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1695A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11695A CN108011695A CN201611205421.3A CN201611205421A CN108011695A CN 108011695 A CN108011695 A CN 108011695A CN 201611205421 A CN201611205421 A CN 201611205421A CN 108011695 A CN108011695 A CN 1080116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data
- data
- circulation
- original packet
- circulation shi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与系统。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依据一待传送数据产生一原始分组(package)数据。传送该原始分组数据。将该原始分组数据进行一第一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一第一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移位数据进行一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一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传送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与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分组(package)在无线传输的途中可能受到时变移动信道(Time-variantChannel)或多路径(Multipath)衰落等因素影响,导致接收端无法正确接收所接收到的数据。为解决此问题,多种技术被研发出来。
自动重送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ARQ)可用以增加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在ARQ中,如果接收端接收正确,接收端可回传“确定通知”(ACK,Acknowledgement)信号给传送端,来确认传输正确无误。相反地,若是接收端无法正确接收(亦即,传送端传送失败),则接收端回传“不确定通知”(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信号给传送端,以表示接收失败,须请传送端重传数据。这样一来,便可增加接收端正确接收的机率。
ARQ技术包括停止-等待ARQ(Stop-and-Wait ARQ)机制。在停止-等待ARQ机制中,传送端每传送一笔数据分组就先暂停数据的传送。当传送端收到接收端所回传的“确定通知”信号或“不确定通知”信号,或者在既定时间过后,传送端仍尚未收到接收端回传的“确定通知”信号或“不确定通知”信号时,则传送端决定传新数据或者重传数据。
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使用数个平行运作的停止-等待ARQ机制来实现高效率的重送机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HARQ的无线通信方法、装置与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一实例,提出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依据一待传送数据产生一原始分组数据。传送该原始分组数据。将该原始分组数据进行一第一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一第一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移位数据进行一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一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传送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
根据本申请一实例,提出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一位暂存单元,用以暂存一待传送数据;一处理单元,依据一待传送数据产生一原始分组数据,将该原始分组数据进行一第一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一第一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移位数据进行一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一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以及一收发单元,传送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
根据本申请一实例,提出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传送端装置,包括一位暂存单元,用以暂存一待传送数据,该传送端装置依据该待传送数据产生一原始分组数据,将该原始分组数据进行一第一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一第一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移位数据进行一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一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传送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以及一接收端装置,无线通信于该传送端装置,接收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
为了对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2显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流程。
图3显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流程。
图4显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流程。
图5显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流程。
【符号说明】
无线通信装置 100 子区块交错器 110A~110C
位收集单元 120 位暂存单元 130
循环缓冲器 130A 处理单元 140
收发单元 150
210~270、310~350、410~430、510~53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的技术用语参照本技术领域的习惯用语,如本说明书对部分用语有加以说明或定义,该部分用语的解释以本说明书的说明或定义为准。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在可能实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将这些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加以组合。
图1显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在底下说明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应用于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为例做说明。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包括:子区块交错器(Sub-block Interleaver)110A~110C,位收集单元(bit collector)120、位暂存单元130、处理单元140与收发单元150。子区块交错器110A~110C,位收集单元(bit collector)120与处理单元140可以实施成软件、硬件或者是软硬件结合。而位暂存单元130与收发单元150原则上是实施成硬件。
子区块交错器110A对系统位S1,S2,…SK(K为正整数)进行交错后,送出给位收集单元120。子区块交错器110B对第一检查(parity)位P1A,P2A,…PKA进行交错后,送出给位收集单元120。子区块交错器110C对第二检查位P1B,P2B,…PKB进行交错后,送出给位收集单元120。第一检查位P1A,P2A,…PKA乃是对系统位S1,S2,…SK进行检查(parity)后而得;同样地,第二检查位P1B,P2B,…PKB乃是对系统位S1,S2,…SK进行检查后而得。
位收集单元120收集由子区块交错器110A~110C所送来的系统位S1,S2,…SK、第一检查位P1A,P2A,…PKA与第二检查位P1B,P2B,…PKB,给予排列后,传送至位暂存单元130。
在此,位暂存单元130至少包括循环缓冲器(circular buffer)130A,但知本申请并不受限于此。暂存于循环缓冲器130A内的数据的排列情形如图1所示,但知本申请并不受限于此。暂存于循环缓冲器130A内的数据顺序分别是系统位S1,S2,…SK、检查位P1A,P1B,P2A,P2B,…PKA与PKB。循环缓冲器130A更受控于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信号RV。例如,循环缓冲器130A内的数据分成4部分。根据冗余版本信号RV,循环缓冲器130A送出其中一部分的数据以当成分组P。循环缓冲器130A送出分组P给处理单元140。例如,循环缓冲器130A内的数据分割成4部分。当冗余版本信号RV=1时,循环缓冲器130A送出第一部分;当冗余版本信号RV=2时,循环缓冲器130A送出第二部分,其余类推。亦即,循环缓冲器130A依据一待传送数据产生一原始分组数据。
处理单元140接收由位暂存单元130(循环缓冲器130A)所送出的分组P(也可称为原始分组数据),对的进行循环移位(cyclic shift)以得到移位分组P_S(未示出)(也可称为一第一移位数据)。处理单元140对分组P与移位分组P_S进行逻辑运算(例如是异或或逻辑运算(EXOR)),以得到分组P_S_EXOR(也可称为重传分组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40所进行的“循环移位”可为常见的循环移位操作,亦即,举例说,将暂存器中的位从一端移出,并将移出的值再从另一端移入暂存器内。例如但不受限于,暂存器为8位,内容为23457890,向右循环移位二位,则暂存器的内容变为90234578。
收发单元150将处理单元140所传来的分组P和/或分组P_S_EXOR送出至接收端(未示于图1)。另外,收发单元150更可接收由接收端所反馈的反馈信息RX_FB,并送给处理单元14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多种的HARQ流程。请参考图2,其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进行的HARQ流程。
在步骤210时,传送端TX(例如是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传送分组P1给接收端RX。在此,传送端TX例如但不受限于,支持长期演进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基站。接收端RX例如但不受限于,支持长期演进技术的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传送端TX无线通信于接收端RX。分组P1例如但不受限于,是循环缓冲器130A所送出的第一部分(冗余版本信号RV=1)。
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但接收端RX可能因为信道质量恶化等因素而无法正确接收分组,于是,在步骤220,接收端RX回传“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给传送端TX,以告知接收失败。
在接收到回传“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后,传送端TX于步骤230发出分组P1_S_EXOR(i)给接收端RX(i为正整数,代表向右循环移位参数)。处理单元140对于分组P1(步骤210所送出的分组)进行向右循环移位(right cyclic shift)“i位”后得到移位分组P1_S(i)(未示出);以及处理单元140对分组P1与移位分组P1_S(i)进行逻辑运算EXOR,以得到分组P1_S_EXOR(i)。至于如何选择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以及如何让传送端TX与接收端RX能得知目前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的细节在底下说明。
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与分组P1_S_EXOR(i)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根据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但接收端RX可能因为信道质量恶化等因素而无法正确接收分组,于是,在步骤240,接收端RX回传“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给传送端TX,以告知接收失败。
在接收到“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后,传送端TX于步骤250发出分组P1_S_EXOR(j)给接收端RX(j为正整数,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j)。处理单元140对于分组P1(步骤210所送出的分组)进行向右循环移位“j位”后得到移位分组P1_S(j)(未示出);以及,处理单元140对分组P1与移位分组P1_S(j)进行逻辑运算EXOR,以得到分组P1_S_EXOR(j)。
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分组P1_S_EXOR(i)与分组P1_S_EXOR(j)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根据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与j)。
如果接收端RX能成功接收出所接收到的分组,则接收端RX回传“确定通知”信号ACK给传送端TX(步骤260)。传送端TX在收到“确定通知”信号ACK后,传送端TX可传送分组P2(例如但不受限于,是循环缓冲器130A所送出的第二部分(冗余版本信号RV=2))给接收端RX(步骤270)。其余可依此类推。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将对传送分组P1_S_EXOR(i)与P1_S_EXOR(j)皆可等同视为是对分组P1的重传,因为对于接收端RX而言,对分组P1_S_EXOR(i)与P1_S_EXOR(j)成功解码与错误检测所得到的数据相同于对分组P1成功解码与错误检测所得到的数据。
现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如何选择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或j)。请参照下表1,其显示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与最小码距(minimum distance)参数dmin之间的关系。如何由分组P_S_EXOR得到最小码距参数dmin的细节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了,故其细节在此省略。
表1
当在选择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或j),原则上,先选择最大的最小码距参数dmin所对应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或j)。以上表1为例,最大的最小码距参数dmin为45。故而,在选择时,原则上,先选择对应至最大的最小码距参数dmin为45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或j)为37、38、40、41、42、…、59。如果对应至最大的最小码距参数dmin(为45)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或j)都已被选择了,则接着选择对应至次大的最小码距参数dmin(为44)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或j)(为39或57)。依此类推。
所以,如果以图2的流程为例,在步骤230时,所用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可能是37,而在步骤250时,所用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j可能是38。
现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如何让传送端TX与接收端RX皆能得知目前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与j)。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让传送端TX与接收端RX皆能得知目前所选择的移位参数(i与j)的方法有多种,底下举例说明几种,但知本申请并不受限于此。
方法一:事先定义
亦即,传送端TX与接收端RX双方已事先定义好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的顺序为何。亦即,如果以表1为例做说明的话,则传送端TX与接收端RX双方都已事先知道,第一轮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为37、第二轮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为38、第三轮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为40,依此类推。
方式二:由传送端TX告知接收端RX,目前轮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为何
在第二种方式中,由传送端TX负责告知接收端RX,目前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为何,亦即,接收端RX可以事先不知道向右循环移位参数。在本申请一可能实施例中,在传送端TX告知“向右循环移位参数”给接收端RX时,“向右循环移位参数”可包括在分组P_S_EXOR之内。在本申请另一可能实施例中,在传送端TX告知“向右循环移位参数”给接收端RX时,“向右循环移位参数”可独立于在分组P_S_EXOR之外。此皆在本申请精神范围内。
方式三:由接收端RX建议所要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传送端TX
在第三种方式中,由接收端RX负责向传送端TX建议所要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在传送端TX在收到接收端RX所建议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之后,传送端TX依此来产生分组P_S_EXOR。例如但不受限于,接收端RX可依照信号噪声比(SNR,signal noise ratio)来向传送端TX建议要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亦即,接收端RX发出“循环移位参数选择指示”给传送端TX。
当然,本申请并不受限于上述这三种方式,本申请仍可利用其他方式来让传送端TX与接收端RX能得知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此皆在本申请精神范围内。
请参考图3,其显示本申请实施例所进行的HARQ流程之一。图3相似于图2,差别在于,在接收到接收端RX的“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后,传送端TX送出分组P1与分组P1_S_EXOR。
在步骤310时,传送端TX传送分组P1给接收端RX。
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但接收端RX可能因为信道质量恶化等因素而无法正确成功分组,于是,在步骤320,接收端RX回传“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给传送端TX,以告知接收失败。
在接收到“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后,传送端TX于步骤330发出分组P1与分组P1_S_EXOR(i)给接收端RX。
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与分组P1_S_EXOR(i)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根据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但接收端RX可能因为信道质量恶化等因素而无法正确接收分组,于是,在步骤340,接收端RX回传“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给传送端TX,以告知接收失败。
在接收到“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后,传送端TX于步骤350发出分组P1与分组P1_S_EXOR(j)给接收端RX。
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分组P1_S_EXOR(i)与分组P1_S_EXOR(j)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根据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与j)。
至于图3中,如何选择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以及如何让传送端TX与接收端RX皆能得知目前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与j),可相同或相似于图2,故其细节在此省略。
另外,在本申请上述图2与图3的实施例中,传送端TX可以根据由接收端RX所回传的“确定通知”信号ACK或“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来当成后续传送的参考。
另外,在图2与图3的HARQ流程中,传送分组的调制方式也可以有所变化。例如,传送端TX可能以较复杂的4相移键控调制(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来在步骤230/330中传送分组。当接收端RX回传无法成功接收时,在下一步骤250/350中,传送端TX可能以复杂度较低的二元相移键控调制(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来传送分组。如此可以增加接收端RX成功接收的机会。
以图2与图3的HARQ流程而言,本申请实施例具有高可靠性的优点。高可靠性优点是因为,在传送时,对分组进行循环移位与EXOR处理,使得分组的错误忍受率增加。
请参考图4,其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进行的HARQ流程之一。
在步骤410时,传送端TX(例如是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传送分组P1_S_EXOR(i)给接收端RX。分组P1例如是,冗余版本信号RV=1时,由循环缓冲器130A所送出的第一部分数据。分组P1_S_EXOR(i)的意思如上。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
在步骤420中,不论接收端RX的分组接收是成功或失败,传送端TX可以在没有接收到接收端RX的回传信号(ACK/NACK)下,自行决定要传送分组P1_S_EXOR(j)给接收端RX。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_S_EXOR(i)与分组P1_S_EXOR(j)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
在步骤430中,不论接收端RX的分组接收是成功或失败,传送端TX可以在没有接收到接收端RX的回传信号(ACK/NACK)下,自行决定要传送分组P1_S_EXOR(k)给接收端RX(k为正整数,代表向右循环移位参数,k≠i≠j)。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_S_EXOR(i)、分组P1_S_EXOR(j)与分组P1_S_EXOR(k)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
至于图4中,如何选择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以及如何让传送端TX与接收端RX皆能得知目前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j与k),可相同或相似于图2,故其细节在此省略。
请参考图5,其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进行的HARQ流程之一。
在步骤510时,传送端TX(例如是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传送分组P1与分组P1_S_EXOR(i)给接收端RX。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与分组P1_S_EXOR(i)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
在步骤520中,不论接收端RX的分组接收是成功或失败,传送端TX可以在没有接收到接收端RX的回传信号(ACK/NACK)下,自行决定要传送下一分组P1与P1_S_EXOR(j)给接收端RX。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分组P1_S_EXOR(i)与分组P1_S_EXOR(j)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
在步骤530中,不论接收端RX的分组接收是成功或失败,传送端TX可以在没有接收到接收端RX的回传信号(ACK/NACK)下,自行决定要传送下一分组P1与P1_S_EXOR(k)给接收端RX。接收端RX对所接收到的分组P1、分组P1_S_EXOR(i)、分组P1_S_EXOR(j)与分组P1_S_EXOR(k)进行解码与错误检测。
至于图5中,如何选择向右循环移位参数,以及如何让传送端TX与接收端RX皆能得知目前所选择的向右循环移位参数(i、j与k),可相同或相似于图2,故其细节在此省略。
另外,在图5中,传送端TX可以在传送既定次数之后(例如,但不受限于,可能是8次,或者是其他次数皆可),停下来等待以接收由接收端RX的回传信号ACK/NACK。
详细地说,在传送既定次数之后,传送端TX停下来等待接收端RX的回传信号。如果传送端接收到由接收端RX所回传的第一个回传信号为“确定通知”信号ACK,则代表所传出的第一个分组P1已成功被接收端RX所接收。则在后续流程中,传送端TX可以不用再重传分组P1。相反地,如果传送端TX接收到由接收端RX所回传的第一个回传信号为“不确定通知”信号NACK,则代表所传出的第一个分组P1无法成功被接收端RX所接收。则在后续流程中,传送端TX再重传分组P1给接收端RX。
以图4与图5的HARQ流程而言,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低延迟性、高可靠性的优点。低延迟性是因为,传送端TX可以在不用等待接收端RX回传的情况下直接传送下一分组,所以,传送延迟性较低。而高可靠性优点是因为,在传送时,对分组进行循环移位与EXOR处理,使得分组的错误忍受率增加。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中,以增加接收端的回传信号的内容。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依据待传送数据产生原始分组数据;
传送该原始分组数据;
将该原始分组数据进行第一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一移位数据;
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移位数据进行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以及
传送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将该原始分组数据进行该第一循环移位运算的该步骤是响应于不确定通知信号而执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根据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第一循环移位参数,以进行该第一循环移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在传送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的该步骤后,响应于不确定通知,
将该原始分组数据依据第二循环移位参数进行第二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二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移位数据进行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二重传分组数据,其中,根据该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该第二循环移位参数;以及
传送该第二重传分组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将该原始分组数据依据第二循环移位参数进行第二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二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移位数据进行该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二重传分组数据,其中,根据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与该第二循环移位参数;以及
传送该第二重传分组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将该原始分组数据依据第二循环移位参数进行第二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二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移位数据进行该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二重传分组数据,其中,根据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与该第二循环移位参数;以及
传送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重传分组数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根据事先定义的循环移位参数顺序,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传送所选择的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端所发出的循环移位参数选择指示,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
10.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位暂存单元,用以暂存待传送数据;
处理单元,依据待传送数据产生原始分组数据,将该原始分组数据进行第一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一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移位数据进行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以及
收发单元,传送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响应于不确定通知信号,该处理单元对该原始分组数据进行该第一循环移位运算。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该处理单元根据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第一循环移位参数,以进行该第一循环移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该收发单元传送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之后,响应于该收发单元所接收到的不确定通知信号,
该处理单元将该原始分组数据依据第二循环移位参数进行第二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二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移位数据进行该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二重传分组数据,其中,根据该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该第二循环移位参数;以及
该收发单元传送该第二重传分组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该处理单元将该原始分组数据依据第二循环移位参数进行第二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二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移位数据进行该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二重传分组数据,其中,根据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与该第二循环移位参数;以及
该收发单元传送该第二重传分组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该处理单元将该原始分组数据依据第二循环移位参数进行第二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二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移位数据进行该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二重传分组数据,其中,根据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与该第二循环移位参数;以及
该收发单元传送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重传分组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根据事先定义的循环移位参数顺序,该处理单元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该收发单元传送所选择的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根据该收发单元所接收到的接收端循环移位参数选择指示,该处理单元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
1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传送端装置,包括位暂存单元,用以暂存待传送数据,该传送端装置依据该待传送数据产生原始分组数据,将该原始分组数据进行第一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一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移位数据进行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传送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以及
接收端装置,无线通信于该传送端装置,接收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响应于该接收端装置所发出的不确定通知信号,该传送端装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进行该第一循环移位运算。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该传送端装置根据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第一循环移位参数,以进行该第一循环移位。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在该传送端装置传送该第一重传分组数据之后,响应于该接收端装置所发出的不确定通知信号,
该传送端装置将该原始分组数据依据第二循环移位参数进行第二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二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移位数据进行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二重传分组数据,其中,根据该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该第二循环移位参数;以及
该传送端装置传送该第二重传分组数据。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该传送端装置将该原始分组数据依据第二循环移位参数进行第二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二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移位数据进行该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二重传分组数据,其中,根据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与该第二循环移位参数;以及
该传送端装置传送该第二重传分组数据。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该传送端装置将该原始分组数据依据第二循环移位参数进行第二循环移位运算以得到第二移位数据,对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移位数据进行该异或逻辑运算,以得到第二重传分组数据,其中,根据最小码距参数来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与该第二循环移位参数;以及
该传送端装置传送该原始分组数据与该第二重传分组数据。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根据事先定义的循环移位参数顺序,该传送端装置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该传送端装置传送所选择的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根据该接收端装置所发出的循环移位参数选择指示,该传送端装置选择该第一循环移位参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662413999P | 2016-10-28 | 2016-10-28 | |
US62/413,999 | 2016-10-28 | ||
TW105141244A TW201817190A (zh) | 2016-10-28 | 2016-12-13 | 無線通訊方法、裝置與系統 |
TW105141244 | 2016-12-1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11695A true CN108011695A (zh) | 2018-05-08 |
Family
ID=6202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05421.3A Pending CN108011695A (zh) | 2016-10-28 | 2016-12-23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与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80123745A1 (zh) |
CN (1) | CN108011695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3488A (zh) * | 2003-07-15 | 2006-08-23 | 索尼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
CN101001136A (zh) * | 2006-01-13 | 2007-07-1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循环移位的子载波映射的设备和方法 |
CN101729191A (zh) * | 2008-10-27 | 2010-06-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比特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857503A (zh) * | 2012-08-31 | 2013-01-02 | 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的指纹数据无线传输方法 |
US20130155943A1 (en) * | 2011-12-16 | 2013-06-20 | Hughes Networks System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retransmission over a satelline network |
CN104639300A (zh) * | 2013-11-12 | 2015-05-20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
WO2016010217A1 (en) * | 2014-07-18 | 2016-01-21 | Lg Electronics Inc. |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CN105515719A (zh) * | 2014-09-24 | 2016-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2016
- 2016-12-23 CN CN201611205421.3A patent/CN108011695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7-21 US US15/656,709 patent/US2018012374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3488A (zh) * | 2003-07-15 | 2006-08-23 | 索尼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
CN101001136A (zh) * | 2006-01-13 | 2007-07-1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循环移位的子载波映射的设备和方法 |
CN101729191A (zh) * | 2008-10-27 | 2010-06-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比特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30155943A1 (en) * | 2011-12-16 | 2013-06-20 | Hughes Networks System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retransmission over a satelline network |
CN102857503A (zh) * | 2012-08-31 | 2013-01-02 | 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的指纹数据无线传输方法 |
CN104639300A (zh) * | 2013-11-12 | 2015-05-20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
WO2016010217A1 (en) * | 2014-07-18 | 2016-01-21 | Lg Electronics Inc. |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CN105515719A (zh) * | 2014-09-24 | 2016-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123745A1 (en) | 2018-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05700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反復要求を用いたトランスポートブロックセット送信 | |
JP5785591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及び装置 | |
JP5607808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及び装置 | |
KR20090098750A (ko) | 중계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
US9344123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storical sign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 | |
CN105847199B (zh) | Pusch信道检测ack/nack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
JP6126698B2 (ja) | 受信機の停止イベント後の修正されたharq手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EP2188936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non-decodable packets | |
WO201820700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babilistic dtx det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KR101455858B1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에 대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응답 채널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356588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配置 | |
CN108011695A (zh)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与系统 | |
KR10108414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전송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TWI596919B (zh) | 雙重編碼字元再傳輸 | |
CN103825685B (zh) | 用于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 |
TW201817190A (zh) | 無線通訊方法、裝置與系統 | |
EP3499769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formation | |
KR101333415B1 (ko) | Harq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 |
KR20080090865A (ko) | 다중 입출력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 패킷 선택 장치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