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9779A - 一种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摸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89779A CN108089779A CN201810041242.3A CN201810041242A CN108089779A CN 108089779 A CN108089779 A CN 108089779A CN 201810041242 A CN201810041242 A CN 201810041242A CN 108089779 A CN108089779 A CN 1080897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adhesive
-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 conducting layer
- tou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绝缘基底,并在该绝缘基底的一表面形成一第一粘胶层;在所述第一粘胶层的表面形成一第一碳纳米管层;图案化该第一碳纳米管层,得到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一第二粘胶层将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覆盖,并使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二粘胶层的表面形成一第二碳纳米管层;图案化该第二碳纳米管层,得到多个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一一对应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对应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和一第一导电线路,同时对应每个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和一第二导电线路;以及切割得到多个触摸屏。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389688.2、申请日为2013年09月02日、发明创造名称为“触摸屏的制备方法”的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电话与触摸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在液晶等显示设备的前面安装透光性的触摸屏的电子设备逐步增加。这样的电子设备的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一边对位于触摸屏背面的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进行视觉确认,一边利用手指或笔等按压触摸屏来进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现有的触摸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其中电容式触摸屏和电阻式触摸屏的应用比较广泛。
现有技术中的多点电容式触摸屏通常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层、一绝缘基底以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绝缘基底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由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即,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设置于绝缘基底相对的两个表面。然而,在制备工艺上,受限于透明导电层的成型条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很难直接制作在同一绝缘基底上,通常需要将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在不同制造基底上独立制造成膜后再进行贴合。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膜层贴合技术看似容易,由于量产制程中上下层应力累积的差异,容易产生扭曲或卷翘;另一方面,贴合制程中不同制造基底的引入也会导致触摸屏的整体厚度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无需贴合且工艺简单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绝缘基底,并在该绝缘基底的一表面形成一连续的第一粘胶层;在所述第一粘胶层的表面形成一第一碳纳米管层;图案化该第一碳纳米管层,得到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一连续的第二粘胶层将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覆盖,并使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二粘胶层的表面形成一第二碳纳米管层;图案化该第二碳纳米管层,得到多个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一一对应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一次印刷同时形成多个第一电极、第一导电线路、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该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一导电线路位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暴露的部分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以及切割得到多个触摸屏。
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绝缘基底,且该绝缘基底表面具有一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且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为电阻抗异向性;形成一连续的粘胶层将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覆盖,并使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暴露;在所述连续的粘胶层的表面形成一碳纳米管层;图案化该碳纳米管层,得到多个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一一对应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一次印刷同时形成多个第一电极、第一导电线路、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该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一导电线路位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暴露的部分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以及切割得到多个触摸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本发明通过先在所述粘胶层的表面形成碳纳米管层,再图案化该碳纳米管层得到多个第二透明导电层,避免了两个基板贴合的工艺,因此,该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避免了因贴合工艺产生的扭曲或卷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采用的碳纳米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制备的触摸屏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图3的触摸屏沿线IV-IV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制备的触摸屏的结构分解图。
图7为图6的触摸屏沿线VII-VII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摸屏 | 10,20 |
绝缘基底 | 11,21 |
第一黏胶层 | 12 |
区域 | 22 |
第一透明导电层 | 13,23 |
第一碳纳米管层 | 13a |
TCO层 | 23a |
第二黏胶层 | 14,24 |
第二透明导电层 | 15,25 |
第二碳纳米管层 | 15a,25a |
第一电极 | 16,26 |
第一导电线路 | 17,27 |
第二电极 | 18,28 |
第二导电线路 | 19,29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多点电容式触摸屏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10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提供一绝缘基底11,并在该绝缘基底11的一表面形成一连续的第一粘胶层12;
步骤S11,在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形成一第一碳纳米管层13a;
步骤S12,图案化该第一碳纳米管层13a,得到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3;
步骤S13,形成一连续的第二粘胶层14将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覆盖,并使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暴露;
步骤S14,在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表面形成一第二碳纳米管层15a;
步骤S15,图案化该第二碳纳米管层15a,得到多个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13一一对应的第二透明导电层15;
步骤S16,对应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13形成多个第一电极16和一第一导电线路17;同时对应每个第二透明导电层15形成多个第二电极18和一第二导电线路19;以及
步骤S17,切割得到多个触摸屏10。
上述步骤S10中,所述绝缘基底11具有适当的透明度,且主要起支撑作用。该绝缘基底11为一曲面型或平面型的结构。所述绝缘基底11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优选地,厚度为100微米~500微米。该绝缘基底11由玻璃、石英、金刚石或塑料等硬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形成。具体地,所述柔性材料可选择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PE)、聚酰亚胺(PI)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或聚醚砜(PES)、纤维素酯、聚氯乙烯(PVC)、苯并环丁烯(BCB)或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可以理解,形成所述绝缘基底11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只要能使绝缘基底11起到支撑的作用,并具有适当的透明度的材料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底11为一厚度150微米的长方形平面型PET膜。
上述步骤S10中,所述形成第一粘胶层12的方法可以为旋涂法、喷涂法、刷涂等。所述第一粘胶层12与所述绝缘基底11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一粘胶层12为一固化的绝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作用是将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层13a更好地粘附于所述绝缘基底11的表面。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厚度为10纳米~10微米;优选地,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厚度为1微米~2微米。所述第一粘胶层12是透明的,该粘胶层可以为热塑胶、热固胶或UV(Ultraviolet Rays)胶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底11为一厚度150微米的平面型PET膜,所述第一粘胶层12为一厚度约为1.5微米的连续的UV胶层,其通过涂敷的方法形成于该PET膜的整个表面。
上述步骤S11中,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层13a为一具有自支撑作用的电阻抗异向性碳纳米管膜。请参阅图2,所述碳纳米管膜是由若干碳纳米管(Carbon Nano Tube,CNT)组成的自支撑结构。所述若干碳纳米管沿一固定方向择优取向延伸。该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所述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碳纳米管膜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多数碳纳米管是通过范德华(VanDer Waals)力首尾相连。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数碳纳米管中每一碳纳米管与在延伸方向上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当然,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存在少数随机排列的碳纳米管,这些碳纳米管不会对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取向排列构成明显影响。所述碳纳米管膜不需要大面积的载体支撑,而只要相对两边提供支撑力即能整体上悬空而保持自身膜状状态,即将该碳纳米管膜置于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体上时,位于两个支撑体之间的碳纳米管膜能够悬空保持自身膜状状态。
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并非绝对的直线状,可以适当的弯曲;或者并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排列,可以适当的偏离延伸方向。因此,不能排除碳纳米管膜的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中并列的碳纳米管之间可能存在部分接触。
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连续且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片段。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段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每一碳纳米管片段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该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该碳纳米管片段具有任意的长度、厚度、均匀性及形状。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所述碳纳米管膜可通过从碳纳米管阵列直接拉取获得。具体地,首先于石英或晶圆或其它材质之基板上长出碳纳米管阵列,例如使用化学气相沈积(Chemical VaporDeposition,CVD)方法;接着,以拉伸技术将碳纳米管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出而形成。这些碳纳米管藉由凡得瓦力而得以首尾相连,形成具一定方向性且大致平行排列的导电细长结构。所形成的碳纳米管膜会在拉伸的方向具最小的电阻抗,而在垂直于拉伸方向具最大的电阻抗,因而具备电阻抗异向性。进一步,还可以采用激光切割处理该碳纳米管膜。在碳纳米管膜经过激光切割处理的情况下,碳纳米管膜上将有多个激光切割线,这样的处理不但不会影响碳纳米管膜原先就具有的电阻抗异向性,还可以增加该碳纳米管膜的透光性。
由于碳纳米管膜具有自支撑作用,其可以直接铺设于该第一粘胶层12的部分或整个表面。当碳纳米管膜形成于第一粘胶层12表面后,该碳纳米管膜会部分浸润到第一粘胶层12中,且通过粘结力与第一粘胶层12结合。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的每个碳纳米管部分浸润到第一粘胶层12中,部分暴露于第一粘胶层12外。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层13a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碳纳米管膜。本实施例中,将一单层碳纳米管膜直接铺设于该第一粘胶层12的整个表面,且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沿Y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
可以理解,由于通过大板制程,一次制备多个触摸屏10,所以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出的单个碳纳米管膜的宽度可能小于第一粘胶层12的宽度。因此,也可以将多个碳纳米管膜平行无间隙设置以拼成一个面积较大的第一碳纳米管层13a。优选地,使相邻两个碳纳米管膜的拼接线与位于两行或两排触摸屏10之间。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形成第一碳纳米管层13a之后,可以包括一固化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步骤。所述固化第一粘胶层12的方法与第一粘胶层12材料有关,需要根据第一粘胶层12的材料选择。由于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浸润到第一粘胶层12中,所以该步骤中碳纳米管膜会在第一粘胶层12固化的过程中被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紫外光照射的方法使第一粘胶层12的UV胶固化。所述紫外光照射的时间为2秒~30秒。
上述步骤S12中,所述图案化第一碳纳米管层13a的方法可以为激光刻蚀、粒子束刻蚀或电子束光刻等。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移动路径,以去除多余的第一碳纳米管层13a,从而得到十个间隔设置的碳纳米管层作为第一透明导电层13,且该十个第一透明导电层13成两行排列,每行五个,即程2×5阵列排布。
可以理解,所述图案化第一碳纳米管层13a的方法还可以为其它方法。例如,首先,仅使与触摸屏10对应第一透明导电层13区域的第一粘胶层12固化,从而仅使与触摸屏10对应区域的第一碳纳米管层13a被固定;其次,采用胶带粘结剥离或通过清洁滚轮剥离去除未被固定的第一碳纳米管层13a。所述清洁滚轮表面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将第一碳纳米管层13a粘住并剥离。由于未被粘胶层固定的第一碳纳米管层13a仅通过范德华力与第一粘胶层12结合,其结合力较弱,所以通过胶带粘结或清洁滚轮滚动可以很容易的将该部分第一碳纳米管层13a去除。
上述步骤S13中,所述形成第二粘胶层14的方法与上述形成第一粘胶层12的方法基本相同,且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面积小于第一粘胶层12面积。优选地,所述第二粘胶层14为一连续的粘胶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13沿着X方向排成两行,所述第二粘胶层14为长方形,且沿着X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粘胶层14在Y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粘胶层12面的宽度,从而使得两行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部分暴露。具体地,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一边缘部分从所述第二粘胶层14靠近绝缘基底11长边的一侧边暴露,而其他部分被所述第二粘胶层14全部覆盖。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中的碳纳米管在Y方向的每个导电通道均部分暴露。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也可以对应每行或每列第一透明导电层13形成一第二粘胶层14,且该第二粘胶层14将对应行或列的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覆盖。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设置方式不限,只要可以将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覆盖,部分暴露即可。
上述步骤S14中,所述形成第二碳纳米管层15a的方法与上述形成第一碳纳米管层13a的方法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中,将一单层碳纳米管膜直接铺设于该第二粘胶层14的整个表面,且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沿X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进一步,固化所述第二粘胶层14,以将该碳纳米管膜固定。
上述步骤S15中,所述图案化该第二碳纳米管层15a的方法与上述图案化第一碳纳米管层13a的方法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移动路径,以去除多余的第二碳纳米管层15a,从而得到十个间隔设置的碳纳米管层作为第二透明导电层15,且每个第二透明导电层15与一第一透明导电层13对应设置。
上述步骤S16中,所述第一电极16,第一导电线路17,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碳纳米管、氧化铟锡或导电浆料等其他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电极16,第一导电线路17,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可以通过刻蚀导电薄膜,如金属薄膜或氧化铟锡薄膜制备,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法一次制备。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可以完全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暴露的表面,完全形成在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或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暴露的表面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所述第一导电线路17仅形成在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可以完全形成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的表面,完全形成在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表面,或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的表面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线路19仅形成在第二粘胶层14的表面。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同一侧,且沿X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与对应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3暴露的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17与该多个第一电极16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同一侧,且沿Y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与对应的第二透明导电层15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线路19与该多个第二电极18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一次印刷同时形成该多个第一电极16、第一导电线路17、多个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该多个第一电极16和第一导电线路17位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暴露的部分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3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16,第一导电线路17,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均为银导电浆料。该导电浆料的成分包括金属粉、低熔点玻璃粉和粘结剂。其中,该金属粉优选为银粉,该粘结剂优选为松油醇或乙基纤维素。该导电浆料中,金属粉的重量比为50%~90%,低熔点玻璃粉的重量比为2%~10%,粘结剂的重量比为8%~40%。
上述步骤S17中,所述切割得到多个触摸屏10的步骤可以通过激光切割、机械切割等方法实现。本实施例中,通过机械切割得到十个触摸屏10。具体地,先沿两行或两列触摸屏10的中间切割线垂直于绝缘基底11厚度方向切割,再沿两个相邻的触摸屏10中间的切割线垂直于绝缘基底11厚度方向切割,如此可以得到多个触摸屏10。
可以理解,在实际产品制备中电极16,18和导电线路17,19的数量以及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图3及图4。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点电容式触摸屏10,该触摸屏10包括一绝缘基底11、一第一粘胶层12设置于该绝缘基底11一表面、一第一透明导电层13设置于该第一粘胶层12远离该绝缘基底11的表面、一第二粘胶层14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远离该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一第二透明导电层15设置于该第二粘胶层14远离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表面、多个第一电极16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电连接、一第一导电线路17与该多个第一电极16电连接、多个第二电极18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15电连接、以及一第二导电线路19与该多个第二电极18电连接。
所述绝缘基底11、第一粘胶层12、第一透明导电层13、第二粘胶层1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5由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即,所述第一粘胶层12、第一透明导电层13、第二粘胶层1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5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11的同一侧。在本说明书中,“上”“下”仅指相对的方位。本实施例中,“上”指触摸屏10靠近触碰表面的方向,“下”指触摸屏10远离触碰表面的方向。所谓“依次层叠设置”指相邻两个层之间直接接触,而且两个层之间不会有其他插层,从而使该触摸屏10具有更薄的厚度。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至少同一侧,且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的至少同一侧,且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15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17与多个第一电极16电连接,并用于将该多个第一电极16与一感测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线路19与多个第二电极18电连接,并用于将该多个第二电极18与一驱动电路电连接。可以理解,所述感测电路和驱动电路可以为两个单独的柔性线路板(FPC)或集成于同一个柔性线路板。
所述第二粘胶层14仅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覆盖,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暴露,多个第一电极16和第一导电线路17全部暴露,且该多个第一电极16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暴露的部分接触并电连接。所谓“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暴露”是指该第二粘胶层14为一连续的整体,而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一边缘部分从所述第二粘胶层14一侧边暴露。可以理解,由于多个第一电极16和第一导电线路17未被所述第二粘胶层14覆盖,因此,该多个第一电极16和第一导电线路17可以与多个第二电极18以及第二导电线路19在同一步骤中同时印刷制备,从而简化制备工艺,降低制备成本。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面积,即,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仅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重叠。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重叠的部分定义为触控区域,非重叠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胶层12,第一透明导电层13,第二粘胶层1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5均为长方形。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定义多个导电通道。所述第二粘胶层14在Y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部分暴露。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每个导电通道在Y方向均部分暴露。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在X方向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X方向的宽度,在Y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粘胶层14在X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X方向的宽度,从而使得第二粘胶层14在X方向超出第一透明导电层13宽度的部分形成多个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的走线区域。所述第一粘胶层12在Y方向超出所述第二粘胶层14长度的部分形成多个第一电极16和第一导电线路17的走线区域。
所述第一粘胶层12和第二粘胶层14为一固化的连续的绝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作用是将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更好地粘附于所述绝缘基底11的表面。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作用是将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固定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表面,并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绝缘隔离。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之间仅通过第二粘胶层14绝缘固定,因此,所述第二粘胶层14需要一定的厚度。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厚度为10纳米~10微米;优选地,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厚度为1微米~2微米。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厚度为5微米~50微米;优选地,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厚度为10微米~20微米。所述第一粘胶层12和第二粘胶层14是透明的,该粘胶层可以为热塑胶、热固胶或UV(Ultraviolet Rays)胶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胶层12和第二粘胶层14均为UV胶,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厚度约为1.5微米,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厚度约为15微米。
可以理解,所述固化的绝缘胶层不同于现有技术采用的绝缘层。现有技术采用的绝缘层通常为一制备好的聚合物层,使用时需要将碳纳米管膜贴合于该聚合物层表面,然后再与绝缘基底11贴合,因此,容易导致贴合制程中上下层应力累积的差异,产生扭曲或卷翘,而且,制备好的聚合物层厚度较大,通常大于100微米,而厚度太小则容易导致贴合制程操作困难。本发明仅采用第二粘胶层14,即固化的绝缘胶层来使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绝缘,不仅可以简化制程,还可以使该第二粘胶层14具有较小的厚度,从而减小了触摸屏10的整体厚度。
请参阅图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20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提供一绝缘基底21,且该绝缘基底21表面具有一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层23a;
步骤S21,图案化该TCO层23a,得到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且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为一图案化的TCO层;
步骤S22,形成一连续的第二粘胶层24将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23部分覆盖,并使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23部分暴露;
步骤S23,在所述第二粘胶层24的表面形成一第二碳纳米管层25a;
步骤S24,图案化该第二碳纳米管层25a,得到多个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一一对应的第二透明导电层25;
步骤S25,对应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23形成多个第一电极26和一第一导电线路27,同时对应每个第二透明导电层25形成多个第二电极28和一第二导电线路29接;以及
步骤S26,切割得到多个触摸屏20。
上述步骤S20中,所述绝缘基底21为一厚度100微米~300微米的玻璃。所述TCO层23a的材料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氧化锌或氧化锡等。本实施例中,所述TCO层23a的材料为ITO。该TCO层23a定义多个间隔设置的区域22。
上述步骤S21中,通过激光刻蚀图案化该TCO层23a。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23设置于一区域22内,且为一电阻抗异向性的TCO层。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透明导电层23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条形ITO层。
上述步骤S22至步骤S26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3至步骤S17基本相同。其中,步骤S22中,每个条形TCO层均部分暴露,且步骤S25中,每个第一电极26与一条形ITO层电连接。
可以理解,在实际产品制备中电极26,28和导电线路27,29的数量以及第一透明导电层2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5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图6及图7。
请参阅图6及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点电容式触摸屏20,该触摸屏20包括一绝缘基底21、一第一透明导电层23设置于该绝缘基底21一表面、一第二粘胶层24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远离该绝缘基底21的表面、一第二透明导电层25设置于该第二粘胶层24远离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的表面、多个第一电极26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电连接、一第一导电线路27与该多个第一电极26电连接、多个第二电极28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5电连接、以及一第二导电线路29与该多个第二电极28电连接。
所述绝缘基底21、第一透明导电层23、第二粘胶层2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5由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第二粘胶层2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5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21的同一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20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1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为一图案化的TCO层,且该图案化的TCO层直接设置于绝缘基底21表面,即,该触摸屏20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与绝缘基底21之间没有任何粘胶层。
具体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条形TCO层,且该条形TCO层沿着X方向延伸。所述条形TCO层的厚度、宽度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中,每个条形TCO层与一第一电极26电连接。可以理解,该图案化的TCO层不限于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条形TCO层,只要能够使得第一透明导电层23在X方向和Y方向形成电阻抗异向性之透明导电膜的图案都可以。所述TCO层的材料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氧化锌或氧化锡等。所述第二粘胶层24覆盖部分图案化的TCO层,且所述第二粘胶层24在X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23在X方向的宽度,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中的每个条形TCO层在X方向部分暴露。
由于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避免了两个基板贴合的工艺,因此,该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避免了因贴合工艺产生的扭曲或卷翘。而且,该方法制备的触摸屏中,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仅设置一固化的绝缘胶层,因此,该触摸屏具有更薄的厚度,可以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要求。另外,由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一导电线路,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在同一步骤中同时印刷制备,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制备成本。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包括一绝缘基底、一第一粘胶层设置于该绝缘基底一表面、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粘胶层远离该绝缘基底的表面、一第二粘胶层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该第一粘胶层的表面、一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二粘胶层远离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表面、多个第一电极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一第一导电线路与该多个第一电极电连接、多个第二电极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以及一第二导电线路与该多个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绝缘基底、第一粘胶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粘胶层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由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至少同一侧,且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至少同一侧,且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与多个第一电极电连接,并用于将该多个第一电极与一感测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线路与多个第二电极电连接,并用于将该多个第二电极与一驱动电路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胶层仅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覆盖,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暴露,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一导电线路全部暴露,且该多个第一电极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暴露的部分接触并电连接,由于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一导电线路未被所述第二粘胶层覆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胶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粘胶层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均为长方形,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在Y方向定义多个导电通道,所述第二粘胶层在Y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在Y方向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透明导电层在Y方向部分暴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在X方向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一透明导电层在X方向的宽度,在Y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在Y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粘胶层在X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透明导电层在X方向的宽度,从而使得第二粘胶层在X方向超出第一透明导电层宽度的部分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的走线区域,所述第一粘胶层在Y方向超出所述第二粘胶层长度的部分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一导电线路的走线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为一固化的连续的绝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需要一定的厚度,所述第一粘胶层的厚度为10纳米~10微米,所述第二粘胶层的厚度为5微米~50微米,所述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是透明的,所述粘胶层可以为热塑胶、热固胶或UV胶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所述绝缘基底具有适当的透明度,且主要起支撑作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第一碳纳米管层和形成第二碳纳米管层的方法为将一具有自支撑作用的碳纳米管膜直接铺设于该第一粘胶层或第二粘胶层表面,所述碳纳米管膜是由若干碳纳米管组成,所述若干碳纳米管沿一固定方向择优取向延伸,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连续且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片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同一侧且沿X方向排列,该多个第二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同一侧,且沿Y方向排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化该第一碳纳米管层或图案化该第二碳纳米管层的方法为激光刻蚀、粒子束刻蚀或电子束光刻,另一种方法是仅固化与所述触摸屏对应第一透明导电层区域的第一粘胶层,此外,也可以采用胶带粘结剥离或通过清洁滚轮剥离去除未被固定的第一碳纳米管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41242.3A CN108089779A (zh) | 2013-09-02 | 2013-09-02 | 一种触摸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89688.2A CN104423743B (zh) | 2013-09-02 | 2013-09-02 |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
CN201810041242.3A CN108089779A (zh) | 2013-09-02 | 2013-09-02 | 一种触摸屏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89688.2A Division CN104423743B (zh) | 2013-09-02 | 2013-09-02 |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89779A true CN108089779A (zh) | 2018-05-29 |
Family
ID=5258167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41242.3A Pending CN108089779A (zh) | 2013-09-02 | 2013-09-02 | 一种触摸屏 |
CN201810041235.3A Active CN108089778B (zh) | 2013-09-02 | 2013-09-02 | 一种触摸屏 |
CN201310389688.2A Active CN104423743B (zh) | 2013-09-02 | 2013-09-02 |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41235.3A Active CN108089778B (zh) | 2013-09-02 | 2013-09-02 | 一种触摸屏 |
CN201310389688.2A Active CN104423743B (zh) | 2013-09-02 | 2013-09-02 |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75489B2 (zh) |
CN (3) | CN108089779A (zh) |
TW (1) | TWI5024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79944B (zh) * | 2016-06-30 | 2019-01-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版印刷标记的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08415625B (zh) * | 2018-06-07 | 2021-05-04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三维曲面触控叠层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CN116301442A (zh) * | 2023-05-24 | 2023-06-23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银纳米线触控电极单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8276710B (zh) * | 2024-06-04 | 2024-09-06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银纳米线触控电极单元及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19337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
CN102819338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819336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面板 |
US20120313877A1 (en) * | 2011-06-13 | 2012-12-13 | Lg Innotek Co., Ltd. |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4763B (zh) * | 2007-12-21 | 2010-09-29 | 清华大学 |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
TWI419643B (zh) * | 2008-05-23 | 2013-12-11 | Zhen Ding Technology Co Ltd | 電路板基板及電路板 |
CN102109917B (zh) * | 2009-12-28 | 2013-01-09 |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
TWI441057B (zh) * | 2011-11-17 | 2014-06-11 | Pixart Imaging Inc | 觸控輸入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
CN201796352U (zh) * | 2010-08-27 | 2011-04-13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摸屏 |
KR101459307B1 (ko) * | 2010-12-24 | 2014-11-07 | 그래핀스퀘어 주식회사 | 그래핀을 이용한 압력 및 위치 동시감지 터치센서 |
CN102819335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
TW201250800A (en) * | 2011-06-09 | 2012-12-16 |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 Touch panel |
TWI512555B (zh) * | 2011-06-09 | 2015-12-11 |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 觸摸屏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
TWI447481B (zh) * | 2011-06-09 | 2014-08-01 |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
TWI447978B (zh) * | 2011-06-09 | 2014-08-01 |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
TWI425562B (zh) * | 2011-06-09 | 2014-02-01 |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
TW201250967A (en) * | 2011-06-09 | 2012-12-16 |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 Touch panel and touch screen |
TWI453634B (zh) * | 2011-06-09 | 2014-09-21 |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
TWI451159B (zh) * | 2011-07-26 | 2014-09-01 |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
CN103019423A (zh) * | 2011-09-21 | 2013-04-03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TW201324468A (zh) * | 2011-12-12 | 2013-06-16 | Wintek Corp | 觸控顯示裝置 |
CN202422094U (zh) * | 2012-01-13 | 2012-09-05 | 广东远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摸屏 |
CN103838440B (zh) * | 2012-11-23 | 2016-08-10 |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 |
TWM455209U (zh) * | 2012-12-18 | 2013-06-11 | Unidisplay Inc | 觸控面板 |
CN103176652B (zh) * | 2013-03-08 | 2015-05-13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
2013
- 2013-09-02 CN CN201810041242.3A patent/CN108089779A/zh active Pending
- 2013-09-02 CN CN201810041235.3A patent/CN108089778B/zh active Active
- 2013-09-02 CN CN201310389688.2A patent/CN104423743B/zh active Active
- 2013-09-09 TW TW102132505A patent/TWI50243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12-10 US US14/101,788 patent/US907548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19337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
CN102819338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819336A (zh) * | 2011-06-09 | 2012-12-12 |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面板 |
US20120313877A1 (en) * | 2011-06-13 | 2012-12-13 | Lg Innotek Co., Ltd. |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075489B2 (en) | 2015-07-07 |
CN108089778A (zh) | 2018-05-29 |
CN104423743A (zh) | 2015-03-18 |
TW201514782A (zh) | 2015-04-16 |
CN108089778B (zh) | 2021-02-19 |
US20150060391A1 (en) | 2015-03-05 |
TWI502437B (zh) | 2015-10-01 |
CN104423743B (zh) | 2017-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28700B (zh) |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TWI453634B (zh) |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 |
CN104423743B (zh) |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 |
CN102819341B (zh) |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 |
CN102645989B (zh) |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 |
CN104423746A (zh) |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 |
TW201250336A (en) |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 |
CN102819337B (zh) |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 |
TW201349425A (zh) | 觸控面板 | |
TW201250801A (en) |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 |
CN102819335A (zh) |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 |
TWI511015B (zh) | 觸摸屏的製備方法 | |
CN102819366A (zh) | 触摸屏面板及触摸屏 | |
CN102819336A (zh) | 触摸屏面板 | |
TW201251161A (en) |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 |
CN104423744A (zh) |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55183A (zh) | 触摸面板 | |
CN102819340B (zh) |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 |
CN102819339B (zh) |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 |
CN104423742A (zh) |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23745A (zh) |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 |
TW201235899A (en) | Manufacture method for a touch plate | |
KR20120041530A (ko) | 전도성 필름의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