定义:
其中:
R表示透镜表面之曲率半径;
Z表示非球面之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之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Y表示非球面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
ai为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学数据如图30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31所示。在滤光片90与成像面91之间设有一曲率半径为无限大之虚拟参考面(图未示)。在以下实施例之光学透镜系统中,整体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有效焦距为(EFL)、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简称HFOV)为整体光学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Field of View)的一半,又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其中,系统像高=2.084毫米;EFL=1.131毫米;HFOV=107.500度;TTL=11.265毫米;Fno=2.400。此外,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40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66mm。
实施例2
请参阅图8,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二实施例。请注意,从第二实施例开始,为简化并清楚表达图式,仅在图上特别标示各透镜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面型,而其余与第一实施例的透镜相同的面型,例如凹面部或是凸面部则不另外标示。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9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9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9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9D。第二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而已。
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2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33所示。系统像高=2.786毫米;EFL=1.370毫米;HFOV=107.500度;TTL=11.136毫米;Fno=2.400。特别是:第二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46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76mm。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0,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1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1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1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1D。第三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4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35所示,其中,系统像高=1.772毫米;EFL=1.105毫米;HFOV=96.750度;TTL=12.911毫米;Fno=2.600。特别是:第三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41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66mm。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2,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3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3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3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3D。第四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6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37所示,其中,系统像高=1.636毫米;EFL=0.962毫米;HFOV=96.750度;TTL=11.925毫米;Fno=2.400。特别是:第四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34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54mm。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4,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5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5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5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5D。第五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8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39所示,其中,系统像高=3.450毫米;EFL=1.973毫米;HFOV=107.500度;TTL=13.074毫米;Fno=2.600。特别是:第五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63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98mm。
实施例6
请参阅图16,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六实施例。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7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7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7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7D。第六实施例中,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1具有一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3’,第四透镜40的材质为玻璃,第四透镜40之物侧面41及像侧面42均为球面。另外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也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除此之外,从第六实施例开始至后面段落描述的其他实施例,除了上述第一透镜10至第六透镜60之外,更包含有一第七透镜70,设置于第二透镜20与第三透镜30之间。第七透镜70的材质为塑料,并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7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7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7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7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76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77。第七透镜70之物侧面71及像侧面22均为非球面。
同样地,第七透镜70之物侧面71及像侧面22经由下列公式所定义:
其中:
R表示透镜表面之曲率半径;
Z表示非球面之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之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Y表示非球面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
ai为第i阶非球面系数。
针对第六实施例以及后续的实施例,T7为第七透镜位在光轴4上的中心厚度。在光轴4上光学成像镜头1中,所有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的中心厚度总和称为ALT。
另外,再定义:f7为为第七透镜70的焦距;n7为第七透镜70的折射率;υ7为第七透镜70的阿贝系数。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22到第七透镜70的物侧面71在光轴4上的距离为G27、第七透镜70的像侧面72到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31在光轴4上的距离为G73。
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40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41所示,其中,系统像高=1.667毫米;EFL=0.946毫米;HFOV=103.000度;TTL=19.418毫米;Fno=2.400。特别是:第六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01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02mm。
实施例7
请参阅图18,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七实施例。第七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9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9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9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9D。第七实施例之设计与第六实施例类似,仅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42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43所示,其中,系统像高=3.264毫米;EFL=1.853毫米;HFOV=103.000度;TTL=21.235毫米;Fno=2.600。特别是:第七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08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13mm。
实施例8
请参阅图20,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八实施例。第八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21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1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1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21D。第八实施例之设计与第六实施例类似,仅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八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44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45所示,其中,系统像高=3.383毫米;EFL=1.769毫米;HFOV=103.000度;TTL=22.634毫米;Fno=2.600。特别是:第八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12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16mm。
实施例9
请参阅图22,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九实施例。第九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23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3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3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23D。第九实施例之设计与第六实施例类似,仅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九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46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47所示,其中,系统像高=2.820毫米;EFL=1.129毫米;HFOV=103.000度;TTL=15.052毫米;Fno=2.600。特别是:第九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03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03mm。
实施例10
请参阅图24,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十实施例。第十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25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5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5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25D。第十实施例之设计与第六实施例类似,仅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十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48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49所示,其中,系统像高=2.030毫米;EFL=1.390毫米;HFOV=103.000度;TTL=18.076毫米;Fno=2.400。特别是:第十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03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05mm。
实施例11
请参阅图26,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十一实施例。第十一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27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7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7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27D。第十一实施例之设计与第六实施例类似,仅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十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50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51所示,其中,系统像高=2.146毫米;EFL=1.459毫米;HFOV=103.000度;TTL=14.434毫米;Fno=2.500。特别是:第十一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十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12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16mm。
实施例12
请参阅图28,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十二实施例。第十二实施例在成像面9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29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9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9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29D。第十二实施例之设计与第六实施例类似,仅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十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52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53所示,其中,系统像高=1.675毫米;EFL=0.975毫米;HFOV=103.000度;TTL=14.015毫米;Fno=2.500。特别是:第十二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后焦距长度变化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后焦距长度变化值(back focal length variation)为0.000mm,而在-2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08mm,在80℃之环境温度下,其后焦距长度变化值为0.012mm。
另外,各实施例之重要参数则分别整理于图54、图55、图56与图57中。
申请人发现,本案的透镜配置,透过以下设计之相互搭配可有效提升视场角,同时具备不同环境温度下低后焦距变化量,且缩短镜头长度并加强物体清晰度以及达到良好的成像质量。
1.第二透镜物侧面位于光轴附近区域为凸面部,及第二透镜物侧面位于圆周附近区域为凸面部,可帮助收集成像光线。
2.第三透镜物侧面位于光轴附近区域为凹面部,有利于修正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产生的像差。
3.第三透镜材质为塑料,有助于使光学成像镜头轻量化并降低制造成本。
4.第四透镜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可帮助成像光线收聚。
5.第五透镜像侧面光轴附近区域为凹面部,第五透镜像侧面圆周附近区域为凹面部,第六透镜像侧面光轴附近区域为凸面部,及第六透镜像侧面圆周附近区域为凸面部,可达到修正整体像差的效果。
6.选择性地搭配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可修正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
7.选择性地搭配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第三透镜像侧面位于圆周附近区域为凸面部,可修正第二透镜产生的像差。
8.选择性地搭配第五透镜物侧面位于圆周附近区域为凹面部,有助于调整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产生的像差。
此外,透过以下各参数之数值控制,可协助设计者设计出具备良好光学性能、整体长度有效缩短且技术上可行之光学镜片组。故在满足以下条件式的数值限定之下,光学成像系统能达到较佳的配置:
(a)为了达成缩短透镜系统长度,本发明适当的缩短透镜厚度和透镜间的空气间隙,但考量到透镜组装过程的难易度以及必须兼顾成像质量的前提下,透镜厚度及透镜间的空气间隙彼此需互相调配,或调配特定光学参数于特定镜群数值组合中的比例,故在满足以下条件式的数值限定之下,光学成像系统能达到较佳的配置。
AAG/G23≤2.300,较佳的范围为1.400≤AAG/G23≤2.300;
AAG/T6≤2.500,较佳的范围为1.400≤AAG/T6≤2.500;
ALT/G23≤4.700,较佳的范围为1.900≤ALT/G23≤4.700;
ALT/T6≤4.300,较佳的范围为2.600≤ALT/T6≤4.300;
G12/T1≤2.100,较佳的范围为0.800≤G12/T1≤2.100;
G12/(T2+G34+G45)≤1.400,较佳的范围为0.500≤G12/(T2+G34+G45)≤1.400;
BFL/G23≤1.600,较佳的范围为0.300≤BFL/G23≤1.600;
BFL/T6≤1.600,较佳的范围为0.300≤BFL/T6≤1.600;
(T1+T3)/T4≤2.700,较佳的范围为1.100≤(T1+T3)/T4≤2.700;
AAG/(G34+G45+T5+G56)≤5.800,较佳的范围为2.000≤AAG/(G34+G45+T5+G56)≤5.800;
(T1+G12)/T4≤2.200,较佳的范围为1.200≤(T1+G12)/T4≤2.200。
(b)若满足以下条件式,使EFL与其他光学参数维持一比例,在光学系统厚度薄化的过程中,可帮助扩大视场角度。
(G12+T3+G34)/EFL≤4.800,较佳的范围为0.300≤(G12+T3+G34)/EFL≤4.800;
(G34+G45+T5+G56)/EFL≤2.000,较佳的范围为0.600≤(G34+G45+T5+G56)/EFL≤2.000;
T3/EFL≤1.400,较佳的范围为0.600≤T3/EFL≤1.400;
(T2+G34+G45)/EFL≤1.700,较佳的范围为0.500≤(T2+G34+G45)/EFL≤1.700。
(c)使光学元件参数与镜头长度比值维持一适当值,避免参数过小不利于生产制造,或是避免参数过大而使得镜头长度过长。
TTL/(T3+G34+G45+T5+G56)≤6.500,较佳的范围为2.500≤TTL/(T3+G34+G45+T5+G56)≤6.500;
TL/(T2+G34+G45)≤12.100,较佳的范围为5.700≤TL/(T2+G34+G45)≤12.100;
TL/(T4+BFL)≤8.400,较佳的范围为2.400≤TL/(T4+BFL)≤8.400。
透过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畸变皆符合使用规范。另外,红、绿、蓝三种代表波长在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皆集中在成像点附近,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皆获得控制而具有良好的球差、像差、畸变抑制能力。进一步参阅成像质量数据,红、绿、蓝三种代表波长彼此间的距离亦相当接近,显示本发明在各种状态下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集中性佳而具有优良的色散抑制能力,故透过上述可知本发明具备良好光学性能。
此外另可选择实施例参数之任意组合关系增加镜头限制,以利于本发明相同架构的镜头设计。
有鉴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条件式能较佳地使本发明镜头长度缩短、可用光圈增大、成像质量提升,或组装良率提升而改善先前技术的缺点。
前述所列之示例性限定关系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不等数量施用于本发明之实施态样中,并不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前述关系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须注意的是,此些细节需在无冲突之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当中。
本发明之各个实施例所揭露之光学参数的组合比例关系所得的包含最大最小值以内的数值范围皆可据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之涵盖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物侧,一像侧以及一光轴,一第一透镜为该物侧至该像侧数来第一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二透镜为该物侧至该像侧数来第二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三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四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四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三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五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二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六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一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特征:
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三透镜的材质为塑料,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
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
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其中G12为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34为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3定义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FL定义为该光学镜头系统有效焦距,并满足以下条件:(G12+T3+G34)/EFL≤4.800。
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物侧,一像侧以及一光轴,一第一透镜为该物侧至该像侧数来第一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二透镜为该物侧至该像侧数来第二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三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四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四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三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五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二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六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一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特征:
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三透镜的材质为塑料,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且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
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其中G12为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34为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3定义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FL定义为该光学镜头系统有效焦距,并满足以下条件:(G12+T3+G34)/EFL≤4.800。
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物侧,一像侧以及一光轴,一第一透镜为该物侧至该像侧数来第一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二透镜为该物侧至该像侧数来第二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三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四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四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三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五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二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一第六透镜为该像侧至该物侧数来第一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特征:
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该第三透镜的材质为塑料,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
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
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以及具有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其中G12为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34为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系统有效焦距,并满足以下条件:(G12+T3+G34)/EFL≤4.800。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G45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G56为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23为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AAG为G12、G23、G34.G45与G56的总和,并满足以下条件:AAG/(G34+G45+T5+G56)≤5.800。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G45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并满足以下条件:(T2+G34+G45)/EFL≤1.700。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ALT为该光学成像镜头中所有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和,T6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并满足以下条件:ALT/T6≤4.300。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并满足以下条件:G12/T1≤2.100。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并满足以下条件:(T1+T3)/T4≤2.700。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BFL为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G23为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并满足以下条件:BFL/G23≤1.600。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6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G23为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45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56为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AAG为G12、G23、G34、G45与G56的总和,并满足以下条件:AAG/T6≤2.500。
11.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更满足以下条件:T3/EFL≤1.400。
12.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ALT为该光学成像镜头中所有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和,G23为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并满足以下条件:ALT/G23≤4.700。
13.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G12为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并满足以下条件:G12/(T2+G34+G45)≤1.400。
1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BFL为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并满足以下条件:TL/(T4+BFL)≤8.400。
1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G45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G56为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并满足以下条件:TTL/(T3+G34+G45+T5+G56)≤6.500。
1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G23为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45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56为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AAG为G12、G23、G34、G45与G56的总和,并满足以下条件:AAG/G23≤2.300。
1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G45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G56为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并满足以下条件:(G34+G45+T5+G56)/EFL≤2.000。
1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并满足以下条件:(T1+G12)/T4≤2.200。
1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G45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并满足以下条件:TL/(T2+G34+G45)≤12.100。
2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BFL为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T6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并满足以下条件:BFL/T6≤1.6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82176.6A CN108107550A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光学成像镜头 |
CN201811250271.7A CN109581636B (zh) | 2017-11-07 | 2018-10-25 | 光学成像镜头 |
US16/205,235 US10488628B2 (en) | 2017-11-07 | 2018-11-30 | Optical imaging len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82176.6A CN108107550A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光学成像镜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07550A true CN108107550A (zh) | 2018-06-01 |
Family
ID=622066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82176.6A Pending CN108107550A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光学成像镜头 |
CN201811250271.7A Active CN109581636B (zh) | 2017-11-07 | 2018-10-25 | 光学成像镜头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50271.7A Active CN109581636B (zh) | 2017-11-07 | 2018-10-25 | 光学成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8107550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66685A (zh) * | 2020-12-25 | 2021-04-1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US10996444B2 (en) | 2018-04-18 | 2021-05-04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1686922B2 (en) | 2020-02-14 | 2023-06-27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1719911B2 (en) | 2020-02-14 | 2023-08-08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8282B (zh) * | 2020-12-22 | 2024-10-25 |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广角光学成像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17228B1 (ko) * | 2011-08-17 | 2019-01-29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촬상 렌즈 |
JP2015034922A (ja) * | 2013-08-09 | 2015-02-19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広角レンズ |
CN104122645B (zh) * | 2014-03-12 | 2017-02-1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
JP6385214B2 (ja) * | 2014-09-12 | 2018-09-05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広角レンズ |
CN105511053B (zh) * | 2016-01-12 | 2017-12-15 |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像素摄像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
CN105866930B (zh) * | 2016-06-21 | 2018-07-06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清镜头 |
JP2018055045A (ja) * | 2016-09-30 | 2018-04-05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広角レンズ |
CN106842520B (zh) * | 2017-03-30 | 2022-10-11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清全景环视光学成像系统 |
-
2017
- 2017-11-07 CN CN201711082176.6A patent/CN108107550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10-25 CN CN201811250271.7A patent/CN109581636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96444B2 (en) | 2018-04-18 | 2021-05-04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1686922B2 (en) | 2020-02-14 | 2023-06-27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1719911B2 (en) | 2020-02-14 | 2023-08-08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2666685A (zh) * | 2020-12-25 | 2021-04-1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US20220206263A1 (en) * | 2020-12-25 | 2022-06-30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81636A (zh) | 2019-04-05 |
CN109581636B (zh) | 2024-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96477B (zh) | 光学镜片组 | |
CN106772932B (zh) | 光学镜片组 | |
CN106154495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772931B (zh) | 光学镜片组 | |
CN106226888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5974563B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 |
CN105807391B (zh) | 光学镜片组 | |
CN108132512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227145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436476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896474A (zh) | 光学镜片组 | |
CN108459394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TWI810704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CN106526791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107552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094163B (zh) | 光学镜片组 | |
CN106094164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4880809B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107550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450156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5807398A (zh) |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132524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450159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450158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459395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