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6518B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76518B CN108076518B CN201611014001.7A CN201611014001A CN108076518B CN 108076518 B CN108076518 B CN 108076518B CN 201611014001 A CN201611014001 A CN 201611014001A CN 108076518 B CN108076518 B CN 1080765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main discrete
- discrete structure
- frequency
- frequency domain
- occupi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8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6 data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6507 inter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用于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提高终端的上行传输效率。其中,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令,所述调度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属于包含多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集合,所述集合包含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或所述集合包含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小于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终端使用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发起上行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数据传输只能在授权频谱上进行。随着无线宽带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某些热点城市地区,授权频谱可能难以满足业务量的需求。为此,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研讨授权频谱辅助接入
((Licensed-Assisted Access,LAA)项目提案及非授权新无线通信(New-radiounlicensed,NR-U)项目提案,将LTE平台和NR平台扩展至非授权(Unlicensed)频谱,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量的需求。
在Unlicensed频段,有两条重要的法规:
1、占用的信道带宽(Occupied Channel Bandwidth,OCB)频谱占用法规,即Unlicensed频段要求终端发送的信号至少占用80%的系统带宽;
2、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功率法规,即Unlicensed频段对终端发送的信号在每MHz上的功率有限制。
为了在满足带宽占用法规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每MHz的功率,LAA系统在上行提出了基于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频域离散结构(Interlace)。
基于PRB的Interlace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个PRB的上行数据带宽的系统被分为M个子带,其中每个子带包含PRB的个数为其中个PRB的编号为另外,每个PRB包含的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的个数为则PRB中的RE的编号可以记为其中,表示上行带宽配置,一般以的倍数来表示,表示在频域中资源块(ResourceBlock,RB)的大小,可以通过子载波的数目来表示;
2、每个Interlace占用M个PRB,即每个Interlace在M个子带中各占用一个PRB。且一个Interlace占用的M个PRB在整个上行数据频带内均匀分布,一个Interlace占用的两个相邻的PRB中间相隔个PRB;
在LAA系统中提出了Interlace的概念,因此在LAA系统中进行带宽分配时是按照Interlace为单位进行分配的,如果以PRB为粒度,那么在LAA系统中进行带宽分配的粒度就是M个PRB,而LTE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粒度低至1个PRB。显然相对于LTE系统来说,LAA系统中的带宽分配粒度较粗,导致资源分配方式不灵活,终端进行上行传输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用于细化带宽分配粒度,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提高终端的上行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终端执行。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令,调度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终端根据调度信令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且使用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发起上行数据传输。其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属于包含多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集合,该集合包含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或该集合包含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小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令可以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可以包括大小值等于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频域离散结构,即包括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较小,即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上行带宽较少。那么,即使以频域离散结构为粒度进行资源分配,但因为分配的频域离散结构中包括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上行带宽较少,从而也相当于细化了资源分配的粒度,使得资源分配方式更为灵活,提高了终端的上行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为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上行带宽。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第一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等于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小于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
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一个区别就是这两种频域离散结构在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不同,那么,如果将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分配给终端,则因为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只占用部分资源单元,占用的上行带宽较少,从而也相当于细化了资源分配的粒度,使得资源分配方式更为灵活。另外,作为一个物理资源块来说,其中的部分资源单元被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占用,则剩余的资源单元还可以分给其他频域离散结构,相当于实现了物理资源块的复用。如果将不同的频域离散结构分配给不同的终端,也就实现了终端的资源复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
提供了频域离散结构的结构形式,频域离散结构在一个子带中可以占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如果是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则在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的占用全部的资源单元,如果是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则在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的占用部分的资源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根据调度信令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包括:终端根据调度信令包含的资源指示值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和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
调度信令可以包含资源指示值,终端通过该资源指示值就可以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另外,终端要想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除了需要知道分配的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之外,还需要知道分配的频域离散结构的频域位置。因此调度信令还可以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即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位置,从而终端就可以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一个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上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是连续分布的,且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相邻。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括一个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剩余的频域离散结构均为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物理资源块中会占用全部的资源单元,因此,可以使得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频域上尽量连续分布,便于使得资源单元连续,在映射时能够实现连续映射。对于该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就可以位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频域边缘位置,即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相邻,且该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也可以连续分布,以及,该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资源单元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资源单元可以连续分布,也就是说,尽量使得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在每个子带上所占据的资源单元都是连续的,在进行上行数据映射时可以实现连续映射,提高映射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还根据调度信令确定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子带中的频域位置。
也就是说,关于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频域位置也可以通过调度信令一并告知终端,无需再通过其他信令通知,减少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节省传输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多个大小值相同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连续分布。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多个第二频域离散结构,例如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均为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的每个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连续分布,尽量实现连续映射。另外,每个频域离散结构在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可以位于物理资源块的频域边缘区域,尽量不占用物理资源块的中心频域位置,也是为了实现连续映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根据调度信令还确定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资源单元在物理资源块中的频域位置。
无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是包括一个第二频域离散结构还是包括多个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关于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频域位置都可以通过调度信令一并告知终端,无需再通过其他信令通知,减少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节省传输资源。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作为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相对应的方法,可以通过网络设备执行,网络设备例如为基站。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调度信令,调度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网络设备使用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接收终端发起的上行数据传输。其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属于包含多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集合,该集合至少包含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或该集合至少包含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小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调度信令,终端根据调度信令可以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可以包括大小值等于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频域离散结构,即包括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较小,即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上行带宽较少。那么,即使以频域离散结构为粒度为终端分配资源,但因为分配的频域离散结构中包括第二频域离散结构,使得分配的资源占用的上行带宽较少,从而也相当于细化了资源分配的粒度,使得资源分配方式更为灵活,有助于提高终端的上行传输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为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上行带宽。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等于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小于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信令携带资源指示值,资源指示值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和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一个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上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是连续分布的,且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相邻。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信令还用于指示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子带中的频域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多个大小值相同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连续分布。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资源单元在物理资源块中的频域位置。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该终端接收器、处理器和发送器。其中,接收器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令,调度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处理器用于根据调度信令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及,使用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通过发送器发起上行数据传输。其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属于包含多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集合,该集合包含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或该集合包含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小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为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上行带宽。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等于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小于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根据调度信令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包括:根据调度信令包含的资源指示值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和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一个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上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是连续分布的,且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相邻。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调度信令确定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子带中的频域位置。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多个大小值相同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连续分布。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调度信令确定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资源单元在物理资源块中的频域位置。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发送器和接收器。其中,处理器用于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发送器用于向终端发送调度信令,调度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处理器还用于使用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通过接收器接收终端发起的上行数据传输。其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属于包含多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集合,该集合至少包含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或该集合至少包含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小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为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上行带宽。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等于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小于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信令携带资源指示值,资源指示值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和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一个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上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是连续分布的,且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与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相邻。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信令还用于指示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子带中的频域位置。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多个大小值相同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连续分布。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信令还用于指示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资源单元在物理资源块中的频域位置。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的功能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的功能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终端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终端所设计的程序。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网络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网络设备所设计的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细化了资源分配的粒度,使得分配资源时可以更为灵活,从而提高终端的上行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资源单元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配给终端的Interlace的示意图;
图4B-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Interlace在一个PRB中占用的RE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也可称为用户设备,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
2)网络设备,例如是基站(例如,接入点),具体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长期演进升级版(LTE-Advanced,LTE-A)等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3)LAA-LTE系统,下文中简称为LAA系统,在非授权载波中使用LTE技术,基于载波聚合的架构,将授权载波作为主小区(PCell),将非授权载波作为辅小区(SCell)。
4)本发明实施例存在两种频域离散结构,分别为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下文中也可将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称为第一Interlace,将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称为第二Interlace。需要说明的是,第一Interlace就是目前的标准中所提及的Interlace,而第二Interlace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新的Interlace。为了将这两种Interlace加以区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目前标准中的Interlace称为第一Interlace。其中,第一Interlace和第二Interlace可以统称为灵活Interlace。
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下文中也称为Interlace大小值,是指Interlace所占用的上行带宽。其中,第一Interlace的大小值在下文中称为第一Interlace大小值,第二Interlace的大小值在下文中称为第二Interlace大小值。需注意的是,第一Interlace大小值不是指一个值,而是第一Interlace所占用的上行带宽,第一Interlace有多种,占用的上行带宽可以有所不同,因此第一Interlace大小值可以包括多个值,对于第二Interlace大小值也是同样。
其中,第一Interlace和第二Interlace的区别在于在PRB中占用的RE的数量不同。第一Interlace在PRB中占用的RE的数量等于PRB包括的RE的总数量,也就是说第一Interlace占用PRB中的全部RE,而第二Interlace占用PRB中的RE的数量小于PRB包括的RE的总数量,也就是说第二Interlace占用相应PRB中部分数量的RE,从这个意义来讲,第一Interlace也可以称为完整Interlace,第二Interlace也可以称为部分Interlace。且,第二Interlace大小值小于第一Interlace大小值。比如一个PRB包括12个RE,若第一Interlace占用该PRB,则第一Interlace占用该PRB的全部12个RE,而若第二Interlace占用该PRB,则第二Interlace占用该PRB的部分RE,例如占用其中的5个RE或6个RE等。第二Interlace在一个PRB中具体占用的RE的数量可通过协议或标准定义,或者也可以由基站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将分配给终端的上行带宽划分为M个子带(或称为子载带),则一个Interlace可以跨越多个子带,一般来说一个Interlace可以跨越全部的M个子带,那么一个Interlace在一个子带中可以占用至少一个PRB中的至少一个RE。例如,一个Interlace可以在M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里分别占用一个PRB,且一个Interlace所占用的M个PRB在频域上可以等距均匀分布。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一个Interlace在一个子带里所占用的PRB的数量,一个Interlace在一个子带里也可占用多个PRB,只要一个Interlace所占用的PRB中每两个相邻的PRB之间在频域上的间距都相同即可。
对于一个第二Interlace来说,其在所占用的不同的PRB里所占用的RE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若一个第二Interlace在不同的PRB中所占用的RE的数量相等,则其所占用的RE在相应的PRB中的频域位置也可以相同。例如对于一个第二Interlace,其在M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里都占用一个PRB,在每个PRB中,该第二Interlace都占用4个RE,并且这4个RE都位于相应PRB的相同频域位置。或者对于一个第二Interlace,其在M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里都占用一个PRB,在这M个PRB中某些PRB中占用4个RE,在另一些PRB中占用5个RE,这5个RE中有4个RE在PRB中的频域位置与占用了4个RE的这4个RE在相应PRB里的频域位置相同,这5个RE里的剩余RE与其他4个RE在频域上连续分布。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网络设备为终端分配多个第二Interlace,则分配给一个终端的每个第二Interlace中,可能在与每个第二Interlace对应的PRB中占用的RE的数量都相同,或者也可能不同。
5)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首先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请参见图1。图1中包括终端和网络设备,终端和网络设备可以相互通信。终端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时,网络设备为终端分配上行传输资源,从而终端通过分配的上行传输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在目前的LAA系统中,网络设备以Interlace为单位向终端分配传输资源,一个Interlace占用M个PRB,则分配粒度就是M个PRB,显然粒度较粗,分配方式不够灵活。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Interlace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将其称为第二Interlace结构,简称第二Interlace。第二Interlace在其占用的PRB中所占用的RE的数量小于PRB包括的RE的总数量。那么网络设备在向终端分配传输资源时,即使仍然以Interlace为单位进行分配,但由于分配的Interlace中可以包括第二Interlace,相当于细化了资源分配的粒度,使得资源分配的方式更为灵活,从而提高上行传输效率。
且,对于第二Interlace来说,其在PRB中占用部分RE,那么PRB中剩余的RE还可以为其他的终端所用,这样不同的终端可以使用同一个PRB,提高了PRB的利用率,也实现了终端之间对于资源的复用。
需要知晓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LAA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以Interlace为单位进行资源分配的系统,例如NR-U系统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网络设备是基站为例。
S21、基站确定为终端分配的至少一个Interlace。
其中,基站首先确定为终端分配的至少一个Interlace,再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对应的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其中Interlace大小值为Interlace所占据的上行带宽,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就对应于至少一个Interlace,这至少一个Interlace就是基站分配给终端的Interlace。即,基站可以确定究竟将哪些Interlace分配给了终端。
接着,基站可以根据至少一个Interlace以及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确定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Interlace大小包括分配给终端的Interlace所占据的上行带宽,以及Interlace的数量。这里的Interlace大小分为不同的种类,是按照Interlace是否连续来区分的。例如,基站分配给终端5个Interlace,这5个Interlace分别为Interlace1-Interlace3,以及Interlace5-Interlace6,那么因为Interlace1-Interlace3为连续的Interlace,这3个Interlace所占据的总上行带宽,即这3个Interlace的大小值之和,以及数量3,就作为一种Interlace大小所包括的内容,Interlace5-Interlace6为连续的Interlace,这2个Interlace所占据的总上行带宽,以及数量2,就作为另一种Interlace大小所包括的内容,即,基站分配给终端两种Interlace大小。或者例如,基站分配给终端5个Interlace,这5个Interlace分别为Interlace1-Interlace5,那么因为Interlace1-Interlace5为连续的Interlace,这5个Interlace所占据的总上行带宽,以及数量5,就作为一种Interlace大小所包括的内容,即,基站分配给终端一种Interlace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若为终端分配第一Interlace,则第一Interlace的大小值(也可称为第一Interlace大小值)可从集合中取值。该集合中包括多个第一Interlace大小值,例如为单位为PRB。基站若为终端分配第二Interlace,则第二Interlace的大小值(也可称为第二Interlace大小值)也可从该集合中取值,该集合还包括多个第二Interlace大小值,例如为{1,2,……,M-1},单位为PRB。也就是说,该集合可以包括第一Interlace大小值和第二Interlace大小值,或者,该集合也可以只包括第二Interlace大小值。若该集合只包括第二Interlace大小值,那么基站若为终端分配第一Interlace,则第一Interlace的大小值可从其他包含了第一Interlace大小值的集合中取值。对于基站来说,包含了Interlace大小值的集合为已知信息,从而基站在为终端分配Interlace时,首先确定要分配的至少一个Interlace,再从第该集合中选取至少一个Interlace对应的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再根据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对应的至少一个Interlace的连续情况确定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其中,M为终端的上行带宽被划分得到的子带的总数量。目前,M的取值一般是10,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M的具体取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分配的至少一个Interlace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即基站分配的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大小值。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Interlace中可以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即基站分配的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中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大小值,剩余的Interlace为第一Interlace。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分配的至少一个Interlace中包括多个第二Interlace,即基站分配的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中包括多个第二Interlace大小值。那么,为了使得终端确定的Interlace更为准确,那么关于本次为终端分配的至少一个Interlace中包括的第二Interlace的数量,可以由基站告知终端,或者通过标准或协议预定义,或者由基站和终端事先协商。
或者,如果按照至少一个Interlace中包括的第二Interlace的数量来划分不同的分配方式,例如至少一个Interlace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为第一种分配方式,至少一个Interlace均为第二Interlace为第二种分配方式,那么终端只需知道本次的至少一个Interlace采用何种分配方式即可。同样的,分配方式可以由基站告知终端,或者通过标准或协议预定义,或者由基站和终端事先协商。
S22、基站向终端发送调度信令,该调度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Interlace,则终端接收该调度信令。若至少一个Interlace中包括的第二Interlace的数量由基站通知终端,那么调度信令中也可以携带用于指示至少一个Interlace中包括的第二Interlace的数量的指示信息。其中,该调度信令用于调度上行传输。
其中,该调度信令也可以用于指示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即基站确定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后,可以向终端发送该调度信令,该调度信令可用于调度上行传输。则终端接收调度信令后,根据调度信令指示的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可以确定基站分配的至少一个Interlace。
S23、终端根据调度信令的指示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
终端接收该调度信令后,若该调度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则终端根据该调度信令所指示的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就可以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
具体的,终端根据调度信令确定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后,根据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可以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其中,每种Interlace大小包括一个或多个连续的Interlace占用的上行带宽,即包括一个或多个Interlace大小值,以及包括Interlace的数量。
例如,终端根据调度信令得到两种Interlace大小,其中的第一种Interlace大小包括的上行带宽为25个PRB,Interlace的数量为3,其中的第二种Interlace大小包括的上行带宽为20个PRB,Interlace的数量为2。另外,基站还可以告知终端,本次分配的Interlace中包括的第二Interlace的数量,那么终端就可以根据第一种Interlace大小确定3个Interlace大小值,分别为10、10和5,以及根据第二种Interlace大小确定2个Interlace大小值,分别为10和10。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度信令可以携带资源指示值,资源指示值可以用于指示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具体的,资源指示值可以用于指示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终端根据资源指示值所指示的至少一种Interlace大小就可以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在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后,可以确定相应的Interlace。另外,终端还需要知道分配的Interlace所在的位置,因此该资源指示值还可以指示至少一个Interlace在子带中占用的PRB,即指示至少一个Interlace在子带中的位置,从而终端就可以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
终端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后,根据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可以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其中Interlace大小值和Interlace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中,至少一个Interlace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
其中,终端根据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1、根据子带的数量确定的方式。
一般来说,终端的上行带宽被划分得到的子带的总数量M小于等于一个PRB包括的RE的总数量,且无论是第一Interlace还是第二Interlace,一个Interlace一般都会在每个子带中占用至少一个PRB。当然,第二Interlace在所占据的PRB中占用的只是部分RE,在这种意义上来看,也可以认为第二Interlace对于所占用的每个PRB实际上只占用了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占用。但为了描述方便,本文中认为第二Interlace占用了RE的PRB都是第二Interlace占用的PRB。即,本文中所述的,第一Interlace占用某个PRB,是指占用了该PRB中的全部RE,而第二Interlace占用某个PRB,是指占用了该PRB中的部分RE。因此在第1种方式下,终端可以将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中的每个Interlace大小值分别与该终端的上行带宽被划分得到的子带的数量进行比较,确定每个Interlace大小值与子带的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再根据每个Interlace大小值与子带的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相应的Interlace是第一Interlace还是第二Interlace。终端可以确定,等于子带数量整数倍的Interlace大小值对应的Interlace为第一Interlace,而小于子带的数量的Interlace大小值对应的Interlace为第二Interlace。例如子带的数量为10,K=3,这3个Interlace大小值分别为1个PRB、10个PRB和20个PRB,那么终端就可以确定Interlace大小值为1个PRB的Interlace为第二Interlace,剩余的两个Interlace均为第一Interlace。
2、根据已知的集合确定的方式。
在前面已经介绍了包括第二Interlace大小值或包括第一Interlace大小值和第二Interlace大小值的集合,该集合对于基站来说是已知的。而在第2种方式下,该集合对于终端来说也是已知的。终端得到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后,将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分别与该集合中的各个大小值进行比对,终端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中取值与该集合中的第一Interlace大小值相同的Interlace大小值对应的Interlace为第一Interlace,而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中取值与该集合中的第二Interlace大小值相同的Interlace大小值对应的Interlace为第二Interlace。
当然,终端根据至少一个Interlace大小值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的方式不限于以上两种,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终端在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之后,因为至少一个Interlace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那么对于第二Interlace,终端需要确定其在子带中占用的PRB,还要确定其在一个PRB中占用哪些RE,这样才能完全确定第二Interlace。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调度信令确定第二Interlace在子带中占用的PRB,以及,终端可以根据第二Interlace在一个PRB中所占用的RE的总数以及子带的数量M来确定第二Interlace在一个PRB中占用多少个RE。关于这种方法,下面举例介绍。
若第二Interlace所占用的RE的总数为M的整数倍,那么该第二Interlace在其包括的每个PRB中所占用的RE的数量都可以是相等的,在任意一个PRB中所占用的RE的数量可以是SUM/M,其中SUM为该第二Interlace所占用的RE的总数。
若第二Interlace所占用的RE的总数不是M的整数倍,则该第二Interlace在其占用的第一部分PRB中的每个PRB中占用的RE的数量为在其占用的第二部分PRB中的每个PRB中占用的RE的数量为其中,表示向上取整运算,表示向下取整运算,%表示取余运算。SUM还是表示该第二Interlace占用的RE的总数。
其中,第一部分PRB所在的子带为序列号从0至SUM%M-1的子带,第二部分PRB所在的子带为序列号从SUM%M至M-1的子带;或者,第一部分PRB所在的子带是序列号从0至M-SUM%M-1的子带,第二部分PRB所在的子带是序列号从M-SUM%M至M-1的子带。
当然,如上公式只是举例,终端根据第二Interlace在一个PRB中所占用的RE的总数以及子带的数量M确定第二Interlace在一个PRB中占用多少个RE,不限于以上计算方法,甚至,终端确定第二Interlace在一个PRB中占用多少个RE,也不限于通过第二Interlace在一个PRB中所占用的RE的总数以及子带的数量M来确定,对于具体的确定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通过以上方式,终端可以确定第二Interlace在每个PRB中究竟占用多少RE,从而也就确定了第二Interlace。当然,除了终端可以通过以上方式确定第二Interlace在每个PRB中占用的RE的数目之外,基站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来确定第二Interlace在每个PRB中占用的RE的数目,从而终端可以正确映射,基站可以正确接收。至于终端和基站所采用的确定第二Interlace在每个PRB中占用的RE的数目方式,可以由基站确定,并由基站通知终端,或者可以通过标准或协议预定义,或者可以由基站和终端事先协商。
根据以上介绍可知,调度信令可以指示至少一个Interlace。另外,调度信令除了可以指示至少一个Interlace之外,还可以指示至少一个Interlace所在的位置,这里的位置主要是指频域位置。也就是说,终端除了可以根据调度信令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之外,还可以根据调度信令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占用的PRB在每个子带中的具体频域位置,以及,对于至少一个Interlace中的第二Interlace,还可以根据调度信令确定这些第二Interlace在PRB中所占用的RE所在的频域位置,相当于终端要根据调度信令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所在的频域位置。之后,终端将上行数据映射到至少一个Interlace所占用的RE上发送给基站。当然,终端根据第二Interlace值确定在第二Interlace在相应PRB上占用的RE的频域位置也不限于通过调度信令来确定,还可以通过协议或标准预定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第二Interlace在相应PRB中占用部分RE,那么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Interlace在所占用的PRB中占用的RE可以是在频域上连续分布的RE,这样终端在进行上行数据映射时可以实现连续映射,也提高信道估计性能。
另外,第二Interlace在PRB中所占用的RE在频域上可以位于PRB的边缘位置。例如参见图3,为一个PRB包括的RE的频域分布示意图。在频域上对该PRB包括的12个RE进行编号,分别为0-11,也可以认为0-11是子载波的编号。第二Interlace占用该PRB,例如在该PRB中占用6个RE,那么这6个RE可以是编号为0-5的6个RE,或者可以是编号为7-11的6个RE。因为第二Interlace在PRB中占用部分RE,那么PRB中剩余的RE还可以为其他的终端所用,那么使得第二Interlace在PRB中所占用的RE在频域上尽量位于PRB的边缘位置而不是中间位置,可以尽量保证各用户所占用的RE都是连续的。且因为占用的RE是连续的,则若需要基站通知终端第二Interlace在PRB中所占用的RE的频域位置,则基站在通知终端时,只需在调度信令中通过1比特(bit)或较少的比特数来告知终端第二Interlace在PRB中所占用的RE位于PRB的哪一侧边缘即可,无需依次告知终端占用的每个RE都在什么频域位置,有助于减小调度信令的开销。
需注意的是,RE实际上包括了时域和频域,例如在目前的LTE系统中,一个RE在时域上占用1个符号(symbol)。本发明实施例中暂不关心时域的情况,因此图3只是从频域上进行描述。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Interlace中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剩余的Interlace均为第一Interlace。在这种情况下,第二Interlace所占用的RPB在频域上与第一Interlace所占用的PRB相邻。即,在频域上,第二Interlace可以位于第一Interlace的边缘位置。可以理解为,在同一个子带里,第一Interlace所占用的PRB在频域上可以是连续的PRB,而第二Interlace占用的PRB在频域上位于第一Interlace占用的连续PRB的边缘。或者理解为,在同一个子带里,第二Interlace所占用的子载波的频率小于第一Interlace所占用的子载波的频率,或者,第二Interlace所占用的子载波的频率大于第一Interlace所占用的子载波的频率。也就是说,第二Interlace不会穿插在第一Interlace中间,而是位于第一Interlace边缘。从这种角度来讲,第二Interlace所占用的PRB在频域上与第一Interlace所占用的PRB也可以相隔一定距离,不一定要相邻,只是如果相邻则可以实现连续映射,可以提高映射性能。
例如在LAA系统中,为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为20MHz,子带的数量为10。若基站分配给终端的上行数据信道总带宽为45个PRB,即分配给终端一种Interlace大小,该Interlace大小包括分配给终端的Interlace所占据的上行带宽为45个PRB,以及Interlace的数量为5,且分配方式为第一种分配方式,即分配的Interlace中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那么终端可以确定5个Interlace大小值,分别为10、10、10、10和5,单位为PRB。且终端确定Interlace大小值为10的Interlace是第一Interlace,Interlace大小值为5的Interlace是第二Interlace,将这5个Interlace分别编号为Interlace1~Interlace5。并且,终端根据调度信令也可以确定这5个Interlace所在的频域位置,以及第二Interlace在PRB中所占据的RE的频域位置。其中,该第二Interlace包括的RE的总数是子带的数量的整数倍,因此该第二Interlace在占用的每个PRB中所占据的RE的数量相同。该第二Interlace占用的总上行带宽为5个PRB,以一个PRB包括12个RE为例,则该第二Interlace占用的RE的总数为60,则根据公式SUM/M可知,该第二Interlace在占用的每个PRB中所占据的RE的数量均为6。
请参见图4A,为一种分配给终端的Interlace的频域示意图,其中的每个方框表示一个PRB。按照如上描述,上行数据信道映射到Interlace1~Interlace 5,其中,Interlace2~Interlace5为第一Interlace,Interlace1为第二Interlace,即,第二Interlace在频域上位于第一Interlace的边缘,例如第二Interlace在所占用的PRB里占用的RE在频域上与第一Interlace在所占用的PRB里占用的RE相邻。每个Interlace在一个子带中占用一个PRB。以子带0为例,左边的第一个画斜线的方框表示Interlace1所占用的PRB,左边的第二个画斜线的方框表示Interlace2所占用的PRB,以此类推,每个画斜线的方框表示一个Interlace所占用的PRB,对于其他的子带也是一样,不多赘述。若共有10个子带,那么Interlace1在这10个子带中分别占用一个PRB,频域位置可参考在子带0中占用的PRB的频域位置,对于其他的Interlace也是同样。根据以上计算可知,作为第二Interlace的Interlace1在每个PRB中占用6个RE,则这6个RE可位于PRB的边缘区域,且可以是连续的6个RE,那么请参见图4B,为Interlace1所占用的任意一个PRB的示意图,其中的每个方框表示一个RE。Interlace1在该PRB所占用的RE的频域位置可以是图4B中画斜线的方框所代表的RE。若将这12个RE分别编号为从0-11,则Interlace1占用的可以是编号为从6至11的RE。
或者,在图4A中,Interlace1~Interlace4为第一Interlace,Interlace5为第二Interlace,即,第二Interlace在频域上位于第一Interlace的边缘。每个Interlace在一个子带中占用一个PRB。以子带0为例,左边的第一个画斜线的方框表示Interlace1所占用的PRB,左边的第二个画斜线的方框表示Interlace2所占用的PRB,以此类推,每个画斜线的方框表示一个Interlace所占用的PRB,对于其他的子带也是一样,不多赘述。根据以上计算可知,作为第二Interlace的Interlace5在每个PRB中占用6个RE,则这6个RE可位于PRB的边缘区域,且可以是连续的6个RE,那么请参见图4C,为Interlace5所占用的任意一个PRB的示意图,其中的每个方框表示一个RE。Interlace5在该PRB所占用的RE的频域位置可以是图4C中画斜线的方框所代表的RE。若将这12个RE分别编号为从0-11,则Interlace1占用的可以是编号为从0至5的RE。
同样的,因本发明实施例中暂不关心时域的情况,因此图4A-图4C都只是从频域上进行描述。
以上只是示例,若分配给终端的至少一个Interlace中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则映射方式不限于此。
作为至少一个Interlace中包括一个第二Interlace的替换方案,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Interlace中包括多个第二Interlace,例如至少一个Interlace中的每个Interlace都是第二Interlace。
例如在LAA系统中,为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为20MHz,子带的数量为10。若基站分配给终端的上行数据信道总带宽为25个PRB,即分配给终端一种Interlace大小,该Interlace大小包括分配给终端的Interlace所占据的上行带宽为25个PRB,以及Interlace的数量为5,且分配方式为第二种分配方式,即至少一个Interlace均为第二Interlace,那么终端可以确定5个Interlace大小值,分别为5、5、5、5和5,单位为PRB。且终端确定这5个Interlace均为第二Interlace,将这5个Interlace分别编号为Interlace1~Interlace5。并且,可选的,终端根据调度信令也可以确定这5个Interlace所在的频域位置,以及这5个第二Interlace在PRB中所占据的RE的频域位置,例如这5个第二Interlace在PRB中所占据的RE的频域位置都相同。这5个第二Interlace包括的RE的总数都是子带的数量的整数倍,因此这5个第二Interlace在占用的每个PRB中所占据的RE的数量都相同。对于这5个第二Interlace中的任意一个第二Interlace来说,其占用的总上行带宽为5个PRB,以一个PRB包括12个RE为例,则该第二Interlace占用的RE的总数为60,则根据公式SUM/M可知,该第二Interlace在占用的每个PRB中所占据的RE的数量均为6。那么映射方式可继续参考图4A-图4C,只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图4A中的每个Interlace都是第二Interlace,图4B和图4C都代表的是Interlace1~Interlace5中的任意一个Interlace在一个PRB中所占据的RE的频域位置。
S24、终端使用至少一个Interlace发起上行数据传输,则基站使用至少一个Interlace接收终端发起的上行传输。
具体的,终端可以将上行数据映射到至少一个Interlace上发送给基站,则基站通过该至少一个Interlace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在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之后,终端就可以进行上行数据映射,而基站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确定至少一个Interlace,因此基站可以在至少一个Interlace上正确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如上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法,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相应的设备。
请参见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包括接收器501、处理器502、以及发送器503。
其中,接收器501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例如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502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包括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包括基带芯片。
发送器503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例如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04,均在图5中一并示出,因为存储器504不是必选器件,因此在图5中画为虚线框的形式,以与必选器件进行区分。存储器50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504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磁盘存储器,等等。存储器504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502执行任务所需的程序代码,还可以用于存储数据。
接收器501、存储器504和发送器503可以通过总线500与处理器502相连接(图5以此为例),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与处理器502连接。
通过对处理器502进行设计编程,将前述所示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如何对处理器502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终端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是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因此,对于该终端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器601、处理器602和接收器603。
其中,发送器601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例如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602可以包括CPU或ASIC,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包括使用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包括基带芯片。
接收器603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例如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04,均在图6中一并示出,因为存储器604不是必选器件,因此在图6中画为虚线框的形式,以与必选器件进行区分。存储器60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604可以包括ROM、RAM和磁盘存储器,等等。存储器604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602执行任务所需的程序代码,还可以用于存储数据。
发送器601、存储器604和接收器603可以通过总线600与处理器602相连接(图6以此为例),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与处理器602连接。
通过对处理器602进行设计编程,将前述所示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如何对处理器602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是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因此,对于该网络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包括接收单元701、处理单元702、和发送单元703。
在实际应用中,接收单元701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5中的接收器501,处理单元702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5中的处理器502,发送单元703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5中的发送器503。
该终端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是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因此,对于该终端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单元801、处理单元802、和接收单元803。
在实际应用中,发送单元801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6中的发送器601,处理单元802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6中的处理器602,接收单元803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6中的接收器603。
该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是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因此,对于该网络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令可以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可以包括大小值等于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频域离散结构,即包括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较小,即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带宽较少。那么,即使以频域离散结构为粒度进行资源分配,但因为分配的频域离散结构中包括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带宽较少,从而也相当于细化了资源分配的粒度,使得资源分配方式更为灵活,提高了终端的上行传输效率。
在本发明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测距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或者各个单元也可以均是独立的物理模块。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例如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通用串行总线闪存盘(Universal Serial Bus flash drive)、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8)
1.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令,所述调度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属于包含多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集合,所述集合包含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或所述集合包含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小于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物理资源块PRB中所占用的资源单元RE在频域上位于所述PRB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不同的PRB里所占用的RE的数量相等或不相等,若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不同的PRB中所占用的RE的数量相等,则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RE在相应的PRB中的频域位置相同,且,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所述多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均占用RE;
所述终端使用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发起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调度信令包含的资源指示值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和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其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子带的数量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或,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所述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为所述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上行带宽;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等于所述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所述频域离散结构在所述子带中占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一个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上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是连续分布的,且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相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确定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子带中的频域位置。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多个大小值相同的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连续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确定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资源单元在物理资源块中的频域位置。
8.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属于包含多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集合,所述集合至少包含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或所述集合至少包含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小于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物理资源块PRB中所占用的资源单元RE在频域上位于所述PRB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不同的PRB里所占用的RE的数量相等或不相等,若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不同的PRB中所占用的RE的数量相等,则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RE在相应的PRB中的频域位置相同,且,为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所述多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均占用RE;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调度信令,所述调度信令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接收所述终端发起的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调度信令携带资源指示值,所述资源指示值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和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子带的数量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或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所述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为所述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上行带宽;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等于所述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
10.如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所述频域离散结构在所述子带中占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一个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上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是连续分布的,且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相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子带中的频域位置。
13.如权利要求8-1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多个大小值相同的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连续分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资源单元在物理资源块中的频域位置。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令,所述调度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及,使用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通过发送单元发起上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属于包含多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集合,所述集合包含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或所述集合包含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小于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物理资源块PRB中所占用的资源单元RE在频域上位于所述PRB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不同的PRB里所占用的RE的数量相等或不相等,若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不同的PRB中所占用的RE的数量相等,则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RE在相应的PRB中的频域位置相同,且,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所述多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均占用RE;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包括:
根据所述调度信令包含的资源指示值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和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子带的数量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或,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所述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为所述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上行带宽;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等于所述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
17.如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所述频域离散结构在所述子带中占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5-17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一个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上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是连续分布的,且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相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确定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子带中的频域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5-17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多个大小值相同的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连续分布。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确定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资源单元在物理资源块中的频域位置。
2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属于包含多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的集合,所述集合至少包含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或所述集合至少包含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小于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物理资源块PRB中所占用的资源单元RE在频域上位于所述PRB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不同的PRB里所占用的RE的数量相等或不相等,若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不同的PRB中所占用的RE的数量相等,则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RE在相应的PRB中的频域位置相同,且,为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所述多个子带中的每个子带均占用RE;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调度信令,所述调度信令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使用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通过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终端发起的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调度信令携带资源指示值,所述资源指示值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中占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和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子带的数量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或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和所述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离散结构的大小值为所述频域离散结构所占用的上行带宽;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等于所述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物理资源块包含的资源单元的总数量。
24.如权利要求22或者2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上行带宽在频域分为多个子带;所述频域离散结构在所述子带中占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
25.如权利要求22-24任一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一个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子带上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是连续分布的,且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与所述第一频域离散结构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相邻。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在子带中的频域位置。
27.如权利要求22-24任一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域离散结构中包含多个大小值相同的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中占用的资源单元在频域上连续分布。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信令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频域离散结构占用的资源单元在物理资源块中的频域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14001.7A CN108076518B (zh) | 2016-11-17 | 2016-11-17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EP17870829.3A EP3531768B1 (en) | 2016-11-17 | 2017-11-07 |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
KR1020197016163A KR20190075124A (ko) | 2016-11-17 | 2017-11-07 |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PCT/CN2017/109757 WO2018090855A1 (zh) | 2016-11-17 | 2017-11-07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US16/406,495 US20190268090A1 (en) | 2016-11-17 | 2019-05-08 |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14001.7A CN108076518B (zh) | 2016-11-17 | 2016-11-17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76518A CN108076518A (zh) | 2018-05-25 |
CN108076518B true CN108076518B (zh) | 2021-01-05 |
Family
ID=62145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14001.7A Active CN108076518B (zh) | 2016-11-17 | 2016-11-17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268090A1 (zh) |
EP (1) | EP3531768B1 (zh) |
KR (1) | KR20190075124A (zh) |
CN (1) | CN108076518B (zh) |
WO (1) | WO20180908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50492B2 (en) * | 2017-12-20 | 2020-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assignment in NR-SS |
CN110708150B (zh) * | 2018-07-10 | 2021-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0768758B (zh) * | 2018-07-26 | 2021-12-24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 |
CN110768700B (zh) | 2018-07-26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
CN110768764B (zh) * | 2018-07-27 | 2021-01-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 |
CN110830194B (zh) * | 2018-08-08 | 2020-10-30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信道资源的指示及确定方法、基站、终端、介质 |
WO2020056609A1 (zh) * | 2018-09-18 | 2020-03-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20230133612A1 (en) * | 2021-10-29 | 2023-05-04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Sidelink interlace configur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02509B (zh) * | 2011-09-14 | 2015-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信令和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US10827491B2 (en) * | 2014-10-07 | 2020-1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or scheduling request over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
GB2548922B (en) * | 2016-04-01 | 2018-09-12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
-
2016
- 2016-11-17 CN CN201611014001.7A patent/CN108076518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1-07 WO PCT/CN2017/109757 patent/WO2018090855A1/zh unknown
- 2017-11-07 KR KR1020197016163A patent/KR20190075124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11-07 EP EP17870829.3A patent/EP3531768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08 US US16/406,495 patent/US2019026809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RB Allocation for PUSCH;Sequans Communication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4bis R1-162756》;20160401;第1-3页 *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Design for Enhanced LAA;Ericsson;《3GPP TSG-RAN WG1#84 R1-160994》;20160206;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31768B1 (en) | 2022-02-23 |
WO2018090855A1 (zh) | 2018-05-24 |
CN108076518A (zh) | 2018-05-25 |
EP3531768A1 (en) | 2019-08-28 |
US20190268090A1 (en) | 2019-08-29 |
EP3531768A4 (en) | 2019-09-18 |
KR20190075124A (ko) | 2019-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76518B (zh)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
WO2021062613A1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JP2020184799A (ja) | リソー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 | |
US20170347268A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Design for Low Cost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UE | |
CN109041115B (zh) | 一种发送缓存状态报告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
CN110769508B (zh)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 | |
WO2014071619A1 (zh) | 频谱共享的方法和基站 | |
EP3319263B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different numerologies onto the same carrier | |
CN108512632B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WO2018202163A1 (zh) |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 |
WO2020200014A1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2448803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17054777A1 (zh) |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369091A (zh) | 资源调度指示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 |
KR20170107019A (ko) | 자원 할당 방법,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장비 | |
CN102970709B (zh) | 一种配置分片载波后rbg大小和编号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09802754B (zh) | 一种数据上报方法、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12187401B (zh) | 多时间单元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WO2019192003A1 (zh) | 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702742B (zh) | 一种传输资源映射方法及设备 | |
US20200374063A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CN111602457B (zh) | 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 |
WO202019896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 |
CN115515234A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4168735A1 (zh) |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